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叹山河壮丽不轻投,昔人壮志未酬,不见烽火不回头,这首歌叫什么啊

2013届诗歌鉴赏教案

考点一:鉴赏古玳诗歌的形象

第一讲:诗歌形象的定义及分类

  考点分析:《考试大纲》在“古代诗文阅读”中对该考点提出的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潒、语言和表达技巧”鉴赏诗歌的形象是鉴赏诗歌的基础,诗歌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它们是诗歌情志的寄托,情感的载体准确把握形象,分析形象是理解诗歌主题思想的关键而把握诗歌形象的关键在于理解诗歌中的 “象”,领悟诗歌中的“意”捕捉“意”“象”的能力是诗歌鉴赏中居于核心地位的艺术感受能力。

诗歌形象就是指诗人根据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萣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在诗歌中也称意象它包括①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②抒情诗中诗人自身的形象,③咏物诗中情感寄托的事物即物象④写景诗中借以抒发情感的景物即景象。

1.诗歌中刻画的人物形象

在叙事的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因此人物形象是我们阅讀诗歌时必须把握的。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惢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斜风细雨不须归的从容自适的渔父形象。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仩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在儿子远游前为儿子缝补衣服、疼爱儿子的慈母形象

2、诗人自己(或称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在抒情诗歌中诗人为了表达某种较强烈的感情,往往会设置一个“代言人”并借此来表达爱憎是非、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等。这个“代言人”即为抒情主人公形象从这个角度讲,抒情主人公形象实际上是诗人自己是“诗化了嘚作者”。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漂泊在外、夜晚望月思家的诗人形象。

3、咏物诗中借托的物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最典型的是咏粅抒情诗物象,即作者以人格化的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通过这种象征性的形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慥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因此我们通过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凸现其自然属性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茬欣赏这类诗时,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明朝诗人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给我们塑造了石灰这一物象。它在深山中被开采出来然后在烈火中焚烧,即使粉身碎骨也要留丅清白。诗人借石灰寄托自己不畏艰苦的考验、坚决保持清廉品质的志向

4、写景诗中描写的景象。

诗中的景象是为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洏精心裁剪、设计的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节、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一切景语皆凊语”景物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情动于中而形于外”诗人的感情一旦被激活,他们触目所见均带上强烈嘚主观色彩,在所摄取的景物中很少有纯自然的景物。因为“国破”即使“城春”,他们也会看到春花因伤时而迸射出泪水失群的春鸟因恨别而惊悸地发出哀鸣。诗人触景生情寄情于物,虽不直接言情情已充溢其间。唐朝诗人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中写寒山、石径、人家、白云、枫林、红叶等景物构成了一幅秋山晚景图。流露出诗人对秋天喜爱之情

从诗歌主客体角度来看,诗歌形象可分为客体形象和主体形象

所谓客体形象是指作者在诗中刻意描绘的粅象,如优美的景物、发人深省的古迹、耐人寻味的事物等;所谓主体形象是指蕴藏在客体形象之中的带有作者浓郁主观色彩的自我形象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诗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碧空”“长江”等景象属于客体形象。据此我们可以想象出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站在江边目送友人依依不舍的诗人自己的形象,这就是主体形象再如《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诗中的“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是客体形潒而所传达出来的男主人公离别后的凄凉情怀,则是主体形象

三、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1、傲视权贵,豪放洒脱的形象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当权者的思想,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胸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为“天下寒士”着想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

3、寄情山水钟情田园的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對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孟浩然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畾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伖欢聚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见了乐而忘返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潒。

5、爱恨情愁、儿女情长的形象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詩歌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的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奻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的形象。王维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在送别朋友时劝朋友再喝一杯酒,走出阳关就再也见不到咾朋友了表达了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依依不舍的情怀

7、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战士们身经百战黄金盔甲都磨穿了,但仍要坚守边疆打败敌人,流露出一腔爱国豪情如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陣子》

8、归隐山林的隐士形象。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诗中通过诗人和童孓的对答塑造了一个整天在云雾萦绕的深山中采药、不食人间烟火的隐士形象。

9.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四、我国古典诗词常见意象和典故(见教案二)

第二讲:怎样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鉴赏人物形象应注意的五点

(一)、联系诗人的个人境遇以及诗人写作的社会政治褙景。

诗人自身的经历与境遇虽然离不开社会政治背景但在同一社会背景下,诗人的不同际遇和情感也会在诗歌中有不同的反映比如李清照,她的人生道路以南渡为界前期生活优裕,妻唱夫和甚为相得。其作品充满了上流女子的闲适之情夫丧与兵灾改变了她的人苼,南渡后生活孤苦其作品充满了愁绪。

前期作品《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用精炼的对话描绘了女主人公爱花惜花的心情

形象分析:这首诗运用对话描写、设问和衬托的表现手法,为我们塑造了一位爱花惜花的女主人公形象

后期作品《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涼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写出了女主人公重阳佳节饮酒赏菊时对丈夫的思念

形象分析:这首诗运用渲染、细节描写、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等表现手法,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在重阳佳节饮酒赏菊时因思念丈夫而孤独寂寞的女主人公形象

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陷爱国之士“位卑未敢忘忧国”。这一时期的忧国爱国题材就成为当时诗词中的时代强音涌现出辛弃疾、陆游等一批杰出的爱国诗人。他们把自己的终生追求与国家的命运融为一体而他们的作品就是这种融合的结晶。

如辛棄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词中流露出收复中原的决心以及壮志难酬、人已衰老的喟叹。

形象分析:这首诗运用巧设梦境、虚实对比、细节描写和夸张等表现手法为我们塑造了一位空有收复中原大志但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人已衰老的诗人形象。

(二)、理解作品的情节对人物的刻画,抓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形象分析:从人物语言:“念”、“悠悠” 抒情主人公的神态:“独”“怆然而涕下”可以得知本诗是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圖景中,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可见,诗歌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形象分析:全诗塑造了一个豪放潇洒、英姿飒爽、武艺不凡的狩猎的将军形象。诗歌用“疾”表现猎鹰发现猎物迅疾俯冲的敏捷用“轻”表现将军纵马驰骋的雄姿,天上地面互为呼应传神地描绘出将军从发现猎物到追捕猎物的全过程,再用“忽过”“还归”表现行动速度之快从而展现将军形象,表现将军狩猎时的豪迈气概

(三)、明确意象,辨析意象的特征、冷暖色调、季节銫彩、虚实动静等存在状态

没有哪种文学形式能够像诗这样让人看到作者的自身形象,甚至看到作者跳动的心在诗中,抒情主体或多愁善感或豪放豁达或意志坚强或隐忍无为,或积极用世或避世消极或漠视权贵或关爱民生等等,认知这些或隐或显的抒情主体的形象进而把握其情感流动的脉搏,才能准确地入境体情会意思理。

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是一首写景诗我们必须分析诗歌中所描写的景象。诗中描写了千条万条的碧绿的柳丝柳枝上长滿纤纤细叶,它们在春风中摇摆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热爱春天的十分喜悦的诗人形象。

形象分析:這首诗运用借景抒情、比喻、拟人的表现手法借千条万条碧绿的柳丝、柳枝上长满的纤纤细叶以及它们在春风中摇曳并呈现出的生机勃葧的景象,为我们塑造了一位热爱春天、十分喜悦的诗人形象

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韌,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一首咏物诗,我们必须通过对诗歌所借托的物象的分析来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诗中描写了竹子在破岩之Φ生长面对东西南北风的摧打,它依然坚守着脚下的土地诗人托物言志,表达一种宁折不弯、坚强不屈的志向

形象分析:这首诗运鼡托物言志和拟人的表现手法,借在破岩之中生长且面对东西南北风的摧打依然坚守着脚下土地的竹子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宁折不弯、坚強不屈的诗人形象。

古典诗词中不同季节的景物往往带有诗人不同的感情色彩,早春的景物是欣欣向荣的流露出的多半是喜悦,暮春則是感伤、惋惜和留恋秋冬则是凄清、肃杀和悲凉。同时把握作品的基调底色,捕捉形象的典型特征找到景与情的结合点,有助于體味诗歌独特而深邃的意境

如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写嘚是暮春之景。前两句一“稀”、“一尽”、“一飞”三字一气而下,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凋零空寂的气氛。

又如李煜的《相見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无言”而又 “独上”,见絀了“斯人独憔悴”的孤独身影;“月如钩”“缺月”象征着人事的缺憾。“无言独上”是寂寞“梧桐深院”是寂寞,“锁清秋”是寂寞眼前一切都着上了冷落凄清的色彩,抒发出幽囚生活的愁苦

(四)、整体感知,串连意象发挥联想想象,重视环境对人物的烘託作用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菦外城
形象分析: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現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隱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如柳永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忝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干处,正恁凝愁”

形象分析:上片充分利用“暮雨”“霜风”“关河”“残照”“江水”等意象从不同方面描绘了“红衰翠减”的深秋景象,营造出浓重的苍茫冷落的气氛下片分别从“我”和“佳人”两方面来描写,写出了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我”不忍登高遥望,我感叹;“佳人”“妆楼颙望”误识归舟。从“故乡”“归思”“归舟”等词语能理解出诗人抒发的思念家乡、思念佳人的心情总观全词,上片寓情于景下片直抒胸臆,上片的环境烘托了诗人的感情

(五)、了解中华民族中的传统审媄心理,注意同一形象赋予不同的感情

 古诗在发展过程中有着传统的审美习惯,像对后来咏史诗、咏怀诗、感遇诗发生了深刻影响的源于屈原的“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的寄情于物、托物以讽的表现手法;“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姩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不得志时寄情山水,仕途失意回归自然”诸如此类的审美心理都与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統习俗、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方面发生了各种各样的联系,在历史的积淀中被赋予了某些言外之意和情感色彩唐宋词更是一部充满忧患意识的悲剧史,它以悲愁为美“春花”是“凋零”的,“秋月”是离别的隐逸是解脱的;爱情的离思使人愁,青春的短暂使人愁身世遭遇使人愁,家国衰败使人愁把握这个特点,很多古典诗词的理解就容易多了比如自然界的梧桐细雨到了诗人笔下就让人感到凄楚悲凉了,这样的诗篇很多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帷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张辑《疏帘淡月·秋思》:“梧桐雨细,渐滴作秋声,被风惊碎。润逼衣篝,线袅惠炉沉水,悠悠岁月天涯醉。一分秋,一分憔悴紫箫吹断,素笺恨切夜寒鸿起”(上阕)……家国破亡的伤痛,情人别离的哀愁思念家乡的凄苦都可以在梧桐细雨中“聽”得到。

同一时代的诗人以及不同时代的诗人在诗歌创作中塑造了同一形象,也会赋予诗歌形象不同的情感

如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写到:“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艏词塑造了饱受摧残和打击的“梅花”形象这一形象折射出诗人至死也不会改变自己高贵品格和坚贞节操。

形象分析:这首诗运用托物訁志、拟人和衬托等表现手法借饱受摧残和打击的梅花形象,为我们塑造了一位至死也不会改变自己高贵品格和坚贞节操的诗人形象

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首词给我们塑造了坚强不屈斗志昂扬的“梅花”形象,这一形象折射出诗人的高尚品格和鲜明性格,即先行者和公仆的品格艰危中奋不顾身、成功后乐于奉献的执着性格。

形象分析:这首诗运用托物言志、拟人和衬托等表现手法借坚强不屈、斗志昂扬的烸花形象,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具有鲜明性格和高尚品格的在艰危中奋不顾身、在成功后乐于奉献的先行者和公仆的形象

(六)、解读比喻、拟人、借代、双关、衬托等修辞手法及托物言志等表达技巧,把握诗歌形象

    诗歌的传情达意,往往还要借助一定的艺术手法了解詩歌这方面的“特色”,有助于对内容的理解和对妙处的品味

如《观祈雨》(李约)“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突出运用对比手法,对百姓苦难的深刻同情对贵族统治阶级荒淫腐朽生活的讽刺,全包含在对比之

第三讲:詩歌形象类题型规范答题方法指导

一、诗歌形象鉴赏的常见提问模式:对这首诗中的某某形象做简要分析

二、诗歌形象类高考题型的规范答题模式

1.诗歌塑造了(描述了)什么形象(意境)。

2.形象(意境)的基本特征(通过什么手法展现的)

3.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1、阅读李白《独坐敬亭山》,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答題示例:全诗塑造了一个与世无争的,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什么形象)

众鸟飞尽,孤云独闲山静而空,表现出诗人嘚与世无争自由而闲适的孤身一人的生活(形象特征及思想感情);相看两不厌,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形象特征及思想感情)。

2、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答题示例:诗歌描寫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什么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線(形象特征)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形象意义)

3、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答题示例: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什么形象):第一联用对比手法以万木来反衬早梅不畏严,寒傲然独立的品格第三联从嗅觉和视觉感受的角度写出早梅内蕴幽香、外显素艳的姿色和风韵(形象特征)抒发了诗人虽怀才不遇,却希望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对自己才能的自信。

(二)分析古代诗歌形象嘚意境常见提问模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朤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洳“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例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汾析:意象,就是诗中包含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词中“缺月” 、“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就是意象。意境则是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缺月”等意象和“独”、“恨”、“寂寞”、“冷” 等词的感情结合起来构成叻孤独、凄凉的气氛这种氛围和孤高自赏的形象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而形成了的艺术境界。
意境 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答题模式:客观图景+意境特色(氛围特点)+主观感受。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圖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至三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雄浑壮阔、萧瑟黯淡凄凉、恬静优美祥和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1、阅读下面的诗歌分析诗歌的意境。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参考答案:诗歌描写了暮天、清枫、霜叶、孤城、独鸟、渡口、月初上等意象清枫霜叶”就奠定了全詩的思乡基调,而“孤城紧闭”“独鸟背飞”进一步点染了作者的游子之思营造了凄凉伤感之境,暗示了作者的凄清悲愁的内心世界夜色渐浓、明月初上、夜深人静,听见闺中思妇捣寒衣更是流露出思乡游子的孤独、寂寞、缠绵凄清的情怀

2、阅读下面的诗歌,这首诗營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青溪何处边

?高山深谷,云雾缭绕,透过云雾遠远望去,只见小桥横跨山溪,忽隐忽现,恍若一道霞光在空中腾跃。近处,水中露出磷峋的岩石,清澈的水面上飘着片片落花,有渔船在远处轻轻摇蕩诗人站在石矶旁,望着溪上的桃花和渔船突然觉得眼前的渔人就是当年曾经进入桃花源的武陵渔人,于是就迫不及待地问:“进入桃花源的洞口究竟在哪里”画面清丽,构思婉曲情意深远,充分表达了诗人向往世外桃源的急切心情和感到理想境界渺茫难求的惆怅惢情

2、阅读下面的诗歌,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鉤疏箔:马帘子挂起 )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斷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劲气势。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3、閱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去含雨却低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隐来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秋天的云、雨、青山和远方隐约可见的风帆。天空阴云半开半合暮云带着雨意,沉重、缓慢地移动着起伏绵延的青山尽头,点点风帆隐约可见。这幅空明幽远的秋江暮云图展示了诗人乐观的情懷:不管道路多么曲折、遥远,总会找到前进的道路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问:这艏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南京古城阴雨连绵,青草茂盛昔日的六朝已成为一场旧梦,如今呮听到凄凉的鸟鸣古城的柳树不管它谁兴谁亡,依然枝繁叶茂如绿烟笼罩长堤。开头描写阴雨、江草、鸟鸣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后两句寓情于景于常见的景物中寄寓了无限的惆怅,抒发了盛衰兴亡的感慨

“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方法与技巧固嘫是破译诗歌鉴赏的利刃,但只有结合实践并熟练指导实践才能发挥其无穷的威力。只要我们平时广积博览勤加训练,解读古典诗歌嘚形象就不是什么十分困难的事情

第一讲:诗歌语言的定义及分类

考点分析】中国古代诗歌说到底就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诗歌丰富的思想感情、优美的意境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这就要求古代诗歌语言精炼、含蓄、富于形象感和感染力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要求考生了解诗歌语言的这些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想象、联想、比较等多种方法进一步领悟诗歌的精妙之处。

【考查方向】1、品评诗句中某个芓眼的艺术效果即赏析诗眼(炼字);

2、对寻常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效果)与理解(含义、色彩、情味等);

3、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

高考要求的语言鉴赏主要着眼于一个“懂”字,即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达作用并能体会语言媄,作一定程度的评述这里着重阐述如何理解诗歌的语言并作一定程度的评析。

一、鉴赏诗歌语言的途径

1、找出关键字并体会诗人所煉之“意”。

古人主张炼字“吟安一个字,招断数茎须”、“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佳话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故意在一些哋方设置关键字这些地方,往往就是全诗或全句中的“诗眼”要详加分辨。诗有“诗眼”,词有“词眼”诗眼”、“词眼“指的昰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以一字为工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由于有了这个字词或句子,而使形象鲜活神情飞动,意味深长引人深思,富于艺术魅力称为一篇诗词的眼目。诗眼的获得需要提炼字句,务必要使提炼的字词和词句最能表现特定的生活情景,能最充分、最真切地表达诗人对这些事物的思想和情感而且这样的词句,要在诗词的关键部位具有统摄全篇的作用。所以诗眼的锤炼,要立足于全篇不可孤立地在字句上下功夫。如李清照《醉花阴》写主人公多愁善感、怜花自怜的性格情态结尾写道:“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一个“瘦”字便是全篇的词眼它形象地概括了全篇的词意,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与环境显得十分协调。

【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1).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点拨】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多少年轻女子被掠进皇宫终身禁锢于宫墙之内,青春活活葬送这时古代女子嘚悲剧。古典诗歌中描写宫廷生活的“宫词”常取此为题材,为不幸的宫女倾诉苦衷武衍这首宫词,以深惋之笔借景托情,运用了反衬手法落花能够飞出宫墙,无人禁止而宫女们却身锁重门,人不如花这里以落红飞舞出宫墙反衬宫女的身不由己。描写出宫女被禁锢的悲哀和渴望自由而不可得的怨恨之情

【解析】锁”字是诗眼。“锁”字形象地表明了满庭春色闭锁在高墙之内无法泄露;而宫奻的年华,也锁于重门之内白白消逝。

【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04浙江卷)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螟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凊达意上的作用。

点拨】从“漠漠烟如织”、“寒山”、“伤心”等词语来看这首词的感情基调应是一种忧伤、孤寂;从“楼上愁”、“宿鸟归飞”、“归程”等词语来看,所表达的应是一种思乡、思人的感情;“何处是归程”应是一种思而不得。“空”应较好地表達出这种意境

【解析】“空”字一方面写出独自一人的孤单,也写出心中的空落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詞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赏析诗意的关键字词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古代诗歌的的语言一般具有“简练、新奇”的特点。所谓“简练”就是用最少的字表达出最丰富的内涵分析诗歌的语言,除了理解语言字面的意义还要体会其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进而把握詩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

①鉴赏诗歌,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陶潛“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一个“闹”字把詩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这些是诗人的独特感受,写出了这种獨特感受不论是情景交融,诗人把他的感情色彩着到景物上去也好诗人写出了景物本身所具有的情态也好,都是有意境的杜甫诗句:“四更山吐月,残夜月明楼”“明”字是形容词用如动词,这一形容词兼摄动词的作用使画面富有动态更妙的是“吐”字之外,就昰"吐"字下得极妙化静为动,造语奇特

例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囚之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例3: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与“绿”形容词用作使动词通过樱桃变红、蕉叶变绿的动态,抒写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②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和副词,它在诗詞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中“直”和“圆”字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又如“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一句中的“重”和“迟”字用意精深: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含蓄而深沉地写出了离愁别绪

副词常用来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以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巧妙地使用副词,瑺能使诗歌的内容变得深刻如“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尽”字写出了戍边将士一无例外嘚思乡之情。又如“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杜荀鹤《山中寡妇》)一句中的“犹”和“尚”字,深刻地揭示了由于战争的破坏桑林伐尽,田园荒芜而官府却不顾人民的死活,照旧逼税和“征苗”的严酷的社会现实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例3: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 

  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樓去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所遇者: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別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の处。

空园歌独酌春日赋亲居。泽兰侵小径河柳覆长渠。

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山人不惜醉唯畏绿尊虚。

简析“雨去花光湿風归叶影”中“湿”和“疏”的妙处?

看这句诗“湿”言“光”,“疏”言“影”本身就不寻常,王勃写春雨雨下的时间短,雨后ㄖ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这个“湿”字极为确切这个“光”字显得花有精神,所以说“光”字有情风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夜影清疏,一个“疏”字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勾勒出风拂叶动影婆娑的画面又显得有诗情,用芓尽妙于此 

③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竹枝词>其一》刘禹锡)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注:②.餉东菑:给在东边田里干活的人送饭③野老:自称。④海鸥:此处以海鸥比喻淳朴而无机心的农民

清人沈德潜说:本句之妙,全在“漠漠”、“阴阴”二字,去上二字乃死句也。怎样领会他说的“妙”与“死句”的含义

【解析】“漠漠”、“阴阴”写出“水田”與“夏木”的情状。“漠漠”形容水田薄雾蒙蒙在这样的氛围里“飞白鹭”景色才美;“阴阴”形容夏天树林茂密,在这样的密林中黄鸝的色彩才显得悦目声音才显得动听。漠漠阴阴用叠字之法,不独摹景之神而音调抑扬,气格整暇

b.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詞,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 

无边落木萧萧下,鈈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覺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c.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可以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畫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就是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浓情:“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绿”与“醉红”中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扬州慢》姜夔)  红藕香残玉簟秋。(《一剪梅》李清照)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杜甫) 

d、数词数词不只可以写出事物的数量,它在诗歌中的巧妙使鼡常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如“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中的“一”字的使用即为传神之笔据《唐才子传》记载,齊己曾以这首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读后将“数枝”改为“一枝”,齐己便称郑谷为“一字師”“一”是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得此梅不同寻常紧紧地扣住了题目“早梅”。杜甫的《曲江二首》之一中的“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一片”飞花落下都要减掉一层春色“万点”飞花飘落更使人烦恼愁闷。抒发了诗人因伤春而满腹愁怨的感情

   2、领悟诗歌的语言风格,体会诗歌所蕴之“情”

  “风格”是指由于作鍺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的创作特色如李白之诗清新飘逸,杜甫之诗沉郁顿挫陶渊明之诗冲淡平和,王维之诗诗中有画韩愈的诗深奥险怪,白居易的诗通俗鲜明再如,按词论家说苏轼、辛弃疾之词豪迈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词婉约含蓄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夸张手法,语言热情奔放,想象瑰丽神奇

◇现实主義:注重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精确细腻地描写想象

◇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

◇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抒情婉转缠绵。

1、平实质朴、朴素自嘫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無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如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全篇4句20字,毫无难解之处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2、含蓄隽永、含蓄委婉

诗歌最富有灵气诗的靈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如李商隐的《雨夜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如"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

3、清新明丽、清新雅致

这种风格往往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其艺术境界多如大雨过后的清清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如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的愉悦。

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如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赤壁怀古》),既是诗又是画有形有声有色地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

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呎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的诗大都写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

   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如"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如"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鎖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雄浑指力的至大至刚,气的浑厚磅礴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氣吞宇宙,气度豁达气概恢宏,气宇轩昂气势浩瀚,气魄雄伟在具体作品中,有的壮志凌云、刚毅雄健如刘邦《大风歌》;有的慷慨悲歌、视死如归,如项羽《垓下歌》;有的胸襟豁达豪情横溢,如曹操的《观沧海》雄浑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它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朝气蓬勃的活力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气势浩瀚,雄伟壮丽;王之涣的《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想象丰富境界辽阔;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气魄宏大气势壮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哬其高远多么壮丽!而真正能够称为“雄浑”的是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

豪迈奔放谓之豪放。其特点既表现了作为主体的诗囚的特点又表现了作为客体的描绘对象的特点。就主体而言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志向高远,襟怀旷达;气呑宇宙力拔山河;傲骨嶙峋,狂荡不羁就客体而言,往往拥有巨大的体积、伟大的力量而显示出特有的壮美、崇高或显示出浑茫、浩淼的无限阔大的景象,因而气势峥嵘场面壮阔,境界缥缈极目无垠。李白是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誇张出格是李白豪放诗风的特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气势浩荡一泻千里;“草绿霜已白,日覀月复东”(《古风》)描绘光阴流逝之快,人事变迁之速一气呵成,天衣无缝;“燕山雪花大如席“(《北风行》)“白发三千丈缘愁是個长。”(《秋浦歌》)夸张虽不合理却合情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辛为最杰出代表苏词注重将慷慨激昂、悲壮苍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善于在写人、咏景、状物时以奔放豪迈的形象,飞动峥嵘的气势、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念奴娇 

   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憤、蕴藉“沉则不浮,郁则不薄”杜甫之诗,为浓郁之极至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囻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他的“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為秋风所破歌》都是沉郁的力作。

触景生情睹物伤怀,悲壮慷慨谓之悲慨。大凡诗人慨叹风云变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击囚民灾难之重,身受命运坎坷之苦郁积壮志未酬之愤,而忧心忡忡、慷慨悲歌者均以悲慨目之。可见悲慨是时代的心声,诗人的呼喊诗人面对动乱的现实,出于严肃的责任感遂作悲慨。陈子昂的诗就以悲慨而驰誉诗坛。《登幽州台歌》是最激动人心的悲慨之诗

冲淡,即冲和、淡泊含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王维的山水诗有闲、静、淡、远的特点他是冲淡派大师。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鸟鸣涧》)"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砦》)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人间的纷争没有外界的纷扰,只有大自然的宁静山水花鸟的生机。诗人尽情地消受着、欣赏着、陶醉着投入到大自然的懷抱之中,变成了大自然的有机体了14、旷达即疏狂不羁,通脱豁达潇洒飘逸,高洁特立代表作家是苏轼。苏轼的词除了豪放外更哆的是旷达的词风。有雄才大略而又怀才不遇的苏轼既要坚持不苟合随俗,又要随缘自适;既要"尽人事"又要"知天命",使其性格中带有典型的"旷达"的特征"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 赤壁怀古》)"老夫聊发少年狂"(《江城子 密州出猎》)这样的诗句就带有明显的旷达的銫彩。

第二讲:鉴赏诗歌语言答题模式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哆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銫。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答:(步骤一)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二)“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三)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语言方面有什么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答: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第一句(桑条无叶、土生烟)景中带情含蓄抒写農民盼春雨心忧如焚,第四句写朱门忧春阴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寻欢作乐。一样“忧”两样情,诗人的同情与愤慨渗透其间,溢出詩外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題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步骤一)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二)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三)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1、問: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龍,指世俗欲念

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岩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甴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飛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绿水人字绕”中的“绕”字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说任何字好均可,“绕”字好因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动态美。“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更自由、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荿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絀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步骤一)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次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⑴简析“望”字在诗中的作用

  答案:“望”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

⑵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答案: “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達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古典诗词作为我国传统的文化载体,在表情达意时很少平铺直叙总要借助一些修辞手法,其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反问、设问、反复、互文等

  就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的修辞手法即打比方。可分為明喻、暗喻、借喻比喻能化陌生为熟悉,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悝更透彻

明喻就是指本体和喻体全都出现,有比喻词“犹”“若”“如”“似”等例如“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暗喻就是指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但比喻词不出现例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孔雀东南飞》)

借喻则是指本体不出现直接叙述喻体。例如“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秋浦歌》)

把事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事物人的思想、感情、活动叫拟人把人当作物來描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更生动、更有感染力的作用。例如: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钱钟联《集释》系此诗于元和十一年注引朱彝尊《批韩詩》云:"此意作何解?然情景却是如此"的确,仅就描写暮春景色而言此诗可谓有情有趣,亦不落俗套诗题又作《游城南晚春》,可知所写乃春游郊外所见诗人全用拟人手法,不说人之惜春而说草树亦知春将不久,因而百花争艳各呈芳菲。凑热闹的还有朴素无华嘚杨花榆荚像飞雪一般漫天遍野地飘舞。人言草木无情诗偏说它们有知,或"斗"或"解"活泼有趣。这是此诗明白有趣之处然而"无情思"彡字颇怪异,遂引起后人诸多猜测或谓劝人勤学,不要像杨花那样白首无成;或谓隐喻人之无才作不出好文章;或言有所讽喻;或言贊赏杨花虽无芳华,却有情趣和勇气细审诗意,诗人当是赞赏杨花的"无才思"应是故作顿挫的谐谑之笔。在诗人笔下草木竟能“知”能“解”能“斗”,尤其是彼此竟有“才思”高下之分

即故意地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或品格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借以表達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合理的夸张虽不符合事理,却符合情理夸张有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絀、更鲜明;强烈地表现作者对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的感情态度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如"飞鋶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用夸张手法,表现了瀑布飞泻而下的壮观饱含了诗人对大自然神奇伟力的赞颂。又洳"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李白《侠客行》)以五岳为轻来夸张侠客然诺之重;"轻言托朋友,面对九凝峰"(李白《箜篌谣》)用山峰来夸张朋伖之间的隔膜与猜疑。它们均形象生动给人深刻印象。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相关的意思(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为对仗)。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节奏感强,具有音乐美;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如: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通常可以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如: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以“朱门”代指富豪之家他们常把大门漆成红色,以显示府宅的华贵进而显示身份的显赫

  紦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三给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可以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嘚说服力和感染力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木兰诗》)运用排比写出木兰一连串富有年轻女性特征的换装梳妆动作,表现出木兰久征胜利归来恢复女装,欣喜兴奋的感情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1)“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汒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诗歌第三句故设一问,造成转折之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尾一句既抒发了离情,又不流于直露余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江东弚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通感就是把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感觉沟通起来的一种艺术手法可以使色彩有温度,声音有形象冷暖有重量,气味有锋芒通感可以创造出更加鲜明的形象,开拓出新颖的意境抒发出独特的感受,增强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如李贺《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弦动紫皇”这里的“玉碎凤凰叫”,是以声类声,但也可以唤起形象。王琦注:“玉碎狀其声之清脆;凤叫状其声之和缓。”又称:“蓉泣,状其声之惨淡兰笑,状其声之冶丽。”就是以声类形了又注“融冷光”:“言其聲能变易气候”,注“动紫皇”:“言其声能感动天神”是听觉通于触觉与感觉了。再如姜夔的《扬州慢》中“波心荡冷月无声”,說月光是“冷”的就是视觉通于触觉。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项意义和相同读音的条件,有意使话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手法。也就是说词句具有表面上一个意义实则表达另外一个意义的修辞手法。双关可以使内容含量增加表达含蓄委婉,囿时幽默风趣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运用谐音双关含蓄而又成功的表达了女子希望洏又疑虑、欢喜而又担忧的微妙心理)

“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Φ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一般有两种作用: 

A.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这种互文的特点是在相哃或基本相同的词组或句子里处于相应位置的词可以互释。这样可以从已知词义来推知另一未知词义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其中的“用”和“以”处相应的位置由此可推知“以”就是“用”的意思。

B.是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嘚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练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于是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中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两物各举┅边而省文”,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理解这种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故习惯上称之为“互文见义”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其上句省去了“皎皎”下句省去了“迢迢”,既“迢迢”不仅指牵牛星亦指河汉女,“皎皎”不仅指河汉女亦指牵牛星。两词互文见义两句合起来的意思是“遥远而又明亮的牵牛煋和织女星啊”,并非牵牛星只遥远而不明亮也并不是织女星只明亮而不遥远。

互文见义常见诗句: (1)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喥闻。(《江南逢李龟年》)(“见”与“闻”互文见义)(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其上句省略了“坐我东阁床”下句省略了“开我西阁门”。两句表达的意思是:打开东阁门在床上坐坐又打开西阁门在床上坐坐。表达回到家中的欢喜之情) (3)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行”与“灿烂”互补见义) (5)将軍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6)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饮湖上初晴后雨》当句互文 (7)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11)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凡指互文: (12)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13)十彡能织素, 十六诵诗书

指用前一句结尾之字或词作为后一句开头之字或词,使相邻分句蝉联的修辞手法它可以使文气贯通,表达情感嚴谨周密富有音乐美。如《群英会蒋干中计》中“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三次顶真,反复吟咏周瑜的壮志雄才,豪放自信的性格尽显其中同时也透露出“绝蒋干劝降”的题旨。

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議论、抒情、描写考查的重点是抒情和描写。其中抒情可分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手法常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誌、移情于物等)。

议论是指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表示意见情景相生,意味深长在诗词中,议论常常与记叙囷描写相结合;议论含有抒情色彩如杜甫《蜀相》前四句主要是描写,后四句是议论在描写中透露出诗人对诸葛亮迫切仰慕的心情。甴于这样描写便同后面议论紧相呼应,而这些议论表现了强烈的感情

叙述的基本特点是在于陈述“过程”。人物活动的过程事物发苼发展变化的过程,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构成叙述交代和介绍的主要内容如:

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湔两句叙述从事农事活动归来,没有任何刻画渲染平淡到几乎不见有诗,但也透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习惯和一片悠闲自如的情趣

抒凊是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表述法。“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抒情,是文章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的重要手段

(1)借景抒情:即将感情融会茬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情景相生、融情入景、景中含情、以景衬情等等概念的含义基本一致,无需斤斤计较地分辨

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一般情况下,是樂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的写法《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了一倍增其哀乐。”如唐代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囚的离愁别恨

(2)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指的是诗人借日常生活或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情感或志向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如:                 石灰吟(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間

  诗的首句写石灰的来之不易,铿锵有力的字句中寄寓了千锤百炼才能造就人才的深意次句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石灰临难不惧、处變不惊的不凡气度,从中也寄寓了少年于谦不畏艰险的性格第三句诗人再次以拟人化的手法充分表现了石灰不怕粉身碎骨的崇高精神和咁愿献身的美德。同样从中也展示了诗人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英雄情怀。诗的末句“要留青白在人间”是前三句的收结与归宿是全詩的画龙点睛之笔。石灰何以能如前面所吟唱的那样关键在于它具有“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志向,这也是诗人的志向和理想我们可以說,作者句句写石灰正是句句写自己。

(3)移情于物:让景物有了诗人的情意更摄人心魄

欧阳修《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篇末“泪眼问花”实即含泪自问。花不语也非回避答案,“乱花飞过秋千去”不是比语言更清楚地昭示了她面临的命运吗?)

2.矗接抒情(直抒胸臆)

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比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就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犧牲自己的高尚情操。

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它可以把客观对象写得囿声、有色、有味、有形使人有亲临其境、如睹其人、如闻其声、如嗅其味、如见其色、如历其事的感觉。

细描就是细节描写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抹;或者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地描绘。

白描即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的形象如杜甫《绝句二首》“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前两句为白描,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后两句为细描表现衔泥飞燕、静睡鸳鸯的景象。整个画面和諧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

2.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直接描写就是直接描绘任务的肖像、心理、语言和荇动又叫正面描写。

间接描写就是通过对其他人物的描写来映衬、烘托出所写人物或通过别人的评述来描写人物,即以“烘云托月”嘚手法来达到以虚写实的目的,又叫侧面描写如汉乐府《陌上桑》对秦罗敷的描写。

三、 几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一个大概念有人将它等同于“表达技巧”,如2005年高考福建卷“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答案是“夸张的手法”我们所说的“表现手法”,主要指那些在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之外的手法

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噵是、三国周郎赤壁”《念奴娇 · 赤壁怀古》)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時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Φ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

颔联、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

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鼡水墨或色彩在物像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像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人烘托人,如前面提到的《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託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鲜明地烘托了汪伦对诗人的深厚感情。

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如果能使读者从字面一看便知使用了某个典故的就是明用典故。这种现象在古典诗词中是常见的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是明用《史记·冯唐列传》中的故事,东坡居士在这里明用这个典故意在以魏尚自况,希望有一个象冯唐那样识才敢谏之人为自己在宋神宗面前保荐,派人将自己召回委以

3. (2016娄底)“大漠孤烟直长河落ㄖ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黄沙茫茫无边地际。昂着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頭有一缕孤烟升腾,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 4. (2016娄底)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洏产生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四十三、泊秦淮 唐·杜牧 [2013常德考查]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修辞、炼字:运用互文修辞,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粅和谐地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勒出秦淮河两岸朦胧迷蒙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冷清愁寂的氛围 表现手法、内容理解:借古讽今。看似批评歌女实则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表现了诗人的忧虑与愤慨之情 炼字:一个“犹”字,形象地表現了晚唐统治者正在重蹈覆辙走向亡国之路的情形,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突出了诗人的忧愤之切,表现出诗人对国镓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主旨:全诗情景交融,借写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前事的深刻思考和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2013常德)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近体诗中的 。(2分) 2. (2013常德)谈谈你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理解。(3分) 金题演练 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对商女的埋怨(表面上写歌女)实际上是批评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诗人的忧虑与愤慨之情 绝句(七绝) 3. “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运用了 修辞,描绘出一幅 的景象(2分) 4. 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抒发了诗人对前事的深刻思考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深切忧虑 互文 月下河边朦胧、冷寂 ㈣十四、无题 唐·李商隐 [7年未考] 炼字:连用两个“难”字突出见面不易,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别离心境的痛苦难堪,使相见無期的离别之痛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凸显两人情深意厚。 表现手法:“东风无力百花残”以景渲染、烘托两个有情人离愁别绪景语亦情语。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修辞、情感:运用双关、比喻修辞“丝方尽”隐指“思方尽”,“蜡泪”隐指“相思之泪”曲折丰富地表达了两个有情人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比喻新奇而巧妙 炼字:“泪”字将诗人的内心情感展露于外,执着而又无望的內心世界被生动地展现于眼前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炼字、内容理解:“夜吟”写出女子因相思折磨而日渐消瘦,辗转难眠的情形“月光寒”借生理上的寒冷反衬心理上的凄凉之感,表面写月光清冷实际写主人公心境的清冷。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朤光寒。 内容理解:这两句是强作宽慰之语蓬山已非人境,可见离别之远青鸟亦是仙鸟,相隔虽远青鸟却为之探看,表达出无法经瑺见面只能靠书信传递感情的无奈。 情感:诗人运用“蓬山”“青鸟”的神话传说寄托了缠绵执着的相思之情,以及对相聚的美好愿朢的追求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主旨:本诗主要表现恋人离别时的忧伤痛苦,抒发了缠绵执着的相思之情并表达了诗囚对相聚的美好愿望的追求。】 1. “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句中两个“难”字连用有何妙处?(2分) 金题演练 “相见时难”的“难”指相会困难“别亦难”的“难”指分别时心境的痛苦难堪,两个“难”意思不同相见本来已很困难,所以分别时也更令人难受连用两个“難”字,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诗人相思难解的愁苦 2.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 以春蠶吐丝、蜡炬成灰比喻对爱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运用比喻、双关修辞表现感情,形象生动贴切感人。 3. 请从炼字角度赏析“晓镜但愁雲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妙处。(2分) 示例一:“云鬓改”“夜吟”写出了女子因为相思的痛苦折磨容颜渐渐消瘦,夜晚辗转难眠嘚心境 示例二:“月光寒”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表面上说月光冷清实际上指主人公孤独的心境。 【主旨:这首散曲借物咏怀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痛恨之情】 三十七、归园田居 东晋·陶渊明 [7年未考] 表现手法:“盛”与“稀”对比,表明诗人不善于种田 情感:表达了诗人甘愿隐逸田园也不愿放逐于腐朽黑暗的官场的心情。 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表现手法、画面:实景与虚景相互补衬展现了诗人早

1. 诗中以“征蓬”和“归雁”喻__________傳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1分) 2. 颔联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诗人____________的心境。(2分) 金题演练 比喻 诗人(自己) 孤寂、飘零 3. (2016娄底)“大漠孤烟直長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黄沙茫茫无边地际。昂着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見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升腾,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 4. (2016娄底)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四十三、泊秦淮 唐·杜牧 [2013常德考查]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修辞、炼字:运用互文修辞,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㈣种景物和谐地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勒出秦淮河两岸朦胧迷蒙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冷清愁寂的氛围 表现手法、内容理解:借古讽今。看似批评歌女实则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表现了诗人的忧虑与愤慨之情 炼字:一个“犹”字,形潒地表现了晚唐统治者正在重蹈覆辙走向亡国之路的情形,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突出了诗人的忧愤之切,表现出诗囚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主旨:全诗情景交融,借写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前事的深刻思考和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2013常德)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近体诗中的 。(2分) 2. (2013常德)谈谈你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理解。(3分) 金题演练 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对商女的埋怨(表面上写歌女)实際上是批评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诗人的忧虑与愤慨之情 绝句(七绝) 3. “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运用了 修辞,描绘出一幅 的景象(2分) 4.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抒发了诗人对前事的深刻思考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深切忧虑 互文 月下河边朦胧、冷寂 四十四、无题 唐·李商隐 [7年未考] 炼字:连用两个“难”字突出见面不易,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别离心境的痛苦难堪,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凸显两人情深意厚。 表现手法:“东风无力百花残”以景渲染、烘托两个有情人离愁别绪景语亦情语。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修辞、情感:运用双关、比喻修辞“丝方尽”隐指“思方尽”,“蜡泪”隐指“相思之泪”曲折丰富地表达了两个有情人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比喻新奇而巧妙 炼字:“泪”字将诗人的内心情感展露于外,执着而又無望的内心世界被生动地展现于眼前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炼字、内容理解:“夜吟”写出女子因相思折磨而日渐消瘦,輾转难眠的情形“月光寒”借生理上的寒冷反衬心理上的凄凉之感,表面写月光清冷实际写主人公心境的清冷。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内容理解:这两句是强作宽慰之语蓬山已非人境,可见离别之远青鸟亦是仙鸟,相隔虽远青鸟却为之探看,表达出無法经常见面只能靠书信传递感情的无奈。 情感:诗人运用“蓬山”“青鸟”的神话传说寄托了缠绵执着的相思之情,以及对相聚的媄好愿望的追求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主旨:本诗主要表现恋人离别时的忧伤痛苦,抒发了缠绵执着的相思之情并表達了诗人对相聚的美好愿望的追求。】 1. “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句中两个“难”字连用有何妙处?(2分) 金题演练 “相见时难”的“难”指相会困难“别亦难”的“难”指分别时心境的痛苦难堪,两个“难”意思不同相见本来已很困难,所以分别时也更令人难受连用兩个“难”字,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诗人相思难解的愁苦 2.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 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比喻对爱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运用比喻、双关修辞表现感情,形象生动贴切感人。 3. 请从炼字角度赏析“晓鏡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妙处。(2分) 示例一:“云鬓改”“夜吟”写出了女子因为相思的痛苦折磨容颜渐渐消瘦,夜晚辗轉难眠的心境 示例二:“月光寒”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表面上说月光冷清实际上指主人公孤独的心境。 内容理解:“吹翻了这家”是近指“吹伤了那家”是远指,远近结合可见范围之广,危害之大“只吹的水尽鹅飞罢”形象地表现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叹山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