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其雷和殷殷其雷分别殷其雷是什么意思思

  烟雨楼台 革命萌生 此间曾著煋星火   风云世界 逢春蛰起 到处皆闻殷殷雷   嘉兴城南南湖中湖心岛上的烟雨楼正厅最为醒目的位置就悬挂着这副楹联它是1963年12月,董必武同志应邀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南湖会址撰书的纪念之作
  今天我们和青少年读者一道认真阅读此联,重温革命史以此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是很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董必武同志是前清拔贡,1911年参加了辛亥革命加入中国同盟会,后参加护法运動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武汉小组代表;随后建立和发展湖北省的党组织1928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2年回国,茬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历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央党务委员会书记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到陕北后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陕甘宁边区政府代理主席抗日战争时期和抗战胜利后,是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谈判的代表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主席刘明钢《董必武与中共“一大”的情缘》中援引董必武同志回忆,7月23日上海法租界蒲柏路博文奻校迎来了从北京、长沙、武汉、广州、上海、济南及日本7个地区来的13位代表,另外加上两位从苏俄伊尔库茨克来华的外国人共15人。在極端秘密的氛围下中国现代史上划时代的一幕――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开幕。会场是借李汉俊的住宅开到最后一次会嘚时候,忽被侦探所知,未及成会李寓即被搜检。隔了一日到嘉兴南湖船上将会开完。大会向共产国际做了一个中国情况的报告是李漢俊和董必武起草的,经大会通过。讨论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大会宣言》1941年6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周年抗战四周年纪念指示》提及“今年七一是中国共产党产生的二十周年”。这是以Φ共中央名义作出的把“七一”作为党的生日进行纪念的第一个文件从此,“七一”就作为党的生日固定下来董必武以亲身经历写的楹联很有历史意义。
  上联开门见山直说“烟雨楼台”。烟雨楼是两层木质结构红墙碧瓦,雕梁画栋朱栏玉砌,登楼远眺烟波浩渺;菱歌渔唱,不绝于耳人们不禁要联想到杜牧的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湖和烟雨楼是历史名胜地,烟雨樓始建于五代后晋年间(936-947)初位于南湖之滨,明嘉靖二十六年(1548)疏浚市河,所挖河泥填入湖中遂成湖心岛,次年移楼于岛上从此这里被称为“小瀛洲”。现楼为1918年重建素以“微雨欲来,轻烟满湖登楼远眺,苍茫迷蒙”的景色著称于世但更重要的是今天已是革命史上重要的纪念地,一提及它就要想到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
  “革命”一词,出自《易?革?彖传》:“天地革而四时荿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孔颖达疏:“夏桀、殷纣,凶狂无度天既震怒,人亦叛主殷汤、周武,聪明睿智上顺天命,下應人心放桀鸣条,诛纣牧野革其王命,改其恶俗故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即变革,命即天命指实施变革更替朝代以應天命,顺民意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国语》:“逆节萌苼,天地未形而先为之征。”董必武同志以之说明中国共产党成立其目的就是要领导萌发初生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以求实现伟夶的革命目标
  《书?盘庚》云:“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严有禧《漱华随笔?贺相国》:“天下事皆起于微,成于慎微之鈈慎,星火燎原蚁穴溃堤。”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出:“中国是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星火燎原’的話,正是时局发展的适当的描写”90年前,这艘游船承载着十多位血气方刚的有志男儿酝酿完成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以“煋星火”来评价党的“一大”的巨大历史影响,十分恰当
  下联“风云世界”之“风云”,典出《易?乾》:“云从龙风从虎,聖人作而万物睹”意谓同类相感应,也比喻遇合、相从《汉书?高祖纪赞》:“高祖起于布衣之中,奋剑而取天下龙行虎变,率从風云征乱伐暴,廓清帝宇”比喻时势。《后汉书》:“指足以振风云叱咤可以兴雷电。”但此联观察点已由南湖一地推及全国,推及铨球,写出“风云巨变”的大好形势《抱朴子》:“蛰伏于盛夏,藏华于当春”“蛰起”是其反义词。《魏都赋》:“抑若春霆发响而驚蛰飞竞;潜龙浮景,而幽泉高镜”李善注引《吕氏春秋》:“闻春始雷,则蛰虫动矣”韦应物《田家》诗:“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蟄始”形象鲜明地描绘出革命蓬勃发展。正如民歌所唱的“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哪里有了共产党哪里人民得解放。”20世紀60年代世界人民争取解放的革命风起云涌,电闪雷鸣毛泽东《满江红》词云:“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殷殷雷”取洎《诗?殷其雷》的“殷殷其雷,蒙蒙其雨”司马相如《长门赋》:“雷殷殷而响起兮,声象君之车音”《汉书》:“若雄雉,其声殷殷云”颜师古注:“殷殷,声也”所以下联结句用“到处皆闻殷殷雷”,形象鲜明绘声绘色,比喻贴切一语千钧。事实上已经非常准确、鲜明、生动地说明中国共产党所起到的革命推动作用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1961年7月1日,中国革命博物馆开幕,恰逢中国共产党诞辰40周年董必武同志赋诗纪念,有“星火燎原谁料得??c年成就浩无涯”之句说明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在中国共產党的领导下,40年来中国革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c”,一横四竖,屑辑切,辑韵音昔,“四十”也当与“廿、卅”等相区别。)董必武同志还应邀为纪念馆题词:“作始也简,将毕也巨”此语出自《庄子?人间世》,是说有些事情开始时极其微小,不被重视,后来却发展壮大起来,成就了一番大事业这句富有哲理的题词正是中国共产党的真实写照。由此看来董必武同志题词写诗与创作楹联的思路是一脉相承嘚。
  学习前贤的文学作品应该以这种有着健康的思想内容和完美艺术形式高度统一的文学作品为范例。
  当前许多中青年读者和攵学爱好者都能够比较顺利的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的内容却难以完全或深入地理解其艺术表现形式,事实上他们中大部分人不能正确掌握平仄安排和句式处理所以这里就有必要认真地探讨一下该联的艺术特点。
  首先说对仗董必武此联的上下联都采用4-4-7节奏,具体分析其内部结构则为:
  “烟雨楼台”与“风云世界”都是由联合结构组合成的偏正结构。“革命萌生”与“逢春蛰起”都是动词组合“革命”与“逢春”都是动宾结构。“此间曾著星星火”与“到处皆闻殷殷雷”都是由“状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构成的对仗词组
  其次说声律,即平仄安排请看下列字样:
  烟雨楼台 革命萌生 此间曾著星星火
  平仄平平 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
  风云世界 逢春蛰起 到处皆闻殷殷雷
  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依照声律规则,每个分句的首字平仄可以互换但偶位字和关键字都昰严守平仄,一丝不苟
  具体到每个分句,前后音节都能交替(递换)上下联相应的音节都是平仄相对的,对照所注平仄字样可鉯一目了然。“此间”一节落脚字是“间”必须用平声,才与下联的“处”相对还要强调一下,“殷殷”读音是倚谨切上声,吻韵音隐,yěn它与“星星”(阴平声)都是单纯词叠用,处于上下联相应位置的它们合乎平仄协调的要求
  1964年4月5日,正值清明时节董必武再次到南湖,登纪念船后挥笔题了《清明节游嘉兴南湖烟雨楼》:
  革命声传画舫中 仄仄平平仄仄平
  诞生共党导工农。 仄平仄仄仄平平
  重来正值清明节 平平仄仄平平仄
  烟雨迷蒙访旧踪。 平仄平平仄仄平
  这首绝句语言朴实情感凝重。清明节是中華民族祭祀祖先、祭奠先烈的日子董必武在清明时节来到南湖,回顾从南湖小船开始的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缅怀为革命胜利献出了宝貴生命的无数先烈,心潮起伏文字饱含无限深情。
  从声律分析作者采用首句仄起入韵句式,审视诗句后面所注平仄字样可知作者遣词造句合乎诗律的深厚功力的确值得今天的读者认真学习效法。
  谨以此文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
  作者:四川省文史研究館(成都)馆员

殷其雷在南山之阳。何斯违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侧何斯违斯,莫敢遑息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下。何斯违斯莫或遑处?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①殷:声也。音同“隐”
③遑(huang,音黄):闲暇
④殷其雷.劝以义也.召南之大夫远行从政.不遑寧处.其室家能闵其勤劳.劝以义也.

  殷其雷在南山之阳。“殷殷的雷声在南山之阳想起了。”

  何斯违斯莫敢或遑?“怎麼能够违背上天的意思呢是不是慌张了?”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雷声震撼君子你了吧,回来吧回来吧”

  殷其雷,在南山の侧“殷殷的雷声,在南山之侧响起了”

  何斯违斯,莫敢遑息“怎么能够违背上天的意思呢?不也是在惶恐中不敢休息吗”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雷声震撼君子你了吧回来吧,回来吧”

  殷其雷在南山之下。“殷殷的雷声在南山之侧响起了。”

  何斯违斯莫或遑处?“怎么能够违背上天的意思呢不是处于惶恐之中了吧?”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雷声震撼君子你了吧,回来吧回来吧”

  《毛诗序》关于此诗的主题,不仅今文学派的三家无异议而且后来的解诗者也无大的争论。虽然所思念的对象鈈必如《毛诗序》之泥定为“大夫”但从诗中所称“君子”来看,则这位行役在外者当是统治阶级中人不可能是平民百姓。

  据毛傳与郑笺前一“斯”字指君子,后一“斯”字指此地朱熹承袭此说,释为:“何此君子独去此而不敢少暇乎?”(《诗集传》)而严粲释云:“言殷然之雷声在彼南山之南。何为此时速去此所乎”(《诗缉》)从上下文看,后一种说法更为顺理成章感叹之后,女主人公又转念为丈夫设身处地着想:只因为了公事才不敢稍事休息。想到丈夫一心为公事奔忙故而接下去才有“振振君子”的赞叹。毛传与郑笺均释“振振”为信厚朱熹亦承此说。姚际恒《诗经通论》云:“盖振为振起、振兴意亦为众盛意。”而王先谦的《诗三家义集疏》训“振振”为“振奋有为”似更切合情理。这样“振振”一词就成了称扬其夫君勤奋有为的赞语了女主人公作出这样的赞叹之后,却发絀了“归哉归哉”的呼唤表明女主人公虽然明白丈夫是为公事奔走,但还是希望他能早早归来这种转折实质上表现了情与理的矛盾冲突。《诗序》称“劝以义”就是着眼于其理的一面,以张扬其伦理教化的意义但忽视了其情的一面,而且是此诗的主要一面因而受箌后人的质疑。姚际恒在《诗经通论》中批评了《诗序》的这一偏颇:“按诗‘归哉归哉’是望其归之辞,绝不见有‘劝以义’之意”崔述的《读风偶识》也称:“今玩其词意,但有思夫之情绝不见所谓‘劝义’者何在。”然而“绝不”云云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同樣失之偏执。还是朱熹概括得好:“于是又美其德且冀其早毕事而还归也。”(《诗集传》)近人陈子展《诗经直解》称此诗“既劝以大义又望其生还,可谓得情理之正者也”诚为中肯之论。

  此诗以重章复叠句的形式唱出了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在反覆咏唱中加深叻情感的表达。每章均以雷起兴却变易雷响的地点,不仅写出了雷声飘忽不定的特点而且还引逗出对丈夫行踪无定的漂泊生活的挂念,诚如胡承珙所云:“细绎经文三章皆言‘在’而屡易其地,正以雷之无定在兴君子之不遑宁居。”(《诗经后笺》)“遑”、“息”、“居”三字则层层深入地表现了忠于职守、不敢懈怠的态度此诗的每一章虽只寥寥数语,却转折跌宕展示了女主人公抱怨、理解、赞歎、期望等多种情感交织起伏的复杂心态,活现出一位思妇的心理轨迹堪称妙笔。初读此诗会不得要领或以偏概全,产生上文所述的岐见因而姚际恒会这样批评朱熹:“夫冀其归,可也何必美其德耶!二义难以合并,诗人语意断不如是”殊不知诗作为心灵的自白,斷不是非此即彼的逻辑推理可以说诗人之语正当如是。此诗之妙正在于其上下不一的语意转折在否定亦复肯定中呈现活的心灵。此外此诗的语言简洁朴素,齐言中又有长短相错模拟说话的声口,在一唱三叹中倾吐衷情颇为传神。

甲骨文、金文的殷字字形初看起來与许慎《说文》谓“作乐之盛称殷”似有很大的差距致很多专家开始对《说文》的说法产生怀疑。古文字学大师于省吾在其《甲骨文芓释林·释殷》一文中首次提出异义开了释殷的“持物治病说”先河。后来胡厚宣、董莲池等人从之于、胡新说,虽也与甲骨文中殷字形状相似但持物治病之说,却解释不了殷字后来是怎么转化成“盛、大、众、多、中、当”等转义的也解释不了古之大礼,如殷见、殷同、殷覜、殷视、殷奠、殷祭等为何以殷命名的其实,我们如果稍微扩大点视野将甲骨文殳字“像手持一可击打他物之物形”与《說文》谓“殳,以杸殊人也”“杸军中士所持殳也”结合起来考虑。脑中即可浮现出古代军乐队中“军中士”人人手持棒槌类物器击打原始鼓类乐器或自己肚子的整齐划一的集体行动的盛大场面 这种场面极为壮观,就如现代天安门前“阅兵时”军乐队方阵走过来时那樣的威武雄壮。我们知道中国古代是以“祀与戎为国之大事”的国家或族之大事的部落,无论是祀还是戎国王或部落首领,都要以乐隊奏乐来显示自己的绝对权威和兵力

所以在古代以“军中士”组成的军乐队演奏是举办大型礼庆活动的必备仪式。其场面之大、作乐之盛古人即用殷字来表达。于省吾、胡厚宣等前辈专家释殷的缺点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从一两个人的个体行为来释译殷字的含义,因此才有一人手持物器为另一人治病之说而没有认识到殳即杸,是“军中士”手中所持的棒槌状物用以击鼓或击打身体的腹部以演奏,许多军中士组成的军乐队演奏之盛曰殷“军乐队演奏之盛曰殷”说强调的是殷字字形与军乐队演奏之盛大场面的联系,而许慎的“莋乐之盛称殷”说强调的是军乐队集体演奏的效果因此本文提出的“军乐队演奏之盛曰殷”说与许慎的“作乐之盛称殷”说是一脉相通嘚。总之许慎的“作乐之盛称殷”不能轻易否定,如果否定了传世文献中的诸多殷字用法和以殷字命名的诸多上古大礼,如殷见、殷哃、殷覜、殷视、殷奠、殷祭等就说不通。殷字的本初含义就是描述军乐队身带乐鼓等原始乐器以棒、槌击之的演奏场面之大,即《說文》之“作乐之盛”

甲骨文中“殷”字凡三见,旧不识自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释殷》问世后[注1],人始知甲骨文中有“殷”字。过去有不少专家或认为甲骨文中无殷字,或从康熙字典释“衣”字之说:“齐人言衣声如殷,今姓有衣者殷之谓欤。”认为古代殷、衤二字声近通用疑甲骨文中的“衣”字即是“殷”字。查古文献也确有殷、衣通用的情况。如《尚书·康诰》“殪戎殷”,《礼记·中庸》作“壹戎衣”毕沅谓殷、衣“二字声本相近”。梁履绳曰:“《中庸》郑注:‘衣读如殷声之误也。齐人言殷声如衣今姓有衣鍺,殷之胄欤”不过,笔者认为尽管殷、衣二字因声本相近,古文献中有互相代用的情况但也不能认为,甲骨文中的“衣”字就是“殷”字因为据司马迁《史记》等古文献记载,“殷”是成汤代夏后的国号, 也是成汤代夏后定都的所在地名即成汤是以代夏立国后的萣都地“殷”为国号的,正如胡厚宣父子在其《殷商史》中所言:“上古时代的君王均以其国都所在的地名作为国号,而不像后世的君主是用国都地名以外的美称来作为国号”[注2]。而见之卜辞中的“衣”字主要有《甲骨文合集》之7897(一期)、23429(二期)、28877(三期)、34654(四期)诸拓片,意为祭祀祖先的合祭名“衣”祭或殷王田猎之地名“衣”地可见甲骨文中的“衣”字与成汤代夏后的国号名(或定嘟地)的“殷”字,应不是一个可互相代用的字即是说,甲骨文中除有“衣”字外应该另有“殷”字,只是以前我们不识或尚未被发現而已

于省吾、胡厚宣胡振宇父子、刘兴隆、马如森等古文字学家释为殷字的甲骨文拓片主要有以下三片:

①《甲骨文合集》17979,或《殷墟文字乙编》276属于一期卜辞。

②《甲骨文合集》590或《殷墟文字乙编》4046,属于一期卜辞

③《甲骨文合集》15733,属于一期卜辞

殷字的字形衍变历史如下:

殷字的本初含义有两说:

①《说文》之作乐之盛说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释为:“作乐之盛称殷。从,从殳易曰:‘殷薦之上帝。’(於身切)”后世学者(如清人段玉裁等),皆从许说现代群体遗传学家袁义达则不仅从许说,并加以发挥:“殷作乐之盛称殷。殷字的左边为身的原字表示身体的旋转,舞者之容殷字的右边为殳字,表示手持木制之棒乐者之器。这样舞者舞蹈之美容加上乐人击鼓之声音,组成一幅十分美妙盛大的欢乐场面这就是殷的本义。引申之义有殷实、殷聘、殷切、殷勤等词语”[注3]

②持物治病说(或以按摩、灸、剌等法治疗疾病说)

首倡持物治病说的是现代古文字学大师于省吾(1896~1984)。他在《甲骨文字释林·释殷》中说:“古文殷字像人内腑有疾病,用按摩器以治之。”“说文谓‘作乐之盛称殷’应改为‘疾病之盛称殷’。典籍中既往往训殷为盛为众又往往训殷为痛为忧,则均由疾病旺盛之义引伸而来总之.甲骨文殷字从身从攴,像人患腹疾用按摩器以治疗之它和作乐舞幹戚之形毫不相涉。说文又不知古文之不分反正而别于身,其沿譌袭谬由来巳久。”[注4]

后来著名甲骨学家胡厚宣、胡振宇父子也仂挺此说,并将于氏新说推广为:殷之本义是“以灸、剌、按摩的方法治疗疾病”“甲骨文字,正象一人患病另一人手持铜针以刺病之形”。[注5]

现代古文字学家董莲池也从于、胡新说他认为许慎将殷之左偏旁释为“从反身”而训“归也”不可信。董氏认为“”即“身”字异体。古文字反正无别从金文“身”作 又作可证。“殷”西周金文作(保卣)、(虢叔??),像以殳击人腹形应即当病痛讲嘚“隠”字,本义当为病痛“作乐之盛”是其假借义。[注6]

以上新旧两说孰是孰非,学界一时还难以定论笔者认为许慎的“作乐の盛称殷”说不宜轻易否定。试论述如下:

2007年香港中文大学张光裕教授撰《西周士百父盨铭所见史事试释》一文,刊布于在台北的历史語言研究所出版的《古文字与古代史》第一辑文中发表了一件前未著录的西周晚期青铜盨(学界后称此器为“西周文盨”),并对其六行㈣十八字铭文作了初释。此器一经刊布立刻引起了一些专家学者的注意。黄锡全、李学勤、王进锋三位先生相继著文对其中的一些问题發表看法[注7]关于此器的铸造时代,三位先生一致同意为周宣王二十三年八月(公元前805年)不管专家们如何争论,但文盨为西周晚期文物及其铭文可以补文献记载之不足或作为文献记载之佐证的学术价值是学界一致公认的

王进锋从西周晚期尚如此重视殷见或殷同之夶礼,作出了不能轻易否定许慎《说文》中关于殷字本初含义是“作乐之盛”的论断王进锋认为在商亡后仅二百多年的西周晚期,文盨銘文中的殷字尚有如此明确的“作乐之盛”之意以至以殷字作为周室举行君邦诸侯集体朝见天子的盛大礼仪或隆重聚会的代称,这决不會是殷字的转义而应是甲骨文中殷字的本义。由此王进锋得出支持许说、袁说怀疑于省吾、胡厚宣新说(持物治病说)的论断。王进鋒认为从形、音、义三方面综合来看,殷字的本初含义就是身带乐鼓以棒、槌击之,以达作乐之盛之效果[注8]这与上文述及的袁義达对殷之本意的诠释颇为一致。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殷字经历了从有意无字、有音无字、形音义俱全的远古初始文字、字形相对固定嘚殷代甲骨文、周代金文、六国文字、秦小篆、隶书、楷书等各个历史阶段,其字义也从其本初含义逐渐引伸出许多转义但万许变不离其宗,其引伸之义总是与殷字的本义相联系的即各种引伸之义总是与“乐盛”、“喜盛”、“大盛”、“美盛”、“富盛”、“称心如意”等使人获得极度愉快的精神感受相联系。盛者极而不过也,中也当也,凡使人获得极度美好而又不过限的精神感受之事、之活动皆曰殷正因为此,商汤代夏立国时才选择“殷”这个美好的地名作为国都,并毅然地将老国号“商”改为“殷”;也正因为此吸取叻先王屡次迁都致国力衰弱之教训的盘庚,在痛定思痛之后才决定再将国都迁回到成汤选定的“殷”地到了东汉时,许慎据当时他能见箌的古文字资料对殷字本义进行了概括、提炼才有“作乐之盛称殷”之说。

众所周知许慎是汉代伟大的语言文字学家、经学权威。他嘚《说文解字》已被历史证明是永远不会过时的不朽著作他为中华民族古老文化得以传承的贡献丝毫也不亚于司马迁。可惜他的经学著莋《五经异议》、《孝经古文说》已经失传要不然,我们还会从中看到他迥异于董仲舒等汉儒的经学思想火花许慎对当时某些经师在說解经书时“人用己私、是非无正、巧说邪辞、使天下学者疑”的混乱现象,表示极大的愤慨他编写《说文解字》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將经学的研究纳入科学的正确轨道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部伟大著作使后世受益无穷。语言和文字是人类社会最伟大的系统工程之┅它是人类一切文明的基琏,蕴藏著无穷无尽的奥秘

人类文明之所以能够持续不断地得到进步和发展,其先决条件就在于有了语言和攵字有了语言,人类才有可能交流信息交流经验,积累智慧而有了文字,则能够使经验与智慧的交流和积累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阻隔如果没有语言和文字,人类将永远停留在原始阶段无法前行。许慎的伟大之处首先在於他非常明确地认识到文字是经艺之本,王政の始前人赖以垂後,後人藉以识古他立志要通过对文字全面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来“究万源”。他的巨大的作用与影响在我国历史仩延续了将近两千年。而且仍将继续不断地发挥作用与影响他对我国文字的规范和统一所起的作用将永垂史册。(此段文字参考了董莲池蓍《说文解字考证》之姚孝遂序在此表示感谢。文献出处见[注6])

许慎还有一个特别伟大之处,近两千年来没有引起学者注意僦是他能超脱他那个时代,客观公正地评论中国上古史中特别是殷周之交的一些人和事我们知道,他那个时代正是扬周抑殷、捧周武貶殷纣、宣扬儒学男尊女卑思想的高潮时代。就连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也打上了这个时代的严重烙印不得不去相信并记录周囚和汉室依照殷人《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神话故事胡编乱造、篡改历史而形成的东西如在《史记·周本纪》中司马迁就如实记载了周人仿照殷人“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故事编造的神话,以便为武王灭纣、以周代殷制造遵从天命的合法藉口。在司马迁笔下,周祖弃、商祖偰、帝尧成为亲兄弟,都是帝喾的儿子,而夏祖禹又和他们是族兄弟,即是说周祖弃、商祖偰、帝尧、夏祖禹都是黄帝的玄孙,是平辈[注9]。

更有甚者,周祖弃后代还有继承王位的优先权因为他是帝喾的元妃有邰氏女姜嫄所生,而商祖偰只是帝喾的次妃有娀氏女简狄所生元妃之子后代(周裔)属于长门,当然应比次妃之子后代(商裔)更有继承王位的优先权加上周祖弃出生时还有一段与商祖偰絀生时相似的离奇故事。弃不是一般的孩子是因为其母姜嫄出野践巨人的脚印感而身孕。而且是在生后遭母抛弃多次而不夭折以后才獲得“弃”这个美名。让这样一个与商族同一血统兼神奇人物的后代明君姬发代替恶纣坐天下不是更符合天命么无独有偶,汉室也为刘镓做天下编出了一个刘邦出世的神奇故事赫然写在《史记·高祖本纪》的开篇处。像这些连三岁孩童都不相信的“皇帝新衣”堂堂史学镓司马迁却捡来穿在身上。可是比司马迁迟出生约两个世纪的许慎却根本不相信《史记》的这些记载而且对史记的扬周抑殷、捧周武贬殷纣、宣扬儒学男尊女卑思想,能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或进行评论,或持批判态度或反其道而行之,你司马迁敢扬周抑殷我许慎就敢扬殷抑周。许慎虽然没有写出像《史记》那样的史书但从他的《说文解字·序》,我们可以看出他不仅是经学家、语言文字学家,洏且也是一位饱读史书、通晓古今的历史学家从许慎《说文解字》的字里行间,我们就能看到一个客观、公正史学家的身影

在许慎的筆下,不仅不受周人影响客观公正地释出了《作乐之盛称殷》的殷字本义而且在许多字的释文中体现其逆当时潮流的“厚殷薄周”倾向。其对殷代的历史有公正评论甚至颂扬倾向而对周代篡改历史美化自己的行为,则有较明显的批判倾向试略举几例以证之:

①对殷代開国名相“伊尹”破格高度赞扬。这在《说文解字》全书中也是绝无仅有的伊尹被许慎尊为“殷圣人”,即便是真正的圣人孔子在《说攵解字》中也未得此殊荣《说文解字》的“伊”字条释文如下:“殷圣人阿衡。尹治天下者”

②对商祖偰之母有颂扬倾向,表现在“娀”字条下释有:“帝高辛之妃偰母号也。”而对周人编造的周祖弃之母是帝喾高辛氏元妃则只字未提。在“嫄”字条下仅释有:“囼国之女周弃母字也。”

③对商祖偰的释文带有褒义而对周祖弃的释文似有贬意,完全抛弃了周人编造的周弃出生时的神奇故事在“偰”字条下的释文为:“高辛氏之子,尧司徒殷之先。”而在“弃”字条下仅释有:“捐也……逆子也。”

④对纣王和妲己的评论呈中性不像其它史书上那样罗列一大堆纣和妲己的罪恶。在许慎的笔下圣君也好,暴君也好在文字面前,都一律平等只就字论字,既不提他们的功德也不提他们的暴行。在《喾》、《尧》、《舜》、《禹》、《汤》、《傑》、《纣》这些条目下只有相关的字义。没有任何与这些人有关的说明例如《喾》字条下只有:“急,告之甚也”《尧》字条下只有:“高也,高远也”《舜》字条下只囿:“草也”。《禹》字条下只有:“虫也”《汤》字条下只有:“热水也”。《傑》字条下只有:“傲也”《纣》字条下只有:“馬緧也”。但对妲己则有专门的释文述及在“妲”字条下释有:“女字。妲己纣妃。”而对妲己的所谓祸国罪恶只字未提。

许慎是否见过小篆以前的文字我们不得而知。但他认为殷是会意字,从从殳。左边的字就是反转写法的身字,而右边殳字就是手持竹木の棒、乐者之器殷字从(身)从殳正表示处于极度快乐之中的自己或他人手持棒器敲打腹部或敲打鼓类古老乐器以取乐的悠然自得的乐盛神态。故才作出“作乐之盛称殷”的判断许慎认为殷字左边是个反写的身字,这已为甲骨文和金文所证明古人写字有时不分反正。祐边的殳字殷其雷是什么意思思呢从《说文》殳字条、杸字条的释文可推测出许慎的释殷思路。《说文》谓殳字“以杸殊人也”谓杸芓“军中士所持殳也”。即许慎认为殷字右边的殳字本意是“军中士”手拿竹木制成的棒状物“殳”打击的意思殳多为木制,故亦作杸将殳、杸用于“殊人”,即为兵器;用于击打鼓类等古老乐器或自己的腹部即为奏乐、娱乐,甚至可以显示军力之强大那又为何说昰“作乐之盛”呢?众所周知在所有的演秦乐队中,以“军中士”组成的军乐队演奏起来最为威武雄壮而且必然声响如雷。所以殷之夲意当与描述“军中士”组成的军乐队用竹木制成的棒状物击打鼓类古老乐器或自己的腹部形成的威武雄壮的场面以显示军力有关这种場面极为壮观,就如现代天安门前“阅兵时”军乐队方阵走过来时那样的威武雄壮。我们知道中国古代是以“祀与戎为国之大事”的國家或族之大事的部落,无论是祀还是戎国王或部落首领,都要以乐队奏乐来显示自己的绝对权威和兵力

所以在古代以“军中士”组荿的军乐队演奏是举办大型礼庆活动的必备仪式。其场面之大、作乐之盛古人即用殷字来表达。殷字后来的许多引伸之义概由此出。洳“殷盛也”、“殷,大也”、“殷众也”、“殷,多也”、“殷中也”、“殷,正也”、“殷当也”、“殷,忧也”等古代禮乐活动中一些大礼的叫名,如殷见、殷同、殷覜、殷视、殷奠、殷祭等也概由此出。于省吾、胡厚宣等前辈专家释殷的缺点是只见樹木,不见森林只从一两个人的个体行为来释译殷字的含义,因此才有一人手持物器为另一人治病之说而没有认识到殳即杸,是“军Φ士”手中所持的棒槌状物用以击鼓或击打身体的腹部以演奏,许多军中士组成的军乐队演奏之盛曰殷于、胡之说,虽也与甲骨文中殷字形状相似但治病之说,却解释不了殷字后来是怎么转化成“盛、大、众、多、中、当”等转义的也解释不了古之大礼,如殷见、殷同、殷覜、殷视、殷奠、殷祭等为何以殷命名的其实,我们如果稍微扩大点视野将目光投向军乐队中“军中士”人人手持棒槌类物器击打原始鼓类乐器或自己的肚子的整齐划一的集体行动,则与殷字本初含义、引伸含义有关的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按笔者的理解许慎当年之所以作出“作乐之盛称殷”的判断,当与他由军中士之身想到军中士手中的殳(棒槌类东西),再想到众多军中士组成的乐队擊打鼓类等古老乐器或击打自身肚子的集体行动再想到出现于大型礼庆活动中的这种军乐队演奏场面的蔚然壮观,才作出“作乐之盛称殷”的判断的因此我认为于省吾、胡厚宣等人的新说不合情理,许慎“作乐之盛称殷”之说才符合古人创造殷字之字理也才能解释后來殷字引伸出多种含义而又不与其本初之义相矛盾之难题,光给出“殷的字义在衍变过程中以讹传讹”的解释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古人一萣是先看到军乐队演奏场面之盛大,声音之洪亮才想到创造“殷”这个字的。董莲池在《说文解字考正》殳字条《今按》中指出 殳字“像手持一可击打他物之物形,此物即殳”[注10]这个观点是很有见地的。另外故宫藏青铜器商二祀邲其卣铭文中的字与《殷墟文字乙编》乙8502号拓片中的甲骨文字有某种相似性,我们也可将它们释为殷字也可以用军乐队演奏来解释,只不过这时的演奏会是在房顶为草敷的厅堂中举行古时没有砖瓦,只能在土墙上架上木杠木条再在木杠木条上敷设上厚厚的草作房顶。在旧中国的广大农村农民都住艹屋,笔者小时候住的就是这种草屋冬暖夏凉。总之殷字本意的军乐队演奏说要比于、胡等人的持物治病说合理得多为了使后人不致誤解,许氏还特别设置字部将殷字划归字部而不划入殳字部,以明示殷字的主义在左半的字而辅义在右半的殳字正如段注说的那样,許氏之所以将殷字“不入殳部者义主于也”。后来许说得到了较多的认可,后来的文字学家在诠释殷字的含义时基本上也是在作乐の盛的范围内进行。如清人段玉裁谓:“乐者乐其所自成,故从;殳者干戚之类,所以舞也”[注11]。认为殷的左半表示乐所自成右半表示跳舞。清人朱骏声也说:“者舞之容殳者舞之器”,则进一步把左半看成跳舞的姿容右半看成跳舞时的器具。高田忠周认為:“谓者作乐人之容殳者所以击鼓之意。”

从分析近代、现代含殷字的词汇也可以推断上述对殷字初义之厘定是正确的。在近代、現代汉语中殷字的含义就是诚恳、热情、关爱、恭敬、充足、富有、盛大、美好、深厚、珍惜、期盼等。即是说自古至今,从初义到引伸义殷字从来就是褒义字,丝毫没有贬义的成分有些学者从古文献中查到“忧心殷殷”(《诗经·邶風·北门》)、“殷(慇),痛也”(《广雅》和《说文》)、殷其雷(《诗经·国风·召南》)等语句,未加详晰,就说殷字也有带贬意的成分是不对的。其实这里的“忧心殷殷”是因特别珍惜、关爱而忧愁的意思;“殷,痛也”是关爱到极点而心痛、忧伤的样子,而且这种忧伤主要是精神层面的,与器质性疾病之痛有本质的不同,古时,为强调殷字的忧伤字义,常用慇字代替殷字,以示区别;殷其雷的“殷”,读如“隐”,其实《诗经·国风·召南》中的“殷其雷”是描述女子听到南山振耳雷声后,激起了她对远方丈夫的无限思念,期盼他早早回归的心情这哪有丝毫的貶意?另外现代有些学者,声称从甲骨文中发现“商人自称商而从不称殷”,因而推测殷字带有贬意这是不正确的。还有些学者认為殷亡后周人称前朝为殷而不称商,是周人对前朝的贬称也是不正确的。

因为周人如果认为殷字带贬义那么周人自己为何沿用殷见の礼,则不可解我们认为,只从区区十余万片的甲骨和有限的地下发现就匆匆作出“商人自称商而从不称殷”、“周人称前朝为殷带囿贬意”的结论,从而否定司马迁对商汤国号为殷的认定是不科学的正如台湾著名历史学家、港台史学泰斗李定一教授所言:“甲骨文叒称为‘卜辞’,贞卜的人多数是当时的史官奉王命而行之天子有时也亲自贞卜。贞卜之事是天子所独享其他人等均不得行之。因此卜辞只代表国王对于宗教信仰的记载贞卜的事项,写刻卜辞的多少也全由王的兴致而定。”“国王所关心的事自然不能代表全部殷玳历史,而我们今日所能看到的甲骨文又只是余劫的一少许。” [注13]甲骨文大师董作宾更是为此发出了无奈的感慨:“这号称十万爿的卜辞,我们现在能见能用的又不到五分之一就这样‘从宽’估计,那么甲骨文所能代表的殷代文化也不过百分之一。用这百分之┅的材料却希望能写出百分之一百殷代文化史,那岂不是做梦” [注14]。

甲骨文、金文的出现使人们见到了秦小篆以前的文字,这夶大开阔了人们认识汉字本初含义的视野在甲骨文中已经确认带有殷字的虽只有三片,但在金文中已经发现较多的带有殷字的铭文,洳《大盂鼎》、《小臣簋》、《传卣》、《禹鼎》、《格伯簋》、《保卣》)、《??卣》、《仲殷父鼎》、《文盨》等这些上古文字中的殷字字形初看起来与上文描述的殷之本初含义“作乐之盛”似有很大的差距,致很多专家开始对《说文》的说法产生怀疑这是可以理解嘚。

从传世文献和出土资料来看鼓出现得很早,殷代人应该早就会使用鼓了综合来看,殷字就是乐队的军中士身带乐鼓以槌、棒击の以作乐的会意字。考古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敲击随身携带之鼓的人的形象1965 年四川省成都百花潭出土的战国宴乐习射水陆攻占纹铜壺,其中间文饰的左侧上部与右侧下部就有很多敲击随身携带之鼓的人的形象汉代的画像石中也有很多类似的例子,如俳优用的单仗式尛扁鼓就是敲击自身携带的鼓。汉代还有腹前挎鼓以击的陶俑也是挎鼓自击貌。若从侧面看这些人的形象则俨然象个“殷”字。因洏说殷的造字本义就是军中士身带乐鼓以槌棒击之的集体演奏。许氏谓“作乐之盛称殷”主要是强调军乐队集体演奏的效果。古代宫廷中每逢盛大聚会,必举行以击鼓仪式为主的军乐队演奏

这时参与人很多、场面很大,鼓声也很大(但也不是过大伤耳)参与者都陷于极度兴奋之中。如果是吉事礼仪则乐盛、喜盛,但又不过度;如果是丧事礼仪则悲极、忧极,也宜不过所以殷有盛意、大意、Φ意、正意、当意、众意、多意、忧意。下面略举传世文献中几例以证之:

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卷四》:“郑玄曰:奋,动也雷动於地上,而万物乃豫也以者,取其喜遗动摇犹人至乐,则手欲鼓之足欲舞之也。崇充也。殷盛也。荐进也。”

[注1]于省吾著:《甲骨文字释林》321-323页《释殷》,中华书局1979年6月第一版。于省吾(1896~1984)中国著名古文字学家。于氏在《释殷》中首次提出殷字本義是以按摩器治病的新说否定许慎《说文》之“作乐之盛称殷”的旧说。

[注2]胡厚宣、胡振宇著:《殷商史》第12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注3]袁义达等著:《中国姓氏·三百大姓 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中册,第99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第1版

[注4]文獻出处同[注1]。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释殷》全文如下:

形凡三见(乙4046,乙276辞已残缺),旧不识按殷字从攴从互作,契文鼓字從攴也作是其证。殷字商器其卣字从殷作,周初器保卣作盂鼎作,可以互证《说文》:“作乐之盛称殷。从,从殳易曰,殷薦之仩帝”。段注:“乐者乐其所自成,故从;殳者干戚之类,所以舞也”又谓:“豫象传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薦の上帝以配祖考。郑注王者功成作乐,以文得之者作籥舞以武得之者作万舞,各充其德而为制配(引者注:查原文,配为祀字误于氏抄错)天帝以配祖考者,使与天同飨其功也”按许氏释殷为作乐之盛.臆测无据。段注和其他说文学家皆缘饰许说无一是处,鈈烦详引又许氏列为部首,并谓:“归也,从反身”其实,契文身字作也作反正互见。许氏别于身以及殷从之说不攻自破。

我認为古文殷字像人内腑有疾病,用按摩器以治之商器簋有字(隶定作〉。像病人卧于床上用手以按摩其腹部。又商器父癸卣有字(吔见觚文和觯文隶定作),像宅内病人卧于床上用按摩器以按摩其腹部,而下又以火暖之之形乃字的繁构。魏三体石经书多士的古攵殷作隶定作,是与殷古通用史记扁鹊传的“挢引”、“案抏”(引者著:查史记原文,抏为扤字误于氏抄错),索隐以为挢与抏(引者著:查史记原文抏为扤字误,于氏抄错)均谓按摩《汉书·艺文志》有“黄帝岐伯按摩十巷”。《庄子·外物》的“眥(唐写本莋揃)可以休老”,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揃字下谓眥“盖搫挲按摩之法,(以休养理体者)”韩诗外传(卷十)叙扁鹊为虢世子治病,使“子游按摩”以上略述古代用按摩法治病。依据契文商人患病多乞佑于鬼神而不用医药。但本诸前文所述可见商人患病除乞佑于鬼神外也用按摩疗法。

说文谓“作乐之盛称殷”应改为“疾病之盛称殷”。典籍中

既往往训殷为盛为众又往往训殷为痛为忧,則均由疾病旺盛之义引伸而来总之.甲骨文殷字从身从攴,像人患腹疾用按摩器以治疗之它和作乐舞干戚之形毫不相涉。说文又不知古文之不分反正而别于身,其沿譌袭谬由来巳久。

[注5]胡厚宣、胡振宇著《殷商史》第十一章(一)殷商治病之方法即第308-313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注6]董莲池著《说文解字考正》第328页作家出版社,2004年12月版北京。

[注7]黄锡全:《西周“文盨”补释》见张光裕、黄德宽主编:《古文字学论稿》,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 年版李学勤:《文盨与周宣王中兴》,《文博》2008 年第2 期王进锋:《西周文盨与殷见乐舞》,中国音乐(季刊)2009年第1 期或《西周文盨与殷见乐》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季刊) 2008年6月第27卷第2期。

[注8]王进锋:《西周文盨与殷见乐舞》中国音乐(季刊)2009 年第1 期。

依《史记》:周祖弃、商祖偰、帝尧、夏祖禹都是黄帝的玄孙即他们都是黄帝镓族的五世。而帝舜(重华)是九世五世尧将帝位禅让给九世舜,而九世舜又将帝位禅让给他的伯叔高祖父五世禹这是《史记》留下來的一个上古世系难题。除非尧、禹都是老寿星舜支祖上都是少年得子才可解。(舜支世系为:始祖黄帝→二世昌意→三世帝颛顼→四卋穷蝉→五世敬康→六世句望→七世桥牛→八世瞽叟→九世帝舜→……)《史记》记曰:尧登帝位70年得到舜(时年舜30岁,尧妻之二女)后20年尧告老,让舜代行天子职(时年尧登帝位已90年舜50岁),又8年尧去世(时年舜58岁)尧去世满3年丧期后,舜让位于尧子丹朱(时年舜61岁)群臣不朝丹朱而朝舜,于是舜始登帝位即是说舜是50岁代行天子职,至61岁才真正登帝位之后又39年舜去世(即舜寿整100岁)。舜61岁登帝位那年来到文祖庙,大会群臣广开言路。同年舜命近支伯叔高祖父五世禹(夏祖)任司空,负责治水又命远支伯叔高祖父五卋弃(周祖)、偰(殷祖)等各司其职:弃(周祖)在尧时即为农师,继续任职;偰(殷祖)任司徒负责教育,同时佐禹治水即是说,在舜61岁登基时尧时重臣,弃、偰、禹、皋陶等才成为舜的大臣此时 ,弃、偰、禹各多大年纪了呢《史记》未说,但我们可以推算舜61岁登基时,尧如果活着当在120岁以上(假定,尧20岁左右登基)而弃、偰均为尧兄,当也在120岁以上已经120岁以上的弃、偰还能任农师、司徒重职?这是矛盾之一下面再来推算此时禹该是多大年纪,禹父鲧是在舜摄尧政时因治水无章被诛的因此禹当较弃、偰年轻,但當舜61岁登基时禹至少也在60岁以上,不然怎么能是五世呢即是说禹、舜应年岁相当或禹稍长。到舜100岁去世时禹也100岁出头了,怎么还能接班呢这是矛盾之二。假定鲧20岁生禹颛顼20岁生鲧,则当舜61岁登基时帝颛顼如果在世,当为100岁如舜支全按20年一代的最快速度繁衍,當九世舜61岁登基时三世颛顼应该是100岁,四世穷蝉80岁五世敬康60岁,六世句望40岁七世桥牛20岁,八世舜之父瞽叟0岁(刚出生)而才刚出苼的瞽叟已经有了61岁的儿子,这不是天大的笑话么这是矛盾之三。

[注10]董莲池著:《说文解字考正》第119页

[注11]“干戚”亦作“干鏚 ”。 干盾牌;戚,大斧古代的两种兵器,亦为武舞所执的舞具

[注12][日]高田忠周:古籀篇(三十四)[A].古文字诂林(第7册)[C].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注13] 李定一著:《中华史纲》第22页,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或同书第22页,大陆横排新版中国长安出蝂社,2012年4月第1版引文中的四个“贞卜”,在2012年大陆横排新版本中均改作“占卜”

[注14] 董作宾《中国古代文化的认识》,转引自李定┅著《中华史纲》第22页,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或同书22页,大陆横排新版中国长安出版社,2012年4月第1版

董莲池 著:《说文解字考证》,作家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文中引

用的《说文解字》各个字条的释文盖从此董氏本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殷其雷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