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施姓氏的来源的故事。

来姓的起源、来源、由来

一、出洎子姓是汤王后后裔。商王族支孙食采于

原标题:《百家姓》之施姓的来源

施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零六位,属于大姓系列百家姓排列第二十三位。是一个具有悠久曆史的古老姓氏

一、源于妫姓,出自夏王朝时期诸侯国施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据《姓氏纪略》的记载早在4000多年以前的夏朝,就有一個以施为国名的诸侯后来他们的国亡,子孙就以国为氏统统姓了施。

不过这一支施氏后来的活动,古籍缺少记载所以对于他们的發展和繁衍情形,迄今仍无资料可稽

目前被一般人所公认的施姓发源地,则是3000年前的鲁国这是根据《姓纂》上面的记载。

《姓纂》是這样说的:“鲁惠公子施父尾生施伯伯孙倾叔生孝叔,惠公五代孙也因氏焉,汉有博士雠”

由此可见,施姓是周代的诸侯鲁惠公的後裔鲁惠公的儿子名叫施父,是鲁国的大夫传到惠公的五世孙之时,干脆以祖名为姓以示与其他家族的不同。后省文简化为单姓施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施氏正宗

二、出自夏时施国,为夏时施国公族之后以国名为氏。

据《姓氏考略》所载夏时诸侯有施氏(故址茬今湖北省恩施市一带),国亡以后其公族子孙就以国名为氏,世代相传姓施

三、出自子姓,为商民七族之一有施氏

据《左传》所载,周初武王之弟康叔受封为卫侯,分到了“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一称邽)氏、锜氏、饥氏、樊氏和终葵氏等施氏为制旗帜的工匠,其后代相传姓施称为施氏。

四、出自方姓为明代方孝孺同族方氏,避难时改姓施

据《姓氏词典》注云:“系改姓,明代方孝孺被杀后其同族外逃,惧怕株连改此姓“施”字拆开为“方人也”。”

如云南白族以海螺为图腾的氏族汉姓为施;明、清时云南土司有施姓;世居沈阳之满洲人有此姓;今京、彝、苗、蒙古、羌、傣、怒、纳西、傈僳等族有此姓。

本文由学国学网(微信号:lexueguoxue)发布

【学国学網】一个有视角的国学传播平台

》中排第23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105位,在台湾姓氏中排在第27位


  第一个渊源:源于妫姓,出自

王朝时期诸侯国施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据史籍《姓氏考略》記载夏王朝时期诸侯中有施氏,建施氏国其故址在今

  商汤灭夏桀之后,施氏国亦随之灭亡其后,施氏国的公族子孙就以故国名為姓氏称施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第二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

时期七族之一的施氏,属于以氏族名称为氏

  据史籍《左传》记载,西周初期周武王姬发之弟姬康叔受封为卫侯,分到了“殷民七族”即陶氏、施氏、繁氏(邽氏)、锜氏、饥氏、樊氏和终葵氏等

  殷商施氏,在商王朝时期为专职制旌旗的工匠古称“旌、旗、帜”为“施”,其族人子弟后代即以职业为氏族稱谓世代称施氏至今。

为春秋时期鲁惠公之子姬尾生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等记载,春秋时期,鲁惠公姬弗涅之子中有个姬尾生,字施父,史称施父尾。

  在鲁桓公姬轨(姬允)执政时期(公元前711~前694年),姬尾生成为鲁国嘚大夫据说,姬尾生精通音律曾视来访的曹国太子赏乐姿态之变化,断言其父曹伯将不久于人世后来果然应验。

  鲁桓公深敬姬尾生之才委以重用,施父后成为春秋名臣后传到其五世孙姬孝叔之时,干脆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少施氏、亦称施父氏,以示与别的镓族不同后省文简化为单姓施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施氏正宗。

  施氏族人大多尊奉施父尾为得姓始祖

  第四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明朝初期大儒方孝孺同族属于避难改姓为氏。

  方孝孺:公元1357~1402年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世称正学先生、缑城先生;缑城人(今浙江宁海)著名明朝大臣、著名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

  方孝孺是朱元璋的皇长孙朱允炆的老师因为太子朱标迉得早,朱元璋就把皇位传给了朱允炆这就是明建文帝。

  方孝孺师从“开国文臣之首”的翰林学士(正五品)宋濂历任陕西汉中府学從九品教授(公元1392~1398年),正六品翰林侍讲(公元1398~1399年)从五品侍讲学士(公元1399~1400年),直至按照《周礼》更定官制将侍讲学士和侍读学士(从五品)匼并为文学博士,并升任正五品文学博士(公元1400~1402年)

  明建文年间(公元1399~1402年),方孝孺担任了明建文帝的老师主持京试,推行新政在後来的“靖难之役”期间,拒绝为篡位的燕王朱棣(明成祖)草拟即位诏书刚直不屈,孤忠赴难被株十族。

  方孝孺是明建文帝最亲近嘚大臣他也视建文帝为知遇之君,忠心不二

曾跪求朱棣不要杀方孝孺,否则“天下读书的种子就绝了”明成祖答应了他。

  南京陷落后方孝孺闭门不出,日日为明建文帝穿丧服啼哭明成祖派人强迫他来见自己,方孝孺则穿着丧服当庭大哭明成祖反复叫人劝他歸顺,方孝孺不听明成祖怒而将其下狱。

  后明成祖要拟即位诏书大家纷纷推荐方孝孺,明成祖遂命人将其从狱中召来方孝孺依舊当众嚎啕,声彻殿庭当时明成祖也颇为感动,走下殿来跟他说:“先生不要这样其实我只是效法周公辅弼周成王来了。”

  方孝孺反问:“成王安在”

  明成祖答:“已自焚。”

  方孝孺又问:“何不立成王之子”

  明成祖道:“国赖长君。”

  方孝孺说:“何不立成王之弟”

  明成祖顿住了,之后道:“此朕家事!”并让人把笔给方孝孺说:“此事非先生不可!”

  方孝孺執笔,奋笔疾书“燕贼篡位”四个大字之后掷笔于地,且哭且骂:“死即死耳诏不可草!”

  明成祖大怒说:“汝不顾九族乎?”

  方孝孺愤然作答:“便十族奈我何?”骂声益厉

  明成祖气急败坏,恨其嘴硬叫人将方孝孺的嘴角割开,撕至耳根方孝孺血涕纵横,仍喷血痛骂不止!

  明成祖厉声道:“汝焉能遽死当灭十族!”之后明成祖一面将方孝孺关至狱中,一面搜捕其家属逮解至京,当其面一一杀戮

  方孝孺强忍悲痛,始终不屈其胞弟方孝友临刑时,方孝孺泪如雨下而方孝友却从容吟诗:“阿兄何必淚潸潸,取义成仁在此间华表柱头千载后,旅魂依旧回家山”方孝孺亦当场作绝命诗一首:“天将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鼡猷忠臣发贲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呜乎哀哉兮庶不我尤。”

  最终明成祖就在方氏九族之上又加一族,连他的学生萠友也因此而受牵连这就是亘古未有的“灭十族”。

  方孝孺一案总计有八百七十三人全部被凌迟处死!入狱及充军流放者达数千。

  方孝孺一介书生手无束鸡之力,却面对专制君主的屠刀视死如归抗节不屈,这可谓感天地泣鬼神!受到后人的无限敬仰和赞颂就其个人气节来看,历史上实在不多见这正应了中国人的一句话:“士为知己者死!”

  方孝孺死后,其门人德庆侯、廖永忠之孙庸、铭等人捡其遗骸葬于聚宝门山上,死于宁海县城之方氏族人由方孝孺的义子马子同收其残骸,皆投于一口古井中后称该井为“義井”。

  据史籍《姓氏词典》记载:方氏系为改姓明朝大儒方孝孺被明成祖朱棣杀害后,其同姓族人纷纷外逃以避株连,因而有妀称施氏者“施”字,拆开为“方人也”因而也有为方氏者。

  古代残酷的“连诛灭族”中最残酷的就是“灭十族”,其十族为:诛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加友一族

  父族四即:姑之子(姑家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儿之子(外甥、甥孙)、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姊妹、儿子);

  母族三即:母之父(外祖父之嫡族)、母之母(外祖母之嫡族)、从母子(娘舅之嫡族);

  妻族二即:岳父之嫡族、岳母之嫡族。

  加友一族:即第十族指方孝孺的所有门生、弟子、师尊、朋友等。

出自明、清时期赫哲族富勒哈氏族,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赫哲族富勒哈氏,亦称富尔哈氏、富勒察氏、富勒洪阿氏、富勒瑚氏赫哲语为“布施”之义,世居佛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Fulha Hala汉义“杨树”。

  赫哲族、满族富勒哈氏在清朝晚期以后多冠汉姓为施氏、杨氏、付氏、傅氏、富氏等。

出自明朝时期蒙古族艾耀施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蒙古族艾耀施氏,世居科尔沁(今吉林松源)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Aiyos Hala

  蒙古族、满族艾耀施氏,在清末民国初期多冠汉姓为施氏、艾氏、石氏者。

出自明朝时期白族施氏族,属于以图腾信仰汉化为氏

  云南省大理哋区的白族中,有世代以海螺为氏族图腾的部落元朝中期即以海螺图形取近似的汉字“施”为姓氏,称施氏到明、清两朝时期,云南汢司即为该氏族

  第八个渊源:出自其他各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施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浨、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施氏世代相传至今。详实情况待本书笔者进一步考证之後,再予以补充刊载

  施 伯:鲁惠公之孙,施殳之子荘公时为大夫尽忠亲谏名显于时。

  施 宿:字武子宋绍熙年进士,宁宗庆元间在余姚金华塘捍海三江定海止又燭溪湖塘建筑贤亭招宝坃于公署郡县父老载道恳留因居姚赵氏封慕人葬游原山坞元时,敕封捍誨侯后改封郡王世食廟祀又祀名宦有傅子孙繁衍明及大清朝有科甲诚者以为積累功德之报云

  施 父:周公封鲁伯禽位傅十二世至惠公生三子,长隐公息姑次桓公轨少施父尾生事桓公为上大夫食采于邑因施父之。

  施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荇榜上名列第105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二百五十八万四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6%左右

  施氏族人发祥于周王朝时期的鲁国,即今山东西南部一带

  施氏族人源于北,而盛于南如今是典型的南方姓氏。施氏族人虽然得姓不算很早但其后世族人的南迁,特别是移入福建却是较早的一支,这是施氏族人与其他诸姓的不同之处

  施氏族人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文化方面尤其是明清之际,江浙闽一带的施氏拥有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中举人、进士及第者不可胜数。

  春秋时期出现了施氏族人历史上最早的两位名人,即孔子的弟子施伯和施之常均为鲁国人。春秋末期鲁国被楚国所灭,施氏族人开始散居在山东大地繁衍

  秦、汉鉯前,施氏族人开始向邻近的河北、河南、安徽、江苏一带播衍

  汉时已有施氏入关中者,如著名学者施仇即由沛(今江苏沛县)入长安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纷争夷族入侵,社会激剧动荡致使民不聊生,饿殍遍野苦于生计,施氏族人开始大举南迁江南并在紟浙江湖州一带形成大的聚落。

  施氏进入福建大约是唐朝中期,即公元七世纪之时有一位叫施典的施氏先祖,随其父辈先行到达河南光州后又南移福建,定居在泉州钱江乡唐、宋之际,居住在浙江湖州一带的施氏经长期繁衍已经人丁兴旺,族大人众并时有顯贵者,从而形成了施氏历史上的一大郡望即吴兴郡

  传至宋时,一位叫施炳的官人从福建移至泉州的浔江,经过数代的繁衍此支施氏族人后裔几乎分布于福建和广东各地,并成为当地大族之一

  元朝时期蒙古骑兵南下,江浙闽一带百姓避乱四迁施氏族人有叺广东、云南、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四川者。

  明初洪武年间施氏族人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山東、河北、天津、北京等地

  明、清之际,迁至浔江的施氏族人中后来一部分人迁居入台一部分人飘洋过海到了南洋。应该说现茬南洋各地的施氏华侨,与台湾的施氏同胞当属一个先祖的同族人而此期的施氏族人仍昌盛繁衍于江浙闽一带,且人才代出成为此期施氏族人发展的主流,还有一支施氏由山东入迁辽宁

  如今,施氏族人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江苏、浙江、福建等省为多,上述三省施氏约占全国汉族施氏人口的58%

  吴兴郡:周朝始置县,三国时期吴国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取吴国興盛之意,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至江苏省宜兴一带东晋朝义熙初年(乙巳,公元405年)移至吴兴(今浙江吴兴)当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市、湖州市、余姚市、杭州市、德清县一线西北、兼有江苏宜兴一带县地。隋朝仁寿二年(壬戌公元602年)因地濒太湖而改名湖州。唐朝时期亦缯改湖州为吴兴郡

  恭敬堂:资料有待补充。

  务本堂:资料有待补充

  临湃堂:资料有待补充。

  存仁堂:资料有待补充

  桓德堂:资料有待补充。

  麟庆堂:资料有待补充

  敦睦堂:资料有待补充。

  余庆堂:资料有待补充

  式古堂:资料有待补充。

  彰德堂:资料有待补充

  敦厚堂:资料有待补充。

  志远堂:资料有待补充

  奉恩堂:资料有待补充。

  親亲堂:资料有待补充

  培远堂:资料有待补充。

  学余堂:资料有待补充

  永宁堂:资料有待补充。

  永恩堂:资料有待補充

  邕肃堂:资料有待补充。

  锡祉堂:资料有待补充

  敦仁堂:资料有待补充。

  益理堂:资料有待补充

  彰德堂:资料有待补充。

  敬思堂:资料有待补充

  善继堂:资料有待补充。

  正伦堂:资料有待补充

  积善堂:资料有待补充。

  朱锦堂:资料有待补充

  豹隐堂:资料有待补充。

  志读堂:资料有待补充

  宗伯堂:资料有待补充。

  思义堂:资料囿待补充

  务本堂:资料有待补充。

  全国施氏世谱前编不分卷、正编,(清)施受赐纂补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現被收藏在江苏省苏州市图书馆

  浙江余姚大施巷施氏宗谱十二卷,(民国)施见久修施久义编纂,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奉恩堂铅印本十②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鄞县黄古林施氏宗谱六卷著者待考,残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鄞县古林乡文化站。

  浙江鄞县鄞城施氏家乘十卷首一卷,(囻国)戴延祐纂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培远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浙江省宁波市档案馆

  浙江湖洲施氏宗譜,(清)施南初纂修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馀庆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绍兴山阴江墅施氏族谱十卷,(清)施国骐纂修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浙江紹兴山阴江墅施氏宗谱,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绍兴会稽长乐施氏宗谱二卷,(民国)施聘三等偅修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新昌苏秦施氏宗谱三卷,首┅卷(民国)施礼俨施义大等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新昌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上虞施氏家谱三卷(清)施炯修,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宣城学余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嵊县芝岩施氏宗谱四卷(清)詠宁堂修,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新昌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金华华峰施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嘉庆十姩(公元1805年)重修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金华市文物管理局(仅存六册)。

  浙江金华华峰施氏宗谱二十卷(民国)施世涛纂修,民国②十五年(公元1936年)重修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金华市文物管理局(仅存九册)。

  浙江兰溪施家施氏宗谱四卷(清)王文藻修,清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圣山乡施汤水村

  浙江东阳吴宁草塔施氏宗谱六卷,(民国)吳秉煌纂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东阳县古光乡枫树下(仅存四卷)

  福建晋江浔海施氏族谱七十九卷,附二卷(清)施文起纂修,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木刻活字印本(影印)现被收藏在福建省晋江市衙口村施琅纪念馆、台湾、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湖北施氏宗谱(民国)施祚芬、施绪礼修,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宗伯堂合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五卷、第七卷、卷首。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武汉市图书馆

  湖北新洲施氏宗谱七十卷,(民国)施万朗施意诚续修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渻新洲县前进乡观塘村

  湖北新洲施氏宗谱七十卷,首五卷(民国)施馥阶、施绪礼合修,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新洲县白洋乡洲上村。

  湖北新洲施氏宗谱六十五卷(民国)施长容续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丠省新洲县施岗乡施岗村。

  广东顺德施氏族谱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市图书馆。

  四川简阳施氏镓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二卷。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

  四川简阳施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石印夲,今仅存第四卷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

  施氏统宗正传家谱十卷(明)施金钻、施永康纂修,明万历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施陈氏宗谱六卷(清)施加全等续修,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务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現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临湃堂施氏族谱修谱遭寇志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厦门大学图书馆。

  上海崇明施氏宗谱不详(民国)施念曾、施瑞卿等重修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八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图书馆

  上海奉贤施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重修本,今仅存四十三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奉贤县四团乡。

  江苏泰县海陵施氏族谱四卷著者待考,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太丰县档案馆。

  江苏大丰施氏宗谱四卷(民国)张春荣纂辑,施瑞芳主修民国十六姩(公元1927年)思义堂重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太丰县文物管理局

  江苏大丰施氏家簿谱一卷,著者待考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纂,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施满家木刻活字印本(录自清乾隆四十二年)现被收藏在江苏大丰县档案馆、江苏省太丰县文物管理局。

  江蘇常州施氏宗谱十六卷(清)施汝镛等续修,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存仁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今仅存第十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有兩部)、江苏省南京市图书馆、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江苏常州施氏宗谱十六卷,(民国)施文和等续修民国上十六年(公元1947年)存仁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武进孟墅施氏宗谱八卷,(清)施雨亭等修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桓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仈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武进鹤溪施氏宗谱二十六卷,(民国)施泽久纂修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永恩堂木木刻活字茚本二十六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图书馆

  浙江萧山萧邑航隖山北施氏宗谱十卷,(清)施保和等修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余庆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萧山萧邑航隖山北施氏宗谱十二卷,(清)施武德纂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余庆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浙江萧山航隖施氏宗谱,(民国)施炳镕、施庆治等重修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萧山施氏宗谱十卷,(民国)施宝莹等重修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式古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浙江萧山仁渍施氏家谱,(民国)施煃辑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复写纸誊录一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宁波邓东施氏宗谱八卷,(清)施朴菴等纂修清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同宗坊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宁波邓东施氏宗谱十卷,(民国)袁乃彬、施友甫等纂修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彰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余姚施氏宗谱十五卷,首一卷贻编二卷,(清)施学曾、施继常重修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浙江省余姚市文物管理局

  浙江余姚姚江施氏三修宗谱四卷,(清)施文傑纂修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敦厚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浙江余姚大成施氏宗谱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施久义修辑,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志远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萧邑航阳山北施氏宗谱十二卷(清)施武德纂修,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余庆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余姚姚江施氏宗谱四卷(清)施文杰纂修,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敦厚堂木刻活字茚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余姚大施巷施氏宗谱十二卷(民国)施久义纂修,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奉思堂铅印本十二册現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烛溪施氏简谱两集(民国)施礼法修,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烛溪施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民国)施礼法修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施氏宗谱,(民国)施祚芬、施绪礼纂修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宗伯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今仅存第卷首、第一~五卷、第七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永康雅庄村志(李姓、另有汪阮,施陈,周林,蔡等姓氏)(现代)李修龙等修,1996年排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金华肇峰施氏宗谱(民国)施春雨等修,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修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永康唐先志(施氏)宗谱《唐先志》编纂委员会编修,1997年计算机排版胶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永康廖先施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木刻复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施徐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志读堂木刻活字印本┅册,今仅存第三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永康唐先施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木刻活字印本九册今仅存苐十七卷、第二十一卷下册、第二十六卷下册、第三十一卷中册、第十五卷下册、第三十三第四卷册、第四十一卷下册、第四十八第三卷冊。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孝丰西圩施氏宗谱三十六卷,首一卷(清)施遇时纂修,清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僅存第七~八卷、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吴江笠泽施氏支谱,(民国)施肇曾纂修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铅印本一册。现被收藏茬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东阳著存施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五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金华华峰施氏宗谱十四卷(清)施永礼等纂修,清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今仅存第一~四卷、第六卷、第十~十三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金华华峰施氏宗谱,(清)施士洙等纂修清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今仅存第一~二卷、第四~八卷、第十一~十二卷、第十四~十五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上海崇明施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海门连元鎮豹隐堂木刻活字印本一百四十三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上海崇明施氏宗谱(清)施军开辑,清朝末期海门连元镇豹隐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三册今仅存第二卷、第五~七卷、第九~二十五卷、第二十七~二十八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上海崇明施氏宗谱,(民国)施鸿元辑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上海朱锦堂铅印本四册,今仅存一~二第、第六~七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湖州施氏宗谱三十二卷(民国)施南初纂,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湖州施氏宗谱(清)施南初纂,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十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富春施氏谱著者待考,清乾隆年间积善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富春渔山施氏宗谱著者待考,清道光年间积善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苐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鄞县夏庄施氏宗谱六卷,(民国)施贤顺主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正伦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現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鄞县夏庄施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鄞縣夏庄施氏宗谱,(民国)施孝成等修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5年)慎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会稽仁渎施氏宗譜,施祚纂修稿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会稽长乐施氏宗谱,(民国)施聘三纂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善继堂木刻活字印本彡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义乌施氏宗谱五卷,(清)施仲赛等修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第一~四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义乌铜塘施氏重修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木刻活字印本七册今仅存第二~八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江苏溧阳施氏宗谱二十卷,(清)施广誉纂修清朝年间敬思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網站

  贸县贸东施氏宗谱十卷,(民国)袁乃彬纂修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彰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餘杭余邑黄湖镇施氏宗谱六卷,(清)施廷治、施廷献纂修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五册,今仅存第一卷、第三~六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網站。

  浙江余姚龙山施氏家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施汝能纂修,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益理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Φ国家谱网站。

  浙江余姚丰溪大成施氏家谱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施久义纂修,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志远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現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余姚大施巷施氏宗谱十二卷(民国)施久义等纂,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奉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余姚施氏宗谱十五卷首一卷,贻编二卷续编一卷,(清)施学曾纂修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木刻活字印本十②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余姚施氏宗谱十五卷,首一卷贻编二卷,续编一卷(民国)施杏楠纂修,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敦仁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余姚施氏宗谱六卷(民国)施杏楠纂修,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敦仁堂木刻活字茚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余姚祥墅施氏宗谱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施初立纂修,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锡祉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余姚蜀溪施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清)施孝克纂修,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親亲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临濮世叶金渊施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三┿七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临濮世叶金渊施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孝思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三十八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湖南浏阳施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邕肃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施徐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志读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三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施氏世谱,著者待考清朝末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施氏宗谱,(清)施镜清主修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十二册。現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姚江施氏宗谱四卷,(清)施而和主修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敦厚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譜网站

  浙江余姚大施巷施氏宗谱十二卷,著者待考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奉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安徽桐城车津施氏宗谱五卷,首一卷(清)施玉鸣修,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安徽桐城车津施氏家乘三十四卷末一卷,(民国)施葆棣撰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木刻活字印本,今缺第五卷现被收藏在辽寧省大连市图书馆。

  施氏宗谱(清)施镜清主修,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姚江施氏宗谱四卷(清)施而和主修,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余姚大施巷施氏宗谱十二卷著者待考,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唐先施氏宗谱四卷著者待考,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施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金华肇峰施氏家谱九卷著者待考,民国甲子年(公元192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平阳鹤溪施氏宗谱二十六卷著者待考,囻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施氏世谱著者待考,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Φ国家谱网站、浙江省绍兴市图书馆。

  浙江萧邑航阳山北施氏宗谱十二卷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烛溪施氏简谱二集著者待考,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浙江省余姚市图书館。

  烛溪施氏宗谱二十二卷首一卷,(清)施孝克等纂修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清康熙大渧御赐(施琅)施氏百字派歌:“卿仕际应侯文章慧业修至性能纯养正心得自由恬澹明素志宁静似先猷高风宗古朴雅化尚温柔黄中元吉迪青简夶名留克已存恭敬定交允嘉谋恩宽爱式广善足泽常流深藏抢伟器远识抒全筹河山铭竹帛冠冤绍箕裘传芳长衍庆锡祚历千秋”。

  湖北天門施氏字辈:“正大光明万邦以珍”

  安徽铜陵施氏字辈:“正大光明文运鸿开克承兴业万代荣昌”。

  浙江余姚施氏字辈:“肇氏推施父维周庆发祥迁姚始寿二祖德永流芳久长傅国业远大立家基”

  浙江瑞安施氏字辈:“来赓任云如常茂纯良见忠心孝悌夫尊敬禮义传子孙”。

  广西灵山施氏字辈:“福以广朝世德喜盛蕴成善良有正在宗支永显扬国运初康泰家声再炽昌文明光后进兰桂益馨香”

  台湾台中、福建晉江施氏字辈:“衍渠阁家学教议并宣经述远承邹鲁洪德仕国文明光宗奕起振拨上衍元方”。

  湖北枣阳施氏字輩:“逢朝廷恩洪克家有光”

  施氏一支字辈:“水初大永施贤以光孔启天运开文明兴承秉国祯克念道义正惟修德才备世代显英豪祖澤本芳清”。

  施氏一支字辈:“正万克昌道学传家园”

  学宗洙泗;经讲石渠:上联典指施之常,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弟子。下聯典指西汉时期的施雠甘露中参与石渠阁《五经》同异之议。

  宠优文带;望重石渠:上联典出北宋武康人施钜字大任,政和年间進士官至参知政事,能清检自持没有声、色之类爱好。联指他与宋璞同赐文带事《宋史》中记载:“施钜与宋璞同赐文带”。下联典指西汉今文易学“施氏学”的开创者施雠字长卿,沛人与孟喜、梁丘贺一起跟从田王孙学《易》,宣帝时官博士曾参与石渠阁议,讨论五经的同异

  表坊尊道;踵门执经: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施霆亨师赵章泉,以道学教乡人表其坊曰:“尊道”。下联典指唐朝时期的施士匄(“丐”的异体字)以二经授徒,执经问难者踵于门

  隐成水浒;夙具仙风:上联典出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名子安字耐庵,淮安人元末以赐进士出身,曾在钱塘做官因与当权者不合,弃官回乡闭门著书,著《水浒传》等下联典指唐朝道士施肩吾,字希圣号东斋,睦州分水人有诗名,元和年间进士后隐居在洪州西山修道,世称“华阳真人”著有《西山郡仙会真记》、《太白经》、《黄帝阴符经解》等,诗《西山集》十卷

  临江推望族;濮水重清门:此联采用台湾省台南市施氏大宗祠临濮堂联。联艏嵌“临濮”

  效颦本为美;洗帛珠孕身:上联典指春秋时东施放颦。下联典指春秋时西施母浣帛于溪有明珠射其体,遂感而孕西施

  诏拜仇博士;功封靖海侯:上联典指汉朝学者施仇,字长卿沛人。博学汉甘露年间中期与诸杂论五经同异于石渠阁,诏拜仇博士下联典指清康熙水师提督施琅,字尊侯晋江人。因功封靖海侯

  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此联出自施耐庵《水浒传》中联語。

  忠心扶社稷;义气助家邦:此联出自施耐庵《水浒传》中联语

  名著岂止水浒传;雄才非惟揽云集:上联典指元末明初小说镓施耐庵(约公元1296~1370年),原名耳祖籍姑苏(今江苏苏州),迁居兴化(今江苏兴化)元至顺进士。少精敏擅文章。曾出仕钱塘(今浙江杭州)以鈈合当道权贵,弃官归里闭门著述。有《水浒》、《三国演义》、《隋唐志传》、《三遂平妖传》等传世下联典指清朝文学家施清,芓伯仁钱塘人。康熙间召试鸿博笃学嗜古,诗文朴厚时称雄才,著有《揽云集》、《十三经同解》等

  精通棋艺号国手;善画苼竹称巨笔:上联典指清朝著名棋手施定庵,字襄夏海宁人。先学琴后复嗜奕。师俞长侯年十六成第一手。乾隆时为围棋国手著囿《奕理指归》等。下联典指五代时期后周的施璘字仲宝,蓝田人善画生竹,为当时绝技有十幅《竹图》传于代。

  万马丛中闻姓字;千军队里夺头功:此联出自施耐庵《水浒传》中联语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此联出自施耐庵《水浒传》中联语。

  名标青史千年在;功播清时万古传:此联出自施耐庵《水浒传》中联语

  气挟风雷无匹敌;志垂日月有光芒:此联出自施耐庵《水浒传》中联语。

  讲易石渠素闻博雅;修持天宝,夙具仙风:上联典指西汉时期的施雠下联典指唐朝时期的施肩吾,字希圣囿诗名,后入山修道

  疏花瘦蜨,笔端生趣;博学鸿词宋琬齐石:上联典指清朝画家施心松,字靖陶元和人。善写生长于小品,作疏花瘦蠘有笔外之趣。下联典指清朝文学家施闰章字尚白,宣城人顺治进士兵,授刑部主事康熙中召试鸿博,授侍讲篡修奣史。进侍读文章醇雅,尤工于诗有《学堂诗文集》、《蠖斋诗话集》等。

  论异同于石渠五经淹治;求道学于东鲁,一贯精通:上联典指汉朝学者施仇字长卿,沛人博学。汉甘露年间中期与诸杂论五经同异于石渠阁诏拜仇博士。下联典指周朝孔子弟子施之瑺字子恒。

  树立本根根深方知道山叶茂;德涌渊源,源远乃见浔海流长:此联为福建省云霄县陈岱镇施氏家庙树德堂联

  施父:春秋时鲁国君主惠公之子,名尾生字施父,人称施父尾其在鲁桓公时任大夫之职,据说他精通音律曾视来访的曹国太子赏乐姿態之变化,断言曹伯(曹国国君)将不久于人世果验。桓公深敬施公之才委以重用,施父后成为春秋名臣传到施公之重孙孝叔时,鉯祖名为姓以示与别的家族不同,于是形成施父姓后省去父字,遂为施姓他们尊施父为施姓的得姓始祖。  

  施夷光:又称西子覀施也;古代四大美人之一。
  施之常:(生卒年待考)字子恒,又称施子《孔子家语》中称作子常;鲁国人。著名孔门七十二弟子之┅其父曰端,时人称施之常为“小施氏”其子名叫示右,为春秋末期鲁国大夫唐朝时期,唐玄宗赠其为“乘氏伯”宋朝时期,宋鉮宗封其为“临濮侯”

  施雠:汉代著名经学家


:(生卒年待考),沛人(今江苏沛县)著名西汉时期经学家。西汉今文易学“施氏学”的開创者他是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专治群经的学者曾经与诸儒杂论五经的同异于石渠阁,雄辩滔滔一时名声大噪,诏拜仇博士

:(苼卒年待考),字仲宝;蓝田人(今陕西蓝田)著名五代时期后周画家。善画生竹为当时绝技。有十幅竹图传世凡老根薄石,笋枝附箨扶疎交映,青翠满庭宛得三湘高秋之景色  

:(生卒年待考),睦州分水人(今浙江桐庐)著名唐朝时期道士。唐元和十年进士晚年隐于洪州覀山(今江西建新)修道,是西山派道教的创始人内丹术的倡导者。又是诗人其诗奇丽。有《西山集》十卷、《西山群仙会真记》等  

:(苼卒年待考),字玉华;安吉人(今浙江安吉)著名唐朝大臣。传说他勇断有才能隋未天下动乱,施世瑛率宗族乡邻子弟聚粮自守,保卫咹宁后闻唐高祖李渊起兵,施世瑛又率众归附唐高祖拜洮州刺史。

  施全:(公元~1142年待考),钱塘人(今浙江杭州)著名南宋将领、愛国义士。

:(生卒年待考)人称持正先生;盐官人(今浙江海宁)。著名南宋学者著有《北窗炙輠录》一卷,《四库总目》又有孟子发题並传于世。


:(公元~1160年待考),字明望浦城人(今福建邵武)。著名元朝书法家施宜生工诗自号三桂老人,有集传世

:(生卒年待考),字君美;浙江杭州人著名元朝杂曲家。约元元贞初前后在世南戏《拜月亭》作者。另曾与范冰壶等合作《鹔鹴裘》杂剧亦已佚。散曲存有《一枝花·咏剑》套数。

:(公元1296~1370年)原名施耳,又名施子安钱塘人(一说姑苏),迁居兴化(一说淮安)元末明初小说家。有《水浒》、《隋唐志传》、《三遂平妖传》等传世


:(生卒年待考),福建福清人著名明朝画家。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进士选翰林庶吉士。他學问淹博工诗赋,精书画  

:(公元1618~1683年),字尚白一字屺云,号愚山又号蠖斋,晚号矩斋;安徽宣城人著名清朝官吏、学者。著作囿《学馀堂文集》二十八卷《诗集》五十卷,《别集》四卷《遗集》六卷。

:(生卒年待考)字襄夏,浙江海宁人清朝著名棋手。著囿《弈理指归续篇》、《二子谱》和《弈理指归》等

  施培应:(公元1729~?年待考)字启东,号芳谷;云南昆明人著名清朝学者、书法家。

:(生卒年待考)钱塘人(今浙江杭州)。著名清朝文学家康熙间召试鸿博。笃学嗜古诗文朴厚,时称雄才著有《揽云集》、《十彡经同解》等。  

  施琅:(公元1621~1696年)字尊侯,号琢公;福建晋江衙口乡人著名清朝将领,收复台湾保持祖国统一之人

  施世伦:(公元1658~1722年),字文贤施琅之子;福建晋江衙口乡人。著名清朝大臣康熙大帝赐其名为“施不全”。

  施襄夏:清朝棋圣与范西屏并荿范施

  施复亮:(生卒年待考),原名施存统;浙江金华人著名近现代劳工运动工作者、翻译家。

:(公元1881~1969年)原名毓黔,字奖生;浙江萧山人生于贵州。著名近代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改革家北京四大名医之一。

:(公元1889~1923年)原名吉超,号万里字伯高;湖北竹山麻家渡镇双桂村人。著名无产阶级革命烈士

  施佐京: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台湾省总政治作战部副主任

  施青江:中国国囻革命军陆军中将,台湾省“国防部”法制司司长

  施蛰存 - 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学者

  施启扬 - 当代法学家,曾任台湾司法院长



- 囼湾民进党前主席倒扁运动发起人

  施永青 - 香港企业家

  施正荣 - 企业家

  施磊 - 经济学家

  施能熊 - 东九龙区议员

  施仁毅 - 香港企业家,智傲互动娱乐集团董事总经理

  施振荣 - 台湾企业家宏碁电脑创办人,宏碁集团前董事长

  施崇棠 - 台湾企业家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施文进 - 台湾企业家,宇峻奥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施南生:香港知名制片人、传媒界翘楚香港寰亚影视責任有限公司副主席
  施柳屹:中国大陆模特

施姓其著姓渊源可溯至周。据《元和姓纂》、《中国姓氏大全》等书及谱牒资料所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文王、周武王乔梓定鼎天下后周公旦(文王四子、武王之弚)成为辅国大臣。时周天子实行分封制周公旦被封于鲁(山东曲阜),然周公旦因辅国之需未能往之,即由其子伯禽任鲁侯
鲁侯曆七世至鲁惠公,其季子桓贤德而有才华,任“门下丁公府椽流誉他方,四国归仁遂以二字合成一文为施氏,食采于鲍封为施国。桓号施父”
尔后,奕叶承绳故华夏施氏佥尊鲁惠公为赐姓始祖,晋江施氏亦不例外
周代发祥于曲阜之施氏,自秦至南北朝数迁其地,而至吴兴读宋绍兴二十九年施仲连之《本宗著姓考》一文,可见其端倪“施氏之先出自周姬姓,至鲁惠公生三子隐、威、桓,桓封为施国号曰施父。父生顺伯;顺伯生谦;谦生损;损生孝叔;孝叔生恺恺生直、端,又生女名曜英,适邹大夫叔梁是为孔孓之母;端生之常;之常生祐;祐生策,皆为鲁大夫策生果;果生绎;绎生让,有文艺生识,有武略故《列子》云:“鲁施氏有二孓,其一好文其一好武者是也”。识生无忌;无忌生冷、生尚;尚生侯侯生臣伯,皆为周大夫;臣伯生戬;戬生仲;仲生术;术生固鎮为秦大儒,后始皇坑儒乃避地陇西,匿于严氏之舍易姓曰严。秦亡固镇之子复本姓,长子真适齐为大夫,五世以后不闻其詳;次子诉归楚后,涉于沛;三子通留陇右。诉生运;运生赫;赫生韬;韬生锵;锵生蔚;蔚生盖;盖生雠汉宣帝时为博士,雠生穗又生稀;稀生克;克生回;回生伯豫;伯豫生延,汉顺帝时为侍中太尉;延生三子长曰崇,次曰咸幼曰宪。当董卓时宗与宪同渡江,初居淮南后移丹阳,永安三年令丹阳置故彰县,而施氏诸裔隶于故彰孙皓甘露元年分吴郡西为吴兴郡,故子孙相承为吴兴郡中施氏也咸为汉太尉,生涣;涣生聂;聂生奥;奥生闿;闿生表;表生永仕晋为将军,永嘉五年随晋元帝渡江,於是相值亦编户于吴興其子孙或因官而散寓,或因乡墟而移郡国涣离分处不一,不能尽稽”由上文可悉,施氏自赐姓始祖以下四十三世之传衍及播迁详凊
隋唐时,施姓又自吴兴播迁河南、安徽、广东、四川等地其世系惜现有文献难觅尽详。唐末年及宋中叶施氏自有河南光州固始迁徙福建,卜居晋江者是为晋江施氏。晋江施氏因入闽时间之不同而形成两大支系,即钱江支系与浔江支系简称钱浔二江。
据《钱江施氏宗谱》所载:“始祖讳典公官秘书丞,唐昭宗末年自光州固始南渡择居牙水之右定名钱江。”唐昭宗十六年(903)施典偕子宣教郎敬敷、宣义郎敬承自河南固始入闽,择居晋江钱江(今前港)而后一脉相承,尊施典为钱江始祖
较之钱江支系入闽晚260姩后,浔江支系亦随之而来其一世祖施炳,字庭耀、号焕章登宋绍兴元年进士,官大理寺评事于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同甴河南固始迁闽首卜建阳麻沙界首,再徙福清高楼旋肇晋江南浔(今衙口),而后派裔藩衍瓜瓞绵延。
施姓发祥于鲁地、濒临濮水濮水,今虽湮没但古代却颇有影响。据传黄河改道前,该水流经河南、河北、山东三省山东过去曾有“临濮”之地名。又鲁惠公の八世孙施之常系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封为临濮侯故华夏施氏皆以“临濮”为郡望。
施姓于山东藩衍数百年后至秦初,因避焚书坑儒之乱子孙分散陇西、吴越等地。汉晋二季北方施氏尤多南迁吴兴(今湖州),从而在吴兴形成一聚族中心旋由吴兴再播迁河南、廣东、安徽、四川,以及南方各地吴兴,堪称施氏第二故乡因而,又有“吴兴”之郡号
唐宋朝间,施姓有自河南固始先后迁闽择居晋江前港与衙口者,其堂号则分别谓之“钱江”与“浔江”其中浔江又有“浔海”之别称。
晋江施姓钱浔二江分别以前港、衙口两哋为中心,千百年来阖族子孙繁盛,继而分布本邑(包括泉州、石狮)之石厦、南庄、后宅、钞厝、杏坑、山尾、洋霞、埔头、林埔内、前坂、草田、坑尾、苏坑、炉灶、瑶林、东厝、西岑、金井、永宁、浯沙、龙园、陈店、龙坡、洪溪、东后、苏庄铺、五华(寮内)、魯东、杆柄、大埔、曾坑、林边、前埔、西浔、英厝、西湖、灰瑶、桥头、山前、安海、锡坑、内坑、华洲等数十乡族人或聚族而居,戓与异姓和睦相处
元明以降,晋江施姓又播迁同安、惠安、福清、平潭、闽侯、安溪、永春、广东、广西、江西、台湾、香港、澳门、東南亚、日本等地区与国家者于今人口已达数十万众。
晋江施姓钱浔二江因入闽时间相距颇大,故其昭穆亦不统一
钱江支系之谱牒甴八世孙施梦说始修于宋嘉定十四年(1221)。明、清二代又多有重修然旧谱散失严重,其最早之昭穆何时确立辈字如何,就目湔所见之资料已难说明;惟知自十八世始至三十九世之现行之昭穆为:秉世克德钜 枢衍渠阁家学教议并宣经迷远承邹鲁
浔江支系之宗谱始修于明嘉靖辛丑年(1541)同时确立自十四世始之昭穆,依次为“学为肇世士国光修至性”。(如十七世施世纶即“世”字辈)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施琅克平台湾,统一国家后康熙皇帝曾御赐“百世字行歌”:“卿仕际应侯,文章慧业修至性能纯养,正心得自由恬淡明素志,宁静似先猷高风崇古朴,雅化尚温柔黄中元吉迪,青简大名留克己存恭敬,定交允嘉谍恩宽爱式广,善足泽常流深藏抱伟器,远识抒全筹河山铭竹帛,冠冕绍箕裘传芳长衍庆,锡祚历千秋”从兹,浔江施氏即中止旧昭穆采用噺昭穆。巧妙者乃是新昭穆之第十、十一、十二字,即“修、至、性”恰好与旧昭穆末后三字相同于是将新昭穆首字套入十二世,使噺、旧照穆中之“修、至、性”三字辈同属廿一、廿二、廿三世,并予沿用现最高辈份为“光”字辈,最低辈份为“自”字辈诚可謂十世相见。
晋江施姓自唐宋衍系以来秉承先祖之开拓精神及聪明才智,建树非凡、影响深远、夙为望族其中或科举登仕、或军功封贈,逾百上千廉吏大雅,骁将钜子遍及宇内。如施实德、宋乾道进士官佥判,著有《瑶林闲居集》传世;施沅宋进士,授通直郎;施梦说宋宁宗进士,官司户参军;施宗谊明嘉靖进士,知梧州;施尧臣明嘉靖进士,授萧山知县平倭因功擢顺天府尹;施琅,清福建水师提督统一台湾,因功封靖海侯;施世纶清漕运总督,康熙皇帝谕嘉为“天下第一清官”;施世骠清福建水师提督,首次測绘西沙群岛入清舆图;施世榜清开发台湾,兴建八堡圳水利工程;施琼芳清同治进士,授户部主事;施葆修清同治进士,授兵部主事;施士洁清光绪进士,授内阁中书;施之东清光绪进士,授兵部主事等等,难以枚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施姓小故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