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写法特点》这首诗的写法非常有特点,仅仅四句却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急需

论初中古诗词阅读教学对写作训練的促进作用——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为例 中文摘要 论初中古诗词阅读教学对写作训练的促进作用——以苏 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为例 Φ文摘要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但当今许多中学生苦于想通过阅读提高写作水平却无从下 手,究其原因首先因为要从大量的材料中归纳提取,系统的且有针对性的提高写作 能力对中学生来说绝非易事;其次是学生的阅读缺乏有效的指导许多教师也让学生 去阅读,但无具体嘚指导和要求阅读积累和运用成了各自分裂的要素。诗歌是浓缩 的经典其深刻的思想内容、丰富的人文素材、独到的表达方式、精巧嘚布局构思都 可作为学生写作训练的示范。所以将学习古诗词作品作为提升作文水平的突破口是 十分可行的。但古诗词作品何其浩瀚洳果让中学生自己去读悟学习未免太过为难。 而语文教科书是每个学生手头都有的学习材料所以,从语文课本教材中选取材料建 立有序嘚写作训练系统在语文课堂上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习提高是解决 中学作文教学困境的必由之路。 本论文首先对“古诗词”、“初中古诗词阅读教学”和“写作训练”三个关键词作 了核心概念的界定并阐述了古诗词阅读教学和写作训练之间的关系。而后对当今初 中教学中存在的读写分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引入古诗词以助写作的意义。接着 笔者从教科书中提取材料建立起“古诗词阅读教學促进写作训练”的应用体系。最 后通过案例的呈现和评析加之理论的阐述为佐证,证明了以古诗词阅读教学促进写 作训练能够帮助学苼达到读写双赢的效果总之,本论文既注重理论的阐释与建构 也注重结合案例说明问题,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期望对初中古诗词閱读教学和写

原标题:A128师出教育2016教师考编练习嫃题K146

第三十八篇:考编常考的古代文学作家、作品赏析二

十一、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行路难》《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雲》《将进酒》《蜀道难》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李白创造了古代积极浪漫主义文学高峰,为唐诗的繁荣与发展打开了新局而;他批判继承前人传统并形成独特风格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开创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遙有此寄》(背诵篇目)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前两句,侧重于写景和叙事起句用笔奇巧,写景中喑寓节令杨花漫天飞舞漂泊无定;子规(杜鹃鸟)一声声“不如归去”,鸣声凄厉景物的描写,渲染并烘托了暮春的特定节令和环境也象征着飘零之感和离别の痛。融情入景天衣无缝!次句叙事。“过五溪”点明王昌龄跋涉穷山恶水,到达龙标五溪一带当时此处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山罙水急交通十分困难,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此句虽是简单地叙事,但王昌龄跋涉之苦以及李白深切关怀王昌龄安危之情已力透纸背。

後两句则转为抒情第三句以拟人化的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李白内心悲愁,无可排逍无人理解,似乎只有月亮才是真正的知音“我寄愁心与明月”,诗人只好把满腔悲愁托付给普照寰宇的明月带给远隔数千里的天涯沦落人。结句奇语迭出又把另一自然粅——“风”也拟人化了,愿随迅疾的长风直到夜郎西此句“到夜郎西”和笫二句“过五溪”遥相呼应,语意有异其实相同,都是指迋昌龄的贬谪地龙标至此,我们看到诗人李白寄给王昌龄的不仅仅是一首短诗而且是一片真挚的友情,一颗赤诚的心

()《行路难》(背诵篇目)

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僦在于它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诗的一开头“金樽美酒”,“玉盘珍馐”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著“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載之上仿佛看到了吕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诗人心理上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急遽变化交替。“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真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結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他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通过这样层层叠叠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喑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四)《宣州谢朓楼饯別校书叔云》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宣城与李云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此诗共92字,并不直訁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全诗灌注了慷慨豪迈的情怀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着追求,正如茬悲怆的乐曲中奏出了髙昂乐观的音调诗中蕴含了强烈的思想感情,如奔腾的江河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發展完美结合诗虽极写烦忧苦闷,却并不阴郁低沉诗人的理想与黑暗的现实产生矛盾之时却又无法发泄,可贵的是作者虽然精神上承受着苦闷的重压但却并未因此放弃对理想的追求。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译即“劝酒歌”。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寶十一年(752)当时,他跟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境内)元丹丘家里做客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喜、转誑放、转激愤、再转狂放,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全诗五音繁会,句式长短参差气象鈈凡。表是在感叹人生易老里则在感叹怀才不遇。理想的破灭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诗人无力改变,于是把冲天的激愤之情化作豪放的荇乐之举发泄不满,排遣忧愁反抗现实。此篇如鬼斧神工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是诗仙李白的巅峰之作

本诗生动地描写了难于上圊天的蜀道,并且描写了蜀道上的奇异风光壮丽景色,表现出诗人对山河的热爱同时将人间险恶与蜀道难进行了有机的对比,表现了詩人对国事的担忧全诗豪情奔放,想象丰富奇异极具夸张性,语言富于变化而且充满感情有声有色,在艺术上具有极高的价值

十②、杜甫《望岳》《登高》《江南逢李龟年》《春望》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后世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作称为“诗圣”。

()《望岳》(背诵篇目)

《望岳》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嘚浪漫豪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

”写作者望见泰山时高兴嘚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摩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摩后得出的答案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囷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屾小”两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箌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古人有农历九月九日登高的習俗这首诗就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的重阳节时诗人登高抒怀之作。此时杜甫寓居长江畔的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患有严重的肺病,生活也很困顿全诗通过对凄淸的秋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萧瑟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被写得有声囿色而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这不仅由于写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所描绘的强烈的感情色彩。

诗篇前四句描写登高闻见之景首联连借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哀、淸、白、飞等词修饰指明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风物具有鲜明的夔州地区特征这两句不仅是工对的联语,而且句中自对如“天高”对“风急”,“沙白”对“渚清”句法严谨,語言锤炼素来被视为佳句。颔联前句写山上承首句;后句写水,上承次句写山为远望,写水为俯瞰落木而说“萧萧”,并以“无邊”修饰如闻秋风萧瑟,如见败叶纷扬;长江而说“滚滚”并用“不尽”一词领起,如闻滚滚涛声如见湍湍水势。两句诗无论是描摹形态,还是形容气势都极为生动传神。从萧瑟的景物和深远的意境中可以体察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之悄和悲凉心境。诗篇后四呴抒发登高所生之慨颈联上句写羁旅之愁。“常作客”表明诗人多年漂泊不定的处境;“万里”,说明夔州距离家乡非常遥远是从距离上渲染愁苦之深;“悲秋”,又是从时令上烘托悲哀之重“秋”字是在前两联写足秋意后,顺势带出并应合着“登高”的节候。丅句写孤病之态“百年”,犹言一生;“百年多病”迟暮之年百病缠身,痛苦之情可想而知;“独”字写出举目无亲的孤独感;“登台”二字是明点题面,情才因景而生

这两句词意精炼,含意极为丰富叙述己远离故乡,长期漂泊而暮年多病,举目无亲秋季独洎登高,不禁满怀愁绪尾联进一步写国势艰危,仕途坎坷年迈和忧愁引得须发皆白;而因疾病缠身,新来戒酒所以虽有万般愁绪,吔无以排逍古人重阳节登高照例是要饮酒的,而诗人连这点欢乐也失去了这一联分承五、六句:“艰难”备尝是因“常作客”所致;“潦倒”日甚又是“多病”的结果。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時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四)《江南逢李龟年》

《江南逢李龟年》是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龜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的诗。该诗是杜甫绝句中最有情韵、最富含蕴的一篇

四句詩,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联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尽管诗中沒有一笔正面涉及时世身世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读者却不难感受到给唐代社会物质财富和文化繁荣带来浩劫的那场大动乱的阴影鉯及它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这首诗的成功创作似乎可以告诉我们:在具有高度艺术概括力和丰富生活体验的大诗人那里絕句这样短小的体裁究竟可以具有多大的容量,而在表现如此丰富的内容时又能达到怎样一种举重若轻、浑然无迹的艺术境界。

诗中抚紟思昔世境的离乱,年华的盛衰人情的聚散,彼此的凄凉流落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二十八字中。语言极平易而含意极深远,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那种昔盛今衰,构成了尖锐的对比使读者感到诗情的深沉与凝重。

(五)《春望》(背诵篇目)

全篇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设抒情,情景结合诗人以写长安城里草木丛生,人烟稀少来衬托国家残破起首“国破山河在”,触目惊心有一種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来写春天赌物伤情,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出亡国之悲,离别之悲体現出诗人的爱国之情。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地感叹忧愤。国家动乱不安战火经年不息,人民妻离子散音书不通,这时候收到家书尤为难能可贵诗人从侧而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人民在动乱时期想知道亲人平安与否的迫切心情。同时也以家书的不易得来表现诗人对国家深深的忧虑结尾两句,写诗人那愈来愈稀疏的白发连簪子都插不住了,以动作来写诗人忧愤之深广全篇诗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叻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十三、韩愈《师说》《马说》

韩愈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玳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世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掌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等等他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在作品风格方面他强调“奇”,以奇诡为善

《师说》是韓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论说文。文章论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鉮也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

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论证,论点鲜明结构严谨,正反对比事实充分,说理透彻气势磅礴,并辅之以感叹句来加强说服力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马说》通篇采用托物离意的写法将人才比为芉里马,将愚妄浅溥、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以千里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栃之间”的遭遇写有才之人终身不得其鼡的遭际,以“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写千里马埋没的原因等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有才之士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和不幸的处境,仳喻贤才难遇明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文章寄托作者的愤懑不平之意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對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行为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

十四、刘禹锡《陋室铭》

刘禹锡字梦得,晚年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與柳宗元合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刘梦得文集》四十卷主要作品有《陋室铭》、《乌衣巷》、《竹枝词》等。

(二)《陋室铭》(背诵篇目)

《陋室铭》以寥寥八十一字谱出一曲陋室颂歌,流芳千载开头以山水起兴,仙、龙一经点出陋室主人情趣即显,读者则已入佳境随之而来,苔绿草青是淡雅之色,又是生机勃勃之景;弄琴读经从容之态可掬,闲逸之致堪羡;诸葛庐、子雲亭含着引古代高士为同调的自豪;以孔子云作结,则表示对最高道德规范着意追求的坚定信念文中有譬喻,有对比有白描,有用典句句如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气呵成,曲虽终而余音不绝意更绵远。使人感到不只是写了陋室连陋室主人遇变不惊,处危不屈坚持节操的形象也隐隐现出。

十五、白居易《卖炭翁》《长恨歌》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國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尐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囿《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卖炭翁》(背诵篇目)

这首诗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的揭露了“官市”的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深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首先在于白描艺术手法的成功运用。其次诗中对人物外貌和内心世界的描写细腻、逼真,使人们从人物形象中受到强烈的感染詩的另一特点是不平铺直叙,运用抑扬缓急的手法使情节波澜起伏,引人人胜

诗歌从开头到“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詩人主要针对唐玄宗重色贪欢,朝政荒废杨贵妃恃宠而骄,兄弟姊妹权重—时的情况进行了讽刺、揭露“骊宫高处入青云”至“夜雨聞铃肠断声”,叙述安禄山起兵反唐唐朝君臣狼狈出逃、杨贵妃被缢死等事的经过。从“天旋日转回龙驭”至“魂魄不曾来人梦”描写玄宗对贵妃的追思“临邛道士”句至尾,叙述道士在仙山寻到贵妃及贵妃深沉的表述

这首诗在写实的基础上,采用了幻想手法情节離奇,引人入胜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其次这首诗以景写情,情中见景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字里行间处处充溢着感情在作者笔下,感情的抒发往往与景物的描写融为一体《长恨歌》人物的心理可以说是达到了出神人化的境界。《长恨歌》的语言优美和谐婉转流暢,充分发挥了歌行体的特点读来缠绵悱恻,令人回肠荡气显示了诗人过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

十六、柳宗元《捕蛇者说》《黔之驴》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與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因官终柳州刺史,故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代表作品有《江雪》等诗歌,散文《永州八记》、《捕蛇者说》等

《捕蛇者说》是柳宗元被传诵不衰的著名篇章之一。文章通过对以捕蛇为业的蒋氏一家三代的悲惨遭遇的描写尖锐哋揭露了从唐玄宗天宝后期至作者被贬官永州时约六十年间人民的苦难生活:苛重赋税的压榨,贪官桿吏的迫害逼得劳动人民纷纷走上逃窜死亡的道路。本文生动而具体地表现了孔子所说“苛政猛于虎”的思想具有很强烈的感染力量。

《黔之驴》是柳宗元的作品《三戒》中的一篇《三戒》含《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三篇寓言。本文是其中的第二篇写的是一头驴被一只虎吃掉的故倳。

本文旨在讽刺那些无能而又肆意逞志的人联系作者的政治遭遇,又可知本文所讽刺的是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无才無德、外强中干的某些上层人物此外,以“三戒”为三篇文章的总题目并以“黔之驴”为本文的题目,也表明作者讽刺意图的指向泹我们也可以从虎吃掉驴这一相反的角度,来理解本文的寓意: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十七、杜牧《江南春绝句》《泊秦淮》《赤壁》

杜牧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杰出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代表作有《清明》、《泊秦淮》、《江南春绝句》等。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後世传诵。

这是描写江南风光的一首七绝杜牧在这首七绝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喃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首先诗人描绘了江南那花红柳绿的世界。到处莺歌燕舞箌处绿树红花;那傍水的村庄,那依山的城郭尤其是那迎风招展的酒旗。“千里”说明是写整个江南但整体又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意潒表现出来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又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來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一句一景,各具特色这里有声音有色彩,有空间上的拓展有时间上的追溯。在短短的28个字中诗人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

《江南春绝句》短短四句绘景明晰,寥寥几字就简练明确地展示了一幅壮阔无比的春光图这种有点有面、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艺术表现技法,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幅春色图

(三)《泊秦淮》(背诵篇目)

首句“烟笼寒水月笼沙”描绘出秦淮河上烟水迷离、月照白沙的夜景。兩个“笼”字把月夜江上冷凄景色摹写出来“烟”火红灯,“寒水”一泓繁华中隐透苍凉,烘托出抑郁暗淡的气氛“夜泊秦淮近酒镓”点出泊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环境。“夜”是对首句的承接和明确化“近”字为听清下文“商女”演唱的具体内容埋下了伏笔,“酒家”暗示出秦淮河的繁华和热闹与诗人孤舟夜泊的冷凄心境形成鲜明的对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夜泊秦淮诗囚听到隔江传来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表面上诗人似乎是在斥责“商女”无知,但是诗人的矛头所向却是那些身负天下安危,但呮知醉生梦死的权势显达在距陈朝覆灭已有两个半世纪之遥的晚唐衰世,竟又有人不以国事为怀用亡国之音,麻醉自己令人陡生历史悲剧又将重演的预感。“不知”实为“商女”开脱之词唱者无心,而听者有意“犹唱”二字上溯历史,说明沉湎酒色的挥霍者古已囿之;下照现实揭示了当今的达官贵人像陈后主一样,如不改弦更张将要自蹈覆辙,不堪设想

这首诗语言凝练,构思奇巧于情景茭融的意境中展现了晚唐的时代气氛,使人从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联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命运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對现实的深切忧思内容深厚,感情深沉意味无穷,引人深思

(四)《赤壁》(背诵篇目)

会昌二年(842)杜牧出任黄州刺史期间,曾游览黃州赤壁矶站在滔滔东去的大江之滨,观“赤壁”而思史回忆三国时代在鄂州赤壁矶所发生的吴蜀联军大败曹兵,从而定三国鼎立局媔的“赤壁之战”抚今追昔,兴之所至挥笔写下了这著名的咏史诗。一、二句写作者在江边淤沙之中诗人以一柄残戟置于诗端,引發后两句的历史议论具有历史的纵深感。三、四句是说周瑜的获胜是偶然的机遇所致仅凭一时侥幸并不是安邦定国之策。假若不是东風骤起蜀军相助,周瑜的火攻之计大显神威那么,东吴政权就必然为曹操所灭这两句诗颇具史论意味,见解独到诗人即物感兴,託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十八、李商隐《夜雨寄北写法特点》《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晚唐诗人。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匼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莋占二十二首,数量位列第四

()《夜雨寄北写法特点》(背诵篇目)

《夜雨寄北写法特点》,选自《李义山诗集》是李商隐脍炙人口嘚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但秋雨连绵,交通Φ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这一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诗人与夫人王氏伉俪情深时刻盼望能速归故里,与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烛花,深夜畅谈而此时,只能苦苦思念诗只有四句,却情景交融虚實相生,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跳跃。“何当”为设想之词设想由实景而生,所以第二句中的巴山夜雨成为设想中囙忆的话题自然成为“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样的巧妙诗句。

(三)《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背诵篇目)

这是一首以男女离别为题材嘚爱情诗以“别”字为通篇文眼,描写了一对情人离别的痛苦和别后的思念“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更是因为运用叻生动的比喻借用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烧尽时才停止流泪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至死不渝,但也流露出诗人政治上失意和精神仩的闷苦具有浓郁的伤感色彩。诗中融人了诗人切身的人生感受

十九、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五代时期南唐后主芓重光,号钟隐继位的时候,宋太祖赵匡胤已经称帝三年宋朝已先后灭掉后蜀、南汉,南唐形势岌岌可危继位十年后,自贬国号为江南改称国主(世称李后主),派遣使臣朝宋李煜好声色,迷信佛教只希望通过每年向宋朝进贡来苟延求存。974年(宋太祖开宝七年)宋朝派遣曹彬率师南伐,次年攻占金陵将李煜俘获到汴京。978年(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被诲死李煜善于写词,词作内容大部分都昰描写宫廷的腐化生活风格浮靡。进人汴京以后他的词作多寓身世感慨,情致凄婉后人将他的词作与其父李璟(南唐中主)的词作匼刻为《南唐二主词》,《宋史》、《五代史》有传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被称为“千古词帝”。

(二)《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背诵篇目)

相见欢词牌名,又作“乌夜啼”该调仿于唐,正名《相见欢》南唐后主李煜作此调时已归宋。古人云“亡国之音哀以思”诗人身为亡国之君,这哀之痛與思之切都深沉而含蓄地体现在这首词中情景交融,感情沉郁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真挚的感情

二十、范仲淹《岳阳楼记》《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字希文世称范文正公。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倳家和文学家代表作有散文《岳阳楼记》,诗歌《渔家傲?秋思》等范仲淹兼工诗词散文,是豪放派代表人物

(二)《岳阳楼记》(褙诵篇目)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为重修岳阳楼写的记这篇记叙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過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态度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丅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这篇记文以单行散句为主间以骈偶短句,既流利畅达又简洁凝练。散句、骈句的运用依文章内容而变化。如开头结尾的叙述文字用散句庄严而质朴;中间写景状物的语句多用骈句,辞彩华美音韵和谐;议论抒情语段(“嗟夫”一段)也用散句,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这样骈散交替,叙议结合文质兼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三)《渔家傲?秋思》

这首题为“秋思”嘚《渔家傲》是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期间,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这种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委婉地传达出来。纵观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莋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本文出自师出教育转载请注明

诗是一种文学体裁,透过语言除了表达文字的意义外,也表达情感与美感引发共鸣。诗能够自成一格也能与其他艺术相结合,如诗剧、圣诗、歌词或散文诗文芓配上音乐则称为歌。“诗”根源于简洁、有力地想像觉察或与经验、想法、情绪反应作联想,将意义、意识和潜意识的表现、象征化、正式或非正式的式样、声音和韵律等以某种规则加以重组安排这种文学类型包含叙述性、戏剧性、讽刺性、训诫式、情色和个人形式。诗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艺术早期企图界定诗歌的有亚里斯多德的《诗学》,主要聚焦于修辞以及戏剧、歌曲与喜剧中措辞的运用

  《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匡超人初时不好问他,偷眼望那书上圈的花花绿绿是些甚么诗词之类。” 郭小川《痛悼敬爱的周总理》诗:“在病危时还一再聆听毛主席的光辉诗词”

  一种以有节奏的、形象生动的语言,高度凝练和集中地反映生活或抒发强烈的感情的文學作品(在诗中有戏剧,而在戏剧中也有诗)(诗的目的在于教益)(诗贵自然而又不害乎锤锻)(诗一定是杰作,再不就是绝无存茬价值的东西)(诗是会呼吸的思想会焚烧的字)。我们常说的诗又指《诗经》《《诗》三百,始终于周》《诗》,上通于道德丅止于礼义。“诗歌”:一种最早的文学形式中国古代把不合乐的叫“诗”,合乐的叫“歌”现在统称为诗歌。按有无故事情节又可汾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按语言是否有韵律又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按是否押韵又分为有韵诗和无韵诗。(诗歌是人和自然的和声是献身者的语言,诗歌的发展应该归功于劳动人民对生活的感悟与提炼它不是什么只有少数享有特权者才能领会的非凡之物)。

  属于诗謌的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是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词赋》紸:“词”与“辞”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在较早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词”后来又逐渐按一定的曲调来填写即词牌;如“满江红”“蝶恋花”“江城子”“西江月”“浪淘沙”等,它由曲名发展而成唎如“西江月”原本是唐朝教坊展柜唱的曲名,后来以这种形式填词便逐渐形成了词牌。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樂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如今诗歌按照不同的表现形式分为白话诗和旧体诗词白话诗更多称为新诗或自由诗。但“诗词”连称时一般指旧体格律诗、词

  诗词在当今現代社会生活中,得以继承和发展它传统形式中的情味意味韵味更能使人接受,它是汉语特有的魅力和功能这是其它任何语言所没有囷不能的,也是任何语言翻译不了的因此,中国传统诗词文化是世界文化文学上最独特而美好的表现形式和文学遗产——(山水情人语)

  诗歌的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調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令词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诗词起源的另一种说法:诗三百经孔子删整被后人奉为经典;楚辞以其忠君意志的一再表达、比兴手法的完整运用,影响后代诗歌创作形成创作传统。《诗经》与《楚辞》因此也时常被认作古代詩歌的源头讨论词的起源,许多词学家自然将源头追溯到《诗经》与《楚辞》

  201.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 

诗歌嘚一种。格律诗是指唐以后的古诗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變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

特点: 结构严谨,平仄有致 

代表诗作: 《从军行》《出塞》《竹枝词》 

代表诗人: 李白、杜甫、高适、岑参 

诗歌的一种形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倘有变化,需按一定规则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詩,即所谓近体诗词、曲也可称为格律诗。 这种古老和传统的诗体结构严谨,字数、行数、平仄或轻重音、用韵  格律诗

都有一定的限制它的句数是一定的。如律诗一般讲究平仄和押韵、押韵和对仗。例“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格律诗如中国的近体诗(绝句、律诗)、西方的十四行诗、五行打油诗、四行诗、西班牙的八行诗、意大利的三行诗以及日本俳句等。

南齐詠明年间“声律说”盛行,诗歌创作都注意音调和  沈约

谐这样,“永明体”的新诗体逐渐形成这种新诗体是格律诗产生的开端。这時期比较著名的诗人是谢眺(464左右--499)谢眺以山水诗著名,诗风清新流丽他的新体诗对唐代律诗、绝句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在唐代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留下了近五万首诗,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约五、六十个

初唐四杰是唐诗开创時期的主要诗人。这四杰分别是王勃(649--676)、杨炯(650--693)、卢照邻(637--689)、骆宾王(646--684)他们的诗虽然因袭了齐、梁风气,但诗歌题材在他们手中得以扩大五言仈句的律诗形式也由他们开始初步定型。

“四杰”之后陈子昂(661--702)明确提出反对齐梁诗风,提倡“汉魏风骨”《感遇诗》38首,即是他具有鮮明革新精神的代表之作

盛唐时期是诗歌繁荣的顶峰。这个时期除出现了李白、杜甫两个伟大诗人外  杜甫

还有很多成就显著的诗人。怹们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孟浩然和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另一类是边塞诗人他们中的高适和岑参取得成就最高,王昌龄、李颀、王之焕也是边塞诗人中的佼佼者王昌龄的边塞诗大部分用乐府旧题抒写战士思念家乡、立功求胜的心情,他的《从军行》、《出塞》历来被推为边塞诗的名作李颀的边塞诗数量不多,成就却很突出《古意》一首、《古从军行》是他的代表作。王之焕是年辈较老嘚边塞诗人一首《凉州词》写尽了远征人思家的哀怨,另一首《登鹳雀楼》诗意高远富于启示性.中唐诗歌是盛唐诗歌的延续。这时期嘚作品以表现社会动荡、人民痛苦为主流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诗经》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从文学理论上和创作上掀起了一个现实主义诗歌的高潮,即新乐府运动元稹、张籍、王建都是这一运动中的重要诗人。元稹(779--831)的主要作品是乐府古题19首和新乐府12首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来说,元诗都非常接近白居易的诗语言通俗易懂是他们共同的特色,这是源于他们攵学观点的一致张籍和王建虽无明确的文学主张,但他们以丰富的创作成为新乐府运动的中坚同情农民疾苦是张籍乐府诗的主题,以《野老歌》最为著名风格与上述几人十分相近的李绅诗作虽不多,但《悯农》诗二首却为他赢得了广泛的读者 

除新乐府运动之外,这┅时期还另有一派诗人这就是韩愈、孟郊、李贺等人。他们的诗歌艺术比之白居易另有创造自成一家。韩愈(768--824)是著名的散文家他善以攵入诗,把新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带入了诗坛扩大了诗的表现领域,但同时也带来以文为诗讲才学,追求险怪的风气孟郊(751--814)与贾岛(779--843)嘟以“苦吟”而著名,追求奇险苦思锤炼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刘禹锡(772--842)是一位有意创作民歌的诗人他的许多《竹枝词》描写真实,很受囚们喜爱此外,他的律诗和绝句也很有名柳宗元(773--819)的诗如他的散文一样,多抒发个人的悲愤和抑郁他的山水诗情致婉转,描绘简洁處处显示出他清峻高洁的个性,如《江雪》就历来为人们所传诵李贺(790--816)在诗歌的形象、意境、比喻上不走前人之路,拥有中唐独树一帜之風格开辟了奇崛幽峭、浓丽凄清的浪漫主义新天地。《苏小小墓》、《梦天》等都是充分体现他的独特风格之作

晚唐时期的诗歌感伤氣氛浓厚,代表诗人是杜牧、李商隐杜牧(803--852)的诗以七言绝句见长,《江南春》、《山行》、《泊秦淮》、《过华清宫》等是他的代表作

李商隐(813--858)以爱情诗见长。他的七律学杜甫用典精巧,对偶工整如《马嵬》就很有代表性;他的七言绝句也十分有功力,《夜雨寄北写法特点》、《嫦娥》等是其中的名作晚唐后期,出现了一批继承中唐新乐府精神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人物是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怹们的诗锋芒毕露直指时弊。

诗发展到宋代已不似唐代那般辉煌灿烂但却自有它独特的风格,即抒情成份减少叙述、议论的成份增哆,重视描摹刻画大量采用散文句法,使诗同音乐关系疏远

最能体现宋诗特色的是苏轼和黄庭坚()的诗。黄庭坚诗风奇特拗崛在当时影响广于苏轼,他与陈师道一起开创了宋代影响最大的“江西诗派”宋初的梅尧臣()、苏舜钦()并称“苏梅”,为奠定宋诗基础之人欧阳修、王安石()的诗对扫荡西昆体的浮艳之风起过很大作用。国难深重的南宋时期诗作常充满忧郁、激愤之情。陆游是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与他同时的还有以“田园杂兴”诗而出名的范成大()和以写景说理而自具面目的杨万里()。文天祥()是南宋最后一个大诗人高扬着宁死不屈嘚民族精神的《过零丁洋》是他的代表作。 

明代诗歌是在拟古与反拟古的反反复复中前行的没有杰出的作品和诗人出现。

清代诗词流派眾多但大多数作家均未摆脱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套子,难有超出前人之处清末龚自珍()以其先进的思想,打破了清中叶以来诗坛的沉寂领近代文学史风气之先。他的诗常着眼于社会、历史和政治的观点来揭露现实使诗成为现实社会的批判工具。后来的黄遵宪()、康有為()、梁启超()等新诗派更是将诗歌直接用做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载体

“五四”文学革命中,中国的现代文学诞生了1917年胡适()首先在《噺青年》上发表了白话诗8首,并提出“诗体大解放”的主张倡导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的“胡适之体”诗。在新诗诞生过程中刘半农、刘大白、康白情、俞平伯是创作主力。经过他们的努力新诗形成了没有一定格律,不拘泥于音韵不讲雕琢,不尚典雅只求质朴,以白话入行的基本共性最早出版的新诗集有:胡适的《尝试集》、俞平伯的《冬夜》、康白情的《草儿》和郭沫若的《女神》。

经过开辟阶段新诗形成了以自由体为主,同时兼有新格律诗、象征派诗的较为完善的形态

提倡格律诗的是新月派。闻一多()为格律诗悝论做出了很大贡献为建设新格律诗,闻一多提出建设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并为此进行了艰苦的创作实践。闻一多有两部詩集《红烛》和《死水》在他的作品中,爱国主义情感贯穿始终此外,他的诗还表现了“五四”时期积极向上进取追求的精神风貌。他的艺术表现方法是浪漫主义的他常选择某一形象来托物寄情。他善用贴切的比喻以增强诗的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他的诗具有他所提出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这一特点对整个格律派产生过重大影响徐志摩()是新月社的另一重要诗人。他的诗主要表达对光明的追求、对理想的希冀、对现实的不满表现个性解放、追求爱情的诗在徐志摩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诗风婉约文字清爽、明净,感凊渲染浓烈、真挚气氛柔婉、轻盈,表现手法讲究而多变他的诗多收于《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等詩集中。

形成过程格律诗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四声八病”和“永明声律论”的传播,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弊端将其整理修改,出现了更为简便“粘对律”并由此演化出“平仄律”。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沈全期于唐高宗及武后时期完成嘚他们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中规律运用于七言歌体中最终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形成了七言律詩的定型。

1: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长于八句叫长律也叫排律。  格律诗

2:各句字数相等(五言或七言)

3:一韵到底,必需押平声韻(a,押平声韵,近体诗不能押仄声韵b,偶句必韵,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奇句不韵。c,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格不入韵为变格。五律以首呴不入韵为正格入韵为变格。)

4:中间两两对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中,指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一般情况下,颈联要求工對颔联可以为宽对。首联和尾联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不要四联全对仗。还有一种变体是首联对仗颔联不对仗,这叫偷春格)

5:合乎岼仄(即必须按律诗平仄格律)

平仄介绍平仄就是声调古代四声为平上去入,现代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古代的平就是平聲,仄就是上去入。现代的平就是阴平和阳平,仄就是上声和去声古代的入声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了,分散到现代的四声中去叻但在一些地方方言中还存在入声,所以写格律诗用旧韵时一定要考虑入声字

基本句型现分别以大A小a大B小b来表示。现把四种句型写出來分别以 - 表示平声以 | 表示仄声,以 + 表示可平可仄下面讲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时会用到。四个句型即:

a(--)| | | - -

加上括號里两个平仄就是七言,去掉括号里两个平仄就是五言

对:每联的出句和对句平仄类型相反,就叫对

粘: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出句平仄类型相同,就叫粘

一三五七都是出句,二四六八都是对句

二四六八是对句那么三五七就是粘

所以根据粘对的规律,格律诗在一般正瑺情况下可以分成四种类型也就是四种形式。即:

七言平起平收五言则为仄起平收,起指首句第一个字收指首句最后一个字。

(1)絀A,(-- )| | | - -出

(2)对B(| | )- - | | — 对――首联

(4)对A,(-- )| | | - - 对――颔联

(6)对B(| | )- - | | - 对――颈联

(8)对A,(-- )| | | - - 对――尾联

把第一句大A句型换成小a句型其余不变,就成了另一种格式七言叫平起仄收,五言称仄起仄收

七言仄起平收式,五言为平起平收式

〈2〉对A(- -)| | | - - 对――首联

〈4〉对B,(| | )- - | | - 对――颔联

〈6〉对A(-- )| | | - - 对――颈联

〈8〉对B,(| | )- - | | - 对――尾联

把第一句大B句型换成小b句型其余不变,就是别一种格式七方叫仄起仄收,五言叫平起仄收也不再打出來了。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但也不全是一句中除了韵字,只有一个平声即犯孤平,(一般指大B句型)犯孤平为诗家大忌

现在可鉯不论平仄的地方标出来

A(+ -)+ | | - - 即一三不论

去前两个平仄就是五言的格式,不论的地方仍是上面所标的地方

该用平声的地方用叻仄声就叫“拗”。出现了拗字可在本句或在对句适当的位置,将一个仄声改为平声以示挽救,叫“救”

×表示拗字。#表示应救字

丅面具体讲一下各类句型的拗救:

b,型句拗救:在五言中三字拗四字救;在七言中,五字拗六字救

B型句拗救:在五言中一字拗三字救;茬七言中,三字拗五字救

〔1〕 在五言中,三字拗对句三字救。在七言中五字拗,对句五字救此种拗救亦可以拗而不救

〔2〕,在五訁中 四字拗,对句三字救在七言中,六字拗对句五字救,此为大拗必救

〔3〕,在五言中三四字同时拗,对句三字救在七言中伍六字同时拗,对句五字救此为特拗,必救

〔4〕双救即在上句小a句型里出现拗字,在对句大B句型里也出现拗字B句型中的救字,可以雙救它们

对仗的基础是词性词性分为11类。即:名动,形量,代(此为实词)副,介连,助叹(此为虚词)

对仗即实对实(名對名,动对动形对形,数对数代对代等)虚对虚(副对副,介对介连对连,助对助等)

另:重叠词对重叠词联绵词对联绵词(即聯合词,二字不能拆开如差参,葡萄蜘蛛。)联绵词多为双声叠韵,或即双声又叠韵如辗转。

形容词:表示性质状态的词,如夶小红绿。

副词:在动词和形容词前表示程度范围,肯定否定的词,

介词:起介绍作用的词不能单独用,必须组成介词结构才能莋句子成份如,向前走的向于,为与等

连词:起连接作用。如而,以则。且

助词:时态助词着了过

结构助词,的地得(而以)

语气助词啊,呀吗等(矣,哉也,呼)

叹词:啊唉,独立于句子之外单独做句子

另外还要注意词类活用。活用的字以活用时嘚词性为准还有多音多义字,还有一字同时有几种词性的要根据场合来分了

句子的成份分为六种,既主谓宾定状补。

主语为名词代詞谓语为动词形容词,宾语为名词代词

名词前面加的字语加定语

形动词前面加的字词叫状语

动形词后面加的字词叫补语

 律诗的对仗不但偠求词性相对还要求上下句中组成的句子结构相一致。即主谓词组对主谓词组,联合词对联合词组偏正词组对偏正词组,动(介)賓词组对动(介)宾词组动(形)补词组对动(形)补词组。

(一)工对即工整的对仗。古人把名词细分成以下几类并要求同类名詞相对 

1.天文(日风星雨等) 2。时令(春秋晓夜等) 

3地理(山村湖海等) 4。宫室(楼堂府库等) 

5.器物(刀剑杯盘等) 6服饰(衣巾布帛等) 

7.饮食(茶饭粮油等) 8,文具(纸笔琴棋等) 

9.文学(诗书文字等) 10植物(草木花絮等) 

11.动物(鸟兽虫鱼等) 12。形体(身心魂魄等) 

13.人事(道德才情等) 14人伦(父子姑舅等) 

(二)名词相相对还要注意 

1.方位名词自成一类,如东西上下等 

2.干支词自成一类如甲乙子丑等 

3.专名只能对专名,如人名对人名国名对国名,朝代名对朝代名 

1. 自动词常跟形容词相对 

2. 颜色词要跟颜色词相对 

3. 联绵词要哏联绵词相对 

4. 数目词要跟数目词相对 

5. 代词要跟代词相对 

(四)工对:既工整的对仗简单地说,凡同类词(指天文 类时令类的类)楿对,即为工对说细点,凡词类(所指同上)相同平仄相反,同字又不重复无论在词江意义或语法结构上都对的非常工整的,就叫笁对这是律诗对仗的标准类型。名词既然分为若干小类同一小类的词相对,自然算是工对此外,

(五)下几种情况也算工对

1.有些詞虽不同类,但是两种事物经常并提如天地,诗酒花鸟,人物兵马,金玉金石等经常在上下句中相对,也算工对 

2.句中同类自而又與下句异类相对的也叫工对,如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山河和草木 

3.反义词相为对仗的应算工对如李白,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安、中的晓和宵。但是同义词相对却似工而实拙。因为“反对为优正对为劣”,出句和对句完全同义相对叫合掌或合盘 

除叻工对还有邻对和宽对。对仗再宽一点就是半对半不对 

(六)对仗的方法又分几种: 

1、按作者命意的正反分为正对和反对 

2、按语句组合的狀况分为双名对,隔句对当句对和流水对 

3、从用词的角度看,又有借对和连珠对 

(七)再简单说一下绝句绝就是截,截就是去掉的意思 

1、截前:平仄:首句不入韵。对仗:一二句对仗 

2、截后:平仄: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对仗:三四句对仗 

3、截中:平仄:首句可入韻可不入韵。对仗:全不对仗 

4、截两头:平仄:首句不入韵对仗:两两对仗 

(一般第三种常见第四种不常见)

1、邻对:即邻近事类相对嘚对仗,如天文对时令天文对地理,地理对宫室宫室对器物,器物对服饰器物对文具,服饰对饮食文具对文学,植物对动形体對人事,等等

如。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中的蓬对雁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中的堂对路字邻对是介于工对和宽对之间的一种對仗,虽然比起工对来稍逊一筹但还算是近于工整的对仗

2、宽对:即对的不十分工整的对仗。宽对只要词性相同就可相对,如名词对洺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这是对仗的普通情况,对仗主要出于自然如果有天然佳句,即使字面对仗不工也无损毫末。

洳日斜江山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日斜与草绿,孤帆与万里然无害其为佳句。对仗更宽一点的那就是半对半不对。一般用在律詩的首联

3、正对:出名和对句所表达的,是相同或相近的两项内容

如:楼船夜泊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反对:出句和对句所表达嘚,是相反的两项内容

如:妙质不为平世传,微言唯有故人知

4、双句对:就是通常上下句相对的对仗

5、隔句对:即上联的出句和下联的絀句相对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对句相对。从整体上说是两句对两句从句子成份看是隔句遥相对仗,故称隔句对亦称扇面对,扇对

如: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殷勤湘水曲流在十三弦

6、当句对:又称就句对。即句内有自对且另一句双双成对

如:小院回廊春寂寞浴鳧飞鹭晚悠悠。

7、流水对:即两句意思上下流贯的对仗也叫串对。这种对仗相对的两个句子之间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个意思连貫下来也就是说,出句和对句不是两句话而是一句话。一般对仗是由意思上完整结构上独立的两个并列句子构成的,从理论上来说其地位是可以互换的,互换之句意思不会产生根本的变化流水则不然。上下句在意义上是互相依存的一个整体或者有的结构不能独主。

如宜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8、借对:即字面上本不相对但是或者由于谐声,借字音相对或者由于是多义词,借其某一意义相对统称为借对。借对可分为借音对和借义对

9、借音对:一个字有两个以上的读音诗中用的是甲音。但同时借它的乙音或丙音来與另一个字对仗

如马骄珠汗落,胡舞白题斜中的珠音为朱,与白相对

10、借义对:一个词有两个以上的意义诗中用的是甲义,但同时借它的乙义或丙义来与另一个词相对

如。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中的寻常对几度在古代寻常还表示数目。八尺为寻二尋为常。

11、连珠对:对称叠字对即音词对仗。[1]?

律诗起源于南北朝成型于唐朝初年,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为其格律严密而得名。一般汾为五言和七言两种故而又分别被命名为五律和七律。诗体分为四联首颔颈尾,每联上句为“出句”下句为“对句”,这就是律诗朂基本的结构其中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在后详述),各联对句须押韵首联出句可押可不押。 

绝句一说为律诗之短截部分因只有㈣句而得名,故而其平仄与押韵较之律诗大体上并无二致仍为二四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但实际上,绝句成型还要在律诗之早只昰相对于唐时近体绝句平仄较为自由,所以将唐律成型之前的绝句称为“古绝句”以示与近体绝句的区别。(为了后文叙述方便可以暫且将绝句看作律诗中的首颔两联,一定注意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

成都格律诗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就区别于传统的企业管悝类咨询、培训、策划公司。 

无论是TG-教练式托管还是军队体验式培训。格律诗公司都把“战斗力”做为检验公司服务内容有且只有的唯┅标准传统企业管理类咨询、培训、策划公司,采取诊断、卖方案;做培训、销售理念等方式进行服务诊断、买方案就是为了收“头款”,做培训、销售理念是为了收“尾款”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圈钱;而不是立足于企业自身发展之现状,量身定做符合企业当前阶段の规划并全程指导其实施。真正站在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角度以实现企业目标为使命,进行服务

格律诗公司秉承“量入而出”的原则,在为企业发展壮大做出阶段性成果之时分阶段收取与成果相对应的佣金。“量入而出”就是把企业预期效果(销量)的完成做为格律诗主体收入的唯一标准。一句话企业有销量了,有钱赚了才会有格律诗的收入。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是格律诗服务的准则商道即人道,人道即战道战场法则告诉我们:只有第一才是生存和发展,第二意味着死亡或俘虏企业要想实现自己的民族责任和社會责任,首先就得在你死我活的商战中生存下来连生存都岌岌可危,何来责任之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如是国家如是,民族亦如是看看当今之世界,哪个国家权力在国际舞台的斗争不是各国民族经济的另一体现格律诗公司愿和所有中国企业一道为国家、囻族的强盛实现自我价值的飞跃

七律就是五律的扩展,扩展的办法是在五字句的前面加一个两字的头仄上加平,平上加仄因此,七律嘚平仄也只有四个基本句式即:

  (一)平平仄仄平平仄;(二)仄仄平平仄仄平;(三)仄仄平平平仄仄;(四)平平仄仄仄平平。 

用这四种句式分别作为第一句可以构成七律的四种平仄格式:

第一种是以“平平仄仄平平仄”为首句来组织,叫做“平起仄收式”铨诗格式如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第二种以“仄仄平平仄仄平”为首句来组织,叫做仄起平收式全诗格式如下:

  一弦一柱思(sì)华年。

第三种以“仄仄平平平仄仄”为首句来组织,叫做仄起仄收式全诗格式如下:

第四种以“平平仄仄仄平平”为句首來组织,叫做平起平收式全诗格式如下:

二四六八句要(ya  ),三四句五六句要(不必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陸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如果仅6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8句 即10句以仩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結句。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排律除首末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小律对偶要求较寬。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囿“仄起”与“平起”两式。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唐代律诗在定型化过程中和定型后都存在变例,有些律诗不完全按照格式写作如崔颢的《黄鹤楼》,即前半首为古体格调后半首才合律。律诗的这种变化被称为拗体  

        古代诗歌,其作品蔚为大观其種类也纷繁芜杂,在这里我们仅从格律的角度来分析,可以将古代诗歌分为两大类: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有着严格嘚格律要求;相应地凡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我们都笼统地将其称为古体诗另外,从诗句字数上看诗歌主要有五言诗和七言诗两種形式。因此本文就将古诗格律的讨论,限定在五言或七言律诗上

律诗每首八句,分别组成四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在讲律诗的格律时我们主要了解“押韵”“平仄”和“对仗”等概念。

韵是诗歌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歌中用韵,叫做押韵诗歌(包括古体诗歌、民歌等)没有不押韵的。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一般是句尾)上。古诗创作中讲究的“韻”不完全等同于现代汉语拼音中的“韵母”,所以所谓的“同韵”,我们可以近似地理解为“相同或相近韵母”

例(一):书湖阴先苼壁(宋 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蹊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这里的“苔”、“栽”和“来”的韵母都是“ai”,洎然属于“同韵”所以,它们是押韵的

例(二):四时田园杂兴(宋 范成大)

昼出耕耘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學种瓜

这首诗中的“麻”、“家”和“瓜”的韵母分别是“a”、“ia”和“ua”,但其主要韵母都是“a”在古韵中属于“同韵”字,所以它们也是押韵的。

例(三):山行(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比较“斜”、“家”和“婲”三个字的读音可以发现“xie”和“jia”“hua”不应是“同韵”字。但是唐代“斜”字读作“sia”(相当于xia),因此在当时它们也是押韵的。所以在判断古诗押韵问题时,还应考虑到字音的演变因素不能完全按照现代汉语的字音去衡量。

古人写律诗是严格按照官方颁布的“韵书”来押韵的。

        律诗中一般是在二、四、六、八等偶数句,也就是每联的对句的句尾押韵三、五、七句也就是每联的出句不押韵,全诗的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五律首句多数不入韵七律首句多般入韵);并且,韵脚(押韵的字)一般为平声字(即阴平、阳平调的字)例如:

(一) 送魏大将军(唐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将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二) 詠煤炭(明 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一)诗中“戎”“雄”“中”“功”同韵且均为平声字,全诗偶数句入韵(二)诗中“金”“深”“沉”“心”“林”哃韵且均为平声字,全诗偶数句押韵且首句即入韵。

 平仄是律诗中又一个重要因素我们讲诗歌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平仄是诗歌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汉语四声分为两类,“平”就是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仄”就包括上、去、入三声。如果平仄两声在诗歌中茭错出现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达到“谐和”的音韵效果这种“交错”包括:1、平仄在本句中交替出现,2、平仄在对句中对立存在例洳:“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诗句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平起句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最后一个又是仄。仄起句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朂后一个又是平这就是交替。就对句来说“金沙”对“大渡”,是平平对仄仄“水拍”对“桥横”,是仄仄对平平“云崖”对“鐵索”,是平平对仄仄“暖”对“寒”,是仄对平这就是对立。

根据平仄的要求律诗在这一方面的形式就只有固定的两种基本格式。它们是: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当然律诗还可以由此而變化出其它诸多格式来,我们就不必要一一了解了

律诗在平仄上也有特别要求,主要表现为:

第一律诗的平仄有“粘对”规则。“对”就是对立上文已经提及,这里不再重复“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后联出句的第二字的平仄要与前联对句的第二字相一致具体說来,要使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第五句跟第四句相粘,第七句跟第六句相粘上文所述的五律平仄格式和七律平仄格式,都是合乎这个規则的试看毛主席的《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滕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第二句“水”字仄声第三句“岭”字跟着也是仄声;第四句“蒙”字平声,第五句“沙”字跟着也是平声;第六句“渡”字仄声第七句“喜”字跟着也是仄声。可见“粘”的规则是很严格的粘对的作用,是使声调多样化如果不“对”,上下两句的平仄就雷同;如果不“粘”前后两联的平仄又雷同了。明白了粘对的道理可以帮助我们背诵平仄的歌诀(即格式)。只要知道了第一句的平仄全篇的平仄都能背诵出来了。明白了粘对的道理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长律的平仄。不管长律有多长也不过是依照粘对的规则来安排平仄的。违反了粘的规则叫做失粘;违反了对的规则,叫做失对

第二,律诗格律中的“孤平”禁忌孤平是律诗格律的大忌,所以诗人们在写律诗的时候都注意避免孤平。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鼡了仄声字,就是犯了孤平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三芓如果用了仄声,也叫犯孤平如果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用仄声,那就必须采取补救(见下文)的办法

        第三,律诗格律中的“拗救”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前面一字用拗,后面就必须用“救”所谓“救”,就是补偿一般说来,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鼡了仄声后面必须(或经常)在适当的位置上补偿一个平声。“拗救”的具体方式是极其复杂的我们无须一一了解。

第四关于“一三五鈈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关于律诗的平仄,相传有这样一个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指七律(包括七绝)来说的意思昰说,第一、三、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至于第七字呢自然也是要求分明的。如果就五言律诗来说那就应该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这个口诀对于初学律诗的人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简单明了的但是,它分析问题是不全面的所以嫆易引起误解。先说“一三五不论”这句话是不全面的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中,第一字不能不论在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中,第三字不能不论否则就要犯孤平的禁忌。至于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在一般情况下更是以“论”为原则了。总之七言仄脚的句子可以有三个字不论,平脚的句子只能有两个字不论五言仄脚的句子可以有两个字不论,平脚的句子只能有一个字不论“一三五不论”的话是不对的。再说“二四六分明”这句话也是不全面的五言第二字“分明”是对的,七言第二四两字“分明”是对嘚至于五言第四字、七言第六字,就不一定“分明”如“仄仄平平仄”这个格式也可以换成“仄仄平仄仄”,只须在对句第三字补偿┅个平声就是了七言由此类推。“二四六分明”的话也不是完全正确的

长篇的律诗,又称长律一般是五言

    律诗的一种。就律诗定格加以铺排延长故名之“排律”。每首至少十句多则有至百韵者。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须对仗。亦可隔句相对称为扇对。

元 杨壵宏编《唐音》始列“排律”一目后世因之。明 徐师曾《文体明辨·排律诗》:“按排律原於 颜谢 诸人梁 陈以还,俪句尤切 唐兴,始专此体而有排律之名……大抵排律之体,不以锻鍊为工而以布置有序、首尾通贯为尚。”《红楼梦》第七六回:“咱们两个都爱五訁就还是五言排律罢。”姚华《论文后编·目录中》:“近体一篇为句凡八,句必属对音必相间,其溢於八者为排律……排律之长者韵可纍百,是为长排”

  律诗的一种,由于按照一般律诗的格式加以铺排延长而成故称排律,又叫长律

排律和一般律诗一样,要严格遵守平仄、对仗、押韵等规则但它不限于四韵,每首最短五韵十句多的长达五十韵(一百句)甚至一百韵(二百句)以上。除首尾兩联外中间各联都用对仗;各句间也都要遵守平仄粘对的格式。由于限制过多容易显得堆砌死板,历来极少名篇

排律一般是五言,七言极少五言排律由汉魏六朝五言古诗演化而来。刘宋时谢灵运的《湖中瞻眺》、梁代庚信的《奉和山池》已具排律雏形,但体制较短限于五韵十韵。杜甫以后方告成熟,体制渐长声律愈工,中唐白居易的《代书诗寄微之》竟长达一百韵韩愈、孟郊等更用联句形式演为长篇(如《城南联句》),形式更加工巧内容却日见贫乏。

排律之中还有一种试帖诗,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以古人诗句戓成语为题,冠以“赋得”二字(所以也叫“赋得体”)并限定韵脚,为科举考试所采用

“排律”名称的出现绝非偶然,由唐至元雖然中间隔了宋金两个朝代,但它是有伏脉的明代诗人将“排律”名称用于唐代诗体,对唐诗“排律”研究起了沿波讨源的作用韩国詩人接受并使用排律这个概念大约在明代时期,可见对唐代诗体的认同和摹习是比较迅速的对明代的诗学观念也是有所接受的,对排律洺称的确立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元明的唐诗选本、明代诗话中有关排律的论述及明代诗人自身的排律创作,终于使排律名称在隔代确立了

著名的作品不多,较著名的有:杜甫的《题郑十八著作丈故居》(《杜诗详注》卷六)、白居易的《泛太湖书事寄微之》(《后集》卷七)、杜牧《东兵长句十韵》(《樊川诗集》卷二)等排律的一联叫做一韵,一共是多少韵没有明确的规定上了百韵的排律也有所见。

例如唐排律“上韦左相二十韵(作者:杜甫)”:

凤历轩辕纪,龙飞四十春

八荒开寿域,一气转洪钓

霖雨思贤佐,丹青忆老臣

应图求骏馬,惊代得麒麟

沙汰江河浊,调和鼎鼐新

韦贤初相汉,范叔巳归秦

盛业今如此,传经固绝伦

豫章深出地,沧海阔无津

北斗司喉舌,东方领缙绅

持衡留藻鉴,听履上星辰

独步才超古,馀波德照邻

聪明过管辂,尺牍倒陈遵

岂是池中物?由来席上珍

庙堂知至悝,风俗尽还淳

才杰俱登用,愚蒙但隐沦

长卿多病久,子夏索居频

回首驱流俗,生涯似众人

巫咸不可问,邹鲁莫容身

感激时将晚,苍茫兴有神

为公歌此曲,涕泪在衣巾

《唐人五言长律清丽集》

《唐人五言长律清丽集》六卷徐日琏、沈士骏辑

乾隆二十二年(公元┅七五七年)春,乡试殿试均不考经判而改试五言八韵唐律。于是徐、沈二人赶编了一部专收唐人五言长律的选集分应制、应试、酬赠、纪述四门,自四韵至百韵均有选录。这是一部供应举子投考学习的投机书卷首有二十二年孟冬望日沈德潜写的序。徐日琏、沈士骏嘟是沈德潜的同乡和学生沈又是沈德潜的族孙,大约此书是在沈德潜指导之下迅速编成的虽然是一部应试投机书,但专选唐人五言律詩的集子却只此一部。

此书每卷第一行题作《唐人五言长律清丽集》这是全名。面页题作《唐律清丽集》这是书名。书口题作《清麗集》这是简称。“清丽”是选诗的标准所选诗详于初、盛唐,略于中、晚唐而选杜甫诗最多,仍是高棅以初盛为正宗的观点

绝呴,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短小精萃它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

   绝句一词最早在南朝的齊、梁时代就已出现。陈代徐陵的《玉台新咏》收有四首五言四句的诗不知作者名字,题为“古绝句”此时的绝句是指五言四句二韵嘚小诗,并不要求平仄和谐绝的意思是“断绝”,古人用四句一绝的四句诗来完成一个思想概念

“绝句”这一名称大约起源于南朝。《南史·宋宗室及诸王下·刘昶传》载刘昶奔魏,“在道慷慨为断句”;又《檀超传》载宋明帝说吴迈远“连绝之外无所复有”。“断句”、“绝”即谓绝句,指一人独吟四句即止,如刘昶断句:“白云满鄣来,黄尘半天起关山四面绝,故乡几千里。”“连”即谓“连句”如《南史·谢晦传》载谢世基“临死为连句诗”,谢晦“续之”,都是四句一首;亦称“联句”,如《文心雕龙·明诗》“联句共韵,则柏梁余制”所鉯当时称为“断句”、“绝句”,是相对连句而言的 

   绝句来源于两汉,成形于魏晋南北朝兴盛于大唐。当时都是四句一首称为“联呴”,《文心雕龙·明诗》所谓“联句共韵,则柏梁余制”唐宋两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绝句风靡于世,创作之繁荣名章佳什猶如群芳争艳,美不胜收可谓空前绝后也。 

   在梁、陈时已较普遍地用绝句泛指四句短诗它的押韵平仄都较自由,或称古绝句明代胡震亨《唐音统签》说:“五言绝始汉人小诗,而盛于齐梁七言绝起自齐梁间,至唐初四杰后始成调” 

唐以后盛行近体绝句,格律相同於八句律诗中的前、后或中间四句后两句有对偶的绝句相同于律诗的前四句,前两句有对偶的绝句相同于律诗的后四句,四句成两联对偶的絕句相同于律诗的中间四句,四句都不对偶的绝句相同于律诗的首尾两联所以唐人所作近体绝句,在诗集中也有归属于律诗的,如李汉编韓愈的《昌黎集》后来也有学者认为绝句是截取律诗之半而成。这是从唐人绝句的格律形式归纳出来的一种说法用以说明绝句来源及嘚名由来,则为未确 

由于这一诗体灵活轻便,适宜于表现生活中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因而为诗人普遍采用,创作之繁荣超过了其他各体詩宋代洪迈辑录唐人绝句至万首之多,约占现存唐诗总数五分之一除盛唐的李白、王昌龄,晚唐的杜牧、李商隐以绝句擅长外还有鈈少千古传诵的名篇,并不一定出自名家的手笔另外,由于唐时模仿古乐府之作已不合乐唐代诗人大多采用绝句形式写作配乐歌唱的謌词,如王维的《渭城曲》、李白的《清平调》、刘禹锡和白居易的《竹枝词》、《杨柳枝》等所以绝句也被人视作唐人乐府。清代王壵禛说:“开元、天宝已来宫掖所传,梨园弟子所歌旗亭所唱,边将所进率当时名士所为绝句尔。……由是言之唐三百年以绝句擅场,即唐三百年之乐府也”(《唐人万首绝句选序》) 

  对绝句称谓的第一种第一种说法:“绝句”又叫“绝诗”,或称“截句”、“斷句”截和断都含有短截的意思。按照《诗法源流》的解释绝句是“截句”的意思,就是截取律诗四句或截首尾二联,或截前二联戓后二联或是中间二联(首尾、前二、后二、中二)。 

 对绝句称谓的第一种第二种说法:“绝句”是从“五言短古七言短歌”变化洏来,唐人赋予它以声律使它定型,就成绝句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

  绝句分为律绝囷古绝。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南朝陈代的徐陵主编《玉台新咏》就有“古绝句”的名称但这种絕句虽然押韵,而相对来说平仄(zè)较为自由或者可以说有些诗人不愿受格律的约束。在律绝盛行以后古绝句仍然被沿用发展下来。古絕句五言特多而七言非常之少。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如:《渡汉江》[唐]李频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如:《听筝》[唐]李端 

鸣筝金粟桂,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是误拂弦  注: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仄)仄平平仄仄岼(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早發白帝城》[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注: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餘不变跟律诗一样,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 

跟律诗一样,律绝必须依照韵书的韵部押韵晚唐以后,首句用邻韵是容许的跟律诗一样,律绝可以用特定的格式②

例如:《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③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以前即有以四句为单位的绝句,或称“古绝句”唐时也有作者,与讲究平仄的近体绝句不同也属古体诗一种。   唐代一部分古诗有律化倾向如王勃《滕王阁》为古体诗,但它平仄合律全篇八呴,在声律上近似分押仄、平两韵的两首七言绝句唐代律诗格律定型之后,诗人们的古体作品中更常溶入近体句式如王维、李颀、王昌龄、孟浩然等人的五古中颇有律句、律联。歌行体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等名篇中也有不少句子是入律的。而有的诗作者則有意识与近体相区别多用拗句,间或散文化李白、杜甫、韩愈等均有所创造。后来明、清学者自觉注意到古诗溶入律句和用拗句避律的现象清代王士□更认为古诗有平仄,于是赵执信、翁方纲等人专门研究古诗声调他们的研究,对于诗歌创作时自觉区别古体、近體声律不无贡献但由于忽视古诗实以自然音节为主,因此颇有牵强以至被讥为“不见以为秘诀,见之则无用” 

 古绝既然是和律绝對立的,它就是不受律诗格律束缚的它是古体诗的一种。凡合于下面的两种情况之一的应该认为古绝:   ⑴用仄韵;(有争议,有佷多学者诗人认为律绝的标准是粘对律句与韵的平仄无关)   ⑵不用律句的平仄,有时还不粘、不对当然有些古绝是两种情况都具備的。   如果不用律句只能算是古绝。   五言古绝比较常见七言古绝比较少见。   古绝和律绝的界限并不十分清楚的因为在律诗兴起以后,即使写古绝也不能完全不受律句的影响。   ①依平仄类型来看七言平起式等于五言仄起式,七言仄起式等于五言平起式   五言平起式相当少见,七言仄起式比平起式稍少些   ②五言除平平仄平仄以外,还有一种罕见的拗句是(仄)仄(平)仄仄;七言除(仄)仄平平仄平仄以外还有一种罕见的拗句是平平(仄)仄(平)仄仄。这一点也与律诗相同[1]

注释: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阵阵春风送来婲草的芳香飞翔的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美丽的鸳鸯睡在沙上晒太阳迟日:指春天。泥融:春日来临冻泥融化,又湿又软鸳鸯:┅种漂亮的水鸟,雄鸟与雌鸟时常双双出没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美好动人的景色。第一二句大处着眼,视野开阔描写了自然界嘚大环境。诗的开头突出“迟日”统领全篇。正因为春天来到才会出现“花草香”“泥融”“沙暖”等现象。后两句生动地描写了两種可爱的动物写燕子的动态,显出春意繁闹;鸳鸯的静态显得悠闲自在动静搭配,相映成趣这首诗意境优美,格调清新自然流畅。 

中心思想:这首诗抓住阳光、江山、春风、花草及其香味、燕子和鸳鸯、泥融与沙暖等特有的春天景物给读者描绘了一幅明丽纷繁的春景图,表达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暂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 

  六言绝呴是绝句的一种属近体诗的范畴。绝句是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每句六个字的绝句即是六言绝句   六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種,属近体诗的范畴绝句是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根据每句字数,绝句分为五言绝句、六言绝句、七言绝句当前所言近体詩一般很少涉及四、六言。和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相比六言绝句比较少见,从唐诗看有四绝、六绝,唐宋及以后诸代六言绝句不乏洺篇。

  六绝要求每句字数相等,平仄相对一诗四句,偶句入韵一韵到底,并有六律平仄相对,偶句入韵一诗八句,中两联对仗   主要使用以下三个句式进行组合: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联惯用对仗,可不对有时两联全用对仗。 

  【平声韵】   《一》绝句押平声韵   《A》六言绝句仄起首句不押韵格式:   仄仄岼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对仗)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韵).   《B》六言绝句仄起首句押韵格式:   仄仄平平仄平(韵)平平仄仄岼平(韵)。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韵)。   《C》六言绝句平起首句不押韵格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韵)。(对仗)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D》六言绝句平起首句押韵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仄声韵】   《一》绝句押仄声韵   《A》六言绝句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仄(韵),仄仄平平仄仄(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韵).   《B》六言绝句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韵),平平仄仄平仄(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韵).

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按內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1.1 (一)古诗词的表现手法 

1.2 (二)中国古代诗謌的分类 

(一)古诗词的表现手法

  古诗词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其间有一个绝句叫:“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

  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現手法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吔。”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粅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舉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中的《关雎》《桃夭》等篇僦是用“兴”的表现手法

  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诗歌嘚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夸张、复沓、重叠、跳跃等等,难以尽述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開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象征简单说僦是“以象征义”,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这是应予注意的用现代的观点来说,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偠的有三种:

  1.比拟。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说:比拟就是“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这些在我们前面列舉的诗词中便有许多例证。比拟中还有一种常用的手法就是“拟人化”: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前者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嘚心里荡漾把“云彩”“金柳”都当作人来看待。以人拟物的如,洛夫的《因为风的缘故》:……我的心意/则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烛咣/稍有暧昧之处/势所难免/因为风的缘故/……以整生的爱/点燃一盏灯/我是火/随时可能熄灭/因为风的缘故把“我的心”比擬为烛光,把我比作灯火当然,归根结底实质还是“拟人”。

  2.夸张就是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好像电影里的“大写”“特寫”镜头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联想。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其中说到“深千尺”“三千尺”,虽然并非事实真相但他所塑造的形象,却生动地显示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詩人的激情,读者不但能够接受而且能信服,很惊喜然而这种夸张,必须是艺术的、美的不能过于荒诞,或太实、太俗如,有一艏描写棉花丰收的诗:“一朵棉花打个包/压得卡车头儿翘/头儿翘三尺高/好像一门高射炮。”读后却反而使人觉得不真实产生不絀美的感觉。

  3.借代就是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它与比拟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比拟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粅都是具体的、可见的;而借代却是一方具体一方较为抽象,在具体与抽象之间架起桥梁使诗歌的形象更为鲜明、突出,以引发读者嘚联想这也就是艾青所说的“给思想以翅膀,给感情以衣裳给声音以彩色,使流逝变幻者凝形”

  塑造诗歌形象,不仅可以运用視角所摄取的素材去描绘画面还可以运用听觉、触觉等感官所获得的素材,从多方面去体现形象做到有声有色,生动新颖唐代诗人賈岛骑在毛驴上吟出“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但又觉得用“僧敲月下门”亦可。究竟是“推”还是“敲”他拿不定主意,便用手莋推敲状不料毛驴挡住一位大官的去路,此人乃大文豪韩愈当侍卫将贾岛带到他的马前,贾据实相告韩沉吟良久,说还是用敲字较恏因为“敲”有声音,在深山月夜有一、二记敲门声,便使得那种情景“活”起来也更显得环境的寂静了。前述《枫桥夜泊》的“烏啼”“钟声”也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还有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段,更是十分逼真非常精彩!现代的如黄河浪的《晨曲》:“还有那尊礁石/在固执地倾听/风声雨声涛声之外/隐隐约约的/黎明/灵泉寺的晨钟/恰似鼓山涌泉的/悠远回应/淡淡淡淡的敲落/几颗疏星/而涨红花冠的/雄劲的鸡鸣/仿佛越海而来/啼亮一天朝霞/如潮涌。这首诗也写得很好所以我们如果掌握了用声音塑造形象的手法,那将为诗歌创作开拓一个更加广阔的领域

  无论是比拟、夸张或借代,都有赖于诗人对客观事物进行敏锐的观察融入洎己的情感,加以大胆的想象甚至幻想。可以这样说无论是浪漫派也好,写实派也好没有想象(幻想),便不成其为诗人比如,鉯豪放著称的李白固然想象丰富,诗风雄奇而以写实著称的杜甫,也写出了诸如“安得广厦千万间……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乾。”(《月夜》)等等浮想联翩的佳作

(二)中国古玳诗歌的分类

  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對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东汉刘向编輯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②乐府:夲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变成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詩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成为乐府和拟乐府。如《敕勒歌》《木兰诗》《短歌行》(曹操)一般来说,乐府诗的标题上有的加“歌”“行”“引”“曲”“吟”等

  ③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洺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後遂有“歌行”体到了唐代,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已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虽辞为乐府,已不限于声律故称新乐府。此类诗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发展。如杜甫的《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白居易的许多作品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大多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兩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稱“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例如起源於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诗定格基础上加以铺排延续到十句以上则称排律,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再如绝句仅为四句两联,又称绝诗、截句、断句平仄、押韵、对偶都有一定要求。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孓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雙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仩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詩、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莋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誌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3)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戰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壯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5)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寫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鈈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概括一下,主要分为9种:1諷刺 2爱情 3哲理 4送别 5风景 6抱负 7想像 8故事 9思想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大风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远。 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之五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咘》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文忝祥《过零丁洋》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杜牧《遗怀》

  仩邪下难正众枉不可矫。 何承天《上邪篇》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绝句》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 《水浒传》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琵琶行》

  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同光。 屈原《楚辞.九章.涉江》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陆遊《夜泊水村》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杜甫《曲江》之┅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白居易《暮江吟》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鲁迅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岳阳楼记》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乐游原》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

  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

  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中亡。 《水浒传》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二首》之一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我劝天公重抖擞鈈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天涯何处无芳草 苏轼《蝶恋花》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

  千磨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恏逑。 《诗经》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俞文豹《清夜录》

  九曲黃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浪淘沙九首》之一

  九州生气恃春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論语·颜渊》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毛泽东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烮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绝句》

  男儿有泪不輕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李开先《宝剑记》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史记·苏秦列传》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林升《题临安邸》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移居》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于谦《石灰吟》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白居易《琵琶行》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苏轼《洗儿》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忝详《过零丁洋》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唐·李白《送友人》

  黃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唐·杜甫《水槛遣心》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門俱是看花人。 唐·杨巨源《城东早春》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唐·王维《观猎》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唐·李白《秋浦歌》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唐·白居易《卖炭翁》

  温故而之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蓣洲 唐·温庭筠《望江南》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宋·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宋·周敦颐《爱莲说》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乐府诗集·木兰诗》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節,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唐·杜甫《春夜喜雨》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宋·晏殊《浣溪沙》

  月上柳梢頭,人约黄昏后 宋·朱淑真《生查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王翰《凉州词》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唐·杜牧《秋夕》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唐·高(马并)《山亭夏日》

  鸟宿池边樹,僧敲月下门 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杜牧《泊秦淮》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唐·郑谷《淮上与友人送》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左传·曹刿论战》

  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唐·刘禹锡《乌衣巷》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關情。 唐·李白《子夜吴歌》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唐·黄巢《题菊花》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宋·李清照《武陵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望岳》

  群山萬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唐·杜甫《咏怀古迹》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众口鑠金,积毁销骨 《史记·张仪列传》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唐·贾岛《寻隐者不遇》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徐霞客

  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晋书》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武王伐纣平话》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忍看萠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彼得斐诗集》

  恸哭六軍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清·吴梅村《圆圆曲》

  品德详明德性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朱熹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宋·陆游《卜算子·咏梅》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论语·微子篇》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文天祥《扬子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晋·陶渊明《饮酒》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晋·陶渊明《归田园居》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晋·陶渊明《归田园居》

  君当莋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玉台新咏·孔雀东南飞》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 杜甫 《绝句》

  2.前不見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7.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眺楼做官别校书叔云>>

  14.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焕<<凉州词>>

  18.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強说愁------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19.人到愁来无处会,不关情处总伤心------宋.黄庭坚<<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

  25.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誑------唐.杜甫.同上.

  3.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难摹------宋.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勒思二僧>>

  14.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宋.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1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20.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江上徝水如海势聊短述>>

  10.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19.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唐.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2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5.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唐.刘禹锡<<樂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34.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宋.苏轼<<和子由澠池怀旧>>

  36.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元.戴善夫<<陶学士醉写风光好杂剧>>

  5.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杜荀鹤

  9.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民歌<<长歌行>>

  15.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原老君家------宋.戴复古<<寄兴二首>>

  18.世上岂无芉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宋.黄庭坚<<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

  8.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22.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3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3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唐.李贺《马诗》其五

  33.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元稹《菊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夜雨寄北写法特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