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秘书形象相关研究属于什么研究方向

原标题:经典百书|论《红与黑》Φ的于连形象

原名马里-亨利·贝尔(Marie-Henri Beyle)“司汤达”(又译斯丹达尔)是他的笔名,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著作为《阿尔芒斯》、《红与黑》(1830年)、《帕尔马修道院》(1839年)

于连·索黑尔是小说<红与黑》中的核心人物,也是欧洲文学史上塑造得极为成功的艺术典型之一长期以来,世人对他聚讼纷纭莫衷一是。本文仅就这个论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人们对待于连如对待司汤达,

有一个由“冷”到“热"的过程

《红与黑》的作者司汤达(原名亨利·贝尔,1783一1842)生前文名寂寞,他的小说没有得到文坛的重视和公允的评价只有巴尔扎克器重地,专门写了一篇《贝尔先生研究》推荐过司汤达的创作。巴尔扎克在小说《纽沁根银行》中还借用人物之口,称“司湯达是这个时代最聪明最深刻的思想家之一 ”。此外就少有知音者了。可是司汤达并不自暴自弃,他对自己文学创作的历史价值充汾自信

1840年,司汤达在给巴扎克的信中这样说:“我想五十年后某一文学补缀家发表片段拙作, 也许以不矫揉造作和真实而为人悦读吧! ” “ 一百年后,谁还会说起维莱尔先生马尔蒂雅先生?……谁会在二十年以后想起这些先生们的虚假的废物呢。”两年后司汤达就去世了。当时为他送葬只有三人:除两个亲属外还有一个便是小说家梅里美。梅里美算得上是个有眼力的人物他惋惜司汤达的去世,同情他嘚不幸而且发现司汤达那深邃的隽智和优异的才华,在当时还只活在少数人的记忆里他预测将来会有卓识之士,能对司汤达的作品作絀公允的评价梅里美说:“我想某些二十世纪的批评家将会在卷帙浩繁的十九世纪文学书籍中间发现贝尔的作品,而且会给以他没有能從同时代人那里获得公正的评价"

司汤达生前的预见已被历史所证实,如今赞赏司汤达爱读《红与黑》的决不只是法国人了,这是有目囲睹的事实

梅里美高超的眼力,不在于为公正评价司汤达的小说划出一个时间表可贵之处在于他敏锐地看到:要对一部作品、一个人粅形象作出公正的评价,对其间所包含的思想意义真正说清讲透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这种条件不具备鉴别是非功过就不會有恰当的统一的标准,公允的评价自然也不可能产生即使产生了,也不会得到世人的承认

二十世纪以来,围绕小说《红与黑》而展開的论争从未间断报刊评论多得不知其数,犹如我国的《红楼梦》研究一样几乎形成相当热门的“西方红学"。人们对这部小说的性质、历史背景和社会意义的认识虽有分歧但差异并不悬殊,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对主人公于连形象的评价上。有的认为于连虽然算不仩革命者然而他是革命的后备军;有的认为于连是一个反动的小政客,个人义的野心家;有的断然否定于连是野心家、两面派、伪君子这种种截然对立的观点,国内有之国外亦然。不说别的就说《红与黑》的诞生地法国吧。

文学家阿拉贡认为于连尽管有远大的抱负但在这个社会里,他的天分他的才能已无施展的可能,他不能不 “用假仁假义来达到个人的目的“于连自信能当这个答尔丢夫式的偽扫子。"当代法国的文艺批评家安利·马尔蒂努则认为,“于连不是投机分子也不是答尔丢夫" “他是一个有反抗性的平民,推动着他的思想感情的多数是对于高傲的自尊感的关怀,而较少是对于目前利益的计较" 凡此种种,不胜列举彼此唇枪舌剑,争论不休致使读鍺无所适从。

我觉得仅仅用简单的标签式的政治学观点去评判一个艺术形象,虽然可以轻易地得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但远没有尽到文藝批评的全部责任。既然司汤达给人们塑造的是一个艺术典型那么,我们在鉴别人物形象的是非时不仅应就于连形象本身作出科学的剖析,而且还从人与环境多种关系中从典型形象在整个文学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等方面作出必要的考察与探索,从中掌幄寓于连形象の中带有本质性的符合规律性的东西这样,人们的实际认识也许就不会大相径庭了

笔者认为,在司汤达笔下于连是个又“红"又“黑"嘚人物,他既是时代的叛者又是青年野心家,既有朝气蓬勃的一面又有野心勃勃的另一面,于连身上的这种 “红"与“黑"的矛盾正是這一形象典型性的集中表现。作为一个典型形象来说最为本质的,就在于他是资产阶级文学史上个人的艺术标本

于连身上的这种“红"與“黑”的矛盾是怎样形成的?

如所到知于连生活在国波旁王朝复辟的年代。当时的法国正是经历1789年大革命后,资产阶级政权得而复夨封建贵族政权失而复得的转折时期。复辟后的波旁王朝以封建大地主和极端保生党势力为后盾,代表贵族地主和僧侣阶层的利益公然恢复封建旧秩序和旧制度。革命时期逃亡在国外的的倡贵族顿时蜂涌回国,“重整旗鼓尽力重新恢复旧日法国生活方式的标准" 。1842姩路易十八死后,其弟理世变本加厉地推行各项反动政策恶浊腐败的政治氛笼罩着法国,生活、言论、出版的自由全被剥夺

在小说Φ,我们在到民主诗人贝朗瑞已被关进监狱 自由党人新闻记者方唐和马加农遭到放逐,家洪上校波枪决整个法国呈现一片黑暗恐怖的氣氛。作者通过出版家的口说:“若是你的人物不谈政治那就已经不是1830年的法国人了,你的书也就不再是一面镜子"作者还引了拿破仑黨法尔古的话说:“我从就不愿防人家谈政治,现在政治却把我赶出来了"于连就置身于这种严酷的现实之中,正是这种一切讲究门第封號到处充斥虚情假意、倾轧纷争的社会现实,促使于连走上了个人奋斗的道路

特殊的环境,造就了于连的矛盾性格也促使他去开拓┅条特别的生活之路。

于连是法国孔德省维立叶尔城内锯木匠的儿子他诞生在拿破仑走运得势的时期,成长入世于波旁王朝复辟的年代他的父亲利欲熏心,成天盘算如何牟取钱财于连的哥哥能干重活,而他只会读书文弱,清秀一派书生气。因此哥哥要骂他,父親用鄉头打他在这种环境里,他不甘示弱逐渐形成一种高傲倔强的个性和强烈的自尊心。当时中下层人们都不满现实,怀念拿破仑時代

小资产者出身的于连,政治上无权经济上拮据,他对有权有势的贵族不满 一心想打破现状,谋求新的出路走什么路呢?于连紦拿破仑的道路看成自己的阳关大道他对拿破仑不靠世袭门第,单凭自己的才智进行个人奋斗一举成功,佩服得五体投地立志要象拿破仑那样轰轰烈烈地干一场,在世界上扬眉吐气他听到一个老军医讲述拿破仑大战的故事,热血沸腾他想入军界,穿军装走一条“红”的道路。但在波旁王朝掌权的年代贵族、僧侣和大资产阶级三位一体,实行专制统治中小资产阶级被排斥在政权之外。于连想偠象拿破仑那样二十而立于战场跃升为将军,这种应机得势、叱咤风云的机会早已被贵族的等级、特权所杜绝了。他感到生不逢时懷才不遇。

十四岁的于连看到四十岁左右的神父便有十万法郎的俸金,三倍于当时拿破仑手下著名大将的收入他觉得应该去做神父,赱一条“黑"的道路于是,他就跟天主教教士学神学图谋有朝一日能实现自己的野心。

在这部四十五万字的小说里作者集中地描述了這个青年短促一生中最后五年的生活和斗争。从十九岁做德·瑞那市长的家庭教师,到二十三岁上断头台斩决,这是于连个人反抗、个人奮斗、施展个人野心的历史他的个人奋斗的道路历经四度变迁,在三个不同地方干过三种不同的“职业"也经历两种不同类型的“恋爱苼活” 于连个人奋斗的第一阶段是做家庭教师。

十九岁的于连第一次登上人生舞台是由老教士西朗介绍到维立叶尔城德·瑞那市长府里。于连身为家庭教师,但对贵族社会的阶级差异贫富的悬殊,仍然有着极度的敏感他看到市长财运亨通,深为羡慕对照自己处身卑賤,又满腔恼怒由于资产阶级个人英雄主义的心理,使他下决心寻求“报复"去占有德·瑞那夫人。不久真相败露,于连被迫离开维立葉尔城

于连个人奋斗的第二阶段是做修道士。于连不能继续在维立叶尔城立足他就怀着另一种希望到了贝尚松神学院。他说:在拿破仑统治下我会是一个军曹,在未来的神父中我会是一个主教。"于连想在宗教的道路上求得功名但贝尚松神学院,对一般修道者来說那是人间地狱,没有个人的点滴自由特别是由于教派的政治背景不同,僧侣们经常以猜忌、打击、告密、陷媚为手段进行残酷卑鄙的倾轧斗争。于连想爬上去又束手无策。出于失望他就下决心不再当修道士了。

到巴黎做木尔侯爵的私人书是于连个奋斗的第三階段。

木尔侯爵是孔德省的最大地主又是法兰西大臣。于连在他手下奔跑不仅每年薪金八千法郎,说不定还可以沽名钓誉荣耀一世。于连是怀着对贵族的戒心和往上爬的野心才去承受这个职业的引路人彼拉神父曾预言 “如果于连是一棵软弱的芦苇,就让他枯萎吧洳果他是一个勇敢的人,就让他自己打出一条路来吧”确实,于连是为了打出一条路才到木尔侯爵府邸的

在那里,他结识了木尔侯爵嘚女儿玛特儿小姐并从柯西乐侯爵手里,夺取了玛特儿的爱情在政治上,于连受到侯爵的重用在法国官廷贵族策划的秘密政治会议仩,于连担任了秘书会后冒着生命危险,把秘密情报送到伦敦去木尔侯爵的这一系列委派,都符合于连的野心要求他穿着蓝色的礼垺,佩戴十字勋章俨然是一位喜欢打扮的青年军官。政界又发给他一张骠骑兵中尉委任状小资产者家庭出身的于连,获得了德·拉·伟业骑士先生的贵族封号。过去他在读〈拿破仑回忆录》时所立下的“宏伟计划”眼看都能在王政复辟时代实现。此时此景他是多么洋洋自得啊!

正当于连指望功成名就之际,德·瑞那夫人的一封告发信,断送了他个人的锦绣前程,毁灭了他的英雄美梦,这激起了于连无比嘚愤慨他随即用枪弹去惩罚德·瑞那夫人。在巴黎的这段生活,是于连个人奋斗的高峰,接着就是悲惨的结局了。

于连个人奋斗的最后阶段是当囚犯

于连下狱后,野心的幻灭个人奋斗的彻底失败,使他重新认识了现实懂得一个小资产者出身的人,不可能在波旁王朝时玳真正飞黄腾达出人头地。基于这种愤慨和绝望的心情于连接受了死刑的判决。二十三岁的于连就这样结束了自己个人奋斗的一生。

于连生活道路的这四度变迁给人们展现的,当然不是一幅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瑰丽画面也不是一曲英雄勇士豪言壮语的赞歌,而呮是用于连自己的血和汗写成的一页在王政复辟时代青年人野心惨败的历史。正是在这种挫败中司汤达以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惊人的洞察力,从人与环境的多种关系中塑造了一个思想脉络清晰、性格充满矛盾的艺术典型,展现了一代青年如何面对里暗寻求时机,施展財华辗转奋斗的曲折道路。并从于连身上概括出法国一代青年悲剧性的历史命运。

于连形象是否存在着正与反的两重性

我认为,就當时的历史条件来说于连形象就兼有正与反、积极与消极的两重性质。于连既有充沛的精力坚强的意志;又有显著的野心,狡狯的手腕这是矛盾的集合体。以往人们总喜欢给于连着一种颜色戴一顶帽子,不是“红"就是“黑" ,这并不符合于连的实际如果于连真是那样单一,那他也就不成其为1830年的法国人了在这里,我们需要的是具体的历史的辩证分析

从积极方面考察,在于连身上作者集中地概括了当时平民阶级(第三等级)中有才华青年的性格特征。面对波旁王朝的统治于连对封建门第、贵族等级特权怀有愤恨和不满,时時追念不讲血统不计资历的拿破仑时代,这同当时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情绪有相一致的地方于连形象无疑具有进步的作用。

姑且不说於连对济贫所所长哇列诺、贝尚松神学院头目福力列等人的仇视与厌恶即使于连的两起爱情事件,也多少还披着平民反抗贵族向贵族尋求报复的政治色彩。在这些情场的追逐中市长人人做了于连的情妇,德·瑞那声名狼籍,最后被革职罢官了。在巴黎,于连又从贵族青年手中夺取了玛特儿的爱情,使柯西乐侯爵变成牺牲品。于连这样做,既给贵族等级特权作出应有的报复,又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贵族集團的内部矛盾打击了复辟王朝的统治力量。这是应当引起我们重视的创作意图也是作品不能忽视的客观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于连还囿一种积极进取的处世态度。他出身贫贱但不安于现状,不苟且偷生不乐天知命地屈辱于那贫困无权的地位,也不坐享其父老索里尔賜予的一口饭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去追求幸福改善个人的处境,决心用自己的双手凭借个人的聪明才智,勇敢地向现实生活挑战针对贵族社会设置的重重障碍,于连以惊人的胆略和毅力突破一层又一层的“高墙" “他不仅突破了德·瑞那先生的那一层高墙,吔突破了神学院的高墙和德·拉·木尔侯爵的高墙。"

虽然于连经历的都是单枪匹马的个人奋斗但象于连这样的性格、激情和意志,与当時贵族集团中那些单凭父辈门第、头衔、血统大享清福、无所作为的青年对照起来,毕竟显得富有朝气和生机“个人奋斗",在于连生活的年代并不是贬意的词语;敢于奋斗,总比安于现状或麻木僵化要好得多从某种意义上说,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都是通过无数嘚个人奋斗来实现的。于连的反抗性正是通过个人奋斗才放射出奇异的光彩。因此司汤达称于连为“我们的英雄”,这也是我们所说嘚“时代叛逆者”的内在涵义

于连的毁灭,是对波旁王朝的有力控诉在司汤达看来,于连的悲惨结局是复辟王朝残酷统治的结果,咜是由社会制度的根本缺陷造成的作者把自己批判的矛头指向黑暗的复辟政权。他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促成了于连的奇特性格囷特别的生活道路通过于连的生活道路,目的是为了说明“社会成员的缺陷根源于社会本身的缺陷”

正如巴尔扎克在揭示同一背景的尛说《幻灭》中所说的那样:“是复辟政府把青年人逼上腐化堕落的道路。”不仅如此司汤达的深刻性还在于他清醒地看到:社会环境鈈但造就了人的性格,同时又决定了人的命运象于连这样的青年,走正路也罢走邪路也罢,一概行不通只有幻灭与绝望。

通过于连嘚毁灭司汤达作出对波旁王朝全面否定的政治结论,这样的着意是极为深刻有力的唯其如此,作者才怀着恻隐之心描述了于连的悲慘结局。我们读者随之激起的愤慨心情与其说是对于连而发的,还不如说是为于连而发的

这些都是于连形象身上应该予以充分肯定的積极方面,也是于连个人奋斗之所以能博得人们同情进而引起共鸣的主要原因。

但是于连形象同时存在着消极的方面,这主要表现在:一、于连奋斗的动机是个人往上爬;二、为达目的他不惜采取卑劣的手段。

在王政复辟时期中下层人民都不满现实。处身于小资产階级中的一些退伍军官、大学生、店员、律师等等他们竭力主张推翻波旁王朝。有的参加了反封建的烧炭党人的活动多次筹划起义,泹相继失败了有的向往再来一次1793年式的革命,流露出比较坚定的反封建的情绪那末,于连为什么对王政复辟的现实不满为什么要崇拜拿破仑呢?

作者说于连是靠拿破仑的〈出征公报节略》《圣爱伦笔记》和卢梭的《忏侮录》这三本书,来建筑他的理想世界的他愿為这三本书赴汤蹈火,叫人杀掉“二十年来,对宇宙间的一切的观念一切的事实,都在这本书里去寻找解释这本书支配左右他的一切行动。”于连从以往法兰西在欧洲的光荣场景中得到鼓舞从启蒙思潮中获得力量,但是当他将这种鼓舞和力量投向现实生活时他发現自己是个“局外人",被排斥在政权之外一切荣名、权势都没有他的份。他不甘心于个人地位的低下要求能置身于上流社会之中。他對贵族社会的不满与反抗不是为了改变社会制度,而是为了改变个人的社会地位

因此在个人奋斗的过程中,他一方面不满贵族的特权但另一方面又同贵族妥协,期望获得特权所以,对贵族的不满就转化为对贵族的服从和支持。初到巴黎他同木尔侯爵格格不入,泹后来候爵重用他彼此的关系就迅速改善了。为了往上爬在不同的时期里,于连对贵族兴取不同的态度:在顺利时就妥协在挫折时僦反抗,在失败时就报复总之,谁阻碍他的野心的施展谁就是他的仇敌;谁满足了他的欲望,谁就成了他的恩人

于连说,“为达目嘚不择手段” “谁阻挡我,谁遭到不幸”这是最明白的自供状。他一味地在盘算看他个人的利益和前程由于于连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他虽然富有生机朝气一度反抗贵族,但最终又屈从于贵族统治成为封建势力的附庸。

在个人奋斗的进程中于连只有一种主张:“囿奶便是娘"。只要与己有利他会要两面手法,甘当政治骗子任何卑鄙下流的事都干得出来。为了往上爬他是个无神论者,却去做教壵把拉丁文的《圣经》和《教皇传》背诵如流。他本来信仰自由党却又去做保皇党的私人秘书。他心底里崇拜拿破仑但又要扮演虔敬的神甫,当众痛骂拿破仑他明明是锯木匠的儿子,为了攀上贵族门第与玛特儿小姐结婚,他甚至会承认自己是西班牙肃伦公爵的私苼子

这一切,都是由极端利己主义的政治野心所驱使的正如他自己所招认:“我为了漂亮出色的虚荣,而放弃了简单平凡的真理"于連的思想水准,并没有达到资产阶级革命者的高度于连的存在,没有构成对复辟政权的威胁他的内心充满懦弱和自卑,并没有真正的仂量这一点连玛特儿小姐也知道,于连“不是一只狼只不过是狼的影子罢了。”

由此可见于连是个复杂的人物,他反叛波旁王朝叒与波旁王朝妥协,“红”又“黑",看起来似乎是一种矛盾但在特定时期的于连身上,却是有机地统一了因为反叛是鉴于怀才不遇,目的是实现个人的野心

文学艺术历来是“人的一种道德活动”(车尔尼雪夫斯基语)。回题是时代不同人们的道德标准也有区别。如果苛求于连不应追求金钱财富不能同市长夫人谈情说爱,那当然是脱离实际的反历史主义的道德谴责假如因于连困囿于王政复辟現实,就为于连不择手段往上爬乃至甘愿向封建贵族投降、妥协的行径辩护,似乎只能批判客观的现实不能指责于连个人的主观因素,这实际上也是以于连的道德观念当作鉴别是非准则的一种错误倾向

不言而喻,指出于连形象的消极因素并不等于批判司汤达,更不昰否足小说《红与黑》司汤达在刻划于连这个艺术典型的性格、心理和意志方面,在揭示人与环境的多种关系方面是极为成功的他出銫地完成了文学艺术再现生活的历史使命,不愧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一大功绩

于连形象在文学发展史上的价值是什么呢?

自欧洲文艺複兴以来文学领域相继涌现一批个人与社会对立、理想与现实矛盾的艺术典型。哈姆莱特、维特、拉斯蒂涅、约翰·克利斯多夫,等等,均属此列。于连形象的出现,为文学反映生活真实开创出一代新风标志着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刻划典型性格方面取得了重大的勝利。

在十九世纪以前个人奋斗的艺术典型明显地存在着性格的抽象性,缺乏形象的真情实感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是个渗透文藝复兴人文主义精冲的典型人物他思考周密,道路曲折最后在与旧势力搏斗中毁灭了。作者在刻划这一形象时借用了古代的故事来影射当代,用外国的题材来描写英国的现实以封建宫廷的内部冲突来概括社会上新旧两种思想意识的严酷斗争。哈姆莱特的性格深沉复雜愤激忧郁,疑惑不解其思想意义是以寓意的形式来表达的。

歌德笔下的少年维特虽然富有启蒙主义的时代精神,但他的性格没有獲得充分、透切的发展就象十八世纪德国的“狂飙突进" 运动一样,显得软弱无力稍纵即逝。在哈姆莱特、维特这些形象身上人物的典型特徒,多半还停留在阶级意识的普遍性上而于连形象的出现,则使人物的典型特征大大地向个性化方向发展了

司汤达在刻画于连形象时,直接取材于当代的社会生活勃朗格产生的安东·贝尔特的刑事案件,为作者提供了创作的素材。由于司汤达重视探索人物性格与所处社会环境的复杂关系,以哲学家爱尔维修提出的“人是环境的产物"这一理论为指导如实地展现出于连的性格特征,因而使于连形象鉮形毕肖真实可信。于连的非凡行为和细膩心理不仅符合他的社会地位和具体处境,而且是性格逻辑发展的结果于连形象既有丰富嘚个性特征,同时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成了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首次出现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高尔基高度赞赏司汤达在塑造典型形象方面的巨大功绩他不但把于连形象看成是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新成就,而且还把于连看成是巴尔扎克、莱蒙托夫、显克微支等人小说里的“英雄人物"的始祖高尔基指出:“司汤达作品里真正的和唯一的主人公正是生活的意志,他第一个写出了感觉不到作鍺对他主人公、对现实生活施以有倾向性的压力的长篇小说他凭着自己的才能,把极为平常的刑事罪行提高到对十九世纪初期资产阶级社会制度进行历史及哲学研究的程度他第一个在资产阶级环境里看出并出色地塑造了于连·索黑尔的形象。

巴尔扎克笔下的拉斯蒂涅囷司汤达塑造的于连,同属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个人奋斗的艺术典型虽然作家创作的时间稍有先后,而人物活动的历史背景则大体相同但以读者的感受来说,于连形象比拉斯蒂涅更为鲜明、醒目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作者处理题材的方式、方法不同巴爾扎克以再现整个时代为己任,他用一连串的长篇小说运用人物再现的手法,展现出拉斯蒂涅性格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司汤达则用明赽、简洁、富有节奏感的电影似的手法,集中描述于连一生中最后的五年生活巴尔扎克的长处在于展示人物画面的宽广,他不突出一个囚物而显示一组人物。司汤达则擅长于刻划人物心境的深度核心人物始终摆在首要的地位,因而给人的印象至深

其次,这也与作家對待笔下人物的态度有关巴尔扎克描画拉斯蒂涅野心家性格形成的过程,目的是鞭打、批判、否定他而司汤达对待于连,虽有抨击泹更多的是同情、怜悯与赞叹。在于连身上作者熔铸了自己的激情和社会感受,并时时现身说法毫不掩饰地展现出于连的内心世界。茬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历来认为缺少正面主人公,刻划得最成功的也是作者所要否定的人物于连则是一个例外。这种例外并非是司汤达的过失,相反正是他的高超、独特之处。因为司汤达在于连身上不仅看到黑暗现实的逼迫,个人的野心而且还觉察箌于连身上多少还存留一些青年人所特有的积极因素。

他用酣畅之笔与出了于连不屈辱于困境,敢于在险恶逆境中力图主宰自己命运的主观能动性因而使于连形象更富有艺术感染力。在塑造个人奋斗的艺术典型时巴尔扎克善于运用服、道具和金钱数据;司汤达更热衷於人物的性格、热情和命运。巴尔扎克感兴味的是形成一个人的“境遇";司汤达更感兴趣的是“灵魂辩证法”的本身因此,巴尔扎克曾對司汤达这样说:“我画的是湿壁画而您是创造了意大利雕像。"这个比喻确切地揭示了这两位作家在艺术功力和风格上的差异。

在探索于连形象历史价值的时候当代英国的文艺批评家马丁,脱涅尔的一段论述是颇有启发作用的他说:于连形象“从实质上说是和社会楿冲突的个人,但必须注意他是欧洲小说中的一种全新的类型。他和浪漫蒂克的流浪者或福楼拜的'落选者'和纪德的'亵神者'或卡缪的'外来囚'都毫无共同之处他们都较明显地显示出一种个人倾向。司达汤的人物是时代的直接产物只有和时代联系起来看才能理解。"

在揭示人粅与时代、社会关系方面于连形象无疑是欧洲文学发展史上一个成功的例证。于连形象的成功奠定了司汤达的文学地位,为法国批判現实主义文学增添了灿烂的光辉也为后人的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而有益的艺术经验。因此于连形象是一种艺术标本,他属于司汤达吔属于全人类

1938年生,现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中国法国文学学会理事

图片来源:电影《红与黑》、网络

摘 要:杨修是《三国演义》中属於曹操阵营下的一名主簿现在可以说是一名秘书,他学识渊博、极其聪慧但是他又锋芒毕露、恃才放旷;《子夜》中的屠维岳有勇有謀、临危不惧,与此同时他也是一个心狠手辣、压榨工人的助手;《红与黑》中的于连记忆力好、办事能力完美但又自卑、过于自尊和虛伪。他们三个不同的秘书人物各给我们不同的启示。

关键词:长篇小说 秘书 人物 形象

杨修、屠维岳和于连分别出充当今外长篇小说中嘚秘书角色虽然秘书这一角色的描写所占比重不多,但是他们都有自己突出的能力为自己角色的塑造上抹上了一道亮色,同时他们作為秘书时也各有各的致命缺点这也是导致他们悲剧的主要原因。

一、秘书人物形象分析——《三国演义》中的杨修

杨修是杨震的玄孙楊彪的儿子,出身世代簪缨之家为人好学,有俊才建安年间被举孝廉,后担任丞相曹操的主簿杨修在曹操军营中也是比较有能力的囚,在现代也可以被称为秘书但是,杨修最后却被曹操以祸乱军心之罪杀掉了只活了三十四岁。杨修之死与他作为秘书时所犯的禁忌息息相关

(一)学识渊博、极其聪慧

《三国演义》中,曾评价杨修:“此人博学能言智识过人。”[1]《三国演义》中杨修破解了曹娥之碑的字谜可见他博学多才,其实杨修一生著作颇丰涉及赋、颂、碑、赞、诗、哀辞、表、记、书十五篇。今共存作品数篇其中有《答临淄候笺》《节游赋》《神女赋》《孔雀赋》等。与此同时杨修还能明白、参透上司曹操的想法和问题。

(二)锋芒毕露、恃才放旷

書中的曹操曾经多次表达他对能人能士的渴望在赤壁之战时,他曾经作诗道:“周公吐脯天下归心。”杨修能在曹操手下当差聪明財能不必多说,但是杨修最后却是被斩首示众主要原因是杨修太过恃才放旷、锋芒毕露,数犯曹操之忌

杨修在《三国演义》中出场次數不多,但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却不少:合字谜、阔字谜、解曹操梦中杀人之谜、帮助曹植解决曹操测验之事、鸡肋之事这些事情虽然鈳以反映杨修的才智过人,但是他却将上司曹操的想法看得一清二楚曹操由“虽称美,心甚忌之”到“虽喜笑而心恶之”到“操闻而愈恶之”再到“已有杀修之心”,最后被处死

在曹操阵营中,杨修算是一个学问渊博、极其聪慧的人作为曹操的主簿他认真负责,史載“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2]曹操也十分倚重他但是,杨修却犯了作为秘书的大忌:锋芒毕露;看透上司曹操的想法;散布谣言;泄露秘密等最后也不得不被曹操处死。可见顶撞上司或者随意揣测上司的想法会给自己的秘书工作带来巨大威胁。

二、秘书人物形象分析——《子夜》中的屠维岳

屠维岳是《子夜》主人公吴荪甫的得力助手他让吴荪甫见识到他的胆量和智慧,因此吴荪甫便任用他并且很器重他,让他解决工厂内的工人运动但是,屠维岳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工人运动只是使用一些卑劣的小手段暂时壓下工潮,所以导致工人运动越来越庞大

(一)有勇有谋,临危不惧

书中吴荪甫第一次见到屠维岳是因为有人说他泄露厂房削减工钱的消息煽动工人运动,书中写道:“他毫没畏怯的态度很坦白地回看吴荪甫;他站在那里的姿势很大方,他挺直了胸脯;他的白净而精鉮饱满的脸儿上一点表情也不流露只有他的一双眼睛却隐隐地闪着很自然而机警的光芒。”[3]面对吴荪甫的责骂、咆哮没有丝毫畏惧,怹的大胆、镇静让吴荪甫发现他的闪光点在接下来的工潮运动中,屠维岳进行赏工开除走狗姚金凤,提升薛宝珠为稽查利用工会转迻视线,考虑到上司吴荪甫的利益

(二)心狠手辣,压榨工人

屠维岳被吴荪甫任用之后主要是帮助解决工潮运动,但是他为了解决这┅问题采取了卑劣的行为手段,且没有与工人群众联系:他利用罢工委员会的工贼转移视线同时用武力强迫工人上工,还派巡警抓走哋下党员指挥流氓和打手在工人之间制造白色恐怖等阴险、毒辣的行为。

屠维岳是吴荪甫手下得力的鹰犬他在吴荪甫的厂子里是最高嘚管理者,深懂得人心的揣摩察言观色深谙老板的心理,处理事情有勇有谋临危不惧。但是他却也像老板一样心狠手辣压榨工人,沒有和工人加强联系最终工人起义爆发,导致工人运动越来越严重由此见得作为秘书不仅仅要了解法律道德,更要有一定的道德职业素养

三、秘书人物形象分析——《红与黑》中的于连

于连·索雷尔出身贫民,父亲是一名普通的木匠,在家的时候经常被父亲还有两个哥哥欺负,但是于连喜欢看书,并且精通拉丁文,随后被维里埃市长德·莱纳先生聘为家庭教师,和德·莱纳夫人相恋。后为德·拉莫尔侯爵笁作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获得爬上上流社会的阶梯,和侯爵的女儿玛蒂尔德恋爱最后事情败露,身败名裂处以死刑。

(一)惊囚的记忆力和完美的办事能力

于连在小说中设定的地位非常低下但是于连并没有和他的父亲与哥哥一样当个木匠,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他崇拜拿破仑,渴望像拿破仑一样建功立业创下自己的一番事业。于连从一名有一定地位的家庭教师再到为侯爵办事情,他的虚荣惢和自尊得到了巨大的满足这些“成功”都和他爱读书、精通拉丁文和记忆力强等能力紧密联系。

于连后来为侯爵工作相当于担任秘书┅职因此他帮侯爵出谋划策,设置登记簿解决侯爵苦恼的事情;帮侯爵读报纸和侯爵进行交流;还帮助侯爵做会议记录整整记录了二┿六页,侯爵也根据他记的会议记录做成了秘密记录;侯爵还非常信任和欣赏他让于连发挥记忆力,帮助他传达重要的信息在传达途Φ,于连非常机警躲过探子的搜查,等等

(二)自卑、过于自尊和虚伪的负面心理

于连出身贫民,地位低微因此他从小就想往上爬,创自己的一番事业但是为了能够出人头地、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为了满足自己的自尊心和虚荣心,就越来越虚伪做了很多违心的倳:他能够把拉丁文的《圣经》倒背如流,可他根本不相信宗教也不了解其他相关的书籍;他从小心里就非常崇拜拿破仑但却可以当众辱骂他,等等在他所有虚伪行为中,爱情被是他一直利用的成为他到达上流社会的阶梯,他的爱情路线也是整篇文章的线索:他利用洎己的才能和勇气勾引美丽、善良并且已生儿育女的德莱纳夫人他一直在意是否征服了德莱纳夫人,后来奸情暴露被迫进神学院;为侯爵办事侯爵的女儿玛蒂尔德渐渐喜欢他,但自卑心强的他怀疑这是玛蒂尔德、诺贝尔等人要捉弄他;他为了进入上流社会,即使不喜歡玛蒂尔德也做了许多会令玛蒂尔德开心的事情,让玛蒂尔德甘愿认他为“主子”但是最终他的前程也是毁在了爱情上面。

于连除了虛伪他还因为自己出身贫民过于自卑和自尊,别人的一句话或者某一个动作他都有可能理解成为是不尊重他的行为。在彼拉神甫把于連推荐给侯爵的时候神甫就说到:“这年轻人尽管出身卑微,心气却高远如果伤了他的自尊,他就不会有任何用处;您会使他变得愚蠢”[4]神甫这些话就把于连所具有的弱点点破了。

由此可见于连是一个很聪明、能干的小伙子,经神父推荐给侯爵当秘书他在担任秘書时替侯爵做好文案工作,他有很强的记忆力并帮侯爵做了很重要的事情因此他受到了侯爵的重视,在事业上蒸蒸日上但是,于连出身贫困家庭他自卑、虚伪、有野心、自尊心强,正是这些原因使他最终走上了断头台作为日后将踏入秘书职业的我们不能太有功利性,要脚踏实地才能更好地发展

总的来说,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秘书专业的学生,可以从这三个来自古今中外小说中的秘书人物形象分析得到相应的经验:要像杨修一样知识渊博、充满智慧拒绝杨修般锋芒毕露;要像屠维岳一样临危不惧、果断,拒绝屠维岳般残忍、脱離群众;要像于连一样有过硬的办事能力拒绝于连般过于自尊、虚伪。这些经验只是从三个秘书人物上学到的生活中还有许多需要作為秘书时所要学习和注意的。总的来说这些经验不仅仅是可以针对秘书这一职业的要求,对于做人做事也有很大的启发

(基金项目:夲文系常熟理工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名称:长篇小说中秘书人物形象的分析——以杨修、屠维岳和于连为例指导老师:薛蓓)

[1]罗贯中:《三国演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2]陈寿:《三国志》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4年版

[3]茅盾:《子夜》,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

[4]斯丹达尔:《红与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