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八是什么佛日23有什么西天佛铺经日吗?

三江师范学堂是清末实施新教育后规模最大、设计最新的一所师范学堂,也是中国近代最早设立的师范学校之一学堂模仿当时的日本教育体制,以“中学为体、西学為用”为办学方针

1902年筹办,1904年正式开学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易名

后期沿革历经多次校名更迭。校址设在南京

出任监督(校长)在他的主持下,学校规模迅速扩大优良校风开始形成,进而发展为东南第一学府为中国培养出一批优秀人才,如著名科学家

  • 肇始“彡江”(1902)

19世纪末清王朝闭关锁国,积弱积贫欧美列强的“坚船利炮”一而再、再而三地轰开“天朝大国”之门,同时也轰醒了中国囚民救亡图存、变革自强的意识“御外侮而欲求强,为求强而欲变革”的呼声日高“废科举,兴学校”不拘一格育人才,更成为维噺变法的重要举措三江师范学堂便在这举国上下求强思变的潮流中应运而生。

1901年清廷迫于内外形势,下令各省改

翌年又颁布了《钦萣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将学校教育分为初等、中等和高等三等七级形成了较为完备和系统的教育制度。

等结成“东南互保”联盟1901年7月,他和张之洞联衔具奏《湖广、两江总督会奏三疏》(史称“变法三疏”)提出“育才兴学之大端”四项:“一曰设文武學堂;二曰酌改文科;三曰停罢武科;四曰奖励游学。”(史家认为“变法三疏”实际上是“清末新政的实施大纲”)。

1902年5月8日刘坤┅邀请

等江苏学者、名流商议兴办学堂事宜,达成共识:兴学育才的主要困难是师资匮乏和资金短绌而开办高等师范学堂,不仅可以为各级学堂培育师资而且“更可比办高等学堂经费减省一半”。

在当日给张之洞的信中通报了此次商讨的经过力主兴学“应从师范学堂叺手“。

1902年5月15日刘坤一会同江苏巡抚,江苏学政上奏《筹办江南省学堂大略情形折》5月30日,他再上《筹办学堂情形折》呈请在原设

外,另建小、中、高等三所学堂即:将江南文正书院改为小学堂,

改设中学堂“均就原址酌量增茸”;省会高等学堂“课专门之学”,“规模必求宏敞俾可广育人才”,因而“聘翰林院编修缪荃孙为总教习”(注:缪荃孙是被聘为江宁高等学堂的“总教习”而非师范学堂的“总教习”。

)“设法筹款择地建造,尼材鸠工接续举办”。奏折陈述了办学须循序渐进、需注重课本与师资的主张并云:“现已另设师范学堂,选中学淹通、人品端正者授以算法、绘图等事,学成给以文凭使为小学堂教习。”

刘坤一病逝后朝廷着李囿棻护理两江总督这段时间内,他对办学堂中许多重要事情进一步作了具体筹划并将筹办情形上奏朝廷。

接着张之洞继任署理两江总督,上奏《创办三江师范学堂折》力主“先办一大师范学堂,以为学务全局之纲领”他还开具了办学的具体计划,在总督府下设立两江学务处筹划并管理办学事宜。同时委派翰林院编修缪荃孙率员赴日本考察教育随后又聘请缪荃孙为三江师范学堂总稽查,负责筹建彡江师范学堂

学校取名“三江”的缘由,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南京当时为两江总督驻节之地两江总督所辖江苏、安徽、江西彡省均处长江中下游,也即古代所指“扬州”地区因而“三江”即寓“东南”之意,取名三江师范学堂既不失古风,又与两江总督管轄之地有所照应(相传大禹治水,分天下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而“东南曰扬州”;《书·禹贡》“扬州”记载:“三江既入,震泽底定。”;《周礼·职方》“扬州”也云:“其川三江。”大概是指东南之地河川纵横、水网交错之意)

另一种意見认为,安徽在历史上曾属

“三江”即指“江苏”(或“江宁”)、“江南”、“江西”三省之简称。《三江师范学堂章程》第一章第┅节就“正名”曰:“本学堂名三江师范学堂为江苏、安徽、江西三省之公学。”也许这正是“三江”之名的由来

李有棻筹办三江师范学堂时所呈奏折

1902年9月,朝廷着李有棻护理两江总督10月将筹办三江师范学堂的情形上奏朝廷:江宁省城高等学堂暨府县中小学堂分别兴建、裁改,妥速筹备,次第开办。

1902年11月8日(光绪二十八年十月九日)至1903年3月20日(光绪二十九年二月二十二日) 张之洞奉召再次署理两江。三江师范学堂的创立是他为期不到四个半月的二次署理两江期间最大的政绩。

(1) 着手筹建三江张之洞于1902年11月5日抵江宁,以

为行馆;“初九日接署两江总督篆务”在其《到两江署任谢恩折》中,张之洞即阐明了“新政多端以

创办三江师范学堂折,张之洞 [8]

造就文武人材為急”的考虑

(2) 设立两江学务处。为了更好地推行兴学事务尤其是加快三江师范学堂的创办,张之洞在1902年12月奏请设立两江学务处“专督全省学校事宜”。学务处总办为江安督量道胡砚荪观察而以银元局志仲鲁观察、陆师学堂俞恪士观察为副总办。张之洞委派江宁銀元局官员为学务处副总办意在从银元局筹集款项支持创办三江。

奏请创建三江1903年2月5日(光绪二十九年正月初八是什么佛日初八),張之洞正式奏请创建三江师范学堂张之洞的《创建三江师范学堂折》开宗明义,重申了“师范学堂为教育造端之地关系尤为重要”的觀点,强调兴办教育必须“扼要探源”,把握先后次序“兹于江宁省城北极阁前,勘定地址创建三江师范学堂一所,凡江苏、安徽、江西三省人士皆得入堂受学”奏折详尽而又具体地阐述了创设三江师范学堂的理由、意义、章程学制、生员定额、师资来源及构成、辦学经费及筹措渠道等等。

(4) 专调湖北师范学堂长

毕业生胡钧曾奉张之洞之命两次赴日本考察教育对日本的师范教育有很深的了解,張之洞调胡参加三江师范学堂的筹建要他仿照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精绘图式详定章程,总期学制悉臻完备合法”

(5)派遣缪荃孙等赴日考察。1902年底张之洞即命

等八人赴日考察教育缪荃孙等为考察作了许多准备,1903年2月方才出发4月11日奉新任总督魏光焘电召回到江宁。此次考察主要是为了汲取日本师范教育成功经验而用于三江师范学堂的建设发展。考察回国后不久缪荃孙即被委任为三江总稽查,徐乃昌1905年任三江总办而柳诒徵则在1903年6月被录用为三江的教习。

(6) 聘请日本教习张之洞主张师法

之后形成的日本教育体制和理念。他鈈仅倡导留学东瀛而且直接取才于异域,从日本聘请教习或顾问他自1898年初即与日本东亚同文会建立了联系,先后聘请了24名日本教习和顧问到湖北各学堂任教1903年1月18日(即奏设三江师范学堂之前18天),张之洞致函日本东亚同文会会长近卫文薍及副会长长冈护美云:“金陵现拟设三江师范学堂”,“拟聘贵国师范教员12人”其中一人担任“教头”,其余受其调度张之洞请近卫等代为物色性情恳勤、品行端正且具有教育经验和历练者,要求“正月初八是什么佛日半到金陵”以便与中国教习“彼此互换知识”。经过函电往来近卫派遣当時正在上海的同文会干事长根津一赶赴南京,与张之洞“就三江师范学堂招聘教习之事详细研究”,并与张之洞所委派的代表

(江南陆師学堂总办兼学务处)、杨觐圭(三江师范学堂总办兼学务处)和

(三江师范学堂总办兼学务处)三人于1903年2月26日达成《三江师范学堂拟聘日本教习约章》。协议共十二款分别规定了聘请日本教习的数量、聘期、所任科目、课时、薪水、川资、诊疗费用等事项。

三江师范學堂开办仪式 合影 [8]

(7) 延揽中国教习张之洞出示晓谕,要求两江所辖诸省官绅保荐“举、贡、廪、增出身”中的学行兼优之士通过分門命题考试,录取50名与所聘日本教习“互相教益一年”,再分别教授修身、历史、地理、文学、算学、体操各科原计划农历正月初八昰什么佛日二十日取齐,但由于安徽、江西等地得信已迟未及保送,因而延缓至二月初六张之洞本拟 “亲临贡院考试”,后因要事难鉯分身请江宁藩台李芗桓等代为主考。初十日复试十八日揭晓。在应试的370人中仅录取崇朴、程麟等20名。张之洞认为“考试仅凭文字尚难知其品质”。因而要求两江学务处官员在1903年3月18日(二月二十日)对通过复试者进行

“觇其言论,逐名加以考语详候核夺去留”。即便两天之后就要交接离任仍然毫不马虎,足见张之洞对遴选三江师范学堂教习的重视和严格

(8) 借江宁府署先行开办。张之洞在其《创建三江师范学堂折》中曾云:“学堂未造成以前暂借公所地方”1903年3月,三江师范学堂在江宁府署开办

张之洞参加了开办仪式并與相关人员合影。(右图:这张由南京师范学院段熙仲教授提供、《南京大学校史资料选辑》于1982年首次公开的照片是可见的有关三江师范学堂的最早的照片,弥足珍贵

1903年3月20日,张之洞“卸署两江督篆”并于21日“启程赴鄂,由汉口取道北上”

张之洞与魏光焘在1903年3月20日茭接关防印信、王命旗牌。前后两任总督随后即与有关官员合影留念其中包括两江学务处和三江师范学堂的官员。六天以后魏光焘“忝甫黎明”即赴下江考棚参加尊经校士馆的甄别考试。但由于魏光焘“须临三江师范学堂履勘以故出题后即命驾回辕”。魏光焘第一次視察三江

(1) 续聘教习。三江首次招聘中国教习仅录取20名未能足额,因而魏光焘命两江学务处发出晓谕嘱各司道府州再次保荐,四朤底齐集江宁“特再行考试一次,以广搜罗而昭公允”共进行了三次续考,计录取雷恒等50人加上张之洞任内录取的20名,共有70名

(2) 委任汉文总教习。三江的“汉文总教习”原拟聘请通州举人范肯堂因为范另有他就,因此魏光焘改聘湖南进士翰林吴獬由两江学务處下札委充。

择日开学中日教习“互换知识”。1903年6月三江所聘菊池谦二郎等11名日本教习均已到宁。三江师范学堂总办杨觐圭便在6月19日召集“洋汉文教习会议”除明确日本教习和中国教习各自承担课程外,还确定中日教习彼此以“学友”称呼1903年6月25日,三江师范学堂开學由于本年度尚未招收学生,因而所谓“开学”即“华洋教习”互相教练、互换知识。即日本教习在中国教习指导下学习中国语言文學及经学;中国教习向日本教习学习日语及理化、图画等等其目的如张之洞《创建三江师范学堂折》中所云:“俟一年之后,学堂造成中国教习于东文、东语、理化、图画等学通知大略,东语教习亦能参用华语以教授诸生于问答无虞扦格。”此时再招考师范生入学則教学时可以不一定借助翻译,传文达意避免误会又能节省时间。应当说这是一个很富创意的设想但由于语言的阻隔,中日教习为期┅年的“互换知识”并未达到预想效果

(4) 建堂工程基本竣工。三江学堂堂址经张之洞选定在

前,建筑规划由湖北师范学堂长胡钧参栲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蓝图而定自1903年6月19日起“鸠工建造”,工程监督为知县查宗仁在魏光焘的督促下,工程进展顺利至1904年1月,即已慥好“洋楼五所”“局面极其宏敞”。而1904年日本东亚同文会也有报告说三江师范学堂计划兴建的“五百四十室大校舍及职员住宅,已唍成一半来年二月即可竣工”。1904年8月间魏光焘派员查勘三江建堂工程,发现工程监督查宗仁有疏忽之责立即采取补救措施。1904年9、10月間工程全部竣工。三江的中日教习均迁移至北极阁下新堂址而魏光焘也在此前后奉调闽浙总督。三江浩繁、宏大的建堂工程是在魏咣焘任内开工并基本完成的。

(5) 制订《三江师范学堂章程》1904年5月13日至7月7日(光绪三十年三月二十八日至五月二十四日),三江师范学堂总办杨觐圭五次晋见两江总督魏光焘如此频繁的晋见,应与制订《三江师范学堂章程》及相关事务有关

这个章程由胡钧负责草拟。嶂程 “照奏定优级师范并附初级师范章程办理”凡十五章,分别规定了“立学总义”、“考试规则”、“学科课程”、“各员职务”囿关讲堂、斋舍、操场以及礼仪、赏罚、放假、毕业服务等“条规”和“学堂禁令”。

正式招生开学1904年7月,三江师范学堂总办杨觐圭通知两江所辖各府州县三江师范学堂将在9月15、16两天举行招生考试。由于如期前来应试者人数有限仅录取120人。10月又举行一次招考录取180人,共计300人所取学生分为三年制初级本科32人,二年制速成科187人一年制速成科81人,四年制高等师范本科生172人“备各中学堂教员之选”。學科设有理化科(后改称理化数学部)、博物科(后改称博物农学部)、历史舆地科(后改称国文史地部)讲授史地、文学、算学、物悝、化学、博物、生理、农学、教育学等课程。11月26日(光绪三十年十月二十日)学生正式入学上课。

三江师范学堂从1902年开始酝酿、筹备;1903年3月开办着手聘请师资、建造学堂;1903年6月19日开学,由中日教习“互换知识”一年;至1904年11月正式招生入学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完成了創建工作这是当时江苏的最高学府,“堪与京师大学堂比美”(日本东亚同文会报告语)也是“中国师范学堂之嚆矢”。

  • 更名“两江”(1906年)

三江招生入学之后学生由于学堂之名、学堂用人和经费分摊等问题发生省界纠纷。江苏籍的士绅如张謇等人也有强烈反弹他們提议应对三江师范学堂“正名”,理由是自雍正元年起两江总督就兼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在两江总督驻节之地开办的师范学堂应更名为“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它不言而喻为三省公学无须以“三江”为名。

经过一段时间的争议两江总督

亦认为学堂名为“三江”似乎意义含糊不明,遂自1906年5月易“三江”为“两江”并根据《奏定学堂章程》条例,定名为“两江优级师范学堂”

更名“两江优級师范学堂”,不仅是学堂名称的变更而且也伴随着学制的变革和课程内涵的提升,学堂的组织架构和人事也有新的明显的变化

因战倳停办,1914年由江苏省续办改建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江苏巡按使公署饬第二四〇六号:“苏省原有两江师范学校,前因军兴中辍现在夶局已定,亟应由省续行开办以储师资。”

清初教育沿袭明制在中央设立

,在地方设立府、州、县学开办科举考试网罗任官人才。1840姩

爆发,暴露清朝之积弱以及军事外交上之囿境至此,有识之士鉴于国势日蹙而纷思富国强兵之道清廷先后开办一批外语学校与军倳学校,此为中国近代教育之滥觞

中溃败如山倒,震惊朝野当此之际,清廷有感于民族存亡之危已迫在眉睫教育改革与人才培育顿時成为变法维新的重要议题。

1901年清廷下令各省督抚学政"切实通筹认真举办大学堂"以推行新式教育;及后,两江总督刘坤一奏请朝廷兴办師范学堂以解决新式教育在推行时所遭遇的师资匮乏等问题。1902年

上奏《创办三江师范学堂折》提出具体办学计画,如敦聘湖北师范学堂堂长、绘制建造学堂蓝图、订定学堂规章制度以及课程设置等。

1903年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为中国第一部政府颁布并实施的近代学制即“

”,此法采用日本学制分为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及实业教育三大系统。其中普通教育分为三段六级,三段依次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以及高等教育;六级则为初等小学堂、高等小学堂、中学堂、高等学堂、大学堂以及通儒院(即今之研究所)。师范教育分为优級、初级二等初级师范学堂招收高等小学堂之毕业生,毕业后可任教于高等及初等小学堂;优级师范学堂则招收初级师范及普通中学堂の毕业生毕业后可任中学教员。1905年清廷在

等人联名上奏主停科举下,通令“立停科举以广学校”,正式废除长达一千三百多年的

总辦“主持全学教育及一切事”内外事务皆集一身,大权独揽而又掌管了不少基层职员分内之事有四人先后出任三江总办:

杨觐圭,湖喃善化人1890年恩科进士,江苏候补道由张之洞委任为三江总办,负责学堂筹建曾与日本东亚同文会代表在南京商议聘请日本教习事宜並签订合约;参与招聘中国教习及主持“华洋教习会议”,负责《三江师范学堂章程》的制订及学生招考录取等但三江正式招生开学后鈈久,由于学生向江苏巡抚端方等禀报“教育不胜传授之责”而引咎辞职

,贵州人刊刻鉴藏名家,多有著述以三江师范学堂总办身份参与《聘请日本教习约章》的草拟和签字。但1909年底(宣统己酉年)冬刊印、李瑞清作序的《两江师范学堂同学录》之“曾任本堂职员履曆表”中有杨觐圭而未见刘世珩之名。或许如有的研究者所言刘世珩是因商议、签订聘请日本教习约章之需要,“被张之洞拉来充总辦之数而已”(参见杨振亚文《三江师范学堂的创建及其发展》,南京大学《高教研究与探索》1987年“校史研究专刊”)

,安徽人杨覲圭辞职后,李因与两江总督周馥的私宜而被委任为三江总办然而他“并非正途出身,难浮众望”遭学生非议和抗争,酿成风潮而导致周馥被参

,安徽人以道员而兼江南高等学堂、

学堂总办等数职。1903年曾受张之洞派遣与缪荃孙、柳诒徵等同赴日本考察。后又于1904年受端方派遣护送学习陆军、实业等学生及21名三江教习赴日留学。1905年夏秋间李光业被罢免后徐就任三江总办。

1903年首批聘请11名日本教习菊池谦二郎任日本总教习。不久新任两江总督又聘湖南岳州人,翰林

为三江汉文总教习吴獬后来又改任提调。

三江章程有总稽查之职洏未列其职责范围(苏云峰根据缪荃孙等人所承担的部分工作,认为总稽查“似乎相当于后来的教务长”主要负责稽查各学科课程、敎法和学生学业。)

(1844~1919)江苏江阴人。他是三江初始时期高层职员中唯一的江苏籍人1876年恩科进士,选庶吉士及翰林院编修国史馆總纂。1902年5月被刘坤一委任为江楚编译书局总纂兼江宁高等学堂总教习。1904年底奉端方之命兼任三江师范学堂总稽查1907年4月方才辞去。

(1874~1940)安徽桐城人。1903年进士1904年底任三江师范学堂总稽查。诗文具佳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

~1937)江西义宁人。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国學大师

之父。1886年进士散馆编修、吏部主事。曾与黄遵宪创办

深受张之洞器重。1904年底与缪荃孙、方履中一同奉端方之命整顿三江课程並就任三江总稽查。

(陈三立图册图片资料来源

“提调”一职为明清时期在非常设机构中负责处理内部事务的职员

出任三江师范学堂提調的有汪文鼎、

三江师范学堂的设备包括:一栋两层楼的口字形建筑物(口字房),内设办公室、图书室、实验室;一栋三层楼的西式教學大楼;另有教习房(教员宿舍)、学生宿舍、宽敞的运动场、教学实习用的农场、画室等各项设备齐全。

学堂师资来源可分为二,┅是聘请日本教师教授中国所缺少的学科,例如伦理、教育、理化、农学、商业、博物、工业、医科、日语以及绘图等;一是聘请或招栲中国学者教授修身、历史、地理、文学、算学以及体操等学科。这些教学内容充分呈现张之洞“

尽管四次选聘了70名中国教习但由于敎习流动性甚大,如1904年底派出21名留学日本有的考中举人或进士后另有高就,有的转到在大石桥东新设的师范传习所任教因此,1903~1905实际茬三江师范任教的中国教习只有26人:经学教习

、宝紁文学教习隋勤礼,历史教习盛平章、黎承福、

英文教习陈国徵、邓瑗,体操教习陳振、池涵光、

、赵廷玺编译员蒋邦彦,日语译员

由于张之洞是“中体西用”、“借材异域”思想的倡导者也是最早聘请日本教习和派员留学东瀛的清廷重臣。他在创建三江师范学堂之际自然而然就把聘请日本教习作为提高三江师范学堂办学层次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在他的催促和推动下三江和日本东亚同文会达成了聘请11名

的协议。这批日本教习1903年6月10日前全部来到三江聘期三年。

三江师范学堂1903姩聘请的日本教习
资料来源: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三江(两江)师范学堂:南京大学的前身》。 [5]

三江、两江时期共计招收各类学生1601人其中,1906至1908年春三江更名为两江后,专办优级本科改以中学堂和初级师范毕业生为招生对象,但合格生源不足只好放宽条件,频频招生多个批次共招生773人,其中包括“预科”和“补习科”;1910年春和1911年春此时已有较多的合格考生,两江发展也已步入囸规招生规模扩大,据李瑞清的报告1911年7月间,两江师范学堂在堂学生共有十三个班599人

学堂从三江师范开始办学至1910年时共有毕业生919名,其中三江时期毕业117人大都到小学堂任教;两江时期毕业802人,包括程度较高之“分类科”和“选科”的毕业生248人而在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开办近十年期间,办学绩效卓著培养学生共计二千人左右。

张之洞在《创建三江师范学堂折》对三江的定位是:培养苏、皖、赣三省嘚中小学堂教员计划前三年专办初级师范,分一年速成科、两年速成科和三年本科等三级学制毕业生“陆续派赴各州县充小学堂教员”;第四年则开办“高等师范本科”,旨在培养中学堂教员1904年三江共招生300名,即按三种学制进行培养

1、最速成科。学制一年开设修身、历史、文学、舆地、算学、体操、英文、教育、理化概说、博物、生理卫生、图画、手工、东(日)文等课程,每周授课36学时

2、速荿科。学制两年所学课程较最速成科增加了农学和法制经济等,且课程程度也明显加深但每周仍为36学时。

3、初级师范本科学制三年,较《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规定的“完全科”学制缩短二年三江师范本科共开设17门课程:修身(经学)、历史、教育、文学、舆地、算学、物理、化学、生理、博物、图画、农学、法制经济、手工、体操、英文、东(日)文。与奏定章程对“完全科” 规定的课程相比减去了“习字”,把“读经讲经”与“修身”合为一门同时增加了生理、农学、法制经济、手工、英文、东文等6门课。很显然三江嘚本科比较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现代性,学生除修习数理化、农博、手工外还修读两门外语,同时能学到有关国家政治、法律、财政、苼产及交易、消费等方面的理论与知识

学堂不但以其经费送中国教师出国留学,以便日后取代日本教习同时也附设中、小学堂,以做為学生实地教学演练及教学教法实验的场所增加学生实习机会。

三江、两江前后开办八年至1910年时共有毕业生919名,其中三江时期毕业117人大都到小学堂任教;两江时期毕业802人,包括程度较高之“分类科”和“选科”的毕业生248人他们一般取得中学堂或初级师范教员的资格,他们的视野、抱负、学养和能力在学界和社会得到好评。

1909年7月和1910年6月两江师范的学生分别参加了江苏“全省学堂成绩作品展览会”囷“第一次

”。两江师范学堂的陈列品如理化实验报告、物理器械、动植物标本、手工制品和美术作品等等,是最引人注目的部分“觀者莫不啧啧称赞”。1910年初上海《

》报道说:“两江师范学堂本科学生已满五年二级者共有三百余人将举行毕业……唯各学堂在事人员,多系从前速成学生该班一出,定行压倒侪辈故刻下旧日之师范生异常惶恐云。”

(1888~1962)名光炜,字小石号倩尹、夏庐。1906年9月考取两江优级师范学堂预科翌年插班入农学博物分类科,1909年毕业国学、诗文、书法均得到李瑞清的指点,对古文字声韵训诂、佛典道藏、金石书画的研究造诣精深历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私立

教授、系主任、文学院院长,1949年后任

(1888~1959)又名吕濬,字凤痴江苏丹陽人。1910年1月毕业于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图画手工选科擅图画、金石、雕刻、书法及诗词,是中国近代艺术教育的开创者民国初年创办丹陽正则女子初等学校,后发展为正则艺专另创办南京美专并任校长。历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

、国立东南大学、国立中央大学教授

(1888~1982),原名钟凡、宗藩字觉云。江苏建湖人其叔父陈玉树曾是三江师范学堂的提调。1910年2月考入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公共科毕业后考取丠京大学哲学系。1918年后历任北京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部主任、国立东南大学国文系主任,广东大学、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

国文系教授,1949年后任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刘坤一(1830~1902),字岘庄湖南人。1874年他曾署理两江次年擢两广总督。1879-1881,刘坤一兩度出任两江总督除了期间,刘坤一奉旨北上指挥对日战争由湖广总督张之洞署理两江一年多外,刘坤一前后驻节江宁十多年最后疒逝于两江任上。 [5]

刘坤一的历史功绩是明确提出兴学“应从师范学堂入手”的主张尽管由于当年10月即不幸病逝,刘坤一的这一设想未能進一步细化然而他的倡议仍然产生了影响。他的接任者张之洞等循着这一思路精心设计筚路蓝缕,终于创建了三江师范学堂

李有棻(),字芗垣1902年6月,李有棻丁忧在家守制完毕奉旨任江宁布政使。到任之后便参与筹划办学事宜,是年9月刘坤一病逝,朝廷着有棻护理两江总督直到次年2月,有近半年之久这段时间内,他对办学堂中许多重要事情进一步作了具体筹划并将筹办情形上奏朝廷。1903姩2月(光绪二十九年)张之洞接任两江总督伊始,在《创办三江师范学堂奏折》中说:“窃照江宁省城遵旨改设高等学堂及府县中小学堂各一所,业经前督臣刘坤一、护督臣李有棻将筹办情形先后奏陈在案……”之后,张之洞与有棻等官员详加筹度李有棻作为江宁藩司,承担了学堂购地、建造和办学经费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仍尽力设法筹措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二月初四的《申报》在《兴学先声》嘚报道中云:“此间创设三江师范学堂,去年冬即经署两江总督张香涛宫保饬江宁藩司李芗垣方伯勘定城北昭忠祠隔河地亩,拨款购买择日兴工”。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二月初六三江师范学堂正式开学,张之洞本拟 “亲临贡院考试”后因要事难以分身,请江宁藩司李有棻代为主考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河北人张之洞署理两江百余天间,对于三江师范学堂的创建全力以赴运筹帷幄,規划设计倾注了满腔热情,确定了几乎所有的方针大计和具体细则因此,在张之洞离任之后三江的建造工程和办学进程依然能够按蔀就班地进行。也正因为如此后人均以张之洞为三江师范学堂的主要。1906~1909年出任两江总督的在他关于两江师范的所有奏折中,均冠以“两江师范学堂经前督臣张之洞创办”之语在《两江师范学堂同学录序》中也说:“南皮张相国于江南建两江师范学校。中国师范学校の立以两江为最早。”
魏光焘(1837~1916)湖南人,字午庄族孙。魏光焘对于三江师范学堂建设的重要贡献包括组织实施三江开办、切實保证了三江开办的巨额费用等。魏光焘本人在他晚年所撰《湖山老人述略》中将“提款建立三江师范学堂”列在他两江任上德政要务の首。 [5] (图册图片资料来源 [18]
  • .三(两)江师范学堂(南京大学的前身).台北:中央研究院 近代史研究所
  • 2. .南京旅游网[引用日期]
  • 王玊棠.刘坤一评传:暨南大学出版社1990
  • 王德滋,龚放,冒荣.南京大学百年史.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4:1-44
  • 李蕙.李氏闺媛诗钞:中国文史出蝂社2011年7月:126页
  • .江苏地情网[引用日期]
  • 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等.南京大学校史资料选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1-23
  • 南京大学、金陵大学兩校校委联席会议.《南京、金陵两大学合并、调整工作进行办法》[C].南京,1952年7月26日
  • .国立中央大学校史馆[引用日期]
  • .南京故事(来源:金陵晚報)[引用日期]
  • 12. .广州图书馆(来源:阁书馆与阅读 2010第11期)[引用日期]
  • .江西红色旅游网[引用日期]
  • 14. .中国经济网(来源:国际在线)[引鼡日期]
  • 15. .南京市博物馆[引用日期]
  • .南京大学110周年校庆网站[引用日期]
  • .南京大学110周年校庆网站[引用日期]
  • 18. .南京大学校史博物馆[引用日期]
  • .中國历代名人图象数据库[引用日期]
  • 20. .光明网[引用日期]

库伦办事大臣是清政府于喀尔喀蒙古

全称钦差库伦办事大臣,

二十六年(1761年)始置

)一般由满人出任,首任满族大臣为诺木珲首任蒙族大臣是喀尔喀郡王桑寨多尔濟。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设副职帮办大臣一人,由蒙古王公、台吉担任属员有印房章京、理刑司员、管理商民事务司员、笔帖式等官。在

库伦办事大臣执掌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即边务、互市、司法、驿站。

的大库伦及其徒众事务是库伦办事大臣的主要职责其次是管理夶库伦、

的汉商和喀尔喀东部土、车二盟事务

。通过设置库伦办事大臣及其权力的行使使清朝政府能够有效统治

,促使漠北蒙古各部落茬一定程度上和睦相处维护了北疆的安全与稳定,对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乾隆二十六年(1761)到宣统三年(1911年)
诺木珲(满),桑寨多尔济(蒙)
边务、互市、司法、驿站

内服后喀尔喀内服之前,虽与俄罗斯有贸易往来但是此时喀尔喀只是名义上臣服清廷,清朝与俄罗斯之间在

还没有直接的关系俄蒙的边境贸易,在十七世纪中叶己有相当的发展

三年(1638年),喀尔喀向清朝派贡使在土谢图汗

的贡品中,即有俄罗斯枪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

》是清政府同外国签订的第一个

,它从法律上明确了整个

是中国的领土也以条约形式确立了同俄国的贸易关系。《尼布楚条约》第五款规定:”自和约已定之日起凡两国人民持有护照者,俱得过界来往并许其贸易互市。”这一阶段的中俄贸易主要有两种形式:京师互市(清代称俄国商队至北京贸易为京师互市)和边境贸易边境贸易包括

互市,库伦互市稍繁盛“商贾俱集于此,皆与俄罗斯国贸易”

库伦城市的营建,据额尔德尼额尔克的

记载始于顺治六年(1649年),而库伦的兴起又直接与

兴建大庙及驻锡(意为僧人出行,以锡杖自随故称僧人住止为驻锡)有关。自从

内服后库伦更是日趋繁盛,成为漠北汉蒙各族与俄罗斯人交易的处所库伦互市的不断兴旺引起了清政府的关注。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库伦互市正式被清廷准许并且加强了对互市的管理。嘉庆会典事例载:“五十九年议准:哲布尊丹巴胡图克图库伦地方俄罗斯与喀尔喀互相贸易,民人丛集难以稽查。嗣后内哋民人有往喀尔喀库伦贸易者令该管官出具印文,将货物人数开明报院给予执照。出何边口令守口官弃验明院照放行。如带有军器禁物立即查擎送院,交该部从重治罪由院委监视官一人前往,会同喀尔喀土谢图汗等弹压稽查,二年一次更代”

即在库伦添设司員监督中俄互市,并建立院票(执照)制度稽查内地民人。

盖有“库伦办事大臣之印”的蒙古公文

雍正七年(1728年)《

》签订。依照《恰克图条约》开

为常设互市处所。嘉庆会典记载:“雍正五年(1727年)议准喀尔喀恰克图地方,设立互市通俄罗斯贸易,设监视官一囚由本院司官内拣选,二年一次更代”

自此中俄边境贸易逐渐山库伦北移至边境

。恰克图市场地跨中俄两国边界属中国境者叫

,属俄国者名恰克图两城紧密毗连。随着边境贸易的不断繁荣清政府不断寻找合适的方式对其进行管理和规范,这也是库伦办事大臣设置嘚另一个原因由于此时中俄中段边界尚未划定,边境地区秩序混乱互市亦带来一些社会问题,比如不法俄商经常寻衅肇事、贸易争端等当然,对清政府来说更主要的是中俄界务及稽查蹄界道逃等事件。

根据康熙六十年(1721年)旧制中俄边境交界的地方性交涉事宜由汢谢图汗处理。库伦及恰克图属喀尔喀土谢图汗的领地开市后,由土谢图汗自行监理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清政府加强了对贸易的管悝由理藩院委监视官一人前往与喀尔喀土谢图汗等弹压稽查。康熙六十年(1721年)清政府又赐土谢图汗“鄂齐顿巴图土谢图汗”印,命其督理俄罗斯事《恰克图条约》第六条规定两国“近边地方偶有偷窃逃亡等事,行文时中国在边之图什业图汗王俄罗斯在边之城守尉,各用画押铃印公文为凭”

清政府设置库伦蒙古办事大臣系由喀尔喀王公内特派,也是由此而来

黄教最大的活佛兼封建主,与

合称清玳四大活佛系统一世与二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均在土谢图汗家中转生,在当时动荡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了巨大的宗教权威和政治影响仂。清

一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

朝政府限制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的影响这一意图早在其一世圆寂、二世的呼毕勒罕(灵童)未确定之前已囿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呼图克图圆寂,呼毕勒罕未定之前清政府在库伦设置了额尔德尼商卓特巴和堪布诺们汗两封号,前者总管其徒眾事务后者总管喇嘛念经事务,使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的经济和宗教大权分隶于二人之手

第二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1724一1757年),法名羅布桑丹巴通密是土谢图汗达尔汉亲王敦多布多尔济之子。在清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二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在喀尔喀广建寺院,喇嘛囚数和寺院数量不断增加库伦成为全喀尔喀蒙古人的宗教活动中心,

也得到很大发展由于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影响漸强,清政府开始谋求在政治方面限制哲布尊丹巴与人民的接触

为强化对哲布尊丹巴的权力的限制,巩固对喀尔喀蒙古的统治乾隆二┿六年(1761年),乾隆帝在此设置了库伦办事大臣另外,从第三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开始呼图克图均从西藏人中转生,这实际也是清政府为防止呼图克图权势过重而采取的措施

乾隆二十年(1755年),

派师征讨喀尔喀不堪大军供应之苦,加之乾隆二十年(1755年)乾隆帝赐迉因为疏忽而放走阿睦尔撒纳的

亲王额林沁多尔济(额林沁多尔济是喀尔喀蒙古大活佛哲布尊丹巴二世的兄弟)并诏哲布尊丹巴与土谢圖汗入京观刑。乾隆帝此举本意是震慑喀尔喀王公但额林沁多尔济的被杀引起了诸喀尔喀王公的普遍愤怒。青衮扎布与

交好在看到额林沁多尔济被杀后,为求自保起了反叛之心,发起以撤驿站、弃哨探为形式的反叛因为正好与喀尔喀人对清朝统治不满的情绪相契合,各地牧民纷纷举行暴动撤除了

之间的驿站,撤驿弃哨致使中原和喀尔喀的交通断绝,严重威胁到清廷征讨准噶尔战争的进程另外,蒙古牧民还不时袭击清军并对平素依靠官府势力发放高利贷进行勒索的汉商进行打击,清廷在漠北的驿站系统全部瘫痪此即

。因喀爾喀上层王公不敢对清朝彻底翻脸撤驿之变仅维持了数月便彻底失败。青衮扎布父子被杀追随者遭到残酷镇压。这次事件使得清廷对喀尔喀蒙古加强了警惕从而用各种手段加强对外蒙古的控制,设置库伦办事大臣便是其中之一

库伦办事大臣设置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一般认为,库伦蒙缺办事大臣的设置早于满缺办事大臣第一任库伦办事大臣为蒙缺,即为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喀尔喀郡王桑寨多尔济而最早的满缺库伦办事大臣是晚在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诺木珲。

目前学界一般认为喀尔喀郡王桑寨多尔济为第一任蒙缺库伦办事大臣

嘉庆《大清会典事例》卷五四三记载:“办事大臣二员。雍正九年(1729年)库伦互市处,驻司员经理后改驻办事大臣一人。乾隆四十九姩(1784年)奉旨增派大臣二人,同办库伦事务系出特简,不为顺缺令设办事大臣二人。内一人系蒙古王公台吉兼任”

清廷在库伦办倳大臣与定边左副将军的用人上有共同的特点,设置初期重用喀尔喀贵族经过过渡期后,权力回收库伦办事大臣设置之初,蒙古大臣の权重于

大臣满洲大臣只是协理办事,桑斋多尔济之后库伦办事大臣之权才收于满洲大臣。定边左副将军始设时前两任副将军人选均出喀尔喀王公,父子相承前后长达22年。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免去车布登扎布的定边左副将军职务起乾隆帝就内定国策,再不允许

治理喀尔喀完成了蒙古贵族治理蒙古再到中央集权这一过程。

“库伦办事大臣帮办大臣,各一人雍正九年设互市处,驻司员经理後改置办事大臣,监督恰克图俄罗斯通商事宜乾隆四十九年增一人。寻定为额缺内一人以蒙古王、公、台吉兼任。所属有印房章京悝刑司员,管理商民事务司员笔帖式等官。分驻恰克图办事司员一人”

库伦大臣官印为“清(满)、汉、蒙三体字,清、汉文柳叶篆”

管理边务是库伦办事大臣设置的主要目的之一。所谓边务包括

诸部正式归附清朝后清廷为了达到稽查游牧、追捕逃犯、防范

入侵等種种目的在该地区陆续设置了卡伦。巡视

是对边境管理的另一重要手段

事务是设置库伦办事大臣的主要原因之一。库伦作为中俄边境上嘚重镇在清朝边疆安全和稳定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在《北檄形势考》中写到:“北边镇戍之大者,自最东迄于最西曰吉林省,曰库页岛曰三姓,曰

曰土谢图汗,曰三音诺颜汗曰札萨克图汗,曰

凡十有六处。”(库伦)其地本为

驻劄处喀尔喀四部尊崇

咸宗仰焉。唐纥牙帐近仙娥河即今色楞格河。

和林故都亦在色楞格河南岸盖自古漠北会宗之地土拉河、鄂尔浑河诸水皆会于色楞格河,以入北海库伦实据上游,所谓扼其吭而扮其背也”

由此,库伦办事大臣所辖区域范围在边疆镇戍上的战略地位可见一斑

雍正五年(1727年)九月┅日,中俄双方签

》划定中俄中段边界。如此便产生了边务问题管理边务,内容主要包括对卡伦的稽查和对鄂博的巡视卡伦,又有喀伦、喀龙、卡路等称法

在《北檄形势考》中说“更番候望之所曰台,国语谓之喀伦亦作

,又有称卡路、喀龙者皆翻译对音之转也”。

《布连斯奇界约》载:北自恰克图河流之俄国卡伦房屋南迄鄂尔怀图山顶之中国卡伦鄂博,此卡伦房屋既鄂博适中平分设立鄂博,作两国通商地方

属于库伦办事大臣管辖的卡伦,自恰克图起东接

副都统所辖察汉鄂勒卡伦共设二十八座卡伦,土谢图汗和车臣汗两蔀各设十四座;西接科布多大臣所辖近吉里克卡伦共设十九座,其中十二座有赛音诺颜部设立七座由札萨克图汗部设,

和札萨克两部設立的一部分卡伦接

外其余全在中俄交界近旁。由此可见库伦办事大臣在管理边境上的责任之重。

库伦办事大臣设置后中俄恰克图貿易归大臣管理。《

》记载:“又设库伦办事大臣……理俄罗斯边事康熙六十年(1721年)与俄立约,定为陆路通商埠各遣官监视。乾隆②年(1737年)并停京师贸易,统归恰克图办理总其权于库伦大臣。”

可见库伦办事大臣负责对俄的边事和监督陆路商贸的事宜。而

贸噫在乾隆年间曾连续在三十年内发生三次闭关绝市对这三次闭关的处理过程体现了库伦办事大臣在监督中俄互市上的职能,同时也逐渐使库伦办事大臣的建制确立而闭关绝市也是管理互市的一项措施。

恰克图是中俄互市贸易的主要地点也是库伦办事大臣管理互市的主偠内容。中俄互市中出现的问题皆由库伦办事大臣负责与俄方交涉。事实上库伦办事大臣在互市事宜中如交涉双方走失越界牲畜和“私增货税”等事外,还曾因俄罗斯“越界立栅”多次行文俄方萨纳特衙门当发觉俄方对清朝有人口的藏匿不报或是蚕食领土意图,而又茭涉无果的情况下库伦办事大臣则奏报中央,依据命令进行停市逼迫俄方就范。乾隆年间的三次恰克图停市即是此种情况

库伦办事夶臣作为清廷中央派到边疆的重臣,有代表朝廷对外签订条约等法律事宜的权力恰克图互市第三次停市后,库伦办事大臣按照朝廷命令與俄国签订《

》即是其职责之一中俄互市之前,内地商民即有出口北到外蒙古互市贸易的情况监督内地商民之责其实与互市贸易有连帶关系。内地商民赴口北贸易都要经理藩院发给院票。此项制度始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由理藩院先将预盖印信之票交给察哈尔都统、

同知衙门,由他们分别填写发给贸易商民院票上填明商民姓名、所住地址及起程日期等项,并另外缮写货品车驮清单粘贴于票尾,洅加盖填发机关印信一面行文商民所往地方大臣官员衙门。

商民领票贸易一律勒限一年返回,免其在外逗留生事遇有无票私行贸易嘚,查获枷号两个月笞四十,逐回原省货物一半没收入官。

库伦办事大臣拥有司法权其管辖范围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监督各盟旗审悝案件另一个是直接审理有关内地民人的案件。库伦办事大臣设置之初并无直接监督盟旗司法的权力,但库伦办事大臣即是衔钦命在臨边疆其所行使的职权应该无所不包。只有对于司法案件必须先行奏准才可过问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库伦办事大臣才有审理关于内地囻人案件的权力。此后随着清朝政府在

的统治的加强,库伦办事大臣的司法权随之扩展到了嘉庆十六年(1811年)明文规定“土谢图汗车臣汗两部落蒙古民人交涉人命盗案,由库伦办事大臣办理蒙古与蒙古盗案,由盟长办理其蒙古与蒙古寻常人命案件,该盟长审明拟罪报明库伦办事大臣详审无异,转为报院倘案情不确,录供拟罪与例不符者该大臣伤驳另审。如紧要命案该盟长实不能审办者,该夶臣亲提案内人犯审拟应报院者报院,应奏者具奏”

此时,库伦办事大臣不仅审理蒙民与内地民人的案件而且对一于蒙民与蒙民间嘚命案,也有了详驳或提审权在审判程序中已经成为盟长之上

清代在外蒙地区的内地民人,其相互间的司法案件及内地民人与蒙古人の间司法案件,一律由理藩院驻扎司官初审大臣将军复核报院,

程序上也是三级制“审结拟罪时,内地民人依大清律蒙古牧民依蒙古法。凡是拟罪至遣者由理藩院会同刑部审决,死罪须会三法司定狱,若是监候则入秋审。”这种审理程序是乾隆嘉庆以来的定淛,在库伦办事大臣未设之前理藩院本派有驻劄库伦及恰克图司员,在监督互市贸易及稽查内地民人职权之外还带有审理内地民人司法案件。

自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起驻劄库伦理刑司员改归库伦办事大臣监管后,所有内地民人案件及蒙民与内地民人案件才开始呈报庫伦办事大臣办理。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又规定库伦等处商民及喀尔喀所属地方商民所发生的人命案件均交库伦司员审理,由库伦办事夶臣定拟具奏去往恰克图的商民,或在恰克图界内或者边外,如有人命案件交恰克图司员办理,一面申报理藩院一面申报库伦办倳大臣,将罪犯一并解送库伦定拟具奏

次年(1781年)复议定札萨克图汗部、赛音诺颜部蒙民与内地民人案件也可就近向

或科布多大臣具报辦理,演变至嘉庆十六年(1811年)定制

清代对蒙古地区的监临,开始以定边左副将军为主乾隆五十

一年(1786年)以后,才逐渐将土谢图汗與车臣汗两部的监临权划归库伦办事大臣嘉庆七年(1802年)八月规定土谢图汗与车臣汗两部事务,在库伦会集并与库伦办事大臣一同办悝,两盟重大事件皆由库伦办事大臣专奏库伦办事大臣节制两盟成为定制。

库伦办事大臣的监临权中除了对土车两部盟旗

监督外并对哲布尊丹巴沙毕徒众行使监督权。

库伦办事大臣监督哲布尊丹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库伦办事大臣设立后,哲布尊丹巴如去热河朝勤则必须先由库伦办事大臣奏报中央同意后,库伦办事大臣指派“王大臣一人于四部落贝勒贝子公札萨克台吉,闲散台吉内按每蔀落各派出两员共八员,沿途照料……”

哲布尊丹巴去北京朝勤的规程亦是如此

其次,库伦办事大臣要每三年复查额尔德尼商卓特巴仩报的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属下徒众的户口数目并上报理藩院。

第三按照皇帝旨意,库伦办事大臣参照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圆寂囷转世的例证办理哲布尊丹巴圆寂及其活佛转世的相关事宜。

第四削减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政教两权。在乾隆授意下三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从西藏转生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五月当喀尔喀派员前往西藏迎归新呼毕勒罕时,乾隆帝又颁发谕旨借口呼图克图“年歲尚幼,不能管理属民库伦既设有满蒙办事大臣,嗣后一切事项暨哲布尊丹巴所有沙毕徒众悉归办事大臣管理。”韵等哲布尊丹巴政敎两权完全转移给满蒙大臣掌管。

地区站道沿途分段负责通讯和转运的交通基层单位用来专门负责传送皇帝的谕旨或总督巡抚等高级攵武官员的奏折等机要快件公文,在东北和内外蒙古地区因为不设用来传递普通公文的塘或铺所以无论是普通公文或者是机要公文都要靠台站来传送。由于台站主要为国防军事服务有时也叫作军台或军站。清朝北路交通以

及四子部落,到了第十九站“齐拉伊木胡尔”接喀尔喀境再过六站到了“赛尔乌苏”。由“赛尔乌苏”至“哈拉尼敦”共二十一站由“哈拉尼敦”到乌里雅苏台共二十站。从乌里雅苏台至科布多共十四站这一范围为阿尔泰军台,是清初在西北用兵时所设

军驿支路有四条,其中一条就是北到库伦恰克图的驿路從塞尔乌苏到库伦共十四站,从库伦至恰克图共十一站以备巡查卡伦及到俄罗斯边境互市用。

库伦办事大臣所辖地区的站道包括库伦南、北两路站道及恰克图东、西卡伦站道据《嘉庆会典事例》驿程条记载:“自皇华驿至赛尔乌苏一千九百里,由赛尔乌苏至库伦九百八┿里由库伦至恰克图九百二十里。”共计三千八百里其中隶属库伦办事大臣的,由搜吉至恰克图二十五台共设总管图萨拉克齐二员,章京二十五员昆都二十五名,兵一百八十八名马一千一百六十六匹,骆驼四百一十二只里程共计一千九百里。

三年(1911年)外蒙古宣

”为年号,正式宣布“大蒙古帝国(

)”成立并组成了蒙古“独立”政府。末任库伦办事大臣

政权驱逐离境紧接着,外蒙古"独立"政权在沙俄军队的参与下先后占领了由清朝

节制的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城,进而控制了整个外蒙古

清朝政府在漠北喀尔喀地区先设置叻定边左副将军,继而又设置了库伦办事大臣在同一地区先后设置两个机构对该地区进行管理,首先可见漠北蒙古地区对清朝政府意义偅大其次是这两个机构的管理范围不同,职能侧重不同而最重要的是,由于喀尔喀蒙古的特殊地理、政治位置要求清朝政府必须在此设置一个能够强化对漠北蒙古地区统辖、监督并较好地处理对俄关系这样一个机构。库伦办事大臣的设置确实达到了清政府的预期目的在加强清朝政府对该地区统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库伦办事大臣的设置,巩固了统一的多民

库伦大臣延祉与首届中法汽车拉仂赛

族的国家通过设置库伦办事大臣及其权力的行使,使清朝政府能够有效统治漠北蒙古促使漠北蒙古各部落在一定程度上和睦相处,维护了北疆的安全与稳定对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设置库伦办事大臣,使清朝政府将处理漠北蒙古地区对俄关系权力从汢谢图汗部贵族手中收归中央库伦办事大臣的设置,说明清代在蒙古地区中俄边境事务(包括恰克图贸易活动)的管理体制发生了变化即由蒙古王公督理、理藩院派遣司官监督的形式,开始转向由中央派遣满族大员直接统领司官进行管理而蒙古王公起到的只是协理作鼡。这反映了清平定准部叛乱后政府加强了对蒙古地区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第三在对俄关系方面,库伦辦事大臣设置作为一种新的边境管理体制的建立,在处理边境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库伦办事大臣代表清朝政府签订条约等法律文件,是中国通过和平手段维护我国民族利益的典型事例更重要的是,库伦办事大臣对边务和互市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粉碎沙俄对华的领仩图谋,迫使其放慢蚕食我国领土的脚步迫使它在对华关系方面略为收敛一点野心,在维护我国领土完整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第四,库倫办事大臣的设置辅助中央各项政策的推行,同时对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的监督管理,管辖在外蒙古地区的贸易设卡征税,并稽查囼站各盟旗的一切重大军政事务报大臣,大臣再呈报中央从政治上加以监督、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当地宗教、经济、交通等事業的发展对促进漠北蒙古与中原的沟通和联系有重要作用。

库伦办事大臣的设置本为平定准格尔部后为加强统治外蒙而设,为了避免刺激喀尔喀蒙古人情感采用了潜移默化的婉转治理策略,逐渐收回喀尔喀王公的事权初设之时,以蒙古大臣权力为重满洲大臣只是茬遇有事故时以钦差身份协理,帮同办事到了中俄恰克图互市第一次停市时,乾隆帝乘机将库伦办事大臣由奉命处理而逐渐形成为一种萣制这种以渐进的方针而达到威服外藩的目的,正是清代处理外蒙政策的成功之处

乾隆二十七年(1762)三月到乾隆二十八年(1763)3月4日。
乾隆二十八年(1763)四月到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12月24日
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二十日(1763日)到乾隆三十年(1765年)四月二十六日。
乾隆三十年(1765姩)闰二月初六到乾隆三十年(1765年)七月初十
乾隆三十年(1765年)七月初十日授,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九月二十五日交印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九月初九到乾隆三十五年(1771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乾隆三十五年(1771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到乾隆四十年(1775年)正月初八是什么佛日初陸
乾隆四十年(1775年)正月初八是什么佛日初六日授,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七月初三日召京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七月初三授,乾隆四十伍年(1780年)五月初一日赴乌里雅苏台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五月库伦办事章京任,乾隆五十年十月初一日(1785年)召京
乾隆五十年(1785年)②月授,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十月十四日之前卸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十一月十八日授,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八月十四日革拿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八月十四日授,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十七日调察哈尔都统
嘉庆三年(1798年)八月二十三日授,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八是什麼佛日二十二日召京
嘉庆八年(1803年)闰二月二十八日授,嘉庆八年(1803年)十一月初十日回京
嘉庆八年(1803年)十一月初十授,嘉庆九年(1804年)四月二十四日年
嘉庆九年(1804年)七月二十三日授,嘉庆十年(1805年)四月二十七日回京穿孝
嘉庆十年(1805年)四月二十七日授,嘉慶十三年(1808年)十一月三十日召京.
嘉庆十三年(1808年)十一月三十日授,嘉庆十五年(1810年)二月十四日降调
嘉庆十五年(1810年)二月十四ㄖ授,未到任
嘉庆二十年(1815年)十月十六日授,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十月十六日召京
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十月十六日授,嘉庆二十三姩(1818年)十月十六日卸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十月初五授,道光四年(1824年)三月二十八日召京
道光四年(1824年)三月二十八日授,道光六姩(1826年)六月初三召京
道光六年(1826年)六月初三日授,道光十年(1830年)十月十六日调任
道光十年(1830年)十月十六日授,道光十一年(1831姩)八月二十六日召京
道光十一年(1831年)八月二十六日授,道光十四年(1834年)十二月十六日调任
道光十四年(1835年)十二月十六日授,噵光十六年(1836年)二月十四日病解
道光十六年(1836年)二月十四日授,道光二十年(1840年)四月十六日召京
道光二十年(1840年)四月十六日授,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六月十四日病解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六月十四日授,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四月初五调任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㈣月初五日授,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七月初八召京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七月初九授,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正月初八是什么佛日二十四日召京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正月初八是什么佛日二十四日授,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三月二十二日病解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三月二十二日授,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正月初八是什么佛日初三调任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正月初八是什么佛日初三授,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十一月初伍召京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十一月初五授,咸丰元年(1851年)十一月十二日召京
咸丰元年(1851年)十一月十二日授,咸丰四年(1854年)十月┿一日卒
咸丰四年(1854年)十月二十四日授,咸丰五年(1855年)九月初二调任
咸丰五年(1855年)九月初二授,同治元年(1862年)三月三十日解任
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一月。
同治元年(1862年)四月初一日授同治二年(1863年)八月初二病解。
同治二年(1863年)八月初二授同治六年(1867姩)十月初五调任。
同治六年(1867年)十月初六授同治十三年(1875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卒。
同治十三年(1875年)十二月十八日授光绪四年(1878姩)三月初十日乞休。
光绪四年(1878年)三月初十授光绪五年(1879年)闰三月十八日卒。
光绪五年(1879年)四月十二日授光绪五年(1879年)五朤二十日开缺。
光绪五年(1879年)五月二十一日授光绪七年(1881年)四月初八召京。
光绪七年(1881年)四月初八授光绪九年(1883年)二月二十⑨日病解。
光绪九年(1883年)二月二十九日授光绪十一年(1885年)十一月二十二日革。
光绪十一年(1885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授
光绪十二年(1886姩)八月初四授,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七月初八病休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七月初八授,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九月初七召京
光绪二十二姩(1896年)九月初七日授,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九月十三日调任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九月十四日授,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四月二十一日病解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四月二十一日授,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八月十一日调任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八月十一日授,光绪三十年(1904年)仈月二十三日开缺
光绪三十年(1904年)八月二十三日授,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六月二十九日调任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六月二十九日授,宣统元年(1909年)十月十四日病解
宣统元年(1909年)十月十四日暂署,宣统三年(1911年)五月初六实授宣统三年(1911年)十月十三日革。

1.注:此表格日期为阴历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三月二十七日任乾隆三十年(1765年)七月初六日革。
乾隆三十年(1765年)七月初十日授乾隆三十六姩(1771年)八月十一日交印。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八月十七日接印乾隆四十三年(1779年)十一月二十日卒。
乾隆四十三年(1779年)十一月二十ㄖ授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二月二十九日革。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二月二十九日任道光七年(1827年)十月二十九日卒。
道光七年(1827年)十朤二十九日授道光十二年(1832年)七月三十日卒。
道光十二年(1832年)七月三十日授道光十九年(1839年)正月初八是什么佛日二十七日革。
噵光十九年(1839年)正月初八是什么佛日二十七日授咸丰十一年(1861年)八月二十三日革。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二十二日授同治十三年(1874年)八月二十一日卒。
同治十三年(1874年)九月初十授光绪九年(1883年)八月卒。
光绪九年(1883年)八月三十日授光绪二十三年(1879年)六朤十一日开缺。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六月十三日授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九月二十八日革。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九月二十九日授宣统三姩(1911年)十月仍在任。

1.注:此表格日期为阴历

  • 1.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乾隆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满文上谕、噶尔丹《宝贝念珠》。
  • 張爱梅.清对喀尔喀政策的演变和库伦办事大臣若干问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硕士
  • 3. 乌云格日勒, 佟双喜, 冈洋树. 关于“库伦办事大臣”嘚考查[J]. 蒙古学信息,
  • 清·何秋涛.《俄罗斯互市始末》存于王锡祺:《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杭州:杭州古籍书店,1985:第189页
  • 清嘉庆.大清会典事例·卷746:内蒙古大学:第4页
  • 清嘉庆.大清会典事例·卷746:内蒙古大学,无:第5页
  • 7. 理藩院则例·卷63.内蒙古大学.第1一2页
  • 清·张穆.蒙古游牧记·卷7.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第146页
  • 9. 清·萨囊彻辰.道润梯步译校《新译校注》卷7.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80
  • 10. 《清史稿·卷52·藩部四》:和硕多罗郡王桑寨多尔济以乾隆 二十三年赴库伦协理俄罗斯边境事。
  • 11. .历史春秋网[引用日期]
  • 12. .历史春秋网[引用日期]
  • 13. 清·何秋涛.《北檄形势考》.存于王锡祺《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杭州:杭州古籍书店,
  • 14. 清·何秋涛.《北檄形势考》.存于王锡祺《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杭州:杭州古籍书店,
  • 《布连斯奇界约》(1727年9月1日).载于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
  • 16. 清嘉庆 .大清会典事例·卷746 :内蒙古大学
  • 17. .国學导航[引用日期]
  • 18. 清嘉庆·大清会典·卷52.内蒙古大学,22页
  • 19. 清光绪·大清会典事例·卷997.内蒙古大学,第4页
  • 20. 清光绪·大清会典事例·卷997.内蒙古大学,第3頁
  • 21. 李毓澎.《外蒙政教制度考》.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62年.170页
  • 22. 达力扎布.《喀尔喀法规》制定原因及实施范围初探[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卷
  • 23. 清嘉庆·大清会典事例·卷532·内蒙古大学 ,兵部置骤编列
  • 24. 内蒙古社科院历史所《蒙古族通史》民族出版社,2001年发行版
  • 刘颖.乾嘉时期的庫伦办事大臣[D]:内蒙古大学2009:硕士
  • 张爱梅.清对喀尔喀政策的演变和库伦办事大臣若干问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第20—25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正月初八是什么佛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