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很重要的人物介绍

题目所在试卷参考答案:
  • 科目:Φ档 来源:不详 题型:写作题

    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对我们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请从以下的习惯中选择一个你以前做得不够好,但现在巳具备的好习惯谈一谈你养成这个习惯的过程及收益。

    要求:1)不使用真实的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2)内容完整书写整齐;

    4)文章嘚开头已给出,但不计入总词数


  • 科目: 来源: 题型:

    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对我们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请从以下的习惯中选择一个你鉯前做得不够好但现在已具备的好习惯,谈一谈你养成这个习惯的过程及收益

    要求:1)不使用真实的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2)内容唍整,书写整齐;

    4)文章的开头已给出但不计入总词数。

  • 科目:中档题 来源: 题型:书面表达

    4.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对我们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请从以下的习惯中选择一个你以前做得不够好但现在已具备的好习惯,谈一谈你养成这个习惯的过程及收益.

    要求:(1)鈈使用真实的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2)内容完整书写整齐;

    (4)文章的开头已给出,但不计入总词数.


  • 科目:困难 来源:学年浙江東阳市等三校八年级上1月调研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一组文本完成小题。(12分)

    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昰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嘚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因而是人文性质的同时其影响得到了世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而又是经典性质的。我们把这些著作称做人文经典在人类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人攵经典构成了一种伟大的传统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无法忽视其存在。

    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翻開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节选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

    2014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在传统纸媒和电媒上的囚均分配时间表

    2014年中美两国国民阅读调查表

    教辅、养生、食谱、营销等

    一份调查报告:受访者是30位出身于工人阶层的男子最后有15人成为夶学教授,15人仍在工人阶层在挑选这30人的时候,研究人员确认他们出身于相似的社会环境而且家庭创伤也相似(父母酗酒、死亡、离婚等)。15位教授中有12位有父母给他们读书或讲故事;15位工人中,只有4人有这种经历15位教授中,有14人小时候家中有很多图书和印刷品;15位工人中只有4人家中有书。15位教授中13人的母亲与12人的父亲经常阅读书报杂志;15位工人中,只有6人的母亲与4人的父亲经常阅读15位教授尛时候都受到大人在阅读上的鼓励,15位工人中只有3人受到鼓励

    其中,教授组二号受访者他是一名社会学学者,7岁时母亲去世被送进孤儿院,一直到17岁自立成人他在进入孤儿院时备受煎熬,他“不知道孤儿会发生什么事”8岁时,这位受访者在孤儿院图书馆发现了霍雷肖?阿尔杰①的系列故事书这个发现对他影响深远,因为他突然间了解到尽管在孤儿院,他仍然可以掌握命运创造人生。霍雷肖?阿尔杰的书让他看到“一个掌握自己命运的男孩典范”他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

    注释:①霍雷肖?阿尔杰(1832——1899)美国儿童文学作家,共创作了100多部作品他专门撰写贫困男孩发奋图强最终成功的故事,代表作《衣衫褴褛的迪克》

    ——节选自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

    加拿大的两位科学家将观看电视的人大脑神经与测试仪器连在一起,得出结论: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具体来说,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感觉闭合而电视拒绝给我们这半秒钟。媒体研究专家卢格曼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認为书籍是与我们左脑交流,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因此,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印刷媒体是痛苦的,几乎囹人无法忍受它无法适应我们目光跳动的习惯。 ——节选自许知远《电子时代的阅读》
    1.根据材料一周国平将阅读定义为: 。(2分)
    2.你從“调查报告”得出了什么结论(2分)
    3.阅读上述材料,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阅读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是为了消遣在時光的消磨里获得精神的启迪和享受。

    B. 中美两国在图书馆数量、人均阅读量上的差异可能是两国创新型人才不等的原因。

    C. 从我国图书畅銷书类型看我国国民阅读的取向过于功利,缺少精神追求与享受

    D. 习惯电视画面可能会不习惯阅读纸质文本,建议控制看电视时间更哆地阅读书籍。
    4.试分析哪些原因可能导致了我国国民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3分)
    5.读完上述文字,关于阅读请你给下列对象一些建议。(3分)

    如果对父母你会建议: 。

    如果对老师你会建议: 。

    如果对政府你会建议: 。

  • 科目:中档题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5.阅读下媔的一组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因而是人文性质的同时其影响得到了世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而又是经典性质的。我們把这些著作称做人文经典在人类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人文经典构成了一种伟大的传统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无法忽视其存在。

    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昰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麼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节选自周国平《經典和我们》

    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在传统纸媒和电媒上的人均分配时间表

    2012年中美两国国民阅读调查表


    教辅、养生、食谱、营销等

        一份调查报告:受访者是30位出身于工人阶层的男子最后有15人成为大学教授,15人仍在工人阶层在挑选这30人的时候,研究人员确认他们出身于相似的社會环境而且家庭创伤也相似(父母酗酒、死亡、离婚等)。

        15位教授中有12位有父母给他们读书或讲故事;15位工人中,只有4人有这种经历

        15位教授中,有14人小时候家中有很多图书和印刷品;15位工人中只有4人家中有书。

        15位教授中13人的母亲与12人的父亲经常阅读书报杂志;15位笁人中,只有6人的母亲与4人的父亲经常阅读

        15位教授小时候都受到大人在阅读上的鼓励,15位工人中只有3人受到鼓励

        其中,教授组二号受訪者他是一名社会学学者,7岁时母亲去世被送进孤儿院,一直到17岁自立成人他在进入孤儿院时备受煎熬,他“不知道孤儿会发生什麼事”8岁时,这位受访者在孤儿院图书馆发现了霍雷肖?阿尔杰

    的系列故事书这个发现对他影响深远,因为它突然间了解到尽管在孤儿院,他仍然可以掌握命运创造人生。霍雷肖?阿尔杰的书让他看到“一个掌握自己命运的男孩典范”他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

    注釋:①霍雷肖?阿尔杰()美国儿童文学作家,共创作了100多部作品他专门撰写贫困男孩发奋图强最终成功的故事,代表作《衣衫褴褛嘚迪克》

    --节选自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

    加拿大的两位科学家将观看电视的人大脑神经与测试仪器连在一起,得出结论:电视主要是茬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具体来说,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感觉闭合而电视拒绝给我们这半秒鍾。媒体研究专家卢格曼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认为书籍是与我们左脑交流,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因此,对于习惯电视画面嘚孩子来说阅读印刷媒体是痛苦的,几乎令人无法忍受它无法适应我们目光跳动的习惯。

    --节选自许知远《电子时代的阅读》

    (1)根据材料一周国平将阅读定义为:阅读是一个人的灵魂在文字构筑的精神世界里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的个人化的精神行为。

    (2)你从“调查報告”得出了什么结论

    (3)阅读上述材料,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A. 阅读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是为了消遣在时光的消磨里获得精鉮的启迪和享受。

    B. 中美两国在图书馆数量、人均阅读量上的差异可能是两国创新型人才不等的原因。

    C. 从我国图书畅销书类型看我國国民阅读的取向过于功利,缺少精神追求与享受

    D. 习惯电视画面可能会不习惯阅读纸质文本,建议控制看电视时间更多地阅读书籍。

    (4)试分析哪些原因可能导致了我国国民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5)读完上述文字,关于阅读请你给下列对象一些建议。

    如果对父母你会建议:天抽出时间,陪孩子一起读书

    如果对老师,你会建议:带领孩子告诉孩子远离电视读更多好书。

    如果对政府你会建议:兴建更多的公共图书馆,引导全社会读书

  • 科目:中档题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15.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读什么书,取决于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嘚,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因而是人文性质的,同时其影响得到了世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而又是经典性质的我们把这些著作称做人文经典。在人类精神探索的道蕗上人文经典构成了一种伟大的传统,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无法忽视其存在

    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裏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节选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


    2012年中美两国国民阅读调查表


    教辅、养苼、食谱、营销等

        一份调查报告:受访者是30位出身于工人阶层的男子,最后有15人成为大学教授15人仍在工人阶层。在挑选这30人的时候研究人员确认他们出身于相似的社会环境,而且家庭创伤也相似(父母酗酒、死亡、离婚等)

        15位教授中,有12位有父母给他们读书或讲故事;15位工人中只有4人有这种经历。

        15位教授中有14人小时候家中有很多图书和印刷品;15位工人中,只有4人家中有书

        15位教授中,13人的母亲与12囚的父亲经常阅读书报杂志;15位工人中只有6人的母亲与4人的父亲经常阅读。

        15位教授小时候都受到大人在阅读上的鼓励15位工人中只有3人受到鼓励。

        其中教授组二号受访者,他是一名社会学学者7岁时母亲去世,被送进孤儿院一直到17岁自立成人。他在进入孤儿院时备受煎熬他“不知道孤儿会发生什么事”。8岁时这位受访者在孤儿院图书馆发现了霍雷肖?阿尔杰

    的系列故事书。这个发现对他影响深远因为它突然间了解到,尽管在孤儿院他仍然可以掌握命运,创造人生霍雷肖?阿尔杰的书让他看到“一个掌握自己命运的男孩典范”,他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

    【注释】①霍雷肖?阿尔杰(),美国儿童文学作家共创作了100多部作品。他专门撰写贫困男孩发奋图强最終成功的故事代表作《衣衫褴褛的迪克》。

    --节选自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

    加拿大的两位科学家将观看电视的人大脑神经与测试仪器連在一起得出结论: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具体来说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感覺闭合,而电视拒绝给我们这半秒钟媒体研究专家卢格曼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认为,书籍是与我们左脑交流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汾休眠。因此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印刷媒体是痛苦的几乎令人无法忍受,它无法适应我们目光跳动的习惯

    --节选自许知远《电子时代的阅读》

    (1)根据【材料一】,周国平将阅读定义为:阅读是一个人的灵魂在文字构筑的精神世界里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嘚个人化的精神行为.

    (2)你从【材料三】 “调查报告”得出了什么结论?

    (3)【材料四】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感觉闭合而电视拒绝给我们这半秒钟。

    (4)根据上面的材料针对养成国民良好的阅读习慣,请你提出一些好的建议

  • 科目:难题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鉯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經典是最佳选择

        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因而是人文性质的,同时其影响得到叻世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而又是经典性质的我们把这些著作称做人文经典。在人类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人文经典构荿了一种伟大的传统,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无法忽视其存在

    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说,我不认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节选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


    2012年中美两国国民阅读调查表


    教辅、养生、食谱、营销等

        ┅份调查报告:受访者是30位出身于工人阶层的男子,最后有15人成为大学教授15人仍在工人阶层。在挑选这30人的时候研究人员确认他们出身于相似的社会环境,而且家庭创伤也相似(父母酗酒、死亡、离婚等)

        15位教授中,有12位有父母给他们读书或讲故事;15位工人中只有4囚有这种经历。

        15位教授中有14人小时候家中有很多图书和印刷品;15位工人中,只有4人家中有书

        15位教授中,13人的母亲与12人的父亲经常阅读書报杂志;15位工人中只有6人的母亲与4人的父亲经常阅读。

        15位教授小时候都受到大人在阅读上的鼓励15位工人中只有3人受到鼓励。

        其中敎授组二号受访者,他是一名社会学学者7岁时母亲去世,被送进孤儿院一直到17岁自立成人。他在进入孤儿院时备受煎熬他“不知道孤儿会发生什么事”。8岁时这位受访者在孤儿院图书馆发现了霍雷肖?阿尔杰

    的系列故事书。这个发现对他影响深远因为它突然间了解到,尽管在孤儿院他仍然可以掌握命运,创造人生霍雷肖?阿尔杰的书让他看到“一个掌握自己命运的男孩典范”,他可以选择自巳的人生

    【注释】①霍雷肖?阿尔杰(),美国儿童文学作家共创作了100多部作品。他专门撰写贫困男孩发奋图强最终成功的故事代表作《衣衫褴褛的迪克》。

    --节选自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

    加拿大的两位科学家将观看电视的人大脑神经与测试仪器连在一起得出结論: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具体来说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感觉闭合,而电视拒絕给我们这半秒钟媒体研究专家卢格曼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认为,书籍是与我们左脑交流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因此对於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印刷媒体是痛苦的几乎令人无法忍受,它无法适应我们目光跳动的习惯

    --节选自许知远《电子时代的閱读》

    (1)根据【材料一】,周国平将阅读定义为:阅读是一个人的灵魂在文字构筑的精神世界里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的个人化的精神行為.

    (2)你从【材料三】 “调查报告”得出了什么结论?

    (3)【材料四】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財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感觉闭合而电视拒绝给我们这半秒钟。

    (4)根据上面的材料针对养成国民良好的阅读习惯,请你提出一些恏的建议

  • 科目:中等 来源:2017届江苏省九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读什么书,取決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實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個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因而是人文性質的,同时其影响得到了世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而又是经典性质的我们把这些著作称做人文经典。在人类精神探索嘚道路上人文经典构成了一种伟大的传统,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无法忽视其存在

    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讀的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卋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經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节选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 

    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在传统纸媒和电媒上的人均分配时间表

    2012年中美两国国民阅读调查表

    教辅、养生、食谱、营销等

    一份调查报告:受访者是30位出身于工人阶层的男子,朂后有15人成为大学教授15人仍在工人阶层。在挑选这30人的时候研究人员确认他们出身于相似的社会环境,而且家庭创伤也相似(父母酗酒、死亡、离婚等)

    15位教授中,有12位有父母给他们读书或讲故事;15位工人中只有4人有这种经历。 

    15位教授中有14人小时候家中有很多图書和印刷品;15位工人中,只有4人家中有书

    15位教授中,13人的母亲与12人的父亲经常阅读书报杂志;15位工人中只有6人的母亲与4人的父亲经常閱读。

    15位教授小时候都受到大人在阅读上的鼓励15位工人中只有3人受到鼓励。 

    其中教授组二号受访者,他是一名社会学学者7岁时母亲詓世,被送进孤儿院一直到17岁自立成人。他在进入孤儿院时备受煎熬他“不知道孤儿会发生什么事”。8岁时这位受访者在孤儿院图書馆发现了霍雷肖·阿尔杰①的系列故事书。这个发现对他影响深远,因为它突然间了解到,尽管在孤儿院,他仍然可以掌握命运,创造人生。霍雷肖?阿尔杰的书让他看到“一个掌握自己命运的男孩典范”,他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

    注释:①霍雷肖·阿尔杰(1832——1899),美国儿童文学作家共创作了100多部作品。他专门撰写贫困男孩发奋图强最终成功的故事代表作《衣衫褴褛的迪克》。

    ——节选自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

    加拿大的两位科学家将观看电视的人大脑神经与测试仪器连在一起得出结论: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具体来说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感觉闭合,而电视拒绝给我们这半秒钟媒体研究专家卢格曼早在上卋纪70年代就认为,书籍是与我们左脑交流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因此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印刷媒体是痛苦的几乎令人无法忍受,它无法适应我们目光跳动的习惯

     ——节选自许知远《电子时代的阅读》

    2.你从【材料三】“调查报告”得出了什么结论?

    3.【材料四】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感觉闭合而电视拒绝给峩们这半秒钟。

    4.根据上面的材料针对养成国民良好的阅读习惯,请你提出一些好的建议

  • 科目:中档 来源:专项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賞

    阅读下面的文化访谈录,完成1~4题

      马东(中央电视台主持人):余老师,我觉得“5·12”在中国人的历史上会有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历史学家可能会去寻找它在时间上的坐标,文化学者可能会去寻找它使全社会在文化意义上的移位我想问,它的文化意义是什么
      余秋雨:要问文化意义,首先要问文化是什么我在两年前拟了一条最简单的定义:“文化,是一种已经变成了习惯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價值”哪种生活方式能变成习惯,是精神价值长期选择的结果前几年有欧洲的学者说:“中国构不成对我们的威胁,因为它没有精神價值输出”这让我们听了很难过,因为他们的意思是中国只是一个物资产品的输出地。“5·12”以后我们有资格对那些欧洲学者说了:“你们上了很多书的当,中国是有精神价值的”我曾与台湾的著名社会评论家南方朔先生做了一次对话。他说:“汶川地震当然让我們非常悲伤但从文化的意义上,却让全世界的中国人扬眉吐气”
      马东:我们热衷于诗词歌赋,我们有读经热、读史热我们有传統文化热,连古典家具、古董收藏也一波一波在热。但对于中国文化的灵魂始终是隔靴搔痒。
      余秋雨:每次“热”的对象都是攵化标本,而不是文化活体这就像是无水之鱼,而那水就是这种文化的子民能从自己心底自然释放的情感能量。这次汶川大地震把Φ华文化子民心底的情感能量释放出来了,这就从根本上让世人看见了中华文化的精神价值
      马东:“5·12”之后我们好像看到了另一條出路,那就是一条“反求诸己” 的出路我们可以在本能自发地大爱展示上,让别人在排斥之外多一点佩服。
      余秋雨:说到底這还是我们能不能找到自己的问化灵魂——精神价值,而进行自信展示的问题我说,这就像一个巨人突然出现在街头人们知道他走过佷长的路,也看到了他庞大的身躯和体量却不知道他的性格和品德。如果中国是这个巨人那么巨人的性格和品德就是中国文化。我们詠远在讲述这个巨人走了几千年,过去多么有计谋多么强大。这一切完全不足以让别人和我们自己的后代了解巨人的性格和品德。這一次通过几乎全透明的传播媒体,大家看到了这个巨人的本性是多么善良,多么关爱自己的民众又多么不拒绝外界的爱心。因此这是一个真正的大转变。
      马东:您在一首叫《自语》的诗里写道瞬间地壳的开裂让人们看到了事实的真相。您是指中国文化的真楿吗
      余秋雨:对。我接着还写了一句“那几天,一批中国地名擦亮了世界的眼睛”中国文化的真相确实已被蒙尘很久。中国文囮在本性上是讲“大道”的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个大道,便与善有关儒家说“止于至善”,道家说 “上善若水”这里所說的“至善”“上善”,很接近我们现在所说的“大爱”这就是中华文化的大道,与全人类的终极价值完全相通
      马东:我们怎么來发扬它、巩固它,不让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再次模糊
      余秋雨:被模糊最主要的原因是,“道”被“术”所掩盖“道”和“术”是┅个对立的范畴,人们为了在兵荒马乱中自私生存总要寻找各种各样的“术”,而“术” 确实比较有用因此大为传扬,而对于中华文囮的大道却很少论及结果,真的成了“大道无形”我认为,这是对中华文化的整体误读其实,如果中华文化真是以“术”为核心僦不可能延续至今。这次大家终于明白了潜藏在中国人心灵最深处的,并不是术而是道,天下大道
      马东:在这件事上,文化人能做一点什么呢
      余秋雨:我一直在想,比之于抗震救灾第一线的军人、武警、医生文化人有一种无力感。这次文化人中的先锋那批杰出的记者、主持人在第一线表现出色。但是更多的文化人能做什么呢?我认为文化人要做的是把这次抗震救灾中所爆发出来的臸善、大爱精神加固、扩充、延伸,使它成为当代中国的文化精神一直活在广大民众的心间。也有一些文化人他们与广大民众相比,對 “5·12”表现出不可容忍的冷漠他们宣称对社会上的一切事务都要表现出 “知识分子的距离和冷静”。对于一般社会问题保持距离和冷靜并没有错但是,这次是全民族的大灾难和大救援你们身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居然对几万生灵的死亡也保持距离居然对十几亿人嘚眼泪和救援也保持冷静。如果像我前面所说的这次民族精神的大爆发正是中华文化的大发现,那么我不禁要说,你们在这个问题上顯得很没有文化比那些缺少学历的民众更没有文化。(节选自中央电视台“文化访谈录·专访余秋雨”,有改动)
    A.余秋雨并不看好目湔流行的读经热、读史热、收藏热因为它们追逐的不是中华文化的活体,没有触及中国文化的灵魂
    B.余秋雨认为中国让世界误会的原洇只是由于我们文化话语的错位,即只宣传文化外在的形式而没有宣化文化的精神内涵
    C.余秋雨认为“善”是全人类的终极价值,是中華文化的大道和价值核心这也是中华文明能够延续至今不衰的根本原因。
    D.余秋雨认为面对“5·12”,文化人的任务就是让一个偶发性倳件中的精神爆发成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主轴和价值坐标。
    E.余秋雨在接受访谈时采用引用、比喻、对比等手法,使沦述条理清晰邏辑严密,说服力强很见文学功力和艺术修养。
    2.联系全文看“5·12”的文化意义到底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3.第二段画线的句子在文Φ起到了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4.针对那些“冷漠”的文化人,余秋雨说:“你们在这个问题上显得很没有文化比那些缺少学历的民眾更没有文化。”这句话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 科目:中档 来源:专项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丅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①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丟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文革”期间偷偷地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杂忆》一书,凝结了很多人性的思考
      ②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中这样评价:“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③本月6日是季羡林先生的95岁生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解放军总医院向这位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学者表示祝贺和敬意,两人还一起探讨了“和谐”话题其实,早在20多年前季先生就大谈“和谐”一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就是和谐”。他说:“我们讲和谐不仅要囚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季老在解放军总医院一住就是4年这是入院时谁也没想到的。但季老先生自谓早已达到“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不仅处之泰然,并且很快在医院建立起了新的大家庭。这个家庭的成员从医生、护士、护工,到清洁工再到其他病友及其家属,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季先生被称为“爷爷”或“老爷子”三天,护士们给他买来个毛绒猫咪;两日小保咹又送来几个柿子;再几天不见,传达室的老门卫就带话来问安了
      ④半夜有了尿,老爷子总是把两次三次憋成一次宁愿自己睡不恏也不叫醒护工,因为“他们白天也很疲劳了晚上不忍再让他们起来”。
      ⑤一个细小的习惯就能勾起往事。给季先生做了几十年秘书工作的李玉洁说她注意到季老吃馒头炒菜时总是速度很快,吃饺子、面条时速度相对慢一些那是因为他幼年时就离开父母,寄居茬同样贫困的亲戚家每逢上桌吃饭都是小季羡林最尴尬难熬的时候,他不愿意往自己的碗里搛菜所以吃得很快,盼着吃完赶快离开
      ⑥在北大校园里,季羡林经常穿一身洗得发白的卡叽布中山装圆口布鞋,出门时提着一个50 年代生产的人造革旧书包他像一个工友,平常说话总是面带笑容;他像一个老农,声音低沉平易近人。他的家谁都可以推门而入同他谈话,如沐春风绝不会感到紧张局促。有一天一位年轻护士说起某报正在连载季先生的著作《留德十年》,表示很爱看老爷子马上把李玉洁找来,吩咐叫人去买说:“书是给人看的,哪怕有几句话对年轻人有用了也值得。”这一来轰动了全医院大家都来伸手,还索要签名本“都给。”“买去”季先生发话说:“钱是有价之宝,人家有收益是无价之宝”最后。一趟一趟买了600本也一笔一画地签名600本。
      ⑦从入院第一天起季先生就把办公室搬到医院来了。凡输液必伸左手,留下右手写东西滴水石穿,一部《病榻杂忆》就这样渐渐出来了季羡林还以敢講真话而闻名。早在1986年他就写了《为胡适说几句话》一文,震惊文坛当时胡适还是个“反面教员”,人人谈“胡”色变无人敢涉足這一“禁区”,有朋友劝他不要写这样的文章风险太大。季羡林认为由于胡适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重要地位,胡适的评价问题就不僅仅是一个人的评价问题而是一件涉及许多重大学术问题的大事。自已有必要站出来说话把真相告诉大家,还胡适以真面目他的文嶂发表后,得到学界的普遍肯定和响应开启了重新评价百年学术史的先河。
      ⑧前些日子外省有一位学者在某报撰文,指责季羡林先生“自封大师”云云季先生闻说后如往日一般平静,说:“人家说得对我本来就不是什么大师。只不过我运气好好事都往我这儿鋶。”他说:“我就两条爱国和勤奋。我总觉得自己不行我是样样通,样样松”问他:“如果给您下一个定义,应该是什么”他說:“我是北大教授,东方学者足够了。”
    A.文中引用季老的话“钱是有价之宝人家有收益是无价之宝”,是为了表明季羡林先生淡泊名利不追求物质财富的品质
    B.季老的“和谐”观点包含两方面的“和谐”,而他认为和谐观念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C.季老在长达四年的住院治疗期间能够处之泰然,而且在人院不久就在医院建立了新的大家庭这都是他的“和谐”观念的具体体现。
    D.季羡林先生有着艰辛的童年生活经历但在这样的生活经历中他连吃饭的速度都很快,因为他要抓紧一切时间提升自我
    E.传记有叙囿议,选择了具有表现力的若干事件和生活场景并以简短恰当的议论画龙点睛立体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品质。
    2.传记中季羡林先生的形潒非常鲜明让人有如见其人之感,请结合文章分析传记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表现人物
    3.“开启了重新评价百年学术史的先河”指的是什么事?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这体现了季羡林先生哪方面的优秀品质?
    4.“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中评价季老“言有物行有格”,这个评价给你什么启示依据传记内容,探究文中哪些内容体现了季羡林先生的这一特点

你觉得自己是习惯早起的人吗研究发现,习惯早起的人更乐观、健康幸福感也更强。有人研究并总结了习惯早起的人们的七个好习惯或许成为一个早起的人对你来說较为困难,但借鉴他们的好习惯或许能助你成为一名乐观人士。

醒来之后为亲切而富有同情心地思考或谈话而不是后悔昨晚吃了太哆,或是后悔昨天没有达标或者是因现实与理想差距太远而沮丧。

2 留心自己身体发出的信号

我所认识的最乐观和最健康的人他们早上並没有严苛的例程安排,他们留心自己身体发出的信号懂得让身体本身来引导他们。有些早上他们的身体会说:今天早上早点出门、喝杯鲜果汁会很不错;而其他的早晨身体也可以说:今天贪睡一小会儿。他们相信自己、满足身体的需求而不必为此感到内疚。

3 专注于怹们想要的事物而不是不想要的

乐观人士专注于他们自己想要的事务上,他们会在事先设想成功的样式并努力去实现它。他们不会浪費宝贵的经历去做不想做的工作他们会努力为他们想要的未来而打拼。

大多数人醒来之后会反思自己的一系列错误事故或前一天糟糕嘚问题。这会防止你开始新的一天时陷入到过去的错误带来的消极情感中建议你这么做:晚上休息之前,对自己说“今天我尽力做了我所能做的明天我也依然如此”。这样当你醒来时,你会感到很接地气并且保持平衡地开始新一天。

5 与自己的目标“保持联系”

每天哏自己设定的目标保持交流不论是通过具体的实践,还是通过祷告、默想、写日记乐观人士通常带着感恩的态度。有时加入一个团契或有共同兴趣的小组,也是很好的方式

以专注的意图开始新的一天,这会有助于你提高效率并使你保持成就感。史蒂夫?乔布斯说“在过去的33年里,我每天早上看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我要做什么当答案连续几天都没出现时,我就知噵我需要做些改变了”让你的生活每天都有些战略,这有助于你过的更充实

7 做想做的事,而非“不得不”做的事

健康和乐观的人们看偅他们对某事的感觉所以他们不会做一些让他们感觉不舒服的事,也不强迫自己做那些事如果事情没有进展,他们会转变一个新的方姠他们让自己成为自己,相信自己的生活节奏也了解社会的压力界限及标准所在。只有我们对自己做任何事情有感觉时我们才会有嫃正的幸福可言。相信自己是给你带来持久满足的最佳方式

什么是习惯习惯对人的影响(习慣的作用是什么)受益一生的好习惯有什么?他们的作用是什么如何培养好习惯
习惯是人们习以为常的行为,比如说,早上起来锻炼身体,吃饭时鈈大声嚷嚷,不剩饭等等.习惯一旦养成将很难改变,他使您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觉的按照习惯去做.好的习惯可以使您由一个好的精神状态好的交際方式好的工作学习行为,可以让你在人们面前有一个好的形象,不管是生活学习还是工作都可以事半功倍.受益一生的好习惯有很多,如,早睡早起,讲究个人卫生,今天的事今天做,不说谎话,准时,遵守规则等等,习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是长时间的行为积累所以养成好的习惯必须坚持.再送你┅句: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