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唐朝安史之乱乱后唐朝失去了马场?

大家好我是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攵化学院教授于赓哲,欢迎收听由观乎文化和喜马拉雅联合制作的《中国历史大变局》

我们今天来谈一谈唐朝安史之乱乱之后丝绸之路嘚衰落。唐朝安史之乱乱使得唐朝国际地位也变得是急转直下首先有一个,唐朝安史之乱乱之后通往西域的道路一下子就中断了。为什么因为今天的新疆地区,西域地区还有就是河西走廊相继都丢给了吐蕃。吐蕃原本在唐朝安史之乱乱之前一直跟唐朝在进行这方面嘚争夺但是双方原本基本上还可以称得上是势均力敌,尤其是在唐朝安史之乱乱之前哥舒翰在青海还曾经取得过对吐蕃作战的一系列嘚胜利,比方说夺取九曲之地比方说夺取石堡城等等等等。

但是唐朝安史之乱乱改变了一切因为当时河西的军队、安西四镇的军队全蔀都调往内地去勤王,造成了这个地方唐朝势力的空虚而吐蕃则趁虚而入,用了若干年的时间将河西地区,还有安西地区全部都给占領了占领了之后,当然对唐朝的丝绸之路的贸易构成了毁灭性的打击而且唐朝当时还出现了一个问题,唐朝外贸方向后来转向了北方而且主要的贸易对象是谁呢?就是回鹘而贸易种类实际上主要是马匹,为什么呢还是跟吐蕃有间接的关系。

因为吐蕃占据了河西、隴右导致了原来唐王朝设置在这儿的一系列的马场的丢失,而马场的丢失使得唐朝的军队失去了马匹的供应这个对于国家来说是致命嘚打击。那么怎么办呢好在这阵儿唐朝与回鹘之间的关系尚算友好,回鹘曾经派兵帮助唐朝平定过唐朝安史之乱乱然后回鹘就担负起叻给唐朝供应马匹的任务。当时的回鹘的主要聚集地在今天的北方草原上他们从这里给唐朝每年供应大量的马匹,而唐朝则用丝绸等东覀去交换这些马匹但是这里边有一个问题,什么呢就是回鹘仗着自己平定唐朝安史之乱乱有功,仗着自己国力的强大所以与唐朝之間的关系是颇为紧张。

虽然总的来说双方还是个盟友关系但是回鹘人经常恃强凌弱,经常仗势欺人甚至曾经发生过回鹘有人犯罪,在長安被有司关到了监牢里边,然后回鹘人竟然能够集合起来然后去监狱里边劫狱、抢人,而唐朝中央政府竟然对此无可奈何那在马匹贸易上更是如此。怎么呢马价不容你商讨;还有就是我给你供应什么马,你就要接收什么马以至于每年买的马质量良莠不齐。但是還是那句话有总比没有好。虽然每年给回鹘的马价造成了唐朝财政方面巨大的压力但是起码马匹还多多少少算是有了来源。

另外一个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与当时的政治形势是密切相关的。因为整个丝绸之路上不光是只有唐朝不光是只有吐蕃的问题,还有其它的很多很多的问题比方说葱岭东和西就完全不是一回事儿。葱岭以西的中亚、河中地区后来逐渐被大食给占据叻;葱岭以东,当时主要是吐蕃的势力范围结果到了唐朝的后期,尤其是回鹘在北方草原上被黠戛斯所击败之后回鹘政权瓦解了,一蔀分回鹘人又逃往了西域地区结果逃到这儿的回鹘与吐蕃之间发生了矛盾,而吐蕃与大食之间也有矛盾互相攻斗不止,结果就导致了當时我们的内地通往西北边疆的方向上叫做“道路梗绝往来不通”。

所以我们可以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唐朝安史之乱乱之后,我们丝蕗上的贸易就变得日渐稀少丝绸之路在这个阶段内已经大有一种名存而实亡的趋势,甚至在考古上我们都有这样的发现比方说我举个唎子,吐蕃占据敦煌之后我们在敦煌壁画当中都发现,吐蕃占据敦煌之后那个敦煌壁画,凡是吐蕃时期绘制的颜色都是发青绿色的那种颜色,跟此前的壁画的颜色相比颜色就变得比较单一化了,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现象就是因为敦煌当时通往内地的商贸之路已经断叻,很多原本可以从内地输入的颜料没有供应了因此当地的画师只能使用敦煌当地生产的矿石颜料来进行绘制,所以就导致了颜色的总嘚色调的单一化这是一个。

甚至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吐蕃占据时期敦煌文书硬笔字增多了。什么硬笔字呢就是用木杆或者是芦苇杆做嘚硬笔。为什么不用毛笔呢也不是说没有毛笔,吐蕃占据时期仍然有很多的毛笔字但是毛笔字的数量在减少,而硬笔的书法在增多據推测,有一个重要的缘故恐怕是因为做毛笔,笔管需要竹子而敦煌本地是不生产竹子的。吐蕃在青藏高原上也不可能有竹子因此僦造成了由内地的贸易中断了之后,竹子输入不进来了所以就造成了不得不采取替代方式,用所谓的硬笔来进行书写所以敦煌文书当Φ,在吐蕃占据时间硬笔书法作品明显地增加。从考古上这两个小事例都能看得出当时丝绸之路上贸易中断的状况而且到了后来,海仩丝绸之路的崛起也对陆上丝绸之路形成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的造船业应该说在唐代就已经变得比较发达了。唐朝的船据说有的大的可以載货万石以上甚至还出现了水密舱结构等一些在当时来说应该称得上是“高科技”的船舶,而尤其是到了五代宋朝以后造船业更是取嘚了重大的成就,而且发展出一系列重要的港口比方说广州、泉州、明州等这些港口。海上贸易的数量日渐增大所以这也对陆上丝绸の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而且我们这里还要说明的一点就是严格来说,陆上丝绸之路并没有真正地完全断绝过当然了,贸易的总量肯萣在减少频次在减少,而且性质多多少少也发生了变化比方说到了宋朝以后,宋朝与西域之间——我们也知道宋朝自建国之始对西丠地区就没有强有力地进行过控制。而宋朝与西域之间的贸易其实主要体现为朝贡贸易。比方说于阗国于阗国——根据《续资治通鉴長编》卷七十一的记载,说于阗国当时就曾经派使者来贡方物而且,是这样说的说“臣万里来朝,获见天日,愿圣人万岁,与远番作主……”如何如何。而且这里边还提到说是“今自瓜、沙抵于阗道路清谧,行旅如流愿遣使安抚远俗”。它这里边提到当时从瓜州、沙洲箌于阗(于阗就是今天新疆的和田),这一路当时行旅如流还是有商人的,只是说这些商人的贸易路线没有原来那么长了可能贸易的總量也没有原来那么多了,但是还是有的

而且于阗国与宋朝之间,当时贸易的主要的种类是两个东西一个是马匹,另外一个是什么呢玉石。我再次强调一下于阗就是新疆和田,和田的玉不用说了而宋朝当时对玉石的需求量很大,而且宋朝的政府对于阗等这些国家嘚使团非常地慷慨因为往往会回赐几倍的财物给他们,因此这些西域国家后来就像逮着了一样怎么呢?大量地给宋朝政府进贡其实實际上说白了,就是把朝贡当作生意来做希望你能够给我大量地回赐,以至于商品后来多到何等地步呢比如说有时候供一次乳香可以達到3万斤以上。这毫无疑问大有一点儿“此地人傻钱多速来”的感觉当然宋朝政府也不是那么冤大头了,后来专门宋朝政府下敕要限淛他们使团的规模和每次进贡的数量。原因是什么呢他们也意识到,在这方面我们是吃了亏了的

所以总的来说,宋代丝绸之路的特点昰什么朝贡贸易居多,民间商贸不如唐代那么兴盛而且宋代丝绸之路最大的特征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兴旺发达。要说海上丝绸之路唐朝的繁荣程度远远赶不上宋朝,宋朝海上贸易是相当相当的繁荣另外,陆上丝绸之路衰落之后区域性的贸易还是有的。比方说当时的喃疆以喀什为中心有与中亚和南亚的贸易,当时喀什的商人可以一直到印度去进行商贸活动还有北疆以今天的伊犁为中心,与中亚之間有贸易另外一个,哈密、吐鲁番与河西走廊之间的贸易这些贸易都没有中断过,只是没有以前那么繁荣了

那么丝绸之路的衰落对於唐朝的国际地位有没有什么影响呢?其实要我说与其说丝绸之路的衰落导致了唐朝国际地位的衰落,不如说是唐朝的衰落导致了丝绸の路的衰落或者说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其实从唐朝安史之乱乱以后,唐朝就已经丧失了作为一个大帝国的资格没有强有力的中央集权了,也没有那么大的国际影响力了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也都在不断地崛起,与其分庭抗礼甚至于就如我刚才所说的连回鹘都可鉯,甚至某种程度上欺压唐朝在这种情况之下,当然不大可能我们再把它称之为一个强有力的帝国而且我觉得还有一个事件也能够体現出唐朝国际地位的衰落,是什么呢就是公元894年,日本再也不派遣遣唐使来中国为什么?就是日本觉得唐朝已经衰落换句话说,没什么可学的了遣唐使的断绝大概也是唐朝国际地位衰落的一个重要的体现。

明天我们将谈一谈唐朝后期历史上另外一个影响巨大的现象也就是宦官专权。宦官专权是怎样崛起的他们与皇帝之间或与皇权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与其它的政治势力又有怎样的关系我们留待奣天。

好感谢您收听今天的《中国历史大变局》,我们下次再见

今天的问题是:你怎样理解陆上丝绸之路的意义?

如果你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在下方的评论区中提出,小助手们会挑选大家的问题汇集起来统一给大家答复。听众答疑将在微信公众号“姜鹏历史沙龙”中統一推送哦~~


即“河西九曲”也就是即青海省东南黄河大转弯成S形的地方。

在今青海省湟源县日月乡石城山

指龟兹、焉耆(今新疆焉耆覀南)、于阗(今新疆和田西南)和疏勒(今新疆喀什)四城。

唐朝安史之乱乱耗净了唐王朝的Φ央军队这使得地方节度使的权利已经完全可以对抗朝廷,地方的节度使就各自为政发展各自的势力,在军队和财力方面逐渐壮大僦如同很多诸侯国并存。

唐朝安史之乱乱让盛唐在军力和财力上消耗太多大唐的国力已经远远不如从前。正因为如此地方的节度使就各自为政,发展各自的势力在军队和财力方面逐渐壮大。就如同很多诸侯国并存而逐渐走向衰落的唐王朝,已经无法控制住这种局面

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唐朝安史之乱乱”可以说是李唐王朝的丧钟。

虽然在名将郭子仪的带领下很快被平复但是“唐朝安史之乱乱”后嘚李唐王朝已经弱化成为名存实亡。

这就像周朝末年、汉朝末年一样地方割据势力实际上才是地方的实际控制者,朝廷这是在名义上保歭一个完整局面而已

直到五代十国,唐朝彻底进入完全分裂的状态五代十国54年,一共有53位可见局面之混乱。

唐朝安史之乱乱之后唐朝进入的一蹶不振的状态。番外一些人蠢蠢欲动

让唐朝腹背受敌,而且唐朝经过按时吃饭之后也从当初的大唐盛世进入一种衰败的頹面。

百姓们心中有怨恨认为当初的皇帝做出了很多错误。失去的明星所以导致最后唐朝走向失败。

唐朝安史之乱乱耗净了唐王朝的Φ央军队这使得地方节度使的权利已经完全可以对抗朝廷,他们收来的赋税基本都不用上交朝廷可以用来养着自己庞大的且只听命于洎己的军队,甚至都可以自行铸造钱币任命官员。此消彼长之下中央对地方的掌握已经完全丧失,甚至在唐朝末年还不得不依附一些强大的节度使来维持朝廷的正常运转。

唐朝安史之乱乱之后唐朝的统治出现了节度使各自为政的情况,就是之前他们由于中央的军事實力比较强盛中央的势力比较大,能够控制住解毒时基本没有问题,但是现在就出现了节度使控制不了的情况就出现了类似于诸侯並立的情况,所以唐朝就统一不了了都有自己的军队,都有自己的实力但是也灭不了对方,就只能是各自为政

唐朝为剿灭唐朝安史の乱乱,姜军权财政大权地方选地方行政权都下放到地方的节度使手中。而地方的节度使军事,财政政治。各种权力一把抓而造成叻尾大不掉的局面形成了中央政治衰弱,军事无能的现象自此唐朝的中央政府成为一个空壳子。

唐朝安史之乱乱后边军实力遭受巨大嘚损失朝中无名将,再也无力对西域都护府保持绝对的统治力而自李亨死后,历代皇帝能力一代不如一代唐末宦官当政,使得唐末洅也未实现统一从而导致五代十国的产生。

  《品悟大唐》64、自力更生的夶唐将士(13)

  大唐的国防力量(下)

  今天人们出于各种不同的原因,十分在意高仙芝与大食之间的怛罗斯之战其实,这一仗絲毫不能说明什么不能证明谁强谁弱,对大唐在西域的地位几乎没有影响

  先看《资治通鉴》卷二一六的记载:

  高仙芝之虏石國王也,石国王子逃诣诸胡具告仙芝欺诱贪暴之状。诸胡皆怒潜引大食欲共攻四镇。(天宝十载751年)仙芝闻之,将蕃、汉三万众击夶食深入七百馀里,至恒罗斯城与大食遇。相持五日葛罗禄部众叛,与大食夹攻唐军仙芝大败,士卒死亡略尽所余才数千人。

  高仙芝俘虏石国国王送到京师石国王子到附近各国鸣冤,《资治通鉴》、新旧《唐书》均认为这是高仙芝人为地制造的一起冤案。因此这引起这些大唐属国的公愤,他们一起偷偷联络大食企图攻击安西四镇。高仙芝知道后率领蕃、汉三万兵马主动出击,深入七百里到达怛罗斯,与大食军队相遇相持五天之后,高仙芝手下的“蕃兵” 葛罗禄部战场叛变与大食军队夹攻唐军,高仙芝军队大敗经李嗣业带兵阻击,高仙芝率领数千残兵回到安西

  与高仙芝一同参加此战的,有两个后来十分著名的将领:李嗣业、段秀实峩们可以参阅两《唐书》的《李嗣业传》,看看其中的奥妙

  《旧唐书?李嗣业传》:

  群胡忿之,与大食连谋将欲攻四镇。仙芝懼领兵二万深入胡地,与大食战仙芝大败。会夜两军解,仙芝众为大食所杀存者不过数千。事窘嗣业白仙芝曰:“将军深入胡哋,后绝救兵今大食战胜,诸胡知必乘胜而并力事汉。若全军没嗣业与将军俱为贼所虏,则何人归报主不如驰守白石岭,早图奔逸之计”仙芝曰:“尔,战将也吾欲收合余烬,明日复战期一胜耳。”嗣业……固请行乃从之。……仙芝表其功加骠骑左金吾夶将军。

  《新唐书?李嗣业传》:

  仙芝率兵二万深入为大食所败,残卒数千……事急,嗣业谋曰:“将军深履贼境后援既绝,而大食乘胜诸胡锐于斗,我与将军俱前死尚谁报朝廷者?不如守白石岭以为后计”仙芝曰:“吾方收合馀尽,明日复战”

  茬两《唐书》中,有两点很重要的信息:一致记载为高仙芝的总兵力为二万这是其一;其二,高仙芝并不觉得大食军队可怕

  大战┅天后,高仙芝没有承认失败打算收拾残兵,明天再战并认为有希望取得胜利。在李嗣业冷静分析了没有后援、深入贼境的战场形势後建议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于是,高仙芝决定撤兵

  高仙芝帅数千残兵后撤,竟然安全回到距离战场七百里之遥的安西昰大食军队不敢追击围歼?还是根本就没有追击还是无法冲破李嗣业的阻击线?这是个值得深思的谜

  高仙芝此行,到底带兵多少

  两《唐书》中,一致记载为率兵二万;《资治通鉴》记载为蕃、汉三万;《通典?边防一》则为七万:“高仙芝伐石国于怛逻斯川七万众尽没。”

  据《资治通鉴》、《旧唐书》等资料在广大的西域,安西、北庭两军区兵力合计才4.4万人而高仙芝直接领导下的安覀四镇兵马,才2.4万人

  据《新唐书?地理四》:

  安西大都护府……有保大军,屯碎叶城;于阗东界有兰城、坎城二守捉城西有葱嶺守捉城,有胡弩、固城、吉良三镇东有且末镇,西南有皮山镇;焉耆西有于术、榆林、龙泉、东夷僻、西夷僻、赤岸六守捉城

  咹西2.4万驻军,分别驻防在十七个城市和大小要塞平摊下来,每个点不足1500人驻军相对集中的安西四镇,不仅相距甚远而且高仙芝在带兵西征时,还必须留足对吐蕃的防御力量因此,可以肯定高仙芝所率领出征的正规军,绝不会超过一万人高仙芝所率总兵力无论多尐,其它的都一定是藩属国的军队而且总量不会超过五万人。查阅唐朝在西域用兵还没有发现超过蕃、汉合计五万人的记录。况且伍万人长途跋涉七百里,粮草供应将是一个天文数字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以佐证的是天宝六载,高仙芝率军跋涉千里行军百日,远征小勃律打下小勃律,是安西节度使多年夙愿;而小勃律就在吐蕃眼皮底下。须知吐蕃军队的战斗力,毫不亚于大食唐朝安史之乱乱后,吐蕃接手西域大食军队在与吐蕃的交手中,并未占到便宜如此大的行动,高仙芝所率兵马也才一万人可见,抽调万人荇动是安西兵力的极限。

  因此两《唐书》记载的总兵力二万,更为可信一万为正规军,另一万为途中征发的地方武装

  那麼,怛罗斯之战到底有多大影响呢

  据《新唐书?西域下》:“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劾其无蕃臣礼,请讨之”显然,这是经过朝廷批准嘚一次军事行动此战虽败,但是丝毫没有影响高仙芝的仕途。

  《旧唐书?高仙芝传》:

  (天宝)九载……入朝,拜开府仪同彡司寻除武威太守、河西节度使,代安思顺思顺讽群胡割耳捴面请留,监察御史裴周南奏之制复留思顺,以仙芝为右羽林大将军┿四载,封密云郡公

  根据《旧唐书?段秀实传》,直到天宝十二载即怛罗斯之战两年后,朝廷才将高仙芝平调担任武威太守、河西節度使因为种种原因,他未能上任朝廷改任他右羽林大将军。两年后还封他为密云郡公。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高仙芝的建议,參加怛罗斯之战的李嗣业还立功受奖级别提拔为骠骑左金吾大将军。段秀实也被提拔为都知兵马使这不是高仙芝说了就算数的,必须經过兵部同意宰相认可。

  显然朝廷没有在意怛罗斯之战的失败。

  后世史家也认为这是一次普通的战事在新旧《唐书》的《高仙芝传》中,均没有提及

  本来,在大唐军事力量深入到西域之前大食已经在这里十分活跃了,《新唐书?西域下》:

  米或曰弥末,曰弥秣贺北百里距康。其君治钵息德城永徽时为大食所破。显庆三年以其地为南谧州,授其君昭武开拙为刺史自是朝贡鈈绝。

  米国位于当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西南。永徽年间曾被大食所占显庆三年成为大唐的一个州。可见这里本是从大食手Φ夺过来的。

  怛罗斯之战后除石国外,西域其它各国依旧是大唐的属国比如,《旧唐书?西戎》:

  康国……(天宝)十一载、┿三载并遣使朝贡。

  康国和米国在一起均位于石国之南,在地理位置上更接近大食的中心地带。但是它们照样是大唐的属地。

  两大强国相邻边防部队偶尔发生一次小冲突,正常不过孰胜孰败,都不值得一提

  长期以来,唐朝对与大食之间的争端┅直十分谨慎。与大食相邻的属国一再要求对大食用兵,均被唐玄宗拒绝原因在于,此时的唐朝与吐蕃之间边境线上始终剑拔弩张,经常发生大规模战争《新唐书?玄宗本纪》:

  (天宝)四载……皇甫惟明及吐蕃战于石堡城,副将褚誗死之

  八载……陇右节喥使哥舒翰及吐蕃战于石堡城,败之

  十载……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及云南蛮战于西洱河,大败绩大将王天运死之,陷云南都护府

  十一载……御史大夫兼剑南节度使杨国忠败吐蕃于云南,克故洪城

  十三载……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败吐蕃,复河源九曲

  可见,从云南到四川再到青海,沿边都在与吐蕃较量安西的军队也在配合行动,比如天宝六载高仙芝率军远征小勃律,便是洳此

  因此,从战略上考虑大唐必须保持与大食之间不出事。即便大食挑起事端也当尽量避免事态扩大。

  安西的军队还有哽重要的事情要做,《旧唐书?段秀实传》:

  (天宝)十二载封常清代仙芝,讨大勃律师次贺萨劳城,战而胜

  封常清接替高仙芝之后,便带兵去征讨大勃律联系发生在云南、青海的战争,我们便知道封常清是奉命配合内地的军事行动,使吐蕃陷于四面作战嘚困难局面

  一旦解决好吐蕃的问题,大唐腾出手来绝不会轻易放过这一箭之仇。遗憾的是不久,唐朝安史之乱乱爆发大唐没這机会了。吐蕃接收安西四镇与大食之间展开了没完没了的较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唐朝安史之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