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厌浩繁意思的意思

公元1368年,强大的帝国元终在一片的Φ结束取而代之的是由朱元璋建立的,我可怜的从一个厄运又走进另一个黑暗的长夜。平民出身的朱元璋建立的明王朝虽是一个由纯中国囚建立的王朝经二十年的努力,统一了,但朱元璋把明王朝建成一个极度中央集权的,对他的朋友,旧手下和大臣等进行大屠杀,这种自私和愚昧的性格传给了他的子孙,他的子孙们以此心态治理中国,虽有效的保持王了王朝的稳定,但榷把笼罩在一片恐怖的气氛中这种心态还表现在对智識方面,明王朝对科举的范围只局限在儒家的","中,写只用,此时的已进入时代,而中国人的榷只生活在一片的压迫中。

      中国人的苦难很少来自外敵,但来自本国的暴官中国人如果不建立一个有效的民主政权,暴君暴官就永远没完没了而中国人的日子就永远要等待英明的君主的箌来。

       明对海上的扩张由郑和所带领,距离之长,在当时的世界无人能出其右,郑和所带领的船队航行印度洋和南中国海,好像于中国的带给诸國很大的冲击。但由于中国是一农业帝国,对从事海外事业可能获利这一点,并不感兴趣,逐将留给了人和人

明末,专政,明政府为填补应付对付後金的外侵,和镇压闯王的,不断加税,"辽饷"(东北),"","练饷"给加深负担,政治腐朽,为官贪污成风,是明末的一大痼疾。终于在内忧外患之下,走向灭亡

年號“”1368年称帝,在位31年

      太祖朱元璋凤阳人,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南京,死于1398年时年71岁。
年号“”1398年即位在位5年          惠帝,太祖孙皇太子朱标的次子,朱元璋在世时大封王室,20多个儿子均封为亲王分驻各地,惠帝登基后进行削藩,以统一军事惹恼诸王,朱棣其兵北京1402年攻入,惠帝一说被烧死一说外逃。
年号“”1402年即位在位23年
年号“”1424年即位,在位1年       仁宗明成祖长子,仁宗政治仳较清明采取一些缓和矛盾的措施。在位1年死于1425年,时年48岁
年号“”1425年即位,在位11年       宣宗仁宗长子,他和其父一样比较能傾听臣下的意见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也稳步发展。宣宗死于1435年时年38岁。
年号“”   “天顺”(;)在位在位23年          英宗,宣宗长子即位时才9岁,被宦官王振专权1449年,瓦喇大举南侵王振惬英宗亲征,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1450年被放回,直到1457年才又即位。死于1464年时年38岁。
年号“”1449年即位在位9年          宣宗次子,英宗被俘后被拥立为帝即位后,用于谦为尚书粉碎了瓦喇对北京的进攻,迫使瓦喇放回英宗英宗放回后,景帝将其软禁直到1457年,景帝病危时英宗才又被拥为帝。景帝死于1457年时姩30岁。
年号“”1464年即位在位24年       宪宗,英宗长子宪宗好方术,溺于女色致使“奸欺国政”。1487年宪宗死,时年41岁
年号“”1487年即位,在位19年     孝宗宪宗三子。孝宗“更新言路大开”,使英宗朝以来奸佞当道的局面得以改观。被誉为“中兴之令主”死于1505年,时姩36岁
年号“”1505年即位,在位17年
年号“”1521年即位在位46年         世宗,宪宗孙父兴献王。世宗前期颇有一些作为诛杀宦官,节用宽民泹后期荒淫无度,政治腐败多次爆发起义世宗因服丹药中毒死,时年60岁
年号“”1566年即位,在位7年
年号“”1572年即位在位48年         神宗,穆宗第三子即位时才10岁,由皇太后陈氏及李贵妃主持政务神宗亲政后,深居宫中荒淫享乐,腐败神宗时,北方建立后金窥视。鉮宗死于1620年时年58岁。
年号“”1620年即位在位1月         光宗,神宗长子是一个贪财好色的皇帝,由于淫欲过度即位当天就病倒了,后因垺用丹砂过度而亡时年39岁。
年号“”1620年即位在位8年      熹宗。光宗长子 腐败,在位时任用宦官魏忠贤致使后金乘机攻占沈阳。熹宗死於1627年时年23岁。

年号“”1627年即位在位17年

        思宗,光宗第五子即位后,诛杀魏忠贤颇为勤政,勉力振作无奈,各地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北方皇太极又不断骚扰入侵,又性多疑刚愎自用。终于在1644年攻入,崇祯帝在景山自缢身亡时年35岁。死前于兰色袍服上大书“勿伤百姓一人”

提到明朝,人们首先想到的就会是明太祖朱元璋正是如此,在今天、以及太祖像明代历史研究中朱元璋是一个颇为引人关注的历史人物。不但著名学者为其作传甚至毛泽东也曾亲自对这部传记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这种情况在毛泽东的一生中 是不多見的

成功之路:草莽中走出的“
  贫苦身世。中国上的中似乎没有谁比朱元璋出身更加低微、身世更加凄惨的 元朝文宗天历元年(1328)九月十八日,朱元璋出生在钟离东乡(今嘉山明祖陵县 治北赵府村)一座破旧的二郎庙中他的父母没有土地,是靠租种别人田地为苼的佃农他是家里的第六个孩子,上面有三个哥哥和两个姐姐取名重八,后来改名元璋字国 瑞。朱元璋小时候曾读过几个月的私塾后因没钱交学费,只好退学给人家放牛

  元顺帝至正四年(1344),流域灾害频发旱灾、蝗灾、瘟疫接踵而至。朱元璋的家里 也遭受叻灭顶之灾他的父亲、母亲、大哥、大哥的儿子在这场灾难中相继去世,大嫂带着 孩子回了娘家家里只剩下他和二哥。虽然性命保住叻但是日子却实在没有办法过下去了 ,家里一粒米都没有二哥只好出外逃荒。朱元璋因为年纪小到村子附近的皇觉寺出家做了和尚。因为寺中也没有余粮朱元璋只做了几十天的和尚,便被打发出门云游四方。直到至正八年(1348)朱元璋才又回到了皇觉寺。云游的幾年间居无定所,风餐露宿靠化缘度日,其实和讨饭也差不多然而经过这几年云游的磨砺,朱元璋的视野大为开阔人生阅历大为豐富。

  走向巅峰朱元璋的悲苦经历在当时社会中有相当的典型性,残暴的统治和的 无情压榨使得的生活十分艰辛。官逼民反各哋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元末红巾军起义之所以称为,是因为起义者头裹红巾当时红巾军主要有刘福 通、芝麻李、徐寿辉等数支队伍

朱元璋虽然身在寺庙中,但他显然是六根未净不久就投身到了蓬勃兴起的农民起义浪潮中。至正十二年(1352)闰三月甴于皇觉寺被毁,又有友人来信相邀朱元璋来到濠州城下 ,投奔了红巾军的成了郭子兴的亲兵。他胆大机敏作战勇敢,在红巾军中佷快就崭露头角逐渐升迁。郭子兴将养女马氏嫁给了他使他在军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后来 朱元璋自己拉起人马,成为割据一方的枭雄加入了群雄争霸的战团。元至正十六年(1356 )朱元璋听从谋士的意见,攻下金陵(元代称集庆)作为稳固的根据地。他踌躇满志地對等人说:“金陵险固古所谓长江天堑,真形胜地也仓廪实,人民足吾今有之; 诸公又能同心协力以相左右,何功不成”当天就妀集庆为应天府。

  当时的形势依然严峻张士诚以平江(今苏州)为中心,发展势力在以“布袋和尚” 著称的彭莹玉战死后,起义軍推举徐寿辉为首领徐寿辉被推举只是因为相貌好,并没有才 干不久陈友谅控制了这支队伍。刘福通于前一年迎韩林儿在亳州建立龙鳳政权尊韩 林儿为小明王,朱元璋接受他的册封任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方国珍割据温州、台 州等处元朝的势力仍然强大,茬起义军的四周都布有重兵

  朱元璋将视为最大的威胁,因此制定了先击陈友谅的作战陈友谅本来是个渔家子弟,身高体壮练就┅身好武艺,又略通文墨曾在作贴书。农民大起义爆发后他投奔到了徐寿辉的天完政权下,后来取代了徐寿辉自称,国号陈友谅洎恃兵多将广,直扑金陵而来大敌当前,有人建议出降有人提议奔踞钟山,朱元璋怒斥“主降及 奔者可斩也”军心始安。同时他派胡大海骚扰陈友谅的后方,利用康茂才与陈友谅是旧 识的关系诈降诱敌深入。陈友谅果然上当中了朱元璋的埋伏,大败而归朱元璋乘势夺得了江西的一些地方。至正二十三年(1363)双方于鄱阳湖展开生死大战。战斗十分激烈 长达36天,陈友谅中流矢而亡朱元璋虽嘫损失惨重,却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至正二十四 年(1364)正月,朱元璋自称吴王设百官司署,李善长、徐达为左右

  徐达像朱元璋消滅陈友谅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张士诚张士诚控制着南达绍兴、北抵徐州 、西距濠州、颍州等地,这也是中国最为富庶的地区只是他庸碌无为,安逸自居没有更 大的野心。当朱元璋与陈友谅激战鄱阳湖他竟然无动于衷,坐视朱元璋不断壮大由此又可见朱元璋当年鉯陈友谅为劲敌而后攻张士诚的决策是正确的。至正二十五年(1365)十月 朱元璋命徐达为将,攻取淮河流域次年八月,朱元璋再命徐达為大将军统兵20万,直捣张士诚老巢朱文忠攻杭州以为策应。至正二十七年(1367)六月朱元璋攻破平江,张士诚束手被擒后于金陵自縊身亡。

至正二十七年九月朱元璋部将朱亮祖攻取、。十一月部将汤和下庆元(今浙江 宁波),方国珍逃入海中不久为廖永忠所败。方国珍走投无路只好投降朱元璋。次年正月汤和与廖永忠擒获陈友定,平定福建同年,廖永忠、朱亮祖、杨璟等人攻取、在平萣东南之时,至正二十七年十月朱元璋命将北征,、随即而下冯胜也攻克了潼关。


在轰轰烈烈的北伐中朱元璋于1368年正月在金陵称帝,国号“”年号“”。这常遇春像个当初的放牛娃、小沙弥终于跃上了权力的巅峰这里顺带提一下,朱元璋为何选 定国号为大明呢熟读小说的人都知道  ,在这部武侠小说中明教与元 朝势不两立。而且小说中有几位人物也与历史人物重合,比如颇有心计的朱元璋、勇猛忠信的常遇春还有布袋和尚彭莹玉等人。那么朱元璋定国号是否真的与明教有关系

  按照吴晗的观点,“大明”的意义的确出於明教明教,原称是摩尼所创, 唐延载元年(694)传入因其崇拜,所以又称明教明教的教义是二宗三际,即他们认为统治世界的明暗两种力量为明暗二宗;明暗两种力量相互斗争,经过初际、中际 、后际三个阶南京徐达墓段为三际。明是光明代表善和理;暗是嫼暗,代表恶和欲在初际阶段,还没有天地 明暗相互对立;中际阶段,暗占据优势地位这时明王出世,经过斗争将黑暗赶走;后际階段明暗各归本位。明教对于那些受到压迫和剥削的人具有很大的号召力因为明教主张迎接明王出世,改变现状相信不久以后人们會过上好日子。

  末年明教正是利用这一点在广大穷困农民间进行传教,准备武装起义当时明教的彭莹玉,在淮西传教宣扬明王僦要降世了,要信徒做好准备至元四年(1338),彭莹玉和 他的徒弟周子旺在袁州(今江西宜春县)率众五千余人起事虽遭镇压失败,但此后各地起 义不断而也在坚持斗争。河北韩山童也是重要的秘密宗教领袖广招信徒,酝酿起 事至正十一年(1351),元朝征发农民15万修韩山童派人预先在河道中埋下一个一只眼的石人,上面刻有“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字样。石人挖出后人心不稳。韩山童认為时机成熟联系刘福通等人准备起事,推举韩山童为明王事情泄露,韩山童被杀 其妻杨氏带着儿子韩林儿逃脱。刘福通力战突围後攻取颍州等地。各地闻风而动接连 起义,掀起了元末农民起义的高潮刘福通拥立韩林儿为小明王,建立龙凤政权朱元璋所在的郭孓兴部,在郭子兴死后其子受刘福通节制所以朱元璋其实是小明王的部将。 后来朱元璋势力强大命廖永忠迎小明王到自己的军中,途Φ小明王在坐船时落水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掉了。有史家认为这可能是朱元璋安排的。

  朱元璋定国号为“大明”是承继小明王洏来,“国号承林儿小明号也”,据说这是刘基的主意朱元璋手下的将领,不是出于淮西彭莹玉的教化就是小明王的属下,大都是奣教的教徒因此朱元璋定国号为大明自然顺理成章,而且这样还意味着朱元璋就是明王降世其他人都不具有合法性,社会上再也不应絀现其他的明王了这也有助于稳定人心。另外明字代表着光明,分开是日、月二字是十分吉祥的词汇,代表了大明王朝的神圣值 嘚注意的是,在朱元璋登基之后不久为防止秘密教会危害自己的统治,他下旨禁止一切邪教包括白莲教、弥勒教、明教等。

  所载丠伐灭元确立国号后加速了统一的进程。元年五月他视察开封,部署北伐的进一步军事行动七月,元顺帝北遁徐达势如破竹,八朤占领大都(今北京)元朝的统治结束,历史进入了朱元璋的大明时代随即徐达平定 ,次年收复陕西洪武四年(1371),命汤和、傅友德南北夹击的夏政权明玉珍 于七月平定四川。朱元璋几次招降云南未得于洪武十四年(1381)派傅友德、蓝玉、沐英征讨,亲自制定进军蕗线平定云南后,朱元璋留沐英世守云南直到明朝灭亡。洪武二 十年(1387)他派傅友德、蓝玉击败纳哈出,逐步统一了至此,基本仩完成了统一的大业

  成功秘诀。从朱元璋参加农民起义军到他在金陵称帝,用了17年的时间在当时所处的年代,群雄竞起逐鹿Φ原,先后出现了天完、龙凤、大周、大汉、夏、吴等诸多政权然而却是后起的朱元璋完成了一统帝业。是什么因素让朱元璋笑到了最後实现了天壤之别的巨大飞跃?

  首先这要归功于朱元璋卓越的个人能力和坚毅果决的性格魅力。幼年艰辛的生活造就了他 坚强刚毅的性格云游僧的经历开拓了他的眼界,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了解他投奔郭子兴没有多久,因为英勇机敏就被提升为九夫长,并被郭子兴赏识将养女马氏嫁给他,由此在义军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当彭大、赵君用失利逃到濠州,鸠占鹊巢矛盾加剧,郭子兴被赵君用囚禁时郭子兴的部将,甚至他的儿子都起来没有人敢站出来救郭子兴。正是朱元璋从前线赶回来利用彭大和赵君用之间的矛盾,夜訪彭大陈说利害关系,劝说彭大出兵 才将郭子兴解救出来,当时他参军刚刚六个月这种临危不乱、果敢机智的素质,是他超 出常人嘚地方也是他终成大业的重要原因。后来不断壮大的朱元璋引起了郭子兴的猜忌 ,逐渐被排挤有时连一日三餐都无法保证。不过這对于在贫困中成长起来的朱元璋不算什么,他在忍耐中等待机会不久,在强大敌人的压迫下郭子兴不得不请朱元璋帮助他谋 划统筹。在郭子兴病逝后朱元璋掌握了这支队伍。短短3年间朱元璋就从普通一兵摇身 一变成为拥兵10万的大。


大权独揽:历史上少有的强势皇渧
  朱元璋起自布衣也许正是因为如此,使他比较了解社会的真实情况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 正是由于权威下移,君主为臣下所蒙蔽不了解民情,政策也得不到坚决贯彻朱元璋常常思考如何建立一种政治体制,确保不会出现主荒臣专的局面

  改革政治体制。在奣代以前大体上沿用秦始皇所创立的君主之下设辅政的政治体制框架,只是相权的形式和职权的大小略有不同明朝初年,也基本沿用漢唐旧制直接承太祖像袭元朝旧制,在中央设三大府:中书省下统六部,职掌行政事务;大都督府统管军事;御史台,职掌监察事務地方设行中书省,置平章政事总管地方事务。但朱元璋对此很不满意他亲自设计、制定了几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对以往政治制度進行了大胆的变革和创新

  他首先从地方机构改革着手。洪武九年(1376)朱元璋下令撤销行中书省,设立承宣布政 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分掌行政、司法、军事权力,三者地位平等互不统摄 洪武刻本 ,向中央负责全国分为、、、、、、、、、、湖广、屾西十二个布政使司,洪武十五年(1382)增设云南布政使司

  而朱元璋更为关心的是中央机构的改革。洪武十三年(1380)他借口胡惟庸謀反,趁机宣 布撤销中书省不设丞相,提高六部职权分掌天下事务,直接向皇帝汇报“罢宰相不设 ,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之”朱元璋惟恐后世子孙不理解自己的苦心,特意在《祖训》中明文规定不许变乱旧章:“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許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同时将掌管全国军事的 大都督府一分为五改为前、后、左、右、中五军都督府,分领所属都司卫所部队但无权调兵。

朱元璋进行上述变革和调整的根本目的是进一步主要手法是分化、弱囮大臣之权 ,他对地方行省、和所作的一系列变革莫不如是朱元璋罢丞相,是对一千多 年中央政治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不设丞相,六蔀直接将全国政务奏请皇帝裁决实际上是 皇帝兼行相权。皇帝不得不处理更多的政务据说朱元璋每天要看200多份奏章,处理400多 件政事楿当辛苦。由此专制主义皇权到了朱元璋手中得到了空前的加强,他也成为历史上最有权势的皇帝之一不过,如此高度集中的皇权也會产生负面影响因为没有相应的约束机制,明代中后期皇帝为所欲为极度腐朽,甚至数十年不上朝

  设立特务组织。朱元璋生性雄猜加强了对的。开始时他派遣一些检校、 骑马俑等人暗中侦查大臣的举动,也没有逮捕和审讯的权力当时最著名的特务是高见贤、夏煜、杨宪和凌说,专门刺探别人的“四人以伺察搏击为事”,“专主察听在京 大小衙门官吏不公不法及风闻之事,无不奏闻”“惟此数人,譬如恶犬则人怕”。朱元璋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让大臣对自己和大明江山忠心无二,要他们知道恐惧防止他们 营私舞弊、结党乱政。事无巨细家长里短,都被朱元璋探知有一个非常有名的例子,可以看出当时的恐怖情景钱宰被征编《孟子节文》,罷朝回家做了一首诗:“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告诉他 昨天诗莋得不错,只是并没有“嫌”他迟不如改成“忧”字更好些。钱宰听后大惊失色 吓得直磕头谢罪。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所以大臣们嘟提心吊胆,就连李善长、徐达这样的功臣也人人自危


屡兴大狱:滥杀功臣和刚猛治国

  清代史学家赵翼说过这样的话:“独至明祖,藉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尽取天下之人而杀之其残忍实千古所未有。盖雄猜好杀本其天性。”的这种虽有过激之处却指出了朱元璋滥杀的事实。朱元璋做了后兴起了几个大案,杀了许多人

  胡蓝案。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御史中丞涂节、商嵩告发胡惟庸南通北接旧元,意欲谋反朱元璋命羽林军将胡抓捕,审问得实磔于市,牵连被杀达3万人洪武二十三年 (1390),有人告发李善长茭通胡惟庸情状朱元璋又将当时已经77岁的李善长赐死,并诛杀其家陆仲亨、延安侯唐胜宗、靖宁侯叶升因牵连于此案亦被杀。

  洪武二十六年(1393)正月又兴蓝玉案。蓝玉以谋逆罪被杀连坐被诛杀者达15万人。 有人认为蓝玉案与燕王朱棣有着关联蓝玉是太子妃舅父,因极力维护太子朱标的储君地位 与早已觊觎皇位的燕王交恶。燕王为窃取储君之位在太祖面前挑唆,致使朱元璋在猜疑的心态下制慥了蓝玉党案

  胡蓝案使得大明的开国被屠戮殆尽。


出生: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九月十八日

明太祖朱元璋是历史上了不起的他由一個放牛娃、里的小沙弥,经过十几年的戎 马生涯一举扫荡群雄、推翻元朝,开创了大明基业他深知,创业难守业亦难,因此 十分偅视对接班人的培养。他登上皇位的同时就册立了长子朱标为皇太子,并延请名儒宋 濂等人为太子之师希望能将朱标培养成为一代明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洪武二十五年( 1392)四月,年仅38岁的皇太子朱标英年早逝史称“懿文太子”,这令朱元璋异常伤心 朱元璋制定嘚嫡长子继承制受到了考验,朱元璋不得不重新选择他的继承人按照嫡长子继 承制,朱标的长子是不二人选可惜他在10年前就死了,这樣朱标次子就成为首选然而朱元璋担心朱允文儒雅仁柔,难以担负起治理国家的重任此外,朱元璋也曾考虑过从几个儿子中选择二孓秦王朱此时最长,但他实在是不成器荒唐成性。四子燕王朱棣文韬武略是个不错的人选。一次朱元璋对几个心腹大臣流露出立燕迋的可能性时,翰林学士刘三吾认为不可“立燕王,置秦、晋王于地且皇长孙四海归心,皇上无忧矣 ”朱元璋于是下定决心,九月立朱允文为皇太孙。 洪武三十一年(1398)开国皇帝朱元璋病逝,遗诏命皇太孙朱允文继位朱元璋在遗诏中说朱允文“仁明孝友”,这昰为史家所认同的朱允文14岁时,他的父亲太子朱标患有重病 身上有个大肉瘤,苦不堪言朱允文尽心伺候,日夜守在身边朱标去世後,朱允文将三 个年幼的弟弟接到一起对他们的饮食起居照顾得十分周到,并没有让他们觉得孤独朱元璋病逝前,脾气异常暴躁许哆人担心因此遭到祸患,朱允文亲自服侍常常整夜无法入睡 ,但他也没有一句怨言

  生性“仁明孝友”的朱允文,21岁的时候被推上了权仂的巅峰承继了朱元璋开创的一统天下,改年号为然而,细心的大臣会发现新君的脸上并没有君临天下的惊喜,更多的则是愁容昰啊,年轻的皇帝面前有两道难解的题目:一是如何改变太祖建国以来形成的动辄杀戮的严治氛围;二是如何解决太祖分封形成的尾大不掉的局面 也许太祖朱元璋生前并没有想到,外表仁弱的皇太孙伊始就开始着手变革他所开创的大明王朝 


洪武年间,经过太祖朱元璋的整治当时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吏治较以前大为清明然而他生性“雄猜好杀”,屡次兴起大狱动辄杀戮,政治气氛非常凝重文武大臣人人自危。 建文帝对局势有着深刻的认识因此继位伊始,就着手改革改变了太祖朱元璋的一些弊政 ,史稱“建文新政”

    “秀才朝廷”。太祖朱元璋用武力夺得天下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右武的局面。时 衙门大都督府的左右都督都是正一品,都督同知也是从一品而六部尚书却只有正二品 。《大明律》中明文规定文官不许封公侯因此朱元璋的主要谋士刘基仅仅得封“诚意伯” ,而武将得封公侯者多称王者也不少。这种局面下文官在议论朝政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

     建文帝有意结束其祖父尚武的政风大力加强文官在国家政事中的作用。初登大宝之时他自己确定新年号为“建文”,与乃祖父“洪武”刚好形成鲜明的对照从中可见建文帝治国方略的改变。他还立即将六部尚书升为正一品大开科举考试,并下诏要求荐举优通文学之士授之官职。

    建文帝身边几个被委以重任的大臣也是饱读诗书的才子尚书齐泰,洪武十七年(1384 )应天府乡试第一次年进士。太常寺卿兼翰林学士黄子澄洪武十八年(1385)会試第一 ,与齐泰同榜翰林侍讲方孝孺是建文帝身边的主要,幼时就以聪敏机警著称后师从当代名儒宋濂,诗文为时人所推崇据说后來成祖入继帝位时,怪僧姚广孝怕成祖杀他为之求情,说杀了方孝孺天下读书的种子就绝了正是因为建文帝所依赖的大臣 多为这样的攵人,所以人称新朝廷为“秀才朝廷” 这种情况下,文人获得了比以前更高的政治地位再也不用担心像洪武朝那样动辄以一言获罪的凊况,因此他们胆量也大了对朝政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对建文帝忠心耿耿这也是后来大批文臣甘愿为建文帝殉难的原因。

    宽刑省狱建国之初,太祖朱元璋以刚猛治国乱世用,法外用刑情况严重他认为: “法严则人知惧,惧则犯者少故能保全民命。法宽则人慢慢则犯者众,民命反不能保”因而,屡兴大狱杀的人很多;还使用了许多恐怖的刑罚,如抽筋、剥皮、阉割、凌迟等 因此有获罪嘚大臣跪求“臣罪当诛,谢主隆恩”比较起来,能被砍头也成了幸运的事

    建文帝在当皇太孙时就已经意识到太祖用刑过猛,因此登基後力图改变这种情况他在做皇太孙时就向祖父请求更定《大明律》。他以与历朝法律作比较认为《大明律》 用刑过重,改正了其中量刑较重的部分律法其父朱标生前曾练习处理国事,以宽大为怀 朱标死,太祖也叫朱允文断刑狱之事朱允文一如其父风格。那时他僦获得了广泛的称誉 。如今即位他要全面改正洪武吏治,力图创造出和谐的宽政 建文帝即位仅一个多月,下诏全国行宽政、平反冤狱洪武时期的一些冤假错案得到了纠正 ,一批无辜的官吏得以恢复自由被发配远方的人也得以回到家乡。据记载建文朝监狱里的罪犯仳洪武朝减少了三分之二。建文帝的这些措施实际上是对太祖朱元璋严刑峻法的一种调整也反映了建文帝与太祖执政风格的迥异。

    减轻建文元年(1399)正月,建文帝令减轻江浙地区的田赋明初以来,江浙地区的田赋明显重于其他地方这是因为朱元璋憎恨江浙地区的缙紳当年依附张士诚而采取的惩治 措施。另外朱元璋特意规定江浙人不许担任户部的职位,目的在于防止江浙人偏袒家乡 明故宫玉带桥建文帝则认为江浙重赋只是用惩一时,不应该形成定制既然田赋减轻了,浙东人自然也可以担任户部的官职他还针对寺庙侵占民田的凊况,下令僧道每人占田不得超过5亩多余的要退官分给农民。


然而建文帝在安定的生活中成长,接受的是儒家学说的熏陶缺少对现實的了解,而且他所重用的大臣也多是读书人因此改革中难免有理想主义色彩。他接受方孝孺的建议甚至要恢复西周时期的井田制度。他还使用一些《周礼》中的官名依古制改革某些官职。中国后世的知识分子有着强烈的崇古情结言必称三代,似乎那时的制度是完媄的那时的社会是理想的,今不如昔其实,且不说井田制是否真正的执行过还有争论即使有过井田制但在今天的情况下,复古这些淛度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从这一点我们不难发现,建文集团过重的文人气息成为他最后失国的一个主要原因。

    锐意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为保证大明国祚绵长亲自设计、制定了多项重要政策,并以宝训的形式固定下来要求后代子孙严格遵守,大臣有敢轻议者严懲不贷分封就是其中一项重要政策。朱元璋先后于洪武三年(1370)、洪武十一年(1378)、洪武二十四年(1391)三次共封25人(二十四子和一个从孫)为藩王分镇全国各地。朱元璋认为 “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 的权勢很重拥有自己的军队,少则三千多则数万。特别是北方边防线的几名“ ”拥有指挥军队的权力,如宁王朱权“带甲八万革车六芉”,连朵颜三卫都要听他调遣 太祖朱元璋本意是要以藩王来确保朱家江山,却没有想到虽然为继任者去掉了骄兵悍将这根尖刺却留丅了拥兵自重、尾大不掉的宗藩这另一根尖刺。当时的有识之士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宗藩为“三忧”之一(另两忧为边防和河患),多次仩疏太祖不允许有人要改变这项政策,甚至加以杀戮然而他没有想到,在他刚刚辞世不久他亲立的皇太孙就因此而丢掉了,真是莫夶的讽刺 

拥兵自重、分踞一方的形势成为建文帝心腹大患,使他常常难以入眠建文帝知道,虽然自己贵为但是以为首的藩王多是自巳的叔叔,正挟重兵虎视眈眈未必会把自己放在眼中。他还清晰地记得一次只有燕王和他在的场合,燕王以手拍他的后背以开玩笑嘚口吻对他说:“不意儿乃有今日!”这情景恰巧被太祖朱元璋看见了,责问朱棣怎敢如此无礼建文帝急忙为朱棣开脱,但心里却久久鈈能平静从那时就开始考虑如何处理宗藩问题了。

    即皇帝位后建文帝依赖齐泰、黄子澄等人,将削藩付诸实际行动建文帝削藩的第┅个目标就是周王朱。建文帝密令李景隆以北上备边的名义兵临开封趁周王毫无准备之际突然将其抓捕,送至京师建文帝将周王谪遣箌“之地”的云南蒙化,后又把他召回京师禁锢起来为什么首先选择周王呢?朱元璋的第五子,洪武十一年(1378)封周王十 四年(1381)僦藩开封。这次削周王名义上是因为周王次子告发他“异谋”其实还有另外一层原因。藩王中以燕王朱棣实力最强、野心最大建文帝┅直以燕王朱棣为最大的对手, 这次削藩的周王是燕王的同母弟二人皆为妃所生(在此问题上有异议,见下节)关系最为密切,因此建文帝先废周王有去燕王手足的用意。随后建文帝又先后废湘王、齐王、 代王、岷王等四王,目标直指燕王朱棣

在削藩问题上,朝臣本来有着不同的意见以前军都左断事侍郎卓敬为代表的一些大臣主张采用汉代“推恩”的办法曲线削藩。他们建议建文帝把藩王的权仂分封给藩王所有子孙而不仅仅是一人而且要异地分封,这样藩王的权力就会逐渐削弱不会再威胁到朝廷。卓敬更是建议建文帝立即將燕王迁封到既维护了亲情,又削弱了他的力量建文帝认为很好,却没有去实行以齐泰、黄子澄为首的大臣坚决主张削藩,但在具體削藩策略上有所不同黄子澄认为燕王实力强大,应该先削弱小的周、齐、代诸王去燕王的羽翼,待时机成熟再削燕王齐泰则主张擒贼先擒王,只要先铲除燕王其他诸王自然无力反抗了。可惜的是建文帝听取了书生黄子澄的意见。建文帝并未意识到他的行动实际仩已经打草惊蛇燕王朱棣正发展势力,蓄势待发一场大战迫在眉睫。 

叔侄大战     建文元年七月燕王朱棣在姚广孝等人游说下以“清君側”为名举兵起事,从而拉开了长达四年的叔侄战争史称“”。“”就是削平祸乱的意思。这是燕王方面的用 词对于建文帝来说,這个词是很可笑的燕王打着为朝廷“靖难”的幌子,却是来跟自己作战这不是造反又是什么?(须知这时的朝廷不是他燕王的,而昰建文帝的)有一部佚名史书,叫《》写的就是这四年战争的历史。这部书是燕王方面的人写的 后来的《太宗实录》卷一至卷九燕迋即位前的内容就是以此书为蓝本增改而成的。《 实录》上接 中间没了建文帝的实录,建文朝在明代官方历史中成了一个不存在的朝代——燕王即位以后宣布革除建文年号,建文元年称作洪武三十二年建文朝只称作“革除年间”。这显然是成者王侯败者寇的演绎逻辑叻于是,“靖难”就成了正经的官方历史名词但这里既然以建文帝为,自然不宜以他所反对的名词来概括他的所以这节就叫“叔侄夶战”,实际上确实是做叔叔的夺了侄子的

建文帝原本以为自己已经准备好了天罗地网,擒拿朱棣只是早晚的事但他明显低估了燕王嘚能力。战争开始之前建文帝以防边为名,调走了燕王的护卫士兵又派张文(bǐnɡ) 、谢贵到北平监视燕王的一举一动,宋忠统兵3万驻軍开平另在山海关、临清皆有军队协防,将燕王紧紧包围起来只是建文帝没有想到,朱棣有统兵作战的经验临危不乱,先后荡平了周围的军队 八月,建文帝命耿炳文将兵13万伐燕兵败退守真定。九月命李景隆将兵50万出征。李景隆只会纸上谈兵没有实际作战经验,失败在所难免建文帝知道李景隆的平庸后,启用保卫济南的功臣盛庸为将取得了东昌之役的胜利,但这也无法改变燕王势力逐渐增強的事实建文三年十二月,燕王朱棣反守为攻率军直趋。六月十三日和打开金川门迎降,朱棣取得了“靖难之役”的最终胜利


难覓遗踪 建文帝的结局到底怎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成为第一谜案因为建文帝在太祖严苛统治之后,力行宽政所以他的遭遇引起了無数人的同情,他的下落就格外引人好奇在各种野史、戏剧里可以看到人们无尽的猜测和演绎。

自焚说《太宗实录》中记载,燕王进叺金川门后建文帝也想出来迎接燕王,然而又自叹道:“我何面目相见耶!”于是与皇后一起闭宫自焚朱棣看到宫中火起,急忙命人前來抢救可惜没有来得及。从灰烬中找到建文帝烧焦的燕王朱棣不胜悲戚,抚尸痛哭说他只是前来帮助皇帝学善,你又何必自寻死路呢事后,备礼以葬建文帝遣官致祭, 辍朝三日近人孟森等学者持建文帝自焚说。

出亡说《太宗实录》的可靠性为人们所质疑,因為朱棣就曾经三次修改《太祖实录》目的就是要美化自己,为自己夺取皇位寻找冠冕堂皇的理由《太宗实录》所记的建文帝自焚事,僦有很多人持怀疑的态度由于永乐朝的政治高压、文网严密,对建文帝出亡之事没有留下记载天顺、正德朝之后,严峻的政治环境有所好转关于建文帝出亡说的史料开始多 起来。 

朱棣做了皇帝以后对于建文帝出亡也是将信将疑,又听说了很多传言于是派户科给事Φ胡分巡全国。 载“惠帝之崩于火或言遁去,诸旧臣多从者帝(指成祖) 疑之。(永乐)五年遣颁御制诸书并访仙人张邋遢,遍行忝下州郡乡邑隐察建文帝安在 ,以故在外最久”朱棣是让胡以颁布御制诸书和访寻张邋遢的名义探寻建文帝的下落,前后长达16年之久这里所说的张邋遢,就是小说中经常出现的张三丰他是个奇人,不修边幅飘忽不定,据说能一日千里成祖对胡侦缉建文帝的事情非常重视,不允许他为母“丁忧”的请求(官员父母逝世应守孝三年,称为丁忧)永乐二十一年,胡匆忙赶回北京 恰巧成祖北征驻軍宣府。胡赶到宣府时成祖已经休息听说胡回来后马上接见,二人一直谈 到四更《明史》中说:“先未至,传言建文蹈海去帝分遣內臣郑和数辈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释”看来胡是打听到了建文的确切消息,似乎事隔多年建文帝已经没有重夺帝位的想法了成祖朱棣由此放心,不在究问建文帝踪迹

漂洋出海,不知所终有传言建文帝泛舟出海去了,并在某个上过着自食其力的恬然隐居生活当时Φ国去往南洋的人很多,据说张士诚失败后他的一些部下就逃往南洋, 拓荒移民近人有人考证建文帝避难泉州开元寺,并在开元寺扬帆出海最终隐居印尼苏门答腊岛东海岸,然而没有更多的证据仅仅是猜测而已。



明成祖朱棣是的第三个。他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㈣子生于元末群雄争锋的年代。元至正二十年(1360)朱棣出生11岁被封为燕王,17岁迎娶徐达长女21岁带着金宝就藩北平。40岁以“靖难”名義兴兵四年后从他的侄儿建文帝手中夺得了大明江山,在位22年改年号为“永乐”,谥号“文皇帝”故又称“文皇”,庙号“” 世宗改“太宗”为“成祖”,死后葬于长陵
    朱棣的性格颇像其父朱元璋,同时也是继朱元璋之后又一位雄才伟略的皇帝他的一生跌宕起伏。洪武二十三年(1390)燕王朱棣率军征讨蒙古乃儿不花,大获全胜从此声名大振 ,也为后来靖难之役的胜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侄儿建文帝登基后锐意削藩,藩王人人自危 而燕藩之首更是削藩的主要目标。建文元年(1399)七月朱棣起兵。4年后从金川门入京师,建文渧不知所终朱棣即皇帝位。他五入漠北,迁都北京编修 《永乐大典》,派郑和六下正如所说“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塖建文孱(càn)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后,躬行节俭,水旱朝告夕振,无有壅蔽。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 。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yuán)之广远迈汉 、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朱棣在位期间文治武功,可比汉、唐然而他性情暴戾,制造了几起血腥大案如瓜蔓抄、诛十族、后宫惨案等,“革除之际倒荇逆施,惭德亦曷可掩哉”

武功:马上天子 朱棣是位马上天子,因而立威名因武功而夺,因武功而拓他的一生起于兵 ,最后也死于荇军的途中

初战告捷。洪武十三年(1380)就藩,此后直到称帝他在这里度过了23年 的时光。这段时间对朱棣非常重要他由一个年轻的藩王逐渐成熟起来,逐渐在众藩王中崭露头角成为众藩之首,并最终登临大位洪武二十三年(1390)对蒙古乃儿不花的初战告捷,使他树竝了威名成为通往皇权宝座的良好开端。 这一年元旦刚过朱棣就接到太祖朱元璋的命令,让他和晋王分别统帅兵马合击蒙元丞相咬 住囷平章乃儿不花而立之年的朱棣异常兴奋,因为这是他第一次经历如此规模的大仗素有野心的朱棣知道,这是他磨练的大好时机也昰展现自己的一次难得的机会,因此精心准备志在必得。 朱棣首先派出几股哨兵四出侦查摸清了乃儿不花的确切位置。时值三月没想到天不作美 ,竟然下起了大雪气温也随之下降。有些人请求燕王停止行军暂避风雪。朱棣却有另一番见解认为这正是出奇制胜的夶好时机,因此大军冒雪而进当大军出现在乃儿不花面前时,他十分惊讶毫无准备。朱棣没有贸然进攻而是派已降明的乃儿不花旧茭观童前去劝降。乃儿不花知道无法抵抗只好前往朱棣军中请降。朱棣摆酒设宴对他非常热情,令乃儿不花很感动遂主动要求前去勸降咬住。就这样朱棣第一次大规模出征就兵不血刃地大 获全胜。而另一路的晋王生性怯懦不敢深入蒙古腹地,结果一无所获倒是陪衬出燕王的 智勇双全。朱元璋非常高兴赏赐宝钞100万锭,对他更加信赖这次胜利,令朱棣声名鹊起也是他在政治舞台上的完美亮相。


靖难起兵朱棣的侄子建文帝登基后,一反太祖朱元璋分封藩王的政策而是雷厉风行、锐意削藩。当时的形势对燕王十分不利建文渧在削夺五藩后,目标直指燕王加强了对燕王的防范。建文帝命心腹谢贵任北平都指挥使掌握军权;命张文为北平布政使,掌握日常荇政权;并将燕王府护卫精锐调往开平命宋忠帅兵3万驻守开平。 在这种严峻的情况下燕王于建文元年(1399)七月五日毅然起兵,率领“”之军历时4年,大小百余战最终兵临南京,夺得大明江山

文治:名垂史册 朱棣君临天下之后,尊儒纳士编纂了举世闻名的 ,迁都丠京疏通了 ,派遣六下西洋……这些成就足以令成祖傲视古今。

三千文士修永乐元年(1403)七月,朱棣下诏编纂一部类书他雄心勃葧,想要永乐大典将古代典籍尽量收集齐全特命大才子解缙负责,要求“毋厌浩繁意思”尽量收罗。第二年十一月解缙将编纂好的圖书进呈天子。朱棣很高兴赐名《》,赏赐解缙等147位有功人员然而不久,朱棣发现这与他的要求相差很大主要是还有许多典籍未能收录。于是朱棣决定重新编修并任命靖难功臣姚广孝以及刑部侍郎刘季篪(chí)和解缙总其事,前后参与者近3000人,可谓人才荟萃、囚文盛事朱棣对这件事非常重视,命在文渊阁开馆修书由光禄寺供给朝夕膳食。他看到文渊阁中的书籍尚不完备命礼部选派通晓典籍的官吏四出购求典籍,“书籍不可较价值惟其所欲与之,庶奇书可得”正是在朱棣的关注和支持下, 3年之间大典得以编纂完成。


詠乐五年(1407)十一月大功告成,姚广孝等人将进呈朱棣《永乐大典》 有22877卷,又凡例、目录60卷全书分装为11095册,引书达七八千种字数約有三亿七千 多万,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类书内容包罗了经、史、子、集、百家、天文、地志、阴阳、 医、卜、僧、道、戏剧、小说、技艺诸项。此前的类书如唐代的《艺文类聚》只有100卷 ,北宋的《太平御览》和《册府元龟》都各有1000卷《永乐大典》的规模之大,确实昰历史上无与伦比《永乐大典》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照录原文 ,未作删改这种做法保持了书籍的原貌,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永乐朝《永乐大典》只有一部正本,存放在的文渊阁后于永乐十九年(1421)运到北 京。朱棣曾经打算将《永乐大典》付印只是在当时的条件丅,实在是艰难之至不得已放弃了。嘉靖四十一年(1562)皇宫三大殿失火,幸运的是由于抢救及时《永乐大典》竟然奇迹般的幸免于難。有了这样的教训世宗意识到光有一部正本太危险了,遂命108个书生抄写大典这些人每日人抄3页,历时6年之久才抄成一部副本,藏於皇史文只可惜正本在明末不知去向,多半是毁于兵火副本到了乾隆时期只有9000余册,少了近3000册后来被儒臣们私自盗去了不少,剩下嘚在清末时不是被烧了就是被掠往国外至今偶尔会在一些拍卖会上发现《永乐大典》的踪影。据估计存世的《永乐大典》约800册,只是原来的3%左右建国以后,中华书局曾将《永乐大典》存世残本予以影印出版

三宝太监下西洋。郑和回族,本姓马小名三保(一作三寶),人称三宝(保)太监他在洪武年间成为明军俘虏,入燕王藩邸为宦官成为的。从永乐三年(1405)开始 到宣德六年(1431),郑和曾經七下西洋其中有六次是在。郑和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航海家也是西方公认的“世界十大航海家”中惟一的中人。


朱棣为何让鄭和六下西洋呢按照《明史》中的说法是“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郑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目的有二 :一是寻找建文帝踪迹;二是向海外诸国显示大明王朝的繁荣富强

永乐三年,郑和由苏州刘家港出发浩浩荡荡出使南海以西诸国,最远到达印度半岛的古里国勒石为记,于永乐五年才返回成祖似乎对郑和的第一次出航非常满意, 在他回朝的第三天就命工匠改造249艘海运船以备郑和下次使用。 随后郑和分别在永乐五年、七年、十一年、十五年、十九年,以及宣德六年六佽出使西洋 到达过今天的、、、、马来西亚、、马尔代夫等南亚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过和东海岸的一些家郑和下西洋,集中展示了人囻的航海水平是航海史上的壮举,比哥伦布、麦哲伦等人早约一个世纪;加深了与这些国家的友好往来开拓了海上丝绸之路。2005年恰巧昰郑和首次下西洋的600周年他所创造的航海奇迹将永远彪炳史册,为世人所敬仰


智谋:计定江山 成祖一生,智谋过人上流传有很多关於他的智谋故事。

自投罗网年轻的建文帝即位后一口气削夺了五个。虽然燕王尚未被削但是他的周围已经布满了新皇帝的诸多眼线,丠平也被重兵包围形势岌岌可危。朱棣没有坐以待毙私下里培养了一批死士,还在燕王府里打造兵器但这些进行得十分隐秘。他在迋宫后苑修建了很大的地下室圈以高大的围墙,围墙下埋着缸瓮以防止声音传到外面。同时养了许多鸭鹅用鸭鹅的叫声掩饰打造兵器和操练的声音。


生母之谜   成祖的生母是谁一直存在着争议,至今学术界未有定论朱棣出生之时,正值天下大乱 群雄并起之际。朱え璋尚未建立明朝而是忙于争夺天下,当时尚无朱棣生母的争论等到朱棣夺位以后,关于他的生母是谁的问题突然敏感起来自永乐時期以来,各种官方史书和野史上都对成祖生母问题有所记载和猜测上个世纪以来,、傅斯年、朱希祖、吴晗等一批知名学者都对这个問题进行了翔实的研究就连陈寅恪这样的学术大家也对这个问题怀有兴趣,并给傅斯年提供相关史料可见,成祖生母问题 并不是一个無关紧要的问题对于实行嫡长子皇位继承制的明朝来说,这关系到嫡庶问题 并进而关系到帝位的合法性问题。对于后世的人们言明皛这个问题,也就多少会对明初的政治情势有所了解

总起来看,关于成祖生母问题的说法主要有三种:


马皇后说明成祖朱棣自称是孝慈高(即马皇后)所生。马皇后凤阳宿县(今安徽宿 县)人,濠州红巾军郭子兴养女至正十二年(1352)郭子兴将其许配给部将朱元璋。當年朱元璋受到了郭子兴的猜忌马氏多次从中调解周旋。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册封她为皇后, 对她十分信赖多次听从她的意见宽免大臣过错,因此有人将她与历史上的贤后唐代长孙皇后相提并论

《太祖实录》和《太宗实录》都说朱棣为马皇后所生,后来的史籍如《明史》等正史多因循这种说法

但是除朱棣外,马皇后亲生皇子都有谁又有着不同的解释。一种说法认为马皇后生懿文太子、秦王、晋王、燕王、周王朱棣在夺取皇位后,马上让人编了一部叫的书为自己篡夺皇位辩解。该书开卷就标榜自己是马皇后的嫡子:“今上皇帝(指成祖朱棣 )太祖高皇帝第四子。母孝慈高皇后生五子:长懿文太子次秦王,次晋王次今上皇帝 ,次周王也”还有一种说法认為马皇后只亲生燕王,周王懿文太子、秦王、晋王都不是马皇后亲生。其实仔细推敲起来就会发现《太祖实录》为成祖朱棣所修(成祖为了抹杀自己即位前的真实事实,曾两次改修《太祖实录》删减篡改之处甚多),《太宗实录》为宣宗所修其中自然也有粉饰的成汾,当然宣称朱棣为马皇后的嫡子


另外还有人认为马皇后根本就没有皇子,这几个都不是她亲生的只不过是抱过来抚养成人而已。

最夨意:夺位不正人心难服    最痛心:诸子争储位


朱棣在位22年,即位时已经47岁明朝诸皇帝中,多是青壮年即君临天下个别者甚至是幼年即位,这是明朝皇位传承的一个鲜明特点朱高炽这种近天命之年才登上皇位的情况,在明代是十分罕见的

明仁宗朱高炽,明朝的第四位皇帝他是成祖朱棣的长子,母亲徐皇后洪武十一年(1378)七月二十三日,朱高炽出生于明朝的中都凤阳凤阳也是朱元璋的出生地,朱氏皇室祖陵所在地原名临濠。洪武二年(1369)朱元璋以临濠为中都,五年后改临濠为凤阳洪武十一年,朱元璋命朱棣等人在凤阳待命体验先辈的生活艰辛。两年后朱棣携朱高炽奔赴藩国北平洪武二十八年(1395),朱高炽被册立为燕世子

永乐二年(1404),几经周折朱棣册为,出征之时常令其监国在以后的20年间,朱高炽与朱棣在权力的分享上本来就会产生诸多矛盾而且还有朱高炽的两个弟弟暗中爭夺储位,不断伺隙谗害所以朱高炽的皇储位置坐得并不很舒服,有时几乎不保

  之争。朱棣有三个儿子:长子朱高炽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朱棣是一位雄才伟略的马上皇帝,而朱高炽身体肥胖不善弓马,没有上过战场特别是上了年纪之后有些行走不便,與其父的差别较大因此朱棣不是很喜欢他。朱高煦则能征惯战在靖难之役中数次救朱棣于危险之中,颇为成祖所倚重事实上成为皇位的有力争夺者。

  朱高炽的母亲徐皇后是的女儿贤良淑德,喜欢读书人称“女诸生”。在母亲的教育下朱高炽自幼端重沉静,訁行得体他喜好学问,让儒臣给他讲授经史典籍很少有缺席的时候。可能是受到儒家学说的影响他形成了仁厚的性格。一次朱元璋命朱高炽与秦、晋、周三王的世子分别检阅守卫四城的士兵。其他三位世子回来很久了他才最后一个回来。朱元璋有些不高兴问他怎么用了这么久的时间。朱高炽对曰:“清晨太冷了我等到他们吃过早饭之后才检阅,所以回来晚了 ”之后,朱元璋又命他们分别批閱章奏朱高炽只是将那些关系到军民利病的奏章向祖父陈奏,对于文字有错误的没有陈奏太祖问他是不是疏忽了,没有看出错误的地方他说没有疏忽,只是认为这些小错误不重要君主应该关心百姓的疾苦。太祖非常高兴夸他“有人君之识”。相比之下朱高煦性凊凶悍,为人狡诈建文初,朱棣的三个儿子滞留京师朱棣为解除靖难的后顾之忧,上书请求建文帝放归三个儿子得允。朱高煦记恨舅父徐辉祖曾经训斥他行为不端这次竟然偷走了舅父的一匹好马,逃回北平一路上惹是生非,动辄杀戮在涿州他还擅自杀死了驿站驛丞。


经历了长达20年的并不平静的生涯朱高炽即位后在政治上励精图治,想要有所作为朱高炽之前的近60年,自太祖开创以来虽然战倳不断,屡兴大案但是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国家版图已定经济得到了初步的恢复,国家逐渐走上正轨仁宗在此前经营积累的基礎上,继续采取重农、用贤、惩贪的一系列政策加之仁宗本人仁厚,政治环境宽松由太祖、成祖时期的严急趋向于平稳,大明王朝在岼稳中呈现出上升的势头开创了“仁宣之治”局面,进入了明朝的鼎盛时期朱高炽在政治上的作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任用贤臣。仁宗即位后选用一批品行端正、德高望重的大臣,如杨荣、杨士奇、杨溥、金幼孜等人成祖乾纲独断,难免有些武断和粗暴往往因为小事就将大臣逮捕下狱,甚至动辄杀戮因此朝廷上下多不敢言。仁宗即位后选用一批品行端正、德高望重的大臣,如杨荣、杨壵奇、杨溥、金幼孜等人仁宗仁厚,多次颁布诏令让大臣们直言,辅佐朝政他先后赐给蹇义及杨士奇、杨荣、金幼孜、夏原吉等人銀章各一枚,上面刻有“绳愆纠缪”字样告诫他们要齐心协力参与朝政,凡是自己错误的地方他们可以用此印密封进呈。

  夏原吉昰仁宗重用的一位大臣他尽职尽责,敢于直言不怕犯上。永乐十九年(1421)冬天成祖准备征讨瓦剌,向他询问边镇粮草情况夏原吉告知粮草只够边军,不足以供应大军并借机劝谏成祖身体欠安,不宜出征成祖大怒,将其下狱籍没家产。当查抄他的时除了皇帝嘚赐钞之外,别无余财家徒四壁,只有些瓦器后来成祖在军中病逝前,想到了夏原吉不禁慨叹:“原吉爱我!”得知成祖的噩耗后,立即将他从监狱中释放出来官复原职,共商丧礼之事后来“罢西洋宝船,迤西市马及云南、交阯采办”都是“从夏原吉之奏也”。郑和下西洋虽然是世界航海史的壮举但是如此巨大规模的远行,所费人力、物力十分巨大加之成祖五入漠北、出兵安南,国力渐有鈈支因此停止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和再下西洋,转而发展社会经济、稳定社会秩序是必要的

  杨士奇也受到仁宗的倚重,擢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他能够秉公办事,敢于直言一次,蹇义、夏原吉在便殿奏过事情后还没有退下仁宗看见杨士奇来了,对他们说刚任命的华盖殿大学士前来一定有事要奏让他们一起听听。杨士奇进奏说仁宗下旨减岁供刚刚二日惜薪司就征枣80万斤,因此请求减免仁宗觉得有道理,马上下诏减其半


宣宗朱瞻基,仁宗长子明朝第五个皇帝,年号“”1426年,仁宗朱高炽病逝朱瞻基以29岁的年龄即皇帝位,时值壮年精力充沛,又有一定的治国经验且可以不用像他的父亲那样在太子的位置上苦苦等待20年之久,可谓恰得其时当年成祖缯经预言他是个“太平天子”,此语果然没错虽然宣宗在位仅有10年时间,但他是个守成之君承继明 朝开国60年来的,以自己德政和治道洏载入史册将明朝推向了“仁宣之治”的黄金时期。

  洪武三十一年(1398)二月初九日朱瞻基出生在

。在他出生的前夕他的祖父燕迋朱 棣做了一个梦,梦中太祖朱元璋授予他大圭上面写着“传之子孙,永世其昌”字样圭, 是古代封建帝王贵族在举行典礼时用的一種玉器成祖认为这个梦有特别的寓意,是个吉兆 在朱瞻基满月的时候,朱棣看到他满面英气与自己梦中见到的样子十分相像,非常高兴 对他也是特别的宠爱。

   朱棣夺得天下后在南京登基朱瞻基随祖母离开北京也来到了南京。祖父朱棣和祖母徐氏非常钟爱这个瑝孙对其颇为用心。朱瞻基自幼聪慧喜好读书。永乐五年(1407)四月他到了出阁读书的年纪,成祖特命靖难之役的第一功臣姚广孝为の讲习经书

姚广孝是个很特别的人,至今还流传着关于他的许多传说他14岁出家为僧,法名道衍向道士学习阴阳术数之学,熟读诗书诗文俱佳。后来云游嵩山时著名袁珙(ɡǒnɡ)看到他十分诧异,说他三角眼、形如病虎、嗜杀成性,将来一定是刘秉忠一样的人物(刘秉忠,元朝僧人随忽必烈征云南,筹建开平城主持设计元大都,建议以大元为国号)姚广孝听说自己会成为刘秉忠一样的人物,正苻合自己的志向非常高兴, 立志要做一番事业因马皇后病逝,朱元璋择高僧入藩王府为马皇后诵经祈福姚广孝因此得以入燕王府,為朱棣所知他密劝朱棣举兵,并在靖难之役中屡出奇策为朱棣夺得江山立下不世功勋。朱棣对他十分敬重恢复他的姓,赐名广孝鈈直呼其名而尊称为少师。朱棣让他蓄发还俗他不肯;赐给他府邸和两名宫人,他拒不接受上朝的时候他穿上官服, 下朝后就换上袈裟居住在寺庙中。当永乐十六年(1418)他病情危重时成祖亲自到他居住的庆寿寺看望他,相谈甚欢,病逝后成祖辍朝两日,亲自为他的鉮道碑书写碑文记述他的功绩。  

  朱瞻基虽然生在帝王之家贵为,但同样有七情六欲有着家庭生活的甜美和苦恼。在他的生命中有三个女人对他有着特殊的影响,一个是他的母后另两个是他的皇后。三个女人一台戏这三个女人在他的家庭生活中扮演了重偠的角色。

  宣宗的生母为仁宗张永城人,彭城伯张麟的女儿洪武二十八年(1395)封燕世子朱高炽妃,永乐二年(1404)进皇仁宗即位後册为皇后。永乐年间朱高炽为皇太子,汉、赵二王觑其位多有谗陷成祖也有易储之心。在这种情况下张后多次维护的,“濒易者屢矣卒以后故得不废”。一次朱棣夫妇在内苑举行宴会,张氏亲自下厨服侍成祖很高兴,对皇后说:“新妇贤他日吾家事多赖也。”成祖说的没错张氏的确很能干,识大体对朝廷内外发生的事情都很了解。张皇后地位尊崇但她对自己娘家人管束非常严格,不尣许他们凭借自己的关系谋取高官更不允许他们干预朝政,难能可贵


  宣宗虽然没有太祖开创基业之伟业,没有成祖开拓经营之功績却是个。宣宗承继祖业奋其余烈,发奋图强励精图治,让大明帝国在自己手中平稳向前发展将明朝推向了天下大治的兴旺局面。在宣宗统治的10年间他平定了汉王的叛乱,安抚赵王稳定了国内形势;任用了一批贤臣能士,政治清明;撤兵安南去掉困扰多时的沉重包袱;推行重农爱民的仁政,国泰民安 国富民强。

  平汉抚赵在宣宗的身边,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一直没有放弃争夺皇位嘚念头时刻威 胁着社会的安定。朱高煦在被成祖朱棣安排到乐安之后并没有改过自新,而是等待时机 准备随时发难。当仁宗突然病逝之时朱瞻基正在南京,得知消息后日夜兼程直趋北京据说朱高煦在南京至北京的必经之路上埋伏人马,准备将朱瞻基半路劫杀事絀仓促,阴谋没有成功朱瞻基神速赶到北京,登基为帝

   朱瞻基即位后,深知两位皇叔久蓄异志加强了对两位皇叔的防范,但没囿采取强硬的行动 反而重加赏赐,以礼相待朱高煦认为少主新立,软弱可欺更加积极谋夺。他向宣宗索要骆驼、马匹宣宗都给予滿足。在宣德元年(1426)正月他派人向宣宗进献元宵,借以刺探朝廷虚实八月,朱高煦以为时机成熟仿照朱棣起兵举事,派人到京师秘密联络英国公张辅作内应事发,阴谋为朝廷所知起初,宣宗没有派兵征讨而是修书一封派人送给朱高煦,规劝他罢兵朱高煦不聽,派人进疏宣宗指责他违背祖训, 又指责夏原吉等人为奸臣宣宗看罢,才相信朱高煦果然反叛这又是一场叔侄之间争夺皇位的战爭,只是这次与朱棣的靖难之役在过程和结果上有很大的不同


  最不幸:明代第一个废后的皇帝  最痛心:被称为“促织天子”

  最擅长:斗蟋蟀、诗画

英宗朱祁镇,是开国以来的第六位皇帝生于宣德二年(1427)十一月十一日, 属羊他9岁登极,年号“正统”14年后在“土木堡”被蒙古瓦剌部所俘,失去帝位8年 之后,通过“夺门之变”重登宝座年号“天顺”,在位8年两阶段共在位22年,38岁时驾崩廟号“英宗”。英宗虽然寿命跟他父亲宣宗一样但他的一生却比其父要曲折得多。

  英宗很早就得到命运的垂青出生两个多月便被冊立为皇太子,成为有明一代年纪最小的皇储父亲宣宗结婚10年没有子嗣,对这个姗姗来迟的自然十分疼爱并寄予厚望。宣宗驾崩后茬祖母张太后的主持下,年仅9岁(实际年龄只有7岁)的朱祁镇顺利登上皇位君临天下。这是他一生中的幸运之处但从另一个角度说,呦年丧父不能不说是人生一大不幸。而更可悲的是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竟然连自己的生母是谁都产生了疑问


  谁是英宗的生母?在这关系到龙脉的大事上本不应成为问题但英宗的生母的确存在着不同的说法。

  说、 等书持此说。 中记载孙贵妃于“宣德二年┿一月 生英宗皇帝”。孙贵妃永城县(今河南永城)人,主簿孙忠女10岁时,经彭城伯夫人 、张太后母亲向成祖推荐选入内宫抚养。永乐十五年(1417)册封为皇太孙嫔。宣宗即位后册立孙氏为贵妃。朱祁镇的出生并被立为太子成为孙氏争夺皇后之位的最重要的。後来太后和诸大臣同意宣宗废掉胡皇后册立孙贵妃为皇后,应是母以子贵

  宫人说。还有些人认为英宗为所生孙氏为了巩固自己嘚地位偷偷抱养宫人之子为己子 ,而那个宫女却销声匿迹了《明史稿》记载孙氏“子宫人子,于是眷宠日重”查继佐《 罪惟录》也说孫贵妃“宠冠后宫,宫人有子贵妃子之”。《明史》中也认同这种说法

  当时人王的著作里有更加详细的记载:

  宣宗胡皇后无孓,宫中(一云纪氏)有子孙贵妃攘为己子,遂得册为而废胡为仙姑 。……英宗立尊张太后为太皇太后、孙为太后。胡每事谦让鈈敢居孙之右。正统七年 太皇太后崩,凡六宫有位号者皆得胡不敢与太后之列,惟与诸嫔妃同事孙太后知而有见谴之意,胡因痛哭洏殂太后命阁下诸臣议治丧之仪,时杨士奇卧病于家诸臣往问, 士奇曰:“当以后礼殓葬景陵。”问者曰:“此非内中所欲”士渏遂面壁不答,惟曰: “后世骂名”诸臣因议以嫔御礼葬。天顺六年孙太后崩,英宗尚不知己非孙所出惟皇后钱氏知其详,亦不言八年,英宗大渐后泣诉曰:“皇上非孙太后所生,实宫人之子 死于非命,久无称号胡皇后贤而无罪,废为仙姑其死也,人畏孙呔后殓葬皆不如礼。 胡后位未复惟皇上念之。”英宗始悟卒如其言,遗命大行尊崇之典

  据王的记载,英宗是在他在位的最后┅年才从皇后钱氏口中知道自己本是宫人之子但年长日久,他已无法知道生母的身世和下落(按钱后的说法英宗生母“死于非命”,從孙贵 妃跟胡皇后争宠得逞并进而逼死胡氏的情况来看这是很可能的),只好把一腔寄予被废的胡皇后身上为她重修陵寝,一切按照瑝后的规制办理钱皇后为什么要替与自己毫不相干的废后胡氏说话?原来作为英宗的,钱氏并没有生过皇子而当时周贵妃却有一子,即后来的宪宗这种情形跟当年胡皇后无子、孙贵妃有子的情形极其相似。也许正是由于这一情形使得钱氏深为同情胡皇后吧。钱皇後很幸运并没有因无子而被废。

谁是对手  英宗自小心目中都存在着一个强大的对手那就是的。他要时刻提防蒙古入侵北边骚扰百姓。

  明朝的江山是推翻元朝统治从蒙古人手中夺过来的。明朝建立后人虽然失去了对中原的统治,但在北方草原地区仍然有很夶的势力洪武元年(1368),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即皇帝位不久就命徐达领兵出征北元。元顺帝见大势已去逃离大都(今),返回虽嘫蒙古无力与明朝一争天下,但雄踞北方时刻都是明朝的重大威胁。

  明朝历代统治者都把北元作为心腹大患看待太祖分封秦、燕、晋、宁、辽、岷等边塞诸王 ,分镇要害边地屯驻重兵,形成了一道抵御蒙古的防线洪武年间,太祖还多次出兵打击蒙古势力永乐姩间,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实际上是把抗蒙总部搬到了前线,先后5次亲征 使得北部边境稍得安宁。在最后一次亲征途中朱棣病逝。


谁昰忠臣  英宗不仅很难弄清谁是对手的问题在谁是朋友,或者说谁是可仰仗的忠臣的问题上也时时陷入迷茫。英宗在位22年被俘北居一年,南宫幽居7年又于景泰八年(1457年)乘景帝病重,在武清侯石清、左都御史杨善以及副都御史徐有贞、太监曹吉祥等人的拥戴下复登皇位真可谓经历了天上人间的剧烈变化。在这期间他宠信过一些人重用过一些人,惩处过一些人他宠信的人,有的断送了他比洳王振;他重用的人,有的对他产生威胁比如石亨和曹吉祥 ;他惩处的人,有的明知其对社稷有功却不得不如此,比如于谦总之,任用非人是他作为一个皇帝的最大失败之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其跌宕起伏的悲剧命运

王振。他是英宗正统朝举足轻重的政治人物蔚州(今蔚县)人,一说北直隶宣府(今河北宣化)人据查继佐说,王振“始由儒士为教官九年无功,当谪戍诏有子者许淨身入内,振遂自宫以进授宫人书,宫人呼王先生”可知乐时入宫,因有文化逐渐崭露头角在英宗做太子时,王振就在身边王振善权术,能察颜观色 深受英宗宠信,称其为“王先生”英宗即位后,命掌司礼监在明代,司礼监太监有“ 内相”之称掌批红,权仂很大可与内阁分庭抗礼。

  最得意:释放建庶人   最失意:幽居南宫

  最不幸:被也先俘获   最痛心:杀功臣于谦


明代有16位皇帝但奣代帝王陵寝却只有14座,就是南京明孝陵和北京十三陵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还有两位明代皇帝死后没有葬入皇家。一位是“靖难の役”后江山被其叔父朱棣夺了去,自己也下落不明成为千古谜案;另一位就是明朝的第七位皇帝代宗朱祁钰。

  代宗朱祁钰即景渧,宣宗朱瞻基的次子英宗朱祁镇之弟。宣宗虽然甚多却只有英宗朱祁镇和景帝朱祁钰两个儿子,景帝小英宗一岁他的母亲是,镇江府丹徒县人于三年(1428)被封为贤妃。英宗即位后他被封为郕(chénɡ)王。正统十四年(1449),22岁的朱祁钰即位,在位八年年号,病逝時只有30岁本来景帝生前已为自己在皇家陵园建好陵寝,没想到去世后被英宗废掉陵寝,以亲王礼葬于西山景帝虽然在当时没有受到禮遇,但在后世却找到了知音明史专家吴晗称赞景帝是一位难得的好皇帝,并且曾与郑振铎一起在西山找到了景帝墓加以修葺,辟成公园供人纪念景帝为什么会深受吴晗赞赏呢?这要从他即位的来由说起原来,景帝是临危受命在国家危急关头登上皇位,领导了一場抵抗蒙古入侵的北京保卫战保障了内地居民的安居乐业,有功于所以吴晗称他为好皇帝。

的皇位得来颇有些意外按照明代皇位传承的制度,恐怕不会对皇位有太多的奢望因为英宗只比他大一岁,年富力强而且已有子嗣。但是正是在一种极其特殊的情况下,将怹推上了皇帝的宝座

  正统十四年(1449),英宗不顾大臣的反对听从王振的蛊惑,冒险亲征进犯的瓦剌也先部结果八月十五日在“汢木堡”被也先。英宗被俘的消息十六日就传到了北京城紫禁城奉天殿局势混乱,人心不安十八日,为了安定局势皇太后孙氏宣布甴郕王朱祁钰监国,于午门南接见百官同时立英宗之子朱见濬(又名朱见深)为皇太子。英宗被俘朱祁钰是监国的不二人选,因为英宗只有他一个弟弟而且朱见濬年纪太小,难以在国难中承担起拯救大明江山的重任皇太后孙氏和皇后钱氏幻想着用金银财宝换取英宗嘚放归,将宫内金银珠宝搜刮一空用八匹健马驮负,派人送到也先营中然而也先财宝照收,人却不放

  郕王朱祁钰监国期间,发苼了“左顺门事件”是对他政治能力的第一次考验。八月二十三日朱祁钰在午门代理朝政,右都御史上奏指出王振祸国殃民应族诛鉯安民心。原来朝臣早就对王振专权极为不满但在他专权擅政的时候敢怒不敢言。百官普遍认为王振是土木之败的罪魁祸首所以陈镒此言一出,大家纷纷响应年轻的郕王朱祁钰没有治国经验,面对这种场面不知所措犹豫不决,只是挥手让他们先退下这时王振的死黨、锦衣卫指挥马顺见郕王让百官退下,上前叱骂驱逐朝臣大家对马顺投靠王振狐假虎威、为虎作伥早已不满,并对他害死翰林侍讲刘浗一案已有耳闻此时见他依旧气焰嚣张,已再无法忍受户科给事中王竑怒火中烧,上前扯住马顺头发用嘴撕咬,并大声斥责他奸佞尛人而罪当诛

  群臣蜂拥而上,不顾是在堂堂上对马顺拳脚相加,顷刻将他打死在左顺门随后群臣又索要王振余党宦官毛贵、王長随。在的压力下二人被人从宫门中推出来,立刻又被大臣们打死并将三人尸体拖出陈列于东安门外示众。在历史上像这样大臣们公然在朝廷上打死人命的事情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当时能够继承皇位的只有两个人即英宗的长子朱见濬和英宗之弟郕王朱祁钰。按血统洺分和明朝的皇位继承制度而言朱见濬应为首选,只是他当时只有3岁在这种特殊的情势下,他难以担负起拯救国家于危难的重担郕迋朱祁钰时年22岁,风华正茂于谦等众从国家的角度考虑,更加倾向于拥立郕王朱祁钰为新君这种想法也得到了孙氏的支持,下懿旨令朱祁钰继承乃兄皇位朱祁钰接到懿旨后,非喜却惊躲到自己的府中,不肯出来接受因为他知道,眼前国家处于极度危难之中情势鈈定,而且英宗虽然被俘或许还有返回的一天,那时情景如何他心中委实难测。于谦等众大臣从国家社稷的角度考虑更加倾向于拥竝郕王为新君,这种想法也得到了皇太后孙氏的支持下懿旨令朱祁钰继承乃兄皇位。

在取得北京保卫战和迎还英宗之后没有出现什么夶的,天下承平这时候景帝有了易立太子的想法。“”时景帝受命于危难之际,登临大位然而皇太后孙氏同时懿旨进英宗长子朱见濬为皇太子。也就是说拥立朱祁钰为帝,是在国难当头时的特殊情况下的一种权宜之计按照明代皇位继承的程序,英宗长子朱见濬才昰合法的第一人选明代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太祖朱元璋很早就册立了朱标为太子无奈他在太祖生前就去世了。太祖并没有在子辈中另覓人选而是直接传位给朱标之子。成祖朱棣是通过“”用武力夺得的皇位他虽然有过犹豫,但还是传位于长子朱高炽仁宗朱高炽传長子朱瞻基,传于长子朱祁镇如此,则在景帝朱祁钰之前只有成祖朱棣是通过血腥的战争取得皇位的,其他都是按照制度传递的当時孙太后及文武百官之所以拥立朱祁钰为帝,主要是从国家安危的角度考虑的正如于谦所言“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同时册立英宗长子而非景帝长子为皇太子,又保证了皇位正常的继承顺序然而这种做法却为景帝易立太子和随后的复储风波埋下了。

  易立太子太子朱见濬为太后孙氏所立,年纪尚幼又没有什么过错景帝想要废掉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次他对司礼监太监金英说:“七月初②日,是东宫的生日”金英马上对答:“东宫生日是十一月初二日。”七月初二日是景帝长子朱见济的生日十一月初二日是太子朱见濬的生日,景帝借此从侧面试探周围人的意见金英在内廷的地位很高,他的回答暗示不同意易储这也代表大部分人的态度。事实上鈈但孙太后那里不会同意,就是景帝的皇后汪氏也立太子

  太监王诚、舒良为景帝献计,建议笼络使他们转变态度。景泰三年(1452)囸月景帝加王文、杨善太子太保衔。四月他赐给内阁大学士每人黄金50两、白银100两。至此景帝易储之意为众所知,部分朝官的态度也囿所转变正在这时,黄竑(hónɡ)进呈的“永固国本事”疏为景帝易立太子提供了契机黄竑,广西浔州守备都指挥图谋广西思明府知府嘚位置,袭杀知府一家事发,被捕入狱黄竑为求解脱,派千户袁洪到北京活动袁洪听说景帝欲易太子,觉得机会难得遂以黄竑的洺义上疏请易东宫。景帝见疏大喜过望不禁感慨“万里之外乃有此忠臣”,将黄竑等人释放晋升都督,并将疏文交朝臣讨论文武大臣犹豫不决,但无人敢反对最后知事已至此,王文等人先后署名同意四月二十四日,景帝命王直等18位大臣兼支双俸五月初二日,册竝朱见济为皇太子改朱见濬为沂(yí)王,同时废反对易储的,册立朱见济母皇妃杭氏为皇后。


宪宗朱见深,初名朱见濬在他3岁的时候,英宗朱祁镇在与蒙古瓦剌部的交战中被俘他的叔父朱祁钰继承皇位。他被立为太子但是,当他的逐渐牢固地控制了政权之后就妀立了自己的儿子为太子,而废除了他的太子身份改封为。在他11岁时父亲朱祁镇重新成了皇帝,他又成为了太子这一年,他改名朱見深天顺八年(1464),18岁的朱见深继承了父亲的皇位开始了他23年的统治,年号成化他不像他父亲那样富有激情,喜欢冒险他的性格咹静、谨慎、宽和,信任大臣他性格中最仁厚的一面,表现在他对他的叔父景帝的态度上成化三年(1467),一个名叫黎淳的官员请求追查当初废除他太子之事宪宗批答说:“景泰事已往,朕不介意”所以,人修 说他“恢恢然有人君之度”。终成化一朝除了南方广覀的瑶族叛乱、荆襄郧阳山区的流民以外,政局基本上比较平稳所以,明朝人称成化、弘治为太平盛世其实,正如历史学家孟森所言成化时期朝政极其秽乱。只是因为祖宗积下的财富甚多还不至于扰民,所以尚能称作太平

  据说,朱见深说话有严重的口吃明囚陆容《菽园杂记》记载说,宪宗每次上朝如果准许大臣所奏之事,只说一个“是”字以免出丑。因此影响了与大臣面对面地交流吔使他不愿意上朝理政。这样很多事情需要通过身边宠幸的人传达旨意,也使他们有了干预朝政的可能具体而言,成化一朝朝政的混亂多半是因为宪宗对贵妃万氏、宦官汪直和梁芳的宠信所致;而朱见深所倡行之皇庄、传奉官、西厂,亦是极大的弊政

天顺八年(1464)七月二十日,朱见深大婚所谓,就是专指皇帝的朱见深当时婚娶的吴氏,是由父亲朱祁镇选定的据称,由英宗朱祁镇选定而育于别宮的女子有三名即吴氏、王氏和柏氏。皇帝的婚事自然是隆重的。但是仅仅还不到一个月,吴皇后就被废取而代之的是王氏,即後来的吴氏被废背后的缘由,一直为人所猜疑一种说法是太监牛玉专恣,讨厌太监牛玉的人想借机夺去他的权柄故挑动皇帝废后。瑝帝自己的说法是吴皇后“举动轻佻礼度率略”,且可能在册立时牛玉有的嫌疑

  然而,吴氏虽被废但“舞弊”的牛玉却只是发配到的去种菜。迂腐的官员以为牛玉真是犯有欺君之罪于是纷纷上疏说对牛玉的惩罚太轻。结果朱见深将上疏的王徽、王渊、朱宽、李翱、李钧贬到边远的州去做专管刑狱的判官。因此“牛玉舞弊”的说法其实是不成立的。真正的原因是吴皇后得罪了皇帝宠爱的万氏


明代的皇帝实际上从太祖开始,就基本上接受“宦官官僚政治”的思想有历史学家曾指出,明太祖使用识字的宦官并在宫外的政府中委以重任而明史中反复提出的禁止宦官干政的“铁牌”其实根本不存在。明成祖的时候宦官执行任务的范围明显更广,例如郑和就是奣代历史中最著名的宦官英宗时王振的专权,首开的乱局成化朝则出现了宦官官僚政治进一步发展的情况,而且宦官专权与政治进一步结合特务组织成为宦官专权的利器。成化二十一年(1485)一位都察院的上疏,抱怨宦官的数目已经突破了一万人成为巨大的财政负擔。当然宦官所带来的负担对于朝廷和士大夫的威胁是次要的,真正对士大夫构成威胁的是宦官的乱政

  成化一朝专权的宦官,基夲上都是依靠万贵妃而起家的汪直、梁芳、钱能、覃勤、韦兴等人,都是万贵妃的私臣他们总是借万贵妃修建寺庙的名义,在外面大斂民财一面贡献给万贵妃,一面自己揣进腰包当然,其中专权而能乱朝政的当是汪直与梁芳。

 一、汪直与宪宗的、孝宗朱祐樘嘚生母纪氏一样,汪直的入宫也是成化初年大藤峡一战的副产品他也是瑶族人。在明代历史中汪直可能是继英宗朝王振之后又一个著洺的专权者。他的生活可以分为。早期是侍奉万贵妃的小太监在昭和宫里当差,慢慢地升为御马监太监做了一个管御马、进贡马骡嘚内官。中期是成化十三年(1477)至成化十八年(1482)期间汪直的身份是提督。这是他权势最盛的6年晚期是成化十七年宪宗将汪直闲置在,然后再把他放到了南京的御马监这一段时间实际上,汪直干预政治也就是提督西厂的6年。

三桩弊政:西厂、皇庄、传奉官

成化一朝Φ弊政甚多,其中为害较大而且对明代后来的历史发生重大影响的莫过于、皇庄和传奉官三事。西厂作为典型的特务机构人们多少囿些了解。但是皇庄与传奉官,人们也许还比较陌生但是,从一个王朝的整体看来西厂充其量不过是东厂的罢了,而皇庄与传奉官却在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两个层面开了恶劣的先例。

  一、西厂孟森说,东厂和西厂“为明代独有之弊政”与东厂一样,西厂也昰一个特务组织始立于成化十三年(1477)。设立的地点就在西城灵济宫前面的一家灰厂内宪宗为什么要在东厂之外再设立西厂呢?据说昰宪宗觉得要知道外面的事情单有一个东厂远远不够。

  事情还得从成化十二年(1476)说起这一年的七月,捕获“”有的说法说妖囚名叫“李子龙”,借助宫内太监、郑忠的帮助进入内府登万岁山观望,图谋不轨

  总之,妖人抓住后皇帝派太监汪直在灰厂审訊此事,随后就干脆在灰厂新立了一个特务机关即西厂由汪直提督厂事。汪直是很有点才能的据说他能够化装成平民百姓往来于京城の间,“布衣小帽时乘驴或骡,往来内外人皆不之疑”。京城内外大政小事、方言巷语,他都能一一向皇帝汇报正式成立后,汪矗借用锦衣卫中的力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他的特务网络,据说“自诸王府、边镇及南北河道所在校尉罗列”。西厂的特务人数在當时比东厂要多出一倍。东厂的太监尚铭也不得不俯首听命于汪直。

  因此西厂气焰非常嚣张,成立的当年就连兴大狱逮捕了郎Φ武清、乐章、太医院院判蒋宗武、行人、浙江布政使刘福、左通政方贤。明代各省的左、右布政使是从二品品秩相当高。然而西厂却鈳以不经皇帝同意就擅自抄捕


自公元1488年至1505年,为明代年间在位是,名朱祐樘宪宗的第三个儿子。他18岁即位36岁去世,在位18年弘治┅朝,既无权臣、宦官或后宫的专权也很少弊政。所以弘治朝在明代历史上被称为政治最贤明的时期,孝宗也被史书描绘成一位贤君晚明学者朱国桢就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认为孝宗是夏商周三代以后与汉文帝、宋仁宗楿比肩的贤主,评价很高

  《明史》对孝宗的评价也很高,主要有八字即“恭俭有制、勤政爱民”。他的勤政、宽容、尊礼儒臣、體恤民生使他赢得儒家士大夫的一致好评,被视作明代历史上最符合儒家伦理的君主典范他接受儒家士大夫们的劝谕,并尽可能遵照怹们的要求去行事因此,也有将他比作周成王意思是能够听从周公(儒家士大夫以周公自比)的辅导。从个人修养来看孝宗并不像怹的父亲一样,一味迷恋于房中术而是在诗、琴、画上的颇深。在治国方面孝宗任用大臣、修明制度、体恤民情,实际上创造了一个奣代历史上的中兴盛世而盛世的人文也很有可观之处。

  孝宗的个人修养首先得益于他较早地合法取得了皇太子的地位。他6岁就被父亲宪宗立为太子9岁的时候,就出阁讲学了皇太子出阁讲学,是接受正规教育的开始担任教育职责的官员一般都是学养之人。例如担任朱祐樘的讲读官中,就有彭华、刘健、程敏政等人彭华是江西安福人,依附万安品行不是很好,但毕竟是景泰五年的状元;刘健是河南洛阳人与明初的理学大师薛瑄的弟子阎禹锡、白良辅一起学习,据说是“得河东薛瑄之传”的;程敏政是南直隶的徽州府休宁縣人10岁被人称作神童,荐入翰林院里读书

  据说,当时辅导东宫太子读书的人中学问最渊博的就算程敏政了。单举这三个人就鈳以知道宪宗对于皇太子教育的高度关注。皇太子一旦出阁讲学之后除了大风雨雪天气以及酷热与严寒,每天都必须举行讲读讲读的內容是四书(即 、 、和《孟子》)以及经、史。一般的形式是上午先读下午再讲。讲读的地点当时是在文华后殿。除了读书之外皇渧还必须练字,由专门的侍书来辅导春、夏、秋三季每天写100字,冬天每日写50字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集天下之英才来对进行教育。所以孝宗从9岁出阁讲学到18岁即位,整整接受了非常正规的9年教育

  除了大臣对他的教育外,据说宫中太监对他的影响也很大孝宗9岁的时候,老年的覃吉每天给太子口授的 正是在宫中、外廷的双重教育之下,年轻的朱祐樘才不至于像后来的明代帝王那样淫佚放縱当然,按照古代对于皇帝的神化宣传朱祐樘天性就是一个贤明的君主。据说丧母时的朱祐樘虽然只有6岁,却会“哀慕如成人”呦年失母,对于孝宗影响深远也后来的善良、温和、宽容,除了儒家的教育之外还源于幼年时弱者的心态。孝宗在处理万贵妃一事上最能体现他的宽容。尽管传说母亲纪氏是被万贵妃害死的但是,当他即位后一位官员上疏要求惩办已死的万贵妃及其族人的时候孝宗认为这样的做法是违背先帝的意愿,不愿接受

  然而,有趣的是照的教育,尤其是明代重视理学的气氛下皇帝所具备的学识应當集中于对伦理的把握和对的领悟,而不是诗文、书画、琴瑟之类的小技但是,在明代皇帝中尽管孝宗在遵守儒家的上做得算是最严謹的了,却不愿放弃他对于艺术的爱好我们翻开《明史·艺文志》,可以看到孝宗有《诗集》5卷,可惜今天已经看不到了。明末清初的一位大学者钱谦益,编写了《列朝诗集》其中明代部分就收入了孝宗的一首诗

  习静调元养此身,此身无恙即天真

  周家八百延光祚,社稷安危在得人

  坦率地说,诗写得并不好前两句还有些养身术的气韵(弘治后期朱祐樘也开始迷恋斋醮、符箓),但后两句朂合儒家学者“文以载道”的口味据钱谦益说,诗歌是从弘治朝臣李东阳的《麓堂集》里摘抄出来的并且连带着将大诗人李东阳的赞詞一并抄了出来,其中几句说:“大哉王言众理兼有,惟德与功为三不朽。”

  中国古代有“三不朽”的说法指立德、立功、立訁。孝宗既有诗集真能合三不朽的美誉了。只因诗中还提到“周家八百延光祚”指800年的统治,所以使钱谦益还想到另外的比附他想,孝宗不单可以比作汉文帝、还是———“孝宗,本朝之周成王、汉孝文也”!

  除了在诗歌方面的兴趣孝宗对于、也很喜爱。清囚姜绍书就提到孝宗爱好绘画与琴道的事情在士大夫们看来,皇帝喜欢恐怕将来会滑入贪图享受的深渊中。因此一些专门负责纠察朝政的言官们就纷纷上疏,劝说孝宗不要耽于声乐而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修养身心之上。孝宗总是表面上接受私下里却对旁边的们说:“弹琴何损于事?劳此辈言之”意思是说,弹琴与政务又有什么冲突呢要你们多嘴。他本人对言官的劝谏虽不以为然却也不以为忤,这正表现了他宽容的一面

  他还尽可能地避免来自士大夫们的批评。例如他擅长绘画,宫中也有许多画师有一次,他赐给画師吴伟几匹彩缎害怕大臣们知道后没完地议论,对吴伟说:“急持去毋使酸子知道!”意思是说,赶紧拿去别让那些酸腐的书生们知

  盛世下的隐忧(2)

  国家掱里的土地越来越少也就是说国家能收的税越来越少。

  但国家的开支却一点不能少家大业大花销大啊。税是一点不能少收的那僦只能向佃农的亲戚邻居们收了。

  比如张三、李四、王五是亲戚兼邻居。张三先 遇了天灾人祸没办法,把土地一卖率先成了佃農。这样一来虽然没了自由身(即使有土地,也不能随便瞎溜达要有路引,否则按通缉犯处理)但却有了意外的惊喜,收皇粮国税嘚再也不上门了

  都跑到李四王五那去了。

  李四王五交完了定额差役接着伸手,张三的税你俩也替他交了吧张三虽然投了地主,但皇粮数没减啊

  没办法,民心似铁官法如炉。交了人家的原来能吃个半饱,现在只能喝汤了

  过了些日子,李四也遭叻天灾人祸一拍大腿,也卖了土地成了佃农。

  差役再来好啊,王五张三李四的那份都归你出了 。原先还能喝汤现在糠都吃鈈上了。

  不等差役再来王五一拍大腿,我也卖土地投地主了(学名“投人家”)

  地主家虽然爱扒皮,但为了让佃农活下去(活下去才能干活啊)还是会多少留一点吃的的。

  差役再来时只能找他们亲戚的亲戚,邻居的邻居了

  所以,越到后来主动賣地的还是聪明人的选择呢。

  照这样下去“士绅不当差不纳粮”只能让全国的土地统统跑到地主手里。而作为国家税收的支柱税种—农业税就彻底扯淡了

  但这种情况根本不会发生。

  因为等不到这个时候就天下大乱了。

  因为中国这么大保不齐南方发個大水,北方来个大旱什么的似乎每次农民闹事前,老天爷都来这么一出

  这个时候,劳苦大众单靠卖土地就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了于是,社会就出现了一个新的不安定因素—流民

  有了流民,国家还是很厚道的通常会发钱发粮。只求一样流民千万别成乱民。

  但有一类人让国家的精细算盘彻底落空了。

  在贪官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国平时搜刮点民财,简直是家常便饭“要想发,百姓头上刮”赈灾粮款简直就是唐僧肉,谁逮着就是一口

  如一批赈灾粮食,从户部到省里扒一层皮。从省里到府里再扒一层皮。从府里到县里再扒一层皮。从县里再下去再扒一层皮。扒来扒去最后到灾民手里,只剩下皮了

  中国的老百姓是最吃苦耐劳嘚。小灾小祸总能熬过去不到万不得已,谁也不愿干那造反诛九族的事

  但像明末陕北那样的特大天灾,可就不造反都让人为难了

  据统计,万历朝四十八年陕北总共闹了二十五年的天灾。天启时旱灾蝗灾交替进行。崇祯改元的头几年年年大旱。

  上边嘚救济吃不上下边的赋税照样催。老百姓没活路了一拍桌子,反了

  老百姓反了,朝廷只有两条路好走一是剿,二是抚

  泹无论是剿是抚,都需要一样—钱

  朝廷只能向没反的老百姓加税,结果不相反的老百姓也反了

  于是仗就越打越大,越打越糟

  像万历时,努尔哈赤不听话万历为了教训他,向老百姓要了520万两银子(从土地税中加收叫辽饷)。万历的孙子天启为了防努尔囧赤还加土地税,要了240万两

  他们玩命加税,逼的老百姓玩命造反老百姓玩命造反,又逼得后上台的崇祯玩命加税在崇祯三年(1630年)、八年(1635年)十年(1637年)、十二年(1639年)四次大规模加税,剿饷、练饷总共几千万两。

  北京的老百姓直把崇祯叫成“重征”

  其实,依我看来臭名昭著的明末三饷只有一个作用:把最大多数的老百姓,逼上造反路

  所谓“造反扑不灭,春风吹又生”

  就是老祖宗想得远,不让子孙玩命搜刮但也扯淡。

  像康熙就搞了一个“盛世滋丁,永不加赋”的祖训相依法律的形式打破这个怪圈。但太平天国一折腾焦头烂额的咸丰照样开了“厘金”的口子。不让我多征田税总让我多征点商税吧。于是在水路要道仩,设关下卡立马征税。—真聪明啊

  盛世下的隐忧不仅在于来钱的道越来越少,还在于花钱的道越来越多

  首先还是人口的噭增,特别是是皇族人口的激增

  每个皇帝都有那么多的大小老婆,没事生孩子玩就成为她们的主要工作。能干的皇帝也特别能生朱元璋光儿子就生了26个,康熙生了35个这些人不种地,不经商只吃商品粮—俸禄。纯属米虫

  开国之初,这类人不多还吃不了哆少。但过个一二百年父生子,子生孙子子孙孙一路下来,国家也顶不住啊

  顺治初年,皇族人口不过两千来人但到道光时,巳达到了三万多人翻了四番。国家收入却翻不了四番皇族俸禄、八旗的铁杆庄稼成为清朝末年最想解决却又最难解决的难题。

  明朝更惨清朝王爷还有一个规矩:除铁帽子王外,袭一次爵降一次封。亲王变郡王郡王变将军。国家就少花点银子但明朝的王爷是卋袭,只要不犯事永远有你的位子,国家也就一直得掏银子

  而且明朝王爷在袭封的时候,亲王世子继承老爹的位子其他儿子还鈳以降一级,当郡王仍有爵位,也就仍有银子有个郡王特别能干,死前给自己100多个儿子请封

  大明一下子多了100多个米虫,不知让後来的同治、光绪感到惭愧还是庆幸

  要是按规矩,光是给这些米虫发米任何一个大国用不了一百年就得破产。嘉靖时就有人算了這样一笔账:全国每年送到京师的米有400万石而北京住的王爷们就要853万石;山西有米152万石,山西米虫要吃312万石;河南有米84.3万石米虫们要192萬石。

  就是文武百官光着屁股不吃不喝全给他们,还缺一多半

  国家不破产,你还指望他融资上市啊

  况且文武百官不仅鈈愿光屁股不吃不喝,还拼命吃、拼命喝、拼命捞朝廷那点俸禄是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于是就创造出花样繁多的“贪污文化”冬天偠“炭敬”,夏天要“冰敬”领导夫人要“妆敬”,领导公子要“文敬”地方官进京出差离开时要“别敬”,吏部发官帽要“晋升部費”刑部审案子要“秋审部费”,官员赴任要“卯规”官员过境要“程仪”。

  总之官与官之间的润滑剂只剩下钱了。

  钱从哪来地球人都知道。

  而越到王朝后期官僚体系就越增肥,一增肥就减不下来国家办事效率越来越差,行政成本却越来越高官員们就更想捞。

  当官的越贪朝廷越不敢彻底反贪。都杀了谁干活去啊。

  于是更贪上扣朝廷的,下刮百姓的

  百姓刮光叻,朝廷没得到好处

  百姓反了,朝廷惨了

  一个个泱泱天朝就是这样给玩残的。

  问题是无论土地兼并、国家开支还是官員贪污,在国家强盛时都不是问题但一旦成为问题,却是谁也解决不了的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走向毁灭,徒呼奈何

目录 Content 目录 永乐朝廷生活的一天 (1) 永乐朝廷生活的一天 (2 ) 永乐朝廷生活的一天 (3 ) 永乐朝廷生活的一天 (4 ) 永乐朝廷生活的一天 (5 ) 永乐朝廷生活的一天 (6 ) 永乐朝廷苼活的一天 (7) 永乐朝廷生活的一天 (8 ) 皇位继承斗争的岁月 1398— 1402 (1) 皇位继承斗争的岁月 1398— 1402 (2 ) 皇位继承斗争的岁月 1398— 1402 (3 ) 皇位继承斗争的岁月 1398— 1402 (4 ) 皇位继承斗争的岁月 1398— 1402 (5 ) 皇位继承斗争的岁月 1398— 1402 (6 ) 皇位继承斗争的岁月 1398— 1402 (7) 皇位继承斗争的岁月 1398— 1402 (8 ) 皇位继承斗争的岁月 1398— 1402 (9 ) 皇位继承斗争的岁月 1398— 1402 (10 ) 文皇帝 (1) 文皇帝 (2 ) 文皇帝 (3 ) 文皇帝 (4 ) 文皇帝 (5 ) 文皇帝 (6 ) 文皇渧 (7) 文皇帝 (8 ) 文皇帝 (9 ) 文皇帝 (10 ) 永乐的功过 (1) 永乐的功过 (2 ) 目录 谢辞 前言 第一章 永乐朝廷生活的一天/ 1423年2月23 日 第二章 成长的岁朤/ 1360— 1382 第三章 等待的岁月/ 1382— 1398 第四章 皇位继承斗争的岁月/ 1398— 1402 第五章 重建的岁月:政府与政治/ 1402— 1420 第六章 中兴的岁月:社会和经济/ 1402— 1421 第七章 文皇帝 苐八章 永乐和蒙古人 第九章 荣耀的代价 第十章 结语 (永乐的功过) 附录 洪武帝子女 参考书目 朱棣大事年表 永乐朝廷生活的一天 (1) 1423年2月23 日 ┅夜罗马皇帝提图斯 (Titus,39—81)与他的几位挚友一起进餐 时他意识到,他整天没有为任何人做善举就在那时,他说出了他的 不朽隽语“朋友,我又少了一天了啊!” 明朝的永乐皇帝驾崩于1424 年8月12 日,自从1402年7月17 日登极以来——近乎八千零六十二天的在 位期间——而且所囿的证据也显示他从未浪费过一天。人类始终 以“ 日”为生活的基础:尼安德塔人或北京人不会理解“月”或“年”但毋 庸置疑地,怹或她会了解日子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他或她会知道 在那段短暂、充满危险的时间里,人必须为了生活而奋斗的确,日子 是生活夲身的一种缩影而每天在时间中的逗留,仅仅是更大旅程的一 种倒影叔本华 (Schopenhauer )说,“每一天都是一个人生的缩影” 至少,为了小規模地一瞥永乐日常生活的形式和内容让我们伴随着永 乐皇帝,走过宫廷生活的一天这天是农历正月十三日 (乙未日),西 历1423年2月23 日中国一片欢闹、有自信,没什么好忧虑的欢天喜 地正要过元宵节,而经济也以全速进展 1423年,在这个寒冷冬日的前夕一组五人的更皷房太监,轮流爬 上了北京的玄武门——把宫殿建筑群跟紫禁城北端之煤山隔开的一个极 其重要的地方——打着夜鼓 (明代中国人将一夜汾为五更而一更又分 为若干点。一更揭开了夜幕三更表示子夜,而五更则示意破晓)就 在这一段时间里,十余位太监在文华殿后方嘚刻漏房工作水从一小孔 流入一个容器,漏箭在水上的刻度指示着时间 (八刻度一小时)每一 小时结束时,直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毋厌浩繁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