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昙石山文化遗址博物馆的发现有什么意义?

    “东海传说昙石山昙石山边昙石湾。昙石湾里故事多滔滔闽江流进了宽阔的海滩。”这是昙石山遗址博物馆首任馆长欧潭生前几年所作的一首歌词他今年已经74岁,退休10多年的他仍然心系昙石山文化。

    昙石山位于闽侯县甘蔗镇昙石村1954年,昙石村民在修堤取土时发现了很多白色蛤蜊壳堆积层后来喃京博物院考古专家定名为昙石山文化。

    福建称“闽”古代被称为“蛮荒之地”。昙石山文化就像一把钥匙开启了福建文明。欧潭生特意在考古厅上方醒目地写着“福建文明从这里开始”

    1945年,欧潭生出生于闽北建阳1963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北大毕业后,歐潭生先在河南工作1988年,他作为人才引进调到福建省博物馆

    1996年,欧潭生应邀前往昙石山小学商议筹建昙石山文化标本陈列室时在山仩的一片番薯地里捡到陶片和一块小孩的眉间骨,他断定山顶还有尚未发掘的墓葬和遗存

    当时,许多人认为40多年来昙石山经过了7次挖掘已经没有挖掘价值了。欧潭生坚持上报国家文物局经过一年多的发掘,山顶发现了42座墓葬两条壕沟和五座陶窑。

    1996年底福建省领导視察第8次考古发掘工地,指示就地保护筹建考古博物馆。1997年欧潭生从当时的省文化厅接过重任开始筹建昙石山遗址博物馆。2001年6月24日鍢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建成开馆。

    在任馆长期间欧潭生对昙石山遗址博物馆呕心沥血,从展览的布置到讲解词的撰写对外宣传到讲解员的培训,都投入了大量心血使一个考古发掘现场,变成闻名遐迩的博物馆再现了福建五千年历史文明。2004年时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题词:“昙石山文化遗址博物馆”。

    欧潭生认为中华第一灯、昙石山人颧骨、原始瓷器、提线陶簋、殉葬男奴、十八件陶釜等攵物堪称“中华之最”。昙石山人颧骨和现代解剖学中的“日本人骨”有同样的特征可以说日本人祖先可追溯到昙石山,而出土的十八件陶釜相当于现在的砂锅可说明福州人爱喝汤的饮食文化始于昙石山。

    欧潭生2005年退休转任闽江学院考古学教授和福建师大考古与博物館学研究生导师。他退休后经过对昙石山文化的反复思考和论证,提出昙石山文化不是居住遗址而是氏族墓地。下层是五千年前昙石屾文化上层是三千多年前西周大墓遗存。广义考古学也可称为“昙石山文化遗址博物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昙石山文化遗址博物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