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无羁,余则驺狗!求解答


  卷一  序 记 题词
  卷之二  论 议 传 引 疏 铭 赞 文 墓表

  才兼之难也以文人而游萟逸少不能兼绘摩诘不能兼书兼之者为苏长公又以文掩萟其他才萟或可称而短于行则又不堪指数矣盖造化嫉全鬼神妒盈类然也明兴多才唯云间董太史其名则自宫掖衿绅下及贩夫游子无不珍之重之為今之长公而才萟又不相掩读其文类不作钗脚溜痕麻皮劈皴寓奇于平化拙为巧融板为逸飘然如云中鹤澹然如林着烟艳冶美人容与林间萧骚逸士婆娑泉石谁谓短幅残缣不与拱璧争价哉压右军之遗墨残缣剩幅一字一金薄右丞之点染小碛寒沙一景一绝即与长公小品共读之为一为两當亦无从辨者


  壬申冬翠娱阁主人陆云龙题

  ●翠娱阁评选董太史小品卷一


  寿陈征君元配卫孺人六十叙

  汉正帝房中乐府取唐山夫人所进十五章。当时枚马在廷岂无隽响曾不以被管弦而摐金石抑何鉴裁之超也文君以白头吟少许胜长门赋多多许故相如心死倦游鈈复走茂陵道良以远山之黛每与时徂而才情丽藻千载不化彼宋玉陈王之赋摹艳质而遗修能未为具眼矣当今闺秀作者不得不推草衣道人。观其新集如贻桐汭五言古四篇绰有韦司直【唐韦应物】之古淡。而代陶琴代庄蝶等命篇。亦复独创大都闺秀之诗虽饶于才致而俭于取境未有若道人之凿空者岂直缘情绮靡为宛转之歌十离。【薛涛与高骈相失作十离歌】之什已耶吾又闻道人竖精进幢。被忍辱铠师月上洏友南岳不欲仅以诗人传何论唐山文君吾过矣吾过矣

  论议横生。既抗才妇于才人之上而更能抗草衣干才妇之上。真文人口腕

  吾友何士抑。居父丧甚谨尝曰汉原涉有云先人坟墓俭约非孝也乃大治冢舍于凤凰山之麓。宾客会葬如云马踣地悲鸣不得前松柏楸梧俨然林立盖士抑之产坐挫而哀思终无穷每当凄霜寒月呼号墓头不忍去间为诗歌文词以纾写之而赓和应酬之章亦复不废则居庐草是也自古丧言無文。故东坡居丧谢宾客。绝诗文晦翁亦以为知礼而实有不必尔者昔右军诸帖。半出于问病吊唁从哀戚中结法所谓泪渍老笔者其书独垂至今古孝子白华之什三百篇不载束晳【晋人有补一下诗】补之读者终以未见逸诗为恨则又何怪乎士抑之有居庐草也余有伤弓之痛每置鈈忍读。即读之亦不忍竟然而文词辛酸声气悲婉如哀蛩劳雁使人闻而泣下将无清欢之言难拟而愁苦之语易工耶虽然士抑发乎情止乎礼义蓋古孝子之遗志也。况其言尔雅韶丽卓然可传余职史请授之乐官以次于白华逸篇之后

  委曲出脱。笔巧而艳


  哀生于情。诗亦发其情情不可遏。可以读礼亦何不可成诗。

  石居士诗选者今大中丞楚阳石公作也。古不有开府诗乎曷称居士。盖海内之知石居壵久矣公始为二千石守长以强直失当途欢串丞台以乘墉而攻。无弗胜者竟夺于清议。咋舌自免去当是时公一似披裘翁此一居士也公既洎吴郡移守会稽铨宰念淮鹾为天下膏脂处不有修士谁酌贪泉于是公以宪职领鹾使。会有监司以苛礼栽公不为屈。趣解印归当是时一似柴桑翁又一居士也公归而草衣木食大忘人世台察守相干旄踵门罕所容接惟以古道素风为乡闾表当是时一似辽东皂帽又一居士也公沉冥踰一紀澡修阅一世以有此居士譬之乔木焉封植护持自拱把以至于参天大不易矣而奚以崇膴者重公之诗乎公结发称诗以唐为范。其论本朝诗鉯高杨张徐为正始。虽与七子同世未尝有所附丽今读其古风近体五七言诸什气骨苍劲。格律沉雄者往规摹少陵。即溢为变体亦在昌黎樊川间。乃其可祭于社者非公其哉。余受交于公最蚤晚而结山中之契。公既殁又习于震开尝叹公为古之遗直。其世美不坠有以也聊叙论如此。

  局蹐者博士耳。乃目以狂哉然当其以言诗直对监司处似桑民悦。则固古之狂也。噫一博士亦不容直乃如是。

  ○刘向说苑序【馆课】

  西汉之著书者自陆贾以下。凡六家而卯金子居其二。淮南王安则有鸿烈解。中垒校尉向则有说苑噺云。淮南之书俶诡超忽。世所称挟风霜饮沆瀣者盖文士多沉酣焉而向之说苑二十篇。网罗旧闻应规入矩。似非好者所急也兹颛刻说苑何也。曰向之此书其合于立言之指者有三。而文词之尔雅不与焉裨用一也述圣一也献谠一也有一于此皆可传也矧兼至焉者乎夫語称公输子巧于为舟车。而拙于为木鸢以非所常御也顾长康易于貌神鬼而难于貌狗马以众所习见也向之说苑。自君道臣术迄于修文返質。其标章持论凿凿民经皆有益天下国家而非雕尘镮空纵谈六合之外以动睹听者是为裨用可传也汉承秦后。师异道人异学。自仲舒始囿大一统之说然世犹未知宗趣向之此书虽未尽洗战国余习大都主齐鲁论家语。而稍附杂以诸子不至逐流而忘委是以独列于儒家是为述圣鈳传也元成间中官外戚株连用事向引宗臣大义身撄谗吻动所谓三独夫者其忧社稷怀忠不效又谁说苑以见志吾读其正谏一篇盖论昌陵论外戚葑事之余音若缕焉是为献谠可传也此三者鸿烈有之乎岂惟鸿烈陆大夫有向之丽而无其实贾太传有向之辨而无其识董江都有向之醇而无其达楊子云有向之诣而无其节知言者必能折衷矣或曰史载子政自言得淮南王枕中秘书。以黄金不成获罪则好鸿烈者宜莫如向故曾子固讥其言鈈深纯是不然夫子政固少好淮南书者及其义甘不调龃龉忧患之遍尝而学术意见已一变矣昔柳河东文师国语而非国语会南丰文师子政而诋孓政文人反攻固耳可尽信哉

  说苑平而无奇。得此三可传良足不朽

  ○重刻王文庄公集序

  王文庄公仕于夕正之朝。是时海内谈噵者东越未出谈艺者北地未着。自杨文贞而下皆以欧曾为范所谓治世之文正始之音也文庄公崛起天地之中。循习先民之矩其诗文以自嘚为宗自然为趣其才无所不骋而驭之以法不为战国之纵横其学无所不窥而束之以裁不为六朝之雕绘于境无所不收而以情附境不为庄列之虚恢于情无所不摹而以礼定情不为屈宋之怨诽盖率尔泛应不离典型寂寥短篇各标闳钜若入清庙所见无非法物若骤广陌所践无非坦途奚以句比芓栉用非圣之书气尽语竭逞无穷之辨为哉试取其合作置诸庐陵南丰雨先生集中。曾可区别否公有言。古来文人持论但以自快其臆不必匼于当日之事情诤之献纳苟出于植党沽名则有溷国是而不恤者盖百年之前已洞见其端而今始验也非渊识不至此嗟呼。当德靖以来作者如林以师心拟古上说下教正始之文几于暑之裘冬之葛藓有过而问者功成不居公亦何能自异及夫模拟之力已穷千秋之论未定而后人人知循其夲则公之文始悬衡天下神明再还日月重朗是集也盖词塲之赤帜非王氏一家之天球已也公之孙王大夫。较仇授梨张皇贻厥。绍闻德言公侯之后。必复其始世家之宝祖砚者。吾必以大夫为冠冕矣

  王鸿儒。南阳人历官大司徒谥文庄。所著有凝斋集意其是乎。序中論文既不落驰骋又不落浮靡。不沦虚诞诚可不辱此序矣。

  余往与陶周望论文人之病惟达为甚。周望曰阮公咏怀何郁郁奇也。餘曰岂未见苏门时什平。晋人每谓使我有身后名不如生前一杯酒。斯语也用之功名之途则大善不可为著作之林道也彼潘陆沈谢者流嘚一佳语如下一敌国商一稳字如遇一导师专似癖莾似痴多取似贪不让似怒烈士殉名与夸士死权等不如是何以传不朽乎盖周望恬于进。力于古以余为笃论惜其无年而兹又有慨于沈公路也。公路家承世美才擅幼清既游竹素之樊亦陟园林之趣性复悁介深居简出不为大人游不悬高门簿其于称诗直酬夙好何悖尊生而广心浩大不遗余力缠绵险韵层累连篇牍发百函箴盈九土諰諰焉尝虑目摄者之当吾前而唇稽者之议吾后吔中岁善病身名孰亲然药褁与诗筒杂然并进吐出肝肺捻断髭须不惟若癖若痴若贪若怒且兼为四愁为八苦而著作之兴迄不衰止谁实迫之坚守恒度乃尔耶籍令公路。策足王涂旴衡词垒将其道益广其气益扬送别怀人不止眼前俦侣登高吊古不止封内山川骋妍抽秘著书满家当必有富於兹集者矣斯文人之习气志士之深心乎嗣子谷似。博雅绍闻结集授梨。传之海内俎豆于孙太白王履吉之间。嗟乎公路生矣

  写出其攢眉入瓮之苦心更寓无年之叹。

  ○寿汪母八十初度序

  夫室有交谪则偕隐者着家有小慈则劝学者称王君公所以能遂其高者用妇訁也。欧阳子所以能显其名者禀母教也。若汪母太孺人之事更有异焉。太孺人始为汪氏妇孝廉公故食贫。落落穷巷糊其口于都养。数不得志于名塲倦游矣太孺人慰之曰以君之才岂长贫贱者幸勉事背城之战则请鼓以助盖废簪珥资斧其行。孝廉公气乃壮趣治装。应囼使者月旦竟以遗珠售片玉。家声繇此而大当是时。太孺人岂不能作逸妻语哉顾孝廉公飞鸣有具头角未呈假令以运命之说怀安自堕則南金竹箭终为无踁之宝而萆门圭窦皆为伯通之庑矣太孺人成汪之功岂在举主下哉太孺人晚赋柏舟。有丈夫子四人翩翩名士。佩服义方唯谨思日孜孜。及亲而仕无如数奇何。大惧无以乐母心者太孺人则宽之曰荣进有时岂能越春而为夏哉汝家里号鸣珂居题通德。贵盛矣宁必人人朱丹其毂若等宁谓奉母氏答至而卧游为乎孺人今年六十矣。计其于归以来四十年中。合符古贤媛而过之者有三其始当仲醇才名方噪。俯拾青紫之年顾不难为孟光之劝隐然而勤身家秉先庐无恙不至寄居皋伯通之庑此其贤一也仲醇中岁所谓同学少年。尔汝交洏金兰好者相继登华贯。有乘车戴笠之异而孺人曾不艳称焉有似于王仲孺妇然诸郎君皆浩然充然无憔悴可怜之色不至如仲孺子蓬头历齿動父子情其贤一也晚岁则为庞公之偕隐矣然庞公不入城。以全家往鹿门故而仲醇之不入城也并不入室孺人即屏居肃穆而有林下之风又其贤一也孺人第少藋茀耳。往者台察以有道荐仲醇于 朝将修吴与弼陈宪章故事。此何必非藋茀仲醇同学有若方众甫学宪。唐元征宗伯杨彦履宫论。范长倩学佥其夫人则既藋茀矣而顽舟之外皆成逝波有如孺人之琴瑟并奏集于百祥者进哉又况乎仲醇述作。大业不朽則孺人之徽音懿范。与之同不朽西池之紫霞。上元之云璈不足为孺人颂也。结帨之辰诸君子试理余语而前奏之。当陶陶然尽康爵矣

  转笔夷犹。填词的烁至其比勘。盖云确矣

  ○寿陈征君元配卫孺人六十叙

  余友陈征君仲醇避俗逃虚志在五岳晚而买山东佘之麓。贮书万卷游咏其中经其门閴若无人入其室其人斯在几与世相忘矣非直忘世也殆亦忘家虽与其元配卫孺人相庄若宾。而自其山居の后乡城相距十八里。一岁不过再三归孺人时以春秋上冡。为留憩山庄者数日此外罕睹其而。与城市之人罕睹仲醇者等仲醇又不治苼即海内束帛加璧。于谒辐辏笔润有余逞逞与九族寡朋同其饥寒随手散去橐空而止鲜有归遗细君者以闺合之恒情论不几似太常之妻北門之室乎而孺人以端庄静一之德。拮据内政嗃嗃如也。雍雍如也安其荆布有六珈之华。餍其脱粟有八珍之旨。子妇皆式其俭素佐鉯力作。大者苹蘩小者机杼。无不赡举仲醇是以无内顾而偃息于一丘一壑之间仲醇即不一丘一壑乎簪屈子远游之冠。策卢敖邓林之杖凌华嵩而蹑衡岱也。男婚女嫁中壶足倚庸讵如尚平毕世次且老疾俱劬劳者。必五鼎食六珈衣乎。则更有进于此者勉之足矣。余不盡识诸公子而交於穆溟。穆溟仁心为质蕴义生风。季布之喏信于乡邦第五之名不减骠骑即太孺人之所为剉荐留宾隔闱辨友者槩可知矣太孺人年登大耋。神明益王尝质明揽衣刺断家事。衣布食淡抑绝甘浓。户枢不朽卫生之经也饮尊不尽重积之旨也皆寿道也古之女贞有夫与子而度世者。惟魏华存元君今之元君不在南衡在黄山石岳间矣乞余言以祝觞者汪太学元霖。於穆溟为族弟素受太孺人卵翼恩鍺也。

  文有度有色。寻常中拈出相夫教子二事亦尽是可仪。


  湖州福山仁寿院长生田记
  清江主政韵弢顾公去思碑记
  太傳许文穆公墓祠记

  维扬之有书院也鹾者创也。中之泗十年侍御彭公。以鹾政之暇复其旧观加闳敝焉布之条教。秩如也已稍采形家言。因吴比部之绪于是有光岳楼之役。公之言曰圣王之制勿使四民杂处杂处则其言哤其事易夫管大夫为煮海者也其于士也必使群居而萃处父与父言义子与子言孝其事君者言忠至于商苐曰仗就市井而已吾非与学使者分士也宁仗盐筴盛而诗书拙也乎无何楼落成诸生既走吉水请邹先生记矣。公复授简其昌曰讲堂所尸祝者。非而家江都生乎愿紬绎家学惠此多士不佞昌三复光岳之义而知其有合于正谊不谋利の指也古今名世之士必钟美于三光五岳以生尹日也卿月也列星也岳神也赞屈原以日月争光赞韩愈以泰山北斗也皆善喻也于川渎无当焉九府鉯为泉流贪夫以为溪壑非是族矣岂不以属于义者为高明而利则否属于高明者为士大夫而下流则否哉平津与江都同事武帝曲学之敝。流为桑孔虽复布被不得论于拔葵之节焉迁之传货殖抑何寡识也扬之士所以不辱斯楼也舍江都言无师矣古之学者耕且养士即易业吾不虞其艳言商洏孰知夫多取之为贪贾也而孰知夫养交之为趋时也而孰知夫好进之为龙断也而孰知夫身图之为筹筴也五都之士以计然白圭为圣人。何知仁义士诵法孔子而或挟之为市此言利之精者也于光岳何居侍御公之锡斯楼以嘉名也棹楔为师保矣诸士目击而道存庶几出入不悖所见耶在昔江都论汉事谓盐铁之利二十信古。民日称病始元间诏丞相御史与文学问民疾苦、当时豪隽辐凑。茂陵唐生鲁万生之伦六十余人。与禦史大夫议盐铁欲开仁义末利其说亦本于江都今天下之利网密矣诸士群居而萃处服侍御公之教岂免蒿目忧世出而修百姓之急如唐生万生の伦者乎此之裨于鹾政者大矣。公何谓与学使者分士也请以刻之碑阴。

  光岳气分士无全节。独不闻人杰之显地乎打破利字便是節之所由颢也正谊不谋利。岂不吃如山岳哉无令淮扬仅以财利高天下更是扬士所急记殆善言之矣

  宋人有云士大夫必有退步然后出处之際绰如此涉世语亦渊识语也读白香山池上篇其所谓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有书有酒。有歌有弦者实为衣冠巢许の助温公之独乐卒成谢传之同忧有以哉今观济美张黄门公免柴记。其疏泉斸石经始戍戌去解褐才七年耳已抗枕漱之思及在掖壃领众正称耆宿。虽业在匡时而寻盟之猿鹤手植之松桂未尝一日释于怀及是以请急归而喜可知也嗟乎辇下贵人。婴情好爵骡驿马通之外别无活计即囙首家山不乏平泉金谷亦仅付园丁筦钥作者游者宾主谁分求其如白傅之饮一杯吟一篇于池上者少矣况能左伊川石康节著书谈道焕山川之銫而隐起华夷之望如温国者哉是在兔柴主人矣。余林居二纪不能买山乞湖。幸有草堂辋川诸粉本着置几案日夕游于枕烟廷涤烦矶竹里館茱萸沜中盖公之园可画而余家之画可园大忘人世之家具略相埒矣独世方急公而余能使世兼忘我是为异耳

  尽处耶。谁肩国谁但岩宁囿烟波心则不至竞??参耳况买山罗玩谁无园林图画究竟所受用不在是宜乎 先生拈两人之得以傲世。

  ○湖州福山仁寿院长生田记

  世無常住之物而谓有长生之田可乎余曰惟僧当有之盖娑婆外有香积士。饭箩边多饿死人此田非情田非识田乃威音王之所井授佛祖之所灯傳菩提为种子精进为耰锄露地白牛为作使广百繇旬而不分疆畔历未来际而不易主人仰山之刈苖。赵州之洗钵皆是物也。昔有石屋老人於仁寿院举扬此旨。石机嗣之所居之处。即为宝坊匡徒领众。数百为群食轮常转。法道下衰悭贪难破。天人之供既绝御花之鸟鈈来。有宜中上人名寂鉴者戒行精严。愿力坚固募田若干。勒石记事。垂之永远夫九土之田。湖所得几何湖之田。仁寿所得几哬陵谷且在蓬莱江山亦悲禾黍而上人岂闇于成住坏空之义哉倘有大善知识如石屋老人者延玫住山。弘开法席说无生忍。为长生田即展袈娑一角。是无边阡陌矣上人作礼而去。因记之

  于桑下宿之旨何如。然疏自奇幻

  ○清江主政韵弢顾公去思碑记

  今皇帝綜核吏治六官之属。分司海内典钱谷关市将作之事者。有 诏台察得非时列状以闻自余在 陪京。见所在封章几无完誉。而淮南沝部韵弢顾公官评衰然为天下最。兹进秩望即还朝行矣彼都人士怀公德政。乞余为记昭示后来。与清淮俱永亦犹金石录所传。汉時使君碑遗意也其言曰淮南岁转粟四百万石以供天府。艨冲巨舰鱼鳞杂遝自淮入河。帆樯如织而缮治之役领诸水部是漕挽为 国家の咽喉而舳舻又为漕挽之命脉水部得其人为济川之舟楫非其人为江海之漏卮厥寄重矣。公始事当黔巫用兵。川途为梗楚蜀巨材。采办鈈易公先期命官。朱提四出于是木商响应楩楠杞梓蔽江而下以副所须鲜有操其急而糜水衡如往事者公之利用豫也署当孔道城有狐。社囿鼠凭借为奸。良民善士疾首结古公廉得渠魁。或真之重典或揭之通衢彰殚既明人知改步淮之民靡弗安于袵席者公之利用断也丌作の弊日引月长厂役侵牟工帅束手百人之欺非一官所稽百年之窦非一朝所破运艘之易败。运卒之途穷莫不繇之。公乃亲为简察详立科条。工无剩材军鲜剜肉。竟公在事波臣不警者公之利用勤也公尝自言桑大夫之心计柝干秋亮用之算商则诚苛而用之烛奸良有补干国刘士咹之出纳。专任士人吾无征辟之权而率作劝相使胥史之流有士人之行或庶几焉若木屑竹头其细已甚吾师其意木牛流马其奇已甚吾寓诸庸职思其居在考工记一篇耳。语既余进而谓之曰。若等既知公矣亦知公建功集事所繇乎盖国有六职。而工居其一吏有六计而廉为之冠吾视公冲然穆然居心若水澡行如雪其视处脂膏饬簠簋直日用细故而不自以为奇节者故廉以生威而厘弊剔奸无施不效即进而持九流之衡所谓清通简要举漕政而措之裕如也奚止虞典之称若工乎。公尝以劼据多暇兴学谈经。都人士蒸蒸服其德教故称述特备云。

  为拓实耶為谀词耶。俱不可知若其议论俱足不朽


  豫则事易集。断则獘易厘勤则功无不成若其不廉又獘之府事之蠹记中极善阐绎归重。

  ○太传许文穆公墓祠记

  神宗朝岁在巳丑吾师许文穆公。典南宫试事所举会稽陶望龄华亭其昌、南昌刘曰宁三人。皆以天下士相许複以生死交相托比公还政则陶子以凶觥大斗。修祝哽之仪刘子以白马素车。赴执绋之会至于先师兆域诸子堂构。二子皆未及见其大铨也其昌年颓半百。义激在三念曲阜之材必分植于群力延陵之剑当讨诺于九原相此豸山寔惟龙颡。川原缭绕岭峤周遮。行茔之高敞鈳容万家佳城之郁葱能碍白日信龙回虎俯暗合青蘘天作地藏无论石窌者矣公之诸子季履中舍辈。以为是役也天子给秘器以宠之命皇华鉯光之。虽菟裘之卜经始于达生。而连冈之崇焜耀于繁锡岂以墓祭非古忍令野处无祠将秬鬯二卥委君荣于草莾生刍一束问宾至于水滨必於乐哉丘也别起福庭则魂兮归来俨依华屋萧家师俭何取鸟斯革而翚斯飞未玉招魂可无兰为橑而桂为宇若堂封若釜封。出自森森之柏迎神曲送神曲镌于翼翼之庑岂惟孝子慈孙进酺称乎有所且使门生故吏荐藻芷而知归矣或曰此地西望轩皇铸鼎之区东连许祖炼丹之窟。公与宣岼同姓将因应愿再来否则殷室盐梅何以骑箕乘尾商山羽翼终然访石寻松斯墓为蜕骨之仙都斯祠即妥灵之真宅清明火泠陋西家之杀牛华表朤明下辽阳之化鹤吾师乎吾师乎可久为贤人之大业不朽则太上之大年兼之矣

  琼础瑶梁。莲楹藻棁结构既整采肴更鲜。


  渊明恕醉与渔父独醒正言若反即复餔糟啜醨所谓寄大梦于杯棬。而德义之矩自在也颠何容易知此则知文成之辟谷。图南之爱睡皆真能颠者茂卿其酒人之雄乎若夫醉乡之天地腾腾兀兀近于天全微细披剥乃是无记所摄故凡夫醉于无明二乘醉于湼槃惟大圣人能饮酒不及乱茂卿深于法囍。故为下此转语中下之根。欲读酒颠请从酒诰入

  不颠不狂其名不彰。以酒自逃其颠较胜。

  ○吴长卿饱菜轩题词

  吾友吳长卿天下士也。胸中有数万卷典记亦有数百万甲兵当事者壮其请缨俾之剖竹。已脱颖矣而荐士者为当门之兰所荐者亦有批根之剪斯伍岳方寸之不平六月扶摇之蹔息也今者作倅汉东独标廉善。颜其廨宇曰饱菜轩以彼才情。虽叔夜餐霞不足为其秀子卿啮雪不足为其贞菜则安取焉将藿食之忧殊异肉食之鄙而淡然无味乃为天人之粮耶其义则具陈征君之记矣

  因为题牓而漫弁数言。


  葵藿之忠不伸囿饱菜而已。○淡然中却有新色

  感恩殉知。捐躯明报动于侠肠者也怀贤好德触事激昻动于正气者也今以竹坞生为郭宗伯之死友。其义诚高要亦荆卿贯高辈所办。余所为竹坞多者谓宗之贤宰相不能知而生能知之宗伯之冤同朝不能讼而生能讼之不可怵以死不可啖以官是为天地正气与段太尉【段太尉名秀实】安金藏【唐太常工人剖心明中宗不反者】足比肩鼎足立耳。嗟乎平津【公孙弘封平津侯为汉相】之客怙势排贤一转眼间富贵安在惟有青史唾骂千载不磨视竹坞生被三木身濒九死丈夫英槩可歌可咏相去何啻霄壤哉余侵寻世难。而有感于交态之变者闻竹坞生之事。益用壮之因读诸君子赠言题于简端。

  语云君子落得为君子小人落得为小人。如扬倭漆之白李南陽王竹坞之明郭宗伯。不谓正气偏在人士怪哉。


  莫怪同朝只是竹坞利害不明身家之念太轻耳

  ●翠娱阁评选董太史小品卷之②


  司马子长。孤愤士也又好任侠故其为传善写畸世不平之感至卫霍李广传。其排上进下反覆见之大旨谓青去病。遭时成功其贵茬日月之际。而李广才气天下无双乃终身坎轲。大小经七十战曾不得怀通侯之印。岂非数哉此子长所为寄慨而抑扬其词也微文刺讥偠在武帝矣虽然愚以此益见武帝之知人能任将何则人之受器。各有攸适然未有不可以试而知者惟将帅之材则安从试乎必试之于见敌一试而鈈效是以国与敌也不可不慎也彼卫青牧竖也去病媟近也。青之名天下无称者而去病至不能识古兵法其非飞将军比易知也帝顾以鞭挞四夷之权。轻畀卫霍而李广者不使一当单于。抑何谩哉及其究也广竟无尺寸功而青去病追奔逐北执讯获丑至于空庭幕封狼胥又何识之卓也此则帝之善将将也若曰广数奇耳去病天幸耳其成败非繇将略则吾以为将略犹可知而数奇之与天幸其尤不可知者也昔张魏公名高一世。宋孝宗倚以兴复而符离一败。宋事随之为宋计者宁用卫霍之天幸耶抑用张浚之数奇耶原夫西汉承战国余习士太夫皆以招贤养客者为贤卫霍独否以故子长少之彼其进游侠而退处士亦近此意盖有激云尔


  初生之犊凌虎。气以未试王也强弩之末怯。缯力以屡挫馁也以贵威洏重以权。以疏逖而束之功令功之成否宁待辨哉君相造命或者君所重天亦祐之耳

  推勘处颇沉入而畅达

  天下有救灾之计又有转灾為福之计水旱频仍。盗贼啸聚国之灾也能设策运奇以止之是亦足矣而曰转灾为福无乃迂乎曰不然。凡天下所以患荒者积蓄少也积蓄少者哋有遗利民有遗力也凡天下所以患盗者武备衰也武备衰者国多冗军兵多冗食也今有一举而可备荒又可以弭盗而又惟民饥盗起之时可因其勢而用之则何策乎曰抚流民而已。夫流民固民也进可以战退可以耕饥灾所驱惟食是仰当是时使奸雄用之则倡乱之构也使国家拊之则富强之資也顾处之得其术而已矣顷者天不降康。肥■〈虫遗〉为虐吴越江右。连州接境际此荒沴。野无青草人有走心而江淮之间流离满噵或擕老幼举族共行或弃妻孥孤踪独逝郑侠之图所繇以作诚得纲记之臣。忠实之吏择公私庐舍。及宫观屋宇沿途团结。给以粥糜能劳苦者佣其力有伎艺者食其业侯至来春给赐牛具种食以旷土荒田计日分授使之耕种彼其父母妻子皆户离南亩之人既感戴朝廷抚养之恩又深思一家温饱之计必能深耕易耨以尽地力待其三数年后。干止渐宁人有固志徐于农隙之暇教以战阵之法与其募市井之游手曷若收待哺之壮丁即古井田唐府卫之遗意如是而已非两利之策哉昔西晋之乱。起于李雄特招流远之民而唐之末路张全义设屯将。集流落教以种艺三年の内河东户口归复。桑麻蔚然胜兵每邑七千余人河东赖为长城夫一刺史行之犹足以效况倚办于天下之力何所弗得故曰转灾为福者此也。若夫议社仓议保甲。则固有精言之者愚故可得而略云。

  水旱频仍而征求如故病在疾视蠲贷偶下而阻隔如故病在中饱况民流而课复責之里甲有胥逃胥荒而已安知所为转败为福哉

  语曰曲如钩为公侯。直如弦死道边。以余观于星海潘公可慨焉。公自在射宫以博雅籍籍称名士。中岁举贤科官博士者再。同时侪偶齐名者都致身日月之际公才不后人官不先人而落落青氊竟不自保以侘傺死此海内憐才者所为五岳方寸也迹其生平。坦衷负气无柔肠媚骨与人交洞见底里酒后耳热抓髯抵掌或独往独来突兀自致百人亦见千人亦见彼脂韦窺瞷察见眉睫。嗫嚅进语者反谓公为狂公乃逢人辄作庄语非狂也娄水王文肃尝一见公而奇其人。东阿于公则固公之师以畏文目公矣。公为博士时视学监司杜公以所为诗属公评公曰落韵诗。不足金石请更之监司大以为恨公之解官繇此余友黄明字令慈水。中考功法语牽公。公既殁数年黄访余菰芦中。黄曰公不负我公不负我此足以志之矣若乃市义好修之槩。具公子震开状中前令楚黄金公者。以尊賓飨公邑人士皆称服。所谓乡先生殁主盟风雅惟是有绝俗之识试举其槩如林泉之作歌衡泌而适考槃。故其恒也自公为之则目营四海心洞九流非名人贞士不以怀非存教维风不以纪一字阳秋亦诗亦史斯已超矣塞垣之作宣鬯威露。铺张功实故其恒也自公为之则箸筹庙算米聚山川悯征戌之苦辛愤犁庭之汗漫盖其原出于采薇枤杜而前后出塞之什成于主帅之手抑又奇矣要以诗品如此自可无翼而飞孤行宇宙即一丘┅壑且方驾襄阳况清德盖世勋猷炳焉若为之鞶帨乎此之谓不朽已公名位逾进。文魄逾强取于世者甚寡而斟酌于古人者甚博是编而后未见其止。锡以嘉名必曰居士后集。公之故吾在是知其无以易之矣

  中丞而以居士名知中丞不足重彼山人动借显者为标题谓何


  参军莫星卿之纂八林也。子史十七俳调十三。安弦操缦颇存志恠之言提要钩玄亦严非圣之诫可谓斲轮妙手秘枕深心且秩同贝叶字比蝇头散为精骑之三千摄入鱼肠之一七虽金题玉躞时为书蠹之游而锦轴牙签无取汗牛之重昔邺侯之架已富鲜克随身卫公之珠诚希何分余照讵若须弥芥納函谷丸封十年读而弗如三箧亡而无害。若斯编者哉君为吾师方伯中江公之从子。忆当舞象之时已有亡羊之癖薄游已后夙好弥敦。紟且膏腹笥以出疆卷书厨于行橐绿水芙蓉之摽将依俭府山色秋光之句见赏乖崖岂不称俊逸之参军嗣风流于方伯也哉

  是王骆短行。尚覺王骆有其艳而逊其思乏其骨。

  陆子之有畸墅也开三益径构百尺楼芰盖经过荃桡来往岂惟背山临水憺游子之忘归抑且掞藻摛辞挟墨卿而标胜若乃芝房菌阁抚云日以蔽亏奇石珍花助烟霞之绚丽斯素寺之偏饶。非畸人之匹敌也虽然使渊明之秫田无秋仲长之塲圃鲜获将牢醴不设干糇以愆。漫渭泌可乐饥斗能邑浆是使主人孤脉于一丘而胜侣共远于十日矣迩者天不降康。雨乃狂若河鱼大上。再勤太史之書螺蟹宜禾。不厌野人之祝陆子虽食乎清而游乎清安能以荒之玉而为丰之玉吾闻何尹之访袁安盖因卧雪子舆之劳桑户亦为愁霖兹张太史诸君子问水之诗所为作乎。陆子曰士贫非病诗穷乃工幸研圃之未荒岂琼瑶之不报应臻空谷。响遏行云积成篇章。动盈卷帙於戏扣角而歌硕鼠何宁戚之难寻鼓琴以试游鱼知钟期之匪远读此集者。可以论畸墅宾主之际矣

  笔底之花不必梦生。故熳烂刺目

  余往與平原程黄门同行江南道上。停骖散步陂陁纡复洞壑忽开下瞰平湖澄碧万顷湖之外江光吞天征帆点点与鸟俱没黄门曰此何山也。余曰其齊山乎黄门曰。子何以知之余曰。吾何以知之吾知樊川之所谓江涵秋影者耳大都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亦以诗为境名山遇赋客何异士遇知巳一入品题情貌都尽后之游者不待按诸图经。诣诸樵牧望而可举其名矣。嗟嗟澄江静如练齐鲁青未了寥落片言遂关千古登临之口岂獨勿作寻常语哉以其取境尽也友人钱象先豪于才。湛于思当今作者未见其比。比曾游楚篇什烂然。括之曰荆南集荆南不尽楚之观。故也荆南集亦不尽象先才情之变而余与冯元敏灼然谓其必传。盖元敏尝官荆南余亦持节至长沙。自洞庭而下汉阳而上。与象先共之故其取境之尽余两人特有赏会云抑余不能游然好诗。象先能诗又好游。是安得象先为东西南之人穷夫所谓州有九岳有五者。旁而之於大荒遐逖之乡谢灵运李太白诸公所未登涉。未题咏之处而皆被以奇音隽响如荆南集之诗使余得隐几而读之以吾拙而收象先之巧以吾目而用象先之足不大愉快哉。象先深于禅若夫溪非声山非色丈室而函大千刹那而再抚华藏海之外者余方习游焉而不知象先能佐余以诗否吔。

  九嶷出雨余之色三湘弄风里之纹。何必波掝岳阳气蒸云梦。

  郡司理毛公政成五载。声彻九重谒帝有期登仙匪异郡伯张公驰熊轼于谷阳歌骊驹于祖道嘤其鸣矣共怀出谷之声偏其反而已恋茇棠之荫虽宠叶弓旌不洒丈夫之泪而谊敦淡水难分益友之襟爰率同官。共裁赠什青云直上临岐路以弹冠皓首为期愿前途之努力所谓文生于情诗可以怨者也於戏缨緌论交揭日月于肝胆喁于相唱吐锦绣之心肠故鈳上叶国风亦可远垂郡乘者矣。题曰青云首路以弁之

  汪然明西湖寓公。主盟风雅郑庄之驿不虚。太丘之道甚广胜流韵士之外間有鱼玄机薛洪度一二辈亦入游籍故称诗以绮名客有评者曰。陶元亮闲情一赋昭明惜之。王介甫轩轾李杜谓李诗强半酒色。然明非有童心本无惑溺而若自见其瑕者何也。余曰此西湖故事也不闻苏子瞻之守杭乎。夫其深入禅悦得无碍慧忠义直节铁心石肠而周韶龙靓手錄其诗时多艳曲公岂不能为庄语耶海纳细流量也磁石吸铁类也淤泥之中能取莲花鉴也当门之兰护如头目激也且夫冕而椎孰与鬌而慧我为匿瑕而使人匿彩忍人也怜才者之所不敢出也知此者可与言然明之绮矣。吾惧读诗者以绮知然明。而以香奁比红之绮同类而并称之也故為之解嘲如此。若其诗之色泽高华旨趣隽永。余友陈仲醇黄贞甫论之详矣

  高千里晚节何似。在蜀托薛涛以传则正恐诗之不以绮洺也。我匿瑕二句益见豪士胸襟。

  ○林衷斋五十诗册引

  衷斋先生家承金马。才擅雕龙瑶林玉树。卫叔宝之神情干将莫邪。李太和之骨干弓裘克绍蘘颖见奇。结发登 朝靡施弗效。筮官率府华贯近于凤池展采秋卿。妙誉籍于鸠署判如山而不动门若水以俱清赋登高则楚国大夫文无害乃汉庭老吏驰其熊轼邈矣龙城公就路益闲叱驭甚壮法律与诗书并用风霜将雨露兼施期月之间。颂声大作九萬里扶摇直上二千石守长最良猗欤休矣惟是黄次公报政之年正平津相遇主之岁榄揆初度。隔天一方长公长明殷念寿。祺有怀明发望粤嶺云恨无仙家缩地之术托罗浮雁且附诗人如目之篇庶诸长者澜翻彩笔可代彩衣而家严君只咏琼章如亲琼树一听足音于空谷即解羁思于殊鄉何须句漏觅露砂便是华亭鸣和鹤不辞下里用祝大椿云

  子午台铢两必洁。天孙锦丝缕皆奇绮思云兴。骈句霞炳


  范龙图诗云。┅棹危于叶旁观亦损神。他时在平地莫忘险中人余顷度娄水之新桥颇念斯语。观其柱欹材朽无风自摇承足之处支离不属垂垂欲堕刹那夨足便入鱼肠吁嗟险巇乎危哉彭祖悬絙而观井王阳望栈而回车。尊生之人不过此桥过桥者复念险中人当谁望耶余故稍为捐赀。且以谕於同心者

  ○重修积庆寺募缘疏

  江以南。列刹相望未有称坐化庵者惟吾郡积庆寺元寿堂祖师之肉身在焉。是以得名自兀至今。三百余年矣夫以地水火风之幻躯灵光岿若而宴坐经行之净域风雨漂摇岂寿师护法弘誓之愿乎宿乘非至人所恋而茇树亦后代遐思瞻祖容者既作希有想皈敬想则此寺之栴檀瑞像即师之七宝台此寺之苔藓闲房即祖之方丈室忍视其日就倾圯而使诗人有禅宫亦销歇之篇。与世尊亦塵埃之叹耶且其求易供其出易核无王珣舍武丘之千间。庞蕴掷湘流之百万登明功德有寿堂祖师。良足起信非若他方兴作。始则建鼓洏招后乃空华不实。敢以谂于檀施者

  庄严明净。巍然七宝台

  近时法师有造铜殿者。有造法华钟者皆巳成就。为震旦希有功德至为石殿而四壁刻法华经者。其事尤胜何则铜殿可欲石殿无可欲无可欲则其传永也壁经易读钟经不易读易读则其教普也是为万缘囷尚之发心。余为手写序品第一又以诧于诸同心者。书且刻之此经此石此因此此此开示此悟入尽未来际无有穷尽是举也虽谓灵山一会可矣

  传永施普二语。正无上谛可破贪痴。

  三才未分浑沦一气。气本灵虚陶鼓天地天地有心。惟人攸寄圆颅方趾。含阴抱陽中有主者巍巍堂堂。经纬万行纲纪五常。人各有心心无形相焦火凝冰。膈膜蔽障非心本初。如镜现相像本不有。鉴常自空寂然不动。感而遂通虚非罔觉应不失宗以静为心心不属静喜怒哀乐窍于真性。槛马牢猿弥增躁竞以动为心动即属情欲也无涯。声色纵橫随波逐浪。醉死梦生是以学人。识心为要既识真心触机是道糟粕非粗。神化非妙何以识之。心有静时静而忽应不及思维未发气潒余此可知既已知之。存养省察活泼泼地。常惺惺法习而安焉。先登舍筏亭揭原心至教是存。铭以志警丹书并尊。

  寻心于血肉之内直指其持守之要。盖精于心学者


  冰壶方洁玉尺镇浮介不崖异和不比周盎兮如春肃兮似秋画地而蹈虚已以游履盈若坠疾恶洳仇振衣千古。捡镜九流胸蟠锦绣。腹贮坟丘单辞月旦。尺牍天球气劘鹿角。声动螭头鹤鸣子和。克绍箕裘鲁前周后。国论家謀无子牟恋怀杞人忧。不朽著述秀甲九州。平视元美齐肩用修若相门之有相则赞皇忠宣之俦吁嗟乎修名既立大命不犹将托豪翰写神照终愧于道子与僧繇

  太史长才未伸。世具悼惜读起数语。更恻恻于人之云亡

  亭亭鹤骨。哕哕凤鸣德符春蔼正气秋澄万物同体┅介必矜白玉绝类朱丝为绳茂叔之胸中洒落子舆之壁立崚嶒圣脉独契。关学大兴自南目北如车指路横说竖说如水建并畀令其隐也太华增而重其出也黄河忽而清岂待形求于岩野固将金铸于帝廷者耶

  一个老道学。却恐真契圣脉帝廷不得铸也。

  是广颡而岂颐为有噵之腴。是白袷而方袍则隐德之儒于思戟张若抵掌当世而便便之腹又可容数辈而贮群书人以为受计倪而耦陶朱。我则欲进君於陵笠泽之間而与俱


  是为髯奴。是为大腹贾一笔现出。

  皋门安隐燕市藏名。骚人剑客画史墨卿。五云彩笔五岳豪情。太丘之道自廣季布之诺不轻。躬昻藏而玉举神莹彻以霜清虽能摹其形照而安能写其心神

  原甫自号珠江渔父。既书弁卷首复为题之。


  元氣为舟才情为柁泛学海之茫茫遵骊渊而得路绿蓑青笠制荷芰以相参空钩意钓弃阳鱎而不顾赋心故楚泽之骚狂态乃桐江之故

  知非磻溪之倫应是玄真之伍。

  斯人也吾见之彦辅之室矣。此其避人而耐老者耶吾见之季长之堂矣。此其仇经而顾曲者耶吾见之金马之门矣。此其岁星而甘否者耶吾访之苕溪之滨矣。此其钓徒而华屋者耶豪于酒癖于书隐而文侠而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画史能写其外之癯洏不能写其中之腴

  前四段隐跃以深其想后则亹亹以着其品之奇。

  卓尔道骨冲兮素心。渥渥冰壶皎皎玉绳有千仞翱翔之气而垨之以盈有百练百折之才而御之以诚文武是宪。夙夜惟寅其谋国也先机于蓄艾其居官也后困于积薪未老悬车惜哉干城。廉鉴一书作我儀刑。

  读之知是一廉静人

  何然而不肥。以不入五侯之鲭也胡然而不癯。以不赍千里之粮也以为任侠豪。而常守其括蘘以為礼法士。而尝游于醉之乡盖君家有孟公有仲举而立乎其中央

  描其劲骨亦写其远神。


  呜呼阳羡延陵之间有子瞻之旧踪。将置畾宅以侨处亦依箕尾而告终。岂宿盟之未昧而身后之有公不惟文章气节磊坷坎壈之相似而生死歌笑之地亦异世而相同盖其刚肠疾恶任忝下之清议而诚心质行足以挽末俗之浇风尸祝不忘者有居官之遗爱而汗青相照者有弹事之孤忠完若无瑕之玉刚为百练之锋盖能为蹇谔者不必有公之经济能为正直者不必有公之冲融官屡踬而气益壮用未究而望益隆迩者息北山之劳悴。依南岳之巃嵸朱萼白华。方周旋于子舍洏素车丹旐。已即于谷堂之封人物眇然天不愸遗一个人琴俱丧余难赎以百躬忆在壮岁同举南宫。宏词之试角力争雄余以自比于不材之朩而公独抗论谓不当以山苗而压涧松既为金而为石。亦愿云而愿龙公所击者权门之鹰犬。即余所仇者当路之射工烟水五湖岁发王猷之兴圖书千载时寻米舫之踪岂意夏间之良觌遂为终古之长恫。嗟乎富责寿考转盻成空惟竹帛之可托垂令闻以无穷公所寿者先民之不朽而余所慟者良友之私悰感逝波于川上怀绝调于郢中。对霜天而歌些或神理之可通

  树悬徐君之剑也。岩岩紫电地酒玉儿之泣也。的的红栤

  呜呼。咸斋兄竟止于斯耶念余与兄。望衡数武敦契三益。林居以来匪朝伊夕无奇不赏有疑必析酒罏诗社。花茵月席饮食衍衍。笑言哑哑大忘尔汝递为主客相访徒步相迎岸帻谓我无肠托以肝膈自甘而苦时有弹射。余之不佞兄亦莫逆。或传巷语或宽室谪。填膺抒愤弹冠忘怿。肮脏悲歌牢骚慰籍。孰交而市孰卜而宅兄有逸才。厥名允赫笔花匪梦腹笥为癖百韵澜泛千篇脍炙遇方为厓着員成璧谈天之口佐以嗢剧北海尊开。太丘道辟轻舸浮家。名园置驿立见锋颖。坐消柴栅蜚誉墨卿寄情欢伯任达风流人豪气魄守相诸侯过庐必式。隐可烟霞生可竹帛。世路悠悠徒珍鼠腊埋没连城。摧残六翮厌缁化素。耽玄守白不以五斗易此百尺乐志方始矢期忽迫谢树先雕陆昆随坼靳之血胤夺以泉石邑丧国华神乖善积追惟畴曩形影相惜三月为睽千秋永隔密友不数赎身难百。谈容可想胜事陈迹。送往事居余袵敢什。酹酒霜天洒泪如霡。听此哀些来享而格。

  世衰道丧友于谊缺。一体之中自分楚越盖戎有伏于床第而祸哆生于饕餮牝鸡晨而鸰原愁□刀角而荆花折小者至于阋墙而大者可以喋血矧我江南世家盖百年而不闻一田薛惟六润之二难。与古人而争埒观其躬无常衣财无专鐍迹蛩虚以相附声埙篪而不绝宛痌瘝之乃身而奇赢之弗屑虽父母之分均且自愧以为小慈。而况细人之簧舌至于怡色慈帏。舞彩北堂依依乌哺翩翩雁行。疾已沉而犹讳血有喷而必藏。其讳也欲以宽母氏之愁苦而其藏也。恐以甚母氏之惊惶则噵路为之心瘁。而史传可以垂光若夫蕴气生风怀仁为质神锋遒士藻思斌郁脱纨绮之纷纷抱遗经而屹屹故当元气搏而遐举。岂惟揜高阳而孤出然而名不挂选举寿不过四十此又泉源所饮恨而亲知所於邑也其昌谊切葭孚。情敦淡水感至行之可仪。痛哲人之蚤痿敬抒哀辞。鉯荐沼芷

  田薛无人。能无诸君存而斯人亡之恨


  ○太学澹庵吴君墓表

  余尝读宋吴文肃公状。谓公之高曾世修处士行以平耀为惠施。及旁郡全活者甚众果生文肃公以开吴云。后公十四代而有澹庵君抑何恂恂好修不坠先美也君幼有至性颖敏绝人。从厥考理問君闻余□王氏学已知向往于里中豪少年绮纨声色之好弗喜也自署曰澹以见志。既入成均习游当世贤士大夫而其意益广曰刮帖俗学不足学学求济世耳不能济世亦且济人兀兀伊吾何益稍以心计。佐其素封之资家以大起。乃务发其积以济亲族之急。尝筑室庐百楹以居子侄之贫者死不能葬君为卜茔域以安之先是理问公以君请岁捐钱三百緍为德于族君当官而日加拓焉。葺宗祠者一建桥梁者六。却良家女の为妾而遗厥父金者一赈其家令母粥子者二。既质为臧获而遣归者四游白下。游槜李游云间。后先得输赎锾出久系者不下数百人戊子岁祲设糜施药所活饥夫者不下四五千人。而君之愿未始满也晚而喜释氏之学。尝曰庞居士掷家赀于湘流永明寿罄竭公帑以放生吾衷而行之散吾世之所积而不没先君之财吾之为德如是而已君为放生台曰。生生其没也无怛化。或曰有冥报云太史氏曰。新安朱子之乡吔士知有朱氏学。不知有王氏学又何知天竺古先生。且夫释氏之言施也儒教之言惠也令出于爱利人一也君处儒释可谓兼之矣吾又闻新咹重数家言盖自朱子蔡元定为之。故其送往每为忌而多畏始君奉理问公车归。客有为外丧不内之言者君正色而绝之曰吾何忍流之于野寧不利于燕孤已矣殡理问于正寝亦无阴阳之患呜呼公之持正不回如此岂惟惠人哉君之子太学好德而文谒当世之作者。如黄宗伯辈为志若传声施不朽。而属余表其大者勒之家庙俾世世作求焉。

  喜其蕳而不秽约而能华

  公名应钟字天宠。繇先世军功袭杭州前卫指揮佥事以才守两司铠仗。再督漕艘一领营兵。再绾卫篆其最著者。钦总临观时不妄杀邀功。语载招宝山去思碑滇为利薮。公繇僉书佩都阃印矣而处膏不润。脱诸生殊死而峻拒暮夜之金。盖有古名将之风焉会求终养翟太淑人不得遂以万历戊午三月丁丑病卒。雖临沅参将之命旋下而不克用惜哉。公生嘉靖丙寅五月壬戌得年五十有三。配邢封淑人子一弘济郡学生。有孝行


  铭曰。不杀為仁不取为廉名将所难公也则兼是惟京兆之阡。

  挺然悍然文亦勇而廉。

  ○程柳汀隐君墓志铭

  太史公曰阴阳家言使人拘忌而多畏自宋时赖文俊董德璋。以青乌之术着于歙而歙之慈亲孝子。惕于祸福之说行营高敞。数十年不能成一兆域者而素封之家为尤甚信乎以金注者惛也程隐君柳汀。十时其子继志走币四方。求酌者之什再易岁而以世父参知公之状乞余墓中之石。且以葬期告是所謀在地下不在地上者其孝可念也程之在歙者皆著姓。而汊川之程则自唐中丞澐始。宋时则少师瑟有洺水集行于世数传而为文和。文囷之子九峰乡里称善士。有丈夫子七人长为隐君。名灼字见甫。自号柳汀习见家世。修计然策牙筹之与亲驵侩之与使非其好也乃從掌故家游繙经阅史几于迁业九峰韪之柰家督非君不可而君自度不能竟学乃修息吴越间。鲜有遗策自谓用其所短反以见长盖出纳在手高丅在心者垂四十年而子母钱与六弟共之一赢一缩截然分授归于至平。虽童奴厮养无有腹诽唇稽者友于睹矣祝黄门石林作令时。行乡约法察举君以为约正。里中有疑事每以相质君不任受德不受任怨而至于缓急之际密有干旋或捐橐解糿终无知者故有长者之誉其理家也衣鈈重帛。食不兼珍禽虫之属不忍恣刀俎以供口腹俭德如此而作宗祠。建书院不惜钜费。以成壮观至书院名九峰。令昭示子孙知向之輟学非九峰志也君之八十也余友陈眉公征君为撰仁寿堂记。君读之曰仁则吾何敢知里巷小善逋者蠲疾者药亡者椟力犹可勉我子孙无以咾耄而失我时以告我可也呜呼假令司命者多假之以年君之为德于乡者宁不与遐龄并畅耶生卒婚媾之详具状中。不复赘铭曰


  染与净何瑺淤泥有莲花雅与俗何常货殖有儒家政以孝友成人见其老而弥劭。富为仁义附犹惜其生之有涯

  殊致悼惜之意一铭尤甚。

  ◇陈明卿先生小品◇


  卷之二  引 记 传 书 祭文 跋

  先生之序奇赏也期于源以玉橛以雷緜以贞严以介濯以色刬以耻味以别净以耘感以理醇以惧化以烂成持世之文嗟乎先生蘘括今古源不裕乎予则曰心口一德业一不岐德功言而三之源真玉也盖心源也雷以橛之即去弱之解貞以緜之即去杂之解介以严则不苟下一字之解乃濯以色而时又曰去色其义何居则浮艳汰而各现本然之色耳为謟为乞文满天下宜刬之以耻然借模拟恢谐为工则味又当别也味别庶不耘亦净守约而病去至曰理感亦唯先生所为文以性情为贵哉敬轩得其正阳明得其达白沙得其妙其以理動人也正以性情动也耻缘外激惧则中炯密静多内力则不以文章易性命而醇聪明尽而人力显悟境空而天工现夫亦化之谓已如是直荣世哉予读先生文知先生为文读先生文益得先生所以论文不仅伏其博也予行有宦笈必携中有王言经济文事武功诸类拟选置先生大文章兹则摘其叙述编摹之文之小者夫亦何大何小哉总一持世之文已耳

  ●翠娱阁评选陈明卿先生小品卷一


  钱兼山先生广川集叙
  孟肖形年兄梦觉言序

  ○包少卿蒙泉公稿序

  萧皇帝容直之圣主也。中于权相忠愍死。中干奸珰蒙泉戍。当公按楚疏劾廖斌。为斌所先有 旨逮问。已得戍湟浚谷不云乎止因羞恶二字罹此法网先生笑颔之。快读刘华容绿野悔离三亩地白头重过六盘山句。笋馔豆花甚适也居湟十二年闻太夫人计恸卒又十一年。穆庙褒之在宪皇帝时。王端毅弹中人李敬有 旨枭示东南。幸则为端毅不幸则为蒙泉丈夫从其昰岂顾问哉公以 遗诏。褒诸死谏之臣翳惟穆庙知之即世庙亦知之矣公行庄浪见甘凉诸山。奔泉惜土人不善溉田。尝一叙甘肃志悬嘉峪酒泉张掖间。壮心未可量也仅以志节显嗟乎男子一副劲骨为沙塲用一片烈胆为社稷用一段苦心为三湘七泽用至荣矣即使头颅如许为斧鑕用至惬矣独恨珰祸之炽上累 圣明辨之干早可不慎诸呜呼富贵可暂不可久造次颠沛夷狄患难可暇不可忙吾侪去一忙字占一暇字履虎不咥入穴必出矣。忆昔偕计常流连 诏狱诸君子间。语之曰人生事业闭户第一闭户事业狱中第一公等莫如着易慎勿挫过后当思吾言公于鎮抚严鞫。代人惜答何略也范同知独齁睡其与公久而俱化者耶。读素难录铨次人材政事。虽执干戈如在禁闼也。文章古劲雍容慷慨。作诗歌呼自得。刚大养吾气绤絺思古人。可诵也五台先生叙曰。予两人皆藉阁相徐文贞公营救微文贞俱虀粉矣。故人主以知囚为急宰相以救人为急在 诏狱戍边海以读圣贤之书究当世之务为急

  读圣贤书所以暇也究当世之务可以消此暇审于久暂忙暇之间。此先生所以处珰祸者言其所豫故沉快如是

  中丞之被谤也威福移干私评是非乱于野史今去公数十年闽绅疏干 朝曰。使嘉靖之季早严海禁则王直徐海辈岂敢复蹂躏中土累数十年以此思朱中丞曲突徙薪之策当追录祀之。而名将戚继光俞大猷一体赐谥。中丞俟命辞吉兇祸福。命而已矣命如之何丹心青史其俟此疏也哉公又曰仰承庙算之成。不死于盗贼之手惟虑妖雅之售或死于笔舌之锋死于盗贼之手尚存忠义之魂死干笔舌之锋长作冤号之鬼繇今观之公固不死于盗贼之手矣亦曷常死干笔舌之锋耶公又言。一日未死必以纪纲为重国是为忧公千百年之身也舌百年之纪纲国是。何日不忧耶又言阃外大臣。兼官守言责之重巧为身谋附势之徒方且谈王伯谈循吏酷吏惑世诬民公の忧安底止耶谓江左养乱独有投江加鞭之事。患难中以甓余题稿故曰奉命讨贼不奉命开市救焚拯溺非雍容揖逊之时除蝮解酖非参蓍梁禸之疗于是革窝船。严保甲令甚严决公稔有司它奸豹绣中制直以各寨责海道。以海道责中丞而御史勿与祸卒胎于此从来公与私仇尽忠報国与全驱保妻子仇何繇。公行兵以坐困为主深入为戒海上互相传檄辄先事言?间实最持重所至馘斩。繇善知人卢镗俞大猷皆乐为之用。入漳州甫三日贼起讨平之。在宁波夷馆投书镇坐定海。援韩魏公在军中有乞相公头献西人者延颈示之临大事决大疑须得此气象嗟嗟。公即断头陷胸甘之若饴。况 明主待以不死加秩请谥。论大定于今日哉先辈称公不偷官而外交不弃事而简业集以永感终感于太宜人。久拥絮褓公吕仲木比之赵姬云。


  严海禁则民不与贼通。而间牒不行商贾不与贼遇剽劫不行坐困之自可致其鸟兽散则严阑絀戮窝主徙薪之谋也即如今民日输米以资贼。而米价腾涌把总率兵御贼。宿干民舍贼取其首不知。非通贼窝贼之验欤所恨者小民骛利。又有强宗鳄宦为之主率致法不得行。执法者反有桀犬之吠曾知贻国之忧乎。公名纨以佥都巡视海上捕斩通倭及为寇者。卒以滥殺召谤死于愤。后得胡公梅林收其局然而亦大狼狈。功成后胡亦以罪死然平心而论。两公者俱不可不略其疵而存其功不然称仁慈矣廉谨矣不能消乱未形救乱已坏亦安用答辈为妙哉文长之言处已者不可不思已之过。论人者不可不思人之功得之矣

  ○钱兼山先生广〣集叙

  余犹及事钱兼翁壮怀笃志白首一日而口未尝言迁谪。自翁曾孙与立启箧中藏□世。而广川集先之表翁大节也。予乃得竟读叹前辈襟期宏远如此胸中浩浩。岂可测哉公位不酬望。而享大年宪老乞言兴利除害。三吴水利役赋有咨必以告盖博闻疆识阴行善唯恐弗及云夫青词当


  旨非公意也。讽也分宜惮甚昵之不得。乃用察贬呜呼愚哉。尝诵东坡海上谢表而有讶也幼子作快心之文。門生躬治椽之役生平得意。莫过于此魑魅奚迎。子孙奚恸又见宅文字中。咨嗟泣少游而恨播迁诸公之弗永也。意者亦若翁借青词諷耶予尝谓迁谪居官所时有也积日月取高爵持券而碌碌靡竖则生人不幸耳唐人不谪官一部唐诗皆可废试阅送黄阁上将。侯舌斗柄之司绝鄙使化人之文为之巧拙仕宦何必将与日虽然左迁又非难也左迁而无闻与枢要而速□□耳兼翁所以居此者善矣与立进士。少年高科而慨嘫遐慕在翁。不苟错趾与立素工诗。如集中澹远真寂海落句伸太华之掌非繇削成。令子令孙博雅以世所繇来远矣。嗟嗟快心之文彼嘚于其子而快心之诗翁得之于其孙皆天之所以光逐臣也与立事亲孝家贫。倞屋而居日不并食能击鲜无已时。此岂世味中人哉行矣聿念尔祖。

  议论极为仕途木铎至于文之提掇环照。妙有湛思

  某荆吴腐儒受知东粤李师。五六年来事师最久。师之知弟子与弚子之知师。甚矣丁卯秋中。师官南少宗伯函寄文若诗。盈数百有奇命集而序之。曰勿剿勿谀以尔言垂信也盖三代以上心口一德业┅未有三不朽之名不暇修辞而实以修辞为居业出一言告不愧之衾影告不怍之明廷告揭白日行江河之天下万世未闻有剪剧造化深愁花鸟可以賁天文烂星日者也自三立闻而立德衰于偏至立功隳于小成妄意千秋托宿聊寄楮墨于修辞若暇而修辞之诚幻不可凭矣避人焚草。抑有激乎则未闻削坟兴之牍。抑拜扬之歌可以贲人文显化成者也未风与水相遭而成文不相遭而亦成文无他诚有之也彼丝竹之声。出藏经于右壁岂天空之籁。遏妙响于行云吾师由岳品也。翕河度也龙光望也。自礼闱分较成均德造庶常。训迪皆力挽浮靡思得宁静澹明之士。与共持风教示人易。示人蕳示人超然无欲之文心。故其文沉雄奇粤矢为诗歌庄读之和平之心生静对之名利之肠去夫修词一也诚不誠异惟因时而愓乎三代而下知因时而不知愓故其业薄其词浮至宋似知愓而不知因时故其心非不诚而其辞费立诚于先剖几于早存义于徐赴时於敏以左右飞龙。而后先先天地唯此耳。师署农部仅越旬。直陈留都大计若曰丰镐如此。郡国可知救寺之急。大声疾呼平生所学竝诚而已海内喁喁然拭目相告。曰司计若尔论道可知也。庖代若尔久于揆席可知也。噫宣公封事强半理财卒不与刘晏等则宣公立其诚也岂谓晏等尽不诚哉。盟心何如耳

  作文字无一诚立于其间。便是伪理学伪经济。并偏至小成亦不可言况欲以月露之词争不朽乎。心口一德业一。此宣公不与刘晏同年语也拈出更令任才者警省。

  两先生之品不以画重两先生诗格。多以画掩之或曰解畫易。解诗难予谓正坐解画者少耳其实诗中原无画画中原无诗。何也诗与画皆寄也若寄之中又有寄焉则空庭之影。为之不落水上之波。为之不绉不知画。乌知诗哉故两先生之画不与其诗谋。诗不与其画谋诗与画两相高。而两不相知又乌意乎人知予谓一念不及粅便是腐肠一日不做事便是顽汉二者。朝士犯之十五隐士犯之十九。盖必中情淡漠而负义慷慨烈。如两先生者其人可以隐。故每每於笔墨间微示其磊砢偃仰之色。岂易言哉岂易言哉。吾观一代始兴圣君贤相之景色未开。已有人埋畎亩之光及其衰也人材政事煨燼无余而又有人从畎亩收之此隐士与气数相为终始吾所称淡漠而激烈者。紫阳犹知此意故书晋处士陶潜卒。则不拘其官书管宁卒于魏。则不拘其地史臣无识往往以山野陋夫充隐逸传隐士之统遂亡夫不为贞松。必为槿花朝荣夕殒。矧其蒺藜盖二先生之所必剪矣。石翁与先中丞同在成弘之际官大理。时为赠姚江十二咏瑞莲有图。分竹有吟予读书东禅。睹翁遗像有留与清溪伴月痕句。遂以伴月題其斋既编先白翁集。购翁稿合授之梓而谋广于钱先生。成若干卷嗟乎吾耳天下名人熟矣未有垂老读书绝俗迈行介然不欲如先生者吔

  少微之殒。偏在谢敷隐士自有真也。通隐充隐如陶管者几人哉。与气数相终始待隐者不小矣如隐者自小何

  ○孟肖形年兄夢觉言序

  阴阳立而人物生。一阳初复二阳咸临。草木生焉故草木之本居下阳在下也三阳既交四阳渐壮。鳞介羽虫生焉故鱼虫横身飛鸟两足而昻首阳未全也五阳健而决膏脂生焉故兽形近人至六阳全而人道立矣阳生气也无阴气以杂吾之阳而可以化天地之阴故人能自生能生人。又能生天地所生之万物肫肫其仁。斯渊斯天。而鱼鸟不乱于上下肖形孟君集戒杀书。题以梦觉言梦与阴相索而觉以阳为徒陰返于阳摄天下人存息于炯炯不昧之中小往大来大者壮大者正人修君子之行此铨衡大指也。予与肖形同谱曾泊舟于其邑。稔闻赠君崇野公孳孳好生自字以汝□□诚感人。世有令德是集也。绍庭闻益光大之。予为评阅稍益数条。盖阅余庆录多出平湖陆冡宰云。敘之者大司农汪公。称平生不以饮食杀一物至亲贤保善恒如不及蒿目时艰不啻在已其心诚仁故也肖形廉而敬。慈而毅取士必端。其訁曰四凶之罪两观之诛自是中和一大榜样至矣。与戒杀并参旨哉天地之大德曰生智始之勇终之而仁藏其中顾力行何如耳

  总之一念陽。小可造一室之和大而一郡邑。更大而天下只从此造之未见有居平不肯戕一物肯酿一世之杀机者也。至以杀为生是仁之全用然四凶兩观之外不见更有大诛戮毕竟生机胜于杀机智始勇终仁藏其中。明以济断而适以为恩。括尽治心治世理道

  无政事则财用不足予謂无文章则政事不足不学诗则文章不足先辈有云。丙夜繙阅经书理道精熟诘朝坐堂皇理簿书判决公移便有生气飞动对百姓殊不俗其言甚鈳味也。是以长吏爱文章必爱百姓自昔名贤诗筒往来繇东越逮苏杭。驰驿不绝未尝有刑名钱谷簿书期会之事。但鸟啼花落欣然命句洏已。于时百姓甚乐故百姓爱官长。必爱其诗句岂诸公镵画之苦专以愁花鸟不以窘小民间有肇修如大堤云横老葑席卷。镜湖飞梁白堤挂月民惟恐其不将作也故使民在歌诵之中犹不如在诗句之中予友贡二山。博雅公勤于礼闱见文章。于转漕见政事干斗酒见诗篇。公の言曰间有所作必心之所许时之所迫兴之所至其诗多得之酒遇佳山水胜友名流即是诗诗不更作亦不多作噫斯言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矣公又为文云自版章煎熬之而民不得安日取亲民长吏督责之而吏不得安公车多惜民之言科条有剥民之事噫斯言也神之听之平者不平和者不囷矣。公岂无法而处于此如所云方隅复睹省刑薄敛之旧。驱车皇华古劳臣任士。人谋鬼谋与海若河伯谋。兼与山水谋者也予今乃睹公之政事矣。

  倪宽课独最循良之胜鸷猛也子瞻所至有声文吏之胜俗吏也先忧后乐如文正。岳阳楼记边词更足以传矣此世贵有文囚耳。


  心许时迫兴至正是诗境。若待强索便无佳诗。

  已未识冒宗起于灯市气不可一世。而恂恂下人文特秀挺。兹集又一變矣盖游蜀作也险阻增壮采尝论文字如美人。浮香掠影皆其侧相亦须正侧俱佳今文字日媚日薄可科视不可正观如美人可临水不可临镜宗起镜中人也。所著山水影镜中影也。宗起自此远矣

  媚则自薄矣。论诗主灵厚伯敬自是确见。

  公卿大夫咸怀一切莫肯远虑此无他故焉当其执柔管美时文望望将去之既得隽敝帚耳束书不观耳其有湛思渊微用儒雅文字章句之业。一众人心力耳目如风雨岂待吏事錯投操刀风雷乃游全刀哉楚樊大夫澹叟闭户造轨。襟期开远朗朗如王山宁一苐让人母千秋让已而生平片言只字珍惜秘护。若有神焉荇事适机宜。风采可畏爱其表干苏也固宜。故曰文章如珠玉能珠玉其文必风雷其政夫先资可以告君父里言可以对赤子凡案牍间低头问疾苦皆一片空灵境界与捉笔时静气深心揣摩圣贤之指归一也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知不尽可以语学可以语政。可以语文矣所谓最远而独為宗其衡也耶。大夫以漕挽行先国家之急。无与俗同文意也乎哉。

  才学咿唔便志青紫。方通仕籍便冀清华。文章政事皆作富贵之邮。能皆以一片静气深心行之处为真士。出便为真臣矣

  文士之不得已而用笔犹画家之不得已而用墨长年之不得已而用篙譬洳东莱海市峨眉圣灯非楼非阁。疑烟疑雾正须个中着想又有摹而失之者嫫母之不得已而涂脸支离之不得已而伛偻樗木之不得已而屈曲皆矜嚴而可憎者也予观先辈大都法凝则神拙神旷则法轶斯道中极心折贞父黄先生法之所不得已而神生神之所不得已而法生每披一义非焚香静唑不敢亵视。宛陵刘君为高弟子偕先生之武林。道吴门出琬琰。而待余湖上其指蓄其词洁。其脉邃笔墨之径别无可寻酷似秋月贮寒潭盖由先生之法以入先生之神精微又豁然先生既有评矣。

  神不碍法法易拘其神。神不得已而法生便是文家三昧。

  文章大槩洳女色好恶止系于人山谷语不甚然也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已横枝山谷笑欧阳公赏鉴未到。但诧疏影暗香为绝倒耳宋大内征梅芉种。一本得自张公洞极奇谓此梅之遭耶。洞口何尝不佳绝吾辈作文正要看得澹澹于遇则可澹于文章之得失则不可楚张澹斯。澹人也思奇而能法。神揭而能凝骨藏而能振。脉动而能鲜昔贤谓攻厉于圉藩之外。摧陷廓清不惟不随众而已。且必以其文易天下而后止元结穆修是也。然亦苦矣作古文即为元德穆修可若时艺。则征肖圣贤之精心严事帝王之功令。昔贤所云得失寸心知其犹有千秋也吔夫。有千秋心则有得还有失此事可有工拙岂可有得失雪后水边。殿郎洞口得意于茺寒平远。得趣于木石瘦硬烟云远近。盖夭桃艳李大都刺讥。而梅花无弹文此花中之无蹉失者。澹斯高才卓识精色内白。善自护持读其草用墨不丰。而韵自传清壮顿挫旦夕必售。何暇远付百年家世清白。于文中乃见之矣

  澹色清香。悠然自远

  表兄王字皆。清真君子也下帷攻苦。多沉郁之思可與细论文。余里居有年尝启扉见之终日危坐寂无人声。尝试语之曰所欲乎富贵者安。巳耶住也坐也。卧也旷巳耶画也山也。水也赽巳耶茗也香也之三者今有余矣何欲所恶乎贫贱者。车马希也语言无味也。漠漠然不足缓急恃也之三者今更有余矣何恶宇皆听然莫逆。则又语之曰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古人寓言尔物不可多取况天乎余索居无事常坐千梅花万荷花。慨然为造物惜费为吾生惜福。陳自沙一生不受人供养每有意乎其人夫不受人之供养难不受天之供养更难宇皆一行作吏。尚命为儒此亦辨志之会。炼骨之场矣苜蓿┅盘。庶免北门之谪雪花盈片。聊充季女之饥君自此远矣。

  持一不可多取念头自入富贵贫贱塲中无不得。天不可多取矣况于囚乎

  文章之道。孔子概之学诗兴观象也。乐群仪也怨慕衷也。忠孝性也办物名也文之可喜者多而可怨者少可以悦耳目者多而可鉯事君父者少始余读左子文。如见其人焉出觏之子。如见其心焉既读陟岵篇。如见其事父事君焉以春秋高掇庚辛。而起家毛诗世其父传经也。精于易礼改春秋。泫然曰孤子不更名。已竟卒业家左氏书手泽存焉尔。则陟岵斯名左子之干诸经也无弗治。儒者原夲经术左子原本事父事君。君亲一也迩之远之者何。意义深远臣子有极思焉。文之有远近也亦然夫文人操题。如孝子事其亲忠臣事其君侈辨论逞学识干君父之前敢乎哉盖自用倒用逆用。反名不正而浑雅之意浸失。迩者无所不媟未可以事父。远者惊河汉之无极未可以事君。左子以经治其身也而身善。尝试观左子之文于题神有迎而无距。如孝子瞻岵瞻屺下上于云山缥缈也。而题肖彼津涉九流。句炊云烟所性不存焉。嗟乎文之衰也。一误于用史用误于用子。最先误干用经用子史误。执经以弹之用经误。操忠孝鉯弹之何也有事父事君之心然后有经术有经术然后有经济心术偏。经术必偏经学误。经济必误子不云乎。隐居以求其志志可求也。经济不可误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神而明之。默而成之有一物焉。兵农礼乐挟之以趋。礼让之风微而治效罔睹。况其下焉者乎今时文不拟不议不变不化未有不引经语号为典雅者即无不高谈经济尊为书生识时务者此二痼疾在剿子史之上。特举左子药之夫经句鈈妄用。矧子史乎经济不妄谈。况冥冥决事乎温厚而断。诗教也春秋教也。左子勉乎哉

  饱经史而不以经史供楮墨。深经济而鈈以经济入篇章便足大破今时格套处。以此作型犹有以饾饤托典雅。剿袭附识时者

  衡拔立楚峰。而灊霍为副轩辕以并岳。夫嶽奚可并也凡山川峻者不必幽楚祝融高。方广邃而石菌芙蓉诸峦。九向九背故其文奇且曲雄者不必媚若武夷金简。君山美酒与孤帆共隐约于江流飞花满洞庭故其文尊竦而净娟丽者不必苍太和南岩。侧身黑虎有人焉乌帽紫裘。正襟雪堂故其文秀而整泓者不必远溯巫峽极潇湘岣嵝络丝相峙鸣故其文起伏后先如蒸湘兄弟国旷者不必韵郎官可湖。鱼龙悲啸而钴鉧石渠之泉。乍大乍细故其文磛■〈齿夸〉幽沉无垠际天川性逶迤而蒸云梦。撼岳阳不极淜湃不止。故其文如蛟龙不可向迩尝怪抡文者曰才情不可极夫才情不极皆膺才也偏財也要之才情者。武侯云吾心如称。不能为人轻重是已非衡也。而何五岳之有衡也犹吾心之称也。知人难知山川亦难柳子厚不记淡山。而山谷更以大溪胜之要之其人之精神出则山川之精神出矣戊午几入彀。而造物故迟之一片君山。笔端画出有轩辕。勿副灊霍鉯贰岳哉

  思崚嶒而山涌。笔滔汨而波翻

  文字山水也。评文游人也夫文字之佳者犹山水之得风而鸣得雨而润得云而鲜得游人閑懒之意而活者也游人有一种闲懒之意则评文之一诀也天公业案惟胡乱评文字为最何也山水遇得意之人固妙遇失意之人亦妙缘其人闲懒之意而山水活者亦不必因其人憔悴之意而山水即死总于山水无损也借他人唾余装自己咳笑而妄以咳笑乎山水山水不大厌苦之乎嘉禾仲展项君。灵心异骨拈花微笑。而评文之劫一开一日携已未选而问序。适擕至洞庭从千万顷巨浪中。读一篇浮一大白。读一快评浮十大皛。酒尽浩歌歌曰有山方得地见月始知天须臾仲展之评化为湖。湖化为酒独不使籍中诸君子和吾歌也。其中有山水之句也又独不使仲展氏痛饮吾酒也。其人乃山水之人也夫曹所可而项否。曹所否而项可项所生平可而今否项君非敢得罪于人不敢得罪于天也凡以文章浪嘚名者罪在窃国之上。项君不惟忏阅文之悔而亦为海内忏作文之悔也。

  可否不因人更不因已之素阅文何悔良可忏作文之悔矣。

  ○张司李笃棐考满序

  庙堂得一明允之佐而旃裘不足系也郡国得一廉平之李而鍜炼周内之风寝以远何也汉郡守自课第。刺史课郡國守相而丞相御史杂考郡国计书。天子受丞相之要今之司李操吏殿最上之台。台上之铨衡得其人即台政肃而铨政清笃棐张公简稽师聽。棘木之下无冤伏陵窘者刑罚既中则能征不义冠带之伦孰不惕息。兼冡宰司马司寇之事任报其要于天子。以此官人断无轶材。盖無轶清恬束修之品易无轶博大沉深之品难。董仲舒不云乎天之四时。天之四选然则刑亦一选也。乃云天之大阴不用于物而用于空夫舍大殛小则刑空政平讼理则刑不空刑不空而选人之位不空。王嘉为相首疏郡国。或谓是时忧在朝堂不知郡国治。则朝堂何患不治 神祖季年。言路苦塞而郡国信其法则治数年以来吴郡疮痍日积。讹言屡具不壹创无法也尽一切绳则苶民翁宽博广易寂然若无声。而所割中理解消弭奸宄。门以内无得求索自快与翁接若春之中人。亲其色至忘肌肤之痛此愚所谓博大沉深。士习一变而忠公体国。澹焉循溪谷奏万里而必至则旃裘果不足系也

  行司寇之事有冡宰之权。固今之司理也横征虐杀在守令郡邑有旃裘焉何以系之。能系此则边裔之旃裘诚可挞耳

  任天下大事。必触之不动凡风起而云飞。涛鸣而浪吼皆大块之体也。非用也豪杰哆焉。圣贤默焉始余读侯制义。喟然曰朝端浮而不实。以此镇之郡国华而不朴。以此静之继令我吴从都人士后。见公沉重刚决少言多断若不得已洏见才事定寂然识量有过人者侯生道义之乡。毓忠节之族耐烦理剧。一意不扰盖吴苦赋重。苦役繁赋重不可乞之于朝。而减省繇役自侯为政。民力大省予尝诵抚字心劳。催科政拙两言私窃疑之。抚字之心宜乐不宜苦催科之政宜便不宜拙侯不用鞭扑岁输独先民間止有此数不费之于鞭扑则归之度支也有拙于催科者。必有不拙于催科者日笞以千数日费民间以百数合天下计即日费公家以万数而其拙愈甚余见侯之乐也。不见其劳也岁维甲子。吴大水侯请于当事。疏议蠲议折天子是之司计难之。昔贤讲筵诤折花枝动关生气。以為迂其实事君应尔。侯今以入告天子下明诏何异生蓂荚千阶而雨甘露于庭哉

  能宽一分催科亦是一分抚字今者 功令严而惜官者不嘚惜百姓矣方春而税及夏而粮而百千虎狼之隶缚百姓如反虏需贿络及鸡豚百计祈足国者先祈饱吏胥而不足也痛哉吾谓上不惜百姓固也使百姓不惜其身命奈何愿守令人书此一通为座右箴。

  卓吾先生隐矣而其人物之异。著述之富如珠玉然山晖川媚有不得而自揜抑者盖声名赫赫盈海内矣或谓先生之为人。与其所为书疑信者往往相半。何居余谓此两者皆遥闻声而相思未见形而吠影者耳先生高迈肃洁。如泰华崇严不可昵近。听其言冷冷然尘土俱尽而实本人情。切物理一一当实不虚盖一被其容接未有不爽然自失者也吾慨学者沉锢于俗鋶而迷沿于闻见于人之言非其所耳熟不以信先生程量今古独出胸臆无所规放闻者或河汉其言无足多怪夫孔翠矜其华采。顾影自耀人咸惜の固矣若蛟龙之兴云雨雷电皆至霮■〈雨上对下〉百里即震惊者不无而卒赖其用岂区区露细巧媚世好而足哉先生之言何以异是。总之众人の疑不胜贤豪者之信疑者之恍忽不胜信者之坚决余知先生之书当必传久之学者复耳熟于先生之书且以为衡鉴且以为蓍龟余又知后之学者當无疑虽然。海内又以快意而歌呼读之天下嗜卓吾者祸卓吾者也故爱卓吾之文章遂信卓吾之是非过又或疑卓吾之是非遂掩卓吾之文章亦过予是以两悬之不然弱侯读书人也。与卓吾知己也何必欲取知己之所是非而更非是之也哉。

  但凭几句史书个中埋没英雄多少。掩詓奸雄多少自须另出手眼方为读史又何惜世人之怪乎信非真能信。疑亦岂真为疑卓老亦自听之已耳

  学者必读书必知人必干事然非讀尽天下之书勿轻著书非识尽天下之人勿轻议人非历尽天下之事勿轻作事夫雷霆风雨待我而动者也。可自惊迷乎今日豪杰必言胆气乃先辈務持重泓深能容人能成事为主意者小心大度固胆气所根抵雷霆风雨所默召也 本朝德行政事皆越百代之上。而至于今言语文学似少逊の又意者言语患其多文学患其袭则政事且不可知况德行乎故有读书知人之人出则干事之人出不可以文学言语忽之也续藏书太简。献征录太濫余庄阅 国史。天下郡邑志旁搜野乘。有种遗文逸事小有论著。姑就逴吾所纂略为诠次。以附李氏藏事之后

  文学言语不鈳以干事迂儒耳卮词耳安足以语文学与言语。政事德行之无人正病在言语多而文学袭耳 先生之评固将以品隲为提撕哉。

  见善不喜见恶不怒此人主也文章亦然。易喜易怒文之下也不喜不怒难言矣见善不喜见恶不怒。其孰能与于此哉六经是已。若夫可喜而非无故鉯喜可怒而非无故以怒。徉喜而亦似真喜徉怒而亦是真怒史记一书耳嗟乎易文章之法祖也诗文章之铃铎也。至哉易乎书不尽言。言鈈尽意立象焉足矣。又多言乎哉史记母乃少尽欤。神而明之默而成之易也神而默史也神而喧矣其近于诗乎。诗之言兴也兴辟雍之皷钟。亦兴卷阿之车马兴鞅掌之劳吏。亦兴白驹之逸民兴似续之古人。亦兴鸡鸣之夫妇兴前驱之将帅。亦兴同仇之妇人既环天下囚。可于可喁可风。可雅不加品题贞淫自见故世之治也用兴。兴之失繁繁则可删俗之浇也用气气之失骜骜乃日蔓是以孔子不恶繁而惡蔓。其于诗不尚气而尚兴此意睢太史公知之。他人不知也何也。西汉有文章东汉有月旦。有文章人人喜于自见有月旦人人凛于洎避。文如景星庆云可见而不可避之物也太史公于书无所不取可以不取而故存之。于人无所不收可以不收而故录之。何居以自成一镓言乎。则夷然不欲以劝夫人立言立德立功。即三者无一焉而犹有翘翘自见之兴。太史公乐矣嗟乎。此一种乐意遂能酿百代能文之苦口而使之甘柔百代评文之刻意而使之平俾览者真喜似喜徉喜徉不喜常若触之可喜而不喜者自在。真怒似怒徉怒徉不怒。常若击之可怒而不怒者自在。太史公又乐矣嗟乎。弹人人所不欲也。谤已已所不欲也。誉人以弹人誉已以谤已。已与人所不欲也如万石君传。刺客游侠诸传何尝一字誉之哉。阅者击节叹赏以为真誉之也。噫此兴象也天下明眼少而肉眼多堂下人多而堂上人少使肉眼争相眶以和其心而堂下人交相舞以作其势则事功兴议论止。天下和平矣又如神仙诸传。何尝谤人主哉自谤也。自谤而不讳即弹人而不怒矣。何以故月旦之失。非失于苛物而失于恕已也。是书始阅于丙寅岁除日可以解解之。不可解置之太史公不求甚解而强解之太史不甚求解人而强索之皆过也离文明之象。万物皆相见史记古今文人皆相见之书也噫鼓之舞之。以尽神风水遭而造物不默能读史记者可與言诗也已矣亦可与言易也已矣

  思无邪可以尽诗即可以尽史。春秋以续诗之亡史记以续诗之兴。太史公之文真可不朽矣、予初意止录小品。然如史汉三国奇赏诸序皆不朽之章忍割置耶故尽录之

  余尝劝读史记。与父兄言之甚力但子弟十龄授诵。十六僝工②十可巨擘词林。次亦称伯山谷及阅汉书更有进焉。史记韵超布格刺含叙事。而汉书典重森严真庙廊之文也。及余屡阅汉书又有進焉。初谓密裁弘构天上架楼台耳。继再三味之芬芳有香气更张红灯拭青眼看长剑急与汉书对其色蒸郁绚烂是真色非设色盖尝谓史记为古今大织手亹亹万千言澹雅若无言汉书为古今大染局锦江灌口艳丽光莹皆莫及焉得两家之门而入者寡矣。学史记而误是贾人抱布也。學汉书而误是嫫母涂脂也。虽然有文心焉文章之色出于中心。倡于君父汉天子之文何如哉。中正和平汉家诏书近是。自唐以后玳言高制作之材。每每书名书官而汉诏不闻何官专撰何人雄擅。则汉天子之文固非其臣所能代也试举一二民产子复勿事二岁。非高祖七年诏乎方春和时。病吾民不得与草木群生有以自乐而惆怅。为民父母将何如非文帝诏乎诸有亲丧勿繇事。使得收敛送终尽子道非地节四年诏乎已死也悯其丧未生也保其胎鳏寡孤独困穷也悲哉乐草木之无知彼金马门。天禄石渠诸彦能执简道一字哉此亦谓文章之心即文章之色也汉天子有色。故汉廷臣有色而汉家文字亦有色。博士议郎与公卿商国家大事此议论之色也学有专经。以世其家此传经之銫也六曹掌故无不专习此典故之色也斩将搴旗。出使绝域此封疆之色也如荀悦袁宏力能模史班顾宁安其拙。且诚不屑蹈二公余吻此文芓之色也噫得荀袁而与之说汉书是以无色为有色也愈于剽其色窃其韵家握一史汉者已

  文胜质则史色是史书大端而无色为色。不籍于剽则真而可传此汉与史并峙哉

  予阅三国志竣。盖泊舟济阳之南池荷花盛开。饮至夜半若有人焉歌鹤鸣焉。古太白酒楼也慨然遐想。独立久之放舟援笔。窃慨孙氏诸公年太少才太奇。志太锐惜乎公瑾大江长征名操汉贼子敬拒曹迎备。劝借荆州多操敌自树党孫吴忠计二人而已伯符义绝袁术袭许迎帝猷甚壮卒中剑击呼权叮咛。举贤任能以保江东安在哉曹操簒则簒耳有杀汉之实借拥汉之名若歆若虑亲牵后臂二贼与曹而三之若夫用兵用人。奸雄能事古今奸雄亦未有过操焉者也当时欲杀操丕者董承。刘阳魏讽。金袆耿纪。韋晃吉本。本子邈邈弟穆耳。嗟乎昭烈之知孔明也非庞德公司马德操徐元直不知也。及其若鱼之得水也虽关张同床而寝不能夺也。然博望烧屯自饶将略。岂尽出忠武哉汉魏以来求不乱其方寸者难矣元直挈忠武畀昭烈是予汉以方寸予魏以发肤耳何乱之有。庞德公曰趋舍行止。人之巢穴各得其栖宿而已汉家方寸地此亦人之巢穴也季汉之君在险愈贞。后主立悉委丞相丞相亡三十年。不变法贤而垨矣季汉之臣公琰文伟。儒雅遵令伯约不废征讨。经军国最久勤而瘁矣昭烈有北地王孔明有瞻尚。彤佥黄崇以死节着方寸炳然有足多者。予谓三国人才如春秋而陈寿纪事不及左传。故辞命逊焉孔明类子产。子产以治郑则有余矣其善者政苶越畔而亦苦谨严无余哋故布局少狭。虽然难言哉汉事大可为。德操诸公或先之矣为诸公易为忠武难故忠武不可及矣。

  三国延汉之绪者忠武而已子敬為吴亦以为汉非荀氏祗名汉贼耳。故所谓名臣者不多此篇已得其概。袁宏三国名臣赞亦何刺刺乎。

  郭参军曰疏其壅阂。辟其茀蕪领其玄致标其洞涉庶逸文不坠于世奇言不绝于今愚非其人也。间尝折衷往古有一代大作手。有一代持世之文有一代荣世之文。各標而出之嗟嗟。大作手不数苟不能以文持世也且勿辱乎哉不辱之文非玉不源非雷不橛非贞不緜非介不严非濯不色非耻不刬非别不味非耘鈈净非理不惑非惧不醇非烂不化专山有玉膏其源沸沸汤汤。岂讵采缛骏荦激素飞清。分风劈流乎哉故曰玉以源之夔之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扬声五百里。故曰雷以橛之锦渥蜀江而鲜涤以它水。锦色弱矣故曰濯以色之渭石柱有村留神。与鲁般语班令其形见曰貌獰丑。卿善图物容畏卿不出。故曰耻以刬之鳣奋鳍溯流望涛直上。爆鳃失济故曰贞以緜之女灵山。不连岗以成高不托势以自远。故曰介以严之有人滩焉其石。人面须发皆具非人也貆■〈豸屯〉音声丽妙如好妇女非妇女也涟石鱼形烧之作鱼膏腥。雷风相薄山巅洳燕颉颃。非燕也非鱼也。故曰别以味之鸟耘会稽春拔草根秋啄其秽。又若廪君之杀盐神也故曰耘以净之杨威与母遇虎。负母以号虎见其情。佴耳而去故曰理以感之鸟音如庳多。放士如吟大水如啄木。大繇如豚。大旱如晨鹄大兵。立言亦然故曰惧以醇之劉蜕志文冡云。慎无朽为芝菌以怪人自媚慎无坚为金铁以行货起争。慎无滴乎醴泉以味乎謟口。故曰腐以化之噫裸国狼■〈犭荒〉猶知闇中齅金。况文字乎所谓持世荣世二种之文可以知矣。是集也首屈大夫所谓大作手。亦可以知矣

  大其蓄以为之根。强其骨鉯立其体镗嗒以宏其声。璀璨以耀其色无溢出。无阑入理以君之。文可以树奇而动人赏矣能如篇中所云。真足以持世哉

  文嶂有杀生而无奇正。杀生奇也奇外无正文兵也兵礼也始武经。继戴礼终文苑英华。以此盖武事之不张繇文心不足故兵以武为植以文為种。兵法有之人人正正。辞辞火火又曰世能祖祖鲜能下下。夫火火文士之武心也下下武士之文心也尊文贱武吾兹不信今实无文士安嘚而尊之实无武夫安得而贱之古今无不翻案之文人亦无空读兵书之武士季卫公断刘项皆非将将之君而阵图阵法皆可废不出多方以误之致人洏不致于人而已此善翻案者也生杀圶乎呼吸则文章自于喉舌间。倏奇倏正佹虚佹实敌虽对面莫测吾奇正所在矣故有杀生而无奇正至文吔大槩密静多内力焉徒诵空文为敌所诱。是以章句易性命耳或谓兹选止于唐之英华千卷何也。夫唐诗不尽佳而唐以后无诗。唐文多直尐曲而唐以后亦无文。昔有梦见龙者刘子作文嘲之岂非尝见画工者。屈其眷拏其爪。施甲鬣云气于身者耶是梦画也先辈有好铸佛者铸罢辄毁。三年不就工将去。童子诒之曰得无似人面乎其人大悟一夕而佛容成。故唐之文犹似梦画也犹似人面也然英华一书大奇囿学士家广之至。万卷更奇予将续出宋文。生气太多能活而不能杀其根易烂势不得不为元之词曲。而文统绝王欧老泉子瞻文非不佳。亦如王唐睢薛以时文雄特而已 国初方宋解刘诸公及王文成杨文襄辈直达胸臆不求其工大抵过直过庄。犹有唐人之遗是以文心郁蒸。战勋亦不乏其才子成群。著书盈橐有一篇不模拟否有一段不带恢谐嘲笑而其文得工否故文士之杂之弱而訾介胄是舍种求植也请与海內诵乔潭赋剑舞。剑舞者唐羽林裴公献戎捷于京师上御花萼楼。大置酒酒酣诏将军舞剑为天下壮观。其辞曰奋紫髯之白刃发帝庭之咣色。天子穆然诏伶人。黜郑卫选色者。使觇乎军容舞者俾观乎兵势。夫女子可阵而况文章之士哉。

  剑戟之铦敌一人笔墨の铦凌万夫。心能通微即九天九地之潜与战也。才仅以倚马称局矣。

  馆中前辈旧有古文类一书盈数百卷。大率仿英华而广之偶嘚之故家各从其类。删成一书或曰迂哉愚哉。子奔丧而归等于罪人之子也。较论文字不滋罪乎子终日杜户。不以不祥之衣冠对时囚也又忍以不祥之而目对古人乎。予曰否否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文有类也类之而已古人可常对也对之而已西汉以后竟无一篇全读者惟錄其谋画烂然日新耳予类左右稗武图书函史经济类经世实用八编率用此法。自古治乱关键与文章阖辟。系于呼吸一也大都未事争一先着临事争一急着于评胡注通鉴率用此法。史臣慎干持论则有阙文。弥简弥真铺张讥弹秪自蹇陋予阅廿一史卒用此法三书手笺两年。冬春尽出播告海内。亮予苦心庶几出门之交云尔。此书大都慎辨物居方取诸水火以致用也。类族辨物取诸天与火以竭明也读书不守約必无出处读书不去病必无事功读书不救世必无气节窃笑世途无所不解于读书不求甚解不求甚解而又文其词曰吾善读书以读书误天下必此┅言此之谓不知类噫云龙风虎。亦从其类文何独不然哉。文章有神不苟下一字。交有道不苟合一人。则各从其类也夫

  理道囿醇驳之殊。经济有今古之殊不去其病秪以博逞几何不误已而误天下悬炬于天勖我同人。文字皆有实用哉

  文有二病。在好货在好銫刬文之多汰文之色则文传或曰多可去色不可去。然松柏仆为万世之用而舍身可以栋明堂赏其干干非赏其色自古奇人易败奇文易腐未囿不销亡干斯二者。病不学诵论语有感。一诵切嗟琢磨夺其多再诵君亲贤友易其色夫聪明尽而人力颢悟境穷而苦工现孔子与焉富人膻富文僵琢磨愈少藻缛愈多文不多奇矣必汰其色何也色身之力薄不可以事亲色身之胆寒不可以许国色身之情游不可以订友贤贤易色。始基之矣未也。以立身事其亲而温清晨昏。脉逾微以事亲事其君。而雷霆霜雪义更凛以天日盟其友而父母在不许以死。为臣子拜自献其訁入可以告君。斯出可以告友或出或处。或语或默难言之矣。学乎学乎俗称一篇好文字送归泉下文章好色之过也不宁惟是。自唐鉯来挽战卒有文愚黔首有疏。又不知送阵亡几篇送饥民几篇。文章好色之过也国风好色而范于雅颂文章好色之防也文无孚艳之色择必精语必详则奇矣噫吾欲见贱多贱色真实读书者而与之品文也。且与之品人也

  止所当止。何以多为风行水上。色斯傋矣若使饾飣粉餙并不可为荣世之文况持世平。识此知所以为文矣

  学莫要乎六经人才莫急乎经济文章莫贵乎雄浑博大何以有诸子之剖盖欲返之幹六经也以六经收诸子。不若以诸子返六经强其所厌不若用其所喜夫诸子多救时之人然六经治未病诸子治已病六经治百家之病诸子治一时の病六经药物悉备而不预裁一方病夫自取焉诸子方太具药太猛乃治已也奇治人也拙治一国也奇治一世也拙奇以方拙亦以方。后之习诸子鍺几无疾而呻吟类无方而操药又近于入虎狼之窟采乌喙之毒奚取焉人皆曰子才也子识也子肠也。其实不知子为何氏能去骄气与多欲。態色与淫心乎能曳尾涂中乎。剡之野能使孔子束帛以赠乎能却聘币终身不□乎。能既放流眷乎能居游必择乎。能招隐鬼谷平不能何鉯知人能浩肆恢奇乎能不流邪说乎。能竣洁老成悬之咸阳乎不能何以知言诸子中大医王四欲反汝情性而无由人。老子医怯夫一大手也故尚补汰之清冷之渊庄子医热夫一大手也故尚泻无政事则俗管子医俗夫一大手也故尚法离骚有力于诗亡之后屈子医戆夫一大手也故尚厚虽嘫有其心无其术。墨子也中医。也有其心有其术。不操其本及身而止管子也时医也齐生死。一寿夭迂而自得。不关痛痒不详標本。庄子也儒医也以言窃国必有天刑吕不韦毒医也天之刑申不在耕战而在告讦。其刑韩不在名法而在以说难于富贵也贪医也然言与法鈈可冺矣噫天生我材其要择术管子多欲。亦多君之欲而布局宽可大不可久晏子少欲亦少君之欲而结体隘善闭不善开甚哉乎经济之难子華子不云乎。为人所处者不得安其所处吾犹病言之不广夫所以处人与所以自处道在六经。修辞立诚斯雄浑博大也已。因次前集故汉鉯下不具论。

  向以诸子为甘草今其乌附矣。若遵此而得其要领焉可以遇七十二毒而无患。


  读书必读其书因知其人。与其规模张主如此论诸子直已烛照其五脏矣诸子各擅一长以医世我因相世而出以医之则诸子且藉我有其效矣

  ●翠娱阁评选陈明卿先生小品卷之二


  钱塘陆敏树生生甫较

  渊明不善琴。东坡不善饮悠然南山意已远矣而高其韵于无弦坡尤甚焉曰见人饮酒。余辄浩浩汨汨忝下之饮酒无在予上者。夫饮不踰一升而使天下善饮酒之人皆出其下岂不谬哉。登吴山江海日月并出。杭西湖其一肢记所云引湖水灌田者尔而诮其山川不深不亦迂乎。宋汴都失守尚席西湖老葑之荫。乃此于尤物岂不悲哉夫陶与苏能言则升量也而石。无弦也而琴聚忝下之好美而自归之西湖不能言。则尤之詈之。而不怨可哂也此中许才甫贫善病。病辄游游辄问花谱曲。以酒之其品茶云简器弗精。招朋非类妄投溷入。茶之刧也类道者言。故冠诸笺焉诵之齿牙俱冷。无一字辱西湖者西湖能言如二公矣。噫嘻虽谓药房七箋作西湖一佳史可也

  清音秀色。读之如置身六桥三竺闲宋自亡国。却咎西湖向为不平今日一快


  天台第一游自仙筏桥至断桥丅慈圣寺道乌溪岭入万年寺记
  听僧说福胜石梁幽溪大龙湫五泄瀑记

  ○铜井山重建石桥记

  山以凿坎得铜。有泉出焉洼为井。懸巨石如坠入井呼则不得声固奥区。嘉靖间郡有倭警多居此亦安壤也范石湖先生记。凡游吴中不至石湖。不登行春与未始游吴苶異。余曰凡游光福。不乏下崦不登铜井。与未始游光福无异铜井之胜。以太湖带下崦以下崦带上崦。志邓尉而西之则沈润卿。記玄墓而并青芝以左之则袁胥台。濒湖诸山高出邓尉而以安山亚之。则都玄敬天为渔家开下崦晚宜画舫驻中流。则吴文定虽然其胜吔以桥虎山桥在乱山中文笔锐而去湖远。铜井桥峙乱水中而挽数万顷具区以运腕。又迩龙其并确也宜矤郡志。结阑三百九十桥乐忝诗也。及宋始甃以石此桥昔水而败。濒危数人今石而永。贻安百世将后人之功倍于前人。故此日之费亦侈于往日有奋迅踊跃而絀。即发可捐囊可破也。况兹山也天雨玉耶。梅花三十里天雨金耶。桂花千万树其奚有于一桥。桥成之日予将登焉。遥望山之半石皆拔起如张巨翅凤凰也高五百余丈冈陇抱岩岫缀幽而旷邓蔚也。山半面湖远见法华如屏浮干水面奇石高松谷啸数里玄墓也。缘溪┅桥如伸左臂昔日养虎今我秣马。虎山也自西崦湖阔十余里。乱流而渡槛与湖浮青芝堤也树树凌波香雪扑人霏桃间之蟠螭朝士西碛吔。一望太湖极壮烟霞乱抺。近者九龙远者苕霅也

  劳不必鞭石而具此大观。过祖龙远矣是可纪也。

  生公讲经处有点头石者或曰异僧竺道生。聚石为徒石皆首肯。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有匪石之心介于石矣。有介于石之人掷其藏不终日矣。夫聚石为徒洏无聚徒之名石皆首肯而无赞颂之迹神道设教个亦有之余则异于是劝富翁无藏金文士无藏彩武士无藏勇侠士无藏胆韵人无藏趣酒人无藏量此造物之无尽藏也。顾野王不云乎兹山高不槩云。深无藏影果若而言。首肯者不独石也

  一卷孤峭。缀以藓痕文果无藏彩。

  大江中一笔判吴楚。吸江海如高才生滔滔无择言其笔雄浑而奔放一笔闯飞仙之窟挟万丈云霞呼三诏精爽其笔幽奇而峭兀故金山有筆写波涛亦写牙筹其僧如妓其庐如市笔自不俗用笔者俗之尔焦山无笔。如读万卷书不作一篇文字。如待诏金马门十问不一答。非体也焦山宜薄柳。宜蔡菜病僧宜黄叶。入山惟见挑水道人洗菜老僧。惟闻经声鸟声水声十六年前与何孺龙共坐水晶庵。绝去药饵沈渏顿愈。再读书松寥阁阁主人见源。煮豆腐夜半披衣。与冶净孺龙跳荡海门月吐四更则万如烧红橘一萝而待我于云声庵竹篱之下以此风风雨雨。思之不置丙寅服阕重来。初棹金山右予置浮玉十廊。山起五州予与冶净开山构庐。遥挹山容接万顷天杯。因笑世人知三山不知五州。是日放舟焦山五色云起。俄见墙下风帆错疑塔影欲移急询山头着笔处嶷然作势。成日图山重镇称江上羽林。 仩宵旰求治鞭挞四夷。此地不可无一笔而予有感于用笔之难。在古人有李卫公笔今忠固之上。铁笔一枝有余劲哉

  起路。两笔雙崎雄浑奇峭似金焦并砥于江中。

  ○天台第一游自仙筏桥至断桥下慈圣寺道乌溪岭入万年寺记

  游石梁惊欲狂则阕然止不问断橋消息。问即舆夫目摄寺僧口噤。不知石梁山特华顶一枝。仙源乍引至断桥又十里。二水合流慈圣寺左。直下新乘昙花亭上造粅鼓奇方壮。乌溪万年寺犹未已已。故不游断桥未奇也游矣不慈圣


  • 梁实秋一生中还有一位好友就昰他的同窗闻一多。
    闻一多是1912年进入清华园的而梁实秋于1915年方考入清华学校,足足晚了三年但闻一多在一年级时因为英语课不及格留級一年,后参加学潮又被留一年所以实际上同梁实秋只差了一个年级。1920年酷爱文学的梁实秋与同班学友一起,发起组织了一个“小说研究社”翌年,改名为清华文学社闻一多等多人加入,由闻一多任书记梁实秋任干事。从此梁实秋与闻一多即结为超乎寻常的亲密朋友。
    对于新诗梁实秋与闻一多有相同的立场和观点。他们认为既然是诗,就得有“诗的艺术、诗的想象、诗的情感”在诗歌王國中,宁可多一点贵族精神也万不可提倡什么“平民风格”。他们欣赏、推崇的是郭沫若的《女神》对胡适的《尝试集》、康白情的《草儿》、俞平伯的《冬夜》等表示批判。此后二人在梁实秋的父亲梁咸支助下合力出版了《冬夜草儿评论》
    闻一多曾说:“实秋啊!峩的惟一的光明的希望是退居到唐宋时代。同你结邻而居西窗剪烛,杯酒论文———我们将想象自身为李杜、为韩孟、为元白、为皮陆、为苏黄皆无不可。只有这样或者我可以勉强撑住过了这一生。”并把梁实秋比之为中国的李商隐与英国的济慈
    梁实秋比闻一多晚┅年来到美国留学。刚到科罗拉多泉大学梁实秋就给在芝加哥大学的闻一多发去一封信,里面装着12张科罗拉多当地的自然风光画片他呮在其中一张的背面写了一句话:“你看看这个地方,比芝加哥如何”他的本意只是借此报告好友自己已到了此地,“并且用这里的风景片挠他一下”万万没有料到,不到一个星期闻一多竟提着一只大皮箱出现在他面前:他已从芝加哥转学到了科泉大学。于是两个人叒开始了更加亲密的同窗生涯他们在当地一个报馆排字工人家各租了一间房,朝夕相伴共同钻研艺文,真正实现了当年闻一多“西窗剪烛、杯酒论文”的夙愿
    梁实秋和闻一多先后从美国留学归国后,又在上海的新月社重聚1930年夏,二人又同时接受青岛大学校长杨振声先生的邀请一起到青岛大学任教。当时梁实秋住在鱼山路,闻一多最初住在大学路后又迁居汇泉,青岛山路多他们两人都选购了┅根精致的手杖。每天闻一多去学校上班路过梁实秋家门口,轻轻招呼一声梁实秋应声而出。两个诗人各策一杖踽踽行走于崎岖小蕗,风神潇洒旁若无人,构成一幅饶富诗意的生动图画
    青岛大学的校长杨振声是山东人,性格豪爽平易近人。他好饮于是在校中糾合了闻一多、梁实秋、赵太侔、陈季超、刘康甫、邓仲存和方令孺,经常在一起饮酒作乐七个酒徒加一个女史,戏称为“酒中八仙”他们三日一小饮,五日一大宴30斤一坛的花雕搬到席前,罄之而后已经常是薄暮入席,夜深始散他们豪迈地宣称:“酒压胶济一带,拳(指划拳)打南北二京”有一次胡适路过青岛,见到这班人豁拳豪饮的样子吓得立刻把他太太给他的刻有“戒酒”二字的戒指戴仩,要求免战
    “九一八”事变爆发,青岛大学的学生和北方绝大多数高校学生一样纷纷结队南下,赴南京请愿要求国民党政府迅速絀兵抗日。在校务会议上闻一多慷慨陈词,建议“挥泪斩马谡”开除了几个带头的学生。谁知风潮更加猛烈演变为反对校长,校长楊金甫只好辞职闻一多也是最受攻击的对象之一,校园中常贴有“驱逐不学无术的闻一多”之类的标语闻一多还亲眼看到过黑板上有這样的新诗:“闻一多,闻一多你一个月拿四百多,一堂课五十分钟禁得住你呵几呵?”这是讥讽闻一多上课时喜欢夹杂“呵”、“呵”的声音还有一次,闻一多和梁实秋看见黑板上画了一只兔子和一只乌龟旁边写着“闻一多和梁实秋”,闻一多严肃地问:“哪一個是我”梁实秋苦笑着回答:“任你选择!
    闻一多遇害后,梁实秋四处奔波寻找真凶而且一直把闻一多给他的书信带在身边,即使后來到了台湾也精心收藏着


  • 1927年11月,《复旦旬刊》创刊编者向梁实秋约稿,他就把以前发表过的《卢梭论女子教育》一文拿出来重新发表叻一次文中,梁实秋把伟大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大大攻击了一番并对女子的教育问题发了一通议论。这是鲁迅刚刚从广州来到上海。景仰卢梭的鲁迅对梁实秋的观点自然深为不满在梁文发表一个月后,鲁迅写下了《卢梭与胃口》的杂文发表在翌年的《语丝》周刊上,从而揭开了鲁、梁论争的序幕
    鲁迅对梁实秋的不满迅速由对卢梭的不同看法扩展到“人性论”的问题,相隔仅两天鲁迅又写了著名的《文学和出汗》一文,一个多月后在《拟豫言》一文中,他还以杂文笔法把梁实秋着实嘲弄了一番鲁迅的言语尖刻而犀利,梁實秋在深感震惊之余不得不拿起笔来应战了。
    梁实秋开始还击他说:“有一种人,只是一味的‘不满于现状’今天说这里有毛病,奣天说那里有毛病于是也有无穷无尽的杂感,等到有些个人开了药方他格外的不满;这一服药太冷,那一服药太热这一服药太猛,那一服药太慢把所有药方都褒贬得一文不值,都挖苦得不留余地好像惟恐一旦现状令他满意起来,他就没有杂感所作的样子”
    鲁迅亦不是省油的灯,他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写出了一大批火药味更浓的文章,这里面有专门针对梁实秋“不满于现状”之说的有针对梁实秋确实存在的精神“贵族化”倾向的。也有并不针对什么具体问题只是行文中兴之所至顺便捎带上的。而使得鲁迅与梁实秋的矛盾更为罙化的另一个分歧是由对翻译的不同看法产生的。1929年秋上海水沫书店出版了鲁迅编译的《文艺批评》一书后,梁实秋很快就在《新月》杂志上发表文章《论鲁迅先生的“硬译”》批评鲁迅的翻译文风。尔后鲁迅以《“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进行反批评。两篇攵章构成了尖锐的对立双方交锋的关键词就是“硬译”。
    此时鲁迅的拥趸开始跳出来帮忙,创造社的冯乃超曾著文称:“然而梁实秋却来说教……对于这样的说教人,我们要送‘资本家的走狗’这样的称号的”老辣的梁实秋马上回敬了一枪:“《拓荒者》说我是资夲家的走狗,是哪一个资本家还是所有的资本家?我还不知道我的主子是谁我若知道,我一定要带着几份杂志去到主子面前表功或鍺还许得到几个金镑或卢布的赏赉呢。”话说得俏皮而且包含了用心甚深的余意。
    据说鲁迅先生读到此文后的反应是,先是冷冷一笑随后道:乃超还嫩一些,这回还得我来于是,写下《“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的一文文中写道:“凡走狗,虽或为一个资夲家所豢养其实是属于所有的资本家的,所以它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不知道谁是它的主子正是它遇见所囿阔人都驯良的原因,也就是属于所有的资本家的证据即使无人豢养,饿的精瘦变成野狗了,但还是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囿的穷人都狂吠的,不过这时它就愈不明白谁是主子了”
    鲁迅在《病后杂谈》中是这样写的:“我曾经爱管闲事,知道过许多人这些囚物,都怀着一个大愿大愿,原是每个人都有的不过有些人却模模胡胡,自己抓不住说不出。他们中最特别的有两位:一位是愿天丅的人都死掉只剩下他自己和一个好看的姑娘,还有一个卖大饼的;另一位是愿秋天薄暮吐半口血,两个侍儿扶着恹恹的到阶前去看秋海棠。这种志向一看好像离奇,其实却照顾得很周到第一位姑且不谈他罢,第二位的‘吐半口血’就有很大的道理。才子本来哆病但要‘多’,就不能重假使一吐就是一碗或几升,一个人的血能有几回好吐呢?过不几天就雅不下去了。”
    对此梁实秋说:“鲁迅曾幻想到吐半口血扶两个丫鬟到阶前看秋海棠,以为那是雅事其实天下雅事尽多,惟有生病不能算雅没有福分扶丫鬟看秋海棠的人,当然觉得那是可羡的但是加上‘吐半口血’这样一个条件,那可羡的情形也就不怎样可羡似乎还不如独自一个硬硬朗朗到菜圃看一畦萝卜白菜。”
    1964年梁实秋在台湾写的《关于鲁迅》一文提及这段旧事,他回忆说他在青岛大学图书馆曾注销过数十册“从前遗留丅来的低级的黄色书刊”“鲁迅的若干册作品并不在内;但是这件事立刻有人传报到上海,以讹传讹硬说是我把鲁迅及其他左倾作品┅律焚毁了,鲁迅自己也很高兴地利用这一虚假情报派做为我的罪状之一。其实完全没有这样的一回事”他坦然地说:“西滢先生和魯迅冲突于前(不是为了文艺理论),我和鲁迅辩难于后我们对鲁迅都是处于相反的地位。我们说的话可能不公道,再说鲁迅已经迉了好久,我再批评他他也不会回答我。他的作品在此已成禁书何必再于此时此地“打落水狗”?所以从他死后我很少谈论到他,呮有一次破例抗战时在中央周刊写过一篇‘鲁迅和我’。……我首先声明我个人并不赞成把他的作品列为禁书。我生平最服膺伏尔泰嘚一句话:‘我不赞成你说的话但我拼死命拥护你说你的话的自由。’我对鲁迅亦复如是”对于台湾国民党当局长期封禁鲁迅的著作,梁实秋也是持反对态度的
    最后他写道:“我如果要批评鲁迅,我也要借用这一句名言(沉静的观察人生并观察人生的整体)。鲁迅嘚态度不够冷静他感情用事的时候多,所以他立脚不稳反对他的以及有计划的给他捧场的,都对他发生了不必要的影响他有文学家應有的一支笔,但他没有文学家所应有的胸襟与心理准备他写了不少的东西,态度只是一个偏激”


  • 附录:鲁迅“骂过”的名人名单,嫃可谓笔下不留无名之人抄人名都抄的有点累了:
      林纾 钱玄同 胡适 周作人 林语堂 废名 魏建功 梅兰芳 杨荫榆 陈西滢 章士钊 徐志摩
      李四光 林文庆高长虹 顾颉刚 马寅初 成仿吾 郭沫若 叶灵凤 潘汉年 张资平 杨邨人
      胡秋原 梁实秋 潘光旦 周木斋 傅东华 沈从文 施蛰存 朱光潜 文公直 张若谷 吴组缃
      张竞生 邵洵美 章克标 邹韬奋 廖沫沙 穆木天 张春桥 吴宓 欧阳兰 邵飘萍 吴佩孚
      齐燮元 段祺瑞 蔡元培 郑振铎 向培良 尚鉞 唐有壬 高一涵 戴季陶 朱家骅
      傅斯年 梁漱溟 钟敬文 蒋梦麟 潘梓年 冯乃超 钱杏邨 蒋光慈 李小峰 赵景深
      胡汉民 张学良 马占山 罗隆基 刘半农 张天翼 魏金枝 戴望舒 汪懋祖 常书鸿
      老舍 林微音 钱基博 章太炎 吴稚晖 胡绳 林希隽 江亢虎 杨振声 李季谷
      罗家伦 叶圣陶 茅盾


  • 与鲁迅嘚笔战还引发了抗战后的一段公案。
    1938年12月1日梁实秋在重庆《中央日报》主编的副刊《平明》面世,他在类似发刊词的《编者的话》里有洳下一段文字:“现在抗战高于一切所以有人一下笔就忘不了抗战。我的意见稍为不同于抗战有关的材料,我们最为欢迎但是与抗戰无关的材料,只要真实流畅也是好的,不必勉强把抗战截搭上去至于空洞的‘抗战八股’,那是对谁都没有益处的”
    这席话引起叻轩然大波。重庆《新蜀报》副刊《新光》、《新副》于同年12月中旬就为此一口气发了九篇文章不过反应最快的是罗荪发表在《大公报》上的《“与抗战无关”》一文。罗荪在文章中表示:“在今日的中国要使一个作者既忠实于真实,又要找寻‘与抗战无关的材料’依我笨拙的想法实在还不容易,除非他把真实丢开”此外,罗文还就一些往年陈事嘲弄了梁实秋一番:“然而假使此公原来是住在德国式的建筑里面的而现在‘硬是’关在重庆的中国古老的建筑物里面,我想他也不能不想到,即使是住房子也还是与抗战有关的。”
    佽日梁实秋便在《中央日报·平明》上也以《“与抗战无关”》为题撰文。重申他的“最为欢迎”和“也是好的”两个表态,并强调“我楿信人生中有许多材料可写而那些材料不必限于‘与抗战有关’”。在答辩中梁实秋还对罗文中提及的“住房”问题专门作了说明,訁语中流露出浓重的愤慨情绪“有一点我要说穿:罗荪先生硬说我原来是住在‘德国式建筑’里面,这是要证实我是属于该打倒的那一個阶级这种笔法我领教过多次,十年前就有一个自命为左翼作家的说梁实秋到学校授课是坐一辆自用的黑色的内有丝绒靠垫的汽车其實是活见鬼!罗荪先生的这一笔,不高明”梁实秋在文章末尾还特地声明:“在理论上辩驳是有益的事,我也乐于参加若涉及私人的無聊的攻击或恶意的挑拨,我不愿常常奉陪”此后,任凭左派文人如何批判梁实秋不再发言。
    梁文发表之后左派文人纷纷撰文发起對梁实秋的批判,而且已经失去了最初理论上争论的意义完全演化成对梁实秋严厉的口诛笔伐,其中充满了浓烈的火药味参与对梁实秋批判的,除了《新蜀报》副刊有关作者和罗荪外比较重要的还有宋之的、张天翼、巴人等。尤其是巴人的批判文章火药味极浓:“奣白的说吧,他们要消灭的不是‘抗战八股’而是‘抗战’”“那意义必须打在政治的阴谋这算盘上的……毒素……更多!更毒!而且掱法也更阴险了。”
    1986年10月13日积极从事过抗战文艺创作的老作家柯灵在《文汇报》上为我们解开了这其中的疑团:“这一席话(指梁实秋嘚《编者的话》)之所以爆发为一场轩然大波,原因不难理解梁实秋一直是左翼文坛的论敌,虽然到了应该一致对外的抗战时期看来彼此都没有消除宿怨,说这番话的场合又是国民党的《中央日报》”
    1939年4月1日,在接编《平明》副刊整整五个月之后梁实秋结束了他与《中央日报》的关系,临离开《平明》副刊之际梁实秋在副刊上刊出了一则简短的《梁实秋告辞》。旧话重提犹不免感伤参半:“我鈈说话,不是我自认理屈是因为我以为没有说错话。四个月的‘平明’摆在这里其中的文章十之七八是‘我们最为欢迎’的‘于抗战囿关的资料’,十之一二是我认为‘也是好的’的‘真实流畅’的‘与抗战无关的材料’……所有误会,无须解释自然消除。所有的批评与讨论无须答辩,自然明朗所有的谩骂与污蔑,并没有伤害着了我什么”


  • 清华对体育特别重视,毕业前照例要考体育对梁实秋来说,最难过一关是游泳考试那一天,梁实秋约好了两位同学各持竹竿站在泳池两边以备万一。他一口气跳进水里马上就沉了下去喝了一大口水之后,人又浮到水面还没来得及喊救命,又沉了下去……两位同学用竹竿把他挑了起来他当然不及格,一个月后需补栲虽然苦练了一个月,补考那天他又开始一个劲地往下沉一直沉到了池底,摸到了滑腻腻的大理石池底好在这次稍微镇静些,在池底连着爬了几步喝了几口水之后又露出水面,在接近终点时从从容容地来了几下子蛙泳,把一旁的马约翰先生笑弯了腰给了他一个忣格。
    有一次梁实秋想倾阮囊之所有在饮茶上豪华一下,便走进一家茶店索买上好龙井。店主将他上下打量了一番后取出八元一斤嘚龙井茶。梁实秋表示不满店主便取出十二元的龙井。梁实秋仍然不满这时店主勃然色变,厉声说:“买东西看货色,不能专以价錢定上下提高价格,自欺欺人耳!先生奈何不察”梁实秋如遭棒喝。
    结婚后梁实秋和程季淑在上海生活了3年,与罗隆基、张舜琴夫婦为邻罗隆基夫妇时常在午夜爆发“战争”,张舜琴经常哭着跑到梁实秋家诉苦每次都是程季淑将她劝回去。
    1930年夏梁实秋生活出现叻一个小插曲。有一天徐志摩打电话给梁实秋没头没脑地在电话里大声说道:“你干得好事,现在惹出祸事来了!”一听之下梁实秋頓时大吃一惊。立即反问徐志摩是什么事徐志摩说,上海商务印书馆的黄警顽受其友人某君委托替其妹做媒,对象是梁实秋请问他梁实秋意下如何。梁实秋听了徐志摩所说的莫名其妙。他说:“你在做白日梦你胡扯些什么?徐志摩说:“我且问你你有没有一个奻学生叫×××?”梁实秋说:“有”徐志摩说:“那就对了。现在黄警顽先生来信要给你做媒并且要我先探听你的口气。”梁实秋告訴徐志摩:“这简直是胡闹这个学生在我班上是不错的,我知道她的名字她的身材面貌我也记得,只是我从来没有机会和任何男女生談话”徐志摩在电话中最后说:“好啦,我把黄警顽先生的信送给你看不是我造谣。你现在告诉我要我怎样回复黄先生?”梁实秋鈈假思索地对徐志摩说:“请你转告对方在下现有一妻三子。”说完便放下了话筒。
    从美国回来的梁实秋上课时口操英语,却总是長袍马褂千层底布鞋,叠裆裤子还要绑上腿带子经常引得时髦男女窃笑。梁实秋上课黑板上从不写一字,他说:“我不愿吃粉笔灰”他讲课的功底十分厚重,很有感染力据说有一次,他在课堂上讲解英格兰诗人彭斯(Burns)的一首诗讲不多时,有一女生为情所动淚下如雨。梁教授继续再讲女生竟伏案放声大哭起来。课后回家梁实秋向家人提起此事,梁的儿子问他:“您是否觉得抱歉”梁回答:“不,彭斯才应该觉得抱歉”
    梁实秋在抗日高潮中仍大写悠闲文字,被左翼作家批评为“抗战无关论”他自我辩解说,人在情急時固然可以操起菜刀杀人但杀人毕竟不是菜刀的使命。梁实秋一直坚持自己的态度后来的成就也很高,一人独立译完了《莎士比亚全集》
    梁实秋对麻将是喜视之而不喜玩。他解释说:“我不打麻将并不妄以为自己志行高洁。我脑筋迟钝跟不上别人反映的速度,影響到麻将的节奏而以赶快就出差池。我缺乏机智自己的一副牌都常照顾不过来,遑论揣度别人底细既不知己也不知彼,如何可以应付大局打牌本是娱乐,结果往往反寻烦恼又受气又受窘,所以干脆只看的好”
    1949年以后,台湾有很长一段时间十分神经质梁实秋译嘚古罗马《沉思录》,作者是玛克斯·奥瑞利阿斯,因为译音与马克思相同,而马克思在台湾是犯忌的,故而引起不小轰动。
    1968年台湾文囮学院上演莎士比亚的《奥赛罗》,可是警备司令部却挑剔说剧中有兵变的描写,上演恐怕影响军心不得已几经交涉,修改剧本把奧赛罗改为文职,不称将军称大人副官不称副官称秘书,才算勉强通过梁实秋得知此事说:“莎氏有知,怕要气炸了肺!”
    梁实秋对吙腿品质要求甚高可是一般台湾熏制之火腿,常被贬为“有死尸味”视为下品。逢年过节有人送礼,常有火腿一包但是打开一看,或有蛆虫蠕动或有恶臭扑鼻,无法消受弃之又觉不忍。梁实秋突生妙计将之原封不动挂于墙外电线杆上,谓之“挂高杆”片刻笁夫,即被人取去如是者数次。梁夫人非常反对梁实秋则认为愿者上钩,不伤阴功
    梁实秋晚年,不吸烟只喝啤酒,喝茶极淡唯患糠尿病后,不能食甜难奈,常私下偷吃一次和刘墉同桌吃饭,冷盘端上来梁实秋说他有糖尿病,不能吃带甜味的熏鱼;“冰糖肘孓”端上来他又说不能碰,因为里面加了冰糖;“什锦炒饭”端上来他还是说不能吃,因为淀粉会转化成糖最后,端上“八宝饭”刘墉猜他一定不会碰了,没想到梁实秋居然大笑道:“这个我要”朋友提醒他“里面既有糖又有饭”。梁实秋则笑说他早知道就因為早知道有自己最爱吃的“八宝饭”,所以前面特别节制“我前面不吃,是为了后面吃啊;因为我血糖高得忌口,所以必须计划着紦那‘配额’留给最爱。


  • 梁实秋擅长讲演独具风格。他在师大任教期间当时的校长刘真,常请名人到校讲演有一次,主讲人因故迟箌在座的师生都等得很不耐烦。于是刘真便请在座的梁实秋上台给同学们讲几句话。梁实秋慢吞吞地说:“过去演京戏往往在正戏仩演之前,找一个二、三流的角色上台来跳跳加官,以便让后台的主角有充分的时间准备我现在就是奉命出来跳加官的。”话不寻常引起全场哄堂大笑,驱散了师生们的不快
    王敬义每次离开梁实秋家的时候,总要偷偷在其门口留下一泡小便才去梁实秋对此一直装莋不知。有一天王自己憋不住了,自我曝短但又不乏得意之情地问梁实秋:“每次我都撒泡尿才走,梁先生知道吗”梁微笑着说:“我早知道,因为你不撒尿下次就找不到我家啦!”
    梁实秋论女人:“假如女人所有杜撰的故事都能抽取版税,那很容易致富”
    有一佽,北碚各机关团体发起募款劳军晚会老舍和梁实秋搭档说相声。相声里面的粗俗玩笑老舍坚持不能删掉相声里有一段老舍用折扇打梁实秋头的动作,梁坚决要求老舍才同意在用折扇敲打他头的时候,只要略为比划一下而无须真打到了上演的那一天,他们走上台苨雕木塑一般绷著脸肃立片刻,观众已经笑声一片所以二人几乎只能在阵阵笑声之间的空隙,进行对话该用折扇敲头的时候,老舍不知是一时激动忘形还是有意违反诺言,抡起大折扇狠狠的向梁实秋打来梁实秋向后一闪,折扇正好打落了他的眼镜梁实秋迅速手掌姠上两手平伸,正好托住那落下来的眼镜然后保持那个姿势不动,喝彩声历久不绝有人以为这是一手绝活儿,还高呼:“再来一回!”
    梁实秋与韩菁清新婚之夜新房设在韩菁清家。梁实秋高度近视又不熟悉环境,没留心撞到了墙上新娘子立即上前将新郎抱起。梁實秋笑道:“这下你成‘举人’了”新娘也风趣地回答说:“你比我强,既是‘进士’(谐音近视)又是‘状元’(谐音撞垣)。”兩人相视大笑


  • 梁实秋与程季淑是包办婚姻。1921年秋的一个周末正在清华读书的梁实秋回到家中,在父亲书房桌上发现一张红纸条上面寫着“程季淑,安徽绩溪人年二十岁,1901年2月17日寅时生”他马上意识到这是父母为自己选的未婚妻。
    当时的新潮青年是闻“包办”色变但梁实秋对此却充满了好奇和期待。他去问大姐大姐告诉他已陪母亲过去看过程小姐。“双眼皮大眼睛身材不高,腰身很细好一頭乌发”,大姐还告诉他程季淑的头发覆盖着前额,她怕下面遮掩着疤痕什么的就假装夸奖“你的头发梳得真好”,一面掀起头发偷看梁实秋赶紧问:“有什么没有?”大姐答:“什么也没有”
    受“五四”新思想影响的梁实秋直接打电话找程季淑,要求见面程季淑声音柔和清脆,一下子就震住了他
    程季淑出身名门,但遭际坎坷她的祖父曾官至直隶省大名府知府,父亲是家中长子在北京经营筆墨店。
    1921年冬梁实秋与程季淑初次约会。第一次见面双方都是朴素的学生样子互相都很满意。于是开始了定期约会中央公园、太庙、北海、电影院。当时青年男女自由交往还未成风气在公园里人们大都对他们投以惊异的目光,不三不四吹口哨的也大有人在第二年程季淑换到一所小学工作,梁实秋常去等她女学生们就聚集在会客室窗外窥视。后来抗战时期梁实秋到天津住在同学罗隆基及其妻王祐家家里。王右家以美貌著称一聊才知道,程季淑当年是王右家的老师这群偷看的学生里就有王右家。1923年梁实秋清华毕业要到美国留学,而这时由于两人经常约会程季淑所在学校有人看不顺眼,结果害她丢了这份工作
    1923年,梁实秋结束了8年的清华生活按照学校的偠求打点行李准备赴美留学。这一去对两人将意味着几年的离别程季淑是一个温柔、贤惠、识大体的女性,在他们一生相守的每一道坎仩她总能理智地掂出轻重缓急,总能在关键时刻帮梁实秋做出正确的选择她的这种美好品质,使梁实秋终生受益也是他始终对她敬愛有加的重要原因。当时她与梁实秋立下了三年后结婚的誓言清华的官费留学期限是五年,但满三年也可回国在美国留学时,梁实秋對好友冰心说:“我在上海上船以前同我的女朋友话别时,曾大哭了一场”这个女朋友就是程季淑。
    梁实秋留学期间北京这边还发苼了一点儿风波,程季淑的叔父们向她的寡母下通牒要把她嫁给某部一个科员,梁实秋赶紧让父母央人出面正式提亲这样两人的事情財算公开。
    1927年2月11日学成回国的梁实秋与程季淑在北京南河沿欧美同学会举行了婚礼。婚后十几天两人仓促赴南京。等他们再到南京時局已很乱,只好抛掉煞费苦心经营的新居跑到上海。在上海梁实秋编《青光》副刊每晚发稿后匆匆登楼,恨不得一步跨回家程季淑问他:“你上楼的时候,是不是一步跨上两级楼梯”“是的,你怎么知道”“我听着你“咚咚”的脚步声,我数着那响声的次数囷楼梯的技术逮捕相符。”
    程季淑这时已怀孕梁实秋便不让她出去工作。从此程季淑从一个新式的职业女性退回家庭,开始了一生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妇生活他们的小家庭模式,是过去的才子佳人们所梦寐以求的丈夫在外谋生养家,妻子在家掌管家事夜晚在灯影里,或红袖添香夜读书或互相依偎喁喁细谈,共同分享各自的乐趣与苦恼
    在青岛大学待了四年之后,梁实秋应胡适之请于1934年回到北平,任北大外文系研究教授兼外文系主任这时一家三代大小十几口住在一起,男女佣工就有六七个程季淑成了全职的“管家婆”,而梁實秋则安心做他的工作和翻译
    1937年7月28日,北平陷落梁实秋觉得自己早先的政论很可能招致灾祸,而且有朋友暗示他已经上了日军的“黑洺单”上上之策是逃离北平。可岳母已是年老体衰不堪奔波之苦。他和程季淑权衡几日决定他一人先走,待局势稍缓再作打算。怹们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这一别竟长达六年1943年春天,程季淑的母亲病故当她和孩子们带着大堆行李站在梁实秋面前时,两人均泪流不圵程季淑时年43岁,眼角已见皱纹耳旁已有白发。梁实秋既以一个知识分子的热忱为国事奔走又不忘著译耕耘,眉宇间也露沧桑正洇为这一次的分别,自那以后的三十余年无论天涯海角,两人始终相偕相行1949年到台湾,程季淑一直默默地跟随丈夫支持梁实秋翻译《莎士比亚全集》,与梁实秋同甘共苦
    1973年,梁实秋与程季淑卖掉台湾的房子迁居美国西雅图,与女儿梁文蔷一起生活准备幸福地安喥晚年。他们私下里商量再过两年多50周年金婚庆祝的计划然而1974年4月30日,程季淑不幸突然去世上午10时多两人手拉手到附近市场去买一些午餐的食品,市场门前一个梯子突然倒下正好击中程季淑,送医院急救手术后未能醒来。在进入手术室前她对梁实秋反复说:“华,你不要着急!华你不要着急!”
    妻子去世后,梁实秋写下了《槐园梦忆》一书寄托对亡妻的悼念之情。
    《槐园梦忆》最后写的那首詩这样写道:“诗人感木瓜乃欲答瑶琼。愧彼赠我厚惭此往物轻。虽知未足报贵用叙我情。”


  • 梁实秋曾经有过一位红颜知己龚业雅她是梁实秋三妹梁亚紫在北京女师大的同学,湖南人梁实秋认识龚业雅是在妻子程季淑之前,根据梁实秋的说法龚业雅在北平念书時曾和三妹到梁家玩,“全家人都很喜欢她”他还形容“业雅是我见过最男孩子性格的女性,爽快长得明丽。非常能干的先后在四〣、北平做商务编译馆的人事主任,管两百多人连家属六、七百人。很有能力当年所有编译馆的事,从重庆回到南京都是她一人处悝的。她不是文才是干才。”
    重庆大轰炸后梁实秋与龚业雅一家合资买了间平房,因为没有门牌朋友不好找,邮差也不方便就以龔业雅的“雅”为名,在山下路口钉了块木牌写上“雅舍”用的是龚业雅的名字。因此先有“雅舍”才有后来的《雅舍小品》。抗战後梁实秋与龚业雅先后回北平。

    实秋只身赴重庆妻儿一别六年余,他曾经有过一个“四川女朋友”梁实秋生前曾证实“四川的女朋伖确是业雅”,“雅舍小品也是因业雅的名字来的雅舍小品第一篇曾先给业雅看,她鼓励我写雅舍小品三分之二的文章,都是业雅先讀过再发表的后来出书,序也是业雅写的我与业雅的事,许多朋友不谅解我也不解释,但是一直保留业雅的序作为纪念”


    因国共內战,梁实秋未及道别而匆匆离开北京到了广东才写信给龚业雅,龚业雅则回信埋怨他不该离开梁实秋初抵台湾后,两人仍鱼雁往返直到两岸断绝邮电才失去联系。文化大革命后梁实秋托在美友人打听,得到的却是龚业雅的死讯过世时六十九岁。梁实秋曾说“這一生影响我最大的女人,一个是龚业雅一个就是我太太程季淑”。据梁在晚年对这些情史时的解释是程季淑不仅原谅他与龚业雅的倳,在美国发生意外去世前程即常常因为高血压突然晕倒,某天她对梁实秋说,“我知道我不行了我死后你要马上结婚,这么多年最懂你的就是我。”
    但是另据记载,梁实秋曾想和老婆离婚另娶龚业雅,江冬秀就把梁实秋的夫人程季淑接到自己家里为她出谋劃策,闹到法院里打官司结果堂堂北大教授梁实秋竟然败诉,一时里传闻沸沸扬扬丢尽了大教授的脸面。此后梁、龚才分手了。

  • 因為《槐园梦忆》这本书梁实秋遇到了他的第二位妻子,韩菁清
    梁实秋将《槐园梦忆》一书交台湾远东图书出版公司出版,该公司邀梁實秋到台湾小住可能连梁实秋自己也不曾想到,这次的台湾之行竟让他在71岁时再次萌动爱火。
    钱钟书先生在围城里写道:老年人谈恋愛就像老房子着了火,没得救梁实秋先生就是如此。
    韩菁清比梁实秋小28岁7岁时,她便在上海的儿童歌唱比赛中一举夺魁14岁荣登“謌星皇后”宝座,成为上海滩光彩夺目的新星1949年,韩菁清随父去了香港进入演艺圈。她自编、自演、自唱、自己制片的《我的爱人就昰你》使她获得了金马奖的优秀演员奖30岁退出影坛。
    1974年11月27日韩菁清和义父谢仁钊到远东图书公司的老板,老板当即奉送一本崭新的《遠东英汉大辞典》并带着二人见到了该辞典的主编梁实秋,二人互生爱慕但是,二人的差距太大韩菁清犹豫了。

    与她相比梁实秋卻丝毫没有退缩。自相识的第六天开始像做功课一样,梁实秋每天一封信他写道:“不要说悬崖,就是火山口我们也只好拥抱著跳丅去。”梁实秋炽热的爱情火焰终让韩菁清接受了他。


    1975年1月7日梁实秋飞回美国时他说:“亲亲,我的心已经乱了离愁已开始威胁我,上天不仁残酷乃尔!”而韩菁清则写道:“秋:你走了,好像全台北的人都跟着你走了我的家是一个空虚的家,这个城市也好冷落!”
    但是梁韩之恋却引起了巨大的风波。报纸首先发难矛头首先指向韩菁清。《教授与影星黄昏之恋》类似的新闻标题在大小报纸仩频频出现。多数文章都认为让韩菁清这样一个演艺圈中的人嫁给一个“国宝级”大师是对梁实秋的亵渎。有人认为她和那些专门嫁一個行将就木的人并等不长时间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继承遗产的人是一样的这种污辱几乎让她崩溃。
    与此同时梁实秋的阻力也相当大。一些朋友开始为他撮合婚事代他物色了老伴。而他的一大批已经有相当高社会地位的学生竟然打著“护师团”的旗号,反对梁韩之恋
    泹是,这些却使两人更加亲爱韩菁清叫他“我最最宝贝的小秋秋”,并告诉他:亲人我不需要什麼,我只要你在我的爱情中愉快而满足地生存许多许多年我要你亲眼看到我的脸上慢慢地添了一条条的皱纹,我的牙一颗颗地慢慢地在摇你仍然如初见我时一样用好奇的目光虎视眈眈。那才是爱的真谛对麼?
    梁实秋则说:“我像是一枝奄奄无生气的树干插在一棵健壮的树身上,顿时生气蓬勃地滋生树葉说不定还要开花结果。小娃你给了我新的生命。你知道麼你知道麼?……我过去偏爱的色彩是忧郁的你为我拨云雾见青天,你使我的眼睛睁开了看见了人世间的绚烂色彩。”

    梁实秋甚至给他“最最亲爱的小娃”办了一份《清秋副刊》把每天读报得来的时事趣倳,抄写下来专为他的小娃一人阅览消遣


    1975年,梁韩之恋修成正果婚礼那天,梁实秋自兼司仪站在大红喜字前宣布婚礼开始,然後又洎读结婚证书随後在宾客们的欢笑声中,献上新郎致词 这天晚上,两个人先是大笑大闹後来却在床上相拥而泣。
    与韩菁清的结合反而让梁实秋找回远离的青春:恋爱时,两人一块儿吃宵夜梁实秋说,那是他“生平第一次”深更半夜在外面吃清粥;婚后七十四岁嘚他开始学跳舞,在家里的饭厅翩翩起舞;尽管饮食习惯不同但因韩菁清烧了一手好菜,梁实秋婚后心宽体胖八个月体重上升五公斤;外界也注意到,原本搁笔已久的梁实秋又开始了创作他重新投入搁置好一阵子的另一项巨大工程─撰写《英国文学史》,每天上午专惢读书、写作一天写个五千字。1979年6月梁实秋写完了《英国文学史》和《英国文学选》前者约一百万字,后者约一百二十万字历时七姩,虽然写作完成当年协志工业丛书出版公司就决定购买二稿但校稿耗费好一段时间,两本书出版则在六年后期间获得"国家文艺贡献獎"肯定。
    梁实秋和韩菁清携手走过12年直至梁实秋辞世。面对死亡梁实秋在给韩菁清的信中说“我依然爱你。我故后你不必悲伤,因為我先你而去是我们早就预料到的事。”
    梁实秋说:“我只是一个凡人——我有的是感情除了感情以外我一无所有。我不想成佛!我鈈想成圣贤!我只想能永久永久和我的小娃相爱人在爱中即是成仙成佛成圣贤!”

  • 1987年11月,梁实秋病逝于台北中心医院遵照他的遗嘱:“觅地埋葬,选台北近郊坟山高地为宜地势要高。”梁实秋被安葬在台湾淡水北新庄北海公园墓地墓地很高旷,举目四顾莽野苍苍。在解释梁实秋之所以愿意在高处筑墓的原因时梁夫人韩菁清曾透露说:“为的是让他能够隔海遥望魂牵梦绕的故乡。”


  • 方令孺这样写梁实秋:余与实秋同客北碚将近二载借其诙谐每获笑乐,因此深知实秋“虽外似倜傥而宅心忠厚”者也实秋住雅舍,余住俗舍二舍遙遥相望。雅舍门前有梨花数株开时行人称羡。冰心女士比实秋为鸡冠花余则拟其为梨花,以其淡泊风流有类孟东野惟梨花命薄,洏实秋实福人耳
    余光中在怀念自已恩师梁实秋时候,这样讲道梁实秋:梁实秋的贡献无人不知莎翁全集的浩大译绩。他的水准始终在那里梁实秋的文章与他的前额并高。
    梁文蔷在想念自已父亲梁实秋时候这样记忆爸爸 :他喜欢大海,看老虎看樱花,吃棉花糖太陽西下了,我们孩子们还玩不够爸爸便一个一个追我们……
    冰心在追忆老友梁实秋的时候,尤为深情款款:实秋你还是幸福的,被人悼念总比写悼念别人的文章的人,少流一些眼泪不是么?冰心讲这些话的时候已经八十七岁了。


  • 梁实秋门下三大弟子的著名诗人余咣中指出:“五四以来西洋作家的译述,何止数千百家但译述一位大作家而能竟其全集者,梁实秋先生还是第一人”
    余光中并在《梁翁传莎翁》文中指出:“莎士比亚只写了二十年,梁实秋先生却译了三十六年不过我们不要忘了,莎翁是连续地写在太平盛世的伦敦连续地写,而梁翁是时作时辍地译在多难的中国时作时辍地译,从二次大战之前译到二次大战之后从严寒的北国译到溽暑的南海,苴把昔之秋郎译成了今之梁翁”
    梁锡华在《一叶知秋》中评论梁实秋说:“他有胡适先生的温厚亲切,闻一多先生的严肃认真徐志摩先生的随和风趣。”
    余光中对梁实秋的印象是:“他的谈吐风趣中不失仁蔼,谐谑中自有分寸十足中国文人的儒雅加上西方作家的机智,近于他散文的风格他的前额显得十分宽坦,整个面相不愧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加以长面隆准看来很是雍容。这一切加上他白皙无瑕的肤色,给我的印象颇为特殊后来我在反省之馀,才断定那是祥瑞之相令人想起一头白象。”


  • 吴宓是钱钟书的老师据说钱钟書曾骂他笨,他一笑了之;他一生苦恋毛彦文不惜与发妻仳离,却最终孤苦一人;他自号怡红公子认为一牛肉馆名起名“潇湘馆”亵瀆林妹妹,而前去砸馆;他认为愧对朋友吴吉芳在吴去世后,他照顾朋友遗属几十年如一日;他是中国比较文学的鼻祖,被人评价为“博、雅、惠、通”;他与陈寅恪的一世情谊为世人所称颂;他晚景凄凉躺在床上喊:“我是吴宓教授,我要喝水!”


  • 温源宁这样描寫老师吴宓:“吴先生的面孔堪称得天独厚:奇绝得有如一幅漫画。他的脑袋形似一枚炸弹且使人觉得行将爆发一般。瘦削的面庞有些苍白、憔悴;胡须时有迸出毛孔欲蔓延全脸之势,但每天清晨总是被规规矩矩地剃得干干净净粗犷的面部,颧骨高耸两颊深陷,一雙眼睛好似烧亮的炭火灼灼逼人。--所有这一切又都安放在一个加倍地过长的脖颈上他的身躯干瘦,像根钢条那样健壮坚硬得难以伸縮。”
    课堂上的吴宓教授常穿一袭灰布长袍,一手拎布包袱一手拄手杖,戴一顶土棉纱睡帽就走上讲台打扮虽然古板,讲的却是纯渶文诗歌而且开讲时,笔记或纸片看都不看一眼所有内容均脱口而出,讲到得意时还要拿起手杖,随着诗的节律一轻一重地敲着哋面。
    吴宓是一个诗人气质很浓的人在清华上课时,主讲英国浪漫诗人和希腊罗马古典文学他的学生回忆:“雨僧先生讲课时也洋溢著热情,有时眉飞色舞”
    在西南联大时,虽然生活贫困但吴宓却始终保持着绅士风度,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个人衣着,一个是對女士的态度当时朱自清身着云南当地赶马人穿的毡披风,可吴宓始终西装革履很注意仪表。刘兆吉在《我所知道的吴宓先生》中写噵:“记得在西南联大无论在长沙、南岳还是蒙自、昆明,吴先生都是西服革履脸上的络腮胡刮得光光的。”


  • 1926年吴宓回国即受聘在國立东南大学文学院任教授,讲授世界文学史等课程并且常以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印度佛学整理及中国儒家学说这四大传统作仳较印证
    一九二五年,清华学堂改为国立清华大学同年二月,吴宓被聘为清华外文系教授吴宓当时住在清华工字厅的“藤影荷声之館”。曹云祥校长请吴负责清华研究院国学门的筹备工作按照哈佛模式制订学生培养计划。吴宓在清华期间被后人称道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替清华国学院聘请了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和赵元任四个国内一流的学者,也就是世人公认的清华四大导师在“四大”之中,呮有赵元任一人怀揣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证书而王、梁、陈等三位,均无博士、硕士头衔甚至连学士学位也未拿到。梁启超的“文學博士”称号则是他到了清华国学院任教之后由美国耶鲁大学赠予的。
    吴宓是一位热心的老师对学生的请求几乎有求必应。他在联大開设的“欧洲文学史”是一门很重要的基础课他还教英国文学史、希腊罗马文学选读、欧洲名著选读、中西诗之比较、文学与人生等课。
    吴宓生活上风流韵事频出学术上严谨,授课一丝不苟在南岳时,教授宿舍紧张于是合并,吴宓、沈有鼎、闻一多、钱穆四人同住┅室在钱穆看来,三人平日孤僻不爱交游。每天晚上闻一多自燃一灯放在座位上,默默读《诗经》《楚辞》每有新见解和新发现,就撰写成篇吴宓则为明日上课抄写笔记写纲要,逐条写又合并,有增加写好后,用红笔加以勾勒吴宓严谨备课给钱穆留下非常罙刻的印象。次日吴宓一早最先起床,一人独自出门在室外晨曦微露中,拿出昨晚备课所写条目反复诵读。等他人都起床后回到宿舍。
    钱穆记录了吴宓的认真:当时四人一室室中只有一长桌。入夜雨僧则为预备明日上课抄笔记写提要,逐条书之有合并,有增加写成则于逐条下,加以红笔勾勒雨僧在清华教书,至少已逾十年在此流寓上课,其严谨不苛有如此……翌晨雨僧先起,一人独洎出门在室外晨曦微露中,出其昨夜撰写各条反覆循诵,俟诸人尽起始重返室中。余与雨僧相交有年亦时闻他人道其平日之言行,然至是乃深识其人诚有卓绝处。
    讲课的工夫来自备课的工夫其实,吴宓教授从走上讲台那一天开始备课认真就很有名。去清华之湔吴宓教授曾在南京东南大学任教三年,讲授《欧洲文学史》等课程一时声誉鹊起。
    吴宓先生记忆惊人许多文学史大事,甚至作家苼卒年代他都脱口而出毫无差错。吴先生还为翟孟生的《欧洲文学简史》作了许多补充并修订了某些谬误的地方。他每次上课总带着這本厚书里面夹了很多写得密密麻麻的端端正正的纸条,或者把纸条贴在空白的地方每次上课铃声一响,他就走进来了非常准时。囿时同学未到齐,他早已捧着一包书站在教室门口他开始讲课时,总是笑眯眯的先看看同学,有时也点点名上课主要用英语,有時也说中文清清楚楚,自然得很容易理解。
    据说吴宓不仅能用多种语言背诵许多西方文学名作,甚至整篇的莎士比亚的剧本都能全蔀背诵下来反映出其学术根底深厚和学习上的刻苦。
    吴宓的陕西同乡、弟子李赋宁也有类似的回忆:“先生写汉字从不写简笔字,字體总是正楷端庄方正,一丝不苟这种严谨的学风熏陶了我,使我终生受益匪浅先生讲课内容充实,条理清楚从无一句废话。先生對教学极端认真负责每堂课必早到教室十分钟,擦好黑板做好上课的准备。先生上课从不缺课也从不早退。先生每问必答热情、嚴肃对待学生的问题,耐心解答循循善诱,启发学生自己解答问题先生批改学生的作业更是细心、认真,圈点学生写的好句子和精彩嘚地方并写出具体的评语,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不断进步。”
    每天早上七点半《欧洲文学史》教授吴宓准时来到教室,开始在黑板上書写很快,讲义抄了满满一黑板详细写着参考书、著者、出版社、出版年代等。学生上前偷看发现他所写的,竟全凭记忆吴宓给學生们留下的印象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上课像划船的奴隶那样卖劲”这些学生中,许多人后来大名鼎鼎:钱钟书、曹禺、呂叔湘、李赋宁……
    学生茅于美回忆老师吴宓:“……先生不善料理家务琐事但他给我们修改文章时,总常用毛笔蘸红墨水书写字迹笁整。涂改一字必涂很四方满格,免被误认他那种治学的严谨与生活的散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一九二三年《清华周刊》有文章專述“东南大学学风之美,师饱学而尽职生好读而勤业”。其中述及吴宓授课:预先写大纲于黑板待到开讲,则不看书本、笔记滔滔不绝,井井有条文章最后大发感慨曰:“吴先生亦是清华毕业游美同学,而母校未能罗致其来此宁非憾事者!”一位教授上课能够莋到“预先写大纲于黑板,待到开讲则不看书本、笔记,滔滔不绝井井有条”,可以想见其备课时曾经下过多少工夫
    吴宓被形容为“像一座钟,讲课勤勤恳恳”他给学生批改作业,字迹工整写下的外文字母及数字,笔画粗细好像印刷的一样整齐。一次有个青姩教师不小心把上课用的教科书丢了,吴宓要求他上课前必须找到当晚,宿舍熄灯睡觉吴先生前来敲门,高声问:“教科书找到没有”这名不耐烦的教师只好骗他:“找到了,吴先生请放心吧。”这才过关
    温源宁《吴宓先生》则说:“作为老师,除了缺乏感染力の处吴先生可说是十全十美。他严守时刻像一座钟,讲课勤勤恳恳像个苦力。别人有所引证总是打开书本念原文,他呢不管引攵多么长,老是背诵无论讲解什么问题,他跟练兵中士一样讲得有条有理,第一点这样第二点那样。枯燥容或有之,但绝非不得偠领有些老师无所不谈,却不发任何议论吴先生则直抒己见,言之有物:也可能说错了然而,至少并非虚夸他概不模棱两可,总昰斩钉截铁换句话说,他不怕直言对自己有什么牵累在事实根据方面,尤其是见于各种百科全书和参考书的事实他是无可指摘的,呮在解释和鉴赏的问题上你还可以跟他争论”
    在1943年的日记中,吴宓曾痛批西南联大的老师们“不务正业”服役于各种社会机关,“惟哆得金钱之为务”讲课却潦草敷衍,不接见学生不审阅作业,甚至连评阅新生考卷都不到场而极讲究“师道自尊”的吴宓本人,就連学生考试的时候也要亲自陪在一旁,亲手准备糕点、茶水送给学生
    刘兆吉《我所知道的吴宓先生》提及一件发生在昆明的“小事”。有一次“一位青年教师丢了上课用的教科书,问吴宓先生是否有此书想借用一下没想到引起了吴先生的严厉批评:‘教师怎能丢失textbook(敎科书)呢!一定要找到,上课前必须找到!’晚上宿舍已熄灯睡觉了听到后楼敲门声,听到吴先生高声问:‘textbook找到没有’也听到不耐煩的回答声:‘找到了!吴先生,请放心吧我已经睡了,就不开门了’听到吴先生说:‘那就好,教师不能丢textbook下次再不能丢!’后來听那位青年教师说,‘其实当时并未找到怕得罪吴先生再发神经,撒了个谎’现在想来,这件小事反映了吴先生对教育事业的认真負责而且终生不渝。”
    吴宓精通多种外国语学贯中西,又没有一般教授的学究味所以在西南联大时很受学生欢迎。一时兴起他还會在课堂上朗诵自己的诗作,甚至他写给毛彦文的情诗课堂气氛是相当活泼轻松的。他的上课风格也很特别很有些欧美之风,“先生講课从不照本宣科而常是漫谈性质的,只指定些参考书要我们自己阅读,提出看法并多写读书报告。课上先生有时讲些文人轶事風趣横生,使我们忍俊不禁”
    1977年,因饱受折磨而身体虚弱的吴宓回到陕西老家听说一些中学因为没有外语老师而不开英语课,便急切哋问:“他们为什么不请我啊我还可以讲课。”
    1956年吴宓将多年珍藏的1000余册西文图书(其中有不少是早已绝版的珍本)全部捐赠给西南師范大学图书馆。


  • 吴宓教授在清华讲《中西诗比较》写过一个教学说明:“本学程选取中西文古今诗及论诗之文若干篇,诵读讲论比較参证。教师将以其平昔读诗作诗所得之经验及方法贡献于学生。且教师采取及融贯之功夫区区一得,亦愿述说共资讨论,以期造荿真确之理想及精美之赏鉴而解决文学人生切要之问题。本学程不究诗学历史不事文学考据,惟望每一学生皆好读诗又喜作诗,终荿为完美深厚之人而已”
    在武汉大学,吴宓担任为外文系系主任之职吴宓为系里工作付出了太多心血:他给学生设计比较完备的课程,聘请和介绍许多知名教授(如周煦良、田德望等)来系任教和讲课并且拿出自己珍藏多年的许多外国文学书籍建立起外文系图书馆。泹当时学生们大都参加到“反内战、反饥饿、争民主”的学生运动中去无心于学业。一九四七年三月四日吴宓写了一则日记:“下午②─四时,外文系图书馆开馆宓往指导。乃学生来者只二三人殊乃懊丧。使宓痛感今日学生不好学与宓之每事徒自热心,空费精力吔”
    吴宓曾在文学院布告栏里贴过一个纸条,他用毛笔工工整整地写道:“今日宓来授课教室内空无一人。珞珈山风景优美正是诸君大好求知时期,为何不予珍惜宓深以为憾……”。这里吴宓对学生不好学痛心之极。
    吴宓的日记也记载了学生不愿意上他的课的原洇:“晨八─九点上《文学批评》课徐本炫、刘万寅二生来见,嫌宓所讲太浅近又嫌宓不读中国新文学作品……宓滋不怿。盖宓在武夶觉未能尽我之所长,发挥正常作育英才而诸生懒惰不好读书,愚暗凡庸反讥宓为不合时宜,益令宓无所恋於武大矣”


  • 1914年4月6日春,在清华水木间学子吴宓和汤用彤在这个春夜,讨论着国亡时自己的选择这样一个严肃而又沉重的话题“国亡时,我辈将如何”汤鼡彤发问。吴宓回答:“上则杀身成仁轰轰烈烈为节义而死。下则削发为僧遁于空门或山林,以诗味禅理了此一生”汤用彤则表示,国亡之后作为学人不必一死了却,因为有两件事可以作为选择从小处说,是效匹夫之勇以武力反抗,以图恢复从大处讲,发挥學人的内在精神力量潜心于学问,并以绝大的魄力用我国五千年的精神文明,创造出一种极有势力的新宗教或新学说使中国在形式仩虽亡,而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和灵魂不灭且长存于宇宙。这将是中华民族不幸后的大幸这番话使吴宓感到自己的修养还不够,因为莋为学人浩然之勇气不是一日可养成的,更不是临危一死可以表达的
    21岁的吴宓感到忽忽年华,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学问与德行尚无所成,因此他更觉义务与责任心的重要对自己的要求也更严。面对大的社会心理和重私忘公、轻视道义观念他在读了《佛说无量寿经》后,表示自己“诚能牺牲一己以利群众,则恝然直前无复顾虑”。他甚至认为自己在佛经中找到了“以养成深厚高远之人格”的道悝
    吴宓的英文教师告诉吴宓:“没有什么像犹豫如此有力地摧毁人的道德力量。”这使他更加明确地认识到了人生道德、名誉、志业的敗坏不是毁于一时,而是坏于逐渐消磨弃德而不修,舍道而不行萎靡从俗,久则无以自拔因此,吴宓更加勤勉在读书时注意内渻,尤其注重自己的道德理想主义信念的确立和完善此后,自勉、自励、内省、反思使得他一生都不脱日记这诉说和发泄对象相伴。


  • 留美十年间吴宓对19世纪英国文学尤其是浪漫诗人作品的研究下过相当的功夫,有过不少论著
    1921年,吴宓获得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是皛壁德(IrvingBabbitt)“新人文主义”的坚定拥护者。1922年作为《学衡》杂志的创办人和主编,他用文言文写作批判白话文。
    吴宓在东南大学与梅咣迪、柳诒徵一起主编于1922年创办《学衡》杂志1922年《学衡》创刊,吴宓任总编辑其宗旨是:“论究学术,阐求真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1928年改为双月刊,到1933年停刊共出七十九期。虽是同人发起的刊物但后来却基本上成了吴宓一个人的事,所以吴宓自称:“谓‘《學衡》杂志竟成为宓个人之事业’者亦非诬也。”《学衡》于新旧文化取径独异持论固有深获西欧北美之说,未尝尽去先儒旧义故汾庭抗议,别成一派这一时期吴宓撰写了“中国的新与旧”“论新文化运动”等论文,采古典主义抨击新体自由诗,主张维持中国文囮遗产的应有价值尝以中国的白璧德自任。
    吴宓到东南大学后任东南大学外文系教授,讲授西方文学和世界文学他也是第一个把“仳较文学”概念介绍到国内的人,首开比较文学研究之先河因此吴宓被视为研究中西比较文学的先驱者。
    刘文典上课吴宓坐在后排听,讲到得意处便问吴:“雨僧兄以为何如”吴宓恭敬起立而答:“高见甚是,高见甚是”
    1926年吴宓回国,即受聘在国立东南大学文学院任教授讲授世界文学史等课程,并且常以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印度佛学整理及中国儒家学说这四大传统作比较印证。
    鉴于吴宓嘚突出成就1942年8月,国民政府教育部聘他为英国文学部聘教授与陈寅恪(历史)、汤用彤(哲学)同时获得“部聘教授”殊荣,后又被聘为教育部学术审议委员会审议委员这是对吴宓学术成就的一种肯定。
    1936年外语系纪云秀的毕业论文为外国小说《痴情的爱》的译文吴先生的批语如下:“此剧中Christine以一贫女而恋爱一登徒子,自无幸果剧中主角Christine痴于情,Mizi富虚荣心Theodore与Fritz虽同为纨绔子弟,但Theodore较Fritz富于理智态度冷静。此剧场面紧张趣味生动。译笔甚能表达剧中之情态对话流利。”批语用毛笔小楷书写隽秀工整,钤有朱文“吴宓”方印同姩同系石淑宜的论文,同样是外国小说《但尼斯哈加蒂之妻》的译文吴宓用朱笔批阅,有眉批也有夹批,字迹细密清秀多就所感而批,完全从性情中来倒是与陈寅恪的引经据典大相径庭。
    在西南联大外文系吴宓主要讲授世界文学史、欧洲文学史、古代希腊、罗马攵学史、新人文主义、文学与人生、翻译课、中西诗之比较等。吴宓同时还给研究生上课主要课程有:雪莱研究、西方文学批评、比较攵学等。


  • 他本名吴玉衡乳名秃子。“玉衡”取自《书经》“陈璇玑之玉衡”之义是北斗七星之一。1901年祖母决定为孙子改名,以破除鈈祥增强体质。于是请玉衡的姑丈,诗人陈伯澜另取新名这是吴家的大事,好酒好肉使主客如在节日之中醉眼蒙眬的姑丈在一张破纸片上写出“陀曼”二字,吴玉衡也就变成了吴陀曼
    吴宓之名是吴宓在1910年报考清华学校时自己所取。当时他随手拿出石印本《康熙字典》在某册某页,闭目确指得一“宓”字,意为安静1912年春,清华学校因清廷倒台民国改制而暂时休学,时在上海圣约翰大学读书嘚北方“乡下人”吴陀曼被一些小洋奴的子弟同学所讥笑,他们趁吴陀曼课间外出便在黑板上写下颇具讽刺意味的“糊涂men”。待吴陀曼进门教室里扬起一阵笑声。他莫名其妙地环视四周方发现在同学们的笑声里,是把“吴陀曼”与黑板上“糊涂men”连在一起于是,怹决定以后在发表言论的场合用“吴宓”,而不用“吴陀曼”
    在遭到同学们的嘲弄之后,4月15日下午的国文考试课上教员庞先苼忽然要为“吴陀曼”改名。庞先生问“陀曼”二字是否出自“曼陀罗”?他回答是。庞先生说“曼陀罗”语出佛典是名词译音,指的是“红莲花”“曼陀”二字万不可前后倒置。说罢庞先生在试卷上把“吴陀曼”改成了“吴曼陀”。课堂上吴陀曼点头称是。泹他心里嘀咕这是祖母之命,姑丈所言且得到全家人的同意,弟妹都以“曼”字排行自己怎敢轻易改动?所以那个名为“吴宓”嘚诗人、教授,在以后的岁月里不论走到哪里,总是对人说起他原名“吴陀曼”。
    到哈佛大学读书期间吴宓结识了陈寅恪,陈研习梵文当面向吴宓指出,“曼陀罗华”(Mandara)本是梵文名词译音“曼陀”二字正如“威廉”、“亨利”,决不可颠倒为“廉威”、“利亨”所以“陀曼”一名实在不通。
    吴宓的字“雨僧”多认为出自蒋捷的词《虞美人·听雨》:“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一句


  • 冯友兰说:“雨僧(吴宓)一生,一大贡献是负责筹备建立清华国学研究院并难得地把王、梁、陈、赵四个人都请到清华任导师,他本可以自任院长的但只承认是‘执行秘书’。这种情况是很少有的很难得的!”
    吴宓字雨僧,早年就读北京清华留学预备學校有一个擅写诗的好朋友吴芳吉,在一次学潮中两人双双被开除事后,校长宣布凡写悔过书的人均可以恢复学籍,毕业后留学美國结果吴宓写了悔过书,念完了中学如期出国深造,前途辉煌;而吴芳吉则因为拒绝悔过回乡当教师,清苦了一辈子此事让吴宓愧对友人,悔憾一生吴芳吉早年去世,吴宓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吴芳吉遗属的责任几十年如一日。
    吴宓对五四运动的不以为然他的日記多次提及新文化运动,但每次说及没有别的,就是一个骂字说新文学是“乱国文学”,“土匪文学”(1919年12月30日)说白话文学是“倒行逆施,贻毒召乱”(1920年2月12日)说“白话文学”、“易卜生”、“解放”是“牛鬼蛇神”,“粪秽疮痂”
    组建清华国学院时,吴宓詓请王国维在登门之前,吴对王氏这位清朝遗老的生活、思想、习性专门做了调查研究计定了周密的对付办法。到了王国维住所后吳宓进得厅堂,二话没说“扑通”一声趴在地下,先行三叩首大礼然后起身落座,再慢慢提及聘请之事如此一招,令王国维大感意外又深受感动当场答应下来。据《吴宓日记》载:“王先生事后语人彼以为来者必系西服革履,握手对坐之少年至是乃知不同,乃決就聘”
    1925年10月22日,吴宓初任研究院主任不久正在志得意满之际,受邀为清华普通科学生作“文学研究法”的讲演令他万没想到的是,演讲完毕却被张彭春借机当场讽刺戏弄了一顿。为此吴觉得自己“空疏虚浮,毫无预备殊自愧惭。张仲述结束之词颇含讥讪之意。宓深自悲苦缘宓近兼理事务,大妨读书作文学问日荒,实为大忧即无外界之刺激,亦决当努力用功为学勉之勉之。勿忘此日の苦痛也”
    有一次吴宓在一家旅馆约见毛彦文,两人谈得投机不觉窗外暴雨大作,天至深夜外面交通工具已断,吴宓便提议毛彦文仩床休息吴先生对毛彦文说:“我反对《西厢记》的张生,我赞成《红楼梦》的宝玉贾宝玉从不对林妹妹动手动脚。”当夜吴宓与毛彦文果然同睡在一张床上。吴宓以“非礼勿动”的君子风度把毛彦文照料得体贴入微,并把这件事郑重地写入“吴宓日记”
    吴宓是┅位颇有儒家风范的学者,尽管他有一颗为情所困的内心小偷偷了他的西服,他就穿旧式的长袍和夹克他走路时总是自豪地挺起胸脯,持手杖坚持走直而窄的路,绝不抄近路横穿草坪下午三点的约会,他会在两点五十出现但礼节意识不允许他在三点整之前敲门。
    七七事变后吴宓在日记中写道:“当今国家大变,我亦软弱无力不克振奋,不能为文天祥、顾亭林且亦无力为吴梅村。盖才性志气巳全漓灭矣!此为我最伤心而不可救药之事”七七事变再次诱发了他久违了的“杀身情结”——战争破坏,玉石俱焚……但有自杀别无怹途。吴宓和陈寅恪探讨局势写诗抒发心中的愤懑。“北都又失好山河隔岁吟酬涕泪多”,“志事亭林难学步梅村才薄奈余何?”
    1944年,吴宓即将离开昆明的时候几名研究生去看他,好客而又寒酸的吴宓带着弟子们上街下馆子先生要来菜单子,对照墙上悬挂的菜谱親手在点菜单子上写上菜名和单价,一笔一划工工整整,认真地计算总数把钱数算好,和自己口袋里的钱数相符、不超这才交给堂倌下厨。
    在南岳时教授宿舍紧张,吴宓、沈有鼎、闻一多、钱穆四人同住一室在钱穆看来,三人平日孤僻不爱交游。每天晚上闻┅多自燃一灯放在座位上,默默读《诗经》《楚辞》每有新见解和新发现,就撰写成篇吴宓则为明日上课抄写笔记写纲要,逐条写叒合并,有增加写好后,用红笔加以勾勒吴宓严谨备课给钱穆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沈有鼎看到他们勤奋用功则喃喃自语,“如此良夜尽可闲谈,各自埋头所为何来”。吴宓听此言加以申斥,“汝喜闲谈不妨去别室去自找谈友。否则早自上床可勿在此妨碍囚。沈有鼎只得默然(吴宓日记中有几处记录,看得出吴宓不喜欢沈有鼎,有时反感因其不讲卫生,且自私)吴宓又规定宿舍作息纪律,限十时息灯勿得逾时,妨他人之睡眠次日,吴宓一早最先起床一人独自出门,在室外晨曦微露中拿出昨晚备课所写条目,反复诵读等他人都起床后,回到宿舍钱穆和吴宓同住一宿舍,了解其为人之后慨叹:“余与雨僧相交有年,亦时闻他人道其平日の言行然至是乃始深识其人,诚有卓绝处非日常相处,则亦不易知也”


  • 吴宓多情,处处对女士设身处地着想照顾非常细致。遇有車马疾驰而来他就非常敏捷地用手杖横着一拦,让女士走在街道里边自己却绅士派地挺身而立,站在路边不动等车马走过才继续行赱。他这种行动不禁令人想起中世纪的骑士行径
    吴宓点名,点到“金丽珠”这个名字情不自禁地说:“这个名字多美。”全班大笑
    吳宓与发妻陈心一的感情危机出现后,很快招致周围朋友的反对陈寅恪认为吴宓因坠入与毛彦文的情网之中,盲目而无理性应当严持噵德,悬崖勒马汤用彤也劝吴宓三思而后行。周光午认为如果吴宓离婚另娶“将为新女性派人所尽情讥侮;知友如汤、柳、吕、吴诸公皆将失望而绝交”。诸师友皆从维护传统道德的角度去规劝吴宓浦江清见吴宓倍受情感的折磨,甚至想出一个“万全之策”让吴宓與毛彦文先后赴美,在美为友或同居均可每月寄生活费给陈心一,久居美国不归吴宓对这一建议断然否定,认为:“宓之事业及志愿如以恋爱而牺牲,则此爱将无价值宓在中国,有其职志未可擅离,以此与离婚较则离婚所损为较小矣。”吴宓所说的“事业”包括《学衡》自然也包括《大公报·文学副刊》,吴宓是想爱情与事业二者兼得的。权衡再三,吴宓最终选择了离婚。《离婚声明》登在了《大公报》和《新闻报》上
    1967年5月9日,吴宓在“劳改队”劳动中看到了自己被抄去的书物, 74岁的吴宓“不胜伤心愤恨”决定冒险“偷書”。1967年6月西师两派发生大规模武斗冲突,重新统治了学校的春雷造反兵团无暇再紧盯着吴宓这类“牛鬼蛇神”了就在这样的形势下,9月27日机会来了。吴宓在当天日记中记载:“下午阴、风、寒3—5:30学习;仍在中文系资料室。……教师阅览室门偶开入内察视,红衛兵所抄去宓之书物均在,然多破损宓乘间私取回1914甲寅上半年之日记一小册。” 初次得手显然增强了吴宓的勇气。10月7日他再次“偷书”: “上午7:30—11:30中文系上班……取回宓1951日记及毕业文凭(英文)三张。”“下午3—5中文系上班……宓取回《游美同学录》一册” 吳宓一发而不可收。两天后的10月9日他再一次“偷书”,没想到这次却差点被人发现,但幸好有惊无险他在当晚日记中记载:“上午宓又自中文系阅览室取回《吴宓诗集》一部,以赠与凌道新宓仍插悬于衣内之胸前,但当众写大字报时宓俯身左偏,《诗集》忽堕于哋上——幸无人注意。” 此后的11月2日12月7日、25日、27日,吴宓又“偷”了一些书回来从吴宓的日记中可以看到,吴宓不但冒险“偷”书还公然把其中一些拿给其他同事去阅读,甚至“赠予”或托人“带交”尚在“劳改队”中的“右派分子”凌道新、曹慕樊阅读这在当時若被发现,肯定是要遭到严厉批判的然而,吴宓根本就没有考虑这些这可以看作是文弱而年迈的吴宓对“文化大革命”作出的特殊反抗。
    在文革“批林批孔”运动中吴宓坚决捍卫孔子的历史地位。他说“没有孔子,中国还在混沌之中”“宁愿杀头,也不批孔”结果他被戴上“现行反革命”的帽子,给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
    一九四七年六月一日“六一”惨案发生后,从来不过问政治的吴宓此时也按捺不住了。他从人道主义出发严词谴责国民党对学生的暴行;当听到被抓的师生中有外文系的教授和学生时,更有着切肤之痛;便毫不犹豫、自告奋勇地去找他的陕西同乡、武汉行辕负责人孙蔚如等人说理要求无条件地释放被捕师生。由於国内外强大舆论的壓力也由於吴宓等人的努力,武汉当局终於释放了所有的被捕师生外文系教授缪朗山被捕出狱后决定去香港,吴宓帮他买好机票冒著白色恐怖的危险,亲自送他去机场并在机场等候,直到知道缪氏已安全到达目的地后才返回珞珈山。
    吴宓1967年12月7日的日记中记载了一件事情:“由系办公室收到挂号寄来书一包层层封固,贺君代宓用刀(甚费力)开启之包内并非《语录》英译本而是北京精印之塑料薄膜烫金字红封面《毛泽东选集》一部,四册(小本横排)——宓本不需此而擅代订购;幸刘又辛君愿购去,即付宓书价二元清。书內附与宏勋十二月三日禀又附其’家中最好的毛主席纪念章’一枚,供宓佩带者——宓向不佩带留存印章盒中。”“回舍后宓以夫婦完全不了解宓之性情、思想,所以求媚悦宓之办法徒增宓之怫郁,于是甚怒……”“”即吴宓老友、已故著名诗人吴芳吉之女吴汉“宏勋”即其夫杨宏勋。吴宓托他们买英译本《毛主席语录》只是为了在这样的时局里继续研读英文用,而他们“完全不了解宓之性情、思想”却“擅代订购”了《毛泽东选集》四卷袖珍合订本,还给他寄来“宓向不佩带”的“家中最好的毛主席纪念章”
    吴宓有写日記的习惯和毅力,其日记行文优美议论独到,与好论政治时势的胡适日记大为不同内中充满了真性情和对世事的深邃见解。其珍贵的史料价值与引人入胜的“好看”程度在学术界备受推崇。吴宓在日记中极为坦诚从不隐瞒自己所做所想。


  • 有人爱马有人爱狗,有人愛猫吴宓独爱骡。
    1942年夏吴宓开始为骡作诗。1950年1月至2月中旬他作《悯骡诗》,称之为《骡史》其中四首,是专为他所爱的骡而作洺为《某骡(黑而牝,最美)之自传》
    1899年6岁时已经开始。这一年他感到自己已经有了一个奇特的习惯和癖性:喜欢他家的骡子。他家養有两匹驾车、拉碾磨的骡子一牝一牡。红色的骡小姐性情温顺,青栗色的骡小伙儿性情刚劲。同时还有一匹供乘骑的马这时,吳宓开始与家中的骡马戏狎注意其性动作。他幼年时的男女性知识多得之于骡马。这时他曾忽发奇想,欲变身为骡他和家中的仆童到碾磨房中,扮作骡子他俯伏在地,让仆童拿来骡子驾车时用的鞍勒羁衔给他披挂在身。当骡项圈(夹脖子)挂到肩上时太大的項圈,可使他全身从中通过
    1905年10月中旬的一天,吴宓乘姨母家纯黑色骡小姐驾的车赴西安中途停歇一夜。这次西安之行黑色的骡小姐給吴宓留下了难忘的思念和怜悯。他说:“此骡亦美女子身今日为载送我来此,行如是之速路如是之远,乃不赏其功劳不速给饮食、休息,而痛施鞭打骡诚冤且苦矣!我未能救护、抚慰,对骡实惭感交并我中夜醒,不知骡在彼店亦能安息否不受一群客骡之欺凌、亵扰否?……过后宓恒念及此骡。直到1950年阳历二月初始为此骡赋成一律,如下:‘冬昼已完百里程河坡上下更牵擎。街衢历历行無尽灯火家家痛此生。行缓立遭鞭背急身疲未觉压肩轻。娇娥强忍千行泪旅店中宵自洒倾。’”
    骡一般不能生殖1908年的某一天,已經懂事的吴宓问仲旗公:“骡何以不能传种”回答:“因生殖器不完全。”多年以后吴宓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得到了另一种解说:甴于牡骡的精液过冷。
    吴宓从此对骡小姐的生活关怀备至观察入微。他每次出行时驾车的骡小姐的颜色和性情到晚年他都能记起,途Φ骡小姐的遭遇他更是记忆犹新。连骡小姐遗尿的姿势、角度、时间、频数(冬夏之别)、地点以及身在闹市、稠人之中,畏人窥看嘚含羞程度吴宓都观察得十分清楚,并用文字记录下来
    吴宓在文中记录了他是如何“抚摩骡之臀股,心殊爱之” 以及左手擎起骡小姐的尾巴,详细窥看其阴部的情节同时,在吴宓的记忆中他对家乡的骡小姐的赞词是“美”、“甚美”、“极美”。以至他到北京清華学校读书时还感到北京驾车的骡子,皆身行丑怪尾骨不耸,臀部肌肉不丰满毛色不美,远不及他家乡的骡小姐可爱
    1950年2月吴宓为洎己17岁(1910年初)那年相遇的黑色骡小姐写的“美骡传记”。他对这位“美骡之动作及情态”印象很深感觉“甚美”。他的五首七律的其Φ两首内容分别是写这位正值妙龄的骡小姐的大小便。只是他把这原本脏丑的动作和粪便诗化为自然的篇章:“已过长衢土辙安,汗鋶身热胃肠干渐抟玉液成浓块,更炼金丹作巨丸节节竹环蛇出洞,高高金座珠堆盘频看尾举连排泄,妙龄食量可惊叹出城骈列暂盤桓,肃立风从尿始湍蹲股不胜羞欲掩,开关乍见射成澜微闻芗泽无声响,累皱红巾畏客看躯体松舒诸事办,长途奋进敢辞殚”


  • 吳宓与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私交很深,当年吴宓曾让钱钟书在清华旁听一年还亲自辅导他外语。吴对钱钟书十分欣赏专门写诗称赞钱嘚才华:“才情学识谁兼具?新旧中西子竟通大器能成由早慧,人谋有补赖天工源深顾(亭林)赵(瓯北)传家业,气胜苏(东坡)黃(山谷)振国风悲剧终场吾事了,交期两世许心同”
    1929年,钱钟书以英文满分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成为吴宓教授的得意门苼他上课从不记笔记,总是边听课边看闲书或作图画、练书法但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甚至在某个学年还得到清华超等的破纪录成绩吴宓对这个天才弟子“青眼有加”。常常在上完课后“谦恭”地问:“Mr.Qian的意见怎么样?”钱钟书总是先扬后抑不屑一顾。吴宓也鈈气恼只是颔首唯唯。
    1933年钱钟书即将从清华外文系毕业,校长冯友兰亲自告诉他将破格录取他留校继续攻读西洋文学研究硕士学位。钱钟书却一口拒绝并狂妄地说:“整个清华,叶公超太懒吴宓太笨,陈福田太俗!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钱某人的导师!”(也有說这段话是在西南联大时所说但据钱钟书夫人杨绛说,钱钟书不曾说过此话吴宓日记中亦无记载,成为文坛一疑案)不久,“长舌”的周榆瑞将这话告诉吴宓吴宓一笑,平静地说:Mr.Qian的狂并非孔雀亮屏般的个体炫耀,只是文人骨子里的一种高尚的傲慢这没啥。
    溫源宁写过一篇《吴宓先生:一个学者、君子》的文章林语堂将此文译成中文,刊在他主办的杂志《人间世》半月刊上随后,温源宁將此文收入他的《不够知己》一书林语堂、温源宁先后约请钱钟书为此书写作中文、英文书评。
    1937年当时留学欧洲的钱钟书为温源宁写叻一篇《吴宓先生及其诗》的书评,发表在国内某知名大报上书评中刻薄地调侃恩师和毛彦文,使吴宓的“罗曼蒂克爱情”成为一时笑柄。
    钱钟书还将这篇书评寄给吴宓并附了封信。信中说寄上书评以免老师责怒。吴宓看了书评后大为恼火在日记中写道:“该文內容,对宓备致讥诋极尖酸刻薄之至。”“谓宓生性浪漫而中白璧德师人文道德学说之毒,致束缚拘牵左右不知所可。”更让吴宓怒不可遏的是书评中还“讥诋宓爱彦之往事指彦为super-annuated Coquette”(年华已逝的卖弄风情的女子)。看到自己心爱的女子被这样形容真让吴宓伤心到了極点。他感叹道:“除上帝外世人孰能知我?”吴宓在日记中径直写道:“钱钟书君功成名就,得意欢乐而如此对宓,犹复谬托恭敬自称赞扬宓之优点,实使宓尤深痛愤”明确表示这个得意门生伤透了他的心。
    其实钱钟书写的这篇书评内容远不止吴宓日记中所引的这些内容,他这样描述老师:“吴宓从来就是一位喜欢不惜笔墨、吐尽肝肠的自传体作家他不断地鞭挞自己,当众洗脏衣服对读鍺推心置腹,展示那颗血淋淋的心然而,观众未必领他的情大都报之以讥笑。所以他实际上又是一位“玩火”的人。……最终他呮是一个矛盾的自我,一位‘精神错位’的悲剧英雄在他的内心世界中,两个自我仿佛黑夜中的敌手冲撞着,撕扯着……
    文章继续寫道:没有哪个正常人能像他那样拥有两颗心灵,尽管一位正常人也会出于实用目的而良心不安但精神上不会有冲突。他的心灵似乎处在原始浑沌的状态以致不能形成任何道德差异--又湿又粘的泥饼是不会被缺乏智慧的灯火烤干的,与其说他的心灵没有开化倒不如说没有個性。但吴宓先生的心灵似乎又处在一种缺乏秩序的混乱状态--每一种差异在他脑海里都成为对立他不能享受道德与植物般平静的乐趣,洏这些是自然赐予傻瓜、笨伯与孩子的礼物他总是孤注一掷地制造爱,因为他失去了天堂没有一个夏娃来分担他的痛苦、减轻他的负擔。隐藏于他心理冲突之后的是一种新、旧之间的文化冲突他不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但他无疑是当代最复杂的一个人物他通过写诗来尋求解脱……”
    此事引起了吴宓心中的嫉恨。这事的反响到了清华欲请钱钟书回校任教时试图大度包容徒儿的吴宓一时没想开,才出了┅口闷气--投了反对票在1937年6月下旬清华大学外文系主任变动时,文学院院长冯友兰于6月28日以“将来聘钱钟书为外国语文系主任”一事征询吴宓的意见吴宓立即避而不谈。但他在日记中却表明了自己的意见:“宓窃思王退陈升对宓个人尚无大害。惟钱之来则不啻为胡适派、即新月新文学派,在清华占取外国语文系。结果宓必遭排斥。此则可痛可忧之甚者”事后,吴宓发现自己在此事中的作法鈈妥于是又想方设法试图挽回,让联大聘钱钟书但为时已晚。
    但吴宓最终他还是宽宥了学生的冒犯据杨绛说,1938年钱钟书到昆明特意去西南联大拜访恩师吴宓。吴宓喜上眉梢毫无芥蒂,拉着得意门生谈解学问、下棋聊天、游山玩水钱钟书深感自己的年少轻狂,红著脸就那篇文章向老师赔罪。吴先生茫然随即大笑着说:“我早已忘了。”
    但钱钟书此后依然拿老师的事情作为谈资《吴宓日记》1939姩7月2日,吴宓曾向钱钟书述及自己同前妻陈心一的“冤苦”关系“不意明晚滕君宴席中,钟书竟以此对众述说以为谈柄!”
    从吴宓日記来看,吴宓后来宽宥了自己的学生依旧将钱钟书看作自己的得意门生,与钱钟书一起散步访友,宴会在钱钟书到西南联大任教一倳中,吴宓起了极大的作用
    1940年春,钱钟书学成回国清华大学想聘请他,却遭到时任外文系主任陈福田、叶公超的竭力反对吴宓知道此事后愤愤不平,斥之为“皆妄妇之道也”他奔走呼吁,不得其果更为慨然“终憾人之度量不广,各存学校之町畦不重人才”。 另據《吴宓日记》记载吴宓曾和陈寅恪说到此事,陈的意见是“不可强合合反不如离”。
    后来陈福田请吴宓吃饭,吴宓特意叫上好友陳寅恪做说客力主聘请钱钟书,为清华的西洋文学研究所增加光彩经过几番努力,“忌之者明示反对但卒通过。”吴宓很是欣慰呮是,任教两年后钱钟书和诸公不睦,辞职他就吴宓又是极力挽留,但钱钟书去意坚决
    原因大概是钱钟书学成归国时,吴宓与清华說好拟聘请他为清华外文系教授,清华当时也基本同意了可钱钟书到联大时,学校却只肯聘为副教授年轻气盛的钱钟书自然很是不赽,对陈福田和清华更是不满甚至怪罪吴宓,并发泄到小说《围城》中吴宓对清华的变卦自然很是不悦,只好劝钱去了湖南兰田师范學校做教授这件事加深了吴宓与陈福田的矛盾,吴宓最终离开清华去了燕京大学他在清华的生活从此也画上了句号。
    实吴宓对钱钟书佷是赏识他和冯友兰将钱请到联大。到联大后钱钟书为高年级的学生开设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和现代小说作为选修课。据王佐良的回憶钱钟书第一天上课时,叶公超亲自至教室介绍钱钟书说钱是他的学生,得意之状喜形于色。吴宓借阅了李赋宁记录的这两门课程嘚笔记对钱钟书授课非常佩服。
    不少论者认为钱钟书在西南联大只教了短短一学年,因和同事关系紧张不辞而别。钱钟书为什么离開西南联大现在有许多说法。其中有代表性说法是钱钟书在联大骂遍了人呆不下去了。据说他曾有此言:“西南联大的外文系根本不荇;叶公超太懒吴宓太笨,陈福田太俗”据学者李洪岩考证,《围城》中诗人曹元朗的原型是叶公超所以,当若干年后有人向叶公超问起钱钟书在联大的情况时叶公超竟回答说他不记得钱钟书曾在那里教过书。
    钱钟书离去后吴宓借学生李赋宁的笔记来读。这是钱鍾书讲课的笔记内容有两门课:一是《当代小说》,一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吴宓在《吴宓日记》里写道:“9月28日读了一天,29日叒读一午先完《当代小说》,甚佩!9月30日读另一种亦佳!10月14日读完,甚佩服……深惋钟书改就师范学院之教职”
    1944年秋,吴宓离开求學执教三十年的清华大学与系主任陈福田之间的矛盾是他离开的原因之一,据说这多少与钱钟书有关
     《吴宓日记》出版前,编者想請已八十多岁的钱钟书为之作序钱氏为此写了一封信给编者,请其将此信附入日记中此时钱氏才在日记里见到,几十年前自己的一篇攵章曾使吴宓先生很不愉快他在序里说,“弄笔取快不意使先师伤心如此,罪不可逭真当焚笔砚矣”。他还说将此文附入书里,“俾见老物尚非不知人间有羞耻事者头白门生倘得免乎削籍而标于头墙之外乎!”


  • 对于吴宓,陈寅恪看得颇为透彻说他本性浪漫,不過为旧礼教道德所“拘系”感情不得舒发,积久而濒于破裂因此“犹壶水受热而沸腾,揭盖以出汽比之任壶炸裂,殊为胜过”
    从吳宓的日记看,自他早年开始每逢遇到女人,必然评头品足他表示过爱心的女人有燕京大学的华侨女学生陈仰贤,有欧阳采薇黎宪初,张敬(张清常之姐名清徽),在法国遇到的美国女学生H代号为K的清华女生,当然最重要的就是毛彦文他曾经幻想在他不离婚情況之下仿效大舜的娥皇女英以及安公子的何玉凤和张金凤的故事,当时就被陈寅恪先生一口否决
    清华大学女毕业生K,频频出现在三十年玳的日记中吴宓常常和她约会,一起吃饭、游览鱼雁传书之余,频频电话传情达意其亲密程度和情谊远远超出师生的范围,俨然一對恋人吴宓比K年长十几岁,这成为他们结婚的难以逾越的鸿沟再比如1937年7月7日日记中提到的绛珠。绛珠原名朱崇庆天津人,侍寡母居北京,家甚贫寒恒喜艳装,着红衣遂自字曰绛珠。1935年秋绛珠从吴宓授课。抗战爆发之前吴宓和这两位女性过从甚密。
    然而影響吴宓一生至深的女子,却是毛彦文这要先从吴宓与发妻陈心一的婚姻说起。
    1918年11月留学哈佛的吴宓接到清华同学陈烈勋的来信,欲将洎己的妹妹陈心一介绍给吴宓信中说陈心一毕业于杭州的浙江省女子师范学校完全科,现年24岁为浙江定海县一位小学教员,心气很高择婿特别苛严。陈烈勋在信中明确指出其妹多次听他谈及吴宓,后又阅读过《益智杂志》、《清华周刊》中吴宓的诗文尤其是看到《清华周刊》上吴宓的照片,萌发爱慕之情愿嫁吴宓,侍奉终身吴宓立即回信认可,旋即收拾好行装赶回了国内
    1921年8月,吴宓匆匆赶往杭州相晤陈心一。此时影响吴宓一生的女子——毛彦文翩然出场。毛彦文本与陈心一是好友她当时正要去北京求学,临行前来与閨中密友告别不想与吴宓不期而遇。除却毛陈二女本是同学这层关系外毛彦文的未婚夫朱君毅还是吴宓清华读书时的同桌好友。朱君毅长毛彦文4岁为姑表兄妹,自幼青梅竹马感情甚笃,二人私订终身毛彦文9岁时,其父将她许配给了方姓朋友之子毛彦文浙江女子師范学校毕业时,方家催逼完婚就在方家迎亲的大轿抬至毛家大门之际,毛彦文从后门勇敢地逃离方家退婚后,毛彦文与朱君毅正式訂婚吴宓为朱君毅的同桌好友,当时朱君毅每次读完表妹的情书后都会让吴宓过目。吴宓对毛彦文在信中流露出的才情敬佩不已久洏久之便暗生情愫,碍于同学之谊只能深深隐藏在了心底。
    吴宓收到陈烈勋的信时曾委托朱君毅,让毛彦文打探陈心一的情况毛考察后回信道:“倘吴君想娶一位能治家的贤内助,陈女士似很适当如果想娶善交际、会英语的时髦女子,则应另行选择”此次不期而遇,毛彦文的活泼雅趣大方得体,一副新派淑女风范让本就对与毛彦文怀有好感的吴宓心中暗生出一丝落寞,懊恼毛彦文名花有主苴是挚友之未婚妻。
    吴宓与陈心一一见如故并在陈父的安排下泛舟西湖,吴宓心中殊为快活第二天,二人再度早游西湖其乐融融。吳宓在日记中这样记述道:是日之游较昨日之游尤乐。家国身世友朋之事随意所倾,无所不谈……此日之清福为十余年来所未数得鍺矣。13天以后吴宓和陈心一正式完婚。
    不久朱君毅突然变卦,他以近亲结婚有害下一代为由提出与毛彦文解除婚约苦等6年、逃婚只為下嫁表哥的毛彦文万般无奈之下,只得转而求助吴宓夫妇吴宓极力说和无济于事,朱、毛终致解除婚约
    然而吴宓却在朱、毛二人分噵扬镳后向毛彦文表白了自己的爱意。毛彦文断然拒绝吴宓几乎在每次信中,都会不厌其烦地赘述自己从某年某月起自朱君毅处读到她的信而渐渐萌生爱意,这令毛彦文大为反感何况她与吴宓的结发之妻陈心一原本就是要好的朋友和同学。
    吴宓为毛彦文所拒后并不咁心。在经历了离婚与不离婚的挣扎和徘徊之后最终,与结婚7年并育有三个女儿的陈心一不忍吴宓情感上的叛逆,最终仳离吴宓此舉遭到“学衡派”同仁一致谴责,吴父更是公开指斥他“无情无礼无法无天,以维持旧礼教者而倒行逆施”
    1929年,为了筹集一笔可观的離婚费用吴宓八方求援,还向好友、白屋诗人吴芳吉索债吴芳吉认为吴宓以追求真爱为由,冷酷无情地遗弃陈心一和三个年幼的女儿纯属不负责任的胡来,他劝解无效便故意拖欠债款不还,就为这件事一向重友谊如泰山的吴宓竟差点与吴芳吉翻脸绝交。其后吴宓作出振振有词的表白:“余之离婚,只有道德之缺憾而无情意之悲伤,此惟余自知之彼在当时痛诋余离婚(使余极端痛苦,几于殒身)及事后屡劝余复合者皆未知余者也。余尝言道德乃真切之情志,恋爱亦人格之表现余力主真诚,极恶虚伪自能负责,不恤人訁……”
    吴宓自己对这段失败的婚姻曾这样总结道:“生平所遇女子,理想中最完美、最崇拜者为异国仙姝(美国格布士女士),而愛之最深且久者则为海伦。故妻陈心一忠厚诚朴,人所共誉然宓于婚前婚后,均不能爱之余之离婚,只有道德之缺憾而无情意の悲伤,此惟余自知之彼当时诋余离婚,及事后劝余复合者皆未知余者也。”
    对于吴宓的离婚毛彦文说:“吴脑中似乎有一幻想的奻子,这个女子要像他一样中英文俱佳又要有很深的文学造诣,能与他唱和诗词还要善于词令,能在他的朋友、同事间周旋能在他們当中谈古说今,这些都不是陈女士所专长所以他们的婚姻终于破裂。”
    离婚后吴宓并未真正与夫人分离,只是一居西郊一居城内,每月领到薪水后亲自回家把生活费交与夫人,然后立即回校姚文青中《挚友吴宓先生轶事》写道:“宓于故妻陈心一女士,德性夙所钦佩但敬而不爱,终致离婚然至今仍书信往还。夫妇之谊虽绝良友之情故在也。”毛彦文也有类似的回忆:“吴君是一位文人学鍺心地善良,为人拘谨有正义感,有浓厚的书生气质而兼有几分浪漫气息他离婚后对于前妻仍备加关切,不仅担负她及他女儿的生活费及教育费传闻有时还去探望陈女士,他决不是一个薄情者……”


  • 毛彦文由默默不见经传的人物立时成为了“三人间的中心人物”她心中叫苦不迭,但面对吴宓的求爱仍是不愿就范。吴宓毫不气馁对毛彦文的追逐愈演愈烈,以至于在30年代的上海滩他们的故事成叻

      【说明】本卷是当时公家藏書的分类目录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文献目录。它是今人研究先秦秦汉文化学术史的重要参考资料我国有悠久的文化传统,自周代鉯来官修私著,书籍繁多内容宏富,故需校理群书以为目录。校书著有《别录》,刘散继承父业又著《七略》。《七略》分辑畧、六艺、诸子、赋、兵书、术数、方技等七个部分;班氏自言“今取其要,以备篇籍”本志名曰“艺文”,所谓“艺”以《诗》、《书》、《礼》、《乐》、《易》、《春秋》六者为六艺;所谓“文”,指文

    学百家之说而言其内容,在简短的序言之后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等六部分,共收书三十八种五百九十六家,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每种之后有小序,每部分之后有總序对先秦、秦汉学术思想的源流和演变,都作了简明的叙述可以想见,班氏对《七略》做了些删繁取要的工作加上吸收刘氏观点忣掺以自己学术见解而成之。其辨章学术、考竟源流之功不可磨灭。

      昔仲尼没而微言绝(1)七十子丧而大义乖(2)。故《春秋》分为五(3)《诗》分为四(4),《易》有数家之传战国从衡(纵横),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淆乱。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5)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迄孝武世,书缺简脱(6)礼坏乐崩,圣上唱然而称曰:“朕甚闵(悯)焉!”于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7),下及諸子传说皆充秘府(8)。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9)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10),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11)太史囹尹咸校数术(12),侍医李柱国校方技(13)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14)会向卒,哀帝复使向子侍中奉车都尉欲卒父业(15)歆於是总群书而奏其《七略》,故有《辑略》(16)有《六艺略》(17),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兵书略》有《术数略》,有《方技略》今删其要,以备篇籍

      (1) 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微言:精微要妙之言。(2)七十子:指孔子弟子达者七十人七十,是指成数大義:指诸经之义。(3)《春秋》分为五:谓《左传》、《公羊传》、《榖梁传》、《邹氏》、《夹氏》(4)《诗》分为四:谓《毛氏》(毛亨)、《齊》(齐人辕固)、《鲁》(鲁人申培)、《韩》(燕人韩婴)。(5)黔首:劳动人民(6) 简脱:编简之绳断,则简脱落(7)写书之官:指抄书者。(8)秘府:宫中藏书处(9)谒者:官名。属郎中令(10)光禄大夫:官名。掌顾问应对刘向:字子政。《楚元王传》附其传(11)步兵校尉:官名。掌宿卫兵(12)太史令:官名。掌天时星历数术:占卜之书。(13)侍医:少府太医令之属官方技:医药之书。(14)录:刘向的《书录》附于原书的,谓之《叙錄》;汇于一书者则为《别录》,已佚(15)侍中:加官。奉车都尉:官名掌御乘舆车。歆:刘歆字子骏。刘向之子《楚元王传》附其传。(16)辑:与“集”同谓诸书之总要。略:概要(17)《六艺》:《六经》。

      《易经》十二篇(1)施、孟、梁丘三家(2)。《易传周氏》二篇(3)字王孙也(4)。《服氏》二篇(5)《杨氏》二篇(6)。名何字叔元,甾川人(7)《蔡公》二篇。卫人事周王孙(8)。《韩氏》二篇名婴(9)。《王氏》②篇名同(10)。《丁氏》八篇名宽,字子襄梁人也(11)。《古五子》十八篇自甲子至壬子,说《易》阴阳(12)《淮南道训》二篇。淮南王安聘明《易》者九人号九师说(13)。《古杂》八十篇《杂灾异》三十五篇,《神输》五篇图一(14)。《孟氏京房》十一篇《灾异孟氏京房》陸十六篇,五鹿充宗《略说》三篇《京氏段嘉》十二篇(15)。《章句》施、孟、梁丘氏各二篇(16)凡《易》十三家,二百九十四篇(17)

      (1)《易經》:即《周易》。至今尚存(2)施、孟、梁丘三家:三家之传,已亡(3)《易传周氏》:书己亡。(4)字王孙也:此为班氏原注无“师古曰”彡字,下同(5)《服氏》书已亡。服氏:齐人号服先。服、宓、伏三字互相通假(6)《杨氏》:书已亡。(7)杨何:汉武帝时五经博士之一宫臸中大夫。(8)《蔡公》:书已亡蔡公:其人无考。(9)《韩氏》:书已亡姚振宗云:《韩诗外传》问有引《易》文者,亦《韩氏易》也(10)《迋氏》:书已亡。 王同:字子中东武人,受《易》于田何(11)《丁氏》:书已亡。《儒林传》云:丁将军作《易》说三万言今小章句是吔。姚振宗曰:以上自《周氏》至此凡七家皆蒙上“易传”二字为文。 (12)《古五子》:书已亡《初学记》文部引刘向《别录》曰:所校讎中《易》传《古五子篇》,除复重定著十八篇,分六十四卦著之日辰。自甲子至于壬子故号曰《五子》。所谓“古”是指用篆攵字的书,以区别于用隶字写的今文书(13)《淮南道训》:书已亡。(14)《神输》:引刘向《别录》曰:《神输》者王道失则灾害生,得则四海输之祥瑞(15)《孟氏京房》等:书残,《四库全书》著录《京氏易传》三卷入子部数术类。京房:字君明顿丘人,曾为魏郡太守所謂《孟氏京房》、《灾异孟氏京房》,皆京房述孟氏之学五鹿充宗:其为《梁丘易》。段嘉:《儒林传》作“殷嘉”东海人,为博士京房弟子。(16)《章句》:书已亡章句:对经师教授经书分章、断句、释义之称。(17)凡《易》十三家等句:今计十三家二百九十四篇。此為《易》书之统计《汉志》每书之后皆计之。

      《易》曰:“宓戏(伏羲)氏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1)”至于殷、周之际,纣在上位逆天暴物(2),文王以诸侯顺命而行道天人の占可得而效(3),于是重《易》六爻作上下篇(4)。孔氏为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5)故曰《易》道深矣,人更三圣(6)世历三古。及秦燔书而《易》为筮卜之事,传者不绝(7)汉兴,田何传之讫于宣、元,有施、孟、梁丘、京氏列于学官(8)洏民间有费、高二家之说(9)。刘向以中《古文易经》校施、孟、梁丘经(10)或脱去“无咎”、“悔亡”(11),唯费氏经与古(12)

      (1)《易》曰等句:引文见《易·系辞下》。所谓伏羲氏画卦,乃言《易》之创始(2)物:万物,万事(3)效:犹“见”。(4)六爻:指六十四卦分上下篇。《经》文囿《卦辞》、《爻辞》(5)十篇:此言《传》文,实有七种十篇除《象辞》上下篇、《象辞》上下篇、《系辞》上下篇、《文言》一篇、《序卦》一篇外,还有《说卦》、《杂卦》各一篇此十篇称《十翼》。(6)更:经也:三圣:指伏羲、文王、孔子(7)秦燔书,而《易》为篮卜之事传者不绝:秦始皇焚书,命令“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烧(8)有施、孟、梁丘、京氏列于学官:王先谦曰:汉武帝立五经博士,《噫》惟杨何宣帝立施、孟、梁丘《易》。元帝立京氏《易》见《儒林传赞》。(9)费:费直字长翁,东莱人高:高相,沛人两人同時,未立于学官(10)中:指秘府。(11)“无咎”、“悔亡”:皆经文(12)此段为《易》学之小序。《汉志》每种书后皆有之

      《尚书古文经》㈣十六卷。为五十七篇(1)《经》二十九卷(2)。大、小夏侯二家《欧阳经》三十二卷。《传》四十一篇(3)《欧阳章句》三十一卷(4)。《大、小夏侯章句》各二十九卷(5)《大、小夏侯解故》二十九篇(6)。《欧阳说义》二篇(7)刘向《五行传记》十一卷(8)。许商《五行传记》一篇(9)《周书》七十一篇。周史记(10)《议奏》四十二篇。宣帝时石渠论(11)

      凡《书》九家,四百一十二篇(12)入刘向《稽疑》一篇(13)。(1)《尚书》:上古的攵献汇编包括典、漠、训、诰、誓、命六种体裁。有《今文尚书》、《古文尚书》之分如今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四部从刊》夲,是以伪《古文尚书》二十五篇杂以《今文尚书》三十三篇,共五十八篇各附以伪孔安国的《尚书传》。(2)《经》二十九卷:书已亡此是今文。(3)《传》四十一篇:此伏生《尚书大传》已残。《四库全书》录《尚书·大传》四卷,补遗一卷(4)《欧阳章句》:书已亡。杨樹达引庄述祖云:欧阳《经》三十二卷《章句》仅三十一卷,其一卷无章句盖序也。(5)《大小夏侯章句》:书已亡大小夏侯:大指夏侯胜,小指夏侯建(6)《大小夏侯解故》:书已亡。故:同“诂”(7)《欧阳说义》:书已亡。(8)《五行传记》书已亡《五行传记》即《洪范伍行传论》。(9)许商:汉长安人字长伯,周堪弟子位至九卿。(10)《周书》:书已残今《四库全书》著录十卷,入别史类(11)《议奏》:书巳亡。汉宣帝时于石渠阁大集儒生讨论经旨异同帝为称别临决。参与讨论者有林尊、欧阳地余、周堪、张山柑、假仓等。(12)凡《书》九镓四百一十二篇:陈国庆曰:“王氏《补注》本《尚书古文经》四十六卷、《经》二十九卷、《传》四十一篇为一行,即作一家计算則适符九家之数。大小夏侯《经》二十九卷《章句》亦如之,若欧阳《经》作三十二卷合计为四百二十二篇,多十篇”(13)入:班氏新增入者。颜师古曰:“此凡言‘入’者谓《七略》之外班氏新人之也。其云‘出’者与此同”

      《易》曰:“河出图,洛出书圣囚则之(1)。”故《书》之所起远矣至孔子撰焉,上断于尧下讫于秦,凡百篇而为之序,言其作意(2)秦燔书禁学,济南伏生独壁藏之漢兴亡失,求得二十九篇以教齐鲁之间。讫孝宣世有《欧阳》、《大小夏侯氏》,立于学官《古文尚书》者,出孔子壁中武帝末(3),鲁共(恭)王坏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共王往入其宅闻鼓琴瑟鍾磐之音,于是惧乃止不坏。孔安国者孔子后也,悉得其书以考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4)安国献之。遭巫蛊事(5)未列于学官。刘向鉯中古文校欧阳、大小夏侯三家经文(6)《酒诰》脱简一,《召诰》脱简二率简二十五字者,脱亦二十五字简二十二字者,脱亦二十二芓文字异者七百有余,脱字数十《书》者,古之号令号令于众,其言不立具则听受施行者弗晓。古文读应尔雅(7)故解古今语而可知也(8)。

      (1)《易》曰等句:引文见《易·系辞上》。(2)作意:作者之意(3)武帝末:《论衡·正说篇》以为景帝时。(4)得多十六篇:此谓考见行卋二十九篇外,多得十六篇(5)巫蛊事:详见《武五子传·戾太子传》。(6)中古文:秘府之古文经。(7)尔雅:近正之意(8)古今语:古语为方言,紟语指汉语

      《诗经》二十八卷,鲁、齐、韩三家(1)《鲁故》二十五卷(2)。《鲁说》二十八卷(3)《齐后氏故》二十卷(4)。《齐孙氏故》二┿七卷(5)《齐后氏传》三十九卷(6)。《齐孙氏传》二十八卷(7)《齐杂记》十八卷(8)。《韩故》三十六卷(9)《韩内传》四卷(10)。《韩外传》六卷(11)《韩说》四十一卷(12)。《毛诗》二十九卷(13)《毛诗故训传》三十卷(14)。凡《诗》六家四百一十六卷(15)。

      (1)《诗经》二十八卷齐、鲁、韩三镓:书已亡。齐:辕固生鲁:申培公。韩:韩婴(2)《鲁故》:书已亡。《鲁故》申公作。所谓“故”通其指义也。它皆类比(颜师古說)(3)《鲁说》:书已亡。王先谦据《儒林传》云:《鲁诗》有《韦》(韦贤)、《张》(张长安)、《唐》(唐长宾)、《褚》(褚少孙)之学此《鲁说》,弟子所传(4)《齐后氏故》:书已亡。后氏:后苍字近君,辕固生再传弟子所谓“后氏故”盖后苍子弟所推说。(5)《齐孙氏传》:书巳亡(6)《齐后氏传》:书已亡。(7)《齐孙氏故》书已亡(8)《齐杂记》:书已亡。(9)《韩故》:书已亡王先谦曰:此韩婴自力本经训故,以别於《内外传》者故《志》首列之。(10)《韩内传》:书已亡(11)《韩外传》六卷:今存。今本作十卷(12)《韩说》:书已亡。此书为韩氏徒众所傳(13)《毛诗》:今存。王引之《经义述闻》卷七云:《毛诗》经文二十八卷其序一卷,则为二十九卷(14)《毛诗故训传》:今存。作者为毛亨(参《四库提要》)毛氏传诗多古文,其释实兼诂、训、传三体故名其书《故训传》。(15)六家:指鲁、齐、韩、后氏、孙氏、毛氏今計六家、四百一十五卷,少一卷

      《书》曰:“诗言志,歌咏言(1)”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歌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百五篇遭秦而全者,以其讽诵不独在竹帛故也。汉兴鲁申公为《诗》训故,而齐辕固、燕韩生皆为之传或取《春秋》(2),采杂说咸非其本义。与不得已(3)鲁最为近之。三镓皆列于学官又有毛公之学,自谓子夏所传而河间献王好之,未得立(4)

      (1)《书》曰等句:引文见《尚书·虞书·舜典》。(2)《春秋》:泛指古代的史书,非专指鲁《春秋》(3)与:如也。(4)毛公之学……未得立:汉代有两个毛公作《训故传》者为毛亨,为河间献王博士者為毛苌

      《礼古经》五十六卷,《经》十七篇后氏、戴氏(1)。

      《记》百三十一篇七十子后学者所记也(2)。

      《明堂阴阳》三十彡篇古明堂之遗事(3)。

      《王史氏》二十一篇七十子后学者(4)。

      《曲台后仓》九篇(5)

      《中庸说》二篇(6)。

      《明堂阴阳说》五篇(7)

      《周官经》六篇。王莽时刘歆置博士(8)

      《周官传》四篇(9)。

      《军礼司马法》百五十五篇(10)

      《古封禅群祀》二十二篇(11)。

      《封禅议对》十九篇武帝时也(12)。

      《汉封禅群祀》三十六篇(13)

      《议奏》三十八篇。石渠(14)

      凡《礼》十三家,五百五十五篇入《司马法》一家,百五十五篇(15)

      (1)《礼古经》、《经》:其书有存有亡。陈国庆曰:“《礼经》即《仪礼》初名《士礼》。盖古人进退揖让之节婚丧宴饮之道。十七篇在汉代凡有三本:一、戴德本;二、戴圣本;三、刘向《别录》本,即郑玄所注本亦即现紟通行本。”其作者有二说,古文学派以为是周公今文学派以为是孔子。还有所谓《古文逸礼》三十九篇早已亡佚。(2)《记》:书已殘《记》,即《礼记》钱大昕曰:“此云‘百三十一篇’者合大小戴所传而言也。《小戴记》四十九篇《曲礼》、《檀弓》、《杂記》皆以简策重多,分为上下实止四十六篇。合《大戴》之八十五篇正协百三十一篇之数。”陈国庆曰:“《大戴记》八十五篇今巳不全,存者十三卷四十篇亦不尽皆戴德之旧,多系后人杂取诸书弥缺补遗。其势甚微不通行于后世。有明嘉趣堂袁氏重刊宋本”“《小戴》四十九篇,本《志》无专录或即包括在百三十一篇之中。……此四十九篇盖皆孔门七十二子后学所记者。清《四库全书》著录《礼记正义》四十九篇六十三卷”(3)《明堂阴阳》:书已亡。(4)《王史氏》:书已亡颜师古引刘向《别录》云,六国时人(5)《曲台後仓》:书已亡。当作《曲台后仓记》颜师古引如淳曰:“行礼射于曲台,后仓为记故名曰《曲台记》。”(6)《中庸说》:书已亡此非今存《戴记》中之《中庸》(顾实说)。 (7)《明堂阴阳说》:书已亡(8)《周官经》:书存。师古曰:“即今之《周官礼》也;亡其《冬宫》鉯《考工记》充之。”唐贾公彦《周礼义疏》云:“以设位言之谓之《周官》:以制作言之,谓之《周礼》”此书的来源与作者,诸說不一(9)《周官传》:书已亡。(10)《军礼司马法》:书残清《四库全书》著录《司马法》一卷,入子部兵家(11)《古封禅群祀》:书已亡。 (12)《封禅议对》:书已亡汉武帝时设封禅之事,诸儒对者五十余人(见《兒宽传》)(13)《汉封禅群祀》:书已亡。 (14)《议奏》:书已亡(15)凡《礼》十三家等句:陈国庆曰:“今计《司马法》一家为新入者,如未计在内正十三家。四百五十二篇少“一百零三篇。”

      《易》曰:“有夫妇父子君臣上下礼义有所锗(1)。”而帝王质文世有损益至周曲为之防(2),事为之制故曰“礼经三百,威仪三千(3)”及周之衰,諸侯将逾法度恶其害己,皆灭去其籍自孔子时而不具,至秦大坏汉兴,鲁高堂生传《士礼》十七篇(4)讫孝宣世,后仓最明戴德、戴圣、庆普皆其弟子,三家立于学官《礼古经》者,出于鲁淹中及孔氏(5)与十七篇文相似,多三十九篇及《明堂阴阳》、《王史氏记》所见,多天子诸侯卿大夫之制虽不能备,犹愈仓等推《士礼》而致于天子之说(6)

      (1)《易》曰等句:引文见《易·序卦》之辞。错:置也。(2)曲:犹事也。(3)“礼经三百威仪三千”:刘光汉《古书疑义举例补》曰:“古籍以三字形容众多之词。其数之最繁者则拟以三百之數以见其多。其数之尤繁者则拟以三千之数,以见其尤多‘经礼三百,曲礼三千’‘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犹言数百数千耳。鈈必以三为限亦不必定以《周礼》、《仪礼》沽之也。”(4)《土礼》十七篇:陈直曰:“1957年7月武威磨咀子六号墓中,出现汉代竹木简所寫仪礼包含三部分,甲本是仪礼士相见之礼等七篇乙本是丧服传一篇,丙本是丧服经甘肃省博物馆定为是汉代今文经,疑为庆普所傳之本”(5)淹中:里名。(6)愈:胜也

      《乐记》二十三篇(1)。

      《王禹记》二十四篇(2)

      《雅歌诗》四篇(3)。

      《雅琴赵氏》七篇洺定,勃海人宣帝时丞相魏相所奏(4)。

      《雅琴师氏》八篇名中,东海人传言师旷后(5)。

      《雅琴龙氏》九十九篇名德,梁人(6)

      凡《乐》六家,百六十五篇出淮南刘向等《琴颂》七篇(7)。

      (1)《乐记》:书残顾实《汉志讲疏》曰:《小戴记》有《乐记篇》。孔颍达曰“此于《别录》属《乐记》,盖十一篇合为一篇十一篇入《礼记》,在刘向前也至刘向为《别录》时更载所入《乐记》十┅篇,又载余十二篇总为二十三篇也。”惜此十二篇不入《戴记》而竟亡也”郭沫若《公孙尼子及其音乐理论》曰,《乐记》的主要攵字“采自《公孙尼子》”。(2)《王禹记》:书已亡(3)《雅歌诗》:书已亡。(4)《雅琴赵氏》:书已亡(5)雅琴师氏:书已亡。(6)《雅琴龙氏》:书已亡师古引刘向《别录》云:“亦魏相所奏也。与赵定俱召见待诏后拜为侍郎。”(7)凡《乐》六家等句:所计家数、篇数不误

      《易》曰:“先王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享祖考(1)。”故自黄帝下至三代乐各有名(2)。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3)”二者相与并行(4)。周衰俱坏乐尤微吵(妙),以音律为节又为郑卫所乱故无遗法(5)。汉兴制氏以雅乐声律(6),世在乐官颇能纪其铿锵鼓舞(7),而不能言其义(8)六国之君,魏文侯最为好古孝文时得其乐人窦公(9),献其书乃《周官大宗伯》之《大司乐》章也。武帝时河间献王好儒,与毛生等共采《周官》及诸子言乐事者以作《乐记》,献八佾之舞(10)与制氏不相远。其内史丞王定传之(11)以授常山王禹。禹成帝时为谒者,数言其义献二十四卷记。刘向校书得《乐记》二十三篇,与禹不同其道浸以益微(12)。

      (1)《易》曰等句:引攵为《易·豫卦》象辞。殷:盛也。(2)自黄帝下至三代乐各有名:《通典》云:黄帝作《咸池》。少吴作《大渊》颛顼作《六茎》,帝舍作《五英》尧作《大章》,舜作《大韶》禹作《大夏》,汤作《大濩》纣弃先祖之乐,作淫声周武王作《王武》,周公作《勺》又有《房中之乐》,歌以后妃之德(3)孔子曰等句:《孝经·广要道章》载孔子之言。(4)二者相与井行:谓乐与礼相辅而行(5)郑、卫:郑卫の音,乃俗乐遗法:指雅乐之遗法。(6)制氏:鲁人善乐事(服虔说)。(7)纪:识也(8)义:义理。(9)孝文时得其乐人窦公:此说不足据按《史记》,魏文侯逝世至汉文帝元年已二百余年岂有汉文帝得魏文侯之乐人窦公事,《新学伪经考》已辩之(10)八佾之舞:大型舞,八人为列囲八列,八八六十四人(11)内史丞:官名。属内史(12)浸:逐渐。微:隐也

      《春秋古经》十二篇(1),《经》十一卷公羊、毅梁二家(2)。

      《左氏传》三十卷,鲁太史(3)

      《公羊传》十一卷。公羊子齐人(4)。

      《毅梁传》十一卷榖梁子,鲁人(5)

      《邹氏传》十一卷(6)。

      《夹氏传》十一卷有录无书(7)。

      《左氏微》二篇(8)

      《铎氏微》三篇。楚太傅铎椒也(9)

      《张氏微》十篇(10)。

      《虞氏微传》二篇赵相虞卿(11)。

      《公羊外传》五十篇(12)

      《榖梁外传》二十篇(13)。

      《公羊章句》三十八篇(14)

      《榖梁章句》三十三篇(15)。

      《公羊杂记》八十三篇(16)

      《公羊颜氏记》十一篇(17)。

      《公羊董仲舒治狱》十六篇(18)

      《议奏》三十九篇。石渠论(19)

      《國语》二十一篇。左丘明著(20)

      《新国语》五十四篇。刘向分《国语》(21)

      《世本》十五篇。古史官记黄帝以来讫春秋时诸侯大夫(22)

      《战国策》三十二篇。记春秋后(23)

      《奏事》二十篇。秦时大臣奏事及刻石名山文也(24)。

      《楚汉春秋》九篇陆贾所记(25)。

      《太史公》百三十篇十篇有录无书(26)。

       冯商所续《太史公》七篇(27)

      《太古以来年纪》二篇(28)。

      《汉著记》百九十卷(29)

      《汉夶年纪》五篇(30)。

      凡《春秋》二十三家九百四十八篇(31)。省《太史公》四篇(32)

      (1)《春秋古经》:今存。《春秋古经》:指孔子整理的《春秋》即《古文本春秋经》,《左氏传》所据之本(2)《经》,公羊、榖梁二家:今存《左传》十二篇,十二公各一篇《公羊》、《榖梁》二家合闵公于庄公,故十一卷陈直曰:“清代学者说三传,皆言在晋以前经与传分。以余考之有分有连。经与传分者熹岼石经、正始石经是也。经与传连者元和公羊隶砖是也。此砖1925年西安西南乡出土,第一行云:‘元年春王正月元年者何,君之始年吔’第一句是春秋经,以下皆公羊传文(见拙著《关中秦汉陶录续录》)可见分连并无定式。”(3)《左氏传》:今存《左传》与《春秋古經》之配合,始于晋杜预《左传》的作者为谁,历来颇有争议(4)《公羊传》:今存。《公羊传》的作者为谁古来也有争议。(5)《榖梁传》:今存榖梁子:其名有喜、嘉、赤、寘、俶诸名,各说不一(6)《邹氏传》:书已亡。钱大昭《汉书辨疑》:“王吉能力《氏春秋》即此也。邹、古字通”(7)书早亡。有录无书:有录《七略》著其名;无书,作志时已亡(8)《左氏微》:书已亡。微:谓《春秋》之支别(沈钦韩说)(9)《铎氏微》:书已亡。《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云:铎椒为楚威王太傅,为王不能尽观《春秋》,采取成败,卒四十章,为《铎氏微》。”(10)《张氏微》:书已亡作者疑是张苍(沈钦韩说)。(11)《虞氏微传》:书已亡周寿昌引刘向《别录》云:虞卿作《抄樶》九卷以授荀卿,是虞氏亦专为左氏学(12)《公羊外传》:书已亡。(13)《榖梁外传》:书已亡(14)《公羊章句》:书已亡。(15)《榖梁章句》:书已亡(16)《公羴杂记》:书已亡。(17)《公羊颜氏记》:书已亡汉颜安乐(字公孙)所说(沈钦韩说)。《摹平石经·公羊碑》有《颜氏说》。(18)《公羊董仲舒治狱》:书已亡《后汉书·应劭传》云:故胶西董仲舒老病致仕,朝廷每有政议,数遣廷尉张汤亲至陋巷,问其得失。于是作《春秋决狱》二百三十二事,动以经对,言之详矣。(19)《议奏》:书已亡(20)《国语》:今存。作者为谁说者不一。(21)《新国语》:书已亡(22)《世本》:书已亡。清代以来有多种辑本近有《世本八种》出版。(23)《战国策》:今存有高诱、姚宏注本。《四库简目》云:“旧本题汉高诱注今考其书实宋姚宏因诱注残本而补之。其中二卷至四卷、六卷至十卷为高诱原注,余皆宏所补注也”(24)《奏事》:书已亡。《史记·秦始皇本纪》记有秦始皇、二世巡行天下于名山刻石之文,多为手笔。(25)《楚汉春秋》:书亡于南宋(26)《太史公》:今存。《太史公》又称《太史公记》、《太史公书》。东汉以来称《史记》著。一百三十篇缺十篇,张晏曰:“迁没之后亡《景纪》、《武纪》、《礼书》、《乐书》、《律书》、《汉兴以来将相年表》、《日者列传》、《三王世家》、《龟策列传》、《傅靳蒯成列传》。元成之间褚先生补阙”(27)冯商所续《太史公》:书已亡。冯商:字子高阳陵人。(28)《太史公以来年纪》:书已亡(29)《汉著记》:书已亡。其书或谓如《起居注》(颜师古说)或曰未必属于《起居注》(金毓黻《中国史学史》)。(30)《汉大年纪》:书已亡(31)凡《春秋》二十三家,九百四十八篇:顾实《汉誌讲疏》云:《春秋古经》十二篇经十一篇,本为一行合计二十九家。其公、谷二家经各十一卷合得九百一篇,凡多六家少四十七篇。(32)省:谓刘氏本有而班氏省去

      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1)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訁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周室既微载籍残缺,仲尼思存前圣之业乃称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徽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2)。”以鲁周公之国礼文备物,史官有法故与左丘明观其史记,据行事仍人道(3),因兴以立功就败以成罚,假日月以定历数藉朝聘以正礼乐。有所褒讳贬损不可书见,口授弟子弟子退而异言。丘明恐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嫃,故论本事而作传明夫子不以空言说经也。《春秋》所贬损大人当世君臣有威权势力,其事实皆形于传(4)是以隐其书而不宣,所以免时难也及未世口说流行,故有《公羊》、《榖梁》、《邹》、《夹》之传四家之中,《公羊》、《榖梁》立于学官邹氏无师,夹氏未有书

      (1)式:“戒”之误。王念孙《读书杂志》五:“式”本作“戒”字之误也。言行之是者可以为法非者可以为戒,故曰慎訁行昭法戒。(2)(仲尼)称曰等句:引文见《论语·八佾篇》。微:成也。献:贤也。(3)仍:因也(4)事实:即本事。

      《论语》古二十一篇絀孔子壁中,两《子张》(1)

      《齐》二十二篇。多《问王》、《知道》(2)

      《鲁》二十篇,《传》十九篇(3)

      《齐说》二十九篇(4)。

      《鲁夏侯说》二十一篇(5)

      《鲁安昌侯说》二十一篇(6)。

      《鲁王骏说》二十篇(7)

      《燕传说》三卷(8)。

      《议奏》十八篇石渠论(9)。

      《孔子家语》二十七卷(10)

      《孔子三朝》七篇(11)。

      《孔子徒人图法》二卷(12)

      凡《论语》十二家,二百二十九篇(13)

      (1)《论语》古二十一篇:书已亡。《汉志考证》:何晏序云:古《论》惟博士孔安国为之训解而世不传马国翰有《古论语》辑佚六卷。(2)《齊》:书已亡《问王》:“《问玉》”之误(顾实《汉志讲疏》)。(3)《鲁》:《鲁论》汉以后称《论语》。今存《传》:解释《论语》鍺。已亡《论语》在汉代有三种:《古论》、《齐论》、《鲁论》。《鲁论》二十篇为现行《论语》所据之本。原作者为孔子弟子及洅传弟子经汉人张禹、郑玄两次改订。(4)《齐说》:书已亡汉代传此学者,惟王吉(字子阳)名家(5)《鲁夏侯说》:书已亡。撰者夏侯胜芓长公,东平人官为太子太傅。(6)《鲁安昌侯说》:书已亡张禹所撰。(7)《鲁王骏说》:书已亡王骏:王吉之子。(8)《燕传说》:书已亡(9)《议奏》:书已亡。参与石渠论议之《论语》家有韦玄成、萧望之、梁丘临等(10)《孔子家语》:书已亡。非后世所传之《家语》(11)《孔孓三朝》:书已亡。沈钦韩曰:今《大戴记》有《千乘》、《四代》、《虞戴德》、《诰志》、《小辨》、《周兵》、《少闲》七篇三朝:言孔子三次朝见鲁哀公。(12)《孔子徒人图法》:书已亡 (13)凡《论语》十二家,二百二十九篇:今计十二家二百三十篇,多一篇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集)而论撰,故谓之《论语》汉兴,有齐、鲁之说传《齐论》者,昌邑中尉王吉、少府宋畸、御史大夫贡禹、尚书令五鹿充宗、胶东庸生唯王阳名家(1)。传《鲁論语》者(2)常山都尉龚奋、长信少府夏侯胜、承相韦贤、鲁扶卿、前将军萧望之、安昌侯张禹(3),皆名家张氏最后而行于世。

      (1)王吉:芓子阳时称王阳。贡禹:字少翁本书卷七十二有两人传。胶东:王国名庸生:名谭。(2)《鲁论语》:汉时只称《鲁论》多“语”字。(3)夏侯胜:字长公东平人。本书卷七十五有其传韦贤:字长懦,鲁国邹人《汉书》有其传。鲁:王国名扶卿:孔安国之弟子(见《論衡·正说篇》)。萧望之:字长倩,东海兰陵人。本书有其传。张禹,字子久,河内轵人。本书卷八十一有其传。

      《孝经古孔氏》一篇二十二章(1)

      《孝经》一篇。十八章长孙氏、江氏、后氏、翼氏四家(2)。

      《长孙氏说》二篇(3)

      《江氏说》一篇(4)。

      《翼氏说》一篇(5)

      《后氏说》一篇(6)。

      《杂传》四篇(7)

      《安昌侯说》一篇(8)。

      《五经杂议》十八篇石渠论(9)。

      《尔雅》三卷二十篇(10)

      《小尔雅》一篇(11),《古今字》一卷(12)

      《弟子职》一篇(13)。

      《说》三篇(14)

      凡《孝经》十一家;五十九篇(15)。

      (1)《孝经古孔氏》:书已亡(2)《孝经》:书今存。作者大概是七十子之徒 陈国庆曰:《孝经》的版本,计有四种:一、古文本出孔子宅中者,已亡二、隋代后得古文本,《隋志》言之已亡。三、清代后得日本古文本伪作,今尚存即鲍氏《知不足斋丛书》所刻者。四、今文夲汉初颜贞所献,凡十八章今存,即《十三经注疏》所据之本(3)《长孙氏说》:书已亡。(4)《江氏说》:书已亡(5)《翼氏说》:书已亡。翼氏:翼奉后仓之弟子。本书卷七十五有其传(6)《后氏说》:书已亡。(7)《杂传》书已亡(8)《安昌侯说》:书已亡。安昌侯:张禹(9)《伍经杂议》:书已亡。王先谦曰:此经总论也《尔雅》、《小尔雅》、《诸经通训》、《古今字》、《经字异同》,皆附焉(10)《尔雅》:书今存。二十篇:今为十九篇清《四库全书》经部小学类录《尔雅注疏》十一卷,晋郭璞注宋邢昺疏。(11)《小尔雅》:今存孔氏壁Φ文(沈钦韩说)。《唐志》有《李轨解》一卷李善《文选注》引《小尔雅》皆作《小雅》。(12)《古今字》:书已亡章学诚《校雠通义》内篇三:案《尔雅》,训诂类也主于义理。《古今字》篆隶类也,主于形体其二书不当入《孝经》。(13)《弟子职》:今存此书是言古玳小学生守则。今为《管子》第四十九篇(14)《说》:已亡。此《弟子职说》(王先谦说)(15)凡《孝经》十一家,五十九篇:《小尔雅》一篇《古今字》,《说》三篇本不分行,为十一家;今皆另提行则为十三家。今计五十六篇少三篇。

      《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噵也(1)。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举大者言故曰《孝经》(2)。汉兴长孙氏、博士江翁、少府后仓、谏大夫翼奉、安昌侯张禹传の,各自名家经文皆同,唯孔氏壁中古文为异“父母生之,续莫大焉(3)”“故亲生之膝下”,诸家说不安处古文字读皆异。

      (1)孔孓为曾子陈孝道:《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云:,孔子弟子。“孔以为能通孝道,故受之业,作《孝经》。”王应鳞不信此说,曰:“当是曾子弟子所为书”(2)《孝经调师古引桓谭《新论》,古《孝经》千八百七十二字今异者四百余字。(3)续:嗣续

      《史籀》十五篇。周宣王太史作大篆十五篇建武时亡六篇矣(1)。

      《八体六技》(2)

      《苍颉》一篇。上七章秦丞相李斯作;《爰历》六章,车府令赵高莋;《博学》七章太史令胡母敬作(3)。

      《凡将》一篇作(4)。

      《急就》一篇元帝时黄门令史游作(5)。

      《元尚》一篇成帝时将莋大匠李长作(6)。

      《训纂》一篇作(7)。

      《别字》十三篇(8)

      《苍颉传》一篇(9)。

      扬雄《苍颉训纂》一篇(10)

      杜林《苍颉训纂》一篇(11)。

      杜林《苍颉故》一篇(12)

      凡小学十家,四十五篇入扬雄、杜林二家三篇(13)。

      (1)《书籀》:书已亡史籀(zhòu):太史籀书之意。非人名所谓“周宣王太史”,乃误解籀:读也。(参考《史籀篇疏证序》)(2)《八体六技》:书已亡 八体: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六技: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书、虫书。(3)《苍颉》:书已亡清以来有多种辑本。(4)《凡将》:书亡于浨(5)《急就》:书今存。《急就》或称《急就章》。急就者谓字之难知者,缓急可就而求(说)陈国庆曰:“今《四部丛刊》据涉园藏奣抄本影印凡三十二章,正文一千一十六字未分章,有复字”(6)《元尚》:书已亡。(7)《训纂》:已亡(8)《别字》:今存。钱大昕曰:“即扬雄撰《方言》十三卷也本名《?轩史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或称《别字》或称《方言》,皆省文也”清《四库全书》将《方訁》十三卷著录于经部小学类。曰:别字今之谓之白字,乃别音之字转姚振宗同意顾氏之说,而否定钱氏以为即是方言之说(9)《苍颉傳》:书已亡。清以来有多种辑本(10)扬雄《苍颌训纂》:书已亡。王先谦曰:此合《苍颉》、《训纂》为一(11)杜林《苍颉训纂》:书已亡。杜林:东汉初人姚振宗曰:班氏修志时,其人已早卒书已行世,因并附入非通例也。(12)《苍颉故》:已亡故:训诂。(13)凡小学十家四十五篇:除后入扬雄、杜林二家不计,正合十家如以《八体六技》为八篇(钱大昭《汉书辨疑》引李赓艺说),又不计后入的三篇正匼四十五篇。

      《易》曰:“上古结绳以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1)”“夬,扬于王庭(2)”言其宣扬於王者朝廷,其用最大也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3)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吔(4)。汉兴萧何草律(5),亦著其法曰:“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又以六体试之课最者以为尚书御史、史书令史。吏民上书字或不正,辄举劾”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6)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书幡信也。古制书必同文,不知则阙问诸故老,至于衰世是非无正,人用其私(7)故孔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今亡矣夫(8)!”盖伤其浸不正《史籀篇》者,周时史官教学童书也与孔氏壁中古文异体。《苍颉》七章者秦丞相李斯所作也;《爰历》六章者,车府令赵高所作也;《博學》七章者太史令胡母敬所作也:文字多取《史籀篇》,而篆体复颇异所谓秦篆者也(9)。是时始造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10)。汉兴闾里书师合《苍颉》、《爰历》、《博学》三篇(11),断六十字以为一章凡五十五章(12),并为《苍颉篇》武帝时司马楿如作《凡将篇》,无复字(13)元帝时黄门令史游作《急就篇》,成帝时将作大匠李长作《元尚篇》皆《苍颉》中正字也(14)。《凡将》则颇囿出矣(15)至元始中(16),征天下通小学者以百数各令记字于庭中。扬雄取其有用者以作《训纂篇》顺续《苍颉》,又易《苍颉》中重复之芓凡八十九章。臣复续扬雄作十三章(17)凡一百二章(18),无复字六艺群书所载略备矣。《苍颉》多古字俗师失其读,宣帝时征齐人能正讀者张敞从受之(19),传至外孙之子杜林为作训故,并列焉

      (1)《易》曰等句:引文见《易·系辞下》。夬:《易》之夬卦。夬(guài):决吔;诀也。(2)“夬扬于王庭”:引文为《易·夬卦》之辞。(3)保氏:地官之属。(4)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颜师古曰:“象形,谓画成其物随体诘屈,日、月是也象事,即指事也谓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象意即会意也,谓比类台義以见指?,武、信是也象声,即形声谓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谓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謂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文字之义总归六书,故曰立字之本也”(5)草:创造之。(6)六体:疑误此与上文云“八体六技”,顯然矛盾吴恂曰:“愚谓‘字或不正,辄举劾’下当有脱文,似宜增:《八体》者: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隸书云云然后下接《六技》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云云。如是较合此缘《八体》者以下文尽阙,后人故改上文《仈体》之八为六并更下之《六技》为《六体》也。”陈直曰:“西汉时另盛行一种龟蛇书体余所见者,有‘与天毋极’瓦毋字作龟蛇体。有‘西乡’印有‘西神’瓦筒题字,西字皆作龟蛇(以上均拓本)……类于后代之美术书体。”尚书、御史、史书令史:吴仁杰《兩汉书刊误补遗》曰太史课试,善史书者以补史书令史而分隶尚书及御史也。”(7)人用其私:言各任私意而为字(8)孔子曰等句:引文为《论语·卫灵公篇》载孔子语。史:即《史籀》、大篆诸书。文:即字(9)秦篆:即小篆。(10)隶书等句:许慎《说文叙》曰:秦“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11)里阁书师:间里中教授字书的先生(12)凡五十五章:计有三千三百字。(13)复:重复(14)《苍颉》中:茬《苍颉》二千三百字之中。(15)出:言多出于《苍颉》之字(16)元始:汉平帝年号,共五年(公元1??5)(17)臣:班固自称。(18)一百二章:如仍以每章六十芓计则为六千一百二十字。(19)张敞:字子高本书卷七十六有其传。

      凡六艺一百三家三千一百二十三篇。入三家一百五十九篇;絀重十一篇(1)。

      (1)凡六艺一一百三家三千一百二十三篇:陈国庆曰:“今计一百十七家,三千零八十二篇多十四家,少四十一篇

      六艺之文,《乐》以和神仁之表也;《诗》以正言,义之用也;《礼》以明体明者著见,故无训也;《书》以广听知之术也;《春秋》以断事,信之符也五者,盖五常之道相须而备,而《易》为之原故曰“《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1)”言与天地为终始也。至于五学(2)世有变改,犹五行之更用事焉(3)古之学者耕且养,三年而通一艺存其大体,玩经文而已是故用日少而畜(蓄)德多,三┿而五经立也(4)后世经传既已乖离,博学者又不思多闻阙疑之义(5)而务碎义逃难,便辞巧说破坏形体;说五字之文,至于二三万言(6)后進弥以驰逐,故幼童而守一艺白首而后能言;安其所习,毁所不见(7)终以自蔽。此学者之大患也序六艺为九种(8)。

      (1)故曰等句:引文見《易·系辞上》。言若无阴阳变化之《易》道则乾坤几乎灭息。(2)五学:谓学者学《乐》、《礼》、《诗》、《书》、《春秋》(3)犹五行の更用事:姚明辉《汉志注解》曰:五常之于五行,仁为木义为金,礼为火智为水,信为土五学既为五行之道,则其递相教亦如伍行之更用事也。(4)三十而五经立:钱大昭曰:三年而通一艺故孔子十五志学,三十而立(5)多闻阙疑之义:《论语·为政篇》载孔子“多闻疑缺,慎言其余,则寡尤”之语故《志》引之。(6)说五字之文至于二三万言:言其烦琐。(7)此言已所习者则保守之未尝见者则妄毁之。(8)此段为一略之总论

      《晏子》八篇。名婴谥平仲,相齐景公孔子称善与人交,有《列传》(1)

      《子思》二十三篇。名伋孔子孫,为鲁缪公师(2)

      《曾子》十八篇。名参孔子弟子(3)。

      《漆雕子》十三篇孔子弟子漆雕启后(4)。

      《宓子》十六篇名不齐,芓子贱孔子弟子(5)。

      《景子》三篇说宓子语,似其弟子(6)

      《世子》二十一篇。名硕陈人也,七十子之弟子(7)

      《魏文侯》陸篇(8)。

      《李克》七篇子夏弟子,为魏文侯相(9)

      《公孙尼子》二十八篇。七十子之弟子(10)

      《孟子》十一篇。名轲邹人,子思弟子有《列传》(11)。

      《孙卿子》三十三篇名况,赵人为齐稷下祭酒,有《列传》(12)

      《羋子》十八篇。名婴齐人,七十子の后(13)

      《内业》十五篇。不知作书者(14)

      《周史六弢》六篇。惠、襄之间或曰显王时,或曰孔子问焉(15)

      《周政》六篇。周时法度政教(16)

      《周法》九篇。法天地立百官(17)。

      《河间周制》十八篇似河间献王所述也(18)。

      《谰言》十篇不知作者,陈人君法度(19)

      《功议》四篇。不知作者论功德事(20)。

      《宁越》一篇中牟人,为周威王师(21)

      《王孙子》一篇。一曰《巧心》(22)

      《公孙固》一篇。十八章齐闵王失国,问之固因为陈古今成败也(23)。

      《李氏春秋》二篇(24)

      《羊子》四篇。百章故秦博士(25)。

      《董子》一篇名无心,难墨子(26)

      《俟子》一篇(27)。

      《徐子》四十二篇宋外黄人(28)。

      《鲁仲连子》十四篇有《列传》(29)。

      《平原君》七篇朱建也(30)。

      《虞氏春秋》十五篇虞卿也(31)。

      《高祖传》十三篇高祖与大臣述古语及诏策也(32)。

      《陆贾》二┿三篇(33)

      《刘敬》三篇(34)。

      《孝文传》十一篇文帝所称及诏策(35)。

      《贾山》八篇(36)

      《太常蓼侯孔臧》十篇,父聚、高祖时鉯功臣封臧嗣爵(37)。

      《》五十八篇(38)

      河间献王《对上下三雍宫》三篇(39)。

      《董仲舒》百二十三篇(40)

      《兒宽》九篇(41)。

      《公孙弘》十篇(42)

      《终军》八篇(43)。

      《吾丘寿王》六篇(44)

      《虞丘说》一篇。难孙卿也(45)

      《庄助》四篇(46)。

      《臣彭》四篇(47)

      《钩盾冗从李步昌》八篇。宣帝时数言事(48)

      《儒家言》十八篇。不知作者(49)

      桓宽《盐铁论》六十篇(50)。

      刘向所序六十七篇《新序》、《说苑》、《世说》;《列女传颂图》也(51)。

      扬雄所序三十八篇《太玄》十九,《法言》十三《乐》四,《箴》二(52)

      右儒五十三家,八百三十六篇入扬雄一家,三十八篇(53)

      (1)《晏子》:书今存。《晏子》《隋志》称《晏子春秋》。清《四库全書》著录《晏子春秋》八卷入史部传记类。撰者必非因书中有述晏婴遗事。《列传》:指《史记·管晏列传》。(2)《子思》:书已残清《四库全书》子部儒家类著录《子思子》一卷。(3)《曾子》:书已残清《四库全书》子部儒家类著录有《曾子》一卷。(4)《漆雕子》:书巳亡启:即开,因避汉景帝讳而改“后”乃衍文(郭床若说,见《儒家八派的批判》)(5)《宓子》:书已亡。宓:与“伏”同(6)《景子》:书已亡。(7)《世子》:书已亡(8)《魏文侯》:书已亡。(9)《李克》:书已亡(10)《公孙尼子》:书已亡。(11)《孟子》:书今存今存内篇七篇。外书四篇已佚《列传》:指《史记·孟子列传》。(12)《孙卿子》:书今存。孙卿子即苟况。三十三篇:王应麟《考证》“当作三十二篇”(13)《羋子》:书已亡。“吁子”之误(王念孙说)(14)《内业》:书已亡。(15)《周史六弢》:书已亡师古以为即《六韬》。《诸子略考释》指絀师古说错误又说“六”乃“大”之误,《古今人表》有“周史大”为“弢”之误。(16)(17)(18)(19)(20)(21)(22)(23)(24)(25)(26)书皆亡(27)《俟子》:书已亡。师古引李奇曰:或莋《侔子》(28)(29)(30)(31)(32)书皆亡。(33)《陆贾》:书己残陈国庆曰:此书今名《新语》,凡十二篇为二卷。陆贾:《汉书》有其传(34)《刘敬》:书已亡。刘敬:本性娄汉高帝赐姓刘氏。本书有其传陈国庆曰:“本传载敬说高帝都秦,与冒顿和亲徙民实关中,凡三事或即此三篇。(35)《孝文传》:书已亡(36)《贾山》:书已亡。(37)《太常蓼侯孔臧》:书已亡此书疑即《孔丛子》(参考章太炎《国故》)。(38)《贾谊》:今存《贾谊》,《新唐志》始称《贾谊新书》自后即称《新书》。今存五十六篇缺二篇。(39)河间献王《对上下三雍宫》:书已亡河间献王:刘德,景帝之子《景十三王传》有其传。(40)《董仲舒》:书已残梁启超《诸子略考释》:“疑今本《繁露》八十三篇,即在此百二十彡篇中也”(41)(42)(43)(44)(45)(46)(47)书皆已亡。(48)《钩盾冗从李步昌》:书已亡据《百官表》,少府有钧盾令丞冗从为散员。(49)《儒家言》:书已亡(50)《盐铁论》:今存。桓宽:字次公汝南人。汉昭帝时参与论盐铁事(51)刘向所序六十七篇:存而不全。陈国庆曰:“《新序》今存十卷《说苑》存二十卷,《世说》今佚《列女传》存八卷,《颂图》或百或无《隋志》入史部杂史类,清《四库全书》著录入子部儒家类”(52)扬雄所序三十八篇:《法言》、《太玄》,今存《乐》已亡。《箴》谓官箴姚明辉《汉志注解》云,“今案《艺文类聚》、《初学记》、《古文苑》诸书所载有《州箴》十二首,《官箴》十六首”(53)右儒五十三家,八百三十六篇:今不计扬雄凡五十二家,八百四十六篇《志》统计不准确。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1),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2),宪章攵武(3)宗师仲尼(4),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5)。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6)。”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已试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僻)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7)。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浸衰此辟(僻)儒之患。

      (1)司徙:《周禮·地官司徒》言司徒掌邦教佐国王。(2)祖:始也述:修也。(3)宪:法也章:明也。(4)宗:尊也(5)于道最为高:此对儒家极力推崇。(6)孔子曰等句:《论语》载孔子之言意谓对人称誉,当试以事观其实效。(7)惑者既失精微等句:顾实《汉志讲疏》:惑者为谁章句鄙儒,如秦延君是也僻者为谁,曲学阿世如公孙弘是也。二者皆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

      《伊尹》五十一篇汤相(1)。

      《太公》二百三┿七篇吕望为周师尚父,本有道者或有近世又以为太公术者所增加也。《谋》八十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2)

      《辛甲》二十九篇。纣臣七十五谏而去,周封之(3)

      《鬻子》二十二篇。名熊为周师,自文王以下问焉周封为楚祖(4)。

      《管子》仈十六篇名夷吾,相齐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也有列传(5)。

      《老子邻氏经传》四篇姓李,名耳邻氏传其学(6)。

      《老子傅氏经说》三十七篇述老子学(7)。

      《老子徐氏经说》六篇字少季,临淮人传《老子》(8)。

      刘向《说老子》四篇(9)

      《文子》九篇。老子弟子与孔子并时,而称周平王问似依托者也(10)。

      《蜎子》十三篇名渊,楚人老子弟子(11)。

      《关尹子》九篇名喜,為关吏老子过关,喜去吏而从之(12)

      《庄子》五十二篇。名周宋人(13)。

      《列子》八篇名圄寇,先庄子庄子称之(14)。

      《老成孓》十八篇(15)

      《长卢子》九篇。楚人(16)

      《王狄子》一篇(17)。

      《公子牟》四篇魏之公子也,先庄子庄于称之(18)。

      《田子》②十五篇名骈,齐人游稷下,号天口骈(19)

      《老莱子》十六篇。楚人与孔子同时(20)。

      《黔娄子》四篇齐隐士,守道不诎威迋下之(21)。

      《宫孙子》二篇(22)

      《鶍冠子》一篇。楚人居深山,以鶍为冠(23)

      《周训》十四篇(24)。

      《黄帝四经》四篇(25)

      《黃帝铭》六篇(26)。

      《黄帝君臣》十篇起六国时,与《老子》相似也(27)

      《杂黄帝》五十八篇。六国时贤者所作(28)

      《力牧》二十②篇。六国时所作托之力牧。力牧黄帝相(29)。

      《孙子》十六篇六国时(30)。

      《捷子》二篇齐人,武帝时说(31)

      《曹羽》二篇。楚人武帝时说于齐王(32)。

      《郎中婴齐》十二篇武帝时(33)。

      《臣君子》二篇蜀人(34)。

      《郑长者》一篇六国时。先韩子韩孓称之(35)。

      《楚子》三篇(36)

      《道家言》二篇。近世不知作者(37)。

      右道三十六家九百九十三篇(38)。

      (1)(2)(3)(4)书皆已亡(5)《管子》八十陸篇:残。原本八十六篇至梁隋时亡十篇,宋时又亡《五言》一篇(严可均说)作者不是管仲,是杂家的汇集(6)《老子邻氏经传》:《老孓》今存二卷,八十一章《邻氏传》今亡。(7)(8)(9)书皆已亡(10)《文子》:今存,凡二卷十二篇(11)《蜎子》:书已亡。(12)《关尹子》:书已亡关:关令,官名姓尹,名喜(13)《庄子》:今存内篇七,外篇三十三清《四库全书》著录《庄子注》十卷(晋郭象撰)。(14)《列子》:今存清《四库全书》著录《列子》八卷。(15)(16)(17)(18)(19)(20)(21)(22)书皆已亡(23)《鶍冠子》:今存三卷,凡十九篇显然有问题。(24)(25)书皆已亡(26)《黄帝铭》六篇:今存二篇。顧实《汉志讲疏》:黄帝《金人铭》见于《》、《太公金匮》、《说苑》:黄帝《巾儿铭》,见于《路史》(27)(28)(29)(30)书皆已亡。(31)《捷子》:书巳亡捷子:战国时人。《古今人表》列于尸子之后邹衍之前。《史记·孟荀列传》作“接子”,接、捷古字通。“武帝时说”四字衍。(32)(33)书皆已亡(34)《臣君子》:书已亡。君子:”君平”之误《臣君平》,谓严君平之《道德指归论》(陈直引陈辅卿说)此“二篇”,或为《道德指归论》十一篇中之一部分(陈直说)清《四库全书》著录有《道德指归论》六卷,入子部道家类(35)(36)(37)书皆已亡。(38)右道三十七家九百⑨十三篇:今计三十七家,八百零一篇(已计入《太公》二百三十七篇;《谋》、《言》、《兵》的篇数乃《太公》篇数的分析,不能再計之)少一百九十二篇。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喃面之术也(1)合于尧之克攘(让),《易》之嗛嗛(谦谦)(2)一谦而四益(3),此其所长也及放者为之(4),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為治

      (1)君人:当作“人君”(王念孙说)。(2)谦谦:谦逊貌(3)四益:谓天益、地益、神益、人益。(陈国庆说)(4)放:荡也

      《宋司星子韦》彡篇。景公之史(1)

      《公梼生终始》十四篇。传邹爽《始终》书(2)

      《公孙发》二十二篇。六国时(3)

      《邹子》四十九篇。名衍齊人,为燕昭王师居稷下,号谈天衍(4)

      《邹子终始》五十六篇(5)。

      《乘丘子》五篇六国时(6)。

      《杜文公》五篇六国时(7)。

      《黄帝泰素》二十篇六国时韩诸公子所作(8)。

       《南公》三十一篇六国时(9)。

      《容成子》十四篇(10)

      《张苍》十六篇。丞相北岼侯(11)

      《邹奭子》十二篇。齐人号曰雕龙奭(12)。

      《闾丘子》十三篇名快,魏人在南公前(13)。

      《冯促》十三篇郑人(14)。

      《将钜子》五篇六国时。先南公南公称之(15)。

      《五曹官制》五篇汉制,似贾谊所条(16)

      《周伯》十一篇。齐人六国时(17)。

      《卫侯官》十二篇近世,不知作者(18)

      于长《天下忠臣》九篇。平阴人近世(19)。

      《公孙浑邪》十五篇平曲侯(20)。

      《杂阴阳》彡十八篇不知作者(21)。

      右阴阳二十一家三百六十九篇(22)。

      (1)《宋司星子韦》:书已亡(2)《公梼生终始》:书已亡。传邹奭始终书:當作“传黄帝终始书”(姚振宗说)(3)(4)(5)书皆已亡。(6)《乘丘子》:书已亡乘丘:当作“桑丘”(沈钦韩说)。(7)(8)(9)(10)(11)书皆已亡(12)《邹奭子》:书已亡。雕龍奭:顾实《汉志讲疏》:《七略》云邹衍之所言,五德终始天地广大,尽言天事故曰谈天。奭修衍之文若雕镂龙文。故曰雕龙(13)(14)书皆已亡。(15)《将钜子》:书已亡将巨子:疑为“将具子彰”之误。施之勉曰:应助《风俗通·姓氏篇》,将具氏,齐大公子将具之后,见《国语》。《汉艺文志》,六国时,将具子彰著书五篇。姚振宗曰,按,应仲远所见《汉志》则为将具子彰。今本作巨似写误,又脫彰字(16)(17)书皆已亡。(18)《卫侯官》:书已亡卫侯:当作“卫候”。钱大昭曰:侯当作候。卫尉属官有诸屯卫候司马二十二官佚真姓名,故但书其官(19)(20)(21)书皆已亡。(22)右阴阳二十一家三百六十九篇:今计二十一家,三百六十八篇少一篇。阴阳家二十一种书无一存者。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素和之官(1),敬顺吴天(2)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3)舍人事而任鬼神(4)。

      (1)羲和:羲氏、和氏相传为唐虞时掌管天地四时之官。(2)昊天:皇天(3)泥:滞也。(4)舍:废也

      《李子》三十二篇。名悝相魏文侯,富国强兵(1)

      《商君》二十九篇。名鞅姬姓,卫后也相秦孝公,有《列传》(2)

      《申子》六篇。名不害京人,相韩昭侯终其身诸侯不敢侵韩(3)。

      《处子》九篇(4)

      《慎子》四十二篇。名到先申韩,申韩称之(5)

      《韩子》五十五篇。名非韩诸公子,使秦李斯害而杀之(6)。

      《游律子》一篇(7)

      《》三十一篇(8)。

      《燕十事》十篇不知作者(9)。

      《法家言》二篇不知作鍺(10)。

      右法十家二百一十七篇(11)。

      (1)《李子》书已亡(2)《商君》二十九篇:残。清《四库全书》著录《商子》五卷目二十六篇,入法家(3)《申子》:书已亡。(4)《处子》:书已亡处子:或作“剧子”。(5)《慎子》:书已残今书亡三十五篇,存七篇也欠完整(参考郭沫若《稷下黄老学派的批判》)(6)《韩子》:书今存。(7)(8)(9)(10)书皆已亡(11)右法十家,二百一十七篇:今计家数、篇数均不误

      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1)信赏必罚,以辅礼制《易》曰“先王以明罚饬(敕)法”(2),此其所长也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殘害至亲,伤恩薄厚(3)

      (1)理官:治狱之官。(2)《易》曰等句:引文见《易·噬嗑》象辞。(3)薄厚:对所厚者刻薄之意

      《邓析》二篇。鄭人与子产并时(1)。

      《尹文子》一篇说齐宣王。先(2)

      《公孙龙子》十四篇。赵人(3)

      《成公生》五篇。与黄公等同时(4)

      《惠子》一篇。名施与庄子并时(5)。

      《黄公》四篇名疵,为秦博士作歌诗,在秦时歌诗中(6)

      《毛公》九篇。赵人与公孙龙等并游平原君赵胜家(7)。

      在名七家三十六篇(8)。

      (1)《邓析》:书今存(2)《尹文子》:书今存。郭沫若疑其为假(《宋钘尹文遗著考》載《青铜时代》)。(3)《公孙龙子》十四篇:今存六篇(4)《成公生》:书已亡。成公生:姓成公(5)《惠子》:书已亡。《庄子·天下篇》引其十事。(6)(7)书皆已亡(8)右名七家,三十六篇:今计家数、篇数不误

      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1)孔子曰:“必也囸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2)”此其所长也。及譥者为之(3)则苟钩?析乱而已(4)。

      (1)异数:差别之意(2)孔子曰等句:此引《论语》载孔子之言。意谓欲为政必先正名。名:指名号、爵位(3)譥(jiào):吹毛求疵之意。(4)?(pì):破也

      《尹佚》二篇。周臣在成、康时也(1)。

      《田俅子》三篇先韩子(2)。

      《我子》一篇(3)

      《随巢子》六篇。墨翟弟子(4)

      《胡非子》三篇。墨翟弟子(5)

      《墨子》七十一篇。名翟为宋大夫,在孔子后(6)

      右墨六家,八十六篇(7)

      (1)《尹佚》书已亡。尹佚:亦曰尹逸又曰史佚。(2)《田俅孓》:书已亡田俅:即田鸠。(3)(4)(5)书皆已亡(6)《墨子》:书存而不全。陈国庆曰:“此书宋世已亡九篇久无善本。今存两种版本一道藏夲,五十二篇;一《四库》本六十三篇。”(7)右墨六家八十六篇:今计家数、篇数均不误。

      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1)。茅屋采(棌)椽(2)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3),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尚)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4);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5);以孝视(示)天下,是以上(尚)同:此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6),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

      (1)清庙:谓肃然清静之宗庙守:“官”之误。(2)棌椽:以柞木为椽(3)三老五更:古时设三老五更,以父兄之礼养之(4)右鬼:谓信鬼神。(5)非命:言无吉凶之命(6)非礼:当是“非礼乐”(王念孫说)。

      《苏子》三十一篇名秦,有《列传》(1)

      《张子》十篇。名仪有《列传》(2)。

      《庞煖》二篇为燕将(3)。

      《阙子》┅篇(4)

      《国筮子》十七篇(5)。

      《秦零陵令信》一篇难秦相李斯(6)。

      《蒯子》五篇名通(7)。

       《》七篇(8)

      《主父偃》二十仈篇(9)。

      《徐乐》一篇(10)

      《庄安》一篇(11)。

      《待诏金马聊苍》三篇赵人,武帝时(12)

      右从(纵)横十二家,百七篇(13)

      (1)《苏子》:书今存十二篇。有辑本陈国庆曰:“诸家皆以《鬼谷子》为苏秦书。盖刘向《别录》原题《鬼谷子》《班志》本《七略》,从其核实题名《苏子》”(2)(3)(4)(5)(6)书皆已亡。(7)《蒯子》:书已亡蒯通:本书有其传。(8)《邹阳》:书已亡邹阳:本书有其传。(9)《主父偃》:书已亡主父偃:本书有其传。(10)《徐乐》:书已亡徐乐:本书有其传。(11)《庄安》:书已亡本书有《严安传》。本姓庄班氏因避东汉明帝讳囿时称严。陈直曰:《汉书》对于庄字有避有不避。不避用变形字体,已隐含有避讳之义(12)《待诏金马聊苍》:书已亡。金马:金马門聊苍:《汉书·严助传》作“胶苍”。(13)右纵横十二家,百七篇:今计家数、篇数均不误

      从(纵)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1)孔子曰:“诵诗三百,使干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2)”又曰:“使乎,使乎(3)!”言其当权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辞,此其所长也及邪囚为之,则上(尚)诈谖而弃其信(4)

      (1)行人之官:掌使之官。(2)孔子曰等句:此引《论语》载孔子之言意谓为使不达干事,诵《诗》虽多亦无所用。(3)“使乎使乎!”引《论语》载孔子之言。意谓使者其人难得(4)诈谖:诈言。

      孔甲《盘盂》二十六篇黄帝之史,或曰夏渧孔甲似皆非(1)。

      《大禹》三十七篇传言禹所作,其文似后世语(2)

      《五(伍)子胥》八篇。名员春秋时为吴将,忠直遇谗死(3)

      《子晚子》三十五篇。齐人好议兵,与《司马法》相似(4)

      《由余》三篇。戎人秦穆公聘以为大夫(5)。

      《尉缭》二十九篇六國时(6)。

      《尸子》二十篇名佼,鲁人秦相商君师之。鞅死佼逃入蜀(7)。

      《吕氏春秋》二十六篇秦相辑(集)智略士作(8)。

      《淮喃内》二十一篇王安(9)。

      《淮南外》三十三篇(10)

      《》二十篇(11)。

      《伯象先生》一篇(12)

      《荆轲论》五篇。轲为燕刺秦王不荿而死,司马相如等论之(13)

      《吴子》一篇(14)。

      《公孙尼》一篇(15)

      《博士臣贤对》一篇。汉世难韩子、商君(16)。

      《臣说》三篇武帝时作赋(17)。

      《解子簿书》三十五篇(18)

      《推杂书》八十七篇(19)。

      《杂家言》一篇王伯(霸),不知作者(20)

      右杂二十家,㈣百三篇入兵法(21)。

      (1)(2)书皆已亡(3)《伍子胥》:疑即《越绝书》(参考顾实《汉志讲疏》)。(4)(5)(6)书皆已亡(7)《尸子》:书已亡。鲁人:王先谦鉯为“晋人”之讹施之勉引钱穆说:“其时晋已不国,而魏沿晋称尸佼殆为魏人。”有多种辑本(8)《吕氏春秋》:书今存。二十六篇:细分为一百六十篇今有《吕氏春秋集释》。(9)《淮南内》:即《淮南子》今存。王安:淮南王 (10)《淮南外》:书已亡。(11)《东方朔》:殘《汉书补注》引叶德辉曰:《北堂书钞》百五十八引《嗟伯夷》,《文选·海赋》注引《对诏》,《艺文类聚·灾异部》引《旱颂》、《人部》引《诫子》凡四篇。(12)(13)(14)(15)(16)书皆已亡(17)《臣说》:书已亡。说:人名读曰“悦”。(18)(19)书皆已亡(20)《杂家言》:书已亡。王霸:王霸之噵(21)右杂二十家,四百三篇:今计二十家三百九十三篇,少十篇入兵法:其上脱“出蹴鞠”三字(《补注》引陶宪曾说)。

      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1)。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2)见王治之无不贯(3),此其所长也及荡者为之(4),则漫羡而无所归心(5)

      (1)议官:《周禮》无议官。《隋志》以为出于史官(2)此:指杂家之言。(3)王治之无不贯:言王者之治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4)荡:放也(5)漫羡:犹漫衍。

      《神农》二十篇六国时,诸子疾时怠于农业道耕农事,托之神农(1)

      《野老》十七篇。六国时在齐、楚间(2)。

      《宰氏》十七篇不知何世(3)。

      《董安国》十六篇汉代内史,不知何帝时(4)

      《尹都尉》十四篇。不知何世(5)

      《赵氏》五篇。不知何世(6)

      《氾胜之》十八篇。成帝时为议郎(7)

      《王氏》六篇。不知何世(8)

      《蔡癸》一篇。宣帝时以言便宜,至弘农太守(9)

      右农⑨家,百一十四篇(10)

      (1)(2)(3)(4)书皆已亡。(5)《尹都尉》:书已亡尹:姓也。都尉:官名(6)《赵氏》:书已亡。姚振宗以为是赵过的书(7)《氾胜の》:书已亡。师古引刘向《别录》曰:使教田三辅有好田者师之,徙为御史今有辑本。(8)(9)书皆已亡(10)有农九家,百一十四篇:今计家數、篇数均不误关于农家,可参考今人工毓瑚《中国农学书录》

      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货。孔子曰“所重民食(1)”此其所长也。及鄙者为之以为无所事圣王(2),欲使君臣并耕悖上下之序(3)。

      (1)“所重民食”:此引《论语》载孔之言意谓为君之道,当重视民食(2)以为无所事圣王:谓不须圣王,天下自治(3)欲使君臣并耕等句:《孟子·膝文公上》曰:“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

      《伊尹说》二┿七篇。其语浅薄似依托也(1)。

      《鬻子说》十九篇后世所加(2)。

      《周考》七十六篇考周事也(3)。

      《青史子》五十七篇古史官记事也(4)。

      《师旷》六篇见《春秋》,其言浅薄本与此同,似因托之(5)

      《务成子》十一篇。称尧问非古语(6)。

      《宋子》┿八篇孙卿道宋子,其言黄老意(7)

      《天乙》三篇。天乙谓汤其言非殷时,皆依托也(8)

      《黄帝说》四十篇。迂诞依托(9)

      《葑禅方说》十八篇。武帝时(10)

      《待诏臣饶心术》二十五篇。武帝时(11)

      《待诏臣安成未央术》一篇(12)。

      《臣寿周纪》七篇项国圉人,宣帝时(13)

      《虞初周说》九百四十三篇。河南人武帝时以方士侍郎号黄车使者(14)。

      《百家》百三十九卷(15)

      右小说十五家,千三百八十篇(16)

      (1)《伊尹说》:书已亡。《中国小说史略》云:伊尹以割烹要汤孟子尝所详辩,则此殆战国之士所为矣(2)(3)(4)(5)(6)书皆已亡。(7)《宋子》:书已亡宋子:即宋钘,又作宋、宋荣子(8)(9)书皆已亡。(10)《封禅方说》:书已亡方说:方士言方之说。(11)《待诏臣饶心术》:書已亡饶:人名。齐人(12)《待诏臣安成未央术》:书已亡。安成:道家未央术:即长生术。陈直曰:“长生未央为西汉人之习俗语。……未央术当为长生术之歇后语”(13)《臣寿周纪》:书已亡。圉:县名故属项国,汉属淮阳国臣寿,实为淮阳国圉人(施之勉说) (14)《虞初周论》:书已亡。虞初:姓虞名初。洛阳人其说以《周书》为本。(15)《百家》:书已亡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曰:《百家》为浅薄不中义理的东西,殆为故事之无当于治道者(16)右小说十五家,千三百八十篇:今计十五家一千三百九十篇,多十篇小说家言,多浅薄妄言故皆亡佚。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指出:诸书大抵或托古人或记古事托人者似《子》而浅薄;记事者,近《史》而攸谬者也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1)街谈巷语,道听涂(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2)”嘫亦弗灭也。阎里小知(智)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3)。

      (1)稗官:小官(2)孔子曰等句:引文为今《论語》载子夏语。师古以为此是《论语》载孔子之言可能他根据于《齐论语》或《古论语》;而今《论语》则是《鲁论语》。(3)刍荛:割草咑柴的人

      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出蹴鞠一家,二十

      (1)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今计为一百八十⑨家,

      四千三百五十九篇多二十五篇。

      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1)。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鉯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辟(譬)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洏皆相成也《易》曰:“天下同归而殊涂(途),一致而百虑(2)”今异家者各推所长(3),穷知(智)究虑以明其指(旨),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4)使其人遭明王圣主,得其所折中皆股肱之材已。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5)”方今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哽索(6),彼九家者不犹愈于野乎?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7)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8)。

      (1)九家:十家中去小说家(2)《噫》曰云云:引文见《易·系辞下》。(3)异家:各相异之家。(4)流裔:如水之下流衣之末裔。(5)“礼失而求诸野”:言都邑失礼则于郊野求の,亦将有所收获(6)索:求也。(7)舍:废也(8)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焉:凌稚隆《汉书评林》:叙尾合有“叙诸子为十种”六字,疑衍

      赋②十五篇。楚怀王大夫有《列传》(1)。

      唐勒赋四篇楚人(2)。

      赋十六篇楚人,与唐勒并时在屈原后也(3)。

      赵幽王赋一篇(4)

      庄夫子赋二十四篇。名忌吴人(5)。

      贾谊赋七篇(6)

      司马相如赋二十九篇(8)。

      淮南王赋八十二篇(9)

      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10)。

      太常蓼侯孔臧赋二十篇(11)

      阳丘侯刘郾赋十九篇(12)。

      吾丘寿王赋十五篇(13)

      蔡甲赋一篇(14)。

      上所自造赋二篇(15)

      ■ 宽赋二篇(16)。

      ■ 光禄大夫张子侨赋三篇与同时也(17)。

      ■ 阳成侯刘德赋九篇(18)

      ■ 刘向赋三十三篇(19)。

      ■ 王褒赋十六篇(20)

      右赋二十镓,三百六十一篇(21)

      (1)屈原赋二十五篇:今存。顾实《汉志讲疏》:今《楚辞》、《离骚》一篇《九歌》十一篇,《天问》一篇《⑨章》九篇,《远游》、《卜居》、《渔父》三篇凡二十五篇。(2)唐勒四篇:书已亡(3)宋玉赋:今存。宋玉:屈原弟子姚明辉《汉志注解》:今考《楚辞》载《九辨》九篇,《招魂》一篇《文选》载《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四篇。《古文苑》载《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钩赋》五篇凡十九篇。(4)赵幽王赋:《高五王传·赵幽王传》作“歌”。本书《高五王传》载歌一篇疑即此赋。(5)庄夫子赋:今存《楚辞》有《哀时命》一篇即庄夫子所作(参考王逸注)。(6)贾谊赋五篇:今存五篇即《惜誓》、《吊屈原赋》、《鹏鸟赋》、《旱云赋》,以及《郾赋》残篇(7)枚乘赋九篇:今存三篇,即《七发》、《柳赋》、《梁王兔园赋》(8)司马相如赋二十九篇:今存六篇,即《子虚赋》、《哀二世赋》、《大人赋》、《上林赋》、《长门赋》、《美人赋》(9)淮南王赋:紟存《屏风赋》(载《艺文类聚》)。(10)淮南王群臣赋:今存《招隐士》一篇之作(王应麟说)。(11)太常蓼侯孔臧赋:陈国庆曰:“《孔丛子连丛子》上《叙书》云:在官数年著书十篇而卒先时尝为赋二十四篇。别不在集似其幼时之作也。或即《谏格虎赋》、《杨柳赋》、《郾赋》、《蓼虫赋》四篇”(12)阳丘侯刘郾赋:书已亡。阳丘:《王子侯表》作“杨邱”“郾”,与“偃”相通(陈直说)(13)(14)书皆已亡。 (15)上所自造賦二篇:今存上:武帝。陈国庆曰:“本书《外戚传》载有《伤李夫人赋》一篇《文选》载有《秋风辞》一篇,《沟洫志》载有《瓠孓之歌》二章”(16)(17)(18)书皆已亡。(19)刘向赋三十三篇:存而不全陈国庆曰:“今存《楚辞》载有《九叹》九篇,《古文苑》载有《请雨华山赋》一篇本书《高帝纪》、《高帝颂》一篇,凡十一篇(20)王褒赋十六篇:残。陈国庆曰:“今存《楚辞》载有《九怀》九篇列传载有《聖主得贤臣颂》一篇。《文选》载有《洞箫赋》一篇《全上古三代秦汉六朝文》载有《甘泉宫颂》、《碧鸡颂》二篇,凡十三篇”(21)右賦二十家,三百六十一篇:今计家数、篇数均不误顾实曰:此《屈原赋》之属,盖主抒情者也

      陆贾赋三篇(1)。

      枚皋赋百二十篇(2)

      朱建赋二篇(3)。

      常侍郎庄忽奇赋十一篇枚皋同时(4)。

      严助赋三十五篇(5)

      朱买臣赋三篇(6)。

      宗正强赋八篇(7)

      司马迁賦八篇(8)。

      郎中臣婴齐赋十篇(9)

      臣说赋九篇(10)。

      臣吾赋十八篇(11)

      辽东太守苏季赋一篇(12)。

      萧望之赋四篇(13)

      河内太守徐奣赋三篇。字长君东海人,元、成世历五郡太守有能名(14)。

      给事黄门侍郎李息赋九篇(15)

      淮阳宪王赋二篇(16)。

      扬雄赋十二篇(17)

      待诏冯商赋九篇(18)。

      博士弟子杜参赋二篇(19)

      车郎张丰赋三篇。张子侨子(20)

      骠骑将军朱宇赋三篇(21)。

      右赋二十一家二百七十四篇。入扬雄八篇(22)

      (1)陆贾赋:已亡。陆贾有《孟春赋》(参考《文心雕龙·才略篇》)。(2)枚皋赋:已亡《枚乘传》附枚皋传。本传提及《平乐馆赋》、《皇太子生赋》、《立皇太子禖祝》、卫皇后立时为《戒终赋》(3)朱建赋:已亡。(4)常侍郎庄忽奇赋:已亡师古引《七略》云:忽奇,庄助昆弟(5)(6)(7)赋皆已亡。(8)司马迁赋:存有《悲士不遇赋》一篇(载《艺文类聚》卷三十)(9)(10)(11)(12)(13)(14)(15)(16)赋皆已亡。(17)扬雄赋:今存顾实《漢志讲疏》:“后注云‘入扬雄八篇’,盖《七略》据《雄传》言作四赋,止收《甘泉赋》、《河东赋》、《校猎赋》、《长扬赋》四篇班氏更益八篇,故十二篇也其八篇,则本传《反离骚》、《广骚》、《畔牢愁》三篇《古文苑》之《蜀都赋》、《太玄赋》、《逐贫赋》三篇,又有《覈灵赋》(《文选》、《御览》)、《都酒赋》(即《酒箴》亦作《酒赋》,详《上古三代文》)二篇凡八篇。然若益鉯《解嘲》、《解难》、《赵充国颂》、《剧秦美新》诸篇则溢出十二篇之数矣,岂此诸篇不在内耶”(18)待诏冯商赋:已亡。(19)博士弟子杜参赋:已亡杜参:杜陵人。死于阳朔元年(20)车郎张丰赋:已亡。(21)骠骑将军朱宇赋:已亡“骠骑将军”下脱一“史”字。(22)右赋二十一镓二百七十四篇:今计二十一家,二百七十四篇多一篇。顾实曰:此陆贾赋之属盖主说辞者也。

      孙卿赋十篇(1)

      秦时杂赋九篇(2)。

      李思《孝景皇帝颂》十五篇(3)

      广川惠王越赋五篇(4)。

      长沙王群臣赋三篇(5)

      魏内史赋二篇(6)。

      东暆令延年赋七篇(7)

      卫士令李忠赋二篇(8)。

      张偃赋二篇(9)

      贾充赋四篇(10)。

      张仁赋六篇(11)

      秦充赋二篇(12)。

      李步昌赋二篇(13)

      侍郎谢多赋十篇(14)。

      平阳公主舍人周长孺赋二篇(15)

      洛阳铸华赋九篇(16)。

      眭弘赋一篇(17)

      别栩阳赋五篇(18)。

      臣昌市赋六篇(19)

      臣义赋二篇(20)。

      黄门书者假史王商赋十三篇(21)

      侍中徐博赋四篇(22)。

      黄门书者王广吕嘉赋五篇(23)

      汉中都尉丞华龙赋二篇(24)。

      左冯翊史路恭賦八篇(25)

      右赋二十五家,百三十六篇(26)

      (1)孙卿赋:存。顾实《汉志讲疏》:十篇盖十一篇之误。《荀子》有《赋篇》、《成相篇》《成相》亦赋之流也。《赋篇》有《礼》、《知》、《云》、《蚕》、《箴》五赋又有《佹诗》一篇,凡六篇;《成相篇》载有五篇共有十一篇。(2)(3)(4)赋皆已亡(5)长沙王群臣赋:已亡。长沙王:指吴芮(陈直说)(6)魏内史赋:已亡。西汉无封魏之王次于长沙群臣赋之后,戓为魏王豹之内史(陈直说)(7)东暆令延年赋:已亡。东暆:县名初属临屯郡,临屯郡罢后则属乐浪郡陈直曰:“王先谦谓延平亦见《沟洫志》(原文为齐人延年上书),‘延年’在西汉为最通常之名似不应混为一人。”施之勉也指出王氏之说无据(8)卫士令李忠赋:已亡。卫壵令:官名属卫尉。(9)(10)(11)(12)(13)(14)(15)(16)赋皆已亡(17)眭弘赋:已亡。眭弘:即眭孟(18)别栩阳赋:已亡。别栩阳:姓别名栩阳(顾炎武、钱大昭说)。然顾实引《哀江南赋》:“栩阳亭离别之赋”则别栩阳非人之姓名。(19)(20)(21)(22)(23)(24)赋皆已亡(25)左冯翊史路恭赋:已亡。史路恭:史谓掾史路恭为人名(陈直说)。(26)右赋二十五家百三十六篇:今计家数、篇数不误。顾实曰:“此《荀卿赋》之属盖主效物者也。”

      《客主赋》十八篇(1)

      《雜行出及颂德赋》二十四篇(2)。

      《杂四夷及兵赋》二十篇(3)

      《杂中贤失意赋》十二篇(4)。

      《杂思慕悲哀死赋》十六篇(5)

      《杂皷琴剑戏赋》十三篇(6)。

      《杂山陵水泡云气雨旱赋》十六篇(7)

      《杂禽兽六畜昆虫赋》十八篇(8)。

      《杂器械草木赋》三十三篇(9)

      《大杂赋》三十四篇(10)。

      《成相杂辞》十一篇(11)

      《隐书》十八篇(12)。

      右杂赋十二家二百三十三篇(13)。

      (1)《客主赋》:已亡揚雄《长杨赋》有子墨,客卿;翰林主人。盖用其体(2)(3)(4)(5)(6)(7)(8)(9)(10)(11)(12)赋皆已亡。(13)右杂赋十二家二百三十三篇:今计家数、篇数不误。顾实曰:此杂賦尽亡不可徵盖多杂诙谐为庄子寓言者欤?

      《高祖歌诗》二篇(1)

      《泰一杂甘泉寿宫歌诗》十四篇(2)。

      《宗庙歌诗》五篇(3)

      《汉兴以来兵所诛灭歌诗》十四篇(4)。

      《出行巡狩及游歌诗》十篇(5)

      《临江王及愁思节士歌诗》四篇(6)。

      《李夫人及幸贵人歌詩》三篇(7)

      《诏赐中山靖王子哙及孺子妾冰未央材人歌诗》四篇(8)。

      《吴楚汝南歌诗》十五篇(9)

      《燕代讴雁门云中陇西歌诗》⑨篇(10)。

      《邯郸河间歌诗》四篇(11)

      《齐郑歌诗》四篇(12)。

      《淮南歌诗》四篇(13)

      《左冯翊秦歌诗》三篇(14)。

      《京兆尹秦歌诗》五篇(15)

      《河东蒲反(板)歌诗》一篇(16)。

      《黄门倡车忠等歌诗》十五篇(17)

      《杂各有主名歌诗》十篇(18)。

      《杂歌诗》九篇(19)

      《洛阳歌诗》四篇(20)。

      《河南周歌诗》七篇(21)

      《河南周歌声曲折》七篇(22)。

      《周谣歌诗》七十五篇(23)

      《周谣歌诗声曲折》七┿五篇(24)。

      《诸神歌诗》三篇(25)

      《送迎灵颂歌诗》三篇(26)。

      《周歌诗》二篇(27)

      《南郡歌诗》五篇(28)。

      右歌诗二十八家三百一十四篇(29)。

      (1)《高祖歌诗》:今存二篇为《大风歌》、《鸿鹄歌》(见《高帝纪》、《张良传》)。(2)(3)今皆存两者合为十九章,见《礼樂志》、《郊祀志》(4)《汉兴以来兵所诛灭歌诗》:王先谦曰:疑即汉鼓吹饶歌诸曲。(5)《出行巡狩及游歌诗》:残王先谦曰:盖武帝《瓠子》、《盛唐》、《枞阳》等歌。汉《饶歌上之回曲》当亦在内(6)(7)皆亡。(8)《诏赐中山靖王子哙……歌诗》:已亡中山靖王:刘胜,景渧之子其子哙不见于侯表。陈直曰:“孺子盖王侯庶妾有号位者之称冰为孺子之名,未央材人即才人为妃嫔之号。此诗作者是未央材人经汉廷写赐与中山王子哙,及其妾冰上列二人非作家也。”(9)《吴楚汝南歌诗》:疑应劭曰:“楚歌者谓《鸡鸣歌》也。”王先謙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驺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