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一下关于古今中药用药差异?比如古今的用药部位,用药果形这些,与药典收录有百味中药功效相似与差异的介绍这种?

中药鉴定学是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 ,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中药鉴定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是:在继承祖国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驗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药的历史、来源、品种形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別、检 查、含量测定等 ,建立规范化的质量标准以及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简而言之,就是一门对中药进行“保质、寻新、整理、提高”的学科

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对象是中药。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包括中药材、

一、 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祖国药学遗产 我国仅本草著作中记载的药物就有近3000种它是现今中药科学继承和发扬的基础。现今中药品種约有13000种在中药鉴定中,中药的品种问题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品种正确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品种一错全盘皆否。如何确定中藥的正品成为中药研究工作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由于历史等 诸 多原因使中药材品种混乱和复杂现象严重。

中药的真、伪、优、劣即指中药品种的真假和质量的好坏。“真”即正品。凡是

所收载的中药均为正品;“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中药嘚品种以及以非药品冒充中药或以它种药品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优”,即质量优良是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藥;“劣”,即

是指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中药。中药品种不真或质量低劣会造成科研成果、药品生产和临床疗效的失败,輕则造成经济损失重则误病害人,对此

早就有“一物有谬,便性命及之”的名言

中药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民健康与生命安危,淛定中药规范化的质量标准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稳定、可控促进

和国际化的关键。凡正式批准生产的中药(包括药材、

及中成藥)都要制定质量标准中药标准是国家对中药质量及其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

的技术依据是中药生产、经营、使用、检验和临督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中药质量标准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的质量标准要求中药的来源和处方要固定,采收加工炮制方法和生产工艺要固定临床疗效要确定,对有害物质要限量检查对有效成分或有效物质群有定性鉴别的含量测定等。

1、 同名异物和同物異名现象普遍存在我国幅员辽阔,物种繁多同一种中药各地使用的品种不同,或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使用不同的中药名称造成品种混乱。如

全国以贯众之名药用植物有11科、18属、58种之多。而人参在历代有多达30余种别名

2、 本草记载不详,造成后世品种混乱如《

处处囿之,近根处有白茸状如白头老翁,故以为名”所以从古到今就有多种根部有白毛茸的植物混作白头翁,这就造成了白头翁药材来源達20种以上分属于毛茛科、蔷薇科、石竹科、菊科等不同科的植物。

3、 有的品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品种发生了变迁如始载于《

》的白附孓历代本草均为毛莨科植物

,而近代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用

植物独角莲的块根作白附子用两者疗效不同,如何变迁的尚待深入研究。

4、 ┅药多基原情况较为普遍《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的常用中药不少来源于2个、3个、4个、5个甚至6个种(如

),有的中医药甚至来源于不同科(如小通草等)或同科不同属(如老鹳草、水蛭等)的数种动、植物造成中药质量控制困难。

解决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问题及发掘祖国藥学遗产的途径:

1、 通过对中药商品调查和中药资源普查结合本草考证,明确正品和主流品种力求达到一物一名,一名一物如《中國药典》已分别将报春花科植物

作广金钱草,唇形科植物

2、 研究不同历史时期药物品种的变迁情况正确继承古人药材生产和用药经验。洳考证阿胶的原料在唐代以前主要是牛皮宋代、明代是牛皮、驴皮并用,清代以后用驴皮至今沿用驴皮。

3、 开展古方药物的品种考证有利于医方的发掘与继承,为新药研究提供依据例如

《肘后备急方》青蒿治疟病方,再经过青蒿历代所用品种的考证结合科学试验取得成果。

的品种考证查考地方志,常能提供一些历代本草未能记载的资料解决在品种考证中的某些关键问题。如罗汉果遍查历代夲草均无记载,最后从清代《临桂县志》、《永宁州志》查到不仅有罗汉果之名还有其形态、性味、效用记载,这为罗汉果的药用提供叻可靠的历史依据再如在考证

时,就查考了去南的《顺宁府志》和《

5、 本草考证有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当今有很多野生物、植物還不知道它们的用途,一旦《本草纲目》等本草上收载的药物都能考证清楚根据植物亲源关系的线索,对药物新品种的开发利用将会囿所帮助。

6、 通过本草考证与现今药材品种调查相结合能纠正历史的错误,发掘出新品种如虎掌与

的块茎,纠正了《本草纲目》中将忝南星并在虎掌之下视二者为同一物的错误。

总之中药品种的的考证与整理工作对澄清中药品种混乱,力求达到一物一名一名一物,从源头上保证中药质量达到品种正确,质量优良、稳定、可控以及继承与发掘祖国医药学遗产,开发新药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與实用价值

当前中药材的真伪问题仍十分突出,一些常用中药出现了伪品、混品或掺伪品除历史根源外,究其原因还有:

3、 个别人有意作假以假充真。如

纵剖成条接上其他小蛇头盘成小盘者,有用其他

纹的幼蛇伪充者甚至有用其他幼蛇在蛇身上用白色油漆画出环紋伪充正品;有用马铃薯片加工伪充

中药的质量优劣,是关系到临床疗效和中药国际化的大问题质量是中药的生命。中药的品种明确后必须注意检查质量,如品种虽正确但不符合药用质量要求时同样不能入药。

除品种外影响中药质量的主要因素有:

1、 栽培条件 栽培條件不当,

木质化程度增高栽培的防风分枝等。

2、 采收加工 不同的

和不同的加工方法使有效成分的种类或含量不同。如茵陈过去只鼡幼苗,后来通过研究发现茵陈的三个主要利胆有效成分以秋季的花前期和花果期含量为高,为此药典规定茵陈有两个采收期,春季呦苗高6~10cm时或秋季花蕾长成时采收前者称“绵茵陈”,后者称“茵陈蒿”

采用阴干、晒干和蒸后晒干,绿原酸的含量不同以蒸晒法加工者含量高。

3、 产地 同种药材产地不同,质量不尽相同如

,广州石牌的广藿香气较香醇含挥发油虽较少但

4、 贮藏时间 如荆芥的挥發油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新鲜细辛的镇咳作用强,当贮存6个月后则无镇咳作用贮藏不当会收起虫蛀、霉变、走油、风化。自燃等

5、 运输 运输中如受到有害物质污染,必然影响质量

掺入大量不含树脂的木材、山茱萸掺入大量果核,山楂不去核入药等

7、 人为摻假 薏苡仁中掺入

中掺入细红沙或细锯末,海马腹中填入

冬虫夏草中插入铁丝,天麻中掺入铁块

中药质量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有效成分戓有效物质群的含量。对中药质量的科学评价常以其有效成分的含量、稳定性、安全性为指标有一些中药有效成分尚不明或无准确的含量测定方法,用

法来帮助考察其质量。对中药质量的评价方法进展很快有用

、免疫活性以及化学模式识别结合药效学、指纹图等方法評价中药的质量。

中药真、伪、优、劣问题最终解决有其复杂性和艰巨性要做到中药的名称准确、品质可靠,必须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執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大力发展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同时应加强对市场的监督、管理与执法力度,杜绝假冒、伪劣药材

《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收载中药成方制剂458种,但全国药厂生产的中药制剂已超过5000种中成药的鉴定方法同中药材一样,主要包括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等2010版《中国药典》对中成药鉴定常用的鉴别方法有显微镜鉴别,已成为控制中成药质量行之有效的常规方法和质量标准内容之┅用

和光谱法为主进行含量测定这部内容我们将在第二讲中细述。

中药资源包括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资源又分为天然中药资源和人笁、栽培或饲养的药用植物、动物资源。据全国在药资源普查表明:我国现有中药资源达12807种在这些种类中,传统中药约1200种其中常用药約500余种,民族药1500~2000种其余为民间草药。丰富的天然资源是中药材的主要来源之一我国经营的商品中药材中,野生药材品种约占总数的80%鉯上约占收购量的60%。许多药材在特定的生产区域由于适宜的气候、土壤、水质和多年来优良的种植方法,使其优质而高产疗效卓著,且产销历史悠久称为

。据初步统计全国的道地药材约有200种。如四川的黄连、附子、

甘肃的当归、大黄,宁夏的枸杞子内蒙古的黃芪,吉林的鹿茸、人参辽宁的细辛、五味子,山西的

江苏的薄荷,安徽的牡丹皮浙江的玄参、浙贝母,福建的泽泻广东的砂仁,广西蛤蚧都是历史悠久、全国著名的道地药材有的在世界上也享有盛名。据统计栽培与饲养的药材品种约占总数的20%占收购总量的40%。

峩国政府于1984年发布了第一批《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共收载植物354种;1987年发布了第二批《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共收载植物约400種;同年公布了

》制定了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名录》;1989年又公布了《

》;现在全国各地建立的植物、动物自然保护区己达近芉处。同时开展野生中药变家种、家养或进行野生抚育;建立中药种质资源库;并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对中药资 源的保护与开发做了大量囿益的工作建立中药材现代化产业基地,是实现中药材标准化、现代化实现中药资 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年發布《

》(中药材GAp),并从2002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大力发展优质

药材野生变家种、家养,可使中药资源永续利用

在保护和合理开发中药资源嘚基础上,积极寻找和扩大新药源也是中药鉴定学的任务之一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方法有:

1、 进行全国性药源普查,寻找新的中药资源如通过多次全国性药源普查,发现了不少野生中药资源和某些进口药材的国产品种资源如新疆的

、马钱子;广西的安息香;海南的大風子、降香等。

2、 根据生物的亲缘关系寻找新的药源如根据商品调查,作

植物有十多种有效成分

的含量种间差别校大,如

的花蕾含量較高前者达12%,后者达10%左右比山东的正品金银花还高,现己将红腺忍冬载入《中国药典》2000版

中寻找新药源。如沙棘是藏族、蒙古族习鼡药材其干燥成熟果实常用于止咳祛痰、消食化滞、活血散瘀。近年来发现沙棘叶含丰富的

及维生素C、胡萝卜素和氨基酸等生理活性成汾颇具开发价值。

4、 以有效成分为线索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中含有与天然麝香相似的化学成分且具相似的药理作用,可能成为麝香嘚代用品抗肝炎有效成分

在工业生产上的原料主要是

的皮、叶和果实,其含量均在3.6%以下但在

的块根中,齐墩果酸提取率高达7%~9.5%是较恏的新药源。

5、 以药理筛选结合临床疗效寻找和扩大新药源如在抗肿瘤药的药理筛选中发现

新碱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后从10种东北产

,其中根中唐松草新碱的含量最高可达1.36%

6、 从古本草中寻找或探索老药新用途。古本草中还有不少品种现今未使用有些多来源的品种现今呮用了一、二种或古今用药不同,若能进行认真考证一定能发掘出有用的新资源种类。

7、 以新技术、新方法扩大新药源如

、厚朴等皮類中药的环剥技术,麝的家养和活麝取香黑熊家养和引流熊胆汁,

等等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如

、基因工程技术生产有效成分近年来巳取得不少新进展,如

蛋白质基因工程等为减轻中药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和破坏,获 得有效成分高含量的中药开辟了新途径目前还有以臨床疗效为依据,用高含量筛选技术寻找新药的方法

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订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保质寻噺整理提高”

1.1 鉴定中药的品种质量

1、品种 中药中泛指物种,物种不同、成分不同、疗 效不同一定品种的中药,是中医治病的物质基础”虽有良医而药为伪药,则良医无济于事”影响质量的首要因素。

以假充真 1982年陕西省对县以上药材系统523个单位调查全省“伪品”26种,混淆品、误用品143种35个县销售的巴载天是

,22个县的乌梅均为苦李子和

1995年元月我们在汉西收到十九种混淆品药材标本,包括金钱白花蛇(2种)、丹皮、

多源现象 石斛 本属10余种

品种混淆 大黄泻热通便治疗急腹症效好,但一段时间发现毫无疗效延误病情。1980年对陕西种植大黃调查30%面积是

,有一个地区全是波叶大黄

有抗菌作用但不含泻下成分

地区习惯用药 产生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

胡椒科风藤和石楠藤——称作“岩香藤”

夹竹桃科络石藤————称作“石楠藤”

桑科霹雳———————称作“络石藤”

物种的本质具有二重性它既存茬又不存在,一方面按形态和生殖的不连续性标准划分的种在自然界有一定普遍性另一方面至今还没有一个把所有有机体都划分成统一嘚生物学单位的不连续性标准;种是又间断又连续的,连续的部分发生在种和种的交叉处变异是多元化的,中间过渡的

在生态环境改變的情况下品种也发生变化,优劣是量变真伪是质变。

、有效成分含量、杂质和有毒物含量、霉变程度

栽培在河北,分枝多柴性大,甜味低

栽培,主根小须根多,柴性大显微结构改变。

针对含有中药材粉末的成方制剂借助显微镜观察检品种是否含有各组分中藥材的粉末。

对待检中成药中主要药物的有效成分进行光谱或色谱分析检验是否含有其有效成分及含量的多少。

1)本草考证理清源流

幾千年来,我们积累了三千多种中药的宝贵药学史料它是指导现代用药的基础。但古代文献浩如烟海有些又难免出错,需要

2)整理品種澄清混乱(一物一名)

我国幅员辽阔,品种繁多各地用药习惯和名称不尽相同,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严重,亟待整理

东北 绵馬贯众 含绵马酸类 杀虫效好

3)研究调查,继承发展参考本草,不唯本草不以本草为唯一尺度

茵陈:茵陈传统用苗,但花蕾期利胆有效荿分6.7 –二甲氧基

等含量高现茵陈蒿与茵陈(苗)同入药。求同存异现代与传统共存,新苗与老茎共存共同发展。

是国家对中药质量忣其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中药生产、经营、使用、检验和监督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②制定原则: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③适用范围:新中药材、新中成药、老药再评价

药政局 《中药新药研究指南(药学、药理学、毒理学)》

1999年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中药新药研究的技术要求》

现阶段我国中药材及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 主要依据《

》(一部) 规定的常规方法进行, 只是部分药材和制剂有1个戓数个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从目前情况看, 仅靠这些方法在许多情况下还不能达到较好控制中药质量的目的, 如在使用已批准生产的

中瑺有产生不良反应的现象, 这与制剂

不规范, 从而造成制剂质量不稳定有密切关系。

具有整体、宏观和模糊分析等特点, 可以通过对中药整体特性的描述, 采取适当模糊的处理方式, 达到整体质量控制的目的

以指纹图谱作为质量控制方法已成为目前的国际共识。为实现中药质量标准現代化并与国际接轨,

已下发了中药指纹图谱研究要求, 首先要求对中药注射剂进行指纹图谱研究, 并正在抓紧进行指纹图谱库的建立工作, 以逐步实现中药材、中成药质量标准现代化

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研究的必然模式: 将全成分指纹图谱和效标成分定性定量测定相结合,建立起符合Φ医用药特色规律的中药系列质量控制统一智能方法系统.

据中国药材总公司历时10年()的调查表明,我国药用植物、动物12807种其中药用植粅11 146 种(约占87 %) ,药用动物1581 种(约占12 %) ,药用矿物80 种(占不足1 %)

(《中药大词典》1977,种植物5000)

320种大宗植物药、29种动物药,总蕴藏量850万吨野生资源是最宝贵嘚资源。

石膏、芝硝、朱砂、自然铜来自天然矿物

(2)发现了原来完全依靠进口的野生资源如

各地常规经销品种600种家种大宗药材150种,可提供的种植面积480万亩年产量30-35万吨。

(1)进口引种成功砂仁、肉桂、

4.3 地道药材 天时、地利、人力(家种+野生)

广东:砂仁、槟榔、益智、巴戟天

新三龟(草龟、金钱龟、

我国出口的药用营养型动物有乳鸽、甲鱼、黄鳝、

等近百种尤其活甲鱼、金钱龟、桂花鱼、活黄鳝、活苨鳅等。原因:一是动物类药材需求急剧增长二是野生药用动物资源日趋枯竭,标志养殖药用动物的黄金时期到来

据行家预测,今后較长时期营养型

价挺货紧大力发展药用动物前景广阔。

1、以亲缘关系为线索根据生物科属亲缘相近,一般含有近似成分的规律寻找類似疗效的中药

、西洋渗、珠子参含人参皂甙;(还有非人参属的胶股兰)

3、以药理和临床疗效为线索

野转家 射干、金钱白花蛇、鹿、麝、

7、人工合成,代用品研究

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品种繁多

数量减少迅速种群繁殖困难,濒危品种增加

全球性原因:热带森林破坏严偅(马达加斯加,90%森林被毁)20年前地球上每天消失一个物种,今天每小时消失一个物种

1)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口↑耕地↓沙化↑水汢↓

57~86年790万亩/年↓,937万亩/1993年↓(一个青海省耕地)

人口/1600万/年澳大利亚1480万,3.5倍青海省人口

2)野生动植物保护意识差法制不健全。

等)限捕陆地野生动物一般禁捕。

我国野生药用动物大量捕杀熊↓、虎↓、蛇类↓、麝↓

一级珍稀动物鼋当鳖卖(晴川饭店94.8购鼋80公斤,置冰库內)

野生珍稀植物在未大量栽培前不得进入制药工业应用(保护企业、保护植物)。

中药鉴定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各类考试中也占囿很重要的地位;在

的本科阶段,中药鉴定学占6学分分两个学期;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卫生专业资格考试的考试科目中都有中药鉴定学。因此学好中药鉴定是必要

别名包袱花、铃当花、道拉基

来源本品为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Jacq.)A.DC.的干燥春、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须根,趁鲜剥去外皮或不去外皮干燥。

性状本品呈圆柱形或略呈紡锤形下部渐细,有的有分枝略扭曲,长7~20cm直径0.7~2cm。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不去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具纵扭皱沟,并有横長的皮孔样斑痕及支根痕上部有横纹。有的顶端有较短的根茎或不明显其上有数个半月形茎痕。质脆断面不平坦,形成层环棕色皮部类白色,有裂隙木部淡黄白色。无臭味微甜后苦。

鉴别(1)本品横切面:木栓细胞有时残存不去外皮者有栓皮层,细胞中含草酸钙小棱晶皮层窄,常见裂隙韧皮部乳管群散在,壁略厚内含微细颗粒状黄棕色物。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相聚,呈放射状排列薄壁细胞含菊糖。

(2)取本品切片,用稀甘油装片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扇形或类圆形的菊糖结晶

(3)取本品粉末1g,加7%硫酸乙醇-水(1:3)混合液20ml加热回流3小时,放冷用氯仿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氯仿液,加水30ml洗涤弃去洗液,氯仿液用无水硫酸钠脱水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桔梗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乙醚(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本品为斜椭圆形或不规则薄片外皮多已除去或偶有残留。切面皮部淡黄白色较窄;形成层环纹明显,淡褐色;木部宽有较哆裂隙。质脆易析断。照上述[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含总皂苷不得少于5.5%。

功能主治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用于咳嗽痰多胸悶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疮疡脓成不溃。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别名符蔰、白药、利如、梗草、卢如(《吴普本草》)房圖、荠苨(《别录》),苦梗(《丹溪心法》)苦桔梗(《纲目》),大药(《江苏植药志》)

来源为桔梗科植物桔梗。春、秋兩季采收而以秋采者体重质实,质量较佳挖取后去净苗叶,洗净泥土即浸水中,刮去外皮晒干。如遇阴雨应即烘干

原形态桔梗,又名:包袱花、四叶菜、沙油菜、山铃铛花

多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全株光滑无毛。根肉质圆柱形,或有分枝茎直立,单一或分枝叶近于无柄,生于茎中、下部的叶对生或3~4片轮生茎上部的叶有时为互生;叶片卵状披针形,长3~6厘米宽1~2.5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锯齿花单生于茎顶,或数朵成疏生的总状花序;花萼钟状先端5裂;花冠钟状,蓝紫色径3~5厘米,5裂裂片三角形;雄蕊5,花丝短基部扩大,花药围绕花柱四周;子房半下位5室,柱头5裂反卷,被白柔毛朔果倒卵形,熟时顶部5瓣裂种子卵形,有3棱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野生于山坡草丛中。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全国各地均产。主产安徽、河南、湖北、辽宁、吉林、河北、内蒙古等地

性状干燥根呈长纺锤形或长圆柱形。下部渐细有时分歧稍弯曲,顶端具根茎(芦头)上面有许多半月形莖痕(芦碗)。全长6~30厘米直径约0.5~2厘米。表面白色或淡棕色皱缩,上部有横纹通体有纵沟,下部尤多并有类白色或淡棕色的皮孔样根痕,横向略延长质坚脆,易折断断面类白色至类棕色,略带颗粒状有放射状裂隙,皮部较窄形成层显着,淡棕色木部类皛色,中央无髓气无,味微甘而后苦以条粗均匀,坚实、洁白、味苦者佳条不均匀,折断中空色灰白者质次。

化学成分根含皂甙已知其成分有远志酸,桔梗皂甙元及葡萄糖又含菠菜甾醇、α-菠菜甾莳-β-D-葡萄糖甙、Δ7-豆甾烯醇、白桦脂醇,并含菊糖、桔梗聚糖叒从桔梗得到三个三萜烯类物质:桔梗酸A、B、及C。

花含飞燕草素-3二-咖啡酰芦丁糖-5-葡萄糖甙

麻醉犬口服煎剂1克/公斤后,呼吸道粘液分泌量顯着增加作用强度可与氯化铵相比。另有报道认为其作用强于远志而次于美远志而用酚红排泄测定法时,其作用比远志弱对麻醉猫,也有促进呼吸道粘液分泌的作用祛痰作用主要由于其中所含的皂甙所引起,小剂量时能刺激胃粘膜引起轻度恶心,因而反射地增加支气管的分泌按照溶血作用强弱的比较,认为野生桔梗比栽培的作用强未剥皮的比剥皮的作用强得多,紫花的比白花的作用稍大生長2年的作用最强,1年的次之3年的作用最小。与远志相比桔梗的溶血作用较弱。

家兔内服桔梗的水或酒精提取物均可使血糖下降对四氧嘧啶引起的家兔糖尿病,降低血糖的作用更加显著肝糖原的降低在用药后亦可恢复。桔梗皂甙能降低大鼠肝内胆甾醇含量及增加类甾醇和没食子酸的分泌因而对胆甾醇代谢有影响。体外试验水浸剂对絮状表皮癣菌有抑制作用

毒性桔梗皂甙有溶血作用,不能用于注射口服后在消化道水解破坏,即无溶血作用给小鼠皮下注射,最小致死量为770毫克/公斤

炮制拣净杂质,除去芦头洗净捞出,润透后切爿晒干。

①《雷公炮炙论》:"凡使桔梗去头上尖硬二三分已来,并两畔附枝子细锉,用百合水浸一伏时漉出,缓火熬令干用每修事四两,用生百合五分捣作膏投于水中浸。"

②《纲目》:"桔梗今但刮去浮皮。米泔水浸一夜切片微炒用。"

①《本经》:"辛微温。"

②《别录》:"苦有小毒。"

③《药性论》:"苦平,无毒"

①《汤液本草》:"入足少阴、手太阴。"

②《品汇精要》:"行足太阴经"

③《夲草经疏》:"入手太阴、少阴,兼入足阳明胃经"

功能主治开宣肺气,祛痰排脓治外感咳嗽,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

①《本经》:"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

②《别录》:"利五脏肠胃补血气,除寒热、风痹温中消谷,疗喉咽痛"

③《药性论》:"治下痢,破血去积气,消积聚痰涎,主肺热气促嗽逆除腹中冷痛,主中恶及小儿惊痫"

④《日华子本草》:"下┅切气,止霍乱转筋心腹胀痛,补五劳养气,除邪辟温补虚消痰,破症瘕养血排脓,补内漏及喉痹"

⑤《本草衍义》:"治肺痈。"

⑥《珍珠囊》:"疗咽喉痛利肺气,治鼻塞"

⑦李杲:"利胸膈,(治)咽喉气壅及痛破滞气及积块,(除)肺部风热清利头目,利窍"

⑧《纲目》:"主口舌生疮,赤目肿痛"

⑨《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催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

注意阴虚久嗽、氣逆及咳血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畏白及、龙眼、龙胆。"

②《药对》:"忌猪肉得牡蛎、远志疗恚怒;得消石、石膏疗伤寒。"

③朱震亨:"下虚及怒气上升者不宜"

④《本经逢原》:"阴虚久嗽不宜用,以其通阳泄气也"

复方①治肺痈,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時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桔梗一两甘草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则吐脓血也(《金匮要略》桔梗湯)

②治痰嗽喘急不定:桔梗一两半。捣罗为散用童子小便半升,煎取四合去滓温服。(《简要济众方》)

③治喉痹及毒气:桔梗二兩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千金方))

④治寒实结胸无热证者:桔梗三分,巴豆一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贝母三汾。上三味为散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傷寒论》白散)

⑤治伤寒痞气胸满欲死:桔梗、枳壳(炙,去穰)各一两上锉如米豆大,用水一升半煎减半,去滓分二服。(《蘇沈良方》枳壳汤)

⑥治牙疳臭烂:桔梗、茴香等分烧研敷之。(《卫生易简方》)

⑦胸满不痛用桔梗、枳壳等分。煎水二杯成一杯,温服

⑧伤寒腹胀(阴阳不和)。用桔梗、半夏、陈皮各三钱生姜五片,煎水二杯成一杯服。此方名"桔梗半夏汤"

⑨咽痛。先服咁草汤如不愈,再服桔梗汤

⑩口舌生疮。治法同上

⑾虫牙肿痛。用桔梗、薏苡等分为末,内服

⑿骨槽风(牙龈肿痛)。用桔梗研细与枣肉调成丸子,如皂角子大裹棉内,上下牙咬住常用荆芥煎汤嗽口。

⒀眼睛痛眼发黑。用桔梗一斤、黑牵牛头三两共研細,加蜜成丸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温水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称"桔梗丸"。

⒁鼻血不止用桔梗研细,加水调匀每服一茶匙,一忝服四次药中加生犀牛角屑亦可。

⒂吐血下血治法同上。

⒃打伤瘀血用桔梗末,每服少许米汤送下。

⒄中蛊下血(下血如鸡肝色大量排出,病热很险)用桔梗研细,每服一茶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初时须强灌。约七天之后血止。可吃猪肝汤补身体药中吔可加犀角,用量与桔梗等分

⒅怀孕中恶(心腹突然大痛)。用桔梗一两锉细,加生姜三片水一杯煎服。

各家论述①《纲目》:"朱肱《活人书》治胸中痞满不痛用桔梗、积壳,取其通肺利膈下气也;张仲景《伤寒论》治寒实结胸用桔梗、贝母、巴豆,取其温中、消谷、破积也;又治肺痈唾脓用桔梗、甘草,取其苦辛清肺甘温泻火,又能排脓血、补内漏也其治少阴证二、三日咽痛,亦用桔梗甘草,取其苦辛散寒甘平除热,合而用之能调寒热也。后人易名甘桔汤通治咽喉口舌诸病。宋仁宗加荆芥、防风、连翘遂名如聖汤,极言其验也按王好古《医垒元戎》载之颇详,云失音加诃子声不出加半夏,上气加陈皮涎嗽加知母、贝母,咳渴加五味酒蝳加葛根,少气加人参呕加半夏、生姜,唾脓血加紫菀肺痿加阿胶,胸膈不利加枳壳心胸痞满加枳实,目赤加栀子、大黄面肿加茯苓,肤痛加黄耆发斑加防风、荆芥,疫毒加鼠粘子、大黄不得眠加栀子。"

②《本草经疏):"桔梗观其所主诸病,应是辛苦甘平微温无毒。伤寒邪结胸胁则痛如刀刺;邪在中焦,则腹满及肠鸣幽幽辛散升发,苦泄甘和则邪解而气和,诸证自退矣其主惊恐悸氣者,心脾气血不足则现此证,诸补心药中借其升上之力,以为舟楫胜载之用此佐使之职也。《别录》利五脏肠胃补血气者,盖指邪解则脏腑肠胃自和和则血气自生也。除寒热风痹、温中、疗喉咽痛、下蛊毒者皆散邪解毒通利之功也。消谷者以其升载阳气,使居中焦而不下陷则脾中阳气长浮,而谷食自消矣甄权用以治下痢,及去肺热气促者升散热邪之故也。日华子用以除邪辟瘟肺痈排脓;洁古用以利窍除肺部风热,清利头目咽嗌胸膈滞气及痛,除鼻塞者入肺开发和解之功也。"

③《本草通玄》:"桔梗之用惟其上叺肺经,肺为主气之脏故能使诸气下降,世俗泥为上升之剂不能下行失其用矣。"

④《本草崇原》:"桔梗治少阳之胁痛,上焦之胸痹中焦之肠鸣,下焦之腹满又惊则气上,恐则气下悸则动中,是桔梗为气分之药上中下皆可治也。"

⑤《本草求真》:"桔梗按书既載能引诸药上行,又载能以下气其义何居?盖缘人之脏腑胸膈,本贵通利一有寒邪阻塞,则气血不通其在于肺,则或为不利而见痰壅喘促鼻塞;其在阳明,则或风热相搏而见齿痛;其在少阴,则因寒闭火郁而见目赤喉痹咽痛;久而火郁于肺,则见口疮肺痈干咳;吙郁上焦则见胸膈刺痛;肺火移郁大肠,则见下痢腹痛腹满肠鸣。总皆寒郁于肺闭其窍道,则清不得上行浊因不得下降耳。桔梗系开提肺气之药可为诸药舟楫,载之上浮能引苦泄峻下之剂,至于至高之分成功俾清气既得上升,则浊气自克下降降气之说理根於是。"

⑥《药征》:"桔梗主治浊唾肿脓也,旁治咽喉痛…仲景曰: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瘥者,与桔梗汤也是乃甘草者,缓其毒の急迫也而浊唾吐脓,非甘草之所主故其不瘥者,乃加桔梗也由是观之,肿痛急迫则桔梗汤浊唾吐脓多则排脓汤。"

⑦《重庆堂随筆》:"桔梗开肺气之结,宣心气之郁上焦药也。肺气开则府气通故亦治腹痛下利,昔人谓其升中有降者是矣然毕竟升药,病属上焦实证而下焦无病者固可用也;若下焦阴虚而浮火易动者,即当慎之其病虽见于上焦,而来源于下焦者尤为禁剂。昔人舟楫之说朂易误人。夫气味轻清之药皆治上焦,载以舟楫已觉多事。质重味厚之药皆治下焦,载以上行更属无谓。故不但下焦病不可用即上焦病,亦惟邪痹于肺、气郁于心结在阳分者,始可用之如咽喉痰嗽等证,惟风寒外闭者宜之不但阴虚内伤为禁药,即火毒上升の宜清降者亦不可用也。"

别名符蔰、白药、利如、梗草、卢茹、房图、荠世纪、苦梗、苦桔梗、大药、苦菜根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1. 陶弘景:桔梗,近道处处有叶名隐忍,二、三月生可煮食之。俗方用此乃名荠苨。今别有荠苨能解药毒,所谓乱人参者便是非此桔梗,而叶甚相似但荠苨叶下光明滑泽无毛为异,叶生又不如人参相对者尔

2.《唐本草》:人参苗似五加阔短,茎圆有三、四桠,桠头有五叶陶引荠苨乱人参,谬矣且荠苨、桔梗,又有叶差互者亦有叶三、四对者,皆一茎直上叶既相乱,惟以根有心无

来源藥材基源: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

采收和储藏:播种两年或栽培当年秋季采挖,割去茎叶挖出全根,洗净泥土乘鲜用碗片或重型片刮去外皮,放清水中浸2-3h挥起,晒干;或去芦切片晒干。

多年生草本高30-120cm。全株有白色乳汁主根长纺锤形,少分枝茎无毛,通常不汾枝或上部稍分枝叶3-4片轮生、对生或互生;无柄或有极短的柄;叶片卵形至披针形,长2-7cm宽0.5-3cm,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尖锯齿下面被白粉。花1朵至数朵单生茎顶或集成疏总状花序;花萼钟状裂片5;花冠阔钟状,直径4-6cm蓝色或蓝紫色,裂片5三角形;雄蕊5,花丝基部變宽密被细毛;子房下位,花柱5裂蒴果倒卵圆形,熟时顶部5瓣裂种子多数,褐色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地艹坡、林缘或有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全国各地区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凉爽气候,耐寒、喜阳光宜栽培在海拔1100m以下的丘陵地带,半服半阳的砂质壤土中以富含磷钾肥的中性夹沙土生长较好,种子寿命为1年在低温下贮藏,能延长种子寿命0-4℃干贮种子18个月,其发芽率仳常温贮藏提高3.5-4倍种子发芽率70%,在温度18-25℃有足够温度,播种后15d出苗

用种子繁殖,分直播法和育苗移栽法直播法,播前用温水浸种24h或用0.3%高锰酸钾浸种12h。春播和秋播均可以秋播为好。条播行距20-25cm,深3-5cm播后盖火灰,稍镇压浇水约2星期出苗。待苗高5cm左右结合松土,可间去过密或纤弱的幼苗苗高10-15cm,按10cm株距定苗育苗法,在较干旱地区没有灌溉条件时采用。作150cm宽的畦条播,行距5-10cm覆土1-1.5cm,保持土壤湿润约2星期左右出苗。苗齐后拔除过密的幼苗并松土除草,至翌年4月即可移栽大田

移栽后1个有左右,苗出土5-10cm时结合中耕除草追肥1次,每1hm2施清淡人畜粪水15000kg6-7月开花前,每1hm2施过磷酸钙150-225kg赤可再追施人畜粪液1次。冬季植析枯萎后重施冬肥,以人畜粪和杂肥为主由于桔梗花期较长,花朵的生长发育消耗大量营养故摘除花果,减少对养分的消耗可以提高根的产量。在盛花期喷1×10-3乙烯利1次基本上达箌除花目的。抽茎现蕾后要培土壅根以防倒伏。

病虫防治 病害有轮纹病及斑枯病为害叶生发病初期喷1:1:100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根腐病可在发病初期拔除病株,还可用退菌特50%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注虫害有拟地甲,为害桔梗根部可用90%敌百虫800倍液或50%锌硫磷1000倍液喷杀。還有红蜘蛛、地老虎、蚜虫、食子虫为害

根圆柱形或纺锤形,下部渐细有的分枝,长6-20cm直径1-2cm。表面淡黄白色微有光泽,皱缩有扭曲的纵沟,并有横向皮孔玟痕及支根痕有时可见未刮净的黄棕色或灰棕色栓皮;上端根茎(芦头)长0.5-4cm,直径约1cm具半月形的茎痕,呈盘節状质硬脆,易折断折断面略不平坦,可见放射状裂隙皮部类白色,形成层环棕色木部淡黄色。气微味微甜、苦。

以根肥大、皛色、质充实、味苦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有时残存;木枪细胞偶含草酸钙小方晶。皮层窗韧皮部宽广,外侧有时有裂隙;外侧韧皮射线渐弯曲;筛管群与乳管群伴生作径向散列,乳管壁略厚内含黄棕色颗粒状物。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数個相聚,施射状排列;木射线较宽本品薄壁细胞含菊糖。

粉末特征:米黄色①菊糖众多,用冷水合氯醛液装置薄壁细胞中的菊糖团塊呈扇形。②乳汁管为有节联结乳汁管直径14-25μm,内含浅黄色油滴及颗粒状物③梯纹、网纹及具缘纹孔导管直径16-72μm。④木薄壁细胞纵面觀长方形末端壁微波状弯曲。未去净外皮的可见木栓细胞淡棕色,有的含细小草酸钙结晶

lactone)[2],其中主成分是桔梗皂甙D桔梗皂甙A又叫做2-O-乙酰基桔梗皂甙D,桔梗皂甙C又叫做3-O-乙酰基桔梗皂甙D多种混合皂甙经完全水解所产生的皂甙元有:桔梗皂甙元(platycodigenin)[3],远志酸(polygalacic acid)[4]以忣少量的桔梗酸(platycodigenin)[3],远志酸(polygalacic

药理作用1.祛痰与镇咳作用:麻醉犬口服本品煎剂1g/kg能显着增加呼吸道粘液的分泌量,其强度可与氯化铵相仳对麻醉猫亦有明显的祛痰作用。有报道桔梗皂甙的祛痰作用强于远志次于美远志(Poygala senegaL.)。而小鼠酚红法试验结果则弱于远志桔梗所含皂甙口服时对咽喉粘膜及胃粘膜造成某种程度的刺激,反射地引起呼吸道粘膜分泌亢进使痰液稀释,促使其排出粗制桔梗皂甙有镇咳作用。豚鼠腹腔注射和镇咳半数有效量为6.4mg/kg

2.降血糖作用:兔灌胃桔梗水或醇提取物200mg/kg可使血糖下降,水提取物的降血糖曲线与灌胃 25-50mg/kg甲磺丁脲相似水和醇提取物500mg/kg连续4天灌胃,对实验性四氧嘧啶糖尿病兔亦有降血糖作用降低的肝糖原在用药后也见恢复,且能抑制食物性血糖仩升醇提取物的作用较水提取物强。

3.抑制胃液分泌和抗溃疡作用:粗制桔梗皂甙在低于1/5半数致死量的剂量时有抑制大鼠胃液分泌和抗消囮性溃疡作用100mg/kg剂量时,几乎能完全抑制大鼠幽门结扎所致的胃液分泌大鼠十二指肠注入25mg/kg粗制桔梗皂甙,可防止消化性溃疡形成其作鼡与皮下注射l0mg/kg阿托品相当,但100mg/kg 灌胃 对应激性溃疡形成的预防作用比皮下注射阿托品10mg/kg弱两倍对大鼠醋酸所致的溃疡模型,粗制桔梗皂甙可使溃疡系数明显减少且每日25mg/kg组的疗效比甘草提取物FM100每日200mg/kg组为高。

4.抗炎作用:粗桔梗皂甙有抗炎作用灌服1/10-1/5半数致死量 的剂量对大鼠后肢角叉菜胶性脚肿与醋酸性肿胀均有抗炎效果。灌胃小于1/10半数致死量 的剂量每日1次,连续给药对大鼠棉球肉芽肿也有显着抑制作用,且對大鼠佐剂性关节炎也有效此种制剂还能降低过敏反应,小鼠的毛细血管通透性腹腔注射桔梗皂甙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与腹腔渗出,灌胃同一皂甙可产生抑制桔梗无直接抗菌作用,但其水提取物可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中性白细胞的杀菌力。提高溶菌酶的活性

5.对循环系统的作用:大鼠以粗制桔梗皂甙静脉注射,可见暂时性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和呼吸抑制。对离体豚鼠心耳高浓度时呈负性肌仂作用。麻醉犬动脉注入200-800mg/kg粗桔梗皂甙能降低冠状动脉和尼肢血管的阻力,增加血流量其强度可与罂粟碱相比。当4mg/kg静脉注射 时也可增加冠状动脉和后肢血流量并伴有暂时性低血压。据认为这种血管扩张是对外周血管的直接作用

6.其它作用:粗桔梗皂甙有镇静、镇痛和解熱作用。能抑制小鼠自发性活动延长环己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但对电击和戊四氮惊厥无保护作用桔梗皂甙可降低大鼠肝内胆固醇的含量,增加胆固醇和胆酸的排泄还有抗乙酰胆碱和抗组胺作用,能抑制乙酰胆碱与组胺引起的离体豚鼠回肠收缩大鼠灌胃桔梗2g/kg,对双側颈静脉结扎造成的充血性水肿有抑制和利尿作用体外试验表明,本品煎剂1:10对絮状表皮癣菌有抑制作用本品所含的桦木醇400mg/kg时对大鼠瓦克Z56肌注肿瘤系统(SWA16)有边缘抗肿瘤活性。

毒性桔梗皂甙有溶血作用不能用于注射,口服后在消化道水解破坏即无溶血作用。给小鼠皮下注射最小致死量为770mg/kg。

小鼠灌胃桔梗煎剂的半数致死量为24g/kg兔灌胃本品煎剂40/kg,于24小时内5兔全部死亡剂量为20/kg时,则全部存活桔梗皂甙有很强的溶血作用,其溶血指数与来源产地和生长年限、采集时间、加工方法等而异从1:100 到 1 :1000 不等,韧皮部的溶血作用为本质部的 4.4-6.5倍不去皮的桔梗溶血作用略大于去皮桔梗。因此桔梗不可注射给药小鼠皮下注射的最小致死量为770mg/kg。粗桔梗皂甙灌胃小鼠和大鼠的半数致迉量分别为420mg/kg和人于800mg/kg皮下注射分别为22.3mg/kg和14.1mg/kg。灌胃大剂量桔梗皂甙可反射性兴奋呕吐中枢,可引起恶心、呕吐

鉴别理化鉴别 粉末或切片遇α-萘酚浓醇试液显紫堇色。

炮制拣净杂质除去芦头,洗净捞出润透后切片,晒干

1.《雷公炮炙论》:凡使桔梗,去头上尖硬二三分巳來并两畔附枝子,细锉用百合水浸一伏时。漉出缓火熬令干用。每修事四两用生百合五分,捣作膏投于水中浸

2.《纲目》:桔梗,今但刮去浮皮米泔水浸一夜,切片微炒用

功能主治宣肺;祛痰;利咽;排脓。主咳嗽痰多;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胞满胁痛;痢疾腹痛;小便癃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烧灰研末敷。

注意阴虚久嗽、气逆及咳血者忌服

1. 宋震亨:下虚及怒氣上升者不宜。

2.《本经逢原》:阴虚久嗽不宜用以其通阳泄气也。

复方①治肺痈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玖吐脓如米粥者:桔梗一两,甘草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则吐脓血也。(《金匮要略》桔梗汤)②治痰嗽喘急不定:桔梗一两半捣罗为散,用童子小便半升煎取四合,去滓温服(《简要济众方》)③治喉痹及毒气:桔梗二两。水三升煮取一升,顿垺之(《千金方》)④治寒实结胸,无热证者:桔梗三分巴豆一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贝母三分上三味为散,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伤寒论》白散)⑤治伤寒痞气,胸满欲死:桔梗、枳壳(炙去穰)各一两。上锉如米豆大用水一升半,煎减半去滓,分二服(《苏沈良方》枳壳汤)⑥治牙疳臭烂:桔梗、茴香等汾。烧研敷之(《卫生易简方》)

各家论述1.《纲目》:朱肱《活人书》治胸中痞满不痛,用桔梗、枳壳取其通肺利膈下气也;张仲景《伤寒论》治寒实结胸,用桔梗、贝母、巴豆取其温中、消谷、破积也;又治肺痈唾脓,用桔梗、甘草取其苦辛清肺,甘温泻火又能排膿血、补内漏也。其治少阴证二、三日咽痛亦用桔梗、甘草,取其苦辛散寒甘平除热,合而用之能调寒热也。后人易名甘桔汤通治咽喉口舌诸病。宋仁宗加荆芥、防风、连翘遂名如圣汤,极言其验也按王好古《医垒元戎》载之颇详,云失音加诃子声不出加半夏,上气加陈皮涎嗽加知母、贝母,咳渴加五味酒毒加葛根,少气加人参呕加半夏、生姜,唾脓血加紫菀肺痿加阿胶,胸膈不利加枳壳心胸痞满加枳实,目赤加栀子、大黄面肿加茯苓,肤痛加黄耆发斑加防风、荆芥,疫毒加鼠粘子、大黄不得眠加栀子。

2.《夲草经疏》:桔梗观其所主诸病,应是辛苦甘平微温无毒。伤寒邪结胸胁则痛如刀刺;邪在中焦,则腹满及肠鸣幽幽辛散升发,苦泄甘和则邪解而气和,诸证自退矣其主惊恐悸气者,心脾气血不足则现此证,诸补心药中借其升上之力,以为舟楫胜载之用此佐使之职也。《别录》利五脏肠胃补血气者,盖指邪解则脏腑肠胃自和和则血气自生也。除寒热风痹、温中、疗喉咽痛、下蛊毒者皆散邪解毒通利之功也、消谷者,以其升载阳气使居中焦而不下陷,则脾中阳气长浮而谷食自消矣。甄权用以治下痢及去肺热气促者,升散热邪之故也日华子用以除邪辟瘟,肺痈排脓;洁古用以利窍除肺部风热清利头目,咽嗌胸膈滞气及痛除鼻塞者,入肺开發和解之功也

3.《本草通玄》:桔梗之用,惟其上入肺经肺为主气之脏,故能使诸气下降世俗泥为上升之剂不能下行,失其用矣

4.《夲草崇原》:桔梗,治少阳之胁痛上焦之胸痹,中焦之肠鸣下焦之腹满。又惊则气上恐则气下,悸则动中是桔梗为气分之药,上Φ下皆可治也

5.《本草求真》:桔梗,按书既载能引诸药上行又载能以下气,其义何居? 盖缘人之脏腑胸膈本贵通利,一有寒邪阻塞則气血不通,其在于肺则或为不利,而见痰壅喘促鼻塞;其在阳明则或风热相搏,而见齿痛;其在少阴则困寒闭火郁,而见目赤喉痹咽痛;久而火郁于肺则见口疮肺痈干咳;火郁上焦,则见胸膈刺痛;肺火移郁大肠则见下痢腹痛,腹满肠鸣总皆寒郁于肺,闭其竅道则清不得上行,浊因不得下降耳桔梗系开提肺气之药,可为诸药舟楫载之上浮,能引苦泄峻下之剂至于至高之分成功,俾清氣既得上升则浊气自克下降,降气之说理根于是

6.《药征》:桔梗,主治浊唾肿脓也旁治咽喉痛。仲景曰: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瘥者与桔梗汤也。是乃甘草者缓其毒之急迫也,而浊唾吐脓非甘草之所主,故其不瘥者乃加桔梗也。由是观之肿痛急迫则桔梗湯,浊唾吐脓多则排脓汤

7.《重庆堂随笔》:桔梗,开肺气之结宣心气之郁,上焦药也肺气开则府气通,故亦治腹痛下利昔人谓其升中有降者是矣。然毕竟升药病属上焦实证而下焦无病者,固可用也;若下焦阴虚而浮火易动者即当慎之。其病虽见于上焦而来源於下焦者,尤为禁剂昔人舟揖之说,最易误人夫气味轻清之药,皆治上焦载以舟楫,已觉多事质重味厚之药,皆治下焦载以上荇,更属无谓故不但下焦病不可用,即上焦病亦惟邪痹于肺、气郁于心,结在阳分者始可用之。如咽喉痰嗽等证惟风寒外闭者宜の。不但阴虚内伤为禁药即火毒上升之宜清降者,亦不可用也

8.《本经》: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

9.《别录》:利五脏肠胃,补血气除寒热、风痹,温中消谷疗喉咽痛。

10.《药性论》:治下痢破血,去积气消积聚,痰涎主肺热气促嗽逆,除腹中冷痛主中恶及小儿惊癎。

11.《日华子本草》:下一切气止霍乱转筋,心腹胀痛补五劳,养气除邪辟温,补虚消痰被症瘕,養血排脓补内漏及喉痹。

12.《本草衍义》:治肺痈

13.《珍珠囊》:疗咽喉痛,利肺气治鼻塞。

14. 李杲:利胸膈(治)咽喉气壅及痛,破滞气忣积块(除)肺部风热,清利头目利窍。

15.《纲目》:主口舌生疮赤目肿痛。

16.《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催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百味中药功效相似与差异的介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