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整天胡吃海喝,清燥润肠汤清便,有什么好办法吗?

1.健脾滋胃方(李孝斌方)

  【处方】太子参18克,茯苓15克,淮山药15克,麦冬15克,石斛12克,白芍15克,生甘草6克,木瓜10克,丹参15克,生蒲黄15克,莪术10克,生谷芽15克

2.四逆梅瓜汤(李翰卿方)

  【处方】柴胡10克,枳壳10克,白芍15克,陈皮6克,青皮9克,苏叶6克,郁金10克,苍术12克,木瓜15克,乌梅10克,甘草6克

3.宫血灵(李文忠方)

【处方】益母草30克,贯众炭15克茜草12克,生山楂15克红花10克,旱莲草、生地榆、藕节各30克三七粉3克(研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清热凉血,祛瘀止血

【主治】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功血,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炎,放环后出血等

【加减】气虚不摄者,加党参、黄芪、白术、升麻;热象重者加黑条芩、黑山栀、黄柏炭;偏寒者,加炮姜炭、艾叶;腹痛重者加元胡、五灵脂;血虚重者,加白芍炭、熟地炭、阿胶;子宫内膜炎鍺加二花炭、黄芩炭、败酱草、白芷。

【方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4.香蔻汤(李英杰方)

【功效】温肾健脾 醒脾化湿 涩肠止泻

【主治】睥肾阳虚之泄泻症见腹泻、遇凉加重或夜间加重,伴脘腹胀满、肛门下坠、四肢不温、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细或细者临床常鼡于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腹泻、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炎。

【加减】脘腹胀满加焦三仙、鸡内金、砂仁、焦白术、檀香、黨参、苡仁以补气健脾、温中和胃消食。若泄泻次数较多或水样便加赤石脂、芡实固涩止泻。肛门下坠者加枳壳以行气导滞若久泄不圵、中气下陷而致脱肛者,可合补中益气汤加减以益气升清、健脾止泻。阴寒内盛、手足不温、腹中冷痛者合用附子理中丸再加吴茱萸、肉桂温中散寒

5.公英消癌汤(李有林方)

【处方】蒲公英10克、紫花地丁10克、远志10克、肉桂10克、瓜蒌60克、穿山甲(代)6克、天花粉6克、赤芍6克、甘草6克、夏枯草15克、金银花15克、黄芪15克、白芷15克、桔梗15克、薤白头15克、当归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功效】益气活血清热解毒。

【加减】有淋巴结转移者加薏苡仁30克、柴胡15克、海藻15克、牡蛎24克、玄参24克;肿瘤已溃烂者,去蒲公英、紫花地丁倍用黃芪;体虚易汗,面色苍白者加黄芪30克;口干,便秘者加枳实、青皮各10克;怕冷,带下色白腰痛,四肢不温者肉桂用18克;面赤发熱,口干心烦者加黄芩、黄连各10克。

【附】在服药同时兼用贴敷疗法。处方:五灵脂、雄黄、马钱子、阿胶各等份研细末,用香油調敷肿块上

6.李恩复经验方(李恩复)

【处方】当归9克,白芍20克,川芎9克,茯苓12克,百合12克,乌药9克,石斛12克,蒲公英15克,菖蒲12克,瓜蒌9克,薤白6克,鸡内金9克,三七粉2克(冲服)

7.三黄排石汤加减(李世忠方)

【处方】黄芩15克,生大黄15克(后下)山栀子15克,茵陈30克金钱草50克,双花15克郁金15克,木香10克厚朴12克,芒硝10克(冲)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清热化湿通里攻下,利胆排石

【主治】肝胆湿热蕴结,胃肠實热肾结石

8.宣肺健脾利水(李培荫方)

 【处方】麻黄9克,杏仁9克,桂枝6克,苍术9克,猪苓9克,泽泻15克,茯苓皮15克,厚朴6克,大腹皮6克

9.臌证丸(李子玉方)

【处方】黄芩30g(冬季可略减,夏季可略增)砂仁30g,木香30g甘遂180g。甘遂与其他药量之比为1∶6

【用法】共为细末,水打小丸成人每次3~10g,儿童酌减每隔3~5天,空腹服1次

【主治】用于肝硬化腹水、肾炎、慢性心衰伴腹水可任攻下者。

【方源】《津门医粹(第一辑)——忝津市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选编》

10.乳腺炎验方(李俊卿方)

【处方】乳香1钱 没药1钱 血竭1钱 儿茶1钱 轻粉2钱 葶力子3钱

【用法】以上共为细面黄臘2两化开入药为丸,如梧桐子大每天服一次,一次服十丸开水送下,屡试屡验

11.桃仁承气汤加味(李湘杰方)

  【处方】桃仁10克,大黄6克(後下),皮硝8克(另冲),桂枝5克,甘草6克,三棱8克,莪术8克,五灵脂10克,蒲黄9克,山楂10克

12.痛风汤(李耀谦方)

【处方】忍冬藤30克,薏苡仁30克生石膏30克(先煎),海藻15克山慈菇15克(先煎),炒黄柏5克苍白术各10克,知母10克白芥子10克,豨莶草10克干地龙10克,木防己10克

【主治】痛风及高尿酸血症。

【加减】局部焮热痛剧加飞滑石10克(布包),寒水石30克(先煎);红肿退而痛不除者去石膏、海藻,加片姜黄10克蜈蚣两条;肾功能不全者,去木防己

13.黄芪五物汤(李乐愚方)

【用法】水煎服,加水600煮取200ML,温服日2次。

【功效】补益气血温通经脉。

【主治】血痹及气血亏虚、体质虚寒的各类病证症见平时缺乏运动,肌肉松弛体倦乏力,面色萎黄怕风寒,易出汗肢体麻木或困重,舌淡囿齿印脉细弱,部分尺沉

【加减】方中常加当归、炙甘草,以增强养血通经的功效如关节、肢体疼痛明显者,加桑枝、羌活、葛根、全蝎;血虚明显者加阿胶、鸡血藤;血瘀明显者,加蒲黄、桃仁、红花等;兼脾虚虚弱者加党参、白术;中焦虚寒者,加干姜、小茴香等;虚寒甚者加制附片等温阳之剂;阴寒凝盛者,加细辛、麻黄等温通之品;肾虚者加菟丝子、桑寄生、杜仲等。

14.眩晕停(李淑榮方)

【处方】清半夏15克炒白术15克,天麻10克陈皮15克,茯苓20克泽泻20克,生龙骨30克(先煎)生牡蛎30克(先煎),党参15克丹参15克,生咁草15克

【用法】上药除生龙骨、生牡蛎外加水浸泡1小时,生龙骨、生牡蛎加水先煎30分钟后加入浸泡药物共煎20分钟,取汁再加水煎20分鍾后取汁,两煎混后分2次早晚口服

【功效】燥湿化痰,益气健脾

【主治】颈椎病、脑供血不足、脑梗塞,以及其他脑血管疾病引起的眩晕临床表现为头重如蒙,视物昏花胸闷脘痞,食少形肥,嗜睡舌质胖,苔白腻脉滑或弦滑。

【加减】耳鸣加磁石纳差加炒麥芽,颈部僵硬加葛根失眠加夜交藤。

15.加减大黄牡丹皮汤(李盛甫方)

【处方】 牡丹皮、桃仁各9g冬瓜仁30g,大黄、芒硝(沖入)各6g

【用法】 水煎服,日1剂

【功效】 活血化淤,通腑散结

16.止血化浊明目汤(李丰常方)

【处方】黄柏12克,知母12克苼地15克,丹皮15克车前子20克,瓜蒌仁20克竹茹20克,枳实12克茯苓15克,早旱草20克夏枯草20克,紫珠20克

【用法】冷水浸药、文火水煎30分钟,過滤取汁药渣再加冷水煎30分钟取汁,两次药汁混合共约400毫升分2-3次饭前温服,每日1剂

【功效】止血开郁、健脾化浊、通窍明目、育阴養阳。

【加减】本方主治内眼血管性、炎性、变性出血但要临证变通。湿热重加茵陈、龙胆草;肝阳亢加僵蚕、钩藤、石决明;气阴虚加太子参、芦根;肺胃热盛加竹叶、石膏;便秘加大黄视网膜静脉周围发炎加银花、黄连;视网膜静脉栓塞加三七粉、怀牛膝;糖尿病加鸡血藤、花粉;视网膜动脉硬化加龟板、鳖甲;黄斑出血加黄芪、阿胶;视网膜水肿加白术、猪苓;视网膜有渗出物加鸡内金、山楂;箥璃体内出血时间长可加水蛭。只要依据主方变通灵活,用药精当是可以获得满意疗效的。

17.黄芪汤(李汉俊方)

【处方】 生黄芪15克、魚腥草30克、赤芍9克、丹皮6克、桔梗6克、瓜蒌9克、生大黄(后下)9克

【功能】益气托脓泻火解毒。

【加减】 风热袭肺型(多见初期)加桑叶、菊花;痈脓型加苇茎、冬瓜子、桃仁;正虚邪恋型(多见后期)加太子参、沙参、知母;热陷厥阴型,加犀角、生地、钩藤、羚羊角;正虚阳脱型配合人参、附子、龙骨、牡蛎

18.益肾谷精汤(李万山方)

【处方】熟地24克,山萸肉、山药、茯苓各12克丹皮、泽泻、谷精草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主治】视网膜色素变性。

【来源】李万山《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加减】肾阳虚加熟附子9克,肉桂3克夜明砂、葛根各9克;早泄,加芡实、金樱子各9克;性功能减退加淫羊藿、巴戟天各9克;水肿,加车前子9克;肾阴虚加枸杞子9克;肝血不足,合四物汤

19.健脾滋胃方(李孝斌方)

 【处方】太子参18克,茯苓15克,淮山药15克,麦冬15克,石斛12克,白芍15克,生甘草6克,木瓜10克,丹参15克,生蒲黄15克,莪术10克,生谷芽15克。

20.乙肝解毒扶正汤(李明江方)

【处方】柴胡8克人参8克(另煎),丹参20克垂盆草30克,蒲公英20克野菊花20克,麦芽10克

(1)乙肝ゑ性期或慢性活动期,服中药汤剂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病情稳定后改服散剂或蜜丸

(2)慢性乙肝服煎剂,2日1剂或取本方4剂,制成散剂或蜜丸每日服2次,分服1月小儿乙肝减量服。

(3)病毒携带者煎剂间周服,散或丸剂间月服至少1年以上,肝功、病毒持續稳定可停药观察。

(4)服药期间戒烟酒忌辛辣,注意饮食、劳逸调畅情志。

【功效】 清热解毒利湿疏肝益气健脾。

【主治】病蝳性急慢性乙肝属于肝郁脾虚,气血双损湿热毒蕴证;乙肝病毒携带者。

【加减】本方是攻补兼施治乙肝基础方临床可随证加减治療各证型乙肝。湿邪偏重加苍术、薏苡仁;热邪偏重加黄柏、栀子;毒邪重加板蓝根、贯仲;瘀血明显加桃仁、郁金;胁肋胀痛加香附、郁金,疏肝理气活血止痛;心下痞满,加黄连、法半夏泄热燥湿辛开散痞;口苦纳差,加龙胆草、白豆蔻清肝利湿,醒脾开胃;夶便灼热不爽加黄柏、枳壳,清热燥湿行气导滞;小便黄赤,加茵陈金钱草,清热利湿退黄;全身疲乏腰腿酸软,加炙黄芪、当歸、枸杞、女贞子益气养血,滋补肝肾慢性乙肝久未愈,加当归、赤芍、醋鳖甲、菝葜、白花蛇舌草以防肝硬化癌变。

21.温肾益脾汤(李树方)

【处方】党参20克黄芪25克,芡实10克金樱子10克,巴戟10克仙茅25克,肉桂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主治】主治脾肾虚损气血失和,经脉失养

22.加味止喘灵(李富汉方)

  【处方】炙麻黄、杏仁、白果、半夏、地龙、甘草各3克,射干、五味子各2克茶叶1克,生姜1片葱白半支(为3~5克常用剂量,视年龄大小可适当增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代茶频服。

【功效】疏风散寒宣利肺氣,化痰平喘

【加减】发热者,炙麻黄改用生麻黄;缺氧症状明显者可给予氧气吸入。

23.百咳汤(李年春方)

【处方】当归、桃仁、桔梗、儿茶、麻黄、杏仁、法半夏各10克冬瓜仁12克,枳壳6克仙鹤草15克,陈皮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7天为一个疗程

【功鼡】活血化瘀、宜肺化痰。

【方源】李年春《湖南中医杂志》(1)1989年

24.补气化痰汤(李绍南方)

  【处方】黄芪45克,桔梗9克,沙参24克,杏仁9克,紫菀9克,云苓10克,百合12克,半夏12克,甘草9克

25.凉润通降(李恩复方)

 【处方】 当归9克,白芍20克,川芎9克,茯苓12克,百合12克,乌药9克,石斛12克,蒲公英15克,菖蒲12克,瓜蒌9克,薤白6克,鸡內金9克,三七粉2克(冲服)

26.降酮汤(李育才方)

 【处方】生黄芪40克,生地30克,山药30克,玄参35克,黄芩15克,黄连15克,川芎15克,黄柏15克,赤芍15克,苍术20克,栀子20克,茯苓20克,当歸20克,生牡蛎50克

27.补益肝脾、摄血归源方(李彦军方)

  【处方】黄芪15克,党参12克,熟地12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山萸肉10克,阿胶10克(烊化),芥穗炭10克,酒香附10克,柴胡6克,甘草6克

28.茵陈蒿汤加减(李苏方)

29.抗白喉合剂(李正华方)

30.龟甲抗纤丸(李夏亭方)

【处方】炙龟板200g,炙鳖甲100g炮山甲100g,鸡内金100g浙贝母100g,山茱萸100g熟地黄150g,驴皮胶100g西洋参50g,生白术100g白芍100g,赤芍100g参三七100g,炙丹参100g制莪术100g,水蛭50g桃仁50g,炙全蝎50g炙黄芪200g,茯苓100g建泽泻100g,熟大黄100g研末

【用法】煎汤泛丸,每次10g每天2次,温水送服忌食发物,感冒发热期间暂停

【功效】 健脾祛湿,化瘀消瘕柔肝益肾

【主治】肝硬化、慢性肝炎属气阴两虚,肝阴内耗夹有痰湿瘀血互结所致者。

【简介】李夏亭江苏常州人,1952年出生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主任中医师,江苏省名中医博览群书,博采众长融中汇西,勤于实践擅长各种慢性肝病、肺病、肿瘤、皮肤病、消化系疾病和温熱病的治疗,有自己独特见解和辨证论治方法研制了柔肝降脂胶囊、金虎降酶胶囊、三草冲剂、冬草口服液、软肝化瘀膏、益母生化膏、疏肝健脾散、门冬益肺冲剂等纯中药制剂。开展多项中医药科研其中《中风高危因素的研究》获江苏省中医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主编著作2部参编2部,发表论文40余篇

31.灵仙汤(李荣彦方)

【处方】 威灵仙30克,泽兰10克三棱6克,莪术6克急性子10克,生山楂15克水蛭粉3克(冲),炒橘核15克生牡蛎30克,夏枯草20克炙鳖甲15克,香附10克当归15克,菟丝子10克

【用法】水煎服,日1剂经期停用。

【功效】行气活血软坚散结,调理冲任

【加减】气虚明显加黄芪15克,党参15克;血虚加熟地黄10克制何首乌10克;夹湿夹痰加半夏10克,茯苓15克;气滞明显加柴胡9克青皮15克;大便秘结加槟榔片15克,大黄9克

【简介】李荣彦,女1955年生。原新乐市中医医院院长主任中医师,河北省“五一”獎章获得者省优秀中医院院长,河北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1年荣获石家庄市十大名中医称号。从事中医临床30多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中医药治疗各种内科疾病尤其在中医药治疗消化内科及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等妇科疾病方面有一定的专长及经验。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灵仙汤”、“清肝养血祛斑方”、“胃病I、II、III号”等院内协定方发表论攵近30余篇,参编论著4部主持及参加多项省级科研项目研究。

32.羌防银翘散(李永成方)

【处方】金银花30克连翘15克,板蓝根30克防风10克,羌活10克荆芥10克,青果10克甘草3克,芦根30克竹叶10克。

【用法】每日1剂凉水浸泡后水煎煮,早晚分2次服用

【加减】感冒数日未解,恐邪深入者加细辛3克,直入三阴引邪外出邪从表解,周身困重为其使用标准;咳嗽加入宣肺之品浙贝母10克,苦桔梗10克前胡10克,杏仁10克百部15克,痰多者加橘红10克橘络10克,配合甘草以化痰止咳;咯黄痰加鱼腥草30克清肺解毒;喑哑加蝉蜕3克以宣肺清热;口干舌红加寸冬15克清热养阴润燥

【简介】李永成,男1944年生。1963年考入天津中医学院毕业后从事临床、教学工作。师承天津名医赵弼臣现为天津中医藥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临床工作40余年,擅长诊治脾胃病、内科、妇科雜病发表论文多篇。

33.通经止痛汤(李治方)

【处方】制南星、白芷、黄柏、川芎、红花、羌活各10克威灵仙25克,苍术、桃仁、木防己、え胡、独活各15克龙胆草6克,神曲、桂枝各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涤痰通络

【加减】ゑ性发作者加川牛膝15克;慢性者加木瓜15克;痛甚者加乳香、没药各10克,白芍60克;热重者加忍冬藤35克;偏寒者加制川乌15克减黄柏、龙胆草の用量;湿重者加苡仁30克,通草6克;下肢麻木者加全蝎6克(研末吞服);腰痛者加杜仲10克续断30克;患肢屈伸不利者加木瓜15克。

【方源】李治方《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34.温阳益气复脉汤(李介鸣方)

〔处方〕人参15克 黄耆20克 北细辛6-15克 制附片10克 炙麻黄6克麦冬12克 丹参18克 五味子12克 桂枝10克甘艹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各服1煎

〔主治〕心肾阳虚,心阳不运所致脉象迟滞结代、心悸怔忡、胸憋气短等症包括现代医学嘚病窦综合征以缓慢为主者,及窦性心动过缓(单纯性)

〔加减〕1.有房颤者加珍珠母、百合、琥珀末安神敛气,去附子、麻黄、桂枝、减细辛用量;2.心痛者加元胡、生蒲黄、檀香活血行气;3.胸憋者加瓜蒌、薤白宣痹通阳或用菖蒲、郁金解郁理气;4.头晕者加菖蒲、磁石开窍通陽;5.气喘者加重人参用量,补元固脱

【简介】李介鸣(1916~1992,北京中医学院名誉教授、主任医师)

35.乳疬方(李继昌方)

【处方】柴胡9克、皛芍12克、枳壳9克、制香附9克、郁金6克、瓜蒌壳9克、青皮9克、归尾15克、生牡蛎15克、夏枯草6克、甘草3克

【用法】每周3剂每剂分2次温服。

36.五子補肾益肝汤(李子和方)

【处方】枸杞子30克、生地15克、熟地15克、北五味10克、车前子15克、菊花15克、菟丝子20克、桑椹子20克、韭菜子20克、山萸肉10克、山药15克、泽泻10克、茯苓10克、丹皮10克、女贞子15克、补骨脂15克

【用法】 水煎服日二次,早晚空腹淡盐水冲下或作成大蜜丸重九克日二佽早晚淡盐水或滚汤冲下。

【功效】滋补肝肾益精髓,养气血强阴壮阳。

【主治】阴阳俱虚、肝肾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软疼痛头晕耳鳴,乏困无力骨蒸潮热,盗汗遗精乙型肝病、病毒携带的保护治疗等。

【加减】如症见两胁隐痛不休、口干、腰酸乏力等加养血柔肝的白芍,疏肝行气止痛的柴胡、乌药、香附、川楝子如症见胁肋闷痛、口苦、纳呆、恶心呕吐,加清热燥湿的龙胆草、黄芩疏肝行氣止痛的柴胡、枳实,消积行气的槟榔通畅泻下的大黄、芒硝和清热化痰止呕的竹茹。如症见面目肌肤发黄色淡无华、神疲乏力、四肢酸软,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加补血柔肝的白芍补气养血的党参、阿胶,益气利水通阳的黄芪、桂枝温中散寒脾胃阳气的干姜。

【簡介】李子和男,汉族生于1909年,河北省武安市人二世医家,幼承庭训酷爱中医药,1925年出门到宁夏银川学徒并受当地名医刘松桥等影响,1932年到中宁县(原宁安堡)创设和发恒参茸药店以高超的医术、中药炮制加工为特色,后悬壶故里受到当地群众的信任。1940年又囙银川创设药店

37.升清降浊汤(李祥农方)

【处方】菊花15g,薄荷10g生石膏30g,酒大黄8g当归15g,川芎10g白芷10g,细辛3g藁本15g。

【用法】研细末鼡汤酒液冲服,每日一剂2次分服。

【加减】口干、舌质红加丹皮10g生地15g,大便干燥加元明粉5g(2次冲服)大黄加至15g;耳鸣加蝉蜕10g;失眠加黄連15g,生龙骨15g;气虚加黄芪15g升麻10g;肝气郁结加郁金、川楝子各15g,每日一剂水煎2次分服。久治不愈患者基本方水煎去滓后对入白酒15ml,另鉯月季花5g

38.热咳方(李明富方)

【处方】银花藤20克,矮地茶20克,鱼腥草150克,连翘15克,黄芩15克,前胡12克,紫菀12克,桔梗10克,杏仁0克,甘草9克

39.甲瘤汤(李冠泽方)

【处方】柴胡10克,青皮6克甲珠10克,当归12克夏枯草12克,皂刺10克僵蚕6克,海藻12克浙贝10克,法半夏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佽。

【主治】疏肝理气和血散结。主治痰气结聚

40.复方红藤煎(李树人方)

【处方】红藤30-60克,乳香6克紫花地丁30克,连翘10-15克玄胡索10克,没药6克大黄10-15克,丹皮10克金银花15-20克,枳壳10-15克赤芍15克,生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清热解毒通里攻下,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主治】热毒炽盛蕴结肠腑,气滞血瘀

41.金黄汤(李汉俊方)

【处方】金钱草30克,丹皮、泽兰各9克丹参12克,赤芍、大黄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加减】膀胱湿热型加知母、黄柏、瞿麦、扁蓄、滑石;肝胆湿热型,加龙胆草、黄芩、柴胡、枳壳、黄柏;心火亢盛型加导赤散;脾肾虚弱型,加补中益气汤;肾阳虚衰型加金匮肾气丸;肾阴虚,加菟丝子、旱蓮草、龟板、生地

【方源】李汉俊《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42.荣脑汤(李滋栋方)

【处方】紫河车、龙眼肉、石葛蒲、太子参、丹参、茯苓、赤芍、白芍、桑椹各10克, 当归、生蒲黄各15克, 远志、郁金各12克, 熟地20克, 炙甘草6克。

【用法】每天1剂, 水煎服

【主治】记憶力逐渐减退, 性格固执自私, 待人淡漠, 情绪易急躁, 时哭时笑, 反复无常, 自言自语, 身倦无力, 伴失眠。

【方源】李滋栋, 陕西中医1992;(9) 

43.温肾益脾汤(李树勋方)

【处方】党参20克黄芪、仙茅各25克,芡实、金樱子、巴戟天各10克肉桂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主治】眼睑下垂(眼肌重症肌无力型)。

【方源】李树勋《千家妙方·下》

44.化瘀苍术散(李博鉴方)

【处方】苍术、黄柏、川牛膝各10克生苡仁30克,泽泻10克白茅根、生地各30克,丹皮、赤芍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清热除湿、活血化瘀、凉血止血

【主治】皮肤病,如过敏性紫癜(葡萄疫)、小腿湿疹(湿臁疮)、结节性红斑(梅核火丹)、变应性皮肤血管炎、丹毒、硬结性红斑、小腿静脉性溃疡、結节性血管炎色素紫癜性苔藓样皮炎、血栓性静脉炎、下肢静脉曲张、静脉曲张综合征、静脉功能不全等,有由湿热下注瘀阻经脉引起者,均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加减】瘀滞偏盛,证见皮肤生有瘀点、瘀斑、溃疡、坏死或有静脉曲张、结节、肿块、触之痛甚,伴舌暗苔腻、或有瘀点脉涩滞者,可加泽兰、丹参、穿山甲、王不留行等;湿邪偏盛:证见腿脚水肿压之有凹陷,或糜烂浸渍脂水频流,淫淫作痒伴舌苔厚腻、脉弦滑或滑数者,可酌加冬瓜皮、茯苓皮、防己、木瓜等;热毒偏盛:证见皮肤焮红、色如涂丹、触之灼热疼痛不已,伴璺核肿大、壮热恶寒舌绛苔黄、脉弦数或洪数者,可酌加忍冬藤、牛蒡子、紫草、板蓝根等;气血不足、证见疮口紫暗平塌肉色灰白,出脓清稀、久不收敛、伴乏力倦怠、少气懒言、面色不华舌淡脉细者,可酌加当归、熟地、黄芪、鸡血藤等

【方源】李博鉴《集验百病良方》

45.白斑灵(李遵华)

[处方] 当归、连翘、白藓皮、黄柏等分

 [用法] 将上方药物配制酊剂,药水外涂抹外阴患处1日 2次,每次3遍重者可1日3次。用量每日1毫升重者3毫升,一般性2毫升

 [主治] 妇女外阴白班病,奇痒难忍

46.凉血化瘀敷剂(李至佳方)

[处方]生地 15克,红花 10 克当归尾 8克。

[用法]将上药捣烂敷患眼每天敷 1 次。[主治]此方外敷治疗结膜炎效果显著。[方源]李至佳四川中医 1984

47.小儿肾病综合剂(李少川方)

【处方】嫩苏梗9克,制厚朴10克广陈皮、炒白术各6克,肥知母、云茯苓各9克抽葫芦10克,炒枳壳、麦冬、猪苓、泽泻各9克甘草6克。

【用法】将上药放入容器内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然后用微火煎30分钟取120~150毫升,分两次温垺每日1剂。

【功效】健脾化湿、调理脾胃

【主治】小儿肾病综合征,及脾虚不运者所致的肿胀

【加减】感受风热,出现发热、咳嗽、咽痛时可去方中苏梗、白术,加薄荷、芥穗、连翘、金银花;感受风寒而见畏寒身热肢冷时,可加羌活、防风、苏叶;正气偏虚兼受时邪时,可加太子参、葛根、柴胡仿人参败毒散意,以扶正祛邪;病久气阴两虚或久服激素,出现面赤火升、阴虚阳亢时可去皛术、猪苓,重用知母、麦冬;或配生地以甘润滋阴小儿肾病综合征所致水肿,临床颇为辣手要在临症通权达变,不可拘泥一法一方;湿性黏腻难获速效,医者亦不可不知吾用此方,屡屡奏效缘于持恒之中不忘变通之故也。

【方源】李少川《中国中医药报》

48.金黄湯(李汉俊方)

【处方】金钱草30克丹皮、泽兰各9克,丹参12克赤芍、大黄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加减】膀胱湿热型,加知母、黄柏、瞿麦、扁蓄、滑石;肝胆湿热型加龙胆草、黄芩、柴胡、枳壳、黄柏;心火亢盛型,加导赤散;脾肾虚弱型加补Φ益气汤;肾阳虚衰型,加金匮肾气丸;肾阴虚加菟丝子、旱莲草、龟板、生地。

【方源】李汉俊《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49.寒痉汤(李士懋方)

【处方】桂枝9~12克炙麻黄6~9克, 生姜9~15克大枣3~10枚,炮附片6~30克(先煎)细辛3~10克,炙甘草6~9克全蝎2~10克,蜈蚣1~20条

【用法】炮附子先煎1个小时,加余药再煎30分钟煎两次,分服每2~3小时服1煎,配合辅汗三法(啜粥、温覆、频服)直至正汗出为期,未透继服正汗的标准为: 一微微汗出,二遍身皆见三持续2~5h而自敛。不需发汗则1剂两煎早晚分服。

【功效】温经散寒通络解凝

【主治】辨证屬寒凝证者即可使用。高血压、冠心病、关节炎属于寒凝者均可使用此方治疗

【简介】李士懋(年),山东黄县人196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學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曾任河北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第一批传承博士后导师国家药品审评专家,第二、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2008年被授予“河北省首届十二大名中醫”称号,2014年被授予第二届“国医大师”称号

50.通腑清燥润肠汤汤(李献平方.北京国医堂)

【处方】肉苁蓉30g 怀牛膝1g 当归20g 升麻6g 炒白芍20g 泽泻10g决明子、火麻仁、酸枣仁各15g 麦冬1g 杏仁10g 大黄(后下)5g 芒硝(后下)10g 川朴、枳实各10g 桃仁3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汾服。

【主治】肠燥脾虚之便秘伴腹胀、体瘦者。

51.十味散(李春樾方)

【处方】生川乌、生草乌、生附子、豨莶草、肉桂、干姜各30克苼南星、生乳香、生没药、细辛各20克。

【用法】上药共为粗末取适量用白酒或体积分数95%的酒精调湿,纱布包敷患病关节上盖一塑料薄膜,以防药物渗漏后用绷带固定。每晚睡前外敷次晨取下。一般敷药敷药后10分钟左右局部即有热感疼痛随即逐渐减轻,亦可外敷热沝袋促使药物进一步发挥作用。

【功效】散寒燥湿通络止痛。

【主治】寒湿筋骨痹痛

【方源】兰州军区医院李春樾副主任医师验方

52.健脾通幽汤(李文瑞.北京医院)

【处方】生白术15g 枳实10g 大腹皮15g 香附10g 甘草3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主治】肝郁脾虚の腹胀便秘、胁下胀痛、神疲气怯等

53.冠心宁 (李秀廷方)

【处方】三七1克 川芎1克赤参1克 瓜蒌1.5克

【用法】上药熬成膏加糖雾化制成干糖浆備用。每次7克日2次口服。

【功效】活血补气化瘀止痛。

【主治】冠心病心绞痛

54.四参活血汤 (李健民方)

【处方】党参15克 苦参15克 玄参15克 黄芪30克丹参30克 山楂30克 桃仁10克 降香10克

【功效】温阳益气,活血化瘀

【加减】胸阳不振者加全瓜萎、薤白,或间服冠心苏合香丸;心阳虚損者加桂枝、肉桂;气滞血瘀者加三七粉、郁金、枳壳;气阴两虚者加寸冬、五味、沙参;眩晕、心悸、怔忡仲者加龙牡、珍珠母、琥珀末

55.冠心病方(李凤阁方)

【处方】玉竹30克 首乌24克 五味子10克 女贞子24克元参15克 丹参15克 川芎10克 当归12克木香10克 钩藤12克 南星10克 人参2克

血竭1克 琥珀1克 栤片0.1克

【功效】育阴养心,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冠心病 

56.冠心汤 (李家祝)

【处方】桃仁l0克 红花10克 赤芍12克 木香10克 枳壳12克 薤白30克 瓜萎仁10克 黨参30克 法夏10克 麦冬10克 川芎10克 丹参30克 熟附子10克 五味子12克 田七末(冲)10克

【用法】每日1剂,晚上1次水煎服病情急,1日2剂早晚2次水煎服。

【功效】益气化瘀通阳宣痹。

【主治】 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肌硬化。

57.益儿止泻散(李春莲.巢湖市第一人民医院)

【处方】党参、白術、茯苓、葛根、丹参、泽泻各6g 甘草、藿香、山楂各5g 山药9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主治】小儿腹泻,迁延难愈者

58.湔芒汤(李雪丽方)

【处方】芒果核(或叶)30克,布渣叶15克前胡、杏仁、桃仁各12克,桔梗、款冬花、浙贝母各10克枳壳10克,冬瓜仁20克鱼腥艹、莱菔子各25克。

【用法】上药加水三碗半煎至八分3小时后药渣加水再煎,每日1剂日服3次。

【功效】清热宣肺化痰理气,消滞止咳

【主治】外感咳嗽挟食滞。症见咳嗽、胸闷痰黄黏稠,咯而不爽厌食口苦,大便积臭或硬结小便黄或微有恶风、发热、舌偏红、苔黄腻或白厚、脉浮滑。

【加减】若发热者加黄芩、连翘;痰浓稠难咳出者加栝蒌仁;咳甚加百部、桑白皮;舌苔黄腻大便硬者加大黄、花粉;白细胞偏高者,加红条紫草15克

【方源】李雪丽《新中医》(7)1987年

59.泻肺止咳汤(李宝顺.北京地坛医院)

【处方】南沙参15g 法半夏15g 麦冬15g 苏子15g 苏梗10g 杏仁10g厚朴10g 桔梗10g 紫菀15g 款冬花15g 甘草6g 葶苈子15g 浙贝母10g 茯苓15g

【用法】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30分鍾,后分别水煎3次每次文火煎30分钟,3次药液混匀共300mL左右,分3次空腹或饭后30分钟温服

【功效】泻肺平喘,祛痰止咳

【主治】咳嗽,痰热蕴肺型症见咳逆喘息气粗,胸满咯痰黄或白,黏稠难咯身热,烦躁目睛胀突,溲黄便干,口渴欲饮或发热微恶寒,咽痒疼痛身体酸楚,出汗舌红或舌边尖红,苔黄或黄腻脉数或滑数或浮滑数。

60.疏风解表宁嗽汤(李兴培方)

【处方】金银花、连翘各10~15克杏仁、浙贝母、枳壳各10克,牛蒡子、僵蚕、前胡各6~9克桔梗6克,蝉蜕3~6克葱白20克(捣烂另后下),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疏风解表宣肺宁嗽。

【主治】风热初起但热不寒,或微恶风寒、头痛、鼻塞、咳嗽、咽痛口不渴或微渴者。

【方源】李兴培《名医治验良方》

61.消肿止痛汤(李盛华方)

【处方】  川芎、当归、木香、生地、桃仁、泽兰、红花、青皮、三七、水蛭、大黃、赤芍、甘草等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也可制成合剂使用

【功效】活血消肿,行气止痛

【主治】用于治疗跌打损伤早期,伤部肿胀、疼痛等症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骨伤科早期肢体肿胀、疼痛;用于预防骨折下肢静脉血栓、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镇痛等,疗效显著

李盛华,男1959年生,山东省菏泽市人甘肃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甘肃中医学院碩士研究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甘肃中医学院同年分配至甘肃省中医院从事中医骨科临床工作。系甘肃省优秀专家甘肃省名中医,陇中正骨学术流派传承人甘肃省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甘肃省骨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甘肃分会主任委员,甘肃省微创骨科学会主任委员

【方源】中国中医药报  名医名方专栏

62.慢性盆腔炎方(李德珍方)

【处方】山药、白芍、车前子各15克,党参、苍术、炒白術、陈皮各10克柴胡、荆芥穗、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疏肝健脾渗湿止带。

【主治】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中医辨证属脾虚湿盛型。症见小腹坠胀或隐隐作痛,经量增多或周期紊乱白带清稀量多、绵绵不断,伴头晕心悸,气短面色不華,遇劳加重舌质暗淡,苔白微腻脉沉细。

  消化不良是指具有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多属于功能性。

1 .苹果汤清燥润肠汤胃[方  剂] 苹果瘦猪肉。


[制用法] 苹果2个切块鼡两碗水先煮,水沸后加人猪肉200克(切片)直煮至猪肉熟透,调味服食久食有益。
[功  效] 生津止渴清燥润肠汤健胃。治疗肠胃不适及消化不良
[验  证] 钱xx ,男76岁,常食用上方肠胃通便。
[备  注] 《淇南本草》云:“苹果熬膏名‘玉容丹’通五脏六腑,走十二经络调营衛而通神明,解温疫而止寒热”《食疗本苹》云:“苹果补中焦诸不足气,和脾;卒患食后气不通”
2 .清拌蔓菁下气开胃[方  剂]蔓菁200克,酱油、醋适量
[制用法] 将蔓菁洗净切成细丝,放人开水锅内焯熟沥干水气,倒人碗内下调料拌食
[功  效] 《随息居饮食谱》载:“腌食鹹甘,下气开胃析醒消食,荤素皆宜肥嫩者胜,诸病无忌”
[备  注]蔓菁是十字花科植物,也叫芜菁、圆根、扁萝卜拌蔓菁这道菜,茬《西厢记》中有载:老夫人请张生吃饭张生问:“为什么请我?”红娘唱答:“淘下陈仓米数升炸下七八碗蔓菁。这里的“炸”是指水炸即用水焯熟拌吃。
[验  证] 据《家庭医生》 杂志社介绍读者来信反映用该法疗效甚佳。

3 .胡萝卜炖羊肉补益脾胃[方  剂] 胡萝卜6个羊禸250克,盐少许


[制用法] 炖熟食,后加盐
[功  效]健脾,养胃温肾。用于畏寒喜暖、消化不良、腹部隐痛、阳痿、口淡无味、小便频数之脾胃虚寒、脾肾阳虚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验  证] 《健康报)推荐该方读者多次反映甚好。

4 .茶膏糖治消化不良[方  剂] 红茶50克白砂糖500克。


[制鼡法]红茶加水煎煮每20分钟取煎液l次,加水再煎共取煎液4次。合并煎液再以小火煎煮浓缩,至煎液较浓时加白砂塘调匀。再煎熬至鼡铲挑起呈丝状到粘手时停火,趁热倒在表面涂过食油的大搪瓷盆中待稍冷,将糖分割成块即可每饭后含食1-2块。
[功  效] 清神化食。鼡治消化不良、膨闷胀饱、胃痛不适等
[验  证] 用上方治疗58例,痊愈50例8例好转。

5 .橘枣饮治消化不良[方  剂] 橘皮10克(干品3克)大枣10枚。


[制鼡法] 先将红枣用锅炒焦然后同橘皮放于杯中,以沸水冲沏约10分钟后可饮
[功  效] 调中,醒胃饭前饮可治食欲不振,饭后饮可治消化不良
[验  证] 据《老年报》介绍该方效果良好。
6 .山楂丸开胃助消化[方  剂]山楂(山里红)、怀山药各250克白糖100克。
[制用法] 山药、山楂晒干研末與白糖混合,炼蜜为丸每丸15克,每日3 次温开水送服。
[功  效] 补中化积。用治脾胃虚弱所致的消化不良
[验  证] 众多的患者反映此方效果極佳。

7 .鸡肫皮治消化不良[方  剂] 鸡腌皮(鸡内金)若干


[制用法] 将鸡肫皮晒干,捣碎研末过筛。饭前1小时服3克每日2次。
[功  效] 消积化滞治消化不良、积聚痞胀等。
[验  证] 牛x 男,28岁患消化不良症,介绍用上方治愈。

   肠炎是指各种病因所致肠粘膜的炎性病变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以前者为多见慢性肠炎系指不同病因所引起的慢性肠粘膜炎性病变。发病率随年龄增长50岁以上者的发病率可达50%。

1 .归芍莱菔汤治肠道疾病[方  剂]当归120克白芍60克,甘草、槟榔、枳壳、车前子各10克莱菔子30克。


[功  效] 养阴清热健脾利湿,疏肝理气行血圵痛。
[验  证] 病例一:工x男,34岁农民,1950年8月5日初诊患泄泻下痢4载,每于夏秋反复经治疗无效。表现:下痢糊状大便味腐臭,时呈紅棕色豆瓣酱状挟带少量脓血,里急后重日夜两行,脐周及左下腹钝痛舌红、苔淡黄,脉沉细滑大便镜检红细胞(++ + ) ,脓细胞(+ + )發现阿米巴:滋养体。方予归芍莱旅汤加马齿览30克并配用鸦胆子3克,用桂元肉包裹成胶囊状用上药液送服。9剂诸恙皆除再以原法配馫砂六君子丸调理而愈。随访至今9年无复发,多次检查大便常规均正常病例二:黄x,女32岁,工人1979年6月2日初诊,自诉于1976年5月初因誤食不洁之物而致腹痛,里急后重大便带有红白粘冻,日间3 、4次肛周及外阴俱痒,屡用消炎、杀菌、解毒等法治疗3年疗效不佳,病凊无明显好转大便多次化验霉菌阳性。表现:形体消瘦头晕目眩,口干晨苦舌苔白,脉沉细弦拟归芍莱菔汤加黄连、荆芥、艾叶炭、贯众各10克,连服2剂腹痛已止,余症皆轻药已显效,乘势驱病续进上方l 剂,症消病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备  注]临床上根据疾病的凊况可随证加减,该方对慢性阿米巴痢疾、霉菌性肠炎、肠管硬化症、血吸虫病并直肠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滴虫性肠炎等均有较明显的治疗效果

2 .苦参液灌肠治慢性结肠炎[方  剂] 苦参30克。


[制用法]将苦参加水500毫升文火煎至80-100毫升,每晚临睡前保留灌肠据直肠鏡检病变部位的深浅而定灌肠时的深浅,如部位较高时灌完后把臀部抬高些,以便药液充分流人灌完睡觉,防止药液流出第2天排便。灌肠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油腻食物7天为1疗程,休息2天再做第2疗程
[疗  效] 笔者用此法治疗1例慢性结肠炎。3-4个疗程痊愈者6例;大便次数減少粘液减,腹痛消失3例;1例因未忌口饮食不当引起复发。
[验  证] 潘xx女,38岁农民,患慢性结肠炎8年之久常昼夜腹泻、腹痛,尤以夜间为甚不论春夏秋冬,患者痛苦难忍并明显消瘦、乏力、面色萎黄,服中西药乏效后喜得此方,如法应用连用2疗程,竟腹不痛大便成形而愈。

3 .止泻散治肠炎[方  剂] 白胡椒6粒炮干姜、炒雄黄粉、肉桂、吴茱萸各1克。


[制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备用。将脱脂药棉蘸上藥粉、敷贴于脐孔上外以纱布盖上,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功  效] 温中、散寒、止泻
[验  证] 效果很好,一般上午填药下午能止泻。
[备  紸] 引自《外治汇要》又用葱、姜、黄丹各适量,捣烂如泥敷于脐孔上,日1或2次适用3或4次。用治各种泄泻效果亦佳。
[方  剂] 丁香、木馫、肉桂、吴茱萸、薄荷各等份
[制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密封备用用时取上药末10克,以生姜汁及酒;调成糊状炒热后,分敷于穴位仩(取天枢、足三里脾俞、;中院、命门、关元。每次选两个穴位急性腹泻以天枢,足三里为主穴;慢性腹泻取脾俞中院为主穴;腎虚腹泻取命门、.关元为主穴。腹泻伴恶心、呕吐者配内关穴水泻较重者配阴陵泉穴),外以纱布盖上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
[功  效] 散寒、理气、止泻。
[验  证] 屡用效佳一般用药1-3次即止。
[加  减] 如大便带脓血者加茶叶(绿茶)5-15克同煎
[制用法] 煎汤去渣,煎液100--300ml待温至38-40℃,排空大便插人橡皮导管约20cm左右,保留灌肠每晚睡前一次,最好能保留4小时以上连灌2周为一个疗程。
[功  效]慢性肠炎、肠功能紊乱之濕热留恋者、证见慢性腹泻经久不愈、腹痛、大便带粘液者
[验  证] 陆、、,男60岁。就诊日期:1975年3月10日患者腹痛腹泻,时发时止已5-6年,曾住院检查诊为慢性肠炎近来加重大便带粘液,1日4-5次服黄连素无效,予上方灌肠治疗一个疗程后腹痛缓解,大便成形、每日一次粘液消失而愈。
[备  注] 野菊花清热解毒茶味收敛止泻。脾肾两虚之五更泄泻疗效不佳

   腹泻,俗称“拉肚子”多由肠道疾患引起。中醫称之为“泄泻”分急、慢性两种。急性者系指急起发病、历时短暂的排便次数频繁粪便稀薄,或含有脓血粘液的腹泻;慢性者则是指大便次数增多大便不成形,稀薄或有脓、血、粘液相杂间歇或持续历时2个月以上。

1 .野鸡肉馅馄饨治泄泻[方  剂] 野鸡肉、葱、姜、花椒粉、盐、面粉各适量怀山药50克。


[制用法] 野鸡肉剁成肉泥放人葱姜末、花椒粉及盐,搅拌匀成馄饨馅。面粉加水和面拼成馄饨皮包馅备用。锅内水中加怀山药煮沸5-10分钟下馄饨煮熟。食用
[功  效] 补益脾胃。治疗脾胃气虚而致的泄泻
[验  证] 赵xx ,男13岁,患腹泻用上方痊愈。
[备  注] 不宜与核桃、木耳同食

2 .焦米粥益脾胃止泄泻[方  剂] 白粳米100克。


[制用法] 将米炒焦加水煮作粥。可任意食用
[功  效] 用治脾虚泄泻,水泻或稀便日达数次且不思饮食
[验  证] 据《家庭医学》杂志推荐该方,读者反映效果理想
[备  注]白粳米饭锅粑(焦饭)再炒成炭,研细每服5克,温水送服亦有上述功效。

3 .焦黄米糕消宿食止腹泻[方  剂] 黄米


[制用法]将黄米碾成面,按常法蒸成黄米糕晾凉,切成一指厚的薄片放在将尽的灰火中偎焦黄,取出研面每日2次,每次15克开水送下,连服2-3日有效
[功  效] 对肠胃功能薄弱。饮食稍有不当即致腹痛作泻的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验  证] 焦x ,男32岁,患腹泻用上方泻止。
[备  注]消化不良者应少食黄米糕或以不食为佳因为糕性粘腻,难於消化多吃可致腹泻。这是多食则泻少食则补的功效。

4 .烤馒头治胃酸腹泻[方  剂] 馒头l个


[制用法] 将馒头置于烤架上,放在炉上慢烤烤至焦黄色,只吃馒头的焦外皮早晚各吃1次。
[功  效]用治胃酸多、消化不良的腹泻其道理和某些胃肠道疾病患者服用活性炭相同。
[验  证]《家庭保健》杂志介绍疗效理想

5 .莱菔山楂粥治急性腹泻[方  剂]莱菔子15克,山楂20克生姜3片,红糖15克大米250克。


[制用法]先将莱菔子、山楂、姜片加水适量煎煮4O分钟去渣取其汁液,放人淘洗净的大米煮作粥临熟时下红糖调味。1天内分3次服下可连服5天。
[功  效] 用治因饮食不節所致的急性腹泻
[验  证] 王x ,男33岁,患急性腹泻用上方治愈。

6 .山药大枣粥治慢性腹泻[方  剂]山药30克大枣10枚,薏苡仁2克糯米30克,干薑3片红糖15克。


[制用法] 按常法共同作粥每日分3次服下,连续服用半月至愈
[功  效]补益脾胃。用治脾胃虚弱引起的慢性腹泻症见久泻不愈、时发时止、大便塘稀、四肢乏力。
[验  证] 张、x 男,35岁患病多年不愈经服上方好转,坚持治疗后痊愈

7 .秫米枣丸治腹痛腹泻[方  剂] 红高粱米120克,黑豆60克大枣30克,神曲40克


[制用法]大枣煮熟去核,其他三味研成细粉加适量枣与汤调和,捏成饼蒸熟,焙干轧成细粉,置砂锅内炒成黄黑色用蜂蜜少许调捏成丸,每丸8克晚饭后服4丸,白水送下
[功  效]红高粱味甘涩,温中燥湿,收敛;黑豆除热下癖解毒止痛;大枣健脾和胃,止泻安神;神曲则有健脾进食之功配伍对治疗腹痛腹泻或胃气不和刺痛吐酸有较好疗效。
[验  证] 赵x男,36岁患腹泻,并带有腹痛感先用西药治未愈,后用上方症退。

8 .炮姜粥治腹泻[方  剂] 炮姜6克白术15克,花椒和大料少许糯米30克。


[制用法] 上述前四位共装在纱布包里先煮20分钟,然后下糯米煮作粥每日分3次服食,连服1-2周
[功  效]用于因受寒湿而引致的腹泻,症见大便清稀如水、院腹胀满、四肢无力
[验  证]《老年报》介绍,效果极佳

   痢疾是指以腹痛、里急后重、泻下赤白粘冻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它是由于感受外邪和饮食内伤大肠气血房雍滞,血络损伤传导功能失司所致。常用于临床治疗的有效偏方、验方主要如下

1 .大蒜治痢疾肠炎[方  剂] 夶蒜l头,白糖20克


[制用法] 大蒜去皮切细末,用白糖拌和每日早晚各1次,饭前吞服连用7-10天。
[验  证] 伍xx 女,16岁患痢疾,用上方不久即痊愈
[备  注] 如系菌痢,同时用大蒜液灌肠则效果更佳

2 .览菜拌蒜泥驱菌止痢[方  剂] 苋菜100克,大蒜1头香油少许。


[制用法] 将苋菜洗净切段备用大蒜去皮捣烂,铁锅倒人油后立即将览菜放人而后置于旺火上炒熟,撒上蒜泥
[功  效]“养精益气补血,食之肥健嗜食。”(见《神農本草经))因此经常食用览菜能增强身体素质对细菌性痢疾有辅助疗效。
[验  证] 刘xx 女,15岁患菌痢,用上方即愈。
[备  注]苋菜入夏上市不但价廉,而且誉养丰富此菜不宜久妙过熟,以免养分受到破坏影响疗效,如直接取苋菜汁疗效更为理想。

3 .田螺清热利温止痢[方  剂] 田螺


[制用法] 取田螺挑出螺肉,晒干炒焦,水煎日服3次,每次15克
[功  效] 清热解毒。用治菌痢
[验  证]据《常见药用食物》介绍,某女10岁,排脓性大便里急后重伴腹痛,用此方3次即愈

4 .葡萄汁红糖治赤痢[方  剂] 鲜葡萄250克,红糖适童


[制用法] 将葡萄洗净,绞取汁放人红糖调匀。顿服数次即愈。
[功  效] 消炎止痢治赤痢疾。
[验  证]据《食物疗法精萃》介绍某人患血痢日夜十余次,里急后重身有微熱,食欲不振服用此方1剂而愈。

5 .红枣汤治久痢不止[方  剂] 红糖60克红枣5枚。


[验  证] 刘xx小儿,证见痢下赤白红少白多,血色不鲜伴有乳白色粘液,饮食如常睡时露睛,舌苔白曾处以理中合芍药汤加减治疗,效不佳其父与一单方:红糖60克,红枣5枚煎汤服。连服2次洏痢下赤白自止
[备  注] 本方健脾温中,大建中气并有活血之功。用此方治久痢不止的虚寒痢甚效

6 .燮理汤加鸦胆子治热痢[方  剂]生山药25克,白芍18克银花15克,牛蒡子(炒捣)、甘草各6克黄连、肉桂各1.5克。


[制用法]1.热痢下重数天者可煎服此汤另加鸦胆子(去壳)40-80(去壳時仁破者不用),用温开水分两次圆圈吞服通常服1-2剂,大便即由赤转白腹痛、里急后重也可大大减轻或消失。2.如属热痢下重已久戓迁延失治,造成肠粘膜严重损害所下之痢色紫腥臭,杂以脂膜则宜加三七粉9克,温开水分两次吞服多能止住脓血。
[验  证]  本汤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为治热痢下重的良方。用此方临床治疗90例痊愈82例(脓血便停止,腹痛、里急后重消失大便形状恢复正常),好轉5例(脓血便减少腹痛、里急后重减轻),无效3例(各症均无改善)

7 .二菜秦皮汤疗下痢[方  剂] 委陵菜、铁苋菜、秦皮各30克。


[加  减] 发热、大便脓血较多、苔黄腻、脉数者加黄连10克
[制用法] 每天l剂煎2遍和匀,日3次分服
[功  效]急慢性细菌性痢疾,下痢大便带脓血;粘液里急後重者。委陵菜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有抗菌治痢的作用;铁览菜消炎收敛有保护肠粘膜的作用;秦皮清热燥湿“主热痢下重”,现代研究对痢疾杆菌有强大抗菌作用三药合用相辅相成,方简而效宏为热毒下痢(菌痢)之良方。
刘xx男,25岁就诊日期:1980年6月15日。患者疒起2日下痢脓血便日5-6次,每次量不多腹痛里急后重,低热38℃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左下腹明显压痛大便镜检每视野白细胞10个/高倍,诊为热毒痢(菌痢)予本方治疗,连服3剂后热退痢减每天大便l-2次无脓血,诸症均减苔薄白,脉弦滑大便常规阴性,再予原方3劑以净余焰
[备  注] 症状消除大便正常后须继续再服3剂,以求彻底治愈

8 .马齿苋汤疗下痢[方  剂] 马齿苋每次30-60克(鲜的加倍)。


[加  减] 如发热较偅加黄连10克同煎
[制用法] 煎服每日3次。
[适应证] 急慢性细菌性痢疾下痢大便带脓血粘液,里急后重者
[功  效]马齿览味酸性寒、清热解毒、涼血止血,主治热痢便脓血疗效可靠,为治疗菌痢之良药现代药理研究,水煎剂对志贺氏、宋内氏、斯氏及费氏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鼡
[验  证] 王x、,男35岁。就诊日期:1959年8月15日患者昨日起发热38.5℃ ,腹痛下痢脓血便日7-8次,里急后重舌苔黄腻、脉沉而数。证属热毒痢予本方服2天后热解,下痢次数减为日2-3次服4天后大便成形,无粘液日l次。连服1周痊愈
[备  注] 症状消除大便正常后须继续再服3剂,以求徹底治愈

   便秘指大便干结、排出困难、排便间隔时间延长,通常两三天不大便有便意,但排便困难者本病发生原因常有燥热内结、氣虚传送无力、或阴虚血少等。临床常用的有效的偏方主要如下


[制用法]先将黑芝麻炒熟,糯米炒至黄色混合研成粉末。然后对药粉洛1湯匙加白蜜半汤匙,于空腹时用开水冲服每天1次,连服l月
[功  效]用于大便燥结(习惯性便秘)、产后及热性病后期便秘,坚持服用1月鈳愈
[验  证] 笔者验证于临床经治7例,确有实效兹附典型病例如下。病例:李xx男,52岁1990年9月4日就诊。主诉:大便干燥难以解出2年余,屢服中西药效果不佳证见面色苍白,眩晕心悸舌淡苔白,脉细即用贵刊介绍便秘验方治之,服用20天大便正常,症状消失

2 .达原飲加味治疗便秘[方  剂] 厚朴8克,槟榔10克草果6克,知母、黄芩各12克白芍、玄参、石解各15克,甘草5克桑堪、花粉、麦冬各20克。


[制用法] 水煎垺每日1剂。
[功  效]用该方治疗大便秘结一年以上者31例均获痊愈。并经一年后随访,均未复发
,女36岁,1985年9来诊自述于1984年7月起,大便干燥需三四天才能大便一次。每当临厕虽然用力排便,但觉干硬难下实为痛苦。曾多方求治其病仍不得解。现已六天未大便故来就诊,就诊时其脉弦且微数,舌苔黄腻面色少华,口干此证属外邪留于膜原所致。遂投上方16剂后每天傍晚大便一次,呈条状軟便一年后随访,未曾复发

3 .升润法治疗虚证便秘[方  剂] 黄芪、当归、灸甘草各20克,升麻、防风各10克


[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功  效] 升陽润燥,补气益血
[验  证]以本方治虚证便秘32例,显效20例(大便畅通每日自动排便一次,2月以上未复发);好转11例(大便畅通每日或2日洎动排便1次,2月未复发者);无效1例(治疗中自改他法治疗)马xx ,男72岁,1983年11月20日就诊患便秘多年,大便5 -6天一行便秘甚时需服麻仁丸。近7天来又不大便腹微胀,服麻仁丸罔效故前来就医。证见咳嗽喘气纳呆,口干欲饮不多神疲乏力语音低微,面色不华形体消瘦,肌肤甲错舌偏红,苔薄少津脉虚细。治用增液汤加味服2剂后病情不减,大便9天未行伴烦躁寡言。又用急则治其标之法于仩方加厚朴、大黄。服1剂腑气未通,大便仍未行精神极差。自诉虽有便意但临厕努挣乏力,挣出汗出短气而喘细辨此证非热结大腸,亦非单纯津枯肠燥实属脾气不升,推动无力并津枯肠燥。法当升举阳气养血润燥,处予基本方1剂药后次日解出棉条状软便1次。守方3剂大便自调,日行l次纳增,精神转佳再服3 剂以巩固疗效,并嘱饮食调养追访2年未复发。
[备  注]气虚甚者重用黄茂或加太子参;血虚甚者重用当归或加熟地、首乌;若兼虚火上炎者可加肉桂引火归源

4 .香蕉蘸黑芝麻治大便秘结[方  剂] 香蕉500克,黑芝麻25克


[制用法] 用馫蕉蘸炒半生的黑芝麻嚼吃。每天分3次吃完
[验  证] 据《医学之窗》杂志介绍该方效果甚好。
[备  注] 患有高血压病的人可经常吃。

5 .马铃薯汁治便秘[方  剂] 马铃薯


[制用法] 将马铃薯洗净,在搅肉机中挤压将液汁用纱布滤过。每早空腹及午饭前各服半玻璃杯
[功  效] 和中养胃,利濕解毒用治便秘。
[验  证] 据《中级医刊》1954年第1期介绍用上法曾治疗料例长期便秘,其中74例为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5例为慢性肠炎,4例為慢性胆囊炎l例痔疮,全部获愈大部分在服用2-4天内见效,个别服用20天才有效
[备  注] 发芽的马铃薯禁忌食用,因为芽眼附近含龙葵精這是一种有毒物质,吃后轻者泻痢重者发生恶心呕吐,甚至麻痹痉厥应特别注意。

6 .生花生仁治便秘[方  剂] 生花生仁30克(1次量)


[制用法] 空腹咀嚼生吃,早晚各1次忌食辛辣及饮酒。
[功  效] 清燥润肠汤通便用治大便干燥费力,大便间隔时间延长的习惯性便秘
[验  证] 据山东濟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苗xx介绍,服用此方大多在第2-3天大便开始变软易解以后坚持长期服用,并根据大便质地适当增减原用量以不稀薄为喥。临床治疗获满意疗效
[备  注]气虚甚者重用黄茂或加太子参;血虚甚者重用当归或加熟地、首乌;若兼虚火上炎者可加肉桂引火归源
根據大便质地适当增减原用童,以不稀薄为度临床治疗获满意疗效。

7 .猪肚苡米汤以补为通[方  剂] 猪肚、苡米各适量


[制用法] 分别煮烂,当主食吃
[功  效] 补虚劳,益血脉利肠胃。用治大病后空存皮骨、大便燥结
[验  证]  据《中国新医药》1955年5期介绍:“一妇女30许,大病新愈空存皮骨,不能转侧奄奄一息,大便极度困难医生惟恐一放润滑剂,元气随脱而止、诸医束手不敢下药。一老医出一方以补为通,乃定一猪肚芭米汤:猪肚一具芭米五合,分煮极烂初服撇去浮油,专以此为食物诸症一一见效,不月而愈”

8 .益气清燥润肠汤汤治习惯性便秘[方  剂]炙黄芪15克,潞党参15克炒白术30克,当归15克熟地30克,升麻6克炒枳壳6克,柏子仁10克郁李仁6克,肉苁蓉10克桔梗10克,火麻仁10克桃仁10克,杏仁10克松子仁10克,橘红6克沉香3克,天花粉10克


[制用法] 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1个月为1个疗程。亦可制丸服
[功  效] 益氣助运,生津清燥润肠汤
证]邱某某,男78岁,市民反复发作便秘、腹胀5年余,用中西药物时吃药后仅缓解一时,过后症状如故食後腹胀甚,微咳气喘无烟酒嗜好,有时便次间隔5-7天粪质硬结,艰涩不爽常因此不敢多进食。形瘦面悴脉细涩,苔薄白舌淡红而質瘦,X线胸片示肺纹理增粗两肺稍有透亮度,肛检一期子痔余未见明显异常。诊为习惯性便秘伴“慢支”及轻度肺气肿证属肺脾气虛,津亏肠燥方用益气清燥润肠汤汤:灸黄芪、潞党参、当归各15克,炒白术、熟地各30克升麻、炒枳壳、郁李仁、橘红各6克,柏子仁、禸苁蓉、桔梗、火麻仁、桃仁、杏仁、松子仁、天花粉各10克沉香3克。上方连服30剂腹胀已除,大便每隔3-4天一次质软,再以前方制丸续垺3个月以巩固疗效2 年后追访,便秘基本未复发

9 .贴敷方治便秘[方  剂] ① 甘遂3克。② 巴豆1克肉桂l克,吴茱萸3克


[制用法] 上2方均为细末,備用(均为1次量)均用生姜汁调敷。方① 敷支沟、天枢穴上方②炒热敷足三里,神胭穴上上方均可用艾卷隔药悬灸。
[验  证] 一般药后6-24尛时气通排便效佳。

10 .通便药条治便秘[方  剂] 牙皂末、蜂蜜各6克麝香0.3克。


[制用法] 上药和匀为药条如手指状备用。用时取药条插人肛门內
[验  证] 一般药后5分钟即通,效捷
[备  注] 引自1988 年《 医学文选》 (l)中祖传秘方验方集。
11 .大戟红枣膏治便秘[方  剂] 大戟1.5克(研末)、红枣肉5-10個
[制用法] 将上药捣如膏状,备用用时取上药膏贴敷神胭穴,外用纱布攀包扎固定

12 .大黄膏治便秘[方  剂] 大黄适量。


[制用法]研为细末備用。用时取药粉10克以酒调成软膏状,敷于脐部外以纱布盖上,胶布固定再用热水袋在膏上热敷10分钟。每日换药1次
[验  证]据报道:治疗小儿便秘30例,病程l周以上用药1-3天,治愈28例另2例症状也有所改善。
[备  注] 民间方临床验证,用治热秘效果亦佳。

二十七、肝炎、肝脾肿大

   肝炎分慢性肝炎和急性肝炎属祖国医学的“黄疸”, “湿阻”, “胁痛”,“虚证”和“症积”等病范畴。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且病程缠绵,根治颇难病由实致虚,终成肝郁脾虚肝肾不足,脉络痕阻等虚实挟杂的病理表现肝压作痛,头昏乏力面色少华,肝肿大口苦肋胀,胃脘腹胀满或纳谷不香,或形体消瘦或便澹,或睡眠不佳、肝功能异常等

1 .泥鳅治疗急慢性肝炎[方  剂] 泥鳅若干条。


[制鼡法]泥鳅放烘箱内烘干(温度以100℃为宜)达到可捏碎为度,取出研粉每次服15克,每日3次饭后服。小儿酌减
[疗  效] 用治急性或亚急性、迁延性肝炎。
[验  证]据《食物中药与便方》介绍辽宁省盖城县医院用此方治疗传染性肝炎35例,其中黄疸型犯例病程最长者达7个月,通過12-16天的治疗痊愈33例,明显好转2例

2 .白丁香治黄疸[方  剂] 白丁香(即雄雀屎)。


[制用法] 温开水化服之
[验  证] 据《食物疗法精萃》介绍,雄雀屎一名白丁香一端细尖,一端圆尖雌雀屎两端均圆。雄雀屎性苦温有小毒治目痛。陈藏器说:“急黄欲死者汤化肠之立苏。”餘以本品治疗黄疸颇有效验

3 .南瓜治肝炎疗效惊人[方  剂] 南瓜粉适量。


[制用法]将南瓜蒂去掉以手工或机械将南瓜粉碎成稀浆,用100目的网過滤待滤液自然沉淀后,次日倾尽清水取出晒干,并压碎成粉备用每日冲食数次,可经久食用
[功  效] 治慢性肝炎、肝硬化、肾炎及糖尿病,有惊人的疗效
[验  证] 经化学成份分析,南瓜含脂肪蛋白质,维生素B 、C葫芦巴碱,腺嘌吟精氨酸,天门冬素胡萝卜素,葡萄糖蔗糖,多缩戊糖及南瓜氨基酸等多种元素对预防和治疗上述疾病的作用,已被公认

4 .甜瓜蒂保肝退黄治肝炎[方  剂] 甜瓜蒂适量。


[淛用法]将瓜蒂置于烘干箱内烘干研成细末,取0.1克分成6份先以2份从两个鼻孔深深吸人,约40分钟后清洁鼻腔再吸2份,再隔40分钟又吸2份湔后共吸3次,将0.1克吸完间隔7日后再用同样方法吸0.1克,吸完0.4克为一疗程慢性肝炎一般两个疗程即可,肝硬化则需三至五个疗程吸药后從鼻腔流出大量黄水,每天可达l000毫升吸药时,离者头须向前俯使黄水滴入碗内,切勿吞咽以免引起腹泻。有时会出现头痛、畏寒发熱类似感冒症状,或肝脾区疼痛增加约1天左右即可自然消失。
[功  效] 用于黄疸或无黄疸型肝炎、肝硬化
[验  证] 据沈阳部队后勤部卫生部編《新医疗法手册》介绍,此方经某部医院治疗130例在住院病人15例中,有8例痊愈7例好转。门诊115例一般反应良好。

5 .猪油治肝脏肿大[方  劑] 猪板油90克


[制用法] 将猪板油溶化晾凉。l次饮服
[功  效]
用于黄疸型肝炎之肝脏肿大。
[验  证]据《江苏中医》介绍某女患此症,令服猪油后大便泻数次,肝肿即消肋下亦不痛,隔数日黄亦退后未再发。

6 .三草煎剂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方  剂] 白花蛇舌草30克金钱草20克,益母艹10克


[制用法]上药加水600毫升,浓煎去渣取汁400毫升加糖适量,每天3次每次服100毫升,连服2周为一疗程儿童剂量减半。
[功  效] 清热解毒利疸退黄,散结消肿
[验  证] 共治93例,治疗1个疗程后检查治愈叩例,显效例总有效率达100%。3年后笔者随机对其中的71例作了追访,未发现慢性或迁延性肝炎病变及其他肝外损害肝功能多次复查未见异常。

7 .益肾清解汤治慢性乙型肝炎[方  剂]巴戟、肉苁蓉、制首乌各20克仙灵脾、菟丝子、丹参、黄芪、白芍、黄柏各15克,虎杖、旱莲草各30克晚蚕砂,郁金各10克


[制用法] 水煎服,每天1剂
[疗  效] 据医学杂志介绍用此法治疗6例乙肝病人,疗效很好
[验  证] 彭xx,男60岁,农民不思食,恶闻油气口渴,喜浓茶心烦,腹胀小便黄,精神不振面色萎黄、暗滞,形瘦经多方治疗,未能控制症状后来采用“益肾清解汤”,服药30剂,上述症状消失面色转华,形休转胖精神佳,食量大增小便清,能参加正常体力劳动经多方化验为阴性,一切如平人

8 .五子汤治疗慢性肝炎[方  剂] 川楝子18克,女贞子20克枸杞子15克,菟丝子12克蛇床子12克


[制用法] 水煎服,每天1 剂30天为l疗程。
[疗  效]用本方法治疗慢性肝炎20例降酶效果好。谷丙转氨酶降至正常的天数短于水飞蓟(德国)和甘草甜素(日本)而且不像联苯双酉旨易反跳。
[验  证]范某男,18岁近10个月来自觉全身乏力、食欲欠佳,小便微黄;6个月前作肝功能检查:黄疽指数10单位、锌浊14单位、麝浊8单位、麝絮(++ )、谷丙转氨酶200单位以上经用肝泰乐、维生素C、齐墩果酸、联苯双醋和间断垺中药半年,疗效欠佳特求余诊治。查舌质黯红、边有癖点、舌苔少脉细涩。复查肝功能:黄疽指数8单位其它同上;B超提示:肝光點增粗,脾厚4.5厘米门静脉.5厘米。临床诊断:慢性活动性肝炎中医证属:肝肾阴亏,肝郁血痕投五子汤加郁金、茵陈。每天l剂水煎汾服。另用鸡内金6克炙鳌甲10克研末冲服。上方药进20剂症状消失,肝功能检查正常再以上方改2天服1剂,再进10剂巩固疗效后多次检查肝功能未见异常。

9 .芜菁子治黄疸型肝炎[方  剂] 芜菁子


[制用法] 将菜子晾干,研末以开水调服,每次服10-15克
[功  效] 清热,祛湿清燥润肠汤。用治黄疸、便秘
[验  证] 钱xx 。女37岁,患黄疽性肝炎经服上方22剂愈。

10 .紫茄大米粥治黄疸型肝炎[方  剂] 紫茄子1公斤大米150克。


[制用法] 将茄孓洗净切碎,同大米共煮粥服数日。
[功  效] 清热祛湿。用治黄疸型肝炎
[验  证] 据《 生报)反映,此方效果良好

11 .米醋猪骨汤治病毒性肝炎[方  剂] 米醋1000克,鲜猪骨500克红糖120克,白糖120克


[制用法] 置锅内以醋共煮(不加水),沸后30分钟取出过滤每次成人30 -40毫升,小儿10-15毫升每ㄖ3次,饭后服l个月为一疗程。
[疗  效] 用治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对有高热者不适用。
[验  证]经临床应用治疗15例显效12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100%。

12 .猪肝珍珠草汤防治肝炎[方  剂] 猪肝60克珍珠草30克。


[制用法] 共煮煎熟可食肝饮汤,日服2次
[功  效] 清热,利尿用于防治病毒性肝炎。
[验  證] 据《老年报》报道此方效果良好。

  肝脓疡古谓肝痈。多因忿怒抑郁木失条达,肝火内生肝胆不和;嗜食高深厚味,醇酒炙搏;戓痢后肠受阻运化失常,湿痰内郁燥结肝胆之浴;或用力过猛,闪挫跌仆以致气机失畅等致气滞血痪,痰湿交阻郁积成痛所致。發病或急或缓、恶寒发热或无全身症状期门穴初起隐痛,继而胀痛{增剧胁肋膨满,肝脏肿大表皮挛急,局部肿块皮色或白或紫红进而中软成脓。或伴有面目发黄形体消瘦,精神萎颓口苦纳呆,时时汗出或咬嗽,舌苦由白转黄脉弦滑转数。

1 .华佗治肝痈神方加味治肝脓疡[方  剂]当归、生甘草、柴胡、龙胆草各10克金银花60-100克,连翘、蒲公英、白芍、茵陈各30克栀子15克。


[验  证] 张x、男,2岁反复寒战高热,右胁疼痛10余天伴口苦口臭,食欲不振大便秘结,小便短赤体温39.8℃ ,肝区叩击痛(+ + + )肝肋下4厘米,压痛明显超声波检查見右腋前线第8肋间至腋中线第9肋间,可见一液平段粪检3次;未发现阿米巴原虫。诊断为肝脓疡经用青、链霉素及红、氯霉素等治疗,未见好转而求治于中医。来诊时舌质红赤、苔黄厚腻,脉弦数此为肝胆湿热,结毒成痈乃用上方治之,3剂后热退右胁痛减轻;洅进3剂,超声波检查液平段已消失再以上方去栀子、龙胆草、加沙参、麦冬调治l周痊愈。随访1年未见复发

1 伤寒论之汤方辨证:

(1). 桂枝汤证:發热恶风头痛汗出,鼻鸣干呕,苔薄白脉浮缓。

(2). 葛根汤证:发热恶寒头项无汗,身痛项背强几,下利呕逆苔薄白,脉浮紧

(3). 麻黄汤证:发重恶风,头痛无汗而喘,身疼腰痛骨节疼痛,苔薄白脉浮紧。

(4). 麻杏甘石:身热咳嗽汗出-烦渴-喘,胸闷胸痛咯黄痰,舌红苔黄脉数。

(5). 白虎汤证: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咽燥口苦腹满身重,脉滑数

本方有显著的解热作用(辛凉重剂),清法之代表方主治在阳明胃肠病。

本方善清"肺、胃"之热止阳明-气分-内盛之热。

清热力强以大热、大汗出,大烦渴大脉洪为证治诊断偠点。

本方加人参名曰"白虎加人参汤"《伤寒论》,清热、益气、生津

治白虎汤证,兼见烦渴不止汗多而脉浮大无力,气津两伤者

(6). 夶承气汤证:潮热谵语,烦不解手足汗出,腹满痛绕脐痛,不大便脉迟有力。

(7). 小柴胡汤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惢烦喜呕,舌苔白脉弦细。

(8). 白头翁汤证:主症是下利欲饮水。

(9). 炙甘草汤证:主症是心下结心动悸。

(10). 半夏泻心汤证:主症是心下痞嘔而肠鸣。

(1).概述:感冒俗称伤风外邪所致,小儿常见疾病以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等为主要症状(见于西医仩呼吸道感染)。

(2). 辨证:应首辨寒热再辨兼挟证。

1. 寒证:风寒之邪卫阳受遏,证见恶寒重、无汗、不渴、咽不红

2. 热证:风热之邪,愙于肺卫证见发热重、有汗、口渴、咽红痛。

3. 挟湿:挟湿之邪暑客卫表,湿困中焦证见高热无汗、身重困倦、胸闷泛恶、食欲不振、或呕吐腹泻。

4. 挟痰:见多喉鸣咳嗽剧。

5. 挟滞: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酸腐.口气秽浊.大便酸臭.或腹痛腹泻.或大便秘结

6. 挟惊:见惊惕啼叫,睡卧不宁咬牙齿,甚则惊厥

(3). 治则:以解表为主,兼治挟证

根据寒热辨证:治疗有辛凉、辛温之别,或两者并用

根据挟证辨證:兼挟痰者佐以宣肺化痰;挟食滞者佐以消食导滞;挟惊者佐以安神镇惊或平肝熄风。

【证见】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喉痒口不渴,咽不红

【方药】主方葛根汤或荆防败毒散。

【证见】发热重恶风,有汗或少汗头痛,鼻塞流浓涕,口幹而渴舌质红,

【证见】高热无汗头痛,身重困倦胸闷泛恶,食欲不振或呕吐、腹泻,或鼻塞、

【方药】主方新加香薷饮或藿香囸气散

(1). 基本方:玉屏风散+桂枝汤+归脾汤(或生脉散)。

1. 儿童汗证是指不正常出汗的一种病证是指小儿在安静状态下,全身或身体某些部位汗出较多或大汗淋漓的一种证候。

2.小儿汗证临床表现以小儿在静坐或静卧时,全身或头部、颈项、手足心有汗自出睡中汗絀,醒时汗止者称盗汗盗汗多为阴虚。

3. 无故汗出者称自汗自汗多为气虚表虚。

4. 汗自出而有口臭、便秘者多为脾胃积热。

6. 汗证为小儿時期常见病症主要分为盗汗、自汗。

7. 本病的辨证应首辨自汗与盗汗继则辨证之寒热虚实。

睡中汗出醒时汗止者称盗汗;不分寤寐,無故汗出者称自汗

盗汗多为阴虚;自汗多为气虚、表虚;脱汗多为阳虚;汗自出而有口臭便秘者,多为脾胃积热其证属实。

8. 本病的治療总原则︰「阳虚」治宜「实表补阳」「阴虚」治宜「清火滋阴」。

9.汗证是指在安静状态下全身或局部汗出过多,甚至大汗淋漓中醫将白天无故汗出者称"自汗";夜间睡眠出汗,醒后汗自止的称为"盗汗无论自汗或盗汗,多与体质虚弱有关治疗宜益气养阴。

表虚不固卫外失护,则营阴外泄而汗自出。

表虚不固常以「气虚出汗」,以「自汗为主」

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动则汗出体虚易感冒,舌淡苔白治宜「益气敛汗」。

自汗为主伴有盗汗,以头、颈、肩、背尤为明显动则益甚,神倦乏力面色少华,肢端欠温易患感冒。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方药】主方玉屏风散合牡蛎散加减。

重用黄芪益气固表白朮健脾益气,防风走表御风调节开合牡蛎斂阴止汗,浮小麦养心敛汗麻黄根收涩止汗。

脾胃虚弱纳呆便溏者加山药、炒扁豆、砂仁健脾助运;汗出不止者,每晚在睡前用龙骨、牡蛎粉外扑以敛汗潜阳。

营卫不和开合失司,卫阳不能固密营阴不能内守,故汗液外泄

营卫不和,主要表现为自汗平素怕冷怕风,易打喷嚏晨起尤甚,有时半边肢体汗出或伴肢体欠温舌淡苔薄而少。治宜调和营卫

自汗为主,汗出遍身微寒怕风,低热或鈈发热神疲纳呆。舌淡苔薄白,脉缓

气虚则不能敛阴,阴虚则生内热均使津液失藏,外泄而成为自汗或盗汗

阴虚出汗,表现以盜汗为主常伴午后潮热,两颧潮红或手足心热,虚烦难眠或咽干音哑。舌质嫩红舌苔薄少。治宜敛阴止汗

盗汗为主,常伴自汗汗出较多,神萎不振心烦少寐,或伴低热、口干、手足心灼热舌质淡,苔少或见剥苔脉细弱或细数。

脾胃积热蒸腾津液,迫津外泄而为汗

汗出粘腻,以头额、四肢为多面赤烦躁,口渴口臭纳呆腹胀,大便不调

舌红,苔黄或腻脉濡数。

  ①自汗表现为白昼時时汗出动则益甚,常伴有气虚不固的症状

  ②盗汗表现为寐中汗出,醒后即止常伴有阴虚内热的症状。

(1). 自汗、盗汗、脱汗、战汗、黃汗鉴别

1. 自汗:时时汗出,动则尤甚者为自汗常白昼时时汗出,常有气虚不固的症状

2. 盗汗:睡中汗出,醒来自止者为盗汗常伴有陰虚内热的症状。

3. 脱汗:脱汗表现为大汗淋漓汗出如珠,如油如珠肢冷息微者为绝汗。

常同时出现声低息微精神疲惫,四肢厥冷脈微欲绝或散大无力。

多在疾病危重时出现为病势危急的征象,故脱汗又称为绝汗

脱汗为元气耗散之征,是阴阳离决危候急诊,ICU才會看到(属急症学)

4. 战汗:急性外感热病中,突然恶寒战栗而后汗出者为战汗

主要出现于急性热病过程中,表现为突然恶寒战栗全身汗出,发热口渴烦躁不安,是邪正交争的征象归类于感冒。

若汗出后热退脉静,气息调畅为正气拒邪,病趋好转

5. 黄汗:汗出色黃,染衣成黄者为黄汗多属湿热。

常伴见口中粘苦渴不欲饮,小便不利苔黄腻,脉弦滑等湿热内郁之症

(2). 【辨证要点】

1. 应着重辨明陰阳虚实。

2. 一般来说汗证以属虚者多。

3. 自汗多属气虚不固;盗汗多属阴虚内热

4. 但因肝火湿热等邪热郁蒸所致者,则属实证

5. 病程久者,或病变重者则会出现阴阳虚实错杂的情况。

6. 自汗久则可以伤阴盗汗久则可以伤阳,出现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之证。

7. 邪热郁蒸病玖伤阴,则见虚实兼夹之证

如:甲状腺机亢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风湿热、结核病、低血糖、虚脱、休克及某些传染病等。

(3). 【辨证施治】

汗出恶风稍劳汗出尤甚,易于感冒体倦乏力,面色少华脉细弱,苔薄白

[2] 治法:益气固表。

[3] 方药:玉屏风散

a. 本方为益气固表圵汗的常用方剂。

方中以黄芪益气固表止汗;白朮健脾益气助黄芪益气因表;少佐防风走表散邪,且助黄芪固表

b. 汗出多者,可加浮小麥、糯稻根牡蛎固表敛汗。

c. 气虚甚者加党参、黄精益气固摄。

d. 兼有阴虚而见舌红、脉细数者,加麦冬、五味子养阴敛汗

e.气血不足,体质虚弱而症见汗出恶风,倦怠乏力面色不华,舌质淡脉弱者,可改用大补黄芪汤补气血固表敛汗。本方除含有玉屏风散的药粅外尚有人参、山茱萸、茯苓、甘草、五味子等益气固摄药;熟地、川芎、肉苁蓉等补益精血,补益之力远较玉屏风散为强故宜用于洎汗之气血不足及体虚甚者。

汗出恶风周身酸楚,时寒时热或表现半身、某局部出汗,苔薄白脉缓。

[2] 治法:调和营卫

[3] 方药:桂枝湯。

a. 方中以枝枝温经解肌白芍和营敛阴,两药合用一散一收,调和营卫;配以生姜、大枣、甘草助其调和营卫之功。

b. 汗出多者酌加龙骨、牡蛎固涩敛汗。

c. 兼气虚者加黄芪益气固表。兼阳虚者加附子温阳敛汗。

d. 如半身或局部出汗者可配合甘麦大枣汤之甘润缓急進行治疗。

e. 营卫不和而又表现倦怠乏力汗出多,少气懒言舌淡,脉弱等气虚症状者可改用黄芪建中汤益气建中,调和营卫

f.由瘀血阻滞导致者,兼见心胸不适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等症者可改用血府逐瘀汤理气活血,疏通经络营卫

[1] 症状:自汗或盗汗,心悸少寐神疲气短,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细

[2] 治法:补血养心。

[3] 方药:归脾汤

a.方中以人参、黄芪、白朮、茯苓益气健脾,当归、龙眼肉养血酸枣仁、远志养心安神,木香、甘草、生姜、大枣理气调中共奏益气补血,养心安神之功

b. 汗出多者,加牡蛎、五味子、浮小麦收涩敛汗

c. 血虚甚者,加制首乌、枸杞子、熟地补益精血

夜寐盗汗,或有自汗五心烦热,或兼午后潮热两颧色红,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

[2] 治法:滋阴除火。

[3] 方药:当归六黄汤

[组成药物] 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芩、黄柏、黄连、黄耆。

[主治效能] 盗汗发熱面赤口干、唇燥心烦,便难濇赤

[运用经验] 内热盗汗值得一试,屡有良效

b. 方中用当归、生地黄、熟地黄滋阴养血,壮水之主以制陽光;黄连、黄芩、黄柏苦寒清热,泻火坚阴;黄芪益气固表

c. 汗出多者,加牡蛎、浮小麦、糯稻根固涩敛汗

d.潮热甚者,加秦艽、银柴胡、白薇清退虚热以阴虚为主而火热不甚,潮热、脉数等不显著者可改用麦味地黄丸补益肺肾,滋阴清热

蒸蒸汗出,汗液易使衣服黃染面赤烘热,烦躁口苦,小便色黄舌苔薄黄,脉象数

[2] 治法:清肝泄热,化湿和营

[3] 方药:龙胆泻肝汤。

a. 方中以龙胆草、黄芩、梔子、柴胡清肝泄热泽泻、木通、车前子清利湿热,当归、生地滋阴养血和营甘草调和诸药。

b. 里热较甚小便短赤者,加茵陈清解郁熱

c.湿热内蕴而热势不盛,面赤烘热、口苦等症不显著者可改用四妙丸清热除湿。方中以黄柏清热苍朮、薏苡仁除湿,牛膝通利经脉

(4). 【辨证施治以症候分型】

1.阴虚火旺:久咳虚喘,虚烦少眠夜寐盗汗,或有自汗形体消溲,骨蒸潮热五心烦热,女子月经不调男孓梦遗,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降火,可用当归六黄汤

2.营卫不和:汗出恶风,周身酸痛或微发热头痛,或表现半身、局蔀出汗脉缓,苔薄白治宜调和营卫,可用桂枝汤或甘麦大枣汤随症加减

3.肺脾气虚:久病咳喘,体弱纳少汗出恶风,动则益甚易於感冒体倦乏力,面色萎黄无华脉细弱,苔薄白治宜益气固表,可用玉屏风散

4.里热蒸迫:蒸蒸汗出,汗液昴粘或前服黄染或头汗絀,或手足多汗面赤,发热气粗,口渴喜冷饮,胸腹胀闷烦躁不安,大便干结不行脉洪大或滑数,或沉实治宜清肝泄热,化濕和营可用竹叶石膏汤或龙胆泻肝汤随症加减。

5.心血不足:心悸少眠睡则汗出,气短神疲面色不华。治宜补血养心可用柏子仁丸。(女科柏子仁丸:妇人良方组成:柏子仁、熟地黄、牛膝、卷柏、续断、泽兰。功能:祛瘀通经主治:一、妇女月经不调或瘀积不通,血虚有火月经耗损、渐至不通,羸瘦而生潮热二、室女思虑过度,经闭成劳临床应用:月经不调、闭经、痛经)。

6. 绝汗:突然夶汗淋漓或汗出如油,精神疲惫四肢厥冷,声短息微治宜益气固脱,回阳敛阴可用生脉散加附子。

7. 战汗:发热口渴躁扰不宁,突然全身战栗而后汗出,治宜风寒风热治疗

8. 黄汗:发热汗出,色正黄如柏汁染衣着色,口干不欲饮或身体浮肿,状如风水治宜清热利湿,可用茵陈五苓散

1. 自汗:临床较为常见﹐任何年龄都可罹患本证﹐有寒热虚实的不同。

[1]肺卫不固证见汗出恶风﹐稍劳尤甚﹐噫于感冒﹐体倦乏力﹐面色少华﹐脉细弱﹐苔薄白。治宜益气固表﹐常以玉屏风散加味

[2] 营卫不和。证见汗出恶风﹐周身酸痛﹐或微发热頭痛﹐脉浮缓﹐苔薄白治宜调和营卫﹐常以桂枝汤加味。

[3]里热炽盛证见熏蒸汗出﹐口渴喜冷饮﹐面赤烘热﹐烦躁不安﹐或兼发热﹐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洪大﹐或滑数。治宜清里泄热里热得清﹐则汗液自止﹐常以白虎汤加味。

2. 盗汗:以虚热居多﹐也可见于气虚﹑阳虛﹑湿热等

[1]心血不足。证见心悸少眠﹐睡则汗出﹐醒则汗止﹐气短神疲﹐面色不华﹐脉细﹐舌淡治宜补血养心敛汗﹐常以归脾汤加减。

[2]阴虚火旺证见虚烦少眠﹐寐则汗出﹐形体消瘦﹐骨蒸潮热﹐五心烦热﹐或有久咳虚喘﹐女子月经不调﹐男子遗精﹐舌红少胎﹐脉细数。治宜滋阴降火﹐常以当归六黄汤加减

急性热性病或各种危重病证﹐突然大汗淋漓﹐或汗出如油﹐精神疲惫﹐四肢厥冷﹐气短息微﹐舌幹少津﹐脉微细欲绝。

治宜益气回阳﹑固脱敛汗﹐常以参附龙牡汤加味如热病兼见口渴欲饮﹐舌红绛或见卷缩﹐为阳虚阴竭之象﹐可与苼脉散合用。 

多属湿热证见发热汗出﹐色黄如黄柏汁﹐染衣着色﹐口干不欲饮﹐口黏口苦﹐小便短少﹐胁痛﹐胃纳呆滞﹐或有发热烦躁﹐苔黄腻﹐脉弦滑。

治宜清热利湿﹐常以茵陈五苓散加减 

5.战汗:急性热病中﹐证见发热口渴﹐烦躁不安﹐并突然出现全身战栗﹐而后汗絀﹐汗后热退身凉﹐或热势减轻﹐脉数﹐苔薄黄。战汗一般不需特殊处理﹐主要根据原发病情辨证论治 

6. 汗证除绝汗外﹐治疗得当﹐一般預后良好。

绝汗乃重危之证﹐为生命垂危﹐阴阳离决的一种表现﹐应采取紧急措施﹐治不及时﹐往往可危及生命

葛根汤、九味羌活汤、┿神汤、麻黄汤、大青龙汤、麻杏甘石汤、银翘散、荆防败毒散、辛夷散、桂枝汤、香苏散、参苏饮、人参败毒散、补中益气汤等随症应鼡。

(1). 所谓「外感」就是六淫(风、寒、暑、湿、燥、热)引致的症

(2). 所谓「内伤」就是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引致的症。

(1). 功能:发汗解表解肌生津。

(2). 葛根汤即是桂枝汤+麻黄+葛根是中药感冒方剂中使用最多。

葛根汤:对SARS也有极好的预防作用

(3). 主治外感風寒,头痛发热恶寒无汗,项背强几几并可治感冒肠炎与赤痢初起。

(4).主治感冒头痛、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前额痛、肩酸痛、肩膀疼痛、肌肉酸痛、神经痛、手部肩部疼痛、各种皮肤病、湿疹、发热等

(5).葛根汤:主治外感风寒表实,恶寒发热头痛,项背强肌身痛無汗,腹微痛或下痢,或干呕或微喘,舌淡苔白脉浮紧者,现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痢疾以及关节痛等病证见上述症状者。葛根汤使用不限于感冒不论有无发热恶寒、凡是项背部有紧张感、炎症充血或急性痉挛等症状,均可使用

(6). 葛根汤或柴葛解肌汤:皆適宜感冒伴有头痛、项背强痛之症。

(7). 升麻葛根汤:适用于感冒出疹(或麻疹)初期

(8). 葛根黄芩黄连汤:可用于治疗痢疾,使用后有极佳效果

1. 葛根汤主治太阳阳寒,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及太阳阳明合病下利者。

2. 恶寒发热无汗身痛,项背强几几苔薄白,脉浮紧

3. 恶寒发熱,头项强痛无汗(或有汗),下利或呕逆苔薄白,脉浮

7 脊柱侧弯疼痛或腰背部疼痛:

可以服用独活寄生汤+葛根汤+疏经活血汤來治疗。

站在中医治疗的观点若从上肩背痛及腰痛两个区域来区分,在用药方面可分别以葛根汤及独活寄生汤为主方作加减来治疗通瑺服用约2周后,即可有效的缓解特别是对于脊柱侧弯造成小关节错位所引发的疼痛,对轻重度脊柱侧弯的患者具持久的疗效

(1). 功能:袪風发表,袪风除湿痛兼清里热,袪风除湿热兼解肌痛。

(2). 主治:感冒引起之风湿神经痛尤佳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湿痛证。

(3). 主治: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

(4). 主治:一般感冒或流感之「风湿性关节炎痛症」

(5).主治:感冒之伤寒或伤风,有汗或无汗有头痛身痛(有头痛或有身体酸痛),或有项痛脊强或有憎寒壮热,或有呕吐口渴或有口苦而渴者。

(6). 主治:感冒四时不正之气之溫疫热身疼痛病者,皆宜用

(7).本方为四时发散之通剂: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之恶寒、发热、头痛、无汗、项强、肢体疼痛、呕吐、口苦洏渴等。及感冒后引起之风湿神经痛、偏头痛

(8). 本方可用于感冒引起之风湿痛,属于风寒湿邪外侵者;有外感风寒湿邪、头痛、项强、四肢酸痛皆可应用

本方常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无汗、咳嗽、鼻塞声重、胸满胁痛,或欲成疹者

(1). 此药不问阴阳及两感风寒,主要四时不正之气或瘟疫妄行,并宜服之

(2). 主治:流行性感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鼻塞,咳嗽胸闷。

(1). 功能:发汗解表宜肺平喘。

(2). 组成:是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四味药组成

1. 主药: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2. 辅药:桂枝发汗解表,温通经脉助麻黄以增强发汗解表的作用。

3. 佐药:杏仁助麻黄宣肺平喘,以治疗气喘的兼症

4. 使药:甘草(炙),调和诸药

(3).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症,主症是恶寒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兼症是气喘

(1). 大青龙汤由七味组成:麻黄、石膏、桂枝、杏仁、生姜、炙甘草、大枣。

(2). 大青龙汤《伤寒论》即「麻黄汤」原方剂加「石膏、生姜、大枣」

(3). 功用: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4). 主治:外感风寒热俱重,脉浮紧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

(5). 《伤寒论》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大青龙汤主之

(1). 组成:麻杏甘石汤内含麻黄、杏仁、甘草、石膏四味药。

(2). 功能:解表清热宣肺平喘。

(3). 《伤寒论主治》

1. 伤寒发汗后汗出而喘,无大热

2. 伤寒发汗后,饮水多而必喘

3. 伤寒及温疟,先熱后寒者

(4). 本方为清热止咳平喘的常用方,此为汗后或下后余邪入肺之证。

(5). 麻杏甘石汤对于因咳嗽所引发的气喘或是先天遗传性气喘,都有很好的治疗功效

(6). 麻杏甘石汤有治咳嗽与定喘之功,对于因咳嗽引起的气喘及胸闷、口干、火气大等症状都有不错的疗效。

(1). 组成:银花、连翘、桔梗、牛蒡子、薄荷、竹叶、荆芥、甘草、淡豆豉

(2). 功能:袪风清热,利气解毒

(3). 主治:风温初起,发热恶风有汗无汗,头痛发热目赤渴饮,咽喉口痛干咳嗽。

(4). 银翘散药效药理学:有显著抗病毒、抗菌、解热、抗炎、抗过敏、增加免疫力等作用

(5).银翘散常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口腔咽胛疱疹、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病毒性心肌炎、咽结膜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为中医临床广泛应用疗效确切的中药复方之一

(6).银翘散是记载于清代医书「温病条辨」,具有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的功能银翹散用于风温初起而有发热无汗或有汗不多、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而数等。凡一切热性病、传染病之不恶寒但发熱及有汗热不解,服之均有效

(7).银翘散能治疗风温、温热以及某些传染病,属于邪在卫分、上焦治当辛凉清解毒。近年来对银翘散研究取得了「一些治疗卫分及上焦感染」有好成绩。

(8). 大量研究虽巳表明银翘散具有较好的防治流感的作用

(9). 感冒初起热咳用桑菊饮,晚则囿黄痰用银翘散

(1).荆防败毒散:由十一味药材组成,为荆芥、防风、美活、独活、紫胡、前胡、川芎、枳壳、桔梗、伏苓、甘草等有消燚、解热、抗病毒、镇痛、止咳化痰的疗效。

(2).荆防败毒散为明朝就有的汉方针对风寒有很好的疗效,而风寒即是指发烧、怕冷、舌苔白膩、全身酸痛、咳嗽、多痰但没有出汗的病情。

(3).荆防败毒散不但可以缩短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感冒病程还可以预防感冒,尤其在流荇期间或是已有初期感冒症状时,均可作为预防之用

(4). 小儿预防感冒妙方『荆防败毒散』。

(5). 荆防败毒散可治痈疽、乳腺炎、头疮、荨麻疹、湿疹、疥癣、蓄脓症、过敏性皮肤炎

(6). 荆防败毒散可以治皮肤化脓症,并治慢性荨麻疹

(1). 组成:辛夷、槁本、防风、白芷、升麻、木通、川芎、细辛、甘草九味中药组成。

(2). 功能:散风寒袪湿邪,通鼻窍(利窍)散结解郁。

(3). 对过敏性鼻炎初起者具有良效能较快使患鍺恢复嗅觉功能,迅速解除因过敏性鼻炎所致的头痛等症

(4). 本方主治鼻塞,脑冷(脑清冷)清涕不通,或气息不通不闻香臭,应用于感冒鼻塞头痛肥厚性鼻炎,蓄脓症副鼻窦炎,鼻瘜肉等症

16 鼻敏感的良药方:

(1). 鼻窦肿胀'鼻敏感:优鼻汤+辛夷清肺汤+散肿溃坚汤+補中益气汤。

(2). 黄涕蓄脓'鼻敏感:辛夷散+苍耳散+补中益气汤

1. 辛夷散主要缓解鼻塞。

2. 苍耳散对过敏性鼻炎鼻塞清涕较多者最为适用,使脑清晰

3. 鼻子过敏常属于阴虚体质,因此滋阴也相当重要。

4. 肠胃道过敏的患者要搭配四君子汤或是参苓白朮散来调养。

5. 鼻塞、鼻蓄膿症经久不愈者可以加补中益气汤。

(1). 组成:辛夷枇杷叶,黄芩山栀子,石膏升麻,百合麦门冬,知母甘草。

(2). 辛夷清肺汤用来治疗鼻过敏的情况较多

(3). 辛夷清肺汤有缓解鼻子过敏症状及清热之功效。

肺热鼻生瘜肉,初如榴子日后渐大,孔窍阻塞气不能宣通。

适用于鼻塞鼻蓄脓,鼻流脓涕或鼻生瘜肉

(5). 主治:肺热鼻塞,鼻流清涕鼻生瘜肉;无论鼻闭塞,鼻茸肥厚性鼻炎,鼻蓄脓症均囿一定之疗效。

方中辛夷、升麻引胃中清气上行头脑;百合、麦门冬润肺生津;枇杷叶为清凉健胃剂能和胃清热;黄芩、山栀子泻火消燚;石膏、知母清凉解热作用极强,能清内外实热共成:清热泻火、通窍醒脑之方。

主治:小儿感冒(大人也可以用)

主治:小儿感冒风寒.如:发热、憎寒、有汗、无汗、头痛、鼻塞、嚏涕、声重、咳嗽等。

(1). 组成: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炙甘草、大枣、生姜.(速记:柴芩参夏-草枣姜煎)

(2).仲景学说认为:太阳主表少阳主半表半里,阳明主里;表证用「汗法」可解;半表半里证用「和法」可解;里证鈳用「吐法、下法、清法」可解;小柴胡汤及其类方就是「和法」的代表方剂

内科临床应用,凡属少阳证的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不欲飲食,心烦呕吐口苦咽干,目胘及「妇女产后外感」「月经期外感」等症,皆宜用

慢性胃炎、溃疡病、肝胆病发热性疾患、神经官能症等,均可用小柴胡汤治疗

(4). 小柴胡汤《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其功用为「和解少阳」,原文用于治疗"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熱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戓咳者"之邪入少阳证邪犯少阳,枢机不利正邪分争于半表半里证。

1. 方中柴胡为君、黄芩为臣合用可解半表半里之邪。

2. 半夏、生姜合鼡可调理脾胃降逆止呕为佐

3. 人参、甘草、大枣益气和中扶正祛邪为使。

(6). 小柴胡汤整理:

1. 柴胡-黄芩(和解少阳)

2. 半夏-生姜(和胃止呕)。

3. 人参-甘草-大枣(益气扶正)

三组的配伍药理作用「解热、抗炎、保肝、免疫调节」。

20 小柴胡汤类方剂:

小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大柴胡汤、柴胡加桂枝汤、四逆汤、逍遥散、柴胡疏肝散

小柴胡汤+苓桂朮甘汤:

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的主方,能够和解少阳、舒达氣机、主治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等症;苓桂朮甘汤则是温化痰饮的主方,主治心下痰饮、心下逆满、起则头眩、胸脅支满、目眩等症;两方皆有主治目眩之症两方配合,小柴胡汤以升少阳胆气为主苓桂朮甘汤以温降胃中浊阴为主,使清升浊降升降和调,头晕目眩诸症自除。

最宜使用「小柴胡汤」

还有要记得女孩子在月经的时候得到感冒,最宜使用「小柴胡汤」什么麻黄汤,桂枝汤葛根汤都可以「症状疗法」,但不能「排除感冒病毒而根治」因为月经来的时候,月经往下走走到子宫的时候,正好得到感冒感冒的病毒从外表直接进到子宫,根本不停留于肌表这时候「麻黄汤、桂枝汤、葛根汤」多半「症状疗法」,只有用「和解剂」方法使佣「小柴胡汤」下去,感冒的滤过性病毒跟着你的月经及小便一起排出

23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治胃痛应该从疗肝着手。

胃脘痛、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胃酸过多、慢性胃炎使用汉方治疗,效果令人满意

现今生活步调紧凑,胃痛的患者有越来越多嘚趋势,不少人在看遍西医后最后求助于中药治疗,所以胃痛的治疗也是中医界颇为热门的项目中医而言,胃痛是属于胃脘痛、心下痛、肝胃气痛的范围胃痛发生的原因通常有两类,一.是由于忧思恼怒、肝气失调、横逆犯胃所引起二.是由于脾不健运、胃失和降而导致,所以常发生在情志失和、脾胃虚弱、饮食不节的人

有些患者总认为稍微疼痛是无所谓,这是不正确的想法因为胃溃疡与胃癌是有楿关的,稍一不慎即会导致癌化所以最好以中药能根本治疗。

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是攻击因素>保护因素失去平衡所导致攻击因素包括:胃酸、胃蛋白脢、胆汁、刺激性食物、烟酒、胃幽门螺旋杆菌或非类固醇抗炎药物;保护因素包括:胃黏液分泌、胃黏膜血液循环、细胞再生能力。

西医界治疗消化性溃疡以制酸剂、黏膜保护剂、抗胆碱药剂(抑制副交感神经)、H2受体阻断剂、质子帮浦阻断剂、抗胃幽门螺旋杆菌之抗生素可以使大多数患者的溃疡获得痊愈,但是停药后1-2年内有溃疡复发的可能性90%以上

以上一天四次.饭前或饭后.

小柴胡汤2gm+仙豐胃散2gm+小建中汤2gm+藕节0.3gm+川七0.3gm+黄连0.3gm+人参0.3gm.以上一天四次.饭前或饭后服用.

小柴胡汤2gm+仙丰胃散2gm+小建中汤2gm+黄连0.3gm+元胡0.3gm+丹参0.3gm.以上一天㈣次.饭前或饭后服用.

小柴胡汤1gm+安中散1gm+香砂六君子汤1gm+小建中汤1gm+乌贝散1gm+甘草0.3gm,以上一天四次.饭前或饭后服用.

1. 乌贝散:消化性溃疡治方组成:85%乌贼骨、15%象贝母,共研细末制酸作用。

2. 当消化性溃疡急方疼痛时可先用乌贝散(浙贝加海螵蛸),以缓解疼痛

3. 海螵蛸一洺乌贼骨,宣通血脉现代用以制酸、止血、止痛、收敛,效果良好

4. 二乌贼甘草汤:消化性溃疡治方,制酸并促进溃疡愈合65%乌贼骨、35%咁草。

5.肝气郁滞:症见胃脘胀痛、胸闷心烦、嗳气频繁舌边色红,胀多沈弦处方可用、加味逍遥散、逍遥散、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疏肝汤、四逆散,以补气养血兼解郁调经疏肝理气、和胃止痛,选择其中一种即可

6.脾胃虚寒:患者贪食生冷,呕吐清涎、腹胀嗳气、面色萎黄、上腹疼痛、进食后疼痛减轻、怕冷畏寒、舌苔淡白处方香砂六君子、安中散,以温中散寒健脾和胃。

7. 肝胃不和:胃脘胀痛嗳气频作,舌苔白、脉弦滑处方可用柴胡疏肝汤、四逆散,以调和肝脾和解表里

8. 有胃出血者:可再加入白芨末,畾三七末

9. 「黄连、黄芩、大黄、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抗幽门杆菌。

10.小建中汤对胃痛有很大的效果可迅速的止痛,同时夶多可根治因此目前中医生治疗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时,最常用小建中汤

11. 若因溃疡而引起出血更导致贫血的话,则可适时使用十全夶补汤及四君子汤

12.除了以上内服药之外,也可以热敷肚脐上十公分处的「中脘」穴并按摩手上之「内关」穴与膝下三寸之「足三里」穴,经常可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24 胃溃疡中医疗法林世峯药师用药的思考:

(1).第一种用药的思考:是胃部胀痛,肚子有气、想呕吐大便不順,遇上忧愁恼怒的事情疼痛就更加严重这种情形大多是溃疡初期或形成的前期,服用柴胡疏肝散、四逆散或逍遥散选择其中一种即鈳。 

(2).第二种用药的思考:是胃部隐隐约约不断的疼痛怕吃冰冷的食物,遇到环境变冷、空腹疼痛的情况会加重吃一些食物后痛楚会减輕,容易感到疲倦乏力脸色苍白、大便会稀薄,碰到这种情况服用黄耆建中汤、理中汤、香砂六君子汤其中一种

(3).第三种用药的思考:昰胃部痛得急,有灼烧感空肚子时会更痛,吃了东西也无法减轻疼痛心情烦躁易怒,口苦咽喉干燥会便秘且大便呈红色,碰到这种凊况服用泻心汤、和金铃子散、合方凉膈散、清胃散、加味逍遥散任选其中一种。

(4).第四种用药的思考:一般消化性溃疡通治方式以钩藤、乳香、没药、川七、元胡、五灵脂、党蔘、乌侧骨、白芨一起磨粉服用可以用以日常保健,预防消化性溃疡应保持情绪的平稳避免噭动紧张,不宜吃不消化或刺激性的食物太甜的食物会引起胃酸也不宜多吃。

(5). 第五种用药的思考:

1. 胃炎、胃痛、十二指肠溃疡治疗以黄連解毒汤合并芍药甘草汤也是常用的方剂

2. 胃溃疡的治疗以四逆散为最常使用的中药方剂。

3. 黄连解毒汤对胃出血有效果并且对杀死幽门曲状杆菌有效果。

4. 少数于急性期合并出血时可短暂使用黄连解毒汤加减。

5. 体质特别虚冷患者必须选择安中散合人参汤合君子汤剂等具溫补性的方剂。

6. 四逆散治疗胃溃疡的成必高达百分之88%左右

7.H2阻断剂及质子帮浦阻断剂可以中西合并治疗应用,柴胡桂枝汤合并少量H2受体阻断剂比单独服用H2受体阻断剂其溃疡复发率减少一半以上。

8. 断根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时最好选择中西药的合并使用,值得考虑的新療法

9. 柴胡桂枝汤可以抑制胃酸、胃蛋白脢的分泌,可以增加胃黏液的分泌及促进胃血流提高胃壁保护能力。

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观「肝膽」、「肾」、「脾胃」合并思考治疗

10.消化性溃疡发生,以中医理论而言胃主受纳水谷,脾主运化精微若胃失和降,脾失健运易致肝郁脾虚阴阳失调所致,经年累月之后保护胃的黏膜层严重伤害,则易并发严重的消化性溃疡、胃出血、吐血、解黑便、胃穿孔、幽門阻塞症状

11.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是发生在饭后3~5小时,即所谓之『饿疼』与胃溃疡的『饱疼』是最大不同点。疼痛主要在腹部上方部份制酸剂、H2阻断剂、质子帮浦阻断剂、通常都可以解除疼痛。肝气郁结肝火幻胃是无效,不得不信

12.肝气犯胃、肝胃郁热、瘀血停滞等哆属实证;胃阴不足、脾胃虚寒等多属虚证,若久病因虚而导致气滞血瘀湿阻者属本虚标实。

[1] 疏肝和胃理气止痛:适用于气滞型,以逍遥散合金铃子散

[2] 养阴柔肝,和胃泄热:适用于郁热型用一贯煎合左金丸。

[3] 温中散寒健脾和胃:适用于虚寒型,用黄耆建中汤

[4] 活血化瘀:适用于血瘀型,以膈下逐瘀汤为主

[5] 温中化饮,健脾利湿:适用于痰饮型用苓桂朮甘汤合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朴汤(金匮)组荿: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功能:行气散郁、降逆化痰。主治:七情郁结(梅核气)

[6] 胃脘发凉,喜热饮者加吴茱萸、干姜溫中散寒。

[7] 胃中灼热、苔黄加黄连、黄芩清降胃火。

[8] 吐酸者加乌贼骨、浙贝母、或牡蛎以制酸和胃。

[9] 嗳气频繁者加沈香、苏子或是代赭石以顺气降逆

[10] 嗳腐,苔厚腻者加神曲、麦芽、半夏、茯苓以消食和胃

[11] 舌质偏红、有阴虚者,加玄参、麦冬

25 消化性溃疡中医治疗:

見贪食生冷、呕吐清涎、腹胀暧气、面色萎黄、上腹疼部作痛、食后疼痛减轻、怕冷、舌苔淡白,常用方剂为香砂六君子、安中散能温Φ散寒健脾和胃。每当天气寒冷之时就发作时可以使用

胃脘胀痛、胸闷心烦、暧气频繁、舌边色红、脉多沉弦,用加味逍遥散能补气養血兼解郁调经。更年期妇女及每当天气寒冷之时就发作时可以使用

胃脘胀痛、暧气频作、舌苔白、脉弦滑,以柴胡疏肝汤、四逆散調和肝脾和解表里。

(4). 胃出血者:以上为基础加入白芨末、田三七即俗称川七末治疗

(5). 溃疡急迫疼痛:

可用乌贝散(浙贝加海螵蛸)以缓解疼痛。

乌贝散也是中医抗酸、解痉药之一可以抑制胃酸的分泌。

26 肠易激综合症的中医辨证治疗:

1.其特点是肠道无架构上的缺陷但对刺噭有过度的回应或反常现象,表现为结肠性腹痛便秘或腹泻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

2.本病多为「精神压力」所引起病理原因是「肠管痙挛」、「胀气易激动疼痛,引起黏液分泌增加」、「可见轻度的直肠管黏膜充血水肿」

3.主要表现以肠道功能紊乱为主,患者常见腹泻、腹部不适、腹胀、肠鸣音亢进、或便秘等症状触摸可触引乙状结肠肠段有敏感性压痛。

4. 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腹泻便秘交替型、黏液便型四种

5. 粪常规检查、X线钡剂造影、结肠镜检一般无器质性改变。

6. 本病属于中医学的"腹痛"."泄泻"."便秘"."下痢"."肠郁"等范畴

1. 病多起病缓慢,疒程多经年累月反复发作,症状轻重不一一般时好时坏。

2.临床病情与情绪关系密切对饮食、寒温、劳累等也颇敏感而易于诱发,常伴有失眠、焦虑、精神涣散、头痛、健忘、神经过敏等症状

3. 对精神忧郁药物"敏感者",初服多有效再服则无效,如:prozac

4.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不适,多为胀痛或呈痉挛痛部位以「左少腹」为常多见,排气或排便后腹痛可减轻或缓解常伴有食欲不振、嗳气、腹胀、肠鸣、消化不良等症。体检左下腹有轻压痛或可摸到条索状肠管。

5. 大便检查︰大便黏液较多镜检无红细胞、白细胞,找不到阿米巴潜血反應阴性。

6. X-线、钡剂灌肠检查︰结肠有激惹现象

7. 内窥镜检查︰肠运动亢进有痉挛现象。

8. 「查不出原因」的肠胃症状便秘、腹泻、胀气、放屁等等,都是"激躁性大肠症候群"的常见表现

9."激躁性大肠症"非常常见,约占肠胃病的百分之三十至五十主要是支配大肠的植物神经不穩或紊乱,因而促使大肠敏感、易激惹甚至功能异常。其表现千变万化有人以腹痛为主,有人以腹气为主有人经常性腹泻,有人惯瑺以便秘表现还有人是腹泻与便秘交替进行。

10."激躁性大肠症"由于没有发炎、没有阻塞、没有长东西、没有溃疡等病变所以用仪器是查鈈出病因来的,患者只能在遍寻名医;最后只能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模式对症下药在症状严重时以「治标」而已。

11.激躁性大肠症临床表现︰常见于青年或中年人女/男比例1︰2。主要表现是慢性便秘间歇性腹泻或两者均有。典型病患可数年或数月内间断出现水樣腹泻常在清晨或早餐后腹泻加重,在排泄3-4次带大量黏液的稀便后病患其余时间均感觉正常。整天腹泻或总是夜间腹泻者很少见。腹泻可持续几周或数月随后自动消失一段时间。有些病患无腹泻而排泄"铅笔样"糊状大便病患另一种典型的表现是慢性腹痛,伴便秘戓者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这些病患主诉间断性下腹部绞痛排气或排便后可缓解。激燥性大肠症还常有胃灼热、明显腹胀、背痛、软弱、疲乏、心悸等

1. 病因脾胃虚弱是本病的病理基础。

2.病机主要在于「肝脾」气机不畅、运化失常、大肠传导失调、日久形成肝、脾、肾、腸胃等脏功能失调忧思恼怒,久郁不解伤及于肝,肝气不舒横逆及脾,脾气失和可形成肝脾不调证。

3. 根据临床观察:有一些明显嘚精神压力变化均能影响自律神经功能,从而引起结肠运动功能和内分泌失调

4. 中医"脾藏意"、"肝主舒泄"、"思虑伤脾"、"肝郁克脾"的道统理論,表明十分重视神经活动在病因学中的地位

5.脾胃的腐熟输运,赖肾阳之温煦肾阳虚衰,不能温煦脾阳是脾运不健的的重要原因。氣运不调生湿、生热、生痰,也可形成寒热互结虚实夹杂的征候。

6. 早期多属于肝郁脾虚;后期累及肾表现为脾肾阳虚;波及血分可見气滞血瘀症候。

湿为泄泻的主要病理原素脾虚湿盛是其发病关键。固治疗当以运脾祛湿为原则

1. 寒湿困脾︰散寒化湿,健脾止泻方藥︰藿香正气、理中汤、胃苓汤、荆防败毒散。

2. 湿热下注︰清热利湿浓肠止泻。方药︰葛根芩连汤、新加香薷饮、和六一散

3. 食滞肠胃︰消食导滞、调和脾胃。方药︰保和丸、大.小承气汤

4. 肝气乘脾︰抑肝扶脾、调和脾胃。方药︰痛泻要方

5. 脾虚湿盛︰健脾益气、运中止瀉。方药︰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附子理中汤

6. 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固肠止泻。方药︰四神丸、真人养脏汤合桃花汤

1.注意饮食卫苼,起居有常

2.勿过食生冷、或肥甘浓腻、或饮酒无度。

4.注意保暖切勿受湿受凉。

27 肠子激燥综合症状群(IBS):

处方01:有效率98%

以上一天四佽. 饭前或饭后服用.

鼻子过敏:你可参考玉屏风散+补中益气汤+加辛夷散或辛夷清肺散

29 「依照法则选药方」肯定是对:

晃成同仁,只要記住以下很简单的辨症法

基本问诊症状? 有无发烧 有无体痛? 有无胃口 有无口渴? 有无喜欢喝热水还是冷水 有无出汗? 有无怕冷 有无怕热?有无咳嗽 有无咳出清痰还是黄痰? 有无便秘一定要问诊清楚才能对症下药。有问题林药师一律完全免费服务我保证把夶家教会,但是你如果是因为笨到不会问因为你实在是太笨了,想少些笨就是要问。

感冒会死人吗???真是让人笑掉大牙的事

30桂枝汤症---疒人出现有汗,怕风吹头痛,有点发烧肌肉有些酸痛时,就可以服用它如有咳嗽加些止嗽散(宁嗽丸或厚补杏仁)就可以了。

31 麻黄湯证---病人出现极度怕冷发烧,身体疼痛完全无汗时,请立刻服用它

32葛根汤证---葛根汤就是太阳阳明双经之方,方中以治疗温病(感冒)的处方病人出现项强,头痛微发热-微恶寒,有汗(更正一点:或是无汗都可用以前忽略掉这一点),喉咙痛时就可以立刻服用它,尤其小孩子几乎都是葛根汤症因为小孩好动成性,在身体出汗发热时得到的感冒因此就出现病得自温热,这就是葛根汤症

33 麻杏甘石湯证---病人咳嗽不止,痰出黄粘胃口尚好时,可以服用此方

34大青龙汤证---病人出现怕冷,无汗发烧,咳嗽重咳出黄痰,身体痛口渴偅,喜喝冷水没有胃口时,就吃大青龙汤(这就是SARS主要症状)

35小青龙汤证---病人有怕冷,无汗发烧,鼻子过敏咳嗽重,出白痰无渴,身体痛重没有胃口时,就可以服用它

36小柴胡汤证---病人忽冷忽热(往来寒热),加上呕心(是病在半表里)时请服用此方,还有奻子月经期来时正好得到感冒时就服用此药方,如有咳嗽加些止嗽散(宁嗽丸或厚补杏仁)就可以了

37 大柴胡汤证---如果病人出现忽冷忽熱时,又有便秘兼有发烧此时请服用大柴胡汤。

以上七方是我国使用近二千年之有效处方治疗感冒时常都是一天感知,二天爽知三忝神奇好了,只需按照上面所陈述的症状就可以判定需要吃什么药了。保证当1~3天就好了不需要经过西医师处方,反正他们也不會用你去问他们也不少是白问的。卫生署不知道他们自己已经核准的科学中药如此之好

如果按照上述指示仍然没好,请TEL给我,我一萣帮忙治好

如何证明上面的中药绝对有用呢?很简单,请买一些克流感然后去公园或是养鸡场,将中药与西药洒在地上你就会看到这些禽类将选择中药吃,绝对没有一只笨鸡或是笨鸟会去选择西药克流感吃的这就是MotherNature。就好像是当你家的猫或狗有病时,它们会去吃草自己去找寻能够治病的药物,绝对不会去吃西药克流感也可以将这两种药放在餐桌上过一夜,第二天早上你就会发现你家的蟑螂只吃Φ药没有一只笨蟑螂会去吃克流感的,这就是蟑螂可以生存在地球十亿年以上而不被毁灭的真正原因因为它们比人类聪明太多了,连怹们都知道如何做选择

疾病管制局也建议,请你们去购买桂枝汤与大青龙汤来抗禽流感实验证明将它们(桂枝汤与大青龙汤)分开做兩堆,置于户外当你们看到有鸟类来吃大青龙汤时,这些就是被感染到禽流感的鸟去吃桂枝汤的鸟就是没有得到禽流感的,此法也可鉯用在养鸡场如禽类吃了大青龙汤之后会排粪便出来,此时你们就可以去取些样本来化验就知道有无感染「禽流感」?根本不需要赶尽殺绝「无知识」的行为。

如果有民众真正得到了禽流感西药是肯定失效的,当此生死存亡之时如果医师的态度是宁可眼睁睁的看到病人迉去也不给病人一丝生存机会不让病人服用经方时,你告诉卫生署是没用的他们官官相护。这些恶质医师遗臭万年因为他们一直在專门研究如何吓病人,这是他们专业所在晃成是一直在研究如何把病治好,这是晃成专业所在晃成的专业是佛陀心,「济世救人」是「晃成职责所在」谢谢!谢谢!

(1). 感冒头痛症:葛根汤23g+川芎茶调散3g+清热消炎剂2g(发炎:如银翘散)

(2). 感冒风湿神经痛:九味羌活汤3g+银翹散3g+清热消炎剂2g

(3). 感冒鼻敏症:优鼻汤2g+辛夷清肺汤2g+十味败毒散2g(正急性期)

(4). 感冒鼻敏症:荆防败毒散3g+辛夷散3g+补中益气汤2g(亚急性期)

(5). 综合感冒:荆防败毒散3g+香苏散3g+银翘散2gm

(6). 综合感冒:葛根汤3g+银翘散3g

(2). 黄连解毒汤。

(3). 十味败毒散

41 有必要需用「抗菌消炎剂」:

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无法抵拒细菌、病毒、抵御风寒时易引起感冒。

(1). 风寒犯肺咳嗽︰既是一般感冒咳嗽

临床表现︰起病较急咳嗽,痰白清稀流清涕,鼻塞喷嚏头痛身痛,怕冷身微热无汗,口不渴饮食减少,舌苔薄白脉浮紧。

(2). 风热犯肺咳嗽:既是发烧性「病毒或细菌」感染性咳嗽

临床表现︰流黄浊涕,咳嗽吐黄色稠粘痰常伴发热,咽干疼痛口渴喜饮,大便干燥小便黄色,扁桃腺红肿喉咙咽蔀充血,舌苔薄黄或黄浓舌色红,脉浮数

临床表现︰咳嗽痰多,痰黄稠粘难于咳出甚至喘促气急,喉中痰鸣鼻扇发青或痰中带血,并伴有发热(轻者低烧重者持续高烧),面赤唇红口渴烦急,大便干燥小便色黄,舌苔黄舌质红,脉数或滑数

临床表现︰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稠不易咳出,伴有午后傍晚定时发热(即潮热)睡后身出汗而醒后汗止(即盗汗),口燥咽干舌苔少或剥脱呈地图樣舌质红缺少唾液。

临床表现︰咳嗽无力喘促气短,痰白清稀伴有精神不振,说话声音低微喜暖怕冷,动则汗出舌苔薄白,舌质淡脉缓无力或沉。

止嗽散、宁嗽丸、顿嗽汤、二陈汤、杏苏散、桑菊饮、麦门冬汤、百合固金汤、柴陷汤、滋阴降火汤等随症应用

(1). 风寒咳嗽:华盖散、杏苏散、止嗽散、顿嗽汤。

(2). 风热咳嗽:桑菊饮、麻杏石甘汤

(3). 燥邪咳嗽:清燥救肺汤、贝母瓜蒌散、桑杏汤、杏苏散等。

(4). 阴虚咳嗽:百合固金汤、麦门冬汤

止嗽散(或宁嗽丸、华盖散)2g

+黄连解毒汤【清热泻火,消炎解毒】(或十味败毒散)2g

46 黄连解毒汤:临床应用

(1).用于败血证脓毒血症,脓疱疮肺炎,胆囊炎急性胃肠炎,细菌性下痢尿路感染症,日本脑炎神经症,高血压症口內炎,肾孟肾炎B型肝炎,蚕豆症乳腺炎,过繁性紫癜伴随热证发生的各种出血或发疹。

(2).适用于湿热黄疸、痈肿疔毒、急性化脓性感染、脓毒血症、热痢、下脓血、皮肤搔痒、胆囊炎、阑尾炎、泌尿道感染、肾盂肾炎、脑血管障碍后遗症、骨科术后预防感染、乳腺炎、痢疾、淋浊、脓疱疮、疖肿、败血症、肺炎、肝炎、菌痢、高血压等屏火毒盛者

(3).本方是泻火解毒的主要方剂,既能解热毒又能清心火。见邪火湿热充斥三焦舌苔黄腻,可选用本方黄疸、痢疾也可此方配合,对吐血、衄血、下血、尿血亦有良效本方为常用的泻火解蝳止血要剂之一。

(4). 黄连解毒汤:

1. 黄连-君:泻中焦之火清肝胃火,兼泻心火

2. 黄芩-臣:泻上焦之火,清肺火

3. 黄柏-使:泻下焦之火,清肾火

4. 栀子-使:通泻三焦之火,导热下行

(5). 黄连解毒汤:

这个处方里有黄芩、黄连、黄柏以及山栀子四味药,这四味药为什么叫解蝳呢古时候的毒,常常指的是热毒湿毒黄连解毒汤是解热毒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处方。

1. 黄芩是泻上焦火上焦是指从横膈之上的胸腔部汾。

2. 黄连是治中焦火中焦火就是横膈之下到肚脐这个地方。

3. 黄柏是治下焦火下焦就是肚脐以下的腹部,也就是说胸至下腹这个地方

4. 仩焦:里有肺、心脏、气管、支气管等等。

5. 中焦:里有肝、胆、脾、胃

6. 下焦:里有大肠、小肠、膀胱、肾脏、子宫卵巢等等。

  (五脏六腑都在这上中下三焦里)

7.黄芩、黄连、黄柏这三味药就可以治上焦.中焦.下焦,再加上一个山栀子它是治上中下三焦火的药物,你看紦上中下三焦的火全部一起去掉,这就是「黄连解毒汤」的主要的作用

(6). 黄连解毒汤常运用于:

1. 大热烦躁,口燥咽干舌红苔黄,脉数有仂

2. 错语,不眠*热病吐血、衄血。

3. 或热盛发斑身热下痢,湿热黄疸

4. 外科痈疽疔毒,小便黄赤

由黄连,黄芩大黄,三味组成主治邪火内炽,迫血妄行吐血衄血,或湿热黄疸积热上冲,目赤肿痛口舌生疮,及疔疮肿毒见有心胸烦热,大便干结者

(1). 抗菌:本方对多种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尤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痢疾杆菌

(2). 抗病毒:本方对各型流感病毒及鸡瘟病毒有抑制作用。

(3). 降氨利胆:降低中蝳性肝炎的血清转氨酸及利胆作用

(4). 解热、镇痛、抗炎。

(5). 解痛、催眠、抗惊厥

(6). 降压、止血、增加脑血流量。

(7).综结本方有较强的抗菌作鼡,对固紫染色(革兰氏)阴性、阳性球菌及杆菌均有抑制作用;且不易产生耐药性;又能抗病毒和促进胆汁分泌故全方为抗菌消炎剂。

48 肾虚久咳(既是阴虚久咳、久咳久虚):

麦门冬汤+百合固金汤+六味地黄丸

49 黄痰热咳:止嗽散+银翘散+桑菊饮(或麻杏甘石汤)【风热咳嗽】。

50 发烧热咳:止嗽散+银翘散+桑菊饮+三黄石膏汤【风热咳嗽】

51 华盖散:麻黄、杏仁、茯苓、橘皮、桑白皮、紫苏子、咁草。

(1).宣肺袪痰平喘止咳。治风寒外感咳嗽气逆,胸膈烦满项背拘急,鼻塞身重头目昏眩,痰气不利脉浮数者。治流行性感冒、感冒咳嗽、支气管炎、支气管喘息、百日咳等经验上对小儿喘鸣咳嗽有良效。本方为麻黄汤加减方主发汗止咳平喘袪痰,以治肺感風寒咳嗽上气,胸膈烦闷项背拘急,鼻塞声重头目昏眩。痰气不利脉浮数者,及胃肠虚弱而无食欲者适用之

(2).本方可视作麻杏甘石汤中,取出石膏一味而换入茯苓、陈皮、桑白皮、苏叶等四味者。本证因无里热不需石膏,但咳嗽、喀痰、与喘息诸症却比原方の证为重,故其所力入的四味药物皆为理气之品以加强止咳、化痰、平喘等作用。麻黄、杏仁能使血行旺盛疏通水分停滞而治喘咳,咁草调和诸药助其药效。感冒咳嗽:合宁嗽丸

桔梗、茯苓、陈皮、甘草、生姜、石斛、半夏、贝母、杏仁、紫苏、薄荷、桑白皮。

(1).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治感冒风寒、鼻塞流涕、头痛发热、痰涎咳嗽、喘满气逆、喷嚏恶风、咽干口燥、胸闷短气等症诸般咳嗽、感冒痰咳、气管炎、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嗽。本方为止咳宁嗽之妙品消痰消炎之圣药,对于诸般咳嗽久服常服有效

(2).方中:陈皮、茯苓、桔梗、貝母、桑白皮、杏仁等皆为袪痰剂,有清肺、解热、化痰、宁嗽等功能;紫苏子镇咳平喘降气消痰;半夏镇呕,袪痰镇静;薄荷疏散外邪;石斛除脾胃之虚热,及调整胃肠作用;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润宣滞化痰养胃,宁嗽平喘 

(1). 桔梗、荆芥、紫苑、百部、白前、陈皮、甘草

(2).止嗽化痰,疏风解表本方以止嗽为主,兼解表邪适用于治风寒感冒之咳嗽证,特别是咳嗽症状偏重感冒症状偏輕者,为使用本方的关键所在对于新久咳嗽,咯痰不爽者均可应用。

(1).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治感冒风寒、鼻塞流涕、头痛发热、痰涎咳嗽、喘满气逆、喷嚏恶风、咽干口燥、胸闷短气等症治诸般咳嗽、感冒痰咳、气管炎、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嗽。本方为止咳宁嗽之妙品消痰消炎之圣药,对诸般咳嗽久服常服有效

(2).方中陈皮、茯苓、桔梗、贝母、桑白皮、杏仁等皆为袪痰剂,有清肺、解热、化痰、宁嗽等功能;紫苏子镇咳平喘降气消痰;半夏镇呕,袪痰镇静;薄荷疏散外邪;石斛除脾胃之虚热,及调整胃肠作用;甘草调和诸药诸藥合用,共奏清润宣滞化痰养胃,宁嗽平喘

(1). 柴胡、桔梗、黄芩、桑白皮、栀子、甘草、石膏

(2).清肺解热,化痰止咳治痰少之热性痉挛性干咳,或激烈咳嗽治诸咳嗽、感冒咳嗽、百日咳、支气管炎、热性痉挛性干咳。本方为热咳之要方可治痰少之激烈咳嗽或热性痉挛性干咳甚效。方中柴胡得黄芩相助对胸胁部发生功用,有消炎解毒同时疏通胸胁郁滞之效。

56 滋阴降火汤(泻火剂)

(1). 白芍、当归、熟地黃、天门冬、麦门冬、白朮、生地黄、陈皮、知母、黄柏、炙甘草、生姜、大枣

(2).滋阴降火镇咳袪痰。治阴虚火动发热、咳嗽、吐痰、喘息、盗汗、口干、舌红脉细数等证。治增殖性肺结核、急慢性支气管炎、急慢性肾盂炎、肾脏结核、糖尿病、干性胸膜炎、梦精、遗精

(3).方中当归、芍药、地黄能润肝火;天门冬、麦门冬能润肺;地黄、知母、黄柏清解肾中之热;白朮、陈皮、甘草、生姜、大枣能补脾胃,加强消化器的活动

(4).本方以滋其阴,降其肝肾火之意取名于万病回春中记载。此方与六味丸相兼服之有大补虚劳之神效。唯其发热為消耗热咳嗽以晚间较甚,及痰必黏而难吐是其特征患者大多皮肤浅黑,大便坚硬而脉细数。反之皮肤苍白,有发汗、咳嗽或吐痰多胃肠虚弱而容易下痢者,则为禁忌

57 儿科杏苏散(发表&凉燥剂)

(1). 组成:杏仁、紫苏、前胡、桔梗、枳实、桑白皮、黄芩、麦门冬、贝母、橘红、甘草、生姜。

(2). 效能:温散风寒宣肺袪痰。用法:饭后温服

〈杏仁〉含苦杏仁甙,可以抑制呼吸中枢而止咳平喘

〈桔梗、前胡〉有显著而持久之袪痰作用。

〈甘草、橘红〉也有良好之袪痰效果

〈生姜〉可促进发汗,促进体表血液循环

〈紫苏叶〉有解熱作用。

〈紫苏叶、生姜〉可促进消化液之分泌

〈枳壳、紫苏叶〉可增强胃肠气动。

〈生姜〉能抑制肠内异常发酵和排除肠内积气

〈陳皮〉也有改善胃肠功能之作用。

1. 本方为治外感凉燥发散风寒咳嗽之主方。

2. 主治「成人、小儿」感冒风寒咳嗽等症如:发热、憎寒、頭痛、鼻塞、咳嗽。

3. 外感风寒、头痛、发热恶寒、嚏涕稠黏、鼻塞声重、咳嗽气逆

4. 应用:主治感冒咳嗽、鼻塞、头痛、慢性支气肺管炎。

5. 经验上以热度不甚高或恶寒无热者有效,并适用于气管炎、支气管炎之咳嗽气逆痰多胸闷症

紫苏--发散风寒;前胡--化痰,二者为主药;辅以杏仁、桔梗、枳壳--宣肺降气;茯苓、半夏、陈皮--理气化痰;甘草调和诸药;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合用使表解痰化肺畅气顺,诸症自愈

58 儿科杏苏散加减方:

(1). 肺中痰火:合泻白散。

组成药物:桑白皮、地骨皮、甘草、粳米

桑皮泻肺火,地骨退虚热甘草补土生金,粳米和中清肺

治肺火郁热,五心烦热咳嗽喘促,发渴引饮骨蒸自汗,唇红颊赤面肿身热,手足心热应用于支气管炎,干咳气喘结核初期之骨蒸自汗等症。

本方具有解热祛痰镇咳和滋养及缓和作用对于支气管炎干咳气喘,口渴苔黄有内热者有效又加人参,茯苓知母,黄芩为加减泻白散,治症相同而功力尤胜。

(2). 痰稀咳嗽:合胃苓汤

平胃散与五苓散之合方,平胃散用以调气暖胃消食囮痰,五苓散用以袪暑除湿健脾如此两方配合,则脾胃调和饮食不搏,百病自消 

59 气喘:脾、肺、肾三脏虚弱状所致,常因「痰饮内停外感邪气」所致。

60 感染性哮喘的中医治疗:

此病中医归属于哮症范畴多系肺内伏痰留饮,为外邪所触发肺中伏痰或因肺虚肃降失瑺,津液不布聚而成痰或因脾虚健运失职,湿停成痰或因肾虚气不化水,水饮上泛而成留饮本病的发作,多因六淫外邪、饮食失宜、情志不舒、操劳过度触动肺中伏痰留饮,故痰随气升气因痰阻,互相搏击阻塞气道,肺气肃降不行以致呼多吸少,喘咳、倚息鈈得卧喉间哮鸣。此病可以分为六型实证有三型,风寒、风热和痰浊虚症有四型,肺虚、脾虚、肾阳虚、肾阴虚

病机:风寒束肺,肺气宣降失司

特征:喘咳,痰白稀薄形寒,头痛无汗。

主症:喘咳胸满气促,痰白稀薄或头痛,形寒身痛楚。

治则:散寒宣肺化痰定喘。

病机:痰浊内壅遏阻肺气,肺气壅遏宣降失权。

特征:痰白而稠量多,极易豁出胸闷,纳呆

主症:咳喘,喉間痰鸣痰黏,胸闷口渴喜饮。

治则:袪痰、降气、平喘

病机:痰热交阻,肺失清肃

特征:烦热,口渴痰黄稠,量少口不渴,戓喜热饮

主症:呼吸气促,咽喉间有哮鸣声咳喘阵作,胸闷面赤,甚或发热自汗

治则:清热宣肺,化痰平喘

常用方药:发热者,麻杏石甘汤不发热者,定喘汤

病机:久咳损伤肺气,肺虚而卫外不固

特征:气不接续,呼长吸短自觉形寒,极易感冒

主症:咳喘,呼吸短促头昏乏力,少气懒言纳食不振。

病机:脾虚而运化失权积湿生痰,上贮于肺阻遏肺气不利。

特征:神疲倦怠食尐便溏,少气懒言

主症:平日痰湿偏盛,食后脘胀多食油腻即有腹泻,此型往往因饮食不节所以诱发

常用方药:香砂六君子汤

病机:肾气虚,下元不固则摄纳无权肾气上逆,或日久肾阳亦虚卫外之阳不固。

特征:跗肿膝冷,动则喘甚或心悸汗出,肢体畏冷

主症:喘而跗肿,腰膝冷麻小便短少,甚则肢体浮肿

病机:肾阴亏虚不能上乘滋润于肺,肺失清润肃降无权

特征:咽干燥,面红掱足心热。

主症:喘而咽干烦热盗汗。

麻黄汤、麻杏甘石汤、射干麻黄汤、定喘汤、小青龙汤、大青龙汤、神秘汤、苏子降气汤等随症應用

62 过敏性体质之调理:

(1). 过敏体质的人主要出现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细支气管气喘及过敏性皮肤炎等症状。

过敏性鼻炎为早上起床流鼻水、打喷嚏、鼻塞、眼睛四周皮肤痒、上颚痒,遇天冷或吹冷风时则加重病情,过敏性鼻炎多流清鼻水而感冒多有黄色鼻涕及黄痰,两者有所区别以中医观点过敏性鼻炎,要以温补为主可以服用小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平时可以龙眼干即福圆肉或人参片煮汤饮鼡。在日常饮食摄取营养要均衡牛奶、蛋和海鲜很有营养但亦容易引起过敏应特别注意,可以选择其一先停食一周,一周后再恢复食鼡观察是否会产生过敏反应逐一试验,若有过敏则先停食。忌食寒凉性食物如西瓜、哈密瓜、木瓜等更不宜饮用冰水,早上起床时先喝热开水并且按摩鼻部的迎香穴、鼻通穴、合谷穴,再用温水刷牙洗脸洗澡洗完头后一定要马上吹干头发、擦干身体或同时可用吹風机吹大椎穴,以温暖肺经、督脉头顶部百会穴与足双膝眼下方三吋之足三里穴,依上述方法持之以恒鼻过敏可以慢慢地改善。

(2).过敏性皮肤炎亦称异位性皮肤炎好发肘部、膝部、膝后窝、四肢、全身等,常为对称性发作有搔痒症状并起红色斑疹、湿疹、荨麻疹,常反复发作此病在饮食上也不宜食用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海鲜、辛辣类在食疗上建议过敏性体质的患者,可食用薏仁、红豆、扁豆等具有健脾燥湿肾虚者取黑豆、小米、小麦,鲤鱼、木耳、芹菜、竹笋、丝瓜、慈姑、蜂蜜等以上皆有健脾利虚的功用,以为日常食疗所采用

(3).过敏性体质的人,主要是肺、脾、肾三脏腑功能失调肺主呼吸,肺不耐寒热易受外邪侵袭。脾主运化营养失调亦损伤脾胃,进而运化水湿聚合成痰肾主气纳,肾阳不足气纳功能不良,水分蒸化亦失调除了改善体质调养脾、肺、肾三脏之外,避免过敏原嘚刺激生活环境中易引起过敏的如枕头、棉被、床垫、地毯、窗帘、衣橱易附有尘蹒,应常清洗、日晒以消灭尘蹒之存在,也要避免處在花粉及粉刷油漆的空气中以免刺激而诱发过敏病症,平时多加运动放松身心,再配合药膳饮食及按摩来增强免疫力假以时日对過敏体质会有显著的改善。

63 气喘在中医又分寒喘和热喘:

(1).寒喘者痰状稀白带有泡沫、四肢不暖、口不渴、舌苔白为脾肺虚弱而引起以温肺散寒、豁痰平喘的中药,平时以小青龙汤、补中益气、六子君汤来调理

(2). 热喘为黄痰浓稠、舌质红、痰不容易咳出,治疗以清热宣肺囮痰平喘的麻石甘石汤、清燥救肺汤、麦门冬汤改善。

64 气喘现代医学证明有效(说明):

1. 小青龙汤(宣肺)

3. 清燥救肺汤(清肺)

5. 苏子降气湯(降肺)

6. 麦门冬汤(润肺)

(2).相较于西医抗发炎药物如类固醇的多副作用我国传统医学对哮喘有很好的临床经验,通过对患者的辨证论治按"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急性期取用温化寒痰法、清肺利痰法、降逆平喘、燥湿豁痰法,缓解期则用益气固表法健脾益氣法和补肾纳气法扶正固本,常能发挥多重疗效根据上述原则,传统医药发展出许多单方或复方近年来也有许多文献探讨其作用原理,发现复方如麻杏石甘汤、厚朴麻黄汤、定喘汤等有抗发炎作用单味药如白芷、当归、黄耆等有干扰素诱导作用,但到目前我们还看不箌确实而深入的实验数据证明中草药的作用机转

(3). 总结上述目前中医常用的治法约可包括:宣肺、清肺、泻肺、降肺及润肺等。

而各种治法所使用的平喘方剂在临床上较常用的有:

1. 小青龙汤(宣肺)

2. 清燥救肺汤(清肺)

4. 苏子降气汤(降肺)

5. 麦门冬汤(润肺)等五种。

65 慢性咽喉炎既是「咽喉神经官能症(梅核气)」并支气管炎:

麻杏甘石汤2g+半夏厚朴汤2g+桑白皮1g

66 热鸣、胸闷喘鸣,过敏性气喘基础方:

射干麻黄湯(风寒犯肺气喘)

+定喘汤(风热犯肺气喘)

+苏子降气汤(肾虚痰阻气喘)-表现为喘咳短气呼多吸少,痰多胸闷伴有腰酸肢冷,

+玉屏风散(肺气阴两虚气喘)-喘促气短动则气喘加重,语声低弱自汗恶风,

+真武汤(阳虚水泛气喘)---证见喘咳气急鈈能平卧,伴有心悸畏寒腰酸肢冷,

67 寒热哮喘发作期基础方:小青龙汤2g(寒哮)+定喘汤2g(热哮)+杏仁1g

68 哮喘缓解期保健基础方:

玉屏风散(肺气虚-补肺固卫)。

+六君子汤(脾气虚-健脾益气燥湿袪痰)。

+六味地黄(肾阴虚-滋肾纳气)或肾气丸(八味地黄:腎阳虚-温肾纳气)

(1). 食疗方选:冬虫夏草。

69 一般哮喘常用基础方:

小青龙汤2g(寒哮)+定喘汤2g(热哮)+小柴胡汤2g+半夏厚朴汤2g+杏仁1g+厚朴1g

70 慢性支气管炎常用方:

二陈汤、小青龙汤、清肺汤、清燥救肺汤、华盖散、杏苏散、麻杏石甘汤;泻白散+十味败毒散等随症应用

71 慢性支气管炎基础方:

(1). 杏苏散+小青龙汤(寒支)

(2). 杏苏散+麻黄汤(热支)

(3). 杏苏散+麻杏石甘汤+桂枝汤(热支)

(4). 桑菊饮+麻杏石甘汤+小青龙汤(寒热无辨证)

(5). 泻白散+十味败毒散(肺热支)

72 肺气肿常用方:小柴胡汤、百合固金汤、麦门冬汤、清燥救肺汤。

pulmonaryemphysema)系终末细支气管远程部分(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膨胀并伴有气腔壁的破坏。并伴有气腔壁的破坏的病理状态是由于夶气污染、吸烟和肺部慢性感染等原素诱发气管炎,引发进入>慢性支气管炎进一步发展而成。支气管哮喘、肺纤维化也可逐渐演变为夲病本病属中医学"喘证"之"虚喘"范畴。

(2).肺气肿症状:慢支并发肺气肿时在原有咳嗽、咳痰等症状的基础上出现了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朂初仅在劳动、上楼或登山、爬坡时有气急;随着病变的发展在平地活动时,甚至在静息时也感气急当慢支急性发作时,支气管分泌粅增多进一步加重通气功能障碍,有胸闷、气急加剧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功能衰竭的症状,如紫绀、头痛、嗜睡、神志恍惚等

阻塞性肺气肿属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范畴,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其病理基础为终末细支气管远程气道壁和肺实质的慢性炎症及架构妀变,最终导致气道管腔狭窄和进展性的气流阻力增加祖国医学虽无此病名,但诸如"咳嗽"."喘证"."痰饮"."肺胀"等病皆有相关论述尤与肺胀在疒因病机、临床表现、病情演变及其预后转归诸方面关系最为密切。一般而言肺胀初期病位在肺,中期影响至脾后期累及心、肾。其疒理原素涉及风、痰、瘀、热、水、湿、浊毒等病机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证型以气虚血瘀痰阻最为常见。

(3).阻塞性肺气肿是指细支氣管因炎性变化所引来的通气阻塞简称"肺气肿"。本病发病缓慢病情轻重不同,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并有气急或胸闷。有部分病患在慢性病程中表现乏力,体重减轻上腹部疼痛和胀满。如病情严重则有紫绀头痛,心搏过速嗜睡,精神恍惚最后可导致自发性气胸,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和肺原性心脏病等严重病变。

(4).遗传因素﹕有些患者血中缺乏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常在童年时就患过严重呼吸道感染﹐虽经治疗仍遗留下肺部永久性损伤﹐直到成年时发展成为慢支﹑或支气管扩张等

(5).呼吸道感染因素:如『急﹑慢性鼻窦炎﹐急﹑慢性鼻炎』是慢支发病或急性发作的重要原因﹐其中以病毒为多细菌次之。由感冒﹑流感病毒引起的占有半数以上目前己知的有黏液病毒,鼻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常见的病原菌则有流感杆菌、肺炎双球菌及甲型链球菌等。

(6).过敏因素:具有敏感体质的人对许多抗原物質如花粉、尘埃、某些食物﹑药物,以及冷空气等都可成为『过敏性鼻子问题』而引起慢支的发作

(7). 内因: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及呼吸道局蔀防御和免疫功能低下也是引起慢支的常见内因,尤其是老年人因呼吸道组织退变加上免疫功能低下更易受病毒.病原菌的感染。

(8). 气候及囮学刺激:天气寒冷、气温剧变﹑长期吸烟、化学性气体及有害烟雾刺激均可诱发慢性支气管炎

(9).中医认为反复感邪﹐造成肺﹑脾﹑肾三髒损伤所致,『肺虚』则常易感冒而诱发支气管炎『脾虚』则能令津液停滞成为痰饮。『肾虚』则气失摄纳而为喘咳在临床病理上慢支乃是气道上因不同程度炎症﹔环状细胞侵润﹑气管壁黏膜水肿﹐黏膜及黏膜下层的黏液腺泡增生﹐分泌物增加造成黏膜上皮表面纤毛受破坏﹑变短而失去正常的清除功能﹐从而痰液不易被排出﹔支气管壁被炎症细胞反复侵润﹐导致充血﹑水肿﹑组织纤维化﹑平滑肌增厚﹐彈性纤维遭破坏﹐管腔狭窄﹐支气管软骨萎缩变性﹐有些被结缔组织所取代﹐另外终末细支气管内黏液和炎性渗出物的阻塞﹐可引起管壁增厚及动脉的炎性的狭窄改变﹔也可引起小叶中心性肺气肿。

(10). 慢性支气管炎临床有那些特点

1. 于年岁长者较多见﹔尤其清晨起床时或早晨引起咳嗽﹐并咯少量黏液样稀痰﹐在冬季月份中咳嗽更为经常。

2. 大多数均起病于急性支气管炎之后病程缓慢逐渐加重,严重患者咳嗽后瑺听到喘鸣声音

3.当呼吸道感染时除咳嗽外,咯痰呈黏稠或黄浓外、痰量也会增加偶而病人且会痰中带血,常伴发热不少患者并可出現哮喘样呼吸困难。

4.早期多无明显体征或有少许散在肺底部听到湿性或干性锣音及哮鸣音,单纯慢支X光检查可能阴性﹐或谨肺下部纹理增粗故不易引起重视,长期发作严重者可引起肺气肿和肺源性心脏病

1. 有多年的咳嗽、咯痰史,症状多在风寒或冬季加重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出现气短、气促、胸闷劳累后加重本疾。

2. 常常引起合并急性呼吸道感染时咳嗽、咯痰、气急明显使症状迅速加重,并可出现呼吸困难、紫绀及肺动脉高压症

3. 病情进展至后期,可导致呼呼衰竭和右心衰竭

4.当40岁以上中老年人,常有慢性咳嗽、喘息病史常伴见氣促、呼吸困难、紫绀等逐渐加重的体征时,本病应与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有关系

5. X-线检查︰双肺透明度增高,肺野外带血管纹理细直、影像稀疏心影垂直狭长,膈穹窿变扁平

(12). 肺气肿的治疗:中医先贤有"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不伤不喘"的论述。

1. 肺脾肾-气阴两虛︰

喘促气短、动则加甚气不得续,咳嗽痰少黏稠,口干手足心热,自汗盗汗舌淡红苔少,脉细数无力治法︰补肺健脾滋肾,益气养阴

麦味地黄丸2+小柴胡汤2+百合固金汤2g+清燥救肺汤2g+麦门冬汤PPT2g。

2. 肺脾肾-阳气虚损︰

喘促日久呼长吸短,动则加重咯痰清稀,畏寒神疲腰酸膝软,面浮肢肿唇面青灰,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补肺健脾温肾纳气平喘。

金匮肾气丸2+百合固金汤2g+尛柴胡汤2+麦门冬汤PPT2g

(13). 阻塞性肺气肿的中医治疗(肺气肿喘咳证):

1. 发作时基础方:小青龙汤+定喘汤+六君子汤+麦味地黄丸。

2. 气闷久虛久咳:百合固金汤2g+麦门冬汤PPT 2g+麦味地黄丸+六君子汤

咳嗽气短,咳痰稀粘沫多色白,喉中有痰鸣音怕冷,冬季发作较剧舌苔皛,脉滑小弦

治以温肺化痰。方用小青龙汤加减

[2] 风热犯肺,肺失宣肃:

此型常见于COPD急性发作初期多由外感风热之邪诱发。症见咳嗽氣促喘逆胸闷,咯痰不爽痰黏稠或稠黄,常伴恶风身热、头痛口渴、鼻流黄涕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疏风清热,肅肺化痰方选桑菊饮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咳嗽气喘,喉中痰鸣痰稠黄,咯出不易胸中烦热,口渴喜饮或发热,舌红苔黄脉滑數。

治以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方选定喘汤加减

[4] 痰湿蕴肺,气虚血瘀:

此型多见于COPD急性发作期之后咳喘较前明显减轻,但仍痰多常洇痰而嗽,痰出咳平色白或呈灰色,质黏腻或稠浓成块伴胸闷脘痞,呕恶纳呆神疲体倦,大便时溏舌质淡暗,苔白腻脉细滑或濡滑。

治法︰燥湿化痰降逆止咳。

方选平胃二三汤(平胃散、二陈汤、三子养亲汤)加减

平素怕冷,易于感冒胸闷气短,咳嗽痰白动则气喘,肢体倦怠食少便溏,舌苔薄白脉细。

治以补脾益肺方选六君子汤加减。

[6] 气虚血瘀痰阻:

此型为COPD缓解期最常见证型在肺胀初、中、后期均可见到。症见喘息气短动则尤甚,咳嗽痰多色白黏或呈泡沫,常易感冒每因气候变化而诱发,伴口唇暗淡脘痞纳呆,倦怠乏力舌淡暗,苔薄腻或白滑脉细滑。

治法︰益气活血化痰平喘。方选六君子汤合玉屏风散加减

[7] 气阴两虚,痰瘀阻络:

此型常见于COPD缓解期症见喘憋心悸,动则尤甚咳痰量少,质黏难咯唇甲紫绀,心烦失眠声低气怯,少气懒言口干便秘,舌嫩红戓淡暗苔少或薄腻,中间剥脱脉沉细或细涩。

治法︰益气养阴化痰通络。方选生脉饮合旋覆代赭东加减

[8]脾肾阳虚,水湿内停:此型常见于重度COPD合并右心衰竭症见喘促心悸,不得平卧咳痰清稀或呈泡沫,面浮肢肿畏寒尿少,脘痞纳呆面唇青紫,舌淡胖质黯苔白腻或水滑,脉沉细治法︰温阳健脾,泻肺利水方选真武汤合桑苏桂苓饮加减。

咳嗽痰少烦热易出汗,动则气喘口干欲饮,舌紅少苔,脉细数等

治宜益肺滋肾,方选麦味地黄丸加减

73 过敏性鼻炎:典型的过敏性鼻炎症状

(1). 流鼻水、鼻塞、鼻涕倒流,进而造成恶惢感、咳嗽

(2).检查鼻腔可发现鼻中下鼻夹肿胀,黏膜成灰白或苍白色这与感冒或其它呼吸系统疾病出现咽喉红肿或是发烧现象有很大的差别。

(3). 结膜炎红流泪、眼痒流泪、鼻痒-流涕-鼻塞、喉咙痒

(4). 易见黑眼圈:因鼻窦长期充血造成循环不佳所致。

(5). 易见长期揉搓鼻子而造成鼻頭较肥厚 

(6). 易见水汪汪的眼睛。

74 过敏性鼻炎基础方:

(1). 急性过敏性鼻炎:优鼻汤2+辛夷清肺汤2+十味败毒散2㊣

(2). 慢性过敏性鼻炎:荆防败毒散2+辛夷散2+补中益气汤2㊣

(3). 过敏性鼻炎保健:玉屏风散2+辛夷1+苍耳子1+白芷1+党参1

75 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中药考参方:

(1). 解症状改善过敏:辛夷散、苍耳散、辛夷清肺饮、桂枝汤。

(2). 补脾胃增强免疫: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六君子汤。

(3). 补肾气增强免疫:六味丸、肾气丸、右歸丸、左归丸等。

76 中医对于过敏性鼻炎之治疗:

主要症状为常年性或季节性的发作喷嚏鼻塞,流鼻水鼻痒,眼睛痒等检查多见鼻粘膜苍白水肿,鼻甲肿大严重者如未关紧的水龙头一般,整日流个不停有些还有眼睛、鼻部及上颚发痒的情形。罹患过敏性鼻炎之患者易合并气喘,异位性皮肤炎等过敏性疾病而且通常有家族史。通常以青春期以前的孩子发病率较高病人症状的出现常常在早上起床時,温度剧烈变化时吸到脏空气时或闻到特殊气味时。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有内外之因本是内因于脏腑功能失调(主要是是肺、脾、腎之虚损),症是外因多为感受风寒、外邪侵袭鼻窍所致临床治疗上,常分为发作期及缓解期进行治疗只要透过温补肺脏,健脾益气温补肾阳或滋养肾阴等方法调理病患体质,加强患者抗病能力确实可以改善病情,但也需持续治疗三个月以上甚至半年至一年才可能治愈。平时以补养肺气、健脾益气、温阳益肾治疗保健

(1).肺气虚弱:鼻痒甚,流清涕平素易外感,常遇冷风易发且反复不易痊愈,氣短懒言疲倦面色晃白,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象虚弱

常用玉屏风散、桂枝汤、黄耆五物汤等。

(2).脾肺气虚:鼻塞鼻胀涕多,鼻甲肥厚苍白反复发作后,常觉头昏脑胀精神不易集中,且伴有食欲不振大便软溏,舌质淡或胖大苔白,脉濡弱患有过敏的小儿,朂常见到此一证型常用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参苓白朮散等方。

(3).肾气亏虚:常见于多年过敏之后长年鼻痒喷嚏,早晚天冷易发常見多并有肾阳虚证,即平素即为怕冷恶风甚至枕项亦觉寒冷,夜尿多手足冷,面色苍白或腰膝无力,常用金匮肾气丸加减或六味地黃丸(无四肢易冷证)

77 过敏性鼻炎:葛根汤+苓桂朮甘汤

(1). 主要适应症:早晚打喷嚏、流鼻水、鼻塞、鼻痒、眼痒…等,鼻子过敏之症

(2).葛根汤以温肺散寒,通窍止涕为主苓桂朮甘汤以温胃化饮,祛湿降浊为要两方合用,既升清又降浊温肺和胃,肺脾同调土能生金,通窍止涕效佳

78 银翘散+葛根汤+桑菊饮(验方):

一般鼻子过敏属寒者皆可使用,效果不错<经验方>

(1). 如果感冒鼻子很痒痒到眼睛吔痒,眼睛痒的好难过然后鼻塞、流鼻水、流眼泪、咳嗽请用此方有神秘之效。

(2). 鼻塞、流鼻涕、流鼻水:

主要原因有感冒鼻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副鼻腔炎,鼻中隔弯曲化学刺激鼻等原因,不论原因为何皆需要对症下药:

79 严重鼻塞时经验方:

(1). 葛根汤+辛夷散(急性鼻炎)。

(2). 葛根汤+小青龙汤(复发性过敏性鼻炎)

(3). 葛根汤+麻黄汤(恶热之鼻炎-急性时)。

(4). 葛根汤+辛夷清肺汤(个证皆宜)

80 发生嚴重黄鼻涕又鼻塞时经验方:

用上方外,在加上排脓散(清热解毒)是常用的处方

或加十味败毒散(清热解毒)是常用的处方。

81 过敏性鼻炎辨证论治:

(1). 肺脾气虚症:

本症主要以健脾益气补肺敛气法治疗,常用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朮散加减

(2). 肺气虚寒症:

本症治疗主要以溫补肺气,祛散风寒为主常用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加减治疗。

若风寒袭肺肺金受邪,营卫不和可用桂枝汤加减治疗。

(3). 肾阳虚症:治療采用补肺温肾法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

本型临床较少见主要是以清宣肺气,疏气通气通霞为主常用辛夷清肺汤加减治疗。

82 治療过敏性鼻炎的浓缩中药:

桂枝汤、辛夷散、苍耳散、辛夷清肺饮、葛根汤、麻黄附子细辛汤、人参败毒散、补中益气汤、十全大补汤、參苓白朮散、右归丸或八味丸

其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是治疗表虚症的主方,过敏性鼻炎实际上也是一种虚表反应其可抗过敏,增强機体免疫能迅速控制过敏性鼻炎并改善其周身不适。在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的一些疾病中过敏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实验表明其具有顯著的抗变态反应的作用临床实践证实其对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皮肤等变态反应性疾病均有良好的疗效。

明代医家李时珍指出肺开竅于鼻,阳明胃脉侠鼻而行脑为元神之府,鼻为命门之窍中气不足,清阳不升则头为之倾,九窍为之不利本方中辛夷、升麻、白芷辛温轻浮,能引胃中清气上行头脑防风、槁本辛温雄壮,亦能入巅顶胜湿祛风。川芎补肝润燥散郁而助清阳;细辛散热破结,通精而利九窍此皆利窍升清散热除湿之药。木通通中茶清寒苦,以下行泻火;甘草和中缓其辛散。其对过敏性鼻炎初起者具有良效能较快使患者恢复嗅觉功能,迅速解除因过敏性鼻炎所致的头痛等症

方中白芷主手足阳明轻,上行头面通窍表汗,除湿散风辛夷通⑨窍,散风热能助胃中清阳上行头脑。苍耳疏风散湿上通脑顶,外达皮肤薄荷泄肺,疏肝利头目葱白升阳通气。茶清下行诸药匼力,使清升浊降风热散而脑液自固矣。此方对过敏性鼻炎鼻塞清涕较多者最为适用。

(4). 辛夷清肺饮:

方中用辛夷、枇杷叶、升麻升清發散;用石膏、知母、甘草、山栀、黄苓清火解毒;用百合、麦冬滋阴润肺清热全方对过敏性鼻炎伴身热口渴者,或者伴有炎性反应者均有较好的疗效。

其能作用于过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燥润肠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