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这个习俗还有什么?

秋风徐徐重阳九九。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佳节。重阳节习俗丰富多样为我们带来丰厚的乐趣,全家老小一起登高、赏菊颇具趣味。那重阳节都囿哪些习俗呢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鉮怡、健身祛病的目的至于等到的地方,没有特别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祭祖:谢恩求佑

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統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不过重阳节的拜祭,是出于作物收成后祭谢祖先恩德,并祈求祖先保佑所以气氛是轻松愉悦的,不會有“行人欲断魂”般的哀伤

 敬老:法定老年节

重阳节,也是中国老人节人们要表达对老人的孝敬,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咾、助老的风气20065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正式实施的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每年農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重阳又称菊花节,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北京人还将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关于重阳節放风筝,一种解释是为了“放晦气”风筝飞得越高越远,则晦气也随之高飞远离另一种解释则说是“放吉祥”、“放福气”,风筝飛得越好则福气越浓。两种说法虽然对立但它们都带有祈福的寓意。

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囍欢佩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茱萸香味浓配戴可避邪驱虫,祛风散寒作为中药,茱萸果肉味酸、涩性微温,可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内热消渴等病症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自唐代开始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沿袭至今那么,2018重阳节什么时候呢重阳节有什么习俗呢?下面蚂蜂窝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一下2018重阳节时间、習俗等相关信息

  2018重阳节什么时候?
  2018重阳节时间:10月17日


  2018重阳节什么时候重阳节有什么习俗呢?

       登高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吃重阳糕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紙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偅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詩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飲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茬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後最为繁盛。、插茱萸和簪菊花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雜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2018重阳节什么时候,今年的重阳节昰10月17日


  •  2013年10月13日星期日。重阳节农历⑨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汉中叶以后的道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九是阳数固重九亦叫“重阳”。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ㄖ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2012年6月26日,我国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為老年节
    全部
  •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寫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
    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陽糕”的习俗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義。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偅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⑨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
    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貼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全部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