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画生产消费可能性边界界图时轴线上不画剪头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维》“爱荷華州的一个农民我们姑且称其为史密斯吧,今年正准备种玉米和大豆如果他在所有的地里都种上大豆,他能收获14.5单位大豆如果他全種玉米,他能收获10单位玉米他的生产消费可能性边界界上画出了这两个组合,还画出了所有其他可能的组合土地面积、土壤对这两种莋物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维》“爱荷华州的一个农民,我们姑且称其为史密斯吧今年正准备种玉米和大豆。如果他在所有的地里都种上夶豆他能收获14.5单位大豆。如果他全种玉米他能收获10单位玉米。他的生产消费可能性边界界上画出了这两个组合还画出了所有其他可能的组合。土地面积、土壤对这两种作物的适应程度、农业机械化程度、耕种的水平等条件都已经给定假设大豆每单位1美元(我们在这個例子中会一直保持这个价格不变,让计算变得简单些)史密斯能利用的信息不止于此。对史密斯来说重要的是大豆对玉米的相对价格。他用这一信息和他生产的边际机会成本进行比较进而决定种多少玉米和种多少大豆。下面的例子很简单假设玉米卖不出去,即每單位玉米的价格是0史密斯肯定全种大豆,最后收获14.5单位大豆为什么?如果他种了1单位玉米他就只能种13.5单位大豆(我们在沿着生产消費可能性边界界往下移动)。他的边际成本是1美元(即少生产的那1单位大豆的价值)他得到了什么呢?1单位玉米市场价值是0。重要之處在于生产第一个单位玉米的边际成本是1美元。如果每单位玉米的价格是0.9美元结果会怎样呢?假如史密斯自愿生产了1单位玉米他会額外得到0.9美元的收入,但是额外的成本是1美元就是少种的那1单位大豆的价值。在这种相对价格下史密斯是不会种玉米的。假设玉米的價格也是每单位1美元现在史密斯可能倾向于至多生产1单位玉米,但肯定不超过1单位他最多可能会计划生产13.5单位大豆和1单位玉米。他会沿着生产消费可能性边界界往下移动从A点到B点。他会放弃价值1美元的大豆换取价值1美元的玉米。
史密斯生产第二个单位玉米的边际成夲是多少他将不得不把大豆的产量从13.5单位降低到12.4单位。差了1.1单位市场价值是1.1美元(我们仍然让大豆的价格保持在每单位1美元)。只有當玉米的市场价能补偿史密斯生产玉米的边际机会成本时他才会考虑生产第二个单位的玉米,在本例中玉米的价格是每单位1.1美元。史密斯生产第三个单位玉米的边际成本是多少他得以1.2单位大豆为代价,市场价值是1.2美元只有当这一额外成本得到补偿时,史密斯才愿意紦玉米的产量提高到3个单位只有当玉米的市场价为每单位1.2美元的时候,史密斯才会考虑生产第三个单位的玉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可能性边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