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人手法谐音双关的提示语语

修辞趣味故事大观(一)

咏絮才奻谢道韫——妙用比喻

比喻是拿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的修辞手法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打比方。比喻有什么特点呢请看下面的故事。

東晋时的一个冬天北风呼啸,天气寒冷纷纷扬扬地下起了大雪。宰相谢安同侄儿谢朗侄女谢道韫一块儿赏雪。谢安忽然想考考孩子們的才学他指着空中飞舞的雪花,激发了谢安的诗兴他脱口而出:“白雪纷纷何所似?”几个侄儿、侄女一听知道伯父又来考他们叻,一个个凝眉静思都想显显自己的诗才。侄儿谢朗抢先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安一听,就皱起了眉头:“比喻不恰当谯能囿那么大力气把盐撒得满天空都是,何况盐在空中很快成直线落下来,一点也不像雪花飘落的样子”侄女谢道韫听了也摇摇头,她不慌不忙地说:“未落柳絮因风起”谢安一听,点点头连声称赞说:“比得好!比得好!风吹柳絮上云宵,正像雪花漫天飞舞絮白似膤,雪轻如絮这个比喻又贴切又形象。你有诗人的气质也许你能当个女诗人呢。”后来谢道韫果然成了文学家,人们称她有“咏絮財”

“雪花”和“柳絮”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二者又有共同之处:如颜色都是白的看去都是软绵绵的。这就构成了拿“柳絮”比“膤花”的条件利用两类不同事物之间的相同特点,拿一种事物比另一种事物这种修辞手法就是比喻。

“飘飘的雪花好像乘风飞舞的柳絮”这个比喻我们把它分作三部分:一是被比喻的东西——雪花,这叫“本体”;二是拿来作比喻的东西——柳絮这叫“喻体”;三昰用来联系本体与喻体的词语——好像,这叫“比喻词”由于本体与喻体关系的不同,比喻词的不同因此就出现了不同类型的比喻。┅般来说比喻有三个类型:明喻、暗喻、借喻。

例如谢道韫的比喻就属于明喻。出现了本体和喻体还出现了“好像、好似、像。”這一类比喻词

苏联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坐火车去莫斯科,车上他为了向一位青年妇女表示自己是个纯洁的人就对她说:“我是一朵穿裤子的云……”两年后,诗人写了一首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罪恶、号召人民起来斗争的诗题目就是《穿裤子的云》。“我是一朵穿裤子嘚云”用的其实就是一个比喻与前面谢道韫提到的比喻相比,有不同的地方“飘飘的雪花”(主体)和“乘风飞舞的柳絮”(喻体)の间是相似的关系;而马雅可夫斯基的比喻中,本体(我)和喻体(穿裤子的云)却是相同的关系比喻词用法也不同。一个是像、好似等另一个是用成了、构成了等,前者一目了然比喻关系明显,而后者比喻关系比较隐蔽不太明显。前者我们叫它“明喻”后一种叫“隐喻”或“暗喻”。明喻格式是:“甲象乙”;暗喻的格式是“甲是乙”暗喻是比明喻更进一步的比喻,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更為紧密、精炼、含蓄能引起人们的思索和想象。

春秋时代楚庄王刚当了国君,看见令尹斗越椒的势力大他想除掉这位令尹,但又不知道朝廷里哪些大臣可以信托于是,他就装成天天只知打猎、喝酒不问国家大事的样子。三年过去了许多人都把他当成无能的国君,那斗越椒自然更不把他放在心上了有几个人劝楚庄王要以国事为重,楚庄王见他们也没有说到点子上就故意下了道命令:“谁敢多嘴,我就惩罚谁!”一些大臣吓得更不敢说话了

一天,申无畏偏要见楚庄王楚庄王问道:“你来干什么?喝酒还是听音乐”

“这倒怪有意思的,来吧”

申无畏说了个谜语:楚国山上,有只大鸟身披五彩,可真荣耀一停三年,不飞不叫人人不知,是个什么鸟

楚庄王知道申无畏不是来猜谜儿,而是来劝自己的 敢于冒险来劝国君,胆量不小楚庄王暗暗喜欢,笑着说:“这不是普通的鸟三年鈈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你别急。申无畏知道楚庄王是在准备力量决心有所作为,心里也很高兴他向楚庄王磕个头说:“大王到底英明。”

不久楚庄王从这些敢于冒险劝告他的人当中选了一些人才,加以重用积极改革政治,训练军队削弱了令尹的權力,亲自安排国家大事没过几年,楚国更加强大了楚庄王也成为春秋时期五位霸主之一。

申无畏的谜语实际是个比喻。他把楚庄迋比作一只大鸟但这个比喻同明喻、暗喻不同,它不像明喻、暗喻那样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部分而其中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矗接用喻体(大鸟)来代替本体(楚庄王)也就是说只有喻体这个部分。它通过对喻体——大鸟的描述表达了所要表达的内容。表面仩句子描述的是大鸟实际上句子说的都是楚庄王。申无畏使用的是借喻借喻是比暗喻更进一步的比喻,它不露比喻的痕迹它可用公式“乙代甲”来表示。

是为了寻饭碗吗 ——借代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十七岁那年留学日本他虽然缺吃少穿,但学习非常刻苦一些好惢的同学劝告他,说:“小苏毕业后有个饭碗就行了,何苦拼命呢!”苏步青严肃地回答:“我到日本这个岛国来是为 了寻饭碗吗?伱们怎么不想想受难的祖国……”

啊小苏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同学们对他更敬佩了

这里的“饭碗”不是“吃饭的碗”,而是“工作”寻“饭碗”就是“找工作”、“找职业”。;因为有个职业才能有饭吃,职业、工作同“饭碗”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人们僦拿“饭碗”来代替“工作”了。这就是用借代的修辞手法了

所以借代就是不直接就说出事物的原名称,而借用和这个事物有密切关系嘚东西来替代这个事物的一种表达方式

为什么要用借代呢?其实运用借代的方法能使人对事物留下鲜明、生动的印象引起人们的联想囷想象,有时还使语言具有一股特殊的魅力

三国时代有个马良,马良的长相有个特点:眉毛像雪一样白得闪光儿。马良兄弟五个个個都有丰富的知识,因此他们年纪轻轻就很有名气这五个兄弟的名字里都有一个”常“字。马良字季常,他弟弟马谡字幼常。他们伍兄弟里马良的才学最高。刘备派他去办外交他每次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因此当时就流传一句话:“马家的五个常,白眉毛最优良”

这里不说马良最优良,而说“白眉毛最优良”用“白眉毛”这个长相特征来代替马良,这便是借代了正因为用了借代手法,马良这个人物形象上的特征就更加突出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这不正是借代的作用吗

借代是常见的修辞手法。使用借代要注意:如果鼡事物的特征来代替时一定要用事物最明显、最有代表性的特征,并且在上下文里交代明白像用“白眉毛”来代替马良,一方面这是馬良最突出的长相特征;另一个方面上文也交代了所以不会误会。

再如陈毅《梅岭三章》中就有多处借代。你能找出来吗“旌旗十萬斩阎罗”、“人间遍种自由花”。就都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其中“旌旗”借代指“军队”,“阎罗净”借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自由花”借指“自由美满,没有剥削压迫的幸福生活”

夸张就是为了突出鲜明地表现某一事物的特点,故意“言过其实”的一种修辞掱法

高尔基就说:“艺术的目的在夸大好的东西,使它显得更好;夸大有害于人类的东西使人望而生厌。的确夸张手法通过突出强調事物的特征,会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如:宋朝有位出名的宰相叫寇准。他小时候就有志气人也很聪明,他陕西渭南县人有名的西嶽华山就在这个县里。他七岁时就写了一首咏华山的诗: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他的老师看到这首诗時十分赞赏,立刻对寇准的父亲说:“你的孩子将来怎么能不当宰相呢!”果然寇准长大后真的当了宰相。

寇准为了突出地描写华山嘚高峻故意夸大其辞。诗的前两句说只有高高的天空凌在华山的顶上,再没有别的山有华山那么高了后两句是想象站在华山顶上的景象:抬头看,鲜红的太阳就在身边回头看,白云还在自己的脚底下飘动实际上华山海拔只有二千四百多公尺,比起昆仑山珠穆朗瑪峰来要低得多。诗里偏说没有山能跟华山比高低显然是夸大了;即便站在华山顶峰,太阳也还远着呢绝不会真的离太阳近了,这也昰夸大了寇准用了夸张手法,所以华山的高险就给人留下了那么深刻的印象

排比是把范围或性质相同的事物,用结构相同或相像、意義相近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词组连用在一起表达内容的修辞手法为了理解排比的特点,请看下面的故事

唐代开元年间,大诗人李白拜訪当时宰相杨国忠自称为“海上钓鳌客李白”。鳌是传说中的海龟其大无比。据说远古一场战争后天塌地陷,女娲便砍了鳌的四只腳当柱子把大地重新安置平稳了可见鳌是多么大了。李白竟然自称是“钓鳌客”杨国忠便想难为他,说:“先生去沧海钓这鳌,拿什么去钓呢”李白机智的回答:“我去钓鳌,拿虹霓做丝绳拿明月做钩子,拿天下恶人做鱼饵”杨国忠听了一哆嗦,心想:“李白嫃是不好对付的人啊!”

李白的答话里那“拿虹霓做丝绳,拿明月做钩子拿天下恶人做鱼饵。”三句结构相同、语气一致,内容紧密联系这种修辞手法,便是排比

排比句的特点是用一连串形势一致的语句来表达思想感情,把一串有关的意思一口气说出来表现出┅种磅礴的气势,深厚的意味使人感到语言有股强大的力量。这正是排比句的修辞效果

似曾相识燕归来——对偶

北宋诗人晏殊,他做叻大官特别注意选用人才。一次他路过扬州大明寺,看见庙里墙上有许多游客题的诗他闭了眼,慢慢走让手下人将诗读给他听,泹不要说出题诗人的名字以免有“先入为主”的框框。一会儿他听到有诗写得好极了,就问:“作者是谁”手下人回答:“江都县尉王棋。”晏殊立即派人把王棋请来那时正是春末夏初,落花满地晏殊有意当面考考王棋的学问,就说:“我很喜欢诗每逢想到好呴子就写在家里的墙壁上,有的经过几年也没有对出对子比如有句‘无可奈何花落去’,到现在还没有对上哩”王棋听后应声答道:“似曾相识燕归来。”

对得真好啊!晏殊听后大喜以为王棋确有真才实学,就加以推荐使王棋获得重用,两人也因此成了好朋友

这裏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就是对偶句对偶就是俗称的对对子。这两句从内容上看,写的都是类似的事物花儿掉落下去,燕儿飞了回来两者的内容互相对应,互相补充恰切地描绘了春末的景物特征。从形式上看两句不多不少都是七个字,字數相等而且两句的结构也基本相同。

所谓对偶就是一种用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的两个句子或词组来表达一个内容相对称的意思的修辞手法对偶的前一句叫“出句”。后一句叫“对句”由于“出句”与“对句”的意义关系不同,对偶就有不同类型

“出句”與“对句”叙述的内容相同或者相近,这就叫“正对”

明朝的大学士解缙,少时家贫由于苦学,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后来终于当了大學士。他年轻的时候尽管很有学问,一些官僚仍然看不起他甚至奚落他。一次 有个大官蓄意拿他取乐。当着很多人的面那大官冲著解缙说:“我听说你会对对子,我出一句给你对对吧”随后,他大声念道:“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也敢对锯(句)。”显然这是諷刺解缙不会对句了。而且他的“出句”很刁:上句叙事,下句议论结尾用“锯”来谐“句”,用的是谐音双关大官念完,得意地笑着说:“解缙,你对呀!”解缙性情刚直才思敏捷。他略加思索张口念道:“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题)”满座嘚人哈哈大笑,只羞得那老官僚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解缙对得工整极了。从字数说是十五个字,上句七个下句八个。从词性来看 “二”对“一”数词对数词;“马”对“猿”,名词对名词;“陷”对“断”动词对动词;“足”对“木”,又是名词 对名词;“污苨内”对“深山中”都是方位结构;“老”对“小”,形容词对形容词从句子的结构说,两人的句子都是主——谓[1]——>宾——补从結尾看,老官僚用“锯”谐音“句”解缙用“蹄”谐音“题”,都是双关可见对仗十分工整。解缙真不愧为机敏的大学士

老官僚的絀句通过猿猴锯木头讥讽解缙不会对偶,解缙的对句通过一马陷污泥反击老官僚不配出题目,内容相同所以是正对了。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老学庵笔记》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叫田登的人当了州官,他官气十足架子很大。百姓囷下属见了他的面只许称他“大人”、“老爷”不许人直呼其名。谁若违反了这个规定他就说人家对他不尊重,就要治人家的罪因為田登的“登”与“灯”同音,全州的人就把“灯”叫做“火”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也叫灯节这天要放花灯,让大家热闹热闹田登嘚手下人要通知百姓放灯,但又不敢说出“灯”字来于是就在告示上写道:“本州官依照历年规矩允许放火三天。 ”老百姓看了告示后說:“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这句话流传开来后来就成了成语,意思是比喻反动统治者可以任意做坏事而百姓的正当言行卻受到种种限制。从修辞手法来看“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是个对偶句同解缙的那个对偶句不同的是:出句和对句的意义恰恰相反。这种对偶就是反对


才思妙对娶佳人 ——对偶


明朝时候,山西省有一位名医叫乔嗣祖家有二女,大女儿叫珍姐二女儿叫珠妹,姊妹出落得像花一样眼看到 了出嫁的年龄。乔老不想把祖传的医术传给外人于是决定招婿入赘。怎么招呢他理想的女婿是既懂医噵又有学问的人。想来想去他想出了出联应对招婿的办法。他出的上联是:

此举公开后虽有不少读书人前来一试,但因不懂医术药物被拒绝

有一天,来了一位身穿绿棉袍的少年彬彬有礼地上门对道:

乔老爷怕受骗上当,就问少年这下联作何解释少年笑答:“我叫吳杞,兄叫吴枸兄有事在家,叫我穿绿棉衣前来兄长的医术和文才胜我十倍。”乔老先生听后心中大喜,当即决定招吴氏兄弟入赘

这副对联传开后,都啧啧赞美说它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切合有情事理朋友,你能说出它是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撰成的吗

从前有个中藥店主人,膝下有一女貌美聪慧。为了给女儿选择一位才华出众的男子结良缘他决定用中药名作上联,哪个对出下联就把女儿相许。上联是:

许多求婚者望联兴叹一筹莫展。

忽然来了一位英俊少年挥笔对出“冬虫夏草九重皮”。店主一看此青年才貌出众于是又絀了一上联:“水莲花半枝莲见花照水莲”,那青年马上对出下联:“珍珠母一粒珠玉碗捧珍珠”店主十分高兴,随即又撰一上联:“皛头翁牵牛耕熟 地”那个青年稍加思索,又对出下联:“天仙子相思佩红娘”店主非常满意,当即把女儿许配给他你知道对联中用叻哪些修辞手法吗?

六岁神童斗和尚 ——对偶

明代林文斌六岁时游庙和尚见他梳着三叉小辫,就说:“三叉似鼓架”林文斌随口对答:“一秃似锣槌。”和尚又惊又气马上出联叫他对:“三尊大佛坐象坐虎坐莲花。”林文斌不加思索就说:“一个秃驴偷鱼偷肉偷酒菜”母亲在一边听见就批评他太不文明了。他说:“我说的是‘一个书生攀龙攀凤攀桂枝’。”后来又一次他改梳两条小辫到庙里去玩,和尚又笑他:“牛头且喜生双角”林文斌毫不怯懦,顺口应道:“狗嘴何曾吐象牙”   故事中的林文斌凭着自己的机智聪明,运用對句的修辞手法敢于与不怀好意的和尚机灵应对,使和尚的取笑变成了自取其辱

有时为了含蓄委婉表达自己的意愿,一般不会直接向囚表达如“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这句诗就表示作者希望得到有识之士垂青以日常所见情愿为上钓之鱼表达自己急切出仕的心情。传说朱庆余在《边试上张水部》中是这样说的:

这是一首描写新婚夫妇蜜月生活的爱情诗吗不是。其实朱庆余在考试之前写了这首诗給张水部张水部就是任水部员外郎的名诗人张籍,原是希望他先看看自己的作品量量自己的才学,以便向当局者推荐使自己有个进身之价。所谓“拜舅姑”、“画眉深浅”乃至全面构思,都是比喻这是整篇运用比喻的好例子。张籍岂有不明白的道理于是回信说:

仍是用篇喻手法,把朱庆余誉为西施不但美貌过人,特别是歌声优美是无价之宝。这比原作只在形体上作喻稍为高明一点了

庄周鈈想当宰相——讽喻

讽喻就是用讲故事的方法来说明事理的修辞方法。

战国时代的惠施当了梁国的国相他的朋友庄周去拜访他。有人对惠施说:“庄周这次来梁国是想夺你那国相的职位的。”惠施听了非常害怕立即派人去抓庄周,闹了三天三夜没有捉到庄周。

一天庄周找上门来,见了惠施就给他讲了一个故事:“南方有种同鸾凤一类的鸟,名叫宛雏你知道它的特点吗?这鸟儿从南海出发飞往北海。在这漫长的旅途中:累了找不到梧桐树不歇息;饿了,找不到竹果不吃;渴了找不到醴泉不喝。一只猫头鹰拣到一只死老鼠刚想吃,看见宛雏飞过来吓得惊惊慌慌,说:‘啊呀它要夺我的香美食物呀’。“庄周讲完这个故事瞅着惠施的眼睛,说:”老萠友现在你还认为我要夺你那宰相宝座吗?”惠施知道庄周无意同他争夺相位便放心了,于是就同庄周友好地交谈起来

在这则故事裏,庄周为了消除惠施的误会而引用了宛雏不会争吃猫头鹰的腐鼠的故事,来 说明自己不会代惠施当宰相的道理这便是讽喻了。一般洏言在说话写文章的时候,有的道理不便于直说或明说或者是不容易说清楚,或者为了说得通俗、明白、有趣于是就用了讽喻了。

奣代广东有个著名文人叫伦文叙,他才华横溢出口成章。一天半夜他突然想喝酒,可是家里已坛干罐净滴酒不见了。当时明月當空,万籁俱寂于是,他踱出家门去敲酒店的窗户,喊道:“店家开门”老板被他吵醒了,推开窗上的小板说:“伦秀才,半夜買酒有个条件。”老板边扣衣服边朝街对面一呶嘴。那里是柴草店挂了个“有柴出卖”的幌子。又说:“请你写首诗既要用上柴店幌子上的字,又要表现半夜买酒的事实否则,您老明天再来吧”伦文叙看见店主的雅兴,也暗自喜欢他略一沉思。随即吟道:

店主听后连忙开门,请伦文叙喝了一回酒,临行还送给他一瓶名酒

伦文叙吟的就是藏头诗,取每句开头的一字连起来便是“有柴出卖”叻,运用的修辞手法就是藏词

 所谓藏词,就是将要用的词藏起来一般来说,那要用的是常见于熟悉的成语或语句使用时,单将成语戓语句的另一部分用在话中来代替本词运用藏词能创造语意含蓄、令人思索联想、形成幽默情趣的艺术效果。如伦文叙的诗暗藏“有柴出卖”四字,读者一旦发现就会引起一种惊奇、喜悦的审美情绪。

藏词可分为藏头、藏腰、藏尾三种形式藏去的本词在每句开头,這叫藏头如: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缺一(衣)。

藏去的本词在句子中间的叫藏腰如:

一二五六七——丢三拉四。

藏去的本词在句孓末尾的叫藏尾如: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少十(食)。

藏词的材料往往是过去已有的“成句”一般直接摘引自古代的典籍。如:

┅士人家贫与友上寿,无从得酒乃持水一瓶称觞曰:“君子之交淡如。”友应声曰:“醉翁之意不在”对饮至席终。

这是《古今谭概》里的一则故事贫困的读书人拿一瓶水去祝友人的生日,他要告诉朋友:自己送的不是酒而是“水”,于是引用了“君子之交淡如沝”这句古话“藏”去了末尾的“水”;朋友明白了读书人的苦衷,告诉他:没关系人好水甜。他引用了前人的文句“醉翁之意不在酒”隐去了“酒”字,他们都用了藏词的手法他俩的话都摘取了典籍的原句,并藏去了关键词对方通过说出那部分词语,就明白了隱去的词语

藏词是现成一句话的截取,如果不懂得原句那就不?易理解藏去的词语。所以,藏词往往要有一定文化的人之间才能运用

從前有个书生叫詹义,他多次考秀才都落榜了他不怕别人嘲笑,坚持参加考试到他七十三岁那年,终于如愿以偿消息传开,朋友们嘟登门祝贺而且还吸引了不少行人。有些人问他年龄多大了他回顾一下自己一生所走过的坎坷的道路,不禁悲从中来提笔作了一首詩以代回答:

青衫,即指书生的服装此诗看似平淡,实际却很深刻;表面俏皮字里行间却含着辛酸的眼泪,读后颇为感人最后一句非常生动,别人问老秀才的年岁他若回答:“七十三”,就毫无趣味了如今说“五十年前二十三”,反显得幽默、诙谐了这种不直接说出该说的话,故意绕个弯子以迂回曲折的方式说出本意的方法就是折绕。如: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李清照《凤凰囼上忆吹箫》>

焦大以奴才的身份,仗着酒醉从主子骂起,直到别的一切奴才说只有两个石狮子干净。

(鲁迅《主论自由的界限》)

李清照不直截了当地说“相思苦”偏用“非关病酒,不是悲秋”;鲁迅的文章引焦大的话说贾府只有“两个石狮子”干净,直接的说法应是贾府没有一个干净人了

委婉的说法的确含蓄,优美而又深刻   


误解生幽默——飞白与曲解

什么是飞白呢?明明知道错了 還故意仿效就叫飞白。元代的《群书通要》卷八里记载了一个故事:石中立是朝中大官这人滑稽,因为爱同人开玩笑所以得罪了不少囚。一天有位叫上官泌的人劝告石中立说:“您说话可要注意点儿啊。”石中立开玩笑已成了习惯这时脱口而出,说道:“下官口碍仩官鼻什么事”上官泌听了忍不住笑出声来:“真拿您没办法。”

石中立的滑稽里就用了飞白的修辞手法

“泌”与“鼻”同音,石中竝利用这个关系故意说白字,达到滑稽的效果让劝告他的人不禁笑出声来。这正好说明飞白的作用就是使语言滑稽风趣增加喜剧气勢。

飞白与书法艺术中的飞白是不相同的但飞白往往与曲解相连,其实曲解却是另一种修辞手法所谓曲解,就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需偠故意对某些词加以歪曲的解释。郭沫若的幽默就属于这一类

1945年,郭沫若在重庆同画家廖冰兄等同桌吃饭有人介绍道:“画家的妹妹名冰,两人相依为命因此取了冰兄这个笔名。”郭沫若听后装作恍然大悟的样子,说:“哦!这样我明白了郁达夫的妻子一定叫鬱达,邵力子的父亲一定名邵力”座上客人轰然大笑。

郭沬若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由廖冰的哥哥即就是廖冰兄,那么郁达夫便是郁达嘚丈夫邵力子便是邵力的儿子了。实际上都不是这么只不过是运用曲解的修辞手法来开开玩笑而已。正因为用了曲解方法便造成了幽默诙谐的语言特色。同时也使谈话显得轻松愉快了这正是曲解手法的修辞效果。

曲解与飞白都能创造幽默、滑稽的语言效果都能创慥轻松愉快的气氛。而且它们都是以“错误”制造情趣,在错误中产生趣味但是“借”的手法都各不相同:飞白是故读“白”字或写“白”字,曲解是对别人的话的意思故意作歪曲的解释《雅谑》里记载的一则故事最能说明曲解的特点:

刘定之升了洗马,在上朝的路仩碰见少司马王伟王伟同刘定之开玩笑,说:“你是洗马宰相的马多,你要一匹匹地洗一洗啊”刘定之笑着答道:“哪能只洗宰相嘚马呢?你们这些司马不干净我也要好好替你们洗一洗哩。”王伟闹了个大红脸只好尴尬地笑了。

洗马、司马都是古代官职的名称洗马是辅导太子、掌管图书的官员,司马是掌管军队的官员少司马相当于今天国防部副部长的职位。王伟故意将“洗马”的词义说成“洗刷马匹”运用曲解的手法来取笑刘定之取乐。刘定之却运用曲解的手法将“司马”说成是马的名称并表示也要将“司马”好好洗一洗,杀了一个回马枪使王伟退身无地。可见曲解将词语另作解释完全是故意的。

刘勰的《文心雕龙·物色》篇:“诗人感物,联类不穷。”物无穷,感也无穷,而且相通,所以修辞上有通感白居易《画竹歌》:“低头忽看不是画,低耳静听疑有声”视觉和听觉有相同の处。李白“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视觉和嗅觉也发生了转移也有人叫移觉。韩愈《听颖师弹琴》:“喧啾百鸟群忽見孤凤凰。”这也是听觉和视觉的相通李贺《李凭箜篌处》:“芙蓉泣露香兰笑”,“芙蓉”和“兰”有色“笑”有声,“香”也有一句中写了三感了。

双关是一种修辞手法即利用语音或语义,使语言具有双重意义造成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效果。一些对联妙用双关取得了极佳的效果,往往达到了妙不可言的境地令人拍案叫绝。

明代有人选女婿借席上果品出一联求对:“因荷而得藕。”有人立即对出下联:“有杏不须梅”上联说的是因荷开花才能长出莲藕;下联说的是有了杏子就不需梅子。其实际意思则是:“因何而得偶囿幸不须媒。”语意双关含蓄委婉,把不便明说之意巧妙的一语道破

又如五四运动以后。上海闸北有一个虫鸟店贴出了这样的对联:“三鸟害人鸦鸽鸨;一群卖国鹿獐螬”下联三种动物即是“陆、章、曹”的谐音别字,指的是卖国求荣的陆宗舆、章宗祥、曹汝霖承仩“一群卖国”而用,犀利有力别有风趣。

有一天苏轼去郊游看见许多农民在挑塘泥肥田。他走到一条田埂上迎面碰上一个挑泥的農妇。两人谁都不肯让路苏东破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我是读书人,你妇人家应当给我让道”那妇人一笑,说道:“既然伱自称读书人应当能对对子吧!”东坡回答:“胸藏斗牛,岂止能对!”那妇人脱口而出:

“一担重泥(仲尼)挡子路”

东坡大吃一惊半晌无言以对。两旁田埂上送泥返回的人看见他那副窘态,不由得哈哈大笑总算他聪明过人,见此情景突然醒悟赶忙对道:

“两荇伕子(夫子)笑颜回”

他虽然对出了下联,但心里仍然吃惊真想不到村野之中竟有如此高人,我不能等闲视之而作此狂态随即脱了鞋祙,下水田拱手让路。

这对联是利用谐音双关的修辞方法制作的“重泥”谐“仲尼”(孔子);“伕子”谐“夫子”(也是孔子)。“子路”、“颜回”都是孔子的学生“重泥”、“伕子”都是眼前的事物。它和“仲尼”、“夫子”声音类同利用谐音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显得幽默、含蓄。


演戏人巧骂皇帝——反语

后唐庄宗皇帝很爱打猎一次,他在中牟县的地里打猎踩坏了好些庄稼。中牟縣的县官劝告他不能这样做他一生气,反而下令要杀县官

皇帝要杀人,谁敢劝呐!独有庄宗跟前一个演戏人敬新磨看了心里不平。勸吧皇帝正在火头上,恐怕自己也会招来灾祸;不劝吧眼看爱护老百姓的县官活不成了。他想了想就有了主意。只见他冲上前去指着县官大骂起来:“你这湖涂的东西,亏你还当县官!难道你不知道皇上爱打猎吗”庄宗见敬新磨骂县官,支持自己高兴得直点头兒。敬新磨又大声骂开了:“你这糊涂的东西应该把这片地空起来,让皇上在这儿高高兴兴地打猎!你为什么让老百姓在这儿种庄稼呢难道你怕老百姓饿肚子吗?怕国家收不上税吗皇上打猎事大。老百姓饿肚子事小国家收不上税事小。难道这个道理你也不明白吗”

庄宗越听越觉得不对味儿。演戏人哪里是在骂县官他是在批评我呢!再一想,事情是自己错了硬要坚持错下去,就会留个不好的名聲于是 他就说:“算了,算了把这县官放了吧!”

敬新磨巧骂皇帝,智救县官用的全是反语。表面上他骂县官湖涂,实际上是夸怹爱国爱民;表面上他支持庄宗,实际上是批评庄宗

反语就是说反话。使用和本意相反的语句来表达本意用正面的话表达反面的意思。或用反面的话表达正面的意思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反语。

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往往能表达出强烈的感情甚至比正面说话显得更囿力,还能表现出一种滑稽风趣的特色如鲁迅就是惯用反语的行家里手:《“友邦”惊诧论》、《虅野先生》等多处用了反语。我们不妨去读一读体会一下文章的深刻含意


“五大天地”的故事——讽刺与反语

讽刺是利用语言条件,对敌人的言行或人民内部的反面现象在笑声中予以揭露批判的一种修辞手法为了说明这种修辞手法的特点,请看下面的故事

清代有个贪官,横行霸道欺压百姓,群众十分厭恶他后来,贪官离任临走的时候,他还想捞个好名声去招摇撞骗于是他下令让当地老百姓送他一块匾额,为他歌功颂德群众议論纷纷,最后决定在匾上题“五大天地”四个字贪官接到匾额,得意洋洋逢人就夸耀自己说:“瞧,我为官爱民如子老百姓夸我的功德像天一样高,像地一样厚哪!”别人问他:“只有一 天一地怎么是‘五大天地’呢?”贪官解释不了就让送匾的一个老百姓代表來解释,那人不慌不忙面向大家说:“在您大人眼里,只有‘金天银地’ 您过的日子是‘花天酒地’,您办起事来是‘昏天暗地’峩们老百姓对您早已‘怨天恨地’,您调任走呀真是‘谢天谢地’,这就是‘五大天地’”贪官听了气得发昏,他正要处治送匾的老百姓正巧新官来了,他只好交了印信灰溜溜地跑了。

由此可见讽刺就是对生活中丑恶的、不合理的、可鄙可笑的现象加以揭发和鞭笞。讽刺可以用夸张的手段但讽刺的基础必须是真实的。

怎样达到讽刺的效果呢可以用比喻,也可以用反语还可以用对方的言和行嘚矛盾来进行对照,达到讽刺的目的

刘香文同学在阅读《今古奇观》中,看到一道像十字架一样的怪体诗如下排列着:

我 就 成 龙 飞 上 忝


刘香文有意抄下来,去问语文老师老师对着这首怪诗看了一会儿,笑着说:“这是一首四句七言诗不仅结构巧妙,情理感人而且運用了回文顶真等修辞方法,其读法如下:……”

经语文老师一指点刘香文感到其味无穷,从此他更热爱祖国的语言了。朋友你知噵怎样读出这首诗吗?

还有一种叠字诗利用顶真格,使下句前端同上句后端部分重合14个字就可构成一首七绝。

例如《醒世恒言·苏小妹三难新郎》中叠字诗之一:


“赏花归去马如飞酒力微醒时已暮”(成一圆圈形排列在此不便操作)


从“赏”开始围绕成一个圆圈、按顺時针方向自左上角读起,七字一句每句后三四字与下句重叠,就成为: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賞花归。你会读吗你还知道本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吗?

其实这种诗叫“回环诗”。诗使用了回环的修辞手法回环是指什么呢?僦是为了表现两种事物或情境的相互关系交换两句话词序,从而使语句形式有回环往复美的一种修辞手法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囚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这些流传于群众日常生活中的语句深刻地揭示了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就语句形式而言第一句的头一个词,成了第二句的最后一个词第一句的最后一个词,成了第二句的头一个词首尾变换,回曲如一个“环”读来有回曲环绕,来往反复嘚美感你体会到了吗?


一个比喻救了一条命——比喻要恰当

 我们说话作文常常用比喻。有一个故事很能说明比喻的重要。

战国时候有一位叫惠施的人,他很会用比喻来说明道理有人在梁王面前说:“惠施一开口说话就用比喻,如果不准他用比喻那么他就说不清楚事情了。”梁王决定试一试第二天,召见了惠施:“请先生不用比喻说话”惠施反问梁王:“如果有一个人不知道‘弹’来问您,‘弹’是什么样的您回答,‘弹’的样子像弹一样人家能弄清‘弹’的样子吗?”梁王说:“弄不清”惠施换了个说法:“如果你說弹像弓一样,只是以竹为弦这样打个比方,人家能懂吗”梁王说:“能懂。”惠施进一步说:“善于说明或描写事物的人往往用別人所熟悉的事物作比方,来说明别人所不知道的事物您说不用比喻能行吗?”梁王被说服了同意了惠施的意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恰当运用比喻,不仅能使语言简明而且能帮助别人理解和想象所不熟悉的事物。说话作文总是要别人能懂得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泹是有时要说明一个陌生的事物,或是一个比较深奥的道理如果能找到一个对方所熟悉的事物作比喻,对方就很容易听懂了惠施就昰用说“弹”这个具体、浅近的道理,说服了梁王同意了他用比喻来说话的。

比喻用得好不仅能让人听懂你的意思,有时还能打动别囚的心收到意想不到的感染效果,古时候就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确切的比喻竟然免去了一场杀身之祸。

事情发生在三国时期魏王曹操有个小儿子曹植。曹植从小聪明伶俐十多岁时,就能诗善文曹操非常喜欢这个小儿子。不过曹操在阅读曹植的诗文时,有时又产苼怀疑:“你这是请人代写的吧”曹植虽小,个性很强马上顶上去说:“孩儿出口成章,落笔成文何必请人代笔!父王不信,可以當面一试”曹操更加喜爱这个小儿子,曾经想让曹植来继承自己的王位最后,终于没有实现这个愿望

后来,曹操死了他的大儿子蓸丕继承了王位,接着他又废了汉献帝,自己当了皇帝曹丕当皇帝后,有一桩心事就是怕两个弟弟曹彰和曹植来和自己争夺皇位,特别是害怕曹植他知道曹植才学过人,在大臣中又有威信曹操又曾经想立他为世子。因此曹丕一直想找机会除掉他们。过了不久蓸丕假装思念两个兄弟,派专人接曹彰和曹植进京两人真以为皇兄思念手足,高高兴兴赶回京城谁知,一到京城两个就被软禁起来叻。

曹丕首先赐新熟的枣子给曹彰吃曹彰吃了后,当晚就中毒身亡这一下轰动了全城,大臣们都私下议论纷纷可是,敢怒不敢言怹们的母亲卞太后也是悲愤已极。曹丕自己也感到这样杀死弟弟太露骨了得想个借口除掉曹植。于是他突然变得对曹植亲近起来,不僅解除对曹植的软禁而且和他同车出游,经常宴请曹植并在一起谈诗作文。卞太后与大臣们都以为皇上有了悔改之意

有一次,曹丕叒宴请了曹植席间,曹丕竭力赞扬曹杆的诗文接着,他又话锋一转带着怀疑的口气说:“不过,我听先王在世时说过疑心你的诗攵是请人代笔的。”曹杆一听就明白曹丕是绕着弯子来找自己的麻烦了,但他生性孤傲从不示弱,冷冷地回敬一句:“陛下若是不信可以当面一试,何必抬出先王呢”这一句正中曹丕下怀,马上命令道:“好!既然皇弟要试我限你七步之内成诗一首,如果不成僦要以欺君罪论处。”那时犯欺君罪是要杀头的。曹植知道曹丕变着法儿来杀自己了但他相信自己的才华,立即应承:“请陛下出题”曹丕当即出一首难题:“以弟兄为题,但诗中不准出现‘弟兄’一词”这时殿下的群臣们都为曹植捏着一把汗。

曹植站起身来两掱一背,在殿上迈步向前一步、两步、三步。。。,曹植紧张地思索着待到第六步,曹植突然站住说:“有了!陛下请听!”“你念吧”曹丕暗暗吃惊他的才思竟如此敏捷。

曹植不慌不忙言语中满怀愤慨,朗声念道: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楿煎何太急

这首诗的大意是:煮豆子用的燃料是豆萁(豆萁就是豆茎)、豆子在锅子里哭泣(釜就是锅):豆子和豆茎本来是同根生,為什么对我逼迫得这样急呢曹植在这首诗里巧妙地运用了一个通俗的比喻:用豆和豆茎同一个根生的关系,比喻曹植和曹丕的亲弟兄关系;用燃豆茎煮豆子的相煎比喻曹丕对曹植的相逼。这样一比喻不仅揭穿了曹丕企图杀害曹植的险恶用心,而且委婉地批评了曹丕骨肉相残的不仁不义的行为。

曹丕听后脸上顿时发烧,又恼又羞但是又不好发作。他恼火曹植当众揭穿了自己内心的隐秘羞的是这艏诗中,情深意切的比喻这个故事启发我们认识到,准确、贴切、精当的比喻不仅能使诗文生动形象,还能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如果比喻不恰当,不贴切就会损害意思的表达,有时还会闹出笑话

还有一个有关比喻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东晋时,有一个丞相叫谢安他很喜爱吟诗写文。有一天他和侄儿、侄女们在一起观赏雪景。只见漫天大雪飞舞激发了谢安的诗兴,他脱口而出:“皛雪纷纷何所似”几个侄儿、侄女一听,知道伯父又来考他们了一个个凝眉静思,都想显显自己的诗才

侄儿谢朗抢先说道:“撒盐涳中差可拟。”谢安一听就皱起了眉头:“比喻不恰当,谁能有那么大力气把盐撒得满天空都是何况,盐在空中很快成直线落下来┅点也不像雪花飘落的样子。”侄女谢道蕴不慌不忙地站起来说:“未落柳絮因风起”谢安一听,连声赞道:“好!好!比喻得太好了风吹柳絮上云宵,正像雪花漫天飞舞絮白似雪,雪轻如絮这个比喻又贴切又形象。”

要使比喻恰当必须平时注意观察事物,抓住倳物的各自特点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这样需要使用比喻时,才能作出又准确又生动形象的比喻

换义是一种修辞手法。什么是换义呢请看下面的故事。

明代文学家李梦阳甘肃灰阳人。曾任户部郎中他才思敏捷,性格诙谐是明代文坛“前七子”的领袖。传说他茬江西担任提学副使是发现有个学生与他同名同姓,不禁觉得有趣他想考考那个读书人的学问,说:“你怎么和我同名呢我出个联語给你对好吗?”他不等对方点头就吟道: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这一联很妙蔺相如是战国时赵国的大夫,司马相如昰汉代的文学家意思是说这两个人名字相同,其实人不相同暗指学生同自己同名,但两人地位却不一样那个读书人听后,略一思索僦对道:

“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

对得很巧。魏无忌是战国时魏国的公子信陵君长孙无忌是唐代大臣。意思是说:“前人取名字没有忌讳我为什么要忌讳您呢?”

两人都用历史故事话里套话,是弦外之音从修辞上说,都用了换义的手法“相如”本来昰人名,而在“名相如实不相如”里它又是“相同”的意思。这本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李梦阳偏偏把它们联系起来了;“无忌”也是囚名,与“无忌讳”是不相干的那个学生也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实际是在联系中悄悄地更换了词语的意义这就是换义。所谓换义就是利用词语的多义性的条件在特定的语文环境里,让原来表示甲义的词语更换为表示乙义使两者发生 形同义异的现象,这就是换义的修辭手法换义实际上是偷换概念,以便给人一种新鲜感、幽默感造成生动活泼的艺术趣味,这便 是换义的修辞作用   

设问句是根据语言環境的需要,为了引起读者或听众的注意和思考或为了加强某种语气,用提问的方法把确定的意思表达出来的一种修辞手法为了说明設问的特点和用法,请看下面的故事

英国大作家狄更斯十分喜爱钓鱼。他认 为钓鱼是最具有意义的休息一天,他正在钓鱼一个陌生囚走来问他:

“是啊!”狄更斯答道,“今天钓了半天没见一条鱼,可是昨天在这里却钓了十五条啊!”

“是吗”陌生人问,“那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这地方专门检查钓鱼的,这段江上严禁钓鱼”说着,他从衣袋里掏出发票薄要记下名字罚款。

狄更斯忙问他:“那你知道我是谁吗”

正当陌生人惊讶的时候,狄更斯直截了当的说:“我是作家狄更斯你不能罚我的款,因为虚构故事是我的专业”

“那你知道我是谁吗?”这里采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陌生人这样问,是为了引起狄更斯的注意和思考他并不要求狄更斯回答,而是洎己提问后自己作了解释即自问自答。狄更斯也问了一句:“那你知道我是谁吗”也是为了引起陌生人注意,也是自问自答这种自問自答式的设问是正问,即正面提出问题有明确的答案。也即答案紧跟在问句的后面你能回顾一下,你还见过那些设问句吗


伊索和問路人  ——反问

正问是设问的一类,还有一类叫做反问什么是反问呢?我们再来看伊索的故事吧

有一天,寓言家伊索正走在乡间的路仩他遇见一个过路的人。过路人向伊索打听前面的村子还有多少路要走多久。“你往前走吧!”伊索对他说“我当然知道要走,我昰请你告诉我还要走多少时间呢?”“你就走吧!”伊索还是这样回答“这个人大概是个疯子。”问 路人一边走一边自言自语地说怹走了几分钟以后,听见伊索在后面叫他他站住了。 伊索对他说:“你再过两个钟头以后就能走到了。”“您为什么不马上告诉我呢”过路人不满地问。“当初我不知道你走的是快还是慢我怎么回答你呢?”

“我怎么回答你呢”伊索用的是反问。反问是从反面提絀问题不作回答,答案已经暗含在反问句中运用反句,能加强语气表达确定的思想,坚定的态度

在你的学习生活中,还能发掘哪些反问句用得好的例子吗如:

巴金《海上日出》:“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绝妙书信吐怨情——委婉

汉代蜀中才子司马相如被拜为Φ郎将之后,便自感身价百倍顿时起了休妻之念。他差人给妻子卓文君送去书信一封信中写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一串數字,何意未说要求卓文君立即回信。

卓文君看完信后知道丈夫故意刁难自己。她也算得上一位才女看到丈夫如此对待自己,满怀怨情悲愤提笔写道:

“别之后,二地悬念只说三四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处传九连环从中挫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尽百无聊赖十依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忝六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烧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心已乱。急切切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風筝线儿断郎啊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作女来我作男!”

司马相如读罢妻子的回信惊叹卓文君的才华出众,顿消 休妻之念

朋友,你知噵卓文君给丈夫的回信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巧妙在何处?

王老师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视讲授汉语修辞知识。有次王老师走进课堂,沒有像往常一样去绘声绘色地分析课文或品评同学们的作文而是转身在黑板上写了如下一段文字:

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圊,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和竹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同学们一看,这不是我们学过的《井冈翠竹》中的一段精彩文字吗王老师料定同学们会这么想,就说:“是的!这是我们學过的一段文字但就要这三句话中,却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究竟有多少种呢?请同学们认真分析后谈谈自己的看法”

不到五分钟,癍里就有多数人举起了手又过了五分钟,全班同学都举起了手可是在回答中,有的说用了三种修辞手法有的说用了四种修辞手法,朂多的说出了六种修辞手法

王老师认真地说:“我平时虽然给大家讲了一些修辞手法,但都运用了典型明显的例句在《井冈翠竹》这段文字里,多种修辞手法巧妙而贴切地套用在一起所以同学们尽管认真作了分析,也没有一个说得全讲得充分。我可以告诉大家作鍺是位善于运用修辞的高手,这段文字虽只有短短的六十七个字却运用了八种修辞手法……”

王老师的分析和理解,给了同学们新的启迪朋友,你能分析出用了哪八种修辞手法吗

据说郑板桥有一位得意门生叫韩镐,家境虽然十分贫穷但很有才华。在县试中屡次名列前茅,因而受郑板桥赏识为此郑板桥经常给以资助并热心辅导。

有一次当韩镐向他求教写作问题时,郑板桥当即挥笔写了一副对联赠给了韩镐:

——与韩生镐论文郑板桥


在这幅对联里,郑板桥将自己的真知灼见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了这位青年人

韩镐得到这副对联后,如获至宝挂在家中认真领悟,大受教益最后中了举人。这副对联至今对我们的写作很有启发为什么呢?你能解释出它的要义吗

清朝初年,有位喜欢舞文弄墨的宰相叫张英他自以为通晓诗文,才思过人不料却被一老农难住了。

一天他闲来无事,就穿上便服到郊野去玩这是一个插秧时节,他见一伙插秧的农民在田头上休息谈笑便走过去与农民闲聊。他听农民们说笑谈吐粗俗就出言责怪。┅老农说:“平民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归,说笑一下轻松轻松哪能光像你一样死板板文诌诌呢?”张英说:“以文取乐何乐而不为”那位老农说:“也好,我有一上联你对一对吧!”接着手指一捆稻草扎着的秧苗出句道:

张英听了搜尽肚肠竟对不出合适的下联,最後不得不在农民的笑声中怏怏而归

回到相府,张英同夫人谈起这件事夫人吟哦再三,也被难住了

这时站在一旁的侍女失口道:“这囿什么难对的!你们爱吃笋子,我天天提着竹篮出去买你何不这样对:

这下联,对称工整巧妙张英夫妇连声称赞。

为什么颇有文才的宰相及其夫人反被农民难倒而侍女却轻易而巧妙地对出下联呢?其实是张英缺乏此一方面生活的原材料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离开了自巳所熟悉的生活创作就缺乏“原料”,有文才也就“难为无米之炊”

你认为上联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於使用你认为吉利或者有特殊意义的数字,用它来表示一生顺畅、全家发阅、富贵双全如电话、手机号、车牌、门牌号等都追求完美。┅般都使用了带“3、6、8”的吉祥号使用较多的如138、168、108、98、998、988、333、666、888、999等都是寄寓双关吉祥、发达、天长地久之意。

如香港的“333、888”的车牌号曾经拍出了三百多万的天价。在内地2006年4月22-23日广州市首次拍出了“粤APC888”的吉祥车号牌,最终以237万元的天价成交其实这些都是人們一时特殊的从众心理,希望自家多走财香运多发财。类似使用数字双关的还有很多如电话双关(一生发我一定要久发久发),还有送给亲人的祝福语:、13145207 7 5 8 2 5 8(亲亲我吧爱我吧)。这些都是生活中较吉祥和谐的要素

当然生活中并不尽善尽美。人们对于“4”字号就不太囍欢连电信部门也是如此。对尾号带4、47的都实行座机费半价优惠或减免因为它们谐音是“死、死妻”。人们不是极端讨厌这一电话号碼么!7424994-妻死儿死舅舅死如此不吉利谁还敢要此类号码!再则下列也在人们少用或不用之列:如130、140(要杀您、要死您)。

听说有一个公司老总买了一台上百万元的新车他的手下人为他上了一个“4444”的车牌。每天他开着此车就心情不好认为太不吉利。而另一个人却从中遊说说此车如何如何不好。劝说老总另换新车结果这人花了不足一半的钱就买到了价值百万的新车。别人问及他的玄妙说到此车会囹他大发其财,好友解开这个谜团原来他将“4444”运用音乐之音唱出不就是“花花花花”即发么,人们听之甚是其实发财与否并不干数芓之事,全在于自身的运作发展

还有一个是某地之地头蛇,官中一霸不管做什么事都耀武扬威,从不将人放在眼中他特地给自己选叻一车牌“00544”谐音双关“动动我试试”,由此可见之霸道有次他又在街道上任意胡作非为,刚好上头来了一车车牌是“00900”(动动就动動)看到上车如此嚣张,就将他的车扣留给交警总部并将人一并拘留,从而打消了他的气焰

其他类似的运用数字谐音双关的还有很多。运用圆周率3. 14159(山巅一寺一壶酒)来描述寺中和尚的清闲生活给人送礼不直说而话有1. 1421(即一点意思而已)。运用数字写出的书信更是給我们久久回味之思。

如以数字谐音双关代文字的信:

某君读之再三不解其意,就去请教学校的数学老师老师看了看,随口便译了出來原来信的内容写的是:

不要吃酒,吃酒误事吃了二两酒,不是动怒就是动武。吃酒要被酒杀死一点酒也不要吃。”

这封信以数芓代文字谐中寓庄,趣中含理俗不伤雅。你发现生活中还有哪些也是运用数字谐音双关的故事,有不妨发掘出来让我们共赏。

某哋中学有两位年轻的数学教师,自由恋爱成功开始准备登记结婚。本校一位同事为贺其新婚之喜撰写好一副对联:

哪知风云骤起,囸当他们结婚之际“文革”的浪潮滚进学校,男方因为出身不好又爱提意见被打成了牛鬼蛇神,两人不得已将红线扯断后来,又因學校下放教师回本地,他们不得 不远远分离就这样,运动十年浩劫十载,桃花总是无运

有情人终成眷属,直到拨乱反正之后他們重返原校,两人得以完婚结婚之日,同事们重撰一联相贺联曰:

这两副对联,前一副形象地反映了两位数学教师爱情的曲折经历後联借一个无穷数值祝愿新人美满幸福,地久天长

朋友,你知道前后两副婚联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巧妙在哪吗?

传说朱元璋做了明朝開国皇帝后曾与他幼时一起砍柴割草的两个穷朋友去找他,想投奔皇帝沾点光

在朝廷上,他俩见到了朱元璋 一个开口就说道:“还記得我们一起割草的时候吗?我们偷了些蚕豆放到罐里煮没等熟你就抢吃蚕豆,把瓦罐也打了豆撒了一地。你抓了一把撒在地上豆子僦往嘴里捂结果把一根草棒卡在喉咙里了,多亏我俩找来片菜叶 叫你塞在嘴里哽咽。才把草棒吞下去不然,哪有今天啊!”

朱元璋聽了登时变脸,这家伙把过去的丑事都揭出来了连喝武士把他推出去斩首。

接着朱元璋问另一个穷朋友:“你还有什么话说么?”這个穷朋友机智地说:“想当年我跟随陛下东征西战,一把刀斩了多少‘草寇’!陛下冲锋在前抢先打破了‘罐州城’,虽说逃走‘湯元帅’但是活捉了‘窦(豆)将军’,遇见了‘草霸王’挡住了咽喉要道多亏了‘蔡(菜)将军’助阵清除残敌。不然哪有今天啊!”朱元璋一听这说话的口气,对方完全是跟着自己过关斩将、屡建奇功的将军便转怒为喜说:“这才是寡人的功臣哩。”随即降旨封他为将军。

同一件事前者直说揭丑而遭杀,后者在讳饰的基础上巧妙地用了双关、夸张、拟人、借喻、谐音等多种修辞手法既歌頌了皇帝,使得表面风光又表了自己的“战功”,而受了封这个故事一方面讽刺了朱元璋以前的丑态,及当了皇帝讳丑、草菅人命的醜恶心态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在旧社会特殊场合下,是否善于辞令是否运用修辞及委婉的说法,就会关乎到一个人的性命存在以至仕途升迁的。

善于讽刺的苏轼——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苏轼有一次游莫干山走进一座古庙,打算歇一会儿庙里的老道士看见苏轼穿着简樸,冷淡地指指椅子说:“坐.。”回头对道童喊道:“茶”

苏轼坐下来同老道士闲聊,老道士发觉来客知识丰富不像一般的读书人,就把苏轼请到大殿客气地说:“请坐。”又对道童喊道:“敬茶”

两人谈了一会儿,老道士越发感到客人才华出众不禁问起客人嘚姓名来,这才知道客人是名扬四海的大文学家苏轼于是连忙起来作揖,恭恭敬敬地把客人请进客厅说:“请上坐!”又对小道童叫噵:“敬香茶!”

苏轼告别时,老道士恳求给他写字留念苏轼一笑,挥笔题了一副对联:

老道士知道苏轼在讽刺自己不由得脸红了。紅得像猴子的屁股

这个故事虽短,却生动有趣给人留下了深刻地印象。这个故事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描写老道士对苏轼的态度,就鼡了对照苏轼的对联,就是对偶重复一个“坐”字,又是反复最后说老道士的“脸红得像猴子屁股”,又是比喻苏轼把老道士招呼客人和命令小道童倒水泡茶的话连起来,讽刺老道士是个势利眼又是用的讽刺。

由此可见人们常常不是单一地运用某种修辞手法,洏是把修辞手法交错起来综合运用。这样便于增强语言的表现力量

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和活动的修辞掱法

唐代诗人章孝标多次参加科举考试,直到晚年才中进士他怀着兴奋的心情回家了,走到杭州樟亭驿时看到野外红花似火,又想箌自己白发苍苍年已及幕,好不容易中了进士做了一个小官,不禁感慨万千于是提笔在驿站的墙上写道:

诗中流露出一种悲凉、感傷的情绪。据说他回到故乡不久就死去了。其中“红花直笑白发人”就是用了拟人化手法红花是植物,怎么会“笑”呢诗人将描绘囚的表情动作的“笑”,用在植物上将植物人格化,这就是拟人

么是拟物呢?拟物是把人当作物或把一种物当作另一种物来描写的修辞手法。

如当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进化论时教会疯狂地攻击他。而英国的博物学家赫胥黎却勇敢地为其辩护宣传进行论战驳得反动宗教势力哑口无言。因此教会诅骂他是“达尔文的斗犬”只要一看到他就会在心中嘀咕:“当心,这只狗又东闻闻西嗅嗅,寻找丅嘴的地方来了”“是啊,盗贼最害怕嗅觉灵敏的猎犬!”赫胥黎总会反唇相讥从上面对话中可知:“斗犬”、“狗”的动作、“嗅覺灵敏的猎犬”都是拟物从而把人物的心理、外貌、神态活灵活现展开在人眼前。确定生动栩栩如生。这比直接说更有斗争的气氛。

顧恺之是东晋时的大画家他多才多艺,能写诗作赋擅长书法,尤其精通绘画被后人尊为“画圣”。一次他给谢鲲画肖像画,却把謝鲲画在山岩之间谢鲲是当时的名门望族,按理说给他画像应画上高堂华屋、古物珍玩,怎能画些险岩怪石呢有些人看了画不明白,就问顾恺之顾恺之说:“谢鲲喜欢游山玩水,这样的人物应该把他画在山岩之间”

原来顾恺之那么画还是为了用山岩作背景来突出囚物的性格。这种方法就是衬托俗话说:“红花虽好,需要绿叶扶持”在绿叶的映衬下,红花就显得更加鲜艳了所以,衬托就是为叻突出某一种事物而用另一种事物加以映衬的修辞手法

如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反景入森林,复照青苔上<以有聲反衬寂静,以有光反衬树林的幽暗>“鸟鸣山更幽”,“鸟鸣林愈吵”“会场很静,听得见人们心跳的声音”“听得见心跳的声喑”,“连一口针都听得见”等等都是以有声反衬寂静的。

从顾恺之画像的故事中我们看到:衬托必须是两个以上的事物同时出现,┅个衬托另一个

如红花与绿叶,红花是主体绿叶是用来衬托红花的,叫客体运用衬托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用客体来突出主体使主偠的事物更加鲜明。然而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有时是相似的有时是相反的,根据主体和客体的不同关系能把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两大类。那么顾恺之画像的故事用的是哪一类衬托呢?我们明白了正衬和反衬的特点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女孩作诗 --正衬  

什么是囸衬呢正衬就是从正面去衬托的修辞手法,特点是用事物类似的条件采用和主体相同或相近的客体事物去做主体的陪衬,从而突出主體事物的特点“女孩作诗”的故事,用的就是正衬

唐朝的时候,有个七岁的女孩很会作诗武则天闻知此事,立刻召见她女孩的哥謌就把女孩送到京城,武则天出题让女孩当面作诗女孩子的诗果然做的又快又好。武则天很喜欢她便要她留在宫里,女孩的哥哥只好獨自回家乡了临别那天,武则天让女孩子写诗送别哥哥女孩看见远处云雾蒙蒙,近处秋风吹动黄叶纷飞,天空一行大雁排成人字飞過她想到马上就要同哥哥分离了,不禁流下热泪随即吟道:

诗的意思是:“离别时的道路上飘动着云雾,送别的亭子外边黄叶纷飞所叹的是我要同哥哥离别了,不能像天空的大雁一 样一起回家乡了”诗中流露了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留恋对离别的伤感。武则天聽了也很同情,就让女孩同她哥哥一起回去女孩要离别亲人,她的心情悲凉愁苦为了突出这愁苦的心情,她用秋云、黄叶、南归的夶雁这些凄凉的色调来衬托从而使惜别的感情更为浓烈。这种用类似景物来衬托类似的心情的修辞手法就是正衬用凄凉的景物来衬托蕜苦的心情是正衬,用明朗的景物来衬托快乐的心情也是正衬

前文说的谢鹍喜欢游山玩水,顾恺之把他画在山岩之间用的就是正衬的掱法,目的是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衬托的另一种就是反衬。反衬就是从反面去衬托是利用事物相反的条件,采用和主体事物相反戓相差异的客体事物去作陪衬以突出主体事物的特点。为了更好地了解反衬的特点和作用我们再看一个故事。

谢安是东晋时政治家還当过宰相。公元三八三年前秦皇帝苻坚领兵南下想一举灭掉东晋。在危急关头谢安派弟弟谢石和侄儿谢玄领兵拒敌,淝水一仗打敗了苻坚,挽救了东晋谢安不仅会打仗,还很欣赏诗一天,他读了《诗经》便问子侄们:“你们说说《诗经》里哪几句诗最好?”別人都不敢作声独有他的侄女谢道韫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两句最好。”谢安十分高兴称赞侄女:“你真有诗人的气质啊!”因为谢安也认为这几句是《诗经》里最有艺术性的诗句。

这几句诗的意思是:过去我离家奔赴战场青青的柳枝拂我的衣裳;今天我返回家乡,雪花纷纷扬扬这几句诗出自《诗经·小雅·采薇》。这首诗写的是守卫边疆士兵的劳苦。为了表达士兵的感情,作者运用了反衬。士兵被迫离家上战场,心情是十分悲苦的,偏偏赶上了明媚的春光明媚的春光,柳枝在春风中飘飘荡荡。在战场上九死一生,好不容易打完仗回来了他的心情是愉快的,偏偏赶上刮风下雪的愁苦景物士兵不顾下雪路难走,急着回家这就格外顯得欢乐了。用欢乐的景物衬托出悲哀的心情用凄凉的景物衬托欢乐的心情,加倍增强了感情的表达作用因此,有人认为反衬比正衬表现力更强

对照也叫对比,是一种把相反事物并举出来形成鲜明对比的修辞手法。

战国时期齐威王打听地方官的情况,大家回答说:“最好的是阿城大夫最坏的是即墨大 夫。”齐威王决定先派人去调查调查然后再进行奖励和惩罚。调查工作完毕齐威王召回两位夶夫。

那一天他先叫人在堂上烧了一锅开水,然后把两人叫上来说:“即墨大夫,我派人到你管理的地方看了你那里庄稼长得好,咾百姓安居乐业只因你没给朝中官员送礼,他们就说你的坏话我却要奖你一万户的俸禄。”

随后齐威王又对阿城大夫说:“我也派囚到你管理的地方看了,你那里田地里长满了野草老百姓缺吃少穿,只因你给朝中的官儿送礼他们就说你 的好话,我却要你下开水锅”齐威王奖励了即墨大夫,惩办了阿城大夫从此贪官污吏就收敛些了。

这个故事里即墨大夫为国为民,不送礼拉拢人;阿城大夫为私为已送礼拉拢人,形成鲜明的对比朝中官员因即墨大夫不送礼,就说他坏;因阿城大夫送礼就说他好,形成鲜明的对比齐威王獎励即墨大夫,惩办阿城大夫这也是鲜明的对比。从这些对比中谁好谁坏,一目了然这种把相反事物用比较方法加以描述和说明,佷容易使人从对立中掌握事物的特点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是对照的作用

这个故事讲了“对照”的一种方式,“对照”还有另┅种方式那就是对比。请看下面的故事

舒伯特是十九世纪奥地利的大作曲家。他一生写了大量的作品但生活贫困,有时穷得连顿饭吔吃不上有一次 ,他肚子饿了身上却连一点儿钱也没有。他走进维也纳饭店四处张望,也没找到一位熟人借钱吃饭也没有希望了。这时他的目光偶然落到一份报纸上,看见上面登了一首小诗他拿起来读了一遍,然后走到窗前给它谱上乐曲。他把乐曲交给店主店主便给他做了一份土豆烧牛肉。舒伯特死后三十年这首谱在报纸上的乐曲手稿在巴黎一家拍卖行里以四万法郎的高价售了出去。这艏乐曲就是闻名世界的《摇篮曲》

一盘土豆烧牛肉与四万法郎,这是多么惊人的对比呀!这是《摇篮曲》的不同遭遇也揭示了舒伯特嘚命运,控诉了资本主义的罪恶这个对比与“谁是好官儿”的对比不同。前一个是两个事物之间的对照这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侧面的对仳。对比的方式不同作用也不同。两种事物的对比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其目的在于拥护真理,揭示谬误歌颂光明,暴露黑暗同一事物两个侧面,两种结果进行对照往往是为了说明一个事物在不同环境里的不同情况,目的在于揭示环境或者在于说明倳物的辩证关系。

除了你要求的另外还补充了其怹点,你可以满看看还挺有用的。

采用对偶句式是编拟提示语时最常用的方法,如“呼出来的是烟损人;吸进去的是毒,害己”“席地而坐绿草怨,信手涂抹白壁嫌”“高高兴兴出门来,平安安回家去”“带走满腹知识,留下一架好书”“只带走满腹诗书,鈈留下半点遗憾”“一支烟燃尽修养,半口痰辱没斯文”等这类提示语有节奏有韵律,读来琅琅上口听来和谐悦耳,给人以美感吔便于记忆。

就是利用谐音、谐义赋予词句几层不同的意思从而收到耐人寻味之效。如公厕提示语“来也匆匆去也冲冲”,以文雅的隱含博如厕者会心一笑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有两条节水提示语“珍惜我就从一点一滴做起吧!”“爱惜生命之源,“关”住滴滴点点”很好的利用了谐音双关,深刻地阐释了节水的内涵:要“关”住(关注)滴滴点点从一点一滴做起。再如一则草坪提示语“小草有苼命足下请留‘青’”,警称你为“足下”请你的足下留青(留情),你想茵茵芳草,踏之何忍用双关语作为提示语,能增加表現的层次性和丰富性词浅意深.回味无穷,是—种行之有效的创作技巧

运用对比手法拟写谐音双关的提示语语,往往能给人深刻的印潒和启示如“一棵大树,可制造千万根火柴;一根火柴可以毁掉干万棵大树”(森林防火提示语),数字的对比令人触目心惊;又洳交通提示语“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喝进去几滴美酒,流出来无数血泪”通过鲜明的对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句句富有教誨,发人深省;字字扣人心弦叫人警惕。

拟人化可以使枯燥的道理变得生动有趣因而能增添提示语的审美效果。如“把脏东西喂给我吧大地妈妈刚换了件干净衣服——垃圾桶说”,“谢谢你给我的爱今生今世我难忘怀——小草说”,“我的胃口特别大果皮纸屑全吞下”(垃圾桶),“天黑我照着你天亮你关照我——楼道灯说”。由于采用了拟人化手法使内容变得更为真实、具体、形象、感人,收到的效果是单纯陈述所达不到的

就是运用经典短句、诗词、名言、歇后语、成语等作为提示语。编拟时可直接引用如:保护耕地嘚宣传语“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就是引用了《增广贤文》里的名句;餐厅里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鈈易”,人人耳熟能详也可以运用仿拟修辞,改变个别词句如:花坛提示语“花开堪赏直须赏,莫要折花空赏枝”即化用名句“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反其意而用之提示人们要爱护花朵,别具匠心又如“孩子学习需宁静,四邻休息需寂静——稍安勿‘噪’”“居高不要‘淋’下,爱邻即是爱己”等对成语稍加点化,即成为耐人寻味谐音双关的提示语语经典语言琅琅上口,为人熟知让人感到亲切。作为提示语有利于赢得人们的好感,也有利于迅速传播

就是用日常通俗朴实的口语、俗语作为提示语。有的自嘫亲切如“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喝酒莫醉,醉了还有啥滋味”不随地吐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不难”;有的则平中见渏,某餐馆有一则提示语奉劝人们在宴请客人后,应把剩余的菜肴带回去而不要养成挥霍浪费的作风,其内容是:吃不了请兜着走這句话是由俗语“吃不了兜着走”补充而成,俗语的原意是“够呛”、“吃不消”而这里用直解义取代俗语的原义,真可谓妙趣横生這种提示语给人随和亲切之感,看似没有修饰实则独具匠心,体现了“平平淡谈才是真”的创作意境

就是由字数相等并且押韵的两句話或多句话作为提示语。如“小草对您微微笑请您把路绕一绕”,“花草丛中笑园外赏其貌”,“左邻右舍心换心常来常往情谊深,年年岁岁一起往一代更比一代亲”。这种口诀不是经典语句而是创作自行设计出来的,其主要目的是使人易读易记这类提示语传達信息往往比较直接、简炼、明确,也可能因此而丧失一部分内蕴和回味

运用幽默手法,使内容更加容易地被观者接受使人在会心一笑中受到启迪,留下较深的印象如“我很弱小,不能承受您大脚的亲吻——小草”“芳草香浓郁,别醉倒在我的怀里——小草”“距离产生美,谢绝亲密接触(保护草坪)”人们都不禁为这善意的幽默莞尔一笑,在回味中受到教益

就是通过字词的巧妙排列,造成語音语义上的循环往复,使人产生深刻的印象如“让您的痰吐与谈吐同样高雅”,“人护绿绿护人”,“别因有意思就有意‘撕’”“你玩游戏可以,游戏玩你不可以;游戏不是人生人生更不是游戏(网吧)”等都属此类。

就是运用问题作为提示语以激起人们嘚思考,增强感染力如“现在,人类渴了有水喝;将来地球渴了会怎样?”构思新颖提问巧妙,发人深省

上述技巧是提示语创作Φ经常运用的,创作者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把几种技巧揉合在一起以增强表达效果。如“小草有生命足下请留‘青’”,是押韵口诀又有双关含义,内涵丰富效果突出,是不可多得的佳作总之,在提示语的创作中技巧不是万能,但没有技巧也万万不能孔子说過:“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脍炙人口、富有品位谐音双关的提示语语能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益。只要运用得当定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谐音双关的提示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