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落高山青简谱裹素 风摇碧水墨含香

音乐之家致力于免费分享优质声樂、乐器、乐理等音乐相关教程提供音乐领域相关资源,发布最新的音乐行业资讯更有大量高清音乐歌谱、曲谱,是音乐爱好者学习茭流的第一平台

综合摘自《科技创业》网站:/ 原攵刊登于麻省理工《科技创业》2012年7月刊 注:非全文转载仅作学习交流 各具体详细介绍文章请转相应链接 TR十大新兴技术&&2012 ... 

综合摘自《科技创業》网站:/

原文刊登于麻省理工《科技创业》2012年7月刊

注:非全文转载,仅作学习交流       各具体详细介绍文章请转相应链接

TR十大新兴技术之卵原干细胞

 在小波辞世十五年之际我想谈谈王小波的意义。起因是有记者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主流文学界一直对王小波不予置评他们采访到的一些官方评论家甚至说:王小波是谁?我没读过一个客观事实是:尽管王小波在全国的大学生(甚至一些比较好的中学例如北京四中的中学生)中间已经是偶像级人物,但是他并不是作协会员也没得过国内任何一个文学奖(台湾和海外的奖项倒是有过几个),官方的文学史里也没有他的名字

 我觉得这个奇特现状的原因在于,按照中国当代文学的评价体系王小波的确没地方放,无法置评因為他从经历到作品都游离在这个体系之外。所谓经历是指他既非文学系的学生也非作协会员,只是一个自由的写作者;所谓作品的游离昰指他的写作目的和他的作品都远离既存评价体系,因此使得体系内的评论家无从评判只能沉默。

       王小波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曾说过:峩要试着创造出一点美这就是他的文学的全部目的。而官方文学的目的却不在于此它有太多美感之外的功能。

       在官方的文学体系中攵学首先要承载意识形态的功能,它或者是这个阶级的或者是那个阶级的;或者是进步的,或者是落后的;或者是正确的或者是错误嘚。正确的得到正面评价;错误的得到负面评价在某个特殊时代,作家要为他们作品的错误受到批判、斗争甚至行政处罚

 其次,文学偠承载宣传和阐释的功能它要传播某一时代认为正确的价值,是意识形态的图像和符号的阐释在某些时候,它甚至被要求有战斗力和殺伤力为某一个阶级和某种政治斗争服务,它的作用是冲锋陷阵的号角和投向敌人的匕首在意识形态改变之后,文学被要求为新的价徝服务批判旧的价值。这就是所谓“伤痕文学”的功能正因为如此,我不愿意听到有人把《黄金时代》叫做“知青文学”觉得完全攵不对题。

 再次文学要提升人的灵魂,它要负责把坏人教育成好人使坏人看了幡然悔悟,从此洗心革面;使好人看了备受鼓舞更加意气风发。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前辈在读了王小波的《黄金时代》之后说:没有感觉到这本书能够提升人的灵魂王小波为这一评价相当郁悶,耿耿于怀不然不会在一篇杂文中专门提到:我最想做的不是提升别人的灵魂,而是提升自己的灵魂

 王小波的文学与上述一切毫无關系。如果说王朔的文学一直以顽童的姿态对既存意识形态极尽挑战、挖苦和揶揄之能事王小波则是对它完全不搭理,好像它根本就不存在不管有意还是无意,在王小波心目中这个体系等于零,是无是不存在。所以孙郁先生说:王小波是中国文学的一个异数像这個地球上各个角落的自由写作者一样,王小波的目标非常质朴那就是创造出一点点美,一点点无中生有的美他的文学既没有政治功能,也没有商业目的甚至没有一般的娱乐功能,是纯到不能再纯的纯文学当然,在他的写作中时代和现实社会是他的人物和故事的背景,但也仅仅是背景而已既不是他的批评对象,更不是他小说的主题

      王小波与当代中国文学主流价值观的游离是官方评价对他的文学保持沉默的原因:一个既存的评价体系只能根据用惯的标准来评价好坏,给予褒贬;对于一个完全游离于这个评价体系之外的东西就只能昰狗咬刺猬无从下嘴了。

 尽管官方评价一直保持沉默读者和认真的写作者却不是这样。前者从十五年来各种版本的王小波作品选本层絀不穷盗版书也狂卖不止,可以得到证明;后者有冯唐的文章为证:他第一次读到王小波是在厕所便秘的时候发现的快乐使他差点像阿基米德一样光屁股跑上街。他发现的是什么他从王小波的文学发现: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写。他称王小波是现代汉语文学一个“好得不嘚了的开始”所谓“开始”是一个极为严重的判断:在“开始”之前是一片虚无。

  法籍华人作家高行健2000 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煋期四(2000年12月7日)在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奖典礼上发表了题为《文学的理由》的演讲此文对大陆正统文坛人士产生了一定冲击,引起官方攵化部门的不满

  我不知道是不是命运把我推上这讲坛,由种种机缘造成的这偶然不妨称之为命运。上帝之有无且不去说面对这鈈可知,我总心怀敬畏虽然我一直自认是无神论者。

  一个人不可能成为神更别说替代上帝,由超人来主宰这个世界只能把这世堺搅得更乱,更加糟糕尼采之后的那一个世纪,人为的灾难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最黑暗的纪录形形色色的超人,号称人民的领袖、国镓的元首、民族的统帅不惜动用一切暴力手段造成的罪行,绝非是一个极端自恋的哲学家那一番疯话可以比拟的我不想滥用这文学的講坛去奢谈政治和历史,仅仅藉这个机会发出一个作家纯然个人的声音

  作家也同样是一个普通人,可能还更为敏感而过于敏感的囚也往往更为脆弱。一个作家不以人民的代言人或正义的化身说的话那声音不能不微弱,然而恰恰是这种个人的声音倒更为真实。

  这里我想要说的是,文学也只能是个人的声音而且,从来如此文学一旦弄成国家的颂歌、民族的旗帜、政党的喉舌,或阶级与集團的代言尽管可以动用传播手段,声势浩大铺天盖地而来,可这样的文学也就丧失本性不成其为文学,而变成权力和利益的代用品

  这刚刚过去的一个世纪,文学恰恰面临这种不幸而且较之以往的任何时代,留下的政治与权力的烙印更深作家经受的迫害也更甚。文学要维护自身存在的理由而不成为政治的工具不能不回到个人的声音,也因为文学首先是出自个人的感受有感而发。这并不是說文学就一定脱离政治或是文学就一定干预政治,有关文学的所谓倾向性或作家的政治倾向诸如此类的论战也是上一个世纪折腾文学嘚一大病痛。与此相关的传统与革新弄成了保守与革命,把文学的问题统统变成进步与反动之争都是意识形态在作怪。而意识形态一旦同权力结合在一起变成现实的势力,那么文学与个人便一起遭殃

  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的劫难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乃至于弄嘚一度奄奄一息,正在于政治主宰文学而文学革命和革命文学都同样将文学与个人置于死地。以革命的名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讨伐导致公然禁书、烧书作家被杀害、监禁、流放和罚以苦役的,这百年来无以计数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帝制朝代都无法与之相比,弄得中文嘚文学写作无比艰难而创作自由更难谈及。

  作家倘若想要赢得思想的自由除了沉默便是逃亡。而诉诸言语的作家如果长时间无訁,也如同自杀逃避自杀与封杀,还要发出自己个人的声音的作家不能不逃亡回顾文学史,从东方到西方莫不如此从屈原到但丁,箌乔伊斯到托马斯.曼,到索忍尼辛到一九八九年后中国知识分子成批的流亡,这也是诗人和作家还要保持自己的声音而不可避免的命运

  在毛泽东实施全面专政的那些年代里,却连逃亡也不可能曾经蔽护过封建时代文人的山林寺庙悉尽扫荡,私下偷偷写作得冒苼命危险一个人如果还想保持独立思考,只能自言自语而且得十分隐秘。我应该说正是在文学做不得的时候我才充分认识到其所以必要,是文学让人还保持人的意识

  自言自语可以说是文学的起点,藉语言而交流则在其次人把感受与思考注入到语言中,通过书寫而诉诸文字成为文学。当其时没有任何功利的考虑,甚至想不到有朝一日能得以发表却还要写,也因为从这书写中就已经得到快感获得补偿,有所慰藉我的长篇小说《灵山》正是在我的那些已严守自我审查的作品却还遭到查禁之时著手的,纯然为了排遣内心的寂寞为自己而写,并不指望有可能发表

  回顾我的写作经历,可以说文学就其根本乃是人对自身价值的确认,书写其时便已得到肯定文学首先诞生于作者自我满足的需要,有无社会效应则是作品完成之后的事再说,这效应如何也不取决于作者的意愿

  文学史上不少传世不朽的大作,作家生前都未曾得以发表如果不在写作之时从中就已得到对自己的确认,又如何写得下去中国文学史上最偉大的小说《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和《红楼梦》的作者,这四大才子的生平如今同莎士比亚一样尚难查考□留下了施耐庵的一篇自述,要不是如他所说聊以自慰,又如何能将毕生的精力投入生前无偿的那宏篇钜制现代小说的发端者卡夫卡和二十世纪最罙沉的诗人费尔南多.毕索瓦不也如此?他们诉诸语言并非旨在改造这个世界而且深知个人无能为力却还言说,这便是语言拥有的魅力

  语言乃是人类文明最上乘的结晶,它如此精微如此难以把握,如此透彻又如此无孔不入,穿透人的感知把人这感知的主体同對世界的认识联系起来。通过书写留下的文字又如此奇妙令一个个孤立的个人,即使是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时代的人也能得以沟通。攵学书写和阅读的现时性同它拥有的永恒的精神价值也就这样联系在一起

  我以为,现今一个作家刻意强调某一种民族文化总也有点鈳疑就我的出生、使用的语言而言,中国的文化传统自然在我身上而文化又总同语言密切相关,从而形成感知、思维和表述的某种较為稳定的特殊方式但作家的创造性恰恰在这种语言说过了的地方方才开始,在这种语言尚未充分表述之处加以诉说作为语言艺术的创慥者没有必要给自己贴上个现成的一眼可辨认的民族标签。

  文学作品之超越国界通过翻译又超越语种,进而越过地域和历史形成的某些特定的社会习俗和人际关系深深透出的人性乃是人类普遍相通的。再说一个当今的作家,谁都受过本民族文化之外的多重文化的影响强调民族文化的特色如果不是出于旅游业广告的考虑,不免令人生疑

  文学之超越意识形态,超越国界也超越民族意识,如哃个人的存在原本超越这样或那样的主义人的生存状态总也大于对生存的论说与思辨。文学是对人的生存困境的普遍关照没有禁忌。對文学的限定总来自文学之外政治的,社会的伦理的,习俗的都企图把文学裁剪到各种框架里,好作为一种装饰

  然而,文学既非权力的点缀也非社会时尚的某种风雅,自有其价值判断也即审美。同人的情感息息相关的审美是文学作品唯一不可免除的判断誠然,这种判断也因人而异也因为人的情感总出自不同的个人。然而这种主观的审美判断又确有普遍可以认同的标准,人们通过文学薰陶而形成的鉴赏力从阅读中重新体会到作者注入的诗意与美,崇高与可笑悲悯与怪诞,与幽默与嘲讽凡此种种。

  而诗意并非呮来自抒情作家无节制的自恋是一种幼稚病,诚然初学写作时,人人难免再说,抒情也有许许多多的层次更高的境界不如冷眼静觀。诗意便隐藏在这有距离的观注中而这观注的目光如果也审视作家本人,同样凌驾于书中的人物和作者之上成为作家的第三只眼,┅个尽可能中性的目光那么灾难与人世的垃圾便也经得起端详,在勾起痛苦、厌恶与恶心的同时也唤醒悲悯、对生命的爱惜与眷恋之凊。

  植根于人的情感的审美恐怕是不会过时的虽然文学如同艺术,时髦年年在变然而,文学的价值判断同时尚的区别就在于后者唯新是好这也是市场的普遍运作的机制,书市也不例外而作家的审美判断倘若也追随市场的行情,则无异于文学的自杀尤其是现今這个号称消费的社会,我以为恰恰得诉诸一种冷的文学

  十年前,我结束费时七年写成的《灵山》之后写了一篇短文,就主张这样┅种文学:

  「文学原本同政治无关只是纯然个人的事情,一番观察一种对经验的回顾,一些臆想和种种感受某种心态的表达,兼以对思考的满足」

  「所谓作家,无非是一个人自己在说话在写作,他人可听可不听可读可不读,作家既不是为民请命的英雄也不值得作为偶像来崇拜,更不是罪人或民众的敌人之所以有时竟跟著作品受难,只因为是他人的需要当权势需要制造几个敌人来轉移民众注意力的时候,作家便成为一种牺牲品而更为不幸的是,弄晕了的作家竟也以为当祭品是一大光荣」

  「其实,作家同读鍺的关系无非是精神上的一种交流彼此不必见面,不必交往只通过作品得以沟通。文学作为人类活动尚免除不了的一种行为读与写雙方都自觉自愿。因此文学对于大众不负有甚么义务。」

  「这种恢复了本性的文学不妨称之为冷的文学。它所以存在仅仅是人类茬追求物欲满足之外的一种纯粹的精神活动这种文学自然并非始于今日,只不过以往主要得抵制政治势力和社会习俗的压迫现今还要對抗这消费社会商品价值观的浸淫,求其生存首先得自甘寂寞。」

  「作家倘从事这种写作显然难以为生,不得不在写作之外另谋苼计因此,这种文学的写作不能不说是一种奢侈,一种纯然精神上的满足这种冷的文学能有幸出版而流传在世,只靠作者和他们的萠友的努力曹雪芹和卡夫卡都是这样的例子。他们的作品生前甚至都未能出版更别说造成甚么文学运动,或成为社会的明星这类作镓生活在社会的边缘和夹缝里,埋头从事这种当时并不指望报偿的精神活动不求社会的认可,只自得其乐」

  「冷的文学是一种逃亡而求其生存的文学,是一种不让社会扼杀而求得精神上自救的文学一个民族倘竟容不下这样一种非功利的文学,不仅是作家的不幸該是这个民族的悲哀。」

  我居然在有生之年有幸得到瑞典文学院给予的这巨大的荣誉与奖赏,这也得力于我在世界各地的朋友们多姩来不计报酬不辞辛苦,翻译、出版、演出和评介我的作品在此我就不一一致谢了,因为这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名单

  我还应该感謝的是法国接纳了我,在这个以文学与艺术为荣的国家我既赢得了自由创作的条件,也有我的读者和观众我有幸并非那么孤单,虽然從事的是一种相当孤独的写作

  我在这里还要说的是,生活并不是庆典这世界也并不都像一百八十年来未有过战争如此和平的瑞典,新来临的这世纪并没有因为经历过上世纪的那许多浩劫就此免疫记忆无法像生物的基因那样可以遗传。拥有智能的人类并不聪明到足鉯吸取教训人的智能甚至有可能恶性发作而危及到人自身的存在。

  人类并非一定从进步走向进步历史,这里我不得不说到人类的攵明史文明并非是递进的。从欧洲中世纪的停滞到亚洲大陆近代的衰败与混乱乃至二十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杀人的手段也越来越高明,並不随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就一定更趋文明

  以一种科学主义来解释历史,或是以建立在虚幻的辩证法上的历史观来演绎都未能說明人的行为。这一个多世纪以来对乌托邦的狂热和不断革命如今都尘埃落地得以幸存的人难道不觉得苦涩?

  否定的否定并不一定達到肯定革命并不就带来建树,对新世界的乌托邦以铲除旧世界作为前提这种社会革命论也同样施加于文学,把这本是创造的园地变為战场打倒前人,践踏文化传统一切从零开始,唯新是好文学的历史也被诠释为不断的颠覆。

  作家其实承担不了创世主的角色也别自我膨胀为基督,弄得自己精神错乱变成狂人也把现世变成幻觉,身外全成了炼狱自然活不下去的。他人固然是地狱这自我洳果失控,何尝不也如此弄得自己为未来当了祭品且不说,也要别人跟著牺牲

  这二十世纪的历史不必匆匆去作结论,倘若还陷入茬某种意识形态的框架的废墟里这历史也是白写的,后人自会修正

  作家也不是预言家,要紧的是活在当下解除骗局,丢掉妄想看清此时此刻,同时也审视自我自我也一片混沌,在质疑这世界与他人的同时不妨也回顾自己。灾难和压迫固然通常来自身外而囚自己的怯懦与慌乱也会加深痛苦,并给他人造成不幸

  人类的行为如此费解,人对自身的认知尚难得清明文学则不过是人对自身嘚观注,观审其时多少萌发出一缕照亮自身的意识。

  文学并不旨在颠覆而贵在发现和揭示鲜为人知或知之不多,或以为知道而其實不甚了了的这人世的真相真实恐怕是文学颠扑不破的最基本的品格。

  这新世纪业已来临新不新先不去说,文学革命和革命文学隨同意识形态的崩溃大抵该结束了笼罩了一个多世纪的社会乌托邦的幻影已烟消云散,文学摆脱掉这样或那样的主义的束缚之后还得囙到人的生存困境上来,而人类生存的这基本困境并没有多大改变也依然是文学永恒的主题。

  这是个没有预言没有许诺的时代我鉯为这倒不坏。作家作为先知和裁判的角色也该结束了上一个世纪那许许多多的预言都成了骗局。对未来与其再去制造新的迷信不如拭目以待。作家也不如回到见证人的地位尽可能呈现真实。

  这并非说要文学等同于纪实要知道,实录证词提供的事实如此之少並且往往掩盖住酿成事件的原因和动机。而文学触及到真实的时候从人的内心到事件的过程都能揭示无遗,这便是文学拥有的力量如果作家如此这般去展示人生存的真实状况而不胡编乱造的话。

  作家把握真实的洞察力决定作品品格的高低这是文字游戏和写作技巧無法替代的。诚然何谓真实也众说纷纭,而触及真实的方法也因人而异但作家对人生的众生相是粉饰还是直陈无遗,却一眼便可看出把真实与否变成对词义的思辨,不过是某种意识形态下的某种文学批评的事这一类的原则和教条同文学创作并没有多大关系。

  对莋家来说面对真实与否,不仅仅是个创作方法的问题同写作的态度也密切相关。笔下是否真实同时也意味下笔是否真诚在这里,真實不仅仅是文学的价值判断也同时具有伦理的涵义。作家并不承担道德教化的使命既将大千世界各色人等悉尽展示,同时也将自我袒裎无遗连人内心的隐秘也如是呈现,真实之于文学对作家来说,几乎等同于伦理而且是文学至高无上的伦理。

  那怕是文学的虚構在写作态度严肃的作家手下,也照样以呈现人生的真实为前提这也是古往今来那些不朽之作的生命力所在。正因为如此希腊悲剧囷莎士比亚永远也不会过时。

  文学并不只是对现实的摹写它切入现实的表层,深深触及到现实的底蕴;它揭开假象又高高凌驾于ㄖ常的表象之上,以宏观的视野来显示事态的来龙去脉

  当然,文学也诉诸想像然而,这种精神之旅并非胡说八道脱离真实感受嘚想像,离开生活经验的根据去虚构只能落得苍白无力。作者自己都不信服的作品也肯定打动不了读者诚然,文学并非只诉诸日常生活的经验作家也并不囿于亲身的经历,耳闻目睹以及在前人的文学作品中已经陈述过的通过语言的载体也能化为自己的感受,这也是攵学语言的魅力

  如同咒语与祝福,语言拥有令人身心震荡的力量语言的艺术便在于陈述者能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他人,而不仅仅昰一种符号系统、一种语义建构仅仅以语法结构而自行满足。如果忘了语言背后那说话的活人对语义的演绎很容易变成智力游戏。

  语言不只是概念与观念的载体同时还触动感觉和直觉,这也是符号和信息无法取代活人的言语的缘故在说出的词语的背后,说话人嘚意愿与动机声调与情绪,仅仅靠词义与修辞是无法尽言的文学语言的涵义得由活人出声说出来才充分得以体现,因而也诉诸听觉鈈只以作为思维的工具而自行完成。人之需要语言也不仅仅是传达意义同时是对自身存在的倾听和确认。

  这里不妨借用笛卡儿的話,对作家而言也可以说:我表述故我在。而作家这我可以是作家本人,或等同于叙述者或变成书中的人物,既可以是他也可以昰你,这叙述者主体又一分为三主语人称的确定是表达感知的起点,由此而形成不同的叙述方式作家是在找寻他独特的叙述方式的过程中实现他的感知。

  我在小说中以人称来取代通常的人物,又以我、你、他这样不同的人称来陈述或关注同一个主人公而同一个囚物用不同的人称来表述,造成的距离感也给演员的表演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内心的空间我把不同人称的转换也引入到剧作法中。

  小說或戏剧作品都没有也不可能写完轻而易举去宣布某种文学和艺术样式的死亡也是一种虚妄。

  与人类文明同时诞生的语言有如生命如此奇妙,拥有的表现力也没有穷尽作家的工作就在于发现并开拓这语言蕴藏的潜能。作家不是造物主他既铲除不了这个世界,那怕这世界已如此陈旧他也无力建立甚么新的理想的世界,那怕这现实世界如此怪诞而非人的智力可以理解但他确实可以多多少少作出些新鲜的表述,在前人说过的地方还有可说的或是在前人说完了的地方才开始说。

  对文学的颠覆是一种文学革命的空话文学没有迉亡,作家也是打不倒的每一个作家在书架上都有他的位置,只要还有读者来阅读他就活了。一个作家如果能在人类已如此丰盛的文學库存里留得下一本日后还可读的书该是莫大的慰藉

  然而,文学不论就作者的写作而言,还是就读者阅读而言都□在此时此刻嘚以实现,并从中得趣为未来写作如果不是故作姿态,也是自欺欺人文学为的是生者,而且是对生者这当下的肯定这永恒的当下,對个体生命的确认才是文学之为文学而不可动摇的理由,如果要为这偌大的自在也寻求一个理由的话

  不把写作作为谋生的手段的時候,或是写得得趣而忘了为甚么写作和为谁写作之时这写作才变得充分必要,非写不可文学便应运而生。文学如此非功利正是文學的本性。文学写作变成一种职业是现代社会的分工并不美妙的结果对作家来说,是个十足的苦果

  尤其是现今面临的这时代,市場经济已无孔不入书籍也成了商品。面对无边无际盲目的市场别说孤零零一个作家,以往文学派别的结社和运动也无立足之地作家偠不屈从于市场的压力,不落到制作文化产品的起步以满足时兴的口味而写作的话不得不自谋生路。文学并非是畅销书和排行榜而影視传媒推崇的与其说是作家,不如说作的是广告写作的自由既不是恩赐的,也买不来而首先来自作家自己内心的需要。

  说佛在你惢中不如说自由在心中,就看你用不用你如果拿自由去换取别的甚么,自由这鸟儿就飞了这就是自由的代价。

  作家所以不计报酬还写自己要写的不仅是对自身的肯定,自然也是对社会的某种挑战但这种挑战不是故作姿态,作家不必自我膨胀为英雄或斗士再說英雄或斗士所以奋斗不是为了一个伟大的事业,便是要建立一番功勋那都是文学作品之外的事情。作家如果对社会也有所挑战不过昰一番言语,而且得寄托在他作品的人物和情境中否则只能有损于文学。文学并非愤怒的呐喊而且还不能把个人的愤慨变成控诉。作镓个人的情感只有化解在作品中而成为文学才经得起时间的

  损耗,长久活下去

  因而,作家对社会的挑战不如说是作品在挑战能经久不朽的作品当然是对作者所处的时代和社会一个有力的回答。其人其事的喧嚣已荡然无存唯有这作品中的声音还呼之即出,只偠有读者还读的话

  诚然,这种挑战改变不了社会只不过是个人企图超越社会生态的一般限定,作出的一个并不起眼的姿态但毕竟是多多少少不寻常的姿态,这也是做人的一点骄傲人类的历史如果只由那不可知的规律左右,盲目的潮流来来去去而听不到个人有些异样的声音,不免令人悲哀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正是对历史的补充历史那巨大的规律不由分说施加于人之时,人也得留下自己的聲音人类不只有历史,也还留下了文学这也是虚枉的人却也还保留的一点必要的自信。

  尊敬的院士们我感谢你们把诺贝尔这奖給了文学,给了不回避人类的苦难不回避政治压迫而又不为政治效劳独立不移的文学。我感谢你们把这最有声誉的奖赏给了远离市场的炒作不受注意却值得一读的作品同时,我也感谢瑞典文学院让我登上这举世注目的讲坛听我这一席话,让一个脆弱的个人面对世界发絀这一番通常未必能在公众传媒上听得到的微弱而不中听的声音然而,我想这大抵正是这诺贝尔文学奖的宗旨。谢谢诸位给我这样一個机会

下午,我回家的时候看到地下室窗口的栅栏上趴着一只洁白的猫。它好象病了我朝它走去时,它背对着我低低的伏在那里,肚子紧紧的贴着铁条我还从来没有见到过猫会这么谨小慎微的趴着,爪子紧紧的扒在铁条上它浑身都在颤抖,头轻微的摇动着耳朵在不停的转动,好象在追踪着每一个声响 它听见我的脚步声,每次我的脚落地都引起它的一阵痉挛猫怕的厉害... 

下午,我回家的时候看到地下室窗口的栅栏上趴着一只洁白的猫。它好象病了我朝它走去时,它背对着我低低的伏在那里,肚子紧紧的贴着铁条我还從来没有见到过猫会这么谨小慎微的趴着,爪子紧紧的扒在铁条上它浑身都在颤抖,头轻微的摇动着耳朵在不停的转动,好象在追踪著每一个声响 

它听见我的脚步声,每次我的脚落地都引起它的一阵痉挛猫怕的厉害,可是它不逃走也不转过头来。风吹过时它那柔软的毛打着旋。一只多么可爱的猫啊 

我走到它的前面时,才发现有人把它的眼睛挖掉了在猫咪的小脸上,有两道鲜红的窄缝血还茬流,它拼命的往地下缩好象要把自己埋葬。也许它想自杀总之,这只失去眼睛的猫显得迟迟疑疑。它再也不敢向前迈出一步也鈈敢向后迈出一步。它脸上那两道鲜红的窄缝好象女人涂了口红的嘴巴。我看了一阵子就回家了 

我回到家里,家里空无一人没看到那只猫以前,我觉得很饿心里老想着家里还有一盒点心,可是现在却一阵阵的泛恶心此外,我还感到浑身麻木脑袋里空空荡荡,什麼念头也没有 

外边的天空阴沉沉的,屋里很黑但是通往阳台的门打开着,那儿比较明亮我到阳台上去,往下一看那只猫不知什么時候爬到了栅栏平台的边上,伸出前爪小心翼翼的往下试探栅栏平台离地大约有20厘米,比猫的前腿长不了多少它怎么也探不到底,于昰它趴在那里久久的试探着它的爪子就象一只打水的竹篮。我站在那儿突然感到一种要从三楼上跳下去的欲望。我回屋去了 

天快黑嘚时候,我又到阳台上去在一片淡蓝色的朦胧之中,我看见那只猫还在那里它的前爪还在虚空中试探。那道半尺高的平台在那只猫痛苦的感觉之中一定被当作了一道可怕的深渊我不知道它为什么不肯放弃那个痛苦而无望的企图。后来它昂起头来把那鲜血淋林的空眼眶投向天空,张开嘴无声的惨叫起来我明白它一定是在哀求猫们的好上帝来解救它。 

我小时候也象它一样如果打碎了什么值两毛钱以仩的东西,我害怕会挨一顿毒打就会把它的碎片再三的捏在一起,在心里痛苦的惨叫哀求它会自动长好,甚至还会把碎片用一张旧报紙包好放在桌子上,远远的躲开不去看我总希望有什么善神会在我不看的时候把它变成一个好的,但是没有一次成功 

现在那只猫也囷我小时侯一样的愚蠢。它那颗白色的小脑袋一上一下的摆动着正是痛苦叫它无师自通的相信了上帝。 

夜里我睡不着觉心砰砰直跳,屋里又黑的叫人害怕我怎么也想不出人为什么要挖掉猫的眼睛。猫不会惨叫吗血不会流吗?猫的眼睛不是清澈的吗挖掉一只之后,鈈是会有一个血淋林的窟窿吗怎么能再挖掉另一只呢?因此人要怎么才能挖掉猫的眼睛?想的我好几次干呕起来我从床上爬起来,赱到阳台上去下边有一盏暗淡无光的路灯,照见平台上那只猫它正沿着平台的水泥沿慢慢的爬,不停的伸出它的爪子去试探它爬到牆边,小心的蹲起来用一只前爪在墙上摸索,然后艰难万分的转过身去象一只壁虎一样肚皮贴地地爬回去。它就这么不停的来回爬峩想这只猫的世界一定只包含一条窄窄的通道,两边是万丈深渊而两端是万丈悬崖还有原来是眼睛的地方钉着两把火红的铁钎。 

凌晨三點钟那只猫在窗前叫,叫的吓死人的可怕我用被子包住了脑袋,那惨叫还是一声声传进了耳朵里来 

早上我出去的时,那只猫还趴在那儿不停的惨叫,它空眼窝上的血已经干了显得不那么可怕,可是它凄厉的叫声把那点好处全抵消了 

那一天我过的提心吊胆。只觉嘚天地昏沉世界上有一道鲜红的伤口迸开了,正在不停的流血人在光天化日之下干出了这件暴行,可是原因不明而且连一个藉口都沒有。 

我只知道有一种现成的藉口那就是这是猫不是人,不过就是这么说了也不能使这个伤口结上一层疤。 

下午下班回家的路上我叒想起几件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来,什么割喉管、活埋之类干这些事情时,都有它的藉口可是这些藉口全都文不对题,它不能解释这些暴行本身 

走到那个平台时,我看到那只猫已经死了它的尸体被丢到墙角里,显得比活的时候小的多我长长的出了一口气,身上觉得輕松了许多早上我穿了件厚厚的大棉袄,现在顿时觉得热得不堪我一边脱棉袄一边上楼去,嘴里大声吹着口哨我的未婚妻在家里等峩,弄了好多菜可是我还觉得不够,于是我就上街去买啤酒 

我提着两瓶啤酒回来,路过那个平台时看到那只猫的幻影趴在那儿,它嘚两只空眼眶里还在流着鲜血可怜的哆嗦着。我感到心惊肉跳扭开头蹑手蹑脚地跑过去。 

上楼梯的时候我猛然想起有一点不对。死詓的那只猫是白色的可是我看见的那个幻影是只黄猫。走到家门口时我才想到这又是一只猫被挖掉了眼珠,于是我的身体剧烈的抖动起来 

我回到家里,浑身上下迅速地被冷汗浸透了她问我是怎么回事。我没法向她解释只能说我不舒服。于是她把我送上床去加上彡床被子,四件大衣她独自一人把满桌菜都吃了,还喝了两瓶啤酒 

夜里那只猫在惨叫,吓的我魂不附体我又想起明朝的时候,人们紦犯人捆起来把他的肉一片一片的割下来,割到没有血的时候白骨上就流着黄水,而那犯人的眼睛还圆睁着 

以后,那个平台上常常囿一只猫没有眼睛,鲜血淋漓可我总也不能司空见惯。我不能明白这事人们经过的时候只轻描淡写的说一声:“这孩子们,真淘气”据说这些猫是他们从郊外捉来的。 

我也曾经是个孩子可我从来也没起过这种念头。在单位里我把这件事对大家说他们听了以后也那么说。只有我觉得这件事分外的可怕于是我就经常和别人说起这件事。他们渐渐的听腻了有人对我说:“你这个人真没味儿。” 

昨忝晚上又有一只猫在平台上惨叫。我彻夜未眠猛然想到这些事情都不是偶然的,这里边自有道理 

当然了,一件这样频繁出现的事情肯定不是偶然的必然有一条规律支配它的出现。人们不会出于一时的冲动就去挖掉猫的眼睛支配他们的是一种力量。 

这种力量也不会單独的出现它必然有它的渊源,我竟不知道这渊源在哪里可是它必然存在。 

可怕的是我居然不能感到这种力量的存在而大多数人对咜已经熟悉了。也许我不了解的不单单是一种力量而是整整的一个新世界?我已经觉到它的存在但是我却不能走进它的大门,因为在峩和它之间隔了一道深渊我就象那只平台上的瞎猫,远离人世 

第二天早上,我出去时那一只猫已经死了但平台上不会空很久的。我巳经打定了主意 

我背着书包,书包里放着一条绳子和一把小刀我要到动物收购站去买一只猫来。当我把它的眼睛挖掉送上平台时我僦一切都明白了。 

到那个时候我才真正跨入人世。 

  【引言人们长期被一种错误的信念所限制&&经验的各种对象决定了科学即知识取決于经验。但作者强调知识的获得有赖于心灵的使用。心灵即&认识力量&,是单一的因而它不论使用于什么样的对象,获得的知识都昰一个种类正确地使用人的认识能力,就能获得真理和确定性否则便会陷入谬误。凡是精神健全的人都具有分辨真理与谬误的自然能仂这是一种&理性的自然之光&。当然... 

  【引言人们长期被一种错误的信念所限制——经验的各种对象决定了科学,即知识取决于经验但作者强调,知识的获得有赖于心灵的使用心灵,即“认识力量”是单一的,因而它不论使用于什么样的对象获得的知识都是一個种类。正确地使用人的认识能力就能获得真理和确定性,否则便会陷入谬误凡是精神健全的人都具有分辨真理与谬误的自然能力,這是一种“理性的自然之光”当然,我们并不认为任何人仅凭这套规则就可以发现新的真理人们除了在自身中具有天生的精神能力外,还需要长时间的自我训练的见习期如何自我训练?这部手稿阐述了不同于传统的另一种方法。尤其是它突出了人的天赋理性把认识世堺的权利从教会和神学家那里夺了回来,给读者以强烈的感受】 

  研究的目的,应该是指导我们的心灵使它得以对于(世上)呈现的一切事物,形成确凿的、真实的判断人们的习惯是:每逢他们看出两个事物有某种相似之处,就在内心判断中把对于其一的真实理解同等施用于该二事物,即使两者之间的区别也在所不顾这样,人们就错误地把科学和技艺等量齐观殊不知科学全然是心灵所认识者,而技艺所需要的则是身体的特定运用和习惯同时,人们也注意到:单个的人是不可能统统学会全部技艺的只有从事单一技艺者,才较为嫆易地成为出色的技艺家因为同一双手从事单一行当甚为方便。既适应田间作业又善于弹西塔尔,或者还适应其它种种职司就不那麼方便了。于是人们曾经认为科学也是这样,便按照各门科学对象的不同而加以区别一度以为必须逐一从事,与此同时其它各门科學则舍弃不顾。这样他们的希望就完全落空了,因为一切科学只不过是人类的智慧,而人类智慧从来是独一的、仅仅相似于它自己的不管它施用于怎样不同的对象;它不承认对象之间任何差异,犹如阳光不承认阳光普照下万物互相径庭;所以大可不必把我们的心灵拘束于任何界限之内。既然正如运用某一单一技艺时的情况一样对一种真理的认识并不使我们偏离对另一真理的揭示,相反协助我们詓揭示。当然我觉得诧异的是:大多数人极其细心地考察各种植物的特性、各个星球的运行、点铅成金之术,以及诸如此类分科的对象却几乎没有一人想到这里涉及的是良知,或者说人皆有之的智慧,而其它一切之所以值得重视与其说是由于它们自己,不如说是由於它们对此良知或智慧多少有所贡献 

  因此,我们提出这一原则并把它定为第一原则不是没有道理的。既然最使我们偏离探求真理囸道的莫过于不把我们的研究引向这个普遍目的,而引向其它目的我说的还不是那些邪恶的可谴责的目的。例如虚假的荣耀和可耻的私利十分明显矫揉造作的推理和迎合庸人心灵的幻觉,比起确凿认识真理来所开辟的道路便捷得多。我要说的是某些诚实的可赞扬的目的因为它们往往更为狡猾地欺骗我们,仿佛我们研究科学是为了有利于生活舒适或者有利于静观真理而获得乐趣,虽然这几乎是人苼中惟一不掺杂质的幸福惟一不受任何痛苦惊扰的幸福。因为尽管我们从科学那里可以合情合理地期待获得这些果实,其实只要我們在研究的时候略加思考,便可发现它们常常促使我们舍弃许多为认识若干其它事物所需的事物既然乍看起来,后者比较不那么有用鈈那么值得注意,因此我们必须相信,一切科学彼此密切联系把它们统统完整地学到手,比把它们互相割裂开来更为方便得多;因此,谁要是决心认真地探求事物的真理他就必须不选择某一特殊科学:因为,事物都是互相联系、彼此依存的;他必须仅仅着眼于如何發扬理性的天然光芒——并不是为了解决这个或那个学派纷争,而是为了在人生各个场合让悟性指引意志何去何从。这样的话不用哆久,他就会惊奇地发现自己取得的进步远远超过那些研究特殊事物的人,发现自己不仅达到了他们企望达到的成就而且取得了超过怹们可能达到的成就。 

  应该仅仅考察凭我们的心灵似乎就足以获得确定无疑的认识的那些对象任何科学都是一种确定的、明显的认識;对许多事物怀疑的人,并不比从来没有想到过它们的人更有知识不如说,前者比后者大概更没有知识要是他们对其中的某些形成錯误的见解。因此与其考察困难的对象——惟其困难,我们无从分辨真伪只好把可疑当作确定无疑——倒不如根本不去研究,因为对於这些问题增长知识的希望不大,知识减退的危险倒不小所以,通过本命题我们排斥的仅仅知其或然的一切知识,主张仅仅相信已經充分知晓的、无可置疑的事物然而,饱学之士也许深信:几乎不存在这样的知识因为他们从不屑于加以思考,反而出于人类共同的┅种恶德而断定获得这种知识是再容易也不过了是人人都可以掌握的;但是,我要奉劝他们:它们的数量远远超出他们的想象而且它們足以为不可胜数的命题提供确证,而以往他们对这些命题只能够以想当然的办法论述一番;他们觉得自己既然博学多识,要是承认对於某个问题全然无知未免太难为情所以他们往常的习惯便是百般美化自己的错误论据,以至于他们自己也就相信了就把它们原样发表絀来作为真实的论据。 

  但是如果我们真正遵循本原则,就会发现我们可以致力研究的事物极少因为,科学上也许没有一个问题高明人士不是经常看法分歧的。然而每逢他们有两个人对于同一事物作出相反的判断,两人中间必定至少有一人是错误的甚至可认为,两人中间没有一个是掌握了它的真正认识的:因为设若他的理由是确定的、明显的他就可以向对方提出,从而使他终于也能领悟因此,凡属推测其当然的题材看来我们不可能获得充分的真知,因为我们要是自命可以取得超过前人的进展那未免太轻率了。这样看来要是我们细加斟酌,在已经揭示的各门科学中施用本原则而无误的,只有算术和几何两门 

  不过,这并不是说至今尚在揭示之Φ的那种哲学推理方法,我们要加以谴责;也不是说结构十分巧妙、或许必须运用的三段论式,我们也要予以唾弃三段论式的结构极為巧妙,以至于大可怀疑学校教育有无必要因为,运用三段论式就可以通过某种竞赛,训练和启发年轻人的才智对于年轻人,最好昰运用这类见解加以熏陶培育即使这类见解还显示出不确定,学者们还在互相研讨之中对于年轻人,不可以听其自然放任自流;否則,他们既然得不到指导就有可能最终走向悬崖深渊。但是只要他们始终跟着老师走,那么尽管有时还会偏离真理,至少在较慎重鍺已经试探过的地方他们也许还是可以走上比较确实可靠的道路的。况且我们过去在学校也是这样教育出来的,我们对此是很满意的但是,以往把我们束缚于夫子之言的誓词现在既已解除我们年龄渐长,我们的手心逃脱了戒尺如果我们希望自己来提出原则,以求遵循这些原则达到最高度的人类认识那么,也许应该把这样一条列为首要原则之一即:绝不要像许许多多人那样浪费我们的时间:他們轻视一切容易的事情,专一研究艰难的问题以极大聪明构想出种种确实十分巧妙的推测和种种或许极其确实的论据。然而历经辛苦の后,他们终于后悔莫及看出原来只是增加了自己心中本已存在的大量疑惑,并没有学到任何真正的知识 

  因此,现在我们在前面既已说过在已知各门科学之中,只有算术和几何可以免除虚假或不确实的缺点那么,为了更细心推敲何以如此的缘故必须注意,我們达到事物真理是通过双重途径的:一是通过经验,二是通过演绎不过,在这方面也得注意对于事物,纵有经验也往往上当受骗。如果看不出这一点那就大可不必从一事物到另一事物搞什么演绎或纯粹推论;而凭持悟性,即使是不合理性的悟性推论或演绎是绝鈈可能谬误的。辩证家认为支配人类理性的那些逻辑系列我看对此并无多大用处,虽然我不否认它们完全适宜于其它的用途人(只是人)鈳能发生的、而不是动物可能发生的任何错误,绝不是来自荒谬推论而仅仅是由于误信自己并没有很好领悟的某些,或者由于没有任哬根据就仓促作出判断。 

  由此可见算术和几何之所以远比一切其它学科确实可靠,是因为只有算术和几何研究的对象既纯粹而又單纯,绝对不会误信经验已经证明不确实的东西只有算术和几何完完全全是理性演绎而得的结论。这就是说算术和几何极为一目了然,极其容易掌握研究的对象也恰恰符合我们的要求,除非掉以轻心看来,人是不可能在这两门学科中失误的不过假如有些人自己宁願把才智用于其它技艺或用于哲学,那也不必惊讶所以如此,是因为谁都乐意胡乱猜想晦涩不明的问题觉得比掌握明显的问题更有把握,对于任何问题作点猜想比随便什么极为容易的问题上确切掌握真理,是方便得多了 

  现在该从上述一切得出结论了。这个结论當然不是:除了算术和几何别的都不必研究;而只是:探求真理正道的人,对于任何事物如果不能获得相当于算术和几何那样的确信,就不要去考虑它 

  关于打算考察的对象,应该要求的不是其某些别人的看法也不是我们自己的推测,而是我们能够从中清楚而明顯地直观出什么或者说,从中确定无疑地演绎出什么;因为要获得真知,是没有其它办法的 

  必须阅读古人的著作,因为能够利用那么多人的辛勤劳动,这对于我们是极大的便利:既有利于获知过去已经正确发现的东西也有利于知道我们还必须竭尽思维之能事鉯求予以解决的东西。不过与此同时,颇堪忧虑的是:过于专心致志阅读那些著作也许会造成某些错误,我们自己沾染上这些错误之後不管自己多么小心避免,也会不由自主被它们打下烙印事实上,作家们的思想状况正是这样每逢他们未经熟虑就轻信以至造成失誤,下定决心维护某个遭到反对的见解的时候他们就总是拚命使用种种十分狡狯的论据要我们也赞成那个见解;相反,每逢他们由于十汾侥幸发现了一点确定的明显的道理的时候他们不把它掩盖以若干晦涩词句,是绝不会把它拿出来的:这大概是因为他们唯恐道理如果簡单明了他们的揭示就会尊严丧尽,也就是说他们千方百计拒绝让我们看到一无遮掩的真理。 

  然而与此同时,就算是他们个个誠恳而且坦率从不把可疑强加于我们充作真实,而是满怀诚意全面予以陈述可是,几乎没有一个道理不是既经一人说出就有另一人提出相反的见解,我们仍然无法决断究竟应该相信谁的说法才是而要遵从可算最权威的意见,计算票数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如果涉及嘚是一个困难的问题更可相信的是:可能是少数人发现了真理,而不是许多人即使多数人的意见全都一致,我们拿出他们的道理来也鈈足以服人因为,一句话归总哪怕是我们把别人的证明全都背得出来,我们也算不上数学家;要是我们的才智不够解决不了可能出現的全部问题,也算不上哲学家;要是我们熟读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一切论点却不能对出现的事物作出确实的判断,因为这样的话,看来我们并没有获得真知只是记住了一些掌故罢了。 

  此外我们都十分明白,对于事物真理作出判断千万不可夹杂推想。提出這一点并不是无关紧要的。一般哲学中从来不可能有任何论断足够明显而确切不致遭到任何争议的。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学问家並不满足于竭力辨明一目了然、确定无疑的事物,硬要断言晦涩不明、尚未知晓的事物就只好想当然加以推想,到后来他们自己也就漸渐深信不疑了,也就不分青红皂白一律混同为真实而明显的事物,终于他们得出任何结论,都似乎是取决于这类命题从而结论也僦不能确定无疑了。 

  因此为了不致再犯这样的错误,下面我们将一一检视我们赖以认识事物而丝毫不必担心会大失所望的那些悟性莋用应该只采用其中的两个,即直观和演绎我用直观一词,指的不是感觉的易变表象也不是进行虚假组合的想象所产生的错误判断,而是纯净而专注的心灵的构想这种构想容易而且独特,使我们不致对我们所领悟的事物产生任何怀疑;换句话说意思也一样,即纯淨而专注的心灵中产生于惟一的光芒——理性的光芒的不容置疑的构想这种构想由于更单纯而比演绎本身更为确实无疑,尽管我们前面說过人是不可能作出谬误的演绎的这样,人人都能用心灵来直观(以下各道命题):他存在他思想,三角形仅以三直线为界圆周仅在一個平面之上,诸如此类其数量远远超过大多数人通常注意所及,因为这些人不屑于把自己的心灵转向这样容易的事情 

  不过,为了免得某些人对直观一词的新用法大惊小怪(还有一些词的用法我在下面也将不得不偏离通常的词义),在这里我要总起来说明一下:我丝毫吔不考虑所有这些用语在我们学堂里近来是怎样使用的因为要是用语一样而看法却根本不同,那真是叫人非常为难的事情因此,在我這方面我只注意每个词的拉丁文原意,从而只要是找不到合适的词我就按照自己给予的词义移植我觉得最为合宜的词。 

  但是直觀之所以那样明显而且确定,不是因为它单单陈述而是因为它能够全面通观。例如设有这样的一个结论:2+2之和等于3+1之和;这不仅要直觀2+2得4,3+1也得4还得直观从这两道命题中必然得出第三个命题(即结论)。 

  由此或许可以怀疑为什么除了直观以外,上面我们还提出了一個认识方法即,使用演绎的方法:我们指的是从某些已经确知的事物中必定推演出的一切我们提出这点是完全必要的,因为有许多事粅虽然自身并不明显也为我们所确定地知道,只要它们是经由思维一目了然地分别直观每一事物这样一个持续而丝毫也不间断的运动從已知真实原理中演绎出来的。这就好比我们知道一长串链条的下一环是紧扣在上一环上的纵使我们并没有以一次直观就把链条赖以紧密联结的所有中间环节统统收入眼中,只要我们已经相继一一直观了所有环节而且还记得从头到尾每一个环节都是上下紧扣的(就可以演繹得知)。因此心灵的直观同确定的演绎之区别就在于:我们设想在演绎中包含着运动或某种前后相继的关系,而直观中则没有另外,奣显可见性在演绎中并不像在直观中那样必不可少不如说,(这个性)是从记忆中以某种方式获得确信的由此可见,凡属直接得自起始原悝的命题我们可以肯定说:随着予以考察的方式各异,获知这些命题有些是通过直观,有些则通过演绎;然而起始原理本身则仅仅通过直观而得知,相反较远的推论是仅仅通过演绎而获得。 

  这两条道路是获得真知的最确实可靠的途径在涉及心灵的方面,我们 鈈应该采取其它道路其它一切被认为可疑的、谬误屡见的道路都要加以排斥;但是,我们绝不因而就认为神启事物比任何认识更为确定無疑既然对它们的信仰——信仰本身总是涉及晦涩不明的问题的,——并不是心灵的作用而是意志的作用;如果说信仰的根据在悟性,那么这些根据必须而且能够主要通过上述两条途径之一来找到关于这一点,将来我们也许要更充分论述 

  方法,对于探求事物真悝是(绝对)必要的人们常为盲目的好奇心所驱使,引导自己的心灵进入未知的途径却毫无希望的根据,只有姑且一试的意图:只是想看┅看他所欲求之物是不是在那里这就好比一个人,因为愚蠢的求宝欲念中烧就马不停蹄地到处乱找,企望有哪位过往行人丢下什么金銀财宝差不多所有的化学家、大多数几何学家、许多哲学家,正是这样在进行他们的研究当然,我不是说他们浪迹四方就一定不能間或交上好运,找到了什么真理;但是我不同意这就说明他们比较勤奋,他们只是运气好一些罢了寻求真理而没有方法,那还不如根夲别想去探求任何事物的真理因为,确定无疑这样杂乱无章的研究和暧昧不明的冥想,只会使自然的光芒昏暗使我们的心灵盲目:凣是已经习惯于这样行走于黑暗中的人,目光必定大大衰退等到看见亮光就再也受不了。这一点也为经验所证明因为我们经常看见有些人,虽然从来不注意研究学术碰到什么事情,判断起来竟比一辈子进学堂的人确凿有据清楚明确得多。我所说的方法是指确定的、容易掌握的原则,凡是准确遵行这些原则的人今后再也不会把谬误当作真理,再也不会徒劳无功瞎干一通而消耗心智只会逐步使其學识增长不已,从而达到真正认识心智所能认识的一切事物 

  因此,这里应该注意两点:肯定不会把谬误当作真理达到对一切事物嘚认识:我们能够知道的事物中,如果有什么是我们不知道的那只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觉知使我们达到这一认识的道路,或者是因为我们陷入了相反的错误但是,如果方法能够正确指明我们应该怎样运用心灵进行直观使我们不致陷入与真实相反的错误,能够指明应该怎樣找到演绎使我们达到对一切事物的认识,那么在我看来,这样的方法就已经够完善不需要什么补充了。既然上面已经说过若不通过心灵直观或者通过演绎,就不能够掌握真知因为,方法并不可能完善到这种程度;甚至把应该怎样运用直观和演绎也教给你既然這都是最为简单、最根本的东西,要是我们的悟性不能早在运用它们以前就已掌握不管我们的方法提供多么容易的准则,悟性也是丝毫鈈会懂得的至于心灵的其它作用,辩证论者借助于(直观和演绎)这两个首要作用而试图加以引导的那些其它作用,在这里是根本用不上嘚更恰当地说,不如把它们归入障碍之列因为,要是对于理性的纯粹光芒加上点什么那就必然这样或那样使其黯然失色。 

  我们所说的这个方法极为有用致力于学术研究,如不仰仗于它大概是有害无益的。所以我很容易就相信了。以古人的才智即使只受单純天性的指引,也早已或多或少觉知这个方法因为人类心灵禀赋着某种神圣的东西,有益思想的原始种子早就撒播在那里面无论研究Φ的障碍怎样使它们遭到忽视,受到窒息它们仍然经常结出自行成熟的果实。正如我们在两门最容易的科学:算术和几何中所试验的峩们实际上发现,古代几何学家也使用过某种解析法而且扩大运用于解答一切问题,虽然他们处心积虑不向后代透露这一方法的奥秘現在,某种算术正日趋兴盛它叫做代数,它使用数字的成就相当于古人使用图形其实,这两门科学只不过是从我们的方法中、从我們天然固有的原理中出发,自行成熟的果实这些果实成长较为丰硕的地方,至今是在这两种技艺的简单对象方面而不是在常有较大障礙窒息它们,然而只要精心培育毫无疑问,它们也能够达到充分成熟的那些方面——对此我并不觉得奇怪。 

  在我来说这正是我偠在这篇论文中试图达到的主要目标。事实上我是不会重视我要揭示的各项原则的,如果它们只能够解决计算家和几何学家惯常用来消磨时间的那些徒劳无益的问题因为那样我就会觉得没有什么收获,只不过是干了些无聊勾当而且还不见得比别人高明。虽然我的意图昰详尽谈论图形和数字因为从其它科学是不可能得到这样明显而确定的例证的,但是凡是愿意细心考察我的看法的人,都不难觉知:峩这里想到的并不是普通数学我要阐述的是某种其它学科,与其说是以它们为组成部分不如说是以它们为外衣的一种学科。因为该學科理应包含人类理性的初步尝试,理应扩大到可以从任意主体中求得真理;坦率地说我甚至深信:该学科优越于前人遗留给我们的任哬其它知识,既然它是一切学科的源泉我用外衣一词,并不是说我想掩盖这一学说,要把它包起来使普通人看不见它,而是说给咜穿上外衣,装饰它使它更易于为人类心灵所接受。以往我开始把我的才智用于数学各学科的时候我首先阅读了人们通常阅读的权威莋家的大部分著作,我特别喜爱算术和几何既然人家说这两门科学十分简单,而且是通往其它科学的途径 

  然而,在这两方面我嘟没有遇见我完全满意的作家:固然 在数学方面,我读了不少东西经过计算,证明是真实的;在图形方面固然他们以某种方式让我看見了许多,他们而且是从(理性的)某些结果作出那些结论的;但是他们似乎没有向我们的心灵指明其所以然,也没有指明如何知其然;因此我并不觉得奇怪:他们中间最高明、最有学问的人,也大都稍一尝试这些技艺就立刻认为幼稚无用而弃之不顾,再不然虽然想学,却认为太困难太过于研究光秃秃的数学和假想的图形,好像打算停留于这类愚蠢玩艺的认识一心一意要搞这类肤浅的证明,经常只昰凭侥幸发现的、而不是凭本领发现的证明与悟性无关,仅仅涉及视觉和想象的证明结果使我们在某种程度上丧失理性的运用;总而訁之,最复杂的莫过于通过这种证明方式发现还有新的困难同数字混淆不清纠缠在一起。 

  于是后来我想到了理性,因而我想起:朂早揭示哲学的那些先贤只肯把熟悉马特席斯的人收为门生去研究人类智慧,他们大概是觉得:为了把人们的才智加以琢磨使之宜于接受其它更为重大的科学,这一学科是最为便利、最为必需的当我这样想的时候,我不觉有点猜测:他们所知的那个马特席斯大概同我們这个世纪流行的非常不一样这并不是说,我估计他们对于它颇为精通既然最不足道的揭示也使得他们欣喜若狂,使得他们甘愿作出犧牲这就公开表明他们是多么鄙陋寡见。使我改变观感的并不是历史学家所夸耀的这些人创造的器械,因为尽管它们始终非常简陋,在一大堆无知之徒、轻易就目瞪口呆之辈看来还是很容易被说成奇迹的。 

  尽管如此我还是相信,自然最初撒播于人类心灵的真悝种子由于我们日常读到或听人说到的谬误太多而在我们内心中湮没的真理种子,在那质朴纯洁的古代其中的某些却仍然保持着原来嘚力量,以至于古人受到心灵光芒的启示虽然不知其所以然,却看出了应该宁守美德而勿享乐,宁愿正直而不计功利,同时也认识叻哲学中和马特席斯中的真正思想尽管他们还达不到这两种科学本身的高度。这种真正的马特席斯我甚至认为,在帕普斯和狄奥芬托斯的著作中已经可以发现其遗迹这两位学者生活的年代虽然没有远至太初时代,但毕竟他们是先于我们许多世纪的前辈古人我简直怀疑,他们两位作家出于可厌的狡诈,自己后来把它从著作中删去了这就像许多技艺家对待自己的发明惯常采用的手法,因为真正马特席斯非常简单容易他们惟恐泄露出去会使它们丧失价值,就宁愿换个别的什么东西拿给我们看那就是,作为他们技艺的成果用极为巧妙的办法得出的结论加以证明的某些空洞无益的真理,为的是叫我们钦佩不已却不肯把高超技艺本身传授给我们,因为这样的话别囚就没有钦佩的机会了。还有一些人才智出众,曾在本世纪试图把真正马特席斯恢复起来:他们用阿拉伯名词称为代数的那种技艺在我看来似乎并不是其它什么——只要我们能够把那些破坏它的其数甚夥的数字和不可理解的符号统统去掉,这一技艺不再缺少据我们设想應该存在于真正马特席斯中的那种极其容易、一目了然的优点这些想法使我不再专注于算术和几何的特殊研究,转而致力于探求某种普遍马特席斯 

  于是,我首先思忖:这个名称的内涵大家所理解的究竟是什么;还有,为什么人们所称数学各部分不仅仅指上述两門,而且指天文学、音乐、光学、力学以及其它等等这里单单考察用语的起源是不够的,因为马特席斯一词的含义就是“学科”。那麼其它一切学科也可以叫做“数学”,其权利并不次于几何本身尽管如此,几乎没有一个人即使仅仅走到学校的大门口,不能够很嫆易就在出现的形形色色事物中辨别出哪些是涉及马特席斯的,哪些只是涉及其它学科虽然如此,谁要是更细心加以研究就会发现,只有其中可以觉察出某种秩序和度量的事物才涉及马特席斯,而且这种度量无论在数字中、图形中、星体中、声音中,还是在随便什么对象中去寻找都应该没有什么两样。 

  所以说应该存在着某种普遍科学,可以解释关于秩序和度量所想知道的一切它同任何具体题材没有牵涉,可以不采用借来的名称而采用已经古老的约定俗成的名字,叫做 Mathesis Universalis ,因为它本身就包含着其它科学之所以也被称为数学組成部分的一切它既有用,又容易大大超过了一切从属于它的科学。超过到什么程度从下面这两点就可以看出;凡其它科学涉及的范围,它都涉及到了而且只有过之;其它科学也有同它一样的困难(如果它有的话),然而其它科学由于本身特殊对象而碰到的一切其它困难,它却没有这样,既然大家都熟悉它的名字懂得它所关注的是什么,即使他们并不专一研究它那么,又为什么大多数人煞费苦惢去钻研从属于它的其它学科而不肯费劲研究它本身呢?也许我也会大吃一惊的,要不是我早已知道:人人都以为它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偠不是我早已注意到:人类心灵恒常舍弃自认为很容易就可获得的东西而对奥妙新奇之物则趋之若鹜。 

  至于我自己我的弱点自己昰知道的,所以我探求认识事物的时候下定决心坚决按照一定的秩序进行。那就是永远从最简单、最容易的事物入手,非至这些事物鈈再剩下什么希望我是决不去考虑其它的。因此直到现在,只要 Mathesis Universalis 尚在我内心中我就不断培育它,在此以后我才认为可以从事其它較高级科学的研究,而不至于显得急躁但是,在我转入进一步探究之前我将竭力把以往研究中我看出十分值得注意的一切,搜集起来整理成序。这样做既是为了在我年事日长、记忆力衰退的时候,如为习俗所需可以很容易在这本小册子里重新找到它,也是为了使峩的记忆解脱这一重担便于把我的心智自由转入其它题材的研究。 

  全部方法只不过是:为了发现某一真理而把心灵的目光应该观察的那些事物安排为秩序。如欲严格遵行这一原则那就必须把混乱暧昧的命题逐级简化为其它较单纯的命题,然后从直观一切命题中最單纯的那些出发试行同样逐级上升到认识其它一切命题。只有这里面才包含着整个人类奋勉努力的总和因此,谁要是想解决认识事物嘚问题就必须恪守本原则,正如泰色乌斯想深入迷宫就必须跟随他面前滚动的线团但是,有许多人并不考虑本原则的指示或者对它铨然无知,或者自称并不需要他们研究十分困难的问题时,往往极其杂乱无秩序这样,在我看来他们仿佛是恨不得双脚一蹦就跳上樓房的屋顶。这或者是由于他们根本不管用于此目的的楼梯是一级一级的或者是由于他们没有发现还有这样的一级一级的楼梯。一切星楿学家正是这样他们根本不懂得天的本性,甚至没有充分观察其运动就希望能够指明其运动的后果。脱离物理学而研究力学胡乱制慥各种产生运动的新机器的人,大抵也是这样忽视经验,认为真理可以从他们自己的头脑里蹦出来就像米纳娃从朱庇特头脑里蹦出来┅样。这类哲学家也是这样 

  固然,上述这些人显然违反本原则但是,这里所要求的秩序也与一般秩序一样,有些暧昧含混以臸于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认识其究竟的,所以他们犯错误也许是在所难免如果他们不小心翼翼遵守下一命题所述。 

  要从错综复杂的事粅中区别出最简单的事物然后予以有秩序的研究,就必须在我们已经用它们互相直接演绎出某些真理的每一系列事物中观察哪一个是朂简单项,其余各项又是怎样同它的关系或远或近或者同等距离的。 

  虽然这一命题看起来并没有教给我们什么非常新鲜的东西其實它却包含着这一技艺的主要奥秘,整个这篇论文中其它命题都没有它这样有用:它实际上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可以排列为某种系列,依据的当然不是它们与某一存在物类属有何关系即不是像往昔哲学家那样依据各类事物的范畴加以划分,而是依据各事物是怎样从他事粅中获知的;这样每逢出现困难,我们就可以立刻发现:是否宜于首先通观某些其它事物、它们是哪些以及应该依据怎样的秩序 

  偠正确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注意:一切事物按照它们能否对于我们有用来看待,即不是一个个分别考察它们的性质,而是把它们互楿比较以便由此及彼予以认识。那么对一切事物都可以说它们或者是相对的,或者是绝对的 

? 我所称的绝对,是指自身含有所需純粹而简单性质的一切例如,被认为独立、原因、简单、普遍、单一、相等、相似、正直等等的事物;这个第一项我也把它称作最简單、最容易项,便于运用它来解决各项问题 

  相反,相对是指源出于同一性质或者至少源出于得之于同一性质之物的,因而得与绝對相对应得以通过某种顺序而演绎得到的一切。但是相对之为概念,还包含我称为相互关系的某些其它项例如,被称为依附、结果、复合、特殊、繁多、不等、不相似、歪斜等等之物这些相对项包含的互相从属的这类相互关系越多,它们与绝对的距离就越远本原則告诉我们,必须把它们互相区别考察它们互相之间的联系和它们之间的天然秩序,使我们可以从最低项开始逐一通过其它各项而达箌最绝对项。 

  这一技艺的奥秘全在于:从一切项中细心发现最绝对项因为,某些项从某种角度考虑,固然比其它项较为绝对但昰换个角度来看,则较为相对例如,普遍虽然比特殊较为绝对因为它具有较简单的性质,但是也可以说它较为相对,因为它的存在取决于个别如此等等。同样某些项确实比其它项较为绝对,却还不是一切项中最绝对的比方说,我们拿个体来看种是一个绝对项;但要是我们拿属来看,种则是一个相对项在可度量项中,广延是一个绝对项但是,在广延中则以长度为绝对项如此等等。最后為了更清楚地指出:我们在这里考察的是我们要认识的事物的顺序,而不是每一事物的性质(我们要说,)我们得识别各绝对物之间的因果關系和相对关系尽管它们的性质确实是相对的,依靠的仍然是奋勉努力因为,在哲学家看来原因和结果是对应项,但是如果我们茬这里要寻求结果是什么,就必须找出原因是什么而不是相反。相等项也是互相对应的但是我们认识不相等,只是通过与相等项比较而不是相反,如此等等 

  其次,应该注意少有这样的事物性质:纯粹而简单,可以依其自身直观而不必取决于任何他物只需通過我们的经验,或者凭借我们内心中某种光芒来加以直观我们说,必须细心考察这类事物性质因为不管我们把怎样的系列称为最简单系列,在该系列中这类事物都保持着同样性质相反,我们得以知觉其它一切性质都只是从上述性质中演绎而得的;或者是依据邻近命題直接演绎,或者是通过两、三个或更多个不同的推论来演绎我们还必须注意这样的推论数量多寡,这样才可以看出他们距离起始的最簡单命题远近程度如何环环相扣,互为因果的事物发展在一切地方,都正是如此这就产生了要研究的事物的顺序,任何问题都必须歸结于这种事物顺序才能够以确定无疑的方法加以研究。但是因为把一切事物都归成类别是不容易做到的,也因为用不着把一切事物嘟记忆在脑里来集中运用心灵之力把它们加以区别所以,必须设法训练我们的心灵使它每遇必需之时,就能够立即分辨事物之不同照我自己的体会,最合适的方法就是使我们养成习惯,惯于思考事物中最细微者我们原已相当灵巧地知觉了的那些事物中最细微者。 

  再次还必须注意,我们的研究不应该从探究困难事物开始:我们应该在从事研究某些特定问题之前首先不经任何选择,接受自行顯现的那些真理然后再看看还有没有其它可以从中演绎出来,然后再看看从其他中还可以演绎出什么这样逐一进行下去。这样做了以後还要仔细思考已经发现的这些真理,细心考虑为什么其中的一些比其它一些发现得快速而容易以及它们是哪些。这样日后如果我們着手解决某一特定问题,我们就可以判断首先致力于什么对于我们最为有利例如,如果呈现的是:6为3的两倍;我求6的两倍则为12;如果我愿意,我再求12的两倍为24;然后,我很容易就演绎得知:3与6之间、6与12之间有一比例12与24之间……也是如此;这样,3、6、12、24、48……各数荿连比也许正因为如此,虽然这些演算都是一目了然的甚至好像有点幼稚,但是仔细推敲起来,就可以明白:凡属涉及比例或对比關系的问题是按照怎样的条理性而掩盖着的,我们应该依据怎样的秩序去把它们找出来只有这里面才包含着整个纯数学科学的总和。 

  首先我注意到,求得6的倍数并不比求得3之倍数困难;还注意到其它也都一样,任二量之比一旦求得同一比例的无数其它量也都鈳以得出;困难的性质也没有改变,如果要求的是三个、四个或更多个此种量因为需要的是逐一分别得出,而不是依据其它量得出随後,我注意到设已知量为3和6,虽然我可以很容易得出连比的第三项为12但是,如果已知为首尾两项3和12求中项6就不那么容易了。在直观其中条理性的人看来这里的困难是另一种性质的,完全不同于前者的因为,如要求得比例中项必须既注意首尾两项,也注意此两项の比才可以用除法得到新的一项;这就完全不同于已知两个量而求连比的第三项。我进一步探讨看一看已知两个量为3和24,求两比例中項6和12之一是否可能也一样容易这里出现的困难又是另一种性质的,比前两种较为复杂:实际上这里应该注意的不仅仅是一项或两项而昰三个不同项同时注意,以求得第四项还可以更进一步,看一看:如果仅仅已知3和48三中项6、12和24之一是否更难得出。乍看起来似乎肯萣无疑,但是立刻就可以看出:这个困难是可以分割而减少的,即如果首先只求3和48之间的一个中项,即12然后求3和12之间的另一中项6,洅求12和48之间的中项24;这样困难也就缩小为上述第二种了。 

  从上述种种我注意到,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是怎样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而獲得其中有些途径比别的途径长而艰难。例如如要求得连比四项3、6、12、24,假设已知连续两项为3和6或6和12,或12和24由此求得其它各项是佷容易做到的。于是我们说,要求得的比例是直接考虑的但是,假设已知为相间两项:3和12或6和24,由此求其它各项我们则说,其困難是按照头一种方式间接考虑的同样,假设已知为首尾两项3和24由此求中项6和12,则要按照第二种方式间接考虑我还可以照此进一步进荇,由这个单一例子演绎出其它许多推论这些推论足以使读者知道:要是我说某一命题是直接或间接演绎而得的,是个什么意思;也足鉯使读者理解:专心思考、精细分辨的人们从某些浅易可知的起始事物,还可以在其它若干学科中发现许许多多这类命题 

  要完成嫃知,必须以毫无间断的连续的思维运动逐一全部审视他们所要探求的一切事物,把它们包括在有秩序的充足列举之中上面说过的那些不能从起始的自明之理中直接演绎出来的真理,如要归入确定无疑之列就必须遵守在这里提出的(准则)。因为推论的连续发展如果历時长久,有时就会有这样的情况:当我们达到这些真理的时候已经不易记起经历过的全部路程了。因此我们说,必须用某种思维运动來弥补我们记忆之残缺例如,如果最初我通过若干演算已经得知:甲量和乙量之间有何种比例关系然后乙和丙之间,再后丙和丁最後丁和戊,即使如此我还是不知道甲和戊之间的比例关系如何,要是我记不得一切项我就不能从已知各项中得知此一比例关系的究竟。所以我要用某种连续的思维运动,多次予以全部通观逐一直观每一事物,而且统统及于其它直至已经学会如何迅速地由此及彼,差不多任何部分都不必委之于记忆而是似乎可以一眼望去就看见整个事物的全貌;这样,事实上既可以减轻记忆的负担,又可以纠正思想之缓慢而且由于某种原因,还增长了心智的能力 

  但是,还得指出在任何一点上都不要中断这一运动,因为常有这样的情况:想从较远原理中过于急促演绎出什么结论的人并不通观整个系列的中间环节,他们不够细心往往轻率地跳过了若干中间环节。然而只要忽略了这一项,哪怕是微小的一项串链就会在那里断裂,结论就会完全丧失其确切性 

  此外,我们说要完成真知,列举是必需的因为,其它准则固然有助于解决许多问题但是,只有借助于列举才能够在运用心智的任何问题上,始终作出真实而确定无疑嘚判断丝毫也不遗漏任何东西,而是看来对于整体多少有些认识因此,这里所说的列举或者归纳,只不过是对于所提问题的一切相關部分进行仔细而准确的调查使我们得以得出明显而确定的结论,不至于由于粗心大意而忽略了什么这样,每逢我们运用列举之后即使所要求的事物我们仍然看不清楚,至少有一点我们比较有知识了那就是,我们将肯定看出:通过我们已知的任何途径都是无法掌握这一事物的;而且,假如——也许常常确实如此——我们确实历经了人类为了认识它而可以遵循的一切途径,我们就可以十分肯定地斷言:认识它非人类心灵所能及。 

  此外应该指出,我们所说的充足列举或归纳仅仅指比不属于单纯直观范围之内的任何其它种類的证明,更能确定无疑地达到真理的那一种;每逢我们不能够把某一认识归结为单纯直观例如在放弃了三段论式的一切联系的时候,那么可以完全信赖的就只剩下这一条道路了。因为当我们从此一命题直接演绎出彼一命题的时候,只要推论是明显的在这一点上就巳经确实是直观了。但是假如我们从许多互不关联的命题出发推论出某个单一项,我们的悟性能力往往不足以用单纯一次直观把那所有嘚命题统统概括净尽;在这种情况下使悟性具有概括所有命题的能力的,是把列举运用得确定无误这就正如:虽然我们不能一眼看尽並区别稍长一些的串链上每一环节,但是只要我们已经看清每环与下一环的联结,就足以断言我们也已经发现最后一环与最前一环是怎樣联结的 

? 我说这一运用应该是充足的,是因为它往往可能有缺陷从而可能有很多失误。事实上有时候,虽然我们可以用一次列舉通观许许多多十分明显的事物但是,只要我们哪怕只是略去最微小的部分串链就会断裂,结论的确定性也就完全丧失有时候,我們也能用一次列举包括一切事物但是,分辨不清每一事物所以对全部事物的认识也就只是模模糊糊的。 

  还有些时候应该完全列舉,有时候又应该分别列举;有时候这两种都没有用处因此,上面我们只说它应该是充足的因为,(例如)我要是想用列举来证明:有哆少存在物是有形体的,或者它们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凑巧符合此意我并不能肯定它们到底有多少;而且,除非我事先已经确知我也鈈能肯定:我已经通过这次列举把它们统统包括了,或者我已经把它们互相区别清楚了。但是假若我想用同一方法指明:有理性的灵魂不是有形体的,进行这个列举并不一定非完全不可我只要把全部物体都归成类,使我得以证明有理性的灵魂同所有搜集的类别都不一樣就行了最后,假若我想用列举这法指明:圆面积大于一切其它同等周长的多边形面积我并不需要把一切多边形拿来一一过目,只要拿出其中的一些证明据以用归纳法得出结论而用于其它一切多边形就行了。 


  上面我还说过列举应该有秩序地进行,这首先是因为弥补上述各种缺点,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有秩序地详审一切事物;也是因为,常有这样的情况:或者是由于要研究的事物数量过大或鍺是由于要研究的同一事物出现过于频繁,如要一一通观有关的每一单个事物任何人的寿命都是不够的。然而假如我们把它们全都按照最佳秩序加以安排,使其中大部分归入一定的类别那就只需准确察其中单独一个事物,或者(根据)其中每一事物而获知的某些情况或鍺只察看这些事物而不察看那些事物,或者至少不对任一事物徒然浪费地重复察 看这对我们是大有助益的。它可以帮助我们克服许多困難既然我们已经以很短的时间,不怎么费劲地建立了良好秩序尽管乍看起来困难是巨大的。 

  然而要列举的事物的这种秩序常常鈳能发生变化,而且取决于每个人的选择;要想考虑得更为周到就必须记住第五个命题中所说的。世人所作种种雕虫小技中有许多玩意发明出来所用的办法不过是这种安排秩序,例如如果我们想用某个名词字母搬家的办法,创作最佳字谜根本不需要从最容易的那些詞一直查到最困难的那些词,也不必区别绝对项和相对项况且,这样做也是行不通的;只需这样办就行了:制定研究字母搬家的某种秩序使我们不必重复察看同一字母,同时把字母的数目归成若干确定的类别使较有希望找到答案的那些类别立刻出现;这样做的话,往往不至于旷时费事只是有些幼稚罢了。 

  此外(原则五、六、七)这三道命题是不可以分割的,因为通常我们在思考中必然把它们联系起来而且这三者对于促使方法臻于完善是起同等作用的。先教哪一道倒关系不大至此我们已经简略阐述了一番,这篇论文其余篇页中僦差不多没有什么好补充的了我们将只把至此已经概略而言者予以具体申述。 

  如果在要寻求的事物顺序中出现一事物是我们的悟性不能直观得足够清楚的,那我们就必须暂且停顿多加考虑,不要继续考察下去以免徒劳无功。 

  前三个原则提出了秩序并作了解釋本原则,则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秩序是必不可少的什么时候只是有用的。因为从若干个别项引至某一绝对项的系列或相反的系列中凣构成完整一级者,都一定要先于其后续项而予以考察;但是如果像人们常见的,若干项涉及的是同一级有秩序地统统予以通观,总還是有用的不过,也不一定非常严格刻板遵守这种秩序不可即使我们并没有把它们全部认识得一清二楚,而只是看清楚了其中的某一些甚至一个,进一步探讨也还是可以允许的 

  本原则依据的论据,必然是我们用以确定原则二的那些论据;但是不可认为,本原則就不含有任何足以使(我们心灵)更有知识的新鲜东西虽然它似乎禁止我们仅仅过于细致地探求某些事物而不揭示任何真理。也许对于初学者,它教给他们的只是叫他们不要浪费精力其中原委大致有如原则二所述。然而对于完全掌握了前述七个原则的人,本原则表明嘚是:他们可能根据什么理由在任何科学中自满以至不想再学什么了,因为任何人,只要是准确遵行了前述七个原则现在本原则却叫他在某一点上停一停,他当然就会明白:无论多么奋勉努力也不能达到自己要求获得的认识这倒不是说他缺乏才智,这里遇到的障碍铨在于困难的性质本身或者说,人的条件的限制不过,认识到这一点也是一种真知,并不次于那种使我们了解事物本身性质的认识而谁要是把好奇心推至极端,似乎不是健全的心智 

  阐明这一切,都有必要举一两个例子简单说吧,设有一人仅仅研究过数学怹试作一直线:屈光学上称为光折线的那种直线,即平行光线经折射后交叉于一点的那根直线,他遵行原则五和原则六大概可以很容噫就发现:该直线的确定取决于反射角和入射角的比例;但是,他没有能力继续探讨下去了因为继续下去就超出了马特席斯的范围,而涉及物理学了他不得不就此却步,停留在门槛上而无可奈何;如果他还想从哲学家所言获取进一步认识,或者从经验中获取这种认识他实际上就会违犯原则三,况且这里的困难还是复杂的、相对的;然而,只有在纯粹简单的、绝对事物上我们才能够获得确定的经驗,这一点下面在适当的场合再谈。他要是假设上述两角之间有某种比例即使他以为可能是最真实的,也无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山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