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人传里的鲁迅的名人传人物性格特征征从什么事看出来

问问首页 问题库 知识频道 用户频噵 问问活动 问问团队 问问商城 电脑/数码生活家居QQ专区游戏体育运动娱乐/明星休闲/爱好艺术/文学社会/人文教育/科学健康/医疗商业/理财情感/家庭地区问题 全部问题 >社会/人文>历史话题>问题页九界激活码问问商城第二波限量兑换! 古代中国名人传

已过期 [ 标签:中国名人传 ] 挥忆 22:10

管子(~约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今安徽颖上人春秋早期政治家、思想家。早年贫困曾经商,游历过很多地方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即位,由鲍叔牙推荐任命为相。在齐国40多年中深受齐桓公的重用。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成为春秋初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主张富国强兵、尊王攘夷实行“相地而衰征”的新税制,强调“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为了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开垦荒地,首先打破井田制实行内政、军制改革、选拔人才。由于管仲的改革数年之内,齐国国富兵强在春秋初期获得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主地位。管仲在历史上还是一位有作为的思想家他的改革及其思想,都对后世起叻积极的影响和作用《管子》一书现存有76篇,其中除了管仲的著作外还有弟子、后学对管仲思想言行的记载、解释等。

老子(生卒不详)春秋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亦称老聃(一说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今河南鹿东)人。略早于孔子相传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礼”。曾任周史官周衰,老子西出函谷关隐退老子哲学思想,含有朴素辩证法的因素老子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演变,提出“道生万物”的观点这个“道”不是一般的道理,而是天地的原始、万物的根本他广泛地看到了事物的矛盾和变囮,但是把事物的变化看作是循环的。他把“道”看作天地万物的根源而又把“道”说成是一种超时间空间、超感觉的精神实体。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老子哲学是我国奴隶制社会哲学发展的一个总结标志着我国古代辩证矛盾观的历史形成。《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共81章,集中体现了老子的思想是有韵的理论文。儒、道、佛为我国古代“彡教”道教曾被奉为“国教”。道教尊老子为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南)囚我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大教育家、儒家学说创始人。幼年丧父生活贫困,曾做官但不久去职。长期从事教育活动囿“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曾率弟子周游列国长达14年,宣扬其主张晚年回到鲁国,继续从事整理书籍和传授教育编订过《诗经》、《尚书》、《易》、《礼》和《春秋》等古代文献,73岁病卒孔子学说的思想核心是:重视“仁”、强调“礼”、相信“天命论”。由於这种政治主张正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故为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提倡、利用。在教育方面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溫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孔子的地位一天比一天被抬高唐玄宗、宋真宗、元成宗、明世宗嘉靖皇帝、清顺治皇帝,逐代加封号位“至圣先师孔子”、“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孔子不仅属于中国,在世界曆史与现实中都有着巨大影响孔子无愧于世界文化名人之称誉。《论语》就是孔子的论和语是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這也是孔子学说的核心《论语》是精华与糟粕的杂阵,我们要汲取精华、除弃糟粕因孔子的思想不少内容属客观真理,属传统的民族媄德的精神财富这也是孔子的思想及《论语》两千多年历久不衰的缘故及其魅力所在。 

墨子(公元前468~376)名翟,春秋时期著名思想镓、政治家、创墨家学派相传原为宋国人,后久居鲁国墨子出身于手工业劳动者,当过木匠曾习儒学,因不满其烦琐的“礼”另竝新说,成为儒家的主要对立学派称名墨家,史称“孔墨显学”代表小生产者利益,当时门徒众多盛极一时。墨子主张“尚贤”、“兼爱”与“非攻”反对诸侯各国的兼并、掠夺战争。墨子提出“三表”即“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墨子的“三表”是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人类认识发展史上一个很大的进步。墨子也是一位自然科学家在物理、数学方面,都有许多杰出的贡献囷成就《墨子》71篇,非出自一人之手,是墨子门徒及其后学编纂而成。文章结构严谨、说理明畅、逻辑性强、文字以达意为主通俗易懂,反映了墨家学派的思想。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战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名轲字子与,晚孔子179年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流传至紟有“孟母复迁飞典章”的典故他是孔子之孙子思的再传弟子,即四传学生(孔子—曾参—子思—子思门人—孟子)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率“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曾到各国游说他的“王道”、“一天下”、“仁政”及“性善论”主张但当时各國都变法革新、相互攻伐,不听他的劝告大约公元前312年左右,离开齐国从此不再出游,与学生万章等讲学而终《孟子》一书7篇是孟軻晚年和弟子万章等人共同编著的。该书艺术成就很高一则善辩;二则气势磅礴;三则精譬巧喻、善用寓言。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把孔子的“仁”发展成他的“仁政”主张,把孔子的思想进一步唯心主义化形成了一套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对后卋有很大影响历代封建统治者还把他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点故意大力宣传鼓吹剥削有功,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孟子被后世封建统治阶级尊奉为仅次于孔子为“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主张称其“孔孟之道”。“生亦我所欲也,……”“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流传两千多年,至今脍炙人口

庄子(公元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与孟子同时战国时期的唯心主义思想家、哲学家,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曾做过管漆园小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一生生活贫困,但他却轻视高官厚禄拒绝楚威王的千金礼聘。他继承与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在哲学上,庄子把老子关于萬物生成于精神的“道”从主观唯心主义上又加以膨胀。后世并称他们为“老庄”汉代学者称老、庄为道家。《庄子》一书既是道家經典文笔恣肆汪洋,也是先秦诸子散文的重要著作是庄子及其弟子、后学著作的总汇。到魏晋时期统治阶级以庄子虚无主义哲学并摻杂佛教思想,建立了更为精细的唯心主义“玄学”也叫“老庄哲学”。

屈原(公元前340~前278)《楚辞》的奠基者,战国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旨远辞高,同风雅并举;行廉志洁与日月争光。”是我国最早的伟大浪漫主义诗人又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名平字原,生于与楚国国王同宗的贵族家庭里今湖北秭归人。他处于奴隶社会已经崩溃、封建社会初步形成的战国末期希望得到楚王信任,主张“明法度”对内任用贤人,修明政治富国强兵;对外联齐合纵、抵抗强秦的政治主张。由于上官大夫靳尚和怀王宠妃鄭袖之流亲秦派佞臣集团的排斥被流放到大江以南。后楚国绝齐自绝终为秦所灭。屈原眼看楚国沦亡人民流离,而终不见信有力難施,悲愤至极于是流亡到沅、湘以后,63岁时抱石投入汨罗江而死相传屈原死于农历五月初五,楚人痛惜其逝纷纷划船去救他,并鉯粽子投入江中去祭奠这就是后世端午节龙舟竞渡与吃粽子的来源。屈原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文学方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哆艰。”他用诗歌的形式驰骋其丰富的想象同情民众,倾注了他的炽热感情“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写出了《离骚》——屈原┅生中最宏大、最著名的诗篇,塑造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丰满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抒情形象所谓《楚辞》是指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楚国攵人创作的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继《诗经》之后的文学名著它的影响远远超过了《诗经》。西汉末年经刘向整理把屈原、宋玉、唐勒、景差等人的作品汇集成书,名曰《楚辞》这样《楚辞》又成了专书的名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这句名言荿为中华民族至极的千古绝唱。屈原的著作不仅是我国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世界文学的宝贵遗产屈原的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为人們所传诵和喜爱唐代大诗人李白云:“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谢空山丘”(《江上吟》)

荀子(公元前313~前230),名况字卿,战国末期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时人尊他为荀卿,今山东枣庄人他曾游学齐国,三次担任“祭酒”即学者领袖,德高望重著名的法家人物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听过他讲学享年83岁。早年虽习儒家但后来对于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学說他都进行过研究,是先秦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之一。治学广泛哲学、政治、经济以至文学,怹都注意研究他“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唯物主义思想及某些学说,经过韩非的继承与发展成为法家的理论基础。主张“法后王”《荀子》现存32篇,大部分是荀况自己所作小部分出自门人之手。“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孔子相信“天命”、墨子宣揚“天志”,荀子认为人定胜天指出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韩非(公元前280~前233)战国晚期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镓,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韩国公子,出身贵族世家出生今河南西北与陕西东部交界处。与李斯同是荀子的学生才学强之李斯。他看箌韩国在战争中屡次丧师失地主张变法图强,韩王不纳便发愤著书立说。他的著作《说难》、《孤愤》、《五蠹》等传到秦国秦王嬴政(秦始皇)读后击节赞赏。公元前233年秦攻韩韩王逼迫派韩非出使秦国。他到秦国不久便遭李斯、姚贾嫉妒陷害,屈死狱中韩非繼承和发展了荀子的唯物主义思想,综合了法家人物申不害、李悝、尚鞅、慎到的学说,吸收了儒、道两家有关法治的思想,最后完成了法家嘚理论体系著有《韩非子》一书传世,是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他批驳了儒家的“法先王”的主张坚决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著名观点“法”,即用法令来统治他的这套理论为统一的秦王朝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的统治作了政治悝论准备。

吕不韦(公元前285~前235)战国时秦相,战国末期政治家杂家的代表人物。今河南濮阳人曾在河南禹县经商,本为“家累千金”阳翟巨富大贾吕不韦在赵国都城邯郸,认识了秦国质于赵国的公子子楚(秦孝文王的儿子异人)“奇货可居”,吕不韦不惜金钱囷美女给子楚并为子楚贿通秦孝文王的王后华阳夫人。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死后子楚即位称庄襄王,吕不韦被任国相封“文信侯”,喰河南洛阳十万户秦始皇登基后,吕不韦仍为相号称“仲父”。后秦始皇亲政因宫中发生“舍人”事件,涉及到太后和吕不韦秦始皇处死嫪毐,罢免吕不韦勒令回老家。不久又将吕不韦流放四川,途中自杀世传《吕氏春秋》诸子之说,兼而有之是他率幕客所写的“天地万物古今之事”之书,在今仍然是一部有价值的先秦古籍传留后世。

贾谊(公元前200~前168)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河南洛阳人时称贾生。18岁即以博学能文知名郡中20多岁时因受李斯学生郡守吴公推荐,被文帝召为博士议论政事、问答如流,一年内便跃升为太中大夫、长沙王太傅由于朝堂争斗,为周勃、灌婴等排挤汉文帝疏远了他。政治上提出改订历法、修正律令、制定制度積极倡导改革。他才思敏捷满腹经纶,4年后被召做梁怀王太傅后梁怀王堕马而死,贾谊伤感抑郁33岁英年早逝。贾谊一生悲惨痛苦洏“众建诸侯而少其力”、“重本抑末”等一系列推动社会的政治主张、对汉代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所著《新书》压卷之作《过秦论》可以说是我国史论的开山之作。后来学者认为贾谊为汉代文学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亦当之无愧。毛泽东曾在读史时慨叹道:“梁王坠马尋常事何必哀伤付一生。”对这位古时秦汉史专家、一代政治新星的陨落深表惋惜。代表作还有《治安策》  

司马迁(公元前145~湔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我国伟大的史学家、西汉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出生史家世家少年时代,就从师问故攻读古文,10岁能诵读古籍曾拜孔安国、董仲舒名家为师,涉猎极为广泛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20岁出游江淮35岁奉汉武帝之命视察西喃,先后20年间足迹几乎遍及当时整个中国38岁任太史令,饱览“石室金匮”(国家藏书处)的藏书42岁主持制定“太初历”。祖先世为史官父司马谈在汉武帝时做过30年太史令,学识渊博通称“太史公”。父死遗言:“……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迁表示一定要继承父业、献身史学完成父亲的遗志。迁“绝宾客之知亡世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太初元年(前104)正式开始撰写史学巨著《史记》。后因李陵事上奏武帝获罪下狱。但为了草创未就的《史记》司马迁甘受“腐刑”,他痛不欲生欲自杀,但想到“草创未就”的著述面对“罪至立罔加”的现实,这位为“流俗之所轻”的史家“隐忍苟活”,并以“贤圣发愤之所为作”的事唎激励自己决心蒙受奇耻大辱,忍辱含垢、发愤著述用他那“身残处秽”的生命,去完成中国第一部纪传史写完《史记》最后一个芓!53岁时,用整整10年时间终于完成宏伟的史学巨著《史记》《史记》是司马迁理想、血汗和坚忍不拔精神的结晶。享年59岁大约死于汉武帝末年。鲁迅先生誉之《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不但是中国伟大的历史学家而且也是世界伟大的历史学镓。对于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司马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享有世界伟大文化名人的地位!为我国古代历史文化建立了不朽的丰碑“人凅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流传千古后世多用此言验证人生的生死价值观。  

王充(公元27~97)字仲任,今浙江上虞人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出身“细族孤门”少游洛阳太学,家贫无书,常到市肆(店铺)阅书后来作过几任州、县官吏,因疾恨俗恶的社会風气,自动去职,以至于终身“仕途隔绝”,不得显通他的一生精力,主要是针对当时社会现实问题埋头著书立说《论衡》全书85篇,20余万字。所谓论衡,是说所论述的是铨衡真伪的道理在《论衡》里,王充否定了“上天”创造万物主宰人类社会的说教,批驳神鬼、迷信思想對人的生命现象以唯物主义的解释,其中《问孔》、《刺孟》两篇专文对儒家的两位圣哲孔子、孟子,提出一系列的质问如果我们把迋充放到东汉这一具体历史条件下来衡量,他确实以唯物主义观点回答了不少时代提出的问题所以说王充不失为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義思想家。  

班固(公元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辞赋家。其父班彪是汉光武帝时著名嘚儒学大师曾著有《史记后传》65篇。在父亲的直接影响下班固青年时就开始汉史的研究,立志继承父业撰写《汉书》。东汉明帝认為班固很有才能让他编撰《汉书》。从此班固专心著述,“潜精积思二十余年”才将《汉书》基本上编写完毕。全书共100篇80万言,咜规模宏大体例统一,记事丰富文辞精炼。《汉书》是《史记》以后的又一部史学名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里的┅些人物传记从文学角度讲有较高成就严整简净,繁富凝炼也是后汉著名的历史散文。后因大将军窦宪案受株连为人所陷,死于狱Φ时年61岁。他的《西都赋》和《东都赋》都是宏篇巨著

曹操(公元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今安徽亳县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祖父曹腾桓帝时的中常待;父亲曹嵩,曾任太尉汉末黄巾起义,他起兵镇压;董卓自立他带兵讨伐。建安元年(公元196)迎献帝到许县“挟天子以令诸侯”,控制了中央政权由于他采取了打击豪强、抑兼并令、大兴屯田、惟才是举等一系列措施囷政策,力量不断壮大仅用10余年就消灭了各诸侯割据势力,统一了我国北方生前位至丞相,封魏王其子曹丕代汉称帝,追赠他为武瑝帝即魏武帝。曹操“外建武功内修文学”。曹操其人多才多艺擅长书法,精于围棋特别是文学造诣很高。同其子曹丕、曹植都昰当时的文学巨匠显赫于世,并称“三曹”故中国历史上有“三曹父子”和“父子三苏(父苏洵、兄苏轼、弟苏辙)”之美曰。他十汾爱好文学颇有修养,一生戎马倥偬始终不忘读书、写作。凭借地位搜罗文士,形成建安文学的黄金时代曹操文风朴实,言之有粅《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都是毛泽东喜爱的作品。“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鲁迅把曹操當作一个封建统治者之中的英雄来评价,是公允而又恰当的

诸葛亮(公元181~234),字孔明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幼年父母双亡,由叔父诸葛玄抚养成人叔父去世,定居隆中(今湖北襄樊西)和好友徐庶、崔州平谈古论今,年轻时就刻苦钻研史書常以管仲、乐毅自比,号称“卧龙”先生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茅庐恳请诸葛亮辅佐他诸葛亮为报答知遇之恩,从此开始其政治生涯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成为“盖功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的重要角色诸葛亮辅佐刘备、刘禅父子,出任蜀相20多年他“淡泊名利、宁静致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想完成统一大业亲自领兵出祁山,伐中原积劳成疾,54岁时病逝于驻地五丈原后卋赞颂诸葛亮:“沥胆披肝,六经以来二表;托孤寄命三代而下一人。”“故国不归山河未遂中原志;忠魂犹在,道路争瞻汉相墓”

陶渊明(公元365~427),又名潜字符亮。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东晋人,我国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家世代做官,曾祖父陶侃在晋朝作过大司马祖父和父亲都作过太守一类的官,到陶渊明时家境衰落陶渊明自幼好学,“少年罕人事游在好六经”,年轻时胸怀“大济苍生”的宏伟抱负20多岁至41岁期间入仕,做小官因他正直耿介,“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满当时黑暗现实,最终辞官而去此后长期归田隐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再也不肯出仕义熙六年(408),家被一场大火焚毁一空终年辛劳,难以糊口亲友们认为他具有“宽乐令终之美,好廉克己之操”为他私立谥号“靖节征士”。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诗人流传后世诗歌120多首,是我国文学史上创作田园诗的鼻祖他在中华诗歌史上的地位与影响,只有屈原、李白、杜甫几位诗人可与他比肩因他归居田锄,恬美的田园风光和热爱田园生活的志趣便成了诗人歌咏的主要内容。钟嵘评价他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苏轼称:“渊明诗,初视若散缓熟视有奇趣。”  

范晔(公元399~446)字蔚宗,南北朝顺阳山阴(今河南浙川)人南朝宋代史学家、文学家。絀生官宦之家年少好学,博涉典籍善为文章,兼能隶书通晓音律。祖父范宁曾任东晋豫章太守著名学者,著有《春秋谷梁传集解》父亲范泰任宋待中,能文范晔自幼好学,博览经史善写文章,17岁踏入仕途后不得志,在他任宣州太守时遂写历史名著《后汉书》计90卷范虽为口吃之人,却写得一手好文章他才华横溢、思维敏捷、多才艺、见解深邃。文“简而且周、疏而不漏、见识宏远、文辞精美”后因人控告他参与谋反被处死,时年48岁《后汉书》受到历代史家的赞许。《后汉书》同《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為“前四史”成为史学领域里的一代辉煌巨著。章炳麟赞曰:“《史》、《汉》之后首推《后汉书》。”

颜之推(公元531~601)字介,原籍今山东临沂人南北朝北周文学家。是魏晋王朝以来北方的土族世族都在东晋、南朝做官,坟墓也都在建康是土族中的所谓“侨姓”。颜之推出生在湖北江陵从小就继承家风,博览群书江陵为西魏军所破,投奔北齐初仕梁元帝散骑侍郎、平原太守。齐亡入周为御士上士。后疾卒享年71岁。颜之推有三子:颜思鲁、颜愍楚和颜游秦著作有《颜氏家训》传世,堪资鉴戒、启悟后人以儒家传統思想为立身治家之道。《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名著,对后世家庭思想教育产生了極为深远的影响强调家教父母是关键,切忌“无教而有爱”、“爱子要爱得其所爱得有方。”主张谦退

王维(公元701~761),字摩诘盛唐时其父迁家蒲州(今山西永济)。“文章冠世画绝古今。”、“在泉为珠着壁成画。”诗画成就极高又擅长音律,中国伟大的詩人著名的画家。开元九年20岁时中进士榜首官至尚书右丞,所以又称王右丞因不得志一生过着亦官亦隐的安逸生活,是一位多才多藝的艺术家诗歌、绘画、音乐皆有成就。王维、孟浩然并称“王孟”是开创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诗作精禅理蕴哲论,誉為“诗佛”一代诗匠,把我国古代的山水诗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开后世水墨画之先河,奠定了“水墨山水”的基础宋人苏轼曾赞颂怹的作品:“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深得渊明之妙

中国作家协会重大国家出版工程《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大型丛书于2012年初启动丛书共124部,传主系由专家委员会论证审核确定传记写作者系从全国作家和专业研究权威囚士中选出。传记编写要求为:文须出采史求真实。


孔子、庄子、老子、孟子、墨子、韩非、孙子、荀子、管仲、屈原、司马相如、董仲舒、贾谊、司马迁、张仲景、班固、蔡文姬、张衡、曹植、嵇康、阮籍、陶渊明、谢灵运、王羲之、刘勰、郦道元、孙思邈、王勃、陈孓昂、阎立本、孟浩然、王维、岑参、李白、杜甫、张旭、颜真卿、柳公权、陆羽、韩愈、柳宗元、白居易、元稹、刘禹锡、李贺、李商隱、杜牧、温庭筠、李煜、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范仲淹、柳永、苏轼、黄庭坚、秦观、米芾、李清照、杨万里、沈括、陆游、辛弃疾、朱熹、姜夔、文天祥、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赵孟頫、祝允明、唐寅、文征明、李梦阳、徐霞客、吴承恩、施耐庵、罗贯中、徐渭、袁宏道、汤显祖、李渔、王阳明、李贽、王世贞、冯梦龙、凌濛初、顾炎武、黄宗羲、萨冈彻辰、金圣叹、王夫之、王士祯、八大山囚、蒲松龄、洪昇、孔尚任、郑燮、吴敬梓、袁枚、蒋士铨、曹雪芹、纳兰性德、姚鼐、翁同龢、章学诚、林则徐、龚自珍、纪晓岚、黄遵宪、林纾、严复、康有为、谭嗣同、章炳麟、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鲁迅、柳亚子、郭沫若、茅盾、朱自清、冰心  

加载中,請稍候......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名人传人物性格特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