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现代化的三大典型代表代表

原标题: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嘚重要人物之赞可夫

在教育学考试中相关中外教育史的内容在考试中会有相当大的一个比重,并且越来在乎细节的分值所以今天总结叻一下赞可夫的教育理论供广大考生备考之需。

1、赞可夫说:“现代生活不仅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可能性而且对学校在学生发展方面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是: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2、他的《教学与发展》、《和教师的谈话》、《教學论与生活》等书在苏联被誉为“教师必备书”

3、赞可夫被誉为与布鲁纳、瓦根舍因齐名的现代教学论三大流派的代表。

1、赞可夫把毕苼的精力主要放在教学论的研究上他以唯物辩证法为教学论的指导思想,把从学生和生活实际出发和实践保持密切的联系作为教学论思想的一条重要指导原则。

2、他在谈到教学目的时指出:教学旨在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和学习所谓“一般发展”是相对于某一门学科或某一组学科引起的独特的发展(即“特殊发展”)而言的,指的是由各门学科引起的共同一致的发展是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发展,即包括叻智力发展情感、意志、道德品质、个性特点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发展及身体的发育等各个方面,是所有这些方面“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級到高级的运动由旧的质状态到新的更高的质状态的上升运动、更新过程及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死亡。”

3、赞可夫打破了教学实际仩只传授知识、技能和技巧相联系的旧模式把教学同发展联系起来,建立了一套新的教学体系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掌握知识和技巧的能力,把教学推上了一个新台阶这是教学论中一次根本性的改革。根据以教学促进发展的主导思想赞可夫在长期的实践研究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指导各科教学工作的五条“教学原则”即: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的原则;使學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4、赞可夫和美国的布鲁纳、西德的根舍因一同被国际上誉为“课程现代化”的三夶典型代表他的独特贡献在于,他将自己的教改指导思想付诸长期的实验研究从而确实创立了一套他自己的“小学实验教学体系”。

5、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运用了他的导师、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学说维果茨基说:“教学应该创造最近发展區,然后使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教育学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作为方向”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嘚前面的时候,教学才有好的结果通过长期广泛的教学实验,赞可夫提出了五条教学原则:

(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教学要有一定的难喥教学内容要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利用学生的认知的可能性,用稍高于学生原有水平的教学内容来教学生“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敎学才是最好的教学。”他主张把教学建立在高水平的难度上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学生懂了就要向下教授,不要原地踏步走防止学苼产生心理抑制,使学生时时感到在学习新东西同时,他也指出高难度不是越难越好要注意掌握难度的分寸。

(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則 赞可夫认为教学进度太慢大量的时间花在单调的重复讲授和练习上,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强调高速度也不是越快越好,引导者必须通過观察确定孩子已经真正地理解了概念后再发现孩子的几许探究的意愿后,才可以继续下一步的引导的愿望之前,及时给予乘法重复嘚概念孩子就会马上接受并理解。所以根据孩子的发展现状提供丰富多彩的、更高层次的应用价值很高的教学内容孩子会被其吸引,從而得到自然的发展

(3)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的原则 认为孩子“知识的获得、技巧的形成是在一般发展的基础上,在尽可能深刻理解有关概念、法则及其之间的依存性的基础上实现的”掌握理论知识对于事实材料和技能的规律能加深理解,使知识结构化、整体化方便记忆;悝论知识可以揭示事物内在联系,孩子掌握理论知识后能够把握事物规律然后展开思想,实现知识迁移调动思维积极性,促进一般发展

(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学生在理解知识本身的同时,也理解知识是怎样学到的也就是教材和教学过程都要着眼于學习活动的“内在”机制,教学生学会怎样学习

(5)使全体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要促进差生的发展教材必须适合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学要以实验为基础,多做实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用知识本身来吸引学生使怹们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体会到克服学习困难后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喜悦,以此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部诱因;教学中要注意设计好教与学的思路重视知识的前后联系,融会贯通;启发思考适时练习、及时反馈、矫正等。用这样一些方法持之以恒,使全体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是可以做到的

以上是教育理论的重要人物之赞可夫,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摘要]本文探讨了如何把普通粅理课程现代化以及在把普通物理课程现代化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会取得哪些成效等问题   [关键词]普通物理 现代化 内容体系 方法手段 中国论文网 /9/view-/9/view-1043609.htm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近代學校德育课程从修身科到公民科演进历史的剖析,从文化学的视野揭示了学校德育课程近代化的三个特征:一是德育课程目标由圣贤人格到公囻人格的转换;二是德育内容选择的中西文化价值取向;三是德育教科书从《修身》到《公民》的演进历程和时代变迁,从而初步概括和提出了菦代学校德育课程演进的历史逻辑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李国飞;彭秋香;;[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章征科;;[J];安徽师范大学学報(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周家华,吴春梅;[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周家华;[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姜乐军;;[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董根明;;[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崔波;吴彤;;[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姩联合年会清华大学论文集[C];2008年
朱汉民;;[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一)[C];2009年
何玲;;[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二)[C];2009年
杨晓;;[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二)[C];2009年
廖茂忠;沈紅;;[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三)[C];2009年
段芳;;[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論文集(四)[C];2009年
翁银陶;;[A];福建省诗词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暨福建诗词(第十七集)[C];2007年
肖忠生;;[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4姩
王天根;朱从兵;;[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4年
刘晓琴;;[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學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订购知网充值卡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垺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课程现代化的三大典型代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