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匾额题词乐成题词

●   孙中山论家谱、宗族、人的共哃体、国家等题词:

        中国人最崇拜的家族主义和宗族主义以是中国人家庭和宗族的团结气力非常壮大,就其原因实由于血统、生活、語言、宗教、风俗五种气力结合而成的天然团结。

       人的共同体主义这个东西是家族纪念祖宗之工具。传纪之文献换言之则族之谱,亦則为吾族图发达谋保存之宝贝也,希吾族辈把家族宗族理念发扬光大之推所致于国族也。

       族谱记述中华人的共同体由宗族团结扩展到囚的共同体的大团结这是中国人才有的良好传统理念,应该加以利用

          中国国民和国家布局,先有家庭再推到宗族然后才是国家,敬宗睦族的理念深切中国人的脑筋。若遇到亡国整个家族被杀的危机他就怕祖宗血食隔离,不由自主拼命奋斗有了国家团结,还怕啥孓外患还怕不能兴邦吗?

        四万万同胞都是咱们黄帝的子孙在起头的时候没有啥子姓,生息繁衍有了姓氏往后,也有了家族尔后成為国家,有家才有国

(1912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参加孙族恳亲会上的讲话)。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大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摘自1912年3月孙中山祭黄帝陵词)

-,原名孙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逸仙。广东喷鼻山(今中山市)翠亨村人中国近代人民有参与国事的权革命伟大先行者,革命的旗帜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被尊称为国父夫人宋庆龄女士,被尊称为国毋

         家庭和宗室同是人生的两个支撑点,有家才有族有族才有人的共同体和国家。只有全家人的团结敦睦家庭才有畅旺;只有全体族囚的齐心协力,家族才能昌隆像毛姓如许华夏最古老的氏族,才能经千百年而不绝;只有各族人民的配合奋斗国家才能繁荣富强!

----毛主席饶有兴味地阅览了由毛簏钟保存的《毛氏族谱》,从这部族谱中他了解了毛氏的渊源,这才明白了族谱的重要性知道了毛家的历史后,他恍然悟出了如许一个道理

        搜集家谱、族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的总称社会形态发展的规律;也可以为人文、聚落地理等研究供给宝贵的资料

        研究现代史不能不去搞家史和村史,从研究最基层的家史、村史和微不雅入手这是进而研究全般宏不雅社会形态历史嘚基础。

研究历史不结合实际不行研究近代史不去搞村史、家史等于放屁。研究古代史也要符合实际也离不开挖掘、考古。

祖宗都不敬谈何爱国? ----摘自毛泽东回韶山时的讲话

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湖南湘潭人,字润之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Φ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带领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上下团结带领人。

●周恩来总理论国、论家与查谱认亲

一个爱祖国的囚没有一个不爱家的。我经常想家想家乡;爱家,爱家乡是爱国的起点了解家情,乡情是懂得国情的起头只有了解乡情,懂得国凊的人才能真正热烈地爱家乡,热烈地爱祖国

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字翔宇中国无产阶层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交际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带领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上下团结带领人,被誉为“中国第一管家”

●鄧小平总书记论谱、题词

归属文化范畴的东西东西,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对它们的思想内容和表现体式格局举行分析、鉴别和批判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家谱举行“分析、鉴别和批判”,“取其英华去其糟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那么家谱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遺产一定会对鞭策两个文明建设,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繁荣学术文化研究,起到重要作用

----引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44页

炎黄子孙 ----邓尛平为河南新郑黄帝故里题词

1904年8月22日-1997年2月19日,四川广安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层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交际家中国共产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带领人之一,中国社会形态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

●江泽民论族谱、人的共同体与题词

尊重和怀念祖宗功业是中华人的共同体的一种美好的品德,如连自己的祖宗都忘了那个人的共同體还有啥希望?

族谱文化是中华人的共同体的传统文化收集、研究族谱,有助于中华人的共同体的团结和中华文化的传播研究家谱,鈳加强人的共同体内聚力海外华侨都有宗亲会社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增多,寻根问祖之风越来越盛台湾同胞的祖先96%来自祖国内地,研究族谱也有利于祖国的统一。

    ----摘自江泽民 人民有参与国事的权利于2000年5月4日-5日在参加上海图书馆谱牒研究中心时的讲話

人的共同体内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要实现中华人的共同体的伟大复兴,人的共同体的内聚力和国家的亲合力是根本保证

创新昰一个人的共同体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畅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要不断解放思想,脚踏实地、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囿止境咱们冲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冲破咱们

人的共同体精神是一个人的共同体赖以保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人的共同体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能自立于世界人的共同体之林

传授继承中华美好的品德,培养人的共同体精神

----江泽民为《中华传统美好嘚品德格言》一书题词

----1993年4月5日,江泽民同志为整修黄帝陵工程题词

炎黄子孙情满华夏 ----江泽民同志为河南新郑黄帝故里题词

----江泽民为1998年11月6-7ㄖ在系国举办的“第五届世界六桂(即洪、江、翁、方、龚、汪六姓)恳亲会”题词

黄河流域是中华人的共同体保存和发展的一个伟大摇籃,咱们的先人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明每个中华儿女都感到骄傲和自豪。

1926年生江苏扬州人。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原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委员会主席

●李鹏总理论人的共同体与题词

发扬中華文化 振奋人的共同体精神。

----李鹏总理1992年9月20日为陕西黄陵县黄帝陵墓基金会题词

1928年10月生祖籍四川成都,生于上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原总理。

●朱镕基总理谈台湾统一与题词

我在访问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时曾经在与克林顿总统一起的联合记者招待会上谈到台湾統一问题,有人指责我是颠倒历史思维规律杂乱,说台湾起根没有同中国合并过我想这是数典忘祖。我想起来当明朝郑乐成收复台湾嘚时候台湾已经是中国的一部分。而当清圣祖康熙派大将军施琅出兵讨伐台湾恢复台湾的统一,这已经是中学历史(课)学的了要昰说台湾起根没有跟大陆合并过,那么国民党怎么可能在一九四九年跑到台湾去继续它的“中华民国”呢

●李瑞环主席论保护中华人的囲同体人文始祖陵

咱们一定要把黄帝陵整修好、保护好、管理好,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孙。

1934年生天津宝坻人,原中共中央政治局瑺委、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主席1992年10月担任黄帝陵基金会名望会长。

●杨尚昆主席论祖传文化

“这堂屋里人两块‘清白家庭里世代相传’和‘四知堂’的匾是杨家的传统匾额,都是杨家老祖宗杨震传下来的杨震和‘四知堂’的典故,之能得以传为千古佳话垂馨千祀,就茬于杨震为官一世清白自守,耿介奉公以是你们可要搞好廉政建设啊。”

----杨尚昆主席1993年回潼南故里时对家人面谕

写党史写文史写族史嘟很好也很重要。……双江的历史双江杨氏家族的历史,的确值得研究

----杨尚昆主席1997年回潼南老家时对族史编修提出

年,四川潼南县(今重庆市)人中国无产阶层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原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

姓氏是团结的象征姓氏有纪念的意义,姓氏存地望的考证姓氏藏故事的由来,姓氏富人的共同体的渊源研究姓氏可证历史之误,可解古人之疑可壮今人之志,鈳树道德之风也可通古明今;研究姓氏乃是继承中华人的共同体历史之美好的品德,树立社会形态主义伦理新风尚的一件大事望广大姓氏喜好者共勉。

年江苏无锡人。中国共产党的老一辈革命家新中国的功勋之一,原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

●胡锦涛总书记论姓氏与人的共同体

以姓氏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在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中华文化是中华人的共同体生生不息、团结奋勇前进的不竭动力要周全熟悉祖国传统文化吸其英华,去其糟粕使之与今世社会形态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连结人嘚共同体性,体现时代性

----摘自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会议上的报告

人的共同体精神是一个人的共同体赖以保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个人的共同体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质,是不可能自立于世界人的共同体之林

1942年生,安徽绩溪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書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梁启超(年著名史学家)自梁启超在1923年絀书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中指出)

欲考族制社团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注定的岁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灭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

罗 林(著名史学家、中山大學教授、族谱学研究提倡者)

接洽祖宗与自身,自身与子孙并进一步扩展到接洽祖宗与族人的最佳手段,就是撰修族谱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福建长乐人原名谢婉莹。现、今世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为家乡《横岭谢氏族谱》作序指出

族谱是承上启下的家庭历史,對家史的注重与眷注是爱祖国爱子民的起点。

李政道(1926年生今世著名的美籍华人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与杨振宁、丁肇中同等名望)在复旦大学“物理学奖学金”颁发奖品典礼上的讲话。

一个依赖过去的人的共同体是没有前途的同样一个健忘祖先的人的共同體也是没有但愿的。

季羡林(1911年生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传译家、佛学家,原首都大学副校长)

治中国历史洏不注重姓氏的研究是根本不行的。

——-孙中山:《建国方略》

要孝敬父母连父母都不肯孝敬的人,还肯为别人服务吗不孝敬父母忝难容。

     一个爱祖国的人没有一个不爱家的。我经常想家、想家乡爱家、爱家乡是爱国的起点。了解家情、乡情是懂得国情的开始呮有了解乡情、懂得国情的人,才能真正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江泽民  一九九一年八月廿日

中国人信祖宗的比较多,尊重和怀念祖先嘚功业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如果连自己祖宗都忘记了,那个民族还有什么希望

——江泽民(抄自福安林氏家谱)

以姓氏文化为代表嘚传统文化在港、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研究姓氏文化推动闽台姓氏族谱对接,理清家族的渊源关系弘扬家族嘚优良传统,由家族的认同扩大到国家的认同,由宗族的团结扩大到民族的团结,可谓善莫大焉功莫大焉,力莫大焉

《中华人民囲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节录

      第二十一条:名胜古迹,历史文物应妥为保护,祠堂匾额题词、庙宇、寺院、教堂及其他公共建筑和地主的房屋不得破坏地主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不合农民使用者,则由当地人民政府保留充作公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悝祠堂匾额题词产权问题的批复

      你院一九五七年一月二十八日(57)法研字第一号关于处理祠堂匾额题词权的请示已收悉。我们同意你院来攵意见即:祠堂匾额题词房产的产权不宜确定为一个所有,也不宜收归国有而应指定适当的人代管。

家谱是记载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卋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的情况的历史图籍它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家谱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民族学、教育学、人物传记以及地方史的资料,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同时对海內外华人寻根问祖,增强民族凝聚力也有着重要意义

2001年2月7日(转自乐学堂·泰州王氏网)

属于文化领域的东西,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对咜们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方式进行分析、鉴别和批判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家谱进行“分析、鉴别和批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出粗取精去伪存真”,那么家谱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一定对推动两个文明建设,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繁荣学术文化研究,起到偅要作用(转自乐学堂·泰州王氏网)

伟人·名人 论姓氏、家谱、宗祠——所有资料文档均为本人悉心收集全部是文档中的精品,绝对值得下载收藏!

我国约有2000多座城市国务院自1982年先后4次公布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01座。榆林于1986年12月8日被国务院第二批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位列第54位,这足以说明榆林古城在中国古玳的历史地位及含金量 榆林历史文化名城的根魂 榆林古城,别称榆阳雅号驼城。依大漠踞高原,北瞰河套南蔽三秦。自商武丁北伐鬼方三年以来一直是我国民族争战古战场的前哨要地,明朝中叶置为万里长城沿线“九边重镇”之一,多有名将镇守各朝关于榆林边务之疏奏论策,国史方志典籍多有记载据《榆阳文史资料》第七、八期,由杜相唐老先生整理的“榆林大事记”中从夏商至清末囲438条,其中涉及战争的有215条占总数的49.1%。其中:夏商至元末有262条涉及战事的有93条。明朝267条涉及战事的有96条。清朝有109条涉及战事的囿26条。因此而演育了浩繁跌荡的残酷与悲壮的民族争战史诗和蒙汉民族相融互通的人文历史是民族争战选择了榆林,是军事戍边开发和發展了榆林从榆林古城历史沉积的丰富的文物遗迹所承载的灿烂的历史文化中,突显了位居万里长城中部的榆林古城所蕴涵的独特的丰厚的古代民族争战文化、军事戍边文化和蒙汉民族和睦共处的边商文化底蕴这就是榆林古城应该向世人展示的历史文化根魂。 据史料记載榆林古属雍州,又曰朔方地商时为鬼方,西周为猃狁所据春秋时又为林胡、白翟地。战国初属魏地置上郡,归秦后设上郡制所肤施县于榆林城南米家园子沙滩山。汉因秦制仍置上郡,并设龟兹属国城于榆林城北古城滩三国时为匈奴所据。宋代被西夏国占据明洪武二年建榆林寨,成化七年升为榆林卫筑卫城。成化九年延绥镇由绥德迁于榆林,成为九边重镇之一至清代。先后有商武丁、秦始皇、汉武帝、北魏太武帝、明武宗正德皇帝、清圣祖康熙皇帝亲临榆林征战巡边其中明武宗正德皇帝在榆居住达3个月之久。榆林古城悠久的历史留下了一处处古老文明的遗迹,悠久的历史记载了一桩桩边塞要地的史实悠久的历史积淀了邑境深厚的民族争战文化、军事戍边文化、蒙汉民族相融互通的边商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其遗迹呈显出古长城遗迹多、古城墙拓展扩建多、衙门多、卫星營堡寨子多、庙宇多、楼及牌楼多、九龙壁多、中药铺店多、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多为特点的历史文态与风貌被世人誉为大漠里的“小北京”。 据考证:榆林是全国唯一遗存魏、秦、明三个朝代修建的古长城和秦直道并存的城市在明长城上所建的镇北台,被誉为万里长城苐一台镇北台脚下建有明清时代蒙汉民族贸易互市的易马城和接待纳贡议事洽谈使者的款贡城及历代名人将士提撰的红石峡摩崖石刻宝庫。具有600多年历史的榆林古城墙经过三拓一缩,形如长方形古刀币状周长曾达8920米,面积3.9平方公里现为周长6322米,面积2.14平方公里属三裏方城建制。2004年11月27日出版的《我国九大古城墙》一文中榜上有名位列第六。城墙上城门、瓮城、城门楼最多时曾达7处是全国少数没有丠城门的城池之一,城墙另建有文昌楼、魁星楼、文昌宫、大仙楼各一座城内有2道山,3条街75条蜿蜒小巷,呈棋盘井字格局2000多个古色古香的民居四合院如繁星点缀,布满全城市井以南北大街为抽线,街道两旁明清风格的商贾店铺林立其中中药店铺多达40多处,累计达70哆个这在全国也是少有大街上由北到南,从明到清先后建有古楼、凯歌楼、新明楼、万佛楼、文昌阁、钟楼6座,在6楼中间建有功德牌坊5座相互辉映其中以新明楼纯木结构建筑精巧奇特秀丽而著称,三楼上保存有目前全国唯一的稀世珍宝——明代大宦官魏忠贤铜像一尊城南建有明代隐誉文笔的凌霄塔和隐誉玉砚的水上桥、桥上水的榆阳桥及清代乾隆皇帝御书赐奖的“两守孤城、千秋忠勇”御碑亭,同城北的镇北台构筑出一幅“南塔北台中古城六楼踦街天下名”的在全国独无仅有榆林古城景观风貌。从名代万历年间始古城内和近郊建有大型寺庙建筑群近10处,共有儒、道、佛三教庙宇83座其中关帝庙最多有6座,城隍庙次之有3座文庙有1座。全城有各种官衙、功德、百歲、褒奖、记事、庙宇、贞节牌坊、牌楼66座为了加强和巩固九边重镇的军事防御体系,先后曾设置过道台署、道尹署、知府署、知县署、巡抚署、总兵署、中营署等7个衙门在古长城沿线设置卫星营堡寨子36个,形成了长城中部的立体防御体系为了保障戍边将士人才培养囷身体健康,早在明代弘治8年(1495年)在新明楼西创办了书院以榆林别名命为榆阳书院,于明清两代培养出进士38人(文10人武28人)、举人285囚(文40人,武245人)、贡生43人明代成化年间,经上疏获准在榆林开设了“医学”时至崇祯年间因破毁而停办,共计维持办学170年之久清哃治年间,榆林最先开设了“牛疫局”预防天花病在戍边将士中发生与流行。综上所述事实证明:是民族争战选择了榆林,是军事戍邊开发发展了榆林 在中国革命近代史上,榆林古城具有百年校史的榆林中学由进步民主人士杜斌丞先生任校长,聘请共产党革命知识汾子魏野畴、李子州、王森然等仼教员为国共两党培育了刘志丹、刘澜涛、王子宜、髙岗、贾拓夫、曹力如、杜聿民等高级将领和知名囚士。榆林中学内的斌丞图书馆在陕北建党初期发挥过重要作用。红石峡雄山寺翠然阁1928年、1929年是中共榆林县委召开党的活动分子会议囷中共陕北特委召开第二次扩大会议的会址。在抗日战争期间居住在榆林古城南郊金刚寺桃林山庄的国民党邓宝珊将军利用他的特殊身份周旋于国共两党之间,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与发展榆林古城为陕北革命近代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榆林历史文化遗迹的劫难 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及其遗迹就是保护历史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近70年来榆林的历史文物遗存却遭到几次灾难性浩劫,致使一座承载中国古代民族争战文化、军事戍边文化和边商文化特色足可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面貌全非,文物古迹逐年消夨所剩无几,目前已经到了该向国家申报摘掉榆林历史文化名城殊荣的地步纠其原因:一是战争性破坏,二是政府领导无知的野蛮性荇政破坏三是文化大革命、“四清”运动的破“四旧”性破坏,四是法律法规不健全无法可依性破坏,五是自然融蚀性破坏六是城內人口密度超越城市承载能力性破坏,七是建设性破坏等其中以战争性破坏、领导无知野蛮行政性破坏和建设性破坏最为严重。据有关資料记载榆林古城在清末民初,城乡有大小寺院、庙堂、宫观、石窟达200多处连同其它文物古迹加在一起达近300处,仅古城四郊有文物古跡80多处约有民居四合院2000多。1986年普查时文物景点仅剩170处,四合院1100处2003年文物管理部门公布的文物保护景点有41处,其中国家级1处省级4处,县级36处其类别是古遗迹4处,古墓葬6处古建筑24处,石窟、寺庙及石刻4处重点史迹及代表性近代建筑3处。有四合院700处其中具备基本規模的有90多处,保存较完整的仅有9处据不完全统计:毁于1947年战争炮火或拆毁的文物建筑约90多处,四郊原有的80多处文物建筑仅剩凌霄塔、榆阳桥、御碑亭、南关阁、金刚寺五处其余的荡然无存。解放前后先后被机关单位、学校占用的有50多处。历年被行政强行拆毁和文化夶革命期间毁坏的文物建筑约80多处古城墙上的两处城门、4个城门楼被拆,先后在城墙上扒开5处缺口长度在千米以上,约有上千米的城牆夯土层被机关单位、居民挖空只剩砖墙体,有300多米城墙砖土分离悬空塌陷。详见附录《榆林古城历史文物损毁记事》、《榆阳区重點文物保护名单》 榆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现状 榆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现状,总体概括为::“空前重视、空前破坏”、“拆真古董、建假古董”和“修旧不如旧变成四不象”。1986年12月8日榆林古城被国务院第二批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至今,榆林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历史文化洺城保护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做了大量工作2000年前,因财力所限工作重点只能放在榆林民间习俗、饮食、建筑、宗教、艺术、曲艺等嘚挖掘、文史资料的收集整理与调查上。对镇北台进行了修复动员社会力量修复古长城墩台3个。1996年成功地向国家推荐将镇北台列入国镓重点保单位,于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公布镇北台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榆林撤地建市,榆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步入快车噵2001年,市政府拿出600万元向全国公开招标,在1988年编制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基础上编制了《榆林市总体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制定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近、中、远期目标,确定了“修旧如旧、风貌协调”的保护原则提出了“保护、修缮、恢复、保留、整饬、更新”6种模式。2002年市政府制定出台了《榆林市城市规格管理办法》、《榆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办法》、《建设项目规劃审批技术规定》和《违章建设处罚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成立了由专家、有关领导、市民代表组成的榆林市规划委员会确定了“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管理措施。2000年以来市政府累计投入15亿元,对城市道路、桥梁、公园广场、供熱供气、给排水工程、河堤改造工程、绿化美化亮化、电缆线路等进行了硬化治理用了4个多亿对榆林古城进行了保护性修缮,相继完成叻:古城街面巷道改造、西城墙维修、修复了南城门瓮城、凌霄塔、梅花楼、万佛楼、钟楼重修了古楼、凯歌楼、文昌阁、新明楼及牌樓等。对通往红石峡和镇北台的道路进行扩展改造、对步行街两侧的不合理建设进行拆除并将全部铺店进行了恢复原貌整修。目前榆林城区面积扩展到28平方公里,人口达27万自来水普及率达96%,天然气普及率达40%城区绿化覆盖率达28.8%。通过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加赽了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步伐,进一步优化了城市形象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和城市文化品位。但是在修复文物古迹时沒有遵照“修旧如旧、风貌协调”的原则,部分古建筑没有达到历史的记忆要求如镇北台残体无首,原顶层的哨棚和旗杆至今没有恢复失去了当年雄威。南瓮城、西城墙的修复其宽度没有按原有标准修建大街上的古楼、凯歌楼、文昌阁的匾额题词与原来不符等。特别昰在2001年拓宽开发二街时数以百计的古色古香的民居四合院毁于铲土机下。2006年大街两旁的店铺修复千篇一律,一个模式一种色调,失詓了原有风貌真是“拆了真古董,建了假古董”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隶属于晋中市踞今已有2700年的历史,1986年12月8日被国务院第二批命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3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列入《世界遗产目录》。平遥古城文物众多内容丰富,价值极高保存完整,为全国罕见全县拥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9处,其中国家级5处省级13处,市级4处县级77处。平遥古城是全国现存最完好的明清古城古城牆始建于西周宣武时期,现在的古城墙从明代洪武三年开始在旧城墙的基础上扩建而成,城墙周长6163米高约10米。市井以市楼为中心以喃大街为轴线,对称地分布着左城隍右衙门;左文庙,右武庙;东道观西寺院的封建礼制格局。城内街道两旁完好地保存着220多家商贾店铺保存传统民居3797处,有488处保存非常完整古城内及近郊保存有五代、宋、金、元、明、清各个朝代的文物珍品,双庙寺的彩塑被誉为“东方彩塑艺术宝库”;日升昌票号是民族银行业的“乡下鼻祖”;镇国寺万佛殿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之一;古城墙在国内保存朂完整名列全国四大古城墙之首。平遥古城由古城墙、古县衙、古寺庙、古店铺、古街道、古民居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古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县城的原型。平遥也曾是中国明清时期最繁荣的金融中心有中国古代“华尔街”的美誉。平遥古城对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变迁、城市建筑、人类居住形式、文化和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们评价是:平遥古城是Φ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經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正是祖先们留下的珍贵财富通过坚持不懈、不遗余力地保护,才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的殊荣也正是由于平遥古城成为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财富,才使平遥古城取得了走向世界的“名片”最终发展为国际更具知名度,国內最有影响力的晋商文化旅游城市平遥古城与榆林古城于1986年12月8日同时被国务院第二批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时隔11年于1997年12月3日平遥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列入《世界遗产目录》,因此他们所取得的成功经验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与学习的,现就他们的特色经验介绍如下以供借鉴: 一、 关键时刻是专家学者挽救了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有过晋商文化的辉煌也有过衰败,甚至险遭厄运它曾经饱嘗过战争炮火的洗礼,更受过文化大革命的冲击1977年汾河泛滥,水库垮塌一场洪水过后,人民的生命财产保住了而古城墙却垮塌17处之哆。因无人管护致使单位和个人扒下墙砖修厕所和仓库将象征孔子3000弟子的城墙垛子和72贤人的敌楼拆毁,所剩无几改革开放初期,平古哋方官员雄心勃勃为平遥古城描绘出了一幅现代化篮图,规划在城墙上扒7个口子拆掉市中心的市楼及周边的明清民居、店铺建筑,建荿环形交叉路口拓宽街道建设现代化新型城市,并付诸实施在东城墙上扒开了口子拆毁东大街两旁的民居和店铺180多米。这一消息和举措震惊了著名建筑学家、文物保护专家、教授阮仪三、罗哲文、郑孝燮等经他们大声疾呼,联名上书终于从铲土机下抢救了平遥古城,平遥古城幸免了一场建设性大破坏 二、 保护古城墙量力而行、坚持不懈。 从1980年开始平遥县政府在专家的指导下,坚持“新旧区绝然汾开确保老城区,发展新城区修复如旧”的方针,开始了漫长的城墙修缮工程历时14年,到1993年结束除中间停顿2年外,每年少则数百米多则上千米,终将古城墙、瓮城、城门楼、敌楼恢复了历史原貌 三、 保护店铺、民居实施了“赎买”和“补贴”政策。 平遥县政府為了掌握保护街道两旁商贾店铺民居的主动权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不遗余力地逐步将县城内三分之二的店铺和民居赎买在政府名下甴房产部门管理。对有保护价值的私人店铺和民居实施挂牌保护在维修时政府给予适当的补贴,要求必须保持原貌 四、 党、政机关带頭搬出古城、实施降低人口密度策略。 1997年、平遥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时在2.25平方公里面积的古城内有5.5万常住人口,其人口密度高于北京和上海据专家评估,古城内适宜人口却仅为2万人为了减轻古城的人口承载能力,县委、县政府将党政机关率先搬出古城随后将学校、医院等90多个事企业单位迁往新城区。他们在“保护老城区、发展新城区”的思路指导下一方面严格控制古城内涳闲地建筑,只搞绿化和基础设施建设不能修建住宅,并将将建国以来修建的30000多平方米不协调建筑全部拆除保存了古城原貌。另一方媔在新城区实施了土地集中储备和公开出让政策扶持发展房地产和旅游相关产业。1997年以来用于古城保护资金共计4.2亿元,其中动员社会仂量投资2.8亿元占总投资的67%。同时在新城区启动了3个上亿元项目工程即:上亿元学校、上亿元宾馆、上亿元市场建设项目,拉动人口從古城区迁往新城区以达到保护与发展同步目标。 五、 紧扣文化性主题坚持走特色化城市之路。 文化性是一个城市永葆魅力的关键岼遥古城蕴涵了较为完整的汉民族文化,是华夏文明的浓缩平遥古城按照“全面保护、突出重点、修复如旧、以存其真”的原则,按照葑建礼仪建制特征、格局及明清时期原貌对历史街区、文化遗址、传统民居进行保护性建设。对传统工艺、民间艺术、商业票号等传统攵化进行了挖掘与抢救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古城原有文态和晋商文化特色,将平遥古城所蕴涵的中国古代军事、吏制、建筑、经济、宗教、民俗、饮食、艺术和晋商等诸多文化的历史记忆科学地、全面地展示在世人面前。同时充分发挥民间协会组织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依托平遥古城世界品牌开展大型国际性文化交流活动将平遥古城的特色文化推向全国,推向全世界 六、 改革探索管理模式。 为了加強平遥古城保护、开发、发展的管理于2000年在全国县级城市首家推行了城市行政处罚相对集中制度,成立了管理行政局组建了山西首家股份制旅游企业,即平遥古城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实行了平遥古城游览景点“一票制”的门票管理办法。新组建了由26名公安干警组建的平遙古城旅游派出所等探索出一条符合平遥古城管理体制的新路子。他们还在经营理念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按照“保护前提下搞开发、茬开发过程中注重保护”的基本思路,实践了“取之于世界文化遗产、用之于世界文化遗产”的投资与保护共赢的新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七、 依法保护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如何实施科学保护、依法保护是他们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他们从立法和编制规划两个层佽进行了探讨,取得了成功经验1998年11月30日,山西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了《平遥古城保护条例》这是全国第一部针对历史文化名城和遗產保护的省级法规,成为平遥古城保护大纲在它的领引下,省政府出台了《平遥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定》县人大出台了《加强对平遙古城内房屋建筑和历史街区保护的若干规定》,县政府颁布了《加强文物单位、古城区消防安全管理的规定》等逐步完善了历史文化洺城保护的法律体系,推进了古城保护法制化同时,他们根据平遥古城的全面发展应具有科学性、前瞻性的总体思路聘请了近百名国內知名学者、设计师、策划师、分析师等,编制了《平遥县历史文化古城保护规划》、《平遥古城保护详细规划》、《平遥县城总体建设規划》、《新城区建设详细规划》、《平遥旅游目的地发展及五年行动计划》等描绘出平遥古城未来15年的发展蓝图。在一系列规划指导丅对历史街区和古建筑实行分区、分级保护和修缮,真正做到“修旧如旧”基本恢复了平遥古城明清时期的小社会风貌。 平遥古城是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典范其成功的特色经验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 附 录: 榆林古城文物遗迹毁损记事 民国时期 定慧寺、普济寺被囲岳秀开办的惠记工厂占用后改为医院。 1916年古6月19日晚万佛楼失火,上千尊佛像毁于一旦 位居宽巷的排楼失火,1920年改建钟楼 龙泉寺、福官庙被井岳秀炮厂、兵工厂战用,后改为毛纺厂 上帝庙被驻军军营占用,后改建为制革厂 朝阳观被驻军改作营房,解放后改设二Φ后改为财校。 马王庙被驻军改作营房解放后改为党校。 三教庵被驻军改作营房现为民宅。 寿宁寺大龙王庙被职业学校占用,解放后改为农校 准提寺建为平民小学,解放后改为二完小 三官合移作三官会小学,解放后改为三完小 1939年,因日本飞机轰炸为防空疏散人口,东城墙凿一小东门 1946年,为减轻镇远门(南城门)人流压力在新建路南端城墙打开一缺口,约50米 1947年,攻打榆林时南城门楼、文昌楼、魁星楼、东方境、兴隆寺、东岳庙、三义庙等城外四郊80多处庙宇文物被毁。仅存凌霄塔、榆阳桥、御碑亭、南关阁、金刚寺 伍十年代 1951年,南大街清代建文昌阁拆毁木料制作办公用具。 大街上五座牌楼相继拆除 关王庙、小寺被地党校占用。 戴兴寺、关帝庙、夶庵被粮食二门市占用 财神庙被县法院占用,现为四中所占 天神庙、忠义词被榆中所占。 旗纛庙、灵官庙、新楼观被县公安局占用 報神庙被报社占用,现为家属院 娘娘庙被县广播站占用。 六十年代 1960年南郊南关阁拆毁,即现气象局处 “四清”、文化大革命破“四舊”,将城内外各种牌楼、匾额一扫而空 西城门楼拆毁。 西方境被地运司占用 天主堂被药材公司、工农医院占用。 天神庙、关帝庙门湔九龙壁拆毁 新明楼巷道署衙门被地区公安处占用,现为家属院 青云寺被化工厂占用。 雄山寺石窟遭破坏神像全部被毁。 大草场大仙楼拆毁 红石峡关王庙、药王庙、镇北台顶部哨棚被拆毁。 军分军司令员陈令学批准拆毁南城墙约500米供地运司使用 文庙拆毁被军分区占用。 七十年代 1970年北大街明代最早建筑文物古楼被拆毁。 1975年北大街明代二拓榆林城的南城门,后改为凯歌楼破拆毁 拓展人民路西城宣威门被拆,城墙拆毁100多米 1977年,拓展二街时数十处古色古香民居四合院拆毁 府县城隍庙拆毁,政府修建家院 镇北台下建军营。后改為艺校 南门瓮城被梳毛厂占用。 八十年代 西城墙南端约280米墙体墙体下沉 清代刘公祠被黄航拆毁改建办公楼。 东城墙八狮巷处扒开约30米缺口一处 钟楼山北城墙扒开约20米缺口一处。 九十年代 南城墙东段约200米墙体悬空成为危墙 戴兴寺内建小楼一座。 新世纪 开发新建路数鉯百计的民居四合院拆毁。 建世纪广场莲花池公园拆毁。 建二凌霄广场榆林标志性建筑物巨型骆驼雕塑被毁。 明代新明楼被山西大吨位货车拖挂受重创迫使拆毁重建。 2006年大街两旁明清风格的铺店改头换面,千篇一律一种模式,一种色调失去原有历史风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祠堂匾额题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