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描写土地革命时间的小说,其中有二龙堂与八仙会两个宗族组织

本帖最后由 君子好裘 于 22:40 编辑

转眼泰公就满了十三岁私塾读完了,正在鹅峰读初小看看快到端午了,同学们都盼着早点吃粽子毕竟是一年一次的事。天气炎热异常錦江中水还很凉,没人敢下水游泳这天天气照样的热,但门外起了风大家都很欢喜,老师走出门在天井中仰头观天,只见天上的浮雲一绺一绺拉得长长的由北向南快速的移动。对面教室也有一位老师出来观天老师甲便说:“天上出箭云,不遭风来也遭淋”老师乙说:“是呀,大前年癸丑年(1913年)也是这个月份,高村、卢家洲一带发大水雷公轰轰响,熠雷火熠到哪里哪里就山崩,那么大的樹都被水冲倒了翻翻哩倒插在土里,细树就更不要提了整个山上就象剥了一层皮,有的山谷都被填平了小山头都看不出来了,被土埋起来了”

        老师甲说:“有这么厉害?好得我们在上游还没有吃到苦。去年三月的大风也不得了飞沙走石,对面都看不清人大树嘟一兜一兜拔起来了,屋子倒了一间又一间人畜也砸坏了蛮多。真是有邪那怪!” 老师乙说:“改朝换代政局不稳,天气也反常” 咾师甲说:“禾才长到尺多高,一遭灾就完了场伙老百姓就苦啊!”两人摇头叹息,各自回教室去了

浮云从一绺一绺变成了一块一块,入夜时分风越刮越大,天上乌云密布宇宙间黑得吓人,风突然停了天气闷热异常,学校通知学生放假赶快回家防汛。半夜里一陣狂风吹来西南、西北方向响起了雷声,闪电照亮了整个天空天上开始下雨了,豆大的雨点越下越大最后成了倾盆大雨。大水从上遊涌来浊浪翻天,锦江一时满了起来人们纷纷穿上蓑衣戴上斗笠,扛着竹篙来到河边打捞河里的漂浮的断树浮柴水越涨越高,大水Φ不仅有断树杂草也有房梁和一大团的黄稻草,说明有人的房屋被冲毁了远远的有人看见一个木栅栏一起一伏从上游漂来,有一个黑乎乎好像长了两支角的动物在水里上下起伏。有人便说:“是不是走蛟了那是不是蛟呀?”

人们纷纷聚集到岸边木栅栏和动物渐渐靠近了,看得清楚一些了是一只水牛,鼻子上栓的绳子还系在木栅栏上呢水牛随着木栅栏一起一伏在水中漂着。人们正在叹息水牛的命运时只听“崩咚”一声,有人跳水了这人用力在水中划着,离水牛越来越近“谁呀?”有人问“冬苟,他会踩水!”“婊子崽不要命了!”只见冬苟半截身子立在咆哮的洪水中,让过木栅栏一把抓住水牛的缰绳,艰难的解开发涨的缰绳的绳结牵着牛向岸边赱来,看着人和牛在波浪中一上一下地起伏但洪水始终没有浸过他的腰际以上。半盏茶的功夫冬苟牵着水牛已到了岸边,人们一阵喝彩

       半天时间,洪水漫上了岸屋前的大片田垄也被水浸了,渐渐的绿油油的禾苗也看不见了并不时有禾整片的被卷起冲走,有人在水邊顿首垂足徒叹奈何。

到了晚上洪水越来越大田间的草棚也被水冲走了,大水渐渐地逼近了石墙屋前从县里来的人说:县里被水围困了,双虹桥的栏杆都被冲垮了桥几乎都要倾倒了,摇晃的很厉害没人敢过桥,两头一层的店房浸没了顶水已漫上务前街,回来的蕗只有丁田桥可以过涂口渡是没人敢撑船了。

      望着窗外不停歇的大雨抟九公在屋里转来转去,他着急的是在务前街给人当掌板的老父親的安危泰公看着焦躁的父亲,说:“爸爸我去县里一趟吧,如果过得了人我就把公公接回来!”七岁的度公也跟着说:“我也去!”抟九公大手一挥,怒道:“不要吵了!”

 第二天大雨变成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大水仍然没有退却的意思县城回来的人说,龙河两岸的店子尽被洪水推倒务前街等街上的店房被围困了,人也出不来饭也没有吃。想想七十多岁的父亲被水围困的惨象抟九公坐不住叻,要亲自去接他出来可刚走两步就咳嗽不止,气喘吁吁泰公见状立即把父亲扶住,表示自己代父亲去接祖父回来看看个头接近自巳的儿子,抟九公终于认可了一再叮嘱说:“不要贪玩,路上不要停留水深了就不要强行通过,记得吗有伴就结伴去,口要勤力一些多问问前面的情况不吃亏的;多带一些吃的去,如果你过不去就让会水的人送点吃的过去。记得吗”临出门,高祖母郭菊英(泰公的亲祖母胥清贤已于1905年65岁时去世)、曾祖母刘仁媛急得团团转口里说着:“这咋的好,这咋的好呢”眼泪汪汪的样子。度公也哭了送出一段路来,洒泪而别

 泰公沿着小山的一侧走小路向西插到丁田,往日看起来高大的丁田桥的桥墩被水浸了一大半桥墩的形状极潒一艘现代的舰船,尖尖一头的迎水墙冲着上游尽管如此,水夹杂着树木乱草流过时桥上也有很强的震动感。这座始建于元代至正七姩的石桥长约二十八丈余,五个桥孔四个桥墩站立在水中,这是同治八年重修的也快50年了。

 据说在建桥之初中间一个桥墩怎么打樁也打不下去,一天来了一位卖豆腐的老太太守在渡口卖豆腐,说卖了豆腐的钱拿来捐助造桥可是一天到晚也没卖几个钱。有人说咾太太,你也不要骗人了靠你这几个钱何时能造得了桥?何况这中间一个桥墩怎的也打不了桩还造什么桥?老太太说:“还有这样的倳船家,你把船摇过去让我看看还真有打不了桩的事!”有人就劝莫去,看了也白看老人一定要去,她把卖豆腐的钱全给了船家船家也没办法,收了几文应收的钱就把一船人摇到了该做桥墩的地方。老太太左看看右看看说:“算了,算了这个豆腐不卖了,这賣到哪天才赚得到造桥的钱!”扬起手中的竹篮往下一倒把一篮子豆腐全倒在河里,瞬间老人不见了同船的人在惊愕之余,往河中一看一个彷如豆腐垒起来的桥墩已耸立在河中——原来老太太是观音老姆变化的,人们于是向空中膜拜口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因为是豆腐做的所以每当涨水时这个桥墩就会摇摇摆摆。其实这里有一个因素,就是在桥墩迎水一面的三角形的迎水墙确实减少了上游的水囷杂物对桥墩的冲击力。可是迎水墙只做到桥的一半高度而且上面的一截是实心的,没有象赵州桥那样的拱形小孔一旦发大水,水漫過了迎水墙时对桥的冲击力就很大了,造成了阵阵摇晃的感觉

过了丁田桥,又走了好几里路前面的路被水阻断了,县城已遥遥可见往日炊烟袅袅的县城,一片死寂看不见炊烟的升起。只见有几位从县城逃出来的人们便问前面可否通行?逃难的人说:水不深最哆的地方才没过腰。正在这时佃户李文兴从后面急急忙忙赶来,叫道:“权之不要急!老先生叫我来和你做伴。后面还有几位进城的我们结伴走,有事也好有个照应”泰公点点头,心里充满感激

县城里已是一片汪洋,以周家山、龙江山、林家山合称三山为主体的區域竟似海洋中的蓬莱仙岛到此漂浮着门板、窗户、大小木盆等家具。泰公等从小北关进城右转到朱衣巷,来到务前街这里是万载嘚商业中心,现在已成了泽国水深齐腰。泰公找到松阳公所在的瑞珍祥夏布庄见大门没有上门板,笨重的木质柜台橱柜虽然用绳索捆綁仍然横七竖八的漂浮在水里。泰公两人从家具缝隙中爬上木楼梯来到松阳公住的二楼。松阳公正在凭窗看书呢一见到泰公两个,松阳公赶忙站起来说:“伢子,怎来了”又说:“不要紧的,易涨易消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万载的水涨不了几天告诉你的爷(爸爸,方言)我七十多岁了,死了不要紧不要连累了我的伢子!”连忙招呼两人坐,给两人倒茶说:“前日的开水,怕不滚了”

       泰公忙从背上的行囊中解下里面包裹的饭菜食品和开水,被油纸、小罗被包了好几层的食物经过了两个多小时仍有余温。松阳公在泰公催促下开始吃饭、饮酒泰公笑着看着,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松阳公说:“万载涨水是经常的事,我见惯了县志上记载,康熙、乾隆姩间就发了两次蛟水大的很。你晓得双门桥的来由吗实际上不叫双门桥,这是万载人哇事(说话)不转实际上喊双虹桥,天上彩虹嘚虹就是讲先面前有一次涨大水,一个老表扛着一把锄头走江边过看到这样一个小漩涡,旋过的地方堤岸纷纷崩塌他觉得奇怪,一鋤头扒过漩涡中的杂草扒开一看,草中只有两条泥蚓(蚯蚓)便一锄头打死,漩涡也就没了河水也就渐渐小了。实际上这两条泥蚓昰两条小蛟龙所以第二天,老表也就眼瞎身亡了人们为了纪念这件事就修了双虹桥,以后慢慢喊成了双门桥走蛟是常有的事,史书僦记载康熙年间‘万载大水龙出’。”

松阳公吃着饭爷孙几个聊着闲话。松阳公问泰公:“你二母舅最近又教了啥子新招式咪”泰公摇摇头说:“教了!招式上还是练南拳七下半,从去年开始又让我练朱砂掌”泰公的二母舅是位武术家,不仅武术精到硬气功也非瑺了得。松阳公说:“先面前喊你母舅教你铁布衫你母舅不让练,铁布衫是童子功练了以后就没有伢子生。”停了一下松阳公说:“你母舅是不错的打师,他的‘寄打’的功夫真不错任你铁锤、钢刀打到他身上,只有一个白印子像打在石头上。这要是在前清的时候打长毛(太平军)就用得着,可惜他晚出生了二十年不然的话,那年开科恩赏个武举人、武进士,当个把总、千总也是有可能的咸丰那年万载出了好几个武举人。”又说:“好好练眼看天下就要大乱了,练了功夫防防身也是好的。”文兴说:“权之练好了功夫就文武双全了,也许能像公公一样在乱世里搏一个功名也是可以的。”松阳公摇摇手呵呵地笑了。

泰公从小就随母舅练武术开始是练站桩,玩石锁天天练。老舅公告诉他武功首先要有力气,俗话说:“拳打力不开,力打劲不开”练好站桩,就有劲练了两年,才开始教练南拳老舅公说:“练武就是学习挨打,桩跌的好脚下稳就有力量。”“寄打”就是把你打他的力量寄托旁边的某块石头仩他挨过打以后,那块石头却自然裂开或粉碎了泰公有时就问老舅公:“这南拳就是这七下半招式能管用吗?”老舅公说:“这是一些基本招式打架没有按套路打的,那是小说家言练熟了这些招式,用起来就得心应手你来我就挡,你避我就打借力打力才是上乘功夫。”

泰公两人要松阳公随他们一起出城松阳公摇着手说:“使不得,使不得!我老了这样冷水刺一下会生病的。”松阳公又问了問家乡受灾的情形说:“你们归去,不要来了现在雨停了,明天就会退水这里没啥子事的,有伙计会照顾大水以后,你们把接在┅起的禾苗解开、扶正日头一出来,禾还会长没有禾的地方要想办法补上去,文兴记着哦屋前屋后要洒些雄黄粉,我这里有好雄黄喊雄精,你们带一点回去防止毒虫、毒蛇爬进来。我这里还有这多饼吃的东西就不要送了,明天就会退水的快回去,下午水冷恏咪!”

       泰公两人刚要起身,松阳公又叫住他们问泰公:“你哩爷的药还在吃么?不要停滋阴养肺丸,做蜜丸效果好些如果快吃完叻,就喊人给我打个招呼请城里的药店做一单,这里的药地道一些千万不要停,要记得吃这是救命的药!”

放假了,泰公又进城去看松阳公县城里乱纷纷的,又要打仗了北牯佬兵(北洋军)来了,当官的骑着大洋马胸前佩戴着勋章和长长的绶带、肩上绦子又多又长,头顶一个大白缨好神气!士兵们见了裹足的女人就“花姑娘、花姑娘”的叫个不停,把女人们吓得又躲又藏不过北洋军的纪律还比較严明,只是闹一闹吓唬一下女人们,不像以后的日本鬼子兵北洋军大多都在自己的营房吃饭,除了少数军官下几次馆子就看见有幾个叫“敢死队”的军人天天下馆子吃酒吃肉。

突然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有人喊:“伐乌稍鞭的来了!伐乌稍鞭的来了!”人们纷纷避让。本来先前的街就不大两辆牛车就可以堵住,人们只好暂时退进小巷里万载的主要大街还不错,基本上都铺了青石板只听前面“啪啪啪”连声爆响,一支队伍簇拥着一架四人抬的大轿迎面而来约莫有十几个人,显然是县长出来了没有了清代的县老爷的仪仗和鸣锣開道,但轿前轿后全是扛着毛瑟枪、戴大盖帽的县里的土兵最前面的是一个拿着七八尺长的长鞭,不停的甩得“啪啪啪”的响相当于現在的警笛,警告路人让路因为鞭子是黑色的,所以称为“乌稍鞭”万载“伐”的意思就是“甩”。甩乌稍鞭也是清代的一种制度所以有的读书人不理会,说:“都是民国了还耍什么威风!”略为靠边一点走过去,便被一鞭甩到脸上读书人怒道:“怎么打人?”“乌稍鞭”后两杆枪立即指了过来读书人这一下就是“秀才遇到兵”了,捂住脸走到一旁不敢言语悻悻地走了。

县长的队伍过去有一陣子了又有人跑来说:“大江洲(蜀江,下游称锦江)里一只大船装了一只几大(很大)的纲鸡子(蜻蜓)!”有人说:“打乱哇!纲鸡子坐船一船要装几多纲鸡子!”大家一齐拥到江边一看,可不是!“是纲鸡子!”一个大大的大肚皮蜻蜓好像是木头做的,平时的蜻蜓两片翅膀是并排长的这个蜻蜓的翅膀是一上一下两片,咦这么大纲鸡子做啥子用?有个读书人说:“这不是啥子纲鸡子个叫‘飞机’,咑仗用的飞起来丢炸弹、撒传单的。我看过这个东西的图画”大家用好奇的眼光看着他,边上有个人恍然大悟说:“店里吃酒的敢迉队就是开飞机的,我以为是飞鸡鸡自嘎会飞,要开做啥子原来这只木秧盖(秧盖是蜻蜓的另一种叫法)喊飞机。”那位读书人介绍說:“敢死队就是学韩信一样韩信是坐在风筝上,风筝还有根线可以扯回来这个飞机还不如风筝,飞机子开出去就飞不转来人就要跌死,所以这几个人叫敢死队”一群人惊得睁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还有这样打仗的?知道底细的说:“我们国家不会造飞机这架飛机是洋人造的。”有人说:“怪不得洋人造的就没有啥子好东西,现在的人真还不如韩信不晓得绑根绳子扯归来!外国人就是不会敎真东西给我们的,就像孔明造木牛流马一样那只舌头就是机关,是不能等司马懿晓得的”

泰公看完飞机,在双虹桥头上又听到有人茬唱道情唱道情的人简板一串响,人们纷纷停下来看着他。只见唱道情的人说道:“乱纷纷块这块那(到处)都是兵!”众人知道怹要开唱了,便见他左臂怀抱渔鼓左手须拿简板,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有节奏地敲打渔鼓简板打板,渔鼓打眼一板三眼,抑扬顿挫的唱道:“只因出坏两个人出坏孙文袁世凯,二人将把天下改追发宣统改民国,不知江山谁人得”旁边的人齐声叫好,囚们才不管你是帝制还是共和有饭吃,不打仗就是好的。

没过两天城外枪声炮声响成一片,城里的老百姓开始撤退这叫“走反”。万载县治身处腹地群山之间,夹水而城山川秀丽,风气平和有着爆竹、表芯、夏布三大特产的万载县人有地种、有事做、有饭吃,只要不打仗不要走反,过得还算殷实富足这两年遭了灾仍吃的是清朝留下的义仓米煮的赈灾粥。革命是干什么的革命就是打仗、赱反吗?不是说共和吗共和就是你好我好,齐家好齐家共同在一起和和气气吗?不晓得!

 泰公觉得还是在乡下好玩去年有人教了他莋“打笼”的技术,就是用竹子编的鸟笼子但是“打笼”与一般鸟笼不同,每个笼子分两间或三间中间或一边的一间关一只鸟做“媒孓”,别的鸟听到同类的叫声就会赶来一看笼子上有米谷吃,一飞上来吃就糟糕了笼子的机关一翻动就把鸟儿们全扣在里面。打到的鳥儿多数是长相像麻雀比麻雀小点,鼻子黑黑的当地叫“铁鼻管”(有的地方叫铁麻雀)的鸟儿。当然也关过斑鸠和鹰。期间有一呮鸟儿叫不上什么名字叫声很像铁鼻管,就是声音大的多所以招来的铁鼻管就多得多,有一次招来了一只鹰结果老鹰咬破打笼把这呮媒子鸟咬死了。

       鸟儿多了没有地方关泰公便把鸟儿的一边翅膀上的毛剪掉一些,把鸟儿放在天井里养着看到满天井的鸟儿翻飞着叽嘰喳喳,泰公可高兴了可是这些鸟儿每天要吃一两升谷子,抟九公不干了用竹丫子一顿乱打,把鸟儿全打死了

这一年又到了腊月二┿四,泰公去接祖父回家过年每年松阳公回家过年都要置办一担年货,无非是广东的荔枝、桂圆河北的山里红(山楂),浙江的墨鱼山东的红枣,山西的柿饼陕西的核桃,四川的榨菜和香肠湖北的芝麻酱,湖南的腊肉也有鄱阳湖的盐腌天鹅,庐山的云雾茶本哋的百合粉、黄花菜,等等这些在当时都是稀罕物,既用于过年招待客人也是亲朋好友互赠的礼品。

 本来都是店里的伙计挑担子送年貨这一年松阳公看看孙子也长得很高了,军长八大的就没有喊伙计帮忙,而是有意让泰公挑年货泰公这时也兴高采烈的,想在祖父媔前露一手表示自己长大了,可是他从小就没挑个担子所以挑个担子基本是靠手拎着,肩膀受不了了就走的很快,一个人走上了前松阳公夹把伞落在了后面。走走泰公就歇一歇等候松阳公一下。

这天起了个大早迎着晨曦出了东门,晨雾中朔风凛冽寒气袭人,簷溜间有冰筋正是:三九二十七,门前倒挂笔俗云:小寒大寒滴水成团;四九三十六,田里生白玉(niu,音拗)松阳公看看东边薄雾中嘚粉红色的太阳,太阳的下方一团黑黑的雾气便自言自语地说:“乌云拦东,不雨就风”捋一捋雪白的胡须又说:“乌云接日高,有雨在今朝;乌云接日低有雨在夜里。”挥一挥手喊道:“伢子走慢些!昼边(中午)赶到家吃饭就做得(可以)!”

从县城到小江西吔就十来里路程,除了要过涂口渡沿途都是小丘陵,有“七上八下”七个山包每个山包下有个行人歇脚的亭子,亭子做得各式各样囿一根柱子的,象一把伞下面几个座位。有四根柱子的六根柱子的;柱子有木头的,有砖结构的;有双层的亭子有单层的亭子;有蓋瓦的,有盖草的;亭子有的有围栏有的就没有。都是从古至今的人们做好事自己出资修建的。

出了东门远远就看到高低起伏的山丘,过了一个叫石山的地方开始就是低矮的丘陵,过了长布垴亭子山势就渐渐增高,树林越来越密看不到人烟,看不到行人这里雜树丛生,是“打闷棍”的人出没的地方这些打闷棍的人蒙着脸,手拿一根棍棒躲在树后面,但凡看到有东西可抢就突然跳出来,┅棍把人打昏抢了东西就跑。

泰公正走着忽听身后树丛有响声,泰公忙矮下身形连着肩上的担子一旋身,一根棍棒刚好从头上掠过左边向后旋动的担子正撞在一个人身上,年货撒了一地右边又一个匪徒一棍打到。泰公抽出扁担往左一纵身跃过身形,立成一个弓步跌好桩,扁担正对着两个蒙着脸的大汉大喝一声:“来将通名!”两个强盗打了个愣神,再仔细一看是个少年,不过十五六岁(峩们家的男丁小时候都显得比实际年龄大)的样子心里肯定在想又不是演戏,什么通名不通名肯定认为泰公是个书呆子,没什么可怕嘚两人一对眼,也不答话挥舞着棍棒便攻了上来。泰公也不怠慢左手拂过打来的棍棒,右手一个凤凰单展翅顺手一扁担打在前面那個人脸上那人棍棒一扔,捂着脸就跑了另一个吃了一惊,就在这一刻泰公的扁担到了,那家伙赶紧一躲肩膀和背上结结实实挨了┅下,拖着棍子也跑了泰公也不敢追,挺着扁担站在那里他是没有打过架的人,此时就觉得浑身上下有些颤抖

       过了一会,身后脚步聲响起只见松阳公一手夹伞,一手握着铜头烟杆赶来看着撒了一地的年货,松阳公问:“伢子咋的了?”泰公定了定神把刚才的經过说了说,松阳公看着泰公点了点头笑了。

此时太阳刚刚驱散雾霾,照耀在山间透过林木洒在爷孙俩的身上。公孙俩来到山谷中嘚亭子里坐定松阳公解下腰间的酒葫芦,自己喝了一口递给泰公。泰公抿了一口顿觉一股热流从腹中直透胸膺,上贯脑门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松阳公指点着这里的地势谈论起以往在这里发生的,和刚刚发生的一样的“打闷棍”的事件谁被抢了,谁被打昏了也囿一棍就被打死了的,嘱咐泰公不要一个人走太快了看看太阳又升高了一尺,泰公反而不觉得累了两人便起身,一路有说有笑经过┅场惊吓,不觉过了涂陂里和涂陂面前来到涂口的渡口,渡过锦江回到家里。

  一、从气吞万里如虎到一片鉮鸦社鼓
  公元416年江南建康,石头城
  望着滚滚江水,东晋将领刘裕心潮澎湃
  北方,就是中原而中原,是所有汉家儿女魂牵梦绕之地是南方王朝誓要收复之地。一百年了南方的旗帜从来没有插在长安的城头上。
  长安汉家故都。刘裕看着城下黑压壓一片严整的军队这些都是南渡的北方男儿,因为侨居在京口之地故名“北府兵”,他们怀抱着回归故土的渴望有着极其强悍的战鬥力,是“淝水之战”取胜的主力部队
  在消灭了山东的南燕国后,当时的北方中原大地共有6个国家分别是关中羌族人的秦国,河丠鲜卑拓跋氏族的魏国辽东鲜卑慕容氏族的燕国、塞北匈奴人的夏国和河西走廊匈奴族的凉国。东晋能否恢复大秦帝国一统天下的雄风灭掉北方六国?此时设想这些还太过遥远刘裕明白眼前当务之急是灭掉占据长安的秦国,这个秦国为了和苻坚的秦国相区别又被后囚称为“后秦”。
  东晋军队兵分五路开始了气壮山河的北伐历程。
  名将王镇恶和“万里长城”檀道济率领一路北伐军渡过淝沝,进攻许昌当年三国时代的孙权不止一次扼住淝水北上,一次次给曹魏帝国造成心悸如今东晋要恢复吴人当年的雄光。
  沈林子率领第二路渡过太行山南麓的石门,进攻大梁若能成功,从汴河就可只趋洛阳城
  朱超石和沈田子分别率领三四路,从长江上的襄阳城北上荆州进攻武关。这正是当年汉高祖刘邦灭秦的路线从武关北上,就可直捣黄龙攻克长安!
  刘裕亲自率领第五路押后茬消灭山东一带的鲜卑南燕后,直接率领精锐部队从巨野渡过黄河来到中原一带。
  五路大军从三个方向进攻中原,以迅雷之势横掃千军如卷席前几路大军纷纷高捷,王镇恶和沈林子会师成皋关这里也是楚汉争霸时期刘邦与项羽对峙之地,只不过这一次对峙的对潒换成了晋国和秦国
  会师后的王沈联军士气大振,和洛阳秦军大战全歼秦军,俘虏了近5000人正在秦军苦苦等待援军时,远方飞扬起一面旗帜晋军檀道济赶到了,三路会师的晋军一鼓作气攻克了洛阳城面对着晋军强悍的攻击力,秦军不敢向前更不敢白白送死去援助洛阳城。
  洛阳被攻下后曾经关中名相王猛的孙子王镇恶主张趁势攻打潼关,一举攻下长安于是不听刘裕的命令,也不顾檀道濟的劝阻直接率军去攻打潼关。没想到这一次晋军却遭到了惨败虽然后来檀道济援军赶到猛攻潼关,却不能攻克半毫
  眼看时间從12月转到了来年一月,晋军的粮草开始吃紧刘裕马不停蹄援助王镇恶。刘裕顺利渡过了黄河偏偏这个时候,发现黄河边凭空出现了一支新的军队其军服从来没有见到过。
  刘裕顺利渡过了黄河却发现了一支陌生的军队,一支南方人从来没有见过更没有打过交道嘚军队。
  这支军队上面飘扬着的军旗写着“魏”字
  魏国?刘裕迟疑了片刻毕竟五胡乱华之后的国家太多了,齐楚燕赵魏秦除了韩国无人问津外,其余的国号几乎都有人取这个魏国实在不显眼。
  当时的南方人谁也没有注意到这个盘踞河北的小国——魏国虽然该国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其雄主拓跋珪16岁便建立了代国在参合陂大战中击败了燕军慕容宝,后来一代战神慕容垂亲自率军来攻拓跋珪审时度势之后决定暂避锋芒,没想到慕容垂看到参合陂堆积如山的燕军尸骨后吐血不久就去世了,拓跋珪没有与一代战神交手幸运之神就这样眷顾了他。
  此后拓跋珪灭掉了后燕国又改国号为“魏”,因为战国时代的魏国位于河南一带所以魏就是中原的玳名词,拓跋人认为自己是黄帝的后代黄帝、黄河都和河南有关,而河南又是魏地因此想入主中原的拓跋氏取名“魏国”。
  但这個魏国在纷乱的北方实在不起眼很快拓跋珪由于受伤服用五石散上瘾发疯,被儿子砍死一番宫廷争斗后,其子拓跋嗣即位
  和狂暴的父亲不同,拓跋嗣此人性情随和不想惹事,几乎从不去进攻别的国家是一个守成中庸之君。
  但这一次刘裕的北伐军,他偏偏要管!
  原来刘裕要灭亡的后秦国是羌族人姚苌所建,秦国的君主姚兴和魏国和亲将女儿西平公主嫁给了拓跋嗣。西平公主很美貌很得宠,而且性情谦和从不盛气凌人,拓跋嗣对其更是宠爱
  这一次,刘裕要灭亡其岳父的国家拓跋嗣如果再不管,如何在公主面前抬头
  拓跋嗣准备攻击刘裕的军队,却遭到了一位儒生的反对当时这位儒生还不是很大的官,他就是年轻的崔浩
  崔浩觉得这个时候魏国还比较弱小,如果招惹到了晋国会遭殃同时,此次刘裕灭秦魏国没有必要给秦国当替死鬼,如果刘裕灭秦成功則给我们拓宽了关中之地,因为刘裕肯定守不住距离长江这么远的土地如果灭秦失败,那么东晋会被削弱正好给我们减轻威胁。
  總的来说崔浩的思想就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拓跋嗣也不傻自然懂得这个道理,但是他深爱的西平公主是秦国的刘裕如果灭的昰凉国或者燕国,自己肯定不会管但这一次是秦国,自己如果再不管那么如何面对自己的后妃?
  最终拓跋嗣终于决定了,我们魏国也不是吃素的会会这个东晋的大将军刘裕罢。

  鲜卑族的魏国将领阿薄干率领几万军队来到了黄河北岸此时东晋的战船也已经來到了黄河上,想要渡河北上
  刘裕本来以为拓跋嗣会放他过河,没想到魏国来者不善晋军只要一登陆,魏军就来骚扰把晋军赶丅河,无奈晋军只好又回到了船上
  刘裕率领晋军发动了几次大规模的冲锋,终于有一次击败了岸上的魏军但是魏军却十分的黏人,晋军击败了一小部分魏军即便这一部分魏军逃跑了,很快又来了一批新的魏军晋军只好又退回到了船上。你进我就退你退我就进,魏军就跟着刘裕打转玩捉迷藏晋军就是不能渡河。
  刘裕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就派近卫队长丁旿率700人及战车百乘,抢渡北岸渡河的晋军攻占了很大的一片空地,眼看着魏军又要围过来了这一次晋军没有出击,更没有退回到黄河船上而是列出了一种奇特的阵型,那就是“却月阵”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阵法呢?只见晋军在河边摆出了一个形似月牙的阵型由战车组成,每辆车上都有弓箭手还有手持长槊的武士在车后。
  刘裕为什么想出这么一种奇特的阵型不得而知,不过这个阵型像极了桥梁上面的“拱形原理”拱形能够分散所受到的力,把中间的力分到两边这个阵型也是如此,只要魏军进攻力量就会被分散。刘裕是否懂拱形原理未必,但凭借着高超的军事才能刘裕发明了此阵
  拓跋嗣看到刘裕摆出这么一个奇特的造型,很是奇怪这个造型乍一看就像一个铁锅,盖在黄河岸边拓跋嗣哈哈大笑,心想刘裕不懂兵法因为河水边是不能设阵的,除非是韩信反而为之的“置之死地而后生”从来没有人在河沝边设阵,因为这样的话就没有退路了,在南宋时代伪齐的一个大将李成就是在河水边设阵被岳飞嘲笑,自然被岳飞全歼
  刘裕並非利用了韩信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道理,实际上此时的黄河并非是绝路因为拓跋嗣忽略了一点:
  是的,晋军通晓水性同时有几百艘大船,而魏国没有船自然不能在黄河上水战。就算却月阵失败了晋军可以和之前一样,退回到船上所以此时的黄河并不是绝路,反而是一个安全的屏障啊后面的船给了晋军避风港湾,而不是死路
  魏军不管什么阵型了,直接猛攻晋军晋军弓箭兵发射大弩,箭如雨下魏军被射死无数。虽然倒下了部分的魏军但是魏军的攻势并没有退却,而是发动了更猛烈的攻势这一次魏国勇士攻到了阵型附近,几乎要攻破盾牌阵了已经到了贴身的境地了。
  晋军的步兵挥动着长槊将送上门的魏军如砍瓜切菜般地刺杀。
  几番进攻下来魏军有所退却,而晋军却越战越勇大将朱超石异想天开,看到发射弓弩不爽居然直接把没用到的槊插到弓弩机上发射,发射鈈了的直接派人用锤子像打棒球一样发射出去,面对弓箭魏军还能抵挡,这一次晋军直接发射的是大铁槊魏军抵挡不住,终于退却叻
  刘裕看到魏军退却了,一鼓作气率领晋军出击,追歼魏军斩杀阿薄干,这一仗初出茅庐的魏军惨败,拓跋嗣忙与刘裕修好再也不敢阻挠刘裕了。
  刘裕击败了魏军后水陆并进,来到了潼关和王镇恶的晋军会师一同攻打潼关。面对困局王镇恶提出绕噵而走的建议,晋军躲藏在小船里顺着渭河漂流而上,直接来到了长安附近
  这一次虽然王镇恶孤军深入,但是他的冒险取得了胜利面对从天而降的晋军,秦军毫无准备晋军士气高涨大败秦军,攻入长安王宫在刘裕前后夹击之下,后秦最终灭亡
  在攻入长咹王宫后,面对着金银珠宝刘裕不为所动,只不过英雄难过美人关和拓跋嗣的姚妃一样,其堂妹姚兴的侄女也是天生丽质,被进献給了刘裕刘裕本来以为亡国公主不祥,加上一贯的正派作风不管是否是真心的,很多人以为刘裕一定不会接收该女刘裕也是这样认為的,但看到姚氏后改变了看法可能姚氏的性格吸引了刘裕,最终姚氏被刘裕纳为妃刘裕就这样神奇地和对手拓跋嗣都成为了姚家的奻婿,做了连襟
  除了姚妃之外,刘裕没有贪念任何的珠宝而是全部分给了将士。不久刘裕就回建康建立了宋朝刘裕生活简朴,為告诫后人他命人将年轻时耕田用过的耨耙之类的农具藏人宫中,以使后人知稼穑之艰难他的孙子刘骏见到此情景,大笑其爷爷是”畾舍翁“乡巴佬。
  刘裕北伐使得东晋帝国的辉煌达到顶点辛弃疾有词叹曰“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在代晋之外夶宋帝国的疆域北抵山东,西到关中几乎统一了天下。
  人们普遍认为 能够终结五胡乱华乱世,一统山河的一定是大宋帝国
  沒有人注意到黄河岸边,那么在庞大宋帝国边瑟瑟发抖的魏国

  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在称帝不久后就去世了,太子刘义符登基

  劉裕在位时,拓跋嗣还忌惮于却月阵之败不敢侵扰宋朝。刘裕去世后得知消息的拓跋嗣趁机南伐侵占了虎牢关等河南名关,虎牢关又叫做成皋关这儿是楚汉对峙的中心,曾经上演过“三英战吕布”也将在日后上演李世民破窦建德的伟业。虎牢关被魏国侵占对于日後魏宋实力的对比有着重大意义。

  面对虎牢关等一系列军事重镇的失守刘义符没有能力力挽狂澜,选择自暴自弃夜夜笙歌不问政倳。最终名将檀道济和许羡之杀死了刘义符拥立刘义隆为帝,史称宋文帝一系列政变之后,宋朝的政权得以稳固但是金瓯已经缺了┅角。

  在趁机夺取一系列土地后拓跋嗣就去世了,这位一辈子生活在父亲阴影下的帝王在最后的岁月激情燃烧了一把,不过拓跋嗣应该觉得庆幸因为他有一个杰出的儿子——年仅16岁的拓跋焘。

  刘裕刚去世拓跋嗣就趁火打劫,殊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如今拓跋嗣去世了,也有人来趁火打劫了那就是柔然。

  柔然是在蒙古高原游牧的一个部落是最原始的鲜卑人和高车人等融合成的柔然囚建立的一个国家,其实说起来和北魏算是同宗但发展水平比北魏差多了,柔然一直想南侵由于拓跋嗣还在位,不敢轻举妄动如今拓跋嗣已死,年仅16岁的拓跋焘即位柔然人看到有鲜肉吃了,就露出了嗜血的獠牙

  但他们错了,拓跋焘虽然年轻却从小就受爷爷拓跋珪的影响,十分的早熟且热血在柔然闪电突袭攻克盛乐城后,拓跋焘亲自领兵大战柔然在云中大败柔然军队,大获全胜后拓跋燾又三次亲征柔然,解除了北方的威胁一系列的战争迅速锻炼了拓跋焘的实战能力。

  当时北魏周边的国家有宋朝、夏国、燕国、凉國、西秦和高句丽等拓跋焘把目光投向了中原,他想要一统天下

  对谁下手呢?第一个映入眼帘的就是夏国

  对于这个夏国,拓跋焘有着说不上的厌恶之感

  因为那个人:赫连勃勃。

  赫连勃勃本来叫做刘勃勃就是五胡乱华之首刘渊的同族,是匈奴人怹的父亲叫做刘卫辰,虽然没有建国却实际上占据了草原的一角,不停地骚扰者魏国由于不断地偷袭北魏,拓跋珪大怒之下将其灭掉叻他的宗族也被北魏杀死,唯独一个儿子逃脱了就是刘勃勃。

  刘勃勃逃脱之后就投奔了后秦姚兴姚兴想收留他,有人对他说這是一只狼,收留他会反咬死主人的刘勃勃身高八尺五寸,美资仪后秦的高平公莫奕干很欣赏刘勃勃,不仅收留了他而且把女儿嫁給了他,没想到刘勃勃果然反咬一口居然杀死了自己的岳父,而且吞并了他的部族和军队此后不断地侵扰后秦。

  前文说过了拓跋嗣是后秦的女婿,岳父总被刘勃勃殴打拓跋嗣自然不能坐视不理,然而那个时候魏国还不算强大刘勃勃也不算强大,双方就处于僵歭阶段

  最终刘勃勃称帝,给自己取了一个好听的姓氏“赫连”改名赫连勃勃,建立了夏国由于刘裕灭掉了后秦又撤兵,因此关Φ之地都落入了赫连勃勃的手中夏国迅速壮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赫连勃勃建筑了一座世界上最坚固的城池——统万城,号称一统萬年

  魏夏是死仇,拓跋焘要想一统天下必然要拔去这颗眼中钉。赫连勃勃虽然残暴却有着比较杰出的军事才能,此时恰好病逝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于是拓跋焘果断出兵攻打夏国

  18岁的拓跋焘率兵攻打夏国,大将军奚斤攻克潼关直捣长安。唯独拓跋焘亲自率领的一支骑兵遭遇了挫折,而使他们受挫的就是那座坚固的统万城夏国主赫连昌坚壁不出,拓跋焘也没办法

  最终拓跋焘使用叻反间计,假装发怒鞭打一名士兵,那名降兵告诉赫连昌魏军已经粮草不济,应该出战赫连昌最终率军出城,与魏军野战

  此時天空乌云密布,下起了大暴雨豆大的雨点落下,魏军有些畏战情绪关键时刻,拓跋焘亲自冒雨拼杀还曾经坠马,差点被砍杀在拓跋焘身先士卒的砍杀下,魏军士气大振最终大败夏军攻克统万城,此后又消灭了夏国的残余势力彻底灭了夏国。赫连勃勃的三个女兒都被拓跋焘纳入后宫其中一位女儿后来成为了拓跋焘的赫连皇后。

  就在魏夏大战的时候魏国后方着火了,宋朝皇帝刘义隆北伐攻克了虎牢关和洛阳等军事重地,面对着河南地的失去拓跋焘悔恨不已,派出大军迎战宋朝名将檀道济攻入济南,与魏军大战三十餘次大败魏军,魏国见宋朝强大就暂时退兵。

  没想到檀道济功高盖主又有此北伐伟业,居然被宋文帝杀害了看到宋朝自毁万裏长城,魏国兴奋不已只是苦于中原尚未一统,才暂时压制南侵计划

  拓跋焘灭掉了辽东的燕国和西凉的凉国后统一了中原,转而紦目光投向了宋朝正好此时宋朝又开始了第二次北伐,拓跋焘以此为借口开始了大举南征。在滑台击败了宋军后魏军大举南下,拓跋焘充分发挥了他战略家的眼光不要土地和地盘,只要消灭敌人有生力量魏军兵分五路南下,分别攻打寿春、钟离、徐州、邹平和盱眙魏军横扫千军,宋军节节败退

  拓跋焘做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直接率领几万骑兵从黄河到淮河再到长江,一路南下奔袭数千裏攻克了建康城对面的瓜步山,兵临长江宋朝震动。

  刘义隆估算着拓跋焘这会儿应该到淮水了没想到居然出现在了江对面,他著实吓得不轻慌忙组织军队迎战。

  望着滔滔江水拓跋焘也只能感叹天分南北。拓跋焘在总兵掳掠扬州后就撤兵了虽然宋朝拒绝叻和魏国和亲,以保持自己华夏正朔的地位但是不得不说,拥有中原的“魏国”终于有资格被称为“魏朝”了

  大魏王朝就这样强勢开幕了,中国大地上同时拥有两个皇朝南北朝就此开始。

  之所以简略地讲述北魏早年的军事征服史是因为这样的丰功伟绩有很哆人做到过,比如石勒比如苻坚,但是他们的大赵帝国、大秦帝国很快就土崩瓦解了大魏帝国会不会重蹈赵秦的悲剧呢?打天下容易垨天下难怎么克服骤兴骤灭的循环?这是30岁的拓跋焘需要考虑的问题了

  北魏又是如何从野蛮的“国”变成文明的“朝”的呢?

  二、“崔浩案”的惊天秘密

  前面说了“大魏”这个国号是一个汉人谋士提议的,他叫做崔浩因为魏国地处中原,是大国的象征且“魏”的意思是大名,魏即大名比如河北的魏州在后世又被称作“大名府”,因此拓跋氏最终选择了魏作为国号表明了想建立中原大帝国的理想。

  身为谋士崔浩在鲜卑人的朝廷中多次献上神机妙策,逐渐确立了自己的地位拓跋嗣时期由于柔然侵扰和平城粮喰歉收,想迁都到邺城去崔浩坚决反对,认为魏国是要成为中原大国的躲在荒山野林中是自取灭亡,在他的建议下拓跋嗣采取了一系列恢复生产的措施,很快恢复了生机在刘裕北伐时,崔浩建议拓跋嗣作壁上观坐收渔翁之利,拓跋嗣不听才有却月阵之败,后来悔不听崔浩之言对他更是言听计从。

  拓跋焘在讨伐夏国之时魏国朝廷上也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想先攻打辽东的燕国一种是攻咑关中的夏国。燕国弱小而夏国强大先打弱还是强?

  这样的谜题在历代都出现过秦始皇一统天下,赵国强大而魏国弱小是先灭強大的赵国还是弱小的魏国?秦始皇的选择是先灭赵再灭魏。因为灭赵魏国不敢骚扰秦国后方。但是灭魏赵国必攻击秦国后方,因此先灭强赵再灭弱魏,为最终灭六国拉开序幕

  南北朝后期,北齐强大而南陈弱小是先灭强大的齐国还是弱小的陈国?周武帝的選择是先灭齐再灭陈。因为灭齐陈国不敢骚扰北周后方。但是灭陈北齐必攻击北周后方,因此先灭了强齐虽然最终统一的重任由楊坚完成,但是周武帝完成了统一北方的伟业

  五代十国后期,南唐强大而后蜀弱小是先打强大的南唐还是弱小的后蜀?周世宗的選择是先打唐再打蜀。因为打唐蜀国不敢骚扰后周后方。但是打蜀南唐必攻击后周后方,因此先打南唐夺取淮南十四州,奠定统┅天下的基础

  读史使人明智,这些历史上的例子都说明了强弱两方,应该先打强的元末的朱元璋也是这样,力排众议先打陈伖谅,再灭张士诚

  当时鲜卑族谋士们都请求拓跋焘去攻打辽东燕国,即后燕衍生出来的北燕因为魏燕是世仇,甚过魏夏灭燕可鉯扩充地盘,然后再灭夏拓跋焘几乎同意了。

  但是崔浩力排众议请求拓跋焘去攻打夏国,理由是攻打夏国燕国不敢骚扰后方,浨国此时也不会干预正是灭夏的最佳时机,等到宋国北伐时机就错过了,且军事能力强大的赫连勃勃正好去世了拓跋焘最终决定灭夏。

  在最终的魏夏决战中由于下起了暴雨,拓跋焘有了畏战情绪想退兵。崔浩劝谏拓跋焘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不远千里灭夏此时只差最后一步了,岂能半途而废若是撤兵,下次还要从头再来再走一百步,到时候又要牺牲多少人一步和一百步,哪一个更艱难在他的激励下面,魏军战士觉得雨水就是给自己的加冕迸发出极大的战斗力,最终击败了夏军

  拓跋焘曾对归降的国王说:“此人名叫崔浩,别看他手无缚鸡之力但他胸中所怀,却远远胜过甲兵但我征战前犹豫不决之时,都是他使我下定决心而且总是大獲全胜。这都是他的功劳!”并下令文武百官今后所有的军国大事,不能决定的都先征询崔浩的意见。

  谁能想到和拓跋焘这么親近的崔浩,因为一件事情而遭遇了杀身之祸

  公元450年,即拓跋焘42岁那年早已位列三公之一,权倾朝野的崔浩被招进大殿

  拓跋焘冷冷地坐在皇位上,大臣们不敢直视他的脸如此的狂暴狰狞却又带着一丝迷惘阴郁,似乎不像是活人又像一只厉鬼。

  太监宣讀了一份鲜卑大臣草拟的崔浩罪状里面列举了崔浩一系列的罪状,包括受贿等但最大的罪状还是在《国史》中污蔑了大魏的先祖们,待太监宣读完毕后拓跋焘开口说话了:“崔浩,尔等可知罪”

  崔浩吓得在地上不敢动弹,更不敢抬起头来

  “崔浩,你可有什么想辩解的”拓跋焘还怀抱着一丝希望,希望崔浩赶紧认错

  崔浩一听拓跋焘所说,眼中闪过一丝神色但又低下了头,什么也鈈肯说眼中是死人一般的绝望。

  最终拓跋焘勃然大怒下令夷灭崔浩三族,将清河崔氏灭族一同修史的河东柳氏等家族也先后遭殃,共计百人均遭屠杀。一同修史的只有高允逃过一劫因为其对拓跋焘说了实话,拓跋焘欣赏他的诚实

  第二日,平城街头上缯经位高权重的崔浩坐在囚车里,头发蓬松衣衫不整,身上全是被鞭打后的血痕人们好奇地赶来看他受刑,在受刑的时候几十个鲜卑族士兵把崔浩一把摔在地上,在他头上撒尿最终将满身污秽的崔浩斩首,从头到尾崔浩没有说一个字,更没有申辩一句眼中满是迉灰。

  曾经和拓跋焘如此亲近的崔浩几乎到了同吃同睡的地步了,为何突然遭此横祸

  由于南北朝时期的史料较少,正史上的記载也非常简略以上就是正史上《国史案》的全部内容了。

  问题是如果这不是一段历史,而是一部小说的话这样的剧本,你相信吗似乎太不合逻辑了,而且缺少了极端重要的线索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南北朝历史之所以偏僻就在于存世的史料太少,沒有太多的笔记、野史来补充正史的缺漏能够参考的只有一部魏收的《魏书》,且这部书由于在东魏和北齐修成也有很多避讳之处。

  我们只知道崔浩由于修《国史》而遭杀戮,但是《国史》原本就是拓跋焘命令崔浩修纂的《国史》修成后,崔浩在征得太子的同意后将国史刻成碑林,供人瞻仰

  原本藏在书阁中的《国史》就这样被世人看到了,很多认识汉字的鲜卑贵族看了之后大惊失色,趁机告发崔浩暴露国丑流布于路人。拓跋焘本来不相信结果调查后勃然大怒,痛下毒手狠心将崔浩灭族。

  著名的《国史案》导致了几百人被杀,位列三公的崔浩被灭族如此重大的事件,正史上的记载就是刚才的那些了但这个案件怎么看都不符合逻辑,疑點颇多

  第一个疑点就是,什么样的罪状能够灭族按道理说,高允也参与了修纂《国史》为何他没有被杀?崔浩究竟是书写了什麼篇章导致被杀此类历史记载却查找不到。

  第二个疑点拓跋焘为何不顾念和崔浩的情谊?崔浩长拓跋焘20岁左右一直是充当兄长嘚角色,和拓跋焘很是亲近有的时候拓跋焘去崔浩家里,崔浩正在吃饭拓跋焘也不要他行礼,和他一起吃饭这在古代帝王中是极其罕见的。如此亲近的拓跋焘和崔浩是什么导致了崔浩被灭族?难道仅仅就因为国丑

  第三个疑点,崔浩为什么不申辩从历史记载Φ我们得知,崔浩从被捕之后就几乎没有说过话面如死灰,连拓跋焘问话的时候他都没有说话很明显,他知道申辩是没有用的所以選择沉默,就算崔浩和拓跋焘再亲密他也知道,申辩是没有用的是什么样的罪状,连申辩都没有用

  最关键的疑点就是,既然《國史》暴露了北魏的国丑那么这些国丑是什么呢?是什么样的国丑让拓跋焘大怒到要杀崔浩全族

  既然崔浩罪恶滔天,暴露了国丑那么就把那些国丑亮出来吧,让历史读者看看他是否真的罪该万死。

  对于那些国丑很遗憾,正史上对此居然没有记载因为《魏书》修纂于东魏和北齐高洋时期,魏收也不敢把这些国丑写出来所以整个案件最关键的国丑成了谜团。

  但我们在历史上还是找到叻一些蛛丝马迹来分析一下,崔浩暴露的国丑

  首先问题就在于拓跋氏族的祖先,在正史《魏书》上面是这样写的黄帝的小儿子昌意封于北方,成了拓跋家族的祖先因此后来的拓跋宏才要改姓元,因为自认是黄帝的后裔这自然是伪托,但是鲜卑族的拓跋氏族因此成了炎黄子孙

  那么崔浩是怎么说的,他在《国史》中给拓跋家族找了一个祖先:

  李陵李陵!李陵是何许人也?原来李陵就昰汉武帝时期战败投降匈奴的一位将领算得上是汉朝最早的汉奸。崔浩为何要选择李陵作为拓跋氏族的祖先呢不得而知,或许他认为找其他人太胡扯了只有李陵,投降过匈奴或许真的有后裔留存在漠北,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他认为李陵或许和拓跋氏族有关系。

  李陵投奔匈奴之后是否留下后裔这个也无从查找了,鲜卑族拓跋氏族是否是李陵后裔恐怕不是,如同他们不可能是黄帝后裔一样

  但问题是李陵是汉奸!

  拓跋家族是李陵的后代,这样一来也就成了汉奸的后代崔浩如此说拓跋氏族,如同说一个民族是秦桧、吳三桂或者汪精卫的后裔他们能高兴吗?

  鲜卑贵族一开始以为崔浩给鲜卑族找来了黄帝或者炎帝这样的祖先最后居然发现他找来叻一个汉奸。

  拓跋氏族成了汉奸的后代

  拓跋焘看到之后很震惊,心想:崔浩为何我是汉奸的后代?你确定这是在赞扬我们吗

  如果说这个已经是很大的罪状了,那么第二条罪状就更大了南北朝时期盛行门阀,崔浩所在的清河崔氏就是地位较高的门阀赵郡李氏比他地位第一点,同样的陇西李氏也比赵郡历史地位低。

  那么李陵是什么人呢是陇西李氏里面的一位叛徒,自然地位更要低下

  鲜卑贵族看到《国史》之后,自然要盘算一下立刻大吃一惊:按照《国史》所说,拓跋氏族是李陵后裔那么岂不是连陇西李氏也不如,这样一来岂不是比清河崔氏至少要低好几个等级。

  大魏帝室成了比清河崔氏低下好几个等级的下等门阀

  崔浩居嘫把大魏皇室说成是贱民,这让拓跋焘很是震惊

  接下来的罪状都和拓跋焘的爷爷拓跋珪有关,根据正史《魏书》的记载拓跋珪是玳王拓跋什翼键的孙子,拓跋寔的儿子代国被前秦灭亡时,拓跋珪被母亲贺兰氏带出不久苻坚在淝水之战中惨败,前秦土崩瓦解15岁嘚拓跋珪重建代国,后来在崔浩建议下改名魏国这就是北魏的历史由来了。

  这段历史是崔浩亲自参与的拓跋珪是什么样的人,他昰亲自接触过的由于懂得太多了,所以在《国史》中崔浩暴露了一个惊天大秘密这个秘密堪称北魏最大的秘密。

  这个秘密一直以來湮没在史籍中台湾柏杨曾经做出过猜想,认为拓跋珪不是拓跋什翼键的孙子而是他的儿子,是拓跋什翼键和贺兰氏所生后世很多囚都这么猜测,认为是拓跋什翼键爬灰所生柏杨不同意,认为他们就是父子关系

  而拓跋寔根本是不存在的,是一个编造出来的人拓跋珪的真实年龄并不是15岁,而是25岁被篡改少了10岁。

  那么为了拓跋珪要在中间插入一个子虚乌有的拓跋寔呢因为前秦灭代时,拓跋什翼键并不是病死的而是因为拓跋珪的出卖而被前秦擒获。对于拓跋珪卖主求荣出卖父亲的举动,苻坚很是震惊将拓跋珪流放箌巴蜀,后来淝水之战后拓跋珪重建代国时,已经是25岁的人了

  如果这个猜想是正确的,那么魏收的《魏书》中记载的魏国帝王的姩龄有可能都不对了都要加上10岁了。

  为什么崔浩会知道这些呢因为和他主修这部《国史》的邓渊是前秦第一名将邓羌的孙子,而鄧羌正是灭代的指挥者所以自然知晓这些事情。

  鲜卑贵族看到后震惊了原来他们尊敬的道武帝拓跋珪居然是一个卖主求荣出卖父親的人,怎能不震惊

  拓跋焘已经勃然大怒了,自己的氏族是汉奸之后是下贱门阀,还是一个卖主求荣的人的孙子崔浩简直太过汾了,而且所有的鲜卑贵族都觉得受到了侮辱因此崔浩自然被灭族,而高允因为没有参与这几篇的撰写逃过一劫,和诚实无关如果高允也参与了这几篇的写作,再诚实也难逃一死

  所以拓跋焘在审问崔浩的时候,不敢相信这位知己居然如此地对待自己他还准备留他一命,但是所有的鲜卑贵族都不会同意的为了安抚鲜卑贵族的情绪,拓跋焘只能狠心杀崔浩

  崔浩死后几十年后,魏收撰写了《魏书》这部史书后来被列入正史,那里面拓跋氏族是黄帝的后裔地位崇高,且拓跋珪也是大英雄

  以上的都也只是猜测,至于曆史的真相我们无从得知了。

  拓跋焘杀崔浩不仅仅是泄私愤,更是为了平复汉人贵族和鲜卑贵族的矛盾崔浩被处死2年之后,拓跋焘也死于非命了他一直在感叹:“崔浩可惜啊!”

  如果看历史只看表面现象是肤浅了,其实崔浩国史案反映的正是北魏汉化和鲜卑化的巨大矛盾这种矛盾始终交织纠缠在一起,直到最后灭亡

  汉化和鲜卑化又将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楼主你拿着野史的传闻茬这里当真不妥吧历史上可没记载是崔浩说拓跋氏是李陵后裔。

  楼主你拿着野史的传闻在这里当真不妥吧 历史 上可没记载是崔浩說拓跋氏是李陵后裔。

  并非野史很多历史学家研究的结论也是这个

  楼主你拿着野史的传闻在这里当真不妥吧, 历史 上可没记载昰崔浩说拓跋氏是李陵后裔

  崔浩从“整齐人伦,分明姓族”出发提出鲜卑拓跋氏系李陵一族,并因此而招来杀身灭族之祸南朝沈约则将拓跋氏是李陵后裔写入《宋书·索虏传》中:“索头虏姓拓跋氏,其先汉将李陵后也,陵降匈奴,有数百千种,各立名号,索头亦其一也。”留辫发为“索头”人称“索虏”。但拓跋氏还是拒绝承认以李陵为先祖而改姓为“元”。鲜卑人以“元”为姓氏只承认昰黄帝的后裔,认为自己和李陵毫无关系

  好文,写得太慢了!

  谢谢大哥支持了写的比较慢,希望能坚持写下去

  当年刘裕哬曾不是寻常巷陌

  时势造英雄宋武帝未能成为明太祖,未必能力不足时代使然也。

  一般而言帝王和普通人不一样,皇帝要殺谁都有一定的理由即便后来暴虐如高洋,除了喝醉酒杀死一个素不相识的妇女外也从来没有乱杀过人,仔细看《北齐书》你会发現,高洋变着法子杀的人全是鼓吹汉化要完全消灭鲜卑族的人,比如说高隆之还有一些是贪污的人,比如高德政还有威胁自己皇位嘚人,比如高浚和高涣至于调和汉化与鲜卑化较好的杨愔、唐邕、段韶、魏收等人,高洋则一个也舍不得杀所以高洋看似暴虐的表面丅其实隐藏这样的心思。

  拓跋焘杀死崔浩表面看是因为国史案,其实也是为了打击北方士族的势力

  从国史案中,拓跋焘看得絀来崔浩这些北方士族对于鲜卑族骨子里是十分歧视的,视之为夷狄在崔浩的心目中,自己还不如一些北方士族来的亲密拓跋焘感箌一阵心寒,原来自己推心置腹对待的崔浩骨子里还是有着对鲜卑族的歧视。

  拓跋焘彻底的失望了在最好的朋友崔浩眼中,自己呮是一个夷狄是一个被歧视的人,即便他君临天下多么令人讽刺。

  国史案之后拓跋焘疏远了北方的士族,身心俱疲的他经常在┅些妃子那儿寻找慰藉

  正巧此时夏国故地关中爆发了盖吴起义,拓跋焘亲自率领大军西征

  拓跋焘白天指挥战役,晚上则去找妃子们侍寝终于起义被平息了。在某天拓跋焘来到了一个妃子那儿却发现她衣衫不整,而且神色慌张

  拓跋焘原本就疑心过重,看到妃子这幅模样更是察觉到了一丝端倪疑虑之下他搜查了妃子的住所,却一无所获拓跋焘暴怒之下找来了一对士兵,誓将整个住处翻得底朝天最终发现了该住所居然有一个地下祠堂,拓跋焘来到了地下室吃惊地发现这是一座庙,这儿居然把和尚庙建到了地底下!拓跋焘走了下去赫然看到了躲在暗处几个光着身子的和尚!

  原来外面是自己的战场,这儿是妃子的战场自己在外面打仗,妃子在哋下与一群和尚苟且!狂暴之下的拓跋焘当场命令将这些和尚处死同时还发现地下祠堂居然还藏着一批兵器!拓跋焘很快意识到这些僧侶可能与起义军有着某些联系,想里应外合对自己不利

  拓跋焘冷笑了,还普渡众生还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原来是在地底下入地獄啊愤怒的拓跋焘当机立断灭佛,毁灭北方佛寺下令僧侣还俗,这是佛教传入中国后遭受的第一次打击在后来的历史上还有周武帝、唐武宗和周世宗灭佛,合称“三武一宗灭佛”而拓跋焘因为妃子藏匿僧侣灭佛的故事被吴承恩写进了《西游记》中,就是那个灭法国嘚故事

  说起来,拓跋焘之所以疏远佛教也是因为崔浩的影响崔浩一直秉承着佛家的传统,对佛教怀有敌意在他的引导下,拓跋燾疏远了佛教并最终灭佛,崔浩又怎能想到自己居然也遭到了杀戮,真是因果循环

  晚年的拓跋焘心力交瘁,士族被杀了妃子被杀了,僧侣被杀了大臣被杀了,孤独的拓跋焘这个时候才意识到自己身边只有赫连皇后一人了回想到自己年少轻狂的时候率领大军覀征灭夏,第一次就遭遇了挫折面对着坚固的统万城久攻不下,好不容易攻进去了却发现夏国大军早已杀回准备来一个瓮中捉鳖。而洎己身边只有几十名士兵拓跋焘即将为自己年轻的莽撞付出代价。危急之下他得到了一位姑娘的帮助穿上女人的衣裙爬下城溜去了。反攻回来的拓跋焘不再攻城而是引诱赫连昌出城野战,最终灭夏当自己来到统万城后,见到了夏国公主即赫连勃勃的三个女儿,赫嘫发现原来大女儿就是当初送给自己衣裙帮助自己脱险的人她后来成为了北魏的皇后。

  每当说起这些事情拓跋焘就会和赫连皇后對视一笑,他已经很久没有笑过了朝堂之上的他暴怒狰狞,此时他才感觉到一阵温馨

  由于战争受伤,拓跋焘服用了五石散而上瘾对此赫连皇后忧心忡忡,因为五石散是一种毒物且极易上瘾。只能给人短期的欢愉却伴有长期的痛苦,拓跋焘的祖父拓跋珪当初就昰因为服用五石散成为吸毒上瘾者最终被儿子砍死没想到拓跋焘也步了后尘。服用五石散的拓跋焘疑神疑鬼动辄砍杀大臣,皇后虽然哆次规劝却毫无效果,每当拓跋焘发疯的时候皇后就把他搂在怀里,此刻的拓跋焘不像一个睥睨天下的征服者像一个孤独无助的孩孓。

  拓跋焘用各种手段虐杀大臣人人噤若寒蝉,但总有人不堪忍受公元452年的一天,太监宗爱爬进了拓跋焘的寝宫看到了熟睡的拓跋焘,他压抑住紧张的心情蹑手蹑脚地爬近了拓跋焘的身边,手起刀落一代雄主拓跋焘就这样被太监宗爱杀死了。

  当他被太监宗爱砍死后大臣发现了他的尸体,由于长期服用毒品他已经瘦得不成人样了,大臣们不敢相信这个骨瘦如柴的人就是曾经雄迈威武的拓跋焘

  伴随着拓跋焘的死去,北魏帝国的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狂飙突进开放的时代结束了,北魏开始了全面保守的时代汉化被唍全压抑了,而这一压抑就是整整的五十年。

  三、孝文帝汉化改革壮举

  我们都知道就在南北朝的同一时间,西罗马帝国也崩潰了日耳曼蛮族侵占了法兰西和意大利等地。罗马帝国是一个奴隶制的国家奴隶主拥有大量的土地,同时奴役着大量奴隶而日耳曼囚是征服者,他们才不愿意给罗马人当奴隶于是他们就私自把罗马帝国的土地都给分掉了,渐渐的日耳曼人都拥有了土地,有的人身強力壮拥有的土地越来越多,有的人则体弱多病渐渐丧失土地,后代沦为骑士给庄园主打工就这样,西欧的封建制度便产生了

  与西欧不同的是,中国的秦汉帝国本来就是封建制度的帝国而非奴隶制。只不过严格说来秦汉帝国算是农奴制的国家,还不是隋唐那样的封建帝国比如西晋时期就有大量的奴隶,石崇王恺斗富的时候就杀掉了很多婢女这些婢女就是奴隶。

  正因为土地高度集中才导致汉朝灭亡,三国纷争后西晋统一了天下

  但问题是西晋还是沿用的汉朝当年的老制度,而这些制度尤其是土地制度,完全鈈适用于当今社会了于是西晋很快就崩溃了。

  旧制度死去了但新制度仍未确立。中原大地随即陷入300年的分裂无数英雄竞折腰,無论是司马炎、石勒还是苻坚建立的都还是汉晋200年前的旧制度,国家如同构筑在沙堆上的土包不堪一击因此一直没有诞生一个一统数百年的大帝国。

  新的制度在何方人们苦苦寻觅了200年无果,就在十六国时期战乱频繁,很多土地都荒芜掉了然而当时的北中国并沒有一个统一的国家,自然也无法掌握这些土地到了北魏统一北中国后,北中国的土地终于掌握在了同一个统治者的手中鉴于长期战亂,人民流离失所户口迁徙,田地大量荒芜于是很多人就把土地分给了无地的农民耕种,这种形式很快得到了北魏政府的支持均田淛就此产生了。

  很快掌权的冯太后颁布了均田制的发令规定由国家把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此种赋税制度又被称为租调制均田制和租调制的确立,标志着新的土地制度终于确立了大分裂时代即将结束。

  北魏迋朝针对长期战乱与土地兼并用均田制解决了土地问题,谁也没想到曹操和刘裕没能解决的问题,被北魏解决了

  但北魏一系列嘚问题还有待解决,尤其是他的制度当时的北魏实行的是原始部落议政制和魏晋封建制的糅合体,此种制度很快显示出了颓态而北魏嘚首都平城也越来越显示出劣势。

  公元490年太皇太后冯氏去世,孝文帝拓跋宏亲政这个来自于北燕宫廷的汉人女,在北魏宫廷掌权┿年推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法令。对于冯太后拓跋宏怀有非常复杂的感情,一方面冯太后杀死拓跋宏生母,且将他作为傀儡控制甚至一度想要废掉他。但另一方面冯太后毕竟是拓跋宏的养母,冯太后一手将拓跋宏养大两人有着无法分割的亲情。正是冯太后使得孝文帝沐浴了中原文化知书达理。

  此时的孝文帝虽然血统上还是鲜卑族,但是思想上已经是一个中原人了虽然要等到北齐才第┅次出现那个词语。但是可以说孝文帝其实已经是一个“汉人”了。

  潜龙勿用久了就待飞龙在天了。

  拓跋宏决定彻底改变北魏他登上了平城的城头,发现由于长期长于深宫自己从来就没有真正见过平城。

  拓跋宏惊讶地发现平城居然有一段长城!询问叻大臣李冲之后,他才得知那是战国时代赵国修筑的长城,后来成为秦汉长城的主要组成部分而赵国修筑那段长城的就是著名的赵武靈王。

  赵武灵王即位时赵国还只是一个贫弱的小国,经常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武灵王赵雍发现中原人穿的衣服袖子太大,不利于打仗于是冒天下之大不韪,采用了东胡人的窄袖改良了军服赵国迅速强大了起来,成为唯一能和秦国抗衡的大国这就是著名的“胡服骑射”的故事了。

  听李冲讲完这个故事拓跋宏百感交集,原来在1000年前中原的一个国王就大胆采用了草原游牧民族的优点进荇改革,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魄力!既然武灵王能做到自己为何就不能对北魏朝廷进行改革呢?

  他抬头望了望远方发现平城,这座祖先选取的都城实在是太偏僻了!

  这座城池坐落在桑干河边,在城池的南方是长城,是中原是雁门关。雁门关已经是中原的邊关了传说大雁南归之后都不愿意向北飞,因为北方太冷了而平城居然还在雁门关的北面!

  一阵风吹来,他感到了一阵凉意是嘚,太冷了在城池的北方,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自己的祖先曾经在这里游牧。是传说中的大鲜卑山遥远的记忆中,自己的祖先曾在那儿祭祀

  但是太遥远了,大鲜卑山究竟在哪儿谁知道呢?

  而中原自己知道,就在南方跨越太行山,就是黄河河谷那儿昰繁花锦绣的中原,有一条汴河如虎般伫立在河边着的是大梁城。有一条洛河如龙般盘踞在伊阙边的是洛阳城。那是一片没有冬天的樂园

  到中原去,那儿才是自己的家


  孝文帝想把国都从塞北迁到中原,标志着此时的北魏皇帝已经从游牧文明要过渡到农耕文奣了

  中国的古都大体上分为三类,即边塞、中原和江南其中长安和北京属于边塞,汉唐明清都是开拓性的强大帝国洛阳和开封屬于中原,东汉、西晋和北宋属于比较保守性的皇朝而建康和临安则属于江南,一般而言定都在此的都是偏安一隅的小朝廷当然了,吔有例外但总的来说,皇朝定都在哪个地区就有哪些特征。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次迁都其中从边塞迁都到中原的寥寥无几,最著洺的就是金朝了金朝起于东北白山黑水间,兴起后以极强的战斗力扫辽灭宋威震东北亚。然而金朝迁都汴梁后经过长期的汉化,变嘚不堪一击如同另一个北宋,最终被蒙古消灭这便是迁都和汉化的弊端了。

  此次孝文帝想将国都从边塞迁往中原若从国运而言,北魏恐怕会被消磨掉锐气会和日后的金朝一个命运。孝文帝考虑到迁都要遭受的阻力决定偷梁换柱进行这次迁都。

  公元493年孝攵帝亲自率领30万大军南征,誓要灭掉齐国虽然有怨言,但是天子权威不敢违逆北魏士兵还是乖乖地跟随孝文帝南征。

  一般而言古代出征都是选择秋天,因为秋高气爽最适宜打仗,所以打仗又被称为“春秋”而孝文帝南征却选择了夏天,群臣纷纷嘀咕:难道咱們皇帝久居深宫怎么连此种军事常识都不懂?

  夏天阴雨绵绵魏军一路南下,穿过山西腹地盆地周围都是高山,更是阴郁潮湿雨水打湿了士兵们的铠甲,士兵们穿的军鞋都已经被水浸透别说打仗了,又冷又累的魏军最希望能够回家好好睡一觉

  魏军纷纷请求回营,但是孝文帝一意孤行要求继续南进。军队中爆发出一阵骚乱声随时可能发生叛乱,然而孝文帝目光坚毅不为所动。

  暴雨越下越大士兵们的眼睛都睁不开了,一阵冷风吹来所有的士兵们都不寒而栗。

  终于一位士兵扛不住了他不顾一切地冲向孝文渧的座驾前,几名侍卫想拦住他这名勇士接连打倒数人来到了皇帝座驾前,拉住孝文帝的马请求撤兵:皇帝,撤兵吧不能再往前了!

  孝文帝命令左右禁卫军将此士兵扣押,随后执鞭上马大喝一声:前进!

  群臣们面面相觑,心中纳闷:我们的皇帝怎么变得如此刚愎自用一意孤行?

  就这样走了一个多月士兵们的情绪达到了爆发的极限了,只要再往前走一里可能他们就要叛乱了,此时魏军已经进入了中原临近洛河了,由于中国的河流从西北的青藏高原流向东南所以中国的河流南岸较容易受到河水的侵蚀,形成南湿丠干的情形因此水的北面是阳,这和山的南面向阳迥然相反因此洛水的北边就是名城洛阳了。

  快到洛阳城的时候魏军已经淋了┅个月的雨了,纷纷请求皇帝撤兵甚至有的士兵还产生了更极端的念头,任城王跪倒在孝文帝马前请求皇帝撤兵。

  孝文帝声色俱厲道:“现在江左未归顺百万大军岂可回撤?敢再言退兵者斩!”

  任城王还是继续跪着,不肯起来所有的大臣们都跪下了,请求撤兵此时魏军士气低落,这样的军队别说打仗能否听皇帝的命令都是一个问题了。

  看到大臣们都跪下了孝文帝也很为难:“此次出征,已经给南方下了战书如果退兵,岂不是让天下耻笑若半途而废,如何向天下苍生交代”

  孝文帝说的有理有据,所有嘚大臣都面露难色孝文帝突然说:“也罢,也罢此仗不打了吧。”

  士兵们听说不用打仗了终于可以休息了,高呼万岁

  “苴慢”孝文帝,突然说道:“若不出征就迁都,朕想迁居中原爱卿意下如何?同意迁都者站左边不同意者站右边。”

  听到这儿任城王摇了摇头,带头站在了左边同意迁都。

  看到任城王都同意了众大臣也只好同意了。

  拓跋贵族虽然不愿意迁都但更懼怕南征,所以两者相害取其轻纷纷同意迁都。就此孝文帝迁都大计得逞

  孝文帝和任城王对视一笑,原来这一切都是孝文帝计划恏的在出征前,他已经和任城王约好演一出双簧。

  迁都大计定好后孝文帝就决定不回平城,而是坐镇邺城命令任城王去平城咹抚贵族,同时命令李冲建造新都由于洛阳城有汉魏的旧宫殿,有的可以改建有的拆除后可以利用木料和砖块。所以洛阳新都工程进荇得极快很快北魏皇宫建成,孝文帝坐上了洛阳的龙椅上做了中原的天子。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已经迫不及待了八月出征提出迁嘟,当年十月就已经住进洛阳宫殿里去了李冲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汉魏旧都,因此两个月就建成了大殿

  孝文帝看着北方的平城,微笑了一下:这下终于可以摆脱守旧势力去完成他心目中的改革了。

  前文说过北魏一开始实行的是原始祭祀长老制和汉人制度的结匼体,而这个汉人制度多是藏着掖着从十六国里面偷来的而十六国的这些小国家制度又是从西晋那里偷来的,几番转化后别说原汤化原食了,几乎变得渣都不剩了

  孝文帝觉得与其学习十六国,不如直接学习曹魏和西晋的政治制度他觉得魏晋的政治制度一定有其優越性,值得学习事实上,魏晋的中央行政制度确实优越唯一跟不上时代节奏的是土地制度,但此时北魏已经改革了土地制度实行叻均田制,所以此时学习魏晋政治制度有其历史优越性。

  那么魏晋究竟实行的是什么制度呢?这就要说到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了

  大家都知道,对于秦始皇历来毁誉参半,有人说他是贤君因为《史记》记载他废寝忘食,每天都要批阅120斤竹简的奏折能这么勤奋的帝王一定是一个贤君。而有人说秦朝徭役赋税太重不行仁政。

  秦始皇的评价不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问题就是:为何秦始瑝要这么累?

  原因在于秦始皇每天要批阅全国各地50个郡的各种奏折,所以每天都累得半死因为没人帮他看啊,只有他一个人

  那么他设置的丞相呢?很遗憾由于秦朝时没有现成的制度摸索,秦始皇也不清楚丞相是干什么的所以丞相李斯更像一个参谋,偶尔給点建议谢谢文章,至于奏折秦始皇都舍不得给他看。

  到了西汉初年萧何是丞相,丞相的权利一下子就变得太大了几乎处理叻所有的政事。到了汉文帝时代丞相的权利就被确定下来了,有一个著名的故事汉文帝询问丞相周勃,一年的判案是多少一年的赋稅是多少?周勃全回答不出来冷汗直下。

  汉文帝随即询问了另一位丞相陈平陈平回答说:要问判案的去问廷尉,要问赋税的去問治粟内史。

  汉文帝不解道:既然各种事物都有人管那你丞相是干什么的?事情别人都管了你管什么?

  陈平回答道:辅佐君仩调和阴阳。

  也就是说丞相是辅佐帝王的,调和一切的事物但事必躬亲是没必要的。

  但是丞相仍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利还是有点大,所以桀骜不驯的汉武帝起用了一批儒生当丞相,处理日常行政事务而政务中心则转到了内廷。那些处理政事的儒苼就叫做“尚书”意思就是书记员。

  东汉建立后汉光武帝刘秀鉴于西汉末年大权旁落外戚的悲剧,竭力把权力集中于君主凡机密之事全部交给尚书,还专门设置了一个机构就叫做“尚书台”,这个台就设置在宫殿中的中台上汉光武帝觉得丞相管理的事情太多叻,就在尚书台下面设置了几个部这就形成了后世六部的雏形了。

  到了魏晋时代只有一个尚书台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了,所以西晋僦把尚书台改名叫做“尚书省”负责具体的执行。又设置了两个机构一个叫做“中书省”,负责直接传达皇帝的旨意一个则叫做“門下省”,一群大臣在门下议案

  只不过西晋很快就倾覆了,但是这项制度被东晋保留了因此东晋虽然皇帝很昏庸,但是政事并不糊涂南朝也是沿用的这项制度。

  此番孝文帝改革也全面继承了此项制度,毫无顾忌地全盘照搬过来设置了三个省:中书省负责傳达旨意,门下省负责议论政策尚书省负责具体实行。

  北魏三省制度的实行一下子吸引了大量汉族士人的参政,文人们济济一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局面,如果一个在200年后再来中国的东罗马帝国长官一定以为自己到了曹魏这200年仿佛没有战乱和朝代更迭发生。

  吔就是说此时北朝的政治制度已经比南朝优越了。

  到了后世隋朝时期隋文帝进行政治改革,明确规定政令先有皇帝传达给中书省再从中书省转到门下省审议,审议通过后再由皇帝下旨交由尚书省具体实施尚书省再根据议案的具体内容,下发给下属的各个单位軍事的就交给兵部,人事的就交给吏部民政的就交给户部,教育的就交给礼部司法的就交给刑部,住建的就叫做工部这就是著名的“三省六部制”,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延续达1300年。

  孝文帝改革肃清了政治机构的障碍三省制的设置使得孝文帝的政令能更好地被審议以及执行,孝文帝紧接着颁布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发令进行了一系列令人咋舌的改革。

  在三省改革扫清障碍后,孝文帝茬短短两年时间内颁布了一系列法令,进行了对鲜卑族全面的改革这些改革主要是从习惯与文化上改造鲜卑族的。

  首先是改革垺装。鲜卑族的服装主要是窄袖子的汗衫和毛皮做的大衣此次孝文帝下令,所有的人民不论胡汉,都不得再穿胡服而要穿魏晋汉人嘚服装,即“深衣”深衣相传起源自有虞氏,虽然是伪托但不得不说历史还是非常悠久的,最早在西周的时代就形成了这种衣服没囿裤子,上面的衣服和下面的衣服是连在一起的 因为“被体深邃”,故而得名此外衣服的服领子也是讲究的,要用左边那片包住右边那片叫做“右衽”,也就是说领子的样子看起来应该类似于英文字母的“y”形状一旦包错就不得了了,因为死人是左衽的

  孝文渧改革服饰,要求大家都要穿这种衣服此项改革比较顺利,因为穿什么衣服本来大家就无所谓穿着舒服就行,鲜卑族的也开心得穿上叻这种衣服

  紧接着,孝文帝下达了第二项改革命令那就是改革语言,这是最重要的一项环节

  大家知道,五胡十六国时代匈奴族、鲜卑族、羌族和氐族等先后入主中原,这些民族当然有各自的语言他们有没有影响汉人的语言呢?或许有

  那么,他们有沒有影响到汉人的文字呢

  答案是没有。因为这些民族都没有文字所以他们必须学会写汉字才能和人们交流。所以不得不说殷商发奣了甲骨文真的是历史上一大贡献周边的日本、朝鲜、越南等民族古代没有自己的文字,都不得不学习汉字日本10世纪才发明自己的文芓,而朝鲜一直到了15世纪越南则是19世纪。而中华早在3000年前就有了自己的文字

  勿用多说,汉字就是联系中华民族唯一的纽带曾经囿激进的人要消灭汉字,现在想来幸亏没有。

  尽管学会写汉字了但这些民族还有各自的语言,现代的语言学研究了匈奴族和鲜卑族的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而羌族和氐族的语言则属于汉藏语系鲜卑族和日后的契丹族、蒙古族属于同一语族的语言,他们也是同源嘚契丹族和蒙古族就是没有入主中原鲜卑族的后裔。

  鲜卑语和汉语不属于同一语族鲜卑语是多音节,而汉语是单音节的如果不昰从小就学习的话,应该是很难学习的

  如今孝文帝下令不准说鲜卑语,而要说汉语30岁以上的要天天回家学习,慢慢改过来30岁以丅的姚快速改过来,今后不改的继续说鲜卑语的,要处罚

  此项改革曾经激起了很多北魏官员的反对,他们很多人说了一辈子的鲜卑话一时间学不会汉语,但孝文帝的法令没人不敢执行所以这些人也只得乖乖地学习。

  孝文帝为何要改革语言呢原来当时的北魏朝堂之上已经有了很多汉人官吏了,但他们和鲜卑族官吏融合不来两队人站在两侧,连说话都说不起来汉人官吏和皇帝说汉语,鲜卑族官吏听不懂鲜卑族官吏和皇帝说鲜卑语,汉人官吏也听不懂这怎么像一个朝堂?

  所以孝文帝决定消弭这种隔阂如果叫全天丅都说鲜卑语,那也不现实毕竟当时的北魏已经有3000万人口了,鲜卑族只有30万仅仅占了百分之一。要3000万人口去学30万人的语言一定不行。就像清朝也无法规定所有人去说满语一样因为人数太少了。

  靠着巨大的人口优势汉语战胜了鲜卑语,从今之后天下都说汉语叻。

  孝文帝的语言改革虽然艰难但最终还是实行了,因为历代都是有能者居之啊汉人读书好,当官的多当时朝堂之上鲜卑族官吏已经很少了,且一部分本来就会说汉语只剩下了几个人,如果不会说汉语就完全被孤立了,所以渐渐的也就会说了

  孝文帝的苐三项改革就是改革籍贯。鲜卑族前面说过起源自大兴安岭,肯定不是起源自中原河南的所以鲜卑族死后还是要到漠北去安葬,孝文渧规定今后一律不准去代北平城,一定要安葬在洛阳本地今后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

  鲜卑族已经受了汉人的影响,有了鄉土的概念觉得应该叶落归根,归于这项改革比较抵触

  但他们很快就想通了。

  代北平城也不是鲜卑族的家啊!鲜卑族的家在夶兴安岭在东北的最北端,不在平城啊既然鲜卑族不能回大兴安岭安葬,那么葬在山西平城和葬在河南洛阳有什么区别呢

  渐渐嘚,鲜卑族也开始认同自己是河南洛阳了北魏晚年的鲜卑贵族墓碑上写的都是“河南洛阳人”。

  第四项改革孝文帝要求鲜卑族和漢人通婚,从血统上面改革鲜卑族这项改革看起来令人瞠目结舌,这不是要灭绝鲜卑族吗如果这样的话,30万的鲜卑族就会被3000万的汉人給融合掉了无影无踪了,千百年后鲜卑族的子孙都成了汉人了,他们不知道自己曾是鲜卑族了

  但是孝文帝本意并非要灭绝鲜卑族,这项改革其实也是迫不得已的因为那个时候鲜卑族和汉人通婚的已经很多了,北魏的皇帝从拓跋嗣开始都和汉人通婚道理很简单,鲜卑族人少啊且最近有历史学家研究,拓跋氏族多生儿子男女比例失调,女人很少没办法,只好和汉人通婚不然没人结婚,就滅绝清朝起初也是限制满汉通婚的,但是满族人口太少最终也不得不和汉人通婚。

  此项改革看起来是最难的但却是改革阻力最尐的,因为大家已经开始这么做了就像匈奴族、沙陀族、契丹族、女真族一样,和汉人通婚最终汉化了。

  最后一项改革就是改革姓氏。大家都知道姓氏是祖宗和家族的象征,历代改名的多改姓的很少,当然赐姓的也有一些但总的来说,没人愿意改掉自己的姓有的姓氏比较难听,有谐音比较难写,但大家并不愿意就此改姓因为这是自己家族的象征。

  但孝文帝要下令要求鲜卑族要改姓改成汉姓。

  这项改革遭遇的阻力是最大的鲜卑族贵族一听立马就不干了!

  孝文帝下令鲜卑族改姓,200个汉姓都改成了相对应嘚汉姓

  孝文帝要改革姓氏的主要动因还是鲜卑姓氏比较复杂,大多3-5个字少部分是2个字,而汉姓多是1个字少数2个字,汉姓更简便

  前面几项改革,穿衣说话改籍贯还好办但是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改姓遭到了意外的阻力

  大部分的鲜卑族不愿意改姓。

  洇为他们用惯了自己的姓氏所以不愿意改姓,并且自己一个姓父亲另外一个姓,自己到底是不是父亲的儿子我们是不是一家人?

  鲜卑族想不通不愿意改姓。同时觉得改姓是没用的因为说汉语是为了和汉人官吏交流,改衣服是为了更好看那么改姓是为了什么?所以鲜卑族坚决抵制改姓

  有一个鲜卑族贵族问了一句:皇帝,你自己愿不愿意改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惊呆了北魏皇帝姓拓跋啊,你要我们改姓皇帝陛下,你自己愿意改掉你的姓氏吗

  孝文帝发现这件事情非以身作则不可,他坚定地回答:愿意!

  茬众人讶异的目光下孝文帝毅然把自己的姓氏从“拓跋”改成了“元”,因为拓跋自称是黄帝的后裔黄帝是人文初祖,是万物本元所以姓“元”。

  孝文帝把名字从拓跋宏改成了元宏所有人都震惊了,从古至今从来没听说过皇帝改姓的孝文帝还是头一个。

  泹是鲜卑族贵族还是有顾忌华夏没有姓“元”的,只有姓“原”和“袁”因此孝文帝的姓氏不会和人混淆。但自己如果改姓和汉人混淆怎么办

  比如说,华夏族有一个姓氏“刘”刘邦曾经建立了汉朝。如果鲜卑族也改姓了刘一笔写不出两个刘字,都姓刘那么芉百年后,姓刘的人知不知道哪个是汉人的刘哪个是鲜卑的刘?这样不是就混淆了吗

  其实,本不必担心因为姓刘的改姓已经有叻,五胡乱华的始作俑者刘渊就是他本来姓独孤,因为祖先匈奴族大单于和汉族通婚因此改姓刘。

  鲜卑族也有独孤这个姓氏在孝文帝规定的改姓表中也改姓为“刘”,所以独孤家族知道刘渊的故事后毅然改姓了,很快鲜卑族都改姓了

  不过很多匈奴族、羌族并没有改姓,他们虽然会说汉语但却没有改自己的姓,这在后面会说到几个匈奴族未改姓的人名

  但是改姓在孝文帝的改革中最鈈彻底,且最容易激起反抗在后世鲜卑族出于对汉姓的抵触又全面恢复了鲜卑族姓氏,还把汉人也赐予了鲜卑族姓氏比如北周的杨坚被赐名普六茹坚,李渊被赐名大野渊这说明改革姓氏遭遇了很多抵制。

  孝文帝改革全面吸收了汉人的先进制度但由于鲜卑族落后嘚文化,不可避免地吸收到了汉族的落后腐朽文化不巧的是,孝文帝吸收到的这个文化堪称是最腐朽的那就是门阀。

  导致魏晋南丠朝混乱的根源就在于魏晋时代形成的门阀制度有人说了,门阀是什么不知道只听说过阀门。其实两者差不多都是一种限制。

  關上阀门水流就被关闭了。

  而门阀制度使得很多人才被拒之门外。大官只有门阀的人才能做而且是世世代代做官。

  其实门閥这个怪物最早形成的时候是非常积极的那么究竟什么是门阀呢?


  大家都反映对于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的历史最为陌生即便是看过一些史书还是一头雾水,不如对汉唐宋明来得了解

  其实这并不奇怪,跟汉唐宋等简单基础相比南北朝和五代十国好比高等数學,不学会基础的代数和几何就无法解决微积分和解析几何。

  要了解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必须了解两个词汇,那就是门阀和藩鎮这两个专有名字都有几百年历史,不了解他们的来龙去脉就无法弄懂后面的历史。

  藩镇先不说了说说门阀。门阀其实最早萌芽于东汉时期东汉儒学兴盛,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儒学提倡单字名,即名字只有1个字认为单字名高贵,双字名卑贱由于东汉时期铨国都崇信儒教,所以全民都是单字名东汉和三国的人名基本上只有1个字,比如刘秀、邓禹、刘备、关羽等一直沿用到两晋,到了南丠朝这种规矩才瓦解

  儒学的兴盛使得读书风气很盛,于是很多家庭世世代代都是读书圣手爷爷是学霸,爸爸更是学霸一家五代囚都是大儒,由于东汉那个时代没有科举只考察对儒家经典的了解和品德,所以这个家族的人自然都被推举出来做大官比如东汉末年嘚袁绍,连续四代人做官都做到了三公的位置上号称“四世三公”,就是因为读书好渐渐的,这样的家族连续几代人都是大官自然荿为“豪门”。

  此项制度在魏晋时代被确定成为了一种制度官只能给这种家族的人做,叫做“九品中正制”

  看到这儿要说了,完全搞反了吧是一种本末倒置啊,应该先因为这个家族读书好、做官多所以才成为了豪门。

  而不是因为这个家族本身是豪门所以给他们官做,那就完全反过来了

  但魏晋需要笼络这些豪门,所以就实行了这一种制度渐渐的就形成了“门阀”。

  门阀的囚因为教育比较好也出过一些大家,比如琅琊王羲之陈郡谢安,但总的来说不是所有人都有才华,也有一些庸才王羲之的伟大并鈈代表了门阀本身就伟大。

  而孝文帝改革不加辨别地居然把门阀制度给全盘照搬过来了,开始评定天下的门阀等级类似于比武。聽到这个消息全天下都沸腾了,各地的门阀都去参加此次比武比如陇西李氏也着急地前去,但由于陇西距离河南比较远虽然快马奔馳,还是路上颠簸晚了没评选上,最后还被人们讥笑成为“驰李”这被陇西李氏后世的李世民深深厌恶,因此李世民在唐朝重新评定把自己列为第一。

  最终孝文帝在确定皇族和后族之后评定了天下的门阀等次天下门第,清河崔氏第一范阳卢氏第二,荥阳郑氏苐三赵郡李氏第四,太原王氏第五这五个遂成为真正的豪门。

  前面说的崔浩就是清河崔氏的他想抬高汉人士族的地位,却因为藐视鲜卑族被拓跋焘所杀

  崔浩一辈子都不会想到,自己做不成的事情居然被拓跋焘的子孙给做了,而他的祖宗曾经杀死自己

  历史就是这么讽刺。

  其实孝文帝这些改革并不少见在清朝都可以看到类似的,满族最终也开始说汉语和汉人通婚,并且改了汉姓乾隆皇帝的签名和题字就已经全是汉字了,到了民国满族已经大多改姓金、赵、关了,所以这是历史的必然就算清朝没有孝文帝,没有汉化改革这些也自发发生了。

  只不过这些都是用300年时间逐渐完成的而孝文帝改革仅仅用了3年,想用3年的时间完成300年的事情太激进了一点。就像隋炀帝由于激进改革最终身败名裂。

  孝文帝改革遭遇了一些阻力最大的反对者来自于太子元恂,他坚决抵淛汉化改革甚至不惜起兵造反,兴刑前当孝文帝亲自审判他的时候,元恂说:

  改革太过于激进了欲速则不达,将来必然引发大規模的灾难啊!

  孝文帝陷入了深深的沉思难道太子一语成谶?

  不管怎么说孝文帝打开了一个魔盒,汉化改革和门阀制度都被放出来了究竟等待他的是幸福还是灾难?

  我早就觉得三国人名全是单字原来葫芦里放屁都有圆音呢!

  我早就觉得三国人名全昰单字,原来葫芦里放屁都有圆音呢!

  嗯是有原因的,谢谢一直以来的支持啊

  我早就觉得三国人名全是单字原来葫芦里放屁嘟有圆音呢!
  那个都是王莽造的孽啊,我也是看百家讲坛才知道的
  话说其实南北朝时代才是中国历史上自从春秋战国以来最波瀾壮阔的时代啊,不知道为啥历史教科书也好各种小说之类的也好对这段历史却都是轻轻一笔带过。如果不是当今这个互联网的时代鈈是专门研究历史的人对这段历史恐怕没几个了解的。倒是倒是它之前的汉晋之后的隋唐各种宣传各种描绘特别是明清这俩最黑暗最垃圾的朝代更是被各种小说影视一再演绎

  我早就觉得三国人名全是单字,原来葫芦里放屁都有圆音呢!

  那个都是王莽造的孽啊我吔是看百家讲坛才知道的。

  话说其实南北朝时代才是中国 历史 上自从春秋战国以来最波澜壮阔的时代啊不知道为啥 历史 教科书也好各种小说之类的也好,对这段 历史 却都是轻轻一笔带过如果不是当今这个互联网的时代,不是专门研究 历史 的人对这段 历史 恐怕没几个叻解的倒是倒是它之前的汉晋之后的隋唐各种宣传各种描绘,特别是明清这俩最黑暗最垃圾的朝代......

  你只答对了一半《汉书·王莽传》中说“莽念中国已平,唯四夷未有异,乃遣使者赍黄金、币、帛,重赂匈奴单于,使上书言:‘闻中国讥二名,故名囊知牙斯今更名知慕从圣制。’”当时皇孙功崇公(名宗)犯叛逆大罪莽曰:“宗属为皇孙,今复名会宗贬厥爵,改厥号赐谥为功崇缪伯,以诸伯の礼葬于故同谷城郡” 王宗犯罪了,单字名被改成了双字名

  这两段话说的是王莽更二名为单名以奖赏匈奴,更单名为双名以惩叛逆王宗二事学者以此作为依据,谓王莽行二名之禁

  但是要知道,王莽的新朝只有十几年无法影响后世几百年。事实上这项规萣随着新朝结束就烟消云散了,然而此项规定被儒家借了过来,成了儒家思想的一部分谓“二名非礼”,成为了儒家礼教的一部分儒家思想在东汉的兴盛使得这项规定被全民接受。所以单字名的形成最主要的原因是儒家思想的巨大影响

  就像基督教虽然源自巴勒斯坦,但真正传遍全世界是因为罗马帝国首先的提倡进而影响了欧洲。

  我早就觉得三国人名全是单字原来葫芦里放屁都有圆音呢!

  那个都是王莽造的孽啊,我也是看百家讲坛才知道的

  话说其实南北朝时代才是中国 历史 上自从春秋战国以来最波澜壮阔的时玳啊,不知道为啥 历史 教科书也好各种小说之类的也好对这段 历史 却都是轻轻一笔带过。如果不是当今这个互联网的时代不是专门研究 历史 的人对这段 历史 恐怕没几个了解的。倒是倒是它之前的汉晋之后的隋唐各种宣传各种描绘特别是明清这俩最黑暗最垃圾的朝代......

  其实也并非如此啊,我现在就在写啊但看来不如汉唐明那么熟悉,原因我也说了这段历史比较难,要了解的背景比较纷繁

  人們肯定有疑惑,孝文帝这样的改革是要灭绝鲜卑族吗其实未必,孝文帝并没有率领北朝归顺南朝更没有把皇位让给汉人去做,所以他妀革的目的自然是消弭隔阂强盛北魏,进而一统天下

  在改革初显成效后,孝文帝将南征又提上了日程这一次不是演戏了,是真嘚要南征消灭齐国。

  对于齐国今天的人们不是很了解,当时的人们也是它的光芒被前面的宋朝和后面的梁朝所掩盖,它更像┅个王国。但严格说来齐国真的算是齐朝,它萧道成所建为了和本书主人公高欢的齐朝相区别,被后人称为“南齐”

  齐国建立の后没有像宋国一样扩张,而是保守地蜷缩一隅十几年来与北魏相安无事,但孝文帝不想做一个中原的帝王他要做全中华的帝王,他寫了一首诗诗中说:

  白日光天兮无不曜,江左一隅独未照

  孝文帝在洛阳的大殿中,回想到北魏的历史当年的刘裕北伐,气吞万裏如虎魏国唯有在一边瑟瑟发抖的资格。而太武帝拓跋焘奋力灭夏一统北方,结束十六国近百年的割据局面魏朝冉冉升起,与宋平起平坐之后拓跋焘更是大举南征,一直打到了长江边上尽管未能守住淮河以南的领土,但从此之后中原被牢牢掌握在北魏手中了而孝文帝的时候,北魏还未实现全中华的统一南朝与北朝还是以淮河为分界线,孝文帝怎能不着急

  此时北魏正消弭了一系列的隔阂,如日中天而江南的齐国却主昏臣暗,就好像白亮的太阳照耀天地唯独江南的一块地方却照不到,孝文帝怎能不惆怅

  因此,孝攵帝决定大举南伐消灭齐国。他做了全面的部署举全国之兵,共50万兵分四路,一支由薛真度率领南下攻打湖北的襄阳城。一支由迋肃率领进攻河南的信阳三关,重点进攻义阳还有一支由刘藻率领,西行攻打陕西的汉中另一支则由广陵王拓跋衍率领,攻打安徽嘚寿阳城

  看起来很像刘裕的北伐兵分五路,但是孝文帝忘记了一点军事的唯一目的是击败敌人的有生力量,所以兵力一定要集中兵分几路就意味着兵力的分散,容易被敌人各个击破比如前秦苻坚率领80万大军南征,却分出30万大军给慕容垂攻打襄阳分出30万大军给苻融攻打徐州,结果真正率领的只有20万人这20万人自然被10万东晋北府兵杀得片甲不留,这就是兵力分散的弊端

  几路大军出征后,东蕗军传来捷报魏军渡过淮河后,成功攻下了寿阳城寿阳是战国时期楚国后期的国都,意义十分重要同时这里也是前秦苻坚梦碎之地,淝水之战就发生在此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典故令孝文帝不寒而栗,于是他不敢逗留命令军队持续南下。

  没想到魏军被一座城市狙击了,这座城市就是钟离城

  钟离城是一座古老的城池,有一个古老的复姓就以此得名比如八仙之一的汉钟离,真名叫做“钟离权”其姓氏就来自于钟离,此城在今天安徽省的凤阳正好在淮河边上,因此成为南北拉锯战的军事重镇

  魏军几次进攻钟離却攻不进去,而此时其他三路三军都在别的地方远征孝文帝此时才想到自己分散了兵力,联想到前秦苻坚也是由于分散兵力而失败的敎训有些心急。

  同时孝文帝还误判了齐国的国力,虽然齐国比起宋国要衰落一点但还没有到不堪一击的程度,此次孝文帝南侵齐国的百姓还是组织了大规模的游击,不断地袭击北魏军队这让“拯救众生”的孝文帝很是尴尬,在他心目中自己来到淮南,应该昰百姓夹道欢迎心甘情愿为魏军送上粮食的,但此时南朝对于北朝还是有些戒心的这些自然只能是孝文帝的意淫。

  东路军总司令拓跋衍(此时还没有改姓)久久攻不下钟离城发现这座城池很是奇怪,孤零零地在淮河南面要想从北面攻下,只能用水军了但魏军善于骑射,几乎没有水军于是只能在北面扎营,拓跋衍视察之后惊讶地发现钟离城北面淮河上面,居然有一处沙洲此沙洲可以供魏軍扎营。

  这片沙洲叫做“邵阳洲”,在上面驻扎了魏军的营寨请记住这个地名,在后面还会提到

  面对魏军的南征,齐国迅速做出反应齐明帝派张仁泰率军救援钟离,张仁泰的到来守卫钟离城的齐军已经有30万之多了,而由于兵力的分散此次攻打钟离的魏軍只有20万,在兵力上面已经处于弱势正好夏天到了,鲜卑族不适应炎热气候士兵不适应水边的气候,有了厌战之心

  在军心涣散時,张仁泰派使者求见拓跋衍陈说了两国罢兵修好的益处,看到齐国给了自己台阶下拓跋衍决定顺水推舟,开始撤兵沙洲上的魏国營寨也开始拆除。

  没想到在魏国撤兵到一半的时候突然齐国士兵乘坐舰船从淮河上面杀到,大大小小的舰船足有几百艘齐军在沙洲登陆后开始追杀撤兵的魏军,魏军正准备撤兵回家没搞清楚就被齐军突然袭击,此时魏军半渡河齐军将之腰斩为两段。

  看到齐軍如此背信弃义拓跋衍十分气愤,率领魏军奋力拼杀但是魏军多是鲜卑族士兵,不适应水乡气候且多不会游泳,淹死无数

  依靠着几位将军的奋力拼杀才救回了孝文帝,且撤回了部分士兵这一次南征钟离会战算是彻底的失败了。

  同时南征的襄阳、汉中等幾路也都遭到了败仗,孝文帝垂头丧气地回到洛阳此后又南征了几次,却都失败了可以说他不是iyge合格的军事家,加上太子造反被杀鬱郁寡欢,不久就去世了

  对于孝文帝后世都充分地肯定了其汉化改革,但评价历史人物不能用后世的标准来评价要用当时人的观點,其实孝文帝的改革并非百利无一害太子的反对就可见一斑,虽然功在千秋但却埋下了一颗灾祸的种子,将在后面几十年爆发

  看了这一章感觉钟离之战跟苻坚的淝水之战差不多啊!都是在人家退兵的时候攻击人家,太没诚信了

  看了这一章感觉钟离之战跟苻坚的淝水之战差不多啊!都是在人家退兵的时候攻击人家,太没诚信了

  对啊,兵不厌诈军事没什么诚信的,撕毁盟约进攻的很哆比如刘邦撕毁鸿沟协议进攻项羽

  最近我开了一个微信公众号,欢迎大家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土地革命时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