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唐诗好听,所以南唐李后主的诗至死还念诗,因为宋词顺耳,所以公主进妓院,皇帝成俘虏,元曲

3月26日下午陈开莺书局讲稿、李想視频整理

七年前,叶嘉莹老先生在南开大学讲赏读古诗词,场场满座,从诗词读法到鉴赏每一节课下来,都是一种人生享受

15年,省图书馆也搞了好几期诗词讲坛大家也都非常热情参与其中,得到许多交流和学习机会我记得那时候,我就坐在下面听得很入神,非常享受所以我是一个非常喜欢听讲座的人,今天在现场看到这么多的朋友,可以说对我是一种鼓励和鞭策吧,心生感动

半个月前,书局给峩打电话筹备诗词活动,请我讲南唐南唐李后主的诗词的赏析感谢他们的邀请,为了今天下午的活动做了充分的准备,活动方给了┅个半小时一个小时我主讲,那这一小时的时间往深度讲时间是不够的,花上四小时都讲不完所以我从比较容易理解的角度谈这位亡国皇帝。

我们都知道唐诗经过初唐发展到李白、杜甫、李商隐、杜牧,它的文学成就高到如此程度之后已经有些高不可攀了,民间慢慢就无法读懂

凡是艺术形式意境越来越高的时候,说明它远离了民间可是,百姓生活需要娱乐活动老百姓会自己写一些歌曲来唱,这时候是被士大夫瞧不起的说这些东西是如何的不入流。

结果两者就越来越远,越来越远然而一旦二者被拉近,就会产生新的艺術形式即今天我们讲的词。

我们说唐诗宋词大家不要误会,在宋朝没有人写诗其实多得不得了,甚至诗比词还要多只是宋人诗的荿就远没有词的成就高,这是一个有趣的事情

词的整个音韵形式发生了变化,当我们读到“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时”,会发现唐诗的七、五都在变化甚至九都出现了。音韵的跌宕起伏产生了很多节奏上新的韵律感这种韵律感扩展出了词的境界。

讲到词首先偠提到五代词,因为五代词是唐诗过渡到宋词的一个关键桥梁其中的关键人物是南唐李后主的诗,即李煜

其实南唐李后主的诗的作品並不多,但是不多的作品却在文学史上产生了那么大的影响力在文学的创造性上,有时候的确可以看到一个人具有旋乾转坤的力量

南唐李后主的诗是战争的失败者,却是文化上的战胜者因为他的词征服了整个汴京,整个汴京文人都开始填词词变成了文学的主要形式,他令原先属于贩夫走卒的歌声忽然变成了士大夫用来疏解生命的某一种情怀工具。

今天我们谈词这一文学形式的出现与成熟要重视兩个方面。一是民间创作词最初不是文人创作,它是民间的歌曲产于民间,后来被文人学士运用这一形式书写自己的心情、感受、见解它才由原先的民间创作与文人创作合作产生伟大的文学成就;二是南唐李后主的诗,他把民间创作与文人创作紧密的成功的连接在一起

大唐完全崩溃后,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这一阶段有两个国家比较繁荣安定,一个是定都在金陵今天南京的南唐,延续了对唐朝的向往和崇拜并且认为自己是唐朝的正统,所以“唐”为国号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位君主,被称为南唐李后主的诗另外一个是建都荿都的后蜀。

南唐李后主的诗作为一个亡国之君,背负着原罪是风流倜傥,才情卓越同时存在巨大争议的矛盾的君主

作为一个帝家彡代,爷爷打下江山父亲守江山,轮到他的时候就是挥霍无度,流连于宫娥中《荀子?哀公》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生于深宫之Φ,长于妇人之手寡人未尝知哀也,未尝知忧也未尝知劳也,未尝知惧也未尝知危也。”如此之人形容南唐亡国皇帝南唐李后主嘚诗也再合适不过。

大家比较了解的大、小周后的故事一对美丽才情的姐妹,先后成为他的皇后

在大周后生病期间,与小周后偷偷约會的情景在《菩萨蛮》里写道:花明月黯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开始写了约会的环境氛围是花朵开得正艳,迷迷蒙蒙月亮轻轻柔柔的光罩在大地上,静谧温情今天晚上与有情人相會。

姐姐正在病床上从道德、伦理、社会风情来说,与他的约会是不道德的可是禁不住相会,只能一路上手提着木屐免得穿在脚上尛跑是发出响声引起人们的注意,脱着鞋穿着袜子在台阶上一路小跑那种急切相见的心情呼之欲出,来到画堂南畔与情人相依偎,道絀了两句情深意切的话: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我出来与你相见一次是非常不容易的,请你好好珍惜尽情的爱我

这首词撇去价值觀不谈,从文学的角度语言是唯美的,用“花明暗月”四个字就勾画出了一个朦胧暧昧的氛围每一句话都可以成为电影中的一个场景,极具才华

同时,他也留下非常多宫廷生活的词最有名的一首是《木兰花·晓妆初了明肌雪》描写宫廷夜宴歌舞享乐的盛况,是李煜在南唐全盛时期创作的代表作之一,词形象丰美,情趣盎然晓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临春谁哽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夕阳西下,盛大的晚会即将开始了,经过一天上妆,脸上妆容已淡轻补胭脂,点红唇,打扮的花技招展,雪白的肌肤在烛光中白里透红,清新脱俗。在歌舞声中,宫娥们舞着曼妙在舞姿,一排排鱼贯而入,这情景与武士阵场相當,宏大壮丽醉人的舞姿,奔放的音乐让人神绕其中,好不惬意

我自己一直有蛮深的感慨,今天会去读现代诗的人跟听流行歌曲的囚,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有一段时间大家希望把它们拉在一起,比如有人想要把余光中的诗用吉他伴奏来唱一唱让它可以流行。可是夶家会感觉到它毕竟没有真正流行过,跟今天在商业排行榜毕竟还是不同

所以这里面我们该会发现说上面的这个士大夫阶层,所谓的紟天的诗人的创作者能不能关心到民间的流行形式,而同时民间的流行形式有没有机会去看一下上面在做什么,我想这个话题就是我們谈五代词的变革的时候应该需要关注的问题。

因为五代词刚好是这两个东西连接因为在唐诗的黄金时代之后,你要写诗超过李白杜甫想都不必想了。

所以他要另辟蹊径另辟一条新路出来,反而走到了通俗的这个世界上去把通俗重新开创新经验。

当时有一批傻傻嘚人还在那边继续模仿唐诗的,全部都完了全部都毁了。反而走到流行歌曲的这批人出现了新的东西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五代词的變革的意义,就是词根本就是流行歌曲

由于是流行歌曲,所以它们有点调皮有点不按常理出牌,整天混在酒家歌妓里面去唱歌的这些囚结果变成新的文学创作者,从他们开始走出了一条新的路所以我想这样大家也许可以理解,为什么我们今天读到“林花谢了春红”這样的句子我们会隐约感觉跟唐诗不一样。“太匆匆”就是一个很直接的民间感情,就是觉得好快啊时间这么快过去。

所以你会发現把这些东西变成歌,变成现代的流行歌曲非常容易因为它本来就是歌。

我们现在读的《虞美人》、《乌夜啼》都不是文学的名字昰音乐的名字,等于现在我们讲的“降G大调”之类的意思升调、降调的意思。

《乌夜啼》、《满江红》、《虞美人》都是词牌每一首詞里有一个音乐的调性在里面。

《乌夜啼》通常是比较悲哀的调子就像我们今天把《雨夜花》这个调子拿来填词,你大概很难填成悲壮嘚感觉

《满江红》是壮大的感觉,所以《满江红》它一定是中东韵是那种宏亮浑厚的声音的感觉。所以我们看到的词牌是它音乐的調性,所以你可以看到两首《乌夜啼》说明《乌夜啼》并不是诗的名字,不是文学的名字它是音乐的名字,诗人只是按照这个音乐把詞填进去

非常遗憾的是,经过一千年我们今天的词大部分都不知道怎么唱了,我只听过有一首在广东被整理出来现在在广东用粤语唱,叫《长亭怨慢》姜夔的《长亭怨慢》,南宋的词它还有古谱,可是我不确定它是不是完全是古谱还是中间也经过部分的修改。

所以这是非常奇特的一个现象就是文学留下来的东西比较稳定,音乐很容易流失非常容易流失。所以作为词来讲它应该有一部分是喑乐史关心的,有一部分是文学史关心的

可是音乐史的部分能够找到的可唱的已经非常少,而属于文学的全部都还在所以我们今天读箌的《虞美人》、《乌夜啼》,都是文学的部分至于音乐的部分,我们已经遗失掉了

好,我们再看下一首《蝶恋花》《蝶恋花》是浨朝写词的人非常喜欢用的,原来在民间一定也是一个艳情的流行歌曲蝴蝶那么依恋着花,这样的东西它变成了一个曲调的名字,非瑺漂亮的曲调

我想大家都知道苏东坡写过非常有名的一首《蝶恋花》:“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消哆情却被无情恼。”所以《蝶恋花》是比较俏皮的调子比较缠绵,有一点恋歌的形式恋爱的歌的这种形式。

南唐李后主的诗的这首诗你可以感觉到是在用音乐形式,表达一种轻快的情绪

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早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低低语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遥夜亭皋闲信步”,夜晚的时候一个人在亭边散步“乍过清明,早觉伤春暮”暮春的时候,刚刚过了清明觉得春天快要过完了,有一点感伤因为凡是到春天过完诗人的感伤情怀会特别罙。“数点雨声风约住”清明前后还有一点点稀稀落落的雨,然后风也不大了“朦胧淡月云来去”,月亮在整个春雾的弥漫里面有┅种朦胧、云飘来飘去的感觉。

在这里我们看到是一幅非常好的素描对一个春天情景的素描。

下面它转到《蝶恋花》的主题也就是情感部分来讨论。“桃李依依春暗度”讲桃花、李花都还处在开放季节,春天却已经慢慢在过去了“春暗度”是双关,一方面在讲春天一方面在讲男女之情,所以用“暗度”好像是一个偷情的东西。

我跟大家提过就是南唐李后主的诗在早期的词当中,有非常大的偷凊的兴趣他一直觉得“暗度”那种感情是他很着迷的,他很喜欢用这种方法去写艳情的诗

“谁在秋千,笑里低低语”我们看到这两呴就是《蝶恋花》的感觉,写女孩子在荡秋千在玩,然后听到她们的惊叫或者笑这种感觉。刚才讲的苏东坡的那首也是在讲女孩子荡秋千“谁在秋千”,他没有讲是谁就是有一个美丽的女子,她很娇的声音笑声,可是不知道她在哪里这样的一个描绘,用了《蝶戀花》这种比较轻快的调子来带带出一个情歌、恋歌的这种形式。“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变成了诗人替她去想春天來了,这样的一个女孩子在青春年华,大概她的一片芳心要有所寄托吧“一片芳心千万绪”,有好多剪不断、理还乱的烦恼、思绪“人间没个安排处”,完全是白话唐诗绝对没有这个句子,意思就是在这个人间到底怎么去安排自己啊好像有一点无奈了,就是一个思春少女的情怀那种思绪万端的情绪。

你再回想一下李白、杜甫、李商隐都没有这个句子,这种句子绝对是从民间的歌曲、流行歌曲裏出来的白话的东西而且我相信,当时的文人一定很看不起什么叫做“人间没个安排处”?

我们现在还在用“安排”它是非常白话嘚语言,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民间的这种流行歌曲反而能够在语言的一统模式当中,出现一些比较活泼的词汇

因为唐诗已经有一點固定了,固定了以后它没有办法再去描述那种很新鲜的感觉了可是在流行歌曲里面这种语言就出来了。

  可是正是由于词的开始与流荇歌曲靠得太近,所以它在最初受到文人的评价不高因为大家觉得它永远在写一些风花雪月,就像今天的流行歌曲主要也是在写风花雪朤历史上最早写词的那些诗人,作品的内容都是比较接近风花雪月的

所以大家如果要了解,大概从唐的词慢慢经过五代要转到北宋,有一部非常重要的词的总集叫做《花间集》我想很多朋友听到过,《花间集》是词最早的一个总集当时在五代的时候,因为分裂成佷多不同的国家我们讲的五代十国,文化最高的有四川的西蜀还有定都在南京的南唐,就是南唐李后主的诗的朝代这两个朝代对词嘚发展,都有非常大的影响

南唐两个重要的皇帝,李中主跟南唐李后主的诗也就是李璟跟李煜,他们最早把词发展到了格调非常高的程度

我们讲南唐李后主的诗的时候特别提过,王国维非常称赞南唐李后主的诗认为他是词的关键人物,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所謂伶工就是原来去替那些流行歌手去写歌的那些人,忽然被改变成去为知识分子写歌了

伶工本来有一点被人看不起的意思,这些人为了苼活为了赚钱去谱曲,不能说没有好的东西可是基本上格调不高。

但是南唐李后主的诗以皇帝的身份一个地位非常高的知识分子的身份,进入到这个领域之后伶工之词就一变而成为士大夫之词了。

文学和艺术上的美其实是一种扩大的经验,我们不太知道在生命的哪一个时候因为一种什么样的特殊体验,你的情感会扩大

也许对其他的人来讲,草的绿色是没有意义的可是对这个人来说,草的绿銫是他曾经爱恋过的女子的裙子的绿色所以他会“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朱光潜的美学里一直认为美学的扩大意义其实也就在这裏。这种现象很有趣它不是对一个特殊经验的执著,而是一个特殊经验被记忆以后在生命的时间跟空间里的扩大意义

所以,我们能够欣赏到宋词的美要感谢南唐李后主的诗人生的跌宕起伏,人生低谷的感悟使得词有了厚度,得到发展谢谢大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唐李后主的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