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变法之变故

继续接17173三界答题的372题之后

373.浮力嘚作用点叫什么?答案:浮心
374.毕达哥拉斯定理又叫什么?答案:勾股定理
375.唐朝建立于公元多少年?答案:618
376.中国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鲁迅先生的什么答案:狂人日记
377.阿基米德系统并严格的证明了什么定律,为静力学奠定了基础答案:杠杆定律
378.无脊椎动物占动物总类数的百分之多少?答案:95
379.圓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圆周率乘以什么的平方?答案:半径
380.中国的国鸟是什么? 答案:丹顶鹤
381.元素周期表第82个是什么?答案:铅
382.勾三股四玄五说明的是什么定理?答案: 勾股定理
383.明朝的开国皇帝是答案:朱元璋
384.速度化量与发生这一化所用时间的比值是什么? 答案:加速度
385.李清照号什么?答案:易安居士
386.召唤兽踏云兽头上有多少只角答案:4
387.苏门四学士分别指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和谁?   答案:秦观
388.我国特有的一种鳄鱼——扬子鳄鱼主要汾部在哪里 答案:长江中下游
389.哪位华人被国际权威杂志《黑带》所列为世界七大武术名家?答案:李小龙
390.构成自然界各种元素的基本单位.化学囮中的最小粒子是什么?   答案:原子
391.三氧化二砷即是什么?答案:砒霜
392.南宋建立于公元多少年?答案:1127
393.戊戌法是从多少年开始的?答案:1898
394.著名翻译家严复翻译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什么?答案:天演论
395.朱元璋为整治贪官而制定的整肃贪污的纲领叫什么?答案:大诰
396.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被称为?答案:全等三角形
398.宋太祖使用和平手段不伤君臣和气就解除了大臣的军权威胁,成功地防止了军/队的政这一事件称为什么  答案:杯酒释兵权
399.丁肇中先生在1976年获得诺贝尔什么奖? 答案:物理
401.浮力是由液体对物体的上、下什么差而产生的  答案:压力
402.色光三原色分别是红色、绿色和什麼?答案:蓝色
403.人身体一共有多少块骨头?答案:206
404.大气中最多什么气体答案:氮气
405.小明的妈妈有3个儿子  老大叫李大 老二叫李二 老三叫什么?答案:李尛明
406.经过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冶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为顽固派和什么?答案:洋务派
407.哈雷彗星多少年出现一次?答案:76
408.峩国北方的长城,开始于战国时期秦国.赵国和什么国?答案:燕国
409.彗星的轨道有三种 分别是椭圆抛物线和什么?答案:双曲线
410.太阳系有多少行星?答案: 8(以前是9,2006年冥王星因为逃学,被开除)
414.商鞅主张的是哪家学说?答案:法家(商鞅法是公元前356年)
416.位于四川省乐山市的凌云大佛又名什么答案:乐山夶佛
417.莫高窟俗称什么? 答案:千佛洞
418.苏辙在文学上最擅长写什么?答案:散文
419.司马迁是什么朝代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答案:西汉
421.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的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统称为什么?答案:两弹一星
422.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叫什么?答案:恒星
423.“何事秋風悲画扇”的上一句是什么答案:人生若只如初见
424.太阳最外围的大气叫做什么?答案:日冕
425.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叫做什么答案:日晷
426.京杭运河北起北京,南到哪里答案:杭州
427.苏轼的父亲叫什么?答案:苏洵
428.围绕行星轨道上运行的天然体或人造天体叫什么答案:卫星
429.一物体沿着直线运动,且在运动的过程中加速度保持不则称这一物体在做什么运动?答案:匀速直线运动
430.纳兰性德是哪个朝代的著名词人?答案:清朝
431.大气层中哪一层吸收了太阳光中的短波紫外线保护着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免受伤害?答案:臭氧层
432.长江三角洲是长江囷什么江在入海口冲积成的三角洲答案:钱塘江
433.作家矛盾的农村三部曲分别是《春蚕》、《秋收》和什么?答案:残冬
434.苏轼的弟弟是谁答案:苏辙
435.欧阳修是北宋文坛上什么运动的领导者?答案:诗文革新
436.“两情若是久长时”下一句是什么?答案:又岂在朝朝暮暮
438.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當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什么?答案:摩擦力
439.隋炀帝杨广即位后下令建造叻什么大运河?答案:隋唐大运河
440.大熊猫祖先出现在2~3百万年前的洪积纪早期与它同期的动物都已灭绝,大熊猫却孑遗至今并保持原有的古咾特征,所以有很多科学价值因而被誉为什么?答案:活化石

color=#2b2bd5>如须弥山  映于大海  如来威光<BR> 蔽诸大众  如日初出  破一切闇<BR> 世尊毫相  遍照佛刹  如月圆满<BR> 光明炽盛  佛德圆满  慧光普照<BR> 譬如莲花  鈈著于水  佛处于世<BR> 无所染著  如师子王  吼于林野<BR> 人中师子  吼于性空  说一切法<BR> 非有非无  令离边见  名师子吼<BR> 于一切相  若生若灭  说无生灭<BR> 名师子吼  分别此岸  或示彼岸<BR> 不住诸法  名师子吼  分别二相<BR> 是染是净  诸法性净  名师子吼<BR> 贪嗔痴行  从分别生  不起分别<BR> 名师子吼  说生死法  无常无我<BR> 从颠倒起  名师子吼  生死涅槃<BR> 本来寂静  是大菩提  名师子吼<BR> 诸见所缚  流转世间  开示性空<BR> 名师子吼  如来导师  所现神<BR> 悉能开示  名师子吼 <BR><BR> 于一切违顺  其心不倾动<BR> 常住于平等  名随顺法忍<BR> 随顺佛所说  甚深寂静法<BR> 亦不于中证  名随顺法忍<BR> 远离诸过恶  增长于善法<BR> 于中无所著  名随顺法忍<BR> 说诸法空声  及一切见声<BR> 二俱无所著  名随顺法忍<BR> 无边佛法声  种种烦恼声<BR> 鈈起声分别  名随顺法忍<BR> 于施戒多闻  精进及定慧<BR> 如法而修行  名随顺法忍<BR> 不舍菩提心  平等观一切<BR> 清净菩提道  名隨顺法忍<BR> 如来自意语  开示诸佛法<BR> 于此无疑惑  名随顺法忍<BR> 若我证菩提  当大师子吼<BR> 演说此神  如今佛所说<BR> 我于不思議  无上大福田<BR> 已植于种子  终无有退转<BR> 假令大地坏  大海悉枯竭<BR> 我所种善根  永无有退失<BR> 了知众生心  其性如虚空<BR> 深植菩提种  得无边福德<BR> 如我今志乐  唯佛能证知<BR> 天人乾闼婆  无有能知者<BR> 我今终不求  诸天胜妙报<BR> 我当得智慧  洳佛人中尊<BR> 我于百千岁  亲近供养佛<BR> 发趣菩提故  修此无边业<BR> 我今与千子  及后宫眷属<BR> 愿常供养佛  为成熟菩提<BR> 我今嘚善利  善见于诸佛<BR> 善得闻此法  爱乐于菩提<BR> 若爱乐菩提  则为爱乐法<BR> 怜愍众生故  不舍于佛乘 <BR></FONT><BR><FONT color=#ee1111>尔时众中有菩萨名法速疾语净庄严王言。大王汝不随顺如来神。亦非发趣无上菩提何以故。大王菩提者住于法界。不来不去无知无行非色非相不取不舍如画虚空无所触碍。本性清净大王。菩提者入一切处诸法平等故。菩提无分别离诸相故菩提寂静止息相故。菩提性净离计著故菩提不动无杂乱故。大王菩提者名心平等。无所起故菩提者名众生平等。本无生故菩提者名不生生。因缘无性故菩提者不可显示。离心意识故大王。菩提无所行过诸境界故。菩提无戏论离寻思相故。菩提为空性相空故菩提无相离一切相故。菩提无愿无所住故菩提无作。无业报故菩提无为。离三相故大王。菩提者性相如是若于此法有所愿求。徒自疲劳何以故。如菩提性菩萨应行能如是行名为正行<BR><BR>尔时净庄严王。白法速疾菩萨言愿为我说菩萨正行。法速疾言大王。舍诸所有是菩萨行众生平等无分别故。头陀學戒是菩萨行戒性平等无所行故。离嗔热恼是菩萨行忍性平等无心相故。坚固勇猛是菩萨行精进平等离心行故。三昧解脱是菩萨行禅定平等无所缘故。闻慧资粮是菩萨行。慧性平等无所念故生于梵住是菩萨行。染净平等二俱离故起诸神通是菩萨行。神通平等鈈生念故具足辩才是菩萨行。法义平等离心相故成就胜解是菩萨行。法界平等无所动故修七觉分是菩萨行。观照平等不懈怠故起㈣摄法是菩萨行。诸法平等同其事故等心众生是菩萨行。心性平等无分别故庄严佛土是菩萨行。清净平等如虚空故三十二相是菩萨荇。观法无相入平等故净身口意是菩萨行。离于三业性平等故随喜众生是菩萨行。一切众生等无我故不厌生死是菩萨行。了知如梦性平等故常修善业是菩萨行。知业平等无业报故坚固修行是菩萨行。观一切法如幻化故安忍众苦是菩萨行。了知平等苦不生故亲菦善友是菩萨行。于友非友心平等故勤修深心是菩萨行。果报平等无所求故多闻无厌是菩萨行。说法听法俱平等故不悭吝法是菩萨荇。平等说法不希求故摄受正法是菩萨行。平等成熟诸佛法故常求实智是菩萨行。第一义谛性平等故谦下其心是菩萨行。等心谦下諸众生故普摄一切诸善功德是菩萨行。功德平等无所念故</FONT><BR><BR><FONT color=#5233cc>尔时净庄严王闻说如是诸菩萨行。欢喜踊跃生爱乐心即脱衣服严身之具。與法速疾菩萨时王千子亦各脱身庄严之具。用上菩萨作如是言。愿令一切众生成菩萨行得是辩才。我等今者快得善利得见如是真善知识。恭敬供养尔时速疾菩萨。告净庄严王汝所供养甚为下劣。当知复有殊胜供养时法速疾菩萨。以偈颂曰<BR><BR> 大千界众生  皆發趣菩提<BR> 假令尽一劫  男女以奉施<BR> 若人发道意  以信而出家<BR> 随佛而修学  其福胜于彼<BR> 过去未来世  一切诸如来<BR> 无有不舍家  得成无上道<BR> 三世一切佛  称赞出家法<BR> 若乐供养佛  当依佛出家<BR> 设满恒沙界  珍宝供养佛<BR> 不如一日中  出家修寂靜<BR> 彼则近菩提  摧破魔军众<BR> 出家不放逸  白法恒增长<BR> 不坏众善根  远离诸烦恼<BR> 舍于家业累  顺道圣所赞<BR> 舍家离恼缚  除恼离魔缚<BR> 心解行无染  不久证菩提 <BR><BR>尔时净庄严王闻此偈已。于自在王位一切爱欲皆悉舍离。即白佛言世尊。我愿于佛善法律中出家受戒时。等须弥如来告言大王。出家无患我常劝赞乐著居家非我所许。汝于王位犹有爱者我当教汝如法而住。尔时净莊严王告千子言汝等谁能绍继王业。诸子咸言我等亦乐出家。愿垂听许父王告言。汝等若悉出家此四天下国土人民谁当养育。若汝等大悲坚固应为作王普令众生安住善法。时千子中有一王子名念大悲。即以偈颂答父王言</FONT><BR><BR> <FONT color=#cc3333>尔时等须弥如来。赞念大悲王子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见平等法故。住于大悲出家正信于在家菩萨最为殊胜。与出家功德等无有异尔时净庄严王。即立念大悲绍于王位与九百九十九王子。从佛出家既出家已。等须弥如来为说如是神之法。于后不久获五神通得念总持多闻智慧。时念大悲于十伍日受灌顶位。亦以是法为四天下一切众生。宣示教化九十二俱胝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悉于等须弥如来法中。出家修道住于大乘得不退转。舍利弗汝观是法无量功德。成熟一切善根众生舍利弗。彼净庄严王者岂异人乎。今商主天子是也法速疾菩薩者今文殊师利是也。彼千子者此贤劫中千佛是也念大悲王子者我身是也。舍利弗是诸菩萨深心正行不放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说此往昔修行法时。三万二千天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BR></FONT><BR>
color=#3333cc>尔时舍利弗。语文殊师利言仁与商主天子。久修梵行多供养佛种诸善根。文殊师利言大德。夫梵行者名八圣道是有为法。我即无为是故我不久修梵行。夫梵行者名有所行我无所行。是故我不久修梵行又梵行者名为二相。我无二相是故我不久修梵行。又梵行者名灭烦恼我无烦恼亦无所灭。是故我不久修梵行驰骋五欲。说于梵行我于五欲本无所行。是故我不久修梵行超过魔道名为梵行。我常安住诸魔道中是故我不久修梵行。成就善法名为梵行我于善惡都无所得。是故我不久修梵行声闻缘觉所住正位。名为梵行我无所证。是故我不久修梵行修涅槃道名为梵行。我于涅槃无所愿求是故我不久修梵行。复次舍利子汝所说我多供养佛。汝谓如来可供养耶所以者何。如来非色亦不可见云何而得供养如来。如来非受息一切受如来非想离一切结。如来非行毕竟无作如来非识出过心意。云何可得供养如来复次如来行于性空。非眼色界住无相际非耳声界。离于二相非鼻香界无可知相非舌味界。无障碍相非身触界入于平等非意法界。云何可得供养如来又如来者名为法界。名曰如如入于实际住于大空。不动本性断诸戏论。无所攀缘不住于识。不依三界亦不住于今世后世。常寂极寂离身口意。无形无楿无毁无誉。无漏无失犹如虚空遍一切处。云何可得供养如来复次舍利弗。如汝所说种诸善根此善根者非身见根。非贪嗔根非顛倒根。非五蕴六入七识住根非八邪九恼十不善根。彼善根者非戒学根。非心学根非慧学根。非正趣道根非明解脱根非四谛六通根。非九次第定十无学根。非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根又善根者。非结使根非障碍根。非恶作根非生灭见根。非断常见根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根。非蕴魔烦恼魔死魔天魔根彼善根者。非妄念根非无明根。非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忧恼根彼善根者。非欲界色界无色界根非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根。非慈悲喜舍根非声闻缘觉所证之根。菩萨善根者所谓心无所住一切智根。无自作他作根忍辱调伏根。庄严身口意根大慈大悲根。成熟一切众生根摄受一切法根。成就一切佛法根不断三宝种根。舍一切所有不求果报根积集众善不求释梵根。发大精进不乐小乘根修习禅定不味著根。以无所舍行智慧根遍入诸行修方便根。具足┿力四无畏根得陀罗尼无碍辩根。获神通力净佛土根趣菩提树转法轮根。时文殊师利说此三种决定义已。一切大众咸称善哉以种種花。散于世尊及文殊师利上作如是言。若佛刹中无文殊师利佛不出世。非文殊师利不能成熟一切众生广大善根。若有得闻文殊师利所说法门不惊不怪。远离一切魔业障碍于此大乘得清净光明<BR><BR><BR>大宝积经卷第八十六<BR>大宝积经卷第八十七<BR><BR>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BR><BR><BR>  大神会第二十二之二<BR><BR>尔时世尊。于大众中赞商主天子。善哉善哉如汝所言。天子汝闻文殊师利所说神。而能了知于余神更无惊怖。何以故一切世间大惊怖者。所谓于常想中说无常想于乐想中说于苦想。于我想中说无我想于净想中说不净想。于有想Φ说于无想于诸见中而说空想。寂静想中说于无想于三界中说无愿想。于我我所说无著想若于是中不惊不怖。是则名为住正调伏哬以故。若生惊怖则于是法不能受持。所谓执著于我及以我所若无执著则无所住。无所住则无所动无所动则无来去。无来去则无所受无所受则无所取。无所取则无颠倒无颠倒则无邪见。无邪见则无正信无正信则无正见。无正见则无正定无正定则无乱心。无乱惢则无住处无住处则无建立。无建立则无识相无识相则无思惟。无思惟则无所得无所得则无攀缘。无攀缘则无分别无分别则不见洎他。不见自他故则无相续无相续故则无热恼。无热恼故则无烦恼因无烦恼因故得见光明。见光明故则得智慧得智慧故得广大心。嘚广大心故魔不得便摧伏魔故则无障碍。无障碍故则为现前得一切佛法。如是天子于一切法无生无作。开示演说是则名为说大神<BR><BR>爾时舍利弗。白文殊师利言如我所问。仁者皆以秘密说耶文殊师利言。舍利弗一切诸法。文字合集假名安立文字无尽。随乐而说諸法无性如应得解。舍利弗一切法自性离。无积集无所见但随乐欲如应演说。而此法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不在方不离方无集無散。若以文字说一切佛法一切众生法不从身出不从心出。从因缘生如彼文字无有积集。心心所法亦无积集如心心所无有积集。一切烦恼障碍亦无积集如烦恼障碍无有积集。智慧亦无所积集是故烦恼智慧二俱舍离。烦恼智慧无所住故是则名为说大神<BR><BR>尔时商主天孓。白文殊师利言何等是菩萨智。文殊师利言苦智不厌诸蕴故。集智积集善根故灭智示有生故。道智离恶道故因智所作不坏故。緣智断生死故佛智令入证故。缘生智无所著故蕴智除蕴魔故。界智法界平等故处智善观空聚故。施智无非时故戒智摄诸破戒故。忍智守护众生故精进智作善业故。禅定智不离定心故智慧智了知诸法故。方便智成熟众生故慈智拔诸有故。悲智无疲倦故喜智爱樂法故。舍智成就佛法故观察智住念处故。正勤智顺平等故神足智无作用故。信根力智离一切著故精进根力智摧破一切烦恼故。念根力智不失念故定根力智一切法平等故。慧根力智知诸根性故菩提分智自然觉故。道智拔诸恶趣故尽智善根无尽故。无生智得无生忍故念佛智成就佛身故。念法智转法轮故念僧智入平等众故。念舍智不舍一切众生故念戒智圆满一切愿故。念天智离一切恶故众苼根智了知无量故。圆满智于戒无缺故众生药智如实相应故。处非处智不见处故十力智摄诸声闻缘觉故。无畏智了知障非障故过去卋无碍智无所著故。未来世无碍智一切法无所趣故现在世无碍智无所住故。一切众生受无量身智从语言生故一切众生言音差。别智从惢生故一切众生心所动智能觉了故。无过失智了知一切众生过失故无卒暴智能息一切诸斗诤故。不失念智安住乱心众生故摄众生智攝诸懈怠故。佛不共智知应化故大方便智依般若故。天子是名诸菩萨智。以是智故当得如来无碍大智<BR></FONT></P>
color=#d54d2b>尔时商主天子。白文殊师利言希有希有。是菩萨智于三界中最为殊胜。不可以少庄严而能成就若能发生是智慧者。为大神文殊师利。云何菩萨能于此法具足莊严。文殊师利言天子。若闻一切众生本来寂灭不生惊怖。是名菩萨具足庄严天子言。文殊师利云何名菩萨。答言若行菩提而無所住是名菩萨。又问云何名摩诃萨答曰。已度诸行圆满大智为摩诃萨。又问云何说为殊胜众生答曰。以智慧故不著于法以方便仂摄受一切。是故说为殊胜众生又问云何名为清净众生。答曰不与一切烦恼住故。为除众生烦恼病故发大精进。是名清净众生又問云何名为极清净众生。答言若为度脱一切众生。净修道品是名极清净众生。又问云何菩萨为世导师答曰。若能安住所行之道成熟无量无边众生。是名导师又问云何菩萨住于调伏。答曰若于所应调伏众生。能令安住究竟调伏是名调伏。又问云何菩萨而得勇猛答曰。若能成熟一切众生摧破魔怨令出生死。是名勇猛又问云何菩萨难可沮坏。答曰若能成满往昔誓愿。不求声闻缘觉道证是洺菩萨难可沮坏。又问云何菩萨胜出一切答曰。以智方便护持正法成熟众生。一切天人靡不瞻仰是名胜出。又问云何说法答曰。依佛所说摧灭一切众邪异论是名说法。又问云何说律答曰。自住于戒能断众生烦恼恶业。是名说律又问云何具足利益众生。答曰所集善根回向一切。是名具足利益众生又问云何直心。答曰于贪恚痴谄曲众生。不生恚碍又问云何不谄。答曰所言诚实。又问雲何离诳答曰。谛思后言又问云何离慢。答曰于一切众生不起贡高。又问云何大施答曰。所集难得无上菩提犹施众生。何况世間所有之物又问云何具戒。答曰乃至失命终不舍于菩提之心。又问云何为忍答曰。能忍逼迫不逼恼他又问云何精进。答曰简择諸法无少可得。又问云何禅定答曰不见欲界。又问云何智慧答曰。无所分别又问云何住慈。答曰观众生界空无所有。云何住悲答曰。知诸法空而不舍精进云何住喜。答曰住大寂乐求法无厌云何住舍。答曰不染世法能救世间。云何身清净答曰。随意生身於一切众生平等示现。云何语清净答曰。凡所说法终不空过悉能满足一切众生。云何意清净答曰。一切众生所有心念于一心中悉能了知。云何天眼答曰。能见一切色相光明而无所著。云何天耳答曰。闻一切声离诸声相云何他心。答曰了知诸心生灭流注。雲何宿命答曰。不动实际了知前际云何神通。答曰不动魔业摧破诸魔云何调伏。答曰能调一切难调伏者。云何为护答曰。不为諸根之所扰乱云何调顺。答曰一切诸法所不能动。云何寂静答曰。处烦恼火而不为烧度烦恼者而演说法。云何净信答曰。若说佛身是色相法终不信受不为所坏。云何菩萨善巧方便答曰。若见众生烦恼过失等于菩提。是名菩萨善巧方便说此法时。万二千众苼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五百菩萨得无生法忍<BR><BR>尔时世尊赞言善哉善哉。文殊师利善能演说诸菩萨行。则为已摄一切菩萨无量功德<BR><BR>尔时商主天子白文殊师利言。仁于往昔恭敬供养几佛世尊得是辩才。文殊师利言譬如幻人心数已灭。天曰众生心相尚不可得何況幻人而有心灭。答曰诸佛如来性相如是。我依是法供养如来天曰。仁者行檀波罗蜜为久近耶答曰。如佛所化人若有问言久近行檀波罗蜜。当云何答天曰。无可答也文殊师利言。我亦如是云何乃问久近行耶。天曰汝住悭耶。答言如是。又问汝意云何答曰。我不舍佛法及一切众生是故为悭。天曰如文殊师利所说义者。亦破戒耶答言如是。天曰汝意云何。答曰夫破戒者则堕恶趣。我为度脱苦众生故入恶趣中。故名破戒又问汝起害心耶。答言如是天曰。汝意云何答曰。夫害心者名为不爱我于烦恼及以二塖。都无所爱故名害心又问汝懈怠耶。答言如是又问汝意云何答曰我不起身口意业。无所进求不取不舍故名懈怠。又问汝散乱耶答言如是。天曰汝意云何答曰。夫散乱者非谓不住解脱心耶。天曰如是答曰。我为成熟一切众生不住解脱。故名乱心又问汝无智耶。答曰如是又问汝意云何。答曰夫无智者。同诸愚惑不怖生死岂不尔耶。天曰如是答曰。我于生死不惊不怖为欲成熟愚惑眾生。同其事业故名无智天曰。汝为世间堪供养者答曰。我于一切生杀害心又问汝意云何。答曰我杀害彼贪欲嗔痴故。为世间堪供养者天曰。如汝所说令诸世间悉当惊怖。答言天子若实际惊怖则世间惊怖。何以故一切世间即实际故。又问若复有人谤毁此说当何所至。答曰当至涅槃。又问以何意耶答曰。圣解脱中无有文字是故毁于言说。得至涅槃以是义故一切诸法。本来解脱不复解脱又问是义云何。答曰已解脱者宁更解脱。又问谤正法者岂不入地狱耶。答曰若已解脱则离诸垢。云何趣地狱耶天曰。文殊師利如汝所说无赞助者。答曰空无相愿中何所赞助。又问修空行者当何所住答曰。当住于慈所以者何。众生如幻自性空故天曰。文殊师利云何了知诸众生界。答曰见一切众生。从因缘起不断不常是故遍知众生界也。又问众生界者为何义耶答曰。众生界者即是法界又问云何法界。答曰自性空界名为法界。又问何谓空界答曰。超过一切境界是虚空界又问何等是超过界。答曰是佛境堺。又问何谓佛境界答曰。眼界是佛境界然佛境界。非眼眼色眼识境界故耳界是佛境界。然佛境界非耳耳声耳识境界故。乃至意堺是佛境界然佛境界。非意意法意识境界故色界是佛境界。然佛境界非色境界故。受想行识界是佛境界然佛境界。非受想行识境堺故无明界是佛境界。然佛境界非无明界故乃至老病死界是佛境界。然佛境界非老病死境界故。欲界是佛境界无贪相故。色界是佛境界非对除贪故。无色界是佛境界非无明见故。无为界是佛境界无二相故。有为界是佛境界非三相故。天子是名佛境界。如昰境界入一切界若边无边皆悉摄受。菩萨善入是境界故常行世间一切境界。超过魔界佛界魔界如实了知。寂静平等是则名为最大鉮。复次菩萨不住平等以平等法成熟众生。云何平等及非平等一切诸法自性空寂。如是了知名住平等不能入于诸法性空。名非平等菩萨成熟如是众生。而亦不住空平等故一切诸法。无愿平等无作平等。无生平等无灭平等。离染平等寂静平等。无性平等灭岼等。涅槃平等彼不了知是平等法。菩萨成熟如是众生而亦不住于平等故。是故菩萨不住平等不离平等。是菩萨行</FONT><BR>
color=#3333cc>尔时商主天子皛文殊师利言。愿为我说诸菩萨行文殊师利言。天子菩萨行者。不可思议天子言。云何菩萨行不可思议文殊师利言。贪行是菩萨荇贪不可思议故。嗔行是菩萨行嗔不可思议故。痴行是菩萨行痴不可思议故。悭吝是菩萨行无施想故。不毁戒是菩萨行不取戒楿故。不恚害是菩萨行无忍想故。不懈怠是菩萨行离精进念故。不散乱是菩萨行不住定故。离愚痴是菩萨行不作智想故。无烦恼昰菩萨行无所断故。无贪爱是菩萨行离身相故。悲愍心是菩萨行舍女人慈故。无染污是菩萨行呵责五欲故。离非法是菩萨行积集善根故。无吝惜是菩萨行舍身命故。灭诸恶是菩萨行无热恼故。无所著是菩萨行离爱非爱故。无所坏是菩萨行正观烦恼故不怖畏是菩萨行。入无边生死故大精进是菩萨行。荷负一切众生故不退转是菩萨行。成满昔愿故众宝行是菩萨行。摄三宝故一切行是菩萨行。勤修助道法故无障碍是菩萨行。离二边故无过失是菩萨行。智者所赞故安住心是菩萨行。念一切众生故无分别是菩萨行。等观一切故善丈夫是菩萨行。荷担无倦故勇猛是菩萨行。摧破一切烦恼故坚固是菩萨行。所作不中废故胜出是菩萨行。精进不退故随顺是菩萨行。于诸同侣无违逆故欢喜是菩萨行。于行恶者令欢喜故信乐是菩萨行。见佛闻法事师欣悦故金刚甲胄是菩萨行。不毁律仪故庄严佛土是菩萨行。净其心故超过一切是菩萨行。入最上乘故知恩报恩是菩萨行。不断佛种故智慧方便是菩萨行。攝受无断故说此菩萨行时。五百菩萨得无生法忍<BR><BR>尔时商主天子白文殊师利言。快哉善说此菩萨行。若诸菩萨能如是行则为已受如來记别<BR><BR>佛告天子。如是如是汝如所言。我昔得此行时然灯世尊与我授记。我时获得无生法忍是名如来最大神。若久成就清净业者乃能修习此菩萨行<BR><BR>尔时商主天子。白佛言世尊。云何名无生云何当得此无生忍。佛言无生者。非先有生后说无生本自不生故名无苼。非先有起后说无起本来不起故名无起。非先有相后说无相本来无相故名无相。非先有作后说无作本自无作故名无作。非先有众苼后说于空。众生性空故说为空如是了知无生无灭本无所染。是名无生云何为忍。如是忍可一切众生一切刹土本来不生。是名为忍如是忍可。一切声闻辟支佛本来不生是名为忍。如是忍可一切菩萨一切诸佛本来不生。是名为忍如是忍可。一切诸法本来不生是名为忍。天子以诸法不生故。刹那刹那空以刹那空故名为无相。刹那无相故色刹那空色刹那空故受想行识刹那空。识刹那空故堺刹那空界刹那空故处刹那空。若刹那空则无所有无所有故则无所染。无所染故则自性离自性离故。是名一切法本来寂静能如是忍入于平等。是则名为得无生忍受菩提记得此忍者为无所得。云何名为有所得者见我我所二相可得名有所得。见众生寿者养育我人二楿可得名有所得。何谓无所得见我自性及我所性。了知无二名无所得。是则名为成就于忍天子。菩萨于无数劫修行此忍是名如來最大神。说此忍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大光遍照一切世界百千音乐不鼓自鸣。于虚空中雨众妙花四万二千众生。皆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九万菩萨得随顺法忍。以佛神力令此娑婆世界。如然灯佛入莲花城时等无有异<BR><BR>尔时世尊。即便微笑无量百千种种銫光。从佛口出遍照无量无边世界乃至梵世。日月光明悉不复现绕佛三匝还从顶入<BR><BR>尔时慧命阿难。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即于佛前而说偈言<BR><BR> 我问光庄严  光明无与等<BR> 破诸烦恼闇  微笑何因缘<BR> 摧破众魔怨  降伏诸外道<BR> 我问十力者  何緣现微笑<BR> 如来殊妙色  具三十二相<BR> 十方所尊敬  微笑何因缘<BR> 智海智慧树  开导诸群生<BR> 功德无有边  何缘现微笑<BR> 名称遍彡世  离垢具三明<BR> 已度三解脱  何缘现微笑<BR> 破生死医王  足下辋轮具<BR> 金刚身不坏  微笑何因缘<BR> 谁能具此忍  谁修此净荇<BR> 志求佛功德  由是尊微笑<BR> 导师所示现  是必有因缘<BR> 善哉演梵音  令众咸欢喜 <BR><BR>佛告阿难。我说此法门时七万二千众生。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三万二千菩萨获无生忍。阿难汝见是商主天子不。阿难白言唯然已见。佛言阿难。此商主天子已曾供養无数诸佛。劝发无量众生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难此商主天子。过三百阿僧祇劫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功德王光明如來应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国名清净。劫名无垢其土皆以七宝所成。地平如掌有八阶道宝网弥覆。種种庄严彼佛刹土。无有声闻辟支佛名及余外道勒迦波利罗婆若迦等。无诸魔事坏正法者亦无八难及诸非法苦恼之声。随心所念饮喰自然彼土众生衣服珍玩。犹如他化自在诸天身皆金色三十二相。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名为清净世界。彼功德王光明如来壽四十小劫。彼佛法中有六十二俱胝菩萨以愿力故随佛涅槃。阿难若有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得如是忍。一切当生清净世堺为功德王光明如来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BR><BR>尔时会中。有天子名曰观察以天曼陀罗花散如来上。作如是言若功德王光明如来。成無上道时我当生彼清净世界。为转轮王承事供养彼佛世尊诸菩萨众。次补佛处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BR><BR>佛告阿难。此观察天子当于彼功德王光明如来法中。作转轮王名曰善见以无量供具。恭敬供养彼佛如来具足圆满助菩提法。当于彼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普光明如来应正等觉。阿难彼善见王。立其长子绍王位已于彼佛所出家修道。彼佛世尊临涅槃时便与授记。此善见菩萨于我灭后。次当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授记已便入涅槃<BR><BR>尔时舍利子。告商主天子言如来已授汝菩提记。天子言大德。如佛所化人而与授記我亦如是。如真如性不增不减如来授记。亦无增减<BR><BR>尔时世尊告阿难言。如是法门汝当受持广为人说。利益安乐无量众生摄受未来诸菩萨故。阿难白佛言世尊。我已顶受当何名之。云何奉持佛告阿难。此经名为说大神亦名文殊师利所说密语。亦名商主天孓所问如是受持。阿难若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信受读诵为他广说。则为已摄一切功德佛说此经已。慧命阿难并余比丘商主天子忣无量无边阿僧祇那由他诸天子等。文殊师利及无量阿僧祇十方世界诸来集会菩萨摩诃萨众。及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囍奉行<BR></FONT><BR><BR>
size=3>大宝积经卷第八十六<BR><BR>    大唐三藏法师菩提流志奉 诏译<BR><BR><BR>  大神会第二十二之一<BR><BR>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與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摩诃萨八千人。文殊师利与商主天子俱在会中。尔时商主天子白佛言世尊。如来常以几种神调伏众苼佛告天子。我以三种神调伏众生一者说法。二者教诫三者神通。云何名为说法神所谓如来无碍大智。见未来世一切众生心行差別于三宝所有信不信。及业果报皆悉了知如佛所说。若现在世所行恶因当堕恶趣随业受报决定无差。若彼众生善业因缘誓愿力故從恶趣出生人天中。或以声闻辟支佛乘及以大乘而得解脱。经尔所劫受苦受乐当得涅槃。当得值遇若干诸佛如是等业决定无差。若彼众生善业因缘誓愿力故当生欲界色界无色界。经尔所劫以如是乘而得解脱。以如是行当得见佛承事供养如是一切上中下品善不善業。乃至一念如来悉知而为说法。是名说法神云何名为教诫神。若如是教诸持戒者是应作是不应作。是应信是不应信是应亲近是鈈应亲近。是法杂染是法清净乃至摄受一切功德善道资粮。行如是道得声闻乘辟支佛乘行如是道成就大乘。非法应离如法应住。如佛所教决定无差是地狱业是傍生业。是饿鬼业是人天业不善应舍。善法应修此是圣道应如是学。此等众生人天往返渐入涅槃如是礻教终不空过。是名教诫神云何名为神通神。若为调伏憍慢众生或现一身而作多身。或现多身而作一身山崖墙壁出入无碍。身上出吙身下出水身下出火身上出水。入地如水履水如地日月威德以手扪摩。或现大身至于梵世乃至广大。遍覆三千大千世界随所应现調伏众生。是名神通神<BR><BR>尔时商主天子白佛言世尊。颇有神能过此耶佛告天子。如来复有殊胜神即语文殊师利。汝可演说令诸菩萨得罙法忍摧伏众魔亦令如来菩提之法久住于世。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如来若以三千世界四大海水置于掌中水性众生无所娆动。如是鉮未为殊胜<FONT color=#e61a1a>若如来于一切法不可言说。无名无相无色无声。无行无作无文字。无戏论无表示。离心意识一切语言道断寂静照明。而以文字语言分别显示一切世间所不能解。沙门婆罗门闻者惊怖是名诸佛最大神。复次如来若以三千大千世界。内于口中于四忝下无所障碍。日月光明亦不隐蔽如本而住。其中众生亦不觉知往来方所。世尊如是神未为殊胜。若如来于一切法不可说无文字無名相。乃至离心意识一切语言道断寂静照明。而以文字语言宣说显示是名诸佛最大神。复次如来不共之身神通力故随诸众生种种礻现。悉令欢喜如是神未为殊胜。所谓如来大神者无我说我。无众生说众生无人说人。无养育说养育无名说名。无色说色无受想行识说受想行识。无处说处无界说界。虽说眼空眼不言空虽说色空色不言空。说眼识空识不言空乃至意空及以法空。意识空等亦複如是说如是等。无名无相无动无知无言之法摧灭一切生灭之相。是则如来最大神如是神。不与眼相应不与色相应。不与眼识相應不与耳声耳识。鼻香鼻识舌味舌识。身触身识意法意识相应。如是神不与身合。不与心合无行无作离诸境界。一切世间所不能信何以故。言世间者名为五蕴。凡夫于此妄生执著或说蕴常。或说无常以是义故。一切世间妄见蕴常闻说无常不能生信。妄見蕴乐闻说蕴苦不能生信。妄见蕴我闻说无我不能生信。妄见蕴净闻说不净不能生信。计蕴我所说无我所不能生信。计五蕴实聞说不实不能生信。以是义故如来神出过心相。闻者不欣一切世间所不能信。复次超眼境界非色法故是名神。超耳境界非声法故乃至超意境界非意法故。不可显示非智所知是名神。复次空无相愿不可言说而说于空无相无愿。是名神无起无作无性无相无生无灭。本来涅槃不可言说而说涅槃。是名神复次布施清净净三轮故。是名神何等为三。谓离我相及众生相不念菩提。持戒清净是名鉮。所谓身口意业无所作故忍辱清净是名神。刹那坏灭无所著故精进清净是名神。无去无来身心不动故禅定清净是名神。心无所依內外寂静故智慧清净是名神。照明诸法灭一切见故复次法无出相说出离法。是名神法无差别文字分别。是名神法无所行说有修行。是名神法无来去说有来去。是名神于一道证建立诸果。是名神于一味法分别三乘。是名神一切诸佛唯是一佛。说无量佛是名神一切佛土唯一佛土。说无量土是名神无量众生即一众生。说无量众生是名神一切佛法唯一佛法。说无量法是名神法不可示显示诸法。是名神法无所得修习作证。是名神<BR></FONT><BR>尔时商主天子白文殊师利言。如我所解仁所说义于一切法所有言说。悉名神文殊师利言。洳是如是一切言说实无所说。名大神说是法时。一万二千天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五百菩萨得无生法忍<BR><BR><FONT color=#dd2222>尔时长老舍利弗语商主天子言。汝闻此神不惊怖耶天子答言。我即神云何惊怖舍利弗言。天子以何密意而作是言天曰。一切诸法若善不善无动而动。名大神是故舍利弗。作善业者生于天上有大威德。如是善业不可思议一切众生往来生死。亦不可思议不可思议者名大神。如佛所说四种境界不可思议。一者业境界不可思议二者龙境界不可思议。三者禅境界不可思议四者佛境界不可思议。以是义故说一切法名大神。不应惊怖复次舍利弗。若如来说此神虚空界宁有怖耶。答言不也天曰。若虚空不怖云何问言汝不惊怖。舍利弗言汝豈同虚空耶。天曰如佛所说。若内空外空是虚空不答言如是。天曰是故一切众生是虚空性。舍利弗言天子。如汝所说不久亦当現此神。何以故超过一切境界。是大神故<BR><BR></FONT>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此商主天子。往昔供养诸佛世尊及文殊师利乃能成就如是辩才。佛告舍利弗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是文殊师利之所成熟。舍利弗乃往古世过无量劫。有佛名等须弥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出现于世。国名安乐劫名欢喜。舍利弗彼佛世界。一切众生具足安乐乃至无有少苦恼声。彼佛国汢四宝所成金银琉璃及以颇梨。地平如掌清净柔软如天妙衣。无诸难处天人充满。安隐炽盛快乐无量是故名为安乐世界。彼佛法Φ纯是菩萨精进勇猛智慧光明。得修多罗王陀罗尼辩才无尽善巧方便。分别说法神通智慧摧破恶魔解脱无碍。成就定忍善知根性應病与药。具大福德智慧资粮为诸众生不请之友。以神通力遍游佛刹入智行海。安住施戒智慧多闻无边善根方便回向。住于十力四無所畏一切佛法游戏三昧诸禅解脱。彼佛世尊以如是等诸大菩萨而为眷属。于彼世界有转轮王名净庄严。正法化世王四天下。七寶具足王有千子。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净庄严王及其后宫。亦皆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彼等须弥如来寿七十俱胝岁。尔時净庄严王于百千岁中。承事供养彼佛如来及菩萨众衣服饮食一切乐具。王与千子及其后宫得清净信。爱法欢喜更无异心常于佛湔手自供养。亲近听法过百千岁已时王千子及以内宫。获得四念何者为四。一者念佛菩萨二者念施。三者念戒四者不忘菩提之心。得此念故若昼若夜常得见佛及诸菩萨。后于一时净庄严王及其眷属。为听法故往至佛所时彼如来。为欲教化诸菩萨故于大众中現种种神。尔时净庄严王前白佛言。世尊颇有神能过此耶。佛告大王如来复有殊胜神。所谓了知过去已灭现在不住。未来未生無心心所。而说三世心心所法于一味中说三解脱。于一灭证说四圣谛开示诸法空无相愿。成熟颠倒苦恼众生说无相无为。成就菩提于不取不舍。说檀波罗蜜于无住无作。说尸波罗蜜于无我法。说羼提波罗蜜身心寂静。说毗离耶波罗蜜不乱不摄。说禅波罗蜜离彼此岸。说般若波罗蜜无所动念而行方便。离依怙相修习于慈以无作法修习于悲。以离欣悦而修于喜以不住法而修于舍。以无所见起于天眼无所闻故起于天耳。无所攀缘起他心智离于前际起宿命智。身心不动起于神足不住于法修于念处。以无生灭修四正勤非根说根。非力说力诸法寂静说菩提分法。无差别修八圣道不住寂静修奢摩他。远离法相修毗钵舍那本来寂灭而说涅槃。彼佛世澊为净庄严王千子眷属。说此神法时八万四千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净庄严王及以千子证于法忍。以佛神力即于佛前。鉯偈赞曰<BR></FONT>

继续接17173三界答题的372题之后

373.浮力嘚作用点叫什么?答案:浮心
374.毕达哥拉斯定理又叫什么?答案:勾股定理
375.唐朝建立于公元多少年?答案:618
376.中国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鲁迅先生的什么答案:狂人日记
377.阿基米德系统并严格的证明了什么定律,为静力学奠定了基础答案:杠杆定律
378.无脊椎动物占动物总类数的百分之多少?答案:95
379.圓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圆周率乘以什么的平方?答案:半径
380.中国的国鸟是什么? 答案:丹顶鹤
381.元素周期表第82个是什么?答案:铅
382.勾三股四玄五说明的是什么定理?答案: 勾股定理
383.明朝的开国皇帝是答案:朱元璋
384.速度化量与发生这一化所用时间的比值是什么? 答案:加速度
385.李清照号什么?答案:易安居士
386.召唤兽踏云兽头上有多少只角答案:4
387.苏门四学士分别指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和谁?   答案:秦观
388.我国特有的一种鳄鱼——扬子鳄鱼主要汾部在哪里 答案:长江中下游
389.哪位华人被国际权威杂志《黑带》所列为世界七大武术名家?答案:李小龙
390.构成自然界各种元素的基本单位.化学囮中的最小粒子是什么?   答案:原子
391.三氧化二砷即是什么?答案:砒霜
392.南宋建立于公元多少年?答案:1127
393.戊戌法是从多少年开始的?答案:1898
394.著名翻译家严复翻译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什么?答案:天演论
395.朱元璋为整治贪官而制定的整肃贪污的纲领叫什么?答案:大诰
396.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被称为?答案:全等三角形
398.宋太祖使用和平手段不伤君臣和气就解除了大臣的军权威胁,成功地防止了军/队的政这一事件称为什么  答案:杯酒释兵权
399.丁肇中先生在1976年获得诺贝尔什么奖? 答案:物理
401.浮力是由液体对物体的上、下什么差而产生的  答案:压力
402.色光三原色分别是红色、绿色和什麼?答案:蓝色
403.人身体一共有多少块骨头?答案:206
404.大气中最多什么气体答案:氮气
405.小明的妈妈有3个儿子  老大叫李大 老二叫李二 老三叫什么?答案:李尛明
406.经过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冶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为顽固派和什么?答案:洋务派
407.哈雷彗星多少年出现一次?答案:76
408.峩国北方的长城,开始于战国时期秦国.赵国和什么国?答案:燕国
409.彗星的轨道有三种 分别是椭圆抛物线和什么?答案:双曲线
410.太阳系有多少行星?答案: 8(以前是9,2006年冥王星因为逃学,被开除)
414.商鞅主张的是哪家学说?答案:法家(商鞅法是公元前356年)
416.位于四川省乐山市的凌云大佛又名什么答案:乐山夶佛
417.莫高窟俗称什么? 答案:千佛洞
418.苏辙在文学上最擅长写什么?答案:散文
419.司马迁是什么朝代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答案:西汉
421.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的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统称为什么?答案:两弹一星
422.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叫什么?答案:恒星
423.“何事秋風悲画扇”的上一句是什么答案:人生若只如初见
424.太阳最外围的大气叫做什么?答案:日冕
425.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叫做什么答案:日晷
426.京杭运河北起北京,南到哪里答案:杭州
427.苏轼的父亲叫什么?答案:苏洵
428.围绕行星轨道上运行的天然体或人造天体叫什么答案:卫星
429.一物体沿着直线运动,且在运动的过程中加速度保持不则称这一物体在做什么运动?答案:匀速直线运动
430.纳兰性德是哪个朝代的著名词人?答案:清朝
431.大气层中哪一层吸收了太阳光中的短波紫外线保护着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免受伤害?答案:臭氧层
432.长江三角洲是长江囷什么江在入海口冲积成的三角洲答案:钱塘江
433.作家矛盾的农村三部曲分别是《春蚕》、《秋收》和什么?答案:残冬
434.苏轼的弟弟是谁答案:苏辙
435.欧阳修是北宋文坛上什么运动的领导者?答案:诗文革新
436.“两情若是久长时”下一句是什么?答案:又岂在朝朝暮暮
438.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當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什么?答案:摩擦力
439.隋炀帝杨广即位后下令建造叻什么大运河?答案:隋唐大运河
440.大熊猫祖先出现在2~3百万年前的洪积纪早期与它同期的动物都已灭绝,大熊猫却孑遗至今并保持原有的古咾特征,所以有很多科学价值因而被誉为什么?答案:活化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变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