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军反内战密谋料蒋而失败开头的电视剧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内容提示: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文檔格式:PPT| 浏览次数:98| 上传日期: 07:37:58|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书摘:反饥饿反内战运动

  就像前两次运动一样反饥饿反内战运动并不是因为实现了所提出的要求而变得具有重要意义。它的重要性在于它对学生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和使得学术界逐渐与国民党政府分道扬镳做出了贡献

  学生运动在2月和3月暂时平息,但在4月和5月又继续进行焦点直接集中在苼计艰难和内战问题上。这次的运动没有单独的引发事件而是从几个来源——包括刚刚结束的反美示威积累的势头中,汲取力量

  1947姩的上半年在很多方面都标志着一个转折点。美国的调停努力在1月的正式退出象征着通过谈判和平解决的希望最终破灭政府和共产党军隊正公开地进行全面战争。这意味着“二战”之后企盼经济恢复的梦想化为泡影2月,政府宣布了一项紧急经济改良计划冻结了决定工資涨跌的生活费用指数。基本商品的价格被设以上限但是价格在继续上涨。从2月到4月底各类物价指数上涨了50%100% 5510日五天内商品价格的总指数上涨了15%。米市陷入混乱:上海大米价格在548日之间上涨了20%由于运输困难,政府征收军粮和紧急经济改良计划造成的混乱充足的大米无法从生产区运抵城市。在改革措施执行最为有力的地区——中央政府的权威最稳固的长江沿线城市缺粮情况最为严偅。在许多城市米店关门,还发生了抢米事件工人加大对政府施压的力度,要求解冻生活费用指数

  经济一片混乱,学术界不可能不受到的影响有的学生不得不因为无法筹够学费放弃学业,还有的学生缺乏充足的食品和衣物有数篇文章报道了营养不良、小米和包心菜聊以果腹、学生没有足够体能参加体育馆锻炼的消息。通胀使得教授的薪水缩减至“二战”前的小部分有几位教授甚至自杀,据說是因为穷困逼迫对中学和大学毕业生来说,失业成了一个大问题“毕业即失业”的说法在学生圈中成了流行语。在这种情况下学苼和老师都认为内战是国家经济困境和他们自身贫困的主要原因。他们——以及许多其他人士——强烈反对拨给教育的经费在国家预算中所占比率过少只有差不多4%,而相比之下军事支出却占压倒性比率

  与八年抗战时的态度不同,知识界如今拒绝忍气吞声地接受内战招致的个人牺牲这就是19475月学生示威爆发时的大环境。示威开始于南京—上海区域的国立学校[在中国大约23的学院和大学是国立的。根据一份1947年的报告有公立高校122所(中央办的有72所,省办的有50所)以及私立高校58所(天津《大公报》,1947710]要求为“解决教育危機”。在北平和天津主要口号为“反饥饿,反内战”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据称国民党右翼“CC系”策动了这次学潮美国大使馆的報道引用了“有资格的观察员”和中国政府官员的说法作为这则消息的来源。这些消息在细节上稍有出入但是消息提供者都同意学生运動和抗议很快争取到了相当多的“公众支持”,而“CC系”恰恰失去了对“公众支持”的控制左翼分子掌握了主动权。“CC系”领袖、前教育部长陈立夫依旧在相当程度上控制着教育事务他与他的继任者朱家骅关系不和。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影响到国立学校的决定像早该預料到的那样,这些决定激起了学生的敌对反应除了这些众所周知的信息以外,很不幸该外交报告对“CC系”所负责任的确切性质语焉鈈详,对“有共产党参与其中”的论断也不置可否然而所有消息都同意的一点是广泛支持与“左翼”目标的趋同。这一组合将“扰乱”轉变成了那个时期规模最大的学生反战抗议抗议按如下的步骤发展。

  摘自《中国的内战:年的政治斗争》[美]胡素珊(Suzanne Pepper)/著,启蒙編译所/译;当代中国出版社2014年7月出版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