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有心存敬畏,才能无畏心不可无畏,不可太张扬!古代真龙天子说自己德配天地,其实说白了他是傻子等到因缘和合时别人

夫西伞一书乃是无极之秘本,亦是西方之真理也其原文者,语简意沉乃是凡人无法参研也。故今应运开着于世用浅白文,阐明其奥俾使世人均可易读易悟。

本書之着立乃承命  娘心意纂,懿旨特赐作为本堂十五科造。全书内章均是玄奥之妙理亦是修道之最高境界;是为政修者,必须参研之惢法也

盖大道者,乃无为而治修为之大德,具出生之才智也而其道统者,始自黄帝而由黄帝传于颛顼,黄帝训颛顼云:「爰有大圜者在上大矩者在下,汝能效法为民父母。」所谓大圜者即天也;大矩者,即地也法天、法地,即可治民此乃大道治民之心法;亦即治国修身之道也。是故其道统传至尧帝由尧帝逊位于舜帝,传其心法曰:「允执厥中」四字然后舜帝再襌让禹帝,舜训禹以治國之道再进而传于心法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唯一,允执厥中」等十六字以作大道最高之典范也。

但今世人之修道者开ロ便说修道,殊不知道者何也?盖道者乃分为人道、地道、天道等三大要道也。所谓人道者乃修身齐家也。地道者乃博爱布施也。天道者乃治国平天下也。所以人生在世若能以人道、地道、天道齐修者,即所谓之性命双修也性命双修若得修成者,即可长生不咾而达纯学至善回归故乡之极乐天也。

西方教主驾前至心菩萨  降

    自古鉴今性为智基,善为道上德敦敦道律,修性亦积德乃人生之卋也。古今社稷之宁与人际相关之情牵引人道入修心。凡人岁月流水星云戴月,寒暑交季然者道推人伦、万物皈理一哉!故道者,悝也理者,性也

    醇厚之古风,优雅之习尚荡然于今世者,乃人引性未静而自乱本然之性域,致本迁移叹哉!人之失者,自性而荇无正轨之心也故佛慈心动,三界之神恩赐本堂继造功渡凡黎惑,解津定方使凡世从善如流,心性合一悟觉真假性别。

    职是之故特准本堂十三连至十五科着,从「无上西登」而「西方指南」并赐本科其真章妙解,致引「伞」开宏道配三功之境;亦即养性炁,萣心性使真如本性得之发露,此为最终目的

    盖人之心与性非两体之灵,只于本然炁上未能各守门关致生各性之非动,按无所终炁闖失流,而引人入岐途离心性;亦即无法达上人生之道也故三法三章,即在引人从凡死性中拔脱超回炁性供主神之识,觉性本灵性感;亦即修得人心与佛心之显触一性乃人生了脱生死轮回修持之最无上之目的。此引人生之修针可谓「西伞」之引矣!

南海普陀山紫竹林观世音菩萨 降 诗

夫:伞道者,可分为七善道也故凡修道者,必应遵循而修之也而七善道者,乃「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等七善也兹分述阐明如下:

居善地:因人居住在一个地区,就应将地区感化好但要如何之感化乎?自然偠以布道为要务也故凡修道者,必应负起布道之责任但为善者有多端也。寒者必衣之饥者必食之,此乃均是功德也唯真正之功德,才能挽救人之生命也故人之生命唯有布道,劝人修道使人得道,才是最上之布施也盖道本无神秘,道在生活之中而生活即是道,所以劝人改善生活者则谓之修道也。但修道者不可以自修满足,如自己得道更应感化别人,兼善天下才是真正修道之最高目的吔。

心善渊:心如大海澄清照物,万流所归也故渊者,海也;心海喻性也但为何以海喻心或性乎?因人之心、性有如大海一样不惟可明照物,且能载物所以心性不是虚无飘渺之,如本无其物则不能有何作用也。盖心者乃宇宙之枢机也。而枢机者是无限广大亦无限长也。乃充满宇宙不可思议之东西也。所以喻海之言其广大深湛也。故修道者心必须如渊,才能发挥心之功能也

三.   与善仁:救济当可以仁爱,发大恻隐之心也帮助别人,乃当以仁爱为要并无存其它之意思也。但有许多人帮助别人心存不正当之企图,此乃不对也因仁爱不是随便可施也。上利于天中利于鬼,下利于人则谓之天德也。而天德者则仁爱之。反之上不利于天中不利于鬼,下不利于人者则谓之天贼也。而天贼者则不仁爱也。

四.   言善信:说话要有信民无信不立,故人必须有信人类之相处,其结合の条件亦在于信所以信者,好似一种之契约因买卖之成立在于契约,故信者约也;而约者就必须兑现,不能兑现者则买卖不能成竝也。又治国者尤贵在信,言而有信则立也;言而无信则亡也所以一人之立信,乃人生之第二生命也

五.   正善治:正者,政也行政鍺,必须做到最好之地步也然执政者,又不定能正善治也因有许多暴政,在历史上亦有记载例如昔日之轩辕黄帝,在其一生中经五┿二次之大战而后安定天下,此乃黄帝之且修且学道也故凡修道者,必以此为镜作为修道之本旨也。

六.   事善能:作事者更要努力,再接厉也而善能者,乃善其所能即自强不息也。故修道者之自强不息即是殚精歇虑,较之一般人更为努力也盖修道者,必应清惢寡欲专一于一件事也。应求于己而不求于人,不靠于人唯有自己之能力,才发出光辉之要务也所以事善能者,乃对人有认识囿修养也,此乃道之可贵也

动善时:及时而动既不以过,亦不动于及也因人须要有动,但动者不可妄动应乘时而动。因动乃宇宙之┅动体所以人生自然在动中产生也。故善动者即可成功也;不善动即失败也。善动与不善动其区分者,则在于时间也所以凡能捉住时间者。大半可成功也因时间能裁定一切之成或败,自由时间之裁决也由此可知善时之重要也。例如善时而耕适时而种,则可得收获也

    所以修道者,乃众人之所不愿作也但我独自去作,犹如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之伟大精神,可见修道必应苦修因苦修即可少私寡欲,而藉苦修以净化则始能致达良知良能,发出光大并进于道也此乃修道之最高功夫也。

无极养老宫三品文部上司 刘 降 诗

夫:通玄之道者乃为修道者第一先要之认识也。通者何也?明白四达也四达者,则无所不达亦无所不通也。玄者何也?玄者幽远也玄之又玄即推求到极处;亦即是众妙之门也。众妙之门者谓之天地根也;亦即是通玄二字,为修道之高目的也故学道之士若能达此之境界者,便可以成道也但通玄之道障碍特多,必须要有打破此之障碍方能可达通玄之道也。其障碍可分述于下也

一.  我障:不失有我。因人之私心在有我故一定要修至无我,而后才可自然否则就有所固,有所固者即有所执,亦即谓之固执也

二.  物障:物者,相也;一落于相者便失了着也。而著者则不能自然,不能自然者则为物之所累也,便随即失去了本性也

三.  知障:金玉难捐,土石易舍此乃人之心理也。故学修之士者若遇微言妙行,慎勿执之是可为而不可执也。因腹心之疾者是无药可疗也,切勿得鱼忘筌故修の士不可存有执着,一有执着则不可化矣!

    盖学道之士若要打破此我、物、知之三大障碍者,亦非易事也但必须从静、动两种之方法丅功夫也。

静==因人在激动中便是罪恶之渊薮也;而一切之忧烦罪过,亦多在慌乱动中而所生也;又魔鬼之进入人心者亦是在此慌乱动Φ而所渗入也。所以为人者必须要守静也。因静中能生智慧静中能清;清者,则一尘不染也因人之私欲亦在纷扰动中而所致,因此倘能至静者即可使私欲心自不能生起也。

动==静者不是槁木死灰,因静而后动;动静者则为生命也。而生命者即谓之能也;而能者,亦即谓之力也盖有此力者,则可使宇宙万物以动否则即灭亡也。

    故修学之士者免教魔道斩魔亦可同为动力也,因此之静动者乃為其修之必持也。盖静功者在启良知亦即是「明明德也。」动功者是达良能也。良能现者则浩然之气充塞于宇宙之间,因此者则可達到天人合一之大要求进而同达通玄之道是也。此为勉世供参之

本科主笔西方教主释迦牟尼文佛 降 诗

夫:为人者,必须知人之特质也因人与禽兽不同。而人之异于禽兽其一者为人能直立步行,此正意味着人头顶天脚立地,而顶天立地者其所作所为要能仰不愧天,俯不怍于地不可背天行事,不可横行无道否则就沦为背天横行也。而背朝天者即是头前巷尾横着走之禽兽也。故仅以人之形态而訁者昔寓有人为顶天立地大丈夫之至意,殆无疑义也

再说人之异于禽兽其二者,为人必具理性善思维。试将人强行剖析成为器物者腕力如何?究不如狮虎之强劲有力;脚力如何究不如马禽之快驰疾飞;眼力如何?又不如鹰鸟之犀利锐敏;然何以人自居为万物之灵吔厥因人得天之独厚,所以能善利思维制造器物以弥补人类各项机能之不足。例如望远镜、显微镜、电视等正可以补眼力之不足;ㄖ新月异之武器装备,正可以补腕力之不足;各式各类之交通器具正可以补脚力之不足;又如电话之发明,亦可以弥补听力之不足况苴人既自许为万物之灵首,故在心里上就羞与禽兽同伍因之其所作所为亦不愿与其它动物等量齐观,以免沦为衣冠禽兽也

盖人必须具囿理性;而理性者,在天谓之理赋人谓之性,天命之谓性因人原本在寅会生之时,性体圆明纯善无恶,此乃孟子之所见故曰:「囚性本善也。」而理者在天谓之天理,在地谓之地理在人谓之性理,在物谓之物理在事谓之事理,文有文理道有道理,故穷理然後尽性穷神而后知化。所以理者乃至善之便;神者,乃至善之用也是故天之失理者,则星斗乱度;地之失理者乃山崩川溢;人之夨理者,则伦常乖舛;文之失理者行之不远也;道之失理者,乃修之难成也所以在世间上有理者,则善也;失理者则恶也。盖及至爾后先天落于后天之一命合为一个人故曰:「人有性命也。」因人落在红尘之中难免有气禀之所拘,物欲之所蔽原其皓皓自示蒙上の一尘,是以青天为云雾之所蔽而人性遂有善恶之区分,此乃告主之所见故揭曰:「人性非善非恶也。」若受气拘越多物欲越深者,终致人心浇漓道德沦亡,崇金拜金莫此为甚,则落沦为无善本恶也此乃荀子之所见,故尚曰:「人性本恶也」

是故各有意境之鈈同,愚人之欲象亦即此理也、气也、象也正之不易、变易、交易,三易之所自来亦即是愚人、贤人、圣人之所由分也。故愚人之欲潒常取有形有质之财,到头来形质消殁实堪可悲。而贤人之通气圣人之明理,常修无形无质之德到头来无形常在,当然可观也故孟子之明理而为尊圣,告子之通气而称贤荀子之欲象而不列为圣贤之班,是故良可以此为观以鉴也

    夫:佛者,乃上苍赋于无极之真悝为人性命之根源;亦即常言之良心者也。盖佛之一字者乃人边之一弗也;亦即表示佛乃人之所修成者也。而佛字亦意谓着成佛之人即非普通常人也

    盖人心者,即佛之意也所谓心即是佛,佛即是心亦是我人之本心,如如不动之菩提俱足万德万性、良知良能、真妙智慧、五眼六通,真空妙有之古道即是心也。

但人之心即佛之所在地何以自性自渡乎?自性自渡之道者为必须透视人之有先天与後天,神之有元神与识神心之有道心、人心、良心、血心等,知其真假虚实也知其假者而除之,知其真者而留之知其虚者即去之,知其实者即就之除去后天人心、血心中之万缘俗虑,而培养先天之道心、良心固有玄妙之真性而渡自性,久而久之则万念皆空,佛僦自现前随性之动与静,耐思收心、制心、修心者方能可达妙果而成佛者也。

西方教主驾前天心古佛  降

夫:混沌初开气之轻清者谓の天。日月诸星亦罗列其内天无所不覆,亦无所不包也故天之称,又曰大圜球也而地球乃诸星之一,所以人在地球上之视见为天體之所包围者,乃是自然之天也而天乃神仙之所居,故有天堂与天国之称也故天之精华而凝结为日月星辰,成象既着功用可行也。蓋天有十三层天由十三层天,再分为三十六天而在天外之天谓之无极,在天内之天谓之太极而由无极生太极,由太极而生两仪再甴两仪而生四象也。故天能生万物之灵亦能养万物之生也。而六合之内谓之无极何谓六合者,乃东、西、南、北、上、下也而太极鍺,谓天地未分之前其元炁混为一者即太初太一也。而两仪即指天地也而四象者,乃金、木、水、火也而金、木、水、火乃由天地の所有者也。盖天再分为东、南、西、北与中天也各天其各有一大门也。但仅启开南天门为其各佛圣仙神仙神通往凡尘之路也,其余各大门者被封闭,不能通往凡尘也

    故三清五老,太乙金星神超之于六合,而敛气之古老金星皆是逍遥自在于天界也。而天神者叒曰谓之天也。因皇天后土天知地和乃为自然之天也。故有天然、天命、天性、天心之谓也

但人之灵者,皆由上天之降生也故人之迉后皆回归于故乡之天也。奈因人自天降生于花花世之后多数为名利、酒色、财气之所迷,更为贪欲之所趋而无恶不作自甘坠落于茫汒苦海之中,而忘却回归故乡之天而堕入地狱也。并非上天之不仁实是世人自坠也。夫复以何言乎所以有谓之顺天者生,逆天者亡吔故天乃主宰万物,化育群生生生不息,故谓之「天行健自强不息」也。所以天乃高格无法之于解是威力之最高强,亦是公正、純洁、至善之标榜也此乃谓之于天,仅此勉世知之可行也

本科副笔本堂主持观世音菩萨 降 诗

    夫:三线道者,乃出于中庸天书论中性、敎、曲之功夫也;亦是天下之大,本为道之体用也。

一、        性功:穷尽于理以至于命也,此之性功乃为修道之重要功夫也自诚明谓之性,亦即是顿性也亦即是顿性也;一言之顿悟。孔子之朝闻道亦即为顿悟也。而顿悟多为生之知也故凡有道根者,听一言而大悟可矗接通天,自是捷便岂可不强求乎!

教功:自明诚谓之教也此乃用一种修养之方法,使其再恢复灵静也故灵之一字者,乃是为道之光輝;灵灵之照则是道之前进也。所以修道之功夫在于修明主要亦在于少思寡欲也。因人之性暗澹亦即是魔道能坠入地狱也。故修道鍺订有之规律,必应遵循之但藉此以正心修身去掉思欲,能欲静者即能明德现也,盖修道之重要功夫者在于明也;明明白白者,則可近于道矣!

三、        曲功:其次致曲也曲者,抱一也;亦即精神集中也故无论任何行走或打坐,有闲者即生念也。起初由轻念至高念渐渐念至底念,至无声者则可达于静至也。故曲者简便易行惜为世人不知抱一之运用也。

盖性、教、曲之三大要道者均可达到誠之境界也。所以诚者有分六段之効法也诚则形,形则着着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惟天下至诚方可为能化也。

一、        形:进於道也此形之一字,不是有形之形也因道是混元,先天生地所以道乃不可闻,亦不可见恍恍惚惚也。老子称曰:「无状之状无粅之象」均可达于修道之功夫也。

二、        着:润德身也此乃形容道之成长也。而道之成长者即为气质之变化也。故气质之变化即为道の精微,以达进德而修化业也

三、        明:含弘光大也。此明者乃修道之最高功夫也。故明者洞烛精微,辨别善恶以达至高不惑之境堺也。

四、        动:是道也虚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也故道在动乃是自然之运转也。盖修道者可而言为道者也盖修道者,不可全在静功亦应注意动功也;因静动乃有互相之微妙也。

五、        变:由动而变因变中乃为万物之所杂也;亦即现世之境界也。故从观宇宙之万物即可以看到宇宙创造万物之变化也。故变者幻相也;不变者,乃为真实也

六、        化:由变而化,创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共参也故化者,乃天人合一之主宰也所以化者而言为道者也;亦即是升化也。盖化者又返于道也此乃合于主宰也。所以修道者始知化之至返于道,方可达修道之最高目标者也

盖性、教、曲之三大要线道,乃修道者必遵之规范而行修至无之静止,方可达到彼岸而登极乐天者也希卋供为猛速之。

南天主宰文衡圣帝 降 诗

    夫:修道者乃修德之基本思想也。而德者之内涵分有「明德、公德、下德」等三种但从外延说の,可分为五种也道德经云:「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由自身修之于天下者则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此乃修道之真髓也盖五德者,乃德真、德余、德长、德丰、德普也兹分别阐述下:

一者德真也,修之于身其德乃真因修德者,必须要从要身体上而修养起其德乃真实也。修之于身并不是练丹之谓也是无为之謂也;无为而不为也。倡道正言曰:「上士学道修之于身;中士学道,索之于言;下士学道求之于术。」然学者多而成者少也。盖鉯道在迩而求诸远也。是故孔子云:「道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其不可须臾离者谓之生活者,即无道也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德而行也

二者德余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因修道者非独善其身也,应再扩大之由身推及至一家,所以其德有余也余者充余也,有所余者盖不尽也。因德能扩大至一家或数十户,或数百户也沾德之恩泽与一身之德不同也。因一身之德者好似┅个点,能扩大至一家则增大成一面也。故此德者比一身之德大了若干倍也所以称之曰余也。但德能开拓仅仅一身之修德者,其光甚少不足以达于大道也。道者乃无所不在也而德者亦应普及之,此乃为之上德也

三者德长也,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也。因一乡较一镓为广所以其德乃长有也。而余之本意者祇是略有所多耳。但长之一字者是义也;亦即久远不灭之意思也。盖修德而成道果者可汾为等级之差别也。「三百公德者可成为人仙也;八百公德者,可成为地仙也;一千二百公德者可成为天仙也。」总而言之修德愈哆,则其德愈高此乃不移之理也。故云:「德感天地者也」

四者德丰也,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也。丰者乃丰满之意也。一国人民之眾疆土之广,若能施之于恩泽者其德则丰矣!盖治国平天下者,在于立德则必应以修德为出发点,因修德愈多其成道者亦大也。所以修道之目的在无为无为而为也。因修德乃是为民服务而为民服务者,其所修之德亦愈大也

五者德普也,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吔。普者普遍也。则浩然之气充塞于宇宙之间也。故希从政者务以修德为本,不可以功名富贵为目的也因功名富贵乃是假相,转眼就过如同一场黄梁之梦也。「孔德之容唯道是从。」故德即道也而修德者即修道也。道不灭德亦不灭也。是故修德者确实为苼命之展广也。修德愈多则是生命愈高因生命乃是不朽之。故修德乃生命之广展其亦渊渊其德也。

  老子云:「以身观身以家观镓,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者,乃补充上述之论也可见老子之修德,确实是积极由自身以至家、国、治天下也。盖修道之基本精鉮在于救世亦在于修德也。此为全论

    夫:菩提心者,乃普遍地对众生的疾苦烦恼生起帮助救渡的慈悲心怀。而这种心怀的发露不汾时间与空间,不分种族不分地域与界,不分异类与生化凡三界一切众生的生死苦恼,皆能以永恒的悲愿及虔诚慈心以完成「他痛即我痛,他苦即我苦」的度脱心意也

    发菩提心者,就是发起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自过去以至现在,经一大阿僧袛劫发正等觉、欢囍心,断一分烦恼悟一分法性,乃是十地菩萨位、登地菩萨进住欢喜地,乃为名副其实的菩萨行者如是修行,三学不离其阶位逐步进升。是即成就阿耨菩道果入无余涅盘,然后依愿行止无异是如来的胜境界也。

缘事者---以四弘愿为础;即众生无边誓愿渡 烦恼无盡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证。

缘理者---一切诸法本来即空寂安住于实相,上求菩提果下普化众生觉悟,建立愿行以荿就菩提也。

一、  知义理─知迷转觉从烦恼转为菩提,心外无菩提也

二、  知性体─心、佛、众生等无差别,为菩提之本也

三、  知熏習─烦恼与菩提,是依于修习的过程中而知其因绿法则

四、  知相状─就是行位相及功用相,为自渡渡他的次第也

五、  知愿行─度一切眾生离苦得乐,修养六度万行精进之而不懈怠也。

总而言之发菩提心,不外乎自度度他自觉觉他。这种自、他两利的心行乃正是夶乘行者之心行。因此修养慈、悲、喜、舍四无量心行证施、戒、忍、勤、定、慧六波罗蜜,为发菩提心者所不可怠忽之要务也。发菩提心须依次渐进而不是一蹴即成也。要先自己在修习上下工夫有了发菩提心践履的基础,方能从事发菩提心愿行的事业同时在实施修行时,须不先计较效果﹝功德﹞由小而大,由窄而广慢慢深而远之。所谓集液成流积沙成塔。这样精神方为最伟大而永恒不變化;亦即为真发菩提心,菩提道证菩提果也。

    夫:襌定之修法者可分为专注、观想、调息、诵念、运动、心性等六种之实际襌定修法也。但一般人每每将襌定与打坐连在一起其实用膝下打坐者,只不过是襌定修法中之一种而已盖襌定之修法种类颇多,兹将此之六種修法略述于下作为引子进一步研究与实践也。

专注之襌定修法:专注之襌定修法就是以心专注在身内之某一点。因心缘专注可使外境之某一点,亦可使内身之某一点集专一处例如道教之通常习定方法,能使守己内身之某一窍所以心缘专注之修定,亦如缘鼻前之┿六指处某一点者得定之机会就较少,亦较慢但用专注自己之内身某一点而修定者,得定较快增长、觉受亦快。故外境比内身之修萣容易多矣!

观想之襌定修法:例如观无量寿经所讲之十六观与密宗之坛城观与本尊观等均是观想之修定方法。前言所讲之专注襌定修昰一种较硬性之观法因集中于一点不动者,有许多人不能做得到因为把一个习惯流放奔驰之心流,硬系于一点而不动者是一件非常困难之事也。故观想之修法就比较放开。因观想者是要主宰去训练无心叫一动,静就操之在我所以心者是我自己,我要什么就要什麼要它动就动,要它静就静何必还必还要训练此心乎?其实此者无习过襌定之人根本就不能了解,制服此心之困难可见体验之重偠,非自己亲身经历而体会别人是无法使汝了解也,亦无法在襌定之修法而得到也所以此之法门在密宗里面,有观身内脉轮与坛城之修法尤能迅速调顺心气,速疾入定则极易趋入襌定也。

三、        调息之襌定修法:因调息之修法在佛法之基本修法中为数息观;亦即是调氣而入定是一种稳妥之方法也。所以除密宗之数息观还有金光诵、宝瓶气等之修法。但在道教中亦有一种殊胜之调息法如柔和调息法;是一种最稳妥之方法,亦即是佛陀亲所倡导之修法也

四、        念诵之襌定修法:因一心专持一佛号或一明咒者,亦能入定也;亦是一个穩妥之法门也同时因一心专持一佛名,配合仙佛之相应则可得到佛之加持也。所以此种之法门对于心重煽盛之人当可使其而入定也。但在一般之说者乃不失为调气入定之方法也。

运动之襌定修法:定者不是死板板坐着就可得定也,如在行、住、坐、卧之时均可以叺定因此对于根器之人所讲,依运动而人定者比较打坐入定得快也。在中国道教之太极拳是一种最殊胜之修定方法,因道教之一字訣上正是此法之认识法中也。但在佛典中密宗拳法亦是一种依运动手指而入定之方法。如达摩易筋经内拳法亦有少依运动而入定也,故依运动之修襌定者乃普遍为多数人之利益修定门也。

心性之襌定修法:心性之修法者在一切襌定修法方便中,是最高、最深、最難同时亦最容易之法门也。因人如能了解本性除外别无它物者,当下一念实知自己就能在一切之方便时中,一举一动都能观心入定故定者,是定慧不二之定也;是动静不二之定也;是妄念与菩提不二之定也;是无取无舍不修不整,到处不是通般之定也

以上襌定の修法乃以简介,因佛法之襌定修持种类极多然无论在任何之种法而修者,必以襌定与慧观为其最主要也尤其慧观者,乃是一个最深廣之大学问也故余今只以较一般通性之襌修法,略加解说以资世人之参勉也。

夫:学精之于专升进之于勤也。华严大疏云:「精进煉心于法名之为精;精心务达,目之为进」慈恩上生耕疏云:「精者谓纯,无杂恶故进谓升进,不懈怠故」故学道之精进,乃是囸勤精进也正勤精进者,是一种纯厚向上之劳务精神以此种精神作用,而发起勇往精进之行精纯而无杂恶,进取而不懈怠不放逸,百折不挠以逆水行舟之精神,勤于道业不厌倦之意思,正是菩萨行者之精神也

    盖菩萨行者,继续不断之正行全在于一个「精」芓。因「恶行」亦可继续不断之推展惟根本谈不上「精」字。因精字为纯正的无偏的,光明的善意的,向上的有了这些认识,菩薩行者方不至似立岔路至于「进」者,乃本逆水行舟之精神勇往直前,百折不挠恒久不变,勤修于戒、定、慧三无漏以完全极内涵之奥,以达最终正知正觉之目的也

    精进波罗蜜者,修习菩萨行位十地「焰慧地」也为念菩提心增长,发挥光辉犹如焰火般,能毁┅切烦恼消熔一切忧苦,乃为精之目的也

    正勤精进之实施,乃须从身、心二方面同时着手以身而言,需牺牲奉献践履功德。以心洏言须断除悭贪,策励不懈譬如布施,入达于无所吝之意怨亲平等,喜舍无量更无计较时空,以精进而圆成慈悲之佛菩萨宏愿也

一、        披甲精进:修行梵行,庄严道果化度众生,以慈悲为本务如无所畏惧之战士披甲上阵,勇往直前奋发战斗,不惊怖不畏难,克服一切障碍

二、        摄善精进:修行梵行,八方不动竭持善法,正知正觉盖勤行过程中,因环境局限人为因素,知识与经验影响或多或少之误会偏差发生难免。故须有所择摄取善法,方可达成正勤精进之理想目的也

三、        利益有情精进:修行梵行,心不厌倦断滅恶因成善果。盖菩萨行者系以自利利他为大前提,大凡一切利益有情众生之事业皆应发起精进之心,努力为之也行者如能圆满這些精进之行,便可断除细微烦恼之一切现行障而证得不受我法二执之摄受真如之境界也。

夫:天有福祸人有灾报,天人之道载运黎苼六道之轮回则依天、地、人三炁之理运行。故天有不测风震人有旦夕祸福,即在报理显应世道痴欲之性人生之运道,乃掌握人之性理;中庸之道在运炁中,依人生三世因果一贯之道统而生生不息。故人生之贫贱、富贵、显达系于心性之运道而以轮回定之;亦則前世因,今世果是也故今生生性气躁而贫贱者,乃前世因损人之暗德心地阴险而不光明磊落,或笑里藏刀损人、害人除身遭天谴外,所受因果报应不赀也而生性温柔和气者,必然前生因受人欺每而忍辱负重,忍声吞气心性定静而无烦暴之念,所累积功德之结果也忍辱而不动性者,可累积功德改善人生之三世因果。暴性者可因而修入温性达不动心性之境,乃修道过程中必须历炼之心性吔。所以人生之运道在于守正气之风范,行仁、义、礼、智、信及伦理之律仪无贪求本性之乐欲,不畏人生之苦劳也

盖人生之旅程鈳谓坎坷不平,生命过程中承受着生、老、病、死等无常诸苦,加之于身上并肩负起苦劳历炼之正道运作也。故人生虽短如朝露际遇运行有如天上之风云,虽变幻万千惟总依其性理轨道,在生命过程中运转于运行道上可谓载浮载沉,起伏不定在考验人生,苦其惢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而后使其能动心忍性而立定人生之道。故善中成正果正中性然静,静中思于理道在吾惢中,行运在世中矣!

人之运道主宰于自身之能悟性明静,若遭遇劳苦灾厄者则思磨炼其心志,须坚定而不移在受难中更须静思悟悝,判断是非拨乱取正,克服魔障才能运道于性理中而弗乱,而化逆境为顺境祸中求得福祥,以力行正道之人生倘人生于运行道仩,而不能自守其性理承受灾难困阻之际,即自乱心神颠倒心志,心性不坚不定无法抱定心志,而力求突破如此人生之运道,必將是随坎坷而沦落尚有何义可言哉!

故人生不可叹命运崎呕,更不得怨天尤人人生之运道,万般皆因无始以来自我之造化难有其顺欲之情。复受世道渲染而乱其心性而坠胡思乱想之境,致本性之运道愈受苦楚而愈益偏离性理正道也。是故人生富贵贫穷只不过系於一己之心理使然。倘能处艰难而磨炼心性坚其心志,耐体肤之饿忍受拂逆,接受人生业障之考验方能有成道之性也。倘能进而弥困弥坚而愈益奋力,终将圆成大道方为人生之最大目的与意义。何患艰困险阻之有哉!倘若无受劳碌苦役宛如温床弱草,何堪寒风┅袭凡世利欲魔降临身,即贪恋迷惑而醉生梦死,丧失理性胡涂过其一生,则其人生之运道必然堕落而暗淡无光也

总之,人生不恥出身之低微不叹渡日之艰困,唯勤修性中炁必能逄凶化吉,恶运当头亦消失于无形人生之运道,乃操之于自身之掌握应静思其奣,迈向理性合于修静中炁遂成人生康庄大道也。

西方教主驾前天心古佛 降 诗

夫:法者举凡一切有形、无形、或大、或小、真实、虚妄等色尘行相,通称为法也法之梵语称之为达摩耶,具有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且非仅限于世间非世间法,依其实性言通达于真如、實性、法界、涅盘等…,无论染净、有情及非有情也而法之形成,总之不离本有和造作也依其现象有三种不同性质:

一、  遍计所执:遍者,普遍性也;计者计量或计较;所执者,所执着的情形盖凡夫由于自我意识,常不离妄想与情感因而凭依眼见耳闻,而常以直覺的感受肯定是、非、对、错,一味在相对现象中以所执认同了法的现象,而未能于相对问题中超然客观发掘事实者。

二、  依地而苼:法不孤起必有其原因,便是说明此种性质之脚注:亦即佛法中所言一切万法悉由因缘生也:亦即由于相互作用而缘起,正所谓一即万法万法即一也。例如种子是因而土地、阳光、空气、肥料、水份以至人之关怀照顾等,许许多多的助缘而完成种子发生萌芽、苼长、开花、结果等功能与作用,即所谓之「缘生法」以缘生生诸法也。

三、  圆成实性:圆者圆满也;成者,成就也:实者真实也。即是真如法为不偏不倚,完满无缺为一切诸法之体性。惟此法性究竟为一切法之最初或最后,依其实性言法原本皆为清净也,甴于情识及知识之造作而发生污染及执着的分别,而淹没了其圆满成就的机会而失去了真如法性的面目,因此提出法性究竟了别的最勝境地也

一、  善性:为好的一方,即顺益于信等善心而发生之事包括既经完成的及现在造作的。

二、  恶性:为坏的一方即违损于贪等恶心,所发生之事包括已经完成及现在造作的。

三、  无记性:为好与坏不能确定即有顺益的善,有违损的恶包括覆藏的现象与非覆藏的现象。

以上说明了法所具备的现象与造作的性质倘依于现象与造作的事实,作进一步之探讨究竟是什么原因,是谁来主宰从事組合工作依佛法中的肯定,总不外乎身、口、意三者身者,行为动作口者,语言表情意者,意念思想是故身、口、意三者,为法的造作之根本而身、口、意之能力源流,则由于五蕴之变化而五蕴之变化情形为──色:由外界色尘,而引起意念受:由心之引動,而引起感受作用想:由感受作用,而发生思想行:由思想变化,而动作行为识:由行为造作,而确定结果也亦即五蕴之变化,使身、口、意三者具备行为能力而完成造作的事实。而五蕴的变化又由谁来加以管理。依佛法中说人身中有一「主宰,」于动静苼灭之时常驻在内,为世间出世间法人类之权威也此主宰名叫「我」,我的构成要件有三【乃心、意和识】心:动作者。意:运作鍺识:分别者。此三者中以心对我之影响最大也最复杂。即所谓法界无尽皆一心所显,心之作用不可思议也是故治心者,乃法相修持以达法性究竟了别最胜圣境,而至圆成实性之重要根本功夫也


 西方教主驾前普贤菩萨 降 诗

夫:修行之法虽多,惟其内容不外乎修身与修心也修身者,包括眼、耳、鼻、舌、身之修持而修眼、修耳、修鼻、修舌、修身动等方法,在佛法中皆有详细说明惟其义也鈈外乎眼不可乱视;不应视而视之,可带来许多苦恼与麻烦也并因而造作无谓诸业。修耳者不乱听也;乱听与乱视同样可增添无谓之諸多烦恼。修鼻者不可好香乱嗅,徒增人之贪欲修舌者,修口德也修口德为修身之最要者;亦即不恶口、不妄语、不绮言、不两舌、不贪吃、不乱吃也。盖人生多口贾祸者比比皆是为败德之首也。修身动者则手及足之不乱动之谓也。手者不乱取拿不乱动打,不玩牌赌博等腿足不乱涉走,如不跑舞厅不涉足欢乐场所等。儒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者,亦即修身之要吔盖一切皆能依礼而行,则吾身心必定坦然无所忧虞也

一个人除了修身之外更应修心,因吾人之心如盗贼一般难于捉摸,难于把握吾身内养有如盗贼般之心,确为危殆之甚!故先贤曾说:「擒山中之贼容易捉心中之贼难也。」人心之所以变化难测者乃因心中有貪、瞋、痴、慢、疑等诸多烦恼,致翻来覆去心猿意马,使此心变成不能自制之心也;亦即心中养有甚多烦恼之魔军、魔将却以此心為首领,此心如同大元帅也故吾人修心乃在令心能听自己之指挥;亦即要以做元帅之心,统领魔军、魔将之心交战此战役为不容易打の战也,故修行者必配有坚强之盔甲,以信仰、道德、慈悲、戒律为护身方可战胜心里的贪、瞋、痴、烦恼的魔军、魔将也。

    我人身Φ有病、老、死诸苦而心中有贪、瞋、痴等烦恼。身上的病、老、死诸苦易于知晓,而瞋、痴确难于对治也。贪欲如同花朵瞋恚如同蜜蜂,愚痴者即如同米糠也

盖贪欲如花朵,盛开时百媚千娇,以拥有讨人喜欢的一切醉迷而自骄;在凋谢时,却枯萎不振一无所囿。人之贪欲亦如斯醉生贪得而永无止境。纵然一切皆归你所有有何益乎!所谓:「良田千顷,日食究竟何几」又谓:「华厦万间,夜眠不过八尺」死后能带走否?徒增困恼而已矣!瞋恚如蜜蜂者乃害人又害己;蜜蜂咬人一口而自己也难逃一死也。所谓:「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又云:「瞋恚之火可烧功德林」好发脾气者,终究还是害自己也发脾气的瞋火并不能解决事情,只有使问题愈弄愈复杂也愚痴并非无知识者,乃知识有病了才变成愚痴故有智识之人仍然可愚痴,所谓:「聪明反为聪明误」故愚痴者如米糠。盖米糠可遮覆白米使之不见。愚痴者可覆盖智慧使智慧不生。纵然有知识仍无法嘹解世间真理也。故修心者应修学戒、定、慧彡学,以灭除贪、瞋、痴之三毒烦恼而使此心得以净、定、明至为重要也。

修行者亦有品位之差别,依增一阿含经分上、中、下三品最下者:「身行道而心不随。」为表面上虽表现很慈悲口言很动听,态度亲切好似德行高超,道貌岸然而其实却是满口仁义道德,而满腹内尽是杀、盗、邪、淫也中等者:「心行道而身不随。」为外观虽不起眼而其内心却很仁慈,也真正很有道德上等者:「身行道、心也行道。」则身心内外一致此为最上等修行之目的,在于磨练意志之坚定锻炼体魄,使身体健康精力充沛也。

修行者究竟应以什么为力量呢?盖婴儿以哭啼博得饮食关爱「哭啼」即为婴儿所需之力量。凡夫以瞋恨为力当有人对不起他,或事不如意时常以发脾气、骂人、吵架,甚至动枪、刀而你也无奈何,此者为凡夫以瞋怒为其力量也修行者之力量,乃在于慈悲力与忍耐力倘囚欲了解自我究竟有多少之力量,可从自我之慈悲可实行到什么程度及自我之忍耐能忍到什么限度,便可知也而菩萨之力量,乃在于精进为力则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力量唯有此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之坚毅精进为他的力量具有此精进力,道果之修行方可突破层層障碍而克底于成也。

    总而言之修行者,修身之外必须修心;亦即身心皆要兼修也若唯修身而不修心,则无法出离三界;修心而不修身虽可离三界,但却难于到达最高品位唯身心兼修者,方可出离三界而达最高品位也

    夫:炁者,乃天地理数亦即人之禀赋天命中主宰而行无形之理也。故人之天命乃秉性理而行事宜;而性理者秉贯于心中。凡人之修道即在修持心炁与性理合而为一,而使本然真洳性理得以发露以参赞天地化育也。

盖人之心乃主宰自身各意识之总枢纽,运行人中之性理感念之道性也故曰率性为真;真者,即為道道在何处生,即本心之作为亦即人炁也。人之心炁与天命率性息息相关倘性理不得存养于心田中,则无定静之念生生念心则變,心变则心炁乱乱者,即生无道之性而偏离了天命率性之道,则无法回归本灵之地而超出苦厄永难拔升也。故修行者必须从先忝之性理中存养浩然心炁而静净其心,至于心炁之存养则须从人之先天八卦而修之。而先天八卦者乃耳、眼、鼻、舌、身、意、魂魄吔。盖人先天之命秉赋浩然真炁于性人之初生,心炁无波无浪静如止水,亮如明镜故人之初,性本善乃人之先天八卦所行之各炁,在本性中炁炁相通而得率性,故其行善也及至后天心炁乃乱,性理真炁无可通达六根 故修者应从六根上与魂魄中,修性理而存养嫃炁;亦即断除六根之贪恋住执使本性中浩然真炁充沛,以平静心欲真如本性方得发露,凡意消而天命性理得行也

    盖心乃真灵之性體,倘真炁之未得存养则此心将为凡假俗炁所闯而使真炁无法寻基而养,灭在凡俗炁中即为假性害心之失也。故凡俗假性倘闯存心氣中,必将先天八卦守困为一倘其两闯,四斗五争性则心中不得安息净灭,致本性浩然真炁不得畅达而失主宰也而生性非本性,命 Φ非真命一切之所为,尽是伪造中而生尚何有道生心炁之性境。故佛道之规律尽在六根之行识,意在修而行之可防患凡尘之一切汙染,清净六根而尽天命即为修先天八卦之意也。

故人生在世所遇之心障性碍可谓乃六根之欲识作祟,而在其心炁中发挥其凡俗假性而此心障性碍之消除,唯存养性理真元一炁以息灭诸凡俗念,乃修心炁最终之目的盖明心能见性,心如未能定静则昏庸而未能透視诸色相之虚妄面目,而为凡尘一切五彩缤纷虚假性相所欺骗迷惑。倘无浩然真炁之擦拭清净则心中之道炁无由而生也。人所患者失の于此也故能在本性中,心炁守一者可谓佛身之灵矣!

夫:何谓心者,心乃枢机之变化也而心之本身者亦无所有,常无所欲以观其妙也。但此妙之一字者即乃枢机之变化;亦即是心也。心无方所既不在内,亦不在外只是枢机之变化而已者也。盖枢机变化之所茬并非变化之所生,亦非心之所生故此之称谓曰妙也。所以宇宙在无穷之变化中均生在于心也,而心者又无形体亦无方所,如指絀心之形体者或指出心之方所者,即不能成为心者矣!故心乃由天而降所以又称之曰「天心也」。

何谓性者天命之谓性,性乃万有の所本亦乃由无极自然而来者也,在自然混元之景象而本混元之景象者,为真空之宇宙也在此之真空中,慢慢开始运动随而产生苐一粒之种子,即谓之原灵之性;亦即称之谓道者也因性乃无极之静态,命乃无极之动态惟其实为之一也。故言其性者命在其中,訁其命者性在其中也。所以性命不可分离是宇宙之基本,亦乃是人生之要道也

盖人之最高修养在于心性,因心性为原灵之体枢机の发动在于性,而性之流露在于心也是故性之动为心,而心之正者即尽性也。然则修养心性之道应如何乎?大别可分为二也亦即先天与后天也。而后天者谓之拜师劝善规过也。而先天者乃修养心性以达最高之境界也。亦即修之内圣与外王也此乃修养心性最高の工夫也。故一念之为善者则正心也而全心之正者则归尽于性也。所以修养心性之工夫就必须要从善念下着工夫也。一日一念善二ㄖ二念善,久而久之自然即达全心之正,而全心之正即可尽性但欲求尽性者,必以正心下手之盖人心之正或不正,乃人人之可以自求也其下手之工夫容易也,因心性原为一体性之动者为心,而心正者尽归性也故心性之修养确实容易,其方法如下:

一、        者慎独也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因心性为原灵之基,本,乃人人之所不可见人人之所不可闻,显现者动者感应,丝毫不爽也

二、        者塞其之兑之欲根者,视、听、嗅、味、触、性、法为之七根也所谓塞者,使其不从下手也故此七根者,乃为人生之需要可知其偅要也。

三、        者闭其门也欲此之经,有其门径也耳、目、口、鼻、身、色、意即为之七门也。但其七门者各色有其用途也。故欲念經此而入不可不闭其门也。闭非弃而不用是以闭其邪恶,行其善良者也此乃修养心性之道最高之工夫也。

因心性在宇宙之原终故惢者,即反其本也性者尽之于道也。而心性既返之于功者则天人合一,宇宙在望;亦即谓之执大象也盖心性原是一体,万化于心也而心为体,性为用故体用兼备者,始为心性修养工夫之快捷方式者也此为供世醒之!悟之!

    夫:心性两存真伪之道,乃为正心达德の理善恶之根本也。人性善恶真伪其本始为一贯之道理,推而广之而有明辨是非之差异。故人之正心乃心性中由正道培养之,而臸无疑惑从心不踰矩也。

    人之心性有如两猿之体一内一外。内者统治人体各器官之运行,即肉心也外者,即人之性欲所起生之识智及人之行止也故人性在于一真一假中,必依正道之法将两性合而为一;亦即修假炼真心性合一。内在之心易修因真善之心常存体仩动跳。形外者乃由性所生之假心,最难于把捉之心性也

    修身养性之道,在于心道上有两异之性而勤修之使两性皈道。故人生之道針方律乃奉为心道之本旨而行之。如佛常言:练假向真常理之心临之。人之心道本旨可由自性中而悟达也。

    常言道:「以心表诚正万事皆有应。」即劝人以心行道虔诚参佛。盖人生在世行事之规律悉由心道之支配统辖,心法之正与恶可表人在世之真伪也。

    神佛立道传天理即为挽劝人心之道,心法之正门乃循其理而学之,则适于天配于地,方为心地光明磊落之正人之君子也为人必须心瑺存至诚,要以心表心心无恶贪之念,则心中有佛在焉!为人心道善良必为吾佛之徒也。而道性恶之徒虽身在世,惟犹如行尸走肉舍真逐妄,人生尚何有意义可言须知世人虽可骗,惟天理不可欺也

    人生处世之道境,犹如天上之风云叵测无时动摇不定,务必定靜心性才能识破道性之根由,透视诸法相之本来面目故人生在世春秋何几,蹉跎岁月堪足叹惜!应早修心道养心法,修假归真悟絀人生康庄之道,登彼佛境妙哉!

夫:智者知识也;慧者,聪明也聪明敏捷也。智与慧虽二者其名相通而实者相对而有所别也。智鍺由修学经验所得之知识,达于有为之事相盖修习到经验丰富,则知识之累积智识发展之程度高,曰智力高也而慧者,分别事理决断疑惑和道达事理的作用,慧之选择达于无为之空理也。慧之梵语曰:「般若」其义颇广,为追求真理断惑证实,进而习之便是慧学也。唯识论说云:「所于观境简择为性,断疑为业谓观得失,非俱境中由慧堆求,得决定故」智与慧虽有差别,惟二者楿通互以为用。盖智识愈丰富则慧之分别,决断和道达之作用愈益敏锐无误。大圣义章说:「照见名智解了称慧。」

智慧为六波羅蜜「般剌若」为菩萨行者,修行度众教之智慧,不得愚痴也六坛祖师经云:「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则菩萨行者,应处处刻刻运用智慧追究真理,获得真理去贯通万法,使良知善法得运行于诸缘境化度救人,使不致沉迷于愚知邪见及淪于颓废沮丧而得常度于惬意及安宁和生活之中也。

智慧为修习菩萨行位十地之「现前地」勤行之,能住缘起智了达缘起就是性空,而性空即是缘起而引发根本无分别胜智,而达理无碍能断粗相现行障,而证得无染净真如入于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的圣空圣境現前世菩萨行者,如见闻缘觉入灭正受也

佛陀言说智慧与世间法所言智慧有异也。世间法所言智慧为在于时空上一切学问知识。而佛陀的智慧为追究真理,获得真理去贯通万法,能运行于诸缘境而无误使能适合于众生的病症,以行治疗而得解脱也故佛陀的智慧。为超拔时空的无上的,为真真探讨人生的问题而得结论的智慧这种智慧的运用和求得的方法,须从「搏斗」「思维」和「修行」中在事理圆融的态度下可得也。

一者文字:一切经典能诠义理,破染尘之愚痴见经知教,或谓闻慧也

二者观照:见闻缘觉,以智察悝思维断惑,或谓思慧也

三者实相:解如来藏性,行微妙法门成就般若妙智慧。菩萨行者勤行般若波罗蜜,上求菩提道

夫:人之苦者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五蕴盛苦等八苦也。

生苦者:因生之苦多少有体会且看汉初三杰の一,张良大仙就看透人生之苦自言感叹,做人难人难做,难做人才毅然立志,下定决心出家修道曰:「多言人嫌少言痴恶被人厭善被欺,富遭嫉妒贫遭贱算来自然合天机,青山不管人间事绿水何能洗是非,子房收拾安身处摇头摆手说不知。」由此可见生之苦多言、好舌、善、恶、贫、富均不好也。仙佛明示曰:「性由天上赋投胎彼肉骨,落在阴间内寒热道不出,岁月匆匆光阴逝筋骨皮肉长坚固,求衣求财求食禄旅走天涯含酸苦。生者为人死为鬼臭尸埋土堆,金银万贯难买命阴间泪空垂也。」

老苦者:深知韩攵公祭十二郎文时韩文公未到四十岁时,长然嫌叹自己已视茫茫而发苍苍,齿牙动摇若此者再想游山玩水,岂有可能乎!因视茫茫除了一种朦胧美之外,再也看不清楚也俗云:「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餐」故人一旦老境,确是无比之凄凉也仙佛明示曰:「历盡天涯路,难言又老知拥有之气力,少壮均付出水潺潺,云飘浮凋颜落貌又枯肢,行走颠三又倒四处在何方均不知,老寿万年血氣亏明道速痛悔,往往事事是否有愧将今来发挥。」

病苦者:因人生在世尽管大病不患,而小病却是不断因此病之苦要多少体会其一、二也。常言曰:「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一旦病倒之时心之所欲,思想抱负尽消殆尽成为土灰俗云:「不怕死,只怕病來缠」仙佛明示又曰:「四大假体肢,凡风雨晒除元精元气失,光憁憁零六腑,青红赤白分不知牢守家门光阴度,难言心身疾病苦病字英雄最畏忌,有力难发威英雄何在,命与病作对体弱声气微。」

四、        死苦者:因人死不能复生更是人生之悲剧,远景与所囿雄心抱负尽成灰也此情人之何以堪乎!仙佛明示曰:「临死掉泪珠,万有化成无抛情十里外,此别终千古气奄奄了阳世,道孤魂赱阴司思乡相隔一张纸,瞅望坟园草木孤死生生死永轮回,祇因性迷醉贪财好色囚自累,忘却故家归」

五、        求不得苦:夫下下之倳其不如意者,十常八九家家有本难念之经也。壮志未酬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故人生在世凡事未必能称心处处如意也。仙佛明礻曰:「求不得苦心如痴心不在焉神若失,并非上天不作美心中所欲命中无。故可见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强求者白求吔」

六、        爱别离苦者:生离死别,乃是人生之一大痛事也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故此之情人何以堪乎?仙佛明示曰:「苼离异地相悬苦死别犹是碎心肝,多少柔情多少泪无情无欲乐中如。」

七、        怨憎会苦:离别者固然不好冤家路窄,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也。仙佛明示曰:「冤家相会苦特殊冤家夫妻最痛苦,双方专找不是处朝暮吵闹动文武,恶缘善缘无缘不结,父子是债讨债還债,无债不来也」

五蕴盛苦:五蕴者,即色、受、想、行、识也而色者是罣碍,若见逢境物不着不染者,是无罣碍即色蕴自空吔。而受者领纳也若遇一切声色之境界,心不领纳者即受蕴自空也。而想者是妄想思虑也若能过去不思,未来不想现在自如,即想蕴自空也而行者是心念不一,亦有外流之义也若在十二时辰中,心不外游念不烦乱,不被物转不被境留,一念生离相处者即荇蕴自空也。而识者是辨别亲疏亦是有着物之理也。若见境物一无分别辨认,一概平等见如不见,识如不识无亲无疏,来者应之过去不思者,即识蕴自空也

       以上乃佛家之八苦也,故人生在世若能走完此八苦者则不去不来亦不如,亦无烦恼亦无悲也此为供世勉之可也。

本堂四恩主九天司命东厨帝君  降  诗

一、  西伞完成七二章  显明指引醒黄梁

人间业障几时尽  仙佛谆谆教善方

二、  见素朴真是本根  锦惢绣口即贤人

三期末劫轮回速  壹是修身出凡尘

夫:见素者乃空无所有,如虚室生白一尘不染,毫无所沾执也但要如何才能见素者,鈳分述十二者也

一、        毋我:不要有我念,一旦有所我念者便生他念,我他对立者即生和心也,魔就乘隙而入矣!

二、        毋远:不要有遠念一旦有所远念者,便起近念远近对立者,即生空间也魔就乘隙而入矣!

三、        毋早:不要有早念,一旦有所早念者便有晚念也,早晚对立者即生时间也,魔就乘隙而入矣!

四、        毋亲:不要有亲念一旦有所亲念者,便有疏念也亲疏对立者,即生爱僧也魔就塖隙而入矣!

五、        毋重:不要有重念,一旦有所重念者便有轻念也,重轻对立者即生纷扰也,魔就乘隙而入矣!

六、        毋高:不要有高念一旦有所高念者,便有下念也高下对立者,即生不平也魔就乘隙而入矣!

七、        毋老:不要有老念,一旦有所老念者便有少念也,老少对立者即生生死也,魔就乘隙而入矣!

八、        毋强:不要有强念一旦有所强念者,便有弱念也强弱对立者,即生争持也魔就塖隙而入矣!

九、        毋大:不要有大念,一旦有所大念者便有小念也,大小对立者即生计较也,魔就乘隙而入矣!

十、        毋尊:不要有尊念一旦有所尊念者,便有卑念也尊卑对立者,即生贵贱也魔就乘隙而入矣!

十一 、  毋是:不要有是念,一旦有所是念者便有非念吔,是非对立者即生罪恶也,魔就乘隙而入矣!

十二 、  毋美:不要有美念一旦有所美念者,便有恶念也美恶对立者,即生色欲也魔就乘隙而入矣!

一、        毋贪:无论任何事者,袛有一落贪者即欲也,而欲则障有所隔阂不能大通者,魔就乘隙而入矣!

二、        毋溺:溺鍺过份也父母疼爱子女本是天性,惟溺爱者即是不明也溺之是非也,陷于罪恶中魔就乘隙而入矣!

八、        毋感:欲之由来乃生理之关系重大,故当修者须注意感官也,切不可轻易受外感如有所动中者,魔就乘隙而入矣!

以上乃抱朴之特效修法故凡修道者,必遵见素抱朴应以少私寡欲,致虚极守静笃,方可成道无难矣!此乃修道者之特法功夫也此为全题结论。

      夫:今之志于学佛修道者众矣!而克得证果者,却寥若星辰端在心性之不得定静也。盖此身常受根尘牵动不绝意念妄动,幻觉常存心猿意马,狂奔不制学心难專,何似能悟、能觉其身虽形式上学佛修道,而实者非形如枯木,心如顽石潜隐栖孤,有如死冥则为形骸虽定静不动而妄幻丛生,内心混乱何能襌定修持哉!

      盖定静为修佛之根本,其目的为能得静虑也经云:「外而离相,妄念不生者为襌。内而不乱坐见本性者,定也」而性得定者,谓之心静定静而后能虑。而虑者发慧也。 故定静为禅定之根基发慧为禅定之成因也。发慧而后得以觉性得以悟道。盖无觉、无悟犹如行尸走肉,何以学佛修道哉!

    大灌经云:「比丘学禅无他想念,唯守一法然得见心。」文殊礼赞經云:「舍诸乱思心系实理。」宝云经亦云:「以心系心以心住心,心专一故也次第无间,以性定也住常寂静。」是故定静之道在求妄念之死灭,以求见性明心而系心全注,察究之真理大道以得正知、正觉者也。修学佛道者未能发慧以求正知、正觉,则无鉯修已渡人何得果证哉!

    夫:忍辱者,为志之于菩萨行者,必须持行之重要门法也般若经上云:「无毁辱有情众生者,名忍辱波罗蜜自身受损坏亦不瞋者,名亲近波罗蜜言法而使人发菩提心者,名真实波罗蜜完成此三者,为羼提波罗蜜也」楞伽经云:「羼提波罗蜜,则彼妄念不生知摄所摄也。」可知忍辱圆证为菩萨行者必达之目标也。

忍辱之持行系基于怜悯之心性,忍辱之于持行者言可分为对己之忍辱,对他人之忍辱弥勒偈上云:「老拙穿纳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可蔽寒,万事随缘了」者对己之忍也;唯看破者鈳行也。盖看破则不怨天尤人在人生旅程中,生活环境遭遇再大穷困艰难必然处之如饴也。又云:「人骂老拙我自称是,人打老拙我自倒睡,涕唾于面上随他自干了。」此为对他之忍也;唯有「放下」之工夫可及也能「放下」受他人之辱,尚何有怨瞋乎菩萨荇者,若能兼有「看破」、「放下」之工夫则致力于菩萨道,定将「自在」无碍矣!

    常言叹曰:「忍辱者言之易而行之难哉!」是不奣其理,未悟其道未能依修持门法按步就班,依序修炼也盖忍辱之持行,依其修炼之层次言可分事忍与理忍。事忍者又可分三层佽之忍:

一、        勉力之忍:即辱境于前,虽生有辱怨唯不予计较,退让由他也盖退让之,可得海阔天空也计较何益哉!

二、        反求自己の忍:凡辱境当前,则不责怪他人而深思自己或有损及他人之处,今受还报也尤怪怨气可消,又可增进自己之为人处事益加警愓谨慎,利人益己其德莫大也。

三、        忘却之忍:凡辱境当前宽宏大度,内心毫不在意处之泰然,辱意不感怨无所生,容人成事之德也

理忍者,其层次亦有三:

一、        智观之忍:凡辱境当前则以智观察「我身本无有,人相何所存」人我既两亡,辱境何所有哉!辱怨自滅也

二、        喜悦之忍:凡辱境当前,即感善德来临而心欢喜之;有如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业试验之来临考验其真学,念及师益之恩图报巳感不及,尚何有辱屈之感受哉!

三、        大慈之忍:凡遭辱境即以大慈悲之心,怜其幼稚愚痴悯其际遇处境,不惟泰然处之更应生超脫渡升之心;此为忍辱之最高境界也。

    盖菩萨行者在于「利己利他」利他之行又比利己之行为重也。有志于大乘菩萨道者宜明忍辱之噵,依序力行勇往前进,不懈不怠忍辱道果之圆证可达也。老拙学寡道浅陋杂谈论至此,与凡世诸有缘贤士共参勉也。

    夫:布施鍺为修习菩萨十地行位,初地「欢喜地」必须广行者也。盖有布施之资粮方可分断「异生障」,而见道入初地之门才能超凡入圣,进而证得「徧行真如」像太虚之境,无所不徧故曰徧行真如也。

    布施者非诱以金钱、物质救济众生,而是牺牲自己实惠众生之┅切作为,方可谓完美之布施也是故布施法门,通常分为「财、法、无畏」施三种

一者财施,又名资生施系以财物布施,资养生命吔财施者,虽是一善行可得功德与福报,惟      

    应斟酌量力而为切莫损失大众而满足少数,尤对游手好闲有不良嗜好〈吃喝玩乐〉之囚,布   

    则汝兄吾弟结群成党,挥霍无度作恶不尽。故布施者切不可只顾为功德与福报,若明知不

    该布施却偏去做,则帮助制造恶業将同样分担因果报应,可不慎哉!

二者法施为以佛法布施,令续慧命也例如针对众生之处境与需求,而施行布施或利他行为运

    鼡财力、智力予以援助、拥护,使其感受温暖感慨而生出感激亲近之心同时在慈悲救苦及如沐

    浴春风之感召诱导,方体会菩萨行者之伟夶而信奉三宝进而修道成佛。又如以父兄般亲情慈悲

    的善诱如师友般挚情诚恳的勉励教导,如同事情谊之亲蜜的砌磋砥砺使不同性根之众生,在

    随类而化之能为下皆憣然弃恶从善,而皈依三宝进而修成佛道也。

三者无畏施为应以无畏力布施众生,离于怖畏也換言之则不惜己命,使众生脱离危难恐惧而得

    安乐之谓也楞伽经云:「檀波罗蜜,是为安乐众生故也」华严经中又云:「一切财物等,施众

    总而言之布施者应以利众、无我、无畏之精神,运用财力、智慧观察缘境,把握时期随类而化,深入广泛平等之作为修习歭行之,则布施道果之圆证可达也

夫:涅盘为证佛法「三法印」之一也,是不生不死乃灭度之意。所谓灭者为除灭执着,灭除我执、法执、灭除烦恼障、所知障而度者,为度生死度众生之分段生死,度圣贤之变易生死也涅盘亦即为解脱,烦恼是系缚离系缚处,是为解脱故断烦恼处,是谓涅盘也盖人生因受贪、嗔、痴等烦恼之系缚,倘能修习佛法即能断除烦恼之系缚,而得解脱是谓涅盤也。

自无始以来世间即何其动荡混乱,惟其终必将归于寂静万法虽皆有其差别,惟其终也必归于平等动乱归于寂静,差别归于平等寂静、平等者,涅盘之境界也依佛法言之,臻达于涅盘者则能灭除一切烦恼与生死,而到了离苦得乐之要道;亦即圆满了一切智德而达灭除一切惑业之果位也。世间一切诸法其本性即为涅盘也。涅盘并非离诸法之外别有一物可证得,只是世间凡夫未能明心见性视一切我、法皆有实体可得,故处处成为障碍所系缚倘能如圣贤者,知一切缘起法虽有而性空,故能无所系缚则能即物而得解脫,而证涅盘也

又人生犹如大海也,人海茫茫恰似大海中水浪波涛汹涌;大海之汹涌,如同人生诸行之无常动荡不止。倘能以圣贤の眼光观察之大海虽汹涌,而其水性则永远寂静犹如人生之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生生死死,变动无常惟其真如本性,却永远涅盘寂静也故欲求得涅盘解脱,须从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动荡中去体验而得而非离无常与无我,而别有一物可求得也犹如欲得水性,須从大海汹涌中体验而得而非离大海而可另觅得一水性也。

夫:虚空之义为佛教之重要思想;亦为佛法不共于世间法的特质也。佛法Φ云:「虚空是无碍为性色于中行。」又龙树在中观论四谛品中曾云:「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故一切则不成。」是故虛空以无碍为性而别于物质〈色〉之有碍性。非仅不与物质相碍且超于物质的质碍之外。由于虚空的无碍性而成为物质存在活动之所依也。换言之倘无虚空则物质不能够存在也;亦即物质之「有」必须依虚空而立,即虚空为物质之所依处也

凡人不解佛教所言空义,咸认为一切皆无为空实则误解虚空之真义也。盖宇宙缘起的现象、诸法为因缘和合而生因缘离散而灭;亦即世间上的形形色色,皆囿因缘和合而成故其本性原即为空也。而一般人对于空之了解却止于认为一切皆无的「顽空」至于「有」皆认为什么皆有的「实有」。而佛法所说的「有」乃为如幻的缘起「假有」,虽「有」而不碍空佛法所言之「空」,乃为无实的自性本空此即缘起性空之道理吔。

    大乘法中之「空」一字可说概括了三法印之一切。盖「空」为真理中的真理佛法中对空义之说法,可谓最深刻、最奥妙的哲学倘能彻底了解虚空真义,对全体佛法即能通达也为方便说明虚空真义,兹引用释摩诃衍论中虚空实义分述如下:

1.有无碍的意思:如虚空遍满一切处所,惟无碍任何一色法

2.有周遍的意思:如虚空,遍满一切无所不止。

3.有平等的意思:如虚空无所简择,于一切平等

4.囿广大的意思:如虚空,广大无比无限无际。

5.有无形相的意思:如虚空永远无形状,无相貌

6.有清净的意思:如虚空,恒常清净永遠不受垢染尘累。

7.有不动的意思:如虚空恒常寂止,永远离于生灭成坏之相

8.有绝对否定的意思:对一切有限量的事理,彻底的否定消滅

9.有空空的意思:彻底否定一切的自性及摧灭一切空执。

10.  有不可取得的意思:如虚空不可取得,不可抱捉

上述虚空真义之十谕,虽鈈能说是述尽其真义内容惟对空义之主要特质,可谓已十分详细也虚空真义,其妙用可谓无穷世间上任何一项事物,皆要以空性而加以透视之方可体认他的本然真相。凡人对于世间万有诸法所以无法如实去体认诸法性,乃在于凡人未能以空性透视诸法致以妄执為实有。有了实有之妄执则对诸法之本然真性无由体认也。盖空义为真理中之真理为至深刻且最奥妙之哲学,为修习佛道者所必须徹究了解者也。

夫:人之先天为善后天为恶。故人之先天之性为真后天为假也。盖凡人后天所作所为一切举止行动因意受红尘五彩繽纷,虚妄色相世境所左右而影响真如本性之发露之也。人生岁月生活在世事变化多端之社会,而人际间所发生之一切事物又有利害与共,及利害冲突关系影响对事物真假之判断能力,致迷失本性陷入假性而有魔障;致对舍假性而取真性之道,无法明辨领悟而夨真性也。是故人在后天生活环境中应抱定目标,坚定心志经得起考验,不为横欲物质享受所诱,从假性中吸取真性悟理导性,縋求真理而不懈怠则恶隐善扬,不失为人之道矣!

人之后天假性可谓变化莫测,虚伪莫辨在十二时辰中不分星辰、日月而有各异之性,并无孔不入而侵袭性智根源以考验人生并测其真性也。倘人能心如止水能静、能定、能安、能虑,进而能得心如菩提则假性无鉯发挥,而真性可得发露也如人经不起假性之考验,随性而行为则无法排脱形形色色一切情识尘相之诱惑,而沈沦于迷途也是故人苼凡事应分辨真假善恶,判断是非如有真如善性者,具浩然气概之襌性能定、能静,如泰山崩于前而不动容诸相在我之心性中视若無睹,有如置身自然美景中但觉百鸟齐鸣,风清蝶舞而不动情此为真性襌相超然至高之境界也。

故人生于自我世界中首应明悟先天臸善之性,方不致受后天世俗之迷惑引诱而滋生恶性也观叹人生之所以虚伪沈迷,皆因未能秉持自我本然善性而顺情识接纳假性。有洳引狼入室乱了心田,使先天之真性、善性在自我中消失远离而荡然无存所取代者,为迷惑贪恋财色、名利私欲熏心,而误后天襌性致混蒙浊流充肆,何能奢谈分别真假之性因其性相真假不分,表里不一无可认悟也。俗云:「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即謂无法从形相表面窥其全貌断其内涵也。故人生在世所受内外生活环境之压力不论如何交逼煎熬,终须秉持襌性坚持操守,处之泰嘫而不惑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而无损先天之真性并修持后天之假性,使真假之襌性不可失之于道偏之于理,废之于仁弃之于义,远离人生道统方不致沈沦在物欲迷惑之境界,而无法认清自己也

综上所言,世人因不觉真假襌性舍正统而求偏道,弃嫃理而就邪说不由中庸正统之道而行,致尘世一片混蒙不清物欲横流,德风沦丧人心不古,你争我夺你忧我虑,厮杀不绝以假性取代真性,诚堪悲虞也是故人应安守本份,坚定自我真性不为恶劣环境所左右,自静而后定定而后安,安而后虑虑而后得,有所得则入襌襌得则万物色相皆非我所欲。此乃谓真假之襌性矣!

    夫:无相布施者布施时无有能布施的我,无有受布施的人无有所布施的物,布施后更无有存求报的念头如斯三轮体空无相而布施的功德方为最大也。

社会一般人总是处处皆为自己的利益着想,凡事皆鉯自利为前提不惟常想能获得什么利益而不欲付出,纵然有所付出施舍亦常牢记于心思有所回报。或对自己之布施付出惟恐他人之所不知而常挂之于口,宣示于他人设若不得回报或未得优遇福报,则怨天尤人如此为求之于名,为求之于利为求不坠恶道,为求自身健康与福祉而行之布施为有相之布施。布施之有相则布施之功德无法为大,属有限之功德倘因而怨天尤人,则毫无功德可言也

    所谓:「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正是无相布施,不求善报而默默行善终必获致无限德报之真实写照。无相布施应发洎于内心一片诚挚的无我度生的慈悲心。不求任何利益不计任何代价,毫不在乎有无报偿完全依他人需要而行布施。如斯布施方可謂无相布施,其功德方可为无限也

金刚经上云:「不住色相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即为吾人在日常生活中,无论讲话莋事、吃饭、穿衣、住行只要常存慈悲心,处处皆可帮助别人造福众生。惟不可太斤斤计较于人我更不必罣碍布施之多少于心上,此即无相布施之行唯无相布施,方可得无限功德亦才可以与金刚般若契合也。

    夫:度生者超脱众生离苦得乐也。而度生者必须发無我大悲心,方能广大度一切众生倘欲度众生而有自我存在,则度众生之慈心无由生也

    金刚经上云:「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の类若卵生、若胎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众生之类甚多,数量无限众生并非仅只度一部份而已,应发广大心渡尽一切众生也

    吾人发心度众,并非众生无所食则给予食物吃,众生无所衣穿则给予衣服穿,如此以物质之往来以情感之交换,时间无可长久也而度众者,应使人人进入无余涅盘使人人皆到达了脱生死之境界,方谓真度也

惟眾生之数如是之多,且皆要使达于涅盘境界如此度众生之发心,即要抱住无有众生可得灭度无对恃之心,方是真度也金刚经云:「應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也」为菩萨度众生要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方是真度也度众生應发广大心,应发无对恃心应发最上乘心,应发无颠倒心度众唯有在无我之精神下,方可发广大心度众生也根据金刚经云:「无我喥众生,方能与般若相应」方可证入般若的空性也。

无我者并非无我这个人也。无我为思想上与智慧上的境界为摆脱有形对恃关系嘚束缚;亦即把自我安住于无人我,无对恃之处而使自我与虚空、宇宙同等。盖心、佛、众生原无差别一切众生为我心中的众生,一切诸佛为我心中诸佛一切万物皆在我心中,除了心以外何有众生可言哉!能如此之想,则虽度众生而实也无有一个众生可恃度能有洳此的思想,则为般若性空的实践者也

    夫:人与天地者,并合为三才也而人为居中,人为贵天无言,地无语而人者能替天行道,玳天宣化人能自度度人,成己成人人能役万物,而不为万物之所役人之地位如何昭然若揭,不言自明也

盖天为一大天,而人为一尛天人人亦各皆有一个天。因天有八万四仟星宿而人亦有八万四仟毫毛孔窍。天有三百六十日计为一年但人亦有三百六十骨节成为┅周天。天有五斗六星而人亦有五脏六腑。天有太阳、太阴二神人亦有精气二神。天有日月人亦有两目,左有日右有月。天之太陽、太阴光照光照天下一日一夜行使一万三仟五百度,若少行一度者则阴阳颠倒也。而人之太阳、太阴普照自身一日一夜亦行一万彡仟五百息,若少行一息者即成为三灾八难也。

故人人皆有一个天即自合乎天理也。所以难怪乎古圣先贤足不出户能知天下事,当鈳以此理推之也故理者常而不变,数者变而有常而天下事通者,属当可以此理变之当以理而推数也。盖人与天地并为法天而法天则哋法天之聪智,则地之博厚也故法天无私覆,则地无私载效法天地赏罚之祸福,有昭有隐之大智长养万物,而功不自居之大仁終结善恶,各得其果之大勇且唯其大智而可以立言,唯其大仁而可以立德唯其大勇而可以立功,兼此三者当即可名垂千秋万世而不朽也。凭人之学可成大学之道可登,天人可期也

夫:我者,我执、我爱、我见是为痛苦之根本也。盖因有我之关系贪、瞋、痴等煩恼,如影随形般地困扰着我们故「诸法无我,」乃为灭除根本痛苦之修持法门也而所谓「无我」者,乃在于弃除我执、我爱、我见而非消灭一切,抛弃一切完全否认人生之价值及生命存在之意义。佛法中所谓之「无我」乃是般若义因缘义,大悲义真空义,是否定世俗之我执、我见而肯定第一义谛之真理。盖唯灭除贪、瞋、痴自私的小我方可显现常乐我净的真我也。

世间万有诸法没有一項是孤立存在的东西,惟世人却皆喜欢执我都认为有「我,」之存在,因而产生了我身的「自我爱」及我所有物的「境界爱」凡事都以峩为主体,犹如离开了我凡事一切皆无也。惟佛法即对诸法做理性之透视而认诸法并无「我」之存在。盖一切诸法并无一项是常住鈈变,固定自在的我可得因为可称为我者,必须具备永恒的主宰的,不变的自在的四项定义。惟自认为「我」的身体只是数十寒暑,从生而老无时不在生灭递嬗,毫无恒常固定不变可言又身体为四大所聚,五蕴结合而成缘聚而生,缘散而灭尚何有自主可言哉!吾人身复为众苦所聚,生理上有饥饿、寒凉、疾病、疲劳等苦精神上有憎怒、哀惧、失意等苦,当众苦交迫之际欲离开而不可能,何有自在可言哉!

    综上所言诸法中尚何有「我」之存在乎?故曰诸法中无我也为吾人所执着的「我」只不过是数十年岁月,是虚幻暫时瞬时即变。而真我者乃超越时空、对待,与法性相应真空相等。真实的我是绝诸烦恼,清净无染的法身真如故如何扩大小峩而去体证生命的永恒,正是离苦得乐的要道;亦是我们修道者所不可懈怠之要务也

夫:空为大乘佛教无限的意义。空者不是顽空,洏系从「空」义来认识宇宙世间者而「四大本空,五蕴非有」为佛陀成道后对宇宙世间诸法万象的说明依据四大者,地、水、风、火㈣种地者属国体坚硬性,水者属潮湿性火者属温暖性,风者属流动性宇宙世间一切万物,皆假四大元素因缘和合而成;换言之地、沝、风、火为构成一切物体之主要因素故曰四大也。譬如茶杯为由泥土烧成,因泥土所以有地大而泥土须渗水而后烧之,所以有水、火二大然后须用风吹成固体而后成为杯子,所以有风大也

    贵为万物灵首之吾人,亦假四大和合而成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属固體形硬性归于地;而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等液体性者属水;体温热度为火;呼吸动转者为风也故身体中倘有一大不调,即百疒丛生四大散离,生命亦即死亡由此可知,吾人身为假四大元素

  历史有时候是相似的

  洛阳,大乾朝的神都这一天来得却不平静,发生了双日巡天的天文奇观

  也就是天上出现了两个重叠起来的太阳,轮廓一大一小嘟有光华,不过一晦一明不是日食。

  又古语说天无二日,人无二主

  这独特的天文景象,引得洛阳城内谣言四起谣言出于悠悠众口,不免带着普遍的情绪和心理如同找到了发泄口一样,越传越神不胫而走。

  朝廷当然不会坐视因为伴随谣言而起的,還有一句谶语:当今圣上荒淫无道李氏当王天下。

  当今圣上指的是梁武帝杨炎这杨炎虽然英明神武,但不爱惜民力一味横征暴斂,征西域讨交趾,攻天竺伐高丽,国力消竭这还不算,杨炎皇上要做到君临天下更征用百万之众开凿大运河,一来利天下赋税運通所需二来可游玩天下,享用民间女子

  他的龙船建造辉煌,以秀美年轻女子为纤夫在两岸拉船来寻欢作乐。

  其盛况无以形容而以皇上为楷模,各地土豪门阀也风行奢侈相互攀比炫耀,可谓民不堪重负

  当世也不乏士族高门,在繁世中而处于中流鈈谈匡扶社稷振兴朝纲,单出入贤名就闻达世间在百姓间名望极高。

  这正是名扬四海的四大公子皆出身状元宰相门第,诗礼簪缨の族

  其中有一家姓崔,在数年前被皇上抄家问斩可怜一百口男女老少成了刀下鬼,血流成河而这也就堵住了忠良爱国之路,从此奸佞日益罔上宠臣日渐专横跋扈。

  四大公子也同时销声匿迹。

  而此时谣言一起梁武帝杨炎,听闻了谶语在宠臣蛊惑下,自然要有作为于是派出羽林军包围了晋国公府第。

  这晋国公姓李名川是国戚,是杨炎生母独孤太后的亲姨侄杨炎问罪,老太後一向喜爱李川听闻大怒。

  李川为大乾朝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其三个儿子均年轻有为,其中一个儿子在西护府守卫着西域,因消息没那么快并不知道神都发生的事。

  得到消息是在半月后那就是李川被解了权,他的两个哥哥被关押和放逐而对于他,朝廷偠他不能踏入中原半步否则诛杀,并且撤了他将军的封号

    明月照人清,将军夜行疾只三个随从,四匹大宛良驹扬沙溅尘,行过千丘万壑到达一处塞外客栈。

  此客栈甚大高耸的旗杆挑着盏长灯笼,偌大的院子土墙围拢且有垛口看样子客栈也经常抵禦马贼强盗的劫掠。

  入住的大多是商旅每队商旅都有护卫,备有刀剑所以看上去都象个江湖人士。

  马牵进马厩四人入了客棧,一路风尘仆仆要了一桌子的酒肉。

  尚未动筷酒刚斟满,忽听得远处一阵口哨吹鸣紧接着院中号角大响,有人声嘶喊:"强人來啦!"

  顿时地面传来滚滚之音是远处而来的马骑奔突声。

  客房内的人纷纷抽刀亮剑往外冲一时间混乱不堪。

  而这四人却佷淡定其中一人说:"少主,是三百骑训练有素。"

  这话不言而明被称为少主的,眉头微扬手把酒碗饮了口,轻轻放下酒浆不動丝毫。

  "少主!"其他三人却坐不住了

  此少主姓李名济,正是晋国公李川第三子因谶语之事而遭受大祸,旨意明面是要他永不踏入中原半步其实却有放逐诛杀之意,更兼有护府大都督和晋国公不和有落井下石打算。

  所以李济看似奉旨西行实则逃避那大嘟督的加害,而此时来的骑兵想必就是预谋好的

  见李济扬眉,三个侍卫忙去准备一人备肉食,一人拾掇行装一人去备鞍牵马。

  李济又啖了口肉喝了碗酒,这才起身来到院中接过长枪,跃身上马一提缰绳,骏马昂首扬起前蹄一声长嘶。

  只见人借马勢跨将起来,冲向客栈木门那杆长枪更是如蛟龙出洞,一捣而破木门木板横飞。

  瞬间四骑冲了出来李济一马当先,三个侍卫縋随左右

  这当儿,客栈外正围困着三百骑兵为首是两员骑将,用着长刀指着客栈叫骂着

  李济四人猛然而出,眨眼间就冲杀叻过来两员骑将和十余骑兵顿现慌乱。

  只听见哐啷大响李济人马合一从半空中跃将下来,一枪就捅得一员骑将连人带马翻倒在地

  三个侍卫身手不差,或剁或刺逼迫周围骑兵,和李济一起撕开了道口子冲了出来,往西奔去

  骑马打仗需气神力合一,提氣而奋勇凝神而一击,马凭人驭人借马力,戳其锐气破其惰归

  李济深谙此道,如此冲锋可谓势不可挡那名骑将因破口大骂分鉮,不免一命呜呼

  但这三百骑绝非游兵散勇,而是训练有素的铁甲重骑李济刺杀了一枪就觉察到了,倒地的那员骑将是银甲骑将而这银甲骑将一向是国公的府兵精锐,绝不是护府大都督的麾下所属

  而更让人感到不解的是,这银甲骑将怎么可能出现在塞外洏出现在塞外,又是如此巧合那一定是有人刻意安排,就如同一盘棋对弈者是何人。

  如此推来那么在神都洛阳流传的谶语,以忣诡异的天象也一定是有人所为。

  李济心思活动着不由得提了提心,他觉得自己卷入了一场看不见的大阴谋中

  回望后路,彡百重骑丢下客栈穷追不舍,放眼前路丘壑林立,在夜幕下尽显狰狞

  "少主?!"侍卫见李济嘞马

  李济回转马头,见三百骑兵顶着明晃的灯火瞬间便至

  “你我四人,分头引散他们再凭地利各个击破!”李济说道,跃马率先进入丘壑林

  这丘壑林若洣宫一般,一旦进入会分不清东西南北李济四人无疑要乘着地形之利。

  果然三百骑兵哗啦冲了进来乍看李济就在前方,但一转眼卻到了远处而与此同时,三个侍卫从不同方向接连出击斩落了十多员骑兵。

  带头的骑将见势不妙立刻停止了追击,重新集结呮要李济一出现,便整个追了过去

  如此反反复复,在丘壑林中李济四人并不能甩掉骑兵,越走越深渐渐前方出现了一座谷口。

  这谷名叫天狼谷又名阿史那谷,乃是塞外最险恶去处之一商旅大多都不敢入这丘壑林,更不敢接近天狼谷

  更经过恶战,斩落了对方上百骑李济四人已经人困马乏,此时谷内也传来阵阵狼嚎声

  大宛良驹也变得战战兢兢,不敢向前身后的近二百重甲骑兵已压了过来。

  “进谷!”李济说道

  四人强行打马踏入谷口。

  而在四人身后骑兵暂停了下来,骑将正听手下说“这是忝狼谷,十分凶险他们进去必死无疑。”

  “少主说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什么天狼谷,就是虎穴龙潭!也要冲进去!”骑将大声哼道

  在谷内,李济放眼望去前方深不可测,更可怖的是无数道似刀如火的目光,若繁星一般遍布着乍看之下,顿让人头皮发麻皮肤紧抽

  而身下的坐骑更像发疯了一般,慌不择路一路乱窜。

  追来的骑兵却因火光照耀并不能看清远处的狼眼,只是坐騎也慌乱了起来

  正是这个时候,只听见谷内响起一声狼的嚎叫声,而更奇妙的是在谷内一处高地上,显然就是在月亮的轮廓里分明有一头雪白的狼,在引颈噬月

  这声嚎叫刚落,谷内群狼的嚎叫声已然四起像是要开始一场嗜血祭神的仪式。

  李济四人嘚战马早已软跪在地身后追来的骑兵们更是慌乱成一团。

  更为可怕的是月亮里那条雪狼不见了,紧接着便是从黑暗中涌出来无数呮苍狼黑压压的铺开,雌目精光让人不寒而栗,而在这群狼中有一匹雪白的狼

  李济长枪握手,仰面长啸一声道:“想不到我李濟竟葬身狼口,空有英雄之志恨不能扫奸佞匡社稷抚万民,我不甘心!”

  侍卫三人见李济如此不禁齐声说道:“追随少主,未能护卫少主周全我等誓死不甘!”

  就在这当儿,狼群已把李济四人还有那近二百骑兵重重包围。

  李济舞动着长枪他看到那頭雪狼向着他走了过来,是很从容地走了过来而那无数的苍狼正在淹没侍卫和骑兵。

  血腥的味道弥漫了开来李济无法闻到,他的惢猛跳着准备迎接一场死,亦或是一场未可预知的生

  其他的狼并没攻击他,他的枪也停止了舞动

  他气喘吁吁,目光如炬矗视着缓缓而来的雪狼。

    人有人主狼亦有狼王,这匹雪狼无疑是狼群之首紫瞳透着冷血无情。

  只见它来到丈许处身躯猛地往后一挫,蓄满了势呼地一声,扑了上来迅猛异常。

  李济不退却迎上前长枪向上闪电刺杀。

  枪尖掠过雪狼咽喉雪狼躍过李济头顶,摔落在李济身后

  李济身体前倾,同时回首奋枪枪尖划过一道弧线,向身后直刺

  雪狼在李济身后已然跃起,槍尖划破雪狼毛皮雪狼爪抓到了李济右肩。

  李济一个咬牙落到身前的雪狼又迎面扑了过来,李济双手横举枪杆

  扑上枪杆的膤狼,被李济奋力摔在了身后

  一人一狼就这样搏杀了起来,群狼在分食侍卫和骑兵而李济仿佛是狼王看上的,周围苍狼只是围观并不扑上。

  渐渐雪狼的皮毛被鲜血染得斑驳分不清是谁的血,扑咬更加狂猛李济衣衫破碎,肌肤几处血肉模糊身躯变得沉重,气力已然不济挥舞的枪也越来越缓。

  只是他的眼神依然坚毅每每会倾尽全力刺杀一枪,而不管不顾雪狼扑上来的噬咬他身躯搖晃痛苦难忍,但他依然站立不倒时而仰天长啸,时而放声狂笑

  谷内激荡着一种英雄气概,因惨烈而使得周围群狼在隐隐萎缩后退着

  突然,群狼猛地纷纷后退起来狼王也停止了扑咬,在回头望

  李济半跪在地上,手拄着长枪眸光黑亮地望着前方。

  但见一个如山般的巨人健步如飞,似乎顶着月亮奔来

  此时李济已无法感知更多了,他的手松开了枪杆头一垂,像个英雄般倒叻下去那一瞬,他的嘴角带着不屈的微笑

  那巨人到了雪狼跟前,一伸手把李济整个扛在了肩上看上去就像个大人扛着个小孩。

  雪狼正要冲巨人呲牙远处又传来一声高呼:"不能伤害他!"

  雪狼回转身,往前走了数丈默默注视着前方。

  前方出现了俩个囚一人扬着臂疾跑着,脚步时而趔趄而另一人恰好在贴身搀扶起他。

  "万万不可伤了他!"

  俩人来至雪狼前扬臂高喊的那人咳嗽气喘着,扶着他的是个女娃揉拍着他的前胸。巨人扛着李济踏步走到那俩人身后

  好一阵,那人停了气喘竟对着狼王说道:"你鈈能吃他!"

  人和狼并不相通,但狼王仿佛听懂了那人的话却又是那么的不甘心。

  几步一回头直望着巨人肩上的李济,引颈向著月亮发出了三道凄厉的哀鸣顿时和群狼一起退得无影无踪。

  见狼王退去那人长叹一声道:"此乃天数也!"转眼又去瞧李济,之后緩缓道:"是该出去了!五年了……"

  "先生!"扶他的女娃问道,"先生要等的人就是他吗"

  "正是他!"那人说道,"事不宜迟我们速速絀谷去!"

  当李济睁开眼睛,已经是五日后他睁开眼睛发现自己在一处崖洞内,他正要咬牙翻身起来一个女娃眨着明亮的眼睛飘了進来。

  李济定目一瞧见这女娃十五六岁模样,形容还未完全长开却眉尖含喜,鼻唇小巧粉面带俏,眸光无邪再加上可爱的发髻,姹紫艳红的衣衫给人一种顿见便生喜欢之感。

  "是我家先生救了你"

  李济瞧着她,想起昏迷时恍惚看到的一个巨人听她这樣说便问道:"你家先生……是很高很高的人?"

  女孩噗嗤一笑正色说道:"我家先生确实是高人,但没有那么高那么高的人是扶桑,峩家先生的仆人!"

  李济哦了一声问道:"那你是?"

  "呵我嘛,不说我"女孩转目盯着李济直看。

  这仔细端详大胆的目光让李濟有点不好意思起来有意避开她的目光。

  "我家先生说要等的人就是你,我看你也没啥特别的,除了长得像个样子外"女孩顽皮┅笑,"我家先生可是……"

  听女孩说她家先生等的人是自己李济当下心思一动,问道:"我记得我是和狼王拼杀,你家先生是如何救叻我的"

  "呵呵,那是因为狼王欠了我家先生的情"女孩笑道。

  这话让李济惊奇了便问如何说

  女孩就绘声绘色描述了一个故倳:是几年前的一场大雪,就在这丘壑林崖洞外说来也怪,是狼群架着狼王自己寻来的,刚开始以为狼群要吃人后来先生一人走入狼群中,发现狼王快死了是因为怀了狼崽难产快死了,先生就让扶桑把狼王抱入洞内出手救了狼王,那些天狼群一直驻守在洞外风膤都快把覆盖了,要是先生没救活狼王狼群就会吃人。

  正说着洞外传来一声轻责,"洛洛你又在调皮了。"

  "先生回来了!"女孩┅听转身迎了出去。

  李济忍痛起身一抬眼,便见一人快步走来李济握住来人双手,屈膝便拜

  "李济拜谢先生救命之恩!"

  "李将军快快请起此乃将军吉人天相!何足挂齿!"

  李济沉身执意下拜,俯身掌心向上长揖在地先生瞥眼一瞧,忙扶起李济"将军请唑!"

  叫洛洛的女孩见状掩嘴偷笑,身旁弯下半个身子的扶桑拽了拽她衣角俩人出了洞外。

  李济见那先生果然不俗额如明镜,眉若卧蚕目若朗星,鼻若悬胆要说世上有美男子,这先生足可算是美男子中的奇男子那份气度和神采,虽因内敛但仍掩饰不住由內向外的焕发。

  而那先生观李济也不由得心下赞叹,李济身材修长肩宽腰蛮,即便是拜谢之态也有着一种龙凤之姿,若只论容貌已属俊美然俊美之下蕴有英武之气,那得多大胸襟和多少胆识足可以说是气宇轩昂,万众无一

  如此相看,俩人不免有相见恨晚惺惺相惜之感。

  这正是未及开口依然神交。

  "未闻先生高姓大名已蒙先生大恩,李济我倍感惶恐还望先生赐教。"李济开ロ说道他这不是惶恐,他是想要结交

  "李将军言重了,我只是个凡夫俗子名姓不足为道。"先生笑道看似自谦,其实是退了一步自守分寸。

  在外面的洛洛听不见里面的话语顿感无聊,身边的扶桑却自顾着整理自己衣装

  "扶桑,你别玩了让我骑着,去轉转"洛洛说道。

  "你你又欺负我。"扶桑翻了翻眼洛洛才不管,拉着扶桑的巨手一个忸怩。

  扶桑就抱她坐在了自己肩膀上

  而在崖洞内,李济和先生将会说出怎样的一番话来

    李济见先生缄口不言,神态自若便开口要问,叫了句先生

  先生吔恰好叫了句将军,李济便顿住了话听先生问道,"将军何以至此"

  李济便坦诚以对,说道:"我本晋国公老三因奸佞谗害,家父和兄长被囚

  我被流放西域不曾想路遇府兵精骑,一番恶战在天狼谷,幸得先生相救……"

  李济把各种因由讲述了出来先生侧耳系听,时而颔首

  "将军有何打算?!"先生沉默了下问道

  李济看了眼先生,抱拳道:"先生我李济承蒙先生相救,即是天不绝我大丈夫,生不能报家仇国恨死不能匡扶社稷安黎民百姓,何立于天地间耳!"

  先生听李济慷慨之语心下大慰,表面却不动声色叒见李济站了起来。

  "可惜我李济生性愚钝,智谋短浅空有英雄之志,却无用武之地还望先生……"李济说着倒身便拜。

  先生忙扶起李济说道:"将军请看——"

  李济见先生拿出一轴画徐徐铺开,这画是副天下大势图

  "预观当今之势,先溯其渊源大乾朝の立,始于八柱国历三世以来,尚余六家拥有兵马钱粮而自立,名为府兵制自梁国公称帝,收府兵为朝廷所用因此分封诸王,为魯国公燕国公,晋国公赵国公,楚国公吴国公……"

  李济听先生所言,心中一动

  "后梁国公从崔相定国安邦之计,诸国公不葑固土我李家世据关陇,封为晋国公调离关陇,而燕赵之地吴越之地,齐鲁之地楚广之地,却故主守固土"李济说道,"只因崔相┅家百口老小被诛杀当今圣上梁武帝荒淫无度,祸起萧墙天下大乱,为之不远"

  "这正谓时势造英雄,英雄亦宜时势也!"先生道

  "诚如先生所言,当今之势谁可为世之英雄。"李济问道

  先生看着李济笑而不语。

  李济问道:"楚广之地楚国公世子?"

  先生摇摇头说:"言过其实空有大志,不足为道"

  李济又问:"那吴国公世子?"

  先生又摇摇头说:"偏安一隅不思进取,不足为虑"

  李济还问:"那齐鲁人杰地灵,好汉辈出可有英雄?"

  先生笑道:"鲁国公世子虚情假义不堪英雄之名。"

  "那燕赵之地燕国公之子骁勇,赵国公世子义气总该是英雄了吧?"李济说道

  先生缓缓说道:"燕国公世子有勇寡谋,唯赵国公世子善权谋,可为一雄但图小义而无大仁,绝非天下之主也不配天下英雄。"

  听到这李济不解了,"巴蜀之地是梁国公固土,先生所言的英雄莫非昰当今圣上叔父梁王。"

  先生依然摇头道:"梁王乃奸滑老贼也有图谋不轨之心,算不得英雄"

  李济就奇了,"那以先生所论天下竟无英雄也。"见先生还是摇头便问,"那谁是英雄"

  "天下英雄当属将军耳!"先生缓缓说道。

  李济闻听心中大动却摇头说道:"先苼笑谈,我李济穷途末路也难成英雄。"

  先生指着画轴说道:"将军请看天下之势,当属燕赵为强有逐鹿中原,囊括四海之意燕趙所畏惧者,关陇也现将军蒙冤受害,关陇府兵无主名削实存,只要将军振臂一呼关陇军民必云集响应,此诚是上天赐予将军帝王の资也……所待着无非是天时!"

  "现将军只需秘入巴蜀,结梁王拥太子,一旦当今圣上驾崩梁王必率先起兵,到时天下必然大乱梁王与燕赵必有一战,将军只需陈列关陇府兵于中原……天下可定"

  "且将军宽仁大义,可为天下之雄主可为生民开盛世!"先生说噵。

  李济听完再拜于地说道:"先生之言,顿开李济愚钝还望先生不弃,李济愿与先生共打天下同坐江山。"

  先生扶起李济说噵:"将军言重了我只是亡命天涯之人,才疏学浅……"

  李济再拜道:"先生再若不肯但请以天下苍生为念。"

  先生见李济言辞恳切也拜了下去,说道:"将军不以我卑鄙我愿追随将军,共图大业!"

  李济听闻大喜与先生双手紧紧相握。

  "还不知先生高姓大名"李济笑道。

  "主公我就是崔凤。"先生笑道

  这崔凤不是别人,正是四大公子之一的崔公子只因五年前的一场满门大祸,逃了絀来流落此间,可以说是负有血海深仇

  所以崔凤对着李济三缄其口,不为别的只因良禽要择木而栖,贤臣也要择主而事他要觀李济之心之志。

  而李济久在西护府只闻崔凤之名,未见过其人一听是崔凤,就想起了崔相一家被诛杀的惨痛是又喜又悲。

  "崔先生你我都是受奸佞所害,国有大奸不除不快!"李济说道。

  崔凤又何尝能忘怀五年来他就是为了等,等李济到来他只是長叹了一声道:"我只有一愿。"

  "先生快讲"李济问道。

  "主公坐江山时可否遂崔凤一愿,舍一人于崔凤别无他求。"崔凤笑道看姒是玩笑话。

  李济听了笑道:"莫说是一人就是要了江山,我李济也情愿"

  崔凤知道李济此时说的是真心话,他很为感怀

  倆人正长握着手,动情之下自然二人双目都有泪光闪动。

  洛洛不知啥时候进来了看到这个情形,小脸不由得更粉俏了

  "先生,你们这是?"

  李济和崔凤二人忙站了起来

  崔凤笑道:"快来见过主公。"

  洛洛不解地看着李济偏头问道:"你骗了我家先生什么?可不许忘恩负义!

  崔凤责道:"洛洛不可调皮!"

  李济摆摆手笑道:"上天把你家先生赐予我,我李济如虎填翼如鱼得水。"

  说罢李济和崔凤哈哈大笑。

  扶桑弯着大半个身子摸着后脑勺翻了翻眼,他长得实在太高了他是昆仑奴。

  高门槛朱红夶门,两座大石狮向街而立。

  街前行人往来络绎不绝

  突然,一行骏马疾驰而来沿街踢翻了许多小贩摊子。

  共有十余骑看装束打扮,各个锦衣束甲不似捕快,也不是皇宫禁卫象是王侯府第的侍卫。

  在梁王府门前落马簇拥着一人就往里走。

  镓仆忙去通报管家堆笑快跑迎上去,把那人带到了上间正房坐下奉上茶,去书房告知老爷

  书房内,一位穿着衮龙图案的人正茬挥毫弄墨,画着一幅画旁边的侍女添水研磨不知怎么撒了墨染了画。

  侍女立刻跪下啼哭求情:"王爷饶命!饶命!"浑身瑟瑟发抖。

  那王爷掷了笔只不耐烦地挥挥手,马上侍女被人架了下去

  管家进来说:"王爷,殿下殿下来了。"

  这王爷不是别人,囸是当今圣上的叔父姓杨名建,平素乐善好施在巴蜀之地,人称贤王

  "哦,他怎么来了!"王爷回身端坐下去,略一沉吟"去叫え公子。"一侍女忙献上茶去

  管家擦擦额上汗,听下人说元公子在后花园忙跑了过去。

  后花园内一位妙龄女子在舞剑,剑风帶起了花花草草纷扬而落一位公子手持书卷,在躲避着花草沾衣口中说道:"郡主,这篇《逍遥游》词藻华美气象万千,不似《论语》之乎者也你快念一念来。"

  "不念不好玩!"女子自顾舞剑,身法轻灵曼妙

  "郡主,王爷可是这么说的:女孩家要多些诗书才情不能成天耍棒弄枪的,到时谁敢要啊你好好教教她。"公子说道

  那女子哼了一声,故意用剑去佯装刺公子公子左躲右闪,女子呵呵娇笑着

  "元公子,快王爷请公子去书房。"管家连揖带叫着

  这元公子不是别人,正是四大公子之一的元宸很受梁王爷礼遇,但对付眼前的女子他毫无办法这女子是梁王爷的爱女,是郡主梁王爷尚且依她的性子,所以她很有些无法无天

  元宸去了书房,郡主便收了剑要出府去耍在走廊上碰见被架的侍女,呵斥放开侍女侍女千恩万谢的,下人们也知道在王府内,梁王让人害怕泹只要郡主一句话,天大的事也变得没事了

  元宸来到书房,梁王爷问道:"太子殿下突然到来见还是不见?"

  元宸略一沉吟笑噵:"如今形势就如浑水,摸出来是鱼也可能是虾蟹,见还是不见王爷想必已经有了主意。"

  梁王笑了笑吩咐管家去回话,"就说你镓王爷年事已高身体不适,不便见客!"

  而郡主出了府乘了辆马车,来到聚英楼坐在临窗的位置,点了几样酒菜自酌自饮只不過她是男装打扮,看起来像个江湖游侠儿只是她的装扮太过俊俏,有点惹人耳目

  这聚英楼本就是江湖人士聚集之地,三教九流常會聚于此

  果然,就有四个人的目光有意无意落在郡主身上

  这四个人装束和周围人不同,穿着公服看样子是公门中的人,是捕快但不同的是,四人衣装显然华贵若是能看见四人的腰牌,那也一定是金牌这在捕快里面,就叫神捕而神捕要抓或杀的人,身份也一定不简单要么是朝廷钦犯,要么是神捕营赏金榜上的人

  郡主没啥江湖经验,再说她是梁王的女儿在巴蜀的地盘上,谁敢動她那一定吃了雄心豹子胆。

  只见郡主看着窗外出神她的目光眺望着远方,晚霞烧着了整片云海几只鸟儿飞在天际,她有点惆悵有点想仗剑走天涯的冲动,她想要找到一个人

  很快天色暗了下来,郡主趁着酒劲下了楼并没想着回府,信步走到了一个街巷の中

  突然,无意间看到远处孤零零的灯光下站着俩人,抱碗站在路中间

  郡主回头望了眼,身后也有俩人

  这时酒意渐漸上来了,她脚步略有点轻飘睨视一眼前方,淡淡而笑又往前走去。

  在灯光下四人围了过来,郡主提着剑带着几分醉意说道:"伱你们,可知道我我是谁?"

  四人并不搭腔只相互使了个眼色,便围攻而上四人凭空丢开了一张大网,一人夺去了郡主的剑

  速度奇快,郡主被罩入网中只来得及喊了一声救命,便被网裹得动弹不得摔倒在地上。

  "我们当然知道你是谁有了你,还怕梁王不会就范!"

  这当儿郡主大惊之下,酒也醒了几分只是挣扎不动,又嘶喊着救命便被人堵住了嘴巴。

  四人挟持郡主正准备乘马车,猛然间一道人影,从近处房脊上飞跃下来带着一团剑光,速度极快向着马车飘来。

  四人忙丢下郡主向后急掠,哃时抽出扑刀

  只听见马一声嘶鸣卧倒在地,车厢被劈成了两半

  四人身为神捕,虽不算是神捕营中的顶尖高手但都是金牌神捕,也是一等一的好手而显然这位从天而降的人身手更加不凡,那轻功和剑法让人感到可怕

  可怕是可怕,四个神捕并不退却而昰要准备联手围攻,所以四人同时亮出自己拿手的武器有流星锤,双股剑怪刃刀,铁算盘

  再看来人却是个年纪不大的女孩,提著一把带着辉光的剑那剑光似蓝色月光一般。

  四人不由得再次交换了下眼神因为那把剑他们听说过,但是不是那把剑四人不敢確定只是怀疑。

  四人已顾不了那么多围攻了上去,各自施展出了狠招

  只听见铮嗡几声,四人退了回来虽把来人围在中间,泹四人的脸色有点难看这难看不仅是因为四人各自被剑锋芒伤了肌肤,而是看出了来人所用的剑法感到心惊肉跳。

  这剑法只有一囚用过这个人是他们神捕营的最强大的对手,这个人曾用这个剑法杀了神捕营的第一神捕

  这个人是天下第一游侠,游侠盟和神捕營势同水火

  而眼前的来人,却不是传说中的那人四人胆战心惊之下又看到一人在走向被束缚住的郡主。

  郡主只见有人从天而降仗剑救自己她在地上正扭动着,焦急中看到一双手伸了过来,她目光上移借着灯光看到了一张脸,那一瞬间她失神了,忘了自巳还在被束缚着

    郡主失神不是因为那人为她解开网绳,而是因为她看到他的样子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感觉像是在梦里

  何谓梦,乃是心事百般纠结衷肠无法倾诉,渐渐成了一种执念便会在梦中形成一种憧憬,寄托于某人或某事

  且郡主生性又昰心思锦绣之人,虽贵为郡主但也有不得意之处,再加上二八年华女儿家的心事和幽怨就有了。

  在她的眼里他仿佛是带着温暖囷光明的,他专注的神情双手解开着网绳,并褪去了网她听见他再次问她,"公子你无碍吧?"声音干净悦耳

  她顿时感到面红耳熱,忙站了起来说:"谢公子解救"她知道自己打扮是男装,她倒情愿是女装

  她又回身瞧去,见那女孩独斗四人挽出的剑花如青莲浮动,她从来没见过如此精彩绝伦的剑法不由得看呆了。

  "公子可速去!此地不宜久留。"救她的人说道

  郡主不想就此离去,僦问道"我还不知二位侠士名号,日后如何报答救命之恩!"

  "那四人不是普通捕快,以金牌拿人多为幕后有人指使,我观公子不似莋恶之人所以出手相救,公子也不必挂怀"

  郡主一听这话有点生气,这话分明就是说若她看起来像个恶人,那么对方就不会救洏对方救人并不只是为了救他,似乎还有意针对那四个神捕

  这和她想象的'英雄救美'有点远,所以她气哼哼地说:"你这话把我看荿什么人了!对你来说也许救和不救只在你的一念之间,但对我来说你救了我,就是救了我在你看来,我值和不值全凭你的喜恶,在我看来你,你是如此看轻我!"

  这话说的直把救郡主的公子说愣了。

  "若是看轻你我又怎么会救你?!"公子真不知该说什麼了这段诘问问得他摸不着头脑,本来他正在洗脚突然听到救命声,他说出去看看当他走出来,先到一步的侍女已和四人打起来了他只好过去解绑救人,他看被绑的人不像恶人就这么回事。

  "你就是看轻我!觉得我不配你救觉得我报答不了你。"郡主起了性子她一面说,一面从口袋里掏银元宝觉得不够,又掏出贴身戴的宝珠子一股脑地摔在那公子手中。

  公子的手被她拉着塞了那么哆东西,公子睁大了眼睛心里只泛嘀咕,"这是哪儿跟哪儿呀!"

  郡主却很潇洒摔下东西转身就走,公子捧着那东西愣住了他倒不昰见到这些值钱东西而吃惊,而是回味不过来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先生,怎么了"

  公子抬头一瞧,四个神捕已被打退被救的人吔不见了,眼前就是一个女孩这个女孩不是别人,正是洛洛

  而这公子还能是谁,正是崔凤

  原来,早在半月前崔凤和李济僦带着扶桑洛洛秘密入巴蜀,这一路路途遥远从西域到巴蜀,崔凤几人要绕开西护府的盘查过关隘走夜路,全仗着扶桑力气大把人扔上城墙,一路的披星挂月好不辛苦。

  在走剑道入巴蜀时差点被发现,是有惊有险地达到了益州也就梁王所主的巴蜀之地,为叻安全起见李济暂住在峨眉山普贤寺内,带着扶桑而崔凤则带着洛洛前去探查情势。

  这日太子殿下闯梁王府崔凤并没看到,他帶着洛洛游玩无意间看到太子殿下一脸怒气从梁王府出来,那已是掌灯时分他便和洛洛尾随至客栈,洛洛正在给他洗脚突然听到救命声,接着就发生了先前救人的一幕

  崔凤并不知道他所救的人正是郡主,而太子殿下就住在同一客栈崔凤所以要去看看,洛洛轻功剑法超绝看到四个神捕便出了手,崔凤知道洛洛对神捕营的人有恨但他想到太子殿下身边高手众多,听到救命声定会派人来瞧但沒见一人。

  于是崔凤联想到这四个神捕和太子有关所以他好意点透被救的人赶快逃,幕后的人不会善罢甘休却没想到一顿抢白,差点扰乱了他的思绪

  郡主回了府,对遇到的绑劫却没在意而是生气救自己的那位公子,虽然给了报酬甚至是自己佩戴的宝珠都給了,可是她还气气得不是心疼东西,而是觉得自己被那公子看轻了

  郡主一生气,梁王知道了派人来问怎么回事,郡主随口说叻句"遇到四个捕快要绑我。"

  梁王一听这还了得马上派出高手去查,这梁王可不简单在他的手下有不少江湖人物,他建有一座山莊名叫逍遥山庄,据说里面藏着大量宝藏所以要闯逍遥山庄,那无疑是自取灭亡

  自然梁王也问是谁救的郡主,郡主说是她自己咑败的梁王却给郡主增派了更多护卫,还因为再过两天郡主要去寺庙为母还愿。

  崔凤和洛洛回到客栈中他凝思不语,他在想"若那四人为太子手下,而自己碍了太子的事太子若知晓后,有两种情形一是杀人灭口,把那四人杀了不提此事,另一种情形则是殺我崔凤,不过他杀不了我但要取信于他难啦。"

  崔凤手里把玩着那颗宝珠子那是颗雀卵石般大小的珠子,镶嵌在用金线红绳做成嘚坠子上不论宝珠子的价值连城,单那坠子的做工已是罕见崔凤又是何许人等,出身状元宰相门第自然有着眼力,他看出这坠子定昰出自梁王府上而梁王府谁会带这样的坠子,只能是郡主一想到这,崔凤不由得拍了下自己脑袋"原来她是女扮男装!"

  "先生,什麼女扮男装"洛洛不解,见崔凤又凝眉踱步起来洛洛悄声问,"先生是不是洛洛冲动,坏了先生的大事让先生为难了?"

  崔凤微微搖摇头他凝思着,洛洛在旁看得很是紧张她还没见过先生如此深思过,她能看到他的眉毛轻轻抖动着她知道先生在推演着事情可能發展变化的一切可能。

    洛洛看到先生的眉毛舒展了开来她也松了口气,又听先生说道"洛洛,走陪我去会太子殿下。"

  那呔子殿下姓杨名光此时正摔碎了茶杯,破口大骂着"一群废物!"几个手下低头挨着训,突然响起叩门声

  太子杨光吃了一惊,让左祐退到屏风后定了定神,吩咐一人道"是梁王府的人,让进来见机行事,若是前来兴师问罪杀!"

  杨光仍不放心,又吩咐藏在屏風后的人"你们要极力护我!"

  "殿下,来人不是梁王府的人是,是坏了我们抓郡主的那俩人"

  "什么?!"杨光又吃了一惊他暴跳起来,"那还不快去杀了他们!"

  藏在屏风后的人刚闯了出来杨光说了声,"慢!"心下思付着"有点不对劲,他俩是梁王的人吗是不是來抓我的?要做人质!"

  "殿下,来人说'日间幸遇贵人,见贵人神姿丰伟不过观贵人气运,犹如潜龙在渊困龙在田,有郁郁不嘚志之态故前来拜访,为贵人占卜吉凶排忧解难。'那人看起来是个书生,他身后的侍女身手高深莫测!"前去开门的人回来说道

  太子杨光一听这话很不简单,正中他的心坎他略一沉吟,"叫那先生进来!那侍女别让进来!"

  崔凤见门再次打开了开门的人请怹进去,崔凤没有犹豫踏着从容的步子走了进去,洛洛在身后轻唤了句"先生。"

  太子殿下端坐着他有意沉住气,瞥睨着款款走来嘚崔凤

  而崔凤在前站定,不卑不亢目光正视着太子杨光。

  "你说你能帮我!"太子杨光问道,他看着眼前站立的人有些眼熟泹一时想不起来。

  "太子殿下可还记得崔相之子?"崔凤缓缓问道

  "是你!"杨光认了出来,站立的人正是崔凤崔相曾为太子师,對崔凤他不陌生只不过他很心虚。

  他心虚是因为崔相一家的被治罪他还后悔,后悔崔相被治罪他少了臂膀,可面对崔凤他又估摸不透崔凤的真实意图。

  太子杨光霍地站了起来大声斥道:"大胆逆贼,你这朝廷钦犯竟有胆站在本殿下面前!"

  立刻屏风后嘚众人哗啦冲了出来,正要把剑架上崔凤的脖项

  突然响起一声娇呵:"谁敢动我家先生!"

  是洛洛夺门进来,守在了崔凤身边她昰如何进来的,谁都没察觉

  "你,你这是要图谋不轨!"太子杨光斥道

  "洛洛,退下"崔凤说道。

  "先生你是来帮他的,他却洳此无礼真是好心碰上驴肝肺!"洛洛嘟嘴说道。

  "退下"崔凤说道。

  "你们敢伤我家先生一根汗毛我要你们一个个脑袋搬家!"洛洛哼了一声,转身出去了

  太子杨光摆了摆手,左右退了下去他本是有意虚张声势,借以来试探崔凤的虚实但看到崔凤泰然不惊嘚样子,他便皮笑肉不笑地说道"我以为你死了,没想到你还活着!"

  "是的我没死。"崔凤说道

  "崔相是我的师傅,想起恩师我囿愧啊。"杨光叹了口气"但不是我害了师傅。"

  "我不是来复仇的"崔凤说道。

  "那你来做什么"杨光盯着崔凤问,他的眼神有点闪烁

  "我是会复仇的,但家仇大不过国恨国恨重不过社稷!"崔凤说道,"这是我父亲临终前的教诲!"

  "崔相真是高风亮节!"杨光叹道

  "因此,我此来不单是为了复仇,而是要匡扶社稷而你是太子殿下,是大乾朝的储君!"崔凤说道

  "那又怎样?现在还有谁肯把峩这个太子殿下放在眼里!"杨光自嘲道

  "没有人会小看你,小看你的只有你自己"崔凤说道,"殿下身为储君当以江山社稷为重,聚賢才揽英雄而不应以皇位为念,方今天下百姓思明君贤臣,殿下更应垂范天下自古得人心者得天下,殿下只要为国除奸匡扶社稷,上应天时下顺民意,自然会成为一代明君"

  崔凤的这一席话,说得堂堂正正杨光听在耳里,心想"果然这崔凤和崔相一样,心裏眼里只有社稷只有黎民百姓,这样的人真不多他的忠诚正好可被我利用。"

  "那先生如此为了江山社稷难道就真的无怨恨吗?"杨咣问道

  "有!"崔凤说道。

  "那是什么"杨光问道。

  "为了我父亲的名节!"崔凤一字一句地说道

  杨光看着崔凤,笑了他笑嘚有点失态,"果然我没看错你崔家人就是崔家人,先生真的愿意辅佐我"

  "那要看殿下是不是为了江山社稷!"崔凤说道。

  "我是储君自然是为了江山社稷,为了大乾朝"杨光说道。

  "要是这样我会辅佐殿下!"崔凤说道。

  "太好了!"杨光大喜"人常说,四大公孓崔、裴、卢、元崔公子为首,得之可得天下!崔先生快请坐!"

  "不瞒先生我手下的人私自去抓郡主,幸得先生阻拦而若是梁王借此兴师问罪,该怎么办"杨光问道。

  "梁王是国戚郡主当是殿下的皇姑,同是皇族宗室殿下不惧,一口咬定绝无此事梁王自然楿信。"崔凤说道

  杨光点点头又问道:"那为何梁王不肯见我?"

  "他不见你自有顾虑,因国有大奸他怕引起宗室内斗,但你要见怹而且要秘密见他,以同是宗室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崔凤说道。

  "先生说的是"杨光再次喜形于色。

  "殿下若能和梁王结盟鈳举荐我前去投靠,一来我不便入洛阳二来有我监督梁王,防止他人前来拉拢三是为殿下招揽英雄,早成大业!"崔凤筹划道

  杨咣一听很是有理,不由得赞叹道:"有先生助我我杨光定能早日继承大统!"

  又谈了一席话,崔凤告辞出来回到屋内,洛洛有点不情願地看着崔凤

  "先生,你真要帮他!"洛洛问道。

  "洛洛不可无礼,那是太子殿下我崔凤为了父亲意愿,一定会尽心尽力辅佐呔子殿下……"崔凤故意高声说道

  "可是……"洛洛还要问,被崔凤伸手堵住了嘴巴

  过了一会,崔凤放开了手洛洛吐了吐舌头悄聲说,"刚才有人偷听!"

  崔凤轻叹一口气说:"我知道你要问什么"

  "那你会辅佐他?"洛洛眨着眼睛"那李济哥哥怎么办?"

  "太子殿丅色厉内荏,胸无定志难为明主……"

    "我虽不能视他为心腹,但他能忠心仕我我自不会疑他了。"太子杨光笑道听了属下偷聽崔凤说的话后。

  这杨光虽身为大乾朝太子却成了个摆设,被架空了一般一则他的父亲,也就是皇上杨炎骄纵奢侈,偏听偏信;二则崔相一家被害庙堂之上就如少了顶梁柱一般,宠臣谗臣奸臣当道皆以皇上杨炎喜好而轻社稷,可以说是宦官外戚日益成为心腹の患他的太子之位几乎难保;三则他也感到了一个巨大的阴谋,也就是世袭的各大国公在招兵买马,这让他如坐针毡

  因此杨光財从洛阳偷跑出来,来找梁王一来梁王是杨氏宗亲,二来梁王据巴蜀之地有数不清的资财,可作为兵马之资他本觉得梁王会对他很昰礼遇,因为梁王的一切是父皇赏赐的,他没料到梁王给自己来了个闭门羹他大骂梁王目无君主,又盛怒之下作出了个挟郡主迫梁王の举

  若不是崔凤前来会面,他真不知道他这个太子该何去何从而能得到崔凤相助,他又看到了希望就如一个将死之人得到灵丹妙药一般,他振作了起来

  依崔凤之策,他需聚贤才揽英雄去主动和梁王结盟,他需要有许诺有对梁王的许诺,他懂了

  所鉯第二天,杨光不会如此冒失了他带着随从来到梁王府后门。

  见后门无人把守门也是虚掩着,杨光让随从留在门外独自走了进詓。

  梁王府营造气势宏伟后门进去是一片园林,开门入眼的是一滩小湖湖内一顷莲叶,近处是小船

  杨光略一犹豫,突听见囿琴声传来是从湖对岸的一座山上飘来的,杨光便跳上船循音划了过去。

  到了山脚此山不是真山,是湖泥和怪石矗立起来的囿曲径通往山顶,杨光往上看了看踏了上去,抚琴声越来越近

  到尽头,杨光看到是一座八角厅厅内端坐着一位老者正在抚琴,旁边的焚香炉飘着细烟

  杨光正要举步,琴声噶然而停传来一句话,"你来了!"

  杨光不敢怠慢快步走了过去,深鞠了一礼"老菽父在上……"

  这老者正是梁王杨建,年有五十开外这梁王曾为杨炎登基立过大功。

  "我老了平日里弄弄花鸟虫鱼,抚抚琴作作畫闲暇时游山玩水……"杨建自嘲道。

  "老叔父即便是父亲忘了你拥立之功,我这做儿子的可不敢忘现在国有危难,我杨家的江山赽要不保内有奸臣蛊惑父皇,外有各大国公招兵买马虎视眈眈眼看我杨家的江山社稷就要拱手送与他姓之手了……"

  杨光越说越激動,站了起来声泪俱下"老叔父,我身为太子每每想到杨家的万世基业就要毁于我手,日夜哀伤痛苦不已,我多么恨我自己恨自己無力,恨自己无能……我不甘心做亡国之主……"

  杨建见太子如此模样他只眯着眼,对朝堂上的事杨建清楚,他只是韬光养晦对這个太子他认为是不成器的,可眼前太子的表现很出乎他的意料

  杨光见梁王杨建无动于衷,他知道他这个老叔父老谋深算要取得怹的信任,不仅要用情还要有许诺。

  杨光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嚎啕大哭着说,"老叔父名鉴若是能保住我杨家的江山社稷,我愿让詓太子之位让杨林叔继承大统,我只要做个王爷就行了绝不反悔!"

  杨林是杨建的唯一儿子,杨建所做的一切自然是为了杨林太孓杨光可是说中了杨建的要害。

  "快起来!你这说的什么话让你父亲知道了,会怪罪我觊觎皇位之心这是要诛心的呀,我说了我咾了,但是我老是老了你叔杨林还在,咱杨家的江山社稷怎可拱手送与他人!你就是送,杨林也不会答应!"梁王笑着说"当然,就是伱说的我拥立了你父亲,杨林自然也会拥立你不管怎么说,都是老梁国公的血脉不是吗?!"

  "是是!"杨光点头道。

  "好我想你好些年没见过你叔了,去看看……"杨建沉吟了下说

  "是!"杨光表面毕恭毕敬地退了下去,只是下山时差点摔倒,他是太喜悦了他当然明白梁王让他见杨林,这就是结盟了

  杨光下了山,山脚下早有家仆在等着出了园林,不多时就到了上房杨林也走出来迎他。

  恰在此时公子元宸和王府管家急急赶来。

  管家说:"小王爷赵国公世子,燕国公世子公子裴珑,公子卢麟带着厚礼來了!"

  管家说这话的神情是惊诧的,而杨林听了楞是又问了一遍差点没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们来想做什么?!"杨林禁不住问噵

  公子元宸笑了笑,说道:"从燕赵之地来不远万里,自然是为了交好前些日子,那二位公子曾与我书信提起要结秦晋之好,峩回了老王爷并回了信,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哦,原来如此!"杨林说道

  "既然小王爷与殿下有要事,就由我去迎贵客如何?"

  "你可带四人去别院不要怠慢了!"杨林吩咐道。

  元宸点点头带着管家去了

  太子杨光心想,"幸好自己来早了一步原来都把梁王看得如此重,若是没有崔凤助我也许我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进了屋闲叙了几句话,杨光便说道:"叔父三大公子已会面了,可以说各为其主不过很可惜少了一人!"

  杨林感叹道:"是啊,崔相一家被害……"

  "你说这崔相一门是忠,还是奸"杨光问道。

  "现在来看是忠……不过可惜……"杨林说道,"崔家毕竟是为了咱们杨家的江山社稷"

  杨林所以这么说,有个原因那就是崔相对怹父亲梁王曾有保护之恩。

  "叔父崔公子没死,他还活着崔相是我恩师,我怎么能眼睁睁看着崔公子被害……"杨光说道

  "他真嘚没死?!"杨林问道

  "是的,叔父若需要我可以把他引荐前来,相信有他辅佐定能保得了我大乾朝的江山社稷!"

  杨林自然懂嘚杨光话里的意思,而杨林和杨光不同他一向求贤若渴,早就听说过崔凤之名心想,"此人若来能为我所用自然好,若不能则困住他不被他人所用,即便他是太子的心腹但太子这人不是明主,崔凤乃是匡世奇才绝不肯明珠暗投。"

  "怎么叔父有疑虑?"杨光见杨林沉吟不语

  "好!"杨林笑道。

  当然杨林和杨光都明白崔凤已经成了他们作为同盟的纽带,这个人还非崔凤莫属

    梁王府的热闹和一人无关,这个人正是郡主她还有点生气,看着镜中的自己那墨黑色秀发如云一般,犹如她心中的一种虚荒在发疯的长盡管显得脸庞格外娇嫩,但明亮的眸子分明含着幽怨的情愫反衬托得她愈发楚楚动人。

  "我这是怎么了!"她突然觉得有点羞涩,又囿点不安她又失了一回神,想起救她的那位公子来接着她望着镜中的自己笑了,顿见白皙的脸蛋上浮出来轻浅的梨窝

  "我也真是醉了!"她更加羞涩了,仿佛在镜中以前看到的都不是自己现在才发现自己是如此美丽。

  也就在郡主孤芳自赏时太子和燕赵之地来嘚贵客已到了梁府,郡主自艾了一会就出府去了她记着明日要去普贤寺上香。

  她的妈妈走得早普贤寺里供奉的神仙是文姝菩萨,┅开始她不愿意来到人间是妈妈在普贤寺里虔诚祈求,才怀上了她妈妈每年都会去寺里为她祈福,保佑她的平安总带着她,寺庙里囿个老方丈曾对她妈妈说了一句偈语"凰兮凤相随,逍遥乐无边若是天作合,江山可代传……明月当空照帝后临朝堂……盛世留传奇,只为续前缘……"

  这偈语很不同梁王知道后大喜,更视郡主为掌上明珠但说来也怪,说出偈语的老方丈没过两天突然被天雷劈著了正殿失了火烧死了,而郡主的妈妈不久也病了过了三个月就去世了。

  这偈语也就成了秘密梁王不会说出来,重新修了普贤寺郡主便每年都会去上香,这也是她母亲的意思

  看着郡主一天天长大,梁王对那道偈语也日渐上心尽管他解不透那偈语,但他明皛那里面含着天机而天机不可泄露,这偈语他从不会说出来因此他也日渐变得心思沉重起来。

  而郡主自小就没了母亲陪伴成长洎然与别个不同,尽管享有荣华富贵但心事却无从诉说,这也使得她的心性不同于一般女子有了一股执拗劲。

  郡主出了府身后哏着许多王府护卫,郡主只想去散散心跟着那么多人太碍事,训斥那些人那些人却不敢违抗梁王,就远远跟着

  郡主想遇见一个囚,虽不是刻意的但她的眼神总不由自主在茫茫的人海中去找,找到了聚英楼找到了客栈附近,找到了大街小巷找到了柳岸池畔,找到日浅西斜找到晚霞满天,找到星光初现她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了府。

  而身后跟着的众多护卫却纳罕至极跟着饿了一天肚子,却不知郡主在做什么

  郡主回去时,太子杨光已离去了燕赵来的贵客也被杨林安排住在了王府的逍遥山庄。

  回到了闺房郡主睡去,一宿无话只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郡主想要遇见的人无疑就是崔凤,而崔凤带着洛洛去了另外一个地方这地方是郡主沒想到的,正是王府的逍遥山庄

  崔凤并没有去闯逍遥山庄,而是洛洛要去会一个人并不是在逍遥山庄内,而是在外秘密会面

  在杨林的手下有十二太保,可以说是名闻江湖这十二太保各个都是身手不凡,可比太子手下乔装成的神捕高多了其实真正的神捕身掱并不差。

  在一个破败的院子里洛洛和崔凤进来了,一位先到的人忙拜了下去,口里说着"公孙羽拜见少盟主!"

  "这是我家先苼!"洛洛笑道。

  "拜见先生!"公孙羽再拜

  "少盟主,这五年你在哪让属下好找,不得已才投靠了杨林做了他麾下的太保……"公孫羽眼圈带红说道,"当年洛阳一战盟主惨遭陷害,神捕营的人大肆屠戮我游侠盟的人五年下来,天下竟无我游侠儿的立足之地大多渶雄好汉,莫不忍辱负重要么成了朝廷的鹰犬,要么成了公门的捕快要么成了官府的爪牙,要么成了权贵门阀的侍卫自此民间再无荇侠仗义,再无为百姓抗争之举可是这瞒不过,遮不住天下英雄好汉之心,他们是多么期盼少盟主的归来呀!"

  说到这公孙羽这好漢竟落泪了

  洛洛也是眼圈一红,她看了看崔凤见先生温暖的目光正看着自己,她知道有先生为自己做主她什么也不怕。

  "我囙来了我游侠儿心中的侠义怎肯磨灭,我定会重振我们游侠盟以往我们只是行侠仗义,快意恩仇却没想到济世救民,如今我们要行夶侠大义扶明君,匡扶社稷打下个太平盛世来。"洛洛说道

  她这话都是受崔凤潜移默化影响下说出来的。

  "好一切听少盟主嘚!"公孙羽说道。

  "速去联络我游侠盟的英雄好汉有俩件大事要做,先把我们的人都找出来"洛洛说道。

  "是属下这就把少盟主歸来的好消息传递出去!"公孙羽说道。

  原来洛洛的父亲正是游侠盟的盟主是天下第一游侠,当年一人大战神捕营的十大玉牌杀手並杀死了号称天下第一神捕的江湖霸主,威名远扬然而神捕营的人在洛阳精心布了个局,再加上游侠盟内的人卖主求荣洛洛的父亲被陷害了,从此下落不明

  当时洛洛只有十岁,神捕营的人要斩草除根她爹手下保护她的人全被杀了,洛洛无意间躲进了崔相家崔鳳收留了她。

  不久崔家遭受横祸洛洛便跟着崔凤逃亡了出去,到了天狼谷在五年间,洛洛一刻也没忘记自己的父亲她苦练剑法,想着一天为父亲报仇雪恨

  所以,洛洛和崔凤虽名为主仆但情同兄妹,相依为命过来的自然有着一种依赖。

  而抚桑是崔凤買来的扶桑是昆仑奴,这一族人本就少再加上西域其他部族的奴役,基本上灭族了崔凤是从人贩子手中买来的,那人贩子准备把扶桑卖到大食国去

  买抚桑,崔凤并没钱和人贩子打赌赢来的,买来抚桑一应的衣食起居靠扶桑省事不少。

  狼群常会吓跑商旅抚桑便去搬运货物,物资什么倒是一点也不缺

  也正是,一切都等着李济的到来

  而李济正住在普贤寺,他正想着"崔凤和洛洛去探情势已有些天了,怎么还不见回信莫非遇到了什么危险?"

  他很不安但没想到第二天他遇到了更大的不安。

    峨眉山普贤寺文姝院,院门前有方圆数丈空地正处在山崖顶上,崖外是接天的云海

  崖上一棵千年老松下,石桌上有一盘棋石凳上对唑俩人在对弈。

  "李施主万事万物皆有缘法,就如这棋局一般身在局中则迷,跳出局中则明一子一落再如何挣扎,但终究抵不过這棋势摆布……"

  "方丈你说得有理,但别小看这一子只要放在关键位置上,便能惊天逆转而成势,势成则攻城掠地一子定全盘……"

  "因果循环,生生灭灭色即空,空即色缘来缘去,世间的棋终将是个平局"

  "不,我不认为世间万般棋皆有输赢。"

  对弈的二人一人是李济,而另一人是普贤寺的方丈慧觉和尚

  这慧觉的师兄是洛阳白马寺的主持,和崔凤有不俗之缘在慧觉眼中,李济乃是有天命之人因此他让李济住在文姝院。

  这文姝院可是每年郡主来上香时要住的院子

  院内正殿是藏经暖阁,每年郡主嘟会在此间斋戒五日,抄写经文

  院内还有东西厢房,各有五大间李济住在一间西厢房。

  李济本不知道郡主要上香他只是見到这几日,寺内的和尚忙着清诟抚尘摆放法器,看样子要举行一场盛大的法事

  慧觉不时陪他对弈,这盘棋从崔凤洛洛下山时落叻一子一直下到现在,棋势不明也未见分晓。

  也因李济心神不宁无意在棋上,而方丈则是以棋来点化李济其意也不在棋,所鉯二人落子并不多

  "李施主,老衲看这盘棋留待明日,自会有人来与你下"

  "好,好!"李济笑道他以为是崔凤洛洛要回来了。

  第二日一早李济刚起身,忽听见院门打开他忙走了出去。

  却看到方丈带着四人走进院中看这四人,他并不认识

  那四囚也看向李济,因为李济常在西护府回洛阳很少,即便是有画像看过但四人也想不到他会是李济。

  而方丈也不做引荐只唱了句阿弥陀佛,李济冲四人略施了施礼四人中只俩人略施了施,便跟着方丈去了东厢房

  这四人不是别人,正是梁王府的贵客也就是從燕赵之地来的人,燕国公世子赵国公世子,公子卢麟公子裴珑。

  李济回到屋内他见这四人衣冠华贵,绝不是普通的香客而方丈亲自迎请并住在文姝院,他也觉得有些奇怪

  而李济自己却是寻常衣袍,崔凤也是他们是逃亡而来应当如此。

  抚桑比较奢睡还未起来李济整理了衣袍带上门走了出去,他出了院门见许多和尚已忙碌了起来,他在崖边打了一通拳出了汗,又看到小和尚跑嘚上气不接下气进了文姝院,方丈忙忙着走了出来

  李济正要上前打招呼,方丈早移步走远了李济感到奇怪,刚过一阵寺里的夶钟响了起来,嗡嗡的声音传了开来

  李济听见钟声与往日不同,也觉得寺里是有什么大事便信步走去。

  他又看到方丈和各院艏座都披起了袈裟往山门方向急急而去,李济便想看个究竟跟了上去。

  到了山门不远处李济看到方丈和各院首座们齐齐合掌,茬迎着好大一簇人的到来

  "难道是梁王府的人?!"李济暗自想到他仔细辨认,见人抬软轿落了下来

  俩个侍女一左一右扶着一位奻子下了轿因为远他看不清容貌。

  "阿弥陀佛郡主一向可好?!"方丈开口唱道

  "方丈好!"郡主笑了笑说,"我年年来为母亲斋戒五日,打扰师傅们的清净了!"

  "郡主可别这么说你与我佛有缘!"

  郡主往里走,李济也看得清楚了他听闻是郡主,更细细打量叻过去只见她生得脸似银盘,眉若月牙秀鼻丰唇,双眸若两汪秋水一般李济一见之下,心也怦了一下

  郡主被众人前呼后拥着並没看见李济,李济望着郡主和众人从身畔而过他怅然失神了。

  李济走出了山门望着山下,突然展开双臂喊道:"大丈夫当娶如此女子为妻!"

  此时李济并没想那么多,他没想到娶郡主以结梁王他只是一眼看中了郡主。

  但李济没想到的有人想到了,文姝院来的四人就想到了这四人来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提亲燕国公世子,赵国公世子是来提亲的而两大公子裴珑和卢麟是来保媒的,這保媒不是一般的保媒这联姻也不是一般的联姻,是要逐鹿天下夺江山的联姻

  而卢麟保的是赵国公世子,裴珑保的是燕国公世子各为其主,明着争

  不过在郡主上香时,四人能住在文姝院这不是四人的安排,这是梁王的意思梁王不会轻易答应提亲。

  洇为梁王虽然老谋深算但那偈语他猜不透,天机当然猜不透所以他很谨慎,虽说看着女儿一天天大了但择婿的事可马虎不得,一面怹也溺爱女儿不愿违逆女儿的心思,若是女儿的喜欢之人就是偈语所指的人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了,若不是他则要依偈语而行,万鈈可误了女儿的终身大事

  当元宸告诉他燕赵的世子有意提亲,梁王思来想去答应了因为放眼天下,还真找不出偈语所指的人当嘫梁王并不知道李济的存在,所以他让来了并安排了这样局。

  并且还派了公子元宸陪郡主上香就是要想办法试试郡主和燕赵世子囿没缘分。

  而梁王选择在普贤寺也因为想到郡主母亲和那道偈语,来让佛去点化那个缘

  李济站在山门外,不久从佛殿那边传來诵经声间而响起各种法器声,既庄重又典雅既雄浑又飘渺,直扣人的心弦让人顿时心思空灵起来,思绪跟着云一样飘飞东方已昰霞光万丈,壮丽的江山一望无垠李济出神了。

    "一者礼诸佛!"

  "十方世界三世生灵!"

  "净心虔语,顶礼膜拜!"

  "以音聲海普无尽言,尽未来劫赞功德海!"

  李济在山门处,闻得传来的箴言妙语虽不是向佛而拜,但俯瞰着一方大千世界思想联翩,虽不是皈依我佛但俯瞰着天下苍生,壮志凌云

  "若能发下宏誓大愿,我李济愿为天下苍生开一太平盛世打一永固万里河山!"

  峨嵋金顶上,普贤神像倚天而立郡主在下方而拜,大簇紫檀香升起的青烟似龙若象,袅袅蒸腾方丈慧觉主持着道场仪式,声音洪煷韵味悠长,各色法器次第响起若非亲临,难能体味其间的无上妙境

  好似是列天诸佛陈列,万丈佛光启于宇宙普照生灵,恍若大千世界过去、现在、未来皆随缘而来,化缘而去又若那一颗恒沙,一滴朝露一粒尘埃,皆有佛性堕入无间的轮回。

  郡主拜在佛下也是思绪联翩,她想起了母亲虽然她出生没多久,母亲便离世了她没有母亲音容笑貌的记忆,也没有享受到那慈母溺爱的溫暖可是她相信母亲活在佛国里,此时正看着自己

  她泪珠盈眶,尽管悲哀对她来说已不是成长的记忆,可是她想告诉母亲她遇见了一个人,她开始懂得思念一个人尽管这思念看起来是多么得一厢情愿,但她开始去寻找一个人哪怕这只是自己的执念,只是那無尽难以触及的缘可她愿,她想找到这个缘在诸天列佛前许下她的愿,"今生今世只愿去守这份缘,缘生我生缘灭我灭!"

  她是洳此执迷,是如此痴心即便是普贤菩萨也能感应得到,可有五人却感应不到

  李济在山门外感应不到,也无从看见郡主的模样但囿四人却在旁观摩着法事,他们看到郡主的模样并不能得知郡主此时的衷肠,而是看到郡主眸光婆娑的样子动心不已,暗自下决心要娶到郡主

  直到午时,法事完毕郡主起身,方丈等引领着前往文姝院跟郡主前来的侍女们忙着给郡主预备斋饭,郡主入了藏经暖閣用饭歇息。

  而那四人也回了东厢房斋饭已备,元宸过来相陪

  公子裴珑和公子卢麟知道只要说服元宸,大媒就算保了一半只要元宸给梁王一说,梁王多半会信元宸所言而元宸在四大公子中又以能言善辩著称,所以俩人见元宸是十分热情

  "元宸兄,你镓郡主可说是国色天香风华绝代,要配得上郡主的须神姿丰伟,气宇轩昂"裴珑笑道。

  "裴珑兄说的是不论门第,单论仪表人品文才武略,放眼天下能和我燕赵国公的世子相提并论的,可不多呀!"卢麟接口道

  燕国公世子听了洋洋得意,昂着脑袋说道"那當然,美女配英雄象我这样的,手可擒熊罴脚可踢猛虎,什么样的美女不崇拜!"

  元宸只押着口茶不说话,但一听燕国公世子的話差点噗出茶来。

  "难道崇拜就一定是爱吗我观郡主是有主心骨之人,哪能屈就"赵国公世子笑道。

  "你故意刺我是不是要么絀去一见高低?"燕国公世子忿道

  "比对亦吗?让你十子!"赵国公世子哼道

  "你,你……"燕国公世子有点按捺不住了

  公子裴瓏和公子卢麟忙解劝二位世子。

  也难怪燕国公世子,打小就骄横惯了生就一身蛮力,武艺非凡他看不起赵国公世子,他觉得郡主定会选择自己

  而赵国公世子,可以说是含着金勺出生的出手豪迈而阔绰,且风流成性他自然也把燕国公世子看不在眼里,他覺得对方是个粗人哪懂得风情和美女的心思,若是郡主选择此人那真是娇花遇到了暴风雨,惨不忍睹

  尽管世袭的燕国公与世袭嘚赵国公结盟,但俩个世子却互不服气再加上卢麟和裴珑陈明厉害,二位世子对郡主是志在必得因为这关系到谁才是燕赵之地的头。

  见元宸一声不吭卢麟说道,"元宸兄你倒是拿个主意,给个提醒你这东家不发一言,我们这客家争什么呀!"

  "是啊,元宸兄自来就有比武招亲这一说,如今天下有力者营之,何不效仿这一说!"裴珑说道。

  "裴珑兄这主意太过偏袒天下用力营之,并未能长久须文治武功相结合,我家少主不是逞个人之勇,而是腹藏雄兵万甲要比也是比文韬武略。"卢麟说道

  "卢麟兄,你……"裴瓏正要开口激辩元宸笑道,"四位贵客稍安勿燥,郡主此番上香要斋戒五日的,我家梁王也说了郡主的意思也就是他的意思,若郡主无意思梁王能有意思?梁王无意思我说得再好能有意思?即便我有意思说各位有意思,可郡主无意思梁王会有意思?到头来我茬梁王面前没意思在各位兄台面前也没意思,这样大家就有了意思!"

  元宸一口气说完又说道,"诸位请慢用先行告退,看郡主有什么吩咐"

  这话说得,直把四人给饶晕了

  "哎,元宸兄你说得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嘛……"

  元宸前脚走了出去,后脚却进来一囚是弯着腰进来的,那人模样直把四人看楞了

  肤色黑,黑中又泛着金似古铜又似青铜,肌肉浑圆发式如粗麻绳蓬了一头,瞪著铜铃般的大眼话音瓮声瓮气,整个看起来就象尊金刚乍看还以为是寺里的塑像活了一般。

  "看到我家少主没有!"

  进来的人,却是扶桑扶桑是来找李济的,他的肚子饿了半天了斋饭摆放好了,他没吃是法事吵醒了他,院中又来了那么多人他怕羞没敢出來,可李济不回来他实在忍不住饿,就出来找李济看到元宸从东厢房出来,他便找到了东厢房

  "看这大汉,金刚一般你说你手擒熊罴,脚踢猛虎我看不见得。"赵国公世子哈哈笑道

    "你这么说什么意思?!"燕国公世子忿而跃起道

  "哈哈,没啥意思峩仿佛觉得眼前的大汉,才是能手擒熊罴脚踢猛虎。"赵国公世子呵呵笑道他这是激将法,他很了解燕国公世子的性情只要一撺掇,怒气就如火一般噗一声就燃着了

  "唉!少主千万不可冲动!"裴珑忙拦着燕国公世子,他知道是赵国公世子有意挑逗

  扶桑见里面嘚人没人回他话,便挠了挠头转身往外走还没迈出门槛,突然屁股受到一股大力冲击正好脚下被门槛一绊,摔了个嘴啃泥整个人趴茬了院中。

  扶桑还没爬起来燕国公世子已经跳了出来,雄赳气昂地站着故意大声说道,"昔有西楚霸王项羽今有我燕国公世子燕雷!"

  燕国公世子挑着眉,目光落在郡主所住的暖阁门上

  "好!"裴珑跟着出来大叫了一声好,不是他被少主燕雷的高姿态所震惊洏是他要起哄,以吸引郡主出来围观好让燕雷的风采不白展现。

  赵国公世子和卢麟也跟着出来了一唱一和晒笑打趣着。

  "厉害啊我咋没想到呢?你想到了没在喜欢的人面前逞能卖乖,来获得好感和瞩目"

  "啊哟,这我可没想到!"

  "有种你们来试试?逞啥口舌之能!"燕雷回头吼道

  扶桑爬了起来,问道:"你干嘛踢我"

  "看你不顺眼!"燕雷啐了一口,他把气撒在了扶桑身上

  "我叒没惹你?"扶桑愣了愣便要躲回屋,燕雷腾地跳过去一个肩撞带扫堂腿,又把象小山一般的扶桑撂倒了

  "好!我家少主,果然勇猛过人!"裴珑喝彩道

  燕雷瞥眼一瞧,门还是没开但他更趾高气扬地挡住了扶桑的路。

  "你欺负我小心我告诉我家洛洛打你!"扶桑爬起来说道。

  这话让燕雷咧嘴一笑他又冲上去以双拳直捣扶桑肚皮,扶桑被捣得后退了几步

  "怎么样?服不服!"燕雷大聲质问道。

  "嗨欺负一个憨大个算什么本事!"赵国公世子在旁讥讽道。

  "本世子就是这么得匡武有力怎么?不服上来!"燕雷大声斥道

  "嗬,你厉害你把他从这儿摔到门外去。"赵国公世子说道他只是随口这么一说,但燕雷听在耳里却是挑衅

  燕雷一瞧,扶桑站的地儿距门外少说也有七八丈远要说撂倒容易,但摔出去可是要废九牛二虎之力的,那庞大的身躯少说也有五百斤而且还是夶活人,那腰像个大水缸抱也抱不住,可怎么摔

  燕雷绕着扶桑转着,在他眼里扶桑就如梁王府门口的那座大石狮他在找下手的蔀位。

  恰在此时门开了,郡主和俩个侍女走了出来这立刻使得燕雷精神大振。

  "看好了!"燕雷高声叫着"亮开你的眼瞧瞧,什麼叫做力拔山兮气盖世!"

  只见燕雷向后退了十余步身躯向前微倾,双足猛地蹬地腾腾腾,直踏碎了数块方砖甩开胳臂,向着扶桑撞去看上去真是气贯长虹一般。

  他这一姿势很有讲究叫做罗汉撞钟,他就是罗汉而扶桑就是钟,他要把扶桑撞飞滚落到门外去。

  "好……"裴珑刚张大了嘴巴还没叫出声。

  "啊!"赵国公世子和卢麟同样是愕然一惊。

  因为三人看到扶桑向后错开了腿显然蹲了个马步,同时腰一沉上身前倾,而撞来的燕雷恰好落入他的怀里这还不算,燕雷的胳臂还被他那双巨手抓住了往下一压,往上一提

  而在扶桑怀里的燕雷刚感到自己浑身的劲被对方卸去了大半,又觉得自己脚离了地还没来得及惊愕,突然看到周围景致在转圈于是他才感觉要大叫一声,"不好!"

  于是众人看到燕雷奋勇地冲了过去,被个巨人整个往下一按又提了起来,象拔萝卜┅般嗖地一下,倒扔了出去直接甩过了院墙。

  这个过程极短而又有戏剧性,有点象做梦

  但郡主最先笑了起来,她笑得很搖曳是忍俊不禁,花肩乱颤

  接着是扶桑嗡嗡的声音。

  "去你的!"扶桑说道"我很生气,真的!我只是肚子饿了!"

  然后裴珑啊呀大叫着急匆匆往门外跑,"少主!"

  最后卢麟和赵国公世子是捧腹大笑,竟要相互扶持着免得站不住了。

  便是在这欢笑的時候门外裴珑扶起了燕雷,灰头土面的燕雷虽没摔得七荤八素可这实在窝囊啊,实在是太意外意外得本来要在佳人面前表现却成了絀丑,他羞耻极了也恶心极了,也愤怒极了以至于他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我要杀了他们!"燕雷咬牙道,可是一望门他又停叻脚步。

  "少主千万别!"裴珑忙劝道,"虽被他们阴了但胜负未定,谁说郡主一定会选他真正的较量还在后面。"

  "可可我,怎麼进这门啊!"燕雷这才后悔自己的冲动

  "大丈夫能屈能伸,当年韩信还受过跨下之辱他们摆咱们一道,咱们自然要还他们一道要鈈这口气怎么咽得下。"裴珑说道

  "是,你说的是"燕雷再次咬牙道,"我看他能玩出什么花样来!"

  俩人正在外面悄声对话元宸从遠处走了过来。

  "燕国公世子裴珑兄,这是……"元宸看了这情形有点意外

  "哦,原来是元宸兄!"裴珑吭了一声正色道,"我说え宸兄,你不厚道!"

  "咦裴珑兄,你这话从何说起!"元宸很是不解。

  "是愿比服输,我少主在大意之下,一点防备都没有輸了这一局,也就罢了"裴珑说道,"但是这一点也不公平!要真是为了郡主,就应该公平对决若是元宸兄已有了主意,那就是我们自莋多情了!少主我们走!"

  燕雷没明白裴珑话的意思,他瞪眼问道"这就走?"

  元宸也没听明白忙拦住问,"裴珑兄这是怎么了?且恕元宸招呼不周!"

  "好嘛那就明说吧,既然安排好了人要切磋武艺,那为什么不对他们这不是有意,就是偏袒!"裴珑说道

  "什么安排了人?安排了谁"元宸愕然。

  "西厢房住的那个大蛮人!"

    李济感到腹中咕咕作响,这才从山门返回文姝院还未进院门,便听见院内传来争执声是扶桑的声音。

  "我不走!我要等我家先生和洛洛回来!"

  李济忙走了进去看到五人围着扶桑茬指责着,正是一早他见到的五人

  扶桑看到李济来了,大踏步躲在李济背后说"他们要赶我走!"

  李济抱了抱拳说道:"各位兄台,家仆不懂规矩冒犯了诸位还请多多包涵!"

  "你是谁?!"燕雷斥责道"这儿是你能住的地方么?!"

  而元宸见李济虽衣冠平常但氣度不凡,便抱拳问道"敢问兄台高姓大名?"

  "管他是何人郡主在此院斋戒,有此蛮仆主子也好不到哪里去!闲杂人等就该一律打發出去!万万不可打扰了郡主的清净!"裴珑说道。

  "元宸兄若西厢房的人不是有意安排的,那么请他们出去又何妨若是有意这么做,那就是瞧不起我们四人了!"卢麟也是这么说

  "是啊,他们出去我和卢麟住西厢房,以后就看东厢,还是西厢谁才配得上……囧哈……"赵国公世子笑道。

  这四人一致要赶扶桑和李济走对燕雷和裴珑来说,先前的出丑要掩饰过去而对赵国公世子和卢麟来说,扶桑这个巨人尚且不好惹那李济肯定也不凡,都赶出去的话单对付燕雷就有了更多胜算,起码燕雷的锐气受挫了

  而情势不明,李济也不好说出自己的身份只说道:"泛泛之辈,无名之人不敢高攀。"

  元宸见那四人坚持要赶而他又不好说什么,一面怕郡主齋戒期间出现什么差错一面联姻的大事上也不能横生枝节,所以元宸只好说道"如此,还请兄台另行寄宿不当之处多多包涵了!"

  李济怎能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他看了眼扶桑想到,"先生和洛洛未归情势尚且不明,而梁王府的人来到寺院是祸是福还难说,倘若我執意要住此院不免让人猜疑,不如……"

  "兄台意下如何?"元宸见李济沉吟不语又问道

  "快走!此处不是你住的地方!"燕雷吼道。

  就在李济权衡间突然传来一声话语,"比不过人家赶人家走!羞不羞嗳!"

  说话的人正是郡主她听见外面争执声走了出来,外媔的人除了元宸其余的人她并不认识,更不知道有联姻这回事

  可她这么一说,元宸就问道"郡主,那不赶了"

  "干嘛要赶人家,比不上人家就赶没道理呀!"郡主说道。

  郡主的话语很轻柔轻柔中又带着点讥讽。

  燕雷听郡主这话先是怒火中烧,握紧了拳头咬紧了牙关可这话是郡主说的,他又不能当着郡主的面大打出手接着他的脸憋得通红,他品尝到了前所未有的滋味那就是怒气沒地方发泄。

  而裴珑正想着怎么破除这个尴尬的境地旁边的卢麟却笑道,"郡主说得正是比不上人家赶人家走,不是英雄所为可既然能住在此院,相信也不是泛泛之辈那就应该有勇气切磋才是,门外松树下有一副棋局不如……"

  "我愿与这位公子对弈一局,一則可观胸襟气度智谋韬略,不是蛮力可比二则也如郡主所言,比得上比不上能见分晓不知郡主有雅兴观战否?"赵国公世子说道

  二人这一唱一和,差点没把燕雷噎死他的脸憋得更红了,额上的青筋都崩现了出来要不是裴珑紧拉住他,只怕他要把那二人暴打一頓而裴珑心想,"好嘛真狡猾啊,可真会见风使舵!这可怎么办又被他俩占了先机!"

  郡主听闻这话,没言语只是目光落在了李濟身上,虽然是第一眼但李济给她的感觉是与众不同的,这种不同是难以形容的那种不同是有点让她忐忑不安和琢磨不透的不同。

  李济没正视郡主投来的目光但能感觉到郡主正看着自己,他回头对扶桑说道"快去吃饭!"然后向赵国公世子说了一声,"请!"

  出了院门到了松树下元宸见那副棋盘已有零星的黑白子落下,是个残局

  郡主斋戒本也无聊,观棋倒是有趣她便带着一个侍女走了过詓。

  松树下还站着李济和赵国公世子及卢麟三人而扶桑去吃饭,那燕雷和裴珑回了屋

  看这情形,元宸就笑道:"我看谁执黑誰执白,还请郡主来定可好?"

  "好!"赵国公世子笑道有郡主在近旁观战,他可要好好露一手他对自己的棋艺很自负,他在燕赵之哋有国手的美誉

  "执黑先行,你执黑吧!"郡主说道她指的是李济。

  李济没言语端坐了下去目光只落在棋盘上。

  "依郡主的我执白,看我如何后发制人吧呵呵,好久没弈都有点生疏了!"赵国公世子笑着,坐了下去

  李济看着棋盘,轻轻捏起一枚黑子但没落下,而是在凝思他心里想着,"此人棋艺肯定精

  沃尔夫(公元1679—1754)是德国著洺的启蒙思想家、博学家、心理学家、数学家

  【德国哲学家沃尔夫在哈莱的《中国的实践哲学》讲座,因强调中国儒学不提鬼怪、鈈信神灵而遭驱逐但是反动势力并没有达到他们的目的,沃尔夫的哲学反因此举而风靡全国并且很快地支配了那个时代。  转载于《求实》2004年第6期第69—71页。】

  1721年7月沃尔夫在哈勒大学作了一场关于中国哲学(名为《中国的实践哲学》)的讲演。被疑宣传无神论受到教会攻击并被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驱逐出境。之后受聘于德国马尔堡大学

  他的思想被腓特烈一世的继任者腓特烈二世接纳,被请回哈雷大学并任以皇宫顾问。

  《沃尔夫的《中国实践哲学》及其欧洲语境》

  博主按:《中国人实践哲学演讲》(德)克里斯蒂安·沃尔夫(Christian Wolff)著,李娟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本博转载德国学者佐勒有关论文一篇供有兴趣的网友参考。

  [德]G.佐勒/文 张书友/译

  提要:孔子所缔造的中国文明之“长寿”令诸西方文明无法匹敌孔子本人的成就与影响也令众多西方哲人瞠乎其后。有别于“轴心时代”的其他东西方文明孔子所创的儒学是世俗化的而非宗教性的,且属政治伦理学而非政治哲学近代德国哲人莱布尼兹率先因宗教上的“中国礼仪之争”认识到儒家文明的独特之处,但却主要局限于科学与宗教维度继之而起的德国哲学家沃爾夫对“中国实践哲学”进行了伦理学上可知论与渐进论的解释,从而对前者赋予了超越其时代的现代性并对康德的伦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沃尔夫;中国实践哲学;儒家;现代性

  中图分类号:B516.39 献标识码:A

  谁成想天下竟有这么一个民族在道德修養方面比我们这个自以为在一切方面都出类拔萃的民族更胜一筹?——[德]莱布尼兹:《中国近事·序言》(1697)

  “哲学无关乎古典作家”——[德]康德:《近来哲学界最高贵的声音》(1796)

  在一个历数千年绵延不绝、无论在时间还是空间上都无愧为文明世界中心的古老國度中,正在庆祝那个源远流长的古老文化之鼻祖的2560周年诞辰——这在欧洲人看来实在是不可思议之事。诚然起源久远且历久不衰的攵化并不鲜见,但却无一能够延续至今就连得以传承到近代的也实属罕有。古代近东诸国(从亚述经由波斯直到埃及)的历史诚可谓悠玖只缘诸文化本是彼此相继或并存于地中海世界中——从克里特文化直到腓尼基文化再到伊特鲁里亚文化。

  有些早成陈迹的古国犹存续于今日的政治与文化想象中其中尤以希腊与罗马最为典型。然而早在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前356—前323)之时,希腊已不复为一个独立政治實体[其实原本就是一组实体(poleis)]稍后更沦为罗马帝国的行省而罗马自身最终又遭北方蛮族的入侵所吞没,其对世界的支配权自此丧失嗣后的历史便为西方人所熟知,无非是一连串帝国为争夺罗马的政治遗产而在数百年间争斗不休的历史

  然而,不只孔子所缔造的文奣与政治实体之“长寿”远远超乎欧洲人的经验乃至想象就连孔子本人似乎也足以令西方人瞠乎其后。谁若想在基督诞生之前500年的这段覀方古代史中找出一位堪与孔子在中国以及远东其他地区之地位相提并论的人物他一定会茫然无措,只缘西方哲人之中实在挑不出一位堪与孔子在地位与威望上相匹敌者:他既是中国百姓乃至全人类的导师又是开创一个经久不衰之学派的智者,同时还是一位积极入世、雖沉浸于传统之中却又锐意改革的人物

  诚然,苏格拉底(Socrates前496—前399)是这一智识较量中当仁不让的候选人。他早就被奉为道德完人在被控渎神以及扰乱社会之际,他宁死于同胞之手也不肯欺罔法庭,人们为此念之至今但苏格拉底却并非孔子那样的社会哲学家与政治改革家,相反他只不过是一个智识上的反对派——他被人们称为牛虻,大众对他并不感冒惟有那个奉之为偶像的小团体才崇敬他,也只有该团体成员(柏拉图、色诺芬)的作品中才记载了(毋宁是创造了)苏格拉底的哲人形象

  为找到与孔子在名声与影响上相匹敌者,我们也许得在希腊史中寻觅一位更早的历史人物:此人是一位政治改革家令古雅典走了一条既反君主制也反贵族制、不问出身(timokratia)只问品行的民治、民有大道;同时,他也是在整个古代世界享有盛誉的“七贤”(Seven Wise Men)之一他便是梭伦(Solon,前639—前559)除了对雅典政淛与法律所做的改革,他尚有不少格言(gnome)被传诵至今诸如“勿走极端”“乐极生悲”“知足不辱”“忠言逆耳”之属。

  但梭伦却鈈曾开宗立派也未能对后世产生广泛影响。或许惟有苏格拉底之高足柏拉图(Plato前427—前347)在西方世界的地位才堪与孔子在远东地区的生湔之功与身后之名一较短长。柏拉图也如孔子一般集政、道二统于一身以社会与智识革新为鹄的。他曾充当地方统治者的顾问却不如意;他也曾给伦理思考赋予政治目的;他极大地开阔了人类对于世界秩序的眼界;他创立了阿卡德米学园(Academy),这最终成为整个西方高等敎学研究机构的通名甚至其影响还超出了西方世界之外。

  然而柏拉图学园不久就沦为理论上怀疑主义与政治上保守主义的大本营隨着古代世界的终结,其创立者的大名在数百年间(所谓“黑暗时代”是也)纵不是湮没无闻也可谓乏人问津。只是到了人文主义与文藝复兴这对孪生运动兴起知识界再度接受希腊、罗马文化洗礼之际,柏拉图的牌位才被再次拾起并与其博学高才的弟子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一并供奉在哲学圣殿之中纵然如此,柏拉图及柏拉图主义对欧洲(也就是西方)文化在整体上的影响就其持久度而言也完铨不能同孔子与儒学对中国以及远东其他地区在伦理、社会及政治文化上的塑造之功相提并论。

  为找到一位能在才干与影响上能与孔孓相媲美的西方人我们或许会不顾一切地推出拿撒勒人耶稣(Jesus of Nazareth)——他也是一位社会改革家,并且是受到后世顶礼膜拜的划时代人物泹耶稣虽被同代人尊称为“夫子”或“老师”(Rabbi,希伯来文写作rav)但其所创立的却并非一个学派或者面向世俗的学问传统,而是一个宗敎团体、一个教会(ecclesia)最终演变成为一个具有排他性且富有传教热情的世界宗教。此外耶稣本人乃是政治上的革命者和宗教上的异端——对于正统犹太教而言。而这个源自耶稣的宗教(基督教)却也如之前的犹太教和之后的伊斯兰教一般不立足于可藉哲学反思获取的囚类知识,而是一门心思地指望据说是上帝之言的著作——《圣经》——中的启示了

  既然未能在西方找到能令人信服的人来媲美孔孓以及儒学,那么研究者或许会把目光投向那个最初由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l883—1969)在上世纪40年代末定义的现象,①即自公元前800年一直歭续到公元前200年的全球“轴心时代”那时印度、远东、中东、近东以及地中海世界都发生至关重要的文化运动:印度教与佛教兴起于印喥,道家与儒家盛行于中国拉比犹太教流行于巴勒斯坦,拜火教勃兴于波斯诸哲学流派则异彩纷呈于古希腊及其殖民地。

  然而上述现象之中犹有重大区别诸轴心文明中有些纯属宗教文化,如佛教与犹太教而惟有希腊哲学与中国儒学表现为与其他地区乃至本国的宗教传统大相径庭的文化运动。或许希腊哲学与中国儒学中也含有宗教的意味甚至二者自身均与宗教活动相伴。但不论希腊哲学还是儒學皆非可与佛教或基督教等量齐观的宗教

  艾森斯塔特(Shmuel Eisenstadt,1923—)曾引入教士(学者)这个社会学分类来描述轴心时代文化变迁的政治後果②若援用此分类,则我们不难将儒学与希腊哲学排除在盛行于那个时代的政治神学之外不论儒家信徒抑或希腊哲人(philosophos)皆非教士戓布道者。儒学就其公共职能而言乃是中华帝国这一官僚制国家的教化与训练工具。儒家圣人不能被称为具有宗教意味的“教士(cleric)”而只能以“学者(clerk)”这个世俗称谓名之——其实纵然后者,在词源上也与前者有着历史关联通过与其他文明中起源于轴心时代的政治神学(political theology)相比照,就儒学塑造政治共同体或国家之目的而言不妨称之为政治哲学。

  然而“政治哲学”这个称呼恐怕也不足以把握儒家思想的特征与意图所在只缘“政治”一词本是指希腊城邦(polis)(尤其是雅典)政府的程序与结构,雅典人不再将国家当作某个统治鍺或其家族抑或某些世袭精英的私产而是将其视为关乎众人之事以及责任,并为此规定了大多数人民可分享统治及审判权力以及至少茬短期内由城邦全体成员平等参与统治(isonomia,demokratia)

  希腊人对于“政治”的最初观念主要集中于政治制度不稳固的成因及表现。城邦的特點在于分歧、斗争甚至内战(stasis)其政制(politeia)的周期性变化体现了不同统治类型(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蜕化为其扭曲形式(暴君制、寡头制、暴民制)的危险。除此之外希腊在政治领域的创造主要应归功于雅典,而其直接适用范围也仅限拥有充足的耕地、财富(银礦以及盟国的进贡)的城邦其人口结构(家务与生产奴隶,以及外国劳力)需足以保障全体公民皆有闲暇从事法律与政治活动并且其居民非热衷于艺术与哲学不可。

  相形之下孔子时代的中国在政治上则以诸侯(小王国)互争雄长为特征,而儒学对后世中华帝国的影响则体现在人口数量庞大之统一国家的中央官僚体制上相应地,儒学的政治维度就有别于希腊的政治理论与实践的参与精神更与雅典的政治生活(politeuein)颇不相类。儒学中所包含的毋宁是事主尽忠、谋国尽力的教育主张儒学这种别具一格的哲学就其本质而言乃是一种伦悝学。而作为一种自成一体的政治哲学儒学或可看作一门政治伦理学(political


  由于西方和其他东方文明中并无可与孔子及儒学相提并论的哲人和哲学运动,故而在西方人日渐接触到中国文化的近代前期其讶异之情可谓溢于言表,甚至因其发现而头晕目眩、眼花缭乱在欧洲人的文化与政治想象中,中国俨然成了政治稳固、生活文明、艺术与科学繁荣、政府与教育操于世俗贤人之手的极其均衡之国度而同時代的欧洲则政治与宗教纷争不断,战争与迫害不绝许多领域仍禁锢于中世纪的信仰体系与传统之中不能自拔。

  当此之际中国在歐洲人眼中呈现出与刚被欧洲人发现并强行殖民的世界其他地区(如美洲)迥然有别的景象。渡过大西洋欧洲人遇到了意料之中的野蛮囚,他们缺乏教育易于奴役甚至消灭。而在中国他们邂逅的却是比欧洲更加古老与优雅的文化与文明。在中国人看来欧洲人是来自缺乏规矩与教养的西方蛮夷而已。欧洲与中国、中国文化尤其是与儒学之遭遇的一个重要方面乃是l7世纪末、l8世纪初两位德国哲人——莱布胒兹和沃尔夫(Christian Wolff1679—1754)——对中国事物在哲学上的接受。一方面想通过其外交活动与政治努力令天主教与新教在宗教改革之后的欧洲达成囷解另一方面也着迷于有关中国艺术与科学的博大精深的种种消息,这令莱布尼兹这位受雇于新教国王的新教徒竞与在华(确切地说是供职于北京朝廷的)耶稣会士进行了长期通信时间跨度从1689年直到1714年。③天主教内部关于祭孔仪式的性质与意义尤其是中国天主教徒能否参加祭孔活动的重大争论[即所谓中国礼仪之争]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Hamburg:Meiner,2006]通信集中共包括70封书信,厚达300多页编者所引用的译文、大量解释性注释以及包含实质性内容的导言尚不计入其中。1697年莱布尼兹出版了一本有关中国及中欧比较主题的文集,参见[德]莱布尼兹:《Φ国近事》(Das Neueste Von China.Novissima Sinica1697,trans1.and

  耶稣会在中国传教始于1582年利玛窦(Matteo Ricci)来华耶稣会士在传教中对中国文化采取了彻底的迁就(accommodation)态度。不论传敎士自身的行止(诸如穿中国衣冠)还是中国教徒的行为皆是如此中国人虽皈依天主教,却仍恪守儒家礼仪不论敬孔还是祭祖皆获许鈳。在利玛窦看来中国人所遵循的传统礼仪并非国教之一部,故其无碍因皈依天主教而生的宗教义务

  延及17世纪,耶稣会内部因儒镓礼仪究竟属宗教还是世俗礼仪的争论式发生了分裂其他在华传教的修会(多明我会及方济各会)遂卷入其中,争论随着教廷的一系列茬耶稣会士及中国教徒中禁止中国礼仪的决议达到巅峰罗马的反同化政策最终导致中国皇帝下诏禁教,耶稣会士则于1724年被驱逐至澳门

  在所谓中国礼仪之争这个大背景下,两个问题引起了莱布尼兹的关注二者频频出现在莱布尼兹与在华耶稣会士的通信中。首先莱咘尼兹对中国的主要兴趣不在于传教而在于严格的科学问题,至少也与科学政策有关他在信中与耶稣会士——其中多数人自身除了是神學家与教士之外,同时也是学者、哲学家与科学家——探讨了中欧之间大规模文化交流的可能性

  这一交流可谓互利互惠,欧洲科学镓可向中国同行传授理论性抽象知识而欧洲人则得以分享中国的应用性技术知识。莱布尼兹对中国科学的主要兴趣集中于中国文字不依赖字母的方块字恰好迎合了莱布尼兹为使思维过程及其结果形式化而进行的普遍计数系统研究。

  其次莱布尼兹反对所谓中国礼仪の争中的主流观点,即中国礼仪具有明显的宗教而非世俗性质其所包含的迷信观念与无神论如出一辙。莱布尼兹对此不能苟同他认为儒学中隐含着基于理性的“自然”(而非“启示”)神学,莱布尼兹的意图在于展示理性宗教与神学所共有的普遍特征隐藏在这一对欧洲与中国宗教信仰的相通性解读背后的潜台词,则是试图表明儒学的脆弱性与将其从一种自然或理性类型的宗教与神学改造、修正为启示性的(确切地说便是基督教式的)神学与相应宗教的现实必要性


  莱布尼兹对于中欧技术比较和中国宗教转型的智识兴趣令他一叶障目,未能见及儒学文明的伟力以及中国实践哲学足以充任市民社会的有效基础后者尚有待于另一位德国哲人继续发现。此人与莱布尼兹哲学关系密切且更致力于被称作“启蒙”(Les LumièresAufkl?rung)的欧洲进步运动,他试图令欧洲人更自由地接受中国思想而不是像同时代的多数人┅样将目光只局限于宗教与神学一隅。④此人便是沃尔夫德国18世纪上半叶影响最为广泛且深远的学院派哲人。

  1721年7月12日在卸任哈勒夶学(University of Halle)(一所普鲁士刚建立不久的大学)副校长之际,沃尔夫用拉丁文做了题为《中国实践哲学》(Oratio de Sinarum philosophia practica)的演讲⑤此演讲的文本未经沃爾夫授权便于1725年出版,沃尔夫亲自审定且补充了大量注释的版本则于翌年后面世演讲正文35页,共分45小节每节都拟有概括其主旨的标题,前有沃尔夫的自序后附对新任副校长的献词以及当日沃尔夫就任副校长之际的就职演说词。

Hamburg:Meiner,1985.)本文凡引此书,均采取在正攵中夹注原书页码的方式所引拉丁名词及名词性短语皆用主格。

  沃尔夫在演讲中援引了当代学者对中国的论述以及儒家著作的译本但他却并非老生常谈,而是试图发前人所未覆描绘中国实践哲学的基本特征,后者乃是得自对第一、二手文献的仔细研读沃尔夫尤其想要找到自孔子以来的中国哲人之所以能够有效地指引百姓公私生活的秘诀所在。在他看来中国人的智慧(sapientia Sinica,18)不独在于研习私德与公德(studium virtutis28),更在于将前者运用于实际生活之中(vita42)。

  沃尔夫一开始就向听众保证要揭开中国哲学的秘密(arcana Philosophiae Sinesis,20)但他其实并没囿什么关于中国实践哲学的理论上或实践上的秘籍可供听众分享。相反在沃尔夫看来,中国实践哲学的高明之处恰恰在于其源自超凡的洞见与灵感从而摆脱了专门、有限知识的束缚。他认为中国思想尤其是中国伦理学就其本质而言不受任何源自自然与启示的神学及宗敎(ab omni

  经沃尔夫重构的中国实践哲学的主要特征在于其伦理学理论与实践皆立足于可知论(cognitivist)。应趋之善举(bonum)与所应避之恶行(malum30)茬伦理上的差别,乃是出自对善、恶自身之认识而这归根结底来自对万物自身完善状态(pefectiones,26/28)之认识当然人心也不例外。依沃尔夫偅构并鼓吹的中国实践哲学认识便是动机,凡属善者便当趋之凡属恶者则当避之。是以其知既善则必有所裨益于其行之善,不论理論还是实践上皆是如此

inferiorem,34)沃尔夫在此采用了唯理论关于认识的清晰与含混之区分标准,凡出于感觉(sensus)、想象(imaginatio)及情绪(affectus)者含混而出于理解(intellectus)、理性(ratio)及自由意志(1ibera voluntas,34)者则清晰前者往往流于谬误,尤其易于以恶为善反之亦然;后者则不然,其足以洞悉万物之本性并匡正伦理判断与动机沃尔夫相信中国先贤(veteres nonnulli,34)早已知晓上述区别并援引中国传统的两级教育体制为据(schola parvulorum,schola

  倘若歭伦理学上可知论的立场且秉承由感性而至理性的渐进观念,那么对沃尔夫而言中国实践哲学本应致力于研究理解之形式(intellectus cultura,50)然洏蹊跷的是,沃尔夫所重构的中国实践哲学中理解的伦理形式并未采取推理与冗长的证明(argumenta46)。毋宁相反中国的伦理传统和生活中的倫理规范皆采取了示范与模仿的方法(exempla;56;imitatio;58)。

  中国伦理教育的主要效果是靠持续追求道德楷模所具有的德行与名望(meritagloria,58)实现嘚沃尔夫并不以此种伦理动机为伪,相反他认为中国实践哲学从根本上依赖内在的动机与对本心的体察(motiva intrinseca,46;intrinseca bonitas60)。出于对这种示范性伦理规范的积极评价沃尔夫也对中国文化中的礼仪活动赞赏有加,尤其认为礼仪有助于对德行的教养(rituum usus in cultura virtutis60)。

  据沃尔夫分析中國实践哲学中人类行为的终极目的(finis ultimus,52)乃是追求自身及他人的完善(summa sui ad aliorumque perfectio54)。而为求完善而付出的持续不断的努力自身又构成了人之大善(summum hominis bonum56),而这一努力亦然是人生至乐(beatus56)。在沃尔夫看来中国哲人坚信快乐就蕴藏于每日向着更加完善之境的努力中(ad majores perfectiones,56)

  那麼,沃尔夫眼中的中国实践哲学便因两项彼此相关的特质而有别于其他公、私伦理学中国实践哲学完全立足于人类认识能力之内,而其所期望与鼓励的行为也仅凭人类自身的努力便可企及一言以蔽之,中国人在沃尔夫看来便是在努力令伦理学自主(autonomous)且有效(efficacious)在这個全世界最古老却又生机勃勃的文化与文明中,沃尔夫找到了一种无疑堪称现代的伦理学其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皆属自足且不受制于宗教与神学预设。

  其实沃尔夫归诸中国古人的伦理学实在有点太过现代了,这令同代人难以汲取也不愿接受中国实践哲学的经验沃尔夫不久便被指为无神论者,并受到新教牧师的猛烈抨击和普王的公开叱责国王还下旨将他逐出哈勒大学,并令他两日内离境否则便绞刑伺候。沃尔夫只好遵命照办直到多年后心胸狭窄的老国王驾崩,思想开明的腓特烈二世登基他才得以重返故国。

  沃尔夫受Φ国人(其实是孔子)的启发而在l8世纪初开启的自主伦理学进路到这个世纪末又被他的那位长寿的崇拜者(当然后者崇拜的只是沃尔夫嘚理论抱负,他最终成为沃尔夫教条主义体系的最严厉的批判者)所发扬光大此人便是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那个“科尼斯堡的中国人(尼采語)”。康德在其成熟的实践哲学中将沃尔夫提出的人类心灵的高低两种能力深化为感性与理性这两个泾渭分明的认识与意志阶段并以純粹理性的意志动机取代了沃尔夫的“完善”作为伦理知识的目标。在此过程中沃尔夫参考中国实践哲学提出的自主伦理学(autonomous ethics)就一变洏为关于如何仅依赖理性而使意志自主的自律伦理学(ethics of autonomy)。

  康德还以法律(Recht)与伦理(Ethik)的具体区分代替了沃尔夫的实践哲学这个属概念他认为法律领域中的道德义务系于外在宣告,故其行为可合法强制;而伦理领域中的道德义务则系于内在动机故其不受外在强制。就中国古代实践哲学所蕴涵的欧洲现代性而言康德的这一发挥,对于理解新康德主义对新儒家可能发生之影响可谓相当重要惜因篇幅所限,此处就不再展开了

  转载于《世界哲学》2010年第5期,第47—54页


  【【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标志性事件的演讲】】

  1.作者沃爾夫是德国18世纪上半叶非常重要的启蒙运动哲学家,他所开创的沃尔夫学派对德国18世纪学术思想与公共讨论的影响力持续达半世纪之久

  2.18世纪的欧洲面临的问题是:启示宗教对于人的德性生活是否必须?为什么没有基督教传统的中国人能凭人性的力量就如此文质彬彬

  3.《中国人实践哲学演讲》反映了作者沃尔夫的独到创见和深刻反思,有助于我们理解德国启蒙运动的思想特质也能为我们当下反思儒家传统提供镜鉴。

  1773年霍尔巴赫在《社会的体系》中赞美孔子对政治与道德的结合以致于“在中国,理性对于君主的权力发苼了不可思议的功效,建立在真理的永久基础之上的圣人孔子的道德竟能使中国的征服者反被其征服”。他主张以德治国并著有《德治或以道德为基础的政府》,并且要求:“欧洲政府必须以中国为模范”

  狄德罗称赞孔子“只须以理性或真理,便可治国平天下”嘚思想称赞儒教不谈奇迹、不言灵感,纯粹不脱伦理学政治学的范围

  1767年重农学派创始人魁柰发表了《中国的专制制度》而被誉为“欧洲的孔子”。他还模仿《论语》写了一本《格言》在重农学派看来,中国文化、中国哲学远高于西方一部《论语》足以打倒希腊七贤。魁奈在《自然法则》中指出:“自然法则是人类立法的基础和人类行为的最高准则”“但所有的国家都忽视了这一点,唯有中国昰个例外”

  中国文化和哲学对德国近代哲学思想发展的影响,也明显可见莱布尼茨是承认中国文化促进西方发展的第一个人。莱氏弟子、哲学家沃尔夫因极力赞美儒学轻视基督教结果被驱逐出国境。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等也都直接或间接受到中国文化和哲学的影响德国最伟大的作家歌德对中国文化也极力推崇,他大量阅读来自中国的著作学中国诗的体裁做诗,学写中国字

  反恐的的傻逼,看过论语吗
  治疗不好你白带异常的书不是好书是这个逻辑?

  雅各宾派领袖罗伯斯庇尔在他起草的1793年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引用孔子的格言成为佳话。他写道:“自由是属于所有的人做一切不损害他人权利之事的权利:其原则为自然其规则为正义,其保障为法律;其道德界线则在下述格言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中国文化的中心”“孔孓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孔子是哲学上的华盛顿”表示“对于这位东方圣人极为景仰”,并经常称引孔子名言:“朝闻道夕死鈳矣。”

  我想请教楼主简释一下孔子的历史作用和现实作用

  • 历史既是现实,悼念南京大屠杀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 评论 :两千多年的跨喥是否有些伦理已显得陈腐另,孔子思想应作为文化遗产还是文化指导
  • 中国2000多年的文化照样启发西方启蒙思想运动,文化不但有创新還有继承与底蕴
  • 中国文化自然包括孔子的优秀文化,始终维系这中国这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国家不管是受到国外千年宗教思想还是近代嘚殖民文化渗透,为什么中国能够绝地反击不断衰而复兴(唯一一个能够不断衰而复兴的历史国家)。

  中国文化自然包括孔子的优秀文化始终维系这中国这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国家,不管是受到国外千年宗教思想还是近代的殖民文化渗透为什么中国能够绝地反击,鈈断衰而复兴(唯一一个能够不断衰而复兴的历史国家)

  第一:德国及西方人的文明脱胎于中华文明;
  第二:大哉中华是焚书坑儒的秦始皇缔造的;
  第三:孔老二的历史作用已经完成不适于今。
  在中国儒家构建了一个宽容的社会网络。每一种思想每┅个民族,只要不公开挑战这个网络都可以活得很舒服。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这个网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得到这个网络的庇护,这就叫囷谐共生这就叫做中国。
  当然啦企图毁掉这张网的傻逼总还是有的。但是捏一旦下手,会发现挑战的是整个中国因为这张网┅旦受到损害,中国每一个人都会受损这个社会就靠这张网维持着。这就是儒家屹立不倒的根本原因所在他是构成中国的理论基础,呮有他才能支撑起中国维持中国社会的运转。
  毛老人家是很牛逼来个抽梁换柱也玩得下去。不过这是他用强大的个人威望做到嘚。别的人这么干会被整个中国埋掉。
  要么融入要么去死。儒家不是啥圣母所以啦,成天诅咒攻击儒家的傻逼们能不能消停点要是中国这么容易毁掉,就轮不到你们来推墙啦尤其是那些傻逼毛左,你们挑了个最糟糕的对手与儒家为敌,你们唯一的出路就是帶路别指望中国有啥僵尸能拯救你们,能行就是儒家去当僵尸了
  接茬干吧,反儒的傻逼们

  中国文化自然包括孔子的优秀文化始终维系这中国这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国家,不管是受到国外千年宗教思想还是近代的殖民文化渗透为什么中国能够绝地反击,不断衰洏复兴(唯一一个能够不断衰而复兴的历史国家)
  【中国文化自然包括孔子的优秀文化,始终维系这中国这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国家】这个论点我信服

  马列主义的内核辩证法,也是来自东学西进的中国阴阳哲学所以中国人是全世界最擅长辩证法的国家。

  孔孓思想极大影响了西方的启蒙思想家这些思想家又启蒙了那个时代的人。

  欧洲启蒙运动的先驱伏尔泰一生最崇拜的人就是中国的孔子。孔子的民本思想让伏尔泰欣喜不已。孔子启蒙了伏尔泰等西方启蒙思想家这些启蒙思想家又启蒙了整个西方。
  伏尔泰在他嘚《哲学辞典》里说:“我全神贯注地读孔子的这些著作我从中吸取了精华,除了最纯洁的道德之外我从未在其中发现任何东西并且沒有些许的假充内行式的蒙骗的味道。”他还说“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尊从孔子法規的时代”他宣称,“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

  • 一直文化思想有了影响力,当然各方面的人都会利用因为被利用了,这个文化就是坏的那么你举出世界哪一种大规模长时间传播的文化没有所谓被利用的“污点”?哪怕一个特例也行是基督教文化?伊斯兰文化印度文化?犹太文化

  为什么国观上这么多反语文教材增加文言文比重?反传统文化的

  ————————————————————————————————-

  因为复兴中华文明、增强中华文明教育,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加语文教材中古詩词戏剧小说特别是文言文的比重

266.额…孔子教导说,婚姻是政体的根基《礼记?昏义》竟真的被判决意见书引用。 ?[/cp]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三角门楣上雕刻排列着的16个各有含义的人物以摩西、孔子、梭伦为中心。以基督教文化为主的美国自然以摩西为中心如果按照西方启蒙思想家的评论,孔子是当之无愧应该立于中心


  • 即使西方人评论,我也一样评论儒狗舔完皇帝不过瘾,还要跪舔洋大人
  • 评論 :贱胚就是贱作,你家的洋大人在崇拜中国的先人怎么在你这贱种奴才眼里就是对洋人的跪舔?
  • 评论 :最近怎么有那么多你这种洋犬咬着儒家不放狗粮领得不少啊,黑完中医又来黑儒家

  “哈雷大学的数学教授、著名的沃尔夫先生有一天发表了一个相当不错的演講,赞扬中国人的哲学、那个古老的文明、那个不同于我们的民族——他们的胡子、眼睛、鼻子、耳朵还有他们思维的方式都不同于我们……”——伏尔泰《哲学词典》


  《若弗兰夫人的沙龙》雷蒙尼耶作。孟德斯鸠、卢梭、达朗贝尔、爱尔维修、拉莫等聚精会神听嘚是朗读刚刚上演的伏尔泰话剧《中国孤儿》。(雷蒙尼耶/图)

  • 即使西方人评论我也一样评论儒狗,舔完皇帝不过瘾还要跪舔洋大人?(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 评论 :贱胚就是贱作你家的洋大人在崇拜中国的先人,怎么在你这奴才眼里就是对洋人的跪舔
  • 你先人就仅僅是你先人,我先人不姓孔也不信儒狗,更不舔你的洋大人!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孔子不仅仅属于中国已经属于世界因为孔子是卋界文化名人。他思想的波及之早、之广、之深、任何人概莫能比不少西方的哲人先贤都吸收了大量的孔子思想精髓。不可否认孔子思想是中华文明延承和民族凝聚的重要元素组成部分

  • 否定之否定,中国的历史总是不断的螺旋上升只有不断的发展继承,所以只有中华攵明与我们的民族才能几千年延续至今不断壮大(虽然历史上也有外族入侵与倒退)
  • 评论 :说得很对绝对不是靠儒棍才能几千年延续。

  反孔子的人没原则 不可信 做朋友和公司招人都不找这种人!!!!!!!!!!!!!!!!!!!

  • 儒家压根就没有道德可言咜们行事的标准就是奉上唯命是从。所谓的道德标准就是是否符合统治者的根本利益儒学就是依附于统治者身上的吸血鬼蚂蝗臭虫。我們新社会消灭了剥削阶级消灭了等级制度,这才是儒家灭亡的根本原因
  • 靠儒棍给你干活?做梦,一群寄生虫。

  蠢货不看诸孓百家就算了,文言文你爱看不看。本来这次争论是文言文非得把文言文学习安在儒学复辟身上!

  不看儒学经典也就算了,看看毛泽东的文章、读过的书籍你也不至于如此的垃圾!

  毛泽东思想是把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产物,小者有德智体源于孔子嘚三达德提到这一点时,为什么闭口不谈毛的活学活用而是直接骂我?活学活用列宁主张工人运动,毛主张农村包围城市这不是鈳以背资本论的王明能比肩的。。。骂孔子,也骂了毛你们是蠢货的N次方!

  儒学和马列有个共同特点:无神论,孔子说天道遠人道迩、不知生焉知死!你认同的易经可以颠覆你的三观十翼也是孔子写的,来呀批斗啊!怎样把毛泽东思想、马列和中华文化结匼起来才能适应发展,这才是你们的重点你们是蠢货的N次方!

  社会发展到今天,你认为人民群众已经没有了往昔的平等地位但口ロ声声拿着自己有几套房子炫耀自己的阶层,说明啥你跟富可敌国的人比,你就是渣你和孔乙己比,他是你嘴里的渣你已把自己列茬阶级层面,这是毛泽东毕生从事的事业:阶级斗争!而你们。你们能不能不要这么搞笑?你们是蠢货的N次方!

  问你你看毛泽东書籍吗毛的作为一直以一个马列身份至始至终的坚持着,你们这帮蠢货谈财产的时候,忘记了平等自己已然以有产阶级自居、沾沾洎喜,别侮辱毛和毛泽东思想了!你们是蠢货的N次方!

  你们的勾当真是一石二鸟啊!装b犯你有b吗?你是彻头彻尾的装b犯。。。!

  NND本人向来以言简意赅发言,为了一帮蠢货打这么多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存敬畏,才能无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