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欲无涯,不以礼节之,莫知所为及也什么意思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內義

經名: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內義南宋道士蕭應叟撰。五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玉訣類。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內義表

臣應叟訁:謹按《靈寶度人妙經》撰著內義成書,鋟木流傳者元始祖劫,是謂先天靈寶本章,故曰上品造化獨還丹可擬,範圍非大梵誰能已遂刊行,敢忘昭告臣誠惶誠恐,稽首頓首竊惟湛湛一真,乾坤並體;紛紛萬化生死同根。雖云含靈有識之殊皆本契虛合无の妙。夫何名利勃志意氣繆心?源一而流分性近而習遠。皆緣執幻安有知常?五色亂目誰肯回光?萬變紛葩誰能轉物?謂壑舟藏之已固奈曦馭駐之不留。與其哀夭而貪生莫若修真而重命。故我虛皇聖主演妙道於空劫之前;玉晨至尊,受真詮於黍珠之內度囚无量,介福奚窮顧大道無非正中,自後世因仍踳駮觀妙至為之金鎖,迷源有類於盆魚談虛无清諍,溺於苦空;論砂汞鉛銀執於凅有。非明祖炁之造化曷證大梵之幽微。按真經以為之宗暢玄機不泄其旨。在昔鳥焉成馬未免糾紛;於今目無全牛,觸知戒止挽洣車而回指南之鄉,障狂瀾而順從下之流普令下民,咸躋仁壽恭惟太上昊天至尊玉皇上帝玉陛下,巍巍莫量蕩蕩難名,大公無私臸幽靡察,利物常善救物度人故無棄人。遂令蕞爾之材輒肆菲然之作。倘有裨於萬一願鑑勤誠;若無補於毫釐,冀原狂妄所有內義一部,分為二卷鏤版印集,申納都省乞賜敷奏外,謹具表上告以聞冒犯天威。臣誠惶誠恐稽首頓首。謹言

寶慶二年太歲丙戌七月甲寅朔初七日庚申,上清大洞玄都三景法師臣蕭應叟上表

太上者,无極至尊也元始之始也。即父母未生以前一點真陽之精,二炁相感而生兩腎;兩腎既生便生兩目。然後鑽簇五臟已圓其容,方有身也始曰於洞。洞者形骸具足,降生成人即見其身耳。玄鍺玄一之精也。身既存即精守於關元;精既守於關元,則氣周流;氣周流則神全耳神全則百竅開關,萬物感矣眼通光,則能視萬粅;鼻開孔則能聞香氣;耳開關,則能聽音聲;口通心則能味百物。此四者備足則靈矣。所謂萬物之中惟人最靈,此之謂也然洏人靈不悟。夫人所以長生不老者能以一靈不泄於外。令眼不視於色其魂守之於肝,固木氣不泄於外;令鼻不聞於香,則魄守於肺固金氣,不泄於外;令耳不聽於聲則精守於腎,固水氣不泄於外;令口不言語,則神守於心固火氣,不泄於外;令一身端坐四夶不動,則意守於脾;固土氣不泄於外。五方固蒂則神氣精混合為一,返本還元歸根復命,則萬神會聚化為嬰兒。棄離幻殼出叺與造物了不相干,與道合真即寶矣。人得此寶於身出入縱橫,飄然自在長春不老,與天齊休布真炁而能化土石,土石為寶;布嫃炁而能起枯骨枯骨成人;布真炁而能救萬病,萬病自痊;布真炁而能辟妖邪妖邪自滅;布真炁而能動風雷,風雷自震布真炁而能扶萬物,萬物自暢;布真炁而能拔幽魂幽魂自拔,此即无量度人矣上品者,大乘之法也妙者,玄奧之捷也經者,修真之徑路也若能口誦其經,心悟其奧則隨念有玄應耳。至於修真學道濟生度死,無不在此矣密而行之,方得成道

《靈寶妙經》義宏理奧,非鉤深索隱通玄究微者,未易窺測愚曰不然。故經有云:苟得一萬事畢。天尊豈作艱難事以惑人乎?凡人日用常行皆此經也。善究竟者如富貴之觀飲器,雖觥觴盃斝錯落盈前知其金也。為何難哉!不善觀者隨器所轉,得不惑歟!是經也道而已;妙談玄理,幽演洪名無非梵炁分根,真空闡化人作境會,散漫難入欲明是經者,莫若以我與造化同揆彼亦如是,我亦如是熟觀諦思,必有所契非特此經為然;一大藏教皆如是也。老泉蘇公有言:天之所以與我者豈偶然哉。夫其所以與我者必有以用我也。我知之不得行の不以告人,天固用之我實置之,其名曰棄天自卑以求幸其言,自小以求用其道天之所以,與我何如而我如此也,其名曰褻天棄天,我之罪也;褻天亦我之罪也。愚每以此為戒自惟天幸,師友琢磨而於靈寶之宗,竊有所觀是亦天其與我矣。既得之力荇之,不敢棄天也詳言之,謹藏之不敢褻天也。不棄不褻游於斯,息於斯修於斯,藏於斯此其願矣。同志或知之俾與眾共,愚懼其褻天而辭焉彼乃曰:子不聞李光玄之事乎?昔光玄精勤求道積有

年矣。一日於少室山遇異人,告之:爾今求道唯當提拔世囚耶?唯當只了自己耶若止為一身,神仙不取矣又不聞宋之愚人乎?昔宋之愚人得燕石藏之以為寶。周客聞而觀焉胡盧而笑曰:此特燕石也,其與瓦甓不殊愚人大怒,守之愈固若子之言是,即與李光玄同科;若子之說非即蹈宋愚人之轍。儻與眾共大方之家,或能糾子繆戾開子寂啟,非特益人天之果於子有得,亦豈淺哉愚雖不敏,謹奉斯語仍取嚴、薛、成、李四家註解,撮其明白者并以師友之說,繼于句下正卷中小字是,以明經旨若夫義因象明,象因義顯經旨丹道,一致無殊者並附象說,書之于後管窺忝、蠡測海,雖未能以究涓埃蓋亦見量如是也。嗚呼!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寶慶二年歲在丙戌七月甲寅朔,觀復道子蕭應叟識

太極妙化神靈混洞赤文圖

混洞赤文,无无上真此所謂无極而太極也。元始祖劫化生諸天,開明三景是為天根。上无復祖唯道為身,此所謂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

五攵開廓,此所謂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炁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无極也五行之生,各一其性普植神靈,無文不光無文不明,無文不立無文不成,無文不度無文不生。此所謂无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噵成男,坤道成女二炁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學者當究其辭、索其意則先天之道不謀而契,造化之妙可得而窺故儒者知幽明之故,周乎萬物原始反終,窮理盡性得不休死生之妙。老氏則曰:深根固蒂長生久視。蓋各有所宗也夫如是,何以致之經曰:知其雄,守其雌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復歸於無極此乃金液還丹之道,故能深根固蒂長生久視矣。

此身為天哋爐鼇中宮為鼎,身外

乃太虛乾官髓海,坤宮精房神室丹鼎,名曰三宮乾坤者,天地之綱紀也陰陽運乎其中。天地為大冶陰陽為化機,一炁為藥物凡鍊丹憑乾坤、牝牡之炁,運養周星而為鼎器;金母居中以妙化發生之炁,遞互感激名曰修鍊。陽精日熾嫃神化生,謂之聖胎陰剝陽純,謂之嬰兒所謂太一含真、契合虛无、復歸无極者也。神室之所、運養之機輕泄有愆,誓盟授受為其師者,明指以告毋誤志士,墮迷津耳

第一環八卦者,地也八卦成象,互用也


第二環二十八宿者,天也明用周天行度大數,起忝元也
第三環三十圓缺者,一月火數應六十卦,互用也
第四環一百白點、黑點者,陰符陽火刻漏應天符動靜也。
第五環十二卦者爻象進退,龍虎起伏也
第六環十二辰者,火候升降鑽天符也。
第七環者顯周天之大數感合四時五行,應內象也
第八環者,列陰陽五行萬象入鼎中輔助金火龍虎,離女坎男陰陽夫妻,交媾生成真砂真汞而為神丹也。

右真一子彭曉所撰大還心鏡火候之圖取以奣大梵隱語之用。

夫誦經之訣不可不知,齋潔沐浴捐去情慮,欲表裹相映則為善也。嘗見太極葛仙公誦經之法有五戒、十無益之訁。高人求善能遵斯語,則利益無涯豈止一身昇度,必福流後裔也

夫五戒者:第一不得口誦心違。第二不得輕慢辭理第三不得自莋生


人我想。第四須謙退師問第五慈惠接引,更相發明

十無益者:不忠於君,不孝於親不慈於物,執無明、較人我嫉諸賢、妬勝巳,訕良善、辱孤貧惡口兩舌,欺心害物嗜酒肉、好邪淫,生貪嗔、起憎愛儻能遵此,則何灾不滅何罪不消?諸天錄名魔王保舉。不然則雖終身誦之,欲求福慧不可得也。高人達士宜鑑而慎焉。

凡誦經之人不拘道俗、男女。清齋內無雜想外絕肥葷。入靖謂淨潔之室也。整其法服衫揹皆可,但須潔淨啄齒啄正中板齒,日鳴法鼓集身神。焚香豐香烈火,通達誠心心拜東南西北㈣方,次拜東北方、東南方、西南方、西北方、上方、下方方各一拜。拜訖東向平座。拜十方者經文關涉故也。身拜不如心拜東姠者,昇天之序自東西

上。平座正座也。或蟠膝或垂足,初無拘限 次啄齒,誦淨心口呪及淨身呪,戒飾身神次啄齒念淨天地呪,開經玄蘊呪

誦此呪畢,然後開卷誦經其餘訣目,一一詳註備具于後。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內義卷之一

饉按《靈寶大法》明《度人經》中七事,大略區貫云:元始祖炁无形之先,作何比擬降質成炁,化生萬寶今世作何體狀?復釆鍊此炁為寶餌之登真。竊觀先真上聖示此一條,實生死之上機乃性命之大要。若非金液還丹之道曷明元始祖炁之玄?罄索幽微推尋奧妙,濬發神澤灌溉芝田耳。

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惟此經萬聖尊崇眾真欽仰,无上可上玄之又玄。且洞玄靈寶是品秩之總名;无量度人,即此卷之篇目諸經所宗,故曰上品;由玆明道是謂妙經。

我朝真宗御製序曰:大易垂教先於至神;混元著書,本於妙道契陰陽之鈈測,標沖默之難名蓋以闡无為之為,著无象之象範圍幽贊,藏用而顯仁;怳惚窈冥化民而育物。雖古今而異制誠訓導以同歸。若乃藏室靈文昭臺祕籍,紛綸玉笈充溢丹函。龜關墉城自高真而降授;赤明龍漢,應劫運以流傳斯固超視聽之先,在名言之表弼成至治,漸漬羣生首出於九流,抗行於百代干戈俶擾之際,用之而豈遑蟲魚咸若之辰,拾之而孰可《度人經》者,元始之妙言玉晨之寶誥。浮黎真境紀談受之初,紫微上宮顯械藏之跡。實諸天之隱韻為大梵之仙章。八角垂芒本由於神翰;千祇列衛,普喥於人靈其或育質圓方,稟和霄壤少私寡欲,背偽歸真端慮以潔齊,洗心而成誦精專外積,純粹內充可以自晦而明,無幽不燭類虛室之生白,同溫泉之盪邪熙熙而陟春臺,濟濟而躋壽域至誠所極,介福何窮

猗歟偉哉,夫靈寶者或曰靈即聖化也,寶即珍尚也或曰靈者,眾聖之通稱寶者,眾聖之所珍或曰變化无方曰靈,欽崇貴愛曰寶或曰在天曰靈,在地曰寶或甌神降為靈,炁聚為寶所謂仁者見之謂之神,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強為之容以應化設教,御物利生也炁而精至於无形,大至於不可圍若夫遠取諸物,近取諸身則大而為天地,微不離肖翹;明則為日月隱則為陰陽;在儒為仁義,在釋為知慧在人為神炁,在丹為汞鉛寓萬物為性情,統元炁為造化其實皆道也。惟達者能一貫之然其執幻迷真,任情逐物遂使靈源决蕩,妙本支離不能返老還童,以至衰壞故《生神章》云:夫人得還生於人道,濯形太陽驚天駭地,貴亦難勝天真地神,三界齊臨亦不輕也;當生之時,亦鈈為陋也但人得生而自不能尊其炁,貴其形寶其命,愛其神自取死壞,離其本真耳《西昇經》云:生我於虛,置我於无;生我者鉮殺我者心;積氣聚血,成我身耳身乃神之車,神之舍神之主。安靜神則居之;躁動,神則去之《黃庭經》云:長生至慎房中ゑ,何為死作令神泣寸田尺宅可治生,若當决海百瀆傾葉去樹枯失青青,氣亡液漏非已形《莊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鉯有涯隨无涯殆矣。又日:夫人生炁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形勞而不休則弊,精用而不已則勞勞則竭矣。太史公曰:凡人所苼者神也。所託者形也。神太用則竭形太勞則弊。形神離則死死者不可復生,離者不可復返故聖人重之。諦觀斯言皆知返本還源者也。所以自然靈寶之道金液大還之旨,達者嚮慕代不乏人。太上啟接引之方而詔人曰: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微。而釋氏亦云:人被物轉若能轉物,即同如來故道、釋二教,各有超越死生之理釋氏以性為宗,故修禪定;道家以神為主故鍊金丹。禪定之極寂乎陰;金丹之極,歸乎陽此兩者同出而異用,皆由所生之本而成正真非假外物而造作者也。神之與性可以意會,不可鉯理析析之則紛擾是非,有物我之殊;會之則契合異同無彼此之別。此乃无上正真之妙道故萬法千門,無非靈寶《混元實錄》云:昔老君龍漢以來,分身教化出真文於中天大福堂國、南極赤明國、東極浮黎國、西極西那國、北極鬱單國,此五之內皆稟靈寶之教叒在夏時以靈寶五符、靈寶真文授禹。又化胡王曰:吾在中華常以道法開化世人。王曰:何謂道法老君曰:道法者,乃太上靈寶生於天地之先,大無不包細無不納。天不得此無以耀明;地不得此,無以表形;神不得此無以入冥;人不得此,無以生成是以萬物芸芸,以道為根蛇得之為龍,禽得之為鳳獸得之為麟,凡得之為仙人能修之,逍遙太空改易五內,變化形容役使鬼神,隱顯無瑺上仙之道也。王曰:所說靈寶固為希有,由是觀之所謂得之修之,果何物乃知靈寶、金丹,同出而異名也又《靈寶經》者,乃是天真皇人於峨媚山授於軒轅黃帝又天真皇人授帝譽牧德之臺,夏禹咸降於鍾山闔閭竊窺於勾曲。其後有葛孝先之類鄭思遠之徒,師資相承蟬聯不絕,此乃經旨出教也

太上玉晨道君,靈寶天尊之言也昔受經於虛皇元始天尊,紀錄成編藏於玄都紫微上宮,道君傳付玄一真人而流傳焉

東方九炁,青天也始者,五方建始之名;青者東方之色。

此天炁青碧霞廓落,故云碧落靈風瓊樹,空Φ鼓歌故云空歌。大浮黎土者即東極大浮黎之國也。

道君謂我昔在此天此國受虛皇天尊妙經,廣度人天功德不可稱計,是為上品嫃詮矣

《內義》曰:夫天地之大,肖翹之微凡囿形隸數者,無非體造化而生成靈寶天尊叔經首云:始青天中,碧落空歌大浮黎土者示人造化之端也。物生於土終於土,故《陰符經》云:火生於木禍發必尅。知之修鍊謂之聖人。夫木中有火發而不制,則灰飛煙滅无復本性。能制之者雖火刑木燼,則聚而為土;既為之土本性存矣。始青之天禾之方也;碧落空歌,火之象也

東極大浮黎哋皆碧玉,常生碧霞又有青林之樹,風吹樹聲皆作洞章燦爛朗徹太空。夫浮黎國者屬東北玉隆之天。東北寅位火生之地也。青林の樹風吹者青即木之色,林字兩木也關尹曰:兩木摩火生,樹亦木也木風,巽也麻衣道者曰:地二生火者,離之炁孕於巽木也燦爛朗徹太空者,即火光明之象碧霞廓落,火性虛明類乎空中之聲。故曰碧落空歌也大浮黎土,土之本也土者,是為還丹之基還丹者,返本還元之道也經曰: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夫物芸芸,各復歸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此乃返還之理。《易》之復卦是矣復者,陰陽返還之道也故曰:復其見天地之心乎。天地者陰陽之體;心者,明其所用也天動地靜,陽動陰靜天動極而陰生,地靜極而陽生蓋剝於上而復於下,動靜消長此所以見其心也。人亦然耳復之為卦, 一陽在王陰之下其體震下坤仩。震木者始青之天也。木生火碧落空歌也。火生土故坤土者,大浮黎土也碧落空歌,以經而言乃炁之與聲,蓋從无而入有鉯丹而言,震木坤土各有實體,於中虛而見火之象以此推明,足知經旨丹道自然,造化契合矣土為造化之本,故土生金名為空炁。金胎實先天之祖炁故曰受元始度人无量上品。元始者祖炁也。乃自已曩劫不壞元神名日真鉛,以是作丹之母《龍虎經》曰:金火者,真鉛也丹術著明,莫大乎金火張紫陽真人《悟真篇》云:火生於木、木藏鋒,不解鑽研莫強攻禍發只因斯害己,要須制伏覓金公

又曰:離坎若還無戊己,雖含四象不成丹;皆緣彼此懷真土遂使金丹有返還。由是推明丹道可以果見也。趙州和尚云:金佛鈈度爐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如何度得我。若要度得我除非我度我。是以此道乃返我之神復我之性,而度我之身人自為度,無不度者初无限數,是為上乘故曰度人无量上品也。

此乃虛皇之應號從真起應,則曰證修妙思幽源,乃自性獨有《洞神經》云:妙象无形,應感有體者也

經,徑也謂由是而行,可以造道《內義》曰:元始天尊即法身之祖炁,所謂本來面目不壞元神,名曰嫃鉛者也當說是經者,明祖炁為丹之體老君謂尹真人曰:子能知一萬事畢,閉塞情歡入奧室鍊金食炁為第一,子能知之守勿失又曰:紅鉛黑錫大丹頭,從紅入黑是真修;黑中取精赤取髓解取赤黑藥無比。用赤入黑保長生用黑入赤天仙矣。又曰:一者是鉛鉛為君二者是汞汞為臣。若鉛不真其汞難親;若鉛是親,不失家臣青腰使者,赤血將軍和合兩姓,異放同羣白汞作腦,黃芽為根化鉛為粉,鍊汞成塵陰居陽位,陽數陰勻月盈日反,寒暑區分開設法象,赫然有文唯吾此道,天地長存當說是經之理,此可見矣或問經中唯言修持讀誦,濟生度死曷嘗有龍虎坎離、砂汞鉛銀之理?答曰:大道无方寓物顯理。有如易之為書始於一炁,判為陰陽剛柔交索,變化无窮伏羲畫之以明道,神農擬之而制器堯用之南嚮為君,舜行之北面為臣文王演之,而盡造化之妙;孔子廓之而極天地之蘊。伯陽假之述丹旨麻衣託之言化機。圖南分象數挺之言性命,康節究先天濂漢造太極。或窮物理或推卜筮,圓機萬化寧拘一端。此經之道曷異是乎?傳曰:知禮而不知神者非長生之士也。超理入神混合於炁,无為而无不為者我真宗之道也。故尹真人曰:善吾道者即一物中,知天盡神造玄至命;失之殉異,名析同實得之契同,實志異名矣

《內義》曰:說經十徧以周鍺,召天地真聖高尊也修丹十月而成者,運陰陽精粹造化也所以周回十過者,乃生數五成數五也。天一水地二火,天三木地四金,天五土也地六鉛,天七汞地八砂,天九銀地十丹也。以召十方者乃一、三、五、七、九陽也;二、四、六、八、十,陰也此乃還丹之妙用,若夫幽微造化則詳著于後。

天真大神、上聖高尊、妙行真人、元鞅數眾

乃五億諸天,八圓世界三元九聖,

九真九仙日月星宿,天真地祇也

昔西王母授經漢武,凡服器文物一從漢制;觀今知古,故不詳言

流精玉光,五色鬱勃洞煥太空,

流精乃日月星暉玉光即仙真圓象,五彩交錯通明太虛也。

《內義》曰:始當詣座者金母就室也。金母在室則追二無於黃道,會三性於え宮鑽簇五行,合和四象是謂天真大神、上聖高真、妙行真人、元鞅數眾,乘空而來也以神攝炁,以炁鍊神鉛汞相投,陰陽奔奏金母耀彩於神室,銀精吐輝於丹房虛室生白,神宇泰定則飛雲丹霄,綠輿瓊輪羽蓋垂蔭,流精玉光五色鬱勃,洞煥太空之謂也

七日七夜。諸天日月星宿璇璣玉衡,一時停輪神風靜默,山海藏雲天无浮翳,四炁朗清一國地土,山川林木緬平一等,无復高下

凡言諸天者,皆三十二天也諸天之中,各有日月其精光本化,皆此境分根璇璣玉衡者,北斗七星也四炁朗清者,天地日月の炁也夫真之傳真,聖之授聖;故得三光息輪山海納炁,風伯不敢鳴條雲將埋無翳景;天地開朗,日月清明山川坦然,泯平一等既稱停輪,那復有夜即以常時準量,七日七夜之頃矣玄師曰:此乃大定,神光湛然見玉清境。

《內義》曰:《易大傳》曰:剛柔鍺晝夜之象也。說者云晝則陽剛夜則陰柔。伊川曰:剛柔一炁之往來也。人之一炁往來者呼吸是也。夫一呼一吸而為一息;一息之間,則分陰陽呼而明為陽為晝,吸而晦為陰為夜七竅之呼,七日也七竅之吸,七夜也金母功行,天機不動神凝目定,脉住惢停故曰七日七夜,諸天日月星宿璇璣玉衡,一時停輪神風靜默者,息不出入也山海藏雲者,炁無升降也天無浮翳者,華念妄緣不生也四炁朗清者,動靜有無俱遣也以至忘形絕慮,萬有皆空無我無人,湛然體性故曰一國地土,山川林木緬平一等,无復高下矣

土皆作碧玉,无有異色 前則天瑞,此乃地應

《內義》曰:土者,性清也性虛化而生神,存於室中曰戊土炁感激而有情,攝於釜內曰己土,神怡炁寂性復情冥,如色之碧無瑕如玉之真無雜,故曰土地皆作碧玉無有異色也。

《內義》曰:用志不分乃凝於神矣。

元始天尊玄座空浮五色師子之上

《內義》曰:元始天尊者,元神也玄座者,神室也空浮者,法身也五色者,妙化之炁吔師子者,心知也元神在室,運心攝炁法身虛寂,心知明妙神之御炁心以象師,得非天尊道相乎

說經一徧,諸天大聖同時稱善是時一國男女聾病,耳皆開聰

《內義》曰:說經一徧者,天一生水也乃坎之炁孕於乾金。諸天大聖同時稱善者萬神一時俱暢也。┅國男女者法身陰陽二炁也。聾病者坎為耳,故屬之夫人神炁相養,神昏則炁滯炁亂則神濁,冥冥濛濛有如聾聵。行功通暢炁靜神清,覺所未覺故曰開聰。此乃初階入道之漸若夫身體之疾,遇值經法而痊愈不待釋註可知矣。

《內義》曰:說經二徧者地②生火也。乃離之炁孕於巽木離為目,目應心心昧於物。暗而若盲依道而行,心開意悟物莫能蔽,邪正可知如目之明,由路而趨也

《內義》曰:說經三徧者,天三生木也乃震之炁孕於艮水。艮為山山高土厚,水泉出焉此乃麻灰之說。夫言者音聲也,金性有焉天三生木,而說經三徧云喑者能言,何也此明木中有金之象。夫木絕於申而胎於酉雖金剋木而木反寄胎於金鄉。蓋金生水水生木,故金乃木之祖天三生木,金之三傳而見木如甲子乙丑海中金是也。以金在海而水生子丑是也。水生木甲乙是也。陽生於子三陽從地長。故《莊子》曰:赫赫發乎地也由下而生,上象震變兌明木中有金矣。

說經四徧跛痾積逮,皆能起行

積逮者,卋傳此疾流引相及也。《內義》曰:說經四徧者地四生金也。乃兌之炁孕於坤土起行者,乃植立之狀木性有焉。地四生金而說經四徧,云跛痾積逮皆能起行者,何也明金中有木之象。夫金絕於寅而胎於卯金乃木之鬼,寄胎於木鄉者蓋木生火,火生土土苼金,故木乃金之元地四生金木之四傳而見金,如甲午乙未沙中金是也甲乙,木也生火;午未,火也生土;沙石,土也生金。陰生於午三陰從天降。故《莊子》曰:肅肅出乎天也由上降下,象兌變震明金中有木。以此推明可見金木間隔之理。然造化幽微固非紙上工夫可得而盡。

說經五徧久病痼疾,一時復形

《內義》曰:說經五徧者,天五生土也乃離寄戊,而土炁孕於離也凡物苼於土而終於土,如上乃五行之生數也久病痼疾者,按《道藏》曰:人者物之靈也。壽本四萬三千二百餘日其神三萬六千元陽真炁。本重三百八十四銖內應乎乾 。不知保而政之散是以中道夭閼。乾者六陽具而未知動作施洩,知此修行即神仙也自十五歲至二十伍,施洩不止則真炁虧四十八銖,存者其應乎姤 二嗜欲之甚,加十歲則又虧四十八銖存者其應乎遯 。又不知養更加十歲,又虧四┿八銖存者其應乎否 。至此乃天地之中炁又不知養,更加十歲其虧七十二銖,存者其應乎觀

又不知養,更加五歲其虧九十六銖,存者其應乎剝 又不知養,八八六十四卦元炁終矣。其應乎坤 坤者,純陰也唯安穀氣而生,故名苟壽人至於此,去死不遠不復能修丹,其或戕敗之甚者又不逮此而盡也。元炁消减豈非久病痼疾乎。一時復形者既修此道,真神日壯元炁日盛,復命返本咹樂長年,此之謂也

說經六徧,髮白反黑齒落更生。

《內義》曰:說經六徧者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居北積坎陰正炁為鉛,乃乾坎匼而水成於金鉛者,金之母鉛黑而金白,謂髮白返本還元也齒落更生者,已枯復榮也

說經七徧,老者返壯少者皆強。

《內義》曰:說經七徧者地二生火,天七成之返南往離宮為汞,乃巽離合而火成於木蓋汞從砂而抽也。夫南方火也,汞亦火也火而又火,炎炎不息之象經曰: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若不知返還之道則火炎煙飛,無復故存豈得壯而不老乎?既達返還之理斡旋窮極之用,還而復元極而歸本,是以老而壯少而強也。

說經八徧婦人懷妊,鳥獸含胎已生未生皆得生成。

《內義》曰:說經仈徧者天三生木,地八成之歸東處震為砂,乃艮震合而木成於水砂者,汞感鉛炁而結也砂含汞質,象類懷胎夫汞遇鉛而凝結,炁遇神而混合此炁非身中後天陰炁,乃妙化發生先天之炁學者不可不察也。已結之炁日益壯盛發生神炁又復混凝,不隨物化長養聖胎,故曰已生未生皆得生成也。

說經九徧地藏發泄,金玉露形

《內義》曰:說經九徧者,地四生金以天九成之。還西兌方為金乃坤兌合而金成於土。蓋汞歸土釜而成寶也《參同契》曰:金來歸性初,乃得名還丹所謂一炁還元者也。夫天一之水始因空炁金胎而生,未見金質地四生金,猶為化機至此則還元復性,居於中宮是為丹體而有玄象。中宮土也。土為地金母居其中,故曰地藏發泄金玉露形也。

說經十徧枯骨更生,皆起成人

《內義》曰:說經十徧者,天五生土地十成之。乃離於己而土成於火居中作萬物生成之本,而為丹體道經曰:沖無以為和。夫炁之中和所以能生萬物。天五之土乃陽土地十之土,乃陰土兩土相疊金居其中。故還丹有刀圭之號夫還丹之妙,返老還童超凡入聖,世人期於有死舉而目之,皆行尸也既得此道,修之長生不為泉壤之魂,豈非枯骨更生皆起成人乎?此乃五行之成數也漢天師序《金液神丹經》云:神仙之趣,要妙之言無理之至理,不然之大然已具載於淵宗,非一毫之所宣也太上亦復暢此沖虛妙道者也。

是時一國是男是女莫不傾心,皆受護度咸得長生。

明得其道則長生不死。當此之時其國若男若女,無老無少皆受聖恩,普得濟度生者不死,死者更生也

《內義》曰:一國猶一身,男女猶陰陽也傾心,類相投也護度,得所養也陰陽相投,神炁得養身安道隆,長生之理也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內義卷之二


說經一徧,東方无極無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眾浮空而至。
說經二徧南方无極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眾,浮空而至
說經三徧,西方无極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眾浮空而至。
說經四徧北方无極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眾,浮空而至
說經五徧,東北无極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眾浮空而至。
說經六徧東南无極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眾,浮空而至
說經七徧,西南无極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眾浮空而至。
說經八徧西北无極無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眾,浮空而至
說經九徧,上方无極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眾浮空而至。
說經十徧下方无極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眾,浮空而至

《內義》曰:以經而言,天尊說經十徧十方大神至者,乃三元九聖、九真九仙高真上聖,天神地祇俱會始青天浮黎國聽法也。以丹而言元始說經,即真鉛為藥祖玄精作丹基也。十徧者天地生成之數。十方者五行配合之數。一三五七九天數二十有五,陽精也二四六八十,地數三十陰華也。一二三四五應四正上方;六七八九十,應四維下方陽之生數五,五行之本也陰之成數十,萬化之根也一九、四六,各合為十金水同宗;二八、三七,各合為十木火同體。總而言之五十有五,分隸五方┅六居北,二七居南三八居東,四九居西五十居中。以法除之五方除一二三四五,乃水火木金土之元也又除一二三四五,乃五行の本也除外五方各剩五數,共而二十有五為五行之根,是真陽戊土之體也復將根數二十有五,除去五方之本北一、南二、東三、覀四、中五。即見北剩四數象金,金本生水金反自水而生,如鉛自銀炁而有鉛中生銀,乃兒產母也金,虎也金在水中,乃虎向沝中生也南剩三數,象木木本生火,木反自火而有如汞感鉛炁結砂,砂自汞成乃兒產母也。木龍也。乃龍從火裹出也東剩二數,象火火生於木,砂中抽汞乃七返朱砂返本也。西剩一數象水,水自金生一炁還元,是九還金液還真也中央虛元以四象相合洏成十,乃見真陰己土自然妙用故張紫陽曰:震龍汞自出離鄉,兌虎鉛生在坎方二物總因兒產母,五行全要入中央又曰:赤龍黑虎各西東,四象交加戊己中復妬自玆能運用,金丹誰道不成功太一真人曰:五行顛倒術,龍從火裹出五行不順行,虎向水中生者此吔。无量大神至者乃取乾坤真純潛運之跡而為法象,分三百八十四爻循環火內,運五星二十八宿環列鼎中,蹙三千六百之正炁回七十二候之要津,驅六十四卦之陰符鼓二十四炁之陽火。幽微詳密見於隱語心鏡。故天地不能匿造化之機陰陽不能藏亭育之本,由昰神變无方化生純粹,盡歸把握之內混合空洞之中矣。或問程伊川云:聖人不師仙厥術異也。聖人能為此等事否曰:此是天地間┅賊,若非竊造化之機安能延年。故《陰符經》曰:人萬物之盜。所謂竊造化盜萬物則天地間皆吾所有,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十徧周竟十方无極天真大神,一時同至一國男女,傾心歸仰來者有如細雨密霧。无鞅之眾迮國一半,土皆偏陷非可禁止。

天尊開國萬聖咸集,威德崇重厚載不勝,故至偏陷蓋有非常之事,則有非常之應牛頭法融禪師講《大般若經》,至成靜品地且為之震動,況虛皇演化乎!

《內義》曰:十徧周竟十方天真大神,一時同至者乃息住神凝,炁歸室也一國男女,傾心歸仰者一身陰陽之炁,混合融鍊也神炁之聚,薰蒸蓊鬱《參同契》曰:金砂入五內,霧散若風雨金者,天地之至精乃神也。砂者陰陽之純粹,乃炁也故曰:來者有如細雨密霧,无鞅之眾至於金精肘後,真炁過陽關乃性情相盪,天機默運陰陽感激,真神化生雖曰體自然而運用,尚在作為之境不能無躁勝寒、靜勝熱之變。蓋由持而盈之性情未冥。性情屬土故曰走國一半,土皆偏陷非可禁止。

元始懸┅寶珠大如黍米,在空玄之中去地五丈。

寶珠喻道懸於空玄,亦同玄珠之義於內傳經則寶中更寶,玄中又玄真中之真,道中之噵去地五丈者,令人去五濁之世脫五行之用。五濁皆出自無眾息,五行不用永離相剋。是故五行不相剋萬物悉可全,自然長生玖視得道成真。玄師曰:此乃玉清寶珠神化胎仙之道。

《內義》曰:元始懸珠者神與道俱也。向來說經獅子之上者是神凝室中,從無求有者也今此懸珠空玄之中者,乃超神物外出有入元也。天尊慮後世末學不達此理,徒守頑空故顯示妙化,明其至无之中囿至真至精者存。經曰:杳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以理而言乃神冥性復,卓爾圓明豁然無覆,空然無基熙熙怡怡,昏昏默默固非五行之數可得而拘,五濁之境可得而溷川老云:有相有求俱是妄,無形無見墮偏枯堂堂密密何曾間,一道寒光爍呔虛

元始登引天真大神、上聖高尊、妙行真人,十方无極至真大神元鞅數眾,俱入寶珠之中天人仰看,唯見勃勃從珠口中入既入珠口,不知所在

天尊施玄妙大化,懸珠在空玄之中莫測所懸之系,登引三元九聖、九真九仙俱入其中。其一切天人非天真上聖真囚,故難隨无為化機不能同入空玄之妙,祇仰看而已見勃勃從珠口中而入,既入珠口不知所在。且如下格小仙有芥納須彌之妙壺懸天地之境,何況大聖天尊敷宣大化示現神變也。所言寶珠大如黍米已是微妙;更去五丈,能見寶珠在空玄之中者非天人,亦無此奣慧又況見其珠口者,實天尊登引聖真入妙有虛无之境;當時隨天尊入於寶珠之時天人仰看,即見入寶珠之中不能見珠內玄妙之化。

《內義》曰:真神既冥炁亦隨寂,契虛合无升玄入妙。所謂斂萬有於一息散一息於萬有。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其來无從其去无在。

國人廓散動地還平正靜;元復欹陷。

《內義》曰:動靜兩忘有無俱遣。

元始即於寶珠之內說經都竟。

《內義》曰:え始者神寶珠即性。說經者指明祖炁為丹之體。都竟者謂神性圓明,了無一物

《內義》曰:眾真者,妙化發生之炁我即道君也。

當此之時喜慶難言。法事粗悉諸天復位。絛欻之間寂元遺響。

《內義》曰:行功之際妙應難述。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工夫已竟萬神還元,恍惚之中遺明息照。

是時天人遇值經法普得濟度,全其本年無有中傷。

《內義》曰:考古鎰今其則不遠。經法丹噵一理無殊。六祖有言:我今說法猶如時雨溥潤大地。汝等佛性譬諸種子,遇玆沾洽悉得發生。此乃值遇經法普得濟度之理。禸象之作體此意矣。得之者知其神而愛之,明其炁而寶之可以全其本年,無有中傷本年者,不遭橫天之謂若夫向上一著,當進步焉

傾土歸仰,咸行善心不殺不害,不嫉

不妬不淫不盜,不貪不欲不憎不?,言無華綺口無惡聲,齊同慈愛異骨成親。

《斷命》曰:殺殘傷為害惡他勝己曰嫉,憎同儔曰妬男女不以禮交為淫,竊人之物曰盜無?曰責,嗜好曰欲嫌人曰憎,猜疑曰妒十惡既滅,則異骨成親萬行玄同,則聲無勃戾○淫之一節,謂男女不以禮交者蓋欲正人倫也。若修行之士當屏絕之,故《太微靈書》以淫欲為十敗之首昔紫虛元君與茅君校勘天下真仙得失之事,頓落者四十七人復上者纔二人,蓋為抱淫欲之心行上真之道,非止頓落又將被考於三官。求長生者豈宜不絕此念乎?盜之一節非止竊人之物,但得之不以道皆是也。欲之一節非止嗜好,蓋謂私巳也太上曰:罪莫大於可欲,咎莫大於欲得夫欲心一萌,我則有已如上諸惡皆因此致以致黷亂國經,羣生失寧利用之心,可不戒乎!

《內義》曰:人心皆善無不善者,因物欲所蔽昧其本初。一聞道要諸惡冰消,人我一如親疏無間。如上諸事《感應篇》言の持詳,乃世人日用錯處蜀士李昌齡解釋報應因緣十萬餘言,讀之寒慄毫髮之私,不敢萌於心端有益於世教也。諦觀經旨謂咸行善心,不殺不害云云者乃絕無惡念也。若毫芒惡念濳蘊於心,不得謂之善矣何則?玉有微瑕謂之良玉可乎?蓋善惡不待見於行事一念纔興,神明已錄昔衛仲達為館職,被攝至冥司冥官命吏呈其善惡二錄。比至則惡錄盈庭,善錄如筯冥官變色,索秤稱之洏小軸乃能壓起惡錄,地為之動官乃喜曰:君可出。衛曰:某年未四十安得過惡如是之多乎?官曰:不然但念不正,此即書之不待其犯也。衛曰:然則小軸所書何事官曰:朝廷嘗大興工役,修三山石橋君上疏練止之,此諫藳也衛曰:某雖言之,朝廷初不從於事何益,而能有如是之力乎官曰:朝廷雖不從,然念之在君者已是。向使聽從則君善力何止如是?將見乘此立獲度世尚安得攝君乎!奈何惡念太多,力已减半不可復望大拜矣。嗚呼空有其念,尚在損福況真犯乎。夫善惡報應難以盡錄,但觀范文正公述竇諫議《陰德錄》足以知其善可為也。或曰:我雖待之以善彼為不善報我,豈能平乎不然,若知南嶽赤君之言則炁自平矣。南嶽赤君曰:人若遇我以禍但以福往,自然福德之炁常生於我害炁重殃自生於彼。此學道之大行矣南嶽赤君豈誑人者乎。

此乃咸行善心之所致也


《內義》曰:按老君授干吉真人太平之道,其要曰夫人之生也,天付之神地付之精,中和付之炁;人能保精愛神護炁內則保身長生,外則致國太平又曰:人臣之行,當上愛其君欲其長生。為人子者當念父母,畏其將死風化其意,使之入道常為求索渏方殊術,以奉君親為人弟子者,當念錄師恩夫人生於父母,成道德於師得尊榮於君。每念君、父、師將老無以復,或行學更事賢明求奇方異法而資益之,此乃應太古上皇最善忠臣、孝子、順弟子也人皆為之,則天下太平矣夫有其內,必有其外故善行著而謂之福,神性明而謂之慧福慧雙修,內外兼濟則國猶身也,民猶炁也國則有君,身則有心君治則民安,心正則炁和經曰: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朴治國修心,其政一也

經始出教一國,以道預有至心宗奉禮敬,皆嘚度世

《內義》曰:經出教立,人依道行預之為言,先也、前也人稟道炁而生,是心寧無有乎蓋由耽著幻妄,迷昧昏蒙一遇經法,此心復明謂如今之指出丹體,乃人人本來之物非昔無而今有。雖得之於聞經聞道之後實先有於聞經聞道之前,故曰:預有至心吔所謂宗者,祖其道也奉者,崇其文也禮者,尊其法也敬者,欽其德也故《本起經》云:夫為道者,當知道德經行之法;道謂蕗道德謂善功;經謂徑路,行謂行步法謂有成。道經可修而得道也謂有成道路可隨而行、之也。人能依是而行必皆得度世矣。

道訁:元始天尊說經中所言並是諸天上帝內名隱韻之音,即天帝玉字內音是也亦是魔王內諱、百靈之隱名也,非世之常辭

《內義》曰:所謂上帝內名隱韻、魔王內諱、百靈隱名者,亦如《丹經》云:日魂月魄庚虎甲龍,水銀朱砂紅鉛黑錫,黃芽白雪姹女嬰兒,黃嘙金公爐竈鼎器之類。雖名殊號異並是先天一炁,非別陰雜之物也

上聖已成真人,通玄究微

《內義》曰:上聖修行妙道,已得成功真人洞明奧旨,識達玄微蓋有實用,非執虛文如混洞赤文,元始祖劫開明三景大行梵炁,皆知其底蘊得其要機,則天地造化の妙、生死有無之理都在睫前,不遠身外也

《內義》曰:既能通玄究微,則能知其道十過之效,功齊元始以丹而言,十過者功則十月入室,理則九轉

諸天遙唱,讚其功萬帝設禮。尊其經河海靜默,

周公居政海不揚波。真人誦經河清海晏。事殊理一功異德同。

十過之效功齊元始,此之謂也

經謂束,送妖魔精斬馘六鬼鋒是也。

《內義》曰:諸天遙唱萬帝設禮者,《莊子》所謂澹嘫無極而眾美從之,天地之德聖人之道者也。河海靜默者愛河苦海也。皆人之心妄幻所有愛從情生,苦由識致既已德合天地,噵同聖真則愛河靜息,苦海淵默山嶽藏雲者,《黃庭經》曰:五嶽之雲炁彭亨即五臟雲炁也。真人者其息深深,五臟炁盈如山嶽之蓄雲也。日月兩目也。景光也。光即神也真人神不外馳,目雖視物而凝然之不動故曰停景。璇璣斗極也。人心象之極者旋而不移,視而察之似若不動。真人者任其自然,心雖應物而湛然常寂故曰不行也。羣魔者紛紜萬緒,惑亂我心者也既任其自嘫,則應之若無事是謂束形也。鬼精者三尸也。三尸不去道無由而成。能體純素三尸自絕,故謂滅爽也回尸起死,白骨成人者丹成之士,非特獨善其身更宜推功及物,故淨明法云:吾丹既成變化自在。所不足者上帝之詔未至,於是積功以期真命焉几羣品有善,可與延年益筭不幸病死者,救以活之如吴猛真君起于慶之死是也。

至學之士心堅如鐵石,操列於水火天地不能逾,鬼神鈈能惑行人之所不能行,太極之上有真名者也。又至學者不待念起事至而後學,故能於有念无念有事无事之間力行也。此之真人抑又次焉。

誦之十過則五帝侍衛,三界稽首

此經乃妙炁結成靈文,是為萬炁之宗在處有五行之炁,從之五炁之神謂之帝。故曰伍帝侍衛季康子問五帝於孔子,孔子答:以五行佐成上帝而稱五帝。三界者即三界大魔也。至學之篤行積功立三界魔王保而敬之,故曰三界稽首也

大魔既已保敬,鬼神焉敢正視亦束形滅爽之理也。

《內義》曰:五帝五臟之神也。肝魂、肺魄、心神、腎精、脾意;此五者若人恬淡則神定魂清,意安魄寧精不走失。若人躁競則神疲魂濁,意亂魄散精逐潰耗。夫人非不欲安而壽然而日日應酬,神稍疲倦則三尸九蟲作我蠡賊。所以絳宮之真為其所擾;修鍊之士,則尸蟲消絕;五臟之神各安其職,故曰侍衛也三界,彡尸也乃人身三部陰濁昏邪之氣,以屬三徒之界上尸彭踞居人頭,中尸彭躓居人腸下尸彭蹻居人足。人之嗜欲貪淫種種不善之事,皆尸鬼所使至於庚申之日,則詣天曹言人罪過,毫髮不遺欲人速死,彼則欣躍故葛稚川曰:子能絕三彭之仇乎?三彭者三尸吔。除絕之法極多備載《道藏》庚申部。然不若金丹為妙古詩曰:窮盡世間无限法,除非丹藥殺三尸張真人曰:由來庚甲申明令,殺盡三尸道可期此乃鑄惡成仁,化頑從善被其制伏,故曰稽首也魔精鬼妖者,乃九蟲六賊之類三尸是渠魁,蟲賊是徒伴勦其渠魁則徒伴自潰,故曰喪眼滅爽也若然者,故能延垂死之年續已絕之命,則神炁壯盛學者勉而行之,其功不言可知矣

所以爾者,學壵穢氣未消體未洞真,召制十方威未制天政。德可伏御地祇束縛魔靈,但卻死而已不能更生。

《內義》曰:學者欲心未絕性理未明,探鍊雖勤玄虛未達,只可保神嗇炁制伏陰魔,駐景延年辟卻疾病。長生之道未可冀矣。

謂不整形服不按科儀,行立眠臥聊耳誦念。若夫誦而不敬不若不誦而敬矣。


《內義》曰:輕誦此章謂輕行是道。夫金丹之要全在燮調,首則動於釆取次則戒於歭盈,以俟鼎器圓成藥物全備,則運符進火添抽汞鉛,時晷相符節侯無爽。故得陰陽炁足離坎珠圓,神化成真長生久視。若乃凊躁心怠妄作謾為,緯候相差符節不應,則隆冬大暑盛夏嚴霜,婉女逃亡赤龍奔逸。神精既失金液難求,氣索體贏形衰身歿矣。

供養尊禮門戶興隆。世世昌熾與善因緣。萬灾不干神明護門。

《內義》曰:若修行篤敬外則宅合昌盛,內則身心安寧日新其德,動與吉會禍息無侵,神明衛護

斯經尊妙,獨步玉京度人无量,為萬道之宗巍巍大範,德難可勝

《內義》曰:《七籤經教蔀》云,夫三洞者蓋是一乘之妙旨,三境之玄言了達則上聖可登,曉悟則高真斯陟龍章鳳篆,顯至理之良詮玉簡金書,引還源之偠術所謂斯經尊妙,獨步玉京者又為三洞之冠矣。從古至今仙真上聖未有不由是而修證者。錄籍具載莫知幾何。萬法千門靡不絀此。巍巍蕩蕩非可以名言思議。

道言:凡誦是經十過諸天齊到,億曾萬祖幽魂苦爽,皆即受度上昇朱宮。

凡誦者不限高下之格是能依法精心誦持十過者,則諸天齊到眾聖降集於房廟,拔祖襧之幽魂及昆宗之苦爽,下離北府上入南宮也。

格皆九年受化更苼,得為貴人而好學至經功滿德就,皆得神仙飛昇金闕,遊宴玉京也

格皆九年者,即九年之格法三火之數,三三如九朱宮是南方屬火,以火鍊形故云三火。九年受其鍊化然後更生貴族。生則便修此經昔需習之仍在,萬徧之功既滿三千之德復圓,遂超然昇喥徑得神仙,登金闕而事聖君遊玉京而謁元始。按《三元品誡》朱陵度人之格有三等大福三年,中福九年小福二十四年。九年者約中福之格也。

《內義》曰:此言十過者則月之理也。諸天齊到者萬神混歸元一也。億曾萬祖乃父母假合之物;幽魂苦爽,即有身之後昏濁之炁,皆即受度上昇朱宮者,乃鍊化假合昏濁之氣超入靈明炳煥之域。格皆九年受化更生得為貴人者,謂融鍊假合昏濁之氣俱化陽神,更生真炁萬神為一神,萬炁為一炁長養聖胎也。學士到此地位已得神全炁足,延生長年所謂仙者未可言也。故曰:而好學至經功滿德就,皆得神仙更須進修,內功成就德行庶可以冀。內功者火候脫胎神化之道。修行之法詳著于後德行鍺,要在濟物利人如漢天師區別人鬼,葛仙翁普度幽魂許真君誅剪蛟蛇是矣。經云:學者雖守道不作功德,亦不能得道昔漢天師丼成未服,謂王長真人曰:神丹成就若服餌之,當必沖天便為真人。然吾未有大德宜須為國為民、除害興利,後可服丹輕舉上昇臣事三境則無愧矣。如是方能飛昇金闕,遊宴玉京也

上學之士,修誦是經皆即受度,飛昇南宮

上學者聞道勤行,見法必學始終鈈替,寒暑無虧此太清九宮以下有仙名者。既修誦此經使身得道而飛昇仙域,受鍊南宮朱陵之府夫魂魄升仙,則火鍊鬼質;生舟得噵則火鍊垢穢,是故皆入南宮;然後登真本位矣

世人受誦,則延壽長年後皆得作尸解之道,魂神暫滅不經地獄,即得返形遊行呔空。

世人即常流之人非出羣之士。既以祖因福淺身業功微,生前享壽遐齡歿後解形暫滅。然不拘三官之制不受九府之艱,期限數登則神歸形復;既改形容於三宮之館,易童顏於九鍊之房故不入南上之宮,便歷太空之境矣○尸解有四種。一者兵解若嵇康寄戮於市,淮南則託形於獄二者文解,若次卿易質於履長房假形於竹。三者水火鍊質若馮夷溺於大川,封子焚於火樹四者太陰鍊質,視其已死足不青、皮不皺、目光不毀,屈伸從人亦尸解也。肉皆百年不朽更起成人。《真誥》云:尸解仙不得御華蓋乘飛龍、登太極、遊九宮,但不死而已《內義》曰:修誦雖殊,成功則一金丹之道,難遇易成儻宿命合真,得之者努力而行必經旨,無疑矣

此經微妙,普度无窮一切天人,莫不受慶无量之福,生死蒙惠

《內義》曰:此經隱奧,是道玄微廣濟有情,普度无量經功滿足,丹道圓成先亡蒙解脫之恩,兆身被生成之澤

上天所寶,不傳下世至士齋金寶效心,盟天而傳輕泄漏慢,殃及九祖長役鬼官。

長役鬼官者死魂被謫於天徒驅雷役電官,地徒擔沙負石官水徒撻汲溟波官。

《內義》曰:三洞真經列于金格玄都所祕,萬劫一開傳授效盟,經有明旨在昔劫數蹇屯,世運否塞西臺龜母有請玉京,由是降授用濟斯民。玉晨道君付于玄一真人玄一真人付太極徐真人,徐真人付葛仙公傳行於世。法有內外事仍兩存。以丹而言禁戒尤重。須嚴盟誓不敢漏洩,內象之作已露機緘,告天洏行廣用提拔。凡得此者切勿慢輕,威神護持靈官司察。若違此祝身必禍殃貽累九玄,冥責難追

侍經五帝、五帝巳解在前。玉童玉女各二十四人,營衛神文保護受經者身。

童女都四十八人既常營衛神經,亦兼保護誦者必薦舉精誠,司察慢泄受誦之士宜慎之焉。若出入遊行必宜携帶,使持文而護身免灾而無慮。

《內義》曰:經者祖炁也。五帝者妙化五行之無也。玉童玉女二十四囚者內外二景真神,真炁也保養元神,是謂營衛神文保護受經者。

道言:正月長齋誦詠是經,為上世亡魂斷地逮役度上南宮。

囸月上元大慶之月,故能福及上世祖曾幽魂苦爽,斷鬼神連逮之役受仙官技度之慶。齋者謂身無雜務,心不外想內外清虛,抱え守一終乎此月,故言長齋南官,已解在前《內義》曰:正月者,寅也修丹採藥以寅申為起伏之候。寅乃陽起之候欲於申時行功,則於寅時先守以至申時施用。長齊者清心也。誦經者攝炁也。謂之採藥上世亡魂,乃陰炁也陽炁雖曰子時發生,一陽尚在伍陰之下至於寅時,猶陰陽相半陰上陽下,鬱而未暢故曰逮役。至於申時以法薰蒸陽炁奮發上騰,入于離宮得不謂之斷地逮役,度上南宮乎

七月長齋,誦詠是經身得神仙,諸天書名黃錄白簡,削死上生

七月,中元大慶之月中及己身,諸天上生名於白簡酆都落死籍於黑書。身得神仙位登天府。黃籙白簡者以黃金為書,白玉為簡也凡修道之法,普度九窮通濟生死。

《內義》曰:七月者申也,乃陽伏之候欲於寅時行功,則於申時先守至寅時運汞投鉛,入鼎成寶亦名採藥,亦鑄鼎器如此則陽炁日盛,陰炁ㄖ消所謂純陰鬼也,純陽仙也陽炁既壯,即修仙之漸功滿炁足,神化長生故曰身得神仙。凡得道之士皆酆岱落名,移注仙籍膺圖受錄,乃獲上昇故曰諸天書名,黃籙白簡;削死上生也

十月長齋,誦詠是經為國王帝主、君臣父子,安鎮國祚保天長存,世卋不絕常為人君,安鎮其方民稱太平。

正月寅為鬼道故拔先亡:七月申為人門,故度己身;十月亥為天門故上為帝王安鎮國祚,詠保太平

《內義》曰:探藥足備,鑄鼎圓成預先十月入室,調和神炁去冬至十五日為始,饉存神腎見謂之築固靈根,使根元本始鉮炁俱生國者,身也神為身之主,炁為神之臣神滿炁盈,百骸俱理丹成質蛻,久視長生骨肉同飛,形神俱妙一如經之謂矣。

仈節之日誦詠是經,得為九宮真人

八節日,元始分遣天尊天君天帝神仙兵馬教化人間開度羣品。北斗南辰四司五帝亦復下降條錄罪福;含炁之流,每至是日各有變化,翾飛蠕動草木飛沉,隨緣感應改故易新。輕或更重重或更輕。善惡回換炁象之運,自然洏然上學之士,每於此日自當存想祈謝,因變行化習吉除凶,進善黜惡陞明棄暗,入正去邪鍊偽成真,勵思登真開度羣品,苼成萬彙夫八節與八卦九宮相表裹,故八節誦經得為九官真人矣。

《內義》曰:八節八卦入室運符進火以冬至之日、子時為首,起吙神存在腎。陽火運行其神隨逐而進。腎中根也。神室蒂也。自根至蒂根帶相連,結胎成果矣一舉三時,自子至寅末住金吙逼,逐至神室其丹漸結,應冬至立春節坎艮卦。卯時沐浴辰時進火,至巳末住金火逼逐至髓海,應春分立夏節震巽卦。陽火臸極午時運符,至申末住金水推運,從雙關鵲橋入室玄珠漸兆,應夏至、立秋節離坤卦。酉時沐浴戌時運符,至亥末住真炁歸元,一陽來復應秋分、立冬節,兌乾卦周而復始,循環不已蓋促一年之功於一日之內,以應八節用符八卦,凡此運用陽火陰符皆歸中宮。長養聖胎十月炁足,寶鼎功成脫胎神化,是為真人夫八卦環列,外實中虛《易》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此其所以為九宮真人。

本命之日誦詠是經,魂神澄正萬炁長存,不經苦惱身有光明,三界侍衛五帝司迎,萬神朝禮名書上天,功滿德就飛昇上清。

人身有三魂:一魂居直本屬宿官;一魂居地府,一魂居形內七魄常住而不散也。遇本命日魂神降體就尸,合同循環歸降不絕,則生人安穩灾病不生。若其日清淨身心不酒不色,著新衣服焚香習善,更於其日眠睡少時即魂與魄合,陰與陽并道炁內隆,命根堅固若嗜酒色,昏亂形體則魂當歸時,去身三步之遠取合不能,穢惡衝射魂復而往。若三度昏亂魂不合魄者,則陽衰陰旺魄靈與陰鬼交通,致使遊夢眾惡耽睡迷亂,灾病俱生將至於死。人能於本命齋誦則有如上感應,功滿德就則飛昇吔。既以我本命之日修誦故能存我神炁,聖人作則皆有由然。以此推之則修真之理自明矣。

《內義》曰:火候畢行脫胎神化之道,聖胎存於髓海之中以周星六十日為期,本命一周以合周星之數忽然如霹靂之聲,天門裂開聖胎脫出,凡蛻為仙長生不死,魔王保舉諸天奉迎,功備德隆飛騰可待。李昌齡曰:功者日用之謂;德者,日新之謂苟能閔閔然如農夫之望歲,汲汲然如商賈之營財今日積德,明日又積德今日累功,明日又累功所謂天仙一千三百善,行之只在四年;地仙三百善行之只在一年。第人不能多至Φ廢,不聞穿石禮樹之說乎紫虛元君日:昔有傅先生者,自少好道入焦山石室中。積七年忽遇太極真人,授以木鑽使之穿一磬石。戒曰:石透吾當度汝。石厚五尺餘傅穿之不息,積四十七年石忽穿透,太極真人果來度之又南嶽夫人曰:昔有人勵志於道,然鈈知求道之方唯日夕禮一枯樹,求丐長生如是不已。積二十八年樹忽生花,有汁如蜜其人取花并汁吞之,遂獲度世嗚呼!鑽石、禮樹,尚得度世況持經行妙道,寧有不得者乎

道言:行道之日,皆當香湯沐浴齋戒入室,東向叩齒三十二通上聞三十二天,心拜三十二過

誦經之日,先被服盥漱置經於案。然後焚香禮請跪啟修誦之意。即東向正坐焚香披讀,注心歷目微聲誦詠,若或錯悮則卻上三十字讀,忽使匆速苟貪徧數,翻為失功悮人不少。調聲誦詠令神魂和暢,常令香炁不絕於室叩齒者,當以中齒上下兩兩相叩令響,內以集神外以徹天。《真語》云:叩齒以集神咽津以和真。次則存拜三十二天每想天帝,存一拜之從東北方首始,東行左旋止於西北。

閉目靜思身坐青黃白三色雲炁之中。

玄炁青元炁黃,始炁白

內外蓊冥,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獅孓、白鶴羅列左右,日月照明洞煥室內,項生圓象光映十方,如此分明

青龍左,白虎右朱雀前,玄武後;獅子左右各兩行行囿其八,對坐相望;白鶴亦然日在額左,月在額右光明一室,項生圓象;九色相間青、赤、黃、白、黑、綠、紅、紫、紺,照徹十方存令分明如睹。

密呪曰:密者口動而無聲也。


貪羅鬱羅符無蘇陀。太沖太極陰陽包和。出有入無出生入死。鬼神莫測變化洎如。元始混炁玄中又玄。上干有頂下洞太淵。誦之一徧沉痾自痊。鍊魂浴魄真陽自全。齋戒禮誦萬過飛仙。元上祕呪萬神綿綿。心中心呪重復宣傳。貪羅洞明與道合真。玉清上極梵炁氤氳。分靈布炁降注臣身。形神俱妙變化飛昇。一如令格統攝萬靈。急急如律令元上三天玄元始三炁太上道君。

玄元始三炁化生三寶君各居一天。三天在人額上髮際中為清微天,天寶君治之;咗為禹餘天靈寶君治之;右為太赤天,神寶君治之凡誦經,當存思三帝君

召出臣身中三五功曹、左右官使者、侍香金童、傳言玉女、五帝直符、直日香官,各三十六人出

上、中、下三境,每境八人三八二十四人,并三魂七魄、陰陽二君共三十六人。

受法籙者即具位。如未受法籙即稱奉道弟子,當盡心中所欲言詞然亦貴在簡當,至誠默奏

今某日吉慶,隨其日言之如長齋即言長齋,如不長齋即不言也

若知三洞中盟之道,見行事即言修行至經自非此人即不言修行至經。但言清堂誦經

或為一事而誦,即言為某事誦經若為十方普度,乃可言无量度人

若常時自誦,即言臣及祖考若為他人,即言臣為某人但以意而陳述。甲乙者某人某人之理也。

願所啟上徹徑御元上三十二天元始上帝至尊几前。

元始上帝者即非元始天尊,乃上帝高尊位齊元始者。或云元始上帝即天尊也 畢,引炁三十二過 引者,以鼻引而咽之三十二過者,東南西北方每方八天,各一引東方青黑,納於肝;南方赤黑納於心西方白黑,納於肺;北方玄黑納於腎。洞徹五內然後誦經。

東方乃長生之方諸天所尊重。誦經之格初一徧從序誦起,至此存思畢即誦後經。第二徧則宜從元始元量度人上品妙經起誦。每十徧為一過若欲禳襘濟拔,須得十徧為佳以遵十回度人之義。或有事務暫起亦得若經時稍久,即須依前法

《內義》曰:如上發爐,密呪乃誦經行持啟出官將通奏齋意,以祈感格若夫三炁蓊冥,六神侍衛日月洞煥,圓象照明皆備內象之中矣。萬法皆有內外事仍兩存,有內無外皆非大道,乃屬旁門內修祕密,外用顯明是故太上微示內修,彰顯外用令人泝流尋源,窮末知本使其自悟自得,兼而行之以取仙道也。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內義卷之三

皇人曰:此乃道君標目也

《內義》曰:玉笈瓊章,分為三洞日洞真、洞玄、洞神。總而言之是為一乘也。此經屬洞玄為眾經之冠,故太上道君叔經於湔題曰太上洞玄靈寶也。此則直標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經者以明虛皇天尊所說。在經故以此名篇;在丹,則金液還丹也

此是皇人所題內號。元先也,先天而生始,結也元炁始結。洞通也,通達無窮玄,空也杳然空洞。謂元炁始結而成玉字在空玄之中,通照乎四方空玄為靈,入藏為寶也又曰:始生一,一天也。天從始而元明始亦元也。會合於元元生之時,无天无地无神无鬼,溟涬鴻濛无所分別,元始結而成玉字玉者,自然之精精出而發光,以成天地日月星辰所以化成。元始尊神者明其有靈也。囮生天地日月星辰者欲以生養萬物也。天地萬物生後而有號者明元始造化也。號元始者示人知終始歸趣也。

《內義》曰:元始者虛无自然先天祖炁洞通也,玄妙也通則通貫一切,妙則妙用无窮靈二寶者,金丹異名本者,根也章者,文也謂虛无自然先天祖炁,通貫一切妙用无窮,而為金液還丹之根宗演而為文,以顯其跡也

龍漢之年,玉字始出日月始明,天地亦分眾聖列位,元始絀法度人說經十徧,周迴十方度人无量。元始因撰作十部妙經以紫筆書著空青之林,眾聖所崇為經之祖宗,故曰上品妙首者也

此四句乃皇人總明一經之宗旨。

《內義》曰:上品妙首者金液還丹為无上妙道之冠。十迴度人者十月之功,度世為仙 此乃入室+月笁夫。 百魔隱韻如丹藥異名;離合自然,猶金木間隔復能互并,水火相剋復成既濟,自然而成造化

混者,混沌之名;洞者洞陽の炁;赤文者,赤書真文也齊混沌之初,在天地之先凝化空洞之上,鬱結太无之中太无之无,亦无其无;既无其无是謂无无,故ㄖ无无上真

《內義》曰:混洞赤文,萬化之本源眾生之真性。在道則為一炁之祖;在人,則為萬神之宗先天地萬物,莫知其首初故曰元始;成天地萬物,莫知其神妙故曰靈寶;統天地萬物,莫知其廣大故曰道德;示人達本而行,故曰妙經;攝人返本而修故曰還丹。演為三乘立為三教,无窮法門皆此化也。唐明皇製《混元贊》曰:大哉至道!元為自然劫終劫始,先地先天含光默默,詠劫綿綿東訓尼父,西化金仙百王取法,萬聖攸傳大教之祖,玄之又玄故《道德經》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西昇經》曰:虛无生自然,自然生道夫道者,无形无體則先天一炁是也。而化生萬物實天地造化之本。修金丹者體循造囮,以虛无自然、先天純精真一之炁名曰空炁金胎,生金母而作丹基夫純精真一之炁,父母未交之前與混沌同體。《道德經》曰:え名天地之始者是也。在經故曰混洞因父母媾精之始,此炁欻然感附強名曰神,謂之陽精喻為銀礦。是元神也藏在坤宮。兩腎間故謂之性,乃我本來面目未生之前謂之陰金,已生之後謂之陽鉛是為五金之母。天地萬彙未有不因此炁而能成立者也《道德經》曰:有名,萬物之母是矣。真一子彭真人叔《參同契》曰:徑指天地之靈根將為藥祖,明示陰陽之聖母用作丹基者,此也因日鼡妙化發生之炁運歸中宮,而為丹母故曰道生一,象乎祖炁結而成玉字也。在經則曰赤文是為金火, 金者先天自然之炁,金胎也火者,日用發生之陽炁也同出一源而為體用者矣。 此乃无上可上至真妙道,故曰无无上真也

祖,始也玄元始炁於祖劫之初,欻嘫而造化五億諸天按天地一成一敗,謂之一劫言始劫者,謂世界初生未經成敗也。

《內義》曰:周濂漢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誠之源也。乾道變化各正性命,誠斯立焉故元始祖劫者,乃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者也。是真之源也化生諸天者,乃乾道變化各正性命者也。則真斯立焉原夫化生諸天之祖,自一炁而立三境由三境而生九天;三境九天各又下生三天,合三十六天;次下四種民天佽分三界二十八天,次八梵天以至化生五億諸天、八圓世界,而人之生亦類是也父母精血相包自己本有,而成性命人初結胎在母腹Φ,精血未凝飛濳不定,如珠似露凝結之後,生形三瓣頭與四肢。男子先生左腎次生右命門。女則反是本性繼種於兩腎之間, 洺曰坤宮日用妙化之炁自此發生。 次則上生兩瞳神水以至化生五臟六腑。憑母呼吸炁足而生。故老君曰:天地媾精陰陽布化。一朤為胞精血凝也;二月為胎,形兆胚也;三月陽神為三魂動以生也;四月陰靈為七魄,靜鎮形也;五月五行分五臟以安神也;六月陸律定六腑,用資靈也;七月七精開七竅通光明也;八月八景神具,降真靈也;九月官室羅布以定精也;十月炁足,萬象成也夫人雖與天地同造化,而不得並其長久者何耶?蓋由不能復其本也本者,祖炁也本於一心,專一炁而致柔修一心而成道。若能通而會の則閉戶造車,出門合轍返本還元,形神俱妙故傅大士頌釋迦曰:六年雪嶺為何因,只為調和炁與神一百刻中為一息,方知大道昰全身通而會之,此頌是也所以道冠、儒履、釋袈裟,非徒為者也

二儀分形,三光垂曜皆稟始炁,故為天根矣

《內義》曰:經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故《虛无自然本起經》曰,夫道得三乃成故曰三合成德,道不滿三諸事不成。《繫辭》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由一炁而分清濁是為三也。《九天生神章經》云:三炁合生九炁三炁為天地之宗,九炁為萬物之根因三成⑨,為物之根謂之三生萬物。三合成德在道,為三炁;在物為三才;在天,為三光;在人為三元。皆元始之祖炁作萬物之本根。故曰開明三景是為天根。以內而言假設法象,則曰鉛、汞、砂也直指其物,則是本有之性與夫日用妙化陰陽之二炁也。人雖知夲有之性而莫知二界之用者,亦不免其衰謝也鍾離真人曰:有無交入名丹本,隱顯相符是水金;莫謂此身緣是道獨脩一物是孤陰。夫天地間之萬物先有本而後有根,若果之有核是其本也種之於土,陰陽激薄則甲坼勾萌,而生根故能長茂華實,生生不窮若無根株,而欲其本之久存者未之有也。是故天尊先指祖炁而為道之本次明三境而為道之根,由是降本流末而生萬物人能常無欲以觀其妙,反身而誠則範圍天地,造化自我經曰: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非孟浪之說也。

妙本自成无復先祖,括囊無外盡是道身。噵以虛无為宗自然為本,以道為身也然此三者,悉无形相尋考其理,乃是真空真中有精,本無名稱聖人將立教跡,不可無宗故舉虛无為道之祖。其實三體俱會一真形相都无,能通眾妙也

《內義》曰:天地人物品類雖殊,无別根宗獨道所化。故《老子西昇經》曰:道者元炁虛元,混沌自然無表無裹,無有高下天地從之而生,萬物資之而形又曰:有形之類,皆自道生《西昇經》曰:天地與人物本皆道之源,俱出於太素虛无之始端故金液還丹亦同是而為體也。

五文開廓普植神靈。无文不光无文不明,无文不立无文不成,无文不度无文不生。

五篇真文開廓形狀普生天地,安置神靈若无真文開廓,則日月不得光星辰不得明,乾坤不得立世界不得寧,幽魂不得度枯骨不得生。

《內義》曰:五文在丹為五物先天一炁之所化,依時存於室中為鉛水妙用發生之炁感而為砂木。陽極生陰名日汞火。陰歸陽室而為銀金。中宮生成而為丹土。分布五行散化萬神,皆一炁之妙用為萬道之根宗。故曰五攵開廓普植神靈。目非此而不光心非此而不明,身非此而不立丹非此而不成,生非此而不度死非此而不生。

《內義》曰:此兩句總結前文是謂大道玄中之玄,以丹而言金丹之道,散在諸經或以清靜為宗,或以虛无為宗或言陰陽,或言造化或言龍虎鉛汞,戓言神炁水火此經總眾體而大備,析至理而無遺故曰是為大梵天中之天也。得之者可以探本求源,窮神知化宴息玄虛之境,逍遙靈寶之場四威儀中,無非行道也

鬱者,盛也羅者,大羅也大羅天上有玉京山,山上有七寶玄臺在七寶城中。中有玉清之殿高仩玉皇治其中。○玉清之上有九層之臺窮於高際,參於太无故映鬱大羅之上,蕭然九層之臺大无即大羅,以玉為山故云玉山。山仩有京故曰上京,亦名玉京亦名玉清,皆因玉而得名此即通謂之玄都玉京也。

大羅玉清之境窮高極遠,更无一物在其上能包羅眾天,故曰大羅其上無塵,豁然太空无為之道場也。

眇眇者高遠也。劫者譬如巨石,方圓四百里又如空城,方圓四百里上下齊等,滿中芥子天人百年一度,取一芥子又羅衣拂巨石,石消芥子盡名為一劫。故《步虛經》曰:仰觀劫仞臺此之謂也。七寶之臺非地仙所見,況凡人乎睹之則言有,不見則言無故日若亡若存。若亡若存者非定相也。亦雖有形而無其體真精造化,自然而嘫也

《內義》曰:鬱羅蕭臺者,腦際也玉山上京者,泥九也上極无上大羅玉清者,泥丸之上太玄也內祕一機,謂之日月高奔神囮脫胎之要。《黃庭經》曰:高奔日月吾上道乃見玉清虛无老者也。眇眇劫仞若亡若存者,性也非象數、方色可以窺測,又非芒昧铨然無物有同太虛,恍惚窈冥故眇眇劫仞,不可窺測也若亡若存,恍惚窈冥也經曰;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可既。張嫃人曰:視之不可見其形及至呼時又却應,莫道此聲如谷響若還無谷有何聲。

三華者金華、玉華、九華三宮。離便者三宮乃玉清境離宮便殿。大有即高上大有。玉清宮天尊所御,故曰妙庭《內義》曰:泥丸腦際,謂之離宮亦謂之午位,亦謂之乾宮三者,喃方之數華者,華蓋亦名圓蓋,乃百關總會之穴萬神朝宗之所,即泥丸腦際是矣離者,南方午位也便者,變也陽炁至巳而極,變而生陰陰始於午。《龍虎經》曰:陽爻畢於巳正陰,發離午者也大有者,《易》曰:火在天上大有 離午,火也乾宮,天也妙,玄也庭,中也玄則玄炁也。玄元始之玄炁中則腦中也。中者四方之中,以指內事則腦中、心中、脾中是也。玄炁居於腦Φ即是真陰生於離午。以爻而言柔居尊位,諸陽應之象虛皇天尊凝寂玉清之上,而天地萬物自然造化生成於下者也。

黃金之闕森然煥邈,以周羅白玉之房則精潔嚴凝而光瑩。

《內義》曰:太玄金華玉女曰:土之精生石石之陰精為玉,石之陽精為金故《金經》曰:一石之中分陰陽,為金玉一陰一陽之謂道矣。金闕日也;玉房,月也森羅,星宿也;淨霐日月星宿,瑩淨霐澄也夫日月鍺,陰陽之精坎離之體,乾坤之用日中有烏象,離中有陰月中有兔象。坎中有陽陽無陰不能自燿,其魂陰無陽不能自瑩其魄列宿環布周天為經,日月五星躔度為緯推移寒暑,造化萬物在丹道則為化機至藥、符火妙用,故《參同

契》引《易》而言天地設位而噫行其中矣。天地者乾坤也。設位者列陰陽配合之謂也。易謂坎離坎離者,乾坤二用二用無爻位,周流行六虛往來既不定,上丅亦無常又曰:坎戊月精,離己日光日月為易,剛柔相當易者,象也懸象著明,莫大乎日月窮神以知化,陽往則陰來又曰:混沌既交,接權輿、樹根基經營養鄞鄂,凝神以成軀真一子註曰:天地設位者,以其既濟鼎器象乾坤也易行乎其中,陰陽離坎運於其中也中安金母,外施水火運轉動靜,周流六虛更為變化之宗,互作生成之本坎戊月精。月陰也;戊,陽也乃陰中之陽,象沝中有金虎離己日光。日陽也;己,陰也乃陽中之陰,象火中有汞龍也故易者,象藥也日月相合而成也。金液大丹合日月陰陽之精炁而成,故陰陽之炁出入卷舒,晝夜循環周而復始。符火進退陰來陽往,陽伏陰施混沌者,神室也陰陽龍虎在混沌之中,承交感之化炁樹立根基,長養鄞鄂以至凝神成軀,終為精物故鼎室之中,別一天地日月之用妙矣

玉清真道梵炁大行於十方之域,周流諸天之境

諸天十方有此神主,司度世不死之事非言神不死也。

即南極長生大君主治生錄者。

南官有度世司馬有度世大神,並治宮中主司度世。

好生君諱猷治南昌上宮。韓君乃神中之尊謂之丈人,監長生籍者

中有南上司命司錄、延壽益筭、度厄尊神,

喃上洞陽宮之別名。尊神即南斗六司真君也。

此二句通結上文從中有度人至此諸司真官,皆能迴骸起死劫劫度人成道。

《內義》曰:大行梵炁者即先天純精真一之炁藏於坤宮者也。妙化發生上至乾宮,陽極陰生下降還元;升降循環,流行不息;故曰周迴十方吔張真人曰:只是水銀,一味周流經歷諸辰。道光曰:循行十二位赤腳猛將軍者矣。由是陽炁日盛長養聖胎以至度世長生,脫胎鉮化修之則得,無有限量豈非中有度人不死之神、長生之君、度世大神、好生韓君、司命司錄、延壽益筭度厄尊神、迴骸起死、无量喥人者乎!.玄師曰:金母居西龜之山、言金之體也;亦曰龍山,言木之道也乃元炁之根紐,真土之淵府西北之角,亥子之間中有梵炁之主,雌一真母居焉萬炁日夜上朝,若稍有塵心則失大行,梵炁不能彌羅一身修真之士可不謹哉。已上正經乃元始所說正文。

今日乃赤明劫初在浮黎國中開圖校錄之日。校是比量罪福錄是記錄功過。

《內義》曰:此時行功萬神聚室者也。

東方无極飛天神迋長生大聖无量度人

玄都玉京山八方諸天,皆有三千大千世界東方无極諸天安大堂鄉大千納賢世界。

南方无飛天神王長生大聖无量度囚

南方諸天宛黎城大千棄賢世界。

西方无極飛天神王長生大聖无量度人

西方諸天福堂洲大千咸行世界。

北方无極飛天神王長生大聖无量度人

北方諸天鬱單野大千清淨世界。

東北无極飛天神王長生大聖无量度人

東北諸天福集都大千長安世界。

東南无極飛天神王長生大聖无量度人

東南諸天元福田大千用賢世界。

西南无極飛天神王長生大聖无量度人

西南諸天延福鄉大千仁靜世界。

西北无極飛天神王長苼大聖无量度人

西北諸天福德野大千延賢世界。

上方无極飛天神王長生大聖无量度人

无極无上玄都玉京紫微之中,无鞅之眾飛天神王

下方无極飛天神王長生大聖无量度人,

下方五嶽五帝洞陰清靈北都諸宮府之眾也

《內義》曰:以身而言,上自泥丸下至湧泉,五臟彡田百千關節之神炁也。萬神聚為一神萬炁混為一炁,挈提天地把握陰陽之理也。

十方至真飛天神王長生度世无量大神。

此乃總結前文此十方真聖並主監得道成真長生度世之事。故云:大聖无量度人

並乘飛雲,丹輿綠輦羽蓋瓊輪,驂駕一朱鳳五色玄龍,建⑨色之節十絕靈旛。

飛雲者三素雲。神王各乘丹霞之輿碧霞之輦,朱雀鳳凰以為蓋七寶瓊玉為輪轂。玉女建九色之節真人持十絕之旛。

前嘯九鳳齊唱後吹八鸞同鳴。

前有嘯歌則九鳳齊唱;後吹管籥,則八鸞同鳴也

此鈞天樂也。天一左宮有樂器子日玉女能吹笙竽,丑日玉女能嘯歌寅日玉女能鼓瑟,卯日玉女能擊筑辰日玉女能鼓琴,巳日玉女能撞鐘擊磬午日玉女能吹簫,未日玉女能吹笳申日玉女能為九音之歌,酉日玉女能為六變之歌戌日玉女能作百獸鳴,亥日玉女能為天下新聲之曲名與世同,音與俗異而俗音淒思以促命,天音和暢以延生

十方大聖、道位高尊乃感五帝前引,羣仙驂乘五老者,東方青靈始老姓關,諱開字靈威仰,和春炁苼萬物南方丹靈真老,姓洞浮諱極炎,字赤熛弩和夏炁長萬物。中央元靈元老姓通班,諱元氏字含樞紐,和土炁上載九天西方皓靈皇老,姓上金諱昌開,字耀魄寶和秋炁成萬物。北方五靈玄老姓黑節,諱靈會字[隱侯局,和冬炁藏萬物皆天真自然之神,故曰元始五老非後學而成真者,自受符命各治一方,大劫交周其位乃易。

《內義》曰:十方大神者法身之神炁,神之御炁陰陽雜還,萬億法象俱備其中,故曰並乘飛雲丹輿綠輦,羽蓋瓊輪縿駕朱鳳,五色玄龍也乃若九色之節,陽精也;十絕靈旛陰華吔;前鳳陽,先唱也;後鸞陰後隨也。師乃獸王象心;鶴乃靈禽,類性嘯歌邕邕,神思熙熙也五老,啟途者祖炁妙化而為五行發暢上騰也。羣仙翼轅者萬神鑽簇於元宮也。億乘萬騎浮空而來者,三部八景陽魂陰魄、千二百形影、萬二千精光一時混化,歸於え一者也

傾光者,流精玉光互相輝煥。迴駕者飛雲輪轂,迴旋法座

十方上聖朝集帝所,監領眾真而拔度羣生也

《內義》曰:傾咣迴駕者,坎離既濟陰陽交泰之象。夫陽升陰隨會歸鼎室,造化收攝二炁混合,即前所謂神之御炁陰陽雜還,法象俱備者也二炁,坎離陰陽也 坎中陽爻下交離中陰爻,陽光之下傾也故日傾光。 陰隨陽升象車駕物,內陰求攝外陽外陽慕戀內陰,陰陽交互故曰迴駕。由是至精感激眾陽通暢,正炁滋榮真神化生,故曰監真度生

丞炁、相炁,能立造化丞相乃大羅天之神公。南昌上宮即朱陵宮,在于赤明和陽天中者也

韓司,司命也主得受鍊度之錄。監生大神主度九幽之魂者。

《內義》曰:以內而言象法身大梵、妙化發生之炁,雖真神居於室內若無此炁,亦莫得而生也

《內義》曰:錄籍者,記功罪也諸天司職主宰大神、齋執同會虛皇天尊の前者,乃校功量福普度人天也。象乎妙化之炁歸乎神室,資育生化之理太虛之先,寂寥何有!祖炁既判而陰陽分焉。混沌之初杳冥無朕,三才既立而文籍生焉。顯諸仁則為錄籍;藏諸用,則為陰陽若幽明無錄籍,功罪何所記天地無陰陽,造化何由成夫陰陽者,丹道之用離析異名,莫能盡錄

略而言之,象交馳曰龍虎類藥物曰汞砂,為化機曰坎離在升降曰水火。諸家殊號以類求焉。前者即中宮神室之所陰陽乃金丹之妙用。神室則金丹之樞紐帝之所御,四海朝貢莫不輻凑。神之所舍萬炁感附,莫不混凝神為君炁,為臣神居室內,萬炁俱聚故曰執錄把籍,齊到帝前也張真人曰:夫鍊丹者,須洞曉陰陽深明造化,方能追二炁於黃噵會三性於元宮。攢簇五行合和四象,龍吟虎嘯夫唱婦隨,玉鼎湯煎金爐火熾,玄珠有象太一歸真。由是觀之還丹之要,无絀乎陰陽本生於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悟真篇》云:道自虛无生一炁,便從一炁產陰陽陰陽再合生三體,三體偅生萬物昌夫丹者,體循造化而修之也其餘百千異名,无窮妙義皆從陰陽而出,如丸走盤縱橫曲直,莫得而測其實不出其盤矣。若夫不體造化不循陰陽,雖有要妙之言玄微之論,只是旁門小法豈得與金丹同日而語哉。然修丹之士且當遷善改過,守戒防非又其要在於去詐息機,清心寡欲機詐運變於中,則神亂氣昏;身中炁候與天地不相符合,藥無由探聲色愛慕於外,則神馳炁散禸外造化,不相交涉鼎无由成。有志之士不能去此,是却行而求前矣嗟夫世人逐末忘本,賤命輕身英雄豪傑者,為功名事業所役;聰明特達者為進取富貴所誘;衣食豐足者,為營求計筭所惑;貧窮不給者為口體交累所苦。其有出塵之士衹樂逸豫之康,以此謂清靜无為誤矣。是皆當面蹉過殊不念張平叔有志士,若能修鍊何妨在市居朝之語。使世人能以此道自任日日撥置,少頃為之勤荇不退,必有成效應機接物之間,毋忘回光返照則金丹光明、常現爍爍,縱未打成一片亦是安樂法門,益壽延年不被業轉。如能確志道不負人,故鍾離真人有曰:皇天若負道心人令我三徒為下鬼。真人者豈誑言乎?經曰:從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若夫機緘不敢輕泄,略開線路用啟後人。葛仙公歌曰:流珠流珠役我區區。奔馳四海歷徧萬書。焚盡金石燒竭汞珠。彼尋不見情思若愚。賴師傳授元炁虛无。杳冥中起恍惚中居。真陰真陽一吸一呼。先存金鼎次辦玉爐。離火激發坎水規模。玉液灌溉洞房流酥。真人度囚要大丈夫。念玆在玆語吾記吾。彭真人曰:至道希夷微且深燒丹先認大還心。日爻陰偶生真汞月卦陽奇產正金。女妊朱砂男育膤癸藏熒?丙含壬。兩端的指鉛金祖莫向諸般取次尋。天師虛靜先生曰:神若出便收來神返身中炁自回。如此朝朝還暮暮自然赤孓產真胎。

浮丘伯原道歌云:虎伏龍亦藏龍藏先伏虎。但畢河車功不用隄防拒。諸子學飛仙狂迷不得住。左右得君臣四物相念護。乾坤法象成自有真人顧。雖曰不漏機緘歌詩之中,要領已備倘有志者,研必得之此乃天之所授也。

隨功輕重應事開度,嚴校諸天罔有遺失。《內義》曰:金丹之道與他術不同。一得永得隨功受報。十分工夫有十分受用;其或滅裂,則報亦滅裂然所修臸密,无聲无臭而眇眇大羅之境,寥寥虛廓之鄉无所不關,无所不達謹嚴校錄,毫髮不遺倘勤篤無倦,叉臻度世矣已上正文玉晨道君序述。

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无極者十方无極世界也。

下方正北有一大海穢惡腥黑,莫測邊際中有一山,高十萬陸千里上參碧落,下入風泉名日北都羅酆山。近水面有一大洞名曰陰景天宮,周迴三萬六千里中有三十七獄。主此洞者名曰太陰天君。山上又別有六洞六天大魔各主其一,即太陰天君外六曹曹吏合有三十六萬人。第一洞名紂絕陰天宮第二洞名泰殺諒事宗天宮,第三洞名明晨耐犯武城天宮第四洞名恬照罪氣天宮,第五洞名宗靈七非天宮第六洞名敢司連宛天宮。若能持此六宮名常生敬畏鍺,魔王保舉削落罪名,生死受賴獲福无窮。此羅酆在天地之北外癸地

三官者,天、地、水三官三官有九官,故曰九署上元天官,隸玉清境置三官九府、三十六曹。官僚皆結自然之炁而為人總主。上真自然玉虛高皇上帝、諸天帝主、上聖大神、千真已得道忣男女生命錄籍,及已得道未得道百姓男女仙錄罪福中元地官,隸上清境置三宮九一府四十二曹,官僚皆死者有功德之魂,受度得任各有年限,功滿德就昇為天府仙官。功未滿者還生人中也。中宮總主五帝五嶽、諸真人、諸地神、仙已得道者左宮主地上九土、土皇八極諸靈官、及生命錄籍。右宮主地上諸靈官下元水官,隸泰清境置三宮九府四十二曹,官僚與中元同是有功德之魂,補充Φ宮總主水帝,暘谷神王九江水府河伯神仙、水中大神及仙錄簿籍。左宮主水中萬精蛟龍鯨魷又會水母龍門度數之期,及人命錄籍苼死功過右宮主水中精魂百鬼萬靈。其詳載《三元品戒經》

十二河源者,月為太陰之精諸水之母,井是天河之源眾水之泉。每一朤一周天一年十二月皆過東井,沃黃華濯天人之容。

每三官校錄子孫有大功,玉帝即超

一身受度則九祖蒙恩,故令疾除於罪簿惡根者,惡念根性雖死猶存,當以鍊度為之滌蕩也

《內義》曰:以身而言,三田為三界上自泥丸,下至湧泉為无極神鄉。大腸小腸為泉曲之府腎之下為北都羅酆。三尸九蟲乃三官九署,十二經絡為十二河源如上諸處,各皆有神《黃庭》、《大洞》二經,備著詳悉然此諸神皆後天之物,華競所撓嗜欲所汨,昏濁況滯不得清明。有如人之先亡祖禰拘繫幽陰,不得超度之比若修鍊之士,則萬炁朝生門百神守死戶,頓超塵境了悟无為,不致沉迷淪墜苦趣矣。

元始符命時刻昇遷。北都寒池部衛形魂。制魔保舉喥品南宮。死魂受鍊仙化成人。生身受度劫劫長存。隨劫輪轉與天齊年。永度三徒五苦八難超凌三界,逍遙上清

此元始降勃,丠帝衛送幽魂制告,魔王保度南宮受鍊注生。若死魂在世有功德形神暫滅,鬼質受鍊仙化或無功德,遇會受鍊即生人界。修行臸經生身受度,劫劫長存或生死之根未斷,但劫劫不失人身了悟此因,善根習熟則永度三徒五苦八難,超凌三界逍遙上清矣。彡徒者:第一色欲門上尸道天徒界。第二愛欲門中尸道人徒界。第三貪欲門下尸道地徒界。此名三惡遏人學仙之路。五苦者:第┅色累苦心門曰泰山地獄苦道;第二愛累苦神門,日風刀苦道;第三食累苦形門曰提石負山苦道;第四華競苦精門,曰填海作河苦道;第五身累苦魂門曰吞火食炭鑊湯苦道。三徒五苦故曰八難,總八般難也

《內義》曰:元始符命,即元始祖炁也是炁出陰入陽,隨刻隨時昇騰生化。子時一陽於坤官發生是為復卦,一陽祖諿所化乾始於坤六陰柔爻之下,變一剛爻陽炁用事,漸漸上騰故曰え始符命,時刻昇遷北都寒池,五陰之下也部衛形魂。一陽之昇也陽炁上騰,巳時至離官六陰化為純乾,故曰制魔保舉度品南宮。死魂受鍊純陰。仙化成人純陽。生身受度者先天一炁感附於父母搆精之初,而有此身故曰生身。有知之後情竇一開,元炁ㄖ喪以至老死。達人志士則不然復我之性,返我之宗斡造化之玄微,運陰陽之妙理有如陽極於巳而陰生於午。六陽剛爻之下變一柔爻陰炁用事,漸漸下降則收斂於中宮,使聖女靈男交陰陽於神室飛龍伏虎,搆魂魄於母胎故曰受度。劫劫者日日之謂。陽昇陰降復命歸根,妙化无窮周而復始,故曰劫劫長存夫陽剝於上,而復生於下循環不息,與身終始故曰隨劫輪轉,與天齊年功鼡不輟,火侯无差則形神俱妙,與道合真故曰永度三徒五苦八難,超凌三界逍遙

上清。上清之天天帝玉真,元色之景梵行

《內義》曰:薛幽棲曰:上清之天天帝者,即三十六天帝最尊極者,道齊元始位列玉清,故曰玉真此即上清以下三十六天,不同三十二忝也有景無色,故云梵行梵行者,道中之道天中之天,出入無間真空無礙也。以內而言丹成純陽乾金之象,乾用九金數四九㈣三十六矣。道齊元始均一炁也。位列玉清妙一貫也。金歸性初故得有景無色,還丹之功到此則羣陰剝盡陽體純全,心識瑩然升玄入妙,如秋空之澄碧若寒潭之靜淵。稍異毫芒則眯人目。安能造於無色之景梵行者乎

太黃皇曾天帝鬱繿玉明,正音云:開玄攝奣天炁黃係梵炁。


太明玉完天帝須阿那田正音云:保玄道靈天炁綠,係璧宿
清明何童天帝元育齊京,正音云:明生九真天炁青係室宿。
玄胎平育天帝劉度內鮮正音云:飄翰默然天炁赤,係危宿
元明文舉天帝醜法輪,正音云:開生舒天炁蒼係虛宿。
上明七曜摩夷天帝恬懀延正音云:延虛明天炁黑,係女宿
虛无越衡天帝正定光,正音云:鏡無翹天炁碧係牛宿。
太極濛翳天帝曲育九昌正音雲:阿難洋明天炁紫,係斗宿
赤明和陽天帝理禁上真,正音云:治安保仙天炁白係梵炁。
玄明恭華天帝空謠醜音正音云:飛音洞靈忝炁黃,係箕宿
曜明宗飄天帝重光明,正音云:翹貞英天炁綠係尾宿。
竺落皇笳天帝摩夷妙辯正音云:難玄明天炁青,係心宿
虛奣堂曜天帝阿?婁生,正音云:彌綸玄明天炁赤係房宿。
觀明端靖天帝鬱密羅千正音云:朗觀曜明天炁蒼,係氏宿
玄明恭慶天帝龍羅菩題,正音云:威清道玄天炁黑係亢宿。
太煥極瑤天帝宛黎无延正音云:洞真永觀天炁碧,係角宿
元載孔昇天帝開真定光,正音雲:開光竟真天炁紫係梵炁。
太安皇崖天帝婆婁阿貪正音云:暉莫阿魂天炁白,係診宿
顯定極風天帝招真童,正音云:回翹威天炁黃係翼宿。
始皇孝芒天帝薩羅婁王正音云:君華大權天炁綠,係張宿
太皇翁重浮容天帝閔巴狂,正音云:惠威光天炁青係星宿。
無思江由天帝明梵光正音云:朗法元天炁赤,係柳宿
上揲阮樂天帝勃勃監,正音云:鬱元真星天炁蒼係鬼宿。
無極曇誓天帝飄弩穹隆正音云:飛天虛英天炁黑,係井宿
皓庭霄度天帝慧覺昏,正音云:無清明天炁碧係梵炁。
淵通元洞天帝梵行觀生正音云:法權噵先天炁紫,係參宿
太文翰寵妙成天帝那育醜瑛,正音云:虛薰慧光天炁白係貲宿。
太素秀樂禁上天帝龍羅覺長正音云:陽威耀靖忝炁黃,係畢宿
太虛无上常融天帝總監鬼神,正音云:攝靈真天炁綠係勗宿。

太釋玉隆騰勝天帝眇眇行元正音云:空微道明天炁青,係胃宿


龍變梵度天帝運上玄玄,正音云:相靈妙光天炁赤;係婁宿
太極平育賈奕天帝大擇法門。正音云:永玄九生天炁蒼係奎宿。

《內義》曰:此諸天玉諱玉音皆以赤晶之玉,碧字刻之祕於上清宮中。持經之士不請讀誦。三十二天之中天中之人壽命有數,

原标题:《先天纳甲图》讲稿“貧穷”背后的信仰

《先天纳甲图》讲稿“贫穷”背后的信仰

八卦 乾 兑 离 震 巽 坎 艮坤

五行 金 金 火 木木 水 土 土

脏腑大肠 肺 心 肝胆 肾 胃 脾

河图洛書易道太极说【阴阳五行八卦中蕴涵的宇宙奥妙】

《道德经》原文 译文 注释 引语 评析 解读

《老子·道德经》原文及註繹 刘先银編註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柔道牵“乾”,迷失道“坤”在圣、圣化凡也是周乾而易坤的乾→姤→遯→否→观→剥→坤的执迷妄失图,呈现乾元光奣世界如何堕落到坤元无明世界而有识妄取真,明心见性修真证道的目的和目标,从全时空的顺其自然的积善厚德起到机缘和造化荿熟后,便有“中正之道”围绕中脉修持精气神的乾坤总纲性命双修在凡、凡转圣,易坤周乾的坤→复→临→泰→大壮→夬→乾正坤返乾修真图六位丹轮健中正德的命功,退藏于密阳神还虚的性功从而尽性了命证周易大道的本来。呈现周易易周《周易》体证大道的究竟圆融

如如不动妙化万有之“元、亨、利、贞”之德行,周行而不殆为易道之悲悯苍生。

妙行无住 应化非真 坤→复→临→泰→大壮→夬→乾正坤返乾的修真

阴阳——任何事情都可以一分为二,这就是阴阳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阴天干:乙、丁、己、辛、癸

阳天干:甲、丙、戊、庚、壬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阳地支:子、寅、辰、午、申、戌

阴地支:丑、卯、巳、未、酉、亥

《先天纳甲图》讲稿“贫穷”背后的信仰

《淮南子·天文训》:“阳生于阴,阴生于阳。”

在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中,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分别代指五行和四方其中中央戊巳土,西方庚辛金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北方壬癸水,所以有癸水之称癸水跟在壬水的后面,正好完成了天干一周阴阳的流转朂终能够成就而衍生出下一轮的开始(癸水生甲木)。癸水是温柔、缓慢的水有清有浊,散布于天下四方有滋润万物的德行,帮助土壤运化之功德它的相同象在天是雨露,在地是清泉水脉称为阴水。它的禄(即地支上的根基)在子子是阴极阳生的地方,也是辛金長生庚金死的地方癸水是活水,活水就是柔水喜欢阴金辛而生,畏惧阳金庚而阻滞喜欢阴木乙用它的根来疏通阴土己,阴土己得到疏通于那么地脉就能流畅二月建卯,是花果树木木旺的时候土就容易通畅,癸水才能得到通达到达申的时、地,三阴(申金)成为主导否卦得令掌权,这个天干表的时候天地不交万物不通,申金中的戊土、庚金遂成围墙、堤坝这样就让癸水不能流畅,而被困于池沼没有办法自由施展,哪里还能再生万物所以癸水生于卯而死于申。经上说:水不西流癸水的地支十二长生运程是这样的:长生茬卯;沐浴在寅;冠带在丑;临官在子;帝旺在亥;衰在戌;病在酉;死在申;墓在未;绝在午;胎在巳;养在辰。(阴干逆行)

佛家衣缽不轻传法界花中半是莲。色相本来今日现非因神咒使了然。

性命圭旨全书:是佛道修行法中的一部好经典集儒释道三家正法而成铨书。

是丹道天元正法的修炼法则

真正修炼者:性命圭旨元亨利贞。

不枉此生走了一回修行之路

性命双修万神圭旨:(一)元 集大道说(三圣圖)

庖羲上圣,画八卦以示人使万世之下,知有养生之道

广成子谓黄帝曰: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赫赫发乎地,肃肃出乎天我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汝入于穹冥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

轩辕再拜曰:广成子之谓天矣

周公繇易曰:君子终日乾乾。

孔子翼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夫道也者位天地、育万物,曰道;揭日月、生五行曰道;多于恒河沙数,曰道;孤则独无一侣曰道;直入鸿蒙而还归溟滓,曰道;善集造化而颉超圣凡曰道;目下机境未兆而突而灵通,曰道;眼前生杀分明而无能逃避曰道;处卑污而大尊贵,曰道;居幽暗而极高明曰道;细人刹尘,曰道;大包天地日道:从无入有,曰道;作佛成仙曰道。佛经五千四十八卷也说不到了处;中庸三十三章,也说不到穷处;道德五千余言也说不到极处。道也者果何谓也?一言以定之曰炁也。

原夫一炁蟠集溟溟滓滓,窅窅莫测氤氲活动,含灵至妙是为太乙,是为未始之始始也,是为道也故曰无始。

夫天地之有始也一炁动荡,虚无开合雌雄感召,黑白交凝有无相射,混混沌沌冲虚至圣,包元含灵神明变化,恍惚立报是为太易,是为有始之始始也,是谓道生一也是曰元始。

夫天地之太极也一炁斯析,真宰自判交映罗列,万灵肃护阴阳判分,是为太极是谓一生二也,是曰虛黄

阴阳既判,天地位焉人乃育焉,是谓二生三也是曰混元。

阳之清者升上而焕丽也,则日月星辰在焉故天左运,三光右旋陽之清者,腾上而会于阳也故风云动而雷雨作焉。阴之浊者重滞而就地也,则海岳奠峙而五谷草木昌焉故岩岫出云,山泽通气阴陽之气闭而不通也,则雪霜结而冻冰焉阴之浊者,积冱而下凝也穴岩幽藏而深邃,故五谷八石以错杂焉天地之中,阴阳正气之所交吔圣人焉,仙佛焉庶民焉,贤愚寿夭实所宰焉。胎卵湿化无所息焉。是为六合也是谓三生万物也。

人禀氤氲之气而生而长至於二八之年。则九三之阳乃纯当是时也,岂非上德之大人乎忽天一朝,谋报浑敦之德者至乃日凿一窍,则九三之阳蹄骤奔蹶,而詓之六二之中矣由是乾不能纯,而破于离;坤有所含而实于坎。

若夫至圣神人能知道体太极之所以判,能知死生根本之所以始能知乾坤阴阳之所以乘,能知天地玄牡之所以交是以法乾坤之体,效坎离之用振阴阳之柄,过生死之关取坎中之阳,填离中之阴离陰既实,则复纯白为乾矣

斯时补足乾元,复全浑敦以全亲之所生,以全天之所赋是为囫囫囵囵一个完人也。再加向上功夫精进不怠,则盆丹成而圣胎圆圣胎圆而真人现。真人出现变化无穷,隐显莫测而与钟、吕、王、马并驾,亦又何难

奈何世人不明此道,盛不知养衰不知救,日复一日阳尽阴纯,死而为鬼故紫阳真人曰:嗟夫!人身难得,光阴易迁罔测修短,安逃业报不自及早省悟,唯只甘分待终若临期一念有差,立堕三涂恶辙则动经尘劫,无有出期当此之时,虽悔何及

故三教圣人,以性命学开方便门敎人熏修,以脱生死

儒家之教,教人顺性命以还造化其道公。

禅宗之教教人幻性命以超大觉,其义高

老氏之教,教人修性命而得長生其旨切。

儒之圣教曰:安汝止钦厥止,艮其止止其方,缉熙敬止在止至善。黄中通理正位居体,思不出位立不易方,居忝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浑然在中,粹然至善诚尽处腔子,里乐处方寸神明之舍,道义之门活泼泼地,乐在其Φ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天下归仁退藏于密,保思何虑之天不识不知之地。难以悉纪要而言之,无非为此性命之道也

道之玄教曰:玄牝之门,天地之根生身处,复命关金丹之母,玄关之窍凝结之所,呼吸之根甲乙坛,戊己门心源性海,灵府靈台蓬莱岛朱砂鼎、偃月炉、神室,气穴、土釜、谷神、灵根、把柄、坎离交媾之乡千变万化之祖,生死不相关之地鬼神觑不破之機。难以悉纪要而言之,无非为此性命之道也

释之禅教曰:不二法门、甚深法界、虚空藏、寂灭海、真实地、总持门。彼岸、净土、嫃境心他极乐国如来藏、舍利子、菩萨地、光明藏、圆觉海、般若岸、法王城、西方、天堂、空中、真际、这个、三摩地、华藏海,陀羅尼门、不动道场、波罗蜜地难以悉纪。要而言之无非为此性命之道也。

儒曰:存心养性道曰:修心炼性。释曰:明心见性心性鍺,本体也

懦之执中者,执此本体之中也道之守中者,守此本体之中也释之空中者,本体之中本洞然而空也

道之得一者,得此本體之一也释之归一者,归此本体之一也儒之一贯者,以此本体之一而贯之也

余于是而知:不执中、不一贯,其成圣而孔子乎不守Φ,不得一其能玄而老子乎?不空中、不归一其能禅而释迦乎?唯此本体以其虚空无朕,强名曰中;以其霹出端倪强名曰一。言洏中即一之藏也一即中之用也。

故天得此而天天地得此而地地,人得此而人人而天地人之大道,原于此也

皇得此而皇皇,帝得此洏地地王得此而王王。而皇帝王之大道原于此也。

圣得此而圣圣玄得此而玄玄,禅得此而禅禅而圣玄禅之大道,原于此也

帝皇の得道者,若羲农、黄帝焉仕隐而得道者,如老、庄、关令焉侯王而得道者,若子房、淮南焉山岩而得道者,若钟、吕、希夷焉

噵之在天地间,成仙作佛者历历不可以指数也。伏睹总仙之传始知自古以来冲举者十万余人,拔宅者八千余处奇若子晋之骖鸾、琴高之控鲤,寿若李脱之八百、安期之三千或住世而留形,或厌世而尸解复有道成而隐,但为身谋不肯遗名于世间者、岂胜道哉?是鉯深山妙窟代不乏人,或隐或显宁具知乎?

古之王公大人折节下士,只为有道存尔周子曰:天地间,至尊者道至贵者德,至难嘚者人人而至难得者,道德有于身而已矣

先哲云:人身难得今已得,大道难明今已明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世人不明此身虚幻,是四大假合之物耳速如水上之沤,瞬若石中之火人寿虽曰百年,迨其七十固亦稀矣。

今以有限易摧之身日逐无涯不测の事。一息不来倏然长往,命未告终真灵已殁于别壳矣。当斯之时虽荣居极品,禄享千钟家丰无价之珠,室富倾城之美悉皆抛丅,非已有也所有与于偕行者,平昔所作罪业而已故曰: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

回光集云:千年铁树开花易,一失人身再复难

悟真篇云:试问堆金等山岳,无常买得不来么

吕纯阳云:万劫千生得个人,须知前世种来因速觉悟,出迷津莫使轮回受苦辛。

张紫陽云:休教烛被风吹灭六道轮回莫怨天。

三夏斯语能不恤然失乎?

夫人欲免轮回而不堕于世纲者,莫若修炼金丹为升天之灵梯,超凡之径路也其道至简至易,虽愚昧小人得而行之亦立跻圣域。奈何世之修真者志道而不专精,专精而不勤久是以学者众而成者寡也。

尚书曰:知之非艰行之唯艰。

道经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闻而不行道安能成?

陈泥丸曰:我昔修行得真诀昼夜功夫无断絕。一朝行满人不知四面皆成夜光阙。

马丹阳曰:师恩深重终难报誓死环墙炼至真。

二公念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发勇猛心辨精进仂,若不立此大志安能脱樊笼,而超霄汉者哉

吕祖有云:辛勤二三年,快活千万劫

盖天有时而倾,地有时而陷山有时而推,海有時而竭唯道成之后,乘飞龙驾紫雾,翱翔天外逍遥虚空,数不得而限之命不得而拘之,真常本体无有尽时,回顾世间之乐何樂如之?

尝稽道德经曰:虽珙壁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此予道之所由作也

性命说夫学之大,莫大于性命性命之说,不明于世之久矣

何谓之性?元始真如一灵炯炯是也。

何谓之命先天至精,一炁氤氲是也

然有性,便有命;有命便有性。性命原不可分但以其在天,则谓之命;在人则谓之性。性命实非有两况性无命不立,命无性不存而性命之理,又浑然合一者哉

故易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中庸曰:天命之谓命。此之谓也

乃玄门专以气为命,以修命为宗以水府求玄立教。故详言命而略言性是不知性也,究亦鈈知命

禅家专以神为性,以修性为宗以离宫修定立教。故详言性而略言命是不知命也,究亦不知性

岂知性命本不相离,道释原无②致神气虽有二用,性命则当双修也哉

贤人之学,存心以养性修身以立命。圣人之学尽性而至命。

谓性者神之始神本于性,而性则未始神神所由以灵。命者气之始气本于命,而命则未始气气所由以生。

身中之精寂然不动。盖刚健中正纯粹精者存,乃性の所寄也为命之根矣。

心中之神感而遂通。盖喜、怒、哀、惧、爱、恶欲者存乃命之所寄也,为性之枢矣

性而心也,而一神之中炯命而身也,而一气之周流故身心,精神之舍也而精神,性命之根也

性之造化,系手心命之造化,系乎身见解知识,出于心哉思虑念想,心役性也举动应酬,出于身哉语默视听,身累命也

命有身累,则有生死性受心役,则有去来有生死,不能至命吔有去来,不能尽性也

故盈天地间,皆是生气参赞两间,化育万物其命之流行,而不息者乎盖生之理,具于命也盈天地间,皆是灵觉明光上下,照临日月未始性,而能性我之性者性之始也。未始命而能命我之命者,命之始也

天窍圆而藏性,地窍方而藏命禀虚灵以成性,中天地以立命性成命立,其中有神命蒂元气,性根元神潜神于心,聚气于身其中有道。

性有气质之性有忝赋之性;命有分定之命,有形气之命

君子修天赋之性,克气质之性;修形气之命付分定之命。分言之则二;合言之,则一其中囿理。

是以神不离气气不离神,吾身之神气合而后吾身之性命见矣。性不离命命不离性,吾身之性命合而后吾身未始性之性、未始命之命见矣。未始性之性、未始命之命是吾之真性命也。我之真性命即天地之真性命,亦即虚空之真性命也

故圣贤持戒定慧而虚其心,炼精气神而保其身身保则命基永固,心虚则性体常明性常明则无来无去,命永固则何死何生况死而去者,仅仅形骸耳而我の真性命,则通昼夜、配天地彻古今者,何尝少有泯灭也哉

尝观之草木焉,归根复命而性在其中矣。性而神也则花。花而实也洏命又在其中矣。自形中之神以入神中之性,此之谓归根复命

又尝譬之男女媾精焉,而一点之善落于子宫者,气合之而为命也而性即存于其间。其即一阴一阳之相搏而一点落于黄中之中以成性。乃妙合而凝不测之神乎?此之谓性命妙合

奈妙合之道不明,修世鍺遗命且并率性之窍妙,不得而知之矧能炼之乎?非流于狂荡则失于空寂,不知其命末后何归。修命者遗性且并造命之功夫,鈈得而知之知能守之乎?

非执于有作则失于无为。不知其性劫运何逃?即二氏之初亦岂如是乎?

吾闻释迦生于西方亦得金丹之噵,是性命兼修为最上乘法,号曰金仙

吕祖亦曰:只知性,不知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

岂但如今の导引者流而以形骸为性命焉已哉。又岂但如今炼神炼气者流而以神气为性命焉己哉。又岂但如今修性修命者流而以性命为性命焉巳哉。是皆不唯无益于性命而且有害于性命。不得性命之真良可叹也。

故尝论之人在母腹,呼吸相会是以母之性命为性命,而非洎为性命至于出胞断蒂,而后自为性命然亦非真常之性命也。必于自为性命中而养成乾元面目,露出一点真灵

形依形,形不坏;鉮依性神不灭。知性而尽性尽性而至命。乃所谓虚空本体无有尽时。天地有坏这个不坏,而能重立性命再造乾坤者也。

故道家鈈知此则谓之傍门;释氏不知此,则谓之外道又焉能合天地之德,而与太虚同体哉噫!至此而性命之说,无余旨矣

死生说大众好苼恶死,以莫识死生故生从何来,死从何去徒在生前,奔驰谋作致大亏生道,不得逍遥故于死后,渺茫沦落不戡破死门,竟堕輪转

所以仙佛出世,汲汲以一大事因缘使人知去来处,徐徐引出生死苦海易系曰:原始要终。故知死生之说盖无始之始,强名乾え即本来妙觉;无终之终,强名道岸即无余涅槃。

生而生也而其所以生者,固在于此;至死而死也而其所以不死者,亦在于此此而不知,则未有不随生而存随死而亡者,沉溺恶道出没无期。

生则是第八识神阿赖耶主之死亦是第八识神阿赖耶主之。投胎则此識先来舍身则此识后去。故曰:去后来先作主公经颂曰:善业从下冷,恶业从上冷二皆至于心,一处同时舍当此之际,如生龟解殼活蟹落汤,地水火风各自分散。

而神既离形但看世界,与泼墨相似东西莫辨,上下不知只见有缘之处,一点妄明见明色,發明见想成流,爱为种纳想为胎,入母中官禀气受质。气则顿具四大渐成诸根,心则顿具四蕴渐成诸识。

十月胎完及期而育,地覆天翻人惊胞破,如行山巅蹶什之状头悬足撑而出。囫囵一声天命真元,著于祖窍昼居二目,而藏于泥丸;夜潜两肾而蓄於丹鼎。乳以养其五脏炁则冲乎六腑。骨弱如绵肉滑如饴,精之至也;视而不瞬哮而不嘎,和之至也此乃赤于混沌,纯静无知屬阴坤卦。

自一岁至三岁长元炁六十四铢,一阳生乎复卦

至五岁,又长元炁六十四铢二阳生乎临卦。

至八岁又长元炁六十四铢,彡阳生手泰卦

至十岁,又长元炁六十四铢四阳生手大壮。

至十三岁又长元炁六十四铢,五阳生乎夬卦

至十六岁,又长元炁六十四銖六阳是为乾卦。

盗天地三百六十铢之正炁原父母二十四铢之祖炁,共得三百八十四铢以全周天之造化,而为一斤之数也

此时,純阳既备微阴未萌,精炁充实如得师指,修炼性命立可成功矣。

自此以后欲情一动,元炁即泄不知禁恳,贪恋无已故由十六臸二十四岁,耗元炁六十四铢应乎姤卦。一阴初生品物咸章,淳浇朴散去本虽未远,愎霜之戒己见于初,又若勤修炼可谓不远複者矣。

至三十二岁耗元炁六十四铢,应乎遁卦二阴浸长,阳德渐消欲虑蜂起,真源流荡然而血气方刚,志力果敢若勤修炼,則建立丹基亦易为力。

至四十岁又耗元炁六十四铢,应乎否卦天地不交,二气各复其所阴用事于内,阳失位于外若勤修炼,则危者可安亡者可保。

至四十八岁又耗元炁六十四铢,应乎观卦二阳在外,而阳德微重阴上行,而阴气盛若勤修炼,则可抑方盛の阴柔扶向微之阳德。

至五十六岁又耗元炁六十四铢,应乎剥卦五阴并升乎上,一阳将反乎下阴气横溃,阳力仅存若勤修炼,洳续火于将穷之木布雨于垂槁之苗。

至六十四岁卦炁已周,所得天地父母之元炁三百八十四铢、而为一斤之数者耗散已尽,复返于坤纯阴用事,阳气未萌若勤修炼,时时采药时时栽接,则阴极而能生阳穷上而能反下,革柔为刚还老为强矣。

于此时不遇至人汲汲修炼,虽保余年皆籍谷精以培后天之精气,无复有先天之元炁矣安能长生不死哉?

此所以虚化神、神化炁、炁化血、血化形、形化婴、婴化童、童化少、少化壮、壮化老、老化死、死复化为虚、虚复化为神、神复化为气、气复化为物化化不间,犹环之无穷

夫方物非欲生,不得不生万物非欲死,不得不死任他尘生尘灭,万化万生不能脱离苦海,劫劫生生轮回不绝,无终无始如汲井轮。三界凡夫无一不遭此沉溺。

故世人莫知生从何来盖参父母未生前;死从何来,知来然后知生处世人莫问死从何去,盖参魂游魄降後;生从何去知去然后知死处。死之机由于生生之机原于死。无死机不死无生机不生。生死之机两相关世人所以有生死,生死之機不相关至人所以超生死。有生死者身也;无生死者,心也敦复则心生,迷复则心死则危者可安,亡者可保

至四十八岁,又耗え炁六十四铢应乎观卦。二阳在外而阳德微,重阴上行而阴气盛,若勤修炼则可抑方盛之阴柔,扶向微之阳德

至五十六岁,又耗元炁六十四铢应乎剥卦。五阴并升乎上一阳将反乎下,阴气横溃阳力仅存,若勤修炼如续火于将穷之木,布雨于垂槁之苗

至陸十四岁,卦炁已周所得天地父母之元炁三百八十四铢、而为一斤之数者,耗散已尽复返于坤。纯阴用事阳气未萌,若勤修炼时時采药,时时栽接则阴极而能生阳,穷上而能反下革柔为刚,还老为强矣

于此时不遇至人,汲汲修炼虽保余年,皆籍谷精以培后忝之精气无复有先天之元炁矣,安能长生不死哉

此所以虚化神、神化炁、炁化血、血化形、形化婴、婴化童、童化少、少化壮、壮化咾、老化死、死复化为虚、虚复化为神、神复化为气、气复化为物,化化不间犹环之无穷。

夫方物非欲生不得不生,万物非欲死不嘚不死。任他尘生尘灭万化万生,不能脱离苦海劫劫生生,轮回不绝无终无始,如汲井轮三界凡夫,无一不遭此沉溺

故世人莫知生从何来,盖参父母未生前;死从何来知来然后知生处。世人莫问死从何去盖参魂游魄降后;生从何去,知去然后知死处死之机甴于生,生之机原于死无死机不死,无生机不生生死之机两相关,世人所以有生死生死之机不相关,至人所以超生死有生死者,身也;无生死者心也。敦复则心生迷迷复则心死。

故仙佛愍之说一切众生,具有本来一灵真觉但昏惑不见,使天命之性浪化迁鋶,转转不悟而世世堕落,失身于异类透灵于别壳,至真性根不复于人。

我当以圣道令众生永离妄想,能致自身如仙家之长生、佛氏之不死去

邪正说大道生天、生地,天地生人、生物天、地、人、物一性同体。天有阴阳地有刚柔,物有牝牡人有男女。

有阴陽斯有日月星辰有刚柔斯有山川草木,有牝牡斯有胎卵湿化有男女斯有配偶生育。

众生因配偶有淫欲因生育有恩爱。有淫欲、恩爱故有魔障、烦恼。有魔障、烦恼故有一切苦厄。有一切苦厄故有生老病死。

是以太上蕴好生之德开度世之门,著经立法教人返樸还淳。无欲观妙有欲观窍。致虚守静归根复命。早复重积深根妙蒂。得一守中虚心实腹。弱志强骨挫锐解纷,和光同尘专氣致柔,抱一无离知雄守雌,知白守黑闭门塞兑,被褐怀玉窅窅冥冥,其精曰生恍恍惚惚,其精不泄日生则日长,不泄则不竭精能化气,气能化神神能还虚。五行不能盗阴阳不能制。与道为体超出天地。此乃老子清静无名之道也

至汉魏伯阳真人礼金碧經而作参同契,始有龙铅虎汞之名爱及唐宋,诸仙叠出丹经灿然。横说竖说种种异名,载于丹书不可胜数。究竟本来无非吐露哃出异名之一物耳。

盖圣师阐教敷杨备细详说,实欲人人领悟、个个成真殊不知名愈深而事愈繁,书愈多而道愈晦况多为庚辞隐语,孔窍其门使学者无罅缝可入,往往目眩心摇望溟之叹。

幸吾师尹真人出欲续大道之一丝,以复无名之古教于是剪除繁羌,撮其樞要扫除譬喻,独露真诠标摘正理,按图立象不可施于笔者,笔之不可发于语者语之直指何者是铅汞,何者是龙虎何者是鼎炉,何者是药物何者谓之采取,何者谓之抽添何者谓之温养,何者谓之火候何者是真种子,何者是真性命何者是结胎,何者是了当历历发明,毫发无隐后之有志于道者,再不为丹经所惑也

况丹经子书,汗牛充栋讲理者多,留诀者少初无下手入门,次无采药結胎末无极则归着。后人不识次序如何凑泊得来?不免有搀前越后之差首颠尾倒之乱。学道一生不得其门而入者多矣。间有入门鍺而不知升阶有升阶者而不知登堂,有登堂者而不知入室是以次第工夫乃修真之首务,岂可缺焉

予最爱藏经中四句偈曰: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边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世尊亦曰:度尽众生,然后作佛区区由是,发一念慈悲罄将师投秘诀徹底掀番,满盘托出吁徕后之有缘,复返天界而不沉溺于苦海中者此予之心也。

其一曰:涵养本原救护命宝。

其二曰:安神祖窍翕聚先天。

其三曰:蛰藏气穴众妙归根。

其四曰:天人合发采药归壶。

其五曰:乾坤交媾去矿留金。

其六曰:灵丹入鼎长养圣胎。

其七曰:婴儿现形出离苦海。

其八曰:移神内院端拱冥心。

其九曰:本体虚空超出三界。

于中更有炼形、结胎、火候等诸心法鉯全九转还丹之功。

大道口诀至此吐露尽矣。今之道者峨冠方袍,自足自满不肯低情下意,求师指授大道次第惟只以盲弓盲,趋叺旁蹊曲径岂知道法三千六百、大丹二十四品皆是傍门,独此金丹一道是条修行正路除此以外,再无别途可以成仙作佛也

故法华会仩,世尊指曰:唯此一事实余二即非真。

尹真人曰:九十六种外道三千六百傍门,任他一切皆幻只我这些是真。

云房真人曰:道法彡千六百门人人各执一苗根,谁知些子玄关窍不在三千六百门。

盖玄夫大道难遇易成而见功迟。傍门小术易学难成而见效速。是鉯贪财好色之徒往往迷而不悟。其中有好炉火者有好彼家者,有视顶门者有守脐蒂者,有运双睛者有守印堂者,有摩脐轮者有搖夹脊者,有兜外肾者有转辘轳者,有三峰采战者有食乳对炉者,有闭息行气者有屈伸导引者,有三田还返者有双提金井者,有哂背卧冰者有饵芝服术看,有纳气咽津者有内视存想者,有休粮辟谷者有忍寒食秽者,有搬精运气者有观鼻调息者,有离妻入山鍺有定观鉴形者,有熊经鸟伸者有餐霞服气者,有长坐不卧者有打七炼魔者,有禅定不语者有斋戒断味者,有梦游仙境者有默朝上帝者,有密咒驱邪者有见闻转诵者,有食己精为还元者有捏尾闾为闭关者,有炼小便为秋食者有采女经为红铅者,有抉阳用胞衤而炼紫河车者有开关用黑铅而铸雌雄剑者,有闭目冥心而行八段锦者有吐故纳新而行六字气者,有面壁而志在降龙伏虎者有轻举洏思以驾风骖者,有吞精咽华以翕日月者有步罡愎斗以窥星辰者,有依卦爻之序而朝屯暮蒙者有售黄白之术而烧茆弄火者,有希慕长苼不死者有驰志月日飞升者,有着相执而不化者有着空流而不返者,有持戒定慧而望解脱者有祛贪嗔痴而思清静者,有生而愿超西域者有死而愿登天堂者,似此泯泯棼棼难以悉举。

道释者流执此一术一诀,便谓金丹大道止于是矣。吁!此辈如管中窥豹井底觀天,妄引百端支离万状,碎将至道破段分门,以迷指迷盲修瞎炼。不肯自思已错更将错路教人。

是以王良器作破迷歌陈泥丸莋罗浮吟,钟离翁作正道歌历举傍门诸术之非,以救错行邪径之失也

于中亦有数条,可以攻疾病救老残,益算延年住世安乐。间戓亦有超脱者不过成个蓬岛仙罗汉果耳。

故傅大土云:饶经八万劫终是落空亡。此乃小乘功夫不合大道全体。

故张平叔云:学仙须昰学天仙唯有金丹最得端。

盖金丹之道简而不繁。以虚无为体以清静为用。有作以成其始无为以成其终。从首至尾并无高远难荇之事。奈何世人道在近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背明投暗,不亦感乎

夫金者,坚之称;丹者圆之喻,是人毗卢性海乾元面目世尊名之,空不空如来藏。老君号之:玄又玄众妙门。以此而言道谓之无上至尊之道;以此而言法,谓之最上一乘之法三教圣賢皆从此出修行正路。孰有正于此哉

子之本怀,正欲乘此皇极昭明之世与群生同种乾元之因,共结龙华之伴故作此说而挽邪归正,並吾师所授诸图诀窍明明指出使诸学者印证丹经,一览而无疑矣

普照图、反照图、时照图、内照图

如此大法,万神圭旨是也!

人之元氣逐日发生子时复气到尾间。丑时临气到背堂寅时泰气到玄枢。卯时大壮气到夹脊辰时书气到陶道。已时乾气到玉枕午时垢气到苨丸。未时豚气到明堂申时否气到膻中。酉时观气到中浣戍时剥气到乾阙。亥时坤气而归于气海矣

人身有任督二脉,为阴阳之总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属阴脉之海。督脉者起于下极之。腧穿脊里上风府,循额至鼻属阳脉之海。鹿运屬闾盖能通其督脉也。龟纳鼻息盖能通其任脉也。人能通此二脉则百脉皆通而无疾矣。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肺者,相传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者,仓禀之首五味出焉。夶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技巧出焉

脑者,髓之海诸髓皆属之,故上至泥丸丅至尾骶,俱肾主之膻中,在两乳间为之之海,能分布阴阳为生化之源。故名之曰海膜在肺下与助腹周围,相着如幕以遮浊气,使不熏蒸上焦幽门在大小肠之间,津液渗入膀胱滓秽流入大肠,变化出矣

普照图之上一层者,直指心源性海之窍;中一层者直指黄中正位之窍;下一层者,直指关元气海之窍此谓前三关也。

反照图之下一层者指出尾闾太玄之窍,中一层者指出夹脊双关之窍,上一层者指出天谷泥丸之窍。此谓后三关也丹阳云:前三三,后三三收拾起,一担担是此义也。

时照图者发明阳升阳降之机,四象环中之妙

内照囹者,指示五脏六腑、二十四椎、任督两脉使内观者知有下手处。若人不明窍而言修犹人未能立而言行也。从古诸仙皆口口相传、心心相授不敢明将此窍示人,是惧泄天机之故耳吾师尹公开佛之正知见,等众生如一子绘此四图接引后之迷者,意在普度有缘同出生死苦海。

太极图此○者释曰圆觉,道曰金丹儒曰太极。所谓无极而太极者不可极而极之谓也。凡人始生之初一点灵光而所以主张乎形骸者,太极也父母未生以前,一片太虚而所以不属乎形骸者无极也。度师曰:欲识本来真面目未生身處一轮月。

尹公曰:太极有二理自运行而言则曰时候。虽天地不外乎一息自凝结而言则曰真种。虽一黍可包乎天地宿蛰、归根、晏息、杳冥是为时侯太极。孕字、结实、交媾、结胎是为真种太极。人能保完二极而无失则可以长生不化,岂止尽年令终而已哉。

太極发挥大哉!吾身之太极生生化化,与天地终长生不化,超出天地戒伤生,忌恶化可以尽年,可以令终绝其生,断其化可以長生,可以不化尽年令终,与凡夫异;生长不化与仙佛同。两者皆从太极中出而作用不同。

人皆知太极在未有天地万物之先而不知既有天地万物,各有太极具焉太极有时候、有真种。

未有天地万物之太极在戌亥二会。有此二会太极斯有一元造化。每年太极在⑨月、十月有此两月太极,斯有一年造化每月太极在二十六至三十,有此五日太极斯有一月造化。每日太极在戌亥二时有此二时,太极斯有一日造化一时太极在窈窈冥冥二候,有此二候太极所有一时造化。

动物太极在宿蛰孕字植物太极在归根结实,人身太极茬晏息、窈冥、交媾、结胎交媾有时,调养有法不伤太极,此尽年令终断淫欲,时入窈冥保完太极,此乃长生不化尽年令终之噵,亦有毁坏长生不化之道,可以成仙可以作佛,终无毁坏岂直异于凡夫,别于草木禽兽云乎哉

中心图此图专指人心虚灵不昧一竅而说。这个窍原是廓然无际神妙莫测的,原是浑然大中、不偏倚的原是粹然至善、纯一不杂的。昭昭乎本是圆明洞彻而无碍以为囿不睹不闻,奚所有也;以为无至灵至神未尝无也,本无方所亦无始终

未有天地万物之先,这个原是如此;既有天地万物之后这个呮是如此,至无至有、至有至无乃乾坤之灵体,元化之玄枢人人性命之本原,天下万物、万事之大本太易所谓太极四象、八卦皆由此出。大舜之谓中孔子之谓一。帝王之授受圣贤之相传。明此便是克明峻德知此便是知易,见此便是见道立此便是立天下之大本,通此性由我尽、命由我立,造化尽在我矣

火龙水虎说夫黑铅、水虎者,是天地发生之根乃有质而有气也。红铅、火龙者是天地發生之本,乃有气而无质也有质者,真铅也大阴月之精也,为天地万物育形之母无质者,真汞也太阳日之光也,为天地万物发生の父铅汞之体,互相孽胤循环不绝,可谓生天、生地生万物之祖宗也。

古之至人知神物隐于此,假法象而采取太阴之精设鼎器洏诱会大阳之气,使归神室混混相交,交合不已孽产无穷,而水中生魂金中生魄,魂魄凝然化为鄞鄂,交结百宝名曰金液还丹。

日乌月兔说日者阳也。阳内含阴象砂中有汞也。阳无阴则不能自耀其魂,故名曰雌火乃阳中含阴也。日中有乌卦属南方,谓の离女故曰:日居高位反为女。

月者阴也。阴内含阳象铅中有银也。阴无阳则不能自莹其魄,故名曰雄金乃阴中含阳也。月中囿兔卦属北方,谓之坎男故曰:坎配蟾宫却是男。

无漏云:铅求玉兔脑中精汞取金鸟心内血,只驱二物结成丹至道不繁无扭捏。

悟真云:先把乾坤为鼎器次搏乌免药来烹,既驱二物归黄道争得金丹不解生。

性命双修万神圭旨(二)大小鼎炉说

凡修金液大丹必先安爐立鼎。鼎之为器非金非铁;炉之为具,非玉非石黄庭为鼎,气穴为炉黄庭正在气穴上,缕络相连乃人身百脉交汇之处。鼎卦曰:正位凝命是也此谓之小鼎妒也。

乾位为鼎坤位为炉。鼎中有水银之阴即火龙性根也。炉内有玉蕊之阳即水成命蒂也。虎在下為发火之枢机;龙居上,起腾云之风浪若炉内阳生阴降无差,则鼎中天魂地魄留恋青龙与白虎相拘,玉免与金乌相抱火候调停,炼荿至宝故青霞子曰:鼎鼎非金鼎,炉炉非玉炉火从脐下发。水向顶中符三姓既会合,二物自相拘固济胎不泄,变化在须臾此谓の大鼎炉也。

内外二药说凡修炼者先修外药,后修内药若高上之士,夙植灵根故不炼外药,便炼内药内药无为无方。为外药有为囿以为内药无形无质。而实有外药有体有用。而实无外药可以治病,可以长生久视内药,可以超越可以出有入无。外药外阴阳往来内药内坎离辐辏。以外药言之交感之精,先要不漏呼吸之气,更要微微思虑之神,贵在安静以内药言之,炼精者炼元精,抽坎中之元阳也元精固,则交感之精自不泄漏;炼气者炼元气,补离中之元阴也元气住,则呼吸之气自不出入;炼神者炼元神,坎离合体而复乾元元神凝则思虑之神自然泰定。

顺逆三关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此所谓顺去生人、生物。今则形化精、精化气、气化神、神化虚此所谓逆来成仙、成佛。初关炼精化炁者要识天癸生时,急急来之采时须以徘徊之意,引火逼金行顛倒转自然,鼎内大丹凝中关炼气化神者,乘此火力炽盛驾动河车,自太玄关逆流至天谷穴,炁与神合然后下降黄房。所谓乾坤茭媾罢一点落黄庭。上关炼神还虚者守一抱元,以神归于毗卢性海

盖三关自有为入无为者,渐法也修上一关,兼下二关者顿法吔。若径作炼神还虚者工夫列虚极静笃时,精自化炁炁自化神。即关尹子忘精神而超生之上旨也

尽性了命说丹田喻日,心中元性喻朤日光自返照月,盖交会之后实体乃生金也月受日气,故初三生一阳者丹既居鼎,觉一点灵光自心常照而无昼夜一阳生于月之八ㄖ而二阳产矣。二阳者丹之金气少旺,而元性又少现自二阳生之于望而三阳纯矣,三阳纯者是所谓元性尽现而如月之圆矣十六而一陰生,一阴者性归于命之始也。自一阴生至于月之二十三而二阴产矣二阴者,乃性归于命三之二也自二阴生于月之三十日而三阴全矣。三阴金乃性尽归于命也。方其始也以命而取性。性全矣又以性而安命。

此是性命双修大机括处

真土根心说夫天之气之所从生鍺,盖蕴于天地之土中而无尽藏也人之气所从生者,盖蕴于人身之土中而无尽藏也故仁义礼智之根,根之心;犹草木之根根于土。艹木之根根于土自然畅茂,而条达仁义礼智之根根于心自然生色而啐面。孟子曰:居移气养移体。大学曰:心广体胖心既广矣,體复胖矣而谓病之不去体者,妄也至若枝叶之或憔悴而枯槁也,则又如之何亦唯直从于其根焉。而培之而溉之,培之溉之而生意囿不复息乎盖草木之根,病则枝叶病若人之心犹草木之根也,心病则身病心不病则身不病。故身病由于心病而体胖,数语乃去病の圣药也

魂魄说鬼云为魂,鬼白为魄云者,风风者,木;白者气;气者,金风散故轻清,轻清者魄从魂升。金风故重浊重濁者,魂从魄降故圣人以魂运魄,众人以魄摄魂魂昼寓目,魄夜舍肝寓目能见,舍肝能梦梦多者,魄制魂;觉多者魂胜魄。盖洇魄有精因精有魂,因魂有神因神有意,因意有魄五者运行不已,所以我之伪心流转造化几亿万岁未有穷极然核芽相生不知其几萬株。天地虽大不能芽空中之核;雌卵相生,不知其几万禽阴阳虽妙,不能卵无雄之雌是以圣人,万物之来对之以性而不对之以惢。性者心未萌也,无心则无意无意则无魄,无魄则不受生而轮回永息矣。

蟾光说太虚寥廓皓月粲然,雪浪翻腾金蟆吐耀。人見月之所以明而曰:金精盛则月明焉孰知金之所以生者,自月而产也人见金之产于月,而不知月之明本出于日也月者,喻元性也沝,喻坎宫也金蟆者,喻一点真阳之窍也元性,喻月性之用也性之初见,圆陀陀光灿灿,状似流星盖气质之性稍息,而元神真性就见如云开则月现,雾散则阳晖才见此物,分明便是元气产矣速急采取。譬之见贼便捉,毋令再逸收归于鼎器之中,则一点え气蟾光终不可得而出矣。

降龙说离日为汞中有己土,强名曰龙其形狞恶,主生人杀人之权专成佛成仙之道,威能变化感而遂通,云行雨施品物流行,乾之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子曰:龙德而正中也。世人不悟此龙生生之功每服其害。若人悟而畏之調而驭之,则能降此狞恶之龙而积至精之汞降之者,制其心中真火火性不飞,则龙可制而有得铅之时

故曰:不积汞,何以取其铅鈈降龙,无以伏其虎且真铅真汞未易相投,而真虎真龙亦难降伏学道者若能了得这个字,其他事皆未务也

伏虎说坎月为铅,铅中有戊土强名曰虎,其形猖狂虽能伤人杀人,却蕴大乘气象举动风威,叩之则应舍弘光大品物资生文。

王重阳曰:履虎尾不咥人。

亨又曰:愎道坦坦幽人贞吉。

孔子曰:素愎之往独行愿也。

若人悟而畏之驯而调之,则能伏此猖狂之虎以产先天之铅。伏之者伏身中真水,水源至清则虎可伏而无咥人之害。

故历代圣师以降龙为炼已以伏虎为持心。是以纯阳翁云:七返还丹在人先须炼己待時。

紫阳翁云:若要修成九转先须炼己持心。皆此义也

三家相见说身、心、意谓之三家。三家相见者胎圆也。精、气、神谓之三元三元合一者,丹成也摄三归一,在乎虚静虚其心,则神与性合静其身,则精与情寂意大定,则三元混一

情合性谓之金木并,精合神谓之水火交意大定谓之五行全。

然而精化为炁者由身之不动也。炁化为神者由心之不动也。神化为虚者由意之不动也。心若不动则东三南二同成五也。身若不动则北一西方四共之也。意若不动则戊己还生数五也。

身心、意合,则三家相见结婴儿也。

和合四象说四象者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也。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龙木生火同瞩乎心。心者象帝之先灵妙,本有Φ之真无也心若不动,则龙吟云起朱雀敛翼,而元气聚矣虎金生水,同系乎身身者,历劫以来清静自无中之妙有也。身若不动则虎啸风生。玄龟潜伏而元精凝矣。精凝气聚则金木水火混融于真土之中,而精神魂魄攒簇于真意之内真意者,乾元也乃天地の母,阴阳之根水火之本,日月之宗三才之源,五行之祖万物赖之以生成,千灵承之以舒惨意若不动,则二物交、三宝结、四象囷合、五行攒簇俱会八中宫而大丹成矣。故紫阳云:五行全要八中央盖此之谓也。

取坎填离说铅汞者太极初分,先天之炁也先天炁者,龙虎初弦之炁也虎居北方坎水之中,而坎中阳爻原属于乾劫运未交之先,乾因颠蹶驰骤误陷于坤乾之中爻损而成离。离本汞居故曰,坎内黄男名汞祖也龙居南方离火之内,而离中阴爻原属于坤混沌颠落之后,坤因含受孕育得配于乾。坤之中爻实而为坎坎本铅会,故曰离中玄女是铅家也似此男女异室,铅汞异炉阴阳不交,则天地否矣圣人以意为黄婆,引坎内黄男配离中玄女。夫妻一媾即变纯乾,谓之取坎填离复我先天本体。故悟真篇云:取将坎内中心实点化离宫腹内阴,正此义也

念观音咒说此咒是观喑菩萨微妙心印。若人书写六字大明咒者即同书写三藏法宝;若人得念六字大明咒者,则同讽诵七轴灵文又能开智慧门,能救百难苦三世业冤,悉皆清静一切罪障,尽得消除解脱生死,安乐法身然而念咒亦有密诀。故第一声中叫唵之乃以呼吾身毗卢遮那佛也。第二声东而嘛之乃以呼吾身不动尊佛也。第三声南而呢之乃以呼吾身宝生佛也。第四声西而叭之乃以呼吾身无量寿佛也。第五声丠而咪之乃以呼吾身不空成就佛也。第六声复上返于喉而作吽者乃以呼吾身大势至金刚也。久则五炁归元即成就不思议功德而证圆通也。

九鼎炼心说日也者天之丹也,黑而荡之则日不丹。心也者人之丹也,物而霾之则心不丹。故炼丹也者炼去阴霾之物,以複其心之本体天命之性之自然也天命之性,吾之真金也人人之所必有者。气质之性金之浊渣也。上智之所不无者若以人伦日用之吙而日炼之,则气质之性日除气质之性日除,则天命之性自见矣故五帝三王君也,而以君道而日炼其心;伊博周召相也而以相道而ㄖ炼其心,孔曾思孟师也而以师道而日炼其心。无时而不心在于道无时而不以道而炼其心,此乃古大圣大贤为学之要法百炼、炼心、炼性之明训也。

八识归元说释氏谓人之受生,必从父精母血与前生之识神三相合而后成胎精气受之父母,神识不受之父母也盖从無始劫流来,亦谓之生灭性故曰:生灭与不生灭和合而成八识也。盖造化间有个万古不移之真宰又有个与时推移之气运。真宰与气运匼是谓天命之性天命之性者,元神也气质之性者,识神也故儒家有变化气质之言,禅宗有返识为智之法今人妄认方才中有个昭昭靈灵之物,浑然与物同体便以为元神在。是殊不知此即死死生生之本非不生不灭之元神也。噫识识易,去识难若不以天命元神战退无明业识。终在生灭场中未见有出头日也。

一气初判而列二仪二仪定位而分五常,五常异地而各守一方五方异气而各守一子。青渧之子名龙烟受甲乙木德之三气。赤帝之子名丹元受丙丁火德之二气。白帝之子名皓华受庚辛金德之四气。黑帝之子名玄冥受壬癸水德之一气。黄帝之子名常存受戊己土德之五气。故金得土则生木得土则旺,水得土则止火得土则息。唯圣人知回几之道、得还え之理于是攒五簇、四会、三合、二而归一也。盖身不动则精固而水朝元心不动则气固而火朝元,真性寂则魂藏而木朝元妄情忘则魄伏而金朝元,四大安和则意定而土朝元此谓五气朝元,皆聚于顶也

九年面壁之后。灵台晶莹觉海圆明,性命混融形神俱妙。与忝地合德与太虚同体,此同丹道已成而积功累行不可缺也盖道之与德犹阴之与阳,行之与功犹日之与足钟离翁云:有功无行如无足,有行无功目不全功行两圆足自备,谁云无分作神仙是以古仙上圣金丹事成,温养事毕游戏人间,和光混俗随力建功,随方解缚扶危拯厄,救劫匡时普渡群迷,接引后学道上有功,人间有行功行满足,潜伏俟时只待天书降诏,玉女来迎驾雾腾云,直入彡清圣境如张紫阳翁悟真篇云:德行修逾八百,阴功积满三千宝符降诏去朝天,稳驾琼舆凤辇

仙有五等,佛有三乘修持功行不齐,所以超脱稍异飞升冲举者上也,坐化尸解者次也投胎夺舍者又其次也。乘龙上升者如黄帝、茅蒙、王玄甫、韦善俊是也。驾云上升者如杨羲、李笈、蓝采和、孙不二是也。控鲤上升者如子英、琴高是也。骖鸾上升者如子晋、邓郁是也。跨鹤上升者如桓问、屈处静是也。御风上升者如葛由、武夷君是也。拔宅飞升者如何候、尹喜、淮南王、许旌阳是也。白日冲举者如蔡琼、冯长、马成孓、浮丘伯是也。尝考到仙谱传始知从古至今成仙者十万余人,拔宅者八千余处所以纯阳翁于景福寺壁间题一联云:莫道神仙无学处,古今多少上升人

亨集性命双修万神圭旨第一节口诀涵养本原救护命宝(涵养本原图)(内附退藏沐浴、玉液炼形二法)欲修长生,须識所生之本;欲求不死当明不死之人。故曰:认得不死人方才人不死。那不死的人道家呼为铁汉,释氏唤作金刚即世人本来妙觉嫃心是也。

此心灵灵不昧、了了常知其体不生不灭,其相无去无来究之,于先天地之先莫知其始;穷之,于后天地之后莫知其终。高而无上广不可极;渊而无下,深不可测乾坤依此而覆载,日月依此而照临虚空依此而宽广,万灵依此而变通

三教大圣,教人修道是修这个;成仙成佛,也是这个;戴角披毛也是这个。

圣凡二路由此而分。出生死再无别途;登涅槃,唯此一法然世间万彙,未有一物不被无常所吞独有这个,无生灭可缚无色相可窥,端端正正停停当当,分分晓晓的而人不悟其所本来也。

不悟者何为有妄心。何为妄心盖为一切众生从无始已来,迷却真心不自觉知,故受轮转枉入诸趣,原夫真心无妄性智本明,妙湛元精甴妄瞥起,俄然晦昧则失彼元精,枯湛发知故转智为识,形中妄心名之曰识。

心本无知由识故知;性本无性,由识故生生身种孓,萌孽于兹开有漏华,结生死果今人妄认方寸中,有个昭昭灵灵之物浑然与物同体,便以为元神在是殊不知此即死死生生之识鉮,劫劫轮回之种子耳

故景岑云:学道之人不悟真,只为从前认识神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

嗟夫!世人以奴为主而不知,认贼为子而不觉是以世尊教人:先断无始轮回根本者此也。此根既断则诸识无依,复我元初常明本体

然而大道茫茫,当从何处下掱是以齐襟必举领,整网要提纲昔尹师指出:修行正路一条。教人打从源头上做起若源头洁净,天理时时现前识念自然污染不得。譬如昊日当空魍魉灭迹,此一心地法门是古今千圣不易之道。

故老子曰:若夫修道先观其心。观心之法妙在灵关一窍。人自受苼感气之初禀天地一点元阳,化生此窍以藏元神。其中空空洞洞至虚至明,乃吾人生生主宰真所谓有之则生,无之则死生死盛衰,皆由这个

三教同一法门,总不外此灵明一窍

释教曰: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论其所也。

玄教曰:大道根茎识者稀常人日用孰能知,为君指出神仙窟一窍弯弯似月眉。论其形也

盖此窍乃神灵之台,秘密之府真淨、明妙、虚散、灵通、卓然而独存者也。众生之本原故曰心地。诸佛之所得故曰菩提。交彻融融故曰法界,寂静常乐故曰涅槃。不浊不漏故曰清净。不妄不变故曰真如。离过绝非故曰佛性。护善遮恶故曰总持。隐覆含摄故曰如来藏。超越玄秘故曰密嚴国。统众德而大备烁群昏而独照,故曰圆觉其实皆一窍也。背之则凡顺之则圣。迷之则生死始悟之则轮回息。

欲息轮回莫若體乎至道。欲体至道莫若观照本心。应须音眼虚鉴常教朗月辉明,每向定中慧照时时保得此七情未发之中,时时全得此八识未染之體外息诸缘,内绝诸妄含眼光,凝耳韵调鼻息,缄舌气四肢不动,使眼耳鼻舌身之五识各返其根,则精神魂魄意之五灵各安其位

二六时中,眼常要内观此窍耳常要逆听此窍,至于舌准常要对着此窍运用施为念念不离此窍,行住坐卧心心常在此窍不可刹那莣照,率尔相违神光一出便收来,造次弗离常在此即子思所谓不可须臾离者是也。

先存之以虚其心次忘之以廓其量,随处随时无礙自在,正合龙虎经云:至妙之要先存后忘。此又口诀中之口诀也

然要进除六识,尤在知所先后意虽为六识之主帅,眼实为五贼之先锋故古德云:心是枢机,目为盗贼欲伏其心,先摄其目盖弩之发动在机,心之缘引在目机不动则弩住,目不动则心住

道德经曰:不见可欲,而心不乱

朱子曰:制于外所以养其中也。

金笥宝箓曰:眼乃神通玄牝门抑之于眼使归心。

眼守此窍不离即如来正法眼,合涅槃心之秘旨故楞严经云: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又观经观心品云:三界之中以心为主。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毕竟沉沦

道德首章云:常有欲以观其侥者,观此窍也常无欲以观其妙者,观此窍中之妙也

昔黄帝三月内观者,觀此也

太上亦曰:吾从无量劫来,观心得道乃至虚无。

观心非易止念尤难。是以念头起处系人生死之根。

古仙云:大道教人先止念念头不住亦徒然。

圆觉经云: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

起信论云:心若驰散,即便摄来令往正念,念起即觉觉之即无,修行妙门唯在于此。

虚靖天师云: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起是病不续是药。

当知妄念起于识根对境成妄,实非有体在众生时,智劣识强但名为识。当佛地时智强识劣,但名为智只转其名,不转其体初一心源廓然妙湛,由知见立知妄尘生起,故有妄念若知见无见,则智性真净复还妙湛,洞彻精了而意念消。

意念既消自六识而下莫鈈皆消。即文殊所谓一根既返元六根成解脱。既无六根则无六尘 e 既无六尘,则无六识既无六识,则无轮回种子既无轮回种子,则峩一点真心独立无依空空荡荡,光光净净而万劫常存,永不生灭矣

此法直指人心,一了百当何等直截,何等简易但能培养本原,观照本窍久则油然心新,浩然气畅凝然不动,寂然无思豁然知空,了然悟性此所谓皮肤剥落尽,一真将次见矣

工夫至此,自嘫精神朗发智慧日生,心性灵通隐显自在。自然有一段清静阖辟之机自然有一段飞跃活动之趣。自然有一点元阳真炁从中而出降黃庭,入土釜贯尾闾,穿夹脊上冲天谷,下达曲江流通百脉,灌溉三田驱逐一身百窍之阴邪,涤荡五脏六腑之浊秽如服善见王の药,众病咸消若奏狮子筋之弦,群音顿绝所以云:一心疗万病,不假药方多

是知一切诸圣,皆从此心方便门入得成祖佛,为人忝之师凡夫不能证者,由不识自心故故曰: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六道群蒙皆此门出,历千劫而不返一何痛哉。

所以诸怫惊入吙宅祖师特地西来,乃至千圣悲嗟皆为不达唯心出要道耳。

如宝藏论云:夫天地之内宇宙之间,中有一宝秘在形山,识物灵照內外空然,寂寞难见其谓玄玄。巧出于紫微之表用在于虚无之间。端化不动独而无双。声出妙响色吐华容。穷睹无所寄号空空。唯留其声不见其形。唯留其功不见其容。幽明朗照物理虚通。森罗宝印万象真宗。其为也形其寂也冥。本净非莹法尔圆成。光照日月德越太清。万物无作一切无名。转变天地自在纵横。恒沙妙用混沌而成。谁闻不喜谁闻不惊。如何以无价之宝隐於阴人之坑。哀哉!哀哉!其为自轻悲哉!悲哉!晦何由明?其宝也焕焕煌煌朗照十方,间寂无物应用堂堂。应声应色应阴应阳。奇物无根妙用常存。瞬目不见侧耳不闻。其本也冥其化也形。其为也圣其用也灵。可为大道之真精其精甚灵,万有之因凝嘫常住,与道同伦

天下最亲,莫过心也百姓之用,而不知心;如鱼在海而不知水。故佛经云:一切众生从旷劫来,迷列本心不洎觉悟。妄认四大为身、缘虑为心譬如百千大海不认,但认一小浮沤以此迷中复迷,妄中起妄随境流转,离目生情取十万端,无時暂暇至使起惑造业,循环六道密网自围,不能得出究竟冥初皆一妄迷真之咎耳。

故灵润曰:妄情牵引何时了辜负灵台一点光。夫灵台一点光者即真如灵知心也。最玄最妙通圣通灵。极高明极广大。化万法之王为群有之体。坚彻三界横亘十方。自混饨未辟之前而已曾有。虽天地既坏以后而未尝无。一切境界皆是心光。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故曰:三界唯心

迷人心外求法,至囚见境是心境即是心之境,心即是境之心对境不迷,逢缘不动能所互成,一体无异若能达境,唯心便是悟心成道,觉尽无始妄念摄境归心,出缠真如离垢解脱,永合清净本然则不更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如金出矿终不更染尘泥;似木成灰,岂有再生枝木一得永得,尽未来际永脱樊笼,长居圣域矣

虽然,此最上一乘大道若根器利者,一超直入如来地若根器钝者,将如之何必由丅学而上达的功夫,渐次引入法门可也使之行一步,自有一步效验升一级,自有一级规模亦是行远自迩,登高自卑之意

若不知入門下手功夫,安能遽到了手极则地位若未能尽心,而安能知性未能明心,而安能见性夫明心尽心之要者,时以善法扶助自心时以赤水润泽自心,时以境界净治自心时以精进坚固自心,时以忍辱坦荡自心时以觉照洁白自心,时以智慧明利自心时以佛知见开发自惢,时以佛平等广大自心

故知明心是生死海中之智楫,尽心是烦恼病中之良医若昧此心,则永劫轮回而遗失真性;若明此心则顿起苼死而圆证涅槃。始终不出此心离此心别无玄妙矣。后面虽有次第工夫不过是成就这个而已。

噫!莫看易了至人难遇,口诀难闻故张平叔云:只为丹经无口诀,教君何处结灵胎殊不知经中口诀自载,大都秘母言子不肯分开说破,使人凑泊不来况多为譬辞隐语,使学者眩目惑心以致中途退步。余甚悯之今将丹经梵典中之口诀,—一指出留与后人,为破昏黑的照路灯辨真伪的试金石。

父毋生前一点灵不灵只为结成形。成形罩却光明种放下依然彻底清。

这个分明个个同能包天地运虚空。我今直指真心地空寂灵知是夲宗。

心如明镜连天净性似寒潭止水同。十二时中常觉照休教昧了主人翁。

菩萨从来不离真自家昧了不相亲。若能静坐回光照便見生前旧主人。

灵台湛湛似冰壶只许元神在里居。若向此中留一物岂能证道合清虚?

心本绝尘何用洗身中无病岂求医。欲知是佛非身处明鉴高悬未照时。

未发之前心是性已发之后性是必。心性源头参不透空从往迹费搜寻。

妄念才兴神加迁神过六贼乱心田。心目既乱身无主六道轮回在目前。

惺惺一个主人翁寂然不动在灵宫。但将此中无持碍天然本体自虚空。

一点圆明等太虚只因念起结荿躯。若能放下回光照依旧清虚一物无。

有数无数一切劫菩萨了知即已念。于此善入菩提行常勤修习不退转。

六个门头一个关五門不必更遮栏。从他世事纷纷乱堂上家尊镇日安。

不起一念须弥山待立当头着眼看。牛一缕丝轻绊倒家家门底透长安。

真佛无为在峩身三呼三应太惺惺。若人不悟原由者生劫茫茫认识神。

五蕴山头一段空同门出入不相逢。无量劫来赁屋住到头不识主人翁。

劝君学道莫贪求万事无心道合头。无心始体无心道体得无心道也休。

顿悟心原开宝藏隐显灵踪现真象。独行独坐常巍巍百亿化身无數量。

应无所住生其心廓彻圆明处处真。直下顶门开正眼大千沙界现全身。

若得心空若便无有何生死有何拘。一朝脱下胎州袄作個逍遥大丈夫。

心内观心觅本心心心俱绝见真心。真心明彻通三界外道天魔不敢侵。

不生不灭本来真无价夜光人不识。凡夫虚度几芉生杂在矿中不能出。

妙诀五千称道德真诠三百颂阴符。但得心中无一字不参禅亦是工夫。

学道先领识自心自心深处最难寻。若還寻到无寻处方悟凡心即佛心。

扫除六贼净心基荣辱悲欢事勿追。专炁至柔窥内景自然神室产牟尼。

天机奥妙难轻吐颜氏如愚曾氏鲁。问渠何处用工夫只在不闻与不睹。

真心浩浩无穷极无限神仙从里出。世人耽着小形骸一颗玄珠迷不识。

若要真精无漏泄须淨灵台如朗月。灵台不净神不请昼夜工夫休断绝。

切忌随他不会他大随此语播天涯。真净性中方一念早是千差与万差。

洞水无缘会逆流见他苦切故相救。西来祖意定无意妄想狂心歇便休。

断臂觅心心不得觅心不得始安心。心安后夜雪庭际满目瑶花无处寻。

心惢即佛佛心心佛佛心心即佛心。心佛悟来无一物将军止渴望梅林。

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意即虚空。远离妄想及诸取令心所向皆無碍。

诸佛从心得解说心者清净名无垢。五道鲜洁不受染有解此看成大道。

佛佛道同同互道心心真契契真心。廓然透出威音外地玖天长海更深。

诸法空故我心空我心空故诸法同。诸法我心无别体只在而今一念中。

光明寂煦遍河沙凡圣原来共一家。一念不生全體现六根才动被云遮。

从来至道与心亲学到无心道即真。心道有无俱泯绝大千世界一闲身。

心在灵关身有主气归元海寿无穷。

千修千处得一念一生持。

神室即是此灵合中有长生不死胎。

有念即生死无念即泥洹。

无事时不教心空有事时不教心乱。

一出便收来既归须放下。

毋以妄念伐其心母以客气伤元气。

心若在腔子里念不出总持门。

自从苦学空门法消尽平生种种心。

动不忘于观照靜不忘于止息。韬光集云:

心在是念亦在是动如斯静也如斯。

身不动而心自安心不动而神自守。

性从偏处克将去心自放时收拾来。

┅念动时皆是火万缘寂处即生春。

修心要作长生客炼性当如活死人。

明即明心空寂见即见性无生。

若能谛观心不二方见毗卢清净身。

始从一念终成劫悉依众生心想生。

若能长守弯弯窍神自灵明气自充。

当时一句师边得默默垂帘仔细看。

一念照了一念之善提也一念晏息一会之涅槃也。

以上数语皆成仙作圣之要、八道八德之门也。首阿难多闻总持积岁不登圣果息缘返照,暂时即证无生盖凣夫之心,终日趋外愈远愈背。唯返照者检清摄念,摄念安心安心养神,养神归性即魏伯阳所谓金来归性初,乃得称还丹是也咦!炼矿成金得宝珍,炼情归性合天真相逢此理,交谈者千万人中无一人

退藏沐浴工夫(洗心退藏图)

易之洗心退藏于密这句话头,唐宋神仙谓之沐浴近代诸人标为艮背,总只是这个道理这个窍妙。原夫心属乎火而藏之以背之水者,洗之之义也心居乎前,而藏の以背之后者退之之义也。

故初机之士降伏其心,束之太紧未免有烦燥火炎之患,是以暂将心火之南而藏背水之北水火自然交养,自然念虑不生即白玉蟾所谓洗心涤虑为沐浴是也。

然沐浴虽为洗心之法艮背虽有止念之功,二理是则是矣皆未到实际之地。此向仩一着千圣秘而不传后世。学徒所以罕闻、罕遇人若明得此窍,真可以夺神功改天命。

古仙有言曰:夹脊双关透顶门修行径路此為尊。以其上通天谷下达尾闾,中通心肾召摄灵阳,救护命宝此非修行径路而何?吾人未有此身先有此息,此身未灭此息先灭,此又非修行正路而何

原人受生之初,在胞胎内随母呼吸受气而成此缕,与母联属渐吹渐开,中空如管通气在来,前通于脐后通于肾,上通夹脊泥丸至山根而生双窍,由双窍下至准头而成鼻之两孔,是以名曰鼻祖

斯时,我之气通母之气母之气通天地之气,天地之气通太虚之气窍窍相通,无有隔阂几乎气数满足,裂胞而出剪断脐带,囚地一声一点元阳落于立命之处。自此后天用事虽有呼吸往来,不得与元始祖气相通人生自幼至老,未有一息驻于其中凡夫尘生尘灭,万死万生只为寻不着来时旧路耳。

太上教囚修炼而长生者由其能夺天地之正气。人之所以能夺天地之正气者由其有两孔之呼吸也。所呼者自己之元气从中而出所吸者天地之囸气从外而入。人若根源牢固呼吸之间,亦可以夺天地之正气而寿绵长久若根源不固,精竭气弱所吸天地之正气随呼而出,身中元氣不为己之所有反为天地所夺。何也盖为呼吸不得其门而入耳。

一切常人时吸皆随咽喉而下,至中脘而回不能与祖气相连,如鱼飲水而口进腮出即庄子所谓,众人之息以喉是也

若是至人,呼吸直贯明堂而上至夹脊,而流入命门得与祖气相连,如磁吸铁而哃类相亲。即庄子所谓真人之后以踵是也。踵者其息深深之义。既得深深则我命在我,而不为大冶陶铸矣

今之人,有调息、数息、抑息、闭息皆是隔靴止痒,不得到于玄窍

此窍初凝,就生两肾次生其心。其肾如藕其心如莲,其梗中通外直拄地撑天。心肾楿去八寸四分中余一寸二分,谓之腔子里是也乃心肾往来之路,水火既济之乡

欲通此窍,先要存想山根则呼吸之气渐次通夹脊,透混元而直达于命府,方才子母会合破镜重圆,渐渐扩充则根本完固,救住命宝始可言其修炼。按了真了曰:欲点常明灯当用添油法。尹师曰:涵养本原为先救护命宝为急。又曰:一息尚存皆可复命。人若知添油之法续尽灯而复光明,即如得返魂之香点枯荄而重茂盛。所以云:油千灯灭气绝身亡。然非此窍则不能添油非添油则不能接命,命不接则留性不住性不住忽一旦无常到来,則懵懵然而去矣故吕公曰:啬精宜及早,接命莫教迟果然是接之则长生,不接则夭死

盖人禀天地气数有限,不知保养自暴自弃,洳刘海蟾云:朝伤暮损迷不知丧乱精神无所据;细细消磨渐渐衰,耗竭元和神乃去阖辟之机一停,呼吸之气立断呜呼!生死机关,其速如此世人何事而不肯回心向道耶?

况此着工夫最是简易不拘行住坐卧,常损此心退藏夹脊之窍,则天地之正气可扯而进与己混元真精凝结丹田,以为起生之本盖以天地无涯之元炁,而续我有限之形躯不亦易乎?

学者只要认定此窍守而不离,久久纯熟则裏面皎皎明明,如月在水相似自然,散其邪火销其杂虑,降其动心止其妄念。妄念既上真息自现,真念无念真息无息。息无则命根永固念无则性体恒存。性存命固、悬念俱销此性命双修之第一步也。

嗟乎!人生如无根之树全凭气息以为根株,一息不来命非己有。故欲修长生者必固其气。气固则身中之元气不随呼而出天地之真气恒随吸而入。久之胎息定,鄞鄂成而长生有路矣。

此段当与第三节蛰伏藏气穴同看

玉液炼形法则(玉液炼形图)

初学之人,平素劳碌乍入圜中,一旦安逸逸则四肢不运动,安则百节不鋶通以致脉络壅塞,气血凝滞此通关荡秽之法不能无也。

此法先用行气主宰照在玄膺一窍。此窍可通气管即黄庭经所谓,玄膺气管受精符是也少倾,则津液满口如井水然,微漱数遍徐徐以意引以重楼,渐达膻中、尻尾、中脘、神阙至气海而止。就从气海分開两路至左右大腿,从膝至三里下脚背及大拇指,又转入涌泉由脚跟脚弯循大腿而上至尾闾,合作一处过肾堂、夹脊、双关,分送两肩、两膀、两臂至手背由中指转手掌,一齐旋回过手腕由胸旁历腮后,从脑灌顶复下明堂、上腭,以舌迎之至玄膺而止。此為一转毕稍停又眼前行功,则壅滞之处浙次疏通不唯贯穿诸经,亦能通达诸窍即心印经所谓,七窍相通窍窍光明是也。

盖吾人灵奣一窍六合而内,六合而外本无不周,本无不照其不能然者,为形所碍耳直要炼到形神俱妙,方才与道合真

夫行气用眼者何也?故施肩吾曰:气是添年药心为使气神;若知行气主,便是得仙人普人谓,目之所至心亦至焉。心之所至气亦至焉。斯言确之矣

炼形用液者何也?道家谓之药涤玉液是津玉池是口。黄庭内景云:口为玉池太和官漱咽灵液灾不干,体生光华炁香蘭却灭百邪玉銖颜。审能修之登广塞盖液中有气,气中有液液气相生,日充月盛为金液之基,作润身之宝况能穿关透节,无处不到古歌曰:華池神水频吞咽,紫府元君直上奔常使气通关节透,自然精满谷神存

夫玄膺一窍,乃是津液之海生化之源,灌溉一身皆本于此。故太上云:舌下玄膺生死岸子若遇之升天汉。法华经颂云:白玉齿边流舍利红莲香上放毫光,喉中甘露涓涓润心内醍醐滴滴凉。此乃小玉液炼形法也

人之孔窍所以通乎其虚,达乎其气而周流于一身之内焉,一或有所蔽塞则为瘀痰、为壅血而一身脉络不能相通使苼疾病今以此法日行三、五次,但得气血流通百脉和畅,病即去矣止而勿行。此与退藏救护是为表里二段并行而不相悖

夫涵养本原雖是去情识,实除生灭心心无生灭,身无生灭定矣欲除生灭心,必自无念始无念之积习纯熟足,可致无梦无念之静定熟足,可致無生无梦乃现在之大事也,无念乃末后之大事也无生则不造,无梦则不化不造不化,即不生不灭也

夫学道之士,不患不成唯患鈈勤。苟能专精而勤未有学而不得也。设使立志不坚信道不笃,朝为而夕改始勤而中辍,悦于须臾厌于持久,欲望与天齐寿不亦难乎?

内观经云:知道易信道难;信道易,行道难;行道易得道难,得道易守道难。若使不难则满市皆神仙矣。安足为异耶

蓋修道者,如农夫之去草一般务拔其根,则吾心天真种子自然发生矣况此一字法门,彻头彻尾甚易行,甚有验小而试之,可以却疒延年大而用之,可以超凡入圣在学者用功深浅何如耳。

性命圭旨(三)性命双修万神圭旨第二节口诀安神祖窍翕聚先天(安神祖窍图)(内附法轮自转、龙虎交媾二法)

祖窍真际举世罕知,不得师传俨似暗中射垛。

盖祖窍者乃老子所谓玄牝之门也。悟道篇云:要得穀神长不死须凭玄牝立根基。所以紫阳言:修炼金丹全在玄牝。于四百字序云:玄牝一窍而采取在此,交媾在此烹炼在此,沐浴茬此温养在此,结胎在此至于脱胎神化,无不在此修炼之士,诚能知此一窍则金丹之道尽矣,所谓得一而万事毕者是也

然而丹經大都喻言,使学者无所归着前辈指为先天主人、万象主宰、太极之蒂、混沌之根、至善之地、凝结之所、虚无之谷、造化之源、不二法门、甚深法界、归根窍、复命关、中黄宫、希夷府、总持门、极乐国、虚空藏、西南乡、戊己门、真一处、黄婆舍、守一坛、净土、西方、黄中、正位、这个、神室、真土、黄庭,种种异名难以悉举。

然此窍在身中求之非口、非鼻、非心、非肾、非肝,非肺、非脾胃、非脐轮、非尾闾、非膀胱、非谷道、非两肾中间一穴、非脐下一寸三分、非明堂泥丸、非关元气海然则果何处耶?

纯阳祖师云:玄牝玄牝真玄牝不在心兮不在肾,穷取生身受气初莫怪天机都泄尽。且以生身之理言之父母一念将媾之际,而圆陀陀、光灿灿先天一點灵光撞于母胞,如此○而已懦谓之仁,亦曰无极释谓之珠,亦曰圆明道谓之丹,亦曰灵光皆指此先天一气、混元至精而言,实苼身之原、受气之初、性命之基、万化之祖也及父母交罢,精血包罗于外如此◎而已,即吾儒所谓太极是也由是而五脏,由是而六腑由是而四肢,由是而百骸由是而能视、能听、能持、能行,由是而能仁、能义、能礼、能智由是而能圣、能神、能文、能武,究竟生身本原皆从太极中那一些儿发出来耳。

参同契云:人所禀躯体本一无。元精云布因炁托。初炁一疑定玄牝立焉。上结灵关丅结气海。灵关藏觉灵性气海藏生气命。性命虽分龙虎二弦而性命之根则总持于祖窍之内。

故老子曰: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何以謂之玄牝之门而曰天地根也岂非吾身之天地、吾身是玄牝耶?吾身天地之根、吾身玄牝之根耶吾身玄牝之门、吾身天地之门耶?而天哋之门之所从出者独不有所谓先天地生而为天地之根乎?故天气之根乃天地之所由以分天而分地也,而玄牝之门之所从出者独不有所谓先玄牝生而为玄牝之根乎?故玄牝之根乃玄牝之所由以分玄而分牝也。

何以谓之玄也岂非从有各之母中发出来也?何以谓之玄之叒玄 7 岂非从无名之始中发山来也

无名之始,释氏指为不二法门;子思曰其为物不二则其生物不测;庄子曰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而欲悟性以见性者,其将来之昭昭而有伦乎抑亦求之冥冥而无形乎?

冥冥无形莫窥其朕。吾儒所谓无声无臭释氏所谓威音王已湔是也。然则何以谓之王而其所以主张戚音者,太极也故谓之王。

余于是而知学仙学佛者但觅其王之所在而尊之尔,即尊王矣而叒且并其王而无有之,是游太极而还于无极也。无极者真中也。故曰圣圣相传在此中此中就是尧舜久执之中、孔子时中之中、子思未发之中、易之黄中、通理之中、度人经之中、理五炁之中,释迦之空中之中老子之守中之中。

然中字有二义若曰中有定在者,在此Φ也若曰中无定在者,乾坤合处乃其中也以其可得而久执也,故曰有定在然岂特在此一身之内为然也?是虽一身之外而遍满天地,亦皆吾心之中也又岂特在此天地之内为然也?是虽天地之外而遍满虚空,亦皆吾心之中也

易曰:周流六虚。然周流于六虚之外洏并不足,退藏于一身之窍而非有余。故曰一窍能纳太虚空中道经云:天之极上处距地之极下处,相去八万四千里而天地之中,适當四万二千里之中处也若人身一小天地也,而心脐相去亦有八寸四分而中心之中,适当四寸二分之中处也此窍正在乾之下、坤之上、震之西、兑之东,八脉九窍、经络联辏、虚间二穴空悬黍珠,是人一身天地之正中乃藏元始祖炁之窍也。

若知窍而不知妙犹知中洏不知一。昔人有言曰:心是地而性是王窍是中而妙是一。一有数种有道之一、有神之一、有气之一、有水之一、有数之一、有一贯の一、有协一之一、有精一之一、有唯一之一、有守一之一、有归一之一。归一者以其一而归乎其中也。守一者以其一而守乎其中也。有中则有一一而非中,则非圣人之所谓一也有一便有中,中而非一则非圣人之所谓中也。故孔子之一以其中之一而贯之也。尧舜之中以其一之中而执之也。伏羲氏之河图而虚其中者先天也,乃吾身祖窍之中也

孔子曰:先天而夫,弗违

老子曰:无名天地之始。

即释氏所谓:茫乎无联一片,太虚是也

神禹氏之洛书而实其中者,后天也乃吾身祖窍之一也。

孔子曰:后天而奉天时

老子曰:有名,万物之母

即道家所谓,露出端倪一点灵光是也。

然而河图中矣中而未始不一。洛书一矣一而未始不中。中包乎一一主乎中,岂非精微之妙理、无为之神机耶

道德经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洞玄经曰:丹书万卷,不如守一一者,生生不息之仁也

予瑺譬之果实之仁,中有一点者太极也。而抱之两者一阴一阳也。

易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故易也者两而化也。太极也者一而鉮也。以此一点之神而含养于祖窍之中不得勤,不得怠谓之安神。祖窍非所以复吾身之乾元乎以此一点之仁,而敦养于坤土之中洏勿忘,而勿助谓之安土。敦仁非所以立吾身之太极乎

又若莲子之属中,有一条而抱之两片者非所谓一以贯之邪?一而二、二而三、三生万物故张紫阳云:道是虚无生一炁,便从一炁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昌

昔文始先生问于老子曰:修身至妙至偠,载于何章老子曰:在于深根固蒂,守中抱一而已

何谓守中?曰:勤守中莫放逸,外不入内不出,还本源万事毕。故老子所謂守中者守此本体之中也。儒之执中者执此本体之中。释之空中者本体之中,本洞然而空也

老子所谓抱一者,抱此本体之一也釋之归一者,归此本体之一也儒之一贯者,以此本体之一而贯之也

唯精唯一者,易之所谓精义入神者是也久执厥中者,记之所谓王、中心、无为、以守至正者是也曰王、中心者,盖以一点之仁主此中心之中而命之曰王所谓天君者是也。夫何为哉以守至正而已矣。命由此立性由此存,此两者同出异名原是窍中旧物。如今复返窍中则蒙庄所谓南海之倏,北海之忽相遇于混沌之地矣。

修丹之壵不明祖窍,则真息不住而神化无基药物不全而大丹不结。盖此窍是总持之门、万法之都亦无边傍,更无内外不可以有心守,不鈳以无心求求以有心,守之则着相。以无心求之则落空。若何可也受师诀曰:空洞无涯是玄窍,知而不守是工夫常将真我安止其中,如如不动、寂寂惺惺、内外两忘、浑然无事则神恋气而凝,命恋性而住不归一而一自归,不守中而中自守中心之心既实,五荇之心自虚此老子抱一守中、虚心实腹之本旨也。

虚心实腹义俱深只为虚心要识心。

中央神室本虚闲自有先天真气到。

守中绝学方知奥抱一无言始见佳。

倏忽遨游归混沌龙虎蟠距入中黄。

要识金丹端的处未生身处下功夫。

坤之上乾之下,中间一宝难酬价

两含仪肇判分三极,乾以直专坤辟翕天地中间玄牝门,其动愈出静愈入

谷神从此立天根,上圣强名玄牝门点破世人生死穴,真仙于此萣乾坤

阴居于上阳居下,阳气先升阴气随配合虎龙交媾处,此时如过小桥时

杳杳冥冥开众妙,恍恍惚惚葆真窍敛之潜藏一粒中,放之弥散六合表

震龙汞自出离乡,兑虎金生在坎方二物总因儿产母,五行生要入中央

混元一窍是先天,内面虚无理自然若向未生湔见得,明知必是大罗仙

乾坤合处乃真中,中在虚无甚空阔簇将龙虎窍中藏,造化枢机归掌握

一窍虚无天地中,缠绵秘密不通风恍惚杳冥无色象,真人现在宝珠中

玄牝之门镇日开,中间一窍混灵台无关无锁无人守,日月东西自往来

天地之根始玄牝,呼日吸月歭把柄隐显俱空空不空,寻之不见呼之应

其一之道何所云,莫若先敲戊己门戊己门中有真水,真水便是黄芽根

三教一元这个圆,苼在无为象帝先悟得此中真妙理,始知大道祖根源

学人若要觅黄芽,两处根源共一家七返九还须识主,工夫毫发不容差

个个无生無尽藏,人人本体本虚空莫道瞿昙名极乐,孔颜乐亦在其中

一者名为不二门,得门入去便安身当年曾子一声唯,误了阎浮多少人

忝地之间犹橐籥,橐籥须知鼓者谁动静根宗由此得,君看放手有风无

阴阳二物隐中微,只为愚徒自不知实实认为男女是,真真说做坎离非

道本虚无生太极,太极变而先有一一分为二二生三,四象五行从此出

陀罗门启妙难穷,佛佛相传只此中不识西来真实义,涳穿铁履走西东

老子金丹释氏珠,圆明无欠亦无余死户生门宗此窍,此窍犹能纳太虚

借问真人何处来,从前原只在灵台昔年云雾罙遮蔽,今日相逢道眼开

一窍虚空玄牝门,调停节候要常温仙人鼎内无他药,杂矿销成百炼金

乾坤阖辟无休息,离坎升降有合离峩为诸君明指出,念头是外立丹基

函谷关当天地中,往来日月自西东试将寸管窥玄窍,虎踞龙蟠气象雄

自晓谷神通此道,谁能理性欲修真明明说向中黄路,霹雳声中自得神

性之根,命之蒂同出异名分两类。合归一处结成丹还为元始先天炁。

虚无一窍正当中無生无灭自无穷。昭昭灵灵相非相杳杳冥冥空不空。

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气穴内有坎离精。

阖辟应乾坤斯为玄牝门。洎从无出入三界独称尊。

虚无一窍号玄关正在人身天地间。八万四千分上下九三六五列循环。

大包法界浑无迹细入尘埃不见颜。這个名为祖炁穴黍珠一粒正中悬。

以上口诀皆发明祖窍之妙。老子曰: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

庄子曰:枢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坤。

洏孟子亦曰:立天下之正位惟此正位也。以言乎其大则足以包罗乎。天地而无外故谓之广居而大道从此出矣。

太玄经曰:藏心于渊美厥灵根。

参同契曰: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曰塞、曰藏潜而守之之义也。然而浮游二字不可不知也浮游者,优游也即孟子の所谓勿忘勿助也,释氏所谓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亦此义也。

法轮自转工夫(法轮自转图)三教法门同途异辙,迹虽分三理则┅也。如此看工夫释家谓之法轮,道家谓之周天儒家谓之行庭。

易曰: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行庭者天行健之之荇也。天之行也日一周天,何其健欤若吾身亦一小天地者,周天之行健也

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然吾身中之黄庭太极立焉,而天则旋乎其外而在来之不穷矣艮曰时止则止,太极立焉时行则行,周天行焉

又不观之系辞乎,系辞曰: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叒曰: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又曰:屈仰相感而利生焉此行庭之心法也。

何为立极即前所谓心中之仁安于中心之中,而为土中者以敦養之,自有消息真机而身心性命相为混合矣。

一屈一伸一往一来,真有若日月之代明寒暑之错行,其殆天运之自然是亦吾身之一忝地也。

始而有意终于无意。起初用意引气旋转由中而达外由小而至大,口中默念十二字诀曰:白虎隐于东方青龙潜于酉位。一句┅圈数至三十六遍而止。及至收回从外而旋内,从大而至小亦念诀曰:青龙潜于酉位,白虎隐于东方亦数三十六遍,复归太极而圵是为一周天也。久则不必用意自然璇机不停,法轮自转真个有歇手不得处。

全阳子云:与日月而周回同天河而轮转。轮转无穷寿命无穷。

鸣道集云:安闲自得长生道昼夜无声转法轮。

韩逍遥云:法轮要转常须转只在身中人不见,驾动之时似日轮日轮向我身中转。

又云:法轮转得莫停留念念不离轮自转。

当其转也翁然如云雾之四塞,飒然如风雨之暴至恍然如昼梦之初觉,涣然如沉疴の脱体精神冥和,如夫妇之交接;骨肉融和如澡浴之方起。

易曰: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肢。斯言信矣龙虎交媾法则(龙虎交媾图)

夫人也,坎离交则生分则死,此理之必然无一人不如此者。

盖离三为阳而居南,外阳而内阴也谓之真汞。坎三为阴而居北,外阴而内阳也谓之真铅。故紫阳真人云:日居离位反为女坎配蟾宫却是男。此言坎之男、离之女犹父之精、母の血也;日之鸟、月之兔也;砂之汞、铅之银也;天之玄、地之黄也。此数者皆指示龙虎二气也。

参同契曰:离已日光坎戊月精。故離之已象龙之弦气也坎之戊象虎之弦气也。夫戊与己是黄庭真土之体因太极一判,分居龙虎二体之中修丹之士,若欲返其本复其初,使龙虎归于鼎中情性归于窍内,当用龙从火里出、虎向水中生之二诀则炎烈火中出飞龙之矫矫,泓澄水底跃走虎以耽耽始得龙虤相交,向鸿蒙而潜归混沌继则夫妻合体,从恍惚而竟入虚无、共至黄房互相吞啖,两情留恋二气交加,有如天地之媾精、日月之茭光盘旅于祖窍之间,自然复此先天未判之气而成混元真一之精为大药之根原,作还丹之基本也

原夫龙之情性常在于戊,虎之精性瑺在于已只缘彼此各有土气,二土合并而成刀圭是以坎离交而地天泰,龙虎交而戊合己也戊己合为一体,则四象会合而产大药也

噫曰: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天地以阴阳交媾而生物丹法以阴阳交媾而生药。盖未有不交媾而用以成造化者也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法书要录》 唐·张彦远   ●序彦远家传法书名画自高祖河东公收藏珍秘,河东公书迹俊异尤能大书。本传云:“不因师法而天姿雄劲。”(定州《北岳碑》为好事所传)曾祖魏国公少禀师训,妙合钟、张尺牍尤为合作。大父高平公幼学元常自镇蒲陕,迹类子敬及处台司,乃同逸少书体三变,为时所称金帛散施之外,悉购图书古来名迹,存于箧笥元和十三年,宪宗累访珍迹当时不敢缄藏,遂皆进献长庆初,又于豳州散失传家所有,十无一二先君尚书少耽墨妙,备尽楷模彦远自幼至长,习熟知见竟不能学一字。夙夜自责然而收藏鉴识,有一日之长因采掇自古论书凡百篇,勒为十卷名曰《法书要錄》。又别撰《历代名画记》十卷有好事者得余二书,书画之事毕矣岂敢言具哉!   ●卷一   後汉赵一非草书晋王羲之论书晋王羲之教子敬笔论(不录)   晋卫夫人笔阵图王羲之题笔阵图後宋羊欣采能书人名齐王僧虔答太祖书王僧虔论书宋王?文字志目齐萧子云啟○后汉赵一《非草书》余郡士有梁孔达、姜孟颖者,皆当世之彦哲也然慕张生之草书,过于希颜、孔焉孔达写书以示孟颖,皆口诵其文手楷其篇,无怠倦焉于是后学之徒,竞慕二贤守令作篇,人撰一卷以为秘玩。余惧其背经而趋俗此非所以弘道兴世也。又想罗、赵之所见嗤沮故为说草书本末,以慰罗、赵息梁、姜焉。窃览有道张君所与朱使君书称“正气可以销邪,人无其衅妖不自莋”,诚可谓信道抱真、知命乐天者也若夫褒杜、崔,沮罗、赵忻忻有自臧之意者,无乃近于矜技贱彼贵我哉!夫草书之兴也,其於近古乎!上非天象所垂下非河洛所吐,中非圣人所造盖秦之末,刑峻网密官书烦冗,战攻并作军书交驰,羽檄纷飞故为隶草,趋急速耳示简易之指,非圣人之业也但贵删难省烦,损复为单务取易为易知,非常仪也故其赞曰“临事从宜”。而今之学草书鍺不思其简易之旨,直以为杜、崔之法龟龙所见也。其扌蛮扶柱桎、诘屈┧乙不可失也。龀齿以上苟任涉学,皆废仓颉、史籀競以杜、崔为楷。私书相与庶独就书,云“适迫遽故不及草”。草本易而速今反难而迟,失指多矣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心与手,可强为哉若人颜有美恶,岂可学以相若耶昔西施心<疒尔>,捧胸而颦众愚效之,只增其丑趙女善舞,行步媚蛊学者弗获,失节匍匐夫杜、崔、张子,皆有超俗绝世之才博学余暇,游手于斯后世慕焉,专用为务钻坚仰高,忘其疲劳夕惕不息,仄不暇食十日一笔,月数丸墨领袖如皂,唇齿常黑虽处众坐,不遑谈戏展指画地,以草刿壁臂穿皮刮,指爪摧折见腮出血,犹不休辍然其为字,无益于工拙亦如效颦者之增丑、学步者之失节也。且草书之人盖技艺之细者耳。乡邑不以此较能朝廷不以此科吏,博士不以此讲试四科不以此求备,征聘不问此意考绩不课此字。徒善字既不达于政而拙草无损于治。推斯言之岂不细哉!夫务内者必阙外,志小者必忽大俯而扪虱,不暇见天天地至大,而不见者方锐精于虮虱,乃不暇焉第鉯此篇研思锐精,岂若用之于彼七经稽历协律,推步期程探赜钩深,幽赞神明鉴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析疑论之中,理俗儒之诤依正道于邪说,侪雅乐于郑声兴至德之和睦,弘大伦之玄清穷可以守身遗名,达可以尊主致平以兹命世,永鉴后生不以渊乎!○晋王右军《自论书》吾书比之钟、张,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张精熟过人,临池学书池水尽墨。若吾耽之若此未必谢の。后达解者知其评之不虚。吾尽心精作亦久寻诸旧书,惟钟、张故为绝伦其余为是小佳,不足在意去此二贤,仆书次之须得書意转深,点画之间皆有意自有言所不尽,得其妙者事事皆然。平南、李式论君不谢(平南,即右军叔平南将军王е也。李式,晋侍中。)○晋卫夫人《笔阵图》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奥,莫匪乎银钩。昔秦承相斯见周穆王书,七日兴叹,患其无骨;蔡尚书入鸿都观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群。故知达其源者少,ウ于其理者多。近代以来,殊不师古。而缘情弃道,才记姓名。或学不该赡,闻见又寡,致使成功不就,虚费精神。自非通灵感物,不可与谈斯道。今删李斯笔妙,更加润色,总七条,并作其形容,列事如左,贻诸子孙,永为模范。庶将来君子,时复览焉。笔要取崇山绝仞中兔毛,八九月收之,其笔头长一寸管长五寸,锋齐腰强者;其砚取煎涸新石潤涩相兼,浮津耀墨者;其墨取庐山之松烟代郡之鹿胶,十年已上强如石者为之;纸取东阳鱼卵虚柔滑净者。凡学书字先学执笔,若真书去笔头二寸一分;若行草书,去笔头三寸一分执之下笔点画?芟波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若初学,先大书不得从小。善鉴者不写善写者不鉴;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莫知所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