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过于理性怎么样可以不白活?理性有效回答,谢谢。

 中国有句成语叫做“欲壑难填”说的是人的欲望永远不可能满足。国外有个心理学家为这个成语做了阐释:“需要是人类天生的、下意识存在的而且是按先后顺序发展的,一个欲望的满足会引发另一个欲望的产生”我们不能草率地把“欲望”这个词定义为褒义或贬义,因为正是这无穷尽的欲望驱使使人类的需求不断增加,使人们永恒地追求着不息地奋斗着。
正是欲望的存在社会才会在人类需求的推动下得以飞速发展,人们的苼活也变得越来越丰富
但是,在市场经济日趋活跃的今天一些人对金钱的欲望日渐膨胀,对金钱的渴求蒙蔽了他的双眼在突破了理性设置的最后一道防线后,最终滑进了由邪恶欲望指向的犯罪深渊
有空的时候,我会准时收看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节目有一个案件给我的震撼非常大:3个不满16岁的孩子,仅仅因为没钱上网就合伙抢劫并杀害了一个与他们素不相识的人,但最终他们只从这个人身仩搜出了209元钱……我震撼于他们年仅16岁的年龄、震撼于他们的手法残忍、震撼于他们的不计后果、震撼于他们的毫无良知和理性,他们剝夺了别人的生命但同时也葬送了自己的青春乃至一生。
  有句话说的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是的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爱财”,但是要取得它是要有“道”的,这个“道”的后面就是“理性”。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的主持人王志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对,是有人曾经想用金钱贿赂我但我没有接受!”从他口中说出来看似很平常、不经意的一句话,却能折射出他人性的光辉
真的,有时只需要一个稍纵即逝的贪念那么事情往往会从一个极端向另一个极端发展。
在我看来理性应该是欲望的“黄金分割点”。记得仩学时老师曾说过:“所谓黄金分割点,就是标尺上你感觉在那里看着最舒服的一个点”如果假设欲望就是一个标尺,理性就是它的黃金分割点那么当欲望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头脑中的理性总是在它最应该出现的时候出现并恰到好处地制止了欲望前进的脚步,那么这时的欲望就是“更高层次的追求”,就是“创新”就是“进取”。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富翁非常有钱但他还在不停地赚钱,怹忙得没有时间吃一顿像样的饭餐餐都是快餐;没有时间睡一次完整的觉,每天只睡2、3个小时;没有时间陪他的家人因为他在不停地簽署文件……在他的努力下,他的帝国大厦越建越高、银行存款越来越多但是因为他在拼命赚钱的同时,透支了他的健康病魔过早地帶走了他的生命……他很好地控制了他的事业,但他却没有能控制住他的欲望
其实他的一生到底在追求什么,他欲望的极限到底是什么我想连他自己都不清楚了。
欲望是本能的是冲动的;而理性是思考的,是冷静的欲望本身并没有错,就像一盆汤咸了要加些水,淡了要加点盐能够在本能中加入思考,在冲动中注入冷静只有我们自己对它的把握才是最关键的。
全部

首先我得声明一下,世界上的囚有多种多样规划和不规划的人生都可以过得很精彩,但是你永远不知道过去的你选择了相反的做法以后会不会过得更精彩所以以下嘚回答,都仅仅是出于个人经历给一个想要规划自己人生的年轻人一点点建议毕竟,比你多活的九年不是白活的可是,我说的也可能嘟是错的

我18岁的时候给自己的规划是出国读博士然后再选择职业。20岁的时候由于博士申请失败读了硕士两年后终于申请成功读了博士。22岁的规划是毕业后先进入环境咨询公司了解下企业的运作,再决定自己之后的道路现在我27岁,博士毕业在环境咨询公司工作一年哆了。发现自己可以有的选择比当初考虑的还要丰富只是还没有决定下一步怎么走。

所以你看虽然我的人生没有完全按照规划来,但昰大致都没有脱离轨道不好意思地说,其实我结婚生孩子这件事情也是提前两三年就规划好了。似乎过得也不算太差。起码现在個人收入已经超过美国平均家庭收入了。单说金钱有点无聊那,好歹我在知乎上的赞同数也是前两百名了再有,我们常把多元化宽口徑作为人生精彩的证明殊不知在一个地方越潜越深,也是一种更少有人领略的风光呢

如果看到这里你觉得我要说的话应该还是会有点參考价值的话,不妨继续看否则就可以打住了。

我16岁上大学那个时候其实真的对职业规划一无所知,还停留在以为学历越高越好的阶段对于专业的认知也相当浅薄,只是单纯地认为环境科学是一个很伟大的事业(不许笑!)渐渐地,我发现这个专业的出路相当狭窄而我居然不喜欢它!(想想,如果那个时候我还不去规划未来结局会如何)于是我想换专业,就把学校发的所有非文科专业的培养计劃都看了一遍(好像换文科出路更狭窄当然是当时的浅见)。对于觉得会有兴趣的学科就去听该系的学科导论课以及到图书馆找入门嘚教材。同时我选课也比较杂,20个学院里我估计上了有16个学院的课(时间太久远具体数字也记不清了)。这么上上下下折腾了一阵以後我居然还真的找到了一个看起来新鲜好玩的学科:金融。我把经济学的金融学的书都借好了连周末的辅修课都选好了……

但是大三┅开始,我接触了SRTP也就是所谓的本科生科研项目。其实现在看起来当时的研究实在是小儿科不过我却着着实实被迷住了:原来环境科學里还有这么有意思的研究项目!可惜的是当时的导师不是业内顶尖而且也快退休了,而其他导师做的项目对我又没什么吸引力所以我想,不如还是出国读吧现在想想,那时确实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我的GPA并不高,系里历史上几乎没有人全奖去美国最后也我也确实没有申请成功,去了新加坡的全奖硕士项目好在这个项目性价比极高,绝大部分课是斯坦福老师上的可以想见,精彩的课程又给我的梦想鍍了一层金

在大学里、斯坦福、南洋理工、……每个我待过的学校我都去做过职业测评。其实这个测评并不能给你一个准确的职业规划判断它们最大的作用是帮你从另一个角度认识自己,找到自己在人群中的位置我至今记得斯坦福的职业中心老师让我用左手写下自己嘚名字,告诉我:你习惯用右手写字但左手不是不能写,只是写得没那么好测评只是测出你做什么更为自然,而不是你能或不能做什麼

而在读了这么多年书以后,我反思了一下发现很多事情我们仅仅是听其他人说,或者只是从名字上去认识并没有真正接触过。而嫃正接触后你可能发现没有想象中那么好而要知道自己喜欢不喜欢什么,只有亲自去尝试所以,趁着年轻多尝试一些东西。这些甚臸不一定是你一看上去就感兴趣的只要是积极上进的事情都可以尝试。这不仅仅是认识自己的最好方式也是让你懂得自己和现实如何對接的最好方式。尝试发现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东西以后就要考虑进一步地积累了,这时才真正进入规划的阶段

对于社会,我接触的不算多但经过反复地观察,我想起码有这么几点是需要知道的:

和人相处很重要我不止一次见过“做技术的,不擅长和人打交道”这种說法千万不要让这种标签束缚自己。要想走得快就一个人过于理性走。要走得远就和其他人一起走。

但是这不是叫你随波逐流,洏是希望你在懂得如何与各类人相处的同时更积极地去结识那些上进的、有能力的、有知识的、或是品格好,或是招人喜欢的人——他們可以没有好的成绩、背景、头脑但是必须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如果你能找到一些愿意指导你的mentor, 那就更好了(要注意,mentor也是人也囿其局限性,你仍然需要培养自己的判断力)

有时候你不需要自己去尝试某条路,从别人的路也能得到启发所以,多结识各行各业的囚特别是那些喜欢自己行业/职业的人。

好的平台让你事半功倍这里举个例子:我一个硕士学弟,本科学校在中国大学排名中很少能排箌前十去了我们的硕士项目以后找到机会和斯坦福的大牛交流,最后去了麻省理工读博(求不人肉)当然,以我为反例也可以看出:一个不错的规划并不能保证你得到最好的结果,它仅仅是为你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这个社会赢者通吃。所以做事最好做到极致那么这個领域的机会就会迫不及待地来寻找你。

以上这些和人生规划的关系是:如果你能把这些应用到每一日的生活中你一定会比跟你处在同┅起跑线上的人对于规划未来有更深的理解。没有人敢预测未来能做到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最好已属难得。要知道你不具备规划未来的能力不意味着规划未来本身没有用。我还是举例子吧:

李嘉诚:张亮:你所不知道的李超人 (不好意思找不到原文,只好贴一篇转载的鏈接)

如果有什么是我最想从李嘉诚这里得到解答的那就是为何在太多企业家轻易断送一家企业的同时,李嘉诚几乎碰不到“天花板”

他轻描淡写地回答:“其实是很简单的,我每天90%以上的时间不是用来想今天的事情而是想明年、五年、十年后的事情。”

杰夫.贝索斯:杰夫·贝索斯的管理哲学:一切从长远出发 : 经理人分享

贝佐斯2011年在接受《连线》杂志采访时说:“如果你所做的每件事都围绕三年规划展开那么你的竞争对手就太多了;但如果你愿意投资一个七年期的规划,你的竞争对手就少了很多——因为很少有公司愿意这样干”

囚生规划本质就是职业规划,就是目标达成的一个学问

我以前了解过的江苏学信学院的《使命必达》课程是非常深刻的解答了这个问题。

伟大的人生就是两句话:1你的使命(目标)是什么2你如何达成你的使命(目标)?

如果在理性规划的话在问一句,我现在的条件是什么

根据上面三个问句来回答,比一般的职业规划课程更有杀伤力

分短期、中期,然后再根据这两种规划做具体的长期人生规划首先,从你的兴趣爱好特长开始分析你是属于事业追求型的还是以明确目标为目的的。分析对了就告诉自己,三年后你想成为或者你要達到什么样的目标这样就有了清晰的规划意向了。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