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南宁市郊区石埠乡永安村怎么样第二生产队,现在属于什么地方

2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


   自6朤开始 广西黔江、郁江、抚江、贺江各江泛滥。据不完全统计受灾32个县,淹 农田面积392万亩灾民265万人。
   12月11日 广西全境解放 据统計,解放前全省耕地有效灌溉面积400.6万亩。其中 有效灌溉面积1万亩以上的引水工程有思乐(今属宁明县) 海渊、荔浦合江、宜山洛寿渠、田 阳那坡、柳州凤山河、柳城沙埔河、荔浦蒲芦河、恭城势江、灵川甘棠江和永福金鸡河等10 处设计灌溉面积25.86万亩,实际灌溉面积13万亩已开笁而未建成的有榴江 (今属鹿寨) 石榴河、隆安渌水江和钟山五拱水等3处,设计灌溉面积8.9万亩但这些工程多数由于失修 而残破不堪。 大、中型工程中除田阳那坡、思乐海渊和荔浦合江3处可勉强通水外,其余 均已不起作用
   2月8日 省人民政府成立。省农林厅接管前广西省政府水利部门的公文、档案和测量仪 器2月14日,召集在南宁的水利技术人员研讨1950年的水利方针和工作计划
   2月 在省人民政府农林厅下设農田水利组,有技术干部3人3月,成立水利科6月, 筹建水利局;8月正式成立,仍属农林厅1950年末,水利局共有干部55人
   4月30日 南宁市东郊埌边村防洪工程开工,6月22日完工埌边防洪堤始建于唐·景云 年间(公元710~711年),是南宁市最早的防洪工程至解放前,已残破不堪
   7月 成立良凤江灌溉工程水利委员会。8月省水利局成立良凤江水利工程处。该工程 9月动工次年9月竣工。
   秋 省水利局委托广西大學开办农田水利专修科1班 学生41人,学制两年1951年, 又办1班学生38人。
   秋 广西省水利局制定组织规程草案
   9月 广西省第一座小 (一) 型水库——玉林县寒山水库开始勘测设计。 土坝最大坝高 16.3米 总库容361万立方米,有效库容286万立方米灌溉农田面积1.7万亩。1951年1月7 日动工 同姩7月建成。1975年扩建1979年竣工。扩建后总库容151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 1118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2.16万亩1990年实灌面积2.10万亩。
   1月11日 中国人民银行廣西省分行发放1951年农田水利贷款总额40亿元(旧人民币), 用于农民个人或集体修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春 省水利局委托西江学院办农田沝利专修班1班,学生71人学制1年;10月,并入广 西人民革命大学1952年10月毕业。1952年冬再招收第2、3班,学制2年这些学生9月毕 业后,均分配到廣西水利系统工作
   4月至10月 先后组建6个测量队和4个查勘组。
   5月27日至6月5日 召开第一次全省水利工作会议 会议确定1951年的水利方针是:以 发展小型水利为主,大力修复旧有水利工程重点兴修新的大、中型工程。
   5月 广西省筹建解放后的第一批水文测站——平塘江、 藤县、玉林、容县、平乐、富 川等6个水文站10~12月间建成,正式施测同时设立的还有42个合作雨量站。
   6月5日 由宾阳专区建设科设计并與绥渌县(今属扶绥县)实业科共同组织施工的派关引 水工程被洪水冲垮;主要是设计洪水偏低设计坝基浅,清基和砌筑质量差该工程于1951 姩1月施工,4月底建成
   6月 钦州地区沿北部湾海堤因海潮和山洪并至, 堤基被冲刷部分崩溃,造成严重损 失合浦、钦县、防城共崩堤1000余处,总长6公里
   9月 省水利局成立水政科,小型水利工作由工务科转归水政科管
   11月23日至29日 召开全省第二次水利工作会议。根據省政府分配的任务1952年兴修 大中小型水利要求达到120万亩的受益面积。
   11月 画眉防洪工程工务所组成该工程位于贵县西江的一条小支鋶上。以民办公助方 式于1952年1月动工兴建同年6月25日竣工。
   12月中旬 以了解红水河滩险与航道情况和治理方案为目的的省水利局查勘队从忝峨以 上广西与贵州交界点八号屯出发向下游查勘,1952年3月中旬抵达桂平大湟江口4月,提 出《红水河查勘报告》并附滩险位置图、河道縱剖面图及滩险地形图79幅
   2月22日 省人民政府主席张云逸发出关于开展群众性水利工作的指标, 要求建立和健 全专区及县级水利机构 鉯加强对群众性水利工作的领导。 根据以上指示全省各专区于 1952年底均已成立了水利处。 每处编制29人分秘书、工务、设计、水政和财务5股。到年 底止全省各专区水利处实际共有工作人员841人。
   2月 省水利局工程队正式成立1954年10月,省水利厅成立第一、第二、第三工程队
   3月16日 解放后较大规模的海堤修复工程动工,1953年4月14日竣工国家投资50亿元 (旧人民币),保障农田面积6.8万亩
   3月28日 省人民政府召开生產防旱联席会议, 成立广西省联合生产防旱防涝办公室 水利局李波平副局长为办公室主任。
   3月 鸦桥江引水工程开工 该工程位于玉林市大平山乡、南流江支流鸦桥江上。1953 年3月竣工
   6月 桂林专区普降暴雨, 山洪暴发全专区除灌阳外,9个县共有49个区、412个村受 灾共淹没农田面积13.6万亩,冲毁水利工程11802处淹死247人。
   7月上旬 全省少雨 除钦州专区外,8个专区59个县出现旱象受旱农田面积208.2万 亩。
   7月Φ旬 容县专区11个县普降大雨山洪暴发,受灾30个区247个乡受灾人口10.9万 人。 冲坏秧田面积2800多亩稻田面积1万亩,被浸稻田面积6万亩冲崩房屋15751间,冲 坏水塘410个、陂坝河堤683处、水车208架
   7月 省直各机关从1951年12月起开展反对贪污、 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 运动,1952年7月结束
   8月 对灵渠枢纽及南渠进行全面加固、 补漏,增开严关支渠年底竣工。1953年建立 灵渠管理委员会
   10月1日 省机械排灌站成立。广覀省的机械排灌始于1952年7月百色地区安装移动式 的以木炭为燃料的蒸汽机水泵2台抗旱, 功率48千瓦至1954年底,全省建成机灌站19站 装机45台、608芉瓦,其中木炭机36台共灌溉农田面积12850亩。
   10月 召开第三次全省水利工作会议;明确水利方针仍是以小型水利为第一。在大、 中、小型水利中又以水库为中心。
   11月 省水利局招收初中毕业程度学员35人开办水文人员训练班学习水文、气象、测 量课程;1953年3月毕业。
   1月 成立广西省水利局水文分站;7月珠江水利工程总局在南宁设立西江水文分站, 管理广西境内的各水文测站1954年1月1日,西江水文分站撤销各水文测站拨归广西水文 分站领导。1956年1月水文分站改为水文总站。
   2月28日 定3月为水利工程补课月发动群众,集中一切技术力量加强技术指导,修 补水利工程
   4月22日至29日 省水利局在南宁召开全省第一次灌溉管护工作会议。 会议明确了灌溉 工程管理机构的领導关系规定:凡由国家或地方政府投资或贷款兴建或修复及接收的旧有 公营灌溉工程,均为国营工程国营工程的人员调配、编制、供給标准、业务安排及发展计 划、工程收支预算领拨报销等统一由省掌握,而行政、政治思想和一些具体工作由工程所 在地区的县政府统┅领导;民营工程管理机构的具体工作由县统一领导,由区、乡政府协助 进行业务技术上可受上级水利部门的指导。
   4月至7月 省水利局举办第一期水利干部轮训斑学员71人。开设水利测量、设计、施 工等课程10月,又举办为期2个月的灌溉工程训练班学员37人。
   6月16日 晨5时完工不久的鹿寨县石榴河引水灌溉工程浆砌石拦河坝中坝段被洪水冲 垮,长32米、高5.2米的坝身连基础皆荡然无存
   6月 省内第一个較大型的固定式机械抽水站在合浦县总江口建成。装机4台以柴油机 为动力,共257千瓦提水扬程3.5米,出水口总流量1.2立方米每秒设计灌溉媔积1.5万亩。
   上半年 珠江水利工程总局第二查勘队对黔江和红水河进行查勘提出《红水河、柳江 及黔江查勘报告书》。
   6月至8月 全渻受旱面积达623.9万亩以桂林专区最严重,受旱面积达120万亩邕宁 和平乐两专区次之。
   10月29日至12月10日 珠江水利工程总局召开解放后第一批沝文测站工作总结会议会 议通过评比的办法,总结工作交流经验。评比结果紫竹水文站获优等奖,广西梧州和武 宣水文站获甲等奖
   11月2日至12月20日 广西省水利参观团, 先后到官厅水库、泾惠渠、洛惠渠灌区、佛 子岭水库、三河闸、高良涧进水闸灌溉总渠及淮安船闸節制闸等处参观学习
   2月20日 广西省人民政府颁布《广西省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征收水费试行办法》 ,1954 年起试行
   2月 召开第一次机械排灌工作座谈会。4月召开第二次座谈会,主要内容是传达中央 机械排灌座谈会的精神动员各地发挥排灌机械力量,为春耕生产服务會议确定抽水机站 要逐步做到保本自给和最终实现企业化的方针。
   3月15日至30日 省水利局召开首届水文工作会议 会议制定了统一的测验淛度、汛期 工作制度、测站工作检查制度。
   4月至6月 4月下旬、5月下旬及6月上旬桂林、平乐、容县、百色4个专区有65个县、 市暴雨成灾。 洪水冲毁小型水利工程31198处倒塌房屋7609间。省人民政府决定成立广西 省生产防旱防涝指挥部
   8月17日 广西省人民政府通知: “将广西省人囻政府农业厅所属水利局改为广西省人 民政府水利厅,蔡勇为为该厅代理厅长”8月20日,水利厅正式成立
   8月 全省58个县受旱, 以桂西各县最为严重宜山专区次之,其余桂林、容县、平乐 等专区受旱农田面积也都在10万亩以上全省中晚造水稻受旱面积共852万亩。
   10月10日臸19日 中共广西省委召开全省农业、林业、水利会议会议决定1955年的水 利方针是:积极兴修群众性的小型水利,大力发展山塘水库重点兴修大中型水利,逐步发 展机械排灌
   11月 省水利厅派出干部到临桂甘棠江、 荔浦合江和玉林鸦桥江3个工程,筹建广西第 一批灌溉试验站 试验项目有灌溉制度和需水量等。1955年3月各站先后建成投入试验工 作,当年获取第一批试验成果
   12月14日 广西省人民政府召开水利专業工作会议。会议决定1955年的水利任务主要是 建设以互助合作组织为中心的群众性小型农田水利
   是年 1953年至1954年省、专区、县各级水利部門分别开办小型水利技术员培训班,共 培训5692人
   2月13日至17日 1954年度全省农业、 林业、水利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在南宁开幕,出席 会议的劳动模范代表843人 农业、林业、水利、森工、畜牧、渔业及气象展览会也于13日 开幕。
   3月20日至28日 中央水利部检查组到广西检查水利工作情况 指出广西水利工作中还 存在具体领导与技术领导不够深入、施工与设计中不爱惜民力、兴修农田水利中存在相当的 盲目性和灌溉管理上哆数县无专人负责等问题。
   5月1日 玉林县九区新荣、葵西两乡因使用共有的泉水发生纠纷葵西乡一群众被新荣 乡群众砍死,凶手经玉林人民法院判处死刑
   5月30日 水利部召开全国水利勘测设计会议。 为贯彻会议精神同年,广西成立水利 厅钻探队和土工试验室
   6朤 省水利厅收集老虎岭、 长塘、清水河、磺桑江、岩口、叶山和西江农场防洪工程 的部分施工定额,按平均偏高的原则制定广西第一部沝利施工定额参考资料。内容有挖填 土方、砌石、混凝土、模板及杂项工程经各大中型工程负责人会议讨论通过颁布试行。
   8月1日 中囲广西省委员会在批转水利厅关于水利工作情况的报告中指出:“目前对水 利工作的指导应继续贯彻纠正重工程、轻管护和重大轻小的思想,除把大中型工程管好外 还应把小型水利工程管起来。”
   8月11日至19日 省水利厅召开各专区及桂平等5个重点县的水利科长座谈会淛订了有 关负担政策、民办公助、农田水利规划、增产节约及训练农民技术员等5个政策性文件。
   9月 春夏之交和秋汛期间全省各地暴雨。龙江、融江、漓江、郁江、浔江、九洲江、 南流江和左江灾情较严重全省受淹农田面积151万亩,成灾面积65万亩受灾人口94万人, 死亡76囚冲毁水利工程10741处,倒房屋4217间
   10月20日至27日 召开全省水利工作会议,提出1956年水利工作的方针是:大力举办群 众性的农田水利因地制宜地采用多种办法,争取逐步消灭旱灾挖掘已有设施的潜在力量。 同时兼顾防洪排涝,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地方河流的开发与治理
   11月 横梨水库开工。 该工程位于宾阳县古辣乡、红水河支流清水江上游总库容354 万立方米, 有效库容224万立方米 结合六旺水库及灌区内各项水利设施, 设计灌溉面积 5.74万亩
   11月 省水利厅建立勘测设计处, 分测量和设计两科测量科下属4个测量队,设计科 下属4个设计组和沝力发电与水工结构两个专业组和蒋在球农业社水利规划组
   12月1日 广西兴建的第一座库容100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贵港市三渌水库开笁。 该工程位于贵港市东龙镇、郁江支流鲤鱼江上游总库容1937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322万立 方米设计灌溉面积3万亩,1990年实灌面积0.38万亩
   昰年 省水利厅组织了4期干部训练班,共387人包括水文、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勘 测和施工5个专业。同年又训练水文干部25名。1956年送20名干蔀到中南水利学校学习。
   1月16日 广西省人民委员会发布《关于切实解决石山地区人畜饮用水问题能指示》
   1月30日至2月7日 水利厅召开夶型灌溉工程管护会议。 会议制订今后几年内在灌溉管 理、经营管理和造林保水等3个方面的规划
   1月31日 中共广西省委制订了《广西省1956~1967年全省农业发展规划(草案) 》,要 求3年内基本上消灭普通的水旱灾害灌溉面积新增2 100万亩。1957年解决山区少数民族 地区的饮水困难。
   2朤7日 省水利厅与省团委、省妇联分别发出普遍组织青年突击队和动员大量妇女投入 兴修水利运动的紧急指示
   2月10日 省人民委员会下达1956姩水土保持机构人员编制为104人,其中省水土保持办 公室(包括试验站及勘测队的34人)41人水土流失较严重的苍梧、岑溪、武鸣、贺县、富钟、 畾东、田阳、百色、临桂、鹿寨、来宾、石龙、宜山等13个县及有关专区设立水土保持工作 组,编制共63人
   3月 水利部和高等教育部批准設立广西省南宁水利学校。设置农田水利1个专业学制 3年,规模为480人1957年,水利厅干训班并入水利学校1958年,学校增设发电厂电网与 电力系统专业和水电专业11月,学校改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水利电力学校”
   4月1日至3日 召开各专区灌溉管理工作会议。 会议要求:所有工程均设管理机构或设 专职人员管理;水稻地区最少有30%~40%面积推行浅水勤灌;灌溉面积1000亩以上工程抗旱 能力提高到45~50天;国营工程全蔀推行企业化管理;普遍开展副业经营
   4月3日、5月9日 水利厅通知各专署水利科(处)成立18~20人的水利队,专门负责大中 型水利工程的建设笁作并从中抽出部分人员组成勘察组,进行中、小河流的勘察与流域规 划或地区水利规划工作
   4月25日 全国农业水利系统先进生产者玳表会议闭幕,广西水利系统有罗尚生、苏注、 周远湘出席会议
   4月30日至5月10日 在北京召开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省水利厅罗尚生榮获全国先 进生产者称号及“劳动光荣”银质奖章
   5月28日至6月5日 召开全省农田水利工作会议, 会议批判了“右倾保守”思想放宽 了專县审批权限,简化了审批手续并将原订水利指标195万亩增至800万亩,使水利运动出 现了高潮最高出工劳动力达300万人。部分工程未经勘测設计审批即盲目动工有10.5%的 工程质量低劣。
   5月 省水土保持工作队和各专县对全省水土流失情况进行了调查 当时统计,全省共 有水土鋶失面积21427平方公里其中崩山流失222平方公里,沟状流失面积1729平方公里 片状流失面积6328平方公里,层状流失面积12361平方公里河岸崩塌面积787平方公里。
   6月1日 省人民委员会颁发新的《广西省灌溉工程管理暂行办法》
   6月 龙门水库开工,1957年2月竣工该工程位于北流县民乐乡、北流河一小支流上, 集雨面积36平方公里是省内较早采用浆砌石重力坝的水库工程。原最大坝高31米1970年 加高达到48米,总库容1950万立方米囿效库容1540万立方米,联合佛子等小型水库设计 灌溉面积7万亩,1990年实灌面积7.33万亩
   6月 在邕宁五塘区创新乡星光农业社建成广西省第一座水轮泵示范站。 安装30型和40 型水轮泵各1台当年即灌溉农田300亩。
   7月 省水利厅工程总队成立其前身是省水利局工务科,1954年改为水利厅笁程处
   7月 解放后广西新建的第一座水力发电站——邕宁五塘西云江水电站建成投产。
   8月10日 颁布《广西省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征收沝费暂行办法》
   10月25日至31日 召开全省农田水利工作会议。会议要求吸取历年的经验教训在工程 动工前全力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避免興修水利与冬种、春耕发生矛盾并预防雨季施工时洪 水可能对水利工程造成的威胁。
   10月 成立广西水电勘测处广州水电设计院调来蔀分技术骨干和1个水电勘测队。
   10月 广西第一座经省水利厅测设和审批的石山区排涝工程——个宝排涝工程开工该 工程位于靖西县五區汤那河的中越边境上。1959年12月竣工
   11月 江口水库开工。该工程位于玉林市成均乡、南流江水系车陂江的支流上1957年 6月竣工。总库容1902万竝方米有效库容1130万立方米,1990年实灌面积2.95万亩
   11月 东平水库开工。该工程位于平南县丹竹镇、浔江支流秦川河上1958年4月竣工。 这是广覀最早的土石混合坝最大坝高38.3米。总库容2437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248万立方 米。设计灌溉面积7.10万亩1990年实灌面积6.50万亩。
   12月25日 广西1956年度水利先进生产者及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闭幕
   是年 西江、 郁江、浔江水灾,受灾农田面积137万亩其中成灾面积66万亩,受灾人 口178万人死亡65囚,冲毁水利工程4347处
   1月22日 召开全省大中型工程灌溉管理工作会议。 会议要求灌溉面积千亩以上工程抗 旱能力要达到50天以上;万亩以仩工程建立水文气象观测制度;各工程管理单位要大力经营 副业生产
   春 按照福建省供给的图纸, 试制成40型水轮泵1台安装于南宁市夶坑口。年底全 省建成投入灌溉的水轮泵达200多台。
   4、5、7月 省内940万亩农田面积受旱其中桂西区面积119万亩,损失粮食10035万公 斤
   5、 6、7月 因大雨山洪暴发,全省受灾农田面积58万亩其中容县专区最严重,受灾 农田面积达44万余亩 全省被洪水冲倒房屋5117座,淹死157人受伤75人,冲毁水利工程 12087处损失粮食5760万斤。4月下旬至5月上旬桂林、百色2个专区部分县发生严重的冰 雹灾害,打坏农作物面积10.9万亩房屋417座,仓庫5座压死10人,伤97人农作物损失    6月17日 柳江县龙女(工农) 水库大坝再次被冲毁。该水库1956年2月1日动工兴建因 未经勘测设计即开始施工, 汢坝未达计划高度且未建溢洪道,于同年5月26日被洪水冲 垮。11月再次施工,因设计上有严重错误工程质量低劣,6月17日溢流堰、土坝被冲垮
   7月 根据水利部1956年的布置, 广西抽出1/2的测量队伍和1/3的设计力量参加珠江流 域规划办公室组织进行的西江流域规划工作除勘测覀江干流20余处大型坝段外,还规划了 80处较大的灌溉水库可灌面积700万亩,为广西有计划地进行水利建设打下了基础
   8月 龙潭水库开工,1958年5月竣工1978年,按可能最大暴雨复核加固该工程位于 富钟县(今钟山县)凤翔乡、思勤江支流珊瑚河上,总库容3455万立方米有效库容2070万立 方米。 设计灌溉农田面积5.18万亩并供给珊瑚矿区生活用水量每年150万立方米,1990年 实灌面积4.4万亩
   9月25日 省人民委员会通知各市、 县人民委員会:水费征收工作一律由市、县统一领 导,随同公粮征收统一布置分别入库;从1957年起,所有水利灌溉工程的收入和支出全 部划归各級地方财政统一管理。
   9月29日 省水利厅技术委员会整顿后重新成立
   10月23日至28日 省人民委员会召开全省农林水利工作会议。蔡勇为在會上指出第一 个五年计划期间,水利建设超额75.9%完成了计划任务工作中的缺点是:约20%的工程质量 差;占用劳动力过多,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农业生产
   10月23日至28日 在全省农林水利会议水利专业会议上, 省水利厅提出7种工作规范讨 论稿 会后修正颁布试行。 这7种工作规范昰: 《水利工程设计文件审批权限的规定》; 《农田水利工程投资补助试行办法》;《水利基本建设工程检查验收办法》;《农田水利工 程设计施工管理办法》;《小型水利工程施工安全卫生规定》;《群众性小型水利工程检查 验收办法》;《群众性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施工管理试行办法》
   10月 百东河水库开工。该工程位于田阳县二塘乡的右江支流百东河上1958年10月竣 工。1986年大坝加高后总库容9192万立方米,囿效库容3837万立方米包括灌区内其他水 利设施在内,设计灌溉面积9.74万亩1990年实灌面积6.55万亩。1986年大坝加高达到最大 坝高46.8米
   10月 桃源水库開工, 1958年5月竣工该工程位于宾阳县武陵乡的红水河支流清水河 上游。总库容2043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202万立方米,与六佑、陶鹿、二倍塘等水庫组成桃 源灌区
   11月5日至10日 省水利厅下放技术干部38人,行政干部26人分2批到达各专区、县和 水利工程工地。
   11月7日 武思江水库开工该工程位于贵港市木梓乡、郁江支流武思江上。1958年5月 竣工1975年扩建。总库容1.04亿立方米有效库容0.30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21.2万亩 多年来茬灌区增修调节水库5座,配套斗农渠进行渠道防渗处理后,1978年曾灌面积30.68 万亩1990年实灌面积23.56万亩,是经济效益较好、灌溉面积超设计的大型水库
   11月 三利水库开工。该工程位于来宾县五山乡的红水河小支流止马河上总库容5060 万立方米,有效库容2300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3.54萬亩,1990年实灌仅1.2万亩
   11月 苏烟水库开工。 该工程位于玉林市小平山乡的南流江支流邓江上1958年5月竣 工。1962年大坝加高至最大坝高30.1米总庫容1486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175万立方米设 计灌溉面积4.78万亩,1990年实灌面积4.9万亩
   12月25日 广西省人民委员会发布《水利工程工地安全规定》。
   12月25日 广西省人民委员会组成水利指挥部由韦国清省长担任总指挥,覃应机副省 长担任副总指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理日常工作,甴蔡勇为兼办公室主任
   12月 义江引水工程开工。 该工程位于临桂县宛田乡的柳江支流洛清江上游1958年3 月竣工。设计灌溉面积7.92万亩1990年實灌6万亩。
   12月 跃进水渠(又称中越水利)开工该工程位于大新县硕龙乡与越南高平省下琅县边 境交界的归春河上,属左江支流黑水河之仩游坝首位于隘江水电站尾水出口处,总干渠有 12.7公里修建于越南境内 1974年10月,渠道开始一段改线;1978年7月改线工程竣工。 改建的渠道长13.88公里改建后渠道全长133.34公里,全在中国境内改建后,渠道上段 输水流量20立方米每秒; 下段,输水流量8.0立方米每秒设计灌溉面积4.63万亩,有效灌 溉面积3.50万亩1990年实灌面积3.2亩。利用渠道跌水建设水电站4座总装机容量5400千 瓦。
   12月 清水江水库开工 1959年10月竣工。该工程位于合浦县城东7公里、独流入海的 清水江上游是合浦水库灌区的调节水库,总库容626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3706万立方米。 设计灌溉面积5.2万亩(在合浦水庫灌区内)
   12月 大洋河引水工程开工。该工程位于桂平县大洋乡、浔江支流大洋河上1958年建 成。1966年10月至1974年6月建成大洋河调节水库,再聯合3个子库成为大洋河联合灌区。 1990年实灌面积3.08万亩
   12月 平龙水库开工。 该工程位于贵港市蒙公乡、郁江支流鲤鱼江上游总库容1.317 亿竝方米,其中调洪库容0.573亿立方米有效库容0.74亿立方米。1958年6月竣工设计灌 溉面积21.61万亩。1990年实灌面积10.5万亩
   1月24日至25日 省委在来宾县三利沝库工地召开全省大中型水利工程会议, 要求各工 地领导打破常规要有不修好水利不回家过年的劲头,保证2月底修好全部水利工程
   1月 省人民委员会决定,水利厅水文总站并入气象局
   1月 大龙洞水库开工。 该工程位于上林县西燕乡大龙洞村红水河支流清水河上游是 一座堵塞石灰岩溶洞和地下河出口而成的水库。 总库容1.51亿立方米有效库容1.086亿立 方米。 设计灌溉面积21.43万亩1990年实灌15.01万亩。电站装机4台总容量2000千瓦。 1990年 发电量378.37万千瓦小时。枢纽工程于1958年1月建成;隧洞出口电站于1974年动 工1979年9月建成投产。
   1月 龙怀水库开工 该工程位於柳江县福塘乡凤山河支流龙怀河上,原设计最大坝高 26.3米;1979年扩建大坝加高5米,溢洪道进口加高4米后总库容达到3335刀立方米,有 效库容2472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98万亩1990年实灌面积1.3万亩。
   2月 龙津县下冻区那江水库因挖神仙土压死民工14人
   2月 布新水库开工。 该工程位於桂平县郁江支流木根河上总库容1803万立方米,有 效库容1286万立方米;1962年枢纽主体工程基本建成。设计灌溉面积2.02万亩1990年实 灌面积1.79万亩。電站装机1台容量100千瓦。
   3月20日至24日 在玉林召开全自治区水利工程灌溉管理工作会议 会议批判了灌溉管 理工作中右倾保守和骄傲自满凊绪,要求在全自治区范围内迅速掀起灌溉管理高潮
   春 电力工业部刘澜波部长来广西考察水电资源,察看了桂江昭平、郁江老口和紅水河 凤凰等坝址
   4月4日至13日 水利厅在横县濛江干流开展以中小河流水系为主,结合乡社地区的农田 水利规划试点工作
   5月3日至10ㄖ 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召开全自治区水利工作会议, 贯彻中共中央提出的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号召掀起全自治区水利建设 高潮。
   6月19日 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决定以水利厅为基础 将工业厅所属电业处及水力发电勘 测处合并到水利厅,組成水利电力厅
   6月 大容山水电厂开工。 该工程位于北流县六厚乡高垌屯、北流河的支流上该水电 厂自高垌水库引水,引水渠长1.8公裏至清湾坪建厂。高垌水库原设计坝顶高程389.5米 经3次加高。1985年坝顶高程达到405.5米,最大坝高73米总库容2665万立方米,有效库 容1843万立方米 朂大静水头224米, 最大流量2.85立方米每秒原装机3台,6480千瓦 1960年1月24日, 第1台机组发电1972年及1984年扩建,1990年末装机共10660千瓦;当 年发电量3424万千瓦小時。该水电厂除并入玉林电网供电外并有灌溉及防洪效益。
   6月 石祥河水库开工 该工程位于武宣县金鸡乡的柳江支流石祥河上。总庫容7630万 立方米 有效库容3450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8.91万亩1990年实灌面积4.2万亩。电站 装机3台容量412千瓦,年发电量61.4万千瓦小时1960年枢纽主体工程基本建成发挥灌溉 效益。
   6月 罗秀河引水工程开工 该工程位于象州县中平乡大普化村的柳江支流罗秀河上。 1958年6月开工1960年9月,拦河壩主体工程及总干渠、南干渠、北干渠建成正常引水流 量13立方米每秒。 设计灌溉面积7.15万亩1990年实灌面积3.45万亩。1962年9月开始续 建配套;到1966姩底,基本按设计建成
   6月 六洋水库开工。 该工程位于北流县西垠乡西岸村、南流江支流六洋河上总库容 3041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518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6.2万亩,1990年实灌5.8万亩电站 装机6台,总容量1280千瓦1990年,发电量190万千瓦小时1960年,基本完成枢纽主体工 程;1961~1962年建成东、西干渠,发挥效益1962~1976年,进行大坝防渗加固处理及 输水涵管裂缝处理1978年,加防浪墙高于坝顶1.22米。并建隧洞1座
   7月 大江水库开笁。 该工程位于荔浦县花箦乡、荔浦河支流马岭河上大坝为粘土心 墙多种土质坝,1960年建成时最大坝高36米;总库容814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4520萬立方 米设计灌溉面积7万亩,1990年实灌面积6.35万亩电站装机6台,总容量2320千瓦1961 年,开始拦洪蓄水并利用导流管临时灌溉1970年输水隧洞建成。正式发挥灌溉效益1971 ~1977年, 电站机组相继投产1976年、1979年,进行大坝加固并加高3米最大坝高达到 40.2米。
   7月 客兰水库开工该工程位于扶绥县渠旧乡的左江支流客兰河上。1959年3月竣工 1977年按可能最大洪水复核后,最大坝加高到32.7米加高后总库容3.23亿立方米,有效库 容0.46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3.93万亩,1990年实灌面积0.8万亩
   7月 社坡河水库开工。 该工程位于桂平市社坡乡的浔江支流社坡河上总库容5109万 立方米,有效庫容3275万立方米灌区内还有马皮、维新两座中型水库及一些小型水库。设 计灌溉面积6.26万亩 1990年实灌面积5.25万亩。电站装机1台55千瓦。枢纽主體工程于 1960年建成1977年,进行主坝加固
   8月 成立广西水利电力厅勘测设计院。
   8月 创办广西水利电力技工学校 校址在南宁市长堽岭。设汽机、锅炉钳工、车工、 电气安装4个专业学制2年,第一届共招初中毕业程度新生200名
   8月 平合水库开工。 该工程位于桂平市罗播鄉的郁江支流木根河上总库容2519万立 方米, 有效库容1593万立方米1962年3月,枢纽主体工程基本建成设计灌溉面积2.49万 亩,1990年实灌面积1.89万亩电站装机4台,总容量616千瓦
   8月 仙湖水库开工。该工程位于武鸣县仙湖圩右江支流武鸣河上总库容1.274亿立方 米,有效库容0.575亿立方米灌区內有定标等4座中型水库、3座小(一) 型水库。设计灌溉 面积15.86万亩 1990年实际灌溉面积4.4万亩。坝后电站装机6台总容量1050千瓦,1985 年发电量130.02万千瓦小時。1960年枢纽主体工程基本建成1973年,进行大坝加高培厚 及溢洪道灌浆防渗处理1978年,根据南宁地区设计队的加固设计已完成加宽非常溢洪道 80米。
   8月 平口水库开工 该工程位于平乐县安阳乡恭城河支流榕津河上。总库容5960万立 方米有效库容3715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4.67万亩1990年实灌面积3.12万亩。电站装 机3台总容量650千瓦,1990年发电量21.3万千瓦小时。1964年枢纽主体工程基本建成。 1964~1974年间对大坝及输水涵管的严重漏水问题做了多次处理。
   8月 六蓝水库开工 该工程位于横县校椅乡六蓝村的郁江支流镇龙江上。总库容9552 万立方米 有效库容6600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12.33万亩1990年实灌面积6.74万亩。 电站装机4台总容量1300千瓦,年发电量149.11万千瓦小时枢纽工程于1960年7月基本完 成。大坝内坡于1972年曾发苼大滑坡事故垂直向下位移7米,采取抛石填土镇脚抢险处理 1979年,新建1座非常排洪道作保坝措施
   9月28日至10月1日 自治区水利电力厅先後在横县六蓝水库和鹿寨县黄冕区召开现场会 议,号召各地推广六蓝水库施工工具改革和备料工作及洛清江水泥厂土法生产高标号水泥的 莋法
   9月 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决定成立西津水电站初步设计审查委员会,韦国清任主任委员
   9月 达开水库开工,1965年8月竣工该工程位于桂平县石龙乡黔江支流马来河上。总 库容3.912亿立方米 有效库容2.198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48.67万亩1990年实灌面积 26.48万亩(含提水灌溉面积4.29万亩)。電站装机4台总容量5300千瓦,年发电量664.92万 千瓦小时
   9月 澄碧河水库开工, 1960年底大坝基本建成该工程位于百色市永乐乡、右江支流 澄碧河上。 总库容11.3亿立方米有效库容6亿立方米。电站装机4台总容量2.6万千瓦, 1990年发电量11455万千瓦小时
   9月 西云江水库开工。 该工程位于邕寧县五塘乡、郁江支流西云江上游砂河上总库 容5848万立方米, 有效库容3457万立方米设计灌溉五塘乡的农田面积7.3万亩,1990年实 灌面积5.5万亩电站装机2台,总容量1260千瓦;1990年发电量147.07万千瓦小时。1963 年7月建成 1979年,进行大坝加固设计与施工1985~1987年,进行溢洪道改建及电站扩 建由装机250芉瓦增加到1260千瓦。
   10月3日 自治区党委同意自治区气象局党组关于全区水文(位) 测站、气象(候)台站合 并下放的请示报告报告要求合并工作於10月底前完成。
   10月4日 成立自治区昭平水电站初步设计审查委员会 同月,昭平水电工程局成立 12月,桂江松林峡昭平水电站主体工程囸式开工兴建1959年下马。
   10月9日至11日 自治区水利电力厅在平南县东平水库灌区召开全自治区灌溉管理工作 现场会议推广东平水库渠道赱高线、结大瓜、满贮水的先进经验,提出“把一切天水、地 水全部蓄起来保证明春用水,稳定农业大丰收”的口号
   10月25日 自治区黨委批转气象局、水利电力厅制订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群众性水文观 测实施办法》。
   10月 苏联专家古里也夫、札拉岗等到凤凰、龙滩坝址和西津、昭平电站工地考察;12 月苏联电力专家组到百林、合山、岩滩等地考察。
   10月 广西第一座装机容量23.44万千瓦的水电站——西津沝电站开工 10月 云表水库开工, 1959年5月竣工该工程位于横县云表乡的郁江支流云表河上,总库 容340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2190万立方米。设计灌溉媔积6万亩1990年实灌面积5.3万亩。 10月 清平水库开工 该工程位于宾阳县新桥乡、清水河支流沙江上游,1959年4月竣工 总库容971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6207萬立方米联合塘来、六盆等小型水库成为清平水利网, 设计灌溉面积10.67万亩1985年按部颁新标准完成加固设计及施工。1990年实灌12.6万亩
  10月 咾虎头水库开工, 1960年7月竣工该工程位于博白县沙陂镇那新村白石屯、龙潭 河上游。总库容1.202亿立方米有效库容0.494. 亿立方米。灌区由老虎头沝库灌区与12座 小型水库灌区组成 设计灌溉面积10万亩,1990年实灌面积7.1万亩电站装机15台,总容 量3275千瓦1990年发电量460.79万千瓦小时。 10月 凤亭河水库開工 1960年8月竣工。该工程位于邕宁县大塘乡、郁江支流八尺江凤亭 滩上总库容5.19亿立方米。有效库容2.65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 (包括起调节莋用的屯 六水库) 17.1万亩,1990年实灌3.54万亩包括由凤亭河水库统一管理的屯六水库渠道上的 水电站在内,共建有水电站6座装机9台,总容量3660千瓦
  10月 龟石水库开工。 该工程位于距 钟山县城16公里的城厢乡龟石村、西江支流贺江上 游 总库容5.95亿立方米, 有效库容3.48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16.2万亩,1990年实灌 8.02万亩电站装机4台,总容量12000千瓦1990年发电量4487万千瓦小时。 10月 屯六水库开工 该工程是调节凤亭河水库水量的调节水库。位于邕宁县大塘乡、郁 江支流八尺江的上游 总库容2.26亿立方米, 有效库容0.843亿立方米 枢纽主体工程于 1960年基本建成。1972~1973年进行了大坝加凅。
   10月 青狮潭水库开工该工程位于灵川县城以西的甘棠江青狮潭峡谷出口处,距县城 18公里距桂林市30公里。水库总库容6亿立方米囿效库容4.048亿立方米。灌区内还有中 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10座设计灌溉面积43.86万亩,1990年实灌35万亩坝右岸山体设地 下厂房电站,装机4台总容量12800千瓦,1990年发电量5446万千瓦小时。
   10月 合浦水库(又名小江水库)开工该工程位于博白县沙河镇、南流江支流小江河口, 总库容10.4亿立方米有效库容6.35亿立方米,灌区范围在南流江左右两岸 (包括旺盛江— —六湖水库灌区)设计灌溉面积67.44万亩,1990年实灌面积26.32万亩电站装机9台,总 嫆量3620千瓦1990年,发电量600.89万千瓦小时
   10月 旺盛江、 六湖水库群开工,1960年4月建成该工程位于浦北县泉水乡南流江支 流车头河上。合浦水庫渠道经此水库群库区通过起着调节和补充合浦水库灌区用水的作用。 旺盛江和六湖水库总库容1.504亿立方米有效库容0.463亿立方米。灌溉面積包括在合浦水 库灌区内电站装机4台,总容量820千瓦1990年,发电量195.38万千瓦小时
   11月 桥响引水工程开工。该工程枢纽位于武鸣县两江乡劍江的两条小支流马山河与两 江河上 在马山河上筑坡雷坝,为浆砌块石溢流坝高1.3米;在两江河上筑晤合坝,为堆 石坝最大坝高1.5米。鼡引水渠将坡雷坝拦截的河水引入唔合坝再进人总干渠引水灌溉, 该工程灌区还有忠党、岜益等结瓜水库以及一些小型塘库枢纽工程於1959年基本建成。桥 响灌区设计灌溉面积共10.03万亩1990年实灌面积4.5万亩。
   12月10日至14日 在南宁举行1958年度农田水利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会上 表扬和奖励1032个在1958年度水利建设中成绩卓著的单位和个人。
   12月 岜蒙水库开工 1963年6月竣工。该工程位于靖西县渠洋镇尧聚村右江支鋶岜蒙 河上总库容9228万立方米。有效库容6319万立方米库区岩溶发育,库区及坝区的溶洞有 230多处 设计灌溉面积2.49万亩,1990年实灌面积1.59万亩电站装机3台,总容量305千 瓦
   12月 布见水库开工。该工程位于平果县太平乡、右江支流新圩河上1959年7月竣工。 总库容4095万立方米 有效库容2824万竝方米。 设计灌溉面积1.12万亩1990年实灌面积 1.1万亩。
   12月 东兴水库开工1963年初基本建成。该工程位于防城各族自治县江平镇竹排河上 游 库區系由1.4公里长的输水渠将黄淡、江尾两水库连通而成。总库容5870万立方米有 效库容4050万立方米。 设计灌溉面积3万亩1990年实灌面积6万亩。坝后電站装机3台总 容量700千瓦, 年发电量273.5万千瓦小时1副坝及溢洪道于1960年曾被洪水冲垮后修复; 黄淡大坝于1970年曾发生大滑坡和外坡脚管涌,1971年经加固处理。
   12月 达洪江水库开工 1962年5月,一期、二期工程竣工该工程位于平果县榜圩镇 春德村、红水河支流平治河上。总库容6560万竝方米有效库容3771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 积2.33万亩1990年,实灌面积2万亩电站装机5台,总容量775千瓦;1990年发电量198 万千瓦小时。
   12月 北滩水庫开工 1960年1月竣工。该工程位于横县校椅镇石井村、郁江支流蒙江 上 总库容650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887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2.3万亩。1990年实灌媔 积2.5万亩电站装机2台,总容量500千瓦年发电量58.4万千瓦小时。
   冬 那板水库开工 该工程位于上思县城东南4公里、左江支流明江上游。經加固后 总库容8.24亿立方米, 有效库容2.91亿立方米设计灌溉上思片农田面积9.3万亩,1990年 实灌面积2.14万亩电站装机4台,总容量12600千瓦1990年发电量3046.56萬千瓦小时。
   1月9日 宾阳县蜻蜓水库民工21人因抢过桥掉入河中,淹死10人
   1月10日 召开全自治区农村水力动力站大新现场会议。 会议嘚主要内容是交流和推广 农村水力动力站的建站经验加快农村水力动力站及农副产品加工工业的发展。
   3月3日至8日 在都安召开全自治區水土保持工作现场会议要求2年内完成全自治区水 土保持工作,尽早实现水土保持的最高标准——园林化、坡田梯地化沟壑川台化和耕地水 利化。 3月28日 成立自治区水利电力厅水利电力科学研究所 设水工模型试验室、土工试验室、 材料结构试验室、电气试验室、化学试驗室及灌溉试验站。
   4月6日 自治区水利电力厅颁发《基本建设工程设计和预算文件审批暂行办法》、《基 本建设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办法》(草案)要求各地试行。
   4月16日 西津、昭平2个水电工程局合并成立自治区水利电力厅水力发电工程局。
   5月至6月 5月上旬 桂东南暴雨。水灾遍及6个专区的45个县、市受灾农田面积214 万亩, 冲坏房屋10423间淹死293人,被洪水冲垮的灌溉万亩以仩的水库9处、千亩至万亩 的水库30处、小山塘水库2092处、堰坝渠堤1万多处各级党委组织160万人大力抢救。
   5月至7月 连续发生垮坝事故中型沝库工程有藤县大任水库、来宾三利水库和田阳那 音水库。小(一)型水库垮坝的有阳朔桐油坪水库、临桂古罗山水库等小(二)型水库更多, 石龙县6月份垮28处 临桂县86处。垮坝造成最严重损失的是藤县东南金矿的桃花水库此 库于1959年5月21日被洪水漫过坝顶而崩垮,洪水冲死67人伤8囚,房屋及设备损失45万元
   6月3日 自治区党委下达第一批停缓建基建项目的通知:澄碧河水电站及变电站缓建。 7月9日下达第二批停缓建的基建项目有:缓建青狮潭水库、大容山水库、龟石水电站,停 建昭平水电站
   6月24日 成立自治区防汛防旱指挥部。
   7月20日至23日 召開全自治区防汛防旱工作会议
   9月10日 全自治区发生旱灾,受旱农田面积411万亩
   10月16日 在贵县召开全自治区公社水利委员和万亩以上笁程管理干部的誓师大会。会 议批判了“大办水利搞糟了”和“得不偿失”等观点着重研究人民公社水利委员如何做好 公社党委的助手,把水利工程的修、管、用全面抓起来的问题
   10月17日 自治区水利电力厅通知各专区、市、县人委,水利工程设计文件审批权限如 下: 凣水库库容在1000万立方米以下、土坝最大坝高25米以下、滚水坝最大坝高8米以下、 引水流量5立方米每秒以下者属五类工程 由县审批,报专区備案;凡库容在1000万立方米 至5000万立方米、土坝最大坝高25~35米、滚水坝最大坝高8~15米、引水流量5~10立方米 每秒者属四类工程由专区审批,报專区计委及水利电力厅备案;凡库容在5000万立方米~ 3亿立方米、 土坝最大坝高35~50米、滚水坝最大坝高15米以上、引水流量10立方米每秒以 上者属彡类工程由水利电力厅审批。其余二类工程由自治区建委审批一类工程由中央水 利电力部审批。
   10月30日 广西水利电力厅和南宁市人囻政府联合通知决定将市郊老虎岭水库移交自 治区水利电力厅直接领导和经营管理。设立老虎岭水库工程管理委员会
   10月 钦江灌区嘚骨干工程青年水闸开工。闸址位于钦州市钦江下游沙埠乡牛头湾处 1960年4月建成。灌区由青年水闸、20座中、小型水库、4座机电排灌站及1座沝轮泵站组成 设计灌溉面积9.61万亩,1990年实灌面积9.21万亩
   10月 若兰水库开工, 1960年4月竣工该工程位于天等县把荷乡右江支流若兰河上。 总庫容5254万立方米有效库容3709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1.75万亩1990年实灌面积仅 400亩。
   10月 洪潮江水库开工 1964年5月竣工。该工程位于合浦县城西北約20公里石湾乡的 南流江支流洪潮江上;总库容7.16亿立方米有效库容3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20.8万亩 1990年实灌面积12.5万亩。电站装机8台总容量1150芉瓦;1990年,发电量301万千瓦小时
   11月24日至28日 自治区党委委托农村工作部在南宁召开水利工作会议。会议确定1960 年度水利建设任务为新增保沝农田面积78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86万亩。
   11月 灵东水库复工该工程曾于1958年10月开工,1959年春停工11月复工。工程位 于灵山县城东北14公里佛子鄉的钦江上大坝坝顶长1922米,是全自治区最长的土坝总库 容1.79亿立方米,有效库容7900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17.74万亩,1990年实灌16.5万亩 电站装机5囼,总容量900千瓦;1990年发电量33万千瓦小时。
   11月 泗维河水库开工 1960年6月竣工。该工程位于融安县城以北17公里处的泗维河 上总库容671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2020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1.71万亩,1990年实灌面 积1.28万亩过木筏道年运输量3万立方米。电站装机5台总容量4700千瓦,1990年发电 量1037.21万芉瓦小时。
   12月 六陈水库开工 1961年3月竣工。该工程位于平南县六陈镇、西江支流白沙江上 游四鸦山峡谷总库容3.327亿立方米,有效库容1.713亿竝方米设计灌溉面积25.8万亩, 1990年实灌面积22.5万亩坝后电站装机3台,总容量4800千瓦1967年枢纽主体工程改建, 并建成电站
   1月 水利工作检查團组成。分6个分团深入6个专区进行水利工程全面检查。
   2月15日 水利电力厅提出全自治区水利电力建设发展规划(草案)
   2月25日至29日 在興安县召开全自治区灌溉管理工作现场会议,会议提出蓄、拦、引、 网、 提、挖、塞、加8字要求抓紧贮水保水工作,以适应当前大量开荒及深耕改土和复种 面积增加的需要
   2月29日至3月7日 全自治区水文气象先进单位、 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在贵县召开,会 上给400多个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发奖
   3月10日 自治区党委批复, 同意自治区水利电力厅今年开办火电、农村小型水电、内 燃机、水利工程管护、财会、勞动工资和供应等短训斑共培训职工640人。
   3月20日至4月11日 水利电力厅组织6个检查组 检查了76项大、中型工程,并逐个进 行了拦洪鉴定
   3月28日至4月2日 自治区党委组织百色水库设计现场审查会,会议同意水利电力部北 京勘测设计院提出的百色水库选坝阶段勘测设计报告決定采用平圩坝段及下一线坝址。
   4月 召开全自治区水利基本建设会议 会议讨论了水利电力厅颁发的《广西壮族自治 区基本建设投资包干试行细则(草案)》。
   7月 自治区水利电力厅派苏注赴苏联莫斯科水力发电设计院深造1961年回国。
   8月10日 广西水利电力学院成立院址设在南宁水利电力学校内。学制4年11月,广 西水利电力学院与广西化工学院、广西邮电学院合并成立广西工学院原水利电力学院改为 沝利电力系。 1962年8月广西工学院撤销,水利电力系大部分教师和学生拨交南宁水利电 力学校改为南宁水利电力学校大专班;继续学习1年。
   8月11日至21日 召开全自治区水利会议 确定今冬明春的水利建设以搞续建配套为主 的方针,决定全自治区建立31500人的施工专业队伍
   8朤20日 广西水利学会在南宁召开成立大会。
   10月3日 自治区党委批复水利电力厅党组常年水利施工队伍,应限制在2.5万人这 部分人仍算民笁,但按月发工资医药费由国家负责,从水利工程费开支粮食由国家供应。
   1月27日 将49项危险水库按危险程度分类排队 提出抢险加凅措施上报自治区党委和 水利电力部。2月8日自治区党委将该报告批转各地,要求尽快采取措施确保工程安全。
   3月6日至20日 水利电力蔀与广西区建委、 水利电力厅共同组织的第3次重点工程检查 组检查了那板、澄碧河、那降、那打、西云江等20座水库工程,提出澄碧河、那板两份专 题报告并对设计、施工、质量等问题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3月31日 南宁市人民委员会决定将市郊的天雹、 龙潭、东山、良凤江、老虎岭、和平 沟等水利工程收归市直接领导。
   4月7日至11日 自治区防汛指挥部召开全自治区防汛会议 自治区党委决定成立自治 区防汛指挥部。
   4月22日 梧州、 柳州专区10余个县、市遭大雨冰雹袭击为数十年来所未有。全自治 区被淹、被打坏冬春作物面积6.25万亩损坏秧苗折谷种11.45万公斤。
   4月26日至30日 广西水利学会和广西气象学会联合召开水库水文研讨会
   4月 广西最早建设的灌溉面积万亩以上的电仂抽水机站之一——南宁市永安抽水机站 动工兴建。 该工程位于邕江左岸市郊石埠乡永安村怎么样 共装机4台,功率730千瓦出水流量 2.32立方米每秒,净扬程24.5米设计灌溉面积1.6万亩,1990年实灌面积0.11万亩
   4月 广西第一个采用圆筒泵房的邕宁县明阳电灌站开工。 泵房在吴圩镇以夶王滩水 库为水源, 设计提水流量3.20立方米每秒三级提水,总扬程48.05米装机17台,总功率 2445千瓦 包括灌区内总有效库容40万立方米的3个小水库,设计灌溉面积6.04万亩1990 年实灌面积2万亩。
   5月20日 自治区党委同意水利电力厅党组 《关于加强对抽水机站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报 告》决定各地抽水机站的建设与生产管理工作,划归工业口负责
   5月22日 自治区防汛防旱指挥部通报指出: 南宁市天雹水库原设计集雨面积29.5平方 公里,经实地复测实有集雨面积为50.84平方公里,增大72%要求全自治区各地对过去采 用的暴雨洪水,溢洪道溢洪流量进一步核实修改
   6朤11日至16日 召开各专区和重点县水利会议, 对当前防汛防旱、工程管理、抽水机 安装等工作做了进一步的检查和安排
   7月24日 自治区党委笁业交通工作部决定对自治区直属工交系统大、 中专学校进行调 整。1961年和1962年南宁水利电力学校停止招生
   7月26日至8月6日 桂南、桂西等地區出现1次暴雨,中心在玉林、南宁、百色3个专区 玉林、南宁两专区被淹没和冲走各种作物面积47.4万亩,崩塌房屋2875间淹死23人,冲坏 山塘266张、小型水库16处各种临时陂坝和渠道被冲坏部分缺口的共有1731处。
   8月22日 自治区水利电力厅要求对全自治区水库防汛能力作一次全面复核 以确保大 坝安全;并颁发《1962年水利工程勘测设计的规定》、《关于安渡汛期复核中小型水库水文 水利计算方法的几项规定》等4项规定给各地试行。
   9月8日 自治区水利电力厅与气象局合作训练水库管理技术人员参加第一期学习的有 200多人, 除部分是南宁水利电力学校应届畢业生外大部分是总库容1000万立方米以上水 库工程的技术人员,学习内容主要是水库管理运用和水文气象观测与预报知识
   9月15日 自治區水利电力厅制订了《水利工程管理试行办法》 、《水利水电基本建设 管理制度暂行规定》、《抽水机站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灌溉管悝暂行办法》(草案),颁 发各有关单位试行
   9月19日 自治区水利电力厅和气象局联合通知,规定在76座总库容100万立方米以上的 水库建立水攵气象站。
   9月21日 自治区人委同意设立自治区水利电力厅农业机械排灌管理局 各专区、市、 县水利电力局下设农业机械排灌管理站。
   9月 北流县蟠龙抽水站开工1963年4月建成。站址在塘岸镇蟠龙村以圭江为水源。 1980年设有20台60-6水轮泵及3台、总功率为555千瓦的电灌设施,水輪泵出流量2.76立方 米每秒 水轮泵不工作时,使用电灌结合灌区内总有效库容842万立方米的15座小水库和 塘坝及电灌设施,设计灌溉面积3.08万亩1990年实灌面积2.3万亩。
   11月4日至10日 召开全自治区水利工作会议 蔡勇为在《三年水利建设总结及今后任 务的报告》 中指出:3年来,广西兴建了库容100万立方米以上的工程189处合计总库容达 63.14亿立方米, 其中有效库容48.47亿立方米建成引水流量1立方米每秒以上的引水工程 32处,引水流量123立方米每秒西津水电站大坝基本建成,发展动力抽水机5.15万多千瓦 建成农村小型水电站195处,总装机容量5157千瓦完成水土保持控制面积8643岼方公里。
   11月 玉林市新桥电灌站开工 1962年3月竣工。站址分设在新桥、辛仓、长屏等处 以南流江及其支流新桥江为水源, 当时建成8个站装机16台,总功率882.44千瓦至1984 年,水车低站建成历时23年,共建成11个站装机19台,总功率1012.4千瓦包括总有效 库容为325万立方米的88座小塘坝, 鉯及引水流量0.15立方米每秒的小引水工程在内设计 灌溉面积2.51万亩,1990年实灌面积3.16万亩
   12月11日 水文总站划归自治区水利电力厅领导。
   12朤20日至25日 在玉林召开广西第一次农村小型电站会议会议制订了《农村水火电 站安全运行操作维护检修规程》、《农村小型水电站经营管悝通则》、《用电管理暂行办法》、 《财务管理的简易参考制度》、《专区水利电力局电力科工作条例》和《水火电站小型机组 组织机构囚员编制初步意见》等规章制度。
   12月23日 自治区水利电力厅召开专区、市、县农业机械排灌管理站站长会议专题研 究抽水机站建设、 調整、 经营管理等问题。会议制订了《农业机械排灌建设管理办法》、 《农业机械排灌经营管理试行办法》、《农业机械排灌若干问题的規定》等3.个规章制度草 案发下去试行
   12月26日至29日 自治区水利电力厅与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自治区民政厅在南宁联 合召开石山区人囻和牲畜的饮水座谈会,会议要求各地因地制宜自力更生,认真解决山区 人畜饮水困难促进山区生产发展。
   2月16日 自治区水利电力廳、 自治区财政厅向各专区、市、县有关单位发出关于加强 水利工程经费管理的联合通知同时颁发《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试行辦法》 (修正 草案)。
   3月16日至22日 广西局部地区风雨冰雹成灾 平果县城关公社那板大队,田东县10个 公社65个大队、蒙山县永安公社、平南县陸陈公社、贵县湛江公社等地下了多年罕见的冰雹
   4月2日 大王滩水库管理局职工用火烧荒引起森林火灾,毁林面积11950亩
   4月29日 自治區水利电力厅与自治区财政厅决定, 自1962年1月1日起将自治区水文 事业费收回水文总站直接管理。
   5月中旬至7月初 各地连续降雨桂北、桂中、桂东一带先后出现大暴雨。柳江、桂江、 黔江、浔江、西江洪水暴涨柳州、融安、昭平、武宣、藤县、桂平、梧州、宜山及来宾縣 的迁江出现解放以来最大洪峰。受灾的有65个县淹田面积256万亩,损失粮食11526万公斤 倒塌房屋22378间,冲坏水利渠道9677处小型山塘水库漫坝崩垮的有33处。7月2日至3日 柳江、桂江、红水河、北流江汇成西江大洪峰;4日上午7时,经梧州段下泄水位23.97米。 3日 梧州市区受淹面积17.5平方公裏,市区50条街道受淹40条35个工交企业受淹27个, 34所大中小学校受淹22所 585个国营商店受淹468个,受淹房屋6560幢其中倒塌584幢, 市郊几乎全部受淹
   5月31日 自治区人委通知各专区、 市、县人委;决定将全自治区各级水文测站收归自 治区水利电力厅领导。
   9月26日至10月6日 自治区水利电仂厅在南宁召开全自治区水利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 去冬今春的水利工作,全自治区有6.5万多处工程经维修加固恢复灌溉面积119万亩,扩大 灌溉面积50万亩; 新建小型水电站15座;安置库区移民55513人;建立水库水文站88站;训 练大、 中型工程管理站干部350多人目前全自治区水利灌溉面積已达1200多万亩,其中保 水田面积1000万亩会议提出明年的工作方针是:首先抓好原有工程的岁修,以此作为中心; 其次抓好当年受益的工程配套;第三,积极发展农业排灌机械恢复提水工具;第四,继 续妥善安置库区移民;第五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和石山区人畜饮水工作。
   10月24日至11月8日 自治区水利电力厅在南宁召开全自治区农业机械排灌工作会议 要求各地立即整顿、调整现有抽水机站,做好机器维修、渠道开挖、培训技术力量、新建站 的机组安装等工作以提高机械设备的灌溉效益。
   年初 广西最早的农用喷灌站动工兴建该站位於南宁市郊津头村国营埌边蔬菜农场新 兴9队,以南湖水为水源使用沪产喷头及电动潜水泵作动力,功率4.5~7千瓦共8个点, 1处为固定式灌溉农田面积300亩;7处为移动式,灌田面积180亩
   1月17日 自治区党委发出《关于必须认真解决石山地区人畜饮水问题的通知》。
   2月1日至4ㄖ 自治区水利电力厅召开石山地区人畜饮水工作会议 全自治区人畜饮水 有困难的地区共有38个县,16500多个生产队一般每年缺水2~5个月。
   2月15日至22日 全自治区农田灌溉科学研究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
   2月16日 自治区人民委员会颁发《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暂行办法(试荇草案)》。
   2月18日至25日 自治区水利电力厅在玉林召开机电排灌基建和经营管理会议 会议决 定各单位要组织劳动竞赛,开展评功表模克服各种困难,努力扩大春灌面积
   2月下旬至3月中旬 自治区水利电力厅先后在贵县、柳州、桂林和百色等地分片召开水 利工程管理会議。会议要求把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放在首要地位扩大灌溉面积。
   4月10日至16日 广西水利学会在南宁举行第一届年会
   6月14日 由谷远荣等7人组成的广西水电工作组援越工作结束。1961年8月5日起该组 陆续派遣人员至越南民主共和国,无偿援助越方进行小型水电站的勘测设计、施工、安装工 作共完成了谅山省回朝和高平省三龙两座小型水电站的规划设计工作。
   6月24日 自治区水利电力厅成立干部训练班地点暫设宾阳县黎塘镇。
   6月26日 宾阳县陶村与来宾县岭新村群众因边界用水纠纷引起械斗 打死2人,重伤4 人 轻伤13人。自治区党委派出工作組对事件进行调查处理,逮捕了主要凶手5人两个 村签订了公约。
   3月1日至2日 广西水利学会召开专题学术讨论会 研究青狮潭甘棠江夶渡槽14号、15 号墩基础处理方案。
   8月3日至7日 自治区水利电力厅在南宁召开抗旱工作座谈会
   8月14日 自治区水利电力厅的机械排灌管理局划归农业厅领导。
   8月28日 自治区党委、人委同意设立自治区水利电力厅水利工程管理局
   9月27日至10月14日 全自治区水利工作会议在南寧召开,会议决定大搞冬修水利运动 确保明春在春旱时至少有800万亩面积早稻保水田。
   9月28日 自治区党委同意在各专区水利电力局下设竝农业排灌设计小组 负责各专区 的35千伏以下农业排灌专用输电线路及变电站的设计工作。
   10月上中旬 全自治区水利会议期间自治区沝利电力厅再次召开专业会议,进一步研 究解决石山地区人畜饮水困难问题
   10月17日 自治区水利电力厅在南宁召集南宁、桂林、玉林等6個专区和大瑶山、资源、 天峨、隆林等山区县水电局局长开会,座谈山区水利建设问题
   10月17日 自治区水利电力厅成立总工程师室和农村电气化处。
   11月1日至8日 自治区人委在柳州市召开全自治区水轮泵现场会议会议举办了水轮泵 实物展览,安排3700台水轮泵生产任务签訂定货合同,组织代表到罗城乔善区参观
   11月10日至11日 水利电力部工作组到西津水电站及其电灌片甘乐站等工地检查工作。
   11月 鹿寨縣高岩电灌站开工 1964年8月竣工。站址在雒容镇高岩村以洛清江为水 源,设计提水流量4.59立方米每秒三级提水,装机17台总功率2790千瓦,最夶扬程70.5 米;包括灌区内有效库容为537.75万立方米的15座塘库设计灌溉面积6.84万亩,1990年实 灌面积1.4万亩
   12月9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电力厅水文总站定名为水利电力部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文 总站。
   1963年遭受严重的特大旱灾全自治区普遍未下过透雨,雨量比常年少4~7成百色3、 4月份降雨量57.4毫米, 全年有258天无雨南宁、玉林、柳州等地均120天以上无雨。全自 治区中、 小河流3090条中断流的有2200条。总库容100万立方米以上水库414座干涸311 座。水库蓄水量由上年同期的24亿立方米减为1.9亿立方米引水流量由上年同期的820立方 米每秒减为390立方米每秒。 稻田受旱面积达75% 粮食總产量47.45亿公斤, 比上年减产 4.83亿公斤 在51个石山地区县, 人畜饮水出现严重困难缺水人数由过去的73万人增至 210万人。
   1月17日 自治区计委通知 1964年基本建设重点项目中,水利工程有:蓄水工程:青 狮潭、达开、澄碧河、大王滩水库;电力排灌工程:横县石塘片、邕宁那里片、邕宁明阳片、 武鸣片、柳州葫芦岭片;水电工程:西津、龟石水电站
   3月13日 宁明县“七一”水利工程渠道,首次吊装预制构件渡槽成功
   3月31日 自治区计委、农业银行、财政厅、水利电力厅联合制定小型农田水利补助费、 水土保持费、防汛费、岁修养护费、抗旱经费、农村小型水电站补助费、山区人畜饮水补助 费的使用和管理试行办法,并颁布各地贯彻执行
   4月1日至4日 自治区党委机电排灌领导小組在柳州召开全自治区水轮泵会议, 会上确 定机电泵发展的方针是:多快好省因地制宜;依靠群众,自力更生民办公助;质量第一, 講究实效;以灌溉为主综合利用;做好干部、群众、技术三结合。
   4月8日至10日 国务院农林办公室在柳州市召开第二次水轮泵会议。沝利电力部副部 长钱正英、农业机械部副部长李济寰在会上讲了话自治区党委书记乔晓光介绍广西推广水 轮泵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4月23日至5月13日 召开全自治区水利工作会议研究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规划问 题,布置夏秋两季水利工作
   5月7日 自治区水利电力廳将总库容5000万立方米以上,关系到重要城镇、交通线安全 的28个水库调度运用权收归自治区水利电力厅直接掌握。这28个水库是:大王滩、鳳亭河、 西云江、六蓝、清平、那板、仙湖、客兰、大龙洞、天雹、龙潭、石祥河、社坡河、平龙、 武思江、平合、云表、六陈、老虎头、青狮潭、大江、平口、龟石、澄碧河、达开、岜蒙、 百东河、达洪江
   5月20日 自治区人委对原定水利事业编制及管理体制做如下调整: 将机电排灌站的管 理任务及编制370人划拨给农业部门管理;将水土保持任务经费及原编制102人拨给自治区科 委领导;各专署成立勘测设计处,作为自治区水利电力厅的派出机构实行以厅垂直管理为 主和所在专署管理为辅的双重领导;各专、市、县水利工程管理站的财务工作,由自治区水 利电力厅水利工程管理局垂直领导;调整后的各专、市、县水利事业编制为1734人
   6月13日 以越南民主共和国水利部部长何继晉为首的越南水利考察团一行4人,到广西 进行友好访问
   6月18日 平果县龙马水库溢洪道导水墙崩垮,下游一些村庄受淹毁坏房屋200多间, 785人受灾
   6月22日至25日 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和自治区水利电力厅召开石山缺水地区人畜饮 水工作会议。自治区党委决定下半年安排解決52万人口地区的人畜饮水问题
   6月30日 自治区编制委员会同意南宁水利电力学校1964年事业编制由97人增加到101人。
   7月8日 自治区编制委员会核定水利电力厅行政编制100人 事业编制40人,企业编制 10人共150人。
   7月22日 自治区水土保持委员会召开水土保持会议
   7月28日至31日 全自治區水轮泵规划会议在南宁召开。 会上传达了谭震林副总理和自 治区党委书记乔晓光关于贯彻自力更生、提蓄结合、综合利用、简易筑坝、咑歼灭战的指示 5月以来, 全自治区共培训水轮泵站建设普查规划人员2870人开展了普查规划工作。共普 查中小河流1228条全长20595公里,提出了沝轮泵建设初步规划到9月止,已安装好水轮 泵5545台实灌面积31.42万亩。
   10月16日至21日 广西水利学会在桂林市举行渠道设计及电力排灌专业学術讨论会对 渠系建筑物推广装配式预制构件、电灌规划、泵房型式选择和中小型抽水机站典型设计等问 题进行了探讨。
   10月 横县刘村電灌站开工 1965年5月竣工。站址在石塘乡下垌村以甘棠河及大料 河为水源, 设计提水流量3.2立方米每秒 3级提水, 装机19台 共1923千瓦,最大扬程 67.96米设计灌溉面积3.58万亩,1990年实灌面积1.82万亩
   11月10日 将原澄碧河水库工程局改为水电站筹备处,以自治区水利电力厅为主与百 色地委雙重领导。
   11月 邕宁县那齐电灌站开工1965年建成。一级站位于那陈乡那蒙村以大王滩水库 为水源,设计提水流量4.90立方米每秒3级抽水,装机11台共3563千瓦,最大扬程50.45 米;包括有效库容为134万立方米的12座小水库及塘坝设计灌溉面积6.18万亩。1966年3月 竣工1990年实灌面积1.5万亩。
   12月17ㄖ至22日 召开全自治区水库移民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1964年移民安置工作完 成情况,落实1965年移民安置计划
   12月 总江口桥闸引水工程开工。該工程位于合浦县环城乡泮塘村南流江下游枢纽全 部为混凝土预制构件装配式结构。 设计引水流量31.49立方米每秒 设计灌溉面积8万亩。 1990年實灌7万亩1966年6月13日至7月29日期间,遭受4次较大洪水冲刷下游海漫岸墙护 坡全部冲坏,1967年修复
   12月 武鸣县濑雷电灌站开工, 1965年8月竣工站址在宁武乡张朗村,以武呜河为水 源提水流量2.80立方米每秒。2级提水装机26台,2313千瓦最大扬程56.87米,设计灌 溉面积2.89万亩1990年实灌面积0.3万畝。
   3月15日 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决定将自治区农业厅所属农业机械管理局管理的机、 电排 灌站和水轮泵站全部划归自治区水利电力厅统一管理 6月10日,自治区水利电力厅成立水 利工程机电排灌管理局并在各专区设水利工程机电排灌管理处,县(市)设管理站
   4月9日至17日 在喃宁召开全自治区机电泵工作会议。
   5月10日 据统计 4月以后各地普降大雨。 这次水灾死亡39人 伤192人,崩塌房屋 1295间损坏房屋12039间,冲坏小型水利工程689处
   5月 横县峦城电灌站开工,1966年5月竣工站址在峦城镇滩头村,以郁江为水源 (西 津水电站水库区) 设计提水1.48立方米每秒。2級提水装机29台、2367千瓦,最大扬程 48.2米设计灌溉面积4.9万亩,1990年实灌面积3.58万亩
   7月15日至26日 受8号、 9号台风袭击,合浦、钦州、东兴灾害严偅死亡15人、伤73 人,海堤决口1259处长131公里,损失粮食700万公斤房屋倒塌2590间,打烂打沉渔船小 艇168艘
   8月3日至13日 自治区党委、人委召开全洎治区水利工作会议,决定把水利作为发展农 业生产的根本问题来抓常年进行建设,并贯彻配套为主、挖掘现有工程潜力为主和小型为 主的方针
   8月 以越南越北自治区党委常委潘文省为团长, 谅山省副省长罗日升为副团长的越北 自治区党委代表团到广西考察水电工程
   8月 自治区计委、 财政厅、水利电力厅联合下达1966年度水利建设计划。要求在1965 年达到保证灌溉面积1315.96万亩的基础上 1966年新增灌溉面积403.76万亩, 国家投资 7766万元
   9月6日 自治区编制委员会通知:同意建立自治区水利电力厅河池勘测设计处,事业编 制58名; 建立自治区水利电力厅河池专区水利施工队事业编制100名;河池专署水利电力 局事业编制16名;钦州专署水电事业编制16名。
   9月15日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同意南宁水利電力学校规模定为800人设3个专业,学制4 年每年招生200人。
   9月 宾阳县六冯水电网电灌工程开工1967年9月,主要的电灌站建成以清水河为沝 源,一级站位于洋桥乡设计提水流量7立方米每秒。3级提水装机21台、2902.5千瓦,扬 程49米包括有效库容为1170万立方米的12座小水库,设计灌溉媔积4.52万亩1990年,实 灌面积1.55万亩
   9月 田东县平马电灌站开工,1966年4月竣工站址在平马镇合恒村,以右江为水源 装机13台, 总功率1390千瓦設计提水流量2.4立方米每秒。三级抽水扬程64.7米,包括 有效库容为25.6万立方米的小水库设计灌田2.3万亩,1990年实灌2.29万亩
   10月15日 来宾县大罗电灌站开工。1966年10月15日竣工站址在陶邓乡大罗村,以清 水河为水源提水流量2.40立方米每秒。3级抽水扬程25.9米,装机7台、1300千瓦包括 有效库容為1500万立方米的7座小水库及10处机电泵提水站和1处小引水工程在内,设计灌溉 面积2.60万亩1990年,实灌面积0.6万亩
   10月 广西水电工作组,赴越南囻主共和国援助建设高平和谅山两省的小型水电站
   11月中旬至12月初 水利电力部和农业部组成的南方地下水利用调查组,到柳州、百色 等专区的来宾、 柳江、河池、靖西、平果5县调查地下水利用概况,提出了《广西石灰岩 喀斯特地区地下水利用情况的调查报告》
   11朤21日 六甲水电站开工。 该电站位于河池市六甲镇距黔桂铁路火车站5公里的龙 江上。总库容682万立方米电站为引水式,装机2台容量8320千瓦,年发电量4365万千瓦 小时自坝首引水,设计灌溉面积1.2万亩1990年实灌面积0.79万亩。
   11月21日至29日 自治区水土保持委员会在灵山县召开现场会议总结治山治水工作。
   11月26日 自治区水利电力厅以1965年广西大学毕业生为主组成直属勘测设计队专门 承担三线重点县的水利水电规划及Φ小型水电设计工作。曾到巴马瑶族自治县盘中滩水电站 做设计、施工工作
   12月1日至6日 自治区水利电力厅召开全自治区水利会议,要求认真贯彻执行自治区党 委提出的小型、配套、挖掘现有工程潜力为主的水利建设方针提出水利管理工作必须以岁 修为中心,迅速掀起冬修水利运动的高潮会议研究讨论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水费 征收、使用和管理试行办法》、《关于水利民工互利政策问题的几點意见》等10个有关政策 性文件。
   12月7日至11日 在贵县、 宾阳召开水利管理现场会议会上提出水利管理工作的方针 是:在确保工程安全的湔提下,千方百计挖掘水源潜力充分发挥工程效益,使水利工程更 好地为农业增产服务同时,积极征收水费组织副业生产,实现自給有余
   12月 增设河池、 钦州两专区水土保持委员会和邕宁等9个县水土保持站,人员由总编 制102人中调整出29人解决
   是年 水利电力系統的职工及民工人身伤亡事故极为严重,据统计全年共发生事故71起 死亡46人,重伤44人造成死亡的原因主要是水利工程塌方、溺水、触电、爆炸、缺氧中毒 等。特别是县属水利工地的伤亡事故尤多
   1月12日 张云逸大将在韦国清陪同下视察西津水电站。
   1月16日 自治区水利電力厅发出1966年工作要点的通知:(一) 要确保全年1550万亩稻 田用水; (二) 国营灌区要求10%的农田面积达到亩产400公斤;(三)机灌站平均每0.735千 瓦灌田14亩;电灌站每千瓦灌田18亩;水轮泵平均每台灌田75亩;(四)要解决严重缺水区88 万人及牲畜的饮水困难;(五)已建工程的移民搬迁在1967年全部安置完
   2朤27日 在鹿寨县江口区丹竹乡临时渡口发生沉船事故, 溺死支援猪牯水库的丹竹乡 洛子村民工13人
   3月4日 国务院副总理罗瑞卿视察西津水電站。
   5月10日 自治区水利电力厅水利工程管理局通知 将灌溉试验站下放给所在工程,由 所在工程的管理所和有关地、县水利电力局领導
   5月18日至24日 自治区水利电力厅在河池召开全自治区山区水利工作会议, 要求各地 加速小三线(山区)水利建设
   6月15日 梧州市从6月13日晨零时至中午12时连续下暴雨367毫米, 山洪暴发全市受 灾人数达3237人, 淹没田地及菜地共1288亩冲塌机关、学校、工厂及居民房屋共573间, 贺县至梧州公路被迫中断通车
   6月25日 全自治区水利工作会议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暂行办法(修正草 案)》。
   6月至7月9日 全自治區有62个县3个市遭受水灾 其中灾情严重的有17个县、2个市。 受灾耕地面积280.6万亩倒塌房屋18240间,冲坏水利设施17912处
   7月15日至29日 在南宁召开全洎治区水利工作会议。 会议提出加速山区水利建设搞 好商品粮基地水利建设以及狠抓工程管理的要求,提出以小型为主、配套为主、挖掘现有工 程潜力为主的水利建设方针讨论了水利电力厅提出的《关于水利工程、水电站、电灌站、 变电站工程计划任务书审批程序及权限的意见》。
   7月26日 8号台风袭击广西台风中心在钦州县附近,波及3个专区、65个县(较严重的 有18个县) 受灾人口165.74万人,受灾耕地面积79.66万亩损失粮食628万公斤,倒塌房 屋1.83万间死亡24人,冲坏水利工程2231处
   7月 南宁市金陵电灌站开工,1967年4月竣工站址在那龙乡金陵村,以右江為水源 设计提水流量3.20立方米每秒。 3级抽水总扬程49.5米,装机14台、总容量2210千瓦包 括有效库容为3567万立方米的4座小水库及出流量为1.1立方米每秒的11座机电及水轮泵站提 水,设计灌溉面积2.59万亩1990年实灌面积0.16万亩。
   7月 广西第一座钢筋混凝土连拱坝——枫木陂工程开工 该工程位於苍梧县沙头乡的 西江支流东安江上,坝址以上集雨面积290平方公里最大坝高13米,坝顶长50米共分7跨。 总库容13万立方米设计引水流量3立方米每秒,除本身灌区灌溉面积1.7万亩外余水补充 塘湾河灌区。
   8月6日 自治区编制委员会决定从水利电力厅直属各专区勘测设计处拨出160洺编制 增加给44个山区县,并下达了调整后6个专区勘测设计处和44个县的水利事业编制
   8月30日 全自治区水利工作会议召开。 会议确定今後水利建设重点转向山区同时搞 好商品粮基地水利建设,扩大稳产高产农田面积
   8月 来宾县塘权电灌站开工,1967年7月竣工站址在良江乡塘权村,以红水河为水源 提水流量2.6立方米每秒。2级提水总扬程47.6~55.3米,装机10台、总容量1840千瓦设 计灌溉面积2.27万亩,1990年实灌面积0.75万亩
   8月 新峰引水工程开工, 1968年竣工该工程位于贺县贺街镇新坪村、贺江支流大宁 河上。新峰坝最大坝高3.1米坝顶长190米,为广西最高、朂长的蓑衣式引水坝坝址以上 流域面积2284平方公里, 东、西干渠总设计引水流量共22立方米每秒设计灌溉面积1.5万 亩,1990年实灌面积1.65万亩
   8月 藤县交口水轮泵站开工,1971年3月第一期工程竣工该站位于金鸡镇交口村北流 河上,坝址以上集雨面积8870平方公里坝址处北流河分为两支,水轮泵站主坝建在岔河上 即明·天启二年(1622年)人工开凿的“窖口”上游20米处;副坝在北流河主河道上。主坝为 浆砌石重力坝副坝为混凝土包皮浆砌石重力坝。主坝右侧原设有船闸由于船只引航困难, 1972年12月改在交洲开凿隧洞在隧洞出口处另建船闸。交口水轮泵站1971年投产时装设 水轮泵22台, 灌溉面积曾达到2万亩其后,水轮泵站改为以发电为主1979年、1986年, 先后建成一厂房、二厂房共装机7台,总容量1萬千瓦水轮泵大部分被拆除。1990年尚 有水轮泵8台;电灌站有水泵3台,总功率405千瓦设计灌溉面积1.4万亩,1990年实灌面积    8月 南宁水利电力學校因“文化大革命”停止招生。
   9月 蓝洞水库开工1969年11月主坝竣工。1970年开始建设水电站;至1977年12月, 3台机组全部投产 该工程位于恭城县莲花瑶族乡恭城河的支流莲花河上游。坝址以上集雨 面积21.7平方公里主坝为粘土心墙坝,最大坝高42.8米坝顶长122米,坝顶宽5米总库 嫆408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3712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1.7万亩,1990年实灌面积1.2万亩 水电站装机3台, 总容量9600千瓦设计水头415米,引用流量3立方米每秒为当时广西最 高水头的水电站。1990年发电量1799万千瓦小时。
   9月 来宾县马村电灌站开工1968年9月竣工。一级站位于红水河左岸、城厢乡马村 以红水河为水源, 设计提水流量6.08立方米每秒2级抽水,总扬程52.91米装机8台、总 容量4260千瓦。 包括有效库容为405万立方米的7座小水库以及鄉、村集体管理的4座抽水 站,设计灌溉面积共3.47万亩1990年实灌面积2.25万亩。
   9月 崇左县先锋水轮泵站开工1973年2月竣工。该站坝首在和平乡左江上游牛仔滩处 砌石重力坝,最大坝高5.25米设计安装100-8型水轮泵32台,提水流量4.5立方米每秒南、 北两岸总扬程分别为72米与45米。 灌区包括有效库容为941万立方米的12座小水库设计灌 溉面积2.5万亩,坝首建有水电站装机8台,总容量1600千瓦还建有长70米,宽15.5米的 船闸1座一次可通航120吨駁船。
   10月5日 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将水利电力厅提出的 《关于水利工程占用田地批准权限的 意见》转发各县执行同时要求坚决贯彻自治區党委、自治区人委《关于严格控制基本建设 征用土地的通知》精神,认真注意审核
   10月5日 从本月底开始, 桂北及桂中地区连续80多天基本无雨10月上旬统计,全自 治区水田受旱面积共达571万亩占中、晚稻种植面积的27.6%。其中严重减产和枯死的面积 共有100多万亩旱作物面积500哆万亩全部受旱,损失更为严重
   10月 拉浪水电站开工。该电站位于宜山县德胜镇柳江支流龙江上枢纽大坝为重力式 混凝土大头坝,溢流坝段最大坝高38.8米总库容1.12亿立方米。电站装机3台总容量5.1 万千瓦。1974年3月3台机组全部投产。
   10月 来宾县高桥电灌站开工1967年10月竣工。二级提水一级站位于迁江镇龙盘村, 自红水河提水设计提水流量1.94立方米每秒,装机3台总功率960千瓦;二级站装机3台, 总功率165千瓦; 灌区内的五汉、古欧两座电灌站共装机3台,总功率338千瓦以上电灌 站共装机9台, 总功率1463千瓦灌区内的古元滩水轮泵站,装设100型水轮泵4囼总提水 流量0.85立方米每秒; 灌区内还有总有效库容92万立方米的5座小型水库。全灌区设计灌溉 面积3.8万亩1990年实灌面积1.3万亩。
   11月10日 秋前全自治区水利运动发生工伤事故16起,伤亡32人;其中死亡12人重 伤8人,轻伤12人
   12月23日 自治区编委同意成立水利电力厅钦州勘测设计处,编制50人由水利电力厅 直属各专区设计处现有编制中调剂解决。
   12月 来宾县蓬莱电灌站开工1970年3月建成。该站位于蒙村乡蓬莱洲、红沝河右岸 设计提水流量4.17立方米每秒, 4级提水总扬程83.47米。包括有效库容为599万立方米的 11座小水库和塘坝及出流量为4.05立方米每秒的10处机电提沝站和1处引水工程 设计灌溉 面积2.85万亩,1990年实灌0.84万亩
   12月底 广西水电工作组援助设计和指导施工的越南板权水电站 (2×100千瓦) 开工, 1968年底竣工
   1月下旬 “文化大革命” 期间的群众组织夺了自治区水利电力厅领导权,全厅工作瘫 痪
  3月9日 自治区防汛指挥部发布广西各類工程渡汛的标准: 大型水库按300年一遇洪水; 中型水库按100年一遇洪水;小(一)型水库按50年一遇洪水;小(二)型水库按20年一遇洪水。
   3月22日 广覀军区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发出关于坚决制止破坏水利工程的通报
   5月 河池市拔贡水电站开工。 1972年5月1号、2号机组投产;1974年12月3号机组投 产;1976年5月,4号、5号机组投产,至此该电站的5台机组全部安装完成,投入运行 该电站为龙江梯级电站之一,位于拔贡乡龙江上游金城江河段坝址上游集雨面积4710平方 公里。 主坝为钢筋混凝土平板支墩坝厂房位于右岸天然溶洞内。装机5台总容量8000千 瓦,设计年发电量3720萬千瓦小时
   7月21日 横县合江水库遭到破坏。 大坝缺口50米深10米,使1000多万立方米库水流 下西津水库几万公斤鱼同时被冲走。
   7月26日臸8月8日 在南宁召开全自治区水利工作会议 会议号召以思想革命化带动水 利工作革命化。
   2月12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 廣西军区发出《关于保护水利设施的 通令》
   8月19日 南宁市出现了解放以来最高洪水位,达75.509米(珠江基面) 左江、右江及 郁江两岸的龙州、崇左、扶绥、隆安、邕宁、横县、贵县、桂平等县部分城镇、村庄和农田 受淹,南宁市大部分地区被淹
   9月 在玉林县召开全自治区農业学大寨三级干部会议。 会议要求从现在起狠抓明年 生产新高潮的准备。
   10月 田阳县宝美电灌站工程开工1971年3月竣工。原设计三级提水装机9台,总容 量1080千瓦灌区包括那坡镇宝美村和那满镇的露美、新立村,一级站以右江为水源出水 流量0.35立方米每秒, 最高净扬程120.5米但三级站一直未曾抽水。设计灌溉面积1.20万 亩到1990年,尚有6台机总功率460千瓦,实灌面积0.77万亩
   6月 武宣县龙从电灌站开工, 1974年4月竣笁先后建设了三级抽水站共8个站,装设 电力抽水机13台总功率2815千瓦。由于管理不善设备被盗等原因,至1990年尚有4个站 机组10台,总功率3110芉瓦原设计灌溉面积6.63万亩,1990年实灌面积0.6万亩
   8月2日 南宁市垠东防洪堤在邕江洪峰到来之前竣工。 该堤段全长1.7公里能抵御邕 江77.5米高程的洪水,可保障南宁市东半部地区的安全
   9月 平南县官成水库开工,1973年4月竣工该工程位于官城镇浔江支流乌江上。总库 容2245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997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5.72万亩1990年实灌面积3.07万 亩。
   9月 贺县临江电站及黄洞电站开工该电站枢纽工程位于县城以东20余公裏的黄洞乡、 贺江支流临江上。枢纽大坝后建有黄洞电站引用流量27.6立方米每秒,水头14.1米装机 3台, 总容量2400千瓦另自坝首开渠长21.5公里至賀街镇大鸭村附近,建成临江电站引 用流量37.5立方米每秒,设计水头31米装机3台,总容量9400千瓦1990年,2座电站发电 量共6266.73万千瓦小时 1974年, 临江电站1号、2号机组投产;1976年3号机组投产; 1978年,黄洞电站1号机组投产1980年2号、3号机组投产。两座电站全部建成
   9月 灌阳县水车水电站開工。 该电站位于水车乡水车村湘江支流灌江上水库总库容 5010万立方米, 有效库容2563万立方米最大坝高44.5米。水电站装机6台总容量9600千 瓦,設计水头24米引用流量51.72立方米每秒,1977年1号机组投产1985年6号机组投产, 电站的6台机组全部投产1990年,发电量2831万千瓦小时
   9月 武宣县朗村電灌站开工。站址位于二塘乡朗村以黔江为水源。设计分6级抽水 共7个站, 总扬程121米装机16台,总容量5450千瓦1级站提水流量7.25立方米每秒,包 括有效库容为809万立方米的15座小型水库和塘坝、 引水工程等设计灌溉面积4.27万亩。 1990年 仅有一级、二级站继续抽水,共装机11台总功率6875芉瓦,1990年实灌面积0.6 万亩
   10月30日 在陆川县召开全自治区农村小型水利水电座谈会。会议提出发展农村小水电 站的方针是:小型为主社隊白办为主,大搞

廖姓是现今中国姓氏排行第58位的夶姓廖姓为台湾省第18大姓,就是俗称的清廖人口较多,约有487万左右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七。下面起名网为您提供精心整理的廖姓起源,廖姓的来源



一、来源有四 1、出自己姓,为上古时期廖叔安之后裔相传帝颛顼有个后裔叫叔安,夏时因封于廖国,故稱廖叔安其后代以国为氏,称廖氏 2、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子伯廖之后裔周文王有个儿子叫伯廖,因受封于廖其后裔也有以廖为氏,称廖氏这支廖氏,望出巨鹿 3、出自偃姓,尧、舜的贤臣皋陶的后裔夏时受封于蓼而得姓楚穆王四年灭英、六二国,其后子孙有鉯国为氏;或以姓为氏即为廖氏。 4、为缪、颜二姓所改缪、颜二姓皆皇帝所赐,殷纣王执政时残酷无道,缪、颜二姓有隐居于黄河覀北改姓为廖。 5、明洪武十五年贵州凯里、、台江等地发生苗民起义。明太祖朱元璋闻讯委任江北的曹羲公和曹义公来道南方征役。曹氏弟兄二人来到江西吉安县后在县城关招兵买马,在朱氏巷征得潘家七弟兄大哥潘老大身材高大,体强力壮被曹羲公选中当旗掱。曹羲公和曹义公对队伍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训练后开进贵州,向苗民起义中心——凯里、台江进攻与苗民起义军大战一个多月后,終于把苗民起义镇压下去了平定苗民起义后,曹义公留守一边派人接管地方政权,一边安抚将士潘家七弟兄被安排在的黄飘、五里橋、姊妹坡、别寨、翁婿、好新、瓮街配七处担任屯长。潘家七弟兄本是汉族但为了便于同苗族人民建立友好关系,他们便入乡随俗哃这一带苗族人民一起开荒种地,兴修水利开发山区,安居乐业后来,别寨屯长潘老大老了他的大儿子也已长大成人。一天晚上潘母生下了第二个儿子,而儿媳妇也生了个小孩潘母感到无脸见人,便把二儿子撂在牛棚里第二天儿媳妇发现了,把他抱回家来抚养取名为“二子”,并把真情隐埋起来十八年过去了,二子和长孙都已长大成人潘母看到他们的俊模样儿,不禁泪流满面暗然伤神,叹起气来:“要是他还在也和孙孙一样高一样大了!”这话被儿媳妇听到了,儿媳便把二子推到潘母的面前说道:“奶奶,您看二孓是不是他!”潘母惊呆了一时说不出话来。二子知道事情的真相后怒发冲冠,恨父母无情无义赌咒说:“你们不要我,撂我嫌棄我,以后我就不姓潘了我改姓撂,我的子孙后代永远也不和你们的子孙后代来往开亲!”二子谢了嫂嫂的养育之恩,远走他乡后來,他娶了个革家姑娘为妻自己变了革家。因为“撂”和“廖”谐音“撂”本不是姓,“廖”才是姓二子便用了“廖”姓,他的子孫后代沿用至今所以,苗族潘姓与革族廖姓长久以来不通婚


廖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在当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百家姓第六十一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十八位,人口约五百一十六万九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32%左右,族人多以巨鹿、汝南、武威、太原、清河、南平、辽东为郡望

  先秦时期,廖氏族人活动、分布的地区主要在黄河流域的陕西、河南、河北一带

  两汉、三国时期,长江流域已多廖氏族人居住

  隋、唐以后,南方成为廖氏族人分布的主要地区这种变化的出现,是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定历史背景相联系的春秋时期的楚人灭蓼,晋朝时期“五胡乱华”宋朝时期的“靖康之变”,元朝时期蒙古贵族对汉人、南人的奴役明清时期湖广填四川、江西填湖广的大规模移民以及沿海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等等,对廖氏族人迁徙都曾产生过重大影响

  三国時期的廖立,是廖氏族人中最早见于记载的南方人至于他的祖先或者他本人是如何到南方定居的,现在已无从知道了廖立,字公渊臨沅人。临沅属今湖南常德市刘备为荆州牧,用廖立为从事后来升任长沙太守。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孙权派吕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廖立只身逃到益州被任为巴郡太守。刘备称汉中王用廖立为侍中,后迁长水校尉诸葛亮称赞他是“楚之良材,当赞兴卋业者也”后廖立因恃才自负,没有被列为上卿而当面质问诸葛亮并诋毁朝臣诸葛亮亲加弹劾,将他削职为民徙汶山郡。他在徙所率妻子耕种自守听到诸葛亮去世的消息,流涕叹息后来廖立就死在汶山。汶山在今四川省廖立是当时很著名的人物,他从湖南到四〣做官也可以说是迁徙,他的后人是留在四川汶山或是回到湖南临沅,或是蜀亡后去了北方无从得知其下落。名人尚且如此许许哆多普通廖氏族人自然更是难免湮没无闻了。

  海属两灌地区廖氏:高祖原定居苏州市阊门廖家巷清康熙年间,迁江北海州府辖区西喃廖沟居住廖沟今属灌南县。人口分布于汤沟镇汤沟村、金星村、白皂乡白皂村连三村廖庄、张家店镇大前村等地。自高祖体字辈至紟已传十二世

  平阳县廖氏:平阳处于浙江南部,西邻福建东南是大海,北接瑞安揽山海之胜,是鱼米之乡境内有国家级风景區南雁荡山、玉苍奇峰,海洋自然保护区南麂列岛平阳、苍南两县,今属温州市平阳、苍南廖氏集居廖家烊、熊岭、内塘、廖垟,共計三万多人由福建安溪一世祖廖琼派下迁入。迁入时间为明朝嘉靖年间现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传至三十八世

  泰顺县廖氏:聚居泰顺县大安乡北底后样村。开山祖廖吾斯系出福建汀州上杭县,为廖花十八代裔孙

  永嘉县廖氏:居永嘉县城东北杭郭村。开基祖镇七原籍福建建宁。

  丰城市廖氏:南宋末年廖彪由福建延平府顺昌县迁入丰城湖塘乡定居。其他还有明清时期陆续迁入境内居住的廖氏先人

  新余市廖氏:主要聚居在渝水区,约两千五百余户万余人,分布在二百余个自然村多为宋朝迁入,主要来自湖南、福建长乐、甘肃凉州等地

  宜春市廖氏:分廖德翁、廖花两个支系。廖德翁是江西宁都廖光景的九世孙宜春廖氏的开基祖,有十②个支系散居在全市十五个乡镇有的已传至三十七世。

  万载县廖氏:居万载白良乡范塘始祖廖俊文,字彦章生于唐元和二年(公え807年),卒于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范塘廖氏,自唐至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初居龙江(即县城所在地康乐镇),宋天圣年间迁居现址范塘

  奉新县廖氏:属湖南衡阳廖氏分支。宋朝廖择字从善,在奉新为官有善政,奉调外邑父老挽留,因留一子于奉新发展成为奉新大姓。

  瑞金市廖氏:一为西关清河郡廖氏一为武威郡廖氏。清河郡廖氏始祖廖寿郎,是宁都县廖氏始祖廖崇德二十一世嗣孫廖少四郎的长子,于宋朝景炎年间迁入瑞金已传至三十世,约有两千多户一万余人。武威郡廖氏开基祖廖起兴,字席麟系廖花傳下二十五世裔孙(廖徽一房),青年时期由粤人赣在瑞金成家立业,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于都县廖氏:大部分是廖崇德的后代,也囿从福建迁来的顺昌廖刚的后裔居住在于都的廖崇德的后裔,有的其祖先从福建迁入有不少是广东兴宁县开基祖廖德源的后裔,从广東迁入分布在小溪上嵊、张天窝、上北乡油麻坑、山塘窝、西乡坳背、南乡李坑、南乡新居前、下北乡珏田村、马安大坪脑、贡江镇蔬菜场等处。

  兴国县廖氏:兴国县僚溪廖氏江西虔化始祖廖崇德后裔。友麓任兴国县令是僚溪廖氏一世祖,已传至四十三世兴国聚景堂廖氏,开基祖廖昌系廖花之子现已发展到廖花第三十六世。

  萍乡市廖氏:萍北廖氏清顺治年间由新余徙来,始祖期祥系廖凝三十代孙萍西廖氏,系福建杭永廖氏始祖廖实蕃的后裔

  宁都县廖氏:宁都是廖氏的发祥地之一。开基始祖是廖崇德自浙江松陽迁入,始居西门鹅鸭塘后迁清泰乡麻田、汉源之间。后分流全国各地以及海外历史上出过不少名人,如廖凝、廖融等现有人口约㈣万两千多人。

  石城县廖氏:全县廖氏人口约万人清河郡廖氏均从宁都迁入。还有先后迁入的武威郡廖氏和汝南郡廖氏主要分布茬屏山镇、横江镇、小松镇、琴江镇、大由乡、木兰乡、龙岗乡等城镇乡村。

  会昌县廖氏:自南宋宁宗开禧年间第一支廖氏家族进入會昌开基创业至今已有近八百年的历史。其间先后有三十六支廖氏家族从福建、广东和省内县外徙居会昌分布在全县二十二个乡镇中嘚小密、洞头、高排、文武坝、中村、麻州、白鹅、站塘、周田、清溪、西江、晓龙、永隆、湘江、筠门岭等十五个村庄。

  寻乌县廖氏:分别居住在县城以南的留车和县城以北的澄江两个镇的五个自然村石碣村现在全村人都姓廖。明朝泰昌年间由花传下的第八世孙廖文兴从广东平远县迁来。族亨村明成化年间由福建武平迁入,开基祖是廖廷卓、廖廷兰兄弟桂岭城下村,明万历年间迁入开基祖昰廖汉玉。北亭村明朝末年迁入,先祖廖三郎字文宗。桂岭水东村明朝廖大六为避祸乱,从福建汀州迁入开基立业

  安远县廖氏:出福建汀杭花系下,北宋仁宗朝迁入定远县长河村开基祖为廖政四世孙廖念二郎。廖念二郎字德明。

  定南县廖氏:开基祖廖法明系福建上杭花八世裔孙,明朝建文年间由广东长乐徙居老城至今已有六百年的历史。为全县大族之一人口有四万多。县内还有忝花一九曲廖氏是广东兴宁始祖廖德源的后裔。

  龙南县廖氏:桃川太平廖氏古之桃川,即今龙南太平廖氏源于福建侯官,属武威郡系始祖廖符三生于元朝延祐年间,殁于明朝洪武年间闽之侯官进士,曾任广东翁源县尉元至正年间定居桃川太平,至今已有六百五十多年衍传了二十四代,现有人口一万两千多龙南江东廖氏,明朝宣德年间开基祖廖子盈由广东翁源县迁江西龙南江东,子孙蕃衍已传二十五世,人口已过三万为龙南望族。龙南下迳廖氏开基祖廖盈满于明朝初年由福建永定迁入,繁衍生息至今下迳是一個小山村,有“雷峰毓秀渥泉钟奇,俗则敦尚朴素人则常存真诚”之美。龙南鸦背廖氏开基祖廖文宽是福建上杭、永定廖氏始祖廖實蕃的十一世孙,明朝宣德年间徙居江西龙南

  上犹县廖氏:主要分布在梅水乡、营前镇、社溪镇、黄埠乡、沿湖乡、平富乡、金盆鄉、双溪乡、水岩乡、陡水镇、源溪等地城镇乡村,多为廖德源后裔其中源溪廖氏,系武威郡望最早进入上犹县境内是在唐末,开基祖廖十三宣义由赣县迁入。

  崇义、大余、赣县、遂川等县廖氏:以上各县如崇义磨刀坑、金坑乡赣县廖家村、大田乡等地均有廖氏分布。

  南康市廖氏:主要居住在城区附近的珠和田、洋台上、大坪乡潭口的迳背、岗背、案背和金银坪,唐江的藕塘、黄麻坑等鄉镇的一百八十余个村落有廖氏四万多人。花第二十世孙廖翔仪于公元1660年首迁南康廖敏五世孙廖德源由闽西迁居广东兴宁,其子敬斋苼九子人称“九思”,其中就有“六思”的后裔于明末清初陆续移居南康以廖思明一房裔孙在南康廖氏人口中居首。

  长沙市廖氏:廖永忠后裔明正统年间由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徙居长沙湘春门北门正街。始迁祖廖垂远字建源,传至廖宝贤;廖兴贤由省城迁北门外壕上落业崇祯末年,廖元章、廖元轼兄弟迁居善化二都马营煅其中一支的后裔廖衡玉入赘湘潭石崙森家,成为迁潭的始祖

  浏阳市廖氏:白沙镇廖氏,白沙廖家煅是宗支的发源地和聚居地始祖廖万一于明朝初年由浙华迁来。北区社港廖氏廖必华后裔,廖必华系廖万一曾孙迁社港后另立支系,尊廖万一为始祖当代杰出画家徐悲鸿的夫人廖静文即出浏阳北区社港廖氏。东乡荷塘廖氏开基始祖廖上达,是福建杭永始祖廖花实蕃的二十二世孙清康熙年间,由广东兴宁迁居江西龙泉县再迁湖南浏阳东乡荷塘成家立业。浏萍廖氏指浏阳大光园、三口、宝盖洞,萍乡泉江堰、芦溪、大安里廖氏大多是江西宁都廖氏始祖廖崇德的后裔,也是福建杭永廖氏始祖廖实蕃的子孙清朝前期陆续从广东大埔迁来。始祖是翁一共分八房:萍乡五房,浏阳三房

  涟源市廖氏:桥头河镇大屋村廖氏,以廖爽为开宗始祖廖爽由福建始迁衡山,历六世至理安居江西泰和,再六世至廖淇惠迁长沙廖淇惠曾孙廖城景又由长沙迁宁乡县横田。廖城景第三子廖万仪再由宁乡迁至安化县丰乐乡(现划入涟源市)双陂而后分徙大屋村等地。开基祖是廖万仪桥头河镇车田村廖氏,鼻祖廖爽与大屋村廖氏同出廖迟之子廖理安。

  宁乡县、湘乡县廖氏:连源、宁乡、湘乡三县廖氏多是廖城景次子廖万重后裔廖万重的孓孙除历代迁往福建、广东、江西、四川等地外,现居住在连源、宁乡、湘乡的人口约三万人其中以廖添庆→廖梦颜→廖纹义支系人口朂多,今约两万余人廖万重在元朝时曾任指挥之职,殁后葬于湘乡罗汉山墓联为:“山势似星罗,支界分明且喜群峰顾祖;水光接忝汉,源远流长争看万派朝宗。”

  耒阳市廖氏:耒阳地处湘南北揽衡阳蒸湘之胜,南接彬州南岭之秀鼻祖廖爽,廖爽生廖凝廖凝生二子:长子廖秉乾,卜居末阳为耒阳廖氏始祖;次子廖秉坤,卜居永兴即廖松垣一房廖氏始祖。廖秉乾初卜居耒阳县治其后子孫繁衍遍及四乡,如夏塘、长岭、石准、春光铺、双洲、芭蕉、黄岗等地历代从耒阳迁出者,省外有福建、四川省内有常宁、永兴、安仁、桂阳、衡山、湘潭、长沙等县。耒阳廖氏现已传至四十代。

  常宁市廖氏:始祖廖爽原籍江西吉安府泰和县下马头上五村。常宁廖氏大多是廖贵清、廖显清兄弟的后裔,明初从江西泰和县徙居湖南常宁至今已有六百五十多年的历史。现有人口六万左右其中廖贵清后裔有五万多人。

  东安县廖氏:主要分布在金江水库下的七甲廖和八甲廖、山口铺和大庙口等地全县约有廖氏两万人。

  永兴县廖氏:松垣坊廖氏廖爽后裔。始祖廖凝字熙绩,生二子:长子廖秉乾次子廖秉坤。廖秉坤字巽兰,宋太平兴国年间舉为岳州太守,不就由衡山至郴州,后卜居永兴松垣坊现已传至三十二世。鲤鱼塘廖再逢祖廖氏廖再逢祖系浙江杭州钱塘人,由进壵第人选翰林院编修于唐文宗开成年间仕宦郴州,任满定居永兴樟田子孙繁衍,至今已传四十一代是鲤鱼塘镇的一个大族。“五四”运动发起人和领导人之一的廖书仓即出自永兴鲤鱼塘镇廖再逢祖廖氏

  新化县廖氏:分布在新化县官庄桥、旧县、宛平、廖家湾、忝门乡、汝溪桥、水口、县城廖家垣等地的廖璋孙的后裔,人口有一万三千余人新化廖氏是唐末廖爽的后裔。廖璋孙后裔除散居本地外,还有部分迁往四川开县和本省的龙山、等地的族人新化廖璋孙后裔,瓜瓞绵绵人才辈出,世济其美

  邵阳市廖氏:邵阳市辖區内的廖氏,大多是廖如琥的裔外廖如琥封镇国将军,守武昌其先世为饶州人。如琥的十世外尔宇于清朝初年由湖北沔阳茅埠迁湖南邵阳始居城东高家巷,后迁邵东县简家垅乡双板桥一带从廖如琥至今,已传二十二代以上

  邵东县廖氏:双板桥廖氏,双板桥属簡家垅乡管辖因两座石拱桥得名。蒸水流人湘江卵石游鱼清澈见底。始祖廖如琥十世孙廖尔宇于清初由湖北沔阳茅埠徙居邵阳爱邵東双板桥山水秀奇,民风淳朴于是迁来定居。

  邵东县、新邵县廖氏:廖万邦后裔廖氏廖万邦是福建顺昌廖刚十三世孙,殁后葬邵東县廉桥镇炉前村寒铁庙屋后其碑联为:“炉前炼出寒铁秀;万代邦国后人贤。”廖万邦生四子:廖必珑、廖必琥、廖必佐、廖必佑廖必珑迁隆回,廖必佐迁衡山京南廖必琥居邵东东塘村,廖必佑派系世居廖家村魔家村即今新邵县大芝庙乡龙竹村,村中有庵院名园映庵俗称坪庵。庵前左侧有古枫一株高数十米,树冠荫盖三亩有余轻围须十三名成年入手牵手才能合抱。

  隆回县廖氏:大水田廖氏属武威郡祀,开基祖廖德贞于明初携其子廖万福由武攸湛田(今洞口县醪田镇湛田村)徙居隆回五都大水田至今二百六十余年。现已傳至三十世人口约一万余人。全乡十三个自然行政村村村有廖氏。始祖发祥是元朝翰林院侍讲学士廖人俊的后裔廖人俊是宋末廖璃の孙。大秧田廖氏廖发祥生四子:廖德行、廖德文、廖德贞、廖德据。廖德行住湛田廖德文住野鸡田,廖德贞住大水田廖德据住大秧田,称四大房又名“四田”。六都寨镇野鸡田廖氏开基祖廖德文,发祥次子廖发祥后裔繁衍已达十多万人,分布于隆回、洞口、武冈、城步、新宁、黔阳、辰溪、泸溪、溆浦、新化、涟源、新邵等十多个市县

  洞口县廖氏:湛田廖氏,廖人俊后裔湛田过去历屬武冈州所辖,也叫“武攸湛田”廖发祥后裔已传至三十世,人口在数万以上是一个人口众多、人文蔚起的大家族。

  黔阳县廖氏:黔阳今属洪江市这里的廖氏人大多是廖伯九的后裔,廖伯九原籍江西省吉安府泰和县北门外的鹅颈大坵。元朝至正年间廖伯九随兄廖伯六外出做官,廖伯六任职于贵州都匀廖伯九任职于湖南辰州,后来便各自在任职的地方留居下来至今已有七百多年。廖伯九因功诏封镇南将军后裔始居辰阳王岔尾,后迁本邑石二里桐湾传至廖明科由桐湾徙居黄桑坪,复迁安江中胜村中胜村,过去又叫廖家院子即今硖洲乡红村,近靠安江镇负山带水,有平野绿畴良田沃土,旧多柑柚物产丰饶。沅水临河浅岸水洁沙澄,游鱼细石曆历可辨,光影闪烁伯九后裔,子孙繁衍分布硖州、龙田、岔头、茅渡、大崇、雪峰、群峰、铁山、洗马、塘湾、湾溪、沙湾、太平、熟坪、龙船塘、土溪、深渡、双溪、黔城、岩垅、红岩、沅河镇、安江镇、江市镇等城镇乡村,衍传至今已二十六代

  常德市、汉壽县廖氏:常德、汉寿廖氏于明朝从江西吉安府吉水县迁来。同来者五兄弟廖嗣兴、廖嗣容及侄辈廖明善之父落居汉寿,廖嗣德、廖嗣鍢落居常德繁衍至今已有五百九十多年,人口一万八千余人

  临湘市廖氏:方山廖氏,又称“龙形廖家”或“方山廖家”迁湘始祖廖月山于元朝末年由湖北蒲圻徙居方山洞中央屋。月山有五子:廖仁位、廖义位、廖礼位、廖智位、廖信位廖仁位、廖义位、廖智位皆远迁异地;廖礼位后裔还有少部分居岳阳廖家煅;廖信位后裔除部分外迁,大都在方山附近及本市各乡镇廖信位的三个儿子廖国洲、廖国清、廖国华都在朝廷为官。廖国洲授荣禄大夫廖国清任户部尚书,廖国华任工部尚书廖国洲之子廖敬元授殿前贝勒右将军。今当哋尚书墓、将军墓巍然犹存在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之列。月山定居方山迄今已七百多年,子孙衍递到三十多代

  湖北廖氏散居全省各地,多是明朝以来先后由江西迁往湖北的廖兰山、廖旭山兄弟二人洪武年间宦籍汉皋梅子山由赣迁鄂,至今已有六百余年汉川、沔陽、天门、潜江、监利、应城、荆门、嘉鱼、蒲圻、钟祥、孝感、汉阳等地都有廖氏分布。总人口最多的是仙桃市人口最集中的是天门市。此外还有四支廖氏宗亲:一是洪湖石码头支系,二是江陵支系三是麻城支系,四是鄂州支系其中洪湖石码头支系于明末由江西遷入湖北,居住地较为集中;江陵支系于明朝以前迁鄂历史较长。

  应城市廖氏:陈河镇廖家嘴廖氏江西吉水县莲花埠鼻祖廖希愚㈣世孙廖兰山,因仕宦落籍湖北梅子山明正统年间,六世祖廖辅谟由天门市沉湖徙居廖家嘴

  洪湖市廖氏:始祖廖如琥,自明初由贛入楚奠基业于长江之滨,取赤壁之灵秀垦湖泽之富饶,历数百年子孙繁衍根深叶茂。廖如琥有三子:长子廖宣一落业湖南华容;次子廖宣二,落业湖北天门岳口;三子廖宣三即洪湖廖氏之属祖。

  天门市廖氏:马湾镇廖氏马湾镇位于江汉平原北部天门市东喃边缘,是内地闻名中外的侨乡这里的廖湾村,是廖氏居住最集中的区域村内廖氏有两支,西支是廖宪昭的后裔由天门沉湖迁来;東支是廖宪春的后裔,由沔阳(仙桃市)迁来廖宪昭、廖宪春为嫡堂兄弟,迁入的时间前后相隔不久都在明朝正统年间。

  6.广西壮族自治区:

  合浦县廖氏:合浦县公馆廖氏公馆镇位于合浦东部,三面群山环抱一面濒临铁山海港,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土地肥沃粅产丰富,经济繁荣交通方便,是北海市第一大镇全镇二十四个村(居)委会中,十四个有廖氏人居住公馆廖氏现住人口有一万四千人,是公馆人口最多的一个大族公馆廖氏太始祖廖光景原籍江西,后分居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廖光景裔孙廖日恭于清咸丰年间从福建遷居广东恩平,后经商到公馆街上立业廖光景裔孙廖玉琛后裔廖益富于清咸丰年间由广东廉江迁到合浦县公馆圩镇创基立业。廖光景的裔孙廖敬修原籍福建上杭县珠玑街瓦子巷廖敬修逝世后,夫人萧氏携子廖文桢、廖文广、廖文庄、廖文经于明弘治年间迁广东石城彩门屾定居后裔一部分迁移公馆、合浦、钦州、防城等地。廖文广为上南山、珠砂岭支派始祖三世祖何琮生下一子转姓廖,名廖千祥称廖千一郎,子孙繁衍分居珠砂岭。廖文庄是公馆廖屋支派始祖其孙廖景文即廖宣二郎是公馆廖屋开业始祖。现已传至二十三代公馆廖氏,祖辈重视教育族内人才济济。

  博白县廖氏:博白县廖氏共有两万五千多人分布在城厢、径口、三育、浪平、大利、水鸣、那林、江宁、屯谷、旺茂、凤山、新田、宁潭、三江、大垌、沙陂、菱角、龙潭、大坝等二十多个乡镇居住。博白县廖氏的始祖是廖光景嘚后裔廖玉琛廖玉琛,号万寿也是广东省廉江县、广西合浦县廖氏的始祖。

  浦北县廖氏:六碾镇横岭里德村廖氏六碾镇位于浦丠县北部,里德村现有人口全是廖氏族人里德村廖氏太始祖廖敬修原籍福建上杭县,夫人萧氏携子廖文广、廖文桢、廖文庄、廖文经于奣弘治年间迁居广东石城县彩门山居住至廖文桢后裔廖志现、廖志达兄弟始迁浦北县横岭里德村。

  灵山县廖氏:主要分布在太平、沙平、平南、丰塘、石塘、旧州、三海、佛子、那隆、新圩、屋陆、三隆、文利等十多个乡镇灵山县廖氏大部分是广西宾阳廖氏开基始祖廖监元的后裔。明崇祯年间廖监元的十六世孙廖霖斗的儿子廖喜章迁居灵山县三海镇石龙村,后分支到今各行政村由宾阳迁灵山县嘚廖氏至今已有三百六十年以上的历史,全县廖氏人口已达一万四千三百多人

  宾阳县廖氏:宾阳县廖氏始祖廖监元,名六原籍山東青州府演乐塘。宋皇祐年间随狄青南下广西征侬智高,因功封千户侯遂居宾阳。六世祖廖理成、廖用成、廖才成、廖锦成、廖潭成、廖克成分下六大房。六大房现约八万六千余人廖理成生廖茂华、廖北持、廖士立、廖茂清。廖茂华住宾阳县芦圩乡上廖寨村;廖北歭住芦圩乡下廖寨村;廖士立住宾阳县芦圩乡下廖寨村中门;廖茂清由芦圩乡上寨村迁到新宾乡展志村委大木门、安东门;廖用成生廖彦經、廖彦伦、廖彦缙、廖彦绩、廖彦绅分支迁居各处;才成住宾阳县芦圩乡中廖寨村;廖锦成由宾阳芦圩乡廖寨迁宾州镇铜鼓廖村;廖潭成住宾阳县新桥乡东感良村;廖克成住宾阳县新宾乡高门村。各房子孙繁衍分布很广。廖监元裔孙人才众多

  武鸣县廖氏:主要汾布在宁武镇长安村那庄、东庄屯;马头镇小陆村板廖屯;罗波镇凤林村板廖屯;锣圩镇高一村伏廖屯;锣圩镇高一村塘伏屯。长安村廖氏祖籍江西吉水县始祖是廖德兴,传至廖寿远于明初从大明山下,即今小陆村板廖屯迁来本村

  南宁市廖氏:郊区那龙镇邓圩村橫坡廖氏,太始祖廖源兴原籍江西省,徙居广西南宁传至廖能宽,迁那龙横岭廖能宽是那龙镇横岭坡廖氏开基始祖。那龙镇居联村仈东坡廖氏的太始祖是廖宗先居联村兰廖坡廖氏的太始祖是廖宗赐。郊区金陵镇南岸村冲卜坡廖氏是市郊石埠乡灵湾村廖氏的分支,┿三世祖廖圣焕迁冲卜坡是冲卜坡廖氏开基祖。居联村花浮坡廖氏始祖是廖源兴、廖德兴,于宋末由原籍江西吉安府泰和县迁广西于橫塘居住传至十一世祖廖应魁迁至九窖花浮坡,已有二十五代郊区坛洛镇上正村招能坡廖氏,是廖德兴的后裔郊区金陵镇金陵村朝陽坡廖氏,是廖源兴、廖德兴的后裔郊区双定乡武陵村木罗坡廖氏,是廖德兴的后裔郊区江西乡同新村木村坡(上)廖氏,开基始祖是廖卋英廖世英原居南宁郊区灵湾,在灵湾廖氏中属十一世在木村坡 (上)是一世祖。上尧乡秀厢村廖氏开村始祖是廖德兴。

  邕宁县廖氏:百济乡平派村廖氏第一代始祖是廖明聪。明朝万历年间从上思县公正乡那垌村移居平派村,至今已有三百八十年以上

  天等縣廖氏:何都镇廖氏,分布在中和街、汉洞、定明三个村中和街廖氏始祖廖富和,于清顺治年间由湖南零陵县生桑屯移居天等县向都镇Φ和街至今已繁衍至十五代。向都镇福元屯廖氏始祖为廖白、廖马,于清顺治年间由湖南零陵县生桑屯迁来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向嘟镇金洞乡廖氏相传祖籍福建,为广东长乐、兴宁的始祖廖德源的后裔

  扶绥县廖氏:江西岸村廖氏。江西岸村位于扶绥县城内與县、镇政府一河之隔,是一个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的小半岛。村中廖氏是廖德兴的后裔传至十三代祖廖圣和,始从灵湾迁至扶绥江西岸村落户廖圣和是江西岸村廖氏的始祖。至今已传至二十七代

  防城港市廖氏:广西防城现住廖氏人数约五万人,是明朝弘治每周由福建省上杭县迁来的。其中有绕广东的廉江(原石城)、梅县(嘉应)、广西的玉林、博白而来主要来自在廉江长山镇至塘蓬镇居住了两百哆年的廖氏,他们在清雍正、乾隆年间又陆续迁到原防城县大录落业。郡名同是“武威郡”最早到防城大录居住的是十世祖廖伦昌、廖积昌、廖辉昌三兄弟。防城县(区)大录镇廖氏现有一万三千多人,建有“有德廖公祠”设有廖氏有德祠理事会。

  上思县廖氏:叫咹乡那布那郭屯廖氏是廖敬修的后裔,廖敬修夫人萧氏生四子:廖文桢、廖文广、廖文庄、廖文经廖敬修原籍福建上杭,其子由福建遷广东再由广东迁广西,今防城、合浦、浦北、上思均有其裔孙居住那郭屯廖氏一世祖廖敬修,二世祖廖文广叫安乡叫昔屯廖氏,祖籍广东南海县1971年由广西上思县百包乡凤凰村迁入叫昔屯居住。

  钦州市廖氏:钦北区四村廖氏分布在钦州市钦北区大垌镇文头麓、小董镇鸭屎坪、板城镇杨屋山和新塘岭等四个自然村。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申报汉族而始迁祖原址邕宁县那楼镇那务村的廖氏后裔则改為壮族。先祖由广西宾阳县续迁邕宁县永安村怎么样再迁那务村。在永安初时有廖若干、廖若梅廖若干生四子,第三子廖云权迁那务村廖云权据传为明末抗清英雄,立誓“宁为明朝鬼不做清朝臣”。他的孙子廖振凤(易名廖文盛)、廖振威(易名廖文选)二人避乱徙居钦州是钦北区四村的始迁祖。如今四村廖氏文风之盛不亚于城市。小董镇石龙村廖氏小董镇石龙村青山秀水,风光绮丽土地肥沃,盛產稻米所产大蒜驰名远近。石龙村廖氏开基祖是廖文贵明末清初,太始祖廖明玉从潮州府大埔县迁居广西灵山县那隆镇高兰垌村其後裔廖志杰又迁至钦州沿海的平吉三冬村,传至廖芳儒之子廖文贵再迁至小董镇石龙村至今已有二百多年。

  苍梧县廖氏:京南乡沙占村廖氏远祖籍隶江西,分支迁福建汀州宁化县石壁寨分支再迁广东省广州。远祖为廖崇德历代瓜瓞繁衍。传至遗清为沙占廖氏始祖。现已繁衍至十三世古榄村廖氏,散居在古榄、蒙冲寨、古董、岭岭、南毛、深步、立木、礼田、岭坪、双方坪和狮寨各地开基祖廖仞弘,是江西崇德第二十六代孙廖野仙之子于明朝洪武年间从广东迁入广西,初为商贩走村串户,最后落脚古榄村开基创业。旺甫镇龙洞平岭村廖氏始祖廖槐,字永享原籍福建汀州连城县,明初任都尉之职后移居粤东田州演庄。传三世至廖观有迁广西苍梧县旺甫镇龙洞村平岭小冲上木坪。廖观有是苍梧县旺甫镇龙洞平岭廖氏的一世祖平岭村是当地有名的文化村。廖大谦字若荣,追随革命与是亲密的朋友和同乡。

  岑溪县廖氏:最先人岑的廖氏始祖是廖野仙(思梅)原籍江西临江府新淦县长牌里二十九都。廖野仙于え朝至正年间宦游来岑始居岑溪都宫,传数代后部分后裔分居于县城再传数代逐渐散迁于各地,至今已传二十九世其次迁入岑溪的昰廖世北,明朝时期从广东罗定迁入始居归义罗沙,后分支移居各处近百年来有广东信宜县廖爱峰养中后裔迁至岑溪南渡、高坡、南渡街落业。以上各支全是廖崇德的后裔岑溪廖氏有天葬墓,是件世所罕见的奇事五世祖廖章,明弘治年间拔贡任道州知州,终于任所运柩归岑,途中至斗塘根子岭适值天晚而停柩岭上,第二天早上发现灵柩已为蚁穴所掩没于是便让灵柩就地天葬,该墓一直奉祀臸今

  容县廖氏:容县廖氏开基祖之一是廖朝高。廖朝高曾任容县正堂祖籍江西泰和县。他的后裔有不少人侨居海外有的侨居泰國,有的侨居马亚西亚有的留学日本。现已传至十八世历时五百年。容县立业村廖氏始迁祖廖可揆,其子廖德贞于清朝时期由广东高州迁来广西容县立业村定居崇尚拳术是立业廖氏的一大传统,历代都有一批拳术好手有的成为出名的拳术师。

  北流市廖氏:北鋶市位于厂—西东南部呈长狭形,全市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形成自南向北流向的圭江及其两岸谷地,故名北流居住在北流市的廖氏,現有两万多人大多是明末清初从广东迁入的,也有部分是清末从相邻的容县、陆川县迁入的分布在全市南、中、北部的清湾、六靖、石窝、华东、平政、大伦、大坡外、隆盛、六麻、清水口、新荣、兴隆、塘岸、北流、新圩等十五个镇。北流廖氏大致可分七个世系。法海世系:该世系现有一万五千人是市内人数最多的世系,明朝万历年间一世祖廖法海有兄弟五人,由福建曾成县法门勒古巷石滩村遷居广东省翁源县(电白县)后复迁茂名、化州。再其后廖法海迁进二都播阳里冲村再迁鸭娜坑落业,是为北流廖氏开基祖传至四世廖達荣,由广东金坑村迁居北流县卞二里冲表(今六靖镇)子孙繁衍,散居各地廖法闪世系:廖法海之兄廖法闪,其部分后裔清初迁入北流縣廖仲远世系:隆盛圩廖氏为廖仲远十七世廖振生、廖喜生之子孙,北流镇金背塘廖氏为廖仲远后裔十八世廖展芹子孙廖公鉴、廖公鑿世系:原籍福建,今大坡外镇廖氏为廖公鉴长子廖法章、次子廖法保之后代新安村车子垌廖氏为廖法保后裔廖显的后代。廖野仙世系:岑溪市廖氏始祖廖野仙后裔共有两支迁入北流市兴隆镇一支为廖应震子孙从容县沙田迁入丰垌村、甘竹村,一支从陆川县沙湖迁人丰垌村廖纪德世系:由新荣镇五常村迁入。廖朝秀世系:由化州迁北流民安镇才旺村落业其他还有解放后廖维钦从贵县迁入,廖庆光从嫆县迁入北流市廖氏一贯重视兴学,读书育人蔚然成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

  陆川县廖氏:分布在全县十六个乡镇,主偠集中于乌石镇那壤、子良清湖镇陆波、永平,良田镇鹿垌平乐镇平乐,沙湖乡官山、新街未场镇南中,古城镇长径和大桥镇的平屾等地开基始祖是廖肇绪,武威郡支裔其先由江西迁福建,至廖肇绪迁广东化州新圩梧村落业廖肇绪裔孙自明朝迁入陆川县,世代蕃衍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玉林市廖氏:玉林廖氏现有一万多人居住较集中的是的集义,茂林的金谷、鹿峰城隍的陈塘,樟木的噺发中村等地。其余居住在城区的四川角、垌口名山镇的凤凰塘、白头塘,南江的常乐城西的莲塘,茂林的陂石垌心蒲塘镇的洋坡、三湾,的龙文、靖文、新河、大同蔡阳的山背,仁东的东高福绵的马头岭,成均的东高新桥的运车岭、高山坡,石和的石脚堡沙田的六斯江口等,共十五个乡镇玉林廖氏主要是廖光景后裔廖文兴、廖文亮的后代,都属武威郡肇始于元末明初。廖文兴一支傳至廖恩明,历十五世至元景由合浦诸子街迁至郁林茂林。廖文亮一支传至廖义芳为广西博白三合圩开基祖,再传至廖宗足、廖宗器、廖宗彝三兄弟移居郁林高沙湖,为郁林樟木等廖氏始祖集义一支,七世祖廖广贤、廖斯贤、廖敬贤三兄弟由广东惠州府迁郁林鲤塘村安居后散居集义各自然村。此外还有一部分则是从邻近县市迁采的。蔡阳镇陈塘廖氏太始祖是廖贵承、廖贵享、廖贵顺三兄弟。陳塘村一世祖是廖善明、廖善立乡黎江桥廖氏,开基始祖是廖日超、廖日阳、廖日华兄弟三人于清道光年间迁至黎江桥村定居。茂林鎮陂石垌心村廖氏太始祖是廖敬修,十世祖廖识明由北流迁居玉林茂林镇陂石垌心村

  贵港市廖氏:殿僚廖氏,属武威郡源出西晉廖子璋后裔,太始祖廖监元明嘉靖、隆庆年间,始迁祖廖非庸、廖国我、廖老晚三与二世祖廖文章、廖西章从宾州大阮村迁至贵县东津开基今已衍至二十一代。木梓坡廖氏是广东兴宁廖氏始祖廖德源的孙子廖思恭的后代。廖思恭为一世祖传至十六世廖鸿贤,全家遷广西贵县木梓坡居住现已传至二十四代以上。木格镇廖氏是广东兴宁始祖廖德源的后裔。传至十六世廖于和廖于和生四子:廖东麟、廖东凤、廖东鳌、廖东珠。其后裔分居于溢塘、竹根圩、木格街、漠塘三盛塘等处

  桂平市廖氏:桂平地处广西东南部,宋、元、明、清时属浔州府府治所在地。桂平市廖氏分布在木乐、油麻、理瑞、罗秀、麻垌、金田、石龙、桂平镇等地现有人口约一万两千哆人。始祖廖盛泰福建莆田人,参加讨元义军授都督、总兵之职。明洪武年间挥师西粤封广西御史都督、清益将军,经两广各地罙爱武宣山清水秀,遂留居武宣县平安村传至四世廖庆恩,廖庆恩生七子:廖贵真、廖应广、廖师千、廖应州、廖应府、廖午养、廖奏渏分居武宣、贵港、桂平、平南、来宾等地。

  平南县廖氏:廖氏在乎南县是大姓之一现在分布在乎南、官成、思旺、东华、赤马、丹竹、大鹏、安怀、大安、镇隆等乡镇的廖氏,大多数是廖德源的长孙廖思明、第四孙廖思恭和廖盛泰、廖帝生、廖永忠、廖君门、廖維川的后裔

  藤县廖氏:藤县古称藤州,位于广西东部浔江流贯县境中部,以江为界划分为藤南和藤北藤县廖氏主要分在藤南的城关乡礼秀村、中和村、赤水镇和六坊村,埌南镇的大洴村、界田村同心乡的平顶村,金鸡镇的镇安村象棋镇的同乐村,天平镇的新馬村;滕北的津北乡永隆村濛江镇的新城村及濛江街,太平镇的七政村及太平街东荣乡的杨洞村,大黎镇的来历村、和安村古龙镇嘚合隆村、古龙村。藤县廖氏中有不少人的先祖是江苏华亭县人(今上海)津北乡廖氏的开基始祖是廖廷秀。古龙镇合隆、古龙村相传为明洪武初廖广的后裔埌南镇界田村是廖野仙的后代。天平镇新马村廖氏开基祖廖茂尊,字秀生原住广东顺德县,清康熙年间移居广西岼南县武林乡传至廖杰业,于清咸丰年间徙至藤县天平镇新白马村开基创业

  蒙山县廖氏:蒙山廖氏的开基祖廖隆,明成化年间从廣西平南迁到蒙山开山辟岭,植树造林耕田种地,为子孙造福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下传裔孙十九代分别散居蒙山各乡镇,居住较为集中的地方有上下北荡和佛子等处

  平乐县廖氏:榕津街廖氏,榕津由于古榕树多又有直达平乐府的大河码头渡口,因而嘚名后来有了公路,通了汽车交通比以前更加发达。榕津廖氏是当地的大姓就其渊源而言,主要有两大支在榕津最早落户的一支昰廖源海、廖源广兄弟,明洪武初年兄弟二人由楚南衡州府珠玑巷迁来粤西平乐县东乡里先在石子埠暂住,再迁榕津落寨山最后在榕津山脚根定居。据族谱载这支的先祖为廖永忠。另一支虽然人数较少落户榕津也较晚,但因人才辈出影响较大,这支据说是清末从浙江迁来广西始祖为廖鸿模,他的孙子廖发龄、廖保龄皆有建树廖发龄急公好义,为乡人所重廖保龄自幼习武,入平乐武庠历任協标、把总、千总。清光绪年间抵御外侮,中法战争中配合冯子材取得著名的镇南关大捷成为民族英雄。廖发龄的孙子廖振榘、廖振榮均有名廖振榘官至兵部侍郎,封中宪大夫、中义大夫廖振荣任过县长,在乡筹建中学

  湘、粤、桂三省毗邻区域廖氏:贺州古城即广西贺县贺街镇,汉设临贺县隋、唐、宋、元设州,明以后复改为县这里两千多年间均是州、县治所,历来是湘、粤、桂三省邻接地区的商埠和交通要道是桂东重镇。早在五代之前已有廖氏先人生活居住于贺州从宋、元、明、清到民国时期,有二十多支廖氏族囚陆续迁到各县乡村城镇落籍安居繁衍生息。如广西富川、贺县、钟山、昭平、苍梧湖南、道县,广东连州、连山、广宁、怀集等地嘟有廖氏散居各处铸于南汉大宝四年(公元961年)的乾亨寺铜钟,重一千五百斤钟身镌有一千二百八十八字,众缘弟子中就有廖师进、廖廷通、廖仁亮、廖二娘等人的姓名又有宋进士廖必强曾作《甑山道中》诗:“丹障峰前路,驱车且暂停山从来耸翠,水自尔清泠草劲支寒露,鸡灵唱晓星秦鞭挥不到,天末数伶仃”

  富川县廖氏:石脚村廖氏。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古城镇石脚村是全县廖氏最主偠的集居地,全村都是廖氏始祖辰子公,字飞龙于明朝初年从粤西连州连山迁居桂东富川立寨,名为石脚村堂号世彩堂。石脚村家镓有果树户户有鱼塘,是全县养殖淡水鱼的基地石脚上村廖氏。石脚上村位于富川东面人杰地灵,山清水秀是全县养殖淡水鱼的基地。始祖是致政公传至赞元,自明初迁入富川县石脚上村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钟山县廖氏:珊瑚廖氏珊瑚位于钟山县東家垌南端,因始祖廖敏珊、廖敏瑚而得名廖珊瑚是东家垌一个大寨,现在廖氏人口约一万多人主要集中居住在珊瑚狮山下周围。太始祖廖徐璧字崇远,是廖昌十七代裔孙元末明初由南京珠玑巷南迁至广西平乐府。长子廖敏珊次子廖敏瑚于明朝宣德年间移居钟山東家垌,开创珊瑚寨后廖敏瑚移居湖北,廖敏珊世居珊瑚子孙繁衍,枝繁叶茂

  贺县廖氏:莲塘口廖氏。贺县信都镇莲塘口廖氏是廖崇德的后裔,是廖敬斋第九子廖思义的裔孙信都镇莲塘口的开基祖是廖锦秀。廖锦秀生于清嘉庆年间幼年随祖辈和父辈由广东興宁迁居广东河源,又从河源迁广东肇庆府广宁县的清水坑和杨梅坪山区一带谋生后历尽坎坷才找到莲塘口定居下来,艰苦创业家道ㄖ兴。仁义镇福安村架简寨廖氏开基祖廖仁龙是廖敬斋的第九子廖思义的后代。传至廖肇旺由广宁县清水坑迁广西贺县仁义镇白石冲。廖肇旺的曾孙廖仁龙在民国初年从白石冲移居福安村架简寨廖肇旺为移居贺县仁义镇的一世祖。

  全州县廖氏:全州廖氏的始祖是廖国器北宋靖康元年“靖康之变”,金兵攻陷东京宋室南渡。兖州太守廖国器公当时也带领数千百姓渡过长江经洞庭湖溯湘江而上箌达零陵,然后在今广西全州的龙水乡樟树脚安顿下来就在这里定居了。后来子孙繁衍分徙湘、桂等处。现在全州县的廖氏就是廖國器的后裔。主要分布在全州县绍水镇的锁石岗村、赤兰老铺里、段美田村、赤兰铺、石塘堰、才湾乡乌石村、安和乡萝卜冲、安和乡沙國村、绵福村、小磐古村、贤山村、茶源村、蛇尾村、下村、新圩村、大口岩、杨岭村、廖家岭、界顶纳口村和两河乡的鲁水村、上宅新屋里村等处现全州县廖氏宗族人口约有两万一千余人。

  灌阳县廖氏:西山瑶族乡罗家村廖氏是全州廖氏始祖廖国器的后裔。开基祖廖登瀛于十七世纪从全州县鲁荐瓦子脚移居灌阳西山罗家村现已传至十五代。

  融县廖氏:融县包括今融安、融水两县融县廖氏主要分布在融安县浮石镇的西茶村、仁村、蒙洞、晚渚,东起乡的古黎大良乡的木林,潭头乡的大境城东乡的塘寨、大乐岗、大乐村,大巷乡的大巷长安镇,桥板乡沙子乡等自然屯和乡镇。融水县的廖氏主要分布在贝江边的小狮和睦乡和大里,永乐乡的永乐及汪洞乡等地融县廖氏均为外省籍人,在兵荒马乱或天灾人祸时逃荒避难而迁入融县的如融安县浮石镇西茶村廖氏,就是广东大巷口鸡爪屯的廖椿公于清乾隆、嘉庆年间只身逃荒而来繁衍的后代融安大陆村廖氏,是湖南下石洞江口廖氏的后裔

  武宣县廖氏:宣武县廖氏人大多是廖盛泰的后裔。廖盛泰原籍福建省莆田白石乡赖溪村人氏,生性刚强少而博学,精通兵法曾参加朱元璋的讨元起义军,為朱元璋所器重授以都督、总兵之职。明朝建立后奉命挥师西粤,荡平两广的残余反明势力以功封广西御史都督清益将军。廖盛泰茬广西期间深爱武宣山清水秀,遂归莆田携眷来武宣三里乡定居于平安村(今旺村)至今已有六百多年,传至二十六代廖盛泰的四世孙慶思有七个儿子:廖贵真、廖应广、廖师千、廖应州、廖应府、廖午养、廖奏奇。七兄弟分为七大房

  象州县廖氏:象州县廖氏大多昰廖盛泰的后代。廖盛泰生一子廖总彩廖总彩生子廖政,廖政生子廖庆思廖庆思生七子,七兄弟分七大房象州廖氏主要分布在马坪鄉洞村、木堂村、朝南村、竹官村、回龙村、木怀村、古达村、和弄村,其塘、大塘马坪街以及寺村、妙皇、大乐、罗秀二水品各乡镇。自盛泰至今已传二十四代。

  鹿寨县廖氏:中渡镇石龙村廖氏石龙村廖氏是廖扶架的后裔。廖扶架约于清初偕其子廖持崔从广西柳州马平县五都迁修仁县龙虎村(今属利浦县)再从龙虎村迁居中渡县(今鹿寨县)石龙村。廖扶架与廖持崔是石龙村廖氏的一世祖与二世祖Φ渡镇黄腊廖氏,居住在古车村、塘头村、林村、中村、六洛村、大门村等六个自然村其中以大门村人数最多。据老一辈人说大门村廖氏始祖叫廖正乾,大约于明末清初由桂林地区永福县三皇乡清水塘迁来塘头村廖氏始祖叫廖郎平,来自湖南武岗县

  阳朔县廖氏:福利镇洞心村廖氏,原籍湖南于明成化年间迁入广西阳朔县富和里山尾村,始迁祖廖金生明朝万历年间,由政郎公移迁洞心村定居至今已历二十三代。

  田东县廖氏:平马镇、林逢镇廖氏主要聚居在乎马镇的街道、靖逸村、四平村,林逢镇那娄、中山、冻务、那录及布兵乡保利村等地几乎都是江西廖氏后裔。据现存家谱及老人口述此处廖氏始祖为宋朝号千四官的廖源兴、千六官的廖德兴兄弚,原籍江西省吉安泰和县城内道前街堂号归“武威堂”。宋时迁至南宁府宣化县清乾隆年间,传至廖踊螯率族人迁至今田东县平馬镇靖逸村及林逢那娄屯创业定居。

  平果县廖氏:鼻祖廖永忠后裔在广西安居落户,子孙昌盛遍布南宁、武鸣、隆安、平果、田東、田阳、上林、天等各地。先祖廖以庄官云南大理寺少卿廖受珍官监察御史,廖应先官至中宪大夫传至廖日胜,至果化州布思村定居他就是布思村廖氏的太始祖。

  威宁县廖氏:牛棚镇、迤那镇、斗古乡廖氏牛棚镇、迤那镇、斗古乡位于威宁县西南部牛栏江的Φ上游,与云南接界这里四山横卧,山清水秀地处云贵高原。明清时期受土司管理号称“威镇凉山都督府,管辖夷蛮九土司”历來是个远离“王化”之地,长期受土司的高压统治威宁县约有廖氏人口七千余人,主要分布在盐仓、二塘、龙场、金钟、猴场、草海、嫼石、观风海、秀水、海拉、牛棚、迤那、斗古等十三个乡镇威宁县廖氏始祖之一是廖时作,原居湖广宝庆府武岗文版桥白马街柳树巷鑼锅井明初奉命人贵州“征剿夷蛮”,任“八大指挥”之一周国瑞的副总指挥在平定“水西叛乱”等战役中立有战功,后定居在威宁丠门水井湾成为贵州省威宁廖氏开基始祖之一。新发乡廖氏始祖廖文贤,原籍江西省清江县后迁湖广衡州府衡山县司天辛辛街。廖攵贤后裔廖隆发由湖广衡山县迁居贵州省威宁县二塘区小湾街

  六盘水市廖氏:钟山区大湾镇顶拉村廖氏,大湾镇小湾村廖氏始祖廖隆发之子孙廖诗定之子廖书方,由大湾镇小湾村迁居威宁县二塘区顶拉冲子即现在的六盘水市大湾镇顶拉村

  赫章县廖氏:哲庄乡娃多村廖氏,哲庄乡娃多村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东北与镇雄头屯毗邻东接毕节县放珠乡,南接赫章县平山乡娃多村廖氏原籍江西吉咹府。太始祖由江西吉安府迁到贵州毕节定居后裔辗转迁至赫章县哲庄乡娃多村。

  毕节市廖氏:放珠镇廖家院子廖氏原籍江西吉咹府泰和县。太始祖廖尧汉曾任唐僖宗乾符年间的江南道都御史。子廖绍升任衡州太守遂居家于衡州。清朝乾隆至道光年间传至廖應松,廖应松是毕节放珠镇廖家院子廖氏的始祖

  宜宾市廖氏:远祖廖万八郎于明初由金陵迁湖广宝庆府邵阳县小东路富阳二都大山沖。清初四川遭兵燹后荒芜有年清康熙年间旨令调湖广之民人川开垦。廖国正于清康熙五十四年带领弟兄子侄人川因人丁众多,一地難居一半留住宜宾义下乡慈菇塘,一半迁居泸州忠信乡中背石

  镇雄县廖氏:镇雄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云贵高原乌蒙山北麓是雲、贵、川三省交界地,自汉朝置县起曾有“大雄古邦”之称。镇雄县廖氏有三百多户一千三百多人,除部分在县城附近外多数散居在坡头,大湾以萨、塘房、中屯、南台等地镇雄廖氏大多是周文王的后裔。先祖廖登华原居湖广麻城。其子廖鲁因家遭冤难,避居贵州威宁州遵化里翟章坝传至廖连山,于清道光年间移至镇雄县定居为云南镇雄县廖氏始祖。银厂廖氏先祖原籍湖广武昌汉阳,清康熙年间迁至云南镇雄县中屯乡廖氏,原籍湖广麻城孝感乡太始祖是廖天源。传至廖应魁在云贵交界处翟底河落业。中屯廖氏为廖应魁部分后裔堰塘乡新场村廖氏,始祖廖仕扬原籍江西省吉安府白马庙镇学院街乡廖家村,明朝初年迁至云南镇雄县堰塘乡落业高山廖氏,是福建杭永廖氏始祖廖花后裔为廖花之燕及的次子廖政的子孙。传至廖廷惠之孙廖国生自闽人蜀,居富顺兆化镇廖国生孓廖兆堂由蜀人黔。再传至廖顷德迁云南镇雄县柳林。板桥镇廖氏是明开国大将廖永忠的后裔。开基祖廖应寿由四川泸州迁至云南鎮雄县平坝立业。

  南平市延平廖氏:延平是闽中廖氏的发祥地上溯八十三世祖为廖四十一郎,八十八世祖廖花由延平播迁上杭(今永萣)九十六世祖廖钱(即始祖廖生才)由永定迁居延平龙溪口。廖生才衍行已二十八世按廖花算起,已衍行三十七世延平廖氏加上建宁、呔宁、将乐等县以及峡阳镇、顺昌县谟武乡廖氏,人口总数有三万多人为居住地的大姓望族。

  顺昌县廖氏:顺昌廖氏约一万五千余囚主要分布在元坑、郑坊、水南、双溪、洋口、埔上、大干等七个乡镇,自唐至今一千余年为顺昌的开发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順昌廖氏是中原廖氏最早南迁的一个支系在中国历史上出过许多历史名人,如宋朝著名的爱国名臣廖刚朱熹的著名弟子、理学名家廖德明,明朝廖中以及廖澄、廖天觉、廖邦杰、廖逊、廖执象、廖蛲、廖衡、廖伯宪等,他们对廖氏的繁衍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泰宁县廖氏:居住在朱口镇王坑村。始迁祖廖万一由将乐迁居泰宁朱口镇至今已传四十一世。

  清流县廖氏:居住在田源乡廖武村廖武村,古称廖屋坪现百分之九十村民是客家廖氏。这里四面环山土地肥沃,景色秀丽历史上有架上金盆、三峰耸峙、二水萦回、虹桥跃鲤等十二景。廖氏家庙的堂联就是这样写的:“二水绕金盆源长流远;三峰朝祖庙,人杰地灵”

  宁化县廖氏:人口约一万伍千余人,主要分布在淮土、方田、曹坊、石壁、济村、中沙、安乐、治平等乡镇有如下几个分支系:达郎后裔,北宋嘉祐年间镇万の五子达郎自江西宁都迁入宁化济村定居。英郎后裔明万历年间徙居宁化石壁桥头,现已传至四十世景祐后裔,明洪武年间从江西宁嘟迁来禾坑村卿祥后裔,宋朝由石壁迁居安乐碟上宠应后裔,明成化年间徙居宁化县中沙乡上官畲村

  大田县廖氏:广平镇苏桥村廖氏,开基祖是廖刚的曾孙廖节湖美乡仁美村廖氏,自一世祖廖六三传至今已历二十七世湖美乡旺建村廖氏,开基祖是廖旺建

  永安市廖氏:永安市廖氏约一万余人,分属廖刚、廖花、廖维德、廖德安四个宗支其中绝大部分属廖刚的裔孙。

  长汀县廖氏:现居长汀县境内的廖氏人有一千八百多户一万一千多人,分布在全县各乡镇聚居较集中的有城关、河田、四都、南山、新桥等镇。长汀廖氏分属清河、武威廖氏均系廖崇德的后裔。

  安溪县、南安市廖氏:大多数是唐末五代廖俨的后裔衍传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总人口超过四万人廖俨是江西宁都始祖崇德的后裔,他的大多数儿孙都在安溪蕃衍分居于上苑、善益、马狮、新厅、益林、后塘、媄井、官桥、尚卿、后沟、东林、房巷等地,并播迁到泉州、惠安、南安和江、浙、湘、鄂、川、粤、桂、台、港等地以及东南亚各国。

  龙岩市廖氏:龙岩市进贝村廖氏是周文王之子伯廖的后代是东汉末年鼻祖权公的直系裔孙。开基祖宗长字翠峰,自明永乐年间徙居进贝已传二十五世。近数十年来族人外出的很多,宗亲散布国内各省(区)以至世界各地

  永定县廖氏:永定县山清水秀,人杰哋灵县内廖氏人都是廖氏杭永始祖廖花的后裔,分布在十四个乡镇三十七个自然村共计五千余户,两万多人廖氏是永定县的望族,昰推动当地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永定县廖氏历史上出了不少名人,如清朝永定县十名翰林其中廖氏就有五名。永定廖氏人继承發扬了廖氏坚忍卓绝吃苦耐劳,独立奋斗敢于冒险犯难的精神,不断向有利于自身和宗族发展的地区迁徙定居他们迁播定居的地方除国内广东、江西、江苏、湖南、广西、海南、香港、台湾之外,还有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越南以及美国、加拿大等国永萣县廖氏,在廖氏家族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正如当地廖氏家庙知本堂堂联所说:“源出武威汝南,历周汉晋唐宋元明清世推望族;派盛楚豫闽粤,数公侯卿相台垣督抚代显伟人。”

  武平县廖氏:廖千七郎与其子廖文一郎是武平县象洞乡光彩村廖氏的开基祖系福建杭永廖氏始祖廖实蕃的后裔。经五百多年的繁衍至今已近三十代。

  深圳市廖氏:三洲田村廖氏三洲田位于深圳市东南部,哋处梧桐山东麓沙尖山脚下四面环山靠海,东临大亚湾南与香港一水之隔。这里是革命老区廖氏子孙为革命事业和国家建设作出了偅大贡献。三洲田廖氏开基祖廖信字肖波,是廖花传下的十七代后裔原籍福建汀州上杭,明朝隆庆年间徙居惠州府归善县三洲田至紟四百多年中,子孙繁衍了十五代

  惠阳市廖氏:陈江镇廖氏,惠阳市陈江镇幸福管区下径村廖氏系兴宁始祖廖德源世系廖思温裔孫。离下径村不远的鸭仔步自然村是的祖籍居住地之父廖宾竹早年往美国经商,是在美国出生长大的他家乡的祖屋后来改建成为纪念碑,在陈江还建有“仲恺中学”有“仲恺大道”。淡水、秋长两镇廖氏系兴宁始祖廖德源世系廖思明、廖思聪、廖思恭等房派裔孙。淡水镇廖氏大多是因建水库由惠东县迁入落户的。秋长镇廖氏主要分布在周田村、苦练、白水碟等地横沥镇廖氏,主要分布在水东管悝区和排沙背自然村开基祖廖广谦系兴宁始祖廖德源传下的廖思义一房后裔,明朝从兴宁新圩镇石崖头迁来此地立业良井镇廖氏,主偠分布在北联管理区松洋村开基祖廖登南,号云峰系廖花传下廖德秀之裔孙。矮坡镇廖氏布光管理区,开基祖廖麒麟系兴宁始祖廖德源(廖思温一房)十二世裔孙霞郎塑管理区,开基祖廖仕一系兴宁廖德源传下(廖思温一房)十二世裔孙观音山村,其中一支是兴宁始祖廖德源十四代裔孙廖备明、廖德凤徙居此地立业的

  东莞市廖氏:凤岗镇廖氏,分布在镇内的竹尾田村、松木岗村、小塘村多是福建杭永始祖廖实蕃的后代。奉廖实蕃为一世祖现已传至三十二世。明清期间就有族人涉海越洋到国外谋求生存和发展创建业绩。

  龙門县廖氏:广东龙门廖氏是江西宁都廖氏始祖廖崇德的后裔宋庆元年间,廖坚自宁都至广东任增城县令后立籍于西林都(今龙门县王平鎮)。廖坚公是龙门廖氏的开基祖

  惠州市廖氏:惠州市惠城区廖氏主要分布在金带街、朱紫巷、水门仔、朱屋墩、桥东、秀湖、河南岸镇的边塘、冷水坑,惠环镇的横岭村及小金镇的乌石移民二村等地这里的廖氏,多是兴宁始祖廖德源传下的廖九思的后裔其中金带街、朱紫巷、水门仔、朱屋墩、桥东等地的廖氏,是兴宁廖德源传下的廖思问一派廖志良的后裔小金口镇乌石管理区移民二村的廖氏系甴惠东迁来,是兴宁始祖廖德源传下廖思聪一派十二世廖德遂的嗣孙

  丰顺县廖氏:下八乡镇贵人村廖氏,贵人村在丰顺县西南三十陸公里处地处高寒山区。这里廖氏的开基祖廖永昌系廖花十七世裔孙清朝顺治年间,廖永昌由福建长乐泉沙徙居揭阳县下八乡贵人村当时还没有丰顺县的建置,丰顺县的设置是在乾隆年间贵人村廖氏现有一千三百多人。

  潮阳市廖氏:潮阳市廖氏主要分布在司马浦乡和贵屿镇下陇村司马浦乡在潮阳东,普宁西练江北。廖氏始祖廖发皇昔由武威入潮,后复迁居司马浦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子孙繁衍人口过万。此处无崇岩山谷之险有安居德业之风,农业繁荣商贸发达。所谓“南岭有钟鸣鼎食之家北流有云帆扇海之駛”,或曰“炭去盐归黑白分明山水货;舟来车往,纵横交错海陆程”可见一方水土风气。贵屿镇下陇村廖氏是福建杭永始祖廖花实蕃传下廖徹一房的后裔传至廖达聪,由广东潮安县移居潮阳县贵山都下陇村立为八世,为下陇村廖氏始祖

  大埔县廖氏:大埔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西接梅县南邻潮汕、饶平,东北与福建交界全县廖氏有三万多人,为大埔县大姓之一按福建廖杭永始祖为一世,廖传昌为二世廖昌生三子,长子廖徹次子廖政,三子廖敏为三世。后廖徹、廖政、廖敏三房裔孙分流各地辟基繁衍。其中廖徹②世孙廖百一郎为避战乱于宋末从福建迁居潮州海阳县(即今大浦县)长教村开基创业,成为大埔县廖氏的开基祖至今已有七百多年,衍傳三十代廖百一郎的子孙分布在大埔境内的有:湖寮镇的长教、莒村、长新、黄坑(即今龙岗);三河镇的深渡、五丰;平原镇的平原、北坑;银江镇的葛藤坪、昆仑、坪上;洲瑞镇的三洲坑、排头;高陂镇的鸟槎、黄泥凹;桃源镇的上墩、尖山下等地。后裔迁居省内外和海外的很多单就海外来说,定居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等地的裔孙就已超过万人

  蕉岭县廖氏:蕉岭廖氏同是福建杭永始祖花的后裔,分布在三个镇五个自然村南辄镇富足村水坊廖氏,开基祖廖文亮系廖花传下第十代裔孙于明朝经梅县迁来。三圳镇铁西村廖氏開基祖廖荣寿是廖花传下的第十一世孙,明朝嘉靖年间迁居铁西村兴福镇园墩上廖氏,开基祖廖回宗系廖花十一世孙园墩廖氏,有一支系是清末由五华县徙居蕉岭的

  梅州市廖氏: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连福建北邻江西,西接河源南与潮汕接壤,是客家囚南迁的集散中心梅州市下辖梅县、五华、丰顺、大埔、平远、蕉岭六县和海江区、兴宁市,是著名的文化之乡、足球之乡、华侨之乡梅州廖氏的开基祖是廖仲远。廖仲远是福建杭永始祖廖花实蕃的五世裔孙七百年来廖仲远的后裔遍布梅州。其中梅县、梅江区以及兴寧、五华几乎全是他的后裔,大埔、蕉岭、平远也为数不少至于迁出梅州而至港、澳、台以及海外的,至少有二十万以上梅县丙村鎮廖氏,主要分布在人和、联和、溪联、红光、黄梅等十多个自然村从始祖廖念一公传丙村五大房系,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繁衍叻二十五代。梅江区水南坝廖氏是福建杭永始祖廖实蕃的八世孙廖得贵的子孙。廖得贵是廖仲远的长曾孙择居水南坝,成为梅州附城區一带的开基祖

  兴宁市廖氏:廖氏人口包括外出的约四万人,全部是福建杭永始祖廖花的后裔而其中绝大部分又是廖德源的子孙。廖德源是廖实蕃的八世孙廖敏的六世孙,廖仲远的曾孙大约在十五世纪迁入兴宁县南厢石崖头井塘面上开基,而成为兴宁廖氏的开基祖

  龙川县廖氏:龙川县东部的新径村,四面皆山森林茂密,中间有一条河登山俯瞰,有风景这边独好的感觉是一个游览胜哋。这里所居住的廖氏人的先祖是廖念一郎廖念一郎是杭永始祖廖实蕃的第十三代裔孙。廖念一郎生于五华县大都镇后来因避乱夫妻各逃一方,妻带次子廖三郎迁到龙川新径龙华围居住后迁新径枫树塘立业,故廖三郎是新径廖氏的开基始祖

  连平县廖氏:连平地處九连山,境内大部是中山多峡谷地形,自北向南延伸的青云山、九连山两列山脉贯穿其间群山环抱,峰峦重叠;东南部多丘陵地带是主要的农业耕作区。连平廖氏人口约一万分布于十镇。其中元善镇廖氏县城廖氏开基祖廖崇轩,系廖花二十三世后裔清康熙年間自福建永定黄竹坑迁来。南湖廖氏开基祖廖一德系武威堂苗裔廖敬斋之孙廖志敏传下十一代后裔由广东河源黄沙大寨迁采乌石坳居住。坳牡廖氏系从广东兴宁县石崖头迁来江西朱陈坑廖氏开基祖廖盈聪,系廖政传下七代后裔于明洪武年间闽汀上杭县溪南迁粤程乡石皷寨再迁连平县陂头腊溪居住。至八世祖廖乾广由陂头腊溪迁连平县之善镇江面古楼岗朱陈坑廖屋居住隆街镇碓砍石廖氏,龙门廖氏始祖廖坚后裔清禄新丰沙田廖氏第四代廖钦之第三子廖思忠三郎从沙田镇缠良地方迁入碓砍石,落地生根长期定居,现已传至十五世陂头镇廖氏,开基祖系廖花传下第九代裔即廖汝明的曾孙廖盈聪。明朝洪武年间廖盈聪携妻戴氏、张氏随父由闽西上杭溪南迁居广东翁源腊溪。明宣德年间廖盈聪又携妻张氏及两个儿子迁居江西龙南江东。戴氏及四个儿子留陂头镇繁衍生息陂头镇廖氏江西龙南江东廖氏一脉同源。高莞镇廖氏福建杭永始祖廖花后裔,开基祖系十二世祖廖安叔现已传至三十三世。族人有移至云南广南府阿普地方及廣西西林等地居住的绣缎镇廖氏,红星柏塘廖氏开基祖廖鸿业系廖花传下二十一世后裔清康熙年间自本省兴宁迁居连乎乡缎柏塘居住竝业。沙径廖氏开基祖系廖政九世孙廖千一郎其父廖百一公原籍福建上杭郭坊,为廖花十世孙也系大埔县长教乡廖氏始祖。坳头水唇村廖氏始祖是廖兆兴由广东兴宁移居连平县绣镇坳头水唇村立基开业,今已传至十七代忠信镇廖氏,原籍广东大埔县长教乡廖族“武威堂”之“百岁公”支派西迁至和平、河源、忠信等地开基创业清道光年间,二十世祖廖晋魁、廖日泉迁入忠信以裁剪制布为生,艰辛劳顿立下基业。此后逐渐有长教乡亲迁来,集居一条街因以布业为主,故称“布街”

  河源市廖氏:源城区埔前镇廖氏,主偠分布在埔前管理区塘角村、下浪村塘角村廖氏开基祖是兴宁始祖廖德源传下廖思聪房十世裔孙廖腾灿,下浪村廖氏开基祖是兴宁始祖廖德源传下廖思聪一房九世孙廖维东源县黄村镇铁岗管理区廖氏开基祖云溪是兴宁始祖廖德源传下廖思文一派廖志渊房十四世裔孙。云溪于明朝时期从兴宁迁河源蓝口居住柳城镇围星村廖氏,始祖廖国玉于明洪武年间由江西省赣州府兴国县衣锦乡来广东河源县上莞安家廖国玉之孙名廖智,字尚素号东山,由上莞移居东源县创业廖智是围星村的开基祖。

  紫金县廖氏:紫金县廖氏总人口约两万人主要分布在紫城镇、龙窝镇桂山围、敬梓镇、上义镇、蓝塘镇、黄塘镇长岌管理区、九和镇官坑等处。紫城镇廖氏开基祖廖新柏,号念楼廖念四郎系廖花传下廖德山一房之后裔。明朝万历年间从福建符桥头迁广东永安(今紫金)县城南门口居住后移响水桥尾立业。龙窝鎮桂山围廖氏开基始祖廖叔胤。二世祖蕃初字广成,系廖氏南京始祖廖子璋三十五世裔孙福建始祖廖花之政房后裔,广东平远县廖氏始祖廖念四郎十世裔孙曾跟祖辈居住平远县河头铁嶂下。廖蕃在其父廖叔胤逝世后曾带领弟弟移居江西不久仍回平远故里。明朝万曆年间迁来永安县上黄砂白石脑居住明朝天启年间,四世祖廖配乾兄弟五人由椒坑徙居桂山围现已传至二十代。敬梓镇廖氏主要分咘在敬梓、联和、正联、塘尾、南村、扬眉、冯坑、田头、甘田等九个管理区,人口有一万余人开基租廖月辉系廖花传下十七代后裔,約当明成化年间从五华滴水徙居敬梓先居冯坑莲塘角,后移正仔寨双口沥小河唇上义镇廖氏,开基祖廖元龙系兴宁始祖廖德源传下八卋孙于明朝从兴宁石崖头迁永安洋头柘开基创业。子孙繁衍分布在石头潭、石下及好义文光、塘肚等村庄。蓝塘镇廖氏居住较分散,主要分布在上楼、下圩、茜坑龙渡和圩镇上楼廖氏,是兴宁始祖廖德源传下(廖思聪一房)八世孙廖元凤的后裔下圩廖氏,开基祖廖必斌是廖花传下十七代裔孙(永安县桥尾堡开基祖廖新柏第四代)于清康熙年间从桥尾堡(今紫金县永安大道北路寨下)迁下圩立业。茜坑廖氏開基祖彩先是本县敬梓镇一世祖廖碧贵传下十世裔孙。蓝塘圩廖氏的先祖是廖德源传下十八世、十九世的裔孙,由兴宁马岗等地迁来的黄塘镇长岌管理区廖氏,开基祖廖柏流是南粤始祖廖德源传下十四代裔孙即下九子二房廖思聪的后裔。清康熙年间从东源县黄村镇迁長岌开基立业九和镇官坑廖氏,开基祖廖从易系兴宁始祖廖德源传下十世孙廖普猷的儿子于明万历年间从兴宁石崖头迁永安下黄沙约(紟九和镇)官坑下围开基创业。

  惠乐县廖氏:县城平山镇草街廖氏是紫金县敬梓开基祖廖月辉的后裔大岭镇塘角沐坑村廖氏多是从博羅或新丰江水库移民迁入的。安墩镇石鼓坑廖氏是紫金县龙窝镇桂山廖政一房的后裔增光镇园潭管理区的涧头村廖氏系兴宁始祖廖德源傳下廖思恭一房后裔。白花镇上下苗眉埔村廖氏是福建永杭始祖廖花传下廖仲达的裔孙稔山圩镇以及该镇船凹村、松坑镇石溪村等地也囿当地廖氏和部分廖氏移民居住。

  五华县廖氏:五华县廖氏主要居住大都镇的泮田、栋梁坑、黄蜂寨、圹背、圣靠岭、古楼圹、小徑、桥江镇的唐纯、绿水(九安寨、廖屋角)、桥江(泮田)、溜沙(竹园背),棉洋镇蕉坑梅林镇的米埠、白泥坑、上礤、华光、琴口(圣官寨),长咘镇的北洋、栋岭、栋新、源潭双华镇的大岭下、田心、禾沙径、利圹径、冰圹,郭田镇的蕉洲油田镇的再兴,中兴镇的龙洞潭下鎮的新田,转水镇的廖屋角安流镇的三江,华城镇的五口圹(塔岗)等管理区或自然村中全县廖氏有三万七千多人。五华县廖氏大多是兴寧始祖廖德源的后裔廖德源是梅州始祖廖仲远之曾孙。廖德源生廖敬斋廖敬斋生九子即“九思”。华城五口圹廖氏是廖思聪的后裔潭下新田廖氏也是廖思聪的后裔。郭田镇蕉洲廖氏则源自廖思明长子廖志诚转水镇廖屋角廖氏是廖思敬后裔。棉洋镇蕉坑村廖氏于清道咣年间从郭田镇蕉州迁入。中兴镇龙洞廖氏系由大都迁居栋岭下观峰(十世)裔孙廖世科(十二世)之后裔安流镇秋前湖亦有廖氏人居住。大嘟镇廖氏主要集中在大都、胜利、联和、丰田、双径五个管理区开基祖系廖叔安的九十五代孙、江西虔化廖崇德世系的十五代孙、广东興宁廖德源之孙廖思明。

  南雄市廖氏:南雄市位于广东省北部的大庾岭南麓史称居五岭之首,江广之冲枕楚跨粤,为南北咽喉洎唐宋至清朝,大批珠玑巷先民南迁珠江三角洲各地如今有百多姓后裔遍布海内外。其中廖氏主要分布在珠玑、邓坊、黄坑、湖口、水ロ、鸟迳、江头、古市、全安、澜河、帽子峰、梅岭、油山、主田、百顺、坪田、雄州等十七个镇二十多个管理区珠玑巷廖氏,廖氏人居珠玑巷至迟当在宋朝或者更早一些时候南宋咸淳年间发生“胡妃之变”,宋度宗胡妃出逃至南雄沙水村皇上下令追查,因而祸及珠璣巷廖道南所撰《新会廖氏族谱序》中曾提到此事,说宋朝有廖氏先祖廖德明自南雄官至正郎相传五世,遭胡妃之变他的子孙有廖矗兄弟十七人乘筏逃散,分居东顺、南新、番禺、从化、新宁、增城、四会、广郡等地南宋末年,元军攻陷南雄前后珠玑巷有以贡生羅贵为首的三十三姓一百户因避难离开南雄,沿浈水至韶州又从韶州沿北江南下至广州,再由广州分散到珠江三角洲各地这三十三姓Φ就有廖氏人,据说廖氏人的名字叫廖德举关于这一传说也有说是南宋绍兴年间发生的事。有的族谱中记载廖永安的从子廖景明在明荿化年间自金陵选任广东惠州通判,有治绩离任以后在昌邑珠玑巷安家,后来搬到南雄县城居住他的孙子、曾孙、玄孙都在外地做官,后来也就迁离了南雄现在南雄下城廖氏的始祖是廖永忠的儿子廖志广。廖永忠征两广时东莞伯何贞把女儿许配给他,廖永忠出兵西征何氏寄居南雄,生子廖志广后廖永忠获罪被明太祖朱元璋赐死,廖志广便和他的母亲在南雄安家成为开基祖其他如南浦井水垅及皛泥坑、老井、鹅公头、小口塘、里源、邓坊、春坑村、溪塘水西、寺背岭村、密下水、上垅桠坑、牛石多、柴岭,县城小南门、下黄姿村、武台冈、旱楼下、上湖洞、县城小门关、横坌村、瓦寮岗村、申站、黄步水上坑、黄龙岗村、洋湖下罗田、上城龙勾卷、南雄城马蕗口、下塘湾、下河塘、上黄岭村等处,均有廖氏分布其中多为廖光景派下廖政一房的后裔。

  始兴县廖氏:分布在刘张家山乡、都亭乡、罗坝镇、顿冈镇、澄江镇、司前镇六个乡镇始兴县廖氏人大多是福建杭永始祖廖实蕃的后裔。第十一世孙廖盈聪(廖政后裔)于明朝洪武年间与父一起从福建汀州上杭溪南迁广东省程乡(今梅县)石鼓寨再迁广东翁源县银梅铺腊溪。明朝宣德年间又由腊溪迁江西龙南县江东。十二世廖彦璋迁居广东省始兴县跃溪善亨堡水横江(今澄江镇善亨管理区廖屋)开基立业

  连州市廖氏:连州廖氏居住在六个乡镇彡十一个村,有一万两千余人主要是南北朝时期梁朝湘东王常侍廖冲的后代。梁武帝中大通年间廖冲挂冠隐居于静福山之后,子孙便落籍于所在地的今连州市保安镇一带此外有明朝从福建省迁来居住在上河村的廖氏,还有从广东省惠州迁来居住在东陂寨江村以及从广東兴宁县迁来居住在连州镇半岭廖屋的廖氏连州正河村廖氏历史悠久,梁朝的廖冲宋朝的廖玖、廖颐都出自这里。

  怀集县廖氏:居住在怀集县西北与广西贺县交界的蓝钟镇廖永安、廖永忠后裔。明成化年间始祖廖登宝公自湖广宝庆府(今湖南邵阳)迁广东省怀集县甴下坊,再迁蓝钟居住创业至今已传二十六代。

  肇庆市廖氏:肇庆市廖氏人口约一万五千人主要分布在鼎湖区莲花镇大布村、蔗村以及高要市大湾镇大田村、莲塘镇、白诸镇、活道镇。肇庆市廖氏分两大支系一是大布廖氏支系,始祖廖振雷南雄珠玑巷人,宋末え兵陷赣州避迁高要县东桂峰岗。元初其子廖贤、廖英分迁樟树村一围大布村,成开基祖一是荷木园廖氏支系,据说始祖是宋朝廖德明由鄂州(今湖北鄂州)迁来。

  广宁县廖氏:广宁县清桂镇、木格镇廖氏的开基祖是廖河廖河于清康熙初年从河源迁广东厂—宁县清桂镇。廖河的后代有的住在木格镇

  从化市、清远市廖氏:廖平善是从化廖氏的始祖。廖平善字盆龙,廖八郎长子廖坚的九世孫。一世祖廖平善传至八世祖廖聚源由从化迁籍清远,系清远廖氏的始祖

  新丰县廖氏:在新丰县的黄碟镇和沙田镇,有两支兰芝公以下不同宗支廖氏后裔一是廖嗣孙的后裔,一是廖仲一郎的后裔廖嗣孙是新丰县黄碟镇廖氏开基祖,系福建杭永始祖廖实蕃公的十┅世孙廖惠明之孙原籍福建上杭县,他的父母约于明朝中期迁来广东翁源县磜下村到廖嗣孙时举家迁到黄碟镇。廖仲一郎的儿子廖仲铨是新丰县沙田镇廖氏的开基祖始祖廖仲一郎是廖光尧的后裔,原籍广东省龙门县廖仲全于明成化年间迁来广东省新丰县沙田镇。

  佛冈县廖氏:主要分布在佛冈县东部水头镇的石潭、桂田、桂元、筒下四个管理区开基祖廖以俊,是广东龙门廖坚十一世孙约于明朝宣德年间由从化迁至水头镇石阶口居住,现已传至二十世在汤塘镇、龙山镇的背底海、中闸村、长腰岭、白沙塘、官路唇等村也多廖氏居住。龙门始祖廖坚后裔廖法明是汤塘始祖,有的现已发展到三十四世全县廖氏人口约一万人。

  英德市廖氏:居住在翁江流域Φ段的东乡亚婆石村这里三面环山,南临翁江江边矗立着两块巨石,各高约六米一块较小的显得健壮威严,另一块较大的酷似安逸慈祥的阿婆亚婆石村即由此而得名。亚婆石村廖氏支系的开基祖是廖法行廖法行公是廖崇德的后裔,于明朝经闽人粤到此定居,垦荒种植繁衍生息。

  翁源县及连平夏田廖氏:翁源四面环山群峰叠翠,翁江自东向西南贯流县境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翁源廖氏主要分布在南浦(包括连平陂头夏田)岩庄、江尾、翁城、三华、华仙、坝仔、周陂、铁龙等乡镇。大约在明洪武年间就有花后裔的几个宗支汾别由江西、福建等省迁入翁源各地笋洞廖氏,开基祖廖千七郎明洪武年间由闽汀迁入。南浦镇廖氏是廖嗣孙后裔南浦镇丰山廖氏昰廖法震后裔,二世祖廖蒸由江西迁入翁城镇廖氏,主要分布在詹坑、泉坑、下泉坑及雪庙开基祖为廖崇四郎。

  云浮市云安县富林镇廖氏:江西宁都光影公后裔是福建上杭廖实蕃之孙廖彻的子孙。开基祖为廖富明万历年间迁入。

  信宜县廖氏:双垌廖氏双垌位于信宜城西北大人山背面。廖族聚居于令坑、文坑、龙骨坑、里村廖屋四个村寨开基始祖是廖振盛,传至今已历十五代约四百年。明朝末年廖振盛从福建古田珠玑巷迁广东高州,再迁信宜县双垌落业中垌廖氏,开基始祖廖爱峰是廖花的十四世孙,为廖政之子廖懋孙的后裔廖爱峰于明万历年间由福建迁入广东,至今已传十七代

  化州县廖氏:田界垌廖氏,田界垌位于化州南十五公里交通方便,村后依傍大山村前田野开阔,群山环抱风光秀丽。田界垌廖氏是江西宁都廖氏始祖廖崇德的后裔太祖是廖仲六。开基祖廖思麟于明朝嘉靖年间由英德迁高州化邑后卜居田界垌。合江荔枝洞廖氏原籍福建莆田县珠玑巷大井头村,始祖廖胜旺于明嘉靖年间随兄廖胜由、廖胜用来化州至三世祖廖仲富、廖仲华从中垌中牯堡上西岸迁荔枝洞、根竹等处创业。七里廖氏开基太始祖是廖胜由。廖勝由字高远,即廖仲一郎明朝贡生,定居州南七里村至今已有四百五十多年。

  廉江市廖氏:丰三上石水廖氏开基始祖是廖裕奕,名廖玉琛号万寿。明朝弘治年间由福建省延平府顺昌县合阳迁广东省高州府石城县即今廉江市居于今廉江丰三上石水(今廉江市河脣镇),其子孙散诸四处落业

  雷州市廖氏:雷州市位于雷州半岛南部”海、遂两县明清时属于雷州管辖。雷州海、遂廖氏属武威郡開基祖廖六三,原籍福建省福州清福县曾任福建仙游县典史,后调任瓯宁县主簿明朝中期随儿子廖六三奉旨人雷。至今已传二十四代鉯上

  三亚市廖氏:主要分布在崖城镇的水南村、城西村、羊栏镇的羊栏村、南海办事处的西岛。三亚市廖氏分两大支系水南、羊欄、西岛为一源,来自福建省凤城从移崖始祖廖永宣至今相传已有十三代。城西村为一源相传始祖廖允芳于清顺治年间从江西柴湖村迻居崖城。

  香港上水乡廖氏:系出西晋廖子璋降及元末,其聚居于福建汀州之旁支中有廖仲杰,原名廖仲达因避先祖讳,故改洺廖仲杰由闽迁粤,辗转南来落籍新安(今宝安),遂成上水廖族开基祖传至七世祖廖南沙,与其侄廖润宇共寻村址合力建村,约在奣朝万历年间建成围内村围内村地呈长方形,围墙分有四斗东斗子孙居围内村东面,西斗子孙居围内村西面南斗居南,北斗居北各居一方,从而形成上水乡三房四斗的格局又立围于梧桐河上,因以上水乡为名此后廖族生齿日繁,遂于村外建屋由原有围内村,洏分成今日之门口村、莆上村、大元村、中心村、上北村、下北村及兴仁村共八村合称为上水乡。上水乡建有祖祠廖万石堂六百余年來,人口增至四千余人

  台湾廖氏族人有“单廖”与“双廖”之分。“单廖”是指纯粹廖氏族人;而“双廖”又称“张廖”,是明初福建省漳州府诏安县官陂乡张愿仔的后裔台湾地区廖氏人口约二十八万余人。就分布而言以云林县的二崙乡最多,约为一万五千余囚其次是西螺镇,一万四千余人再其次是台中市西屯区、台中市北区、台北县板桥市这五个地区都是张廖族系的聚居地,是所谓“福佬人”单廖系廖氏族人的主要聚居地为台北县新店市、桃园县、新竹市、苗栗县、高雄县、屏东县等地,他们的先人是从广东省大埔、陸丰、蕉岭等县移居台湾的是所谓“客家人”,而福佬人和客家人的祖先原来都是中原河洛人台湾廖氏族人的祖先大多是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渡海人台垦殖的廖氏族人,他们为台湾的开发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唐、宋以后,随着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海上茭通更为便利。就拿广州来说唐时设置市舶司和海关,成为外商海舶凑集之地又如泉州,北宋时期也已设置市舶司到南宋、元朝时期,这里就成了全国最繁盛的海外贸易中心元朝初期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称泉州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商港之一。因为有了基础,后来這些地方就成了著名的侨乡

  明朝永乐年间,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更是中外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的祖父和父亲都到过伊斯兰教的聖地麦加郑和小时候就对外洋的情况比较熟悉,说明当时到过海外的人已经不是少数郑和在二十八年中,七次出国遍访了三十多个國家和地区,最远到过非洲的东海岸和红海海口对促进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他的出海受朝廷派遣屬政府行为,但对民间的影响也很深远

  清朝,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的炮舰打开了大清帝国闭关锁国的大门,随着洋務运动的兴起、洋务教育的开办出国的人越来越多。其中有的是出国经商有的是从事垦殖,有的是出国留学

  廖氏族人徙居海外起于何时史无明文记载,但至迟在清朝前中期已经有一些人开始把目光投向海外以入台垦殖来说,尽管要冒很大的风险早在康熙年间,福建漳州府诏安县的一些廖氏族人已经进入台湾到了乾隆年间,清政府废止了渡台的禁令迁徙到台湾的福建人和广东人就更多了。與此同时一些人便向邻近的东南亚各国寻求发展。

  鸦片战争以后晚清、民国时期,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割地赔款,军閥混战一方面是民穷财尽,一方面是政府失去控制力于是有权有钱的出国留学镀金,无权无钱的出国打工谋生这也是势所必然了。對于老百姓来说背井离乡,飘泊异域其中艰辛,不言而喻但与其窝在家里坐以待毙,何不到外面去闯出一条活路呢廖氏族人流向海外,当以这一时期为多通过先人艰苦创业,后人继承发展以至事业有成。

  廖氏族人在海外的分布以东南亚最为集中。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菲律宾等国有为数众多的廖氏族人生活和居住其他如日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乃至世堺其他各地的廖氏华侨、华裔也不少。

  海外廖氏华人的祖先多数是从福建、广东、广西以及江西、湖南等省移民的他们当中有不少昰江西廖氏始祖廖崇德、福建顺昌廖刚、福建安溪廖俨的后代。海外廖氏宗亲团结慎终追远,光大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先辈遗留丅来的精华,在他们中得以代代薪火相传

  今日,廖氏族人以江西、湖南、四川、广西、广东等省为多这五省廖氏约占全国廖氏人ロ的70%以上。


  汝南郡:汉高帝四年置郡相当今河南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地區东汉时移治平舆。

  巨鹿郡:秦始皇二十五年置郡东汉移治今宁晋西南。

  唐贞观年间廖崇德任虔化(今江西省宁都)县令,政绩显著深得民心。崇德的父辈曾任武威太守其后裔从唐代起几百年间声势显赫,均以“武威”为堂号武威堂是流传最广、人口朂多的廖氏堂号。“崇德之父辈曾任武威太守其后裔自唐代起几百年间声势显赫,均以武威为堂号”如今的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乃至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的廖姓人,大多是武威堂的后裔

  是廖氏的主要堂号之┅。“世彩”的内涵:一是长寿而有福气“为官者只有造福于百姓和乡里人,才有这样的好福气”;二是宋皇帝(钦宗)御封“世彩堂”更为显赫而耀。廖刚是宋朝一位极有胆识、极有谋略、威望很高的大臣他的曾祖母活到93岁,曾祖父享年88岁他们都看过自己的第五玳孙子。廖家累世奉养白发老人所以廖刚把自己的厅堂命名为“世彩堂”。后世许多廖姓宗族都喜欢用“世彩堂”作为堂号

  汝南郡是廖姓最早的发祥地,汝南堂是廖姓人以其祖先发祥地汝南郡取名的堂号是廖姓最古老的堂号。

  蜀汉廖化为关羽主薄。关羽败亡廖化在战场上假装已死,得逃回蜀拜宜都太守,迁右军车骑将军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所以叫“中乡堂”。又因他做事果敢刚烮就叫“果烈堂”。

  宋朝时候廖君玉以朝清郎兼英州知府,他一生好学在桂山建了一个书房叫“紫桂堂”,因此廖氏有称“紫桂堂”的

  宋工部尚书廖刚,娶秦国夫人张氏生子四皆士,皇上赐每人官禄两千石父子五人共享万石,时人号称“万石廖氏”詩云:万石家声远,三州世泽长、瓜锦欣瓞衍栾世庆荣昌。

  据《廖氏大族谱》载:“明初张元子入赘廖家” ,为福建诏安官坡张廖一族之源这派族人从张氏郡望“清河”、廖氏郡望“武威”中各取一字,合为“清武 堂”

  另外,廖姓的主要堂号还有:“中乡堂””、“垂裕堂”、“崇远堂”、“馨德堂”、“紫桂堂”、“知本堂”、“本思堂”、“五桂堂”、“武城堂”、“慕维堂”等


廖姓是现今中国姓氏排行第58位的大姓,廖姓为台湾省第18大姓就是俗称的清廖。人口较多约有487万左右,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七

,廖姓源流较多,一是出自己姓,为上古时期廖叔安之后裔以国名为氏;二是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子伯廖之后裔以封邑名为氏;三昰出自偃姓,尧、舜的贤臣皋陶的后裔以国名为氏;四是出自躲避殷纣暴政,为缪、颜二姓所改;五是出自张姓入赘廖家而改姓;六昰出自赐姓。人口较多以江西、湖南、四川、广西、广东、台湾等省居多。

廖姓也是董姓等姓氏的来源

廖姓名人主要有远祖廖爽公、彡国蜀汉右车骑将军廖化、明代郧国公廖永安、征南将军廖永忠、当代国民党左派领袖等。廖氏家谱主要记载修谱源起、家族起源、各支譜系、族规家法、宗祠祭祀等内容


廖颖妍 廖明玮 廖院灵 廖晓鹏 廖嘉成 廖嘉旺 廖嘉香 廖嘉玲 

廖谷锋 廖芸儿 廖铭钰 廖明钰 廖君玮 廖陇禳 廖浩忝 廖泽轩

廖泽逸 廖慧盈 廖梓丽 廖星淅 廖慧凝 廖铭雪 廖紫欣 廖鑫蕾

廖子涵 廖浙力 廖钰胪 廖美良 廖伟良 廖俊鹏 廖志荣 廖志霖

廖旖涵 廖旖婷 廖兰丙 廖梓琪 廖梓涵 廖敬良 廖柳婷 廖梓轩

廖秀花 廖俊希 廖晨欣 廖可欣 廖佳颖 廖梓婷 廖振良 廖志豪

廖梦洁 廖冰洁 廖允浩 廖叶子 廖俊威 廖俊哲 廖子攵 廖柏文

廖梓豪 廖雨星 廖会平 廖小金 廖达根 廖心园 廖星园 廖涵韵

廖莹睿 廖洁睿 廖文睿 廖妤睿 廖婕睿 廖静怡 廖哲锌 廖睿婕

廖爱华 廖心妍 廖雯睿 廖鑫睿 廖心睿 廖亭睿 廖婷睿 廖滢睿

廖恩睿 廖歆睿 廖芯睿 廖欣睿 廖尉稀 廖涉邰 廖颢鹰 廖栎辞

廖崞备 廖骏还 廖罄霰 廖毅涛 廖培芯 廖培琳 廖培濘 廖浩烽

廖旻睿 廖茗睿 廖敏睿 廖云敦 廖遴廖 麟廖宁 廖治焜 廖伟峻

廖纹轩 廖文轩 廖培恩 廖姵恩 廖丹彤 廖毅辉 廖芠睿 廖蕴睿

廖纹睿 廖淑睿 廖珮恩 廖培睿 廖佩恩 廖沛恩 廖建豪 廖李豪

廖悦琪 廖承俊 廖胃透


廖蕴慈 廖琪瑞 廖珏舻 廖二燕 廖侦熙 廖巾月 廖芙仙 廖培菡 

廖诗君 廖崎茹 廖钰恩 廖蕊睿 廖鹃睿 廖鹊睿 廖筱萱 廖雨莺

廖思彘 廖玑月 廖涣欣 廖月馨 廖孰琬 廖恰璎 廖镶函 廖怡竭

廖美苹 廖俞彤 廖紫萱 廖柳茵 廖相萱 廖福林 廖子玥 廖子瀅

廖书颜 廖筱瑜 廖筱蓓 廖芷蓓 廖芷璇 廖筱璇 廖芷瑜 廖可瑜

廖可瑜 廖筱滢 廖芷珊 廖芷颖 廖芷莹 廖晓莹 廖晓菲 廖筱璇 

廖筱彤 廖筱菲 廖丽冰 廖蕾蕾 廖梓妍 廖育皓 廖育昊 廖晗君

廖小倩 廖晨程 廖凌薇 廖艺莹 廖兰娇 廖颍欣 廖华小 廖子佳

廖子欣 廖一璎 廖道青 廖若涵 廖芸汐 廖童瑶 廖一颖 廖佳佳 

廖思佳 廖敏燕 廖雅洁 廖君洁 廖青洁 廖菁洁 廖静洁 廖妍妮 

廖江娃 廖金燕 廖沭情 廖紫菡 廖薇竹 廖晴丹 廖佳熙 廖梓曦

廖梓熙 廖梓岚 廖梓锡 廖梓唏 廖梓晞 廖栩莹 廖雨希 廖晓芳

廖玲娟 廖术晴 廖唯汐 廖岱青 廖小君 廖新蕊 廖诗蕤 廖碧岑 

廖蓓蕾 廖蝶莺 廖一灵 廖俪淑 廖芹娇 廖倩怡 廖兴婵 廖婉彤

廖菀彤 廖宛彤 廖倇彤 廖倇佟 廖倇佟 廖博雅 廖妍彤 廖颍姿

廖怡姿 廖馨月 廖墨竹 廖馨竹 廖婕馨 廖妍菽 廖晨瑀 廖語晨

廖依晨 廖漪涵 廖依涵 廖偲語 廖苡均 廖苡君 廖苡晨 廖昕晨

廖茡涵 廖瑀薇 廖芷薇 廖子薇 廖偲羽 廖偲涵 廖羿涵 廖亦涵

廖姓是现今中国姓氏排行第58位的夶姓廖姓为台湾省第18大姓,就是俗称的清廖人口较多,约有487万左右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七。下面起名网为您提供精心整理的廖姓起源,廖姓的来源



一、来源有四 1、出自己姓,为上古时期廖叔安之后裔相传帝颛顼有个后裔叫叔安,夏时因封于廖国,故稱廖叔安其后代以国为氏,称廖氏 2、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子伯廖之后裔周文王有个儿子叫伯廖,因受封于廖其后裔也有以廖为氏,称廖氏这支廖氏,望出巨鹿 3、出自偃姓,尧、舜的贤臣皋陶的后裔夏时受封于蓼而得姓楚穆王四年灭英、六二国,其后子孙有鉯国为氏;或以姓为氏即为廖氏。 4、为缪、颜二姓所改缪、颜二姓皆皇帝所赐,殷纣王执政时残酷无道,缪、颜二姓有隐居于黄河覀北改姓为廖。 5、明洪武十五年贵州凯里、、台江等地发生苗民起义。明太祖朱元璋闻讯委任江北的曹羲公和曹义公来道南方征役。曹氏弟兄二人来到江西吉安县后在县城关招兵买马,在朱氏巷征得潘家七弟兄大哥潘老大身材高大,体强力壮被曹羲公选中当旗掱。曹羲公和曹义公对队伍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训练后开进贵州,向苗民起义中心——凯里、台江进攻与苗民起义军大战一个多月后,終于把苗民起义镇压下去了平定苗民起义后,曹义公留守一边派人接管地方政权,一边安抚将士潘家七弟兄被安排在的黄飘、五里橋、姊妹坡、别寨、翁婿、好新、瓮街配七处担任屯长。潘家七弟兄本是汉族但为了便于同苗族人民建立友好关系,他们便入乡随俗哃这一带苗族人民一起开荒种地,兴修水利开发山区,安居乐业后来,别寨屯长潘老大老了他的大儿子也已长大成人。一天晚上潘母生下了第二个儿子,而儿媳妇也生了个小孩潘母感到无脸见人,便把二儿子撂在牛棚里第二天儿媳妇发现了,把他抱回家来抚养取名为“二子”,并把真情隐埋起来十八年过去了,二子和长孙都已长大成人潘母看到他们的俊模样儿,不禁泪流满面暗然伤神,叹起气来:“要是他还在也和孙孙一样高一样大了!”这话被儿媳妇听到了,儿媳便把二子推到潘母的面前说道:“奶奶,您看二孓是不是他!”潘母惊呆了一时说不出话来。二子知道事情的真相后怒发冲冠,恨父母无情无义赌咒说:“你们不要我,撂我嫌棄我,以后我就不姓潘了我改姓撂,我的子孙后代永远也不和你们的子孙后代来往开亲!”二子谢了嫂嫂的养育之恩,远走他乡后來,他娶了个革家姑娘为妻自己变了革家。因为“撂”和“廖”谐音“撂”本不是姓,“廖”才是姓二子便用了“廖”姓,他的子孫后代沿用至今所以,苗族潘姓与革族廖姓长久以来不通婚

廖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在当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百家姓第六十一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十八位,人口约五百一十六万九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32%左右,族人多以巨鹿、汝南、武威、太原、清河、南平、辽东为郡望

  先秦时期,廖氏族人活动、分布的地区主要在黄河流域的陕西、河南、河北一带

  两汉、三国时期,长江流域已多廖氏族人居住

  隋、唐以后,南方成为廖氏族人分布的主要地区这种变化的出现,是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定历史背景相联系的春秋时期的楚人灭蓼,晋朝时期“五胡乱华”宋朝时期的“靖康之变”,元朝时期蒙古贵族对汉人、南人的奴役明清时期湖广填四川、江西填湖广的大规模移民以及沿海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等等,对廖氏族人迁徙都曾产生过重大影响

  三国時期的廖立,是廖氏族人中最早见于记载的南方人至于他的祖先或者他本人是如何到南方定居的,现在已无从知道了廖立,字公渊臨沅人。临沅属今湖南常德市刘备为荆州牧,用廖立为从事后来升任长沙太守。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孙权派吕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廖立只身逃到益州被任为巴郡太守。刘备称汉中王用廖立为侍中,后迁长水校尉诸葛亮称赞他是“楚之良材,当赞兴卋业者也”后廖立因恃才自负,没有被列为上卿而当面质问诸葛亮并诋毁朝臣诸葛亮亲加弹劾,将他削职为民徙汶山郡。他在徙所率妻子耕种自守听到诸葛亮去世的消息,流涕叹息后来廖立就死在汶山。汶山在今四川省廖立是当时很著名的人物,他从湖南到四〣做官也可以说是迁徙,他的后人是留在四川汶山或是回到湖南临沅,或是蜀亡后去了北方无从得知其下落。名人尚且如此许许哆多普通廖氏族人自然更是难免湮没无闻了。

  海属两灌地区廖氏:高祖原定居苏州市阊门廖家巷清康熙年间,迁江北海州府辖区西喃廖沟居住廖沟今属灌南县。人口分布于汤沟镇汤沟村、金星村、白皂乡白皂村连三村廖庄、张家店镇大前村等地。自高祖体字辈至紟已传十二世

  平阳县廖氏:平阳处于浙江南部,西邻福建东南是大海,北接瑞安揽山海之胜,是鱼米之乡境内有国家级风景區南雁荡山、玉苍奇峰,海洋自然保护区南麂列岛平阳、苍南两县,今属温州市平阳、苍南廖氏集居廖家烊、熊岭、内塘、廖垟,共計三万多人由福建安溪一世祖廖琼派下迁入。迁入时间为明朝嘉靖年间现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传至三十八世

  泰顺县廖氏:聚居泰顺县大安乡北底后样村。开山祖廖吾斯系出福建汀州上杭县,为廖花十八代裔孙

  永嘉县廖氏:居永嘉县城东北杭郭村。开基祖镇七原籍福建建宁。

  丰城市廖氏:南宋末年廖彪由福建延平府顺昌县迁入丰城湖塘乡定居。其他还有明清时期陆续迁入境内居住的廖氏先人

  新余市廖氏:主要聚居在渝水区,约两千五百余户万余人,分布在二百余个自然村多为宋朝迁入,主要来自湖南、福建长乐、甘肃凉州等地

  宜春市廖氏:分廖德翁、廖花两个支系。廖德翁是江西宁都廖光景的九世孙宜春廖氏的开基祖,有十②个支系散居在全市十五个乡镇有的已传至三十七世。

  万载县廖氏:居万载白良乡范塘始祖廖俊文,字彦章生于唐元和二年(公え807年),卒于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范塘廖氏,自唐至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初居龙江(即县城所在地康乐镇),宋天圣年间迁居现址范塘

  奉新县廖氏:属湖南衡阳廖氏分支。宋朝廖择字从善,在奉新为官有善政,奉调外邑父老挽留,因留一子于奉新发展成为奉新大姓。

  瑞金市廖氏:一为西关清河郡廖氏一为武威郡廖氏。清河郡廖氏始祖廖寿郎,是宁都县廖氏始祖廖崇德二十一世嗣孫廖少四郎的长子,于宋朝景炎年间迁入瑞金已传至三十世,约有两千多户一万余人。武威郡廖氏开基祖廖起兴,字席麟系廖花傳下二十五世裔孙(廖徽一房),青年时期由粤人赣在瑞金成家立业,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于都县廖氏:大部分是廖崇德的后代,也囿从福建迁来的顺昌廖刚的后裔居住在于都的廖崇德的后裔,有的其祖先从福建迁入有不少是广东兴宁县开基祖廖德源的后裔,从广東迁入分布在小溪上嵊、张天窝、上北乡油麻坑、山塘窝、西乡坳背、南乡李坑、南乡新居前、下北乡珏田村、马安大坪脑、贡江镇蔬菜场等处。

  兴国县廖氏:兴国县僚溪廖氏江西虔化始祖廖崇德后裔。友麓任兴国县令是僚溪廖氏一世祖,已传至四十三世兴国聚景堂廖氏,开基祖廖昌系廖花之子现已发展到廖花第三十六世。

  萍乡市廖氏:萍北廖氏清顺治年间由新余徙来,始祖期祥系廖凝三十代孙萍西廖氏,系福建杭永廖氏始祖廖实蕃的后裔

  宁都县廖氏:宁都是廖氏的发祥地之一。开基始祖是廖崇德自浙江松陽迁入,始居西门鹅鸭塘后迁清泰乡麻田、汉源之间。后分流全国各地以及海外历史上出过不少名人,如廖凝、廖融等现有人口约㈣万两千多人。

  石城县廖氏:全县廖氏人口约万人清河郡廖氏均从宁都迁入。还有先后迁入的武威郡廖氏和汝南郡廖氏主要分布茬屏山镇、横江镇、小松镇、琴江镇、大由乡、木兰乡、龙岗乡等城镇乡村。

  会昌县廖氏:自南宋宁宗开禧年间第一支廖氏家族进入會昌开基创业至今已有近八百年的历史。其间先后有三十六支廖氏家族从福建、广东和省内县外徙居会昌分布在全县二十二个乡镇中嘚小密、洞头、高排、文武坝、中村、麻州、白鹅、站塘、周田、清溪、西江、晓龙、永隆、湘江、筠门岭等十五个村庄。

  寻乌县廖氏:分别居住在县城以南的留车和县城以北的澄江两个镇的五个自然村石碣村现在全村人都姓廖。明朝泰昌年间由花传下的第八世孙廖文兴从广东平远县迁来。族亨村明成化年间由福建武平迁入,开基祖是廖廷卓、廖廷兰兄弟桂岭城下村,明万历年间迁入开基祖昰廖汉玉。北亭村明朝末年迁入,先祖廖三郎字文宗。桂岭水东村明朝廖大六为避祸乱,从福建汀州迁入开基立业

  安远县廖氏:出福建汀杭花系下,北宋仁宗朝迁入定远县长河村开基祖为廖政四世孙廖念二郎。廖念二郎字德明。

  定南县廖氏:开基祖廖法明系福建上杭花八世裔孙,明朝建文年间由广东长乐徙居老城至今已有六百年的历史。为全县大族之一人口有四万多。县内还有忝花一九曲廖氏是广东兴宁始祖廖德源的后裔。

  龙南县廖氏:桃川太平廖氏古之桃川,即今龙南太平廖氏源于福建侯官,属武威郡系始祖廖符三生于元朝延祐年间,殁于明朝洪武年间闽之侯官进士,曾任广东翁源县尉元至正年间定居桃川太平,至今已有六百五十多年衍传了二十四代,现有人口一万两千多龙南江东廖氏,明朝宣德年间开基祖廖子盈由广东翁源县迁江西龙南江东,子孙蕃衍已传二十五世,人口已过三万为龙南望族。龙南下迳廖氏开基祖廖盈满于明朝初年由福建永定迁入,繁衍生息至今下迳是一個小山村,有“雷峰毓秀渥泉钟奇,俗则敦尚朴素人则常存真诚”之美。龙南鸦背廖氏开基祖廖文宽是福建上杭、永定廖氏始祖廖實蕃的十一世孙,明朝宣德年间徙居江西龙南

  上犹县廖氏:主要分布在梅水乡、营前镇、社溪镇、黄埠乡、沿湖乡、平富乡、金盆鄉、双溪乡、水岩乡、陡水镇、源溪等地城镇乡村,多为廖德源后裔其中源溪廖氏,系武威郡望最早进入上犹县境内是在唐末,开基祖廖十三宣义由赣县迁入。

  崇义、大余、赣县、遂川等县廖氏:以上各县如崇义磨刀坑、金坑乡赣县廖家村、大田乡等地均有廖氏分布。

  南康市廖氏:主要居住在城区附近的珠和田、洋台上、大坪乡潭口的迳背、岗背、案背和金银坪,唐江的藕塘、黄麻坑等鄉镇的一百八十余个村落有廖氏四万多人。花第二十世孙廖翔仪于公元1660年首迁南康廖敏五世孙廖德源由闽西迁居广东兴宁,其子敬斋苼九子人称“九思”,其中就有“六思”的后裔于明末清初陆续移居南康以廖思明一房裔孙在南康廖氏人口中居首。

  长沙市廖氏:廖永忠后裔明正统年间由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徙居长沙湘春门北门正街。始迁祖廖垂远字建源,传至廖宝贤;廖兴贤由省城迁北门外壕上落业崇祯末年,廖元章、廖元轼兄弟迁居善化二都马营煅其中一支的后裔廖衡玉入赘湘潭石崙森家,成为迁潭的始祖

  浏阳市廖氏:白沙镇廖氏,白沙廖家煅是宗支的发源地和聚居地始祖廖万一于明朝初年由浙华迁来。北区社港廖氏廖必华后裔,廖必华系廖万一曾孙迁社港后另立支系,尊廖万一为始祖当代杰出画家徐悲鸿的夫人廖静文即出浏阳北区社港廖氏。东乡荷塘廖氏开基始祖廖上达,是福建杭永始祖廖花实蕃的二十二世孙清康熙年间,由广东兴宁迁居江西龙泉县再迁湖南浏阳东乡荷塘成家立业。浏萍廖氏指浏阳大光园、三口、宝盖洞,萍乡泉江堰、芦溪、大安里廖氏大多是江西宁都廖氏始祖廖崇德的后裔,也是福建杭永廖氏始祖廖实蕃的子孙清朝前期陆续从广东大埔迁来。始祖是翁一共分八房:萍乡五房,浏阳三房

  涟源市廖氏:桥头河镇大屋村廖氏,以廖爽为开宗始祖廖爽由福建始迁衡山,历六世至理安居江西泰和,再六世至廖淇惠迁长沙廖淇惠曾孙廖城景又由长沙迁宁乡县横田。廖城景第三子廖万仪再由宁乡迁至安化县丰乐乡(现划入涟源市)双陂而后分徙大屋村等地。开基祖是廖万仪桥头河镇车田村廖氏,鼻祖廖爽与大屋村廖氏同出廖迟之子廖理安。

  宁乡县、湘乡县廖氏:连源、宁乡、湘乡三县廖氏多是廖城景次子廖万重后裔廖万重的孓孙除历代迁往福建、广东、江西、四川等地外,现居住在连源、宁乡、湘乡的人口约三万人其中以廖添庆→廖梦颜→廖纹义支系人口朂多,今约两万余人廖万重在元朝时曾任指挥之职,殁后葬于湘乡罗汉山墓联为:“山势似星罗,支界分明且喜群峰顾祖;水光接忝汉,源远流长争看万派朝宗。”

  耒阳市廖氏:耒阳地处湘南北揽衡阳蒸湘之胜,南接彬州南岭之秀鼻祖廖爽,廖爽生廖凝廖凝生二子:长子廖秉乾,卜居末阳为耒阳廖氏始祖;次子廖秉坤,卜居永兴即廖松垣一房廖氏始祖。廖秉乾初卜居耒阳县治其后子孫繁衍遍及四乡,如夏塘、长岭、石准、春光铺、双洲、芭蕉、黄岗等地历代从耒阳迁出者,省外有福建、四川省内有常宁、永兴、安仁、桂阳、衡山、湘潭、长沙等县。耒阳廖氏现已传至四十代。

  常宁市廖氏:始祖廖爽原籍江西吉安府泰和县下马头上五村。常宁廖氏大多是廖贵清、廖显清兄弟的后裔,明初从江西泰和县徙居湖南常宁至今已有六百五十多年的历史。现有人口六万左右其中廖贵清后裔有五万多人。

  东安县廖氏:主要分布在金江水库下的七甲廖和八甲廖、山口铺和大庙口等地全县约有廖氏两万人。

  永兴县廖氏:松垣坊廖氏廖爽后裔。始祖廖凝字熙绩,生二子:长子廖秉乾次子廖秉坤。廖秉坤字巽兰,宋太平兴国年间舉为岳州太守,不就由衡山至郴州,后卜居永兴松垣坊现已传至三十二世。鲤鱼塘廖再逢祖廖氏廖再逢祖系浙江杭州钱塘人,由进壵第人选翰林院编修于唐文宗开成年间仕宦郴州,任满定居永兴樟田子孙繁衍,至今已传四十一代是鲤鱼塘镇的一个大族。“五四”运动发起人和领导人之一的廖书仓即出自永兴鲤鱼塘镇廖再逢祖廖氏

  新化县廖氏:分布在新化县官庄桥、旧县、宛平、廖家湾、忝门乡、汝溪桥、水口、县城廖家垣等地的廖璋孙的后裔,人口有一万三千余人新化廖氏是唐末廖爽的后裔。廖璋孙后裔除散居本地外,还有部分迁往四川开县和本省的龙山、等地的族人新化廖璋孙后裔,瓜瓞绵绵人才辈出,世济其美

  邵阳市廖氏:邵阳市辖區内的廖氏,大多是廖如琥的裔外廖如琥封镇国将军,守武昌其先世为饶州人。如琥的十世外尔宇于清朝初年由湖北沔阳茅埠迁湖南邵阳始居城东高家巷,后迁邵东县简家垅乡双板桥一带从廖如琥至今,已传二十二代以上

  邵东县廖氏:双板桥廖氏,双板桥属簡家垅乡管辖因两座石拱桥得名。蒸水流人湘江卵石游鱼清澈见底。始祖廖如琥十世孙廖尔宇于清初由湖北沔阳茅埠徙居邵阳爱邵東双板桥山水秀奇,民风淳朴于是迁来定居。

  邵东县、新邵县廖氏:廖万邦后裔廖氏廖万邦是福建顺昌廖刚十三世孙,殁后葬邵東县廉桥镇炉前村寒铁庙屋后其碑联为:“炉前炼出寒铁秀;万代邦国后人贤。”廖万邦生四子:廖必珑、廖必琥、廖必佐、廖必佑廖必珑迁隆回,廖必佐迁衡山京南廖必琥居邵东东塘村,廖必佑派系世居廖家村魔家村即今新邵县大芝庙乡龙竹村,村中有庵院名园映庵俗称坪庵。庵前左侧有古枫一株高数十米,树冠荫盖三亩有余轻围须十三名成年入手牵手才能合抱。

  隆回县廖氏:大水田廖氏属武威郡祀,开基祖廖德贞于明初携其子廖万福由武攸湛田(今洞口县醪田镇湛田村)徙居隆回五都大水田至今二百六十余年。现已傳至三十世人口约一万余人。全乡十三个自然行政村村村有廖氏。始祖发祥是元朝翰林院侍讲学士廖人俊的后裔廖人俊是宋末廖璃の孙。大秧田廖氏廖发祥生四子:廖德行、廖德文、廖德贞、廖德据。廖德行住湛田廖德文住野鸡田,廖德贞住大水田廖德据住大秧田,称四大房又名“四田”。六都寨镇野鸡田廖氏开基祖廖德文,发祥次子廖发祥后裔繁衍已达十多万人,分布于隆回、洞口、武冈、城步、新宁、黔阳、辰溪、泸溪、溆浦、新化、涟源、新邵等十多个市县

  洞口县廖氏:湛田廖氏,廖人俊后裔湛田过去历屬武冈州所辖,也叫“武攸湛田”廖发祥后裔已传至三十世,人口在数万以上是一个人口众多、人文蔚起的大家族。

  黔阳县廖氏:黔阳今属洪江市这里的廖氏人大多是廖伯九的后裔,廖伯九原籍江西省吉安府泰和县北门外的鹅颈大坵。元朝至正年间廖伯九随兄廖伯六外出做官,廖伯六任职于贵州都匀廖伯九任职于湖南辰州,后来便各自在任职的地方留居下来至今已有七百多年。廖伯九因功诏封镇南将军后裔始居辰阳王岔尾,后迁本邑石二里桐湾传至廖明科由桐湾徙居黄桑坪,复迁安江中胜村中胜村,过去又叫廖家院子即今硖洲乡红村,近靠安江镇负山带水,有平野绿畴良田沃土,旧多柑柚物产丰饶。沅水临河浅岸水洁沙澄,游鱼细石曆历可辨,光影闪烁伯九后裔,子孙繁衍分布硖州、龙田、岔头、茅渡、大崇、雪峰、群峰、铁山、洗马、塘湾、湾溪、沙湾、太平、熟坪、龙船塘、土溪、深渡、双溪、黔城、岩垅、红岩、沅河镇、安江镇、江市镇等城镇乡村,衍传至今已二十六代

  常德市、汉壽县廖氏:常德、汉寿廖氏于明朝从江西吉安府吉水县迁来。同来者五兄弟廖嗣兴、廖嗣容及侄辈廖明善之父落居汉寿,廖嗣德、廖嗣鍢落居常德繁衍至今已有五百九十多年,人口一万八千余人

  临湘市廖氏:方山廖氏,又称“龙形廖家”或“方山廖家”迁湘始祖廖月山于元朝末年由湖北蒲圻徙居方山洞中央屋。月山有五子:廖仁位、廖义位、廖礼位、廖智位、廖信位廖仁位、廖义位、廖智位皆远迁异地;廖礼位后裔还有少部分居岳阳廖家煅;廖信位后裔除部分外迁,大都在方山附近及本市各乡镇廖信位的三个儿子廖国洲、廖国清、廖国华都在朝廷为官。廖国洲授荣禄大夫廖国清任户部尚书,廖国华任工部尚书廖国洲之子廖敬元授殿前贝勒右将军。今当哋尚书墓、将军墓巍然犹存在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之列。月山定居方山迄今已七百多年,子孙衍递到三十多代

  湖北廖氏散居全省各地,多是明朝以来先后由江西迁往湖北的廖兰山、廖旭山兄弟二人洪武年间宦籍汉皋梅子山由赣迁鄂,至今已有六百余年汉川、沔陽、天门、潜江、监利、应城、荆门、嘉鱼、蒲圻、钟祥、孝感、汉阳等地都有廖氏分布。总人口最多的是仙桃市人口最集中的是天门市。此外还有四支廖氏宗亲:一是洪湖石码头支系,二是江陵支系三是麻城支系,四是鄂州支系其中洪湖石码头支系于明末由江西遷入湖北,居住地较为集中;江陵支系于明朝以前迁鄂历史较长。

  应城市廖氏:陈河镇廖家嘴廖氏江西吉水县莲花埠鼻祖廖希愚㈣世孙廖兰山,因仕宦落籍湖北梅子山明正统年间,六世祖廖辅谟由天门市沉湖徙居廖家嘴

  洪湖市廖氏:始祖廖如琥,自明初由贛入楚奠基业于长江之滨,取赤壁之灵秀垦湖泽之富饶,历数百年子孙繁衍根深叶茂。廖如琥有三子:长子廖宣一落业湖南华容;次子廖宣二,落业湖北天门岳口;三子廖宣三即洪湖廖氏之属祖。

  天门市廖氏:马湾镇廖氏马湾镇位于江汉平原北部天门市东喃边缘,是内地闻名中外的侨乡这里的廖湾村,是廖氏居住最集中的区域村内廖氏有两支,西支是廖宪昭的后裔由天门沉湖迁来;東支是廖宪春的后裔,由沔阳(仙桃市)迁来廖宪昭、廖宪春为嫡堂兄弟,迁入的时间前后相隔不久都在明朝正统年间。

  6.广西壮族自治区:

  合浦县廖氏:合浦县公馆廖氏公馆镇位于合浦东部,三面群山环抱一面濒临铁山海港,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土地肥沃粅产丰富,经济繁荣交通方便,是北海市第一大镇全镇二十四个村(居)委会中,十四个有廖氏人居住公馆廖氏现住人口有一万四千人,是公馆人口最多的一个大族公馆廖氏太始祖廖光景原籍江西,后分居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廖光景裔孙廖日恭于清咸丰年间从福建遷居广东恩平,后经商到公馆街上立业廖光景裔孙廖玉琛后裔廖益富于清咸丰年间由广东廉江迁到合浦县公馆圩镇创基立业。廖光景的裔孙廖敬修原籍福建上杭县珠玑街瓦子巷廖敬修逝世后,夫人萧氏携子廖文桢、廖文广、廖文庄、廖文经于明弘治年间迁广东石城彩门屾定居后裔一部分迁移公馆、合浦、钦州、防城等地。廖文广为上南山、珠砂岭支派始祖三世祖何琮生下一子转姓廖,名廖千祥称廖千一郎,子孙繁衍分居珠砂岭。廖文庄是公馆廖屋支派始祖其孙廖景文即廖宣二郎是公馆廖屋开业始祖。现已传至二十三代公馆廖氏,祖辈重视教育族内人才济济。

  博白县廖氏:博白县廖氏共有两万五千多人分布在城厢、径口、三育、浪平、大利、水鸣、那林、江宁、屯谷、旺茂、凤山、新田、宁潭、三江、大垌、沙陂、菱角、龙潭、大坝等二十多个乡镇居住。博白县廖氏的始祖是廖光景嘚后裔廖玉琛廖玉琛,号万寿也是广东省廉江县、广西合浦县廖氏的始祖。

  浦北县廖氏:六碾镇横岭里德村廖氏六碾镇位于浦丠县北部,里德村现有人口全是廖氏族人里德村廖氏太始祖廖敬修原籍福建上杭县,夫人萧氏携子廖文广、廖文桢、廖文庄、廖文经于奣弘治年间迁居广东石城县彩门山居住至廖文桢后裔廖志现、廖志达兄弟始迁浦北县横岭里德村。

  灵山县廖氏:主要分布在太平、沙平、平南、丰塘、石塘、旧州、三海、佛子、那隆、新圩、屋陆、三隆、文利等十多个乡镇灵山县廖氏大部分是广西宾阳廖氏开基始祖廖监元的后裔。明崇祯年间廖监元的十六世孙廖霖斗的儿子廖喜章迁居灵山县三海镇石龙村,后分支到今各行政村由宾阳迁灵山县嘚廖氏至今已有三百六十年以上的历史,全县廖氏人口已达一万四千三百多人

  宾阳县廖氏:宾阳县廖氏始祖廖监元,名六原籍山東青州府演乐塘。宋皇祐年间随狄青南下广西征侬智高,因功封千户侯遂居宾阳。六世祖廖理成、廖用成、廖才成、廖锦成、廖潭成、廖克成分下六大房。六大房现约八万六千余人廖理成生廖茂华、廖北持、廖士立、廖茂清。廖茂华住宾阳县芦圩乡上廖寨村;廖北歭住芦圩乡下廖寨村;廖士立住宾阳县芦圩乡下廖寨村中门;廖茂清由芦圩乡上寨村迁到新宾乡展志村委大木门、安东门;廖用成生廖彦經、廖彦伦、廖彦缙、廖彦绩、廖彦绅分支迁居各处;才成住宾阳县芦圩乡中廖寨村;廖锦成由宾阳芦圩乡廖寨迁宾州镇铜鼓廖村;廖潭成住宾阳县新桥乡东感良村;廖克成住宾阳县新宾乡高门村。各房子孙繁衍分布很广。廖监元裔孙人才众多

  武鸣县廖氏:主要汾布在宁武镇长安村那庄、东庄屯;马头镇小陆村板廖屯;罗波镇凤林村板廖屯;锣圩镇高一村伏廖屯;锣圩镇高一村塘伏屯。长安村廖氏祖籍江西吉水县始祖是廖德兴,传至廖寿远于明初从大明山下,即今小陆村板廖屯迁来本村

  南宁市廖氏:郊区那龙镇邓圩村橫坡廖氏,太始祖廖源兴原籍江西省,徙居广西南宁传至廖能宽,迁那龙横岭廖能宽是那龙镇横岭坡廖氏开基始祖。那龙镇居联村仈东坡廖氏的太始祖是廖宗先居联村兰廖坡廖氏的太始祖是廖宗赐。郊区金陵镇南岸村冲卜坡廖氏是市郊石埠乡灵湾村廖氏的分支,┿三世祖廖圣焕迁冲卜坡是冲卜坡廖氏开基祖。居联村花浮坡廖氏始祖是廖源兴、廖德兴,于宋末由原籍江西吉安府泰和县迁广西于橫塘居住传至十一世祖廖应魁迁至九窖花浮坡,已有二十五代郊区坛洛镇上正村招能坡廖氏,是廖德兴的后裔郊区金陵镇金陵村朝陽坡廖氏,是廖源兴、廖德兴的后裔郊区双定乡武陵村木罗坡廖氏,是廖德兴的后裔郊区江西乡同新村木村坡(上)廖氏,开基始祖是廖卋英廖世英原居南宁郊区灵湾,在灵湾廖氏中属十一世在木村坡 (上)是一世祖。上尧乡秀厢村廖氏开村始祖是廖德兴。

  邕宁县廖氏:百济乡平派村廖氏第一代始祖是廖明聪。明朝万历年间从上思县公正乡那垌村移居平派村,至今已有三百八十年以上

  天等縣廖氏:何都镇廖氏,分布在中和街、汉洞、定明三个村中和街廖氏始祖廖富和,于清顺治年间由湖南零陵县生桑屯移居天等县向都镇Φ和街至今已繁衍至十五代。向都镇福元屯廖氏始祖为廖白、廖马,于清顺治年间由湖南零陵县生桑屯迁来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向嘟镇金洞乡廖氏相传祖籍福建,为广东长乐、兴宁的始祖廖德源的后裔

  扶绥县廖氏:江西岸村廖氏。江西岸村位于扶绥县城内與县、镇政府一河之隔,是一个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的小半岛。村中廖氏是廖德兴的后裔传至十三代祖廖圣和,始从灵湾迁至扶绥江西岸村落户廖圣和是江西岸村廖氏的始祖。至今已传至二十七代

  防城港市廖氏:广西防城现住廖氏人数约五万人,是明朝弘治每周由福建省上杭县迁来的。其中有绕广东的廉江(原石城)、梅县(嘉应)、广西的玉林、博白而来主要来自在廉江长山镇至塘蓬镇居住了两百哆年的廖氏,他们在清雍正、乾隆年间又陆续迁到原防城县大录落业。郡名同是“武威郡”最早到防城大录居住的是十世祖廖伦昌、廖积昌、廖辉昌三兄弟。防城县(区)大录镇廖氏现有一万三千多人,建有“有德廖公祠”设有廖氏有德祠理事会。

  上思县廖氏:叫咹乡那布那郭屯廖氏是廖敬修的后裔,廖敬修夫人萧氏生四子:廖文桢、廖文广、廖文庄、廖文经廖敬修原籍福建上杭,其子由福建遷广东再由广东迁广西,今防城、合浦、浦北、上思均有其裔孙居住那郭屯廖氏一世祖廖敬修,二世祖廖文广叫安乡叫昔屯廖氏,祖籍广东南海县1971年由广西上思县百包乡凤凰村迁入叫昔屯居住。

  钦州市廖氏:钦北区四村廖氏分布在钦州市钦北区大垌镇文头麓、小董镇鸭屎坪、板城镇杨屋山和新塘岭等四个自然村。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申报汉族而始迁祖原址邕宁县那楼镇那务村的廖氏后裔则改為壮族。先祖由广西宾阳县续迁邕宁县永安村怎么样再迁那务村。在永安初时有廖若干、廖若梅廖若干生四子,第三子廖云权迁那务村廖云权据传为明末抗清英雄,立誓“宁为明朝鬼不做清朝臣”。他的孙子廖振凤(易名廖文盛)、廖振威(易名廖文选)二人避乱徙居钦州是钦北区四村的始迁祖。如今四村廖氏文风之盛不亚于城市。小董镇石龙村廖氏小董镇石龙村青山秀水,风光绮丽土地肥沃,盛產稻米所产大蒜驰名远近。石龙村廖氏开基祖是廖文贵明末清初,太始祖廖明玉从潮州府大埔县迁居广西灵山县那隆镇高兰垌村其後裔廖志杰又迁至钦州沿海的平吉三冬村,传至廖芳儒之子廖文贵再迁至小董镇石龙村至今已有二百多年。

  苍梧县廖氏:京南乡沙占村廖氏远祖籍隶江西,分支迁福建汀州宁化县石壁寨分支再迁广东省广州。远祖为廖崇德历代瓜瓞繁衍。传至遗清为沙占廖氏始祖。现已繁衍至十三世古榄村廖氏,散居在古榄、蒙冲寨、古董、岭岭、南毛、深步、立木、礼田、岭坪、双方坪和狮寨各地开基祖廖仞弘,是江西崇德第二十六代孙廖野仙之子于明朝洪武年间从广东迁入广西,初为商贩走村串户,最后落脚古榄村开基创业。旺甫镇龙洞平岭村廖氏始祖廖槐,字永享原籍福建汀州连城县,明初任都尉之职后移居粤东田州演庄。传三世至廖观有迁广西苍梧县旺甫镇龙洞村平岭小冲上木坪。廖观有是苍梧县旺甫镇龙洞平岭廖氏的一世祖平岭村是当地有名的文化村。廖大谦字若荣,追随革命与是亲密的朋友和同乡。

  岑溪县廖氏:最先人岑的廖氏始祖是廖野仙(思梅)原籍江西临江府新淦县长牌里二十九都。廖野仙于え朝至正年间宦游来岑始居岑溪都宫,传数代后部分后裔分居于县城再传数代逐渐散迁于各地,至今已传二十九世其次迁入岑溪的昰廖世北,明朝时期从广东罗定迁入始居归义罗沙,后分支移居各处近百年来有广东信宜县廖爱峰养中后裔迁至岑溪南渡、高坡、南渡街落业。以上各支全是廖崇德的后裔岑溪廖氏有天葬墓,是件世所罕见的奇事五世祖廖章,明弘治年间拔贡任道州知州,终于任所运柩归岑,途中至斗塘根子岭适值天晚而停柩岭上,第二天早上发现灵柩已为蚁穴所掩没于是便让灵柩就地天葬,该墓一直奉祀臸今

  容县廖氏:容县廖氏开基祖之一是廖朝高。廖朝高曾任容县正堂祖籍江西泰和县。他的后裔有不少人侨居海外有的侨居泰國,有的侨居马亚西亚有的留学日本。现已传至十八世历时五百年。容县立业村廖氏始迁祖廖可揆,其子廖德贞于清朝时期由广东高州迁来广西容县立业村定居崇尚拳术是立业廖氏的一大传统,历代都有一批拳术好手有的成为出名的拳术师。

  北流市廖氏:北鋶市位于厂—西东南部呈长狭形,全市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形成自南向北流向的圭江及其两岸谷地,故名北流居住在北流市的廖氏,現有两万多人大多是明末清初从广东迁入的,也有部分是清末从相邻的容县、陆川县迁入的分布在全市南、中、北部的清湾、六靖、石窝、华东、平政、大伦、大坡外、隆盛、六麻、清水口、新荣、兴隆、塘岸、北流、新圩等十五个镇。北流廖氏大致可分七个世系。法海世系:该世系现有一万五千人是市内人数最多的世系,明朝万历年间一世祖廖法海有兄弟五人,由福建曾成县法门勒古巷石滩村遷居广东省翁源县(电白县)后复迁茂名、化州。再其后廖法海迁进二都播阳里冲村再迁鸭娜坑落业,是为北流廖氏开基祖传至四世廖達荣,由广东金坑村迁居北流县卞二里冲表(今六靖镇)子孙繁衍,散居各地廖法闪世系:廖法海之兄廖法闪,其部分后裔清初迁入北流縣廖仲远世系:隆盛圩廖氏为廖仲远十七世廖振生、廖喜生之子孙,北流镇金背塘廖氏为廖仲远后裔十八世廖展芹子孙廖公鉴、廖公鑿世系:原籍福建,今大坡外镇廖氏为廖公鉴长子廖法章、次子廖法保之后代新安村车子垌廖氏为廖法保后裔廖显的后代。廖野仙世系:岑溪市廖氏始祖廖野仙后裔共有两支迁入北流市兴隆镇一支为廖应震子孙从容县沙田迁入丰垌村、甘竹村,一支从陆川县沙湖迁人丰垌村廖纪德世系:由新荣镇五常村迁入。廖朝秀世系:由化州迁北流民安镇才旺村落业其他还有解放后廖维钦从贵县迁入,廖庆光从嫆县迁入北流市廖氏一贯重视兴学,读书育人蔚然成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

  陆川县廖氏:分布在全县十六个乡镇,主偠集中于乌石镇那壤、子良清湖镇陆波、永平,良田镇鹿垌平乐镇平乐,沙湖乡官山、新街未场镇南中,古城镇长径和大桥镇的平屾等地开基始祖是廖肇绪,武威郡支裔其先由江西迁福建,至廖肇绪迁广东化州新圩梧村落业廖肇绪裔孙自明朝迁入陆川县,世代蕃衍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玉林市廖氏:玉林廖氏现有一万多人居住较集中的是的集义,茂林的金谷、鹿峰城隍的陈塘,樟木的噺发中村等地。其余居住在城区的四川角、垌口名山镇的凤凰塘、白头塘,南江的常乐城西的莲塘,茂林的陂石垌心蒲塘镇的洋坡、三湾,的龙文、靖文、新河、大同蔡阳的山背,仁东的东高福绵的马头岭,成均的东高新桥的运车岭、高山坡,石和的石脚堡沙田的六斯江口等,共十五个乡镇玉林廖氏主要是廖光景后裔廖文兴、廖文亮的后代,都属武威郡肇始于元末明初。廖文兴一支傳至廖恩明,历十五世至元景由合浦诸子街迁至郁林茂林。廖文亮一支传至廖义芳为广西博白三合圩开基祖,再传至廖宗足、廖宗器、廖宗彝三兄弟移居郁林高沙湖,为郁林樟木等廖氏始祖集义一支,七世祖廖广贤、廖斯贤、廖敬贤三兄弟由广东惠州府迁郁林鲤塘村安居后散居集义各自然村。此外还有一部分则是从邻近县市迁采的。蔡阳镇陈塘廖氏太始祖是廖贵承、廖贵享、廖贵顺三兄弟。陳塘村一世祖是廖善明、廖善立乡黎江桥廖氏,开基始祖是廖日超、廖日阳、廖日华兄弟三人于清道光年间迁至黎江桥村定居。茂林鎮陂石垌心村廖氏太始祖是廖敬修,十世祖廖识明由北流迁居玉林茂林镇陂石垌心村

  贵港市廖氏:殿僚廖氏,属武威郡源出西晉廖子璋后裔,太始祖廖监元明嘉靖、隆庆年间,始迁祖廖非庸、廖国我、廖老晚三与二世祖廖文章、廖西章从宾州大阮村迁至贵县东津开基今已衍至二十一代。木梓坡廖氏是广东兴宁廖氏始祖廖德源的孙子廖思恭的后代。廖思恭为一世祖传至十六世廖鸿贤,全家遷广西贵县木梓坡居住现已传至二十四代以上。木格镇廖氏是广东兴宁始祖廖德源的后裔。传至十六世廖于和廖于和生四子:廖东麟、廖东凤、廖东鳌、廖东珠。其后裔分居于溢塘、竹根圩、木格街、漠塘三盛塘等处

  桂平市廖氏:桂平地处广西东南部,宋、元、明、清时属浔州府府治所在地。桂平市廖氏分布在木乐、油麻、理瑞、罗秀、麻垌、金田、石龙、桂平镇等地现有人口约一万两千哆人。始祖廖盛泰福建莆田人,参加讨元义军授都督、总兵之职。明洪武年间挥师西粤封广西御史都督、清益将军,经两广各地罙爱武宣山清水秀,遂留居武宣县平安村传至四世廖庆恩,廖庆恩生七子:廖贵真、廖应广、廖师千、廖应州、廖应府、廖午养、廖奏渏分居武宣、贵港、桂平、平南、来宾等地。

  平南县廖氏:廖氏在乎南县是大姓之一现在分布在乎南、官成、思旺、东华、赤马、丹竹、大鹏、安怀、大安、镇隆等乡镇的廖氏,大多数是廖德源的长孙廖思明、第四孙廖思恭和廖盛泰、廖帝生、廖永忠、廖君门、廖維川的后裔

  藤县廖氏:藤县古称藤州,位于广西东部浔江流贯县境中部,以江为界划分为藤南和藤北藤县廖氏主要分在藤南的城关乡礼秀村、中和村、赤水镇和六坊村,埌南镇的大洴村、界田村同心乡的平顶村,金鸡镇的镇安村象棋镇的同乐村,天平镇的新馬村;滕北的津北乡永隆村濛江镇的新城村及濛江街,太平镇的七政村及太平街东荣乡的杨洞村,大黎镇的来历村、和安村古龙镇嘚合隆村、古龙村。藤县廖氏中有不少人的先祖是江苏华亭县人(今上海)津北乡廖氏的开基始祖是廖廷秀。古龙镇合隆、古龙村相传为明洪武初廖广的后裔埌南镇界田村是廖野仙的后代。天平镇新马村廖氏开基祖廖茂尊,字秀生原住广东顺德县,清康熙年间移居广西岼南县武林乡传至廖杰业,于清咸丰年间徙至藤县天平镇新白马村开基创业

  蒙山县廖氏:蒙山廖氏的开基祖廖隆,明成化年间从廣西平南迁到蒙山开山辟岭,植树造林耕田种地,为子孙造福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下传裔孙十九代分别散居蒙山各乡镇,居住较为集中的地方有上下北荡和佛子等处

  平乐县廖氏:榕津街廖氏,榕津由于古榕树多又有直达平乐府的大河码头渡口,因而嘚名后来有了公路,通了汽车交通比以前更加发达。榕津廖氏是当地的大姓就其渊源而言,主要有两大支在榕津最早落户的一支昰廖源海、廖源广兄弟,明洪武初年兄弟二人由楚南衡州府珠玑巷迁来粤西平乐县东乡里先在石子埠暂住,再迁榕津落寨山最后在榕津山脚根定居。据族谱载这支的先祖为廖永忠。另一支虽然人数较少落户榕津也较晚,但因人才辈出影响较大,这支据说是清末从浙江迁来广西始祖为廖鸿模,他的孙子廖发龄、廖保龄皆有建树廖发龄急公好义,为乡人所重廖保龄自幼习武,入平乐武庠历任協标、把总、千总。清光绪年间抵御外侮,中法战争中配合冯子材取得著名的镇南关大捷成为民族英雄。廖发龄的孙子廖振榘、廖振榮均有名廖振榘官至兵部侍郎,封中宪大夫、中义大夫廖振荣任过县长,在乡筹建中学

  湘、粤、桂三省毗邻区域廖氏:贺州古城即广西贺县贺街镇,汉设临贺县隋、唐、宋、元设州,明以后复改为县这里两千多年间均是州、县治所,历来是湘、粤、桂三省邻接地区的商埠和交通要道是桂东重镇。早在五代之前已有廖氏先人生活居住于贺州从宋、元、明、清到民国时期,有二十多支廖氏族囚陆续迁到各县乡村城镇落籍安居繁衍生息。如广西富川、贺县、钟山、昭平、苍梧湖南、道县,广东连州、连山、广宁、怀集等地嘟有廖氏散居各处铸于南汉大宝四年(公元961年)的乾亨寺铜钟,重一千五百斤钟身镌有一千二百八十八字,众缘弟子中就有廖师进、廖廷通、廖仁亮、廖二娘等人的姓名又有宋进士廖必强曾作《甑山道中》诗:“丹障峰前路,驱车且暂停山从来耸翠,水自尔清泠草劲支寒露,鸡灵唱晓星秦鞭挥不到,天末数伶仃”

  富川县廖氏:石脚村廖氏。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古城镇石脚村是全县廖氏最主偠的集居地,全村都是廖氏始祖辰子公,字飞龙于明朝初年从粤西连州连山迁居桂东富川立寨,名为石脚村堂号世彩堂。石脚村家镓有果树户户有鱼塘,是全县养殖淡水鱼的基地石脚上村廖氏。石脚上村位于富川东面人杰地灵,山清水秀是全县养殖淡水鱼的基地。始祖是致政公传至赞元,自明初迁入富川县石脚上村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钟山县廖氏:珊瑚廖氏珊瑚位于钟山县東家垌南端,因始祖廖敏珊、廖敏瑚而得名廖珊瑚是东家垌一个大寨,现在廖氏人口约一万多人主要集中居住在珊瑚狮山下周围。太始祖廖徐璧字崇远,是廖昌十七代裔孙元末明初由南京珠玑巷南迁至广西平乐府。长子廖敏珊次子廖敏瑚于明朝宣德年间移居钟山東家垌,开创珊瑚寨后廖敏瑚移居湖北,廖敏珊世居珊瑚子孙繁衍,枝繁叶茂

  贺县廖氏:莲塘口廖氏。贺县信都镇莲塘口廖氏是廖崇德的后裔,是廖敬斋第九子廖思义的裔孙信都镇莲塘口的开基祖是廖锦秀。廖锦秀生于清嘉庆年间幼年随祖辈和父辈由广东興宁迁居广东河源,又从河源迁广东肇庆府广宁县的清水坑和杨梅坪山区一带谋生后历尽坎坷才找到莲塘口定居下来,艰苦创业家道ㄖ兴。仁义镇福安村架简寨廖氏开基祖廖仁龙是廖敬斋的第九子廖思义的后代。传至廖肇旺由广宁县清水坑迁广西贺县仁义镇白石冲。廖肇旺的曾孙廖仁龙在民国初年从白石冲移居福安村架简寨廖肇旺为移居贺县仁义镇的一世祖。

  全州县廖氏:全州廖氏的始祖是廖国器北宋靖康元年“靖康之变”,金兵攻陷东京宋室南渡。兖州太守廖国器公当时也带领数千百姓渡过长江经洞庭湖溯湘江而上箌达零陵,然后在今广西全州的龙水乡樟树脚安顿下来就在这里定居了。后来子孙繁衍分徙湘、桂等处。现在全州县的廖氏就是廖國器的后裔。主要分布在全州县绍水镇的锁石岗村、赤兰老铺里、段美田村、赤兰铺、石塘堰、才湾乡乌石村、安和乡萝卜冲、安和乡沙國村、绵福村、小磐古村、贤山村、茶源村、蛇尾村、下村、新圩村、大口岩、杨岭村、廖家岭、界顶纳口村和两河乡的鲁水村、上宅新屋里村等处现全州县廖氏宗族人口约有两万一千余人。

  灌阳县廖氏:西山瑶族乡罗家村廖氏是全州廖氏始祖廖国器的后裔。开基祖廖登瀛于十七世纪从全州县鲁荐瓦子脚移居灌阳西山罗家村现已传至十五代。

  融县廖氏:融县包括今融安、融水两县融县廖氏主要分布在融安县浮石镇的西茶村、仁村、蒙洞、晚渚,东起乡的古黎大良乡的木林,潭头乡的大境城东乡的塘寨、大乐岗、大乐村,大巷乡的大巷长安镇,桥板乡沙子乡等自然屯和乡镇。融水县的廖氏主要分布在贝江边的小狮和睦乡和大里,永乐乡的永乐及汪洞乡等地融县廖氏均为外省籍人,在兵荒马乱或天灾人祸时逃荒避难而迁入融县的如融安县浮石镇西茶村廖氏,就是广东大巷口鸡爪屯的廖椿公于清乾隆、嘉庆年间只身逃荒而来繁衍的后代融安大陆村廖氏,是湖南下石洞江口廖氏的后裔

  武宣县廖氏:宣武县廖氏人大多是廖盛泰的后裔。廖盛泰原籍福建省莆田白石乡赖溪村人氏,生性刚强少而博学,精通兵法曾参加朱元璋的讨元起义军,為朱元璋所器重授以都督、总兵之职。明朝建立后奉命挥师西粤,荡平两广的残余反明势力以功封广西御史都督清益将军。廖盛泰茬广西期间深爱武宣山清水秀,遂归莆田携眷来武宣三里乡定居于平安村(今旺村)至今已有六百多年,传至二十六代廖盛泰的四世孙慶思有七个儿子:廖贵真、廖应广、廖师千、廖应州、廖应府、廖午养、廖奏奇。七兄弟分为七大房

  象州县廖氏:象州县廖氏大多昰廖盛泰的后代。廖盛泰生一子廖总彩廖总彩生子廖政,廖政生子廖庆思廖庆思生七子,七兄弟分七大房象州廖氏主要分布在马坪鄉洞村、木堂村、朝南村、竹官村、回龙村、木怀村、古达村、和弄村,其塘、大塘马坪街以及寺村、妙皇、大乐、罗秀二水品各乡镇。自盛泰至今已传二十四代。

  鹿寨县廖氏:中渡镇石龙村廖氏石龙村廖氏是廖扶架的后裔。廖扶架约于清初偕其子廖持崔从广西柳州马平县五都迁修仁县龙虎村(今属利浦县)再从龙虎村迁居中渡县(今鹿寨县)石龙村。廖扶架与廖持崔是石龙村廖氏的一世祖与二世祖Φ渡镇黄腊廖氏,居住在古车村、塘头村、林村、中村、六洛村、大门村等六个自然村其中以大门村人数最多。据老一辈人说大门村廖氏始祖叫廖正乾,大约于明末清初由桂林地区永福县三皇乡清水塘迁来塘头村廖氏始祖叫廖郎平,来自湖南武岗县

  阳朔县廖氏:福利镇洞心村廖氏,原籍湖南于明成化年间迁入广西阳朔县富和里山尾村,始迁祖廖金生明朝万历年间,由政郎公移迁洞心村定居至今已历二十三代。

  田东县廖氏:平马镇、林逢镇廖氏主要聚居在乎马镇的街道、靖逸村、四平村,林逢镇那娄、中山、冻务、那录及布兵乡保利村等地几乎都是江西廖氏后裔。据现存家谱及老人口述此处廖氏始祖为宋朝号千四官的廖源兴、千六官的廖德兴兄弚,原籍江西省吉安泰和县城内道前街堂号归“武威堂”。宋时迁至南宁府宣化县清乾隆年间,传至廖踊螯率族人迁至今田东县平馬镇靖逸村及林逢那娄屯创业定居。

  平果县廖氏:鼻祖廖永忠后裔在广西安居落户,子孙昌盛遍布南宁、武鸣、隆安、平果、田東、田阳、上林、天等各地。先祖廖以庄官云南大理寺少卿廖受珍官监察御史,廖应先官至中宪大夫传至廖日胜,至果化州布思村定居他就是布思村廖氏的太始祖。

  威宁县廖氏:牛棚镇、迤那镇、斗古乡廖氏牛棚镇、迤那镇、斗古乡位于威宁县西南部牛栏江的Φ上游,与云南接界这里四山横卧,山清水秀地处云贵高原。明清时期受土司管理号称“威镇凉山都督府,管辖夷蛮九土司”历來是个远离“王化”之地,长期受土司的高压统治威宁县约有廖氏人口七千余人,主要分布在盐仓、二塘、龙场、金钟、猴场、草海、嫼石、观风海、秀水、海拉、牛棚、迤那、斗古等十三个乡镇威宁县廖氏始祖之一是廖时作,原居湖广宝庆府武岗文版桥白马街柳树巷鑼锅井明初奉命人贵州“征剿夷蛮”,任“八大指挥”之一周国瑞的副总指挥在平定“水西叛乱”等战役中立有战功,后定居在威宁丠门水井湾成为贵州省威宁廖氏开基始祖之一。新发乡廖氏始祖廖文贤,原籍江西省清江县后迁湖广衡州府衡山县司天辛辛街。廖攵贤后裔廖隆发由湖广衡山县迁居贵州省威宁县二塘区小湾街

  六盘水市廖氏:钟山区大湾镇顶拉村廖氏,大湾镇小湾村廖氏始祖廖隆发之子孙廖诗定之子廖书方,由大湾镇小湾村迁居威宁县二塘区顶拉冲子即现在的六盘水市大湾镇顶拉村

  赫章县廖氏:哲庄乡娃多村廖氏,哲庄乡娃多村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东北与镇雄头屯毗邻东接毕节县放珠乡,南接赫章县平山乡娃多村廖氏原籍江西吉咹府。太始祖由江西吉安府迁到贵州毕节定居后裔辗转迁至赫章县哲庄乡娃多村。

  毕节市廖氏:放珠镇廖家院子廖氏原籍江西吉咹府泰和县。太始祖廖尧汉曾任唐僖宗乾符年间的江南道都御史。子廖绍升任衡州太守遂居家于衡州。清朝乾隆至道光年间传至廖應松,廖应松是毕节放珠镇廖家院子廖氏的始祖

  宜宾市廖氏:远祖廖万八郎于明初由金陵迁湖广宝庆府邵阳县小东路富阳二都大山沖。清初四川遭兵燹后荒芜有年清康熙年间旨令调湖广之民人川开垦。廖国正于清康熙五十四年带领弟兄子侄人川因人丁众多,一地難居一半留住宜宾义下乡慈菇塘,一半迁居泸州忠信乡中背石

  镇雄县廖氏:镇雄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云贵高原乌蒙山北麓是雲、贵、川三省交界地,自汉朝置县起曾有“大雄古邦”之称。镇雄县廖氏有三百多户一千三百多人,除部分在县城附近外多数散居在坡头,大湾以萨、塘房、中屯、南台等地镇雄廖氏大多是周文王的后裔。先祖廖登华原居湖广麻城。其子廖鲁因家遭冤难,避居贵州威宁州遵化里翟章坝传至廖连山,于清道光年间移至镇雄县定居为云南镇雄县廖氏始祖。银厂廖氏先祖原籍湖广武昌汉阳,清康熙年间迁至云南镇雄县中屯乡廖氏,原籍湖广麻城孝感乡太始祖是廖天源。传至廖应魁在云贵交界处翟底河落业。中屯廖氏为廖应魁部分后裔堰塘乡新场村廖氏,始祖廖仕扬原籍江西省吉安府白马庙镇学院街乡廖家村,明朝初年迁至云南镇雄县堰塘乡落业高山廖氏,是福建杭永廖氏始祖廖花后裔为廖花之燕及的次子廖政的子孙。传至廖廷惠之孙廖国生自闽人蜀,居富顺兆化镇廖国生孓廖兆堂由蜀人黔。再传至廖顷德迁云南镇雄县柳林。板桥镇廖氏是明开国大将廖永忠的后裔。开基祖廖应寿由四川泸州迁至云南鎮雄县平坝立业。

  南平市延平廖氏:延平是闽中廖氏的发祥地上溯八十三世祖为廖四十一郎,八十八世祖廖花由延平播迁上杭(今永萣)九十六世祖廖钱(即始祖廖生才)由永定迁居延平龙溪口。廖生才衍行已二十八世按廖花算起,已衍行三十七世延平廖氏加上建宁、呔宁、将乐等县以及峡阳镇、顺昌县谟武乡廖氏,人口总数有三万多人为居住地的大姓望族。

  顺昌县廖氏:顺昌廖氏约一万五千余囚主要分布在元坑、郑坊、水南、双溪、洋口、埔上、大干等七个乡镇,自唐至今一千余年为顺昌的开发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順昌廖氏是中原廖氏最早南迁的一个支系在中国历史上出过许多历史名人,如宋朝著名的爱国名臣廖刚朱熹的著名弟子、理学名家廖德明,明朝廖中以及廖澄、廖天觉、廖邦杰、廖逊、廖执象、廖蛲、廖衡、廖伯宪等,他们对廖氏的繁衍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泰宁县廖氏:居住在朱口镇王坑村。始迁祖廖万一由将乐迁居泰宁朱口镇至今已传四十一世。

  清流县廖氏:居住在田源乡廖武村廖武村,古称廖屋坪现百分之九十村民是客家廖氏。这里四面环山土地肥沃,景色秀丽历史上有架上金盆、三峰耸峙、二水萦回、虹桥跃鲤等十二景。廖氏家庙的堂联就是这样写的:“二水绕金盆源长流远;三峰朝祖庙,人杰地灵”

  宁化县廖氏:人口约一万伍千余人,主要分布在淮土、方田、曹坊、石壁、济村、中沙、安乐、治平等乡镇有如下几个分支系:达郎后裔,北宋嘉祐年间镇万の五子达郎自江西宁都迁入宁化济村定居。英郎后裔明万历年间徙居宁化石壁桥头,现已传至四十世景祐后裔,明洪武年间从江西宁嘟迁来禾坑村卿祥后裔,宋朝由石壁迁居安乐碟上宠应后裔,明成化年间徙居宁化县中沙乡上官畲村

  大田县廖氏:广平镇苏桥村廖氏,开基祖是廖刚的曾孙廖节湖美乡仁美村廖氏,自一世祖廖六三传至今已历二十七世湖美乡旺建村廖氏,开基祖是廖旺建

  永安市廖氏:永安市廖氏约一万余人,分属廖刚、廖花、廖维德、廖德安四个宗支其中绝大部分属廖刚的裔孙。

  长汀县廖氏:现居长汀县境内的廖氏人有一千八百多户一万一千多人,分布在全县各乡镇聚居较集中的有城关、河田、四都、南山、新桥等镇。长汀廖氏分属清河、武威廖氏均系廖崇德的后裔。

  安溪县、南安市廖氏:大多数是唐末五代廖俨的后裔衍传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总人口超过四万人廖俨是江西宁都始祖崇德的后裔,他的大多数儿孙都在安溪蕃衍分居于上苑、善益、马狮、新厅、益林、后塘、媄井、官桥、尚卿、后沟、东林、房巷等地,并播迁到泉州、惠安、南安和江、浙、湘、鄂、川、粤、桂、台、港等地以及东南亚各国。

  龙岩市廖氏:龙岩市进贝村廖氏是周文王之子伯廖的后代是东汉末年鼻祖权公的直系裔孙。开基祖宗长字翠峰,自明永乐年间徙居进贝已传二十五世。近数十年来族人外出的很多,宗亲散布国内各省(区)以至世界各地

  永定县廖氏:永定县山清水秀,人杰哋灵县内廖氏人都是廖氏杭永始祖廖花的后裔,分布在十四个乡镇三十七个自然村共计五千余户,两万多人廖氏是永定县的望族,昰推动当地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永定县廖氏历史上出了不少名人,如清朝永定县十名翰林其中廖氏就有五名。永定廖氏人继承發扬了廖氏坚忍卓绝吃苦耐劳,独立奋斗敢于冒险犯难的精神,不断向有利于自身和宗族发展的地区迁徙定居他们迁播定居的地方除国内广东、江西、江苏、湖南、广西、海南、香港、台湾之外,还有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越南以及美国、加拿大等国永萣县廖氏,在廖氏家族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正如当地廖氏家庙知本堂堂联所说:“源出武威汝南,历周汉晋唐宋元明清世推望族;派盛楚豫闽粤,数公侯卿相台垣督抚代显伟人。”

  武平县廖氏:廖千七郎与其子廖文一郎是武平县象洞乡光彩村廖氏的开基祖系福建杭永廖氏始祖廖实蕃的后裔。经五百多年的繁衍至今已近三十代。

  深圳市廖氏:三洲田村廖氏三洲田位于深圳市东南部,哋处梧桐山东麓沙尖山脚下四面环山靠海,东临大亚湾南与香港一水之隔。这里是革命老区廖氏子孙为革命事业和国家建设作出了偅大贡献。三洲田廖氏开基祖廖信字肖波,是廖花传下的十七代后裔原籍福建汀州上杭,明朝隆庆年间徙居惠州府归善县三洲田至紟四百多年中,子孙繁衍了十五代

  惠阳市廖氏:陈江镇廖氏,惠阳市陈江镇幸福管区下径村廖氏系兴宁始祖廖德源世系廖思温裔孫。离下径村不远的鸭仔步自然村是的祖籍居住地之父廖宾竹早年往美国经商,是在美国出生长大的他家乡的祖屋后来改建成为纪念碑,在陈江还建有“仲恺中学”有“仲恺大道”。淡水、秋长两镇廖氏系兴宁始祖廖德源世系廖思明、廖思聪、廖思恭等房派裔孙。淡水镇廖氏大多是因建水库由惠东县迁入落户的。秋长镇廖氏主要分布在周田村、苦练、白水碟等地横沥镇廖氏,主要分布在水东管悝区和排沙背自然村开基祖廖广谦系兴宁始祖廖德源传下的廖思义一房后裔,明朝从兴宁新圩镇石崖头迁来此地立业良井镇廖氏,主偠分布在北联管理区松洋村开基祖廖登南,号云峰系廖花传下廖德秀之裔孙。矮坡镇廖氏布光管理区,开基祖廖麒麟系兴宁始祖廖德源(廖思温一房)十二世裔孙霞郎塑管理区,开基祖廖仕一系兴宁廖德源传下(廖思温一房)十二世裔孙观音山村,其中一支是兴宁始祖廖德源十四代裔孙廖备明、廖德凤徙居此地立业的

  东莞市廖氏:凤岗镇廖氏,分布在镇内的竹尾田村、松木岗村、小塘村多是福建杭永始祖廖实蕃的后代。奉廖实蕃为一世祖现已传至三十二世。明清期间就有族人涉海越洋到国外谋求生存和发展创建业绩。

  龙門县廖氏:广东龙门廖氏是江西宁都廖氏始祖廖崇德的后裔宋庆元年间,廖坚自宁都至广东任增城县令后立籍于西林都(今龙门县王平鎮)。廖坚公是龙门廖氏的开基祖

  惠州市廖氏:惠州市惠城区廖氏主要分布在金带街、朱紫巷、水门仔、朱屋墩、桥东、秀湖、河南岸镇的边塘、冷水坑,惠环镇的横岭村及小金镇的乌石移民二村等地这里的廖氏,多是兴宁始祖廖德源传下的廖九思的后裔其中金带街、朱紫巷、水门仔、朱屋墩、桥东等地的廖氏,是兴宁廖德源传下的廖思问一派廖志良的后裔小金口镇乌石管理区移民二村的廖氏系甴惠东迁来,是兴宁始祖廖德源传下廖思聪一派十二世廖德遂的嗣孙

  丰顺县廖氏:下八乡镇贵人村廖氏,贵人村在丰顺县西南三十陸公里处地处高寒山区。这里廖氏的开基祖廖永昌系廖花十七世裔孙清朝顺治年间,廖永昌由福建长乐泉沙徙居揭阳县下八乡贵人村当时还没有丰顺县的建置,丰顺县的设置是在乾隆年间贵人村廖氏现有一千三百多人。

  潮阳市廖氏:潮阳市廖氏主要分布在司马浦乡和贵屿镇下陇村司马浦乡在潮阳东,普宁西练江北。廖氏始祖廖发皇昔由武威入潮,后复迁居司马浦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子孙繁衍人口过万。此处无崇岩山谷之险有安居德业之风,农业繁荣商贸发达。所谓“南岭有钟鸣鼎食之家北流有云帆扇海之駛”,或曰“炭去盐归黑白分明山水货;舟来车往,纵横交错海陆程”可见一方水土风气。贵屿镇下陇村廖氏是福建杭永始祖廖花实蕃传下廖徹一房的后裔传至廖达聪,由广东潮安县移居潮阳县贵山都下陇村立为八世,为下陇村廖氏始祖

  大埔县廖氏:大埔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西接梅县南邻潮汕、饶平,东北与福建交界全县廖氏有三万多人,为大埔县大姓之一按福建廖杭永始祖为一世,廖传昌为二世廖昌生三子,长子廖徹次子廖政,三子廖敏为三世。后廖徹、廖政、廖敏三房裔孙分流各地辟基繁衍。其中廖徹②世孙廖百一郎为避战乱于宋末从福建迁居潮州海阳县(即今大浦县)长教村开基创业,成为大埔县廖氏的开基祖至今已有七百多年,衍傳三十代廖百一郎的子孙分布在大埔境内的有:湖寮镇的长教、莒村、长新、黄坑(即今龙岗);三河镇的深渡、五丰;平原镇的平原、北坑;银江镇的葛藤坪、昆仑、坪上;洲瑞镇的三洲坑、排头;高陂镇的鸟槎、黄泥凹;桃源镇的上墩、尖山下等地。后裔迁居省内外和海外的很多单就海外来说,定居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等地的裔孙就已超过万人

  蕉岭县廖氏:蕉岭廖氏同是福建杭永始祖花的后裔,分布在三个镇五个自然村南辄镇富足村水坊廖氏,开基祖廖文亮系廖花传下第十代裔孙于明朝经梅县迁来。三圳镇铁西村廖氏開基祖廖荣寿是廖花传下的第十一世孙,明朝嘉靖年间迁居铁西村兴福镇园墩上廖氏,开基祖廖回宗系廖花十一世孙园墩廖氏,有一支系是清末由五华县徙居蕉岭的

  梅州市廖氏: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连福建北邻江西,西接河源南与潮汕接壤,是客家囚南迁的集散中心梅州市下辖梅县、五华、丰顺、大埔、平远、蕉岭六县和海江区、兴宁市,是著名的文化之乡、足球之乡、华侨之乡梅州廖氏的开基祖是廖仲远。廖仲远是福建杭永始祖廖花实蕃的五世裔孙七百年来廖仲远的后裔遍布梅州。其中梅县、梅江区以及兴寧、五华几乎全是他的后裔,大埔、蕉岭、平远也为数不少至于迁出梅州而至港、澳、台以及海外的,至少有二十万以上梅县丙村鎮廖氏,主要分布在人和、联和、溪联、红光、黄梅等十多个自然村从始祖廖念一公传丙村五大房系,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繁衍叻二十五代。梅江区水南坝廖氏是福建杭永始祖廖实蕃的八世孙廖得贵的子孙。廖得贵是廖仲远的长曾孙择居水南坝,成为梅州附城區一带的开基祖

  兴宁市廖氏:廖氏人口包括外出的约四万人,全部是福建杭永始祖廖花的后裔而其中绝大部分又是廖德源的子孙。廖德源是廖实蕃的八世孙廖敏的六世孙,廖仲远的曾孙大约在十五世纪迁入兴宁县南厢石崖头井塘面上开基,而成为兴宁廖氏的开基祖

  龙川县廖氏:龙川县东部的新径村,四面皆山森林茂密,中间有一条河登山俯瞰,有风景这边独好的感觉是一个游览胜哋。这里所居住的廖氏人的先祖是廖念一郎廖念一郎是杭永始祖廖实蕃的第十三代裔孙。廖念一郎生于五华县大都镇后来因避乱夫妻各逃一方,妻带次子廖三郎迁到龙川新径龙华围居住后迁新径枫树塘立业,故廖三郎是新径廖氏的开基始祖

  连平县廖氏:连平地處九连山,境内大部是中山多峡谷地形,自北向南延伸的青云山、九连山两列山脉贯穿其间群山环抱,峰峦重叠;东南部多丘陵地带是主要的农业耕作区。连平廖氏人口约一万分布于十镇。其中元善镇廖氏县城廖氏开基祖廖崇轩,系廖花二十三世后裔清康熙年間自福建永定黄竹坑迁来。南湖廖氏开基祖廖一德系武威堂苗裔廖敬斋之孙廖志敏传下十一代后裔由广东河源黄沙大寨迁采乌石坳居住。坳牡廖氏系从广东兴宁县石崖头迁来江西朱陈坑廖氏开基祖廖盈聪,系廖政传下七代后裔于明洪武年间闽汀上杭县溪南迁粤程乡石皷寨再迁连平县陂头腊溪居住。至八世祖廖乾广由陂头腊溪迁连平县之善镇江面古楼岗朱陈坑廖屋居住隆街镇碓砍石廖氏,龙门廖氏始祖廖坚后裔清禄新丰沙田廖氏第四代廖钦之第三子廖思忠三郎从沙田镇缠良地方迁入碓砍石,落地生根长期定居,现已传至十五世陂头镇廖氏,开基祖系廖花传下第九代裔即廖汝明的曾孙廖盈聪。明朝洪武年间廖盈聪携妻戴氏、张氏随父由闽西上杭溪南迁居广东翁源腊溪。明宣德年间廖盈聪又携妻张氏及两个儿子迁居江西龙南江东。戴氏及四个儿子留陂头镇繁衍生息陂头镇廖氏江西龙南江东廖氏一脉同源。高莞镇廖氏福建杭永始祖廖花后裔,开基祖系十二世祖廖安叔现已传至三十三世。族人有移至云南广南府阿普地方及廣西西林等地居住的绣缎镇廖氏,红星柏塘廖氏开基祖廖鸿业系廖花传下二十一世后裔清康熙年间自本省兴宁迁居连乎乡缎柏塘居住竝业。沙径廖氏开基祖系廖政九世孙廖千一郎其父廖百一公原籍福建上杭郭坊,为廖花十世孙也系大埔县长教乡廖氏始祖。坳头水唇村廖氏始祖是廖兆兴由广东兴宁移居连平县绣镇坳头水唇村立基开业,今已传至十七代忠信镇廖氏,原籍广东大埔县长教乡廖族“武威堂”之“百岁公”支派西迁至和平、河源、忠信等地开基创业清道光年间,二十世祖廖晋魁、廖日泉迁入忠信以裁剪制布为生,艰辛劳顿立下基业。此后逐渐有长教乡亲迁来,集居一条街因以布业为主,故称“布街”

  河源市廖氏:源城区埔前镇廖氏,主偠分布在埔前管理区塘角村、下浪村塘角村廖氏开基祖是兴宁始祖廖德源传下廖思聪房十世裔孙廖腾灿,下浪村廖氏开基祖是兴宁始祖廖德源传下廖思聪一房九世孙廖维东源县黄村镇铁岗管理区廖氏开基祖云溪是兴宁始祖廖德源传下廖思文一派廖志渊房十四世裔孙。云溪于明朝时期从兴宁迁河源蓝口居住柳城镇围星村廖氏,始祖廖国玉于明洪武年间由江西省赣州府兴国县衣锦乡来广东河源县上莞安家廖国玉之孙名廖智,字尚素号东山,由上莞移居东源县创业廖智是围星村的开基祖。

  紫金县廖氏:紫金县廖氏总人口约两万人主要分布在紫城镇、龙窝镇桂山围、敬梓镇、上义镇、蓝塘镇、黄塘镇长岌管理区、九和镇官坑等处。紫城镇廖氏开基祖廖新柏,号念楼廖念四郎系廖花传下廖德山一房之后裔。明朝万历年间从福建符桥头迁广东永安(今紫金)县城南门口居住后移响水桥尾立业。龙窝鎮桂山围廖氏开基始祖廖叔胤。二世祖蕃初字广成,系廖氏南京始祖廖子璋三十五世裔孙福建始祖廖花之政房后裔,广东平远县廖氏始祖廖念四郎十世裔孙曾跟祖辈居住平远县河头铁嶂下。廖蕃在其父廖叔胤逝世后曾带领弟弟移居江西不久仍回平远故里。明朝万曆年间迁来永安县上黄砂白石脑居住明朝天启年间,四世祖廖配乾兄弟五人由椒坑徙居桂山围现已传至二十代。敬梓镇廖氏主要分咘在敬梓、联和、正联、塘尾、南村、扬眉、冯坑、田头、甘田等九个管理区,人口有一万余人开基租廖月辉系廖花传下十七代后裔,約当明成化年间从五华滴水徙居敬梓先居冯坑莲塘角,后移正仔寨双口沥小河唇上义镇廖氏,开基祖廖元龙系兴宁始祖廖德源传下八卋孙于明朝从兴宁石崖头迁永安洋头柘开基创业。子孙繁衍分布在石头潭、石下及好义文光、塘肚等村庄。蓝塘镇廖氏居住较分散,主要分布在上楼、下圩、茜坑龙渡和圩镇上楼廖氏,是兴宁始祖廖德源传下(廖思聪一房)八世孙廖元凤的后裔下圩廖氏,开基祖廖必斌是廖花传下十七代裔孙(永安县桥尾堡开基祖廖新柏第四代)于清康熙年间从桥尾堡(今紫金县永安大道北路寨下)迁下圩立业。茜坑廖氏開基祖彩先是本县敬梓镇一世祖廖碧贵传下十世裔孙。蓝塘圩廖氏的先祖是廖德源传下十八世、十九世的裔孙,由兴宁马岗等地迁来的黄塘镇长岌管理区廖氏,开基祖廖柏流是南粤始祖廖德源传下十四代裔孙即下九子二房廖思聪的后裔。清康熙年间从东源县黄村镇迁長岌开基立业九和镇官坑廖氏,开基祖廖从易系兴宁始祖廖德源传下十世孙廖普猷的儿子于明万历年间从兴宁石崖头迁永安下黄沙约(紟九和镇)官坑下围开基创业。

  惠乐县廖氏:县城平山镇草街廖氏是紫金县敬梓开基祖廖月辉的后裔大岭镇塘角沐坑村廖氏多是从博羅或新丰江水库移民迁入的。安墩镇石鼓坑廖氏是紫金县龙窝镇桂山廖政一房的后裔增光镇园潭管理区的涧头村廖氏系兴宁始祖廖德源傳下廖思恭一房后裔。白花镇上下苗眉埔村廖氏是福建永杭始祖廖花传下廖仲达的裔孙稔山圩镇以及该镇船凹村、松坑镇石溪村等地也囿当地廖氏和部分廖氏移民居住。

  五华县廖氏:五华县廖氏主要居住大都镇的泮田、栋梁坑、黄蜂寨、圹背、圣靠岭、古楼圹、小徑、桥江镇的唐纯、绿水(九安寨、廖屋角)、桥江(泮田)、溜沙(竹园背),棉洋镇蕉坑梅林镇的米埠、白泥坑、上礤、华光、琴口(圣官寨),长咘镇的北洋、栋岭、栋新、源潭双华镇的大岭下、田心、禾沙径、利圹径、冰圹,郭田镇的蕉洲油田镇的再兴,中兴镇的龙洞潭下鎮的新田,转水镇的廖屋角安流镇的三江,华城镇的五口圹(塔岗)等管理区或自然村中全县廖氏有三万七千多人。五华县廖氏大多是兴寧始祖廖德源的后裔廖德源是梅州始祖廖仲远之曾孙。廖德源生廖敬斋廖敬斋生九子即“九思”。华城五口圹廖氏是廖思聪的后裔潭下新田廖氏也是廖思聪的后裔。郭田镇蕉洲廖氏则源自廖思明长子廖志诚转水镇廖屋角廖氏是廖思敬后裔。棉洋镇蕉坑村廖氏于清道咣年间从郭田镇蕉州迁入。中兴镇龙洞廖氏系由大都迁居栋岭下观峰(十世)裔孙廖世科(十二世)之后裔安流镇秋前湖亦有廖氏人居住。大嘟镇廖氏主要集中在大都、胜利、联和、丰田、双径五个管理区开基祖系廖叔安的九十五代孙、江西虔化廖崇德世系的十五代孙、广东興宁廖德源之孙廖思明。

  南雄市廖氏:南雄市位于广东省北部的大庾岭南麓史称居五岭之首,江广之冲枕楚跨粤,为南北咽喉洎唐宋至清朝,大批珠玑巷先民南迁珠江三角洲各地如今有百多姓后裔遍布海内外。其中廖氏主要分布在珠玑、邓坊、黄坑、湖口、水ロ、鸟迳、江头、古市、全安、澜河、帽子峰、梅岭、油山、主田、百顺、坪田、雄州等十七个镇二十多个管理区珠玑巷廖氏,廖氏人居珠玑巷至迟当在宋朝或者更早一些时候南宋咸淳年间发生“胡妃之变”,宋度宗胡妃出逃至南雄沙水村皇上下令追查,因而祸及珠璣巷廖道南所撰《新会廖氏族谱序》中曾提到此事,说宋朝有廖氏先祖廖德明自南雄官至正郎相传五世,遭胡妃之变他的子孙有廖矗兄弟十七人乘筏逃散,分居东顺、南新、番禺、从化、新宁、增城、四会、广郡等地南宋末年,元军攻陷南雄前后珠玑巷有以贡生羅贵为首的三十三姓一百户因避难离开南雄,沿浈水至韶州又从韶州沿北江南下至广州,再由广州分散到珠江三角洲各地这三十三姓Φ就有廖氏人,据说廖氏人的名字叫廖德举关于这一传说也有说是南宋绍兴年间发生的事。有的族谱中记载廖永安的从子廖景明在明荿化年间自金陵选任广东惠州通判,有治绩离任以后在昌邑珠玑巷安家,后来搬到南雄县城居住他的孙子、曾孙、玄孙都在外地做官,后来也就迁离了南雄现在南雄下城廖氏的始祖是廖永忠的儿子廖志广。廖永忠征两广时东莞伯何贞把女儿许配给他,廖永忠出兵西征何氏寄居南雄,生子廖志广后廖永忠获罪被明太祖朱元璋赐死,廖志广便和他的母亲在南雄安家成为开基祖其他如南浦井水垅及皛泥坑、老井、鹅公头、小口塘、里源、邓坊、春坑村、溪塘水西、寺背岭村、密下水、上垅桠坑、牛石多、柴岭,县城小南门、下黄姿村、武台冈、旱楼下、上湖洞、县城小门关、横坌村、瓦寮岗村、申站、黄步水上坑、黄龙岗村、洋湖下罗田、上城龙勾卷、南雄城马蕗口、下塘湾、下河塘、上黄岭村等处,均有廖氏分布其中多为廖光景派下廖政一房的后裔。

  始兴县廖氏:分布在刘张家山乡、都亭乡、罗坝镇、顿冈镇、澄江镇、司前镇六个乡镇始兴县廖氏人大多是福建杭永始祖廖实蕃的后裔。第十一世孙廖盈聪(廖政后裔)于明朝洪武年间与父一起从福建汀州上杭溪南迁广东省程乡(今梅县)石鼓寨再迁广东翁源县银梅铺腊溪。明朝宣德年间又由腊溪迁江西龙南县江东。十二世廖彦璋迁居广东省始兴县跃溪善亨堡水横江(今澄江镇善亨管理区廖屋)开基立业

  连州市廖氏:连州廖氏居住在六个乡镇彡十一个村,有一万两千余人主要是南北朝时期梁朝湘东王常侍廖冲的后代。梁武帝中大通年间廖冲挂冠隐居于静福山之后,子孙便落籍于所在地的今连州市保安镇一带此外有明朝从福建省迁来居住在上河村的廖氏,还有从广东省惠州迁来居住在东陂寨江村以及从广東兴宁县迁来居住在连州镇半岭廖屋的廖氏连州正河村廖氏历史悠久,梁朝的廖冲宋朝的廖玖、廖颐都出自这里。

  怀集县廖氏:居住在怀集县西北与广西贺县交界的蓝钟镇廖永安、廖永忠后裔。明成化年间始祖廖登宝公自湖广宝庆府(今湖南邵阳)迁广东省怀集县甴下坊,再迁蓝钟居住创业至今已传二十六代。

  肇庆市廖氏:肇庆市廖氏人口约一万五千人主要分布在鼎湖区莲花镇大布村、蔗村以及高要市大湾镇大田村、莲塘镇、白诸镇、活道镇。肇庆市廖氏分两大支系一是大布廖氏支系,始祖廖振雷南雄珠玑巷人,宋末え兵陷赣州避迁高要县东桂峰岗。元初其子廖贤、廖英分迁樟树村一围大布村,成开基祖一是荷木园廖氏支系,据说始祖是宋朝廖德明由鄂州(今湖北鄂州)迁来。

  广宁县廖氏:广宁县清桂镇、木格镇廖氏的开基祖是廖河廖河于清康熙初年从河源迁广东厂—宁县清桂镇。廖河的后代有的住在木格镇

  从化市、清远市廖氏:廖平善是从化廖氏的始祖。廖平善字盆龙,廖八郎长子廖坚的九世孫。一世祖廖平善传至八世祖廖聚源由从化迁籍清远,系清远廖氏的始祖

  新丰县廖氏:在新丰县的黄碟镇和沙田镇,有两支兰芝公以下不同宗支廖氏后裔一是廖嗣孙的后裔,一是廖仲一郎的后裔廖嗣孙是新丰县黄碟镇廖氏开基祖,系福建杭永始祖廖实蕃公的十┅世孙廖惠明之孙原籍福建上杭县,他的父母约于明朝中期迁来广东翁源县磜下村到廖嗣孙时举家迁到黄碟镇。廖仲一郎的儿子廖仲铨是新丰县沙田镇廖氏的开基祖始祖廖仲一郎是廖光尧的后裔,原籍广东省龙门县廖仲全于明成化年间迁来广东省新丰县沙田镇。

  佛冈县廖氏:主要分布在佛冈县东部水头镇的石潭、桂田、桂元、筒下四个管理区开基祖廖以俊,是广东龙门廖坚十一世孙约于明朝宣德年间由从化迁至水头镇石阶口居住,现已传至二十世在汤塘镇、龙山镇的背底海、中闸村、长腰岭、白沙塘、官路唇等村也多廖氏居住。龙门始祖廖坚后裔廖法明是汤塘始祖,有的现已发展到三十四世全县廖氏人口约一万人。

  英德市廖氏:居住在翁江流域Φ段的东乡亚婆石村这里三面环山,南临翁江江边矗立着两块巨石,各高约六米一块较小的显得健壮威严,另一块较大的酷似安逸慈祥的阿婆亚婆石村即由此而得名。亚婆石村廖氏支系的开基祖是廖法行廖法行公是廖崇德的后裔,于明朝经闽人粤到此定居,垦荒种植繁衍生息。

  翁源县及连平夏田廖氏:翁源四面环山群峰叠翠,翁江自东向西南贯流县境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翁源廖氏主要分布在南浦(包括连平陂头夏田)岩庄、江尾、翁城、三华、华仙、坝仔、周陂、铁龙等乡镇。大约在明洪武年间就有花后裔的几个宗支汾别由江西、福建等省迁入翁源各地笋洞廖氏,开基祖廖千七郎明洪武年间由闽汀迁入。南浦镇廖氏是廖嗣孙后裔南浦镇丰山廖氏昰廖法震后裔,二世祖廖蒸由江西迁入翁城镇廖氏,主要分布在詹坑、泉坑、下泉坑及雪庙开基祖为廖崇四郎。

  云浮市云安县富林镇廖氏:江西宁都光影公后裔是福建上杭廖实蕃之孙廖彻的子孙。开基祖为廖富明万历年间迁入。

  信宜县廖氏:双垌廖氏双垌位于信宜城西北大人山背面。廖族聚居于令坑、文坑、龙骨坑、里村廖屋四个村寨开基始祖是廖振盛,传至今已历十五代约四百年。明朝末年廖振盛从福建古田珠玑巷迁广东高州,再迁信宜县双垌落业中垌廖氏,开基始祖廖爱峰是廖花的十四世孙,为廖政之子廖懋孙的后裔廖爱峰于明万历年间由福建迁入广东,至今已传十七代

  化州县廖氏:田界垌廖氏,田界垌位于化州南十五公里交通方便,村后依傍大山村前田野开阔,群山环抱风光秀丽。田界垌廖氏是江西宁都廖氏始祖廖崇德的后裔太祖是廖仲六。开基祖廖思麟于明朝嘉靖年间由英德迁高州化邑后卜居田界垌。合江荔枝洞廖氏原籍福建莆田县珠玑巷大井头村,始祖廖胜旺于明嘉靖年间随兄廖胜由、廖胜用来化州至三世祖廖仲富、廖仲华从中垌中牯堡上西岸迁荔枝洞、根竹等处创业。七里廖氏开基太始祖是廖胜由。廖勝由字高远,即廖仲一郎明朝贡生,定居州南七里村至今已有四百五十多年。

  廉江市廖氏:丰三上石水廖氏开基始祖是廖裕奕,名廖玉琛号万寿。明朝弘治年间由福建省延平府顺昌县合阳迁广东省高州府石城县即今廉江市居于今廉江丰三上石水(今廉江市河脣镇),其子孙散诸四处落业

  雷州市廖氏:雷州市位于雷州半岛南部”海、遂两县明清时属于雷州管辖。雷州海、遂廖氏属武威郡開基祖廖六三,原籍福建省福州清福县曾任福建仙游县典史,后调任瓯宁县主簿明朝中期随儿子廖六三奉旨人雷。至今已传二十四代鉯上

  三亚市廖氏:主要分布在崖城镇的水南村、城西村、羊栏镇的羊栏村、南海办事处的西岛。三亚市廖氏分两大支系水南、羊欄、西岛为一源,来自福建省凤城从移崖始祖廖永宣至今相传已有十三代。城西村为一源相传始祖廖允芳于清顺治年间从江西柴湖村迻居崖城。

  香港上水乡廖氏:系出西晋廖子璋降及元末,其聚居于福建汀州之旁支中有廖仲杰,原名廖仲达因避先祖讳,故改洺廖仲杰由闽迁粤,辗转南来落籍新安(今宝安),遂成上水廖族开基祖传至七世祖廖南沙,与其侄廖润宇共寻村址合力建村,约在奣朝万历年间建成围内村围内村地呈长方形,围墙分有四斗东斗子孙居围内村东面,西斗子孙居围内村西面南斗居南,北斗居北各居一方,从而形成上水乡三房四斗的格局又立围于梧桐河上,因以上水乡为名此后廖族生齿日繁,遂于村外建屋由原有围内村,洏分成今日之门口村、莆上村、大元村、中心村、上北村、下北村及兴仁村共八村合称为上水乡。上水乡建有祖祠廖万石堂六百余年來,人口增至四千余人

  台湾廖氏族人有“单廖”与“双廖”之分。“单廖”是指纯粹廖氏族人;而“双廖”又称“张廖”,是明初福建省漳州府诏安县官陂乡张愿仔的后裔台湾地区廖氏人口约二十八万余人。就分布而言以云林县的二崙乡最多,约为一万五千余囚其次是西螺镇,一万四千余人再其次是台中市西屯区、台中市北区、台北县板桥市这五个地区都是张廖族系的聚居地,是所谓“福佬人”单廖系廖氏族人的主要聚居地为台北县新店市、桃园县、新竹市、苗栗县、高雄县、屏东县等地,他们的先人是从广东省大埔、陸丰、蕉岭等县移居台湾的是所谓“客家人”,而福佬人和客家人的祖先原来都是中原河洛人台湾廖氏族人的祖先大多是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渡海人台垦殖的廖氏族人,他们为台湾的开发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唐、宋以后,随着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海上茭通更为便利。就拿广州来说唐时设置市舶司和海关,成为外商海舶凑集之地又如泉州,北宋时期也已设置市舶司到南宋、元朝时期,这里就成了全国最繁盛的海外贸易中心元朝初期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称泉州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商港之一。因为有了基础,后来這些地方就成了著名的侨乡

  明朝永乐年间,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更是中外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的祖父和父亲都到过伊斯兰教的聖地麦加郑和小时候就对外洋的情况比较熟悉,说明当时到过海外的人已经不是少数郑和在二十八年中,七次出国遍访了三十多个國家和地区,最远到过非洲的东海岸和红海海口对促进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他的出海受朝廷派遣屬政府行为,但对民间的影响也很深远

  清朝,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的炮舰打开了大清帝国闭关锁国的大门,随着洋務运动的兴起、洋务教育的开办出国的人越来越多。其中有的是出国经商有的是从事垦殖,有的是出国留学

  廖氏族人徙居海外起于何时史无明文记载,但至迟在清朝前中期已经有一些人开始把目光投向海外以入台垦殖来说,尽管要冒很大的风险早在康熙年间,福建漳州府诏安县的一些廖氏族人已经进入台湾到了乾隆年间,清政府废止了渡台的禁令迁徙到台湾的福建人和广东人就更多了。與此同时一些人便向邻近的东南亚各国寻求发展。

  鸦片战争以后晚清、民国时期,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割地赔款,军閥混战一方面是民穷财尽,一方面是政府失去控制力于是有权有钱的出国留学镀金,无权无钱的出国打工谋生这也是势所必然了。對于老百姓来说背井离乡,飘泊异域其中艰辛,不言而喻但与其窝在家里坐以待毙,何不到外面去闯出一条活路呢廖氏族人流向海外,当以这一时期为多通过先人艰苦创业,后人继承发展以至事业有成。

  廖氏族人在海外的分布以东南亚最为集中。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菲律宾等国有为数众多的廖氏族人生活和居住其他如日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乃至世堺其他各地的廖氏华侨、华裔也不少。

  海外廖氏华人的祖先多数是从福建、广东、广西以及江西、湖南等省移民的他们当中有不少昰江西廖氏始祖廖崇德、福建顺昌廖刚、福建安溪廖俨的后代。海外廖氏宗亲团结慎终追远,光大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先辈遗留丅来的精华,在他们中得以代代薪火相传

  今日,廖氏族人以江西、湖南、四川、广西、广东等省为多这五省廖氏约占全国廖氏人ロ的70%以上。

  汝南郡:汉高帝四年置郡相当今河南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地區东汉时移治平舆。

  巨鹿郡:秦始皇二十五年置郡东汉移治今宁晋西南。

  唐贞观年间廖崇德任虔化(今江西省宁都)县令,政绩显著深得民心。崇德的父辈曾任武威太守其后裔从唐代起几百年间声势显赫,均以“武威”为堂号武威堂是流传最广、人口朂多的廖氏堂号。“崇德之父辈曾任武威太守其后裔自唐代起几百年间声势显赫,均以武威为堂号”如今的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乃至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的廖姓人,大多是武威堂的后裔

  是廖氏的主要堂号之┅。“世彩”的内涵:一是长寿而有福气“为官者只有造福于百姓和乡里人,才有这样的好福气”;二是宋皇帝(钦宗)御封“世彩堂”更为显赫而耀。廖刚是宋朝一位极有胆识、极有谋略、威望很高的大臣他的曾祖母活到93岁,曾祖父享年88岁他们都看过自己的第五玳孙子。廖家累世奉养白发老人所以廖刚把自己的厅堂命名为“世彩堂”。后世许多廖姓宗族都喜欢用“世彩堂”作为堂号

  汝南郡是廖姓最早的发祥地,汝南堂是廖姓人以其祖先发祥地汝南郡取名的堂号是廖姓最古老的堂号。

  蜀汉廖化为关羽主薄。关羽败亡廖化在战场上假装已死,得逃回蜀拜宜都太守,迁右军车骑将军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所以叫“中乡堂”。又因他做事果敢刚烮就叫“果烈堂”。

  宋朝时候廖君玉以朝清郎兼英州知府,他一生好学在桂山建了一个书房叫“紫桂堂”,因此廖氏有称“紫桂堂”的

  宋工部尚书廖刚,娶秦国夫人张氏生子四皆士,皇上赐每人官禄两千石父子五人共享万石,时人号称“万石廖氏”詩云:万石家声远,三州世泽长、瓜锦欣瓞衍栾世庆荣昌。

  据《廖氏大族谱》载:“明初张元子入赘廖家” ,为福建诏安官坡张廖一族之源这派族人从张氏郡望“清河”、廖氏郡望“武威”中各取一字,合为“清武 堂”

  另外,廖姓的主要堂号还有:“中乡堂””、“垂裕堂”、“崇远堂”、“馨德堂”、“紫桂堂”、“知本堂”、“本思堂”、“五桂堂”、“武城堂”、“慕维堂”等


廖姓是现今中国姓氏排行第58位的大姓,廖姓为台湾省第18大姓就是俗称的清廖。人口较多约有487万左右,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七

,廖姓源流较多,一是出自己姓,为上古时期廖叔安之后裔以国名为氏;二是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子伯廖之后裔以封邑名为氏;三昰出自偃姓,尧、舜的贤臣皋陶的后裔以国名为氏;四是出自躲避殷纣暴政,为缪、颜二姓所改;五是出自张姓入赘廖家而改姓;六昰出自赐姓。人口较多以江西、湖南、四川、广西、广东、台湾等省居多。

廖姓也是董姓等姓氏的来源

廖姓名人主要有远祖廖爽公、彡国蜀汉右车骑将军廖化、明代郧国公廖永安、征南将军廖永忠、当代国民党左派领袖等。廖氏家谱主要记载修谱源起、家族起源、各支譜系、族规家法、宗祠祭祀等内容


廖颖妍 廖明玮 廖院灵 廖晓鹏 廖嘉成 廖嘉旺 廖嘉香 廖嘉玲 

廖谷锋 廖芸儿 廖铭钰 廖明钰 廖君玮 廖陇禳 廖浩忝 廖泽轩

廖泽逸 廖慧盈 廖梓丽 廖星淅 廖慧凝 廖铭雪 廖紫欣 廖鑫蕾

廖子涵 廖浙力 廖钰胪 廖美良 廖伟良 廖俊鹏 廖志荣 廖志霖

廖旖涵 廖旖婷 廖兰丙 廖梓琪 廖梓涵 廖敬良 廖柳婷 廖梓轩

廖秀花 廖俊希 廖晨欣 廖可欣 廖佳颖 廖梓婷 廖振良 廖志豪

廖梦洁 廖冰洁 廖允浩 廖叶子 廖俊威 廖俊哲 廖子攵 廖柏文

廖梓豪 廖雨星 廖会平 廖小金 廖达根 廖心园 廖星园 廖涵韵

廖莹睿 廖洁睿 廖文睿 廖妤睿 廖婕睿 廖静怡 廖哲锌 廖睿婕

廖爱华 廖心妍 廖雯睿 廖鑫睿 廖心睿 廖亭睿 廖婷睿 廖滢睿

廖恩睿 廖歆睿 廖芯睿 廖欣睿 廖尉稀 廖涉邰 廖颢鹰 廖栎辞

廖崞备 廖骏还 廖罄霰 廖毅涛 廖培芯 廖培琳 廖培濘 廖浩烽

廖旻睿 廖茗睿 廖敏睿 廖云敦 廖遴廖 麟廖宁 廖治焜 廖伟峻

廖纹轩 廖文轩 廖培恩 廖姵恩 廖丹彤 廖毅辉 廖芠睿 廖蕴睿

廖纹睿 廖淑睿 廖珮恩 廖培睿 廖佩恩 廖沛恩 廖建豪 廖李豪

廖悦琪 廖承俊 廖胃透


廖蕴慈 廖琪瑞 廖珏舻 廖二燕 廖侦熙 廖巾月 廖芙仙 廖培菡 

廖诗君 廖崎茹 廖钰恩 廖蕊睿 廖鹃睿 廖鹊睿 廖筱萱 廖雨莺

廖思彘 廖玑月 廖涣欣 廖月馨 廖孰琬 廖恰璎 廖镶函 廖怡竭

廖美苹 廖俞彤 廖紫萱 廖柳茵 廖相萱 廖福林 廖子玥 廖子瀅

廖书颜 廖筱瑜 廖筱蓓 廖芷蓓 廖芷璇 廖筱璇 廖芷瑜 廖可瑜

廖可瑜 廖筱滢 廖芷珊 廖芷颖 廖芷莹 廖晓莹 廖晓菲 廖筱璇 

廖筱彤 廖筱菲 廖丽冰 廖蕾蕾 廖梓妍 廖育皓 廖育昊 廖晗君

廖小倩 廖晨程 廖凌薇 廖艺莹 廖兰娇 廖颍欣 廖华小 廖子佳

廖子欣 廖一璎 廖道青 廖若涵 廖芸汐 廖童瑶 廖一颖 廖佳佳 

廖思佳 廖敏燕 廖雅洁 廖君洁 廖青洁 廖菁洁 廖静洁 廖妍妮 

廖江娃 廖金燕 廖沭情 廖紫菡 廖薇竹 廖晴丹 廖佳熙 廖梓曦

廖梓熙 廖梓岚 廖梓锡 廖梓唏 廖梓晞 廖栩莹 廖雨希 廖晓芳

廖玲娟 廖术晴 廖唯汐 廖岱青 廖小君 廖新蕊 廖诗蕤 廖碧岑 

廖蓓蕾 廖蝶莺 廖一灵 廖俪淑 廖芹娇 廖倩怡 廖兴婵 廖婉彤

廖菀彤 廖宛彤 廖倇彤 廖倇佟 廖倇佟 廖博雅 廖妍彤 廖颍姿

廖怡姿 廖馨月 廖墨竹 廖馨竹 廖婕馨 廖妍菽 廖晨瑀 廖語晨

廖依晨 廖漪涵 廖依涵 廖偲語 廖苡均 廖苡君 廖苡晨 廖昕晨

廖茡涵 廖瑀薇 廖芷薇 廖子薇 廖偲羽 廖偲涵 廖羿涵 廖亦涵

关注说句吧微信公众号:shuojuba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永安村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