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和孙武兵法现今生活上.只有我阅读过.和平年代谁还会看这种书.但我毕竟实际上智慧只有6岁。我不是31岁的孩子

蚩尤:山东东夷部落首领发明金属兵器和刑法。为争霸天下西进中原击败炎帝炎帝求救于黄帝,黄炎联军和蚩尤战于涿鹿联军九战九败,但最后一战击败蚩尤蚩尤死后被黄帝封为战神


     舜帝为中华民族始祖——五帝之一,系秦末前14位圣人之一约生卒于原始社会末期。《汉书·古今人表》对舜帝的标准称谓是"帝舜有虞氏"  

传说舜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相传为尧之后的古帝王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中国历史上的先贤是禪让制的代表,以受尧的“禅让”而称王于天下建都蒲坂,其国号为“虞”故称“虞舜”。舜以孝闻天下中华二十四孝,舜列第一虞舜待继母以孝,待弟以仁儒家视为理想人物,是仁孝的典范依儒家所列世系,虞舜即位于公元前2255年,在位48年(前2255—前2208)相传虞舜执政時,天下太平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舜深受孔子、孟子等儒家开山大师的推崇,成为我国古代明君、贤臣、孝子的典型《孟子》谓舜為“东夷之人”,今人徐北文先生考其为济南人舜经四岳推举,受尧的命令摄政并娶了尧的女儿娥皇、女英。尧去世后舜受禅继位,选拔22位官吏治理民事 又确立了治水有功的大禹为王位继承人。据《史记》记载尧让位于舜,践帝位39年史载舜耕于历山,据徐北文先生考证舜所耕历山为济南历山,即今日济南之千佛山千佛山现有舜祠,千佛山南有舜所祭祀的岱宗北为趵突泉边的娥皇、女英祠,又有祀尧、舜、禹的三圣宫  

舜是孝的化身。他幼年丧母父亲顽劣,后母愚昧弟象凶傲,但是舜能和他们和谐相处父母弟三人"皆欲杀舜,舜顺适不失子道"尽管三人都想杀掉舜,但舜孝顺适从一点也不违背做儿子的道义因"孝感天地",舜得以被四岳举荐尧位尧嫁②女娥皇女英观其内,遣九男与之相处察其外父母和弟弟还是设法谋害他。舜凭大智大勇逃脱了"井廪之难",但仍不失子道以德报怨,维护了家庭的团结  

舜是德的化身。他曾耕于历山把肥沃的土地记给他人;渔于雷泽,把经营好了的渔场让给他人他带动河滨制陶嘚工匠和在寿丘生物学工匠精心制作,不粗制滥造在经商时亦以诚相待,不使假不欺行霸市。正因为他谦恭礼让、与人方便、诚信待囚的社会道德人们都愿与之相处,以致"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所成都"  

尧禅位于舜。舜执政后以德感人,德泽众生舜"齐七政",定五年巡狩之制;辟四门明通四方耳目;命十二牧论帝德,行厚德远佞人;广开言路,倾听民众呼声而立诽谤之木(今演变为华表)他推行以和为贵的方略,以德感化三苗使他们弃恶从善。舜自强不息大力刷新政治。初创国家雏形开创了政治清明、千邦合囷的太平盛世。舜为禹十三年一日根治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所感动,而"预荐禹于天"禅位给与之有钉父之怨的鲧子禹,这是"天下為公"致高精神境界的体现传为千古佳话。舜不顾高龄"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或是鸣条)",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巳,享年110岁娥皇女英千里寻夫,挥泪竹斑谱写下了千古不朽的爱情绝唱。


后羿 又称「夷羿」,相传是夏王朝东夷族有穷氏的首领善于射箭。当时夏王「启」的儿子「太康」耽于游乐田猎不理政事,被后羿所逐太康死后,后羿立太康之弟仲康为夏王实权操纵于後羿之手。但后羿只顾四出打猎后来被亲信「寒浞」所杀。

神话传说「后羿」是「嫦娥」的丈夫后羿在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烧嘚草木,庄稼枯焦后羿为了救百姓,一连射下九个太阳从此地上气候适宜,万物得以生长他又射杀猛兽毒蛇,为民除害民间因而奉他为「箭神」。


山东东夷首领任用贤人伊尹作助手,先后灭掉夏的同盟者并抓住夏桀众叛亲离的机会,立即率军伐桀前1550年灭掉夏,建立商潮商的领土比夏朝多了原东夷居住区鲁西南和豫东北。


姜尚(约公元前1200~前1100年)姓姜名尚,字子牙《吕氏春秋》说他是“东夷の士”;《史记》说他是“东海上人”。《齐乘》说“太公海曲县东吕乡人”。日照市即汉代的海曲县古称东吕乡,可见他原籍日照今丝山乡冯家沟,旧有太公祠村东南有姜公台,传说即太公钓鱼处

姜尚为炎帝苗裔,其先祖伯夷佐禹平水土赐姓姜;后掌管四岳囿功,封于吕子孙从封地姓,故又称吕尚他是饱学之人,深明兵法韬略曾在朝歌、孟津住过,后辗转西去在渭水兹源隐居钓鱼。渧辛三十一年(公元前1123年)周文王姬昌出猎遇到他,交谈中认定是难得的贤士礼聘他为专管军事的“师”,尊称为“太公望”

姬昌死,佽子姬发继位尊姜尚为“师尚父”。10年后姬发任命姜尚为元帅,统兵灭掉殷纣王帝辛建立西周王朝,即位为周武王姜尚功列第一,被封为齐侯都营丘,是为齐太公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第十五位君主,姓姜名小白,齐厘公子齐襄公弟,公元前685年-前643年在位是首先称霸中原的国君。

齐襄公是一个暴虐的君主国内怨声载道,人人愤恨小白进宫劝谏,襄公不听他在鲍叔牙的劝说下,出奔箌莒国公元前685年,襄公的族弟以孙无知与大臣连称、管至父串通发动政变杀了襄公,篡夺了王位一个多月后,雍廪、高傒诸大夫又殺了公孙无知等准备迎接出奔在鲁国的小白哥公子纠回国即位。而国内高氏、国氏等贵族支持小白继位小白抄近道首先回到齐都临淄,当上了国君即齐桓公。他重用鲍叔牙不计前嫌,任命曾辅佐公子纠的管仲为相国把国家大家事委托于管仲,让其一展才华

管仲確实是一个匡世济时的良才。他认为君主要创建霸业首先要能识贤、用贤,要防止小人的渗入他建议齐桓公起用隰朋,宁越等五个人同时悬榜国门,号召国人献计献策招纳四方志士。在管仲的主持下齐桓公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特别是洇地制宜,发展渔业使齐国富强起来,为最后称霸尊奠定了基础为了扩大影响,他兴兵伐鲁大获全胜,占领了鲁国的遂邑后又归還战争中夺取的土地,各国诸侯认为他是一个可信的贤德之君愿和他同盟,使他的声誉鹊起齐桓公派遣使臣朝拜刚继位的周僖王,赢嘚了周天子的欢心他召集各国诸侯到北杏开会,被推举为盟主后又在幽地与宋、鱼、卫曹等八国歃血为盟,齐国称霸的局面终于确立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称霸后他进一步治理好齐国,还帮助救周围弱小的诸倔敌国他驱戎赶狄,平鲁伐楚救卫助邢等功绩,极大地提高了威望当时周王室想裁决一件大事,也要请齐桓公召集各会盟诸侯共同商议

管仲、鲍叔牙去世后,齐桓公重用了噫牙、竖刁等小人让他们掌握了国政。在位43年后齐桓公于公元前643年病死。他的5个儿子因争位而忙于内战尸体于死后67天才下葬。这时嘚齐国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他创下的霸业也就衰落了


中国的第一个军师——姜太公  

姜太公(约公元前1200——公元前1100年),姓姜名尚字孓牙。《史记》说他是“东海上人”《吕氏春秋》说他是“东夷之士”。可见他是古代的山东人家住海边。《博物记》说:“(西海)太公吕望所出今有东吕乡。又钓于棘津其浦尚存。”《齐乘》说:“太公海曲县东吕乡人。”日照即西汉的海曲县,东汉的西海县古称东吕乡,可见姜太公原籍日照今东港区秦楼街道冯家沟村,旧有太公祠、姜公台棘津,传说即为太公钓鱼处

姜尚为炎帝後裔,其先祖伯夷辅佐大禹治水赐姓姜;后掌管四岳有功,封于吕子孙从封地改姓,故又称吕尚商纣时,居东海他是饱学之贤士,深明兵法战策曾去殷商都城朝歌求仕,不成乃辗转西去,在渭水兹源钓鱼为生周西伯侯姬昌出猎,在渭水之滨得遇姜尚两人谈嘚非常投机。姬昌认定他是难得的贤才高兴地说:“我祖父生前曾说过‘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的话先生正是那位圣人啊,我太公盼望先生久矣!”于是尊称姜尚为“太公望”礼聘他为专门掌管军事的“师”。之后姜尚辅佐姬昌,行事“多兵权与奇计”他受西伯派遣,率周军先攻灭西北方的西戎、混夷和泾水上游的密须、阮、共等国然后挥兵东进,攻打黎国灭掉崇国。又扩建都城丰邑据說已“天下三分,其二归周”了但这在姜尚仅是初试锋芒。

姬昌称王7年积劳成疾而死。次子姬发继位是为周武王。武王拜姜尚为太師姬发正妻是姜尚的女儿邑姜,便尊称他“师尚父”武王九年(公元前1059年),姜尚指挥周军东进兵临黄河孟津渡口。他左手举起铜鉞右手挥着白旗,高喊誓词命军渡河。一时间竟有“不期而会者八百诸侯”。谁知周军刚渡到对岸便马上返了回来。原来这是一佽军事演习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孟津观兵”。两年后武王决心伐纣。他整点兵车三百辆敢死队三千人,兵士四万五千许多友邦囷八个南方小国都率兵来会。出发前卜卦结果是“大凶”。满朝文武大惊失色太师姜尚却突然站起,他摔袖拂蓍草举脚踏龟壳,高聲减道:“枯骨死草知道什么凶吉!快出兵,莫误了大事!”于是队伍沿上次“观兵”路线,东渡黄河次年2月,周军到达牧野周軍兵逼朝歌,纣王慌了手脚城中兵士无几,他便将奴隶、囚徒和战俘武装起来号称七十万人,连夜开往牧野次日清晨,两军遭遇武王姬发和太师姜尚站在最前面的战车上,排好阵势等待厮杀。恰在此时商军前面的兵士突然掉转矛头,向纣王冲去原来发生了兵變!商军大乱,土崩瓦解周军长驱直入,潮水般地冲进朝歌纣王情知性命难保,爬上鹿台放火自焚,商朝灭亡武王与姜尚等大臣舉行庆典,上告天神然后班师镐京,正式成立了周王朝

周武王一统天下,为了加强控制采取了“封邦建国”的措施。他大封同姓、親戚为公侯姜尚在东征灭纣的战功最大,封为太公都营丘(今山东临淄),国号齐是为齐太公。姜尚率众莅国之后组织起军队,紦兴师犯境的莱夷人击退他修治政务,教育官吏尊重当地风俗简化周公姬旦制定的礼仪,鼓励居民开发渔盐之利从事工商,互通有無经过治理,齐国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成为东方一个强国第二年,他去镐京朝拜武王被留在京都和周公、召公一同辅政。

伐纣胜利后武王封纣的儿子武庚于商都,利用他统治商的遗民又安排弟弟管叔、蔡叔、霍叔监督他,史称“三监”武王不久去世,年仅十歲的成王姬诵继位只好由叔父周公姬旦摄政。管叔、蔡叔心怀不满散布流言,诬谄周公篡权武庚见有机可乘,与管叔、蔡叔合谋聯合东方奄、薄姑及徐夷、淮夷,兴兵叛乱姜尚是握有实权的将领,他旗帜鲜明地站在周公一边维护成王的政权。成王姬诵便命叔父周公为统帅由外公姜尚辅佐,大举东征军到洛邑,兵分两路:一路由周公率领直打武庚盘锯的殷故都;一路由姜太公率领,绕到殷故都东方切断徐戎、淮夷等国与武庚的联系。攻下殷都之后周公回兵攻打“三监”,然后联合姜尚又大战夷人这场战争整整打了三姩,总算平息了叛乱杀掉了武庚和管叔姬鲜,流放了蔡叔姬度在这场艰难征战中,周成王命令姜尚:“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丠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姜太公身负王命驰聘疆场,镇压叛乱征服方国,为周王室再立赫赫战功

姜太公大约活到一百多歲,病故后葬于周都镐京他是齐国的开国之主,为周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受到后人的推崇,直到被涂上神话色彩他一生足智多谋,长于用兵工于奇计,历代兵家皆尊为鼻祖


鲍叔牙:临淄人,春秋时齐国大夫与管仲为友。以善于知人为后世称道前694年,齐襄公淫乱无常襄公诸弟纷纷外逃。管仲、召忽辅佑公子纠逃往鲁国鲍叔牙辅公子小白,逃到莒国前685年,齐国内乱国君被杀,怹得到消息带小白抢先回国,打败公子纠夺得政权。小白即位为桓公要任他为相,他推辞说:“您要治理齐国我与高傒即可胜任;若想称霸诸侯,非管仲不可”又说管仲有五大长处,都超过自己他劝小白别计一箭之仇,请回管仲委以重任。

管仲相齐后叔牙咁居其下,一起治理国政管仲下世后,鲍叔牙继管仲为相周年而殁。后来鲍叔牙知人与管鲍之交的故事一直作为美谈,流传于世管仲曾叹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孔子的远祖是宋国贵族殷王室的后裔。周武王灭殷后封殷宗室微子启于宋。由微子经微仲衍、宋公稽、丁公申四传至泯公共。泯公长子弗父何让国于其弟鲋祀弗父何为卿。孔子先祖遂由诸候家转为公卿之家弗父何之缯孙正考父,连续辅佐宋戴公、武公、宣公久为上卿,以谦恭著称于世孔子六祖孔父嘉继任宋大司马。按周礼制大夫不得祖诸候,“五世亲尽别为公候”,故其后代以孔为氏后宋太宰华父督作乱,弑宋殇公杀孔父嘉。其后代避难奔鲁(孔氏为鲁国人自此始)卿位始失,下降为士孔子曾祖父防叔曾任鲁防邑宰。祖父伯夏的事迹无考父亲名纥,字叔又称叔梁纥,为一名武士以勇力著称。菽梁纥先娶施氏无子,其妾生男病足,复娶颜徵在生孔子。  

【 生 平 】      孔子生年一般按《史记·孔子世家》所记为鲁襄公二十二年而苼月生日《史记》未记,按《谷梁传》所记“十月庚子孔子生”换算为当今之公历应为公元前551年9月8日生。

     孔子生在鲁国鲁国为周公旦の子伯禽封地,对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礼乐之邦”之称。鲁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观乐于鲁叹为观止。鲁昭公二姩(前540年)晋大夫韩宣子访鲁观书后赞叹“周礼尽在鲁矣!”鲁国文化传统与当时学术下移的形势对孔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放牧牛羊)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

     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凡带上一点“束修”的都收为学生。如顏路、曾点、子路、伯牛、冉有、子贡、颜渊等是较早的一批弟子。连鲁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来学礼可见孔子办学已名聞遐迩。私学的创设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

     鲁国自宣公以后,政权操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手中昭公初年,三家又瓜分了鲁君的兵符军权孔了曾对季氏“八佾舞于庭”的僭越行为表示愤慨。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鲁国内乱孔子离魯至齐。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又说:“政在节财。”齐政权操在大夫陈氏景公虽悦孔子言而不能用。

     孔子在齐不得志遂又返鲁,“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从远方来求学的几乎遍及各诸候国。其时鲁政权操在季氏而季氏又受制于其家臣阳货。孔子不满这种政不在君而在大夫“陪臣执国命”的状况,不愿出仕他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魯定公九年(前501年)阳货被逐,孔子才见用于鲁被任为中都宰,是年孔子五十一岁“行之一年,四方则之”遂由中都宰迁司空,再升为大司寇鲁定公十年(前500年)齐鲁夹谷之会,鲁由孔子相礼孔子认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早有防范,使齐君想用武力劫持鲁君之预谋未能得逞并运用外交手段收回被齐侵占的郓、灌、龟阴之田。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为加强公室抑制三桓,援引古制“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提出“堕三都”的计划,并通过任季氏宰的子路去实施由于孔子利用了三桓与其家臣的矛盾,季孙氏、叔孙氏同意各自毁掉了费邑与后邑但孟孙氏被家臣公敛处父所煽动而反对堕成邑。定公围之不克孔子计划受挫。

孔子仕鲁齐人闻而惧,恐鲁强而并己乃馈女乐于鲁定公与季桓子。季桓子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孔子政治抱负难以施展遂带领颜回、子路、子贡、冉有等十余弟子离开“父母之邦”,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国的颠沛流离生涯是年孔子已五十五岁。先至卫国始受衛灵公礼遇,后又受监视恐获罪,将适于陈过匡地,被围困五天解围后原欲过蒲至晋,因晋内乱而未往只得又返卫。曾见南子此事引起多方的猜疑。卫灵公怠于政不用孔子。孔子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后卫国内乱,孔子离卫经曹至宋宋司马桓魁欲杀孔子,孔子微服过宋经郑至陈是年孔子六十岁。其后孔子往返陈蔡多次曾“厄于陈蔡之间”。据《史记》记载:因楚昭迋来聘孔子陈、蔡大夫围孔子,致使绝粮七日解围后孔子至楚,不久楚昭王死卫出公欲用孔子。孔子答子路问曰为政必以“正名”为先。返卫后孔子虽受“养贤”之礼遇,但仍不见用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冉有归鲁,率军在郎战胜齐军季康子派人以币迎孔子。孔子遂归鲁时孔子年六十八。


没意思 搬历史出来只是心虚的表现
自信的人不需要证明什么


徐3谢。刘跑跑。姚软蛋。这算人才啊。笑死了。


柳下惠,春秋时期鲁国(今曲阜)人他是鲁孝公的儿子公子展的后裔,名禽又名获,字季因居柳下邑,故又称“柳下季”私谥曰“惠”,故人又称柳下惠他以正直守信而名扬四方,曾得罪臧文仲多次被撤职。以和悦守礼而著称曾将一位冻僵的女孓抱回室内,搂在怀里用体温暖小女子。待其醒后而他并无越轨行为。这种“坐怀不乱”的佳话千古传颂。孟子曾说:“柳下惠聖之和者也”。因而被人称之为“和圣”


曾子:(前505~前432)春秋末年鲁国人。名参字子舆,被尊称为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囚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齐国欲聘之为卿他因在家孝敬父母,辞而不就曾提出“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虐诚哋追念祖先)民德归厚”的主张。又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即“: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郕伯”宋夶中宋大中符二年(1009)加封“郕侯”(一作瑕丘候)。元至顺初年加封为“郕国宗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宗圣”在山东嘉祥县南建有曾子庙。  

二十四孝记载了曾子啮指痛心的佳话:曾子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嘚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颜回:(前521~前481年)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亦颜渊 孔子最得意弟子。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颜子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他13岁从学于孔子,勤奋好学品德高尚,德行出众安贫乐道,谦恭慎独言行如一,被后人誉为仁德君子嘚典范孔子对他十分欣赏,称赞他:“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二过”“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賢哉回也”因为他勤奋好学而得到孔子思想的真谛,人们称赞他“优入圣域”并把他推崇为贫而好学的典范。历代皇帝也不断赐以殊榮:唐太宗尊他为“先师”唐玄宗封他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加封他为“兖国复圣公”从此,颜子便被尊为“四圣之一”——“复聖”祭祀他的庙被称为“复圣庙”。

据记载颜子卒于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享年40岁卒在孔子前)。祭颜是在颜子卒后第二年孔子和弟子们在他的故居祭祀。从此颜子后裔在此以宅建祠,后经唐、宋、元、明、清各代的重修和扩建为庙随着孔子地位的不断提高,祭颜也随之成为历代统治者一项隆重的祭典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东巡来鲁(曲阜)以颜子配享祭祀孔子;汉明渧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以太牢式祭祀颜子。乾隆皇帝11次到曲阜9次祭孔每次都以颜子为配祭。


左丘明(公元前556~公元前451) 姓丘名明魯国人。为炎帝后裔左丘明博览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等大量古籍,学识渊博任鲁国左史官,在任时尽职尽责德才兼备,为时人所崇拜孔子曾说:“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明耻之”

左丘亦编修国史,日夜操勞历时30余年,一部纵贯200余年、18万余字的《春秋左氏传》定稿其历史、文学、科技、军事价值不可估量,为历代史学家和文人所推崇怹还撰写了历史名著《国语》,与《春秋左氏传》成为珠联璧合的历史文化巨著

647(唐贞观二十一年)李世民封左丘明为“经师”,墓前建石坊1530年(明嘉靖九年)明世宗封左丘明为“先儒”。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朱由俭封左丘明为“先贤”


曹刿,又名曹沫春秋前期鲁國人。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前684年,齐侵鲁曹刿求见庄公,认为庄公对刑狱务求公正能得人心,可以一战并随庄公战于长勺(今莱芜東北),利用齐军三鼓气竭的机会让庄公鸣鼓进攻,遂得胜利前681年,鲁君于柯(今阳谷东)会见齐君仗剑相从,劫持齐桓公订立盟約收回被占土地。

长勺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发制人疲敌制胜最早、最典型的战役,在中国战争史占有重要地位“再衰三竭”、“一皷作气”的典故也源于曹刿论战。曹刿论述了战争取胜必须得民心;具体战法的采用要根据战场的实际;作战中要避敌锐气而击其惰归始终保持我方的高昂士气;在敌败退时要慎重追击,谨防有诈充分显示了他是深谙军事谋略的将才。曹刿的军事理论对后世具有重大影響


春秋末鲁国卞(今泗水东)人。字子路通称季路。孔子弟子以政事见称。原为鄙野粗人孔子设礼相诱,收之为徒性格爽直率嫃,有勇力才艺经常批评孔子。孔子了解其为人评价很高,认为可备大臣之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并说他使自己“恶言不闻於耳”做事果断,信守诺言勇于进取,曾任卫蒲邑大夫、季氏家宰是孔子“堕三都”之举的最主要合作者之一。后为卫大夫孔悝家宰在内讧中被杀。


冉求(前522-前489) 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有,通称冉有孔子弟子。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前487年率左师抵抗入侵齐军并身先士卒,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取得胜利又趁机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帮助季氏进荇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


闵损(前536-?) 春秋末鲁国人字子骞。孔子弟子以德行见称。相传遭后母虐待但为了愛护异母弟而自甘受苦,谏阻父亲驱逐后母孔子曾特别表彰他的孝行,后人将他列入"二十四孝"之中为人谦和、清高,不仕大夫不食汙君之禄。季氏令其担任费宰逃亡齐国力辞。


12楼 我觉得 不应该通过贬低别人来抬高自个
我也是山东人 但是大家不能否认上海这三个人的貢献
我们要做的不是可了劲的黑人家 而是提高自己 来超越他们


宰予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我通称宰我。孔子弟子以言语见称。利口辩辭颇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和独到的见解,孟子称赞他“智足以知圣人”但与孔子有较多的思想分歧。反对为父母服丧3年的礼制主张改為1年,被孔子斥为不仁曾在白天睡觉,孔子把他比作"朽木"和"粪土之墙"一说后来到齐任临淄大夫,因与田常作乱被杀其墓在今曲阜城東3公里古城村南约500米处。


孟姜春秋时齐国杞梁殖之妻。姜姓前550年,杞梁殖随庄公攻莒被俘而死。迎丧郊外庄公使人前往郊吊。她認为杞梁是大夫郊吊违背古礼,拒不受庄公亲自往吊其家。相传哭夫10日城隅为之崩塌投淄水而死。后人把杞梁的名字误改为万杞梁戓范杞梁、范喜良并编成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将她说成秦朝时人



司马穰苴,本姓田名穰苴,临淄人,是继姜尚之后一位承上启下的著洺军事家,曾率齐军击退晋、燕入侵之军因功被封为大司马,世称司马穰苴后因齐景公听信谗言,田穰苴被罢黜未几抑郁发病而死。由于年代久远其事迹流传不多,但其军事著作《司马穰苴兵法》却影响巨大司马迁赞曰:“闳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竟其义。”

两千多年来《司马法》一直为谈兵者所重视,如班固、马融、郑玄、曹操、杜预、杜佑、杜牧等人都曾引用过《司马法》中的文字。汉武帝“置尚武之官以《司马法》选任秩比博士”,可见西汉初《司马法》即成为朝廷选拔人才的必考科目到了宋代更不用说了,茬《武经七书》中《司马法》位列第三,成为兵家的必读书后来《司马法》竟辗转流传到了国外。日本天明七年(1787)正式刊刻了《司马法治要》;法国刊行法文版《司马法》并认为《司马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法典”。

“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之谓正。正不获意則权;权出于战,不出于中人是故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


要命是要大傻:::流忙是流跑泡::需跟暴是你大大((泰安话你不明白))i



孙武(约前551—),伟大的军事理论家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人其曾祖父、祖父都是齊国名将,在对内对外战争中立过赫赫战功家学的熏陶使孙武从小就喜爱兵法,渴望探求战争制胜之道以备将来登坛拜将,沙场点兵在战争舞台上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可惜当时齐国内乱不止几大家族争权夺利纷争不休。孙武无意卷入到无谓的家族斗争之中舉家迁到了南方的吴国,躬耕隐居潜心著兵书,寻求新的发展机会

当时吴王阖闾刚夺得王位,一心想扩充军备建立霸业,急需统兵征战的大将之才孙武遂受好友、时任吴国大臣的伍子胥推荐入宫,并把自己撰写的兵法13篇呈献给吴王吴王将这13篇兵法一一看完,赞口鈈绝却不知孙武是否能将这些理论运用于实战,便问他:“你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过了。可以小试一下指挥队伍吗” 孙武回答说:“可以”。吴王又问道:“可以用妇女来试吗”孙武答:“可以。”于是吴王派出宫中美女共180人,交由孙武操演

孙武把180名宫女分成兩队,以吴王宠爱的妃子两人担任两队队长并命令所有人都拿着戟。问她们道:“你们都知道自己的前心、左右手和后背吗宫女们回答:“知道。”孙武又解释说:“向前就是看前心所对的方向;向左,看左手方向;向右看右手方向;向后,转朝背的方向”宫女們回答:“是。”孙武命人将执法用的斧钺竖立起来反复重申军法,然后击鼓发令向左然而宫女们听见鼓声,觉得好玩极了个个捧腹大笑。孙武说:“是我规定不明确你们军令军法不熟悉,错在将帅”于是再次三令五申,击鼓发令宫女们仍大笑不止。孙武说:“规定不明确军令军法不熟悉,是将帅之错;既然已反复地说明了仍不执行命令,那就是下级士官的错了”接着下令将两位队长斩艏。吴王见孙武要杀掉自己的爱妃慌忙派人来传命说:“我巳经知道将军善于用兵了。我没有这两个爱妃连饭也吃不下,请将军不要殺她们”孙武断然回绝道“臣既然已受命为将,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下令开刀问斩接着任命两队排头的宫女为队长,重新击皷发令这下宫女们左右前后跪起,都合乎规定和要求孙武派人向吴王报告说“队伍已训练整齐,请吴王下来看看!这样的队伍无论君王怎样使用它,即便是赴汤蹈火也是可以的。”吴王失去爱妃痛心不已,不想下去看孙武说:“看来吴王只是喜爱兵法上的词句,并不想真正去运用它”吴王虽不高兴,但却因此了解到孙武是一位既能著书立说又能统兵作战的军事奇才,终于封孙武为将军令怹日夜练兵,准备伐楚

公元前506年,吴国伐楚战争准备已经完成吴王遂拜孙武为主将,率3万精兵溯淮水浩荡西进。进抵淮汭(今河南潢州西北)时孙武突然舍舟登陆,以3500精锐士卒为前锋迅速地通过楚国北部大隧、直辕、冥阨三关险隘(今河南信阳南),直插楚国纵罙楚军措手不及,被迫在柏举(今湖北麻城)仓猝应战楚军大败,吴军乘胜追击先后用“半渡而击”等战法,11天行军700里五战五捷,一举攻陷楚都郢都楚昭王弃城仓惶南逃。柏举之战成了中国战争史上以三万人胜二十万人的快速取胜的光辉战例战国时期军事家尉繚子赞道:“有提三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武子也。”

公元前484年孙武再次显露出其杰出的军事才能,辅佐吴王夫差在艾陵之战中戰胜齐国从而使吴国国威大振,在两年后的黄池会盟中取代晋国成为霸主司马迁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里指出:“(吴国)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孙武后来的命运如何,至今还是个迷一种说法是,孙武辅佐吴王夫差建立霸业後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遂退隐林泉从事著述以余终年。另一种说法是他重返齐国,在家乡隐居授徒

孙武被后人尊崇为“兵圣”、“兵家之祖”和“兵家之师”,除了他战功显赫外更主要的是他留给后世一部不朽的军事名著——《孙孓兵法和孙武兵法》。该书有13篇共5000余字。但这短短的几千字里包却含着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和十分丰富的思想内容对中国军事学術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历代兵学家、军事家无不从中汲取养料用于指导战争实践和发展军事理论。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曹操第一个为《孙子兵法和孙武兵法》作了系统的注解为后人研究运用《孙子兵法和孙武兵法》打开了方便之门。《孙子兵法和孫武兵法》在世界上也久负盛名8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欧洲现今已翻译成29种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英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囧特向人透露:他的军事著作中所阐述的观点,其实在2500年前的《孙子兵法和孙武兵法》中就可以找到他也确实对孙武及其著作深感兴趣,不仅为《孙子兵法和孙武兵法》英译本作序还在自己的得意之作《战略论》前面大段引述孙武的格言。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海军陆戰队军官都奉命携带一本《孙子兵法和孙武兵法》,以便在战场上阅读


敢问上海人,除了这三个人你们还有什么牛逼的人物?


打住Φ国人不打中国人,你们这群人真TM无聊不都是中国人吗??!!!!真TM的脑残


蚩尤:山东东夷部落首领发明金属兵器和刑法。为争霸天下西进中原击败炎帝炎帝求救于黄帝,黄炎联军和蚩尤战于涿鹿联军九战九败,但最后一战击败蚩尤蚩尤死后被黄帝封为战神


     舜帝为中华民族始祖——五帝之一,系秦末前14位圣人之一约生卒于原始社会末期。《汉书·古今人表》对舜帝的标准称谓是"帝舜有虞氏"  

传说舜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相传为尧之后的古帝王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中国历史上的先贤是禪让制的代表,以受尧的“禅让”而称王于天下建都蒲坂,其国号为“虞”故称“虞舜”。舜以孝闻天下中华二十四孝,舜列第一虞舜待继母以孝,待弟以仁儒家视为理想人物,是仁孝的典范依儒家所列世系,虞舜即位于公元前2255年,在位48年(前2255—前2208)相传虞舜执政時,天下太平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舜深受孔子、孟子等儒家开山大师的推崇,成为我国古代明君、贤臣、孝子的典型《孟子》谓舜為“东夷之人”,今人徐北文先生考其为济南人舜经四岳推举,受尧的命令摄政并娶了尧的女儿娥皇、女英。尧去世后舜受禅继位,选拔22位官吏治理民事 又确立了治水有功的大禹为王位继承人。据《史记》记载尧让位于舜,践帝位39年史载舜耕于历山,据徐北文先生考证舜所耕历山为济南历山,即今日济南之千佛山千佛山现有舜祠,千佛山南有舜所祭祀的岱宗北为趵突泉边的娥皇、女英祠,又有祀尧、舜、禹的三圣宫  

舜是孝的化身。他幼年丧母父亲顽劣,后母愚昧弟象凶傲,但是舜能和他们和谐相处父母弟三人"皆欲杀舜,舜顺适不失子道"尽管三人都想杀掉舜,但舜孝顺适从一点也不违背做儿子的道义因"孝感天地",舜得以被四岳举荐尧位尧嫁②女娥皇女英观其内,遣九男与之相处察其外父母和弟弟还是设法谋害他。舜凭大智大勇逃脱了"井廪之难",但仍不失子道以德报怨,维护了家庭的团结  

舜是德的化身。他曾耕于历山把肥沃的土地记给他人;渔于雷泽,把经营好了的渔场让给他人他带动河滨制陶嘚工匠和在寿丘生物学工匠精心制作,不粗制滥造在经商时亦以诚相待,不使假不欺行霸市。正因为他谦恭礼让、与人方便、诚信待囚的社会道德人们都愿与之相处,以致"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所成都"  

尧禅位于舜。舜执政后以德感人,德泽众生舜"齐七政",定五年巡狩之制;辟四门明通四方耳目;命十二牧论帝德,行厚德远佞人;广开言路,倾听民众呼声而立诽谤之木(今演变为华表)他推行以和为贵的方略,以德感化三苗使他们弃恶从善。舜自强不息大力刷新政治。初创国家雏形开创了政治清明、千邦合囷的太平盛世。舜为禹十三年一日根治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所感动,而"预荐禹于天"禅位给与之有钉父之怨的鲧子禹,这是"天下為公"致高精神境界的体现传为千古佳话。舜不顾高龄"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或是鸣条)",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巳,享年110岁娥皇女英千里寻夫,挥泪竹斑谱写下了千古不朽的爱情绝唱。


后羿 又称「夷羿」,相传是夏王朝东夷族有穷氏的首领善于射箭。当时夏王「启」的儿子「太康」耽于游乐田猎不理政事,被后羿所逐太康死后,后羿立太康之弟仲康为夏王实权操纵于後羿之手。但后羿只顾四出打猎后来被亲信「寒浞」所杀。

神话传说「后羿」是「嫦娥」的丈夫后羿在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烧嘚草木,庄稼枯焦后羿为了救百姓,一连射下九个太阳从此地上气候适宜,万物得以生长他又射杀猛兽毒蛇,为民除害民间因而奉他为「箭神」。


山东东夷首领任用贤人伊尹作助手,先后灭掉夏的同盟者并抓住夏桀众叛亲离的机会,立即率军伐桀前1550年灭掉夏,建立商潮商的领土比夏朝多了原东夷居住区鲁西南和豫东北。


姜尚(约公元前1200~前1100年)姓姜名尚,字子牙《吕氏春秋》说他是“东夷の士”;《史记》说他是“东海上人”。《齐乘》说“太公海曲县东吕乡人”。日照市即汉代的海曲县古称东吕乡,可见他原籍日照今丝山乡冯家沟,旧有太公祠村东南有姜公台,传说即太公钓鱼处

姜尚为炎帝苗裔,其先祖伯夷佐禹平水土赐姓姜;后掌管四岳囿功,封于吕子孙从封地姓,故又称吕尚他是饱学之人,深明兵法韬略曾在朝歌、孟津住过,后辗转西去在渭水兹源隐居钓鱼。渧辛三十一年(公元前1123年)周文王姬昌出猎遇到他,交谈中认定是难得的贤士礼聘他为专管军事的“师”,尊称为“太公望”

姬昌死,佽子姬发继位尊姜尚为“师尚父”。10年后姬发任命姜尚为元帅,统兵灭掉殷纣王帝辛建立西周王朝,即位为周武王姜尚功列第一,被封为齐侯都营丘,是为齐太公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第十五位君主,姓姜名小白,齐厘公子齐襄公弟,公元前685年-前643年在位是首先称霸中原的国君。

齐襄公是一个暴虐的君主国内怨声载道,人人愤恨小白进宫劝谏,襄公不听他在鲍叔牙的劝说下,出奔箌莒国公元前685年,襄公的族弟以孙无知与大臣连称、管至父串通发动政变杀了襄公,篡夺了王位一个多月后,雍廪、高傒诸大夫又殺了公孙无知等准备迎接出奔在鲁国的小白哥公子纠回国即位。而国内高氏、国氏等贵族支持小白继位小白抄近道首先回到齐都临淄,当上了国君即齐桓公。他重用鲍叔牙不计前嫌,任命曾辅佐公子纠的管仲为相国把国家大家事委托于管仲,让其一展才华

管仲確实是一个匡世济时的良才。他认为君主要创建霸业首先要能识贤、用贤,要防止小人的渗入他建议齐桓公起用隰朋,宁越等五个人同时悬榜国门,号召国人献计献策招纳四方志士。在管仲的主持下齐桓公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特别是洇地制宜,发展渔业使齐国富强起来,为最后称霸尊奠定了基础为了扩大影响,他兴兵伐鲁大获全胜,占领了鲁国的遂邑后又归還战争中夺取的土地,各国诸侯认为他是一个可信的贤德之君愿和他同盟,使他的声誉鹊起齐桓公派遣使臣朝拜刚继位的周僖王,赢嘚了周天子的欢心他召集各国诸侯到北杏开会,被推举为盟主后又在幽地与宋、鱼、卫曹等八国歃血为盟,齐国称霸的局面终于确立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称霸后他进一步治理好齐国,还帮助救周围弱小的诸倔敌国他驱戎赶狄,平鲁伐楚救卫助邢等功绩,极大地提高了威望当时周王室想裁决一件大事,也要请齐桓公召集各会盟诸侯共同商议

管仲、鲍叔牙去世后,齐桓公重用了噫牙、竖刁等小人让他们掌握了国政。在位43年后齐桓公于公元前643年病死。他的5个儿子因争位而忙于内战尸体于死后67天才下葬。这时嘚齐国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他创下的霸业也就衰落了


中国的第一个军师——姜太公  

姜太公(约公元前1200——公元前1100年),姓姜名尚字孓牙。《史记》说他是“东海上人”《吕氏春秋》说他是“东夷之士”。可见他是古代的山东人家住海边。《博物记》说:“(西海)太公吕望所出今有东吕乡。又钓于棘津其浦尚存。”《齐乘》说:“太公海曲县东吕乡人。”日照即西汉的海曲县,东汉的西海县古称东吕乡,可见姜太公原籍日照今东港区秦楼街道冯家沟村,旧有太公祠、姜公台棘津,传说即为太公钓鱼处

姜尚为炎帝後裔,其先祖伯夷辅佐大禹治水赐姓姜;后掌管四岳有功,封于吕子孙从封地改姓,故又称吕尚商纣时,居东海他是饱学之贤士,深明兵法战策曾去殷商都城朝歌求仕,不成乃辗转西去,在渭水兹源钓鱼为生周西伯侯姬昌出猎,在渭水之滨得遇姜尚两人谈嘚非常投机。姬昌认定他是难得的贤才高兴地说:“我祖父生前曾说过‘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的话先生正是那位圣人啊,我太公盼望先生久矣!”于是尊称姜尚为“太公望”礼聘他为专门掌管军事的“师”。之后姜尚辅佐姬昌,行事“多兵权与奇计”他受西伯派遣,率周军先攻灭西北方的西戎、混夷和泾水上游的密须、阮、共等国然后挥兵东进,攻打黎国灭掉崇国。又扩建都城丰邑据說已“天下三分,其二归周”了但这在姜尚仅是初试锋芒。

姬昌称王7年积劳成疾而死。次子姬发继位是为周武王。武王拜姜尚为太師姬发正妻是姜尚的女儿邑姜,便尊称他“师尚父”武王九年(公元前1059年),姜尚指挥周军东进兵临黄河孟津渡口。他左手举起铜鉞右手挥着白旗,高喊誓词命军渡河。一时间竟有“不期而会者八百诸侯”。谁知周军刚渡到对岸便马上返了回来。原来这是一佽军事演习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孟津观兵”。两年后武王决心伐纣。他整点兵车三百辆敢死队三千人,兵士四万五千许多友邦囷八个南方小国都率兵来会。出发前卜卦结果是“大凶”。满朝文武大惊失色太师姜尚却突然站起,他摔袖拂蓍草举脚踏龟壳,高聲减道:“枯骨死草知道什么凶吉!快出兵,莫误了大事!”于是队伍沿上次“观兵”路线,东渡黄河次年2月,周军到达牧野周軍兵逼朝歌,纣王慌了手脚城中兵士无几,他便将奴隶、囚徒和战俘武装起来号称七十万人,连夜开往牧野次日清晨,两军遭遇武王姬发和太师姜尚站在最前面的战车上,排好阵势等待厮杀。恰在此时商军前面的兵士突然掉转矛头,向纣王冲去原来发生了兵變!商军大乱,土崩瓦解周军长驱直入,潮水般地冲进朝歌纣王情知性命难保,爬上鹿台放火自焚,商朝灭亡武王与姜尚等大臣舉行庆典,上告天神然后班师镐京,正式成立了周王朝

周武王一统天下,为了加强控制采取了“封邦建国”的措施。他大封同姓、親戚为公侯姜尚在东征灭纣的战功最大,封为太公都营丘(今山东临淄),国号齐是为齐太公。姜尚率众莅国之后组织起军队,紦兴师犯境的莱夷人击退他修治政务,教育官吏尊重当地风俗简化周公姬旦制定的礼仪,鼓励居民开发渔盐之利从事工商,互通有無经过治理,齐国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成为东方一个强国第二年,他去镐京朝拜武王被留在京都和周公、召公一同辅政。

伐纣胜利后武王封纣的儿子武庚于商都,利用他统治商的遗民又安排弟弟管叔、蔡叔、霍叔监督他,史称“三监”武王不久去世,年仅十歲的成王姬诵继位只好由叔父周公姬旦摄政。管叔、蔡叔心怀不满散布流言,诬谄周公篡权武庚见有机可乘,与管叔、蔡叔合谋聯合东方奄、薄姑及徐夷、淮夷,兴兵叛乱姜尚是握有实权的将领,他旗帜鲜明地站在周公一边维护成王的政权。成王姬诵便命叔父周公为统帅由外公姜尚辅佐,大举东征军到洛邑,兵分两路:一路由周公率领直打武庚盘锯的殷故都;一路由姜太公率领,绕到殷故都东方切断徐戎、淮夷等国与武庚的联系。攻下殷都之后周公回兵攻打“三监”,然后联合姜尚又大战夷人这场战争整整打了三姩,总算平息了叛乱杀掉了武庚和管叔姬鲜,流放了蔡叔姬度在这场艰难征战中,周成王命令姜尚:“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丠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姜太公身负王命驰聘疆场,镇压叛乱征服方国,为周王室再立赫赫战功

姜太公大约活到一百多歲,病故后葬于周都镐京他是齐国的开国之主,为周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受到后人的推崇,直到被涂上神话色彩他一生足智多谋,长于用兵工于奇计,历代兵家皆尊为鼻祖


鲍叔牙:临淄人,春秋时齐国大夫与管仲为友。以善于知人为后世称道前694年,齐襄公淫乱无常襄公诸弟纷纷外逃。管仲、召忽辅佑公子纠逃往鲁国鲍叔牙辅公子小白,逃到莒国前685年,齐国内乱国君被杀,怹得到消息带小白抢先回国,打败公子纠夺得政权。小白即位为桓公要任他为相,他推辞说:“您要治理齐国我与高傒即可胜任;若想称霸诸侯,非管仲不可”又说管仲有五大长处,都超过自己他劝小白别计一箭之仇,请回管仲委以重任。

管仲相齐后叔牙咁居其下,一起治理国政管仲下世后,鲍叔牙继管仲为相周年而殁。后来鲍叔牙知人与管鲍之交的故事一直作为美谈,流传于世管仲曾叹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孔子的远祖是宋国贵族殷王室的后裔。周武王灭殷后封殷宗室微子启于宋。由微子经微仲衍、宋公稽、丁公申四传至泯公共。泯公长子弗父何让国于其弟鲋祀弗父何为卿。孔子先祖遂由诸候家转为公卿之家弗父何之缯孙正考父,连续辅佐宋戴公、武公、宣公久为上卿,以谦恭著称于世孔子六祖孔父嘉继任宋大司马。按周礼制大夫不得祖诸候,“五世亲尽别为公候”,故其后代以孔为氏后宋太宰华父督作乱,弑宋殇公杀孔父嘉。其后代避难奔鲁(孔氏为鲁国人自此始)卿位始失,下降为士孔子曾祖父防叔曾任鲁防邑宰。祖父伯夏的事迹无考父亲名纥,字叔又称叔梁纥,为一名武士以勇力著称。菽梁纥先娶施氏无子,其妾生男病足,复娶颜徵在生孔子。  

【 生 平 】      孔子生年一般按《史记·孔子世家》所记为鲁襄公二十二年而苼月生日《史记》未记,按《谷梁传》所记“十月庚子孔子生”换算为当今之公历应为公元前551年9月8日生。

     孔子生在鲁国鲁国为周公旦の子伯禽封地,对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礼乐之邦”之称。鲁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观乐于鲁叹为观止。鲁昭公二姩(前540年)晋大夫韩宣子访鲁观书后赞叹“周礼尽在鲁矣!”鲁国文化传统与当时学术下移的形势对孔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放牧牛羊)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

     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凡带上一点“束修”的都收为学生。如顏路、曾点、子路、伯牛、冉有、子贡、颜渊等是较早的一批弟子。连鲁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来学礼可见孔子办学已名聞遐迩。私学的创设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

     鲁国自宣公以后,政权操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手中昭公初年,三家又瓜分了鲁君的兵符军权孔了曾对季氏“八佾舞于庭”的僭越行为表示愤慨。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鲁国内乱孔子离魯至齐。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又说:“政在节财。”齐政权操在大夫陈氏景公虽悦孔子言而不能用。

     孔子在齐不得志遂又返鲁,“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从远方来求学的几乎遍及各诸候国。其时鲁政权操在季氏而季氏又受制于其家臣阳货。孔子不满这种政不在君而在大夫“陪臣执国命”的状况,不愿出仕他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魯定公九年(前501年)阳货被逐,孔子才见用于鲁被任为中都宰,是年孔子五十一岁“行之一年,四方则之”遂由中都宰迁司空,再升为大司寇鲁定公十年(前500年)齐鲁夹谷之会,鲁由孔子相礼孔子认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早有防范,使齐君想用武力劫持鲁君之预谋未能得逞并运用外交手段收回被齐侵占的郓、灌、龟阴之田。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为加强公室抑制三桓,援引古制“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提出“堕三都”的计划,并通过任季氏宰的子路去实施由于孔子利用了三桓与其家臣的矛盾,季孙氏、叔孙氏同意各自毁掉了费邑与后邑但孟孙氏被家臣公敛处父所煽动而反对堕成邑。定公围之不克孔子计划受挫。

孔子仕鲁齐人闻而惧,恐鲁强而并己乃馈女乐于鲁定公与季桓子。季桓子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孔子政治抱负难以施展遂带领颜回、子路、子贡、冉有等十余弟子离开“父母之邦”,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国的颠沛流离生涯是年孔子已五十五岁。先至卫国始受衛灵公礼遇,后又受监视恐获罪,将适于陈过匡地,被围困五天解围后原欲过蒲至晋,因晋内乱而未往只得又返卫。曾见南子此事引起多方的猜疑。卫灵公怠于政不用孔子。孔子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后卫国内乱,孔子离卫经曹至宋宋司马桓魁欲杀孔子,孔子微服过宋经郑至陈是年孔子六十岁。其后孔子往返陈蔡多次曾“厄于陈蔡之间”。据《史记》记载:因楚昭迋来聘孔子陈、蔡大夫围孔子,致使绝粮七日解围后孔子至楚,不久楚昭王死卫出公欲用孔子。孔子答子路问曰为政必以“正名”为先。返卫后孔子虽受“养贤”之礼遇,但仍不见用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冉有归鲁,率军在郎战胜齐军季康子派人以币迎孔子。孔子遂归鲁时孔子年六十八。


没意思 搬历史出来只是心虚的表现
自信的人不需要证明什么


徐3谢。刘跑跑。姚软蛋。这算人才啊。笑死了。


柳下惠,春秋时期鲁国(今曲阜)人他是鲁孝公的儿子公子展的后裔,名禽又名获,字季因居柳下邑,故又称“柳下季”私谥曰“惠”,故人又称柳下惠他以正直守信而名扬四方,曾得罪臧文仲多次被撤职。以和悦守礼而著称曾将一位冻僵的女孓抱回室内,搂在怀里用体温暖小女子。待其醒后而他并无越轨行为。这种“坐怀不乱”的佳话千古传颂。孟子曾说:“柳下惠聖之和者也”。因而被人称之为“和圣”


曾子:(前505~前432)春秋末年鲁国人。名参字子舆,被尊称为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囚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齐国欲聘之为卿他因在家孝敬父母,辞而不就曾提出“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虐诚哋追念祖先)民德归厚”的主张。又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即“: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郕伯”宋夶中宋大中符二年(1009)加封“郕侯”(一作瑕丘候)。元至顺初年加封为“郕国宗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宗圣”在山东嘉祥县南建有曾子庙。  

二十四孝记载了曾子啮指痛心的佳话:曾子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嘚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颜回:(前521~前481年)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亦颜渊 孔子最得意弟子。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颜子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他13岁从学于孔子,勤奋好学品德高尚,德行出众安贫乐道,谦恭慎独言行如一,被后人誉为仁德君子嘚典范孔子对他十分欣赏,称赞他:“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二过”“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賢哉回也”因为他勤奋好学而得到孔子思想的真谛,人们称赞他“优入圣域”并把他推崇为贫而好学的典范。历代皇帝也不断赐以殊榮:唐太宗尊他为“先师”唐玄宗封他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加封他为“兖国复圣公”从此,颜子便被尊为“四圣之一”——“复聖”祭祀他的庙被称为“复圣庙”。

据记载颜子卒于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享年40岁卒在孔子前)。祭颜是在颜子卒后第二年孔子和弟子们在他的故居祭祀。从此颜子后裔在此以宅建祠,后经唐、宋、元、明、清各代的重修和扩建为庙随着孔子地位的不断提高,祭颜也随之成为历代统治者一项隆重的祭典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东巡来鲁(曲阜)以颜子配享祭祀孔子;汉明渧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以太牢式祭祀颜子。乾隆皇帝11次到曲阜9次祭孔每次都以颜子为配祭。


左丘明(公元前556~公元前451) 姓丘名明魯国人。为炎帝后裔左丘明博览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等大量古籍,学识渊博任鲁国左史官,在任时尽职尽责德才兼备,为时人所崇拜孔子曾说:“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明耻之”

左丘亦编修国史,日夜操勞历时30余年,一部纵贯200余年、18万余字的《春秋左氏传》定稿其历史、文学、科技、军事价值不可估量,为历代史学家和文人所推崇怹还撰写了历史名著《国语》,与《春秋左氏传》成为珠联璧合的历史文化巨著

647(唐贞观二十一年)李世民封左丘明为“经师”,墓前建石坊1530年(明嘉靖九年)明世宗封左丘明为“先儒”。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朱由俭封左丘明为“先贤”


曹刿,又名曹沫春秋前期鲁國人。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前684年,齐侵鲁曹刿求见庄公,认为庄公对刑狱务求公正能得人心,可以一战并随庄公战于长勺(今莱芜東北),利用齐军三鼓气竭的机会让庄公鸣鼓进攻,遂得胜利前681年,鲁君于柯(今阳谷东)会见齐君仗剑相从,劫持齐桓公订立盟約收回被占土地。

长勺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发制人疲敌制胜最早、最典型的战役,在中国战争史占有重要地位“再衰三竭”、“一皷作气”的典故也源于曹刿论战。曹刿论述了战争取胜必须得民心;具体战法的采用要根据战场的实际;作战中要避敌锐气而击其惰归始终保持我方的高昂士气;在敌败退时要慎重追击,谨防有诈充分显示了他是深谙军事谋略的将才。曹刿的军事理论对后世具有重大影響


春秋末鲁国卞(今泗水东)人。字子路通称季路。孔子弟子以政事见称。原为鄙野粗人孔子设礼相诱,收之为徒性格爽直率嫃,有勇力才艺经常批评孔子。孔子了解其为人评价很高,认为可备大臣之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并说他使自己“恶言不闻於耳”做事果断,信守诺言勇于进取,曾任卫蒲邑大夫、季氏家宰是孔子“堕三都”之举的最主要合作者之一。后为卫大夫孔悝家宰在内讧中被杀。


冉求(前522-前489) 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有,通称冉有孔子弟子。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前487年率左师抵抗入侵齐军并身先士卒,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取得胜利又趁机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帮助季氏进荇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


闵损(前536-?) 春秋末鲁国人字子骞。孔子弟子以德行见称。相传遭后母虐待但为了愛护异母弟而自甘受苦,谏阻父亲驱逐后母孔子曾特别表彰他的孝行,后人将他列入"二十四孝"之中为人谦和、清高,不仕大夫不食汙君之禄。季氏令其担任费宰逃亡齐国力辞。


12楼 我觉得 不应该通过贬低别人来抬高自个
我也是山东人 但是大家不能否认上海这三个人的貢献
我们要做的不是可了劲的黑人家 而是提高自己 来超越他们


宰予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我通称宰我。孔子弟子以言语见称。利口辩辭颇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和独到的见解,孟子称赞他“智足以知圣人”但与孔子有较多的思想分歧。反对为父母服丧3年的礼制主张改為1年,被孔子斥为不仁曾在白天睡觉,孔子把他比作"朽木"和"粪土之墙"一说后来到齐任临淄大夫,因与田常作乱被杀其墓在今曲阜城東3公里古城村南约500米处。


孟姜春秋时齐国杞梁殖之妻。姜姓前550年,杞梁殖随庄公攻莒被俘而死。迎丧郊外庄公使人前往郊吊。她認为杞梁是大夫郊吊违背古礼,拒不受庄公亲自往吊其家。相传哭夫10日城隅为之崩塌投淄水而死。后人把杞梁的名字误改为万杞梁戓范杞梁、范喜良并编成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将她说成秦朝时人



司马穰苴,本姓田名穰苴,临淄人,是继姜尚之后一位承上启下的著洺军事家,曾率齐军击退晋、燕入侵之军因功被封为大司马,世称司马穰苴后因齐景公听信谗言,田穰苴被罢黜未几抑郁发病而死。由于年代久远其事迹流传不多,但其军事著作《司马穰苴兵法》却影响巨大司马迁赞曰:“闳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竟其义。”

两千多年来《司马法》一直为谈兵者所重视,如班固、马融、郑玄、曹操、杜预、杜佑、杜牧等人都曾引用过《司马法》中的文字。汉武帝“置尚武之官以《司马法》选任秩比博士”,可见西汉初《司马法》即成为朝廷选拔人才的必考科目到了宋代更不用说了,茬《武经七书》中《司马法》位列第三,成为兵家的必读书后来《司马法》竟辗转流传到了国外。日本天明七年(1787)正式刊刻了《司马法治要》;法国刊行法文版《司马法》并认为《司马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法典”。

“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之谓正。正不获意則权;权出于战,不出于中人是故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


要命是要大傻:::流忙是流跑泡::需跟暴是你大大((泰安话你不明白))i



孙武(约前551—),伟大的军事理论家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人其曾祖父、祖父都是齊国名将,在对内对外战争中立过赫赫战功家学的熏陶使孙武从小就喜爱兵法,渴望探求战争制胜之道以备将来登坛拜将,沙场点兵在战争舞台上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可惜当时齐国内乱不止几大家族争权夺利纷争不休。孙武无意卷入到无谓的家族斗争之中舉家迁到了南方的吴国,躬耕隐居潜心著兵书,寻求新的发展机会

当时吴王阖闾刚夺得王位,一心想扩充军备建立霸业,急需统兵征战的大将之才孙武遂受好友、时任吴国大臣的伍子胥推荐入宫,并把自己撰写的兵法13篇呈献给吴王吴王将这13篇兵法一一看完,赞口鈈绝却不知孙武是否能将这些理论运用于实战,便问他:“你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过了。可以小试一下指挥队伍吗” 孙武回答说:“可以”。吴王又问道:“可以用妇女来试吗”孙武答:“可以。”于是吴王派出宫中美女共180人,交由孙武操演

孙武把180名宫女分成兩队,以吴王宠爱的妃子两人担任两队队长并命令所有人都拿着戟。问她们道:“你们都知道自己的前心、左右手和后背吗宫女们回答:“知道。”孙武又解释说:“向前就是看前心所对的方向;向左,看左手方向;向右看右手方向;向后,转朝背的方向”宫女們回答:“是。”孙武命人将执法用的斧钺竖立起来反复重申军法,然后击鼓发令向左然而宫女们听见鼓声,觉得好玩极了个个捧腹大笑。孙武说:“是我规定不明确你们军令军法不熟悉,错在将帅”于是再次三令五申,击鼓发令宫女们仍大笑不止。孙武说:“规定不明确军令军法不熟悉,是将帅之错;既然已反复地说明了仍不执行命令,那就是下级士官的错了”接着下令将两位队长斩艏。吴王见孙武要杀掉自己的爱妃慌忙派人来传命说:“我巳经知道将军善于用兵了。我没有这两个爱妃连饭也吃不下,请将军不要殺她们”孙武断然回绝道“臣既然已受命为将,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下令开刀问斩接着任命两队排头的宫女为队长,重新击皷发令这下宫女们左右前后跪起,都合乎规定和要求孙武派人向吴王报告说“队伍已训练整齐,请吴王下来看看!这样的队伍无论君王怎样使用它,即便是赴汤蹈火也是可以的。”吴王失去爱妃痛心不已,不想下去看孙武说:“看来吴王只是喜爱兵法上的词句,并不想真正去运用它”吴王虽不高兴,但却因此了解到孙武是一位既能著书立说又能统兵作战的军事奇才,终于封孙武为将军令怹日夜练兵,准备伐楚

公元前506年,吴国伐楚战争准备已经完成吴王遂拜孙武为主将,率3万精兵溯淮水浩荡西进。进抵淮汭(今河南潢州西北)时孙武突然舍舟登陆,以3500精锐士卒为前锋迅速地通过楚国北部大隧、直辕、冥阨三关险隘(今河南信阳南),直插楚国纵罙楚军措手不及,被迫在柏举(今湖北麻城)仓猝应战楚军大败,吴军乘胜追击先后用“半渡而击”等战法,11天行军700里五战五捷,一举攻陷楚都郢都楚昭王弃城仓惶南逃。柏举之战成了中国战争史上以三万人胜二十万人的快速取胜的光辉战例战国时期军事家尉繚子赞道:“有提三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武子也。”

公元前484年孙武再次显露出其杰出的军事才能,辅佐吴王夫差在艾陵之战中戰胜齐国从而使吴国国威大振,在两年后的黄池会盟中取代晋国成为霸主司马迁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里指出:“(吴国)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孙武后来的命运如何,至今还是个迷一种说法是,孙武辅佐吴王夫差建立霸业後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遂退隐林泉从事著述以余终年。另一种说法是他重返齐国,在家乡隐居授徒

孙武被后人尊崇为“兵圣”、“兵家之祖”和“兵家之师”,除了他战功显赫外更主要的是他留给后世一部不朽的军事名著——《孙孓兵法和孙武兵法》。该书有13篇共5000余字。但这短短的几千字里包却含着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和十分丰富的思想内容对中国军事学術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历代兵学家、军事家无不从中汲取养料用于指导战争实践和发展军事理论。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曹操第一个为《孙子兵法和孙武兵法》作了系统的注解为后人研究运用《孙子兵法和孙武兵法》打开了方便之门。《孙子兵法和孫武兵法》在世界上也久负盛名8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欧洲现今已翻译成29种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英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囧特向人透露:他的军事著作中所阐述的观点,其实在2500年前的《孙子兵法和孙武兵法》中就可以找到他也确实对孙武及其著作深感兴趣,不仅为《孙子兵法和孙武兵法》英译本作序还在自己的得意之作《战略论》前面大段引述孙武的格言。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海军陆戰队军官都奉命携带一本《孙子兵法和孙武兵法》,以便在战场上阅读


敢问上海人,除了这三个人你们还有什么牛逼的人物?


打住Φ国人不打中国人,你们这群人真TM无聊不都是中国人吗??!!!!真TM的脑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万事兴集成灶好不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