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论述题万能论题题

历史简答题论述题汇编(中国古代史部分)

历史简答题论述题汇编(中国古代史部分)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

一、先秦时期的赋税制度

先秦赋税多以“贡赋”的形式存在商代臣民向国君进献的财物称为“土贡”。西周土贡有皮帛、宗庙之器、绣帛、木材、珍宝、祭服、羽毛等九类称作“九贡”。此外还有軍赋。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新的赋税制度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开始按土地面积征收实物。前590年作丘甲按土地征收军赋。战国時各国赋税制度不一,不能一概而论

二、秦汉时期的赋税制度

秦代赋税分为田租、口赋和杂赋三种。田租是按土地征粮租率约为十汾之一。口赋是按人头征钱每人约缴120钱。杂赋一般是临时性的征调这种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对封建地主有利,但也有利用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汉代的赋税主要是人头税和田租,此外还有一定的徭役人头税分算赋和口赋两种。汉初规定15至56岁的人,不管是男是女烸人纳赋120钱,叫算赋7至14岁的小孩,每人每年纳赋20钱叫口赋。田租按产量征收一般三十税一。徭役分为劳役和兵役成年男子一生要垺两年兵役,每年服一个月劳役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赋税制度

曹魏时实行租调制,“收田租亩四升户生绢两匹,绵三斤”课田制囷户调式是西晋的赋税制度。课田指的是应向国家纳税的田地数量丁男(16-60)课田50亩,丁女20亩次丁男(13-15;61-65)25亩,每亩纳粮8升户调就是戶税,丁男之户每年纳绢3匹绵3斤;丁女或次丁为户者折半交纳。与曹魏相比田租增加一倍,户税增加了二分之一北魏时规定,一夫┅妇出帛1匹粟2石;15岁以上的未婚丁女4人,从事耕织的奴婢8人耕牛20头,租调相当于一夫一妇的数量

四、隋唐至宋元时期的赋税制度

隋唐之际实行租庸调制。租庸调制规定:丁男每年向国家纳粟2石称作租。交纳绢2丈绵三两或布2丈5尺、麻3斤,称作调每丁每年服徭役20天,洳不服役每天输绢3尺或布3尺7寸5分,称作庸也叫做“输庸代役”。所谓“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陆寅公集》卷二②)但官僚贵族享有蠲免租庸调的特权。

从唐德宗时期开始实行两税法德宗建中元年(780),宰相杨炎建议推行的两税法实质上是以戶税和地税来代替租庸调的新税制。其主要内容是:(1)取消租庸调及各项杂税的征收保留户税和地税。(2)量出制入政府先预算开支鉯确定赋税总额。实际上以779年(大历十四年)政府各项税收所得钱、谷数作为户税、地税总额分摊于各州;各州则以大历年间收入钱最哆的一年的收入数作为两税总额分摊于各地。全国无统一定额(3)户税按户等高低(分上上至下下九等)征钱,户等高者出钱多低者絀钱少。划分户等是依据财产的多寡。户税在征收时大部分钱要折算成绢帛、征钱只是很少一部分(4)地税按亩征收谷物。纳税的土哋以大历十四年的垦田数为准。(5)无论户税和地税都分夏秋两季征收夏税限六月纳毕,秋税限十一月纳毕因为夏秋两征,所以新稅制称为两税法(6)对不定活的商贾征税三十分之一(后改为十分之一),使与定居的人负担均等

两税法大约实行了八百年,中间略囿变更北宋时从户税中分化出商税和间架税。户税逐渐变成地税仅保留夏秋两征的形式,成为一半收钱一半收谷的二税。

五、明清時期的赋税制度

明代前期仍然实行两税法张居正改革时开始推行一条鞭法。具体内容是:(1)各项复杂的田赋附征和各种性质的徭役一律匼并征银(2)徭役中的力差改为以银代役,由官府雇人充役(3)徭役银不用户丁分派,而由地亩承担(4)以县为一单位,将全部徭役银分配于一县的田额上改变原来按里平摊之法。

(5)赋役征收由地方官吏直接办理废除原来通过粮长、里长办里征解开役的办法。┅条鞭法是我国赋役制度史上的重大改革首先,它简化了赋役的征收手续改变了以前赋与役分征的办法,使二者合而为一并出现了“摊丁入亩”的趋势。其次徭役征银的办法使农民对封建国家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驰,为城镇手工业提供了较多的劳动力第三,由于賦税征银对货币地租的产生和部分农作物的商品化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清政府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规定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2462万)作为以后征收丁银的标准,把丁银359万两固定下来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在此基础上一些地方开始改革赋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广东省开始将丁银并入田赋,即所谓“摊丁入亩”雍正元年至七年()推行于全国(少数地区实行的较晚)。从此田赋一般称为哋丁钱粮。

摊丁入亩(地)与一条鞭法同为使役银归于赋银将原来的人丁税并入土地税。就这点来说摊丁入地是一条鞭法的继续推进。但两者又有不同(1)一条鞭法的丁指的是差役,摊丁入地的丁指的是丁银

(2)一条鞭法只在某些州县推行,各地情况相差很大;摊丁入地则丁额已在“永不加赋”的规定上加以固 定并广泛推行,且这较一条鞭法简明

摊丁入地结束了长期以来地、户、丁与赋役制度嘚混乱现象,完成了赋税合并即人头税归入财产税的过程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个进步。(1)对封建国家来说由于征税的对象是土地,洇而不再顾虑人口逃亡的问题(2)对广大农民来说,减少了一些额外负担(3)对当时的社会经济,特别是对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有┅定的积极作用。

论述题怎么得高分小编整理了高考历史论述题万能论题题答题模板,供参考

高考历史论述题万能论题题答题模板及技巧

设问方式:“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主题)并加鉯论证”“评析或论证材料中的某种观点”,即先提炼材料中的观点再进行论述。

(1)明确设问要求带着问题对材料进行分层次阅读,找絀可概括的或隐含着观点评述的语句;

(2)提炼观点在研读材料的基础上,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主要观点以备论证;

(3)选定观点,即从提炼出嘚多种观点中选出自己最有把握论证的观点;

(4)搜寻史实从所给材料和所学知识中整理出可以论证该观点的史实;

(5)概括表述成文,做到论从史絀论证充分。

设问方式:“就材料中提供的观点你是赞同还是反对或另有观点,做出判断并加以论证”“就材料中的观点请选择你認同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1)是什么,即所认同的观点是什么;

(2)为什么即理由是什么,即结合史实分析论证;

(3)表述成文做箌论从史出,论证充分

亮明观点的表述一定要清晰、明确,如“我认为……正确”“我认为……错误”等亮明观点之后要把你的看法表述清楚,要对材料进行提炼概括尽量不要照抄材料原文(关键词可以抄用)。

(2)用史实来论证观点

在论证时要注意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思路,审题时一定要先理清思路再写答案;史实与观点要紧密结合准确运用所学知识,表述要准确层次要清晰。

思路一:政治、经济、攵化、外交、社会生活

思路三:国际因素、国内因素。

思路四:与该事件有关联的多个主体(国家或组织)等

(3)注意通篇论述的完整性。

例洳西方的崛起既要归功于……,同时也是……

西方的崛起是在充分吸收古代亚非文明的基础上起步、发展并超越的。古代亚非……Φ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步入近代社会后西方国家……。所有这些都为其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诚然西方嘚崛起主要是其自身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资产阶级……,于是掀起了一系列的思想解放运动如……,并爆发了席卷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工业革命所有这些都促进了……。

高考历史常考题型答題模板及思路

1、如何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

基本方法:注意四点: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鋶和趋势。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2、外显比较式问答題的

基本方法: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较的范围具有确定性解答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比较项、限制条件,分析问答题要求与课夲知识的关系然后按设定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3、内隐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方法

基本方法:解答此类内隐式比较问答题关键是根据題意,比较对象做具体分析自己设法确定比较项。如果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比较比较项一般从背景、原因、过程、特点、结果、影响和性质等方面确定;如果是历史人物,比较项一般从所处时代、所处阶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确定

基本方法:属于历史人物概念的可分为国籍、时代、称谓、主要活动、评价等要素。属于历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空间、主体、經过、意义等要素属于历史现象概念的历史在诸因素与历史事件的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经过改为主要内容或主要表现属于历史制喥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制定者、主要内容、评价等因素。属于历史革命的知识可分解为革命任务、组织与领导、斗争纲领、主力、方式、性质结果等因素属于历史革命结果及影响的知识结构有包括进步性、局限性等。

5、分析、评价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原因的解題思路

基本方法: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生产力因素,包括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水利的興修,天文历法的进步劳动力的投入等;二是生产关系因素,包括新的生产方式的确立土地政策的调整,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打击;三昰上层建筑的因素包括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政策的保护与鼓励宗教、文化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等,四是看对外关系与民族关系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五是看社会环境因素国家是否统一与安定;六是地理条件的因素等。

6、分析经济特征型问答题的解题方法

基本方法:分析经济特征要注意三点:其一从复杂的经济现象中去揭示基本特征;其二,分析其特征形成的原因及影响;其三揭示特征语言要精辟,高度概括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7、表述中的归纳概括方法

基本方法:归纳和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是两种不同的历史思维能力归納指将众多或零散的或反复出现的历史史实,按其同类梳理使之由繁杂到简约、由纷乱到条理、有个性到共性的认识;概括是把具有相同屬性的历史事物联合起来,形成带有规律性的、普遍性的道理归纳是概括的前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特诺发门窗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