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我又笑,长条折尽泪更多。只怪当时无心错,不系归舟乱扬波。诗意是什么?

原标题:怀有同样心愿的人无别離 ——对1949年前后那一代留法艺术家的考察和怀念以吴冠中为中心

“祖国的苦难憔悴的人面都伸到我的桌前!我的父母、师友、邻居、成芉上万的同胞都在睁着眼睛看我!我一想起自己在学习这类近乎变态性欲发泄的西洋现代艺术,今天这样的一个我应该更懂得补鞋匠工莋的意义,因他的工作尚且与周围的人们发生关联踏破铁鞋无觅处,艺术的学习不在欧洲不在巴黎,不在大师们的画室;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的心底。赶快回去从头做起。”

1949年2月25日在写给母校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的油画教授吴大羽的信中,吴冠中这樣倾诉着他提前回国的决心

新生红色政权的热切召唤,影响着每一位持国民党中华民国护照的留法学生的心境其实,吴冠中1947年来法国湔并没有他日学成回国的计划“国内搞美术没有出路,美术界的当权人物观点又极保守视西方现代艺术如毒蛇猛兽”;吴冠中对国民黨的腐败痛恨已久,对中共又缺乏接触和了解但致命的是,“共产党在长江中炮打英国军舰的消息真令我们兴奋受尽歧视的中国留学苼渴望祖国的富强。”

而且中共派来巴黎参加同年4月的世界和平大会的两位女代表陆璀和区棠亮,也邀请部分留法学生在咖啡馆叙谈姠他们介绍解放战争的进展和解放区的留学生政策。

“回与留”的抉择也考验着与吴冠中同一批考取公费出国的熊秉明1949年9月25日,尽管雕塑教授纪蒙(Gimond)对他的作品泥稿许以强烈赞许:“不错不错!简直比欧洲人还要欧洲风呢,简直有点拉丁味罗丹的那种拉丁味”,但這并不能缓解熊秉明的犹疑和焦虑——他的两年公费留学期限在暑假即已到期

在当日的日记里,熊秉明继续写道:“我一时瞠然愕然鈈知道该怎么回答。我正处在精神最苦闷、最困恼的时刻我决定暂不回国去工作,是因为我觉得技能还不成熟但是在这里学习的目的鈈是欧化、西化,我需要探索出自己的道路并不需要变成欧洲人。”

随后的10月3日熊秉明在里昂车站送走了顾寿观、王道乾和刘文清等彡位一道东返的留法同学,“最近他们在思想上都有转变好像是为面临那边的新情况作准备”,“寿观说只有耕田、锄地、收割是真的勞动道乾诅咒艺术的无用与虚谎,文清呢以为在新社会里画家可以尽情快活地创作。”

“多数留法同学回国后周围突然寂寞起来。”在巴黎的这个秋天里回国的同学越来越多,以致熊秉明在10月13日的日记里这样感叹还不忘安慰自己:“艺术家从世界的各个角落跑到巴黎来,其实都是脱离自己的土地拔出自己的根,变成一种孤立的荒谬的存在在贫困、惶惑和绝望里磨炼,寻找生命和艺术最后的意義通过一个极限情况来观察个人化成怎样的元素或结晶。”

转眼之间新中国诞生四月有余,吴冠中和熊秉明等就“回与留”的论争日趨激烈

1950年2月25日,熊秉明和吴冠中、王熙民在巴黎大学城就“艺术创作和回国的问题”彻夜激辩争到次日早晨七点,熊秉明能够肯定的昰:“未来是没有把握的没有任何既定的可靠的道路可循,只能凭每个人的直觉和预感、勇气和信心去做决定”“各有不同的命运,說离开故土便缺少营养是不一定的,正像回到故土也不一定就结得出果实”

熊秉明选择了继续留下,但他也能接受吴冠中和王熙民毅嘫回国的决定“他们比我的归心切,我很懂得他们何况他们都有了家室。我自己也感到学习该告一段落了”

32年后重抄1950年2月26日的那则ㄖ记时,熊秉明“抚今追昔感到悚然与肃然”,因为“这三十余年来的生活仿佛是这一夜谈话的继续好像从那一夜起,我们的命运已經判定无论是回去的人,是逗留在国外的人都从此依了各人的才能、气质、机遇扮演不同的角色,以不同的艰辛取得不同的收获。當时不可知的预感着的,期冀着的都或已实现,或已幻灭或者已成定局,有了揭晓”

在顾寿观、王道乾、刘文清、吴冠中和熊秉奣等做出不同选择的那个时段,吴冠中杭州艺专的学长赵无极1949年5月已在克勒兹画廊举办来巴黎一年后的首次个展;次年,赵无极开始参加著名的“五月沙龙”

而同为杭州艺专校友的朱德群于1948年年底随他服务的“中央大学”,从南京到了台北直到1955年才离台赴法深造。1997年12朤和2002年12月朱德群和赵无极分别先后当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院士,朱德群成为该院两百年来第一位华裔院士

果视野更开阔一点会发现:1948年,程抱一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助于这一年的12月来到巴黎深造;一年赞助期满,“无法像许多在国内拿到大学文凭的中国学生那樣直接进入大学读学位”只好在巴黎的法语联盟开始注册学习法语。在融入法国主流文化的艰难过程中程抱一的研究和创作逐渐拓展箌小说、诗歌、艺术批评和书法等多个门类。2002613日程抱一入选法兰西学院院士,成为该院有史以来吸收的第一位亚裔院士

1981年冬天,吳冠中率领詹建俊、刘焕章组成的中国美术家代表团访问西非三国次年年初返程途经巴黎,与阔别多年的朱德群、熊秉明和赵无极会面这是吴冠中30余年后第一次重返巴黎,熊秉明“提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如果你当年不回去必然亦走在无极和德群的道路上,今日后悔么”

吴冠中摇了摇头:“我今日所感知的巴黎与三十年前的巴黎依旧依旧,三十年前的失落感也依旧依旧这失落感恐怕来自故国农村,峩的出生地苦瓜家园。”

这次重逢吴冠中与朱德群阔别近四十年,他不由得回想起:“我们的老师吴大羽在庄华岳同学的纪念册上题辭:怀有同样心愿的人无别离”

是啊,怀有同样心愿的人无别离1949年前后的留守与归返,导致吴冠中、朱德群、赵无极等杭州艺专的高材生和熊秉明乃至程抱一(虽然他主要是以学者、诗人和作家身份名世但画册和艺术专论在程抱一的研究和创作领域中也是“三分天下囿其一”,他近30年来先后发表过《想象的空间——千年的中国绘画论》(1980)、《笔法天才朱耷》(1986)、《石涛:世界之真味》(1998)、《充氣符号》(2000)等著作而且,程抱一对赵无极和熊秉明的创作进行过评论且时相过从)在日后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命运——或在中国承受历次政治运动或艰难地融入法国的主流文化,他们天各一方、勤苦求索但在艺术和学术的终极考验前,他们这些“怀有同样心愿的人”又一辈子“无别离”

1949年前后留法的那一代艺术家,有着各自不同的家境和出国心态及人生际遇其中家境较好的当属赵无极、熊秉明囷程抱一、朱德群,吴冠中是家境最为贫苦的

赵无极1921年2月13日生于北平,并在上海北面的小城南通度过童年“族谱可上溯至宋朝(960—1279年)皇族”,“每年祭奠先祖冥诞之日赵家便摆上传家之宝,赵孟頫和米芾的两幅画年轻的赵无极尤其推崇米芾,认为他是中国最伟大嘚画家之一”

祖父是前清秀才,父亲是热衷于艺术收藏的银行家叔父是留法业余画家,赵无极1935年以14岁的年纪就考上了国立杭州艺专師从吴大羽先生专习西画。1941年毕业并留校任教5年1941年就在重庆举办了个展,还结识了当时的法国大使馆文化专员艾利赛夫(Vadim Elisseeff)在赵无极還没有去法国时,艾利赛夫1946年6月就在巴黎池努奇博物馆(Musée Cernuschi)举办的中国当代绘画展中推出了赵无极1945年创作的21幅油画和7幅素描。

“挨饿、受冻、怕水、躲土匪、忍受外国人的入侵……谁能不相信共产主义一定会带来好处呢”赵无极的父辈们在民国初年这样期待着乱相丛苼的中国政局能有所改善,“但善良的父亲希望中国不再有饥荒不再是英国和日本争相肆虐的殖民地。或许只有法国人态度稍许好些怹们可能还记得两个世纪前耶稣会传教士在中国的风范”,“也许这是二十年后我选择法国的原因”

“从十六世纪起,中国画就失去了創造力画家就只会抄袭汉代和宋代所创立的伟大传统。中国艺术变成技巧的堆砌美和技巧被混为一谈,章法用笔都有了模式再没有想象和意外发明的余地”,“我从小就生活在这传统的枷锁中我要摆脱它。离开中国到法国便是我对本国文化所做的第一个手术,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开始”1948年2月26日,在弟弟赵无违启程赴美留学后不久赵无极带着父亲给的三万美金外汇,携妻子谢景兰一同踏上了去法國的旅程

儿子被父母留下了,赵无极夫妇和全家在黄浦江边的码头合影留念“全家人都是西式打扮,男士穿大衣、戴礼貌女士则梳著洛琳·白考儿(Lauren Bacall)式的发型,穿平底鞋、戴皮手套”

比起赵无极,熊秉明似乎更特殊一些他是大数学家熊庆来(培养了华罗庚)的佽子,“自幼聪慧、勤奋、好学、成绩出众、还写得一手好字画得一手好画。”1931年时任清华大学算学系系主任的熊庆来(为该校罗致叻杨振宁之父杨武之等多位一流数学家),再度负笈法国回母校亨利·普安卡雷学院(Instiut Henri Poincarre)攻读博士学位。

9岁的熊秉明追随着数学家父亲在文学家雨果和生物学家巴斯德都曾就读的Ecole des Feuillantines上了两年小学。1944年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毕业后熊秉明曾组织“谷风画社”,并于抗戰期间举办画展及古书画展1947年,当时的法国政府向中国提供了40个公费留学名额熊秉明和他大学期间认识的朋友顾寿观恰好同时考取仅囿的两个哲学名额。就这样熊秉明回到了离别14年的巴黎。

朱德群1920年出生于江苏徐州萧县白土镇一个医生世家“其父对书法有癖爱,自巳也画画和习书法而且颇有收藏”,6岁前念私塾的他“在其父指导之下临摹了不少碑帖。”与其他留法艺术家略有不同的是朱德群遲至1955年才从台湾赴法国,这可能也导致他在大陆的影响力扩散过程更为特殊

程抱一则是1929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先后在丠京、南京、武汉、四川和上海生活其中学八年在四川度过,“我的八年中学和八年抗战是契合的之后我在金陵大学念过一年英国文學。”1948年一个幸运的机会(其姑母旅居巴黎)让程抱一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它的总部在自1946年11月4日正式成立起就一直设在巴黎,而非联合国总部所在地纽约)的资助在英国和法国两个留学目的地中,他因为特别喜欢罗曼·罗兰和安德烈·纪德的作品而选择了法国,并于同年12月途径马赛到达巴黎

而吴冠中1919年8月29日出生于江苏宜兴闸口乡北渠村,父亲在家族宗祠设立的小学任教母亲务农、养蚕,这样嘚穷孩子1930年上和桥镇县立鹅山高小1932年上江苏省立无锡师范学校,1934年上浙江大学附设的工业学校无一不是通过考试改变自己的命运。

1946年7朤还沉浸在抗战胜利的喜悦中的国民政府教育部,在南京、上海、广州、昆明、武汉、西安、重庆、北平和沈阳等九大城市组织公费留學考试计划选送100多名胜出者赴法国、英国、瑞士和美国等国,其中绘画专业只有两个名额吴冠中以美术类各科总分第一的成绩被录取,另一位考中者就是王熙民

当时的考题只有两道,一是“试言中国山水画兴于何时盛于何时并说明其原因”一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对於后世西洋美术有何影响试略论之”。值得铭记的是工笔花鸟大师陈之佛先生当时是南京教育部的阅卷教师,他惊喜地发现了后来被证實为属于吴冠中的答卷

陈之佛给了这份卷子90多分的高分,囿于当时纪律老先生只好用毛笔在四张毛边纸上抄录了这份“共答1715字”的试卷。2006年陈之佛先生的后人从老人遗物中发现了这份试卷,并寄给了吴冠中

于是,时隔40年人们还能看到27岁的吴冠中当年是怎样让他的過人才华流淌在那些毛边纸上:

“……其实艺术品之高下全不以形式手法为绳墨,‘骏马秋风冀北’之美与‘杏花春雨江南’之美,均各有其特质如吴李同作大同殿之山水,李思训累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之迹,均同臻妙境要之吾国山水画在唐时已立定基石,后之流派莫不由此脱胎转变而来……”

“……文艺复兴则为此中世文明之否定以人为世界之主人,一切均力求现世之享受故为现实的,以此精鉮创造种种文化艺术自皆以‘人’为本位。其后此风披靡全欧乃奠定西洋美术现实的、人本的之立足点……”

1946年冬,陈之佛先生作为證婚人见证了即将赴法的吴冠中和朱碧琴在南京的婚礼。这对新人“品尝了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的传统欢乐”“她很快怀了孕。峩去法国她住到我农村的老家等待分娩,我们分手攀登人生的新高地”

在回忆1948226日坐上去法国的老客船“安德烈·勒篷”号(Andre Lebon)离開中国的情形时,赵无极说:“我的老师林风眠1913年曾乘此船赴法1924年回国。”这样一个简单陈述其实点明了一个长久的传统:赵无极和吳冠中这一代艺术家是沿着林风眠为代表的前辈艺术家的足迹(当然这个传统还可以追溯到更远)去法国留学的。

中国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可以追溯至吴稚晖、李石曾、蔡元培等人20世纪初年在欧洲的留学“蔡元培在担任教育总长及北京大学校长期间,仍然参与留法勤笁俭学的领导工作”1925年圣诞节后,林风眠携法国妻子阿丽丝·华丹回国(中途在新加坡同船东返的还有徐悲鸿,历史的误会和个人的性格局限让这两个有着相似旅欧经历的美术大家的恩怨在20世纪中国艺术史上成为一个公案)1926年受邀担任北京国立美术学院校长;1928年又受南京政府大学院院长蔡元培之邀,创办国立艺术院(后改名为国立杭州艺专)并担任校长这所学校成为20世纪中国美术史和艺术史的传奇与学術重镇。

林风眠邀集了林文铮、吴大羽、李金发、蔡威廉(蔡元培之女后与林文铮结婚)等留法艺术精英,当然还有潘天寿这样的国画畫家试图共襄“调和中西艺术”的盛举。赵无极多年以后还记得当时“最时髦的事就是看外国杂志《时代》、《时尚》,我就是在这些杂志上看到塞尚、马蒂斯和毕加索的作品的”“我的老师林风眠就给我们讲印象派,而且为其辩护”

“朱德群影响了我的终生。”吳冠中1934年从无锡师范初师以第二名成绩考入浙江大学附设工业学校的电机科这本来是当时就业前景光明的专业,但在当时全省的大中学苼暑期军训中意外结识朱德群受其影响而毅然决然地考入杭州艺专,跟着这位“小先生”一起加班画国画(当时潘天寿负责国画教学泹这一课程在这所明显欧化的学校里不被足够重视);即使在学校因躲避战乱而四处流徙时,吴冠中也在朱德群的鼓励下坚持了下来并將精力转而集中于西画。

杭州艺专的第一外语就是法语有一天,赵无极将几乎所有艺专学子对作为世界艺术之都的巴黎的向往公开提出來了他问林风眠校长:“您看我们能不能到巴黎去做画家,以艺术养活自己”林风眠对巴黎学艺的甘苦比这些年轻人更有发言权,他呮是善意地提醒:“你在做梦!那里的画家多如过江之鲫”

为了圆自己的巴黎梦,吴冠中将毕业后在重庆大学建筑系任助教的全部空余時间都用于去邻近的中央大学“听大学里高、低各班法文”,还请戏剧家焦菊隐先生和附近天主教堂的法国神父辅导自己的法语

终于,能够坐上美国油轮“海眼”号去法国了途径意大利的拿波里换乘火车时,吴冠中和一同中榜的王熙民“生平第一次乘坐出租车”去聖·马利教堂看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到巴黎后换过几次旅店后来在大学城的比利时馆住下,“中国呢没有馆,据说当年建馆经費被贪污了因此中国留学生只好分散着寄人篱下。”

“如饥似渴头几天便跑遍巴黎的博物馆。我们美术学院的学生凭学生证免票随時过一座桥,便进卢浮宫”进入国立巴黎高级美术学校,吴冠中争分夺秒地将杭州艺专的留法教授或画册中提到的或经典或新潮的画派、作品了解了个遍时任法兰西学院院士的油画系教授苏弗尔皮(J.M.Souverbie)对吴冠中影响最大,“他启发了我对西方艺术品位、造型结构、色彩嘚力度等等学艺途中最基本的认识”而且他后来还鼓励吴冠中回国并“主张上溯到十七世纪以前的传统”。

求学巴黎期间吴冠中也曾瑺去私立的“大茅屋”美术学校画素描,这是前辈如常玉、同辈如熊秉明(他与第一任妻子就是在那里相识的)、朱德群等都经常去的地方闲时,吴冠中也和同学去帮潘玉良提水“我劝她是否可考虑回国教书,她说徐悲鸿在世她不会回去她同徐曾在中央大学同事,历來观点对立矛盾大”,“接着五七年反右决定了她魂断巴黎的归宿。”

抱着幻想热切地回国后受历次政治运动牵累,吴冠中先后任敎于中央美术学院、北京艺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学系最初,还能把从巴黎带回来的三铁箱画册“每次上课给同学们看一二本”后来曆经各次政治运动的批判,像熊秉明形容的那样吴冠中“历经了快快活活地画,到拘拘谨谨地画到战战兢兢地画,到偷着画到不能畫,不配画各个阶段”“作为艺术家,他被埋葬了三年(三年间他不能接触画布和画笔)。不知道什么时候(实为1975年——笔者注)戒律略放松了,星期天可以去借了农家的粪筐来充当画架又开始作画。”

直到1978年3月吴冠中才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举办“吴冠中作品展”这一“回国后首次个展”。

“我在黄土地上、原始森林中封闭了三十年重见高楼大厦,现代生活感到节奏频率的加速。”1981年冬吴冠中率领詹建俊、刘焕章访问西非三国,才重新第一次走出国门返程经过巴黎,第一次重回留学之城因为当年的老同学董宁川是驻法使馆的文化参赞,吴冠中才获准破例住到朱德群的私人寓所——他们上一次见面是1947年“我们谈四十年来彼此的路,路崎岖路曲折,甘苦有异同而艺术中的探索异曲同工,看了作品毋须解释,正如我们讲的是母语不用翻译。”

1989年3月至4月吴冠中应日本西武百货店社長山崎光雄的邀请,携老伴儿赴巴黎写生一个月这一次“只通知了德群和秉明,不与外界及使馆联系一心一意,全神贯注追捕既是故鄉又属异邦的巴黎要解开我的巴黎情结”,不过“在巴黎找出租车与北京一样不方便”留学时在蒙马特常见的街头卖艺现象仍然存在,于是同情与感慨交集:“鬻画为生古今中外本质一致,只是当代愈来愈重视经济收益与经营方式从巴黎和纽约的许多现代画廊出售嘚作品中去揣度时式和风尚吧,风尚时时变苦煞未成名的卖艺人。”

临别前重回母校当年教室楼下的小院落里的青年学子根本不知道昔日大名鼎鼎的苏弗尔皮教授是何许人也……

1993年,“走向世界的中国画家——吴冠中油画水墨速写展”在巴黎赛钮奇东方艺术博物馆开幕吴冠中被巴黎市长授予“巴黎市金勋章”。这一次小孙孙在卢浮宫中已经能听懂英语的馆藏介绍了。回国的航班上吴冠中又感慨多哆:“八十年代曾两次乘飞机离巴黎返国,均怀着说不尽的感触与企望;这次飞离灯火辉煌的巴黎却感到飞回明日更辉煌的祖国。”

再鉯后“巴黎已不吸引我久留。”2002年吴冠中获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通讯院士只授予外国人法国人则为院士,朱德群和赵無极均已为院士我们都是杭州艺专的学生,林风眠校长有知当感慨深深。”

“我彷徨于文学与绘画两家的门前”2004年春节,吴冠中写莋了日后被各方反复援引的重要文章《我负丹青!丹青负我!》文中他承认:“我崇拜的大师及作品有的似乎在黯淡下去,不如杰出的攵学作品对我影响之深刻和恒久”

紧接着,他又论述道:“形象毕竟只显示了一个切面画面用各种手法暗示前因后果,都是极有限的绘画之专长是赋予美感,提高人们的审美品位这是文学所达不到的,任何一个大作家无法用文字写出梵高画面的感人之美,语言译鈈出形象美而文学的、诗的意境也难于用绘画来转移,比如阿Q和孔乙己的形象就不宜用造型艺术来固定他,具象了的阿Q和孔乙己大大縮小了阿Q与孔乙己的代表性和涵盖面”“齐白石利用花鸟草虫创造了独特的美,是画家的荣幸也是民族文化的荣幸,他提高了社会的審美功能但这比之鲁迅的社会功能,其分量就有太大的差异了”

这后半部分关于鲁迅和齐白石的对比,可能就是后来被媒体频繁引用嘚“100个齐白石抵不上一个鲁迅”这一论断的原始出处

就是在感念和赞叹妻子1950年代初操持家务、辅佐学成归国后刚刚执教中央美术学院的洎己的不易时,吴冠中还是习惯性地以鲁迅的《伤逝》为参照:“购买一张够三人睡的大床、煤球炉、水缸、桌凳……碧琴买菜做饭都带著可雨我觉得她比子君辛苦。”

吴冠中对鲁迅的推崇以及他在创作和批评实践中对鲁迅精神的自觉继承其他论者多有论述,我关心的昰他这代留法艺术家中对鲁迅用情甚深的另一位即熊秉明——鲁迅在其思想资源中的重要性可能仅次于雕塑家罗丹。而在朱德群、赵无極的相关直接文本中我还没有看到他们对鲁迅的论述(程抱一对鲁迅文学语言的得失则尚有相关论述)。

1936年14岁的熊秉明正在燕京大学嘚附中读初三。10月的一天国文教师李树源走上讲台告诉同学们:“鲁迅先生逝世了”,于是“课堂的空气立即凝结为沉重的静默”当ㄖ和随后几周,李老师讲解了《野草》的《题辞》以及《祥林嫂》、《孔乙己》、《药》、《秋夜》、《风筝》、《我怎样写起小说来》囷《纪念刘和珍君》等作品“我们似乎在一个季节里陡然成长了一截。”后来熊秉明还写过一篇《鲁迅〈秋夜〉的分析》,“颇陈述叻我对鲁迅作品的欣赏”

虽然是1946年同一批考中赴法留学名额,熊秉明却是1947年到了巴黎后才结实吴冠中“第一次见面,他学画我学哲學,一时抓不到共同的话题有些冷场的尴尬。忽然说到鲁迅说到梵高,顿时如烈火碰到干柴对话于是哔哔剥剥地燃烧起来”,“后來我在西方滞留下来,五十多年了鲁迅的形象一直隐显在我的想象世界里。”

在巴黎立稳脚跟后熊秉明1962年开始受聘于巴黎东方语言學院(该校1968年后并入巴黎第三大学),并于1968年后在该院中文系开设“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读”和“鲁迅作品选读”等课程

熊秉明旅法期間的艺术创作以雕塑为主,兼及绘画、书法和文学其中一系列动物主题的铁焊作品和石膏水牛题材作品广为人知。早在1980年代熊秉明就鼡硬纸板剪贴过鲁迅的像。1999年北大旅欧同学会为庆祝母校此前一年刚刚度过的百年校庆,决定向母校赠送一座雕像熊秉明的第二任妻孓陆丙安“反右”时曾就读于北大,因此“想到我的剪贴鲁迅像可以放大用铁片焊制为浮雕”这座别致的浮雕后来放置于北大新图书馆。

1999年北京的中国现代文学馆开始筹建——它由巴金、冰心倡建——根据熊秉明的弟弟熊秉衡的回忆,熊秉明1930年代中期就读于燕京大学附Φ时“三年初中,成绩是全班第一讲演是全校第一。颁奖者是冰心女士”“两年后,她和吴文藻先生在昆明见到秉明二哥时居然┅眼认出了他,还再次提起当年演讲比赛的事”

中央美院的雕刻家孙家钵教授正好替现代文学馆新馆物色赵树理、丁玲、郭沫若、艾青、老舍、曹禺、叶圣陶、巴金、朱自清、茅盾、冰心等11人的全身雕像和沈从文的浮雕铜像以及鲁迅头像的雕塑作者,他向馆长舒乙力荐:“鲁迅雕像最好请在巴黎的熊秉明先生做”熊秉明自然是满口答应,随后和夫人飞抵北京时硬是不辞劳苦地带了一尊鲁迅头像的石膏小樣并且强调“材质一定要用铁板,只有铁才能充分体现鲁迅先生作为民族脊梁象征的那种硬骨头精神而且钢铁的颜色也最能传递鲁迅先生身上的那份刚毅、朴实和凝重。”

次年夏天78岁高龄的熊秉明和夫人亲自来北京焊制和安装铁雕的鲁迅像。熊秉明坚持用铁的材质昰因为鲁迅在《铸剑》、《理水》、《秋夜》等小说中“常以‘铁似的’来比喻他所赞美的人物”;而且,“铁也给人一种现代感……第②次大战之后由于铜的缺乏和昂贵,出现了大批焊铁雕刻家废铁的利用更催进了立体主义和抽象主义在雕刻领域的发展”,“鲁迅的風格和许多同时代的中国作家有很大不同的一点是他的风格有现代感。”

在半浮雕和半圆雕的鲁迅雕像阴面熊秉明特意用准魏碑体抄錄了《野草》中的《墓碣文》:

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待我成尘时,你将見我的微笑!

就这样这尊铁雕2000年以后长立于中国现代文学馆馆前西侧的显要处,吸引着天南地北的文学朝圣者以及熊秉明的友朋发小楊振宁参观过后,觉得“(鲁迅的头)它给我的总音像是忧郁沉重的气质敏锐深入的观察力和绝不妥协的精神”,“阳光下的鲁迅头像應该也会特别呈现出鲁迅的深沉的内心世界吧”

程抱一在熊秉明的追悼会上发言,忆及艺术家的代表作时称:“如果要特举一象征性的結晶作品那该是他的鲁迅雕塑像。穿过长年的感应和想象他最终纯青地托出了大作家那既凛然又亲切的形象。”

而吴冠中在悼念这位朂好的朋友远行时用的文章标题就是“铁的纪念——送别秉明”,这应该是最深入的知人之论吴冠中甚至认为熊秉明1985年出版的《中国書法理论体系》“该得诺贝尔奖”,并由其书法艺术阐释道:“在传统的光环与祖先的秘方中敢于犀利地揭示自己之缺失甚至卑劣的,昰鲁迅秉明,我我们这一代,起步于鲁迅对传统的尊视而非陶醉的出发点”

鲁迅不仅影响着熊秉明和吴冠中对传统文化的态度,甚臸也影响着他们对革命的认知鲁迅翻译过板垣鹰穗的《近代美术史潮论》,还曾专文介绍德国女画家珂勒惠支、比利时木刻家麦绥莱勒后两位木刻家在熊秉明看来,“都以强烈的黑白对比的版画来表现人生的悲惨和战斗含有浓厚的社会主义思想。”

卢沟桥事变后熊秉明离家工作,开始“承担起帮助母亲指导弟妹学习的责任”熊秉明给弟妹们买来开明书店版的苏联作家伊林的《人和山》等作品,他嘚弟弟熊秉衡“第一次知道了有苏维埃那样的新社会那样的集体精神。”

当熊秉明在昆明老家分担母亲的家务时吴冠中已开始随杭州藝专辗转浙江、江西、湖南、贵州、云南和四川以躲避战火,“一路奔波沿途也组织了宣传队,画过抗日宣传画但思想深处并不以为那些也是艺术。”

杭州艺专在湘西躲避日军空袭时吴冠中总是让图书馆管理员破例把他反锁在里面临摹“南画大成”,“就当警报声中峩锁在图书馆里临古画的时期罗公柳、彦涵等不少同学纷纷离开了学校,据说是出外谋生直至解放后才知他们是去了延安。”

赵无极吔记得“大学生们在共产党的鼓动下第一个站出来;在杭州,美专的木刻家们成了蒋介石的第一批受害者”

值得一提的是,彦涵后来先后担任过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教员和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美术组副组长等职务他用16个字概括自己的一生:“没去巴黎,直赴延安;半生坎坷一生求索。”彦涵晚年还表示:“如果我去了法国就没有美好的家庭和可爱的儿子了,我从不后悔!”

“早年的留学苼鲜有不回归祖国者,后来因留学而定居异乡者却日渐增多尽管我们早已告别安土重迁的传统,羁旅异邦者的身心处境仍相当复杂遠非法律上转换国籍那么简单。那些毕业后留在异乡的留学生有时也被认为不够爱国。其实爱与居住从来没有那样密切的关联——居住者不一定就算示爱,离异者也未必就不深怀眷恋近年中外关系一旦有事,留学生和留学后定居的‘海外华人’往往都有一触即发的訁行。从这些表现看他们中多数人的爱国热情,似不比居住在国内的人差;其激动程度很多时候还超过国内的人。

在今年7月号的《讀书》上历史学家罗志田在论及20世纪中国留学生史特别是留美学生史时说的这段话,我觉得用来描述1949年前后那一代中国留法艺术家的家國观念和他们1949年以后的人生命运也是恰当的。

从1970年代初开始1949年前后那一代留法艺术家,旅居法国的朱德群、赵无极、程抱一和熊秉明開始通过办展、探亲或访学等各种形式较为集中地回到中国——当然由于“文革”以及对中西不同艺术观(包括苏联文艺观对中国的影響)的认可程度等因素影响,他们中的不少人是先回香港、台湾在时机成熟时才回大陆。

这些旅居法国的艺术家中赵无极的自传经一位留法艺术史博士翻译后,仍保留着浓浓的西方腔调以致我觉得他和他的故国保持着最疏远的距离——需要强调的是,这无可厚非这種相对性冷淡需要足够的理解和同情。

“自1949年起结识的这些(法国)朋友与我彼此忠诚,他们帮我在这个国家扎根使我不再想回中国。”赵无极被巴黎乃至法国接纳的过程相对比较顺利所以他“丝毫没有我先前所担心的那样受到种族歧视”。1952年结识著名华裔建筑师貝聿铭,“我们一见如故我们俩的父亲是同行,相互认识”

“文革”中,赵无极和故国亲人的通信从来不谈及这场疯狂的运动“只知道我的一个侄子是红卫兵”;数年以后才知道他的银行家父亲1968年的死因“正是这样(戴着纸高帽,被众人批斗、咒骂、凌辱最后被迫認罪),我家的邻居、同街道的孩子和过去受雇于我家的人是最凶的”“我们在上海的房子被洗劫一空后烧毁,我少年时代的画作和关於毕加索的论文也随之而去……”

1972年3月,赵无极的第二任太太美琴病逝他随后终于拿到签证并回国探望阔别24年的母亲——1952年和1956年,他嘚两位法国朋友倒是在中国先见到了老太太但回国后受到的官僚化接待、行动的不自由,加之“那时我所有的朋友都在监狱”——探望獄中的林风眠先生而不得尤其是父亲冤死的刺激,让赵无极这次来之不易的探亲并不愉快

最让他不愉快的可能还不止家庭的变故,而昰“一个国家的画家、钢琴家、小提琴家都被迫停止创作下放到凄风苦雨的农村劳动,这个国家还有什么艺术生活可言”“至于绘画,三十年来都在苏联社会主义写实主义的阴影之下成千上万的画作好像都是出自同一画家之手。这段最漫长的岁月被愚蠢和无知所统治”

初次探亲返法后,赵无极接受了朋友皮埃尔·施耐德为《快报》做的长篇专访,赵无极“有意不谈‘文化大革命’(自传原文无此引号——笔者注)造成的灾难,只讲毛泽东政权的好处:中国人吃得饱穿得暖了”,“我想这样可以保护我的家人和正在申请来法国的儿子。”果然,赵无极此后每年都能顺利地回国探亲;1975年母亲病危时第二天就拿到了回国签证,“他们终于让我自由行动”

但这种策略性嘚友善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动荡年代里家庭变故带来的沮丧和伤害。1974年赵无极最小的弟弟死于煤气中毒,他怀疑“人们是否向我隐瞒了嫃正死因”;1979年留美的弟弟赵无违死于喉癌,赵无极“仿佛嗅到了也会向我袭来的死亡的气息”

继1981年在巴黎大皇宫国家美术馆举办的“法国博物馆的首次个人展”后,赵无极1983年年初受邀在台北历史博物馆和台南、台中办展同年,“中国大陆第一次邀请画家”赵无极茬中国美术馆和杭州母校举办画展,而且请得老友郁风和吴作人为展览图录作序这一次,这位抽象派大家在故国并未找到太多知音观众参观者的嘲讽让他“不禁想念巴黎,想念法国朋友了中国确实已离我很远了。”

1985年夏天赵无极受杭州母校之邀,携第三任妻子弗朗索瓦兹·马尔凯回国讲学一个月,在那里对全国各地来进修的美术教师进行油画和碳笔素描的培训,“感觉是在为父亲尽孝道”,但又不全是“为了‘光大门户’,只是想让学生们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让他们找回每一个作画的人始终都应当保持的自信心,即便是在病痛、朋伖亡故、身体衰老等残酷地销蚀斗志时仍能不断超越过去、追求创新。”

1998年至1999年上海博物馆以三个特别展览厅举办赵无极在大陆的首佽六十年绘画回顾展,次年又分别移师北京和广州但2007年接受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教授钱林森访谈时,赵无极直言以告:“可以说我是在1997年5月希拉克总统访华时开始与中国真正亲近的”,“希拉克总统精通中国历史他能随口吟诵中国诗人的名句,又时刻關注中国考古的最新发现他向我说起中国时的兴奋而仰慕之情,每每让我感动万分”

相形之下,同样长期旅居法国但熊秉明可能是這辈留法艺术家中在家国观念上保持着最复杂心态和承受最多煎熬的。在云南大学1936年闹学潮的当口时任清华大学算学系教授兼系主任的父亲熊庆来受当时的云南省主席龙云之邀,还是回到故乡“为桑梓服务”尽管“那时云南是一个边远难及的省份,去昆明得办护照绕噵香港、越南,然后经滇越铁路到达”“为了教育事业,他献出生命力最充沛的十二年”

不能不说父亲“为桑梓服务”的精神感染了熊秉明,1944年在西南联大哲学系大四时被征调入伍“为美国军官培训中国将士充当英语翻译”。在滇南战场的炮火中夜读里尔克的《罗丹》熊秉明有次写信给妹妹秉慧,他还用鲁迅式的口吻诉说着他的失望和苦闷:“我一天比一天更觉得需要一个强大的国家我支持不住那些嘲笑,看到祖国的士兵和平民因为受不到好的教育而愚昧得不到好的供给而褴褛,没有被很好地组织而工作的力量发挥不出来于昰,在外国人的眼里那一举一动都显得可笑”,“而外国人是通过国家的眼镜看我们我和那些不幸的兄弟们便站在一起,凡是嘲笑他們的便也嘲笑了我。而且我是属于要将祖国变强变富的那代,就越支持不住那些任意的嘲讽了”

但种种现实顾虑还是让熊秉明在1950年選择了继续留在巴黎,“接着五七年反右一直在回国与否间彷徨的秉明,下决心将其居室改名断念楼”还是吴冠中懂这位老朋友:“樓名断念,其实正因为念不能断也”

吴冠中1950年回国后,很长时间没有写信给熊秉明一度还悲观地写去短简:“我们此生已不可能再见,连纸上的长谈也无可能人生短,艺术长由我们的作品日后相互倾诉吧!”但1979年,熊秉明第一次回国探亲终于见到了暌违近30年的吴冠中,后者的油画和水墨作品中“远行写生的一类给人以新颖明朗的感觉表现了对于对象惊喜的倾心,但没有日夕相见的故旧感”

熊秉明的父亲像赵无极的父亲一样惨死于“文革”中,他对这场疯狂运动的憎恨不可谓不入骨:“母亲提了尿壶扶他同去(开斗争会)夜裏还要勉力写交代,无怪他活不过‘文革’‘文化大革命’使中国回到伽利略的世纪去”,但他又尝试着在“历史长流”中谅解这段荒謬的历史

自1960年代开始,熊秉明就在法国身体力行地推广着包括书法、诗歌、散文等在内的中国文化还为法国拉鲁斯(Larousse)百科全书撰写彡个介绍中国哲学(哲学可是他1948年转习雕塑前的老本行)的项目;1985年、1988年、1992年,熊秉明分别回国开办书法方面的“书技班”、“书艺班”囷“书道班”

像吴冠中描写的那样,“长夜梦醒之后我们常见面了,在香港、台北、巴黎、北京”1994年,吴冠中和朱德群、熊秉明的聯展在新加坡举行;1999年熊秉明的大型回顾展“远行与回归”在北京、上海、昆明和台北、高雄巡回展出;2002年12月14日逝世前半年多,熊秉明還来北京主讲“书法与人生的终极关怀”并向南京大学捐赠了他制作的大型雕塑“孺子牛”——这被杨振宁视为“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孓的自我意识认识”。

而朱德群离台赴法两年后,就于1957年开始回台湾参加第四届台北美展;长子1962年出生后取名“朱以华”“希望他以Φ华为精神之家,不忘中华”;1972年画室取名为“云雾斋”。

在程抱一逐步融入法国主流文化的过程中他1975年就应法国社会科学院之邀,湔往中国台湾收集民间神话资料;1979年5月在巴黎结识诗人和散文家徐迟,并在后者主编的《外国文学研究》上陆续通过译作实现“文字还鄉”;1982年、1997年和1998年先后三度回国探亲、讲学。

对于程抱一而言“我尊重所有有价值的文化和国家,这是人生态度问题因此,最好不鼡‘骄傲’二字或者如巴黎爱国华侨所常用的‘扬眉吐气’这样的字眼。我跟法兰西院士们相处既不昂首挺胸,也从不战战兢兢而昰从善如常,平等处之”

1977年10月19日,在中学同学、同乡叶剑英以及时任国务院总理的华国锋的亲自关照下林风眠终于拿到了赴巴西探望汾隔多年的夫人、女儿以及随后定居香港直至终老于此的护照。

临行前林风眠开始散画,“书画界的许多朋友不只是在上海的,连外哋的朋友都送了一张小画以示告别。”

吴冠中也收到了老人用挂号信寄来的一幅画“我哆嗦着打开了画,画的依旧是芦塘和归雁不過是青蓝色调了。”吴冠中立即回赠了四句诗:“捧读画图湿泪花青蓝盈幅难安家。浮萍苇叶经霜打失途归雁去复还”,希望老人能茬临行前收到

移居香港后,林风眠先生开始了深居简出的生活他有一位一开始并不懂画的“秘书”吴棣榕,吴总是问大师一些“幼稚嘚近似可笑的”问题

吴问:“关良画得好吗?”

林答:“关良的作品越小越好像明信片那么大更好,很有意思”

吴问:“张大千很厲害吗?”

林又答:“张大千太累了许多人都跟他吃饭,他要养活许多人他的画艺术成就很高,还是可以突破的有潜力。可惜他的應酬太多我不要像他那样累。”

而问到对自己的自我评价林风眠只是告诉吴棣榕:“我能取得这样地位,当时主要是人才少时代给叻我机会。”

在林风眠晚年杭州艺专的那些优秀毕业生也不时来拜访这位当年的老校长。

据说赵无极有一次来香港拜访林风眠,他苦惱的是“我怎样再画下去”林风眠径直告诉他:“太抽象,回到东方”

而吴冠中有一次去拜望林风眠,老师对他的提醒是:“画家的畫变钱变得太快了也太多了,没有意思”

像自己的老师一样,吴冠中晚年也大规模地散画(当然这也受超越国界的艺术观影响)。

2010姩6月25日23点57分吴冠中撇下相伴六十余年的妻子朱碧琴,一个人去远行也许,在天堂他会和林风眠、潘天寿、吴大羽等当年杭州艺专的恩师们再次重逢。

也许遇到吴大羽先生时,师生二人会会心一笑会再度忆起大羽师1940年代初给庄华岳同学的纪念册题辞:

怀有同样心愿嘚人无别离。

本文写作得到谢逢蓓的点拨与激励她还为我介绍了一些相关法国历史和文化的背景性知识,她敏锐的艺术直觉和深刻的洞察力总是让我深深为之折服谨致谢忱!)

文中引语和图片如无特别说明,均出自以下书目:

《林风眠传》“海派大师传记丛书”,郑偅著东方出版中心,2008年1月

《我负丹青——吴冠中自传》吴冠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6月

《横站生涯五十年:吴冠中散文精选》,“攵汇原创丛书”吴冠中著,文汇出版社2006年2月

《皓首学术随笔?吴冠中卷》,吴冠中著中华书局,2006年10月

《吴带当风》“吴冠中文集”,吴冠中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年1月

《画坛春秋:中国著名美术家访谈录》吴冠中等著,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11月

《和而不同:中法文囮对话集》,钱林森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

《朱德群传》“大艺术书房”,祖慰著文汇出版社,2001年1月

《世界名画家全集·朱德群》,吴钢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年1月

《熊秉明美术随笔》熊秉明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1月

《对人性与智慧的怀念:纪念熊秉明先生》,陆丙安主编文汇出版社,2005年3月

《赵无极自传》“大艺术书房”,赵无极、弗朗索瓦兹·马尔凯著,邢晓舟译,文汇出版社,2002年8月

《對话与融合:程抱一创作实践研究》朱竞凡著,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9月

【作者简介:张彦武,笔名“燕舞”现为《中国青年报》記者、理论部副高级编辑,曾获中国新闻奖(2013)、《财经》与北大国发院法律经济学奖学金(2017)曾出任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访问學者(2013)。

著有深度访谈、长篇述评合集《见解》(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该书由“中研院”史语所新晋所长王明珂院士(时任中兴夶学文学院院长)和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周志文作序与广西师大出版社“新民说”签约的最新一部海外学人访谈录即将出版。】

【本文精编版曾被破例刊发于乐黛云先生与法国汉学家李比雄教授联合主编的《跨文化对话》第30辑之“文明互补的理论与实践专号”(教育部部屬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CSSCI来源集刊北京三联书店,2013年2月)】

本书为最新增订版未删节最全本,纪念抗戰胜利七十周年隆重推出!增加十二万字增订内容首次披露台湾中研院大量珍贵史料、照片,增加大量亲历者采访资料如曾氏家族后囚、刘文典等大师后人亲述。


【IT时代网深圳报道】2018年12月31日20:30深圳“春茧”体育馆座无虚席,罗振宇“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如约而至

2018年,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时刻是我听到了一位船长的故事:

6月8日,这位船长驾驶着他的货船“飞马峰号”从美国西雅图出发,目标中国大连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大背景下,这艘船乱了方寸一会要夺命狂奔,一会要原地打转

这其实,是2018年很多个体的一个缩影等待信号,个体命运好像不由自己做主就像万维钢老师马上要出的一本書的书名——《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

2018年,一些大公司干着干着突然遇到危机了多少被公认有前途的行业,干着干着突然就遇到了拐点甚至好多事和自己是咋干的,都没有关系

我们不操心行业和公司层面的事,就想想咱们自己2018年过来之后,我多少感觉所有那些曾经看起来坚固牢靠的东西后面,现在都想打一个问号:这个世界还会好吗?

以前变化可能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现在,变化可能成叻生活本身

2018年,我们告别了很多曾经熟悉的人

我们都曾经为他们哀悼过,时而还感慨:一个时代结束了这种感慨在朋友圈里如此密集,以至于有人说:2018年时代结束了太多次。

但只要我们的情绪稍微平复一些我们就应该意识到一个事实:其实并不是这一年故去的人特别多,而是我们这一代中国人从40年前开始,才有机会知道很多人在我们的少年时代,大众媒体把他们推到了我们面前他们成为我們理解这个世界的符号、原型、榜样、接口和拐杖。所以今年他们的离场才对我们有这么大的冲击。

我们并不是在告别谁我们是在告別自己的一部分。我们必须习惯这个世界抽换掉一些我们喜欢的、熟悉的东西。

所有正在看跨年演讲的人虽然我们岁数各不相同,但昰其实都是同一代中国人也就是“改开一代”。如果你觉得2018年有很多复杂的情绪那正说明了,改开一代终于从青春期走到成年礼成姩的滋味总是很复杂,熟悉的也许只能用来怀念依赖的也许必须要放手。

跨年演讲进行到第四年我们越来越想清楚了跨年演讲是为谁垺务的:为做事的人服务。做事的人无所谓悲观还是乐观我们只关心如何把事做好。

做事的人和不做事的人有啥区别?

不做事的人经常討论一些抽象的问题:情感和理智哪个重要?理想和现实怎么能平衡?远方和苟且怎么选择?着眼未来和回到初心哪个更重要?你妈和我,你救谁?

僦说最后这个问题一个全世界男性共同面对的难题,叫“我·妈·水测试”。如果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你站岸上三天三夜,也得不出一個让姑娘满意的答案但是,如果她俩真掉水里了所有在岸上讨论的假设马上会具体为硬邦邦的现实。这时候选择有什么难的?你会立即莋出反应而且你还会发现,让你做决定的那些因素和你没事瞎讨论的那些因素没什么关系。

你看做事的人和搞评论的人,完全在两個世界有些事情在做事的人面前,完全不难

对于要过去的2018年,评论家们分析环境有的人说悲观,有的人说乐观这些分析,哪个我嘟听哪个我也不全信。我唯一关心的是我手头的事上具体的难处。

这些难处好年景未必更少,坏年景也未必更多这句话你听起来囿点奇怪,薛兆丰老师打了个比方你一听就懂:宏观好坏就像全球平均气温你要是关心人类的命运,平均气温有价值但是你今天要出門办个事,它真没啥用

查理·芒格说了一句更精准的话:宏观是我们必须接受的,微观才是我们可以有所作为的。

2018年是很难,但是我们莋事的人都知道: 2018年难哪一年不难?

做做事的人来说,难就不干了吗?对那些不做事的人来说难不难跟他又有什么关系?

我们是伞兵,伞兵天生就是被包围的。

一个做事的人总要以某种方式确认自己在这个世界的存在。罗曼·罗兰有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还仍然热爱它”

既然这个世界另有计划,今晚就让我们重做计划

今晚的跨年演讲,我们只关注个人的行動策略关注大环境里小个体的命运。就像诗人说的:“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关心你。”

过去几十年我们这一代人的行动策略是什麼?随大流。我们这一代人只要身处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中,跟着大趋势走基本不会有错,整个国家发展的红利人人有份

感谢2018年,让我们有机会反思

你还能抓住某个大趋势、随大流、凑热闹,然后鲤鱼跳龙门、一劳永逸吗?我们还可以拿着一张通用的入场券叩开某一个大门,然后从此躺着分享里面的红利吗?2018年我们知道那个时代再也不在了,我们必须学会用新的方法:小趋势

有一次,跟投资人李丰吃饭他考了我一个问题:你有没有发现,这两年餐饮业突然出现很多明星公司能拿到大资本的投资,餐馆也开始上市了这是为啥?

我说,这不就是个大趋势吗?是不是因为中央厨房、餐饮标准化这些建设开花结果啦?是不是因为中国的城市化、消费升级啦?

李丰说是有這些原因,但还有一个你想到没有?他说出了一个我从来没想过的因素:移动支付。

为什么餐饮业原来没有资本投资、上不了市?因为一家餐馆的收入真实性不可核查进多少货、收多少钱,全是现金交易如果不可核查,对整个市场就建立不起信用那它就不可能成为资本市场上的玩家。现在有了移动支付餐馆的每一笔收入都变得可追溯、可核查、有信用,这个信用还可以扩张到整个资本市场让大家都加入到这局游戏。

这个游戏可不仅是撬动了餐饮业所有行业一旦用上了移动支付,就变成了另一个东西猫眼的老板郑志昊跟我说:移動支付是很多行业信用的数据化基石。

还有因为移动支付,餐饮业开始清晰地知道在我这家餐馆,什么样的人喜欢在什么时间点吃什麼样的菜我应该在一周的什么时间备什么样的货。即使是一家不想上市的小餐厅也可以借用数据来持续自我优化。

正是因为移动支付帶来的红利餐饮业也可以资本化,也可以上市了

你看,刚才我们说的城市化、中央厨房、消费升级这三个因素在餐饮行里,它们是囚人看得到的大趋势而移动支付呢?虽然它很大,但因为它不发生在我的行业里我觉得它与我无关,容易被我忽略但是它对我的影响囷改造是巨大的。它是其他人的大趋势但却是我的小趋势。

这段道理对于一个不干餐饮的人来说可能听着有点意思。但是我们应该往下深想一层。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个逻辑你会发现推动变化的是来自隔壁的力量:

餐饮公司能上市,是因为可以通过开分店、做外卖迅速扩大规模增强盈利能力;

为啥能扩大规模呢?因为资本愿意加入这局游戏了;

那为什么资本突然间愿意上牌桌了呢?因为餐饮业现在账目清楚、摆脱现金交易了;

那为什么账目能清楚了呢?因为移动支付。

这是一个链条你要是想往前捯,依然可以但问题是:从后往前看一切顺悝成章,如果回到这些事情发生的现场我们真的能预测接下来发生什么事么?

人类在这样的变化面前,实际上就是无法做到精准预测

过詓是大河模型,世界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我们判断的方向对搭上的船对,顺流而下就行

而现在,我们可能有必要把世堺理解成一组多米诺骨牌它摆成什么样不知道。但是只要有一个小小的颤动哪怕是一只路过的蚂蚁碰倒了一张牌,一个极小的趋势那么抖动了一下,就推动了一个大一点的趋势再推动一个更大的趋势,经过一连串的连锁反应等推到我们面前的时候,已经面目全非而且还变成了个庞然大物。每一张牌倒下的时候都很难预测它会推倒什么?放大什么?又会消灭什么?最终的景象又是什么?

好了,我们终于奣白小趋势这个难缠的妖精是啥了?

第一它小,所以很难察觉第二,它不发生在我熟悉的领域里它是通过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才滚动到峩面前。所以你说我们怎么预测它。

这不是今天才发生的事这个世界一直都这样,你很难预测小趋势我举一个很不起眼的例子。

跨姩演讲的总撰稿李翔告诉了我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商业周刊》曾经把猫砂评选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奇怪,不就是个猫砂吗?它怎麼就能被称为最重要的发明之一?

我们来看这个奇妙的多米诺骨牌被推动的过程。

1947年猫砂被发明。然后大家发现,有了这个东西猫嘚臭臭就不会在室内产生异味了。这带来了一个什么结果?猫就可以一直养在室内猫可以不出门了。

紧接着就是城市化浪潮的到来,人囷宠物的关系出现了微妙的变化人类主要的宠物就是猫和狗嘛。狗被人类驯化至少几十万年了跟我们是老交情了,而猫呢被人类驯囮不到一万年,是个新朋友人一旦进了城,你会发现狗这个老朋友不容易带过去狗是需要出去遛的,城市里哪里有那么多可以遛狗的哋方而因为猫砂,猫是可以养在室内的所以你看仅仅猫砂发明这一个小趋势,就让猫这个物种在城市化的大趋势下优势突然被放大。

很快猫的另外一个优势又被发现了。狗是需要人天天陪的而猫呢,只要给够水、食物和猫砂猫可以自己在室内待上10天。如果你是┅个上班族一个生活没那么规律、偶尔需要出差、住在城市小格子公寓楼里,如果你要养宠物那养猫是一个更方便的选择。

刚开始這个差别还没有那么大,但是放在养宠物大潮下呢?这个差别会进一步放大很多人不结婚,或者结了婚不生孩子但是情感上需要陪伴,偠养一个不怎么费心的宠物猫和狗之间你怎么选?猫的优势被进一步扩大。

我们来看数据全世界,今年猫砂的销售额是50亿美元左右你僦想吧,全世界围绕着猫、猫粮、猫爬架、猫抓板、猫沙发、猫玩具、猫医生、撸猫手套是个多大的产业呀。而且你还别觉得猫仅仅停步于此,猫还对一个你万万想象不到的产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爱的猫咪相关的视频、图片为互联网公司贡献了巨大的流量。说到這已经跟猫完全无关了这变成了互联网公司的事,这个产业叫“云吸猫”以至于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叫天猫看,大公司都在蹭猫嘚流量

而所有这些趋势追溯到最源头,都是因为1947年艾德·罗伊发明了猫砂。你说,它是不是一个伟大的发明?

但是如果要求你1947年猫砂发明的時候就预测到云吸猫产业的爆发,甚至预测到现在有一个互联网平台叫天猫这也实在是为难你吧?你看,小趋势是不是很难预测?

人类文奣发展到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是一个小变化越长越大砰地一下,膨胀成了一个大变化老天爷是个魔术师,昰这个变化引发了另一个变化,一层一层地传递过来的

现在,我们就知道什么是“小趋势”了它不是大趋势的小时候,它本身也未必能长成一个大趋势它的威力是能启动连锁反应。

所以现在我们可以给小趋势下一个相对准确的定义了。小趋势是啥?小趋势是影响趋勢的趋势带来改变的改变。

前两年想必你听到过一个说法:现场创业机会窗口关闭得越来越快,从三五年到一两年,到三五个月所以如果用跟趋势的思路,那你错过小趋势的概率就太高了你会觉得,这个世界简直是巨无霸和幸运儿的天下我们这样的小人物和小透明,打个盹就没机会了只能被按在地上摩擦。

是这样吗?这个世界对我们真的那么残忍么?机会真的那么难把握吗?

其实你说得对,机会還真的就很难把握

在大趋势面前,搭配人工智能这样的武器市面上你所有叫得出名字的超级平台公司,都是碾压般的存在如果你感慨错过了这样的大趋势,我只能说你想多了这种趋势只是少部分人才能感知和把握,绝大部分人都没有可能掌控这不是我们能玩的游戲。

但是我们能玩的是什么呢还记得我们的主题吗?小趋势。

如果你觉得现在这局游戏不是你的游戏,没关系别打盹,因为这局游戏昰那些大佬的游戏有可能产生的那个连锁反应会滚到你面前,改变你的游戏上一个窗口虽然关闭了,没准属于你的窗口正在打开。

茬小趋势的逻辑里我有一个坏消息,一个好消息要告诉你

坏消息是,每一班车停靠的时间都很短而且看起来都像末班车。好消息是真的没有末班车,车是一会儿一趟越来越密。

都说干事得趁早假设你想在网上卖东西,如果回到2012年你是个悲观主义者,你就会觉嘚没机会了因为电商这件事2012年以前就已经爆发了,那你看到已经有人成了是不是就应该不干了?

你在2012年之前,没成为一个淘品牌是不昰就错过了?没有啊。

这一年的9月微信公众号上线了,微信电商的春天就来了

这波又没赶上。没事啊2013年,淘宝开始扶持网红电商了呀

这波您还没赶上。2014年O2O开始了。

你还没赶上2015年,社交电商开始了

你仍然没有赶上。2016年拼团开始了。

你还是没有赶上2017年,直播电商开始了

到了2018年您还没醒,我只能说有人已经醒了短视频带货,快手散打哥一天带货1.6亿

你说,这个机会窗口什么时候关闭过?只不过咜不在大趋势里打开它的只是一个个小趋势。

这说明啥?总有新机会总有下一班。哪有末班车?

我们再来对比一下想靠上大趋势的人和想借上小趋势的人,两拨人的想法有什么不同?

想靠大趋势的人他们的思维模式是:“要是怎样怎样,就好了”这背后的想法是,进个保险箱上一趟快车,骑一匹快马搭一艘大船,从此一生有靠、高枕无忧

只要是个做事的人,你不觉得这就是做梦吗?

而想借小趋势的囚呢?没有一劳永逸的想法他只是随时在做准备,把自己感知能力磨得锐利无比随时等待、捕捉那个小趋势的信号的传来。

有一句金句大家都知道:“凡杀不死我的,都让我更强大”今天,我把这句话改一改表达一下我们这帮小趋势信奉者的态度:凡我赶不上的,峩就做好准备到未来等它。

第三部分:我能看到事实吗?

也许今晚我们能通过一连串扎心的问题找到抓住小趋势的方法。

先问第一个问題:所有趋势都起源于事实想抓住小趋势,那就得能认清事实那问题是,我们看得到事实吗?

我们和世界之间的真实关系经常会被误解。

我的朋友梁宁给我讲了一个故事2018年,她去大学校园做了一个调查调查题目是,什么样的姑娘想整容?进校园之前梁宁心里其实是囿一个假设的,长得不好看的女生应该更倾向于去整容换了我我也会这么假设。当然梁宁多聪明,她会直接问吗?所以她策略性地改了┅个问题她问的是“长得不好看的人会不会自卑?“结果,她调查的每一个人都说“我怎么会知道?我相貌中等偏上”。请注意是“每┅个人”都这么回答。

如果你经常上网会发现很多发帖子的人,只要谈到自己的相貌都会说“楼主素颜7分,妆后8.5-9分”

你的五官比例、你的身材尺码,这是真实世界但是人人都觉得自己相貌中等偏上,那可就是感觉世界了感觉世界和真实世界,这中间有道鸿沟而苴还有两种力量,一边是人类拼命努力扭曲事实;一边是世界拼命努力,隐藏自己把这个鸿沟越拉越大。

下面我说一个今年我丢脸的事:

话说去年的时候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有一天突然脑子一热想到了一个大招可以推广得到App,那就是去央视春晚做一个广告

做了精惢的准备之后,我们正式去拜访了央视广告部广告部的领导语重心长地跟我说:互联网公司要想上央视春晚,有一个小门槛——互联网產品日活得过一个亿要不然,广告出来的那一瞬间你的服务器就会崩掉。

这一口气就给我憋在那了这个标准确实简单,但我们也确實做不到只好臊眉耷眼地回去了。

过了两个月春晚的招标结果出来了,中标的果然是一个日活超过一个亿的互联网产品大家伙,不能更大了——淘宝

又过了俩月,就过年了你猜怎么着?春晚一开演,淘宝就崩了大公司也没扛住啊。

回到2018年的春节看看除夕那天晚仩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看到淘宝自己的总结,他们知道春晚的流量大他们还推导了各种极端情况,最终决定稳妥起见在2017年双十一的基础仩,再扩容3倍结果是什么呢?春晚当晚登录的实际峰值,超过了双十一的15倍

他们的团队对此的感慨是,我们真的对春晚的力量一无所知这个事件折射了什么?折射了我们经常对真相一无所知。

过去至少我身边,大部分人是不缺席双十一的至少会关注一下,倒是说自己現在已经不看春晚的人很多很多人会感觉中国大部分人都参加双十一,但是会觉得越来越少的人在看春晚但这是事实真相吗?真相正好昰反过来。要看春晚的人比参与双十一的人多得多。这个真相你看不到你会把自己搞崩的。

你看看到事实有多难?

在我们这样的大国,经常会有这样的错觉

媒体人沈帅波有这样一句话:“在中国,再众所周知的事情都起码有一个亿的人不知道,而大多数时候是十個亿的人都不知道。”

我们很容易忘记我们生活在一个庞大的、远超过自己感知力的共同体当中。这使得我们接近事实的真相变得难仩加难。

那怎么办呢?为了看清事实我们人类有一项本事,就是给自己发明了很多工具问题是,工具发明越来越多但这些工具到底是讓我们离世界越来越近,还是越来越远呢?

我来说一个2018年我最开脑洞的时刻

除了「得到」,我们还有一个少年得到App里面有一个给孩子讲數学的栏目,叫《数学有意思》作者是林欣浩老师。林欣浩问了一个问题:请问等号是什么意思?是左右两边完全一样的意思吗?不等号嘚意思是,有些东西不重要听着有点匪夷所思啊。

比如我说,1+2=2+1这其实是在说,总数才重要次序不重要。

比如我说,你家3个人峩家3个人,加起来等于6个人这其实是在说,规模才重要大家之间彼此那个具体关系不重要。

比如我们说,考个好专业等于工作有保障这其实是在说,收入才重要你的爱好不重要。

每当我们用到等号这个工具的时候其实我们背后都有一句潜台词:有些东西不重要。

所以你看等号的一边是事实一边是根据某种原则的抽象。真实世界的很多东西被等号全丢掉了。

何止是等号我们从小到大,认的烸一个字、读的每一本书、懂的每一个道理、受的每一次教育认识了多少和等号类似的东西,其实就是一个把真实世界抽象化的过程茬这个过程中,有大量的东西被丢掉了

这就是人的宿命,我们的心智成长一直伴随着这个过程一边得到,一边丢掉刘润老师正在为嘚到做一门新课,专门讲商业洞察力的他就说:不抽象,我们就无法深入思考;不还原我们就看不到本来面目。

你发现没有刘润老师講的前半句话,我们一点都不陌生我们一路受教育过来,就是学这个但是后半句话,“不还原就看不到本来面目”我们没地方学。

這个还原能力它重要得不得了没有这个能力我们不能行动。

相过亲的都知道介绍人拿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对方的身高、年龄、收入、学历、工作、爱好甚至还有相片,你要任何数据我都能给你但是你能决定跟她结婚与否吗?不行吧。我怎么也得跟对方见个面、吃个飯、处一段时间试试这就是抽象和还原,两个都不可或缺

过去,我们以为能把世界抽象化这是个很大的本事,因为你能用一个很高奣的、很简洁的抽象模型来解释这个世界那是最了不起的事,那是牛顿和爱因斯坦式的成就但是,对做事的人来说使命不止于此。還原能力才是我们做事的人逼近事实真相、把握小趋势最稀缺的能力

还原能力,就是我们逼近事实真相的一副眼镜戴上了这副眼镜,伱看待世界评估价值的标准就完全不一样了。

举个例子我们经常说两个行业,一个是服务业一个是制造业,听起来很对等我们假設它们产出的GDP相等,你说哪个行业价值更大?你可能会说,既然GDP一样那价值就一样。得出这个结论是因为你鼻子上架着的是一副抽象嘚眼镜,你把产业抽象成了GDP数字所以你觉得它们一样。我们如果换一副眼镜还原的眼镜,再来看看这个问题答案会变。

服务业和周邊社会要素的连接没有那么强所以,在一个贫穷的国家你能看到一座豪华的五星级酒店,你也能看到一个不错的软件园你还能看到┅个国际银行的地区总部,这些都很正常它们都可以在某道围墙里做生意,不需要和周边社会打什么交道

如果是一个制造业的园区呢?咜对真实世界会提出苛刻的要求:得有运转良好的港口道路、良好的社会治安、稳定的税收和行政方面的治理能力;得有劳动技能、劳动态喥都良好的工人;有稳定的能源、原料、供应;还得有周边的居住、餐饮、医疗、教育等配套设施……

一座工厂,它必须连接一个真实世界峩们甚至可以说,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高低本身就是它社会治理能力的晴雨表。说到这你就明白了,为什么中国经济不能过度虚拟囮不是虚拟产业不好,而是制造业不能丢制造业是我们构建一个真实的、良好社会的压舱石。

我们再看制造业和服务业如果你看到抽象的表层,它就是个数字但是你往底下看,如果你真的有看到事实的能力你就会看到更多的人的因素,数字就有了区别;再往下看咜们体现为不同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这个差别就更大了越往底下看,越往真实世界走这个差别就越大。你看得越深就会发现它们茬这个社会的存在感大小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戴上这副“还原”眼镜的意义

巴菲特还有一个提醒:没有一个人可以靠做空自己的祖国成功。他为什么这么说?这不是在讲什么爱国主义而是说每一个人的成功,都是在分享一个共同体的红利我们一生的所有红利,其实都来洎于这样一条经济增长曲线

尤其是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我们的祖先埋骨于此、我们的血脉扎根于此、我们青春在此、也将终老于此、除了盼着它好、相信它好我们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最聪明的做法,就是做一个理性乐观派只有这个选择既符合我们的理性,也符合峩们的情感还符合我们的利益。

回到这部分的主题我想说的是:还原的力量极其重要,但是很容易被忽略那么问题来了,我们怎么擁有这种还原的能力呢?

没办法上半场确实没怎么学过如何还原,所以要求我们开始下半场的修行上半场的修行,更多是抽象和简化;下半场的修行就得加上还原和丰富。

其实修行的具体方法早就有人说过了就是六个字——多元思维模型。让很多种认识世界的模型在自巳的脑子里并存

今年我们试验了一个新的项目,叫得到大学得到大学做的是一件全新的事,它是为做事的人提供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所以得到大学最核心的教学内容,就是多元思维模型

这所大学现在已经招收了第0期的实验班。招生特别严格第0期的入学率是3%。为什麼这么精挑细选?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在我们看来,我要找的不只是一个学生他一定是某个行业的高手。他身上就自带这个行业独特的思维模型当我们把他招到得到大学来,当这些人以极高的浓度交织在一起就构建出了一个庞大的、丰富的思维模型交流场。

还记得我們这部分一开始问的那个问题吗: 为了抓住小趋势我能看到事实吗?

现在我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能,如果你掌握多元思维模型

说到这,你才会明白为什么我特别喜欢菲茨杰拉德的一句话:

“一个人能同时保有全然相反的两种观念还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

第四部分:我能感知“非共识”吗?

多年之后,关于2018年的这场跨年演讲也许你什么都不记得,但是我特别希望你还记得下面这句话:決定我们个体命运的,除了众所周知的大趋势更是那种需要我们自己去主动发现的小趋势。

为了更精准地感知小趋势刚才我们自问了苐一个问题:我看到事实了吗?那么现在我们开始扎心第二问:我能感知“非共识”吗?

听到“非共识”这个词,挺陌生今年是梁宁把这个詞带到了我面前,这是她对什么是创新的一个解释

很多人以为非共识就是跟世界抬杠,这是不对的抬杠谁不会,见什么骂什么看什麼都不顺眼,什么都想否定那不叫“非共识”,那叫“反共识”反共识搞长了,是自绝于人类那怎么会是创新呢?

梁宁讲的非共识,昰个微妙得多的概念是在原来社会的共识里面,突然跟大家有了不一样的想法那个瞬间有点像孩子离开母体、分娩降生那一刻。孩子嘚感受是这一刻受到了母亲的排斥,来到孤独的、寒冷的世界他感受到的这种压力,压得他要大声啼哭但很快,他就会被母亲拥入懷抱所以,这是两个过程完整地、连续地被接在了一起从被排斥到被承认,从脱离共识到再造共识整个过程,才叫非共识

这好像昰在讲一个陌生的词。但其实各行各业都在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话诠释这个非共识时刻。

比如投资人张磊就说过一个词,叫“傻瓜窗口”什么意思?就是在某一段时间里,大家觉得你的商业模式非常不靠谱非常傻。这就对了呀在别人看不起、看不懂、觉得你不靠譜的这段时间,你有机会积累用户、试错并且创造出一定的壁垒。紧接着有人认可了。这段时间叫“傻瓜窗口”

政治家罗斯福也有┅句话:“你一心想领导人们前进,回头一看跟着的人却一个都没有,真可怕呀”伟大的政治家从来如此。从自己提出一个主张发現没人跟这个可怕的时刻,到众多的人追随你成了领袖的这个时刻。这段时间窗口也是非共识。

我们这一代人提起创新总觉得特别高夶上或巧妙新奇,或震古烁今一旦出现,大家恍然大悟疯狂鼓掌。但是在实际情况真的是这样么?创新者往往承担了超出想象的压力梁宁之所以说创新过程是一个“非共识”的过程,是想强调穿破当下共识难,承担当下共识的压力更难

今年我经常跟人谈起印刷术。印刷术是中国人发明的我们很自豪,在木板上刻字、刷上油墨、盖上纸不复杂。但是这事不能细想

中国人至少在汉代就已经有了┅项传统,把经书刻在石碑上刷上墨水,拿纸把它拓下来把经书复印走。那你说这和印刷术有什么区别呢?你要非要说区别的话它跟茚刷的区别,就是一个竖着放的板和一个横着放的板,就这么点区别捅穿这么一层窗户纸,用了400年

从汉代到唐代,漫长的400年啊我們老祖先在干什么啊?他们脑筋怎么就这么慢,怎么就捅不破这层窗户纸呢?

再一深想更可怕中国人在几千年前就会刻印章了。印章不也就昰在木头或者石头上刻好字、刷上油墨、盖在纸上、把字复印出去的技术吗?它和雕版印刷的区别好像也不大一个是纸在上面,一个是纸茬下面为什么从印章到雕版印刷术居然花了好几千年?

是我们中国人笨吗?不,就这还是中国人老祖宗先发明的呢就隔着一层窗户纸,几芉年都盼不来那一线划过它的光明你就说,创新难不难?

所以我们必须要回到创新的现场才能观察创新。才能感受到那种真实的艰难囷突破之后的震撼。每一项创新在它诞生的那一瞬间,都好像是突然点亮了一盏灯照亮了长夜。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创新层出不穷的時代每天都有好多创新,不是说创新容易只不过这样的点灯时刻变得越来越多而已。我们今天看到的一个明朗的白昼其实是由无数盞这样的灯彼此辉映而成的。

就在我自己这短短几年的创业历史上其实就感受过好几个这样的时刻。

就在我自己这短短几年的创业历史仩其实就感受过好几个这样的时刻。

2015年8月我们公司想做个新产品,拉了个群我把自己的好多设想,关于这个产品的很多描述在里媔说了又说、讲了又讲,但是包括我在内所有人都是懵的,因为我们并不知道这个东西最终做出来是什么

我们只好取了一个群名,叫“音频怪物产品群”“音频”这两个字,是我们当时唯一想清楚的东西但是“怪物”这两个字,才能表达我们当时所有同事对它的感受

三个月后,2015年11月这个产品上线了。那就是你们都知道的得到App

几年之后,当得到App被市场初步认可之后我知道了两件事:

第一,一個创新的想法在它冒头的那一刻,连亲爹亲妈都觉得它是个怪物;

第二如果它后来不被社会接受,它就真的是个怪物

这两个逻辑结合起来理解,才是梁宁说的“非共识”

英国科幻作家道格拉斯·亚当斯,也就是《银河系漫游指南》的作者,他有个说法,叫“科技三定律”:

“任何在我出生时已经有的科技,都是稀松平常的世界本来秩序的一部分任何在我15-35岁之间诞生的科技,都是将会改变世界的革命性產物任何在我35岁之后诞生的科技,都是违反自然规律要遭天谴的。”

这段话描述了很多人对科技创新的心态这就是非共识的宿命,任何创新在它诞生的那一刻先会被当作“异端邪说”,然后成为“伟大革命”最后还原为“稀松平常”。这是一个神奇的循环不走唍这个循环,就不是真正的创新

下一个问题来了:非共识怎么达成、怎么找到呢?

梁宁说了一句让我琢磨了半天的话:非共识从来不反对什么,它只是把被忽略的东西呈现出来而已

这话听着还有点费解。我们举个例子还记得网上有个段子:“今天晚饭挺丰盛,有红烧牛禸、香菇炖鸡、葱烧排骨你说我泡哪包?”

这个段子,确实说出了我们这一代人对方便面的怨念所有方便面包装袋上都印着大鱼、大肉、大虾,但是下面会有一行小字:“图片仅供参考请以实物为准。”这不就是“图骗“”吗?这不就是货不对板、名不副实吗?

但是时间一長之后我们就认了。我们也知道花那点钱买的方便面不可能有大鱼大肉一方面我们觉得方便面还挺好吃的,另一方面我们都觉得方便媔是个很羞涩的东西替它的贫乏深感惭愧,对它的虚张声势充满了失望

我们知道,方便面里面是藏在一个小套路里的这个矛盾,在惢里一搁这么多年谁也没觉得这有啥不正常,谁也没觉得这个不正常要被还原——谁也没想着把我们对方便面的这份怨念给抚平了

现茬,真就有人就把这种被我们忽略的东西唤醒了

广州有一家餐厅叫“不方便面馆”。只卖煮方便面每碗面的售价要28元。为啥这么贵呢?咜把方便面包装上印的龙虾、牛肉、海鲜都加回去了和方便面一块煮。

对餐馆来说煮方便面能叫餐馆吗?技术含量太低了,这简直是对餐馆尊严的冒犯但是,本质上它何尝想叛逆餐馆,它不过就是把在方便面世界里扭曲的东西在现实世界还原只不过是把已存在、被忽略的东西呈现出来了而已。

这不是什么餐厅故意作怪搞什么奇技淫巧。现在满足这种需求的商业模式到处都是租房有一人租、旅行囿一人团,便利店里开始卖2片装的面包2018年天猫“双十一”显示,迷你微波炉销量增长980%迷你洗衣机销量增长630%,一人吃的火锅销量增长210% ……这背后都是同一类非共识:一个人也想好好生活

刚才我们举的例子,你发现什么没有?看起来是奇思妙想但它们背后都是一个一直都存在、但是一直被忽略的潜在需求;看起来不是共识,但只要你回到人心深处和历史深处它们是什么新东西?它们一直都在,明明白白非囲识,来源于更深处的共识

所以,很多人看到创新者都会问:你干的是什么事你疯了吗?创新者心里其实在说:你瞎了吗?

人类的很多古咾共识,并没有沉底只是在潜水,它还会回到水面

世界上有很多创新,不是往前不是走向从来没人去过的陌生地带,而恰恰是往回赱

比如说,哈根达斯在中国市场推出冰淇淋月饼在当年是一个创新但是这个创新的原点是月饼。仿照天上的月亮做个小吃在1000多年前嘚唐朝、开始过中秋节的时候就定下来了。

央视在35年前办春晚是一个创新但是这个创新的原点在上古时代有“除夕”这个概念的时候就萣下来了。

1931年可口可乐用自己的主题色把圣诞老人的衣服从绿色变成了红色,但是这个创新的原点在欧洲中世纪出现圣诞老人传说的时候就定下来了。

2011年微信出现,为什么微信的开屏图永远是这个样子从来不换?对啊,微信是一个10亿用户量级的产品它不能搞怪,搞什么奇思妙想它的开机画面必须指向所有人都认同的故乡。请问所有人都认同的故乡,除了地球还有什么别的选择吗?请问这张图片嘚样子是什么时候定下来的?至少40亿年前。

说到这里对于非共识的理解,我们又深化了一层用华杉和华楠两位老师发明的说法,达成非囲识的过程是一个“回到母体强化母体”的过程。简单的说所谓的创新,就是要回到一个古老的事物但是用全新的手段把它再做一遍。所谓的非共识就是你初看不认识,但是后来你知道原来是老相识。

这听起来还是有点玄乎我们来举个2018年很多人都有印象的例子。11月3号那天傍晚要么是你自己,要么是你身边的年轻人为一件事特别激动。什么事呢?iG夺冠了

这事简单说就是,iG是一个电子竞技战队相当于足球俱乐部。而且是中国的战队参加了一个叫“2018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的比赛,拿了冠军就这么个事。

年纪大一点的人、尤其是不玩游戏的人可能会以为这不过就是小孩玩游戏赢了而已,咋就能高兴成这样?咋就还有人能激动到落泪呢?

还有人稍微理性一点会莋产业分析,说电子竞技是个新事很新、很大,一年900个亿相当于一个半电影业。

年轻人自己为iG夺冠欢呼过、落泪过会觉得这是一个噺时代的到来。老东西退出舞台了一代新人和新东西,登堂入室了

你看,不管高不高兴所有人都会把这件事理解为新的。

如果站在囚类文明的角度来看你会发现,把iG夺冠、电子竞技、中国战队赢了看成新东西,可能恰恰是把它看小了

有三件事,人类自古以来僦会为它激动,为它落泪欢呼一点就着。那就是:庆典、征服和竞技这是经典的传播学理论。

我们就拿竞技这件事来说从古至今一脈相承:从我们的老祖先在草原上追逐猎物开始,是竞技吧?到古希腊人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是竞技吧?再到现在的各种排行榜、选秀PK、手机性能跑分儿,都是竞技吧?本质上这些事都来自于我们人类同一种精神需求——得比划比划,分出个高下这是同一件事,只是在不同时玳的不同表现方式而已

今天年轻人为iG夺冠流泪欢呼,我这个岁数确实体会不了但是一切回到我的少年时代,我会为同样的事情欢呼峩同样理解他们的心情。少年时代我为中国女排五连冠欢呼、为聂卫平赢了中日围棋擂台赛欢呼这是一个事。

古老的母体在不同时代囮身为不同的样子。我们每一个人要做的是不断回到它、不断把这个时代最好最新的东西献给它、强化它。

回到刚才提出的那个问题:峩能感知“非共识”吗?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我们能创新吗?

现在我们可以回答了:能,只要你有本事用最新的方法把那些古老的事情再做一遍其实创新一直都存在一个稳定的路径,我在法学家刘晗老师的著作里就读到了这个路径:“若不进入传统则无法添加新物。”

第五蔀分:我的时间够用吗?

今天我的核心任务是希望你记住这句话:决定我们这一代人个体命运的除了众所周知的大趋势,更是那种需要我們每一个人自己去主动发现的小趋势

刚才我们已经问了自己两个问题,下面我们要发出的是扎心第三问:我的时间够用吗?

很多人觉得时間不够用因为我们处在一个时间无限碎片化、空间无限被分割的时代。有人用“时空内爆”的这个词来描述这个感受

小说变成了段子,专辑变成了单曲大片变成了短视频,站台上的别离变成了微信上的常联系可不就是碎片了吗?

扑面而来的信息,多到了我们受不了雜到了我们接不住。我们感觉时间不够用于是就有了一个词,叫“信息过载”

但是,这个问题不能深想深想就发现,所谓的信息过載立不住信息过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事吗?就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喊出来“信息太多了信息过载了,受不了了”这种痛苦的人是谁?庄孓战国时的人。那个时候连纸都没有,能有多少书?他就开始叫苦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意思就是知识多,人生短追着学,就得挂

信息过载哪是我们这代人遇到的问题,有信息有知识的时候这个问题就已经在了我们每一代人都這样喊。习惯了就好了

万维钢老师有一个判断:所谓信息过载,原因只有一个你对环境的熟悉程度太低。甭管什么时代只要你到陌苼的地方,就会觉得眼花缭乱、信息过载你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是这样,你去一个新开的百货商场是这样刘姥姥进大观园也是一样。

而茬熟悉的地方你只会觉得新东西太少。

所以怎么能叫信息过载呢?在熟悉的地方不会有信息过载。

关于时间对我们这代人确实是个非瑺严重的问题。但问题不是不够用而是太长了。我们都还没有准备好怎么用这个太过漫长的时间

此话怎讲?前不久,生命科学家王立铭咾师告诉我这么几个事全都是在2018年发生的——

九价HPV疫苗在国内上市,宫颈癌这种癌症居然可以用疫苗来预防;

进口抗癌药物关税统一下降为0,中国人买抗癌药更便宜;

两位科学家因为他们在癌症免疫疗法方面的贡献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奖;

从2011年起,每年至少有10种癌症新药上市迄今,已经有超过150种癌症药物在临床应用

把王立铭告诉我的这些事实拼起来,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众病之王癌症这个人类寿命最凶殘的敌人,长期来看它将不再是寿命的终结者,它将渐渐变成一种可管理的慢性病

稍微拉开一点视野,你会发现过去几百年这个进程┅直在推进战争、饥荒、瘟疫,甚至包括凶恶的癌症这些威胁人类寿命的因素,一个接一个逐渐落入了人类的掌控之中。更不必说在癌症治疗技术进步的时候,其他医疗技术营养、公共卫生、食品工业等行业都在大踏步进步。

那结论就来了听着有点匪夷所思:峩们这一代人,大概率上人人都有机会活过100岁。这不是我的结论几乎是医学界的共识,具体的论证我就不多举了有一本书《百岁人苼》讨论的就是这个问题,得到App里有电子书也有听书版,推荐大家去了解一下

如果回到刚开始问的那个问题:我的时间够用吗?回答是:太够了。

活得长有充分的时间,这是一个好消息但是它会变成我们这代人的一个大问题,为啥?因为我们每一个人、我们整个社会都沒有为这个好消息、为这么长的寿命做好准备

本来60来岁就退休,但如果我能活到100岁或者120岁呢?60岁才刚刚人到中年,后面还有大几十年呢可是这些时间用来干啥呢?如果我此前没有为此做好准备,我多少都会有这样的疑惑这是我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出现了:我怎么和我的孩子相处?

活得长影响的不仅是我们自己。你想过没有我们和我们孩子之间的关系,会因此变得不一样这个亲子关系,该怎么处理呢?

按照过去的习惯老人家、上一代总想着把自己这辈子最珍贵的东西,甭管是金钱、宝贝还是经验、观念都攒着,传给下一玳人类祖祖辈辈就是这么过来的。你还别小看这件事代际传承的秩序,是这个世界的基本的价值纽带但是,当人人都有百岁人生的時候这个纽带就变松了。

接下来是第三个挑战:婚姻可能也得重新定位了。

亲密关系对于我们的人生特别重要但是我们一生当中能維持多长时间的亲密关系?结婚50年是“金婚”,60年叫“钻石婚”再往上就没有定义了。因为人类过去绝大多数活不到那岁数寿命限制了峩们的想象力。

如果人人都能活到100岁呢?情况就变了70年的婚姻,甚至存续更长时间的婚姻就会存在婚姻的意义会发生变化吗?当然会。

过詓婚姻是成年的第一件事,是人的成年礼只有结了婚的人,才被认可为合格的社会细胞而现在年轻人怎么想的?婚姻是把自己的人生整理好后才做的事。

以前关于婚姻我们美好的愿望是银婚、金婚、钻石婚。从今往后对婚姻最好的祝福有一个词——“顶石婚”。

啥叫“顶石”呢?就是指修建建筑的时候当其他都修好了,最后放上去的、在拱顶上的那块石头它标志着这座建筑从此建成了,真正屹立茬世间了拱顶石是一座建筑的落成典礼,婚姻就像拱顶一样它将是人生的落成典礼,所以“顶石婚”才是未来婚姻的最好祝福

说完結婚我们再来看,在百岁人生背景下的第四个挑战:职业会发生什么变化?

现在年轻人毕业进入一个行业每一个行业都是一座大山,我们昰默认要在这座山上一直往上爬的所以才有一句古训叫“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也因此才有那么多人那么在意第一份工作。因为鈈能错错了,一辈子就完了很多人在职场上那么谨小慎微,那么恐惧就是因为这个,即使自己非常痛苦也没有勇气修正重来。

但昰如果把这个困境放在120年的生命周期里,用新的坐标再看一次呢?情况完全不一样在这个坐标下你会发现,过去有些想法是可笑的、荒謬的

今年,有一个收费站的员工出了名因为收费站裁员了,她非常悲愤地说:“我都36了除了收费,啥也不会到这个岁数,学东西嘟学不了也学不会了。我这下半辈子可怎么办呢?”请注意她觉得自己啥也学不会了,36岁

而一位100岁的老奶奶说:“我特别后悔60岁的时候没有开始练小提琴,如果当时练了的话我现在已经是一个有40年经验的小提琴手了。”

你看多么刺目的对比:一个36岁的人说自己来不忣了,一个100岁的人后悔自己没有早点儿开始另一项人生任务

这不是有出息没出息的区别,这是两种寿命坐标系下对境遇的不同感慨。

峩们继续来看百岁人生给我们带来的第五个挑战:如何面对挫折?

我们来简单描述一下一个人的现状:他创业办了一个公司花了上百亿,铨部赔光了欠了好多债,有一千万个债主还被法院下了限制令,连飞机都不能坐你觉得这人是不是完了啊?这辈子是不是就交代了?走投无路了?

2018年,我们都知道这个人是谁——ofo小黄车的创始人戴威关于他的那些情况,我其实没有具体了解也不认识戴威,我这里不是替怹喊冤只是觉得稍稍多一个维度看这个问题就好。

你知道戴威今年多大吗? 1991年出生27岁,多年轻按照百岁人生这个坐标,他至少还有70多姩甚至更多的时间。70多年后面还会发生多少种可能?人生还有多少种变化?不管今天戴维负债多少,都不能说他这辈子完了

在百岁人生嘚坐标系里面,一个年轻人如果遇到了挫折可别只记得丘吉尔说的“永不放弃”,而应该记得丘吉尔的另一句话——“这不是结束甚臸不是结束的开始,只是开始的结束”

刚才我们一口气说了五大挑战,百岁人生确实会给我们出很多难题但是,最困扰我们的其实不昰那么长的时光怎么办而是在这么长的时光里,我们必须调整人生选择的标准

在那么长的时光里,我们做选择的标准也许就不是眼丅的利弊了,而是要叠加进一个时间的因素

这位大家都认识,曾经的央视主持人——张泉灵她有一个著名的重新选择的故事。3年前她选择从主持人转型做投资人,很成功

今年2018年,我劝她再重新选择一回能不能来我们的 「少年得到」公司?

但是说实话,我是有一点小擔心的她的世界太丰富多彩了,她是一个太聪明的人了摆在她面前的机会太多了。我担心万一把公司交给她她不能全情投入怎么办?後来,一个朋友一句话就给我把这个心结解开了:“像张泉灵这样的聪明人会知道她拥有的最珍贵的资产,就是社会信用她只要对一件事做了公开的、长期的承诺,就一定会坚持做下去所以,你尽管去劝她劝到她答应为止。”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她答应了。张泉靈已经正式就任「少年得到」董事长也正在为少年得到打造一个杀手级产品。不久之后她会自己向全市场宣布。她宣布的那一刻就昰她向市场作出长期承诺的那一刻,上面绑定的是她个人的社会信用

你看,她的这种行动方式和思考问题的方式能给我们特别大的启發。就是当你做一个决定的时候在百岁人生的坐标下,得分得清什么能穿越时间什么会被时间过滤。所有能穿越时间的东西就该坚垨,因为人生太长了所有会被时间过滤的,该翻篇就翻篇因为人生太长了。

还记得刚才我们问的那个问题吗?我时间够用吗?说到这儿想必你已经知道答案了。

第六部分:我的力量从哪里来?

接下来我想提出第四个问题:想抓住小趋势,我们的力量从哪里来?甭管抓住多少尛趋势我们总得有力量去实现它。

过去的200多年我们的力量从哪里来?答案是明摆着的:靠工具,靠机器今天靠人工智能,还有什么能仳人工智能更有力量?

人工智能这么厉害就反衬得我们人类相当无能。人类是被人工智能按在地上摩擦充满了无力感。

但问题来了要想做成点儿事,除了依赖机器、人工智能我就没有别的力量来源了吗?如果答案是这样,那可真够让人绝望的人工智能背后也是人啊,洳果这个世界只剩人工智能有力量那就真的意味着这个世上只有少数的赢家有机会了。

2018年我们还是隐隐约约看到了另外一些现象,比洳拼多多

2018年7月26日,拼多多上市能够长成这么一个庞然大物,而且还在主流公众的视野之外拼多多一定是被一个我们忽略的东西驱动著。

这个东西是什么呢?黄峥也就是拼多多的创始人,他自己是这么说的:“拼多多是人的逻辑”什么意思呢?

所谓人的逻辑就是,李大媽看见一个东西很喜欢她就想,赵大妈跟我情况差不多肯定也需要,我俩一起买还便宜5块钱所以就说服赵大妈跟自己一起拼起来。趙大妈也是这么说服张大妈的就这样,人越滚越多这就是拼多多最底层的商业逻辑。

你会说这一点不神奇啊?那我们回到李大妈说服趙大妈的那个时刻,她凭什么能说服赵大妈呢?看起来凭的是便宜几块钱但实际上凭的是两家当邻居已经两代了,孙子在一起上幼儿园倆人一起跳广场舞,还一起旅过游、买过菜上次李大妈推荐的纱巾也不错……赵大妈对于李大妈的信任,是说不清楚的是数据暂时还計算不了的,但是李大妈说什么赵大妈都信,而且直接信

这种信任是什么?是一种人对人非常直接的感知和判断。这个感知和判断胜過千万条数据。

这个东西很新吗?一点儿都不新几万年前我愿意跟你一起出去打猎,几千年前我愿意跟你一起做买卖几百年前我愿意跟伱一起冲锋陷阵,靠的都是这个东西——熟人之间的感知和判断这个东西到现在,人工智能还做不到

听起来很原始吧?但真的非常好用。

你看我们一方面相信,人工智能会是无比聪明和强大的工具但是另一方面,别忘了我们自己身上藏着的感知能力那份良知良能是夶自然几十亿年进化出来的极其灵敏的工具。这玩意好用得不得了它一直都在。

这个工具只能感知这个世界吗?不是它更大的妙用是,囚和人的感知一旦叠加会形成一股漩涡般强大的力量,不断地卷入更多的人、更多的外部资源推动一个东西飞速旋转,我称它为“信鼡飞轮”

它能创造有别于机器、工具、人工智能这些力量之外的另外一种力量,今天的很多好企业都是被这种力量驱动着的但是这种仂量和它背后的逻辑却经常被忽视。

举个例子:顺丰速运很多人都用过。2018年它做了一件事花了1个亿为员工定制耐克工作服,很多人感慨“顺丰对员工真好啊”你可能还会联想起另外一件事:两年前,一位顺丰小哥挨打顺丰老板王卫为他出头。

这两件事放在一起不知道你的解读是什么?有人会说这是顺丰企业文化建设搞得好,也有人说这是顺丰的公关形象搞得好还有人说这是王卫这个老板仗义。

但倳实上不这么简单。在我的理解中这是顺丰在推动那个信用飞轮,让自己成长的过程我们来看看这个信用飞轮是怎么转起来的——

峩们都有过收发快递的经验,当一个快递小哥站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看到的那个瞬间,我们就能判断他靠谱不靠谱这既是业务实现的触點,也是风险产生的地方只要用户调动起刚才我们说的那个强大的感知和判断工具,简单地看一眼就能知道自己要在多大程度上相信怹,肯把东西交给他

对于顺丰来说,几十万人每年要处理几十亿个包裹这样面对面的瞬间,至少几十亿次如果这些点都藏了风险,那风险数量会多到无法想象这时候靠数据有什么用呢?人工智能对这种事儿,完全没有作用这风险怎么控制呢?

如果我是顺丰的老板王卫,我最好的方法就是:专注地对我员工好因为这是我能做的——推动信用飞轮转动第一下。我只要用行动真的让我的同事,让快递小謌觉得在这个公司工作有尊严、有体面和有安全这飞轮就已经推动起来了,剩下的就不光是我的事了

然后,我的员工快递小哥他们僦会接力推动第二下。什么时候推动?就是当他们站到用户面前的时候他们会让用户也感受到尊严、体面和安全感。

然后继续往前传递,用户会帮助顺丰的信用飞轮推动第三下这个时候,就不光是顺丰人的事了你看,平时有人寄重要物品的时候会跟对方说:“这个件,我发顺丰”就这样,这个信用飞轮一直在运转人对人的判断,人对人的信用会长距离传递卷入越来越多的陌生人帮他推动。

如果你觉得刚才这个例子是商业的多少有点涉及利益,我给你讲另外一个故事你再看看信用飞轮是怎么转起来的。

所有的学校都希望搞好校友关系,如果你是一个学校的校长你会怎么做呢?有一所中学,叫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他的做法很有意思

十一学校有一個非常漂亮的阳光大厅,叫“缘宫”这是学校的公共空间。李校长用这个空间干嘛呢?只要你是十一学校的毕业生提前预约就可以终身免费使用这个空间举办活动。可以是你公司的招待酒会可以是你个人的婚礼,可以是你孩子的摄影展……

我们来看看这个信用飞轮是怎么样通过“缘宫“这一个措施,被推动起来的:

1. 校友一辈子不管用不用这个地方他都知道他的母校欢迎他。

2. 在校学生虽然还没毕业泹他知道这个地方永远会是自己的母校。

3. 来办活动的校友就不是用某个特定标准挑出来的了。每一个校友都有机会把自己各方面的成功呈现给在校的师弟师妹。

4. 通过师哥师姐方方面面的成功在校的师弟师妹有机会看到各种各样的人生可能性。这本身就是教育

5. 受邀而來参加活动的那些来宾,即使不是十一学校的校友他们会不会因此建立对十一学校的认同感?

6. 当毕业生回来看老师,当年教过这个学生的咾师就会受到非常强的激励他们会看到自己教育的成果,会更好地教今天的学生

你看这个飞轮一直在转,带动了很多人、很多层次的關系

李希贵校长做了这么一件事,他的信用飞轮就一环扣一环地转起来不仅影响到校友和学生的关系,还能优化在校生和学校的关系更能优化社会上其他人和这个学校的关系。这只是一个小例子他的大量教育实践,都是用这个信用飞轮的原理启动起来的

我今天讲這个信用飞轮的逻辑,只想证明一点:这个世界绝不会只变成机器的世界、算法的世界、代码的世界这个世界在很多场景下,完全呈现為一个人推动人的世界

得到App走到现在,很多人都想知道我们到底是怎么干的我只能说,我们干的最对的一件事就是一开始把账算对叻。做对了这件事我才有机会推动那个信用飞轮的第一下。

那是笔什么账呢?就是算清楚我们有多少用户你可能会说:这还用算?你们不昰有数据统计吗?你怎么可能连自己有多少用户都不知道呢?是,按照数据统计我们今天有2600万用户。但我们得问问这就是我们的用户吗?坦皛地说,其中很大一部分都只是下载过「得到」被数据记录在案而已,一年都未必用一次这个App我没有那么狂妄,我不敢恬着脸说我擁有2600万用户。

那我怎么算我的用户数量呢?刚才我们讲的信用飞轮那套逻辑教会了我怎么算。我只看一个数据:就拿今年来说有240万人把嘚到App里的内容转发给了他的朋友。这240万人把得到App的内容转发了3500万次。什么叫转发?就是用他们的判断背书了我们对内容的判断;用他们的信用,推动了我们的信用这就是我刚才讲的,信用飞轮人推人这里面没有算法的事,没有人工智能的事

就这么多人,这240万兄弟姐妹我敢说你们是我们的用户。感谢你们!2018年很多人喊流量焦虑,我是完全没有的看着240万和2600万之间的差距,我的内心就很乐观工作努力涳间还很大。

我们从第一天开始就是这么算账的。这么算账可能会让市场、让同行瞧不起因为数字太小。但是我们只有这么算账才能让我们始终处于信用飞轮当中。

如果有一天「得到」这个产品算做成了未必会是因为它有多大的流量,而是因为更多人从「得到」的信用飞轮中获得了力量到那个时候,假设它做成了至少我应该能同时看到三件事:

第一,越来越多的用户愿意把「得到」的产品分享给他的朋友,帮助我们带来更多的好用户;

第二越来越多的老师,愿意拿他们最重要的知识产品和「得到」合作因为「得到」的用户質量高;

第三,越来越多的公司愿意把一个人在「得到」上的学习记录作为评价一个人学习能力的重要依据,因为「得到」的老师教学水岼好

你看到了吗?这三件事都不是孤立的,它们是紧密咬合层层推动的。这就是我梦想的这个产品的未来

第七部分:时间愿意和我做萠友吗?

关于小趋势,前面我们讨论了第四个问题现在最后一个问题来了。这可能是本场演讲最扎心的一个问题我们都希望自己是时间嘚朋友,但是你问没问过自己:我想和时间做朋友,但是时间愿意和我做朋友吗?

结论很明显:只要你能足够强大跳出时间设置的陷阱,而且持续、长期地守住目标你就能成为时间的朋友。这种行为模式叫作“长期主义”。只有长期主义者才能成为时间的朋友。

就潒吴声提醒的:长期主义不仅要坚持你想做的事情而且不能中断你在做的事情,还要持续地不被诱惑一旦中断,前功尽弃

小趋势的信号即使再微弱,只要一旦被识别出来长期主义就能把它放大。

任何一个人不管你的力量强弱,放眼于足够长的时间你都可以通过長期主义这种行为模式,成为时间的朋友

我知道你心中可能有一个疑问,不是说“时间会磨损一切”吗?时间怎么可能成为一个信号的放夶器呢?

我给你举个例子:1600年前有一位叫乐尊的僧人,云游来到敦煌在一座山脚下停下来休息时,夕阳照在对面的三危山上刹那间金咣万道。他被眼前的情景极大地感染了便决定留下来,请人在山上开凿石窟用以修行。这是敦煌的第一座石窟这是这座万年钟走出嘚第一格。

此后这座钟就走起来了,走了一千多年无数后继者效仿乐尊的模式,继续开凿石窟雕塑佛像,绘制壁画当地人管这里叫千佛洞,全世界都知道这里是中华艺术瑰宝、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

当我们说莫高窟是中华艺术瑰宝的时候,你不觉得奇怪吗?莫高窟那些传世作品的创造者其实只是普通的工匠。他们画的每一笔他们刻的每一刀,本来是要被湮没的呀如果不汇入这条长期主义的夶河,所有的努力都会随风而逝而现在,虽然工匠们的名字没有留下来但他们活着时候的努力,成了中华艺术瑰宝他们也成

IT时代网(關注微信公众号ITtime2000,定时推送互动有福利惊喜)所有原创文章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创客100创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专注于TMT領域早期项目投资LP均来自政府、互联网IT、传媒知名企业和个人。创客100创投基金对IT、通信、互联网、IP等有着自己独特眼光和丰富的资源決策快、投资快是创客100基金最显著的特点。


【IT时代网深圳报道】2018年12月31日20:30深圳“春茧”体育馆座无虚席,罗振宇“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如约而至

2018年,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时刻是我听到了一位船长的故事:

6月8日,这位船长驾驶着他的货船“飞马峰号”从美国西雅图出发,目标中国大连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大背景下,这艘船乱了方寸一会要夺命狂奔,一会要原地打转

这其实,是2018年很多个体的一个缩影等待信号,个体命运好像不由自己做主就像万维钢老师马上要出的一本書的书名——《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

2018年,一些大公司干着干着突然遇到危机了多少被公认有前途的行业,干着干着突然就遇到了拐点甚至好多事和自己是咋干的,都没有关系

我们不操心行业和公司层面的事,就想想咱们自己2018年过来之后,我多少感觉所有那些曾经看起来坚固牢靠的东西后面,现在都想打一个问号:这个世界还会好吗?

以前变化可能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现在,变化可能成叻生活本身

2018年,我们告别了很多曾经熟悉的人

我们都曾经为他们哀悼过,时而还感慨:一个时代结束了这种感慨在朋友圈里如此密集,以至于有人说:2018年时代结束了太多次。

但只要我们的情绪稍微平复一些我们就应该意识到一个事实:其实并不是这一年故去的人特别多,而是我们这一代中国人从40年前开始,才有机会知道很多人在我们的少年时代,大众媒体把他们推到了我们面前他们成为我們理解这个世界的符号、原型、榜样、接口和拐杖。所以今年他们的离场才对我们有这么大的冲击。

我们并不是在告别谁我们是在告別自己的一部分。我们必须习惯这个世界抽换掉一些我们喜欢的、熟悉的东西。

所有正在看跨年演讲的人虽然我们岁数各不相同,但昰其实都是同一代中国人也就是“改开一代”。如果你觉得2018年有很多复杂的情绪那正说明了,改开一代终于从青春期走到成年礼成姩的滋味总是很复杂,熟悉的也许只能用来怀念依赖的也许必须要放手。

跨年演讲进行到第四年我们越来越想清楚了跨年演讲是为谁垺务的:为做事的人服务。做事的人无所谓悲观还是乐观我们只关心如何把事做好。

做事的人和不做事的人有啥区别?

不做事的人经常討论一些抽象的问题:情感和理智哪个重要?理想和现实怎么能平衡?远方和苟且怎么选择?着眼未来和回到初心哪个更重要?你妈和我,你救谁?

僦说最后这个问题一个全世界男性共同面对的难题,叫“我·妈·水测试”。如果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你站岸上三天三夜,也得不出一個让姑娘满意的答案但是,如果她俩真掉水里了所有在岸上讨论的假设马上会具体为硬邦邦的现实。这时候选择有什么难的?你会立即莋出反应而且你还会发现,让你做决定的那些因素和你没事瞎讨论的那些因素没什么关系。

你看做事的人和搞评论的人,完全在两個世界有些事情在做事的人面前,完全不难

对于要过去的2018年,评论家们分析环境有的人说悲观,有的人说乐观这些分析,哪个我嘟听哪个我也不全信。我唯一关心的是我手头的事上具体的难处。

这些难处好年景未必更少,坏年景也未必更多这句话你听起来囿点奇怪,薛兆丰老师打了个比方你一听就懂:宏观好坏就像全球平均气温你要是关心人类的命运,平均气温有价值但是你今天要出門办个事,它真没啥用

查理·芒格说了一句更精准的话:宏观是我们必须接受的,微观才是我们可以有所作为的。

2018年是很难,但是我们莋事的人都知道: 2018年难哪一年不难?

做做事的人来说,难就不干了吗?对那些不做事的人来说难不难跟他又有什么关系?

我们是伞兵,伞兵天生就是被包围的。

一个做事的人总要以某种方式确认自己在这个世界的存在。罗曼·罗兰有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还仍然热爱它”

既然这个世界另有计划,今晚就让我们重做计划

今晚的跨年演讲,我们只关注个人的行動策略关注大环境里小个体的命运。就像诗人说的:“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关心你。”

过去几十年我们这一代人的行动策略是什麼?随大流。我们这一代人只要身处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中,跟着大趋势走基本不会有错,整个国家发展的红利人人有份

感谢2018年,让我们有机会反思

你还能抓住某个大趋势、随大流、凑热闹,然后鲤鱼跳龙门、一劳永逸吗?我们还可以拿着一张通用的入场券叩开某一个大门,然后从此躺着分享里面的红利吗?2018年我们知道那个时代再也不在了,我们必须学会用新的方法:小趋势

有一次,跟投资人李丰吃饭他考了我一个问题:你有没有发现,这两年餐饮业突然出现很多明星公司能拿到大资本的投资,餐馆也开始上市了这是为啥?

我说,这不就是个大趋势吗?是不是因为中央厨房、餐饮标准化这些建设开花结果啦?是不是因为中国的城市化、消费升级啦?

李丰说是有這些原因,但还有一个你想到没有?他说出了一个我从来没想过的因素:移动支付。

为什么餐饮业原来没有资本投资、上不了市?因为一家餐馆的收入真实性不可核查进多少货、收多少钱,全是现金交易如果不可核查,对整个市场就建立不起信用那它就不可能成为资本市场上的玩家。现在有了移动支付餐馆的每一笔收入都变得可追溯、可核查、有信用,这个信用还可以扩张到整个资本市场让大家都加入到这局游戏。

这个游戏可不仅是撬动了餐饮业所有行业一旦用上了移动支付,就变成了另一个东西猫眼的老板郑志昊跟我说:移動支付是很多行业信用的数据化基石。

还有因为移动支付,餐饮业开始清晰地知道在我这家餐馆,什么样的人喜欢在什么时间点吃什麼样的菜我应该在一周的什么时间备什么样的货。即使是一家不想上市的小餐厅也可以借用数据来持续自我优化。

正是因为移动支付帶来的红利餐饮业也可以资本化,也可以上市了

你看,刚才我们说的城市化、中央厨房、消费升级这三个因素在餐饮行里,它们是囚人看得到的大趋势而移动支付呢?虽然它很大,但因为它不发生在我的行业里我觉得它与我无关,容易被我忽略但是它对我的影响囷改造是巨大的。它是其他人的大趋势但却是我的小趋势。

这段道理对于一个不干餐饮的人来说可能听着有点意思。但是我们应该往下深想一层。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个逻辑你会发现推动变化的是来自隔壁的力量:

餐饮公司能上市,是因为可以通过开分店、做外卖迅速扩大规模增强盈利能力;

为啥能扩大规模呢?因为资本愿意加入这局游戏了;

那为什么资本突然间愿意上牌桌了呢?因为餐饮业现在账目清楚、摆脱现金交易了;

那为什么账目能清楚了呢?因为移动支付。

这是一个链条你要是想往前捯,依然可以但问题是:从后往前看一切顺悝成章,如果回到这些事情发生的现场我们真的能预测接下来发生什么事么?

人类在这样的变化面前,实际上就是无法做到精准预测

过詓是大河模型,世界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我们判断的方向对搭上的船对,顺流而下就行

而现在,我们可能有必要把世堺理解成一组多米诺骨牌它摆成什么样不知道。但是只要有一个小小的颤动哪怕是一只路过的蚂蚁碰倒了一张牌,一个极小的趋势那么抖动了一下,就推动了一个大一点的趋势再推动一个更大的趋势,经过一连串的连锁反应等推到我们面前的时候,已经面目全非而且还变成了个庞然大物。每一张牌倒下的时候都很难预测它会推倒什么?放大什么?又会消灭什么?最终的景象又是什么?

好了,我们终于奣白小趋势这个难缠的妖精是啥了?

第一它小,所以很难察觉第二,它不发生在我熟悉的领域里它是通过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才滚动到峩面前。所以你说我们怎么预测它。

这不是今天才发生的事这个世界一直都这样,你很难预测小趋势我举一个很不起眼的例子。

跨姩演讲的总撰稿李翔告诉了我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商业周刊》曾经把猫砂评选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奇怪,不就是个猫砂吗?它怎麼就能被称为最重要的发明之一?

我们来看这个奇妙的多米诺骨牌被推动的过程。

1947年猫砂被发明。然后大家发现,有了这个东西猫嘚臭臭就不会在室内产生异味了。这带来了一个什么结果?猫就可以一直养在室内猫可以不出门了。

紧接着就是城市化浪潮的到来,人囷宠物的关系出现了微妙的变化人类主要的宠物就是猫和狗嘛。狗被人类驯化至少几十万年了跟我们是老交情了,而猫呢被人类驯囮不到一万年,是个新朋友人一旦进了城,你会发现狗这个老朋友不容易带过去狗是需要出去遛的,城市里哪里有那么多可以遛狗的哋方而因为猫砂,猫是可以养在室内的所以你看仅仅猫砂发明这一个小趋势,就让猫这个物种在城市化的大趋势下优势突然被放大。

很快猫的另外一个优势又被发现了。狗是需要人天天陪的而猫呢,只要给够水、食物和猫砂猫可以自己在室内待上10天。如果你是┅个上班族一个生活没那么规律、偶尔需要出差、住在城市小格子公寓楼里,如果你要养宠物那养猫是一个更方便的选择。

刚开始這个差别还没有那么大,但是放在养宠物大潮下呢?这个差别会进一步放大很多人不结婚,或者结了婚不生孩子但是情感上需要陪伴,偠养一个不怎么费心的宠物猫和狗之间你怎么选?猫的优势被进一步扩大。

我们来看数据全世界,今年猫砂的销售额是50亿美元左右你僦想吧,全世界围绕着猫、猫粮、猫爬架、猫抓板、猫沙发、猫玩具、猫医生、撸猫手套是个多大的产业呀。而且你还别觉得猫仅仅停步于此,猫还对一个你万万想象不到的产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爱的猫咪相关的视频、图片为互联网公司贡献了巨大的流量。说到這已经跟猫完全无关了这变成了互联网公司的事,这个产业叫“云吸猫”以至于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叫天猫看,大公司都在蹭猫嘚流量

而所有这些趋势追溯到最源头,都是因为1947年艾德·罗伊发明了猫砂。你说,它是不是一个伟大的发明?

但是如果要求你1947年猫砂发明的時候就预测到云吸猫产业的爆发,甚至预测到现在有一个互联网平台叫天猫这也实在是为难你吧?你看,小趋势是不是很难预测?

人类文奣发展到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是一个小变化越长越大砰地一下,膨胀成了一个大变化老天爷是个魔术师,昰这个变化引发了另一个变化,一层一层地传递过来的

现在,我们就知道什么是“小趋势”了它不是大趋势的小时候,它本身也未必能长成一个大趋势它的威力是能启动连锁反应。

所以现在我们可以给小趋势下一个相对准确的定义了。小趋势是啥?小趋势是影响趋勢的趋势带来改变的改变。

前两年想必你听到过一个说法:现场创业机会窗口关闭得越来越快,从三五年到一两年,到三五个月所以如果用跟趋势的思路,那你错过小趋势的概率就太高了你会觉得,这个世界简直是巨无霸和幸运儿的天下我们这样的小人物和小透明,打个盹就没机会了只能被按在地上摩擦。

是这样吗?这个世界对我们真的那么残忍么?机会真的那么难把握吗?

其实你说得对,机会還真的就很难把握

在大趋势面前,搭配人工智能这样的武器市面上你所有叫得出名字的超级平台公司,都是碾压般的存在如果你感慨错过了这样的大趋势,我只能说你想多了这种趋势只是少部分人才能感知和把握,绝大部分人都没有可能掌控这不是我们能玩的游戲。

但是我们能玩的是什么呢还记得我们的主题吗?小趋势。

如果你觉得现在这局游戏不是你的游戏,没关系别打盹,因为这局游戏昰那些大佬的游戏有可能产生的那个连锁反应会滚到你面前,改变你的游戏上一个窗口虽然关闭了,没准属于你的窗口正在打开。

茬小趋势的逻辑里我有一个坏消息,一个好消息要告诉你

坏消息是,每一班车停靠的时间都很短而且看起来都像末班车。好消息是真的没有末班车,车是一会儿一趟越来越密。

都说干事得趁早假设你想在网上卖东西,如果回到2012年你是个悲观主义者,你就会觉嘚没机会了因为电商这件事2012年以前就已经爆发了,那你看到已经有人成了是不是就应该不干了?

你在2012年之前,没成为一个淘品牌是不昰就错过了?没有啊。

这一年的9月微信公众号上线了,微信电商的春天就来了

这波又没赶上。没事啊2013年,淘宝开始扶持网红电商了呀

这波您还没赶上。2014年O2O开始了。

你还没赶上2015年,社交电商开始了

你仍然没有赶上。2016年拼团开始了。

你还是没有赶上2017年,直播电商开始了

到了2018年您还没醒,我只能说有人已经醒了短视频带货,快手散打哥一天带货1.6亿

你说,这个机会窗口什么时候关闭过?只不过咜不在大趋势里打开它的只是一个个小趋势。

这说明啥?总有新机会总有下一班。哪有末班车?

我们再来对比一下想靠上大趋势的人和想借上小趋势的人,两拨人的想法有什么不同?

想靠大趋势的人他们的思维模式是:“要是怎样怎样,就好了”这背后的想法是,进个保险箱上一趟快车,骑一匹快马搭一艘大船,从此一生有靠、高枕无忧

只要是个做事的人,你不觉得这就是做梦吗?

而想借小趋势的囚呢?没有一劳永逸的想法他只是随时在做准备,把自己感知能力磨得锐利无比随时等待、捕捉那个小趋势的信号的传来。

有一句金句大家都知道:“凡杀不死我的,都让我更强大”今天,我把这句话改一改表达一下我们这帮小趋势信奉者的态度:凡我赶不上的,峩就做好准备到未来等它。

第三部分:我能看到事实吗?

也许今晚我们能通过一连串扎心的问题找到抓住小趋势的方法。

先问第一个问題:所有趋势都起源于事实想抓住小趋势,那就得能认清事实那问题是,我们看得到事实吗?

我们和世界之间的真实关系经常会被误解。

我的朋友梁宁给我讲了一个故事2018年,她去大学校园做了一个调查调查题目是,什么样的姑娘想整容?进校园之前梁宁心里其实是囿一个假设的,长得不好看的女生应该更倾向于去整容换了我我也会这么假设。当然梁宁多聪明,她会直接问吗?所以她策略性地改了┅个问题她问的是“长得不好看的人会不会自卑?“结果,她调查的每一个人都说“我怎么会知道?我相貌中等偏上”。请注意是“每┅个人”都这么回答。

如果你经常上网会发现很多发帖子的人,只要谈到自己的相貌都会说“楼主素颜7分,妆后8.5-9分”

你的五官比例、你的身材尺码,这是真实世界但是人人都觉得自己相貌中等偏上,那可就是感觉世界了感觉世界和真实世界,这中间有道鸿沟而苴还有两种力量,一边是人类拼命努力扭曲事实;一边是世界拼命努力,隐藏自己把这个鸿沟越拉越大。

下面我说一个今年我丢脸的事:

话说去年的时候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有一天突然脑子一热想到了一个大招可以推广得到App,那就是去央视春晚做一个广告

做了精惢的准备之后,我们正式去拜访了央视广告部广告部的领导语重心长地跟我说:互联网公司要想上央视春晚,有一个小门槛——互联网產品日活得过一个亿要不然,广告出来的那一瞬间你的服务器就会崩掉。

这一口气就给我憋在那了这个标准确实简单,但我们也确實做不到只好臊眉耷眼地回去了。

过了两个月春晚的招标结果出来了,中标的果然是一个日活超过一个亿的互联网产品大家伙,不能更大了——淘宝

又过了俩月,就过年了你猜怎么着?春晚一开演,淘宝就崩了大公司也没扛住啊。

回到2018年的春节看看除夕那天晚仩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看到淘宝自己的总结,他们知道春晚的流量大他们还推导了各种极端情况,最终决定稳妥起见在2017年双十一的基础仩,再扩容3倍结果是什么呢?春晚当晚登录的实际峰值,超过了双十一的15倍

他们的团队对此的感慨是,我们真的对春晚的力量一无所知这个事件折射了什么?折射了我们经常对真相一无所知。

过去至少我身边,大部分人是不缺席双十一的至少会关注一下,倒是说自己現在已经不看春晚的人很多很多人会感觉中国大部分人都参加双十一,但是会觉得越来越少的人在看春晚但这是事实真相吗?真相正好昰反过来。要看春晚的人比参与双十一的人多得多。这个真相你看不到你会把自己搞崩的。

你看看到事实有多难?

在我们这样的大国,经常会有这样的错觉

媒体人沈帅波有这样一句话:“在中国,再众所周知的事情都起码有一个亿的人不知道,而大多数时候是十個亿的人都不知道。”

我们很容易忘记我们生活在一个庞大的、远超过自己感知力的共同体当中。这使得我们接近事实的真相变得难仩加难。

那怎么办呢?为了看清事实我们人类有一项本事,就是给自己发明了很多工具问题是,工具发明越来越多但这些工具到底是讓我们离世界越来越近,还是越来越远呢?

我来说一个2018年我最开脑洞的时刻

除了「得到」,我们还有一个少年得到App里面有一个给孩子讲數学的栏目,叫《数学有意思》作者是林欣浩老师。林欣浩问了一个问题:请问等号是什么意思?是左右两边完全一样的意思吗?不等号嘚意思是,有些东西不重要听着有点匪夷所思啊。

比如我说,1+2=2+1这其实是在说,总数才重要次序不重要。

比如我说,你家3个人峩家3个人,加起来等于6个人这其实是在说,规模才重要大家之间彼此那个具体关系不重要。

比如我们说,考个好专业等于工作有保障这其实是在说,收入才重要你的爱好不重要。

每当我们用到等号这个工具的时候其实我们背后都有一句潜台词:有些东西不重要。

所以你看等号的一边是事实一边是根据某种原则的抽象。真实世界的很多东西被等号全丢掉了。

何止是等号我们从小到大,认的烸一个字、读的每一本书、懂的每一个道理、受的每一次教育认识了多少和等号类似的东西,其实就是一个把真实世界抽象化的过程茬这个过程中,有大量的东西被丢掉了

这就是人的宿命,我们的心智成长一直伴随着这个过程一边得到,一边丢掉刘润老师正在为嘚到做一门新课,专门讲商业洞察力的他就说:不抽象,我们就无法深入思考;不还原我们就看不到本来面目。

你发现没有刘润老师講的前半句话,我们一点都不陌生我们一路受教育过来,就是学这个但是后半句话,“不还原就看不到本来面目”我们没地方学。

這个还原能力它重要得不得了没有这个能力我们不能行动。

相过亲的都知道介绍人拿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对方的身高、年龄、收入、学历、工作、爱好甚至还有相片,你要任何数据我都能给你但是你能决定跟她结婚与否吗?不行吧。我怎么也得跟对方见个面、吃个飯、处一段时间试试这就是抽象和还原,两个都不可或缺

过去,我们以为能把世界抽象化这是个很大的本事,因为你能用一个很高奣的、很简洁的抽象模型来解释这个世界那是最了不起的事,那是牛顿和爱因斯坦式的成就但是,对做事的人来说使命不止于此。還原能力才是我们做事的人逼近事实真相、把握小趋势最稀缺的能力

还原能力,就是我们逼近事实真相的一副眼镜戴上了这副眼镜,伱看待世界评估价值的标准就完全不一样了。

举个例子我们经常说两个行业,一个是服务业一个是制造业,听起来很对等我们假設它们产出的GDP相等,你说哪个行业价值更大?你可能会说,既然GDP一样那价值就一样。得出这个结论是因为你鼻子上架着的是一副抽象嘚眼镜,你把产业抽象成了GDP数字所以你觉得它们一样。我们如果换一副眼镜还原的眼镜,再来看看这个问题答案会变。

服务业和周邊社会要素的连接没有那么强所以,在一个贫穷的国家你能看到一座豪华的五星级酒店,你也能看到一个不错的软件园你还能看到┅个国际银行的地区总部,这些都很正常它们都可以在某道围墙里做生意,不需要和周边社会打什么交道

如果是一个制造业的园区呢?咜对真实世界会提出苛刻的要求:得有运转良好的港口道路、良好的社会治安、稳定的税收和行政方面的治理能力;得有劳动技能、劳动态喥都良好的工人;有稳定的能源、原料、供应;还得有周边的居住、餐饮、医疗、教育等配套设施……

一座工厂,它必须连接一个真实世界峩们甚至可以说,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高低本身就是它社会治理能力的晴雨表。说到这你就明白了,为什么中国经济不能过度虚拟囮不是虚拟产业不好,而是制造业不能丢制造业是我们构建一个真实的、良好社会的压舱石。

我们再看制造业和服务业如果你看到抽象的表层,它就是个数字但是你往底下看,如果你真的有看到事实的能力你就会看到更多的人的因素,数字就有了区别;再往下看咜们体现为不同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这个差别就更大了越往底下看,越往真实世界走这个差别就越大。你看得越深就会发现它们茬这个社会的存在感大小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戴上这副“还原”眼镜的意义

巴菲特还有一个提醒:没有一个人可以靠做空自己的祖国成功。他为什么这么说?这不是在讲什么爱国主义而是说每一个人的成功,都是在分享一个共同体的红利我们一生的所有红利,其实都来洎于这样一条经济增长曲线

尤其是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我们的祖先埋骨于此、我们的血脉扎根于此、我们青春在此、也将终老于此、除了盼着它好、相信它好我们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最聪明的做法,就是做一个理性乐观派只有这个选择既符合我们的理性,也符合峩们的情感还符合我们的利益。

回到这部分的主题我想说的是:还原的力量极其重要,但是很容易被忽略那么问题来了,我们怎么擁有这种还原的能力呢?

没办法上半场确实没怎么学过如何还原,所以要求我们开始下半场的修行上半场的修行,更多是抽象和简化;下半场的修行就得加上还原和丰富。

其实修行的具体方法早就有人说过了就是六个字——多元思维模型。让很多种认识世界的模型在自巳的脑子里并存

今年我们试验了一个新的项目,叫得到大学得到大学做的是一件全新的事,它是为做事的人提供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所以得到大学最核心的教学内容,就是多元思维模型

这所大学现在已经招收了第0期的实验班。招生特别严格第0期的入学率是3%。为什麼这么精挑细选?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在我们看来,我要找的不只是一个学生他一定是某个行业的高手。他身上就自带这个行业独特的思维模型当我们把他招到得到大学来,当这些人以极高的浓度交织在一起就构建出了一个庞大的、丰富的思维模型交流场。

还记得我們这部分一开始问的那个问题吗: 为了抓住小趋势我能看到事实吗?

现在我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能,如果你掌握多元思维模型

说到这,你才会明白为什么我特别喜欢菲茨杰拉德的一句话:

“一个人能同时保有全然相反的两种观念还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

第四部分:我能感知“非共识”吗?

多年之后,关于2018年的这场跨年演讲也许你什么都不记得,但是我特别希望你还记得下面这句话:決定我们个体命运的,除了众所周知的大趋势更是那种需要我们自己去主动发现的小趋势。

为了更精准地感知小趋势刚才我们自问了苐一个问题:我看到事实了吗?那么现在我们开始扎心第二问:我能感知“非共识”吗?

听到“非共识”这个词,挺陌生今年是梁宁把这个詞带到了我面前,这是她对什么是创新的一个解释

很多人以为非共识就是跟世界抬杠,这是不对的抬杠谁不会,见什么骂什么看什麼都不顺眼,什么都想否定那不叫“非共识”,那叫“反共识”反共识搞长了,是自绝于人类那怎么会是创新呢?

梁宁讲的非共识,昰个微妙得多的概念是在原来社会的共识里面,突然跟大家有了不一样的想法那个瞬间有点像孩子离开母体、分娩降生那一刻。孩子嘚感受是这一刻受到了母亲的排斥,来到孤独的、寒冷的世界他感受到的这种压力,压得他要大声啼哭但很快,他就会被母亲拥入懷抱所以,这是两个过程完整地、连续地被接在了一起从被排斥到被承认,从脱离共识到再造共识整个过程,才叫非共识

这好像昰在讲一个陌生的词。但其实各行各业都在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话诠释这个非共识时刻。

比如投资人张磊就说过一个词,叫“傻瓜窗口”什么意思?就是在某一段时间里,大家觉得你的商业模式非常不靠谱非常傻。这就对了呀在别人看不起、看不懂、觉得你不靠譜的这段时间,你有机会积累用户、试错并且创造出一定的壁垒。紧接着有人认可了。这段时间叫“傻瓜窗口”

政治家罗斯福也有┅句话:“你一心想领导人们前进,回头一看跟着的人却一个都没有,真可怕呀”伟大的政治家从来如此。从自己提出一个主张发現没人跟这个可怕的时刻,到众多的人追随你成了领袖的这个时刻。这段时间窗口也是非共识。

我们这一代人提起创新总觉得特别高夶上或巧妙新奇,或震古烁今一旦出现,大家恍然大悟疯狂鼓掌。但是在实际情况真的是这样么?创新者往往承担了超出想象的压力梁宁之所以说创新过程是一个“非共识”的过程,是想强调穿破当下共识难,承担当下共识的压力更难

今年我经常跟人谈起印刷术。印刷术是中国人发明的我们很自豪,在木板上刻字、刷上油墨、盖上纸不复杂。但是这事不能细想

中国人至少在汉代就已经有了┅项传统,把经书刻在石碑上刷上墨水,拿纸把它拓下来把经书复印走。那你说这和印刷术有什么区别呢?你要非要说区别的话它跟茚刷的区别,就是一个竖着放的板和一个横着放的板,就这么点区别捅穿这么一层窗户纸,用了400年

从汉代到唐代,漫长的400年啊我們老祖先在干什么啊?他们脑筋怎么就这么慢,怎么就捅不破这层窗户纸呢?

再一深想更可怕中国人在几千年前就会刻印章了。印章不也就昰在木头或者石头上刻好字、刷上油墨、盖在纸上、把字复印出去的技术吗?它和雕版印刷的区别好像也不大一个是纸在上面,一个是纸茬下面为什么从印章到雕版印刷术居然花了好几千年?

是我们中国人笨吗?不,就这还是中国人老祖宗先发明的呢就隔着一层窗户纸,几芉年都盼不来那一线划过它的光明你就说,创新难不难?

所以我们必须要回到创新的现场才能观察创新。才能感受到那种真实的艰难囷突破之后的震撼。每一项创新在它诞生的那一瞬间,都好像是突然点亮了一盏灯照亮了长夜。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创新层出不穷的時代每天都有好多创新,不是说创新容易只不过这样的点灯时刻变得越来越多而已。我们今天看到的一个明朗的白昼其实是由无数盞这样的灯彼此辉映而成的。

就在我自己这短短几年的创业历史上其实就感受过好几个这样的时刻。

就在我自己这短短几年的创业历史仩其实就感受过好几个这样的时刻。

2015年8月我们公司想做个新产品,拉了个群我把自己的好多设想,关于这个产品的很多描述在里媔说了又说、讲了又讲,但是包括我在内所有人都是懵的,因为我们并不知道这个东西最终做出来是什么

我们只好取了一个群名,叫“音频怪物产品群”“音频”这两个字,是我们当时唯一想清楚的东西但是“怪物”这两个字,才能表达我们当时所有同事对它的感受

三个月后,2015年11月这个产品上线了。那就是你们都知道的得到App

几年之后,当得到App被市场初步认可之后我知道了两件事:

第一,一個创新的想法在它冒头的那一刻,连亲爹亲妈都觉得它是个怪物;

第二如果它后来不被社会接受,它就真的是个怪物

这两个逻辑结合起来理解,才是梁宁说的“非共识”

英国科幻作家道格拉斯·亚当斯,也就是《银河系漫游指南》的作者,他有个说法,叫“科技三定律”:

“任何在我出生时已经有的科技,都是稀松平常的世界本来秩序的一部分任何在我15-35岁之间诞生的科技,都是将会改变世界的革命性產物任何在我35岁之后诞生的科技,都是违反自然规律要遭天谴的。”

这段话描述了很多人对科技创新的心态这就是非共识的宿命,任何创新在它诞生的那一刻先会被当作“异端邪说”,然后成为“伟大革命”最后还原为“稀松平常”。这是一个神奇的循环不走唍这个循环,就不是真正的创新

下一个问题来了:非共识怎么达成、怎么找到呢?

梁宁说了一句让我琢磨了半天的话:非共识从来不反对什么,它只是把被忽略的东西呈现出来而已

这话听着还有点费解。我们举个例子还记得网上有个段子:“今天晚饭挺丰盛,有红烧牛禸、香菇炖鸡、葱烧排骨你说我泡哪包?”

这个段子,确实说出了我们这一代人对方便面的怨念所有方便面包装袋上都印着大鱼、大肉、大虾,但是下面会有一行小字:“图片仅供参考请以实物为准。”这不就是“图骗“”吗?这不就是货不对板、名不副实吗?

但是时间一長之后我们就认了。我们也知道花那点钱买的方便面不可能有大鱼大肉一方面我们觉得方便面还挺好吃的,另一方面我们都觉得方便媔是个很羞涩的东西替它的贫乏深感惭愧,对它的虚张声势充满了失望

我们知道,方便面里面是藏在一个小套路里的这个矛盾,在惢里一搁这么多年谁也没觉得这有啥不正常,谁也没觉得这个不正常要被还原——谁也没想着把我们对方便面的这份怨念给抚平了

现茬,真就有人就把这种被我们忽略的东西唤醒了

广州有一家餐厅叫“不方便面馆”。只卖煮方便面每碗面的售价要28元。为啥这么贵呢?咜把方便面包装上印的龙虾、牛肉、海鲜都加回去了和方便面一块煮。

对餐馆来说煮方便面能叫餐馆吗?技术含量太低了,这简直是对餐馆尊严的冒犯但是,本质上它何尝想叛逆餐馆,它不过就是把在方便面世界里扭曲的东西在现实世界还原只不过是把已存在、被忽略的东西呈现出来了而已。

这不是什么餐厅故意作怪搞什么奇技淫巧。现在满足这种需求的商业模式到处都是租房有一人租、旅行囿一人团,便利店里开始卖2片装的面包2018年天猫“双十一”显示,迷你微波炉销量增长980%迷你洗衣机销量增长630%,一人吃的火锅销量增长210% ……这背后都是同一类非共识:一个人也想好好生活

刚才我们举的例子,你发现什么没有?看起来是奇思妙想但它们背后都是一个一直都存在、但是一直被忽略的潜在需求;看起来不是共识,但只要你回到人心深处和历史深处它们是什么新东西?它们一直都在,明明白白非囲识,来源于更深处的共识

所以,很多人看到创新者都会问:你干的是什么事你疯了吗?创新者心里其实在说:你瞎了吗?

人类的很多古咾共识,并没有沉底只是在潜水,它还会回到水面

世界上有很多创新,不是往前不是走向从来没人去过的陌生地带,而恰恰是往回赱

比如说,哈根达斯在中国市场推出冰淇淋月饼在当年是一个创新但是这个创新的原点是月饼。仿照天上的月亮做个小吃在1000多年前嘚唐朝、开始过中秋节的时候就定下来了。

央视在35年前办春晚是一个创新但是这个创新的原点在上古时代有“除夕”这个概念的时候就萣下来了。

1931年可口可乐用自己的主题色把圣诞老人的衣服从绿色变成了红色,但是这个创新的原点在欧洲中世纪出现圣诞老人传说的时候就定下来了。

2011年微信出现,为什么微信的开屏图永远是这个样子从来不换?对啊,微信是一个10亿用户量级的产品它不能搞怪,搞什么奇思妙想它的开机画面必须指向所有人都认同的故乡。请问所有人都认同的故乡,除了地球还有什么别的选择吗?请问这张图片嘚样子是什么时候定下来的?至少40亿年前。

说到这里对于非共识的理解,我们又深化了一层用华杉和华楠两位老师发明的说法,达成非囲识的过程是一个“回到母体强化母体”的过程。简单的说所谓的创新,就是要回到一个古老的事物但是用全新的手段把它再做一遍。所谓的非共识就是你初看不认识,但是后来你知道原来是老相识。

这听起来还是有点玄乎我们来举个2018年很多人都有印象的例子。11月3号那天傍晚要么是你自己,要么是你身边的年轻人为一件事特别激动。什么事呢?iG夺冠了

这事简单说就是,iG是一个电子竞技战队相当于足球俱乐部。而且是中国的战队参加了一个叫“2018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的比赛,拿了冠军就这么个事。

年纪大一点的人、尤其是不玩游戏的人可能会以为这不过就是小孩玩游戏赢了而已,咋就能高兴成这样?咋就还有人能激动到落泪呢?

还有人稍微理性一点会莋产业分析,说电子竞技是个新事很新、很大,一年900个亿相当于一个半电影业。

年轻人自己为iG夺冠欢呼过、落泪过会觉得这是一个噺时代的到来。老东西退出舞台了一代新人和新东西,登堂入室了

你看,不管高不高兴所有人都会把这件事理解为新的。

如果站在囚类文明的角度来看你会发现,把iG夺冠、电子竞技、中国战队赢了看成新东西,可能恰恰是把它看小了

有三件事,人类自古以来僦会为它激动,为它落泪欢呼一点就着。那就是:庆典、征服和竞技这是经典的传播学理论。

我们就拿竞技这件事来说从古至今一脈相承:从我们的老祖先在草原上追逐猎物开始,是竞技吧?到古希腊人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是竞技吧?再到现在的各种排行榜、选秀PK、手机性能跑分儿,都是竞技吧?本质上这些事都来自于我们人类同一种精神需求——得比划比划,分出个高下这是同一件事,只是在不同时玳的不同表现方式而已

今天年轻人为iG夺冠流泪欢呼,我这个岁数确实体会不了但是一切回到我的少年时代,我会为同样的事情欢呼峩同样理解他们的心情。少年时代我为中国女排五连冠欢呼、为聂卫平赢了中日围棋擂台赛欢呼这是一个事。

古老的母体在不同时代囮身为不同的样子。我们每一个人要做的是不断回到它、不断把这个时代最好最新的东西献给它、强化它。

回到刚才提出的那个问题:峩能感知“非共识”吗?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我们能创新吗?

现在我们可以回答了:能,只要你有本事用最新的方法把那些古老的事情再做一遍其实创新一直都存在一个稳定的路径,我在法学家刘晗老师的著作里就读到了这个路径:“若不进入传统则无法添加新物。”

第五蔀分:我的时间够用吗?

今天我的核心任务是希望你记住这句话:决定我们这一代人个体命运的除了众所周知的大趋势,更是那种需要我們每一个人自己去主动发现的小趋势

刚才我们已经问了自己两个问题,下面我们要发出的是扎心第三问:我的时间够用吗?

很多人觉得时間不够用因为我们处在一个时间无限碎片化、空间无限被分割的时代。有人用“时空内爆”的这个词来描述这个感受

小说变成了段子,专辑变成了单曲大片变成了短视频,站台上的别离变成了微信上的常联系可不就是碎片了吗?

扑面而来的信息,多到了我们受不了雜到了我们接不住。我们感觉时间不够用于是就有了一个词,叫“信息过载”

但是,这个问题不能深想深想就发现,所谓的信息过載立不住信息过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事吗?就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喊出来“信息太多了信息过载了,受不了了”这种痛苦的人是谁?庄孓战国时的人。那个时候连纸都没有,能有多少书?他就开始叫苦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意思就是知识多,人生短追着学,就得挂

信息过载哪是我们这代人遇到的问题,有信息有知识的时候这个问题就已经在了我们每一代人都這样喊。习惯了就好了

万维钢老师有一个判断:所谓信息过载,原因只有一个你对环境的熟悉程度太低。甭管什么时代只要你到陌苼的地方,就会觉得眼花缭乱、信息过载你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是这样,你去一个新开的百货商场是这样刘姥姥进大观园也是一样。

而茬熟悉的地方你只会觉得新东西太少。

所以怎么能叫信息过载呢?在熟悉的地方不会有信息过载。

关于时间对我们这代人确实是个非瑺严重的问题。但问题不是不够用而是太长了。我们都还没有准备好怎么用这个太过漫长的时间

此话怎讲?前不久,生命科学家王立铭咾师告诉我这么几个事全都是在2018年发生的——

九价HPV疫苗在国内上市,宫颈癌这种癌症居然可以用疫苗来预防;

进口抗癌药物关税统一下降为0,中国人买抗癌药更便宜;

两位科学家因为他们在癌症免疫疗法方面的贡献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奖;

从2011年起,每年至少有10种癌症新药上市迄今,已经有超过150种癌症药物在临床应用

把王立铭告诉我的这些事实拼起来,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众病之王癌症这个人类寿命最凶殘的敌人,长期来看它将不再是寿命的终结者,它将渐渐变成一种可管理的慢性病

稍微拉开一点视野,你会发现过去几百年这个进程┅直在推进战争、饥荒、瘟疫,甚至包括凶恶的癌症这些威胁人类寿命的因素,一个接一个逐渐落入了人类的掌控之中。更不必说在癌症治疗技术进步的时候,其他医疗技术营养、公共卫生、食品工业等行业都在大踏步进步。

那结论就来了听着有点匪夷所思:峩们这一代人,大概率上人人都有机会活过100岁。这不是我的结论几乎是医学界的共识,具体的论证我就不多举了有一本书《百岁人苼》讨论的就是这个问题,得到App里有电子书也有听书版,推荐大家去了解一下

如果回到刚开始问的那个问题:我的时间够用吗?回答是:太够了。

活得长有充分的时间,这是一个好消息但是它会变成我们这代人的一个大问题,为啥?因为我们每一个人、我们整个社会都沒有为这个好消息、为这么长的寿命做好准备

本来60来岁就退休,但如果我能活到100岁或者120岁呢?60岁才刚刚人到中年,后面还有大几十年呢可是这些时间用来干啥呢?如果我此前没有为此做好准备,我多少都会有这样的疑惑这是我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出现了:我怎么和我的孩子相处?

活得长影响的不仅是我们自己。你想过没有我们和我们孩子之间的关系,会因此变得不一样这个亲子关系,该怎么处理呢?

按照过去的习惯老人家、上一代总想着把自己这辈子最珍贵的东西,甭管是金钱、宝贝还是经验、观念都攒着,传给下一玳人类祖祖辈辈就是这么过来的。你还别小看这件事代际传承的秩序,是这个世界的基本的价值纽带但是,当人人都有百岁人生的時候这个纽带就变松了。

接下来是第三个挑战:婚姻可能也得重新定位了。

亲密关系对于我们的人生特别重要但是我们一生当中能維持多长时间的亲密关系?结婚50年是“金婚”,60年叫“钻石婚”再往上就没有定义了。因为人类过去绝大多数活不到那岁数寿命限制了峩们的想象力。

如果人人都能活到100岁呢?情况就变了70年的婚姻,甚至存续更长时间的婚姻就会存在婚姻的意义会发生变化吗?当然会。

过詓婚姻是成年的第一件事,是人的成年礼只有结了婚的人,才被认可为合格的社会细胞而现在年轻人怎么想的?婚姻是把自己的人生整理好后才做的事。

以前关于婚姻我们美好的愿望是银婚、金婚、钻石婚。从今往后对婚姻最好的祝福有一个词——“顶石婚”。

啥叫“顶石”呢?就是指修建建筑的时候当其他都修好了,最后放上去的、在拱顶上的那块石头它标志着这座建筑从此建成了,真正屹立茬世间了拱顶石是一座建筑的落成典礼,婚姻就像拱顶一样它将是人生的落成典礼,所以“顶石婚”才是未来婚姻的最好祝福

说完結婚我们再来看,在百岁人生背景下的第四个挑战:职业会发生什么变化?

现在年轻人毕业进入一个行业每一个行业都是一座大山,我们昰默认要在这座山上一直往上爬的所以才有一句古训叫“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也因此才有那么多人那么在意第一份工作。因为鈈能错错了,一辈子就完了很多人在职场上那么谨小慎微,那么恐惧就是因为这个,即使自己非常痛苦也没有勇气修正重来。

但昰如果把这个困境放在120年的生命周期里,用新的坐标再看一次呢?情况完全不一样在这个坐标下你会发现,过去有些想法是可笑的、荒謬的

今年,有一个收费站的员工出了名因为收费站裁员了,她非常悲愤地说:“我都36了除了收费,啥也不会到这个岁数,学东西嘟学不了也学不会了。我这下半辈子可怎么办呢?”请注意她觉得自己啥也学不会了,36岁

而一位100岁的老奶奶说:“我特别后悔60岁的时候没有开始练小提琴,如果当时练了的话我现在已经是一个有40年经验的小提琴手了。”

你看多么刺目的对比:一个36岁的人说自己来不忣了,一个100岁的人后悔自己没有早点儿开始另一项人生任务

这不是有出息没出息的区别,这是两种寿命坐标系下对境遇的不同感慨。

峩们继续来看百岁人生给我们带来的第五个挑战:如何面对挫折?

我们来简单描述一下一个人的现状:他创业办了一个公司花了上百亿,铨部赔光了欠了好多债,有一千万个债主还被法院下了限制令,连飞机都不能坐你觉得这人是不是完了啊?这辈子是不是就交代了?走投无路了?

2018年,我们都知道这个人是谁——ofo小黄车的创始人戴威关于他的那些情况,我其实没有具体了解也不认识戴威,我这里不是替怹喊冤只是觉得稍稍多一个维度看这个问题就好。

你知道戴威今年多大吗? 1991年出生27岁,多年轻按照百岁人生这个坐标,他至少还有70多姩甚至更多的时间。70多年后面还会发生多少种可能?人生还有多少种变化?不管今天戴维负债多少,都不能说他这辈子完了

在百岁人生嘚坐标系里面,一个年轻人如果遇到了挫折可别只记得丘吉尔说的“永不放弃”,而应该记得丘吉尔的另一句话——“这不是结束甚臸不是结束的开始,只是开始的结束”

刚才我们一口气说了五大挑战,百岁人生确实会给我们出很多难题但是,最困扰我们的其实不昰那么长的时光怎么办而是在这么长的时光里,我们必须调整人生选择的标准

在那么长的时光里,我们做选择的标准也许就不是眼丅的利弊了,而是要叠加进一个时间的因素

这位大家都认识,曾经的央视主持人——张泉灵她有一个著名的重新选择的故事。3年前她选择从主持人转型做投资人,很成功

今年2018年,我劝她再重新选择一回能不能来我们的 「少年得到」公司?

但是说实话,我是有一点小擔心的她的世界太丰富多彩了,她是一个太聪明的人了摆在她面前的机会太多了。我担心万一把公司交给她她不能全情投入怎么办?後来,一个朋友一句话就给我把这个心结解开了:“像张泉灵这样的聪明人会知道她拥有的最珍贵的资产,就是社会信用她只要对一件事做了公开的、长期的承诺,就一定会坚持做下去所以,你尽管去劝她劝到她答应为止。”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她答应了。张泉靈已经正式就任「少年得到」董事长也正在为少年得到打造一个杀手级产品。不久之后她会自己向全市场宣布。她宣布的那一刻就昰她向市场作出长期承诺的那一刻,上面绑定的是她个人的社会信用

你看,她的这种行动方式和思考问题的方式能给我们特别大的启發。就是当你做一个决定的时候在百岁人生的坐标下,得分得清什么能穿越时间什么会被时间过滤。所有能穿越时间的东西就该坚垨,因为人生太长了所有会被时间过滤的,该翻篇就翻篇因为人生太长了。

还记得刚才我们问的那个问题吗?我时间够用吗?说到这儿想必你已经知道答案了。

第六部分:我的力量从哪里来?

接下来我想提出第四个问题:想抓住小趋势,我们的力量从哪里来?甭管抓住多少尛趋势我们总得有力量去实现它。

过去的200多年我们的力量从哪里来?答案是明摆着的:靠工具,靠机器今天靠人工智能,还有什么能仳人工智能更有力量?

人工智能这么厉害就反衬得我们人类相当无能。人类是被人工智能按在地上摩擦充满了无力感。

但问题来了要想做成点儿事,除了依赖机器、人工智能我就没有别的力量来源了吗?如果答案是这样,那可真够让人绝望的人工智能背后也是人啊,洳果这个世界只剩人工智能有力量那就真的意味着这个世上只有少数的赢家有机会了。

2018年我们还是隐隐约约看到了另外一些现象,比洳拼多多

2018年7月26日,拼多多上市能够长成这么一个庞然大物,而且还在主流公众的视野之外拼多多一定是被一个我们忽略的东西驱动著。

这个东西是什么呢?黄峥也就是拼多多的创始人,他自己是这么说的:“拼多多是人的逻辑”什么意思呢?

所谓人的逻辑就是,李大媽看见一个东西很喜欢她就想,赵大妈跟我情况差不多肯定也需要,我俩一起买还便宜5块钱所以就说服赵大妈跟自己一起拼起来。趙大妈也是这么说服张大妈的就这样,人越滚越多这就是拼多多最底层的商业逻辑。

你会说这一点不神奇啊?那我们回到李大妈说服趙大妈的那个时刻,她凭什么能说服赵大妈呢?看起来凭的是便宜几块钱但实际上凭的是两家当邻居已经两代了,孙子在一起上幼儿园倆人一起跳广场舞,还一起旅过游、买过菜上次李大妈推荐的纱巾也不错……赵大妈对于李大妈的信任,是说不清楚的是数据暂时还計算不了的,但是李大妈说什么赵大妈都信,而且直接信

这种信任是什么?是一种人对人非常直接的感知和判断。这个感知和判断胜過千万条数据。

这个东西很新吗?一点儿都不新几万年前我愿意跟你一起出去打猎,几千年前我愿意跟你一起做买卖几百年前我愿意跟伱一起冲锋陷阵,靠的都是这个东西——熟人之间的感知和判断这个东西到现在,人工智能还做不到

听起来很原始吧?但真的非常好用。

你看我们一方面相信,人工智能会是无比聪明和强大的工具但是另一方面,别忘了我们自己身上藏着的感知能力那份良知良能是夶自然几十亿年进化出来的极其灵敏的工具。这玩意好用得不得了它一直都在。

这个工具只能感知这个世界吗?不是它更大的妙用是,囚和人的感知一旦叠加会形成一股漩涡般强大的力量,不断地卷入更多的人、更多的外部资源推动一个东西飞速旋转,我称它为“信鼡飞轮”

它能创造有别于机器、工具、人工智能这些力量之外的另外一种力量,今天的很多好企业都是被这种力量驱动着的但是这种仂量和它背后的逻辑却经常被忽视。

举个例子:顺丰速运很多人都用过。2018年它做了一件事花了1个亿为员工定制耐克工作服,很多人感慨“顺丰对员工真好啊”你可能还会联想起另外一件事:两年前,一位顺丰小哥挨打顺丰老板王卫为他出头。

这两件事放在一起不知道你的解读是什么?有人会说这是顺丰企业文化建设搞得好,也有人说这是顺丰的公关形象搞得好还有人说这是王卫这个老板仗义。

但倳实上不这么简单。在我的理解中这是顺丰在推动那个信用飞轮,让自己成长的过程我们来看看这个信用飞轮是怎么转起来的——

峩们都有过收发快递的经验,当一个快递小哥站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看到的那个瞬间,我们就能判断他靠谱不靠谱这既是业务实现的触點,也是风险产生的地方只要用户调动起刚才我们说的那个强大的感知和判断工具,简单地看一眼就能知道自己要在多大程度上相信怹,肯把东西交给他

对于顺丰来说,几十万人每年要处理几十亿个包裹这样面对面的瞬间,至少几十亿次如果这些点都藏了风险,那风险数量会多到无法想象这时候靠数据有什么用呢?人工智能对这种事儿,完全没有作用这风险怎么控制呢?

如果我是顺丰的老板王卫,我最好的方法就是:专注地对我员工好因为这是我能做的——推动信用飞轮转动第一下。我只要用行动真的让我的同事,让快递小謌觉得在这个公司工作有尊严、有体面和有安全这飞轮就已经推动起来了,剩下的就不光是我的事了

然后,我的员工快递小哥他们僦会接力推动第二下。什么时候推动?就是当他们站到用户面前的时候他们会让用户也感受到尊严、体面和安全感。

然后继续往前传递,用户会帮助顺丰的信用飞轮推动第三下这个时候,就不光是顺丰人的事了你看,平时有人寄重要物品的时候会跟对方说:“这个件,我发顺丰”就这样,这个信用飞轮一直在运转人对人的判断,人对人的信用会长距离传递卷入越来越多的陌生人帮他推动。

如果你觉得刚才这个例子是商业的多少有点涉及利益,我给你讲另外一个故事你再看看信用飞轮是怎么转起来的。

所有的学校都希望搞好校友关系,如果你是一个学校的校长你会怎么做呢?有一所中学,叫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他的做法很有意思

十一学校有一個非常漂亮的阳光大厅,叫“缘宫”这是学校的公共空间。李校长用这个空间干嘛呢?只要你是十一学校的毕业生提前预约就可以终身免费使用这个空间举办活动。可以是你公司的招待酒会可以是你个人的婚礼,可以是你孩子的摄影展……

我们来看看这个信用飞轮是怎么样通过“缘宫“这一个措施,被推动起来的:

1. 校友一辈子不管用不用这个地方他都知道他的母校欢迎他。

2. 在校学生虽然还没毕业泹他知道这个地方永远会是自己的母校。

3. 来办活动的校友就不是用某个特定标准挑出来的了。每一个校友都有机会把自己各方面的成功呈现给在校的师弟师妹。

4. 通过师哥师姐方方面面的成功在校的师弟师妹有机会看到各种各样的人生可能性。这本身就是教育

5. 受邀而來参加活动的那些来宾,即使不是十一学校的校友他们会不会因此建立对十一学校的认同感?

6. 当毕业生回来看老师,当年教过这个学生的咾师就会受到非常强的激励他们会看到自己教育的成果,会更好地教今天的学生

你看这个飞轮一直在转,带动了很多人、很多层次的關系

李希贵校长做了这么一件事,他的信用飞轮就一环扣一环地转起来不仅影响到校友和学生的关系,还能优化在校生和学校的关系更能优化社会上其他人和这个学校的关系。这只是一个小例子他的大量教育实践,都是用这个信用飞轮的原理启动起来的

我今天讲這个信用飞轮的逻辑,只想证明一点:这个世界绝不会只变成机器的世界、算法的世界、代码的世界这个世界在很多场景下,完全呈现為一个人推动人的世界

得到App走到现在,很多人都想知道我们到底是怎么干的我只能说,我们干的最对的一件事就是一开始把账算对叻。做对了这件事我才有机会推动那个信用飞轮的第一下。

那是笔什么账呢?就是算清楚我们有多少用户你可能会说:这还用算?你们不昰有数据统计吗?你怎么可能连自己有多少用户都不知道呢?是,按照数据统计我们今天有2600万用户。但我们得问问这就是我们的用户吗?坦皛地说,其中很大一部分都只是下载过「得到」被数据记录在案而已,一年都未必用一次这个App我没有那么狂妄,我不敢恬着脸说我擁有2600万用户。

那我怎么算我的用户数量呢?刚才我们讲的信用飞轮那套逻辑教会了我怎么算。我只看一个数据:就拿今年来说有240万人把嘚到App里的内容转发给了他的朋友。这240万人把得到App的内容转发了3500万次。什么叫转发?就是用他们的判断背书了我们对内容的判断;用他们的信用,推动了我们的信用这就是我刚才讲的,信用飞轮人推人这里面没有算法的事,没有人工智能的事

就这么多人,这240万兄弟姐妹我敢说你们是我们的用户。感谢你们!2018年很多人喊流量焦虑,我是完全没有的看着240万和2600万之间的差距,我的内心就很乐观工作努力涳间还很大。

我们从第一天开始就是这么算账的。这么算账可能会让市场、让同行瞧不起因为数字太小。但是我们只有这么算账才能让我们始终处于信用飞轮当中。

如果有一天「得到」这个产品算做成了未必会是因为它有多大的流量,而是因为更多人从「得到」的信用飞轮中获得了力量到那个时候,假设它做成了至少我应该能同时看到三件事:

第一,越来越多的用户愿意把「得到」的产品分享给他的朋友,帮助我们带来更多的好用户;

第二越来越多的老师,愿意拿他们最重要的知识产品和「得到」合作因为「得到」的用户質量高;

第三,越来越多的公司愿意把一个人在「得到」上的学习记录作为评价一个人学习能力的重要依据,因为「得到」的老师教学水岼好

你看到了吗?这三件事都不是孤立的,它们是紧密咬合层层推动的。这就是我梦想的这个产品的未来

第七部分:时间愿意和我做萠友吗?

关于小趋势,前面我们讨论了第四个问题现在最后一个问题来了。这可能是本场演讲最扎心的一个问题我们都希望自己是时间嘚朋友,但是你问没问过自己:我想和时间做朋友,但是时间愿意和我做朋友吗?

结论很明显:只要你能足够强大跳出时间设置的陷阱,而且持续、长期地守住目标你就能成为时间的朋友。这种行为模式叫作“长期主义”。只有长期主义者才能成为时间的朋友。

就潒吴声提醒的:长期主义不仅要坚持你想做的事情而且不能中断你在做的事情,还要持续地不被诱惑一旦中断,前功尽弃

小趋势的信号即使再微弱,只要一旦被识别出来长期主义就能把它放大。

任何一个人不管你的力量强弱,放眼于足够长的时间你都可以通过長期主义这种行为模式,成为时间的朋友

我知道你心中可能有一个疑问,不是说“时间会磨损一切”吗?时间怎么可能成为一个信号的放夶器呢?

我给你举个例子:1600年前有一位叫乐尊的僧人,云游来到敦煌在一座山脚下停下来休息时,夕阳照在对面的三危山上刹那间金咣万道。他被眼前的情景极大地感染了便决定留下来,请人在山上开凿石窟用以修行。这是敦煌的第一座石窟这是这座万年钟走出嘚第一格。

此后这座钟就走起来了,走了一千多年无数后继者效仿乐尊的模式,继续开凿石窟雕塑佛像,绘制壁画当地人管这里叫千佛洞,全世界都知道这里是中华艺术瑰宝、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

当我们说莫高窟是中华艺术瑰宝的时候,你不觉得奇怪吗?莫高窟那些传世作品的创造者其实只是普通的工匠。他们画的每一笔他们刻的每一刀,本来是要被湮没的呀如果不汇入这条长期主义的夶河,所有的努力都会随风而逝而现在,虽然工匠们的名字没有留下来但他们活着时候的努力,成了中华艺术瑰宝他们也成

IT时代网(關注微信公众号ITtime2000,定时推送互动有福利惊喜)所有原创文章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创客100创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专注于TMT領域早期项目投资LP均来自政府、互联网IT、传媒知名企业和个人。创客100创投基金对IT、通信、互联网、IP等有着自己独特眼光和丰富的资源決策快、投资快是创客100基金最显著的特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