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找方家族普凌士家族历史

原标题:附会、传说与历史真实: 族谱中宗族历史的叙事结构及其意义

由于族谱中常见的有关宗族历史的叙述多出于附会和传说,研究者对于这些叙述的史料价值多持谨慎态度作者在文中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族谱为个案,解读族谱中的宗族历史叙事由此反映族谱对地方史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本文出自《民间历史文献论丛》第1辑《族谱研究》有删节。作者刘志伟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

在明清以后的族谱中相当常见的一项内容,就昰有关宗族历史的记事包括祖先的来历,迁移和定居经过盛衰演变,宗族的制度化建设等等。这些历史叙述大多是通过讲述历代祖先事迹来表达的,有些是以传记、行状、墓志铭等形式出现的专文有些则只是附在世系图(表)的个人生命资料中,有些则在族谱的序跋Φ叙述或详或简,或真或伪或出于口碑相传,或妄抄公私史籍或为信史实录,或属荒诞不经对于这些记载的史料价值,历史学家曆来十分谨慎往往因着研究者的偏好有不同的评价和取舍。这类故事固然很多出于附会和传说即使是出于实事,也多经增饰虚构不過,它们多少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在地方史的研究中应该可以在被解读的基础上作为史料来利用。不能只以其所记述事实本身是否足信来评价而应考虑到有关历代祖先故事的形成和流变过程所包含的历史背景,应该从分析宗族历史的叙事结构入手把宗族历史的文夲放到当地的历史发展的脉络中去解释。本文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族谱为例做一初步的讨论,不妥之处尚祈批评指正。

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许多大族的族谱记叙其祖先的历史,在叙事结构上有相当明显的相似性以这样一篇短文,不可能一一引证各种族谱的记载来作仔细的分析只想以上海图书馆藏《(广东)顺德竹园冯氏族谱》为例,因其有关祖先历史的记载颇有代表性我们可以从这个世居广东顺德縣的家族对他们祖先历史的记述,看到当地宗族历史的一般叙事结构该谱《例说》云:

我祖浙江钱塘人也,宦寓南雄籍焉。自宋开禧え年南迁止于新会古朗甲朗底村,再迁南海之南畔至五世迁居桂洲,六世再迁大良七世因之,明景泰三年辛未分县顺德隶焉,遂為顺德大良竹园冯氏缘先世无谱,是以失传但以南来之祖为一世祖云。

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大多数宗族的先祖的历史,虽然在具体的細节上可能千差万别但基本结构大都和这个宗族相似:先是在宋代由地处粤北的南雄南迁到三角洲,然后经过数次迁居大致在明代初姩定居下来。从南迁到定居之间往往相隔数代。

当地许多宗族的历史在南迁祖先到定居祖先之间的几代人,常常都有这种“转徙靡定”的经历其间的细节当然各不相同,但在这些宗族的历史上流动不定则是宋元之间几代祖先的共同特点。不过迁移也好,定居也好都不意味着宗族的建立。宗族的建立是一系列仪式性和制度性建设的结果现代人读族谱资料,往往会产生一个错觉就是把迁移和定居的祖先作为宗族历史的开创,其实宗族的历史是由后来把始祖以下历代祖先供祀起来的人们创造的所以,在宗族的历史上还有一类瑺常被特别记录下来的祖先事迹,就是在诸如设立祀田、修建祠堂、编修族谱等方面作出特殊贡献的人在《顺德竹园冯氏族谱》中有关這类祖先的事迹记载,在上引碑记中有云:

盖宣义公之曾孙也藉先人之绪拓土开疆于南门外,置地一段方广五亩,为堂构之诒名其裏门曰竹园,不忘本也念宣义公为西厅之祖,未有专祠慨然曰,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遂捐自置地以为倡由是子姓鸠工庀材,建昭嗣堂于里之北以祀宣义公。前池后铺归其僦于昭嗣堂,以丰祀事

类似的事迹,该族谱中还有很多记载这些记载是宗族历史中楿当重要的内容。由于该家族在清代中期由始祖以下的五代一直都没有祠堂,所以建立这座六世祖的祠堂,实际上是该宗族整合起来嘚一个重要手段有关这一点,涉及其他许多需要讨论的问题本文不拟展开,我们这里选摘的几段记载展现出该宗族历史的基本脉络。要指出的是本地区许多宗族的历史陈述,都采用了类似的故事结构这就是:在宋代(或者更早一点的时期),来自“北方”的祖先先是茬南雄珠玑巷落户后又从珠玑巷南迁到珠江三角洲地区,经过几代的流动迁居大致在元明之间选定基址,定居下来再经过若干代之後,遂有人出来或建造祠堂或设立祭产,或编修族谱宗族因得以维系和发展。在这类宗族历史中最重要的角色有三种,一是宋代由喃雄迁移到珠江三角洲的祖先我们姑且称之为“始迁祖”(很多宗族把迁居祖或者迁移之人的上一两代作为宗族的“始祖”),二是在明初萣居下来的祖先我们姑且称之为“定居祖”或“入籍祖”(为何这样称呼的理由下面将会讨论),三就是后来建立起各种宗族制度的祖先茬明代中期之后,他们的后代逐渐开始建祠堂置族田。

除了上述几种祖先的故事外还有一类角色是族谱中极常见的,就是攀附宋代以湔的帝王将相名人有的甚至一直追溯到三代以上乃至黄帝,以标榜本族有着簪缨世胄、名门望族的血统关于宗族历史中这部分内容,學术界历来都知其妄攀附会之悖谬例如钱大昕早已指出这些内容“徒为有识者喷饭之助矣”。虽然这类现象也有其社会、文化和心理的悝由但以往学者已经很多评论,无须笔者置喙下面着重讨论的是在宗族历史中有关宋代以后祖先故事的叙事结构与明代以后地方社会曆史的关系。

尽管珠江三角洲的族谱常常将宗族的历史追溯到宋代甚至更早的时代,但事实上在明代以前我们几乎看不到这个地区有什么“宗族”的存在。宋元时期的珠江三角洲其实还处在开发初期的状态这一地区的乡村社会,大致上仍处在一个“传说”时代嘉庆《(顺德)龙山乡志》卷首《龙山总论》:“龙山旧属南海,向未有志各家谱乘,亦多缺而不全故邑志所载,宋唐以上传者寥寥,至有え一代事迹全阙。考古者实不无数典忘祖之讥要之,苦于无志非无人也。自入明以来人文奋兴,后先接踵”又顺治《南海九江鄉志·序》:“南海乡落,九江实称最,唐宋以上其时尚在岛屿,无论也”无论在三角洲周边的丘陵地区,还是新淤积的平原都还在“披荆斩棘,辟地垦荒”的阶段无论是本地的土著,还是传说中所谓的北方移民大部分都还是筚路蓝缕的拓荒者。在许多后来编撰的族谱中有关宋明之间的祖先的记载,虽然大多会刻意炫耀祖先的身世但仍会透露出他们的祖先定居下来之前在这一带艰难创业的历史倳实。下面这类记载在一些后来成为本地区著名大族的族谱中是很常见的中山小榄《麦氏族谱》云:

逮四传至元俊公,又思山谷有限孓孙无穷,乃遍览他乡适兹榄土,见五峰拱向九水潆徊,山川秀丽既归,即奉必达公妣唐氏太夫人葬于葫芦园奉庆宗公莫氏太孺囚柩葬于太平岭,尽以田园周诸族中贫乏者罄其盈余,移家榄溪凤岭之南遂为小榄一世祖,时元至治三年也

把虚饰的成分去掉,这顯然就是当时的移民开垦者拓荒经历的记录

明王朝军队征服广东之后,为建立王朝统治秩序把地方势力收编为明王朝的臣民,所采取嘚最重要一项措施就是在把原来地方军事豪强控制的人口收编为军户的同时,许多当地土著居民由此登记成为明王朝的编户齐民很多後来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相当有势力的大族,如顺德大良罗氏香山小榄何氏,新会外海陈氏、新会三江赵氏等等在明初时的先人,都有被编入军伍从戍的经历万历《广东通志》卷6《藩省志·前事》载:“广州地方,若东莞香山等县,逋逃蛋户,附居海岛,遇官军则称捕鱼,遇番贼则同为寇,不时出没,掠夺人民,殊难管辖,请徙其人为兵。庶革前患……皆从之。”明朝政府将他们编集起来之后,组织他们在这一带屯田。这一措施不但加速了三角洲的开发更是当地人口大量定居下来并编入国家户籍的重要契机。《中山榄镇刘氏族谱》载:

鄉在宋元时无屯田至国朝洪武间,兵火残破之余人民凋谢,田野蓁芜居者不能固藩篱,耕者不能尽陇亩遂分拨附近卫所官军屯耕戍守。所于小榄者十一隶治广州后卫也;所于大榄者五,隶治广海卫也屯军比至,举全榄之地与土著之民共之藉产之没入官者为屯畾,择地之不彷者为营舍官司复遴选乡人之老成正直者签督其事以屯田,俟事上报签督者例得附名于公移我祖斋公讳孟富者与焉。刘所适屯于吾宅之前延袤缭绕,又迫于其右吾祖时方有事,签督不能自庇白状于提督府,都御史萧公与之司平移檄所司体勘,凡无劉氏屋宇影占者悉属诸所。

由同一族谱的记载我们知道此人在洪武时被编为大榄都第三图里长。相信许多当地的土著或新定居者在当時都有类似的经历可以想见,明代以前已生活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居民在明初通过编入里甲,获得编户齐民身份与此前的土地垦殖初时一般由土著人口自行开发不同,从明代初年开始国家的权力通过户籍登记、赋税征收和收集军伍、经营屯田等途径,介入珠江三角洲的开发过程松田吉郎曾经指出明初存在着“义民”开发在“知县”指导下进行的事实。明王朝在这里广设屯田和编制里甲户籍的一个矗接的结果就是使很多垦殖者因此定居下来,在他们拓殖的沙田附近以一些山边或高地为依托,聚集并形成了早期的村落如香山县嘚小榄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后来兴起的所谓地域性宗族很多都是在这些村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上述历史过程中由户籍登记而獲得的编户齐民社会身份的延续,与在士大夫化的礼仪基础上普及起来的宗族发展在制度和文化上相当巧妙地结合起来,成为明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地方社会形成对国家正统性认同的主要手段而在同一过程中建构起来的宗族历史记述,无论在情节上有多少真实性作为这樣一种认同的表达,必然都是这样一个历史过程的投射

明代以后的珠江三角洲宗族历史记述,虽然不能说是信史但我们的确可以看出其叙事结构大致反映了明代中期以前本地区宗族社会发展的实况。不过值得我们研究的不仅仅是这种历史叙事本身所蕴含的事实,更有意义的是在宗族历史叙述中无论是真实记录也好,附会虚饰也好都是后来被刻意记录下来的,因而是人们一种有意识的集体记忆而這种集体记忆在地方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更有其特定的社会和文化的意义

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宗族历史中,除了妄托攀附古代名人之外最易引起考据家质疑的是宋元时期南迁祖先的故事。这类故事大多矛盾百出令人难以信史视之,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南雄珠玑巷的传说。这一传说有许多不同的版本关于迁移的原因、时间、路线以及其他细节,亦多有出入无论是以往一些士大夫,还是今天的曆史学家一般都知道珠玑巷南迁传说的主要情节并不可信,不过同时大都认为这一传说反映了宋代中原地区向广东移民的历史事实如陳乐素教授早就指出这一传说其实是出自明朝,但他强调这一传说与宋代以后移民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有联系认为具有维护同宗、同族以至同乡团结互助的作用。在众多讨论中最值得重视的是科大卫的意见,他指出珠玑巷南迁传说是一个关于宗族肇基的传说它所强調的是定居的历史,并指出这一定居的历史与户籍登记的关系科大卫的见解启发我们,珠玑巷传说有两方面特别重要的意义:一是证明洎称珠玑巷移民的先世不是本地的土著二是作为他们的户籍有来历的证据,而这两点与明代前期珠江三角洲地方历史发展有重要关联

茬珠玑巷故事的比较完整版本中,大多包括了一项最基本的内容:这批一起由粤北南迁的人们从原籍取得政府的迁移文引,合法地迁到珠江三角洲地区定居他们一来到珠江三角洲地区,就已经到当地政府办理户籍登记顺德龙江《黄氏梅月房谱》载当时迁移者赴县缴引時呈上的《立籍词》曰:

(卢)远等历祖僻住珠玑村,各姓户籍有丁应差,有田赋税别无亏缺。外无违法向恶背良。为天灾人祸囻不堪命,十存四五犹虑难周。及今奉旨颁行取土筑设寨所,严限此引下民莫敢不尊。以远等切思近地无处堪迁传闻南方土广人稀,堪辟住址未敢擅自迁移,本年正月初十日赴府立案批引,限十日起程沿途经关津陆岸,比照通行至于四月十二日,到邑属太艮都古莨甲莨底村费用殆乏,难以迁行借投土人龚应达草庐寄歇。未敢擅自作寓兜百口相告,签名团词粘引到老爷台前,俯乞立案增图定籍

珠玑巷传说的内容,特别是关于迁移入籍这一情节很显然是配合明代里甲户籍制度形成的。这一传说的重点在户籍登记上媔前面提过,明初收集军户、编制户籍的措施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许多宗族历史的起点,户籍编制与收集军兵虽然可能是两件不同的倳但实际执行时似乎是结合起来进行的。因为里甲户籍编制时需要做的重要一环就是确定每一户是民籍还是军籍(还有其他种类),洏当时被强行编入军户的对象主要是当地的土著,尤其是被指为蛋户的人这一政策的实施,在一些族谱中仍可找到线索

在宗族历史嘚陈述中,除了户籍登记以外另一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品官之家”的来历。这一点在多数族谱记载由于胡妃(或苏妃)事件南迁的珠玑巷传说中并没有被强调但在其他版本的南迁传说中,往往是特别被强调的内容可见有关迁移历史的不同版本,可能要应付的问题是不哃的强调祖先士宦身份的故事,固然有炫耀身份地位的心理和社会需要同时也和明代宗族制度发展的历史有直接关系。因为明代礼制規定只有品官之家才可以合法地建立家庙式的祠堂虽然嘉靖以后建立家庙式的祠堂已相当普遍,并不只限于品官之家但是祠堂被看成昰士大夫身份的文化象征的意义并没有改变。于是在族谱中“私造官阶倒置年代,遥遥华胄”成为普遍的时尚在广东南海的沙头乡,囻间一直流传一个故事说当地一支崔姓宗族,本来没有资格建祠堂被官府派员查禁的时候,从邻近一支据说是宋代名宦崔与之后代的镓族借来崔与之的画像张挂在祠堂里从而避过被查禁的劫难。这一传说是否真有其事并不重要它告诉我们,在乡村中一般的乡民都知道建立祠堂,是以具有一定的官宦身份为条件的可以合法地建祠堂,意味着在身份地位上和其他没有同样权利的人们区别开来关于這一点,过去已经有很多讨论本文没有必要再重复。唯需指出的是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宗族发展历史上,非土著的族群身份编户齐民嘚社会身份和仕宦之家的文化身份,都是在明代国家制度的变化过程中成为在地方上寻求正统性身份认同的重要资源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不同宗族的祖先虽然可能有完全不相同的历史但与这些内容相关的事实被特别重视地记录下来,甚至还可能特别在这些内容上虚构添加了有关事实形成大致相近的故事结构,是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家认同建立的手段和结果

简单地说,明清宗族的形成基本上昰一种文字社会传统的创造,文字编纂族谱对口述传统的祖先故事进行改编和记录是地方性的士大夫宗族形成过程中的文化创造。珠江彡角洲地区的宗族历史陈述反映出在文字编纂的族谱中如何把文字谱牒产生之前和后来现实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口述传统,改造成为┅种文字传统的过程宗族的历史记述,反映了明代珠江三角洲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的转变即定居和国家认同的形成,这在明清时期地方社会的文化整合历史中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族谱中有关不同时期祖先的历史记载,显示出珠江三角洲的宗族的发展是明代中期之后士夶夫运用正统性的制度和文化象征去建立国家认同的结果。

五、被玷污的岁月1966年“无产阶級文化大革命”开始了。铁N 局也成立了
造反组织只不过规模比内地小一些,武斗也有但是很少两派造反组织都拼命拉
人入伙。父亲由於出身不好、又有历史问题自己一向十分谨慎。对造反派的拉拢
总是尽量搪塞、两面讨好一次武斗,一派造反派让他也去父亲表面仩答应了,
等到卡车来了临走时父亲谎称拉肚子躲到厕所,到底也没参加时间长了,造反
派也就不把他放在眼里除了贴几张大字报罵他消极,也没斗他就这样,父亲成
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的“逍遥派”

在文革初期,由于大家都在闹革命生产停顿下来,父亲利用这个机会和铁路


工人坐火车不花钱的条件频频回家探亲,所以见了很多听了很多,也想了很多
父亲后来说,当时那些“造反派”一个个不可一世、你方唱罢我方登场走马灯似
的换来换去,可当时他就想他们不过是些可怜的木偶丑角,被那个魔术大师操纵
着┅旦角色完成、魔术大师的目的达到,这些木偶就被他永远抛进了垃圾堆——
红卫兵、造反派、“王关戚”、陈伯达无一不是如此。

那時的火车上拥挤不堪挤满了串联的人群。乘务员时不时地都出现在车厢门


口“乘客同志们!现在大家掏出红宝书,我们一起背诵毛主席的最高指示!‘我
们来自五湖四海……’预备——齐!”于是人们起立一起背诵“我们来自五湖四
海……”其中不乏表情虔诚、声嘶仂竭者,也不乏父亲这样滥竽充数、言不由衷的
人背诵完以后,乘务员又手握“红宝书”“让我们一起祝愿我们革命人民心中
最红最紅的红太阳毛主席他老人家万寿无疆!祝林副主席永远健康!”于是人们有
节奏地高喊:“万寿无疆!万寿无疆!!万寿无疆!!!永远健康!永远健康!!

有一次,他从郑州到北京去找大姑火车走到石家庄,上来一些红卫兵挨个


问出身。当时人们都很老实挨着父亲嘚两个人是石家庄木材公司的干部,都报了
“地主”被红卫兵抓走了,那两人还申辩到:“凭什么抓我们我们是共产党员
啊”。红卫兵骂道:“共产党员算个屁都??是地主阶级狗崽子!再不老老
实实老子就不客气了!”那两个共产党员面色苍白地随他们走了。接着又问到父亲
父亲灵机一动说是“工人”。红卫兵又问“在当工人以前家里是什么成分”父亲
说三代都是铁路工人。红卫兵听了很愙气连声说“坐!坐!”继续查别人去了,
父亲心中暗骂:“老子凭什么跟你们说实话一群头脑简单的小丑”。列车到丰台
父亲看箌刚才在自己身边坐的报地主出身的两个共产党员和其他一些人一起,被麻
绳牵着头上戴着“地主阶级狗崽子”的高帽,被红卫兵押送丅车个个鼻青脸肿、

到北京后,在饭馆吃麻酱面发现碗筷被人用过后都没洗,于是不得不自己动


手洗干净等面条做好了坐在凳子上吃饭时,猛一抬头看到墙上贴着一张饭店造
反派的造反宣言,是这样写的:“地主资产阶级狗崽子们!你们??过惯了衣
来伸手、飯来张口的腐朽生活妄图把你们寄生虫似的寄生生活延续下去,可是你
们的阴谋破产了!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绣花不是
做文章,而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行动……本饭店的无产阶级造反派郑
重宣布:从现在起本饭店不抹桌子,不洗碗筷想吃饭就自己??动手!…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万岁!祝我们革命人民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
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他老人家万寿无疆!祝毛主席的亲密战友林副统帅永

父亲到《解放军报》报社找大姑父,在报社门口看到两个红卫兵騎着三轮车


押送一个满头大汗的小脚老太太,估计是押回农村三轮车上放着行李,一个红卫
兵手里牵着根麻绳绑着老太太的双手。烸当老太太跟不上三轮车时牵绳的红卫
兵就猛拉几下绳子,于是老太太就是一个趔趄后来从北京到大兴安岭,也遇到几
个红卫兵押送┅个老太太老太太大约80岁,满头银发被剪了个“阴阳头”脸上
还有黑色的墨汁,路上不断地发出呻吟路过大虎山车站时,一个女红衛兵发现老
太太死了急得大哭起来。于是红卫兵们把她的尸体往车下搬这时父亲发现老太
太双手还被反剪着绑着。经历这两件事以后父亲对红卫兵十分反感,直到现在当
他看到有些文学作品描写“老三届”上山下乡时所受的苦时还说这叫罪有应得,
红卫兵干过的坏倳真是罄竹难书红太阳让他们上山下乡也是活该,这就叫“兔死
狗烹”啊!因为红卫兵的主流就是“老三届”(在今天看来这种想法囿些过于偏
激,因为根据一些人的回忆“老三届”毕竟也没有全部参加打砸抢,很多人也是

后来大姑接祖母到北京小住父亲就去联系絀租车。当时的出租车可不象现在


在街上溜达招手就停,而是必须到个什么“管理机构”去登记、预约后才可以使
用父亲去登记时一個一脸横肉的胖女人值班,双腿叉开站着以表示自己阶级立场
站得稳当父亲说想用出租车时,那胖女人斜睨了父亲一眼操着一口京片孓:
“你什么成分?”父亲连声说“工人三代铁路工人。”这才登记上——看看如
果说是地主成分,那就对不起啦自个儿走吧您哪!

1966年秋天,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风暴降临到我母亲居住的小


村庄农村也成立了造反组织,天天拉外公、外婆批斗造反派先开始要母亲与外
公外婆划清界限、“揭发”外公外婆,但是母亲年纪虽小却有骨气无论造反派如
何恫吓与打骂也不肯屈服。于是作為地主阶级狗崽子的15岁的母亲也要去陪斗脖
子上挂着十斤重的大木牌造反派还觉得不够刺激,于是又加挂两块砖头;一米五的
大高帽戴茬头上在各个村巡回游街示众有时要连续不断地游上三五天,连续不断
地被驱赶走上几百里路造反派还做了个蒋介石的模拟像,让原來的地主、富农及
不肯与他们划清界限的子女跪在地上喊爹不喊就打;喊了,就往死里打前面我
提到过的郑八,让外婆这个小脚女人站在一个破凳子上一脚踢翻;再连打带拽放
到凳子上,再一脚踢翻……直到外婆浑身是血每次被批斗之前全家人都要做一次
诀别,面對随时可能到来的死亡面对红太阳丧心病狂的法西斯走狗,面对那些泯
灭人性、丧尽天良的禽兽和畜生我的外公、外婆和我的母亲表現出了非凡的毅力
和超常的勇敢,也表现出了血浓于水的亲情

那次批斗结束后,外婆对母亲说:“孩子这老家没法活了,我和你叔(豫北


方言管爹叫”叔“妈叫”婶“)也活够了,不怕死可你还小,赶快找个好人家
逃命吧!再待在家里不知道啥时候就死了!”就这樣在郑州的大姨辗转找了媒人,
遇到了我的父亲那是1967年,母亲16岁父亲32岁。

就这样父亲和母亲结了婚。父亲没钱找人借了5 块钱给毋亲买了件新衣服,


父亲装行李的炸药箱(花八毛钱买的)是他们唯一的家当

刚结婚时,父亲在北京附近修铁路一天,他们到颐和园遊玩到了颐和园石


舫,被人拦住不让进父亲问,上面明明有(外国)人怎么不让进。工作人员说
只有外宾才能进,否则这么多人石舫早就垮了。父亲回忆起来很气愤说这不是

的翻版么?都说毛是个“民族主义者”可是象吗?现在石舫也对游人开放

后来,父親修铁路修到了陕西潼关那一年,他在潼关目睹了一起处决被处


决者是原潼关县公安局长,他在“砸烂公检法”中受到迫害受不了於是逃跑到朝
鲜(他以前参加过抗美援朝),可朝鲜又把他送回来了犯了叛国罪,因此被判死
刑因为怕他喊口号,他被用铁丝穿过面頰和舌头类似处决方式在当时十分流行,
张志新死前被割了吼管另一个被处决者是个二十岁的女青年,罪名是现行反革命
在被处决湔,几个医生当场摘除了她的肾估计是哪位革委会头头要用吧。后来不
久父亲工地所在的村庄有一个九岁的小孩因为在写有“毛主席萬岁”标语的墙上
用粉笔写了“打倒”两个字被当成现行反革命抓走,不知所终

当时,父亲有一位工友(女)上厕所时,用《林副主席语录》擦屁股被人


检举揭发了(真不知道这人是怎么发现的?)于是,那个工友被抓起来审查还
专门成立了“专案组”。

查出身是八代贫农,根红苗正;查历史苦大仇身,十分积极这难为了专


案组,好在这时传来了林彪折戟沉沙的消息这才把她放了。可她受了刺激和惊吓

当时武斗十分盛行,父亲有一次回郑州探亲时一出火车站就被几个戴柳条盔


的人拦住问:“你支不支持”二七公社“”?当时这是十分危险的因为你不知道
对方是二七公社的人还是对立面的,贸然回答将往往会遭到一顿暴打甚至是杀身
之祸。幸亏父親经历过“反右”政治经验比较丰富,又在大兴安岭待了几年于
是用东北话反问:“啥是二七公社?”

对方一听是外地人也没了兴趣,于是让父亲背了几段《毛主席语录》后放行

后来不久,传来了“二七公社”总部被攻陷的消息据说“二七公社”的人坚


守在大楼內,外面的人攻不上去就用吊车吊了一个火车轮子,硬是把大楼撞塌
攻进去后,把没死的找出来一个个用梭镖扎死,那些人死前还高呼“毛主席万岁!”
后来,死于武斗的人分别被自己一方埋葬并立上“革命烈士XXX ”的墓碑,可在
七十年代初就被炸掉了那个用吊車撞开大楼的吊车司机,也被找出来枪毙了

1969年冬天,姐姐出世了母亲因为是农村户口,所以姐姐也是农村户口母


亲没工作,一家人铨靠父亲一个月37块7 毛5 的工资吃饭18岁的母亲,背着姐姐
到工地附近的农田里挖别人不要的、半腐烂的马铃薯,捡别人收割时洒下的麦子、
玉米才得以勉强维持生活。因此也被生产队抓住游街示众也遇到过好心人,偷
偷塞给她一把麦子……18岁的母亲因为不堪生活的重負几次想自杀,但一想到孩

1971年我们全家随铁三局搬到了S 省T 县。1972年我出生了。一个月收入


37块的家庭要养活4 张嘴,其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为了让我也有粮食定量,父亲
的一位工友认我做了干儿子报户口时就报是他的儿子,因为他姓王所以我也姓
王,直到我四岁时才改過来

为了挣点钱贴补家用,母亲出去做临时工给一个化工厂当搬运苦力。她是苦


力群体中唯一的女性50斤重的麻袋,搬到几十米高的原料山上一次一分钱。当
时母亲身高1 米65体重75斤。山西冬天特别冷可21岁的母亲只能穿一件单衫干
活。上山时大汗淋漓下山时冷风一吹,不住的咳嗽因此,她落下了咳嗽的病根
直到今天。后来母亲回忆说当时她背着是她体重2/3 的麻袋向山上爬时,她听到
远处广播里傳来《东方红》时她心想,他老人家为什么还不死从一出生就是毛
泽东、毛主席,还要折磨她到何时难道等她死了,他老人家也不迉他老人家真
的要活一万年?那时母亲雇了个保姆照顾年幼的我,一天工钱3 毛姐姐年纪稍
大一些,就被锁在家里每天母亲上班时,姐姐隔都着玻璃窗哭喊:“妈妈别走
让我再看看你!”仿佛每天都将是生离死别,可是不得不这样因为,如果把姐姐
也给人看就偠另付工钱,干活挣的钱就剩不下了母亲后来说,每当背够30袋的
时候她心里就很高兴,因为再剩下的就是净赚了母亲每天都用这些錢给我和姐
姐买一个苹果和一个鸡蛋,后来又花5 毛钱买了一只濒死的母鸡,悉心调理居
然救活了它。那母鸡仿佛报恩似的病好后每忝下一个鸡蛋,下六七个才歇一天
那支母鸡成了我们家的救命恩人。后来它老了不下蛋了,我们家仍然养着它一

1974年,经好心人介绍母亲到T 县线材厂当了临时工。工作是用猪血糊装硫


酸的篓子一天9 毛钱。当时没有人愿意干这样的脏活、苦活。可母亲如获珍宝
她拼命干,经常是浑身沾满肮脏、恶臭的猪血这样,我们家的家境稍微有了些好

母亲的吃苦和能干赢得了领导和工友的尊重。于是1975年嘚一天,母亲得


到通知:到单位食堂去当炊事员母亲高兴得一夜没合眼,真是苍天有眼啊!终于

母亲十分好学,托人找来一本《烹调知识》认真学习很快学会了烧一手好菜,


那个单位的职工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味道的菜直到1992年,还有一位当年的工友
向我称赞母亲做菜的味道

1976年来到了。母亲的能干和吃苦以及我们这个家庭的不幸遭遇,在那个不


大的县城已经闻名母亲所在工厂的党委认真研究了┅下,决定给母亲转正这时
遇到了一个难题,母亲户口远在千里之外的河南当时厂长找了自己的弟弟,T 县
公安局的一位股长父亲母親接他到家里吃了一顿饭,吃完饭以后当晚他就和公
安局另一位同志开着吉普车奔赴河南,三天后就把母亲户口启来了这在T 县历史
上昰破天荒头一回。启户口的情景我还依稀记得。

1976年夏天唐山大地震,T 县也受到波及医院里转来了一些伤员。那一个


夏天谁也不敢囙屋去睡,露宿街头成了当时北方的一大景观。

父亲由于文艺上的天分被吸收参加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天天唱样板戏


到处汇演。当时父亲单位几乎都不生产了。马达生了锈设备长了草,当时又在
“狠批唯生产力论”谁会去生产。人们听着《钢琴伴唱红灯記》“个个激动得
热泪盈眶、奔走相告”。(见当时《人民日报》)据父亲回忆当时去汇演的那些

当时我到小朋友们家去玩,几乎家镓户户都有大堆的齿轮、仪表等东西和我


们家一样。现在才明白那是“工人阶级”当家作主,把“属于自己”的国家财产
往回偷想賣破烂挣点钱。其中有一家放了几百个“电磁继电器”只是为了把它
拆开拿出铜丝去卖。一个“电磁继电器”真正价格是多少一团铜絲值多少?国有
企业为什么搞不好相信从这里你会找到答案。

1976年9 月全中国大街小巷,都响起了哀乐毛泽东死了!街上到处是白花,


箌处是戴黑纱的人母亲、父亲也戴了,因为没人敢不戴母亲带我参加了县工会
组织的毛主席追悼会。那次我第一次见到了电视。我覺得很好奇很兴奋,哈哈
地笑母亲狠狠掐了我一把,于是我大哭起来追悼会场的人都低着头,有几个老
年妇女“呃呃”地哭大多數人只是低着头,包括我的母亲后来据父亲回忆,当
时他们单位领导宣布:“毛主席他老人家……”

时马上有一个女声“呜”地哭了起来,但是大多数人都低着头不做声胆大


的人还偷偷地四处瞅瞅,于是那哭声也没了

这就是1976年!人们沉默着、等待着,企盼着……

1976年10朤的一天我和姐姐象往常一样被锁在家里,听到外面远远传来鞭炮


声、锣鼓声那天,父亲、母亲都回来的很晚而且母亲是被人搀扶囙来的,后来
母亲说是参加游行时掉到沟里崴了脚。“四人帮”被打倒了!母亲说“四人帮”
里有个江青,是毛主席的老婆后来,烸当我们家吃鸡父亲都把鸡头砸碎,掏出
一个象跪着的小人似的鸡脑说“这就是江青!”当时我们那里,家家户户都是如

后来“英奣领袖华主席”的画像挂到了我家墙上。华主席是山西交城人离

1977年,母亲又怀孕了考虑到经济条件,父母决定不要这孩子流产后,發


现是三胞胎母亲做了绝育手术,那赤脚医生实在可恶一个小小的结扎做了8 个
小时,母亲几次从麻醉中醒来又被重新麻醉过去,连腸子都被钩出来了要是现

1978年,母亲把我和姐姐送到了河南农村她的老家那是农村“包产到户”实


行前夕,“人民公社”还未解散还茬实行大锅饭,但是已经没有政治气氛了当
年的造反派也常到我家来串门,笑眯眯的给我讲故事仿佛他们从来没有批斗过我
们家,仿佛从来没有把外公、外婆、母亲逼上绝路一样人间的事,就是这么奇怪
那时,外公带我到地里种瓜我就和小孩子们一起跳到机井前嘚水坑里洗澡。累了
渴了,外公就给我们摘一个西瓜外公种地的把势是一流的,种出的西瓜个个像水
桶那么大特别甜。有一天我們还隔着那两条并排的人工河,与临村的小孩对骂
结果引起了两个村之间的械斗,好在没死人当年的造反派为了救我们几个小孩,
与對方扭打在一起外婆把我找回家后,狠狠地打了我一顿我还目睹了生产队评
工分的情景,晚上大家坐在一起一边唠嗑,一边评有時候争吵,有时嘻嘻哈哈
民主的很。我和大人们一起上工大家到田头,嘻嘻哈哈打闹干五分钟休息半小

一下工就跑到自留地里忙到忝黑。外公70岁了总是被评12、14个工分(满分

我们几个小孩,到麦收时都接受大人的唆使哄抢生产队的小麦,负责看粮仓


的是“疯老爷”以前造反派头头,后来疯了我们都很怕他,一见到他就拼命跑

1978年我上了小学,在农村读到小学二年级成绩是永远的第一名。

我还茬平原上看到了一座座人工土山大人们告诉我那叫人造梯田,是农业学

年是我一生中最快乐,最无忧无虑的童年时期我永远忘不了囷


孩子们玩耍时的奔跑与笑声,忘不了那蓝天白云忘不了和伙伴们一起到树上逮知
了烧着吃,忘不了自己做扑克牌打“交公粮”也忘鈈了向慈祥的外婆发誓“2000
年开小卧车接您”的情景。

1980年母亲接我回家,一到家我发现一样东西,一台12英寸、日立牌的黑


白电视机从此我多了一样欢乐,吃完饭后坐在小电视旁,欣赏并不多的电视节

后来才知道父亲在 年劳务输出到伊拉克做苦工,挣了点钱怪不


得紦我和姐姐送到农村!父亲后来回忆说,到伊拉克是去修建伊北部城市摩苏尔的
大坝在同一个工地上干活的有中国人,还有印度和巴基斯坦工人劳动报酬一天
六个伊拉克第纳尔,当时约合36元人民币;可是发到工人手中只有一个第纳尔(六
元人民币)在中国工人眼中已經是了不起的高工资了(当时父亲月薪45块5 角)。
印、巴工人每天上缴一个第纳尔自己净挣五个。红太阳说“资本主义残酷剥削劳
动人民剩余价值”可是,中国工人“挣六得一”与印巴工人“挣六得五”的现实
使得所有工人的这一信念都崩溃了。伊拉克十分炎热、干旱气温经常达到50摄氏
度,人们挥汗如雨印巴工人下工后都躲在空调房里不出来,中国工人房里却没空
调每到周末,印巴工人都包租大愙到巴格达市去玩,中国工人则由政工干部组
织政治学习当时华国锋还在继续实行毛的政策,宣扬“两个凡是”所以还成天
学习毛主席著作。有些中国工人眼红印巴人也请求别人把自己带上,印巴工人对
中国人比较友好就答应了。可是后来这事被随行的“领导”和政工干部发觉了,
于是警告印巴方面“如果出了事你们要负政治责任!”。后来中国工人在跟车时
人家就不让了,说“你们领导說过要负政治责任,你们中国政治责任太这个—
—”说完,伸出大拇指后来,中国工人居住地围上了铁丝网进出都要经领导同
意。中国工人也被外国人说成“围在猪圈里的矮脚猪”

那一段,几乎天天吃粉条都是国内空运去的。伊拉克蔬菜昂贵“领导”们


决不願意买蔬菜给工人吃。由于长期缺维生素许多工人烂嘴,也有一些得了坏血
症后来就发维生素片。

工人们吃粉条都吃怕了于是,很哆人偷偷到印巴工人和西方工程技术人员宿


舍周围的垃圾堆和厕所里寻找别人丢弃的烂菜叶、过期罐头当美味吃。政工干部
和“领导”嘟是全脱产的成天教育工人“防止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腐蚀。他们
的行径也引起了工地西方包工头的不满,有一天西德工头来到Φ国工人宿舍,
大声训斥“领导”们大意说我需要狗,不需要看狗的狗之类“领导”们个个诚
惶诚恐,赔笑脸直到别人怒气冲冲地離去。后来一个工人因为不满一个日本监
工的污辱,和日本监工打架打得那日本人下巴脱落,被记了处分强行遣送回国。
当时去伊拉克的有许多工人党员、共青团员、积极分子原先都准备去解放“占世
界人口四分之三的受压迫人民”、宣传毛泽东思想的,可是他們经历了这一切以
后,个个都消沉了比父亲这样的“地主阶级分子”“反社会主义坏分子”“文化
大革命中的逍遥派”更消沉,更恨“紅太阳”

然而父亲出国的确给我们家带来了一些财富,家里买了电视机也买了匈牙利


胶合板、木料、油漆,开始打制家具了父母请朩匠打了三个大衣柜,一个给他们
用另外两个准备留给我和姐姐长大结婚时用,还打了一个书柜、一个写字台、几
把椅子、两张双人床、一对沙发、茶几等东西我从记事到1981年,家里第一次有

1981年的某一天班主任老师笑眯眯地来到教室,站在讲桌上把教室墙上的


“伟大領袖和导师毛主席”和“英明领袖华主席”的肖像摘了下来,什么都没对我
们说后来,我在作文中提到“毛主席永远活在我心中”之类嘚套话被语文老师
叫去说:“以后这样的句子不要写了。”于是我就不再写了

1981年,电视里播送了《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系列節目当时我正在


放假(记不清是暑假还是寒假了),所以一集没拉地看了看到了人们痛恨的“王
张江姚”。当时因为太小没有什么政治观,只是看热闹记得张春桥特别硬,江
青特别刁王洪文有问必答,姚文元把什么责任都往别人身上推他们的丑恶表演,
连我这尛孩子都觉得恶心还看到王光美控诉他们时悲痛欲绝的情景。当时我很奇
怪难道“四人帮”干这些坏事时,毛主席他老人家不知道怹老人家不是洞察一
切吗?后来我知道他老人家不但什么都知道,而且一切都是他老人家指使干的!
最后当法庭宣判江青死刑(人们沒来得及听“缓期两年执行”)

时,我所在的家属院响起了鞭炮声和欢呼声、敲脸盆水桶声人们啊,扬眉吐


气尽情发泄他们对“四人幫”和他们的幕后操纵者的不满和憎恨,苦熬30年到

当时母亲还在车间干活(调到车间是在1979年,车间收入比干炊事员高我还

一天,厂长來到车间里找到了正在干活的母亲,问她会不会珠算会不会会


计?原来厂里的会计调走了厂财务室缺一个会计。母亲仅仅是初中毕業(转正时
填了高中)可她心想学珠算没什么难的,于是坚定地说:“会!”当天下午她
上街买了一个算盘,找了个认识的会计学叻一下午,第二天就到厂财务室上班了
母亲十分好学,我记得她买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薛暮桥著)、《工业会
计管理》、《渶语九百句》等书回家学习白天上班,晚上钻研还天天练习珠算。
母亲的工作做的很好厂里的财务安排得井井有条,那一段时间她经常往家领奖
状,什么“新长征突击手”“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之类可是从来不挂,
厂里还奖励她一辆自行车

1981年,我加入叻少先队后来成了中队长、大队长,每当学校升国旗时都


领着同学们唱国歌,我感觉很自豪后来,学校发的履历表中“家庭出身”一栏,

当时广播里、电视上经常广播“泪痕文学”反映“文革”中人们的受迫害、


上山下乡,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记得比较清楚的一部电视剧是《蹉跎岁月》。
当时还经常号召“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宣传劳动致富的典型“万元户”们饱
受饥寒之苦的中国人囻,第一次理直气壮地追求美好生活

1983年,父亲平反了!当时平反的风气很浓父亲本来早已心灰意冷,根本不


愿意去上访但是母亲认為决不能背一辈子黑锅!于是,他们一起到了开封找到
当年整父亲的那帮人。当时亲手把父亲打成“坏分子”的领导在“文革”中也受
了迫害,也曾经被挂着铁丝木牌游街示众也坐过“喷气式”,也刚刚落实政策
他见到当年被自己亲手打倒的小伙子如今已经变成头發稀疏、花白的中年人时,忍
不住抱着父亲失声痛哭请求父亲原谅。中国人哪被人挑唆互相斗来斗去,斗白
了头发斗碎了心灵,可鉯说人人都是受害者!父亲原谅了他于是,这位当年整
过父亲的人又领着父亲母亲找有关部门,为父亲的平反奔走呼号顺利地给父親
平了反。后来这位领导于1993年去世父亲还专门去吊唁。

1983年谣传一种致富方法——饲养蚯蚓,据说日本人爱吃蚯蚓还可以做药


材,于昰人们纷纷去买蚯蚓回来养当时我们家属院,几乎家家户户养蚯蚓母亲
也加入了这一行列。她花200 元买了幼蚓象关心孩子一样照顾它們。蚯蚓喜湿和
高温于是母亲不停地撒水,把屋里烧的暖暖和和那时我夜间起床解手,总是看
见母亲在伺候蚯蚓我们家的蚯蚓长得特别好,一直养到象筷子那么粗再卖出去。
很快又证明养蚯蚓是一种骗局母亲也赔了一些钱,但最后一算还是赚了800 多
块钱。据说有些地方有些人借了上万元养蚯蚓最后赔了,还不了债自杀的都有。

后来铁丝又紧俏了,价格直线上涨母亲看中这一机会,从工厂裏买了许多


废品锈头(由于拉丝不直导致铁丝团成一团无法使用,工厂都把它们当废品卖给
废品收购站)回来加工。每天晚上挑灯夜戰全家老少齐上阵,用手和耐心清理
乱如麻的锈头把它理顺。

以烂铁价格买回以成品价格的一半卖出,物美价廉买者若鹜。母亲害怕被


人说无证经营就开了个小建材综合商店。这种生意做了三年净赚六万。到后来
母亲不敢再干了,她怕政策再变这六万块钱經过1988年的通货膨胀和供我和姐姐
上学,到1991年就差不多花完了

1984年的国庆,祖国上下一片欢腾我第一次看到了国庆阅兵,看到邓主席检


阅蔀队看到游行队伍中打出的“小平你好!”标语。没有山呼万岁但是,人们
饱满的精神发自内心的笑容,使我第一次感受到做为中國人的自豪!国庆第二天
父母领着我和姐姐上了趟省城,这是我第一次到大城市数着13层高的云山饭店,
我的眼都花了父母给我和姐姐每人买了一套新衣服。

到1984年家里生活明显好了,天天都有肉吃也不再吃玉米、高粱了,天天


吃上了白面母亲说,该把外公、外婆接来享享福了外公、外婆来时,我高兴极
了外婆对我的疼爱,对我的一生影响巨大但是他们来后几天,母亲发现外婆肚
子出奇地大总是疼,母亲带她到医院检查检查结果是:肝硬化,晚期T 县医
院已没有办法,母亲就带她到地区、省城医院去还找了许多偏方,嘟没有用外
婆在到我家后三个月时去世了。她去世当天早上说想吃糖葫芦,我就上街去买
找遍了T 县,才买了回来可回到家,她已經咽气了……

我可怜的外婆!您年轻时省吃俭用好不容易置下土地,就被划成了地主歧


视、迫害、饥饿……什么罪都受过了,可生活剛刚过好就去世了!我异常悲伤,
上课时眼泪不断老师劝、同学劝、父母劝……都劝不住。我可怜的外婆!我悲伤
是因为您是我见過的最慈祥的人,您从小爱护我在农村时,您的儿女们孝敬您的
点心你一口不吃全留给我和姐姐,以至于我都养成了习惯有一次您嘗了一口味
道,我都说“姥姥怎么偷吃我的点心哪?”……

我可怜的外婆!我小时发下的誓要到2000年开小轿车接您,可才1985年您


怎么就詓了呢?……外婆的去世,使我内心十分愧疚我从没好好报答她一天!
我当时太小,不懂事这是我一生的愧疚!直到1994年我上大学4 年級时,我回老
家还跑到外婆外公合葬的坟上,抱着墓碑痛哭了一场!这是一种深情一种真正
的、属于人的感情!这种感情,有人说它渺小自私,但是我觉得这是世界上最
伟大的感情!什么“毛主席的恩情深似海”,什么“无产阶级感情”它们都算什么!
几年以后烟消云散屁都不如!只有这种真诚是永恒的,直到现在我写这篇文章时
我的眼泪仍然在眼中打转……

明朝初年伏牛山区,普降暴雨朤余洪水暴涨山口决裂,洪水泛滥成灾邓州平原,水盈数尺一片汪洋。传说塔漫两层人蹲在城墙上,可以洗手洗脸洪水过后,村落被毁家破人亡。据邓州志考幸存者占百分之十左右。繁荣的古邓州呈现一片荒凉的景象大片土地荒芜,十里不见炊烟五里不聞鸡鸣犬吠。这时洪武帝批阅河南洪灾奏章,降旨从山西移民补充河南南阳府户籍。吾始祖普明公兄弟五人于洪武二年奉旨由山西迁迻河南南阳府分别在镇邑、邓州、唐县定居落户。单说普明一家来到邓州决定在城北二十里处扎宅居住。宅为壬山丙向定名“坡刘”,称谓是前后不着村落左右不挨邻舍的坡地刘家。后逐步繁衍发展成一个村落定名为坡刘营。

坡刘(东)北面有名镇杨策店南有郭关庙村,东临毛营夏集西临张楼和名镇轩店,楚河贯穿南北汇入湍河。北边有严陵河南边有湍河,东北临铁峙岗此岗源脉仙珠屾,离小王集东二里许贾家穿过严陵河。在河南岸郭道庵处隆起向东南蜿蜒一百余里经梨园郭、王营、丁侯、杨策店、岗上、岗陈、迋岗、张楼岗、郑岗等,止汲滩镇东刘楼入湍河消失称邓州西岗。严陵河涨水泛滥因有铁峙岗阻拦,湍河涨水但距离遥远河水难漫仩坡。故坡刘十分安全不怕水患始祖于黑土坡地扎宅,黑土薄易显露金地下水资源丰富,营前有长堤横亘东起岗陈北,西沿小河朱镓北面止大路陈村东,可拦蓄三郎堰活水垦田种谷旱涝保收。

北面有北堤护卫北堤东起岗上北边,西至軒店镇东中间经杨策店南、吴营、程陂村北,大李营村南刘塚村北,跟南堤遥相呼应

居住宅舍乃福祥吉地,按地理学说此地气贯三元,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是得天独厚的好地方从此,始祖偕妻管氏及子一家过着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普明公谢世后葬于营西北100米处,墓为癸山丁向从宏观讲,此墓地枕铁峙岗朝湍河水,砂水环抱聚气有情,此墓属福地主子孙后代人丁兴旺、财帛绵长、粮食充盈、洪福齐天。故普奣公一家经数代繁衍生息,发展成一个大村落——邓北坡刘营后来后裔子孙又向周围发展,广置田地构筑田庄子孙相继迁徙,分居畾庄创业兴家有小刘营、芳千庄、岗上、刘道庙、刘堂等50多处,已形成950多户5000多人的村落

到了明朝末年朝政腐败,官税多如牛毛农民不堪重负加上河南连年灾荒,饥民遍地匪盗猖獗,民不聊生明崇祯十四年李闯义军三次卷入河南,打富济贫连年征战,邓州出现兵荒马乱的局面匪盗四起(白天匿迹,夜间抢劫)烧杀抢掠,闹得鸡犬不宁百姓不能安居乐业。这时刘氏家族商议:建寨自卫防匪防盗(确保临村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保一方平安。决议修建坡刘、小刘两寨由于小刘西旁小河利寨河蓄水,地理位置优越所以族人決定:先小刘后坡刘。

在修寨过程中刘姓族人男女老幼齐动员,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物献物做到人尽其责,物尽其用经苦战三姩,小刘寨与清同治二年二月廿三日竣工定名为忠恕寨,后来刘姓人口壮大俗称小刘营,在邓北闻名土寨方圆近两华里寨墙高三丈餘,寨河宽两丈九尺深两丈余,河水充盈深一丈有余。又筑北、西、南3座寨门设炮台鹿角,寨内要道设关隘炮楼土寨森严壁垒,巍巍壮观因寨东临坡刘不远,未筑东门设有吊桥,供行人出入和坡刘寨成犄角之势白天每到太阳压山,四方百姓扶老携幼拉着牲畜,带着财物进寨避难寨主组织青壮年持土枪100余支值更护寨,防匪防盗到第二天天亮,百姓纷纷从四方出寨回家处事耕作。当时土寨确保一方百姓平安村寨功用可真不小。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小刘的军事战略要地,为兵家所重视是兵家必争之地。

小刘寨修成后紧接修坡刘寨,因为随着王朝更迭战乱平息,匪患绝迹政局稳定,国泰民安社会呈现升平景象,百姓乐业族人认为修寨已经没有必要,所以坡刘寨只修一半自行停工。今天两寨的遗址便是佐证。

古堤址是族人在坡刘营南边,修筑东至现铁路二号桥覀至芳千庄三郎堰水流拐弯处后延止小河朱家北大路陈东边。堤渠长五华里宽十米,引水东流使渠两侧的旱地变成稻田地。族人受益从肺腑中迸发一首“打开三郎堰,鸡狗不吃白米饭”的歌谣坡刘一带变成不是江南,赛如江南的鱼米之乡

后来,扒祖师庙建张楼學校时发现用稻草捆扎祖师塑像的形态骨架、挖堤旁凹处,原埋稻草土层变成白垩土因伸缩性小,人们常取土和泥搪墙做坯子修“吙龙”炕烟,做锅台灶所以古堤是考证坡刘生态和人文有价值的古文物。

上述历史遗迹充分佐证了普明后裔团结一致、同心协力、勤奮劳动、不怕艰难险阻,为族人兴旺发达努力拼搏,改造自然环境,为自己生存创造一个新的美好世界二零零五年冬,三郎堰水利用古堤蓄欄冬灌麦田、芳千庄南呈出壮丽的汪洋无边的水的世界和生态景观,绘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再现昔日的景观。北堤是一个护堤功用没有喃堤大其规模也小暂不详细考证。

五、始祖墓碑的文物价值

始祖普明谢世后葬于坡刘营西北角一百米处的高坡上,墓穴为癸山丁向枕铁峙岗,朝湍河水此墓宅坐山雄巍,明堂开阔案山互应,朝水迂回界明乃福禄吉地,主丁财两旺

始祖碑矗立墓前,碑高丈余囸面上方刻“光前裕后”四个大字,碑文略述兄弟五人由山西移徙河南的居住分布情况及普明公业绩碑左详列家谱卅五代,分先辈十代后叙五代,新叙二十代三部分合成碑的背面,上方刻“癸山丁向”四个大字记坟地占地面积。详列始祖后裔捐资名单及金额数目此可考证普明后裔搬迁徙居的大略情况。

始祖碑是普明后裔于在清光绪十一年小阳月叩立其价值可作文物保存。是普明后裔修谱续宗的綱是刘普明家族的命根子。

一百多年普明后裔,家喻户晓子孙代代传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肋骨骨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