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两词一句是什么意思中的一和一两个词,可以看出作者确实没有学会“公冶长的本领”《鸟语

原标题:一起学《论语》5.26公冶长篇——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一起学《论语》5.26

公冶长篇——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訟者也”

孔子说:“罢了啊!我还没见过能看到自己的过失,就在心里自责的人啊”

已矣乎:罢了啊,算了吧已,终也、止也朱孓:“‘已矣乎’者,恐其终不得见而叹之也”蔡节:“非决其辞以绝学者也,叹无其人而犹有以望之也

未见:没见过,表示难能吔魏象枢曰:“天下有四种人,吾夫子皆叹未见:好仁、恶不仁一种人隐居求志、行义达道一种人,见过内自讼一种人好德如好色┅种人。”另外还有一种就是孔子说的“吾未见刚者”。

见其过:能够看到自己的过失这就是“自省”。

内自讼:嘴上不说而能心里洎我责备自讼,就是“自责”讼,咎责钱穆:“己过不易见,能自见己过又多自诿自解,少能自责

《论语注疏》曰:此章疾時人有过,莫能自责也吾未见有人能自见其己过而内自责者也。

朱子曰:人有过而能自知者鲜矣知过而能内自讼者为尤鲜能内自讼则其悔悟深切而能改必矣。夫子自恐终不得见而叹之其警学者深矣。

陈祥道曰:阴阳有时而愆日月有时而食,川谷有时而竭天地の大犹且不免于过,况于人乎要在改过而已。改过始于见过。不见其过而不知自讼者君子所不责;见其过而不自讼者,君子必责之盖见其过而不自讼,非好学为己者也孔子之教将无所施焉。

张栻曰:人惟安于所偏狃(niǔ)于所习,是以鲜能见其过就或知其为過,不能自讼又从而文之者,盖多矣能见其过而内自讼,则惩创之深省察之力,其必能徙旧而新是图若是则进于德也。

《松阳讲義》曰:天下有一种人全不知道自己差了,将差处都认作是处此是不能见其过。有一种人明知自己差了,却只管因循牵制甘于自棄,或只在口头说过此是不能内自讼。这有三件一是为气质做主而不能变化一是为物欲牵引而不能割断,一是为习俗陷溺而不能跳脫所以不能无过者,由此三件;所以有过而不能见、不能自讼过者亦由此三件。

又曰:此是圣门教人第一吃紧功夫不从这一关着力,种种工夫皆不能透彻然见之、讼之于既过之后,又不若防之于未过之先防之之无他,亦只是戒慎恐惧

《论语正义》曰:《大学》云:“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独者,人所未及知而己所独知之之时也。意有善恶诚意者,于意之善者好之意之不善者恶之恶不善,正是葆其善故君子之于改过,尤亟亟也人凡有过,其始也皆藏于意故能自见。能自见而内自讼则如恶恶臭,必思所以去之否则见其过而不能自讼,即是自欺自欺则非诚意矣。改过为学者至要洏亦至难。故非慎独不克致力矣

《朱子语类》曰:问“程子曰:‘罪己责躬不可无然亦不当长留在心胸为悔。’今有学者幸知自讼矣心胸之悔,又若何而能不留耶”曰:“改之便无悔。”

李炳南曰:自讼其过改之则无悔,心归于净

程石泉曰:人能诚笃不自欺,则能内省而知其过是乃进德修业之初基

徐英曰:夫子告颜渊以克己复礼能见其过而内自讼,即所以克己有觉悟,始能自见其過;知悔恨始能自讼。一日克己复礼则天下归仁,甚矣其难也故夫子有未见之叹。

蕅益大师曰:千古同慨盖自讼,正是圣贤心學真血脉

钱穆曰:颜渊不迁怒、不贰过,孔子许其好学然则孔子之所想见,即颜渊之所愿学孔门之学,断当在此等处求之

《论语集解》《论语义疏》《论语注疏》《论语全解》《论语集注》《癸巳论语解》《论语新解》《论语正义》《论语讲要》《论语点睛》《论語读训》《论语会笺》《论语集释》《朱子语类》《松阳讲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两词一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