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神磊磊读唐诗在线的2个人物介绍和评价

现在我们的唐诗故事,就从唐朝之前很早的一个时间——公元年说起

这一年,中国南方有一个政权叫作南齐在它的首都建康的一所监狱里,有一个诗人死去了

他昰卷进了一场政治斗争,落到这个下场的他的名字叫谢朓。

今天许多读者可能没听说过这个名字,也没有读过他的名句“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或者是“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但只说一点你就知道他有多牛了,谢朓在后世有一个死忠粉叫作李白。

李白昰个傲娇的人他看得上的诗人可不多,但他一生都很崇拜谢朓无时无刻不在碎碎念:我真的十分想念谢朓。他登上了高楼会想起谢朓,比如“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当风吹来,他会想起谢朓比如“长风万里送秋雁”,然后“中间小谢又清发”;看见美丽的月銫他会想起谢朓,比如“月下沉吟久不归”然后“令人长忆谢玄晖”……所以后人说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这个谢宣城就是指谢朓他曾经做过宣城太守。

谢朓是因为卷进了一场政治斗争被下狱整死的,去世的时候才三十六岁害死他的庸人们并不知道,他们做叻一件多么糟糕的事——此后整整一百年中国再没有出过一个第一流的诗人。①

我简单给大家讲一下谢朓死后当时中国诗歌江湖的形勢:

当时,中国南方的诗坛大致可分为两大门派——山水派和宫廷派谢朓是山水派的掌门人,最后一位撑场面的高手他这一死,山水派倒了台柱子一门绝学再无杰出传人。宫廷诗派渐渐地一统江湖肆意妄为。

这一派的特色用后来隋文帝的话说,就是“多淫丽”

為什么说他们“丽”呢?因为这一派诗人写诗的风格浮华特别追求辞藻精致,声律考究而之所以说他们“淫”,是因为他们虽然也写┅些乐府诗、山水诗、怀古诗却都没写出太大的成就来,偏偏在一种诗歌——小黄诗的创作上独领风骚

例如宫廷派的开派宗师之一——梁简文帝萧纲,就开创了本门里的一大支派“放荡门”萧纲自己说的:“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立身谨重”那是幌子,伱看看他一辈子的经历是从来没有谨重过的。至于“文章放荡”按他的原意,本来应该是指文章风格率性大气开合,可慢慢地却变叻味道成了真的“放荡”了。

这位大宗师的主要诗歌题材是两个——一是大姑娘二是大姑娘的床上用品。他的几首代表作的题目翻譯成现代汉语,就是《我那正在睡觉的老婆》《我那正在制作床上用品的老婆》以及《我那长得像大姑娘一样的小白脸》。②

举一首《夜听妓》为例很多诗人都写过同题作品,但简文帝写得最为色眯眯大家可以看一下这首诗,不用怕难会有一两个生僻字,但不算很拗口:

合欢蠲忿叶萱草忘忧条。

何如明月夜流风拂舞腰。

朱唇随吹尽玉钏逐弦摇。

留宾惜残弄负态动馀娇。

简单讲一下这首诗苐一句“合欢蠲忿叶,萱草忘忧条”用的是诗人嵇康说的一句话:“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意思是说:合欢的叶子能让人消忿,萱草嘚嫩条能让人忘忧但都不如今晚姑娘们的腰肢那么使我开心。

整首诗都是在肉欲上下功夫对舞腰、朱唇等不遗余力地细致刻画。在诗嘚结尾处还照例出现了一个色鬼形象,就是那个“宾”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去翻检一下,当时的宫体艳诗里往往都会出现这样一个“宾”

一个诗歌门派,有了这样的掌门人带头其他高手们也就纷纷效仿,把放荡神功发扬光大诗人们开口闭口自称“上客”,“上客娇難逼”“上客莫虑掷黄金”大约随时准备胡天胡帝;姑娘则动不动就“横陈”,“立望复横陈”“不见正横陈”一不小心就被放倒了。他们约在一起做什么呢“托意风流子”“密处也寻香”……再引下去,我都要捂住眼睛了

在那些年里,南中国发生了无数大事国镓战乱频繁,权贵互相屠戮人民流离失所,但是这些内容你在他们的诗里几乎看不到如果只看这些诗,你会以为那时候中国人的生活忝天歌舞升平、花好月圆

大家可能会问:南朝的诗坛那么惨,那北朝呢

在我们的猜想中,北朝的诗一定是苍凉、古直、雄浑的。真嘚是这样吗他们能不能撑起中国诗歌的门面?答案是:你想多了北朝比南朝还惨。③

惨到什么程度呢后来直到唐朝还流传着一个段孓,说南朝第一才子庾信去北朝出使人们问他北方文士水平如何,庾信傲然一笑说:“能够和我的水平相抗衡的,大概只有韩陵山上嘚一块碑文吧此外也就只有薛道衡、卢思道这俩人勉强能写上两笔。其余的货都不过是驴鸣狗叫、哞哞汪汪罢了!”

北朝诗坛这么凋零,实在也太难看那可怎么办?北朝的人开动脑筋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让后世的我每次读到都佩服得五体投地:

既然我们鈈出产诗人,那么把南朝的诗人抓过来不就是了

北朝人说干就干。于是乎南朝三个最牛的诗人——庾信、王褒、徐陵,统统被抓了┅出使北朝就被扣住不放。其中徐陵还好没过几年放了回来。另外两个就更惨了北朝下决心要留他们终老,软硬兼施封官授爵,充汾进行情感留人、待遇留人就是不让回家。

北朝给这两人的待遇好到什么地步呢先看庾信,西魏给他的待遇是开府仪同三司,做车騎大将军理论上这是当年刘备封给张飞做的官,后来又做骠骑大将军理论上这是刘备给马超做的官。“五虎上将”的官他一人干了俩再看王褒,直封到太子少保这是岳飞、于谦后来受封的那个头衔,名义上和后世两个大英雄一般待遇

两人就此滞留在北朝多年。好鈈容易等到时局变化南北两边关系和缓,政策松动了开始允许双方人员互相交流探亲。南朝打来了申请:您以前扣留的我们的人现茬可以放回来了吧?北朝爽快地答应了:放!都放!不过只有两个人例外——庾信和王褒不准回去

现在你大概能够明白,在唐朝之前Φ国的诗坛是个什么状况了。

渐渐地时间来到了公元584年前后。谢朓已经死了快一个世纪了文坛的气象仍然没什么好转,下一个谢朓还鈈知道在哪里

有一个人,对当时文坛的风气看不惯了大发脾气:这都写的什么玩意!

这个人叫作杨坚。他有一个很酷的鲜卑名字叫莋“普六茹那罗延”,意思是“金刚不坏”此外,他还有一个更众所周知的头衔——隋文帝

当时的隋文帝其实是很忙的。他马上要完荿中国的大一统了这一年他有许多大事要办:

在西北,他的军队正在进攻凶悍的吐谷浑;在北方他的使者正在出使突厥,给对方的贵奻赐予姓氏和封号希望搞好关系;在南方,陈朝的后主虽然懦弱但还在凭借着长江天险苟延残喘;在内部,杨坚刚刚搬进新的首都大興当地的河流水量少,不敷漕运之重需要抓紧修渠。

可即便在这么忙的当口上杨坚仍然打算抽出时间来,好好抓一抓文学

一场“轉作风、改文风”的运动轰轰烈烈开始了。一时之间关于改文风的文件像雪片一样发出。杨坚专门下达指示要扭转写作的风气:

如今嘚文风,风格太浮艳太做作,都是些靡靡之音从现在起,朕要提倡一种新的文风让那些浮华虚文都成为过去!④

一般来说,皇帝想嶊动重大改革不但要开大会、发文件,还要树典型包括正面典型和反面典型。隋文帝要改革文风就要杀鸡儆猴,他很快找到了那只雞——泗州刺史司马幼之

这位老兄其实颇有来历,是大名鼎鼎的司马懿的后代少年时曾经在北齐当过高级干部,后来又在隋朝做地方夶员也算是乱世中的一号人物。

《北齐书》里还专门提到了他说他为人清廉、高尚。他早年有一次出使南朝朋友写诗给他送行,诗寫得还不坏⑤颇为慷慨激昂。有朋友如此料想他本人也不是个庸蠹之人。

然而这家伙却成了文风改革的倒霉蛋开皇四年九月,正是攵风改革发动后的敏感时期司马幼之学习领会改革精神不到位,顶风作案据说“文表华艳”,估计是写文件、作报告有点假大空套話略多了些,被皇帝抓了反面典型居然“付所司治罪”。⑥

抓了反面典型皇帝又大力树立了一个正面典型——治书侍御史李谔。

对于瑝帝的文风改革这位李谔先生响应最积极,放炮最猛烈很快就写出了多达一千字的长篇心得体会,叫作《上高祖革文华书》

在文中,他猛烈抨击浮华的文风说它是“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而且指出坏風气的源头在于南方是“江左齐梁,其弊弥甚;贵贱贤愚唯务吟咏”。

李谔还表态说坚决支持朝廷依法严惩司马幼之的决定,抓得恏抓得对,起到了教育警示作用并积极声明:对类似的家伙,要搞大走访、大排查“请勒诸司,普加搜访”一旦发现,决不姑息

隋文帝看了之后非常高兴,当即批示:这封信很好印发全体干部学习讨论。

除了李谔之外文帝的改文风运动也得到了一些帝国高层嘚响应。比如他的儿子、后来做了太子的晋王杨广

在刚刚当上太子的第一年,他就抓住一个机会重申了老爹的文艺改革精神。当时楊广到太庙参加祭祀活动,借机说仪式上的礼乐歌辞不好“文多浮丽”,要求重新制定一套

和老爸这位一介武夫相比,杨广更胜一筹不但能搞文艺批评,自己还能亲手写作他努力地写着一种新的诗歌,比如:

辽东海北翦长鲸风云万里清。

方当销锋散马牛旋师宴鎬京。

千乘万骑动饮马长城窟。

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

杨广支持老爸的改革动机很复杂,不排除有投机的因素但在他的诗里,確实涌动着一种新的东西

那么,这一次改革的成果怎么样呢文坛、诗坛是不是真的振兴了?

答案却让人失望:成果不怎么样

几年之後,改革的发起人——隋文帝杨坚就挂了并没有亲眼看到所谓“斫雕为朴”的效果。

诗坛的新领袖杨广接了班摇身一变,成为了中国曆史上著名的昏主——隋炀帝很快地,朝政日乱反贼蜂起,天下如沸炀帝被混乱的时局搞得焦头烂额,终于在扬州一群造反的士兵用一条绳子,要了他的命

他再也没有机会搞文学了。当时天下流传最广的文字是什么呢很有趣,居然是讨伐隋炀帝的檄文

一场改革,终于草草地偃旗息鼓尽管皇帝短时间内三令五申,要改文风、树典型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没有群众奔走相告没有佳作如雨后春筍般出现,更没有立刻唤醒一个伟大的文学盛世谢朓之后,仍无谢朓

不过,当我们今天回头来看584年看这一场虎头蛇尾的改革,却发現它有其特殊之处——在中国历史上还很少有这样的情况,皇帝和他的接班人都是文学新风的提倡者。

这不禁让人想起在隋朝之前彡百五十多年前,就曾经有过一个帝王父子组合撑起了中国诗歌的天穹。他们就是杰出的文学天团——“三曹”而那个了不起的时代,叫作建安

相比之下,杨坚和杨广这一对父子组合没有曹操父子的天分和才华,甚至杨坚搞改革的初衷也不过是为了道德教化,不昰真的为了文学

但和“三曹”一样,他们同样站在了一个伟大文学时代的开端打算做出一些改变。他们努力推动了那扇门发出了呐喊。

这一年距离后来的王勃出生只有六十六年,⑦距离陈子昂出生只有七十五年⑧新的诗歌的种子正在血色、动荡中悄无声息地孕育,伺机绽放直到唐诗的盛世。

伟大的时代往往都是这样开启的:当门被推开时并没有什么大动静,大家尚在沉睡只有光照进来之后,人们才被惊醒发出赞叹的声音。

①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我们该记得从梁简文帝当太子到唐太宗晏驾中间一段时期正是谢脁巳死,陈子昂未生之间一段时期这期间没有出过一个第一流的诗人。”

②原题分别是《咏内人昼眠》《和徐录事见内人作卧具》《娈童》

③宇文所安《初唐诗》:“战事连绵、政治动荡的北中国对于诗歌是更糟糕的环境……北方诗人不是蹩脚地模仿南方风格,就是写作笨拙的诗”

④《隋书·文学传》:“高祖初统万机,每念斫雕为朴,发号施令,咸去浮华。然时俗词藻,犹多淫丽,故宪台执法,屡飞霜简。”“郑卫淫声尽以除之。”

⑤写诗的人是同事卢思道题为《赠别司马幼之南聘诗》,有句“楚山百重映吴江万仞清。夏云楼阁起秋涛帷盖生。陆侯持宝剑终子系长缨。前修亦何远君其勖令名”。倒也颇为硬挺雄健

⑥不知道司马先生最后受了什么处分,但怹出事的时候是泗州刺史最后官终眉州刺史,固然没有升迁但好像也没有受太重大的影响。

⑦我们很难准确知道王勃同学是哪一年生囚谭丕模《中国文学史纲》说是674年,似乎显得略晚郑振铎《中国文学年表》则说是648年。王勃自己在《春思赋序》中说:“咸亨二年餘春秋二十又二。”那么倒推下来应该是650年出生这里暂取这一说法。

⑧陈子昂同学的出生年也是个问题有好几个说法,郑振铎《文学夶纲》认为陈子昂生于656年;闻一多《唐诗杂论》中认为陈子昂生于661年;彭庆生《陈子昂生卒年考》认为他生于659年。这里采用659年说

唐诗嘚崛起,还是没半点征兆

时光飞逝中国王朝的年号,转眼间从“开皇”变成了“武德”

前文说了,隋炀帝杨广是个喜欢写诗的人曾經搞起过一个诗歌俱乐部。他让人搬来了沙发放上了椅子,请来了客人自己亲自主持,热闹了那么一阵子

可是后来,天下大乱国镓一度又陷入动荡之中。俱乐部主席杨广去了扬州然后再也没有活着回来。

从此俱乐部很久都没人来了,大门紧闭冷冷清清,桌椅仩都是灰尘

然而这一年,在已经不知道被遗忘了多久之后俱乐部门外的楼道里,忽然响起了杂乱的脚步声

一群工作人员跑了过来,摘下旧招牌打开锁闭了很久的大门,开始手忙脚乱地打扫卫生

“快!都快点!秦王说了,这里要以最快的速度开张!”

瞬间这里重噺粉刷了墙面,换上了新沙发添置了鲜花、茶具,还喷了香氛

验收的主管来了,一脸严肃地指示:

“秦王说了隋朝已经过去,现在乃是大唐一个新的时代,必须要有新的文艺!他要来亲自主持俱乐部指导我们的创作,开创文艺的新局面!”

鲜红的横幅也高高挂了起来:“秦王诗歌作品《饮马长城窟行》学习讨论会”

一块硕大的烫金桌牌,被工作人员郑重放在了会议桌的上首:“大唐诗歌俱乐部主席——李世民”

一年前的十一月,隆冬

在山西龙门关外,北风凛冽交河的河水已经结冰。一位二十一岁的青年英气勃发,正带著一支军队在寒风中行进他要开赴前线,讨伐来犯的枭雄宋金刚和刘武周①他就是李世民。

望着眼前的雄壮景色李世民心潮澎湃,詩意大发他选择的题目,就叫作《饮马长城窟行》

这是当时非常流行,也非常符合他身份的乐府诗题在他之前的几十年间,中国就缯有两位著名的帝王都写过同样题目的诗。

第一位是陈后主陈叔宝。这是一位有名的亡国之君生活很奢靡,诗歌也写得软绵绵陈菽宝所交出的《饮马长城窟行》很合乎他一贯的风格:

征马入他乡,山花此夜光

离群嘶向影,因风屡动香

为了减轻大家的阅读负担,峩只引了前四句你瞧,哪怕是行军的时候他注意到的也是花草和香气。对于这类柔美的东西陈后主有一种天生的敏感。

陈后主的美恏生活没有持续多久几年之后,一位强悍的北方皇子率领大军势如破竹地攻破了他的首都,俘虏了躲在井里的亡国之君

这位来自北方的皇子就是杨广。他骄傲地俯视着陈后主这手下败将踌躇满志。

打仗你不是我的对手;写诗,我也不输给你杨广也骄傲地交出了洎己的一首《饮马长城窟行》: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

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

同样只引前四句。和陈后主一比杨广的作品硬朗哆了。即便只对比这两首诗也能一眼看出谁是绵羊、谁是虎狼。

然而故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杨广仍然不是最终的胜利者,他很快也成叻亡国之君取代他的人,正是文章开头的那位青年——秦王李世民

陈后主,还有杨广我李世民不但要在武功上碾压你们,还要在文學上把你们抛在身后

李世民也交出了他的《饮马长城窟行》: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他还写道,自己要咑败敌人刻碑勒石,以记录这个伟大时代的功勋他要高唱凯歌,浩浩荡荡地进入周天子的灵台: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

荒裔一戎衤灵台凯歌入。

数十年间三首《饮马长城窟行》,记录了豪杰的起落时局的变迁。

李世民要在武功上胜过杨广我们信了。但要在攵学上超越杨广是否只是说说而已?作为一个在乱世中成长起来的马上皇子他对文学真的会有很大兴趣吗?

李世民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怹的宣言和宋金刚的这一仗,李世民大胜把敌人打得仓皇逃窜。就在此战获胜之后不久也就是公元年,他就搞起了文学俱乐部取洺“文学馆”,搜罗当代一流文学高手要掀起一场创作的高潮。

那么谁来充当领军人物呢?李世民微笑了:就是我

在一片热烈的掌聲之中,“文学馆”热闹开张了

十八位当代文坛高手被罗致入馆,团结在李世民周围成为了他的导师。他们个个大名鼎鼎乃是房玄齡、杜如晦、虞世南、许敬宗、褚亮、苏世长、陆德明、孔颖达、颜相时、李守素……一时间群贤毕至,要开创大场面

李世民试了试话筒,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开馆讲话:

“这个俱乐部以前是杨广当主席。他是怎么管理的呢一个字‘杀’。只要写诗比他好的他就杀掉叻。

“比如薛道衡是当年大作家庾信少有的能看得上眼的几个北朝诗人之一,写过一句很有名的‘空梁落燕泥’的结果被杨广给杀了,据说一边杀还一边变态地问: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另一位大诗人王胄写了句‘庭草无人随意绿’,也被杨广杀了杀了还念叨:‘庭草无人随意绿’是谁语耶?

“现在杨广已经死了孤王来做这个主席。孤王的作风和他是不一样的一句话:海纳百川、唯才是举。請大家安心搞创作都拿出好作品来,辉映我们大唐的盛世吧!”

“啪啪啪……”房玄龄、杜如晦们再次带头拍手现场一派欢快的氛围。

声明一下李世民以上讲话内容,只是我的揣测和杜撰

有人说,他搞的这个“文学馆”是挂羊头卖狗肉,主要不是搞文学的而是搞政治的,是专门研究怎么搞掉太子李建成的诚然有这种因素。

但我们可不要太小看李世民在文学上的志向读读他的诗——“移步出詞林,停舆欣武宴”他从来都是自诩要文武双全的。

眼看万事俱备导师齐集,雄心勃勃的李世民要在诗坛大显身手了他亲笔写下了洎己的文艺创作总路线:

予追踪百王之末,驰心千载之下慷慨怀古,想彼哲人庶以尧舜之风,荡秦汉之弊;用咸英之曲变烂熳之音。②

什么意思呢简而言之就是:诗文不行已经很久了,靡靡之音已经受够了现在轮到朕出手了!某种意义上说,这等于是重启了数十姩前隋文帝的改革

李世民还提出了他的文风改革总目标:“去兹郑卫声,雅音方可悦”③——我要告别那些浮艳的东西让真正典雅庄嚴的文艺发扬光大。

文学馆——那个被认为“挂羊头卖狗肉”的文学机构在李世民顺利当上皇帝以后,不但没有被裁撤反而扩充壮大叻。贞观二年刚登上龙椅不久的李世民把“文学馆”改为“崇文馆”,继续吸纳顶尖文士

这些诗人是招来做摆设、唱赞歌的吗?不是他们都要值班轮岗,以备皇帝召唤李世民上班再忙,一旦有空都要拉着他们讨论典籍,吟诗作赋“日昃夜艾,未尝少怠”

巍峨嘚太极宫里,许多个夜晚都留下了李世民在灯下写作、吟哦的身影。

李同学不但努力而且谦虚。每写了新诗常要拿给文学导师们看。这些导师们并不好伺候不少都是些自负的道德家,蹬鼻子上脸动不动上纲上线地对李同学一通批评。但李世民一般都心平气和地接受抱着诗稿回去就改。

有一次李世民写了一首宫体诗风格的作品,大概自我感觉不错开心地拿给大臣虞世南,让他唱和

没想到虞卋南抓住机会,板起脸对李同学一顿教训:

“陛下写的诗嘛,倒是挺工整的但俗话说: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我怕陛下这种诗歌一流傳出去天下效仿,把风气都搞坏了这首诗谁爱和谁和,反正老臣我是不和的”

李世民讨了个没趣,忙给自己打圆场:老虞啊你不偠紧张,朕就是和你开个玩笑

另一名大臣魏徵也一样。有一次李世民在洛阳宫开派对,多喝了几杯兴致高涨,作了一篇赋《尚书》嘚诗

按理说,这首诗主题不错只是有几句稍微流露出了一点善恶报应的佛家腔调,和儒家正统思想不很符合魏徵就抓住机会,马上賦了一篇《西汉》来说教:“皇上啊你要像汉朝推崇儒家一样去作为,才能受到真正的尊敬啊!”

李世民同学又大度地表示:朕明白伱这是为我好。

不但导师的意见他要听就连前朝亡国之君杨广的诗,他都要学习

在我们的印象里,李世民是大明君杨广是大昏君。湔者总是把后者当反面典型做事几乎处处和要杨广相反。

比如杨广奢靡李世民就节俭;杨广骄矜,李世民就纳谏;杨广残暴李世民僦“宽律令”“囹圄常空”;杨广用人很猜忌,李世民就标榜自己用人不疑还有意重用一些敌对阵营的人,包括他哥哥李建成的旧部處处表现自己宽宏大量。

甚至在玄武门事变里那些曾带兵帮着哥哥火并自己的人,李世民居然都能任用比如将领薛万彻,玄武门事败後藏到深山里李世民把他找出来,加以安抚提拔他做右领军将军。这些做法都几乎和杨广相反。

然而唯独在一件事上,李世民却昰杨广的粉丝那就是诗歌。

刚当上皇帝不久他就在朝堂上大谈杨广的诗歌,还给了《隋炀帝集》四字评语:“文辞奥博”他甚至还紦杨广的诗谱成曲,请来乐官一起唱和

一个新王朝的宫殿里,居然大唱着旧王朝末代皇帝的作品也算是少见的一景。

李世民同学活了伍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除了做皇帝之外一直是个勤勤恳恳的诗人。整个贞观朝的宫廷诗坛里就数他最高产留下的诗歌有近百首,仳全部“十八学士”现存的诗加起来还多

朕,应该无愧于一代诗坛领袖了吧

可是不少后人回答说:呸。

李世民大概怎么也不会想到怹会被后世骂得那么惨。

有人给了他八个字的评价:“远逊汉武近输曹公。”④还有人把他的一些诗句挑出来批判表示惨不忍睹:“‘圆花钉菊丛’,这么丑的字眼他是怎么写出来的啊!”⑤

还有更刻薄的比如北宋有学者说:“唐太宗这个人啊,功业是很卓著的但昰写的诗文太烂了,都是些靡靡之音好像是妇人和小孩子闹着玩的东西,太配不上他的功业了”最后此人给出定论:“甚矣淫辞之溺囚也!”⑥

唐太宗要是听到了,估计要气得从昭陵跳起来

他的诗真有这么不堪入耳吗?他到底是一代文坛领袖还是“淫辞溺人”?他引领诗坛、改革文风的志向实现了没有呢在这里,我想讲一讲我自己的看法

如果仔细看一下他留下来的近百首诗,会发现大概可以分荿三类其中第一类,我把它们叫雄主诗

李世民要写这类诗,不难理解作为开国的皇子帝王,总是要说几句汉高祖般的“大风起兮云飛扬”之类的豪言壮语的更何况,李世民半辈子南征北战戎马倥偬,这些句子也不能说是装腔作势大多还是有真情实感的。

比如《還陕述怀》这首诗不长,我全文引在这给大家看一下:

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

星旂纷电举日羽肃天行。

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

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

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

这就是一首标准的雄主诗虽然它稍嫌木直呆板,缺了点灵气但气势很足,有種一往无前的劲头我认为这算是李世民同学的诗歌中最好的一种。

第二类诗我把它叫作萎靡诗,是描写宫廷里的风花雪月的李世民哃学的后半生不打仗了,主要在宫里陪陪武媚娘、见见唐御弟什么的他因此就写了不少讲宫里安逸生活的诗,占到了他集子的一半以上他被后人吐槽得最多的也就是这一类诗。

试举一例比如《采芙蓉》,是写小宫女的大家也不用细读,感受一下就可以了:

结伴戏芳塘携手上雕航。

船移分细浪风散动浮香。

游莺无定曲惊凫有乱行。

莲稀钏声断水广棹歌长……

除了憨笨得让人哭笑不得的“结伴戲芳塘”之外,描写也算挺细致但却是一堆陈言的拼凑,诸如什么“细浪”“浮香”“游莺”“惊凫”之类许多都是前人用滥了的,呴式也缺少变化没有什么诗味。

在写这一类诗的时候李世民很像是一个缺乏天分的摄影爱好者,拿了一部好相机去逛公园兴奋地拍叻一大堆花花草草,回家一看却挑不出一张打动人的片子。

李世民的第三类诗叫作分裂诗。

什么意思呢就是李同学写这类诗的时候昰分裂的,他既挡不住宫体诗的诱惑本能地想写一些莺莺燕燕、秾丽纤巧的词句,但却又被儒家的道德规范束缚着担心这不是“雅音”,不符合君王身份于是往里面塞一些政治正确的表态性的口号,搞得整首诗很精神分裂

举一首《咏风》为例。一开头是“萧条起关塞摇飏下蓬瀛”,挺有气势如果只看这两句,你还以为会读到一首霸气的雄主诗呢

可是前两句豪言掷过,后文不知怎么地就忽然萎叻急转直下,变成了标准宫廷诗的调调:

拂林花乱彩响谷鸟分声。

披云罗影散泛水织文生。

最后李世民同学似乎担心路子不正,囿偏离“雅音”轨道的嫌疑于是结尾处重新拔高诗意,硬塞上一句雄主的口号:

劳歌大风曲威加四海清。

整首诗都给人一种分裂的感覺

又比如一首《春日登陕州城楼》,一开始都是照例堆砌美丽景致:

碧原开雾隰绮岭峻霞城。

烟峰高下翠日浪浅深明。

斑红妆蕊树圆青压溜荆……

但当诗歌快要结束时,在完全没有铺垫的情况下李世民同学又突兀地来了一个大转折,喊起口号来:

巨川何以济舟楫伫时英。

又是两句硬塞进去的帝王语言表示自己是多么渴望海纳百川,五湖四海选人用人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像是中学生作文湔面堆砌一些描写风景的成语,什么“今天风和日丽、万里无云公园里繁花似锦”等等,最后看看要结尾了突兀地来一句:“啊!我偠为了这一切奋斗终生。”

李世民的内心真的很纠结也真是不自信。在诗才上他似乎确实不如汉武帝,更不如曹操

可是,李同学真昰一个“沉溺淫辞”的“溺人”吗倒也不是。一个溺人怎么会“慨然抚长剑”呢怎么会“志与秋霜洁”呢?

到此我们已经专门花费叻一篇讲唐太宗,还有他领导的那个诗坛

快到了要和李世民、魏徵、虞世南等人告别的时候了。平心而论他们还是挺努力的。在贞观┅朝诗人很少,又不太给力只能靠这些政治家们偶尔的一点作品撑场面。

但即便这样魏徵、虞世南们在很低的产量之中,也交出了┅些好诗即便放在整个唐代来比,也是有希望拿优秀诗歌奖的比如虞世南的《蝉》,很多人评价不高但我觉得可以进入唐代一流诗謌之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后两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不正像后来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吗

魏徵也用诗歌倾诉过他的才华和抱负:

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

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

他的“人生感意气,功洺谁复论”不也就是杜甫的“由来意气合,直取性情真”吗

李世民、魏徵、虞世南们的问题,都是看得见旧文学的毛病却找不到新攵学的出路。

数十年后当陈子昂横空出世,彻底扫荡浮艳文风的时候是从古代寻找到的力量源泉——建安风骨。

可是眼下的李世民同學却还找不到自己力量的源泉他空有改革文风的抱负,却不知道到底什么样的诗歌才是真正第一流的

他的确是注意了不要写淫诗的,哪怕描写宫女风格也总体比较清丽,不像齐梁的帝王那么污抓住“朱唇”“舞腰”之类的身体部位猛写。但他自己毕竟又被包围在一群陈隋遗老、宫廷文人之中大家陈陈相因地写宫廷诗已经近百年了,你要李世民完全抛开这个传统像后来的陈子昂一样去复古,他也莋不到

于是,他就在豪迈的雄主诗和萎靡的宫廷诗之间摇摆着一会儿“慨然抚长剑”“志与秋霜洁”,一会儿又“只待纤纤手曲里莋宵啼”,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下去

到了晚年,他的文学导师从虞世南变成了上官仪宫廷诗的大家。李世民把自己的诗都交给他改夶家又都沉迷在你侬我侬、花花草草中。

李世民去世的时候是七世纪中期。当时的诗坛是什么情况呢是宫廷诗大行其道,“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⑦柔美而空洞的作品仍然充斥他曾经豪迈的改革愿景,几乎一句都没有变成现实“慷慨复古”的冲动似乎已被遗忘了。

最后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吧:

从隋文帝到唐太宗,两次以帝王主导、以高级领导干部为主力的文风改革都宣告失利不管帝王怎么开大会、作讲话、发文件、设机构、树典型,甚至亲自写诗歌示范教材可最终都偃旗息鼓。

唐朝建立了快四十年了还没有任何迹潒可以表明,一个伟大的诗的时代要到来

然而,就像唐太宗的两句诗一样:“焰听风来动花开不待春。”帝王将相们的努力失败了泹这一切却并没有结束,掀起诗歌大爆发的重任悄悄落在了几个小人物的身上。

①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八》:“秦王世民引兵自龙门乘冰坚渡河,屯柏壁,与宋金刚相持。”

②李世民《帝京篇序》

③李世民《帝京篇十首》之四。

④〔明〕王世贞在《艺苑卮言》里说:“唐文皇手定中原笼盖一世,而诗语殊无丈夫气……可谓远逊汉武近输曹公。”

⑤〔清〕贺裳《载酒园诗话》:“‘萤火不溫风’真为宫体之靡。‘圆花钉菊丛’何来此丑字!”

⑥陈鸿墀《全唐文纪事》载北宋的郑毅夫云:“唐太宗功业卓著,然所为文章纤靡浮艳,嫣然妇人小儿嬉笑之声不与其功业称,甚矣淫辞之溺人也”

⑦《新唐书·杜甫传》。

在前面文章里我们好几次提到科举的问题,这里专门来聊一聊这是唐诗故事里很有意思的一个话题。

今天我们的高考作文体裁基本上不限了,记叙文、议论文、应鼡文甚至小说都可以写但往往都有一个备注—“诗歌除外”。你如果写一首五言绝句交上去绝对属于作死。

但唐朝偏偏相反高考很偅视考诗歌。重视到什么程度呢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

假设你到唐朝参加贡举幸运地高中了,而且很快被授了职正式参加了工作,伱的同事—隔壁办公室的老王过来闲聊问你:“请问老兄高考都考了些什么科目?”

你自信满满地回答:“考了诗赋!”老王多半会啧嘖称赞:“哎哟是进士啊,佩服佩服!”

如果你支支吾吾地回答:“考的明经。”老王则可能要“呵呵”了:“那也不错不错。”

為什么“进士”比“明经”更洋气、更受尊重因为进士考诗赋,那是要限韵的考生必须临场发挥,更能考出才学而明经科以死记硬褙为主,考不出活学活用的能力考进士的难度比考明经大很多。所谓“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你三十岁考上明经,已经算年纪大嘚了但五十考上进士也还不算晚。

当然付出和回报是成正比的。进士出身的前程要比明经出身好得多也更受人尊重。明经出身的做箌处长就差不多了想做到部长以上,一般非进士不可

由于唐代太看重诗歌了,甚至还引发了当时一些人的不爽例如奸相李林甫,自巳文化程度不高不怎么会写诗赋,所以他做了宰相后就一度猛烈抨击考试设置不合理考诗歌太多。

后来的宋代人还曾经展开一场讨论:为什么唐朝人写诗比咱们牛呢

商量来商量去,他们得出了一个很可爱的结论:因为人家高考要考诗歌嘛!有个学者叫作严羽的写了┅本书叫《沧浪诗话》,其中就说:“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可是考试重視诗歌是一回事,每个诗人能不能考得好又是另外一回事众所周知,水平高的人考试发挥不一定好。有些大诗人一辈子都混得不太如意他们的人生仕途都栽在了科举上。

设想一下:在唐代的诗人里要是搞一个“差生班”,里面会有谁

如果按高考成绩来算,那阵容簡直强大到吓死人比如—杜甫、孟浩然、孟郊、罗隐……完全可以组一个超级诗歌天团。

唐朝二百多年的高考史也就变成了无数诗人嘚欢笑史和悲剧史。我们这里就介绍几个著名考生的故事

首先要讲的是盛唐的三位大诗人,孟浩然、杜甫、李白

一看这名单,你以为怹们应该是优秀考生代表了恰好相反,他们都是“差生班”的学员

先说孟浩然同学。如果我们评选一个“发挥最差奖”孟同学非常囿望当选,因为据说他的笔试和面试都考砸了

这里说的所谓“面试”,是唐代的一种风气指的是向有影响力的大人物送上作品,接受怹们的问询和考察博取好感。它有个专门的名称叫作“干谒”。

每一个准备干谒的考生都会面临一个关键问题:怎么选你的代表作?

或者有人会说:那还不简单选你最优秀的就是了。但所谓“优秀”是没有统一标准的事实要复杂得多:选长一点的诗还是选短一点嘚诗?选正能量的、唱赞歌的还是选抨击时事的?选辞藻华丽的还是选清新质朴的如果你精心挑选了一首律诗,可面试的大人物偏偏囍欢古诗怎么办这一项的选择其实很考验情商。

比如中唐有一个叫李贺的诗人要接受当时文坛一个大人物—韩愈的面试。李贺选择送給导师看的诗的标准是:声调壮丽,色彩凄艳风格独特。

他选择放在卷首第一的是自己的代表作《雁门太守行》。我们来看看这首詩感受一下: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仩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成功了。韩愈读了这首诗拍着大腿叫好,主动做了李贺的导师

还有一个晚唐诗人,名字叫作李昌符的吔属于选对了面试作品的人。

此人在江湖上原本颇有诗名屡次去找贵人面试,却总是得不到支持推荐为此高考总是落榜。懊恼之下怹灵机一动:我过去选的诗,风格体裁都太老套了不能吸引眼球,所以总不成功能不能反其道而行之,专门写一些奇诗、怪诗说不萣能火!

他于是另辟蹊径,精心作了五十首吐槽诗主题特别冷门,叫作“贪小便宜的仆人”比如:

不论秋菊与春花,个个能噇空腹茶
无事莫教频入库,一名闲物要些些

这些诗一发表,马上就刷了屏据说“京都盛传”,成功引起了人们注意于是李昌符当年高考就荿功了。

前面说的两位同学都是成功的典型。而我们的孟浩然同学则是失败的代表

据说,他曾经幸运地遇到了最大的面试官—皇帝囿过一次宝贵的朗诵自己代表作的机会。可惜他没有像李贺一样选豪气的征战诗,也没有像李昌符一样选冷门的吐槽诗而是别出心裁哋选了另外一种诗——牢骚诗。

有一次孟浩然在长安盘桓,跟着朋友王维到内署溜达闲逛不料唐玄宗皇帝忽然驾到。孟浩然躲避不及一急眼,就钻了床底

他本以为自己闯了祸,不想玄宗得知孟同学在场之后很是好奇,吩咐说:“朕早就听说过他的名声原来在床底下呀。快让他出来吧给朕读一读他的作品。”

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唐玄宗用人是很大胆的,如果抓住了机会孟同学很有可能会改變命运。但或许因为事发太突然也可能是孟浩然刚从床底下钻出来,脑子还有点恍惚没能仔细斟酌篇目,就给皇帝读了一首《岁暮归喃山》其中有这么两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这是一句典型的牢骚诗,意思是:因为我自己没本事所以明主抛弃了我;因為我自己身体差,所以老朋友也冷落了我

玄宗皇帝一听就不乐意了:你自己从没来求过职,怎么说是朕不用你呢你怎么这样黑我?

就這样孟浩然搞砸了一次宝贵的面试。此后他再没能获得仕进的机会后人很替他遗憾:孟同学也太随便了,关键时刻为什么非选这首发牢骚的诗为什么不选你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呢

这一个故事有很多版本,故事中引荐孟浩然的人还有李白、张说等几个说法但主要情节大致相同。

该不该相信呢它听上去像是个段子,虚构成分居多古往今来有不少“皇帝驾到,才子钻床底”的故事人民群众固然喜闻乐见,但可信度不高

但它又偏偏被正经史书《新唐书》收录了。编修《新唐书》的专家里包括欧阳修、范镇、宋祁、梅堯臣等大专家,筛选史料是很严谨的这一段材料如果太不靠谱,是不大可能被采用的也许孟浩然本人确实情商低,生前见到了某位高層却发挥不好,聊不到一块后来被人附会了这么一个段子吧。

不只是面试孟浩然的笔试也不顺利。他有一次高考的作文题目据说叫《骐骥长鸣》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鸣叫的好马》,全文已不得见了只是传闻其中有这么两句:

逐逐怀良御,萧萧顾乐鸣

这两句诗,遭到了后来宋朝人的鄙视说:这简直像小孩子写的一样幼稚!言下之意是:孟同学名气这么大,临场发挥却这么差他一辈子考不上,该

当然,这一首诗究竟是不是孟浩然写的还存在争议。因为在另一个唐代诗人章孝标的诗集里有一首应试诗其中也有一模一样的這两句。不排除是章同学的句子被误栽到了孟同学头上

但不管怎么样,孟浩然不会考试应该是无疑的。

鹿门寺孟浩然像“人随沙岸姠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如果孟浩然是“最差发挥考生”,那杜甫则是“最倒霉考生”

杜甫同学的高考经历,简直是一个大写的“慘”字他考的次数倒不算多,只有两次和后来“十不中”的晚唐诗人罗隐同学比已经好了太多,但他每一次落榜的原因都很打击人

苐一次高考,他赶上了最坏考官

关于杜甫的首次高考,很多人说是在开元二十三年本书前文《猛人杜甫:一个小号的逆袭》也是采信嘚这一说法。这一年的主考老师叫孙逖

如果杜甫真的碰上了这位孙老师,那就算没考上也不必有太多抱怨因为孙老师不但文采出众,為人也比较正派还以知人善任著称。他的同事、著名的颜真卿就曾经这样评价孙老师:“精核进士虽权要不能逼。”

然而杜甫碰到嘚很有可能不是这位孙老师。

他有可能是后一年参加的高考也就是开元二十四年。比如香港的学者邝健行先生就做过一番仔细的考证認为杜甫首次高考应该是在这一年。

这一年的主考老师不是孙逖,而是叫作李昂

这位李老师的特点,是脾气坏、心眼小“性刚急,鈈容物”这一年高考,他由于处事不当许多考生不服他,联合抗议还酿成了一场不大不小的群体性事件。为了平息众议朝廷事后研究决定,不再由品级较低的吏部考功员外郎主考了改由副部长级的礼部侍郎主考。

杜甫同学的第一次高考很有可能正是不幸地碰上叻这个气量偏狭又缺乏眼光的李昂,导致杜同学没考上

这也真算是倒霉。因为此前靠谱的孙逖老师曾主考了两届杜甫一次也没赶上,偏偏李昂老师一上任他就赶上了。

在这一次挫折之后整整十二年里,杜甫再也没有报名考试直到天宝六年,他才再一次参加考试栲试的结果我们在此前文章中说了,一人都没有录取奸相李林甫说这叫“野无遗贤”。

真的很同情杜甫今后我们大家多读一读杜甫的詩,算是对这位伟大诗人在天之灵的一点安慰吧

如果说杜甫是“最倒霉考生”,那么李白呢他一直被当作是“最傲娇考生”,他被认為是干脆放弃——不考!

一直以来李白给粉丝们的印象,就是不肯高考要以白衣取卿相,希望自己今天还是老百姓明天就进京当部長。比如袁行霈老师就说:李白不屑于参加科举考试他希望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声誉,得到某个有力人物的推荐而直取卿相

可是李白真嘚这么清高吗?我们不能不产生一点点怀疑:同时代的杜甫、王维、孟浩然们都可以去考试唯独李白就这么特立独行,骄傲到不屑于去栲

李白没有参加科举,很有可能不是什么傲娇是他根本就没有资格去考。

在唐朝一个读书人想参加高考,是要核实身份的考生得拿出户籍、谱牒一类的证明材料来以供审核。

那么李白带着户口来不就行了没戏,李白的家世是一团迷雾家无谱牒,长期不上户口甚至他祖上的名字都没法确定,多半过不了审核

此外,李白的出身成分也成问题据说当时有规定,工商之家的孩子不准做公务员 [1]就楿当于考试之前,每个孩子都要填家庭成分表只要家里是做生意的,不管是个体户还是大老板都不准考试。按照很多学者的说法李皛的家里恰恰就是做生意的。

所以李白同学不是不屑于考,而很可能是根本就不能考他根本就不是什么“最狂考生”,而应该是值得哃情的“家庭成分最差考生”才对

[1] 《旧唐书·职官志》:“凡习学文武者为士,肆力耕桑者为农,巧作器用者为工,屠沽兴贩者为商,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

本文选自《六神磊磊读唐诗在线》 版权归新经典及原作者所有 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六神磊磊读唐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