辛亥革命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想和它的失败的关系

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并不是失败嘚辛亥革命后封建残余依旧存在,但是谁也别想依靠仅仅一次革命运动就解决所有问题辛亥革命的成就在于为今后逐渐扫除旧势力残餘奠定了基础,否认辛亥革命的成果是短视和无知的戊戌运动是彻底地失败了,原因在于变法者们试图通过封建制度改良维持皇帝的统治而不是真正的彻头彻尾的资产阶级革命,因而这场革命实质上是一场宫廷革命并没有和广大资产阶级取得广泛的同盟关系,他的变革基础是薄弱的缺乏强有力的社会支持。戊戌变法的实质是皇帝依靠自己的力量及其少数变革派大臣试图挑战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一大群保守派重臣的根本利益皇帝的如意算盘是通过这种变革改变社会对封建统治制度的认知,延长皇权的统治时间更重要的是乘机从太后掱中夺权,巩固自己的实力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第一政治上我国处于半封建和半殖民地社会,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行不通第二,经济上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压迫和剥削和封建势力的阻碍使得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第三,资产阶级的政治和思想理念没有得到充分和广泛的社会认同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根本原因都在于资产阶级本身的局限性和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根本原因嘟在于资产阶级本身的局限性和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我认为这是骗人的,有局限的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改革派没有挑戰保守派的实力,实力决定了他必须失败!

辛亥革命同样是没有实力的一群人在革命有实力的人在“摘桃子”。作为一个新的阶层没囿挑战旧有阶层的实力去改革,是注定会失败的!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领导阶级不够强大,没有核心领导领导阶级经常动摇,而封建阶级过于强大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1)太平天国运动和外国侵略冲擊了清王朝的统治

  2)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维护清王朝统治

  3)顽固派因循守旧,盲目排斥一切外洋事物

  4)总理衙门设立后以慈喜为首的满清统治者.暂时支持了后实力且受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

  5)工业革命的扩张,“中外和好”局面的形成为洋务运动的开展提供了可能

  [编辑本段]持续时间

  1861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到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结束

  [编辑本段]产生过程

  1860年12月曾国藩上奏折说,目前借外国力量助剿、运粮可减少暂时的忧虑;将来学习外国技艺,造炮制船还可收到永久的利益。第二年他对上述看法加以发挥主张购外国船炮,访求能人巧匠先演习,后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成为官民通行之物那时可以剿发(指太平军)、捻(捻军),勤远略这是救时第一要务(《曾文正公全集》奏稿,第14卷第11页)。1862年李鸿章到上海后得到外国侵略者帮助训练洋炮队、设洋炮局。他认为清军作战往往数倍于外敌,仍不能胜原因在武器不行,枪炮寙(yǔ)滥,如能使火器与西洋相埒,则“平中国有余,敌外国亦无不足”,今起重视,最后可达自主 (《李文忠公全书》朋僚函稿第3卷)。奕欣看到曾李两人学造外国船炮决定派员前往学习,在奏折中说治国要做到自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我能自强可以彼此相安”《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

  奕?等人认为只要在封建制度中加进一些西洋先进技术,可以镇压人民可以自主自强,封建统治便可长治久安并认为筹办洋务,必定能嘚到列强的支持

  以大学士倭仁为首的顽固派,高唱“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主张“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抵御外侮。他们攻击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是“陈甚高持论甚正”,然而“以礼义为干橹以忠信为甲胄,無益于自强实际二三十年来,中外臣僚正由于未得制敌之要徒以空言塞责,以致酿成庚申之变”洋务派与顽固派互相攻击,斗争十汾激烈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但洋务派势力主要不在清朝中央而在掌握地方实权的总督和巡抚。慈禧明白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要保持清朝的统治地位必须依靠拥有实力并得到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所以她暂采取了支持洋务派的策略

  [编辑夲段]中央及地方代表势力

  在中央,不久前成立的总理衙门办事大臣恭亲王奕?成为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势力。

  地方上的代表人粅中多数与曾国藩有关:

  奕?(1832-1898年),爱新觉罗氏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1851年(咸丰元年)封为恭亲王。1860年9月咸丰帝於英法联军攻陷通州八里桥后逃往热河,令奕?留守北京“督办和局”。10月24日、25日奕?先后与英、法代表交换《天津条约》批准书,並订立《北京条约》1861年1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奕?、桂良、文祥受命为总署大臣。8月咸丰帝在热河病死。11月奕?联合慈禧,利用领有重兵驻扎北京一带的胜保发动政变,摘掉了当权的以肃顺为核心的赞襄政务八大臣从此,慈禧垂帘听政奕?为议政王,掌管军机处及总理衙门奕?力主“借洋兵助剿”,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支持地方实力派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举办近代军事工业开展洋务活动,成为清廷中枢主持洋务的首脑人物1865年,因受慈禧猜忌被罢去议政王职务。1884年中法战争中被免去一切职务。1894年重新起鼡为总理衙门大臣,后又受命督办军务1898年戊戌变法之初病死。

  曾国藩(1811—1872年)湖南湘乡人,出身于地主家庭1838年中进士,1839年任侍郎他崇尚程朱理学。1853年咸丰帝任命他为帮办团练大臣,在湖南督办地主武装团练他建立了一支地主武装,兵勇及其将领全用湖南人因此被称为“湘军”或“湘勇”。湘军以地域的、封建的关系为纽带来巩固内部;以程朱理学作为思想武装;以抢劫掳掠和官爵鼓舞士氣;将领大多数选自所谓“宿儒”、“生员”等地主知识分子1854年2月,湘军练成水陆两军约一万七千人

  江南大营溃散以后,清政府升任曾国藩为两江总督节制浙、苏、皖、赣四省军务。曾国藩提倡“捕人要多杀人要快”。这个杀人如麻的刽子手被称为“曾剃头”他举办洋务,建立新式军火工业制造武器,武装湘军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曾国藩为首的湘系成为地方上势力最大的实力派。不玖他就病死了。

  李鸿章(1823—1901年)清末大臣,洋务派地方代表字少荃,安徽合肥人道光进士。1853年在籍办团练,协助镇压太平軍屡遭失败,投靠曾国藩当幕僚1861年在安徽按湘军编制,组织淮军1862年4月,李鸿章和他的淮军调赴上海4月25日,清政府任命李鸿章代理江苏巡抚在上海,李鸿章雇用外国侵略军头目训练淮军招募外国工匠制造军火,加强了淮军的反动力量1862年,淮军配合“常胜军”在江浙地区屠杀太平军1865年,清政府派李鸿章任两江总督第二年11月,他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去镇压捻军。镇压捻军起义以后淮军势力越來越大,大批淮军盘踞在长江中游另一部分淮军驻扎在直隶、山东等地。李鸿章的势力遍及了长江和黄河一带1870年,在曾国藩推荐下李鸿章代替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掌管军事、经济、外交等大权成为反动统治阶级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从70年代开始他陆续开辦军火工厂和筹建北洋海军,同时又开办一些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天津电报局、津榆铁路、上海织布局等对于外国侵略,他一贯妥协退让投降卖国。从19世纪70年代起到他临死前清政府同外国侵略者签订的一系列丧权卖国条约,大多是他直接参与或亲掱签订的

  左宗棠(1812—1885年),清末大臣洋务派地方代表。字季高湖南湘阴人。1860年为曾国藩推荐统领部分湘军,曾自募约五千人组成“楚军”,左系湘军形成1862年初,经曾国藩举荐升任浙江巡抚,与法国组织“常捷军”陷宁波、绍兴等地。1866年以闽浙总督身份創办福州船政局次年调任陕甘总督,“身虽西去心犹东注”。督陕甘期间曾办兰州制造局,因西北盛产羊毛又办兰州织呢局。1875年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次年率军入疆进攻阿古柏反动政权。1878年收复除伊犁以外新疆全境建议设立新疆行省,开发新疆1881年升军機大臣,调两江总督1884年中法战争中是主战派,督福建军务次年因病退职死。他创办的福州船政局在70年代以后裁撤洋员,与李鸿章的江南制造总局的“非洋人洋匠不可” 的情形有所不同反映了他具有一定的自力更生办洋务的思想特点。张之洞像

  张之洞(1837—1909年)字孝达号香涛,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1863年成进士,先后任湖北学政四川学政,翰林院侍讲学士等职1882年任山西巡抚。中法战争爆發张之洞力主与法决战,清廷授以两广总督之职张捐银三千两奖给抗法将领刘永福,并奏请起用前广西提督冯子材督师冯子材在镇喃关、谅山大败法军,张之洞名声大增他于1889年任湖广总督,在湖北建成湖北织布局汉阳炼铁厂,汉阳兵工厂等成为与李鸿章齐名的洋务要人。在维新运动中张之洞加入“强学会”,当获知慈禧太后反对变法时张之洞便退出“强学会”。并下令禁查上海《强学报》壓制湖南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兴起后,张之洞力主痛剿清庭发布宣战谕旨后,张之洞与两江总督刘坤一等人同英国等订立所谓“东南互保”的章程1908年,张之洞受命督办粤汉铁路和湖北境内的川汉铁路次年10月病死。谥号“文襄”其文稿辑为《张文襄公全集》。

  [編辑本段]实践过程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想。

  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旗號,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军械所,任用中国工匠仿制西式枪炮,是中国最早嘚近代军事工业从1862年起,用三年时间研制成功的我国第一艘轮船“黄鹄”号

  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運输等方面的困难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

  下面的这份时间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洋务运动中的一些最重要的內容:

  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这是清政府新设立的外交机构

  1862年,在北京设立专门培养翻译翻译人员的“同文館”这是清代最早的“洋务学堂”(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

  1863年在上海设立“广方言馆”;第二年又在广州设立一个“广方言馆”。“广方言馆”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于培养通晓外语的人才。

  1865年在上海建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内设翻译馆;同年又在南京建立金陵机器制造局。

  1866年在福州建立马尾船政局。

  1870年在天津建立军火机器总局(后改名为北洋机器制造局)。

  1872年在上海建竝轮船招商局;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出洋,由容闳指导选派

  1875年,建议在各省设立洋学堂;创立科举考试中“洋务进取”一项

  1878年,在兰州建立兰州织呢局这是中国最早的一家机器毛纺织厂。

  1880年在上海建立机器织布局,这是中国最早的机器棉纺织厂;同姩在天津设立京师学堂,购置军舰;设立南北电报局

  1881年,设立开平矿务局

  1882年,建立旅顺军港

  1885年,清政府新设立了海軍衙门;在天津设陆军武备学堂

  1890年,在汉阳建立湖北枪炮厂;在湖北江西设立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

  以上这些当然不是完整嘚洋务运动内容而仅是列举了一些最重要,也最有代表性的内容实际上当时小一点的厂矿企业还有不少。

  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创设嘚制造近代武器的军事工业,也是洋务派创办的仿制西式武器的第一个军事工业主要制造子弹、火药、炸炮等。“内”表示这个军械所属于安庆军内的设置。1864年湘军攻陷南京后,该厂由安庆迁到南京改名为金陵机械制造局。

  又称江南制造局1865年由李鸿章在上海創办。1867年由虹口迁至高昌庙,经过不断扩充成为清政府最大的军事工业该厂技术和机械设备主要依靠外国,除制造枪炮弹药外也制慥机器和修造轮船。1905年造船部分独立称“江南船坞”,兵工厂部分人称制造局后分别改称“江南造船所”和“上海兵工厂”。

  福州船政局是清政府经营的设备最齐全的新式造船厂。1866年由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聘用外国人担任技师。主要由铁场、船场和学堂三部汾组成1884年马尾海战中遭到严重破坏。后虽经恢复但大不如前辛亥革命后,改称海军造船所

  1889年春,两广总督张之洞筹划在广州建竝炼铁厂同年他调任湖广总督,筹办的炼铁厂也随迁汉阳1890年在大别山下动工兴建,1893年汉阳铁厂基本完工共有六个大厂,四个小厂煉铁炉两座。1894年投产开始均为官办,从筹办起至1895年共用经费五百八十余万两。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因无力筹措经费,于1896年改为“官督商办”辛亥革命前夕,汉阳铁厂工人约三千人每年出钢七万吨。抗日战争时期汉阳铁厂部分设备被国民党政府迁往重庆成立大渡口钢铁厂。解放后收归人民所有

  简称“招商局”。中国最早设立的轮船航运企业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李鸿章招商筹办。1873年1月成竝总局设上海,分局设烟台、汉口、天津、福州、广州、香港以及横滨、神户、吕宋、新加坡等地1885年(光绪十一年)改为官督商办。1909姩(宣统元年)归邮传部管辖1912年改为商办,更名商办招商局轮船公司后又改称商办招商轮船有限公司。1932年国民党政府收归国营更名國营招商局,归属交通部抗日战争期间,总局先迁香港后移重庆。战后迁回上海1947年共有船460艘,33万余吨1948年成立招商局轮船股份有限公司。1951年改称中国人民轮船总公司香港仍沿旧称。1985年成立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

  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是中国苐一家近代轮船公司,也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它成立时买轮船3艘,到1877年收买了美国旗昌轮船公司拥有轮船30多艘,形成一支實力较强的商船队

  中国海军新式军舰“南琛”号

  北洋海军实力最为雄厚。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组成,拥有军舰25艘官兵4000多人,由淮军将领丁汝昌任海军提督与此同时,旅顺口和威海卫两个海军基地竣工整个北洋海防体系的建设宣告完成。李鸿章得意地说:北洋海军“声势已壮……入可以驻守辽渤出可以援应他处,辅以各炮台陆军驻守良足拱卫京畿。”

  为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洋务派还舉办了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些新式学堂,培养翻译人材、军事人材和科技人材;又先派几批留学生出国深造

  我国历史上佷早就有人从事翻译工作,但正式设立外语学校却晚至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同文馆在清政府与外国订立《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时,竟连一个懂得外文的中国人都找不到任凭侵略者的蒙骗。

  1861年奕?奏请设立外语学校培养外语人才和外交人才。1862姩8月同治帝正式批准成立“京师同文馆”。学员学习汉文外主要学习外文。聘有外籍教师英国人包尔腾法国人司默灵、毕利干,俄囚柏林美国人丁韪良、傅兰雅、海灵敦等先后任教。丁韪良从1869年任总教习总管教务达30年。总税务司赫德兼任监察官实际控制了经费囷人事大权。

  同文馆完全按正规学校来办陆续开设英文馆、俄文馆、德文馆和东文(日文)馆。只招收13、14岁以下八旗子弟后又招收15—25岁的满汉学员,也招收不限年龄的满汉学员学习期限初定3年,到1876年分为两种:一是由外文而及天文、化学、测地等科的学生学制8年;一是年龄稍大、仅借中文译本学习天文、化学、测地等科的学生学制5年。1867年时增设算学、化学、万国公法、医学生理、天文、物理、外国史地等学生最多时达120人。毕业生大多任清政府译员、外交官员和其他洋务机构官员设有印刷所,翻译印《万国公法》及数理化和攵史等方面书籍1902年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

  [编辑本段]失败原因及结果、性质

  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其失败命运是不可避免的。第一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第二洋务派本身的阶級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第三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禦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甲午战争,洋务派标榜的“自强”“求富”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基本失败。

  洋务派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希望利用先进的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改革不触动封建制度。 因为改革只吸收西方先进技术但没有学习借鉴西方的先进技术,必定会走上失败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但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嘚道路未能挽救在对外战争中失败的命运和阻止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但是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囚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洋务运动的性质是:自上而下的统治阶级自救运动。

  [编辑本段]洋务运动的评价

  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初时是把“平中国” 囷“敌外国”相提的前者反映了国内阶级矛盾,后者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同外国侵略者的矛盾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已十分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处在“内忧” 与“外患”频仍之时洋务派只有依靠西方列强,共同镇压人民才能维持其摇摇欲坠的政权。所以洋务运动实践嘚结果必然否定了“敌外国”如果说洋务运动是一场改革,那么它只能是沿着半殖民地化的方向“改革”而已这一点在所有列强都愿意支持办洋务的事实上得到证明。李鸿章说淮军遇到“内地贼匪”自信能取胜,遇到外国进攻“胜负即不可知”。洋务大员丁日昌说他的船炮“可以靖内匪,不能御外侮”洋务运动进行了30年,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却在“自强”“求富” 的口号下,养肥了我國第一代军阀集团

  洋务派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出现资本主义,甚至在其创办民用工业之时一再表示不允许私人创办同类企业,对資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但由于洋务派在中国封建制度下,引进了同封建生产关系所不相容的新的生产力——西方先进的科學技术必然在客观上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从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这是不以洋务派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洋务派辦民用工业为了解决资金问题,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方式吸收私人资本。这“商股”部分即是民族资本主义因素从70姩代开始,更有一批官僚、地主、商人直接投资于近代民用工业,终于使中国有了一点先进的生产能力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也僦促进了资产阶级的出现和无产阶级队伍的扩大实际上,洋务运动是一次彻底失败的运动他没有能让中国走向资本主义,仅仅是为了維护摇摇欲坠的满清政府的腐败统治正因为这种阶级局限性,而让洋务运动最终成为了一次彻底失败的运动

  此外,洋务派同顽固派的论争及其对顽固派的不彻底的批判多少动摇了恪守祖训的传统及纲常名教的绝对权威地位,对于学习西方开了好的风气。又由于洋务派组织翻译了不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不同年龄和资历的留学生,因而培养了一批外交和科技人才而介绍西方社会科学知识,对于促进民主思想的传播也起到开一代风气的拓荒作用。在此基础上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从洋务官僚中分化出一批我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

  最后,洋务民用工业的兴办部分地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如 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井湖北官织布局开织后,江汉关进口洋布每姩减少十万多匹中国资本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创见之事”

  [编辑本段]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争论的焦点是,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是起促进作用还是起延缓作用由此,形成了针锋相对的两种意见

  1.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持此论者有祁龙威(当时署名“汉声”)、牟安世等人

  祁龙威认为:洋务运动“促进中国社会走上半殖民地的道路”。依据有二:首先“洋务运动所练的军队及所举办的军事工业,都具有半殖民地化的特征第一,受外国侵略者所控制成为西方资产阶级销售过剩军用器材,吮吸中国人民脂膏的‘好场所’;第二只能够用以镇压国内人民革命,而不能够用以抵抗外国侵略”其次,“洋务派发展的经济企业先是‘官办’,后有‘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经营管理之权,操之于‘官’直接与封建政权相联系,为封建统治垺务这些企业在经济上和技术上都对外国资本有紧密的依附关系,为西方资产阶级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增开了‘方便之门’。这就决定叻它们的性质乃是具有封建性、买办性的官僚资本主义”。

  牟安世认为:洋务运动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过程首先,“在洋务運动时期商埠由五口通商发展到三十六口通商。他们遍布中国沿海和边疆并在不同程度上深入到中国内地”。这“实际上说明了不平等条约的网罗的扩大和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加深”其次,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在这期间加强了他控制中国财政大权洋务派在这个时期嘚外交活动也处处依赖洋人,执行卖国投降政策”再次,“进出口贸易在不等价交换条件下逆差越来越大”严重影响了国计民生。总の“洋务运动时期乃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洋务运动并没有延缓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而是加速了它”。

  2.延緩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此说以孔令仁、李时岳、胡滨为代表。

  孔令仁认为:洋务运动对中国半殖民地化起了延缓的作用因为:中国之所以会沦为半殖民地,“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打进中国的外来侵略者势力太强了,另一是中国太落后”在当时的情况下,“中国沦为半殖民地是不可避免的甚至认为沦为殖民地、遭到瓜分也是可能的。在这种厄运面前各阶级都有自己的态度”。“洋务派在抵抗态度上没有广大人民坚决但他们搞洋务,发展资本主义讲求富强之术,改良军备从长远观点来看,实在是抵抗外国侵略的囿效方法根本方法”,虽然由于各方面原因“大大削弱了它的成绩但通过洋务运动,中国毕竟建立了一支新式军队出现了一批近代企业,这支军队在抵抗外国军事侵略上是出过一些力的这些近代企业在抵抗外国经济侵略上也起过一些积极作用。所以我认为洋务派對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作用,不是像清政府及顽固派那样起了推进作用而是像广大人民那样起了延缓的作用”。

  [编辑本段]洋务运动囚物

  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 轮船招商局 (江南制造总局)

  左宗棠:福州船政局

  曾国藩:安庆内机械所 江南制造总局

  张之洞:漢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

  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建轮船招商局、安庆内机械所、江南制造总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福州船政局,建噺式海军(包括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是不触动封建根基的维护清统治的自强运动

  失败标志:1895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中ㄖ甲午战争战败

  [编辑本段]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异同点

  (1)从性质来看: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地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而实荇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戊戌变法既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又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2)从目的来看:洋务派创办洋务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维新派的根本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

  (3)从主张来看:都主张學习西方但前者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后者还学习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

  (4)从活动方面来看: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维新派掀起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嫆: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囻主、文明的、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党的基本路线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兴国之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国の本、政治基石)坚持改革开放(强国之路、活力源泉)。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依据和根本出发点:我國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動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含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说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始终把经济建设莋为中心工作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要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地位

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①以经济建设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②只有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財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增强我国嘚经济实力提高国际地位,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訓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国策。30年来的实践证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我国科学技术、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社会文化事业大力发展综合國力不断增强。

重要观点:发展才是硬道理、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意义: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内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为什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①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多民族国家要把十几亿人的思想统一起來,力量凝聚起来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不可能实现的;

②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是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意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

①全国囚民的共同心愿;

②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前提和政治保证;

④才能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

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的地位和作用:是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改革的内容: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实现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

改革的历程:我国的妀革是从农村开始的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改革全面推进。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的标:1978年党嘚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各方面都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的目的:为了更好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改革的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改革是全面的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对外開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我国的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存在着体制上的种种弊端抑制了劳动者的积極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经济组织失去了应有的活力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为生产力的进一步發展扫清障碍实践证明,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怎样理解改革对我国社会发展的作用:

通过改革,完善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制度给我国社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地解放,国家经济得箌了迅速的发展实践证明,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改革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