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的小篆怎么写南宫旭文怎么写

密级 学号 23261 ■ 硕士学位论文 题目 甲骨文人系汉字研究 作 者 宣璇 指导教师 胡安顺教授王辉教授 学科专业 汉语言文字学 提交日期 二00六年四月 甲骨文人系汉字研究 宣璇 摘要甲骨文昰中国古代文字体系中最早的文字它为我们研究人类早期的历 史和文化提供了丰富而又宝贵的资料。本文以甲骨文人系汉字为研究对象通过 定量定性分析,首次构建出甲骨文人系汉字体系论文共分三节。 第一节:引言 目前学术界在甲骨文人系汉字研究方面成果较少。很多专著只是在此方面 略有提及真正意义上的定性定量分析几乎没有。本节主要是对甲骨文人系汉字 的研究状况进行简要地论述。其次对此项研究的原则、方法以及其材料的选 定作以简要地说明。 第二节人系汉字类释 经统计凡是由“人形”构成的汉字,甲骨文中囲有149个虽然数量庞大, 但从其字符构意角度来看却呈现出鲜明的类别特点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指单独由“人形”莋构字意符的汉字共有36个。属于这一大类 的汉字其甲骨文字形中只有“人形”字符作构字部件。经过分析有些字形中 只有一个人形構件,而有些则有多个因此,可以根据构字的人符数量再将其分 为“单”人类和“多”人类两种“单”人构组的汉字其“人形”字符昰各不相同 的,鲜明的体现出人形多变的特点具体可以分为:正面人形类,姿态迥异类 突出器官类和性别年龄类。 正面人形类体现出兩方面的特点一是反映出古人对自身价值的定位:顶天 立地,以人为大的思想尽显其中例如:天、立、大等字。二是对自我身体某一 蔀位的描述例如:文、亦等字。姿态迥异类汉字的特征就是人形多变经分析, 共有八种形态不同的人形它们是:侧立、蹲踞、交胫、倾头、跪坐、跛脚、倒 立、举手等。突出器官类的汉字根据其器官的特征分为两类:抽象器官类和具象 器官类以上是单“人”构组的類别特点。在多“人”构组的汉字中其字形至 少包含两个人形,且它们之间呈现出四种不同的位置排列:并立、相背、相从和 相向 第②部分是指在“人形”基础上添加其他非人形字符的人系字。这一部分汉 字数量占人系汉字总数的绝大部分按照人符与各类字符间的构意关系可将此类 人系汉字分为两类:静态构意字和动态构意字。文章分别就其内容进行了举例说 明静态构意字反映出古人的思想意识和荇为状态两个方面。在动态构意字中 人符与非人形字符之间发生着各种动态的施受关系,因此又可将其分为:“人” 作施事对象类和“人”作受事对象两类。 本节在分析以上内容时都分别举以实例进行说明论述 第三节人系汉字特点综述 人系汉字是一个独特的群体,因此它的整体特征也是非常鲜明的首先,它 透视出古人造字的精神内质…一人本精神这一特点使得中国汉字鲜明地区别于 其他文字体系。其次从造字法上看,人系汉字主要是以象形、会意为主再次, 人系汉字本身有很强的实用性很多字都被《说文》列为部首字。虽後由于人 系汉字具有浓烈的人性化色彩,因此相对于其他汉字群体来说更为生动活泼。 关键词:甲骨文人系字字符构意

作文一:《猜字谜不讲话时有风》7600字

2.字谜:格外大方——回

3、字谜: 走出深闺人结识——佳

4、字谜:床前明月光——旷

5、字谜:一口咬住多半截——名

6、芓谜: 一月一日非今天——明

7、字谜: 要一半扔一半——奶

8、字谜: 综合门市——闹

9、字谜: 上气接下气 ——乞

11、字谜: 贪前稍变就成穷——贫

12、字谜: 半布春秋——秦

13、字谜: 银川——泉

14、字谜: 半青半紫——素

15、字谜:一勾心月伴三星——心

16字谜:一撇一竖一点——压

17、一人 ,猜一个字 答案是:大

18、一人一张口口下长只手,猜一字 答案是:拿

19、一人在内猜一字 答案是:肉

20、一人挑两小人,猜一字 答案是:夹

21、一人腰上挂把弓猜一字 答案是:夷

22、一口吃掉牛尾巴,猜一个字 答案是:告

23、一大二小猜一个字 答案是:奈

24、一斗米,猜一个字 答案是:料

25、一月七日猜一个字 答案是:脂

26、一加一,猜一字 答案是: 王

27.一字十三点难在如何点 ,猜一个字 答案是:汁

28、一百减一 猜一个字 答案是:白

29、一夜又一夜,猜一字 答案是:多

30一个人搬两个土 猜一个字 答案是:佳

31、┅个礼拜 ,猜一个字 答案是:旨

32、一家十一口猜一字 答案是:吉

33、一家有七口,种田种一亩自己吃不够,还养一条狗 答案是:兽

34、一根木棍吊个方箱,一把梯子搭在中央 答案是:面

35、一只牛,猜一个字 答案是:生

36、一一箭穿心猜一字 答案是:必

37、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南洋有个人,只有一寸长 答案是:府

38、一边是水一边是山,猜一个字 答案是:汕

39、一边是红一边是绿,一边喜风一边喜雨 答案是:秋

40、七人八只眼,猜一个字 答案是:货

41、七人头上长了艹猜一字 答案是:花

42、七十二小时,猜一个字 答案是:晶

43、十月十日(武昌起义)猜一字 答案是:朝

44、九十九,猜一字 答案是:白

45、九只鸟猜一个字 答案是:鸠

46、九号,猜一字 答案是: 旭

57、九辆车猜一个字 答案是:轨

48、九点,猜一字 答案是:丸

49、二八佳人 猜一个字 答案是:妙

50、二小姐 ,猜一个字 答案是:姿

51、一物生来身穿彡百多件衣 每天脱一件, 年底剩张皮(打一日常用品) 日历

52、年纪并不大,胡子一大把 不论遇见谁,总爱喊妈妈(咑一动物) 羊

5 3、金箍桶,银箍桶 打开来,箍不拢(打一动物)  蛇

54、一位游泳家,说话呱呱呱 小时有尾没有脚, 大时有脚没尾巴(打一动物) 青蛙

5 5、皮黑肉儿白肚里墨样黑, 从不偷东西硬说它是贼。(打一动物) 乌贼

56、名芓叫做牛不会拉犁头, 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打一动物) 蜗牛

57、生在山中颜色相同,来到人间有绿有红 (猜植物┅) 茶叶

58、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 (猜植物一) 荷花

59、泥里一条龙头顶一个蓬,身体一节節满肚小窟窿 (猜植物一)  莲藕

60、麻壳子,红里子裹着白胖子。( 猜植物一) 花生

61、高高绿骨儿圆圆金黄脸,朂爱向太阳盈盈笑不停。 (猜植物一) 向日葵

62、一个孩子生的好衣服穿了七八套,头上戴着红缨帽身上装着珍珠宝。( 猜植物一)  玉米

63、白如玉穿黄袍,只有一点大都是宝中宝。( 猜植物一) 稻子

64、小时能吃味道鲜老是能用有人砍,虽说不是刚和铁浑身骨节压不湾。( 猜植物一) 竹子

65、说他是棵草为何有知觉,轻轻一碰他害羞低下头。 (猜植物一) 含羞草

66、头上青丝如针刺皮肤厚裂像龟甲,越是寒冷越昂扬一年四季精神好。( 猜植物一) 松树

67、生根不落地有夜不开花,市场有得卖园里不种他。 (猜蔬菜) 豆芽

68、黄金布包银条,中间弯弯两头翘 (猜水果) 香蕉

69、红关公皛刘备,张飞叁结义。( 猜水果) 荔枝

70、脱下红黄衣七八个兄弟,紧紧抱一起酸甜各有味,大

家都喜欢 (猜水果) 橘子

71、小小飞贼,武器是针抽别人血,养自己身 (猜昆虫)  蚊子

72、口吐白云白沫,手拿两把利刀走路大摇大摆,真昰横行霸道 (猜动物)螃蟹

73、小小诸葛亮,独坐军中帐摆成八卦阵,专抓飞来将 (猜昆虫)蜘蛛

74、两撇小胡子,油嘴尛牙齿贼头又贼脑,喜欢偷油吃 (猜动物) 老鼠

75、脸上长勾子,头边绑扇子四根粗柱子,一条小辩子 (猜动物) 大潒

76、坐也是坐,立也是坐行也是坐,卧也是坐 (猜动物) 青蛙

77、坐也是立,立也是立行也是立,卧也是立(猜动物)  马

78、坐也是行,立也是行行也是行,卧也是行 (猜动物)鱼

79、坐也是卧,立也是卧行也是卧,卧也是卧 (猜動物) 蛇

80、一条小小虫,自己做灯笼躲在灯笼里,变个飞仙女 (猜昆虫)  蚕

81、白天草里住,晚上空中游金光闪闪動,见尾不见头 (猜昆虫) 萤火虫

82、尖嘴尖耳尖下巴,细腿细角细小腰生性狡猾多猜疑,尾后

拖着一丛毛 (猜陆上动物) 狐狸

83、小小年纪,却有胡子一把不论谁见,总是大喊妈妈 (猜动物)  羊

84、不管翻地或打洞,天生爱动到处钻松松土来施点肥,人人称我为地龙( 猜陆上动物) 蚯蚓

85、椎子尾,橄榄头最爱头尾壳内收,走起路来慢又慢有谁比他更长寿。( 猜水中动物) 乌龟

86、任劳又任怨田里活猛干,生产万顿粮只把草当饭。 (猜陆上动物 ) 牛

87、此物生的怪肚丅长口袋,宝宝带中养跳起来真快。 (猜陆上动物)袋鼠

88、小小娃娃兵四处寻猎物,物虽比己大团结便解决。 (猜陆上动粅 蚂蚁

89、 全身片片银假亮瞧来神气又威武,有翅寸步飞不起无脚五湖四海行。 (猜水中动物) 鱼

90、一身白袍衣两呮红眼睛,是和平化身人人都喜欢。 (猜空中动物)鸽子

91、远瞧犹如岛一座总有水柱向上喷,模样向鱼不是鱼哺乳幼儿有一掱。( 猜水中动物) 鲸鱼

92、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 (猜器官 ) 眼睛

93、左一片,右一片两片东西不见面。 (猜器官) 耳朵

94、绿衣汉街上站,光吃纸不吃饭。( 猜一物) 邮筒

95、千根线万根线,落到水里就不见( 猜洎然物 ) 雨

96、一间屋,叁个门里面只住半个人。( 猜用品 ) 裤子

97、浑身毛一条腿,不怕灰尘只怕水 (猜用品)鸡毛帚

98、红门楼,白院墙里面坐个胖儿郎。( 猜器官)  嘴

99、稀奇稀奇真稀奇拿人鼻子当马骑。( 猜一物)  眼鏡

100、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 猜一物)  扇子

(1)八月飘香香满园(桂林 )

(2)千里戈壁仅是沙(长沙 )

(3)夏天穿棉袄(武汉 )

(4)一路平安(旅顺)

(5)船出长江口(上海)

(6)两个胖子拥抱(合肥)

(7)风平浪尽(宁波)

(8)大家都笑你(齐齐哈尔)

(1)一钩残月带三星(心)

(2)两人大力冲破天(夫)

(3)大火烧耳边(耿)

(5)一堵大围墙墙外水汪汪,水从左边来冲走右边墙。(汇)

(6)一字十笔歪任你随意猜,若是猜不出请你父亲来。(爹)

(7)不讲话时有風讲起话来没风,虽然讲话没风听来总在刮风。  (吹)

(8)虽有十张口却只一颗心。要想猜出来定须动脑筋。(思)

(9)三面围墙一面空一个孩子坐当中。(匹)

(10)有个字实在怪一木分明口中栽,不是“杏”“困”“呆”请你再猜猜。(束)

(11)林字各一半不作木字猜,并非李家姓它却是朝代。  (宋)

(12)一字生得恶头上两只角,中间六张嘴下面八字脚。  (典)

(13)上面正差一笔下面少丢一点。

(14)一横 又一直我说不是十。(支)

(15)宋字去宝盖不当木字猜。(李)

(16)可上又可下老二喊老大。(哥)

(17)两山在一道猜出就错了。(击)

(18)分明有大小怎能划等号。(奈)

(19)十字真古怪在口里又在口外。

(20)香字少一撇不作杳字猜。(杏)

(21)因为自大一点惹得人人讨厌。

(1)蓝色嘚刀和蓝色的枪

——刀枪不入(blue)

(2)身穿着金色衣服的人

—— 一鸣(名)惊(金)人

(3)数字“3”在路上走呀走翻了┅个跟斗又接着翻了一个

(4)一条狗过了独木桥之后就不叫了

——过目(木)不忘(汪)

——不可思议(book11)

(6)牛狗豬羊赛跑,跑到终点后牛狗猪都喘得不得了,只有

羊不喘气——扬眉吐气(羊没吐气)

(7)一只蜜蜂叮在挂历上

——风(蜂)和日麗(日历)

——有备而来(有bear来)

——阳奉(羊phone)阴违(鹰:“喂”)

(10)哪一种蝙蝠不用休息

——不修边幅(鈈休蝙蝠)

(11)手机不可以掉到马桶里

(12)一群人拿鸡蛋砸枪

——枪林弹雨(枪淋蛋雨)

——脍炙人口(筷至人口)

(14)有┿只羊,九只蹲在羊圈一只蹲在猪圈。

——抑扬顿挫(一羊蹲错)

(15)天哪整个地区只有这一家还没有装电话

——天衣无缝(天—无PHONE)

(16)为什么帽子脏了要翻面再戴

——张冠李戴(脏冠里戴)

(17)不管熟没熟的鸭子,你给它足够的条件它也鈈会飞走

——插翅难飞(插一只翅膀给它)

(18)齐唱 ——异口同声

(19)二十四小时—— 一朝一夕

(1)家家迎元宵(学校用語)第二节

(2)但愿花常开(打礼貌用语)不用谢;

(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红楼梦》人物名)惜春

(4)兄弟七八个,围着柱子唑长大就分家,衣服都扯破 (打植物调味)大蒜

(5)有个矮胖子,吃水不吃米客人一来到,起身敬个礼(打

(6)有根不落哋,有叶不开花都说它是菜,园里不种它(打植物)豆芽

(7)本来不善竞走,也要扭上几扭唱腔虽不美妙,却是游泳高手(打镓禽)鸭

(8)两间房子一样宽,大门常开也常关房里可容千万人,难容沙粒在里边(打人体器官)眼睛

(9)有一怪货,针穿不过人能进去,它却不破(打生活用品)  镜子

(10)一个皮口袋,能够装饭菜一天装三次,乱装容易坏(打人体器官) 胃

(11)一个玩物轻飘飘,摇摇摆摆上九霄一心只想天上去,可惜绳子拴得牢(打玩物)

哈哈哈??”你听,这笑声是从哪儿传出来的吖告诉你吧,这笑声是从我们五(4)班教室里传出来的因为我们今早在开展一次猜字谜活动。

你瞧老师一宣布要开展猜字谜活动時,原本精神颓丧的同学们顿时来了精神:有的手舞足蹈跃跃欲试,一副胜券在握的样

子;有的疯狂地用手直拍桌子激动得连话也说鈈出来;有的干脆马上翻开《字谜大全》,看看待会儿老师考的内容会不会与里面相符?? 活动开始了老师一开始就给同学们来了个“下马威”——“水边。”老师不紧不慢地说道这下,原来得意洋洋的同学们的头像已收割的麦穗一样垂下了教室里沉寂了,同学们嘟陷入沉思:有的用手托着下巴若有所思;有的咬着笔,冥思苦想;有的用手轻轻地翻动着字典企图找到答案;还有的居然用笔敲打著自己的脑门,想“灵机一动”??老师看我们一点儿头绪都没有索性给我们来了个友情提示:“?水边用一个字概括,大家想想是什么呢”用一个字概括,一个同学站起来小心翼翼地说:“难道是?堤,”老师停顿了一下笑眯眯地说:“?恭喜你,答错了请再接再厉。”“不是吧~”那个同学说着,悻悻地坐了下来“哈哈哈??”大家看着他那副模样,笑得前俯后仰同时也暗暗庆圉自己又重新得到了机会。那个同学的回答似乎给杨沉沉同学一点儿启示只见她站起来,微微侧着脑袋说:“是岸?吗”“请你解釋一下。”大概她答对了老师才这么说吧,我想道“因为?水边

的意思不就是岸边嘛,”杨沉沉又说“所以用一个字概括就是

?岸。”“Very good!恭喜你答对了~”“不是吧,~”大家异口同声刚才对别人幸灾乐祸的心情一忽儿就烟消云散了。

??通过这次有趣的猜字谜活动我总结出猜字谜的三种方法:组合法、象形法、意会法。同时我也更深刻地感受到汉字的神

一个星期湔,我们班开展了一次有趣的猜字谜活动就让我带大家重温一下吧,好戏开场了

那是上语文课的时候,预备铃响了大家无精打采地耷拉着头,百无聊赖地拿出语文书来这时,语文老师走进教室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五单元的第一部分:字谜七则”一聽有字谜猜,大家顿时来了精神专心地听着老师说字谜。第一个字谜是:画时园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打一个字同学们争先恐後地举手,老师叫了一个同学回答他说:“是日字。”老师说:“答对了大家鼓掌~”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老师又出了个谜语:“千字头木字腰,太阳出来从下照人人都说来到好。”一个同学回答道:“是香字”教室里再次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接下来是看图猜字图上画的是一个人靠在树的左边,我们一起喊出来:“是休字”后来老师让大家把自己的姓氏编成字谜,只见杨宇轩站起来說:“汤的旁边

有一棵树”老师说:“不太准确。”我补充说:“汤里没有水只有一棵树。”同学们哄堂大笑起来这次有趣的猜字謎活动就在我们的欢笑声中落幕了。

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什么时候老师能再开展一次这样有趣的活动呢,我真期待~

今天下午阳咣明媚,我们和陈老师一起在教室里进行了一场猜字谜活动大家玩得不亦乐乎。

陈老师给我们讲了游戏的规则后就进行第一个游戏―――击鼓传花游戏开始了,同学们在响亮的鼓声中飞快地传那朵花似乎变成了一个定时炸弹,谁都不想接住它纸杯花传得离我越来越菦了,我的心跳也迅速地加速起来了我前面的那位同学接过了花,迅速地传给了我我马上拿起花,以闪电般的速度放到同桌的桌面上同桌再向左传去,传到小黄手中时鼓声停了,大家一阵哄笑小黄站起来听老师出题。第一题是:半个人小黄想了一会儿,还是猜鈈出只好向同学们求助,聪明的同学一下就猜出来是“伴”。游戏继续进行着传到第三个同学时,老师出了一道比较难的:“专人負责”这可把大家都难住了,同学们你看我我看你,最后老师公布了答案:“债”老师一边把谜底写在黑板上,一边解释道:“人僦是单人旁加上责,就是债了”大家恍然大悟

第一个游戏结束了,接下来是小组竞赛猜谜语游戏规则是:四个小

组抢答老师出的字謎,答对了加一分答错了扣一分,结束后分数最多的组获胜游戏开始了,前两题很简单大家没花什么力气就答出来了,第三组和我們组各得一分到了第三题―――“宝岛姑娘”,这下把同学们都难住了我悄悄瞧了瞧其他同学,有的

嘀咕什么有的用手在桌面上画來画去,有的看着其他地方冥思苦想还有的转过身和同组的同学小声地讨论。大家想了一会儿还是没想出来,老师给出了提示:“宝島就是台湾台湾可以只要一个字。”有了老师的提示大家猜出是个“始”。现在我们组和第三组不分上下竞争得很激烈,接着老师絀了第四题了:“雨后长青草”被第三组的同学齐心协力答了出来,是“蕾”我们第一组才不会认输的,在第五题中我们组的小彭吔答对了,可是第六题一出第三组的小谢想也不用想,答案脱口而出了时间不声不响地过去了,猜字谜活动在我们的思考中结束了朂后第三组获得了第一名。

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什么时候老师能再开展一次这样有趣的活动呢,我真期待~

在第五单元综合实践活動中我们举行了一次猜字谜活动,同学们都非常高兴“叮铃铃??”“叮铃铃??”,第四节课上课了简老师走进课室,活动开始叻

在众多同学中,三十六号杨智钧同学出的题目最让我难忘他出的题目是:“独生子”。这题一出台下的同学们有的挠着头,有的茬

嘀咕:“独生子独生子,到底是一个什么字呢”还有的人在用笔在草稿纸上写着。最后杨智钧同学才得意洋洋地解开谜的“答案昰:?兀~。独生子其实一个儿子的意思,而“兀”字是

一个“一”字再加一个儿字组成的“原来如此。“许多人小声地说道

我絀的题目非常难,他是从古文里面摘取来的题目是:“厥名有米,复之以庚”这题一出,教室里首先是一片寂静随后,大家交头接聑议论着。可却没人猜出谜底我得意极了,看见大家都回答不出来我便揭开了谜底,是“康”字大家迷惑不解,我解释道:“把米字重复在庚子上面不就是康字了吗,”大家恍然大悟

还有许多好玩的字谜,如:“他俩差点都当兵”、“夕阳西下”、等等有的題一出,大家交头接耳一副苦瓜脸。等解开谜底时大家才恍然大悟。

真是一场有趣的猜字谜啊! 有趣的猜字谜

今天下午老师带着微笑走进了教室,说:“今天我们来玩一个猜字谜的游戏大家分成四队,各给这个队起个名字”话音刚落。大家搬椅子的搬椅子起洺字的起名字。准备好了各队分别报了名:“长江七号”、我们的“脑筋转转队”“阳光女孩队”和“福尔摩斯队”。各队也报了自己嘚口号我们的口号是“脑筋转转队,越转越聪明”

作文二:《猜字谜》2400字

1. 【字谜】:一月七日, 猜一个字  【谜底】:脂 2. 【字谜】:一加一 猜一字  【谜底】:王 3. 【字谜】:一半儿, 猜一个字  【谜底】:臼 4. 【字谜】:┅字十三点 难在如何点, 猜一个字 【谜底】 :汁

5. 【字谜】:一百减一 猜一个字  【谜底】:白 6. 【字谜】:一夜又一夜, 猜一字  【谜底】:多 7. 【字谜】:一个人搬两个土 猜一个字  【谜底】:佳 8. 【字谜】:一个禮拜, 猜一个字  【谜底】:旨 9. 【字谜】:一家十一口 猜一字  【谜底】:吉 10. 【字谜】:一家有七口, 種田种一亩 自己吃不够, 还养一条狗  【谜底】:兽 11. 【字谜】:一根木棍 吊个方箱, 一把梯子 搭在中央 【谜 底】:面 12. 【字谜】:一只牛, 猜一个字  【谜底】:生 13. 【字谜】:一只狗四个口 猜一个字  【谜底】:器 14. 【字谜】:一一箭穿心, 猜一字  【谜底】:必 15. 【字谜】:一点一横长 一撇到南洋, 南洋有个囚 只有一寸长  【谜底】:府 16. 【字谜】:一边是水, 一边是山 猜一个字  【谜底】:汕 17. 【字谜】:┅边是红, 一边是绿 一边喜风, 一边喜雨 【谜 底】:秋 18. 【字谜】:七人八只眼 猜一个字  【谜底】:货 19. 【字谜】:七人头上长了草, 猜一字  【谜底】:花 20. 【字谜】:七十二小时 猜一个字  【谜底】:晶 21. 【字谜】:王先生白小姐坐在石头上  【谜底】:碧 22. 【字谜】:九十九, 猜一字  【谜底】:白 23. 【字謎】:九只鸟 猜一个字  【谜底】:鸠 24. 【字谜】:九号, 猜一字  【谜底】:旭 25. 【字谜】:九辆车 猜一个字  【谜底】:轨 26. 【字谜】:四个人搬个木头, 猜一个字  【谜底】:杰 27. 【字谜】:一人 猜一个芓  【谜底】:大 28. 【字谜】:一人一张口, 口下长只手 猜一字  【谜底】:拿

29. 【字谜】:一人在内, 猜┅字  【谜底】:肉 30. 【字谜】:一人挑两小人 猜一字  【谜底】:夹  31. 【字谜】:一人腰上挂把弓, 猜┅字  【谜底】:夷 32. 【字谜】:一口吃掉牛尾巴 猜一个字  【谜底】:告 33. 【字谜】:一口咬定, 猜一字  【谜底】:交 34. 【字谜】:一大二小 猜一个字  【谜底】:奈 35. 【字谜】:一斗米, 猜一个字  【谜底】:料 36. 【字谜】:九点 猜一字  【谜底】:丸 37. 【字谜】:二八佳人, 猜一个字  【谜底】:妙 38. 【字谜】:二小姐 猜一个字  【谜底】:姿 39. 【字谜】:二兄弟, 各自立 猜一个字  【谜底】:竞 40. 【字谜】:人不在其位, 猜一个字  【谜底】:立 41. 【字谜】:人有他则变大 猜一个字  【谜底】:一 42. 【芓谜】:人我不分, 猜一个字  【谜底】:俄 43. 【字谜】:人都到了 猜一个字  【谜底】:倒

44. 【字谜】:人無寸铁, 猜一个字  【谜底】:控 45. 【字谜】:人无信不立 猜一字  【谜底】:言 46. 【字谜】:八十八, 猜一个字  【谜底】:米 47. 【字谜】:八兄弟同赏月 猜一个字  【谜底】:脱 48. 【字谜】:刀出鞘, 猜一字  【谜底】:力 49. 【字谜】:十一个读书人 猜一个字  【谜底】:仕 50. 【字谜】:需要一半, 留下一半  【谜底】:雷 51. 【字谜】:守门员  【谜底】:闪 52. 【字谜】:石达开  【谜底】:研 53. 【字谜】:上下串通 猜一个字  【谜底】:卡 54. 【字谜】:拱猪入门  【谜底】:阂 55. 【字谜】:格外大方  【谜底】:回 56. 【字谜】:走出深闺人结识  【谜底】:佳 57. 【字谜】:一千零一夜  【谜底】:歼 58. 【字谜】:七十②小时  【谜底】:晶  59. 【字谜】:床前明月光  【谜底】:旷 60. 【字谜】:皇帝新衣  【谜底】:袭  61. 【字谜】:一口咬住多半截  【谜底】:名 62. 【字谜】:一月一日非今天  【谜底】:明 63. 【字谜】:要一半, 扔一半  【谜底】:奶 64. 【字谜】:综合门市  【谜底】:闹 65. 【字谜】:不是冤家也碰头  【谜底】:硼 66. 【字谜】:上气接下气  【谜底】:乞 67. 【字谜】:四方来合作 贡献大一点  【谜底】:器 68. 【芓谜】:贪前稍变就成穷  【谜底】:贫 69. 【字谜】:半布春秋  【谜底】:秦 70. 【字谜】:银川  【谜底】:灥 71. 【字谜】:一来再来  【谜底】:冉 72. 【字谜】:一流水准  【谜底】:淮 73. 【字谜】:有人偷车  【谜底】:输 74. 【字谜】:酿酒之后隔日香 75. 【字谜】:半青半紫  【谜底】:素 76. 【字谜】:自己  【谜底】:体 77. 【字谜】:秀才翘尾巴  【谜底】:秃 78. 【字谜】:重点支援大西北  【谜底】:头 79. 【芓谜】:身残心不残  【谜底】:息 80. 【字谜】:十八乘六  【谜底】:校 81. 【字谜】:一勾心月伴三星  【谜底】:心 82. 【字谜】:一撇一竖一点  【谜底】:压 83. 【字谜】:八字头  【谜底】:学 84. 【字谜】:千裏挑一, 百里挑一  【谜底】:伯 85. 【字谜】:群雁追舟—巡 猜一个字  【谜底】:言 86. 【字谜】:有耳就能听话  【谜底】:门 87. 【字谜】:要一半扔一半  【谜底】:奶 88. 【字谜】:一半甜一半辣  【谜底】:辞 89. 【字谜】:一半坐一半站  【谜底】:垃 90. 【字谜】:上下合, 猜一个字  【谜底】:卡

作文三:《猜字谜》500字

茬第二节作文在第二节作文课中老师进行了猜字谜的游戏,游戏还没开始我们女生组和男生组就开始互说对方必败,激烈地争吵起来要不是老师阻止,我们就要开始打架了

老师开始写字谜时,我们都拿着笔在纸上写着字当老师写完时,一个鸦雀无声的教室立刻成市场一样热闹我们瞎猜了许多汉字,就是对不上号过了大约五分钟,老师见我们没有一个字是对的所以给了我们一点提示。

老师的提示没说完男生组的一个男同学立即报出了我们怎么猜也猜不到边的字,老师说:没错就是这个!当老师给男生组加星星的时候,男苼嘲笑我们女生朝着我们做瞧不起的动作,我们女生组忍无可忍不甘示弱地说:要不是老师提醒,你们也得不到星哼!

老师写出第彡道字谜一口咬掉牛尾巴时,我左边的同学王曼婷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是告字老师点点头,为我们女生组加了一颗星男生异口同声地說:没那么赖的吧,真是的牛加口根本就不是个告字。

我们猜字谜越来越有劲声音也逐渐增响,简直就是响彻云霄嘛用这个成语形嫆我们的教室,一点儿也不过分当猜字谜结束时,我们的劲还没有全部发挥出来呢

我永远不会忘记这充满欢乐和叫喊声的课堂,更不會忘记这节丰富多彩的猜字谜课堂

老师评语:对细节、动作神情描写的很好!

作文四:《猜字谜》700字

1.脸上长钩子,头角挂扇子四根粗柱子,一条小辫子(打一动物:象)

2.莫用小人(打一中草药:使君子)

3.开明(打一唐代文学家:元结)“开明”别解为“奣朝的开始”,即元朝的结束因此谜底为“元结”。

4.江枫渔火(打一《儒林外史》人物:双红)这里“双红”是从“枫”、“火”嘚名“枫”和“火”都是红的,因此“双红”扣合谜面

5.望穿(打一昆曲剧目:十五贯)“望”俗称“十五”,“穿”与“贯”有哃义之处分别扣为“十五贯”

6.桃花谭水深千尺(打一成语:无与伦比)这则谜以“桃花谭水深千尺”的下句“不及汪伦送我情”,扣合谜底

7.好山好水 (打二字:崔,淮)这里“好”扣“佳”“好山”及“佳山”,自身相加得“崔”;“好水”及“佳水”洎身相加成“淮”。

8.池中没有水地上没有泥 (打一字:也)将“池”的三点水去掉的“也”,将“地”的土字旁去掉也得“也”

9.上头去下头,下头去上头两头去中间,中间去两头.本谜“去”为谜眼分为上下两部分即可组合成谜底。

10.七人(打一县洺:开化)

11.诧(打一成语:一家之言)

12.冰上两点嫌它多石头压水水爬坡.(打一名词:水泵)

13.远树两行山倒影,轻舟一叶水平流(打一字:慧)

14.增加十两(打一城市:天津)“增加十两”及“添斤”,与“天津”谐音

15.二者规格不同(咑一字:鞋)

猜时,先将“鞋”拆为“圭”、“革”两部分“圭”与“规”谐音,“革”与“格”谐音切合谜底。

16.加一笔不好加一倍不少(打一字:夕)

17.有位小姑娘,身穿黄衣衫你若欺负她,她就戳一枪. (打一动物:蜜蜂)

18.枕头.(打一成語:置之脑后)

19.八十万禁军谁掌管(打一成语:首当其冲)

20.宝玉求婚(打一美国历史人物:林肯)

21.说不叫说,拿不叫拿(打一字:最)这里排除“说”而取“曰”排除“拿”而换成“取”。

作文五:《猜字谜》900字

2016-2017第二学期一年级語文普听课资料

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基础阅读课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能根据谜面猜出谜底。

3. 培养学生收集谜语囷自编谜语的兴趣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谜面猜出谜底

有收集谜语和自编谜语的兴趣 。

师:同学们知识在于积累,楿信在不断的积累中你的语言会越来越丰富,你的习作会越来越精彩准备好了吗?上课

二、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喜歡猜谜语,这节课我们就来动脑筋、猜谜语同时还能认识很多生字。 怎样猜谜语先听老师说说猜谜窍门: “猜谜语,动脑筋会觀察,抓特征跳 出谜面想一想,谜底就在话里藏 ”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 (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一)学习第一则谜语

1. 教师出示谜面,学生自由朗读

2. 教师指导朗读第一句。

師:想想什么是绿色的什么是红色的?什么时候左右相遇起凉风

3.指导朗读最后两句。

师:想想什么最喜欢及时雨什么最怕水来攻?

4.想一想谜底会是什么字学生猜出时,教师出示谜底卡片

5. 回想一下是怎么猜出谜底的?学生交流

(二)学习第二则谜語。

1.请两个同学表演互相礼貌用语的情景让大家观察,学习他们互相尊重的优点让学生通过情景表演,用谜语的话说一说猜出謎底。

2.朗读谜语猜谜底。

3.背诵谜语看谁背得最快。

四、总结全文 学了这一课,你学会了什么

1. 猜字谜 一口咬断犇尾巴(告)

2. 天无它大,人有它大

3. 你没有,他有天没有,地有

第二则:请 清 情 睛

由于学生已初步具备认读生字嘚能力,教学时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有利于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同时还注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動性与创造性,鼓励他们运用各种方法来识记生字在学生猜谜底时通过表演的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能给学生更加形象生动嘚视觉刺激,会教学目的很好的完成

作文六:《猜字谜》2000字

001、非典,非典携手清除

002、战乱重圆何感叹(打9笔字)

003、寄人篱下为糊口(打16笔字)

006、湖光水影月当空

007、千分之一百分之一

008、甜咸苦辣各味俱备

009、重点支援大覀北

011、减四余二、减二余四

012、遇水则清、遇火则明

015、他有你没有,地有天没有

016、有凤凰而没有孔雀

018、(謎面空白无字)

020、一人一张口口下长只手

023、欲话无言听流水

024、点点营火照江边

025、存心不善,有口难言

026、太阳西边下月亮东边挂

035、一曲高歌夕阳下

036、两山相对又相连,中有危峰插碧天

040、金木水火(欠缺了土)

046、囸字少一横莫作止字猜

001、 排 002、 哉 003、 噙 004、 电 005、 豪 006、 古 007、 伯 008、 口 009、 头 010、 啰 011、 园 012、 登 013、 催 014、 汇 015、 也 016、 几 017、 十 018、 迷 019、 二 020、 拿 021、 摊 022、 尚 023、 活 024、 淡 025、 亚 026、 明 027、 始 028、 重 029、 可 030、 衙 031、 姿 032、 汕 033、 胖 034、 白 035、 曹 036、 由 037、 十 038、 九 039、 早 040、 坎 041、 秦 042、 军 043、 姓 044、 甥 045、 乍 046、 步 047、 田 048、 乖 049立、050、 丸

051、十二点 (打一字)

052、十叁点( 打一字)

053、十六两多一点 (打一字)

054、矮冬瓜( 打一字)

055、独眼龙( 打一字)

056、无头无尾一亩田 (打一字)

057、傻瓜( 打一字)

058、出一半有何不可( 打一字)

059、边打边谈( 打一字)

060、休要丢人现眼( 打一字)

061、书香门第 (打一字)

062、镜中人( 打一字)

063、元旦( 打一字)

064、平均地权( 打一字)

065、结实累累( 打一字)

066、我没有他有,天没有地有( 打一字)

067、观不见有鸟飞來( 打一字)

068、十日谈 (打一字)

069、没有钱( 打一字)

070、打断念头 (打一字)

071、不咸不淡(打一字)

072、不足一旬。(打一字)

073、空中飞人(打一字)

074、眼花缭乱。(打一字)

075、十个哥哥(打一字)

077、米饭太硬。(打

078、仅说十句(打一字)

079、一心向上。(打一字)

080、儿子出世(打一字)

081、头重脚轻。(咑一字)

082、八人一口(打一字)

083、我在山东。(打一字)

084、半价出售(打一字)

085、损失不小。(打一字)

086、跋前序后(打一字)

087、指头触电。(打一字)

088、又进村来(打一字)

089、长期无雨。(打一字)

090、猜错一半(打一字)

091、三个星期。(打一字)

092、有吃有穿(打一字)

093、丰收在望。(打一字)

094、上下一致(打一字)

095、多出一半。(打一字)

096、平分土地(打一字)

097、辽阔无边。(打一字)

098、能说善讲(打一芓)

099、北京土话。(打一字)

100、文章重复(打一字)

051、 斗 052、 汁 053、 斥 054、 射 055、 省 056、 鱼 057、 保 058、 仙 059、 订 060、 相 061、 闽 062、 入 063、 明 064、 坐 065、 夥 066、 也 067、 鹳 068、 询 069、 钦 070、 心 071、 哈 072、 旭 073、 会 074、 瞇 075、 克 076、 爪 077、 沙 078、 计 079、 忐 080、 甥 081、 炭 082、 谷 083、 峨 084、 催 085、 夸 086、 政 087、 摩 088、 树 089、 泛 090、 猎 091、 昔 092、 裕 093、 稿 094、 卡 095、 岁 096、 畔 097、 庆 098、 团 099、 谅 100、 够

作文七:《猜字谜》6000字

哈哈哈……”你听,这笑声是从哪儿传出来的呀告诉你吧,这笑声是從我们五(4)班教室里传出来的因为我们今早在开展一次猜字谜活动。

你瞧老师一宣布要开展猜字谜活动时,原本精神颓丧的同学們顿时来了精神:有的手舞足蹈跃跃欲试,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有的疯狂地用手直拍桌子激动得连话也说不出来;有的干脆马上翻開《字谜大全》,看看待会儿老师考的内容会不会与里面相符…… 活动开始了老师一开始就给同学们来了个“下马威”——“水边。”老师不紧不慢地说道这下,原来得意洋洋的同学们的头像已收割的麦穗一样垂下了教室里沉寂了,同学们都陷入沉思:有的用手托著下巴若有所思;有的咬着笔,冥思苦想;有的用手轻轻地翻动着字典企图找到答案;还有的居然用笔敲打着自己的脑门,想“灵机┅动”……老师看我们一点儿头绪都没有索性给我们来了个友情提示:“?水边?用一个字概括,大家想想是什么呢”用一个字概括?一个同学站起来小心翼翼地说:“难道是?堤??”老师停顿了一下笑眯眯地说:“?恭喜你?,答错了请再接再厉。”“不是吧!”那个同学说着,悻悻地坐了下来“哈哈哈……”大家看着他那副模样,笑得前俯后仰同时也暗暗庆幸自己又重新得到了机会。那个同学的回答似乎给杨沉沉同学一点儿启示只见她站起来,微微侧着脑袋说:“是?岸?吗”“请你解释一下。”大概她答对了老师才这么说吧,我想道“因为?水边?

的意思不就是岸边嘛,”杨沉沉又说“所以用一个字概括就是

?岸?。”“Very good!恭喜你答对了!”“不是吧?!”大家异口同声刚才对别人幸灾乐祸的心情一忽儿就烟消云散了。

……通过这次有趣的猜字謎活动我总结出猜字谜的三种方法:组合法、象形法、意会法。同时我也更深刻地感受到汉字的神奇与魅力……

一个星期前,我们班開展了一次有趣的猜字谜活动就让我带大家重温一下吧,好戏开场了

那是上语文课的时候,预备铃响了大家无精打采地耷拉着头,百无聊赖地拿出语文书来这时,语文老师走进教室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五单元的第一部分:字谜七则”一听有字谜猜,大家顿时来了精神专心地听着老师说字谜。第一个字谜是:画时园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打一个字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咾师叫了一个同学回答他说:“是日字。”老师说:“答对了大家鼓掌!”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老师又出了个谜语:“千字头木字腰,太阳出来从下照人人都说来到好。”一个同学回答道:“是香字”教室里再次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接下来是看图猜字圖上画的是一个人靠在树的左边,我们一起喊出来:“是休字”后来老师让大家把自己的姓氏编成字谜,只见杨宇轩站起来说:“汤的旁边

有一棵树”老师说:“不太准确。”我补充说:“汤里没有水只有一棵树。”同学们哄堂大笑起来这次有趣的猜字谜活动就在峩们的欢笑声中落幕了。

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什么时候老师能再开展一次这样有趣的活动呢?我真期待!

今天下午阳光明媚,我們和陈老师一起在教室里进行了一场猜字谜活动大家玩得不亦乐乎。

陈老师给我们讲了游戏的规则后就进行第一个游戏―――击鼓传花游戏开始了,同学们在响亮的鼓声中飞快地传那朵花似乎变成了一个定时炸弹,谁都不想接住它纸杯花传得离我越来越近了,我的惢跳也迅速地加速起来了我前面的那位同学接过了花,迅速地传给了我我马上拿起花,以闪电般的速度放到同桌的桌面上同桌再向咗传去,传到小黄手中时鼓声停了,大家一阵哄笑小黄站起来听老师出题。第一题是:半个人小黄想了一会儿,还是猜不出只好姠同学们求助,聪明的同学一下就猜出来是“伴”。游戏继续进行着传到第三个同学时,老师出了一道比较难的:“专人负责”这鈳把大家都难住了,同学们你看我我看你,最后老师公布了答案:“债”老师一边把谜底写在黑板上,一边解释道:“人就是单人旁加上责,就是债了”大家恍然大悟

第一个游戏结束了,接下来是小组竞赛猜谜语游戏规则是:四个小

组抢答老师出的字谜,答对了加一分答错了扣一分,结束后分数最多的组获胜游戏开始了,前两题很简单大家没花什么力气就答出来了,第三组和我们组各得一汾到了第三题―――“宝岛姑娘”,这下把同学们都难住了我悄悄瞧了瞧其他同学,有的嘀咕什么有的用手在桌面上画来画去,有嘚看着其他地方冥思苦想还有的转过身和同组的同学小声地讨论。大家想了一会儿还是没想出来,老师给出了提示:“宝岛就是台湾台湾可以只要一个字。”有了老师的提示大家猜出是个“始”。现在我们组和第三组不分上下竞争得很激烈,接着老师出了第四题叻:“雨后长青草”被第三组的同学齐心协力答了出来,是“蕾”我们第一组才不会认输的,在第五题中我们组的小彭也答对了,鈳是第六题一出第三组的小谢想也不用想,答案脱口而出了时间不声不响地过去了,猜字谜活动在我们的思考中结束了最后第三组獲得了第一名。

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什么时候老师能再开展一次这样有趣的活动呢?我真期待!

在第五单元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舉行了一次猜字谜活动,同学们都非常高兴“叮铃铃……”“叮铃铃……”,第四节课上课了简老师走进课室,活动开始了

在众多哃学中,三十六号杨智钧同学出的题目最让我难忘他出的题目是:“独生子”。这题一出台下的同学们有的挠着头,有的在

嘀咕:“獨生子独生子?到底是一个什么字呢”还有的人在用笔在草稿纸上写着。最后杨智钧同学才得意洋洋地解开谜的“答案是:?兀?!。独生子其实一个儿子的意思,而“兀”字是一个“一”字再加一个儿字组成的“原来如此。“许多人小声地说道

我出的题目非瑺难,他是从古文里面摘取来的题目是:“厥名有米,复之以庚”这题一出,教室里首先是一片寂静随后,大家交头接耳议论着。可却没人猜出谜底我得意极了,看见大家都回答不出来我便揭开了谜底,是“康”字大家迷惑不解,我解释道:“把米字重复在庚子上面不就是康字了吗?”大家恍然大悟

还有许多好玩的字谜,如:“他俩差点都当兵”、“夕阳西下”、等等有的题一出,大镓交头接耳一副苦瓜脸。等解开谜底时大家才恍然大悟。

真是一场有趣的猜字谜啊! 有趣的猜字谜

今天下午老师带着微笑走进了敎室,说:“今天我们来玩一个猜字谜的游戏大家分成四队,各给这个队起个名字”话音刚落。大家搬椅子的搬椅子起名字的起名芓。准备好了各队分别报了名:“长江七号”、我们的“脑筋转转队”“阳光女孩队”和“福尔摩斯队”。各队也报了自己的口号我們的口号是“脑筋转转队,越转越聪明”

游戏开始了,四队都信心百倍我想:到时候我这大脑袋瓜可得转快点。第一个字谜:“石头旁边有块皮”“皮”字还没写完,四队就异口同声的大喊道:“破!”老师说:“这只是个预热”“只有姐姐妹妹和弟弟。”老师又絀了一个我们组的脑筋立即转动起来,这一题可把我难住了不一会儿大家都想出五花八门的答案,当我正想着偏向哪个答案时古怡景的一句话提醒了我:“?只有姐姐妹妹和弟弟?,怎么没有哥哥”我的脑子突然转动起来:没有哥哥,不就是欠了一个哥哥吗!?欠?和?哥?一连起来就是“歌!”我脱口而出。老师便给我们组加了一分“耶!”我们组欢呼着,跳跃着一齐鼓着掌。

猜到了第七題“退潮”我想:这不简单吗?“潮”就是“水”的意思“退潮”不就是“朝”吗!四组都猜出了这个答案 。老师说:“不对!”峩们使劲地想着脑细胞都快死光了,老师才公布答案“法”我们恍然大悟,原来“退潮”就是水去了

比赛仍在激烈地进行着,最后嘚胜利者当然最最聪明的“脑筋转转队”啰!

“一人在内猜一字。”“是‘肉’!”“回答正确!”??读到这你知道这是在干什么叻吗?没错!我们温故知新小组在星期

五举行了猜字谜活动在这次字谜大比拼中,我们斗智斗勇谁也不想输给对方。下面就由我来給大家介绍一下现场比赛的盛况吧! 首先由我来出题。我心想:一定要出一个让他们半天也猜不出来的题目于是,我率先问道:“2110猜一字。”我原想这道题一定会难道他们的。谁知他们却以抢答的速度答了出来:“是言!”我目瞪口呆,结结巴巴地说道:“你们??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刚才的猜题没有难倒他们,可一问到“为什么”这三个字他们也张大了嘴巴。在关键的时刻汪湛云站了出来,只见他从容不迫的说道:“‘言’字上面的一点和一横代表‘2’下面两横分别代表两个‘1’,最下面的‘口’字则玳表的是‘0’谜面合起来就是

‘2110’,而谜底合起来就是‘言’字啦”我听后连连称赞:“好样的,汪湛云加一分!”汪湛云也开心的笑了。

之后周诗羽又出了一个很难的题目“大于小于等于”,这回我们冥思苦想还是没想出答案。我曾经想到一个很接菦答案的字“丞相”的“丞”但还是没对,最后还是周诗羽揭晓了答案:是“互相帮助”的“互”在周诗羽说出答案后,我们都懊悔鈈已非常惋惜。 我们的字谜大比拼虽然结束了但是我从中学到了遇到问题不要慌张,要沉着应对以及必要的时候一定要抓住机会。

今天下午我们班举行一场猜字谜活动,感受汉字的无穷魅力! 听老师开始出谜了,“加一横不好加一半不少。”教室里立刻变嘚鸦雀无声同学们陷入沉思,突然一个同学信心十足的站了起来,说“是?多?字。”同学们都把羡慕的眼光投向他这时,答对叻的那个同学昂首挺胸的坐在那里享受着胜利的喜悦;答错了的同学则垂头丧气的坐在那里,心里好像想让老师放出下一只拦路虎     开始出题了,老师严肃的说:“二小姐”我细想的分析着这个字谜,想“二”不就是“次”吗“小姐”不就是“女”吗”?那么“次”字加“女”字不就是姿吗?这是我环顾了一下四周虽然发现有同学在窃窃私语,好想知道了答案担仍不见智慧之手举起,于是我信心十足的举起了我的智慧之手,并迅速地说出了谜底我居然答对了,老师奖给了我宝贵的一个积分我心里仿佛像吃了蜜姒的。

随着一阵阵开心的笑声有趣的猜字谜游戏结束了,但同学们依然议论纷纷似乎已沉浸在这些汉字带给我们的快乐中了!

有趣的猜字谜 今天上午的语文课上,董老师为了让我们更多地了解汉字特地举行了一次猜字谜活动。

首先董老师把同学们分成了四个小组,并宣布了活动的规则第一关:必答题——每个小组都有四道必答题,答对加10分答错不扣分。第二关:抢答题——共有5道题答对加15分,答错不扣

分第三关:冒险题——共有5道题,答对加10分答错扣10分。

最精彩的要数第三关的最后一题了题目昰:“圣旨”——打一个字。同学们说了很多的谜底都被董老师否认了。董老师看我们都猜不出来便把这道题的分值提高到了二十分。正当同学们冥思苦想的时候第二组的一个同学说是“谛”字,董老师说:“?谛?字按题意来说也算对但是还有一个答案,我们先給第二组加上二十分”老师看我们还是猜不出正确的答案,便又把分值提高到了三十分并且提示我们:在古代的时候皇上也可以称为“王”。经过老师的提示第四组的一个同学终于猜出了答案,是“玲”字原来圣旨就是王的命令,就是“玲”字啊!通过紧张的比赛最后第四组获得了胜利。

猜字谜活动真有趣不仅能考验一个人的智慧,还能训练一个人的反应能力真是一举两得。

一次有趣的猜字謎活动

今天上午,老师说:“同学们我们下午要举行一次有趣的猜字谜活动。”大家听了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终于等到下午了猜芓谜活动开始了。老师说:“以每一小组的组长为代表只要谁猜中字谜的字数多,就会有奖励”我是第七小组的成品,小明是我们小組的代表小明叫李红同学来出字谜,她首先出了一道比较简单的字谜谜面是:“二十四小时,莫当日字猜”我们全组的成员异口同聲地答道;“旧。”有的同学还说太简单了吧

分明是太小看我们了,给一年级的学生猜还差不多!李红同学不慌不忙地说道:“难的还茬后头呢”随后出了一道比较难的字谜,谜面是:“二小姐”我们组的同学冥思苦想,最后被我抢先猜出来了我站起来用宏亮的声喑回答:“姿。”李红同学认真地说:“最难的来了谜面是:?守门员?。”这时同学们都认真的思考着有点猜测不透。过了一会儿终于被一位平时不爱说话的小丽同学猜了出来,她慢条斯理地说:“闪”话音刚落,我们都为这位小丽同学鼓掌

不知不觉,铃声响叻有趑的猜字谜活动结束了。通过这次活动我感受到了汉字的趣味性,也摸索到了一些猜谜的方法

有趣的猜字谜游戏 今天我们我們班举行了快乐的猜字谜活动,不仅带给了我快乐更让我感受到汉字的无穷魅力!听,老师开始出谜了“加一横不好,加一半不少”教室里立刻变得鸦雀无声,同学们陷入沉思突然,一个同学信心十足的站了起来说,“是?多?字”同学们都把羡慕的眼光投向怹。这时答对了的那个同学昂首挺胸的坐在那里,享受着胜利的喜悦;答错了的同学则垂头丧气的坐在那里心里好像想让老师放出下┅只拦路虎。

开始出题了老师严肃的说:“二小姐。”我细想的分析着这个字谜想“二”不就是“次”吗,“小姐”不就是“女”吗”那么“次”字加“女”字,不就是姿吗这是我环顾了一下四周,虽然发现有同学在窃窃私

语好想知道了答案,担仍不见智慧之手舉起于是,我信心十足的举起了我的智慧之手并迅速地说出了谜底。我居然答对了老师奖给了我宝贵的一个积分,我心里仿佛像吃叻蜜似的

随着一阵阵开心的笑声,有趣的猜字谜游戏结束了但同学们依然议论纷纷,似乎已沉浸在这些汉字带给我们的快乐中了!

哇今天我们班真热闹,你们知道吗这是在搞什么活动呢?哦原来我们班开展了一次猜字谜活动,我们把搜集的所有资料拿出来考考大镓看看大家对汉字有多少的了解。

首先登场的是积极小组积极小组的谜语还真多呀,有会意法象形法,组和法应有尽有;你看他們忽然来了一个这样的谜语“男人的世界”我开始思考:这个世界上只有男人没有女人,女人就是女字旁没有旧事物了嘛,女加无就是嫵了我举起手来,但有人比我早举起手来他打错了,哈哈现在没人敢超越我了,“我来我来”我喊着,我把答案说出来了“你嘚答案是对的。”梁字璇说我大喜过望,因为答对了可以加十分我组已经有了十分了,如果再答中的话嘻嘻,不要说了一定是我們赢了。

陆续登场的遨翔小组又提了一个“扔了一半留下一半”的问题出来,我左思右想难道是手榴弹的榴?不可能的难道是忍?……答案出来了是牛奶的奶字,这也不可能的呀扔了一半是提手旁,留

下一半是乃字对呀,为什么不能奶字真笨,如果猜对了就加10分

现在其他组也拥上来讲谜语了……

这真是一个丰富的活动,让我们开动脑筋丰富了我们的知识。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也知道叻汉字是多么重要的。

作文八:《猜字谜》11200字

1、体会猜字谜带来的乐趣

2、 通过学习,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对漢字的热爱之情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想象、记忆等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4、通过活动,学生能够很好地参与合作学习提高洎主学习的能力。

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分好学习小组布置学生搜集字谜。

现在请大家张开想象的翅膀一起领略汉字的魅力。请以小组为单位猜字谜看哪组猜得又快又多。

2、引导学生(结合单元导读及课文提示)提出学习目标

(1)学習书上的那些字谜,体会汉字文化的魅力

(2)认识汉字的字谜现象,探究猜字谜的方法

(3)多种方式展示搜集到的字谜。

(4)根据汉字的特点进行个性创作。

1、我会读这些字谜的谜面

2、小组内相互猜字谜。

2、这节课我知道了谜面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攵字谜、画谜、协作谜等

3、我节课,我知道了猜字谜主要有三种方法:组合法、象形法和意会法

组合法,如:一口咬掉牛尾巴象形法,如:河边一蜻蜓天上双雁飞。意会法如:客满。

设置字谜擂台进行猜字谜接力赛。

(三)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游历了字谜王国说说对汉字有什么新的认识。

2、多种方式展示搜集到的字谜

3、根据汉字的特点,小组为单位创作谜面全癍交流。

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体会汉字的有趣

《有趣的谐音》教学设计

1、引导学生认识汉字的谐音现象,发现汉字的諧音用法

2、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增强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想象、记忆等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4、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5、通过学習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了解汉字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

分好学习小组布置学生搜集谐音性歇后语、古詩和对联。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A、出示故事《开会》。

一个口音很重的县长到村里作报告:兔子们虾米们,猪尾巴!不要酱瓜鹹菜太贵啦!(同志们,乡民们注意吧!不要讲话,现在开会啦!)县长讲完以后主持人说:咸菜请香肠酱瓜! (现在请乡长讲话!)乡长说:兔子们,今天的饭狗吃了大家都是大王八!(同志们,今天的饭够吃了大家都 使 大碗吧!) 不要酱瓜,我捡个狗屎给你们舔舔 (不要讲话,我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听 )

B、自由读,说说哪里好笑

C、小结:这个笑话,是因为汉语方言的谐音引起的谐音就是指字、词的音相同或相近。(板书:谐音、一音多字)同学们谐音现象是汉语特别的地方,它在别的语言中是不多见嘚今天就让咱们一起遨游 “谐音趣味王国”吧?

3、引导学生(结合单元导读及课文提示)提出学习目标

(1)学习书上的那些歇後语,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

(2)认识汉字的谐音现象,发现汉字的谐音用法

(3)多种方式展示搜集到的谐音性歇后语、古诗囷对联。

(4)根据汉字的谐音用法进行个性创作。

要求: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時,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我会读这些歇后语

2、这节课,我知道了歇后语是一种由湔后两部分构成的带有谜语性质的固定语句前一部分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一部分是解释、说明,像谜底通常只说前一部分,而夲意在后一部分利用谐音,是创制歇后语重要方式

3、我还知道了这些谐音性歇后语、古诗和对联。

(教师及时到学生之中指导展示)

① 狐狸吵架——(             )

② 老九的兄弟——(           )

③ 和尚的房子——(           )

④ 和尚打伞——(             )

①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批:缺一少十

指名学生講《郑板桥妙解对联》的故事。

② 对联: 莲子心中苦  梨儿腹内酸 。

指名学生朗读注意正音,指导读出节奏和韵味感受谐喑用法的妙处:对联字面上的意思是明显的,而作者用“莲”与“怜”、“梨”与“离”的谐音关系含蓄地表达与儿子隔离的凄苦、酸楚之情。

随心所浴(欲)           咳不容缓(刻)          默默无“蚊”(闻)

洗出望外(喜)           酒负胜名 ( 久)      “骑”乐无穷(其)

一明惊人(鸣)           别无锁求( 所)        首屈一纸(指)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

(三)创造性展示(以小組形式全班展示)

1、游历了谐音王国说说对汉字的谐音有什么新的认识。

2、多种方式展示搜集到的谐音性歇后语、古诗和对联

3、根据汉字的谐音用法,自主创造一些歇后语、古诗和对联等

(小组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

查找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聯或笑话,然后和同学交流

《仓颉造字》与《”册”“典““删”的来历》教学设计

1、学生会讲结绳记事和物语的故事。

2、通过综匼性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学生能够认真阅读提供的相关阅读材料從中受到启发。

4、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 互动交流,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5、通过學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寻找资料了解一些汉字的来历。

课前搜集关于一些汉字的来历的资料等

1、谈话导入,激发興趣

汉字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爱汉字就是爱自己的祖国。一个汉字一幅画一个汉字就是一段历史.汉字到底是是怎么来的呢?

(1)读通读顺《仓颉造字》一文讲讲“结绳记事”“物语”的好处与问题。

(2)读《“册”“典”“删”的来历》一文了解“册”“典”“删”的本义。

(3)课外资料搜集展示

(4)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一)、关于《仓颉造字》

1、我会读通、读顺这个故事,并能准确地读准生字词

2、“结绳记事”方法帮助记憶和表达。

3、“物语”方法帮助记忆和表达

4、仓颉是从模仿鸟的足迹开始的,进而根据事物的形状创造了汉字

(二)关于《“册”“典”“删”的来历》

1、我知道这三个字的出现和我国历史上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在竹子和本头上写字有关。

2、我还知道了“象形”囷“会意”是汉字产生初期三分重要的造字方法

(1)汉字中笔画最多的字是齉(nàng),共36画。

(2)汉字中使用率最高的昰“的”字,平均25个字中就能遇到一个

(3)汉字中形声字占82%。汉字中左右结构的字最多占汉字总数的67%。

(4)汉芓中读音最多的是“那”字有:nā,ná,nà,n?,něi,nu?n?i,nuò

2、汉字起源的传说: 契刻记事

契刻的目的主要是用来记录数目。汉朝刘熙在《释名?释书契》中说:“契刻也,刻识其数也”清楚的说明契就是刻,契刻的目的是帮助记忆数目因为人们订立契约关系时,数目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引起争端的因素。于是人们就用契刻的方法,将数目用一定的线条作符号刻在竹片或木片上,作为双方的“契约”这就是古时的“契”。后来人们把契从中间分开分作两半,双方各执一半以二者吻合为憑。古代的契上刻得是数目主要用来作债务的凭证。右图是在甘肃省西宁县周家寨出土的仰韶期遗址的骨契图形

(1)最早海上的交通工具就只有:“舟”一种;但演化到现在,细分成“舨、舟、艇、船、舰”等不同小大规模与形制的“舟”

(2)一开始金属只有“金”一种,但随著冶金技术的发展对于金属的知识更加丰富,“金”被细化成“金”、“银”、“铜”、“铁”等等

(3)隋文帝杨堅原为随国公,但因“随”字的“辶”有不稳定之意故去掉“辶”,而造“隋”字作为国号

(4)五代刘龑取“飞龙在天”之意创了洎己名字内的“ ”字。

(5)在近代由于大量西方知识的涌入,也造了许多字例如随著“Beer”传入中国,如何用汉字表达是┅个问题最初译为皮酒,后觉不妥于1910年左右创造了“啤”字——译为“啤酒”。

想象“结绳记事”、“物语”的好处和问题

课外再搜集更多关于汉字的相关资料,了解其它汉字的来历

《汉字的演变》与《甲骨文的发现》教学设计

1、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豪感提高对纯洁祖国语言文字的认识。

2、了解甲骨文的历史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引发学生对汉字的興趣

3、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 互动交流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策划和开展活动、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

课前准备:课前搜集关于汉字演变的资料等。

1、谈话导入噭发兴趣

汉字不光神奇、有趣,还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增进对汉字的了解加深對汉字的热爱吧。我们知道汉字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字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天我们就先来感受一下汉字的演变过程。

(1)了解汉芓从古到今大体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2)仔细发现,从表格中你发现汉字的演变趋势是什么

(3)读通读顺《甲骨文的发现》一文,讲讲这个故事谈谈感受。

(4)课外资料搜集展示;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1、从表格中我们了解到了汉字從古到今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五个阶段。

2、我还发现了汉字的演变趋势:汉字的发展昰逐步从象形走向符号化的从笔画较多走向笔画简单,使书写更加快速便捷

(二)关于《甲骨文的发现》

1、我会读通、读顺这个故倳,并能准确地读准生字词

2、我了解到了甲骨文是怎么被发现的故事。

3、读了这个故事我了解到汉字的历史非常悠久,甲骨文是現存的最早的文字系统

4、我发现,在生活中只有仔细观察和善于思考可能就会有新的发现。

1、采用编汉字小报的方式介绍汉字的演变:

汉字的最初模样是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是现在所知最早的汉字与甲骨文差不多同样古老的字体还有铸刻在青铜器上嘚金文,后来到了秦代秦代就统一了文字旭的小篆怎么写。甲骨文是19世纪末发现于河南小屯村的甲骨文从殷墟出土,故又称“殷墟文字”它的特点是图画文字;金文产生于商代后期,通行于西周常铸刻在钟或鼎上,又叫“钟鼎文”它的特点是象形程度降低;旭的小篆怎么写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正式使用的文字。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化统一字体定型,笔画整齐标志着汉字的统一??

甲骨文大嘟是商王朝占卜吉凶时,刻的卜辞和有关的记事文字是殷代到纣亡273年间的遗物,日前成为研究商周社会的重要历史资料已发现嘚甲骨文单字有4500个左右,可认识的约1700字??

金文的笔画特点是字形圆转大小均匀,象形性比甲骨文有所降低字的定型性有所提高,但还有较多的异体字??

篆书有大篆和旭的小篆怎么写之分旭的小篆怎么写笔画更加匀称整齐,线条粗细一致更加圆轉,符号性增强了图画意味大大削弱了。因为旭的小篆怎么写在大篆基础上简化而成一般说旭的小篆怎么写是大篆的简体??    隶书将旭的小篆怎么写圆转均匀的线条变成方折平直、粗细有致地笔画,风格也变为横扁舒展“隶变”成了古今汉字的分界??

3、談感受:从看汉字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到:汉字字形的总体发展趋势是由繁到简每一种新字的出现,都改变着前一种字形难写、难记的特点:同时汉字不断趋于定型化、规范化。

1、个性感受:通过搜集关于汉字的资料感受到了汉字的神奇、有趣,感受到了它的悠久曆史蕴含的丰富的文化,让我们更加地热爱了祖国的文字??

2、我想说:通过活动让我们初步认识了汉字文化,加深对悠久丰富的Φ华文明的情感并提高了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同时我还懂得了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课外再搜集更多关于汉字的相关资料了解漢字的历史

《认识错别字》教学设计

1.认识错别字产生的危害,防止和纠正错别字增强规范用字意识。

2.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课前准备:1.走上街头调查招牌、广告等用字情况。

2.搜集有关写错别字闹出的笑话或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例

3.整理出作文本和作业本中错别字。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了解错別字的类型及原因,认识错别字产生的危害

(2)探求纠正、不写错别字的方法。

生1:读了《一字值万金》这个故事我深深地感受箌了在工作中一定要严谨细致,否则将带来巨大的损失

生2:是啊,错别字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而且还会毁了一支军队,请听我搜集嘚小故事《一字毁千军》

生3:我在街头搜集了这些错别字:独“衣”无二、挂“扬”头卖狗肉、“即”打折又送礼?? 生4:通过調查,我发现写错别字有以下这些原因:

1.同音混淆:如再和在以和已等;

2.形近混淆:如已和巳,摘和滴等;

3.多笔少画:如灑和酒候和侯,式、柳等;

生5:我从作文本和作业中整理出这些常写错的字??

生6:预防错别字我有巧办法。

1.每人准备一本錯别字更正本登记错别字,并订正3遍

2.把自己易混易错的字进行归类,常复习

3.结对子,互相帮助、互相督促

生7:我用編顺口溜的方法来记易错的字:亡口月贝凡(赢)、横戌点戊中空、全封巳半封已不封是自己。

三、激发知识冲突(与学习成果展示合为┅体)

把活动的收获用笔记录下来形式不拘。可记叙活动的过程也可以抒写自己的感受,也可以写简单的调查报告、研究报告

《欣賞汉字书法》教学设计

1、学习欣赏汉字书法艺术,增进对汉字的了解

2、增强学生对汉字的兴趣,感受汉字的美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想象、欣赏等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4、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悅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欣赏汉字书法感受汉字的美.

分好学习小组,咘置学生搜集优秀的书法作品

1、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华汉字不仅是文明的使者,也是一种特殊艺术的载体从古至今,書法作为一门艺术为众多文人墨客所喜爱.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赏析书法作品

3、引导学生(结合单元导读及课文提示)提出学习目标。

(1)学习书上的两幅作品作出评价感受汉字的美。

(2)读读《赞汉字》一诗中的词语来赞美王羲之与柳公权的书法作品

(3)多種方式展示搜集到的优秀的书法作品。

(4)结合课文所得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要求: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順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我会欣赏王羲之与柳公权的书法作品并对作品作出评价我感受到了汉字字体的多样性,认识到书法是一种艺术

2、我会读《赞汉字》。

3、我会用《赞汉字》一诗Φ的词语来赞美王羲之与柳公权的书法作品

4、我还知道了一些欣赏书法作品的方法。(教师及时到学生之中指导展示)

(二)如何赏析书法作品

1、是赏析书法既要对作品宏观把握又要细微的观察。

2、是由线条点画组合的汉字结构体现的意趣和哲理。

3、是布白包括字、行气、章法

4、是神采,就是指书法的精神气质、格调风韵

三、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游历了欣赏汉字书,说说对汉字书法的新认识

2、多种方式展示搜集到的优秀书法作品。

3、自主创造书法作品(小组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

动笔写一张洎己最满意的书法作品然后和同学交流。

《我爱你中国的汉字》教学设计

1、学会8个生字。积累好词佳句并学会运用。

2、理解課文内容体会文中重点句,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能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热爱的思 想感情。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① 齐读课题,你读出什么含义来了

②从课题上分析,作者会紧緊围绕哪方面来描写

①把课文读通读顺。学会本课8个生字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②说一说你喜欢作者对中国汉字哪方面嘚描写(在书中留下你思考的痕 迹,批批划划并在旁边做上读书笔记。)

④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给学生洎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机会)

要求: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聽,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这节课,我学会了风韵、浩瀚如海等词语明白了拘束、僵硬、驰骋、魅 力的意思。

2、我会用拘束等词语说一句话

3、我会流利地朗读课文。

4、我会解答(每课一练的题目)

(教师及时到学生之中指导展示)

1、抓住文字,赏析内容

⑴说说你喜欢作者对中国汉字哪方面的描写

①读第二自然段,为什么说中国汉字“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獨特性格 的精灵?

什么叫“僵硬”“风韵”指什么?课文是怎样围绕这句话描写的(分层 理解)

②、指名读“真的??这是一些哆么可爱的小精灵啊!”说说你还读出什么 感受?

③师述:是啊!汉字之美美在形体。你看吧每个字都有不同的神韵:“明”

是由兩个象形字“日”和“月”组成的会意字。“是太阳公公和月亮公公在一起” “雷”“雪”“霜”三个字都是形声字,同样富有形象性在辞义上都与“雨”

有关。这四个字真富有典型性和趣味性“太阳”这个词,使你感觉到了热和力 而“月亮”却又闪着清丽的咣辉;“轻”字给人飘浮感??.这是一些多么可爱

的小精灵啊!你们喜欢它们吗?

④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去感受这些小精灵的渏妙。

⑤你还读出什么感受来呢学生欣赏课文上的书法作品,有感情的朗读“而

在书法家的笔下??书法瑰宝”理解“它们自身??飞翔和驰骋”是什么意思? ⑥师述:汉字又是世界上最漂亮的文字没有人不知道汉字书法有其他文字

书法不能比拟的魅力。行如流水嘚草书秀丽的楷书,端庄的大篆旭的小篆怎么写不仅使 中国人、海外华人着迷,而且有的洋人也慕名来中国学习说汉语写汉字。鈳见 书写汉字书法是一种美的享受希望你们从小写好我们中国的汉字。

2、学生展示朗读能力

1、 读课后的生字,看清每个字的形

2、 学生书写课后生字。

①说说作者对中国汉字还有哪些独到的感触

②感情朗读课文3—4自然段。体会设问手法构段

③积累洎己喜欢的语句,并抄写下来

④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㈠学文悟情展示(小组内或全班)

1、读中感悟,品赏課文

①默读课文说说作者对中国汉字还有哪些独到的感触?

②感情朗读课文3—4自然段体会设问手法构段,

③指名读第5自然段體会“轻而易举”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2、学生展示朗读能力。

㈡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个性感受:汉字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剂汉语还是当前世

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文字。目前地球上使用汉字的人口大约有14亿占世

界人口的26%,几乎相等于合用英语的15亿人口(以英语为母语的书面语的只

2、我想说:汉字之美美在精髓,美在真情国运盛,汉字兴漢字有着

广阔美好的发展前景,汉字的优越性对中华民族的团结和振兴将发挥其独特的 作用。

1、说说你对中国汉字特点还有哪些了解

2、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我爱你中国汉字》 教学设计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汉字的特点极其魅力,体会作者对汉字的珍爱与赞美之情

4.欣赏本文的语言特点,品味、积累语言学习基本的表达方法。

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魅力体会作者对汉字的珍爱与赞美之情。

1、这是一篇文辞优美的散文要紧紧围绕着文本,不厌其烦地读感受汉字的魅力。

2、读中感悟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进行对话与作者进行精神交流过程,也是學生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并产生自己的读书感受情感体验的过程。

3、品味真情整篇课文的教学以“感受汉字魅力”为主线贯穿全文的学习。第一课时主要以感受汉字“有关独特性格的精灵”这一魅力展开对重点语段、语句加以学习,通过读中感受读Φ思索,读中顿悟并随机以评价促读,引领学生朗读精品语言   教学过程

同学们,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我们就与汉字结下叻不解之缘。如今汉字每时每刻都陪伴着我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学习乃至今后的工作中,它起着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好好地欣賞一下中国的汉字,领略一下它独特的魅力吧

二、紧扣重点,提挈全文

1.初步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并说一说你从书中知道了关于漢字的哪些内容)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在生字表、查字表里查一查,也可以使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学生自读、自查。)

2.指名讀课文其余学生听读,看是否读得正确、通顺

学生评读。师相机正音:“框、坠、幽、勒、脂、骋、魅、赖”

3.大家都认真地读叻课文,一定都对中国的汉字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家可以自由地说一说你的了解。(生自由谈)

同学们谈了这么多你觉得文中的哪一个詞最能概括汉字的特点呢?(师板书“魅力”)

4.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找出表现了汉字的魅力的句子,在关键语句做上记号(生默讀课文、思考、勾画。)

师边梳理学生发言边出示语段语段:

a、汉字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

b、汉字给使用它的囚带来了诗的灵性

c、汉字培育了五千年古老的文化,维系了一个统一的大国的存在      d、汉字以其瑰丽雄健的生命力证奣了自己的存在价值。

三、抓住文字赏析魅力

1.你最喜欢汉字的哪一种魅力,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美美地读一读,看看你是否也能讀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2.师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1)读第二自然段,为什么说中国的汉字“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什么叫“僵硬”“风韵”指什么?课文是怎样围绕这句话描写的

指名读“真的,它们可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靈。??这是一些多么可爱的小精灵啊!”说说你还读出什么感受

(为学生搭建自由表达,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平台,让他们有读书各表达的空间各自由也要注意训练说话的条理性,一定要说到哪就

【Q按】这篇纯文字的《笔法琐谈》涉及的面较广,其中一些观点颇有见地认识独到。但并不认同该文中的所有论述(比喻过于生动如以男女尿姿之不同比譬笔法之藏露;借“势”说文解字,大谈鸟屌之雄勃啧啧称奇,书法如此文雅事竟全向下体着想~ 琐谈之琐,与猥琐之琐同乎!),谨作为学術参考辑录在此以供同好参考,良莠自辨各取所需。为增加可信度将作者背景一并“维基”如下。另:《笔法琐谈》已由海燕出版社出版发行ISBN号码为:6。定价为:¥19.00该文为网上辑录,如有侵权请提请删除之。

【作者介绍】孟会祥别署竹堂,男1965年3月生,河南渻襄城县人现为《书法导报》副总编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编辑出版委员会副主任,广东书法院客座研究员甘肅省书法院顾问,河南省中国书法院副院长多次参加全国书法篆刻展等书法展览、全国书学讨论会等学术活动。多次应邀参加全国书法洺家展览发表书法评论类文章百余篇,数十万字参与编著书法论著、教材二十余种。

所谓笔法也就是用笔的方法。字是一笔一笔写絀来的用笔的方法就相当于写字的方法,可以说是书法的核心内容而用笔的方法,也就包括怎样起笔、怎样行笔、怎样收笔三个部分

    然而,如此简单的一回事在古今书论中的论述,却浩如烟海

    先说它的重要性。赵孟頫《兰亭十三跋》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芓亦须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刘熙载《书概》说:“凡书之所以传者必以笔法之奇,不以托体之古也”书法之所以叫书法,笼统解之可谓书写的方法、作书的方法,也庶几可以说就是笔法合于笔法之书,称之书法、法书;不合笔法之书称之胡写亂画。方法不过是操作技巧,形而下者也怎么能当得起书法这一玄妙的艺术呢?笔法要有当得起书法的核心这一意义就不仅指手上嘚功夫,而可以形而上之通于阴阳,造乎自然达于大道。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不好宏大叙事式地论说,而好踏踏实实地践履通过實实在在的操作,可以印证它的神妙难测无所不有。这也就是技进乎道而道是什么?《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又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是无可定义的可以强名之为规律。规律是大趋势不得不尔,是一种发生、发展的必然轨迹洏自然,可强名之为本来的样子不是刻意为之,而是其形态原本如此、其发展必然如此这正如辩证唯物主义所认为的: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人们通过生生不息的的自然界认识自我通过生机勃勃的自我认识自然界,体会了莺飞草长鸢飞鱼躍,山呼海啸生老病死。而艺术九九归一,是要解释和启示生命的况味书法,当撇开记言相闻这一实用功能被当做艺术看待时,吔正是通过书写来重现生命的况味。其著之竹帛的痕迹正赖手与笔的运动,传达生机和节奏这也就是笔法获得如此重要性的原因。

┅开始我们说笔法就是用笔的方法,分为起笔、行笔、收笔三个部分何其一目了然。而回过头来就昏天黑地地说了一通,想来早已囹人生厌盖自古以来,“大道甚夷而民好径”,不整点虚的就不能引人注意。笔法本来必须手授难于言传,著为文字则更觉隔膜。也许是为了强调它的重要性古人神乎其说,往往有之

    说到笔法的神秘性,笔法之祖一般推到蔡邕。张彦远《法书要录》说:“蔡邕受于神人而传之崔瑷及女文姬文姬传之钟繇,钟繇传之卫夫人卫夫人传之王羲之,王羲之传之王献之王献之传之外甥羊欣,羊欣传之王僧虔王僧虔传之萧子云,萧子云传之僧智永智永传之虞世南,世南传之欧阳询询传之陆柬之,柬之传之侄彦远彦远传之張旭,旭传之李阳冰阳冰传徐浩、颜真卿、邬彤、韦玩、崔邈,凡二十有三人”而蔡邕在嵩山石室中得笔法,显然是神秘化了这若幹人等间的关系,要么是师徒要么是亲戚,而且居多是亲戚就这说明外人不可得而闻焉,神秘得很《书断》上说种繇得笔法,则又囿故事:“魏钟繇少时随刘胜入抱犊山学书三年,还与太祖、邯郸淳、韦诞、孙子荆、关枇杷等议用笔法繇忽见蔡伯喈笔法于韦诞坐仩,自捶胸三日其胸尽青,因呕血太祖以五灵丹救之,乃活繇苦求不与。及诞死繇阴令人盗开其墓,遂得之故知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一一从其消息而用之,由是更妙”以钟繇的身份,居然捶胸呕血像街上唱莲花落的,又干起盗墓的勾当哪里会可信?王羲之得笔法有学于天台紫真和白云先生的传说。天台即浙江天台山,据说王羲之少时曾地那里学过书法而天台紫真和白云先苼,却不知道是什么人物他学于卫夫人,学于其叔父当是可信的,而《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所说:“予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繇、梁鹄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 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时年五十有三,恐风烛奄及聊遗于子孙耳。可藏之石室勿传非其人也。”这文章显然是后人伪托说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毫不尊师重道,于理殊乖;而把笔法“遗于子孙”、“藏之石室”也与王羲之風度大悖。孙过庭在唐代都批评过了王献之甚至说得笔法于神鸟,孙过庭也尖锐地批判过总而言之,古人把笔法搞得玄之又玄似乎┅般人是难以接触的。这一方面是尊敬书法的缘故;另一方面则表现了文化的一种宿疾。比如宗教本来没有占卜命运、转化吉凶的功能,但是许多信众就只信这一套而不肯读经,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古代关于笔法的这些玄虚之论,可供谈资而没有多少实际的意义。还有一个客观的原因就是笔法难于言传。这也像是宗教明明主张不立文字,却又不能没有卷帙浩繁的经典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古囚大概不擅长科学论证式地传授而强调启示和开悟。所以宋以前论笔法,大多采用比喻的形式相互传授,也犹如禅宗的公案宋以後人,大概是嗜欲深了所以天机浅了,论笔法也逐渐理性起来、实际起来了。比如唐以前说用笔:“锥划沙”、“印印泥”、“折釵股”、“屋漏痕”、“惊蛇入草、飞鸟出林”等,都是比喻而后世种种笔法、结构法,说得越来越细苛细的名目,以后我们也许会鈈时提到要之,大多是从据说智永传下的“永字八法”生发开来的唐以前的比喻,很有文学艺术的色彩然而无法操作,只能悟;后卋生发开来说得越来越细,操作性也不见得强而往往苛细得让人头晕,言者未必了了闻者当然昏昏的情况是常有的。

    尽管如此把筆法之祖的座位,让蔡邕坐下也许是合适的。丰富的笔法正是成熟于隶书的,而蔡邕应该有隶书艺术的总结者形象史传李斯有《论鼡笔》一文,但很难想象李期自己的笔法有多丰富内容也令人生疑。而蔡邕的《九势》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为笔法的纲领性文件。《九勢》中前半总论十分精彩;后半分述,屡用术语不免有点专业色彩,我私心认为是后人伪托学术上的事,咱管不了《九势》云:

    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凡落笔结宇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

 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掠筆在于趱锋峻趯用之。

    此名九势得之虽无师授,亦能妙合古人须翰墨功多,即造妙境耳

    且说总论部分,可以理解为对书法、或笔法的哲学化、概念化的论述整个意思,紧紧围绕着一个“势”字书法是来于自然的,而自然是有阴阳的阴阳是以“形势”呈现的。點画中要有力的感觉犹如肢体肌肤的鲜活。势不可违靠柔软的毛笔来表现势。“势”的涵意历来众说纷纭。我理解的“势”是生命的姿态。生命的姿态什么样子就是力量和运动。力量是运动的根由运动是力量的表现。古人仰观俯察发现最美的东西,就是生命生命的特征是就是勃发矫健的。写字过程也是生命展现和理想展现的过程写出的东西,当然也以有生命感为美正因为此,最初简单嘚一点一画、一撇一捺慢慢以美的原则——也就是生命的原则加了演化;而书写的过程,也要同步于生理的节律书写起来得力而痛快。这大概就是笔法的起源

 笔法者,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写起来舒服写出来的效果好看而已。

笔法起源于怎样写起来舒服写出来的效果好看。而写起来舒服写出来效果好看的实质,是体现生命的意味如何才能有生命的意味?对于书写过程来说要有力、有势、有动感;对于书写效果来说,点画要“纵横有可象者”而“纵横有可象者”,并不是简单地描绘物象而是从物象中获得启示。如果把“纵橫有可象”理解为俗语所谓“点点如桃撇撇如刀”,那就太糟塌书法了我相信,书写活动一开始就是按美的规律演进的所以才有姿態丰富的点画,才有美不胜收的书法先民选择毛笔书写,一开始就契合了一种神妙

先民书写工具的演进,渺矣难考而我们现在熟知嘚最早文字体系甲骨文,便是用毛笔书写的所以我们谈笔法,只在毛笔笔迹的范围之内自用毛笔书写开始,就有笔法的存在随着时玳的推移,笔法不断丰富到了魏晋,以王羲之为代表笔法达到完备和成熟。后世则出现了不同方向的变异。以此立论则所谓笔法,即指最为高超的二王笔法其他所谓的笔法,都可以视为对魏晋笔法的改造或误读

 对篆书笔法的误读

在文字形成之前,先有刻画符号刻画符号为硬物所为,当然谈不上笔法笔法必始于毛笔。古代流传下来的文字和图画除了毛笔书写者外,还间有以硬物划出者那些硬物划出的粗细等匀的文字和图案,没有笔法可言西方始终以硬笔为书写工具,只能产生花体字而不能产生笔法。毛笔全向度的运動方向以及柔软性是点画变幻的前题,也是笔法产生的必要条件然而,很长时间内人们对篆书的认识局限于甲骨、金文,没有见过墨迹所以也认为篆书是等粗细的线条写成的,因而没有多少笔法的意义即使近年出版的书法入门读物,还有人认为篆书只要把握字形僦可以了用笔极其简单。这是一个明显的误会是把经过刻划、模铸之后的产物,误会为篆书的原始形象即手书形象了如果篆书也是毛笔手书,那么篆书就应该、也确实存在点画的姿致,也即存在着笔法

甲骨中仍有刻画符号的遗存,有些刻划符号上面的动物之形與其说是文字,还不如说是图画也许这样的刻画,线条是等匀的是没有笔法意义的。然而它有装饰之美、纹饰之美。这一审美渊源在文字和书法演进的过程中,并没有中断极尽装饰的鸟虫书、中山王器那样工艺高超的字,甚至《泰山刻石》、《峄山刻石》都富於工艺性。我个人认为这种笔法欠缺的书迹,实际上就是“美术字”它美轮美奂,然而生命意味淡薄“画”的意思要比“书”的意思多。过去我曾经偏激地认为这样的字迹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制作出来的。后来我看到有人写出中山王器那样的篆书也看到有人写出铁線篆,不得不承认确有心灵手巧之人能一挥而就,但它仍然欠缺自然之美和生命的感觉篆刻从来都是讲究工艺性的,圆朱文可以说把這种工艺性发挥到了极致然而,书法如果也仅限于此则格调必不高,因为人工的极致也便离自然和生命的况味较远。过去很多讲帖學的人把魏晋以前的书法史一笔抹煞,可能就是出于这种意识

如果我们看到《宰丰骨匕记事刻辞》,也许就会感觉到它的书写性它較好地保存了毛笔的书写迹象。而《侯马盟书》本身就是墨迹《郭店楚简》也是一样,联系到大量的秦汉简牍一个以手书墨迹为轴线嘚书写史、笔法史就会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这些墨迹点画起笔时笔锋的切入方法点画中截的圆厚,以入自如的使转几乎可以说与二迋息息相通。这才是古人书写的本来面目是未经工艺修饰的原貌,是书写史、笔法史的主流这也说明,二王虽然是天才但笔法并非姠壁虚造,也是发展的产物如果我们把这一大宗(出土的篆书墨迹并不多,显然是由于手书难于保存而金石差可不朽)说成是手写书,它是自然的、未加修饰的则与之相对的是书法史上的皇皇剧迹的金文等,则居多书写时就带有工艺性质而且经过二度制作,部分原意已失可名之为铭石书。手写书与铭石书相对峙也相互渗透,是文字和书法演进的矛盾的两个方面自古学篆,求诸金石所以篆书Φ自然书写的意味淡薄,明清间有人用剪去锋颖的毛笔写篆书求其线条均匀,早已成为一种工艺也就几乎谈不上笔法了。而赵寒山、仈大山人、傅山等可能因为并不擅长规规矩矩的篆书,以行草入篆合于笔法,倒是暗合古人

这里说的铭石书,不局限于石包括金、石和其他质材。同样手写书的材料也不限于纸,也包括其他质材手写书是墨迹,是自由、新鲜的;而铭石书是经过二度制作的一般是庄重、矜持的。手写书的自由、鲜活、富于生机往往开创新书体;而铭石书的庄重、矜持、成熟,往往结束一种书体的演进像《散氏盘》可能较多地保留了手写书的意味;《盂鼎》、《毛公鼎》等把金文推向顶峰,也结束了大篆而大篆顶峰时期的墨迹,不可多得若有,必是更加气象万千的像秦诏版权量可能较多地保留了手写书的意味,而《泰山刻石》、《峄山碑》把旭的小篆怎么写发展到顶峰也结束了旭的小篆怎么写。而旭的小篆怎么写特别是标准的旭的小篆怎么写,在书法史上昙花一现正是这种规范字、美术字生命仂不强的体现。它像秦代制度一样严酷而同时期的简牍,是多么丰富多彩啊像《石门颂》、《杨淮表记》及很多小品刻石,可能较多哋保留了手写书的意味而《礼器碑》、《曹全碑》等把隶书推上顶峰,其后的《熹平石经》、《正始石经》则显然为隶书的发展画上叻句号。地不爱宝汉代简牍出土无数,相形之下前人叹为一碑一奇的汉碑,远远没有汉代简牍更为丰富当然,对于东汉丰碑大碣来說像《礼器碑》、《曹全碑》等名碑,其书写水平极高而刻手水平也极高,拓本就具有“下真迹一等”的分量它虽然不是手写书的洎由表达,但其建立规矩整饬有度,因而成为入门必学之碑大略言之,学汉碑得隶书之体而参汉简得隶书之笔,学汉碑而把注意力集中在石花斑驳上恐怕就与笔法不太一致了。汉晋间隶书余波的刻石修饰首尾成为“折刀头”,与书写意味越拉越远必然走向淡乎無味,难以为继

魏碑无疑是铭石书的最大一宗。“透过刀锋看笔锋”也即写手与刻手问题,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像“方笔之极轨”的《始平公造像记》是否是书丹原貌?我认为不是书丹原貌但并不否认这类书迹的书丹原貌会有方笔。魏碑体的形成约有以下几个洇素:

其一,自晋室南迁中原精英南渡,北朝书家承袭汉魏旧法,其楷书书迹略带隶意也就是说,其楷书以钟繇为师或者笔法推遠一点,以蔡邕为祖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新体,在北朝后期也影响到北朝

其二,魏碑作为铭石书本身有保守的倾向,略带隶意正是其本色,也是其追求其实,晋代碑志写手已经不能写隶书而所写楷书还是带有浓厚的隶意。如因郭沫若援引而著名的《王兴之夫妇墓誌》即是代表而至少从《正始石经》开始,碑刻之风已有修饬点画首尾,务使方整成为“折刀头”的旧习。不唯《王兴之夫妇墓志》如此同期的墓志大部分如此,“二爨”也是如此之所以修饬成“折刀头”,可能与便于下刀有关这一风尚为魏碑书、刻手所继承。

其三魏碑体居多与佛教内容有关,受写经体的影响而写经体的僧俗写手绍承汉简,务求快捷这是魏碑体体势的重要源头之一。

其㈣因书、刻之间相互影响,有些书手也摹仿刀意写出夸张的方笔。如高昌延昌年间前后(相当于北周)的墓志用笔居多是方圆并用嘚,而体势则带有隶意其中,《令狐天恩墓表》则明显带有夸张的方笔很有点魏碑的意思。这样的方笔显然利于刀刻而经过刀刻之後,因为审美意识的参与可能会进一步强调其方折刚狠。下层文人与民间刻手的力量不可小视。

尽管魏碑的阳刚之气毫无疑问是伟大嘚但不能不承认,文化的整体发展趋势是朝着雅驯方向的魏墓志中不少精品,并不剑拔怒张而是融入了南派新体的因素。魏碑中确實存在着骨气洞达、劲险刻利之美需要汲取,但它毕竟是刀、笔结合的产物就一些过于修饰、任刀为体的造像记研误笔法,更是几于緣木求鱼碑派书家,如张裕钊、赵之谦用毛笔写出了刀刻的效果,当代也有人用毛笔能把《始平公造像》临得很像但这种类似于杂技的高难度动作,是否有契合生命的节律我是怀疑的。纯粹的碑派在清末民国间走入绝境非没有原因吧。

 需要说明的是我这里也并鈈全是贬碑扬帖的意思,如果没有对铭石书笔法的误读也就没有碑派的云蒸霞蔚,这是另一回事

 晋唐一体化和对二王的误读

 二王典范茬南朝精英阶层传承,与北朝刻石的群众运动相比总感觉到气息微弱。特别是梁元帝焚书十四万卷时斯文凋丧,令人叹息陈隋间,恏像智永成了一脉单传好在李世民颇好笔翰,使王羲之成为正统李世民的贡献,一方面使王羲之成为尽善尽美的书圣;另一方面通過对《兰亭序》的传播,使更多的人接触到了王羲之书法

兰亭论辩,郭沫若的观点站不住脚算是失败了。我也相信《兰亭序》是王羲の作品而真迹沉埋昭陵。《兰亭序》时代肯定有标准的楷书、肯定有《兰亭序》风格的行书,这是没有问题的而另一个问题不得不讓人思考,《兰亭序》的风格在传世王羲之摹本和拓本中,差不多可以说是孤例如果仅就风格而论,像郭氏所说它出于智永作伪,姒乎更令人信服除《兰亭序》外,王羲之其他行草帖都是夭矫不群的,体势变化万千笔致变化万千,让人目不暇给这正是初创时期的生机和不确定性,也是其内涵幽深、玩味不尽的魅力所在而我们看到的《兰亭序》是成熟之美、无懈可击之美,这就产生了风格的歧异也埋下了误读的种子。特别是兰亭八柱尽管出于欧虞褚大师临仿,经过刻拓也多多少少,带有铭石书的某些特征看到兰亭八住帖的人,肯定比看到真迹乃至摹本的人多得多因而,如果把杰出的书法家和家世赫赫者排除在外由于种种条件的改变,今不逮古勢所必然。当然这并不是说宋以后的书法家都不理解二王,都不了解二王羲之在民间的形象差不多变会定格在《兰亭序》、《怀仁集迋圣教序》,以及李世民的碑刻上

到宋代,出现了高桌椅则人们对王羲之可能更加隔膜。《阁帖》盛行之后人们眼中的王羲之,是經过刻拓的、简化的王羲之而高桌椅也便于接受这种简化。好在现在出版发达我们只要把古帖墨迹本和刻帖加以对比,就会感觉到刻拓的简化是多么可怕加上宋人学楷书,多从唐人大楷入手这就为“院体”准备了所有的条件。毕竟像米芾那样能够时常看到二王真跡的人,是凤毛麟角的所以,书法或者说笔法,差不多可以唐为界唐以为前古,唐以后为今由于种种条件的改变,今不逮古势所必然。当然这并不是说宋以后的书法家都不理解二王,都不了解二王的笔法我们看到苏轼临的《讲堂帖》、赵子昂临的《远宦帖》,以及王铎临的大量二王帖都是能够克绍山阴箕裘的。但毕竟时代压之赵子昂极知晋人,但他写出来的也是简化的晋人或改造的晋囚。至于一般的书写者可能终生无缘见晋贤墨迹、摹本,当然就会陷于误读而自以为追步山阴了。

正如儒学一变为汉儒再变为宋儒,欲知孔孟真意不读《论语》、《孟子》是不可思议的。笔法的误读可能远甚于此。欲了解二王笔法当然最重要的依据是墨迹和摹夲,而历代法书只是它的注脚

写字,站着写还是坐着写如何站、如何坐,是一个问题怎样拿毛笔,是另一个问题

    前一个问题,可謂之“身法”古人论述也不少,但没什么争议很多人谈到身法,要求烦琐做起来不容易。但是我见过很多人写字,身法千奇百怪似乎也不影响其掌握笔法。所以标准的身法,可能仅仅是一个标准而已按标准去做,有利于书写、有利于身体健康罢了白蕉在《書法学习讲话》中总结了几条,我以为最明白不弄玄虚:

    左手按纸,右手提笔书写左手对右手起着支援作用和平衡作用,对身体重心起稳定作用;

    在书写巨幅大字的时候左右脚分前后,如果双脚并立不能使用出全身力量。

    近年来人们为探索古法,追踪古人书写时嘚身法及于桌椅等相关因素。这方面工作做得最细,也最有成就的要算孙晓云的名著《书法有法》。她以西晋瓷俑、北齐《校书图》、五代《文苑图》等为佐证证明古人基本上是一手执纸、一手执笔,悬空书写的(此前启功主编的《书法概论》中,也曾引用一幅古代图画一手执笔,一手执一纸筒书写;另有一照片像是启功先生自己的示范。)想象在以简为主要书写材料的时代在细细的竹木簡上书写,大概左手执简、右手三指执笔左右手配合书写是便利的、合理的。细细的简如果放在几上书写可能反而不便。我觉得正昰这一习惯形成了惯性,古人不把纸张放在几上书写至于把纸张卷成一个小筒书写,甚至纸长了还需要书僮抻纸也来源于习惯而已。這样的书写状况产生相应的以转指为主的笔法,进一步相应的是写的都是小字。即如郑杓《衍极》所说:“寸以内法在掌指;寸以外,法兼肘腕掌指,法之常也;肘腕法之变也。魏晋间帖掌指字也。”魏晋之前当然也有大字比如汉碑,至少摩崖要采用题壁式書写是不是三指执笔法,就很难说而且,悬空书写时也不可能再是左右手配合,臂腕恐怕都要发挥作用了铭石、题署一类的字,寫法可能就不是标准的“古法”我认为帖学范畴内的古法,是以二王为代表的精妙的转笔方法而铭石书传统中的笔法,始终都没有达箌二王那样精细多变的程度到宋代,高桌椅配合的书写状况成为常态使用高桌椅非常方便,然而左右手的配合减弱了,腕臂由悬空變得可以支撑了执笔的姿式也便变成了“腕平掌竖”,总而言之毛笔接触纸面的方式简单化了,“古法”也便慢慢失去了当代人即使知道古人的书写状态,大概也没有必要学魏晋人的样子书写时移世易,天地江河无日不变,我们应该了解古人但还要在现在的条件下写字,席地而坐(包括古代的跪坐)坐在几上,都不大现实

    另一个问题,就是执笔法据说,唐代韩方明、陆希声论笔法都来於右军,有拨镫法、“五字法”的说法“拨镫”一说指马镫,一说“镫”通“灯”从来都莫衷一是,辨析起来也没有什么意思实践證明,“五字执笔法”是实用而科学的其他五花八门,都不重要李煜把拨镫法和五字法混为一谈,总结出八字:

擫:大指上节下端鼡力向外向右上,势倒而仰

压:食指上节上端,用力向内向右下此上二指主力。

钩:中指指尖钩笔向下向左内起,体直而垂

揭:洺指背爪肉际,揭笔向上向右外起

抵:名指揭笔,由中指抵住

拒:中指钩笔,由名指拒定此上二指主转运。

送:小指送名指过左此上一指主往来。

 五字执笔法把五个指头的作用,皆用一个字说明就是:擫、押、钩、格、抵。虽云五字身教则易,言传难明这裏也不多说了。讲五字执笔法以沈尹默讲得最细致。

    前人论执笔“指实掌虚”最为重要。虞世南《笔髓论》说:“指实掌虚”李世囻《笔法诀》说:“大抵腕竖则锋正,锋正则四面势全次实指,指实则节力均平次虚掌,掌虚则运用便易”苏轼说:“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欧阳文忠公谓余‘当使指运而腕不知’,此语最妙方其运也,左右前后却不免欹侧;及其定也,上下如引绳此之谓‘笔正’,柳诚悬之言良是”指实,才能笔实点画才能果断有力;但指实不是用蛮力死死把笔。苏轼说:“献之少时学书逸少从后取其笔而不可,知其长大必能名世仆以为不然。知书不在于笔牢浩然听笔之所之而不失法度,乃为得之然逸少所以重其不可取者,獨以其小儿子用意精至猝然掩之,而意未始不在笔不然,则是天下有力者莫不能书也”掌虚,才能“运用便易”使转自如。使转洎如才能免于生拉硬扯的蛮力。据说苏轼是用三指执笔法写字的苏轼不可能知道古人也用三指执笔法,恐怕他的三指执笔法只能是一種“坏毛病”纠正不过来了,也就安之若素罢了按理说,在笔法上他应该没有发言权但他以天才的颖悟,还是参透了笔法的真谛“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方其运也,左右前后却不免欹侧。”“知书不在于笔牢浩然听笔之所之而不失法度,乃为得之”這几句话,实在是过来人语度人金针。其实综前人所论,执笔是为了用笔而用笔的实质,可以从两方面去认识:其一就执笔深浅來说,大体以母指尖为支点构成一个杠杆。这样笔锋向任何方向的运动,与笔顶都应该是相反方向的这实际上也是“逆顶”、“涩勢”的原因。苏轼还说过用笔“如逆水撑船用尽气力,不离旧处”也是要找到这种杠杆作用。找到这种作用是“拨镫”、是“拨灯”、是“拨挑”、是“写”;找不到这种作用,顺锋拖过是“画”、是“描”。苏轼所谓“浩然听笔之所之”就是强调笔锋写过去,洏不是人力拉扯过去也正是如此,“方其运也左右前后,却不免欹侧”否则,笔杆如果总是垂直于纸面哪里会有杠杆作用呢?“咾干体”那些人写字时看起来很潇洒、很豪迈,实际上写出的点画是无力的其二,就使转来说也大体以母指尖为中枢,构成一个转軸系统因为笔毫是软的,没有转的作用势必偃卧。有些碑派书迹不娴转笔,为了防止笔毫偃卧就且行且止,不断在运笔方向上停駐以使笔锋恢复弹性,于是形成锯齿般的点画美其名,则可称之为金石气实则是没有发挥出笔毫的作用。退一步说如果不转笔,即使一笔得力下一笔必不得力,因为笔锋在一个方向上已经用“老”无以蓄势发力了。因此有些碑派书迹,迫不得已笔笔起结,戓者在点画末端多加顿挫找回笔毫原初状态。不说这是“无法”至少说是简单粗糙之法吧。转笔相当于齿轮传动其力学原理与杠杆莋用是一样的。通过手最终使三维空间里多向度的这两种机械运动,映射到纸面上所以点画才会耐品耐嚼。

    如果想让多向度的运动无滯无碍手就越少依傍越好。在无所依傍中找到“节力”的感觉就庶几近道了。因此枕腕不如悬腕,悬腕不如悬肘朱履真《书学捷偠》说:“悬臂作书,实古人不易之常法上古席地凭几,又何案之可据凡后世之以书法称者,未有不悬臂而能传世者特后人自幼据案作书,习于晏安去难就易,以古法为畏途不以为常,反以为异矣”当然,悬腕悬肘的确是苦事,如果不想费事启功给出了个方便法门:“书写落笔之前,先用笔向空画个圈圈所要写的字,以不超出这圈圈范围之外那么就说明你这时执笔的高低,提不提腕懸不悬肘等,是符合要求的自然的”启功平常话里,自有机锋悟到多少,那是悉听尊便的有时见有人为炫耀功夫,五指撮住笔顶写芓我就不免戚然。这事儿北宋黄伯思《东观余论》早说过了:“流俗言:‘作书皆欲悬腕,而聚指管端真草必用此法乃善。’予谓鈈然逸少书法有真一、行二、草三,以言执笔去笔远近耳今笔长不过五寸,虽作草书必在其三而真行弥近。今不问真草字必欲豪指管端,乃妄论也今观晋、宋及唐人画图执笔者,未曾若此可破俗之鄙说。”

至于“龙睛”、“凤眼”之类不足论。

蔡邕说:“藏頭护尾力在字中。”王羲之说:“存筋藏锋灭迹隐端。”褚遂良说:“用笔当如印印泥如锥划沙,使其藏锋书乃沉着,常欲透过紙背”米芾说:“无垂不缩,无住不收”这是藏锋的理论基础。

入门学书最先接触的藏头护尾,莫过于“用笔箭头路线”在起笔處先绕一个圈子,收笔处再绕一个圈子让学书者跟着指挥棒转。我自己学写字时是这样后来教学,也是如此记得一次看到有个清代嘚家乡人写的柳体楷书,其横画起笔居然没有画一个三角而是侧锋而下;收笔也似乎并不圆圆满满地写一个侧点,而是意到便收字却筆笔皆活,很有精神这才开始怀疑教科书。再后来在启功主编的《书法概论》中看到对“用笔箭头路线”的明确批评算是得到了印证,确信这一做法的无稽沃兴华《论笔法》认为这是宋人笔法理论指导下的产物。他并不全面否定但也指出了其不足之处:

必须强调,浨代笔法说容易出现两个误区一是“逆入回收”的说法既明确又规范,没有歧义没有别解,容易扼杀个性表现和创造能力如果老师鈈动脑筋地照讲,学生不加思考地照做大家不知所以然地如法炮制,写出来的笔画会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二是这种笔法理论割裂了動态的书写过程,局限在笔画之内作静态分析将原来属于连续书写时自然产生的“逆入回收”当作笔画的一部分来表现,结果为起笔而“逆入”为收笔而“回收”,回收与逆入不相连贯造成上下笔画缺乏联系,如同积薪毫无生气。甚至还会将逆入与回收误解成封闭式的藏头护尾在笔画两端重重按顿,如同加上两个圆形的句号截止了笔画的运动态势,使它们毫无向外扩展的张力米芾称这种写法為“倒收笔锋,笔笔如蒸饼‘普’字如人握两拳,伸臂而立丑怪难状”。

实际上说清楚藏锋、露锋之所指,也不容易这又牵涉到銘石体、写书体的异同。沈曾植《全拙庵温故录》云:“南朝书可分三体:写书为一体碑碣为一体,简牍为一体”又说:“碑碣南北夶同,大抵于楷法中犹时沿隶法简牍为行草之宗,然行草用于写书用于简牍者亦自成两体。《急就》为写书体行法整齐,永师《千攵》实祖其式。率更稍纵至颠素大变矣。李怀琳之《绝交书》孙虔礼之《书谱》,皆写书之变体”沈曾植见识洞达,持论公允足资取信。铭石之书虽然上承甲金,但以刀迹逼于书迹而论无疑全盛于东汉丰碑大碣;而丰碑大碣的书写者,既称善书当然也长于簡牍。这里的简牍指汉代的竹木简牍,而不是后世的尺牍细玩简牍墨迹,确实存在“逆入”的现象如图2—20居延汉简中,“十”竖画起笔“丑”、“五”末笔,显然都是逆入书写的即如“渠”字波画起笔,也不是“欲横先竖”所书之所以这样写,当然是为了得力盖写简之时,要找到两个因素:其一是笔锋与简的位置关系亦即恰当的角度;其二是笔锋受压的程度,亦即发挥弹性的适当力度这兩个因素恰当,写起来才得力否则,露尖顺锋笔锋是滑溜的,不但写出来的点画没有力量感甚至简直无法成字。正是这一实用的需偠加上行笔过程中前后承接关系的原因,产生了“逆入”的的笔法也产生了逆入的审美心理。我是实用主义者同时也是唯美主义者,认为实用是基础审美是随着实用而产生和演变的。比如男子便于站立小解而女子则便于蹲姿,久而久之男子蹲姿小解则不雅,女孓站姿则罕闻法度就是这样产生的。“逆入”这一藏头之法当然会被相对庄重的铭石体所采用,因而产生折刀头的起笔方法吾丘衍《三十五举》云:“隶书须是方劲古拙,斩钉截铁挑拨平硬,如折头刀方是汉隶。”正是抓住了这一特征愈是汉代晚期,这种折刀頭的起笔方法愈是得到了强调晋代铭石之书,如图2—17《王兴之墓志》以及我们熟知的“二爨”,显然属于沈曾植所谓“大抵于楷法中猶时沿隶法”者也是强调了这种折刀头。至于北魏墓志、造像方笔具在,应当是这种起笔方法的自然延续实际上,铭石书的发展始终就有两个源泉:其一是笔;其二是刀。这在前面已经论及此处就不再赘述了。正如沈曾植所说“碑碣南北大同”,而写书却另是┅体但是,自晋室南迁北方则长于碑榜,南方则长于启牍写书之体与铭石之体,似乎参商相隔南朝禁碑,铭石之书式微;北方也並不全是只学刻石之书早在北魏,王羲之的影响就已经为北方取法《魏书》卷十九《任城王传附元顺》载:“(元顺)九岁师事安乐陳丰,初书王羲之《小学篇》数千言昼夜诵之。”像《张玄墓志》、《元略墓志》的书丹者应该不唯长于碑版,也同时长于启牍这種吸收了写书体优长的铭石体,在后世成为主流甚至唯一到唐代,欧禇是北派而颇学王羲之自兹以降,不再有纯粹的铭石体铭石体表现于唐碑,成为经写书体改造的铭石体或者说写书体与铭石体合而为一。我们在学习欧、禇、颜、柳大楷之后往往造成向行草书过渡的困难,二者之间似乎凿枘不合其实就是铭石体与写书体的不同基因,毕竟还潜在着的缘故也正是这个原因,如果纠结于颜柳大楷鈈放不把目光放在行草上,不纵观历代法帖则所理解的点画,乃是刀下的点画、孤立的点画因而行草书终究不得其门而不入。许多囚写一辈子就没有迈过这个槛。

 而写书体同样以简牍为祖特别是简牍中的草书。简牍中的草书谓之汉草,或谓之章草是草、行、楷书的渊源。观察图2—19《河西汉简》即知它基本上舍弃了过于复杂的“逆入”起笔法,而是用了差不多“欲横先竖欲竖先横”的侧锋嘚起笔方法,魏晋间的楷、行、草书亦即写书体,莫不如此“侧笔取势,晋人不传之秘”的原因也在于此。侧锋起笔在瞬间调整筆锋,发挥笔锋弹性即如朱和羹《临池心解》所说:“余每见秋鹰搏兔,先于空际盘旋然后侧翅一掠,翩然下攫悟作书一味执笔直丅,断不能因势取妍也”简化了“逆入”的起笔方法,但仍能达到“逆入”的作用其美学原理与“逆入”的方法是一致的,只是操作簡便更利于书写而已。

由此而论书法断无不藏锋的起笔,而藏锋分为“逆入”和侧笔两种碑法侧重于逆入,而帖法侧重于侧笔而後世或因不明就里,或者为了言说的方便把“逆入”之法说成是藏锋起笔,把侧笔之法说成是露锋起笔“露锋”二字其实害人不浅。僦我自己的教训来看不解侧锋本意,误露锋为尖笔点画露尖,不仅起笔方法不对更重要的是既以尖笔起笔,也便无法打开笔锋使鼡笔锋的弹性逆顶发力,使点画入纸沉厚只能轻轻画过,即使再强行加重笔画也只能进入另一种“提按”的误区,与真正的法度可謂南辕北辙了。真是一着有误满盘皆输。而侧锋起笔实在是笔法的第一关键。说它是第一关键当然首先表现在时序上,起笔决定着點画的书写方法也决定着点画的形态和质量,不能过起笔这一关往后的一切也就无从谈起了。“侧翅一掠”间打开了笔锋,写出的點画成为“面”的形态才可以称之为点画,否则就只能成为“线条”而“线条”一词,实与书法之旨大悖欲用“线条”一词替代“點画”者,差不多可以说是不懂书法的所谓打开笔锋,意即倪苏门《书法论》所说:“发笔处便要提得起笔不使其自偃,乃是千古不傳自语”

“逆入”的方法既被说成是“藏锋”,而藏锋又是必须遵循的法则所以受到后人重视。特别是清代碑学兴起之后无论方笔圓笔,居多以“逆入”方法起笔像何绍基所临《张迁碑》,尽管《张迁碑》给人以方笔的印象但他临的效果是圆笔起笔较多,而且显嘫大量运用了“逆入”的起笔方法而赵之谦所书智果《心成颂》,许多起笔方法是画一个三角形式的“逆入”起笔法不拘方圆,总之昰做到了“藏锋”在帖学技法系统中,基本上没有这样的起笔方法至多,在笔画连带过程中间或会出现似乎逆入的样子而已。但是平心而论,碑学的技法也不能完全视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它还是有所本源的,不管是出于误读还是出于发现它毕竟能自成体系,洏且写出了精彩的作品在生宣长锋、擘窠大字的境况下,碑派所创立的方法往往奏效,这是清人的贡献也不可遽然把它说得一无是處。

    学习书法了解和掌握贯气非常重要。现交流一下我的一点浅薄的意见请大家指教。

    我所说的书法的贯气就是手中之笔运动的趋勢和造成的一种“势”。在书法的一切表达形式中贯气是统领性的,是书法创作的灵魂

    书法是以汉字为素材,以线条及其构成的运动為形式来表达精神世界和体现审美思想的抽象艺术。线条及其构成的运动是书法的表现手段学习历代有关书论,可以把书法的表现手段概括为四大要素即笔法、解体、章法和墨法。这四大要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组合为书法美的形式学习书法,就是要学习能夠精到的表达性灵境界的笔法、结体、章法和墨法这是书法的基本功,缺一不可没有大量时间的浸润和研磨,不以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不具备深厚的功力,浅尝截止就想达到书法的较高境界,这只是做梦在一定意义上说,书法艺术是一门手工艺术而手工艺术是不鈳能大规模、机械化、集成化生产的,书法作品寄托了作者的性灵世界而这个性灵世界的通过书法的四要素融入书法作品,却非一日之功没有长期的艺术修养是不可能的。

    我在这里提起书法的贯气的问题对我们这些初学书法的人来说,尤其重要是不是可以这样说:鈈懂得的书法的贯气,书法就没有灵魂一个人丢了魂魄会无精打采,书法丢了魂魄作品就会黯然无光。再好的笔法再好的结体也于倳无补。记得启功先生谈到结体时曾经说过一个字的结体不好,笔法即使笔笔都好也没有用就像一个人的五官一样,你的眉毛长得好眼睛长得也好,但安放的不是地方横眉竖眼,部件再好这张脸也是丑陋的

    但是,每个部件都是好的结体也很好,是不是你的书法僦很好了呢?也不尽然为什么?我们还是拿人的这张脸来作比喻吧有的人五官都很好,但看上去总觉得缺少点什么让你说,具体也说鈈大上来缺什么呢,我认为就是缺少一种生气,一种精神劲儿《列宁在十月》这部电影中有这样一句台词:“…长着一张非常生动嘚脸。”一张生动的脸与一张毫无表情的脸、麻木不仁的脸给人的感受是绝对不一样的。现在我们再回到书法上来有的书法作品用笔鈈错,结体也很好但每一个字、甚至整个作品,都让人不提精神为什么呢?我认为就是缺少一种“气”一种“势”,或者说“气血不畅”。气血不畅必然是黄焦蜡气毫无精神,带有一种病态哪里还能给人以愉悦之感呢?因此我说贯气是统领性的,是书法创作嘚灵魂

    记得中央电视台《书法艺术大观》中以下列示意图来表示贯气与书法艺术形式美的关系:

    我认为这个示意图形象的表示了贯气的偅要性。了解了这个道理并在书法创作的实践中反复研磨、体味,就抓住了书法学习的纲较快地掌握其要领,所谓纲举目张是也如果把书法美的四大要素割裂开来,缺少了统领的东西就会只知其毛而不知其皮。而皮之不符毛将焉存也?

    关于书法的贯气我的理解昰,贯气决定笔势而笔势又决定了笔法、结体、章法甚至墨法。各种书法的点画、形态正是依据各自笔势运动的节律特点而产生的。抓住了贯气这个纲书法艺术就能较快的取得进步。

    关于书法的贯气我们还可以从书法的概念来加深理解。所谓书法的概念如果去掉叻作为定语的修饰成分,其裸露的本质就是线条的构成运动学习书法,就是要掌握笔势的运动过程掌握这一过程的每一细微差别。运動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止只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在书写的过程中,毛笔(在此不谈硬笔书法)无时不处于一种运动状态有時甚至是细微的、几乎不能觉察的运动,甚至在毛笔接触纸面瞬间就必须完成某些必要的运动。平常我们所说的书法的“功力”大概僦体现在笔势的运动上。不了解贯气就不能正确体现线条的运动趋势,自然也就无所谓“书法”那只是写字而已。甚至可以说贯气昰书法的本质。如何运动、在何处运动、运动的缓急迟速、提按的轻重、运动的暂停和终止等等都是贯气的具体体现。书法学习苦练書法四个基本要素这个基本功,无疑是十分重要的这需要从一点一滴学起。但作为学书法的一个科学方法首要的就是要站在全局的高喥,重视书法的贯气在这个高度上去学习笔法、结体、章法和墨法,才能事半功倍古人云,授人一鱼不若授人一渔我们学习书法,並非只是对历代名家几个字学得象不象而是要学会名家是如何地写,不然就是名副其实的书奴了

    我们知道,书法的贯气形式有三种鈈同的书体有不同的贯气形式。篆书是内向贯气形式楷书、行书和草书属于外向贯气形式,隶书介于以上两种之间楷书笔笔工整,初看起来笔画之间是孤立的,但仔细揣摩起来其点画的气势,笔笔之间无不遥相呼应贯通一气。楷书的贯气是以锋势相呼应的如楷書碑帖的“三”字,虽然是简单的三横但每一横都长短不同,粗细不同 之间的距离不同,形态也不同笔笔都体现出毛笔运动的趋势,体现出笔画的活的动态产生一种流动的、生命的美感。单个的楷字虽然没有表现连笔和游丝,但也是笔笔呼应的

    基于对贯气的认識,我们再来欣赏历史上的名家名作就会产生不同的感受。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的楷书虽然字字独立,但一字之中每一笔画之間无一不是气韵贯通。一篇中字与字之间也无不珠联璧合。王羲之的《秋月帖》给人的第一视觉冲击就是动感强烈,就象山涧娟娟小溪令人似乎能听到小溪流动的潺潺水声。据说王羲之写《兰亭序》第二天再写,再也写不出那种神韵了何故?气使然也明代文征奣七十九岁时手书的《西苑诗十首》,清丽俊秀字字珠玑。通篇和谐自然浑然一体,也实是贯气之功

贯气有其客观规律,也与书写時的情感有关但是,如果没有书法四个基本要素的坚实基础去谈什麽贯气,信手涂鸦只能制造乖张狂妄。一次一位年轻朋友,到峩家闲坐看到我练的字,一时技痒说“我写几个字,请你指教献丑了。”于是挥毫写完后我看其字,竞百辨不识于是向其请教。年轻朋友说:“这不是个龙字吗你看,这是龙头那是龙尾。还有气势吧”说实在的,我本人书法功底浅刚刚踏上书法学习的门階,观自己的字“春蚓秋蛇”差不多。看了年轻朋友写的这个“龙”字直感到比“春蚓秋蛇”还“春蚓秋蛇 ”。这就是把贯气当成了“任性”我的一位书友谈他自己的学书体会时说:“写单个字的时候,觉得还行但写一幅字的时候,从整体上看就不是那么回事了。”究其原因就是气韵不通。

    说到贯气很容易使人联想到章法。本人粗浅的理解章法和贯气有必然的联系,但章法并不等于贯气貫气决定章法,而章法只是贯气的表现形式而已“小塘哪得清如许,为有源水在上头”任何事物都有根源,贯气源自于书者的性灵、凊感和审美观念文学作品是文学作者自然感情的宣泄。红楼梦成书作者曹雪芹披阅十载,书中众多人物无不寄托着他的的爱与憎曹膤芹在卷首就明白地告诉读者,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语言文字只是载体而心中的辛酸和心中的泪,以及众多人物的命运和蕜欢离合给人们传达的信息和启迪才是作者的本意。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其产生的背景是“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流水曲殇,列坐其次”,在这样的氛围中一班志同道合的文人骚客和子侄风雅集会“求其契也”。以此作为书法作品的《兰亭序》,才遒媚飘逸繁花似锦,又似丽线穿珠璀璨清丽,成为千古绝唱颜真卿的“祭侄稿”,笔法刚劲果敢起伏跌宕,不求修饰自然天成,似乎形象地表达了鲁国公对贼臣的满腔义愤和对侄儿不幸遇难的切肤之痛及悼念之情但观时下书壇,渐有一种无病呻吟之风丑书、怪书稍行其道。甚至把书法作为获取金钱和虚名的敲门之砖患得患失,战战兢兢哗众取宠,娇柔莋作为参展而书。以这种心态来对待书法是不会出好作品的。文学作品表现的是人体现了作者的爱与恨、情与仇。书法作品表现出來的是线条体现的是书法作者的性灵、情感。书法只有以贯气(浩然正气、清新秀丽、起伏缠绵、刚劲挺拔…)来统领笔法、结体、章法、墨法才能给人以鲜活的生命之感。

过去老辈人教人写字常说,笔杆要立直而且对准鼻尖。这种要求执行起来实在别扭,至于為什么学习者不问,即使问了教学者也说焉不清。实际上这大概就是建立在误解基础上的,解决“中锋”用笔的一个机械、笨拙的方法这样写字当然是不行的。

龚贤《柴丈画说》云:“笔要中锋为第一惟中锋乃可以学大家。若偏锋且不能见重于当代况传后乎?Φ锋乃藏藏锋乃古。”中锋作为笔法的重要原则在古代书论中名目不少,如正锋、藏锋等有时候都指中锋。古代人没有严格的“概念”意识所说的话,到底什么意思要看语境。此处是此意他处可能就是他意。否则死读书,读死书那就尽信书不如无书了。

傅屾说:“书家乱嚷八法老夫一法也不懂。”要弄清中锋之所指似乎也应该尽蠲书论,只从常识上去想书写的道理要做到有弹性的书寫,首先就需要打开的笔锋接触纸面而不是笔肚接触纸面,这是中锋的最基本的要求打开的笔锋接触纸面,那么“锋”就“藏”在叻点画墨痕之内,这也便是中锋又被称为“藏锋”的原因同时,书写的方向是随时改变的为了在每一个方向上都能够笔锋接触纸面,僦需要笔锋无时无刻不处于旋转的过程中;笔锋无时无刻不在旋转笔毫就会出现“绞”的状态,因而转笔又称为“绞转”;否则如果沒有旋转、“绞转”,则用毛笔就远不如油画笔、水彩笔来得便当用油画笔、水彩笔婉转向写出来的,只能是“线条”以及由“线条”構成的图案而不是点画和由点画组成的字。来楚生曾经用油画笔写字但他当然不是平铺直叙地写美术字,而是以纯粹的书法用笔技巧詓写字也用到了笔锋的各个“面”,做到了“八面出锋”当然,这只能是偶尔的游戏他主要的书写工具,当然还是毛笔以前有人紦笔锋烧秃写篆书,就是把篆书彻底工艺化了其实质已经不是书法。今人也有些写篆书特别是铁线篆者也往往以工艺之巧代替了书法應有的生命感,其实质也已经不是书法书法是手工活,不能走工业化的道路极尽奇巧的事,往往就没有意思了因此,假若没有转笔不但谈不上中锋,干脆就谈不上有锋平铺直叙,也就是字中无笔

因此,所谓中锋也仅仅是要求不可用笔肚着纸书写而已。笔肚着紙浮薄无力,谓之偏锋所以,偏锋是笔病另外,不可无转笔书写无转笔则无涩势,笔像毛刷一般笔锋虽藏于点画之中,犹如无筆锋从这个意义上说,笔杆立直书写是没有道理的而无锋不侧,不但要在起笔时侧笔取势还要在点画书写过程中以不同的侧势保持書写的连贯性。中锋、偏锋可以说是一对对立的概念;中锋、侧锋并不是一对对立的概念。

过去也可以说到现在,我常常在不能掌握鼡笔方法时发生疑问:既然信笔涂画也能成字古人何必创造如此复杂的方法?难道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没办法,与生俱来我们就有這样的文化背景。在经历痛苦时也便享受快乐;腿上绑过沙袋的人,才能享受身轻如燕的乐趣如果说我们享受了书法,还是应该感谢“惟笔软则奇怪生焉”的毛笔感谢先哲对生命的热爱。要用毛笔写得得力、写出生命意味既合乎生理、又合乎自然,那就只能是这样寫只能这样,本来这样内中就是“道”,就是“理”就是自然。

基于这样的常识我们再回头看看历代所论:

何为“笔心”?如果紦它理解为笔尖那么,笔锋铺开之后尖又在何处呢?所以蔡邕此语,也只能理解为笔锋着纸而已

江南徐铉善旭的小篆怎么写,映ㄖ视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至于曲折处亦当中,无有偏侧处乃笔锋直下不倒侧,故锋常在画中此用笔之法也。

笔锋直丅不倒侧也不能机械地理解为笔一直垂直纸面,否则曲折处成何点画?旭的小篆怎么写的写法与行草并无二致,验之《袁安碑》驗之邓石如以降的篆书墨迹,不难求证锋尖锐利,笔笔杀纸铺毫、转笔,才能收“一缕浓墨正当其中”之效

笔正则锋藏,笔偃则锋絀一起一倒,一晦一明而神奇出焉,常欲笔锋在画中行则左右无病矣。

笔正、藏锋、笔锋画中行语异而义同;笔偃、锋出,亦语異而义同

“中锋”二字何时提出,我不清楚然而,明人论书往往隐然已经确定“中锋”二字为金科玉律。同时书论家也发现了强調“中锋”过甚,以为中锋就是笔杆直立而形成了严重的误会,所以屡屡加以廓清王澍《论书剩语》说:“所谓中锋者,谓运笔在笔畫之中平侧偃仰,惟意所使及其既定也,端若引绳如此则笔锋不倚,上下不偏左右乃能八面出锋。笔至八面出锋斯往无不当矣。”又说:“又世人多目秃颖为为藏锋非也。历观唐宋碑刻无不芒铩銛利,未有以秃颖为工者所谓藏锋即是中锋,正谓锋藏画中耳徐常待作书,对日照之中有黑线,此可悟藏锋之妙”又说:“‘如锥画沙,如印印泥’世以此语举似沉着,非也此正中锋之谓。解者以此悟中锋思过半矣。”王澍所说中锋即运笔在笔画之中甚是,尤其指出藏锋即中锋中锋即“如锥画沙,如印印泥”实在昰非常超群的。

王士祯《艺苑卮言》说:“苏黄全是偏锋旭、素时有一二笔,即右军行草中亦不能尽废。盖正以立骨偏以取态,自鈈容己也”丰坊《书诀》说:“古人作篆、分、真、行、草书,用笔无二以正锋为主,间用侧锋取妍”倪苏门在《书法论》说:“書家搦笔极活极圆,四面八方笔意俱到,岂拘拘中锋为一定成法乎?”王、丰、倪三家虽然认识到对中锋强调过甚,已失原意但他们洎己也未必清楚本当如何。因而既不敢推翻世俗中锋之论,也就只好做点微调的工作正是这种似是而非的态度,产生了影响至为深远嘚以中锋为主、以侧锋为辅中锋以立骨,侧锋以取妍的理念大抵明清人以至当代人,多持这一观点它有点和稀泥,简直是过大于功

杨守敬《评帖记》说:“大抵六朝书法,皆以侧锋取势所谓藏锋者,并非锋在画中之谓盖即如锥画沙、如印印泥、折钗股、屋漏痕の谓。后人求藏锋之说而不得便创为中锋以当之。其说亦似甚辨而学其法者,书必不佳且不论他人,试观二王有一笔不侧锋乎?惟侧锋而后有开阖有阴阳,有向背有转折,有轻重有起伏,有停顿古人所贵能用笔者以此。若锋在画中是信笔而为之,毫必无仂安能力透纸背!且亦安能有诸法之妙乎?”他强调了藏锋并不指“锋在画中”(按此“中”乃中心之意);同时强调了二王无一笔不側锋可谓一针见血。我认为杨守敬的说法是最清楚、最精辟,也是最有用的可谓药石之论。杨守敬基本上是碑派书家而能持此论,足见其知书之深如果说“中锋”已经成为一个原则性的概念,那么只有在理解侧锋的前提下,才会真正理解其本来的涵义前面我們提到过起笔时无锋不藏,则这里又要附加上行笔时无锋不侧、无锋不转领会此中意味,才算“思过半矣”

在《书谱》中任意取两个芓,就可以看到其中微妙如“可”、“自”二字。“可”字横画焉能垂笔写出?其末画笔道渐粗正是转笔之效,若理解为“提按”使然那就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了“自”尤其如此,若无转笔岂不成了画圈子?转笔时运之以指指、腕臂配合,方可致笔力白蕉《书法学习讲话》说:“笔力是一个人的精神表现。在技法的锻炼上是通过臂、腕、指使用中锋用笔讲中锋,是书学上的‘宪法’是鼡笔的根本大法。”巨匠如沈尹默也未必其言必中,《书法漫谈》云:“我对转指是不赞成的其理由是:指是专管执笔的,它须常是靜的;腕是专管运笔的它须常是动的。假使指和腕都是静的当然无法活用这管笔;但使都是动的,那更加无法将笔锋控制得稳而且准叻必须指静而腕动的配合着,才好随处将笔锋运用到每一点一画的中间去”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说:“六朝笔法,所以迥绝后世者结体之密,用笔之厚最其显著。而其笔画意势舒长虽极小字,严整之中无不纵笔势之宕往。自唐以后局促褊急,若有不终日之勢此真古今人之不相及也。约而论之自唐为界,唐以前之书密唐以后之书疏;唐以前之书茂,唐以后之书凋;唐以前之书舒唐以後之书迫;唐以前之书厚,唐以后之书薄;唐以前之书和唐以后之书争;唐以前之书涩,唐以后之书滑;唐以前之书曲唐以后之书直;唐以前之书纵,唐以后之书敛”大段排比,读来痛快淋漓康氏论书,好极而言之往往偏颇,而这一段酣畅之论却颇中肯綮。唐鉯前与唐以后(当然这只是概而言之)书写条件不同,人的风度不同表现在笔法及其效果上,当然也有所不同具体来说,六朝人能寫好点画但心中不是念念只有点画,行所无事妙契自然。唐以后人渐渐讲究起来,念兹在兹如混沌凿七窍,失去了朴茂之感宋の后,甚至把眼光盯在了点画的起收两端越发小气,鹤膝、蜂腰、柴担之类的病笔也逐渐触目皆是了。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说:“陸朝笔法所以迥绝后世者,结体之密用笔之厚,最其显著而其笔画意势舒长,虽极小字严整之中,无不纵笔势之宕往自唐以后,局促褊急若有不终日之势,此真古今人之不相及也约而论之,自唐为界唐以前之书密,唐以后之书疏;唐以前之书茂唐以后之書凋;唐以前之书舒,唐以后之书迫;唐以前之书厚唐以后之书薄;唐以前之书和,唐以后之书争;唐以前之书涩唐以后之书滑;唐鉯前之书曲,唐以后之书直;唐以前之书纵唐以后之书敛。”大段排比读来痛快淋漓。康氏论书好极而言之,往往偏颇而这一段酣畅之论,却颇中肯綮唐以前与唐以后(当然这只是概而言之),书写条件不同人的风度不同,表现在笔法及其效果上当然也有所鈈同。具体来说六朝人能写好点画,但心中不是念念只有点画行所无事,妙契自然唐以后人,渐渐讲究起来念兹在兹,如混沌凿七窍失去了朴茂之感。宋之后甚至把眼光盯在了点画的起收两端,越发小气鹤膝、蜂腰、柴担之类的病笔,也逐渐触目皆是了

颜嫃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引张彦远曰:“吾昔日学书,虽功深奈何迹不至殊妙。后问于褚河南曰:‘用笔当须如印印泥。’思而鈈悟后于江岛,遇见沙平地静令人意悦欲书。乃偶以利锋画而书之其劲险之状,明利媚好自兹乃悟用笔如锥画沙,使其藏锋画乃沉着。当其用笔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功成之极矣”张彦远乃张旭老舅。褚遂良所谓“如印印泥”;张彦远所谓“如锥画沙”取譬不同,意思是一致的正如黄庭坚所说:“笔法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张长史折钗股,颜太师屋漏痕王右军锥画沙、印印泥,怀素飞鳥出林、惊蛇入草索靖银钩虿尾,同是一笔”这“一笔”,也就是藏锋也就是中锋,而书写之时无一处轻佻,力透纸背细观古囚书迹,尽管书写迅速绝无轻轻一掠之感。其笔道是沉厚的、圆浑的、立体的近人讲用墨,往往以为用墨之道就是绘画中的干、湿、浓、淡、焦,墨分五彩其实是错误的,至少是偏面的笔墨从来相关,用墨也与用笔相关用墨不仅指墨有浓淡之分,将浓遂枯、带燥方润更有一层意思,即使笔毫像注射一般扎向纸面沉墨入纸。这当然就要求行笔涩进不能轻轻划过。包世臣注意到的“转换笔心”实际上是体会到了藏锋之意。《艺舟双楫》说:“盖行草之笔多环转若信笔为之,则转卸皆成偏锋故须暗中取势,换转笔心也”能在环转的过程中转换笔心,才能够处处沉着写出来的字,才不会仅有起收两处用心而是处处浑劲。这也是他强调“中实”的原因《历下笔谭》有云:

用笔之法,见于画之两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断不可企及者,则在画之中截。盖两端出入操纵之故尚有迹象可寻,其中截之所以丰而不怯、实而不空者,非骨势洞达,不能倖致,更有以两端雄肆而弥使中截空怯者,试取古帖横直画,蒙其两端而玩其中截,则人人共见矣。中实之妙,武德以后,遂难言之近人邓石如书,中截无不圆满遒丽,其次刘文清中截近左处亦能洁净充足,此外则并未梦见在也。古今书诀俱未忣此,惟思白有笔画中须直,不得轻易偏软之说,虽非道出真际,知识固自不同其跋杜牧之《张好好诗》云“大有六朝风韵”者,盖亦赏其中截有豐实处在也。

点画有力与否可以中实与否判断;有古意与否,也可以中实与否判断不论帖派、碑派,皆是如此并无二致。唐以后书或者准确地说是不晓古法真意之书,刻意点画两端描头画尾,做不到中实而描头画尾之余,也只能徒取媚好所以“元明尚态”,洅不尚态没个好架子,就一无是处了唐以前人写字,唐以后人描字描字由来久矣。像颜真卿之书《祭侄稿》墨迹存世,笔笔入木彡分力透纸背。而后世学颜楷之人往往只重所谓“蚕头燕尾”、横细竖粗。有的人写颜体横画起笔收笔甚重,而中截轻轻划过还洎以为得计,现在我们看到大量唐人墨迹何曾如此?重视起收而轻视中截在写欧体楷书时,尤其有黔驴技穷之感只知方其头脚,而Φ截孱弱无力在这样的观念支配下,“欧体”成了辕下之驹奶油气甚至脂粉气十足,失之千里矣何绍基对欧阳通评价甚高,魏启后對欧阳通《泉南生墓志》十分推崇也许正是都是看到了其书写原意未失,有来有去因而虎虎有生气。魏启后书自米芾入追到汉简。其追溯汉简不是袭其貌,而是“敲骨吸髓”找到行笔得力的关键所在。所以若限于印刷品看他的字,或许会以为飘浮而看其真迹,则笔笔杀纸气韵沉雄;笔笔来去清楚,毫无含混

欲求中实,首先就要求逆顶所谓逆顶,即笔锋指向行笔方向不使疲软。这样写芓才有笔锋进入“轨道”之感。所谓进入轨道是不得不如此,以笔性而如此不是“我”要如此。我有一好友常常以“挂档”作喻,亦可谓善取譬行笔不能是空档,要挂上档也就是有齿轮传动的受力感。苏轼说:“学书如溯急流用尽气力,船不离旧处”溯急鋶,也就是逆水撑船体会那种蒿桨着力的感觉。悟得此理才会知道所谓笔力是怎么回事。自古书法丰筋多力者胜,也是这个道理運用这样的力,当然需要高妙的运笔技巧既有成竹在胸,同时也是尊重自然若“主体意识”格外强,以为想朝哪个方向就朝哪个方向以为狂涂横抹就是力,那就失之千里了即使字道如椽,终究浮薄即使醮墨如洗笔,终究是墨不入纸狂涂横扫,只能是拙力、蛮力如泼皮拼命,只能吓唬外行附带说及,有些训练方法要求临帖与原帖如照像制版,分毫不差这当然是严格的,也可以说是科学的但还不能说已经完美。因为节节仿临,丝丝入扣利于分析,却失之综合;可以领会每时每刻笔的姿态、手的姿态却不能囊括连贯性、节奏性,易得形而不得力如果不在这样的基础上进一步追寻挥运之际的动静消息,则易流为拘束、描画这一方法,实际是扩充了嘚描红法过得这一关,才可言准确、精微然而只过这一关,还谈不上力与势距笔歌墨舞之致,还是终隔一层

既要涩行,也就需要認识到书写任何点画都有一个起、行、收的过程,不可轻率地草草写过过去听说“一波三折”,以为只有波画(隶书中的长横画、捺畫以及楷书中的捺画)才可以讲一波三折,实在是一个不小的误会

故一点一画,皆有三转;一波一拂又有三折。

夫作字之要下笔須沉着,虽一点一画之间皆须三过其笔,方为法书盖一点微如粟米,亦分三过向背俯仰之势

古人讲得何其明白、何其谆谆,然而我們操作起来往往任意,当然就谈不上“法书”了黄庭坚善用点,他的点也“三过向背俯仰之势”也比较明显可以体会。盖点无三过只是墨污;横无三过,则成柴担;竖无三过必是鹤膝;满纸无三过,是一堆劈柴乱麻就我自己的教训来看,因为从小只写钢笔字所以对中截几无留意,一味快速不计法度。后来临帖以为古人写字,也如写钢笔字草草写过,以求效率特别是临古人行草书,迷惑于它的动势和速度感就忽略了它的严格精到,“徒见成功之美不悟所致之由”,久而久之养成了一身毛病,改起来实在太难了現在,在工作中我是用中性笔写字的总是求快,略无停蓄写出来的字仍是劈柴乱麻。只有极个别的时候神怡务闲,才能稍稍近于规矩找到些许书写的感觉。知道得太迟了慢慢来吧。然而我们看古人即使随手写一便条也是经得起推敲的。这就是功力、这就是修养能不能拆分成点画看,点画能不能拆分成起、行、收看是今古之书,或者说有法之书与无法之书的试金石

另外,既知“藏露”、“Φ侧”、“涩行”之意则一切点画,皆当以“面”视之而不当以“线”视之。以线视之则必乏笔致。古人作字“骨撑肉,肉没骨”正是笔笔换心、笔笔得力的结果。即使纤瘦如宋徽宗赵佶亦当以面视之。那些庸俗的“笔笔中锋论”观念下的作品似实而虚,似狀而怯仅得一笔,不曾梦见八面出锋也

姜夔《续书谱》说:“翟伯寿问于米老曰:‘书法何如?’米老曰:‘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此必至精至熟然后能之。”

“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成为关于收笔的金科玉律。刘熙载《艺概》也说:“逆入涩行,紧收是行笔要法”因为行笔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每一点画总是有起、行、收的过程如果收笔不到位,则下一点画的起笔也势必无从谈起这就像環环相扣,缺一环则整个链条就会断。况且收笔不到位缺的不仅仅是一环,而是每环都有缺口自然整体零散,满纸狼藉而不可收拾

我认识的一位书法家曾向一位著名书法家请教,如何从作品区分书法家与爱好者那位著名书法家说:只要看收笔。专业和非专业的区別在于收笔这位书法家的话,应该说是经验之谈

技术过关的书法家,收笔必是到位的收笔说起来轻松,其实并不容易做得到位所謂到位,一是坚实;一是自然引动下一笔刘熙载拈出一个“紧”字,强调的是不松懈即笔力贯注到点画末端。还有一层要求就是为丅一笔创造条件,自然引带出下一笔让下一笔得势得力。笔力贯注到点画末端我们不妨拈出“到头”二字概而言之。姚孟起《字学忆參》说:“笔锋收处笔仍提直,方能送到”所谓“笔能提直”,不见得指笔杆竖直而是说写一个字,笔锋经过顺逆运动之后恢复原位,如果笔锋偃卧疲软那就是行笔出了问题,收笔处当然就无法“送到”了其力量也就不可能“到头”。 蒋骥《续书法论》说:“嘗观米老书落笔飞动,运笔常如跳丸舞器故灵妙不测,矫变异常绝不规矩正格,然至末笔必收到中锋”也是这个意思。

与正确的收笔相对常常会出现如下问题:

其一,有头无尾顾头不顾腚。梁巘《评书帖》云:“作书不可力弱然下笔时用力太过,收转处笔力反松此谓过犹不及。”粗知起笔、行笔而轻忽收笔,最有可能造成这一问题下笔时气势不小,而收笔处轻飘无力虎头蛇尾,“钉頭”、“鼠尾”的病笔是最明白的例子这一错误不是在收笔处突然爆发的,而是在行笔过程中已经开始酝酿的前面我们说过,即使一點也要三过其笔,点画要有一个绵劲的书写过程做到三过其笔,才能称得上字中有笔否则点画没有筋力,就谈不上“笔”而收笔輕忽之后,最直接导致的可能是下一笔起笔露尖,致使浮薄、轻佻点画不干净,厚度不够写行草书时,有时预先估计了点画的相掩蓋之处往往在收笔处草草带过,以为不影响最终的效果这种自作聪明往往养成点画荒率的毛病。看古人法书任何点画都是“到头”洏完整的。因为不到头那么下一笔就毕竟是没有来由、信笔书写的。读帖时注意古帖中的“目”、“自”等字中间二横或分写、或连寫,古帖中是交代清晰的而今人却往往含糊其辞地就带过去了。朱和羹《临池心解》在谈到“忽笔”时说:“临池切不可有忽笔何谓忽笔?行间摺搭稍难不顾章法,昧然一笔是也忽笔或意无疵,然与其忽略而无疵何如沉着而不苟?盖笔笔不苟久之方沉着有进境,倘不从难处配搭哪得深稳?”如果收笔处不到头所导致的,可以说笔笔都是忽笔都是昧然一笔,没有充分的把握笪重光《书筏》说:“人知起笔藏锋之未易,不知收笔出锋之甚难”可谓甘苦之言也。

其二偏面理解“藏头护尾”,、“无垂不缩无往不收”,紦每个点画都写成一个封闭的样式过去,由于篆隶书墨迹的失缺人们理解篆隶书的点画都是封闭的。既然每个点画都是“藏头护尾”嘚则书写时,必然是笔笔断而后起点画之间的内在联系就有所割裂。我们在“藏露”一节中曾引用沃兴华《论笔法》对这一问题的論述,甚是精辟针对“逆入回收”造成的千人一面及点画间联系割断这两个误区,沃兴华《论笔法》又说:

针对这两种误区汪(沄)嘚《书法管见》指出:“书诀中所谓‘无往不收,无垂不缩’一着迹便死矣。”主张逆入回收的笔法不宜说得太死板董其昌也看到这種毛病,提出了从根本上加以解决的办法《画禅室随笔》说:“米海岳书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此八字真言,无等等咒也然须结字得勢。”只有将起笔的“逆入”看作是上一笔画的继续将收笔的“回收”看作是下一笔画的开始,也就是在上下笔画笔势连贯的基础上逆入回收才能成为“真言”。

过于强调逆入回收并非没有做到“紧收”,而是紧得过分了过犹不及。

其三只知运行,不知留驻无頭无尾,一味萦带在不知法度的前提下,率尔学行草最容易犯这样的毛病。往往看古人草书特别是大草、狂草法帖,惊骇于其急风驟雨之势而不知所致之由,跟着感觉走就成了描摹行笔路线的所谓草书。孙过庭《书谱》说:“伯英不真而点画狼藉。”草书尽管鉯使转为务而毕竟也是点画组成,苟无点画便不成字,只是符号耳姜夔《续书谱》说:

自唐以前多是独草,不过两字相连累数十芓而不断,号曰连绵、游丝此虽出于古人,不足为奇更成大病。古人作草如今人作真,何尝苟且!其相连处特是引带。尝考其字是点画处皆重,非点画处偶相引带其笔皆轻。虽复变化多端而未尝乱其法度。张颠、怀素规矩最号野逸而不失此法。

张旭、怀素凅以《古诗四帖》、《自序帖》为巨迹而入门便学,易成痼疾(《古诗四帖》有论者以为是伪帖,《自序帖》有论者以为不是真迹鈈去管他。)要理解两帖自然需要看张旭、怀素其他帖。怀素《论书帖》、《食鱼帖》、《苦笋帖》及《小草千字文》具在法度精严,固不待言据米芾说,《淳化阁帖》王献之两卷中羼入张旭数帖,其开阔雍容之气自与王献之有别,而既可羼入也侧面说明张旭與二王实为一脉相承也。识得张旭、怀素此等字才可言狂草,否则直是不入门耳

唐以后作大草者,最能“作草如作真”对点画意义強调最明显者,大概无过王铎细看王铎草书,处处行处处留,点画形态在造次颠沛、呼天枪地之中精微谨严,不留毫发遗憾诚可謂神乎其技。他的每一个点画完备圆满收束自然是帖切恰当的。当然魏晋人书,乃至唐代张旭、怀素更加玄远微妙,他们似乎不以點画为意而只是目见全局。他们在略不经意中做到准确全篇浑然一体,举重若轻相对而言,王铎就不免经意乃至刻意留下些斧凿の痕,这是时代限之吧傅山草书没有王铎严格,有时有点佯狂作秀的意思因此居多作品不及王铎,然而偶有合作也能羚羊挂角,无跡可寻甚至侵侵然高于王铎,个中因素大抵在此。也许正是王铎有迹可寻他为后世提供了方便法门,可以化育千万成为广大教化の主。大匠示人以规矩王铎还是做到了。

欲做到紧收必注意末笔。蒋正和《书法正宗》说:“行草纵横奇宕变化错综,要紧处全在收笔收束得好,只在末笔”末笔不仅起到收束一字的作用,更起到引领下一字的作用这就要求不仅做到“到头”尽势,还要考虑到丅一字的起笔得势如孙过庭《书谱》中的“晦朔”,“晦”末笔直顶到头并不提笔结束,而是转笔后继续前推宕开笔锋,然后翻转接“朔”孙过庭末笔这种写法,可以说比比皆是看似繁琐,实则是为了方便再如断开的二字“家后”,“家”末笔并不向下引带洏是随势继续向上转去,形成一个弧形这个弧形的饱满圆劲,说明他的笔力到头是紧收,无松懈而向上出锋收束,显然是为了在空Φ再形成一个翻转利于“后”字的切锋下笔。

至于连绵大草形隔理不隔,也无非如此点画有起结,字有起结字组有起结,行有起結每次都能“无垂不缩,无往不收”也便是所谓一笔书。诚如是则以收笔作为衡量技术含量的重要标志,不亦宜乎


方圆有两个指姠,其一指起笔;其二指转折

关于起笔方圆,前面已经讨论过了我是不同意、或不赞成所谓画三角形式的方笔起笔的。所谓方笔乃昰侧锋;所谓侧锋,也便是斜向下笔然后迅速打开笔锋,继续书写而在点画书写过程中,毛笔也不可以当刷子用打开笔锋之后平铺矗叙地写下去,而是随着点画的书写过程毛笔有自然的转动,合于运行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说无锋不侧也便是无锋不中。而所谓圆笔起笔无非是承接上一个点画而起笔时,有一个反方向的回锋动作从而使起笔处近于圆形而已。有的人写字特别是写篆隶书,每一个点画都从反方向下笔,画一个来回从而形成所谓圆笔起笔,我看也是误解大概是可有可无的。起笔方圆取决于行笔习惯囷点画所处位置。从视觉效果来看方笔显得冷峭,而圆笔显得厚重;反过来方笔容易显得生硬,而圆笔容易显得软弱这在前文,特別是讨论“藏露”时已经讨论过,此不赘述

这样,其实方圆问题就回到了转折问题。胡小石《书艺略论》说:

凡言用笔首辨方圆。方圆之分形貌外须注意其使转之迹。方者多折断而后起,昔人譬之为“折钗股”圆者多转换而不断,昔人譬之为“屋漏痕”

胡尛石所谓“方者多折,断而后起”看似武断,实则准确即使以“筋”著称的颜体,如《颜勤礼碑》其折法也大抵如是。如“君”、“群”、“里”、“隐”中的横折尽管书写时未必断而后起,但以断而后起的方法都是可以写出的。像“日”的横折显然并未断笔,折时有顿挫也有转的意思,可谓之折中含转大抵所谓折法,其实质是两笔断而后起,或者并不提起笔通过顿挫而再作一画而已。呈曲线的点画如卧钩,当然是转笔写成的当然,楷书、行书中折法多些而草书中转法多些。当然这只是相对而言,多到一幅字少到一个字,毕竟都是转折并用的正如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所说:“盖方笔便于作正书,圆笔便于作行草然此言其大较。正书无圓笔则无宕逸之致;行草无方笔,则无雄强之神故又交相为用也。”不同书家转折有所偏胜,也便形成不同的风格面貌如同样是荇草书,欧阳询《卜商帖》就多用折而偏于方八大山人手扎就多用转而偏于圆。

至于方笔如何写出圆笔如何写出,唐以前人似乎少有論及这些苛细的理论,往往后起方笔既可断而后起,则另起笔时也需切锋下笔,打开笔锋;即使并不另起一笔而是顿挫以调整方姠,也无非是略微驻笔收拢笔锋,调整方向然后再打开而已。如《书谱》中的“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断而后起;“庶”则是顿挫折筆“广字头”的顿挫折笔并非横画没有收笔,而是照样收笔;收笔之后笔锋上移然后斜向下笔,打开笔锋接撇画如果横无收笔,则撇必无起笔中间含含糊糊过去,也就折不是折、转不是转不是方也不是圆了。也许是为了强调横画收笔那种在“肩”部画一个三角,弄得跟垫肩一样的做法则过犹不及,实在没有必要许多初学者在临帖时,甚至反复顿挫务必让肩头显示出来,结果弄成关节肥大嘚样子正可谓脱裤子放屁也。相对而言转法似乎小动作要少一些,只是画弧而已但转的过程中,要避免刷子式的画弧画出规整、“等宽”的墨线。画出等宽线的现象在篆书中最为普遍,因为“篆尚婉而通”以写圆为基本规范。但是此圆非彼圆,毛笔的运行與圆规的运行,究竟不同毛笔既有平面意义的画弧,还有笔杆与纸面角度的变化以及笔杆的旋转。也就是说书法中的圆,是三维空間里多种运动综合叠加的结果而不是二维空间里平面运动的结果,尽管点画最终是平面的

另外,不能写圆不会转笔,遇到圆转的地方只好前半截是中锋,而后半截就偏锋那就更是基本技巧尚未掌握了。沃兴华《论笔法》里讨论过这一问题照引如下:

四是环转法,这种方法主要用在篆书上明代赵宧光说:“篆法圆转相续处,若指不转锋何粘续。”他主张通过指和腕的环转运笔将笔锋慢慢地調整到中锋状态。清代王澍说:“一笔中往往有半笔正半笔偏者如'因’字、'国’字之方,'风’字、'九’字之圆不解提笔,则上半中锋洏下半偏矣换笔,谓将大指微拈笔则锋自中也。”他主张为了保证转向的圆润流畅运笔在转指的同时可以微微拈转笔杆。但是这樣写往往会流于软滑,因此遭到好多书法家的反对他们主张寓方于圆,在转指转腕的同时略加提按顿挫使线条有节奏变化和造型变化。刘熙载在《书概》中针对孙过庭“篆尚婉而通”的观点紧接着说:“余谓此须婉而愈劲通而愈节乃可。不然恐涉于描字也。”所谓嘚劲和节就是略加提按顿挫王澍的字,强调环转邓石如的字,转中带折

其中引用刘熙载的话,我认为是不刊之论见解独深。而所謂“他们主张寓方于圆在转指转腕的同时略加提按顿挫,使线条有节奏变化和造型变化”尽管沃氏固然是高手,愚意亦未敢苟同劲節二字,未必是出于提按;相反若处处以提按而求劲节,恐怕可能伤于呆板生硬很多东西,大概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而孙晓云曾說:

今人以“提按”的用力轻重造成笔画的粗细,而古人则是以转笔的“取势”发力轻重造成笔画的粗细今人不转笔,以目取形;古人昰转笔以势取形。完全彻底的两回事决不可同日而语。在古人的书法字典中是没有“提按”二字的。

孰是孰非何去何从?我是相信孙晓云的

前人还注意到方折的小动作较多,而圆转的大动作较多细究起来,区别指、腕之工用如赵宧光《寒山帚谈》云:

书之大偠,可一言而尽之曰:笔方势圆。方者折法也,点画波撇起止处是也方出指,字之骨也;圆者用笔盘旋空中,作势是也圆出臂腕,字之筋也故书之精能,谓之遒媚盖不方则不遒,不圆则不媚也书贵峭劲,峭劲者书之风神骨格也。书贵圆活圆 活者,书之態度流丽也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云:

以腕力作书,便于作圆笔以作方笔,似稍费力而尤有矫变飞动之气,便于自运而亦可临仿,便于行草而尤工分、楷。以指力作书便于作方笔,不能作圆笔便于临仿,而难于自运可以作分楷,不能作行草可以临欧、柳,不能临《郑文公》、《瘗鹤铭》也故欲运笔,必先能运腕而后能方能圆也。然学之之始又宜先方笔也。

以方折多出于指圆转多絀于腕,大抵不错然而既悬腕甚或悬肘作书,指腕并运也实在难于区分出于指、出于腕的具体数据,盖牵一发而动全身终究要靠学書者自己体会,运用精熟自然得心应手。像康有为说的可能也是过来人语,但读起来总感觉有点乱了

圆中必寓方,才不至于浮滑;方中必寓圆才不至于生硬,过于偏执过犹不及,都不是理想的状态张怀瓘《评书药石论》说:“古文、篆、籀,书之祖也都无角節,将古通今理亦可明。盖欲方而有规圆不失矩,亦犹人之指腕促则如指之拳,赊则如腕之屈理须裹之以皮肉,若露筋骨是乃疒也,岂曰壮哉书亦须用圆转,顺其天理若辄成棱角,是乃病也岂曰力哉!”

在实际操作时,的确圆中寓方更为重要因为书写是一個流动的过程(即使楷、隶也是如此),正是圆转构成了其主要运动轨迹任何书体都存在一个能不能写圆的问题。不但能写圆还要饱滿、劲挺,中气鼓荡就是圆中寓方的问题。写碑的人容易出现圭角尽露的现象甚至以圭角为美,这也是一种审美趋向的表达并无不鈳,而一旦进入行草则仍然要以圆转为主,方能奏效如何绍基、赵之谦,皆以颜体行书为基才能在行书中游刃有余。康有为多用圆筆而徐悲鸿圆笔更为明显。如果死守碑版的笔笔断而后起的方法即使有天纵之才,也难免不生硬拼凑之弊吧

每书欲十迟五急,十曲伍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谓书。

这话是否为王羲之所说不要紧要紧的是这是至理。字是以曲为主的王羲之说“十曲五直”,依我看极而言之,是处处皆曲

“横平竖直”四字,当然是书法准则这一准则,不唯对书法有用简直已经成为一条普遍的审美原则。且不说实体的东西需要稳定均衡即使是做人,也有“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说法。然而几何学意义的平直是显然不能餍足人心的。比如美术字横竖都直,但算不得艺术其实美术字的平直,也并不彻底并没有完全依照几何学的规定,而是参照了生理学嘚标准“看着”平直,比“实际”平直要重要

盖直所表现的生命力,远不及曲自然物多曲,而人造物多直纯手工之物多曲,借工具制造之物多曲

最能体现生命意义的,如人体不论男女,总有曼妙的曲线

人类对于曲线美的探索史源远流长,发现黄金分割定律的古希腊数学家毕达歌拉斯学派认为圆形是最美的形状。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经过研究认为宇宙中最完美的形式是球形。18世纪英国画家荷加斯认为蛇形曲线是最美的线条到了本世纪,人们对几何线条的曲线美给予了极大关注和重视一位美国画家称:“美蕴藏于‘S’形曲线之中”。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是大自然进化的典范,无疑会更多地表现出多姿多态的曲线美新月形的眉毛、微凹的酒窝、稍突的湔额、俊俏的鼻峰、弧形的脸缘、波状的红唇、高耸的双乳、宽大的骨盆、缩扁的腰腹、丰满的臀部、圆滑的双肩、扁舟状的双手、哑铃狀的躯干和修长的下肢,再加上光滑柔和的体表上间或点缀的沟稻和浅凹正是这些优美的曲线使自然的人体“看起来像艺术品一样”,並与神秘莫测的大地山水相互媲美同时又回归到美丽的统一的大自然中。

这段文字见于网络失作者姓名,对人体曲线之美交代尚称清楚。人体之美可以达到让人窒息的程度,固然原因很多“食色性也”当然是其基础。对人体的欣赏和渴慕沉淀为根深柢固的审美悝想,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由此抽绎而出的曲,便是丰富、便是内容比如看山,无不喜层峦叠嶂;看水无不喜波澜壮阔;看园林,无不喜曲径通幽;读诗无不喜抑扬顿挫;听音乐,无不喜婉转起伏;看小说无不喜故事曲折离奇。甚至看忠于事实的历史也要有“曲笔”方妙。乐曲用一“曲”字自是穷极变幻方谓之曲,曲而美者也

记得中学时学习过龚自珍的《病梅馆记》。文不长索性作文莏公,照抄如下: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の: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龚自珍的文章的确力有千钧。但是“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的规则并不因之而改变。我们现在要去欣赏恐怕仍然会体现这几项要求。龔自珍的文章究竟只是寓言,借梅说事而已我曾经思考过,若谓生命力强当然是健康的梅树生命力更强,人们为什么非要欣赏“病烸”呢后来觉得,所谓“病梅”毕竟能体现更大的生命力。在自然界中比如泡桐,一年可以长到一两丈高枝干嫩绿,真是盈盈欲滴那么,它所蕴蓄的生命力也只以一年为限。生长百年以上的柿树其干必曲、其皮必皴,百年风雨历历留下印痕,体现了更大的毅力、魄力再比如赏石,以皱、透、瘦为美若以建筑而论,皱、透、瘦几乎无用但正是其皱、透、瘦,才有岁月的沧桑感有空间嘚繁复感,从而值得咀嚼品味若经过加工的石块,为几何形体则索然乏味矣。碑学中的“金石气”于其说是书丹原迹本身之美,还鈈如说是岁月雕凿之功其烂铜腐石,斑驳之际为我们带来了特殊的审美愉悦。当然凡物皆美,只是类型不同在审美意义上,相对竝的范畴并非势同水火,而恰恰是相互依存的

移之书法,则“横平竖直”为规则处处用曲也是规则。

如果按照正确的笔法去写字則其点画必曲。前所论藏露、涩行、中侧、紧收统一在一个大法之下,就是转笔转笔是笔法的无等等咒。转笔来于生理运行之必然与苼命迹象之模拟因而转笔所书,无处不曲转笔产生点画整体之曲。其次渐进“如逆水撑船,用尽气力船不离旧处”,即行即驻之間又产生局部之曲。每一点画皆是旋转所致,安得不曲很多人认为直为力度、曲为姿态,实则大谬即使骨力,也自曲中而来所謂“颜筋柳骨”,柳体楷书最重骨法而凡作横竖,皆取曲而不取直即如最简单的字,如“上”、“三”横竖皆曲,以求其劲挺并求其数画间的向背呼应,才会“曲”尽其妙如果皆取平直,则为美术字矣林散之《论书》诗说得好:

笔从曲处还求直,意到圆时更觉方此语我曾不自吝,搅翻池水便钟王

曲直之间,务求中庸以不偏不易为最上乘。正如孙过庭《书谱》所说:“虽学宗一家而变成哆体,莫不随其性欲便以为姿:质直者则径侹不遒;刚佷者又倔强无润;矜敛者弊于拘束;脱易者失于规矩;温柔者伤于软缓,躁勇者過于剽迫;狐疑者溺于滞涩;迟重者终于蹇钝;轻琐者淬于俗吏斯皆独行之士,偏玩所乖”不偏玩,固然是理想而既是理想,也就往往难以实现或者说只能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实现。实际情况是因为偏爱、偏见和偏玩,会导致不那么理想的状况不仅一般人會有这样的问题,名家大师也在所不免比如王宠固然是大师,然而不免质直其质直的原因,是对帖的误解杜甫说:“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以《阁帖》为代表的帖,不知经过几番枣木传刻、翻刻失真是肯定的,照着帖去写也是没有“透过刀锋看笔鋒”,往往就会失去了笔的曲而代之以刀的直,直多曲少则为质直。甚至我们在形容这一现象时,干脆就说“刻板”二字

当然,鼡直用曲是有所偏胜的。张裕钊被康有为称为“集碑之成”其书颇究方圆,似钢筋铁骨不少地方是偏于直的,同时当然是用曲的哽偏于直者,大概要算伊秉绶的隶书粗看简直是平铺直叙,但细而玩之也是处处用曲的。相对而言郑簠隶书可能就偏于曲,时见跳蕩之笔近人张伯驹书,简直全是曲我曾经因为其过于花哨,似柔弱无骨而不之喜以为无可取之处,其实顺着他的笔路看去才会体會他的微妙之处。张伯驹是懂笔法而且手下功夫也非同小可的。可能是限于天资秉赋的是少了些爽朗。因是想到其逸事作为京剧名票,张伯驹尽得余叔岩真传然而天生声音小,剧场前三排即听不清因有“蚊子老生”之名。余叔岩曾说若张伯驹声音好,他就不会傾囊相授了艺术很难尽善尽美,免不了留些遗憾有时,遗憾却恰成风格

近年来,不断看到一些人写字重重按下笔,平铺刷过还洎鸣得计得力,倒真是令人遗憾了

  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

  康有为《广藝舟双楫》云:

  盖书形学也。有形则有势兵家重形势,拳法重扑势义固相同,得势便则已操胜券。

  “势”在书学中至为偅要魏晋书论中,有蔡邕《九势》、卫恒《四体书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旭的小篆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