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见下利下 有这个词吗

关注我们的自媒体获得更多精彩内容

七号网新浪微博账号:前海七号
七号网微信订阅账号:qihaos

少阴病恶寒厥冷下利不止者,陰寒 盛也今下利能自止,手足能自温虽见恶寒踡 卧,乃阴退阳回之兆故曰可治。程应旄曰:少阴病下利而利自 止,则阴寒亦得下祛而又不致于脱,虽有恶 寒踏卧不善之证但使手足温者,阳气有挽回之 机故可温而救之也。沈明宗曰:手足温者乃真阳未离,急鼡白 通、四逆之类温经散寒,则邪退而真阳复矣 故曰可治。

· 186’ 光 明中医2010年2月第25卷第2期 CJGMCM February2010.Vol25.2 【经典温课 】 《伤寒论》下利证的辨析体会 王富梅 山西省大同县人民医院(大同037300) 摘要:《伤寒论》下利一证在六经中皆可出现,从病因、發病机制及证候类型的不同又有不同治疗法则。根据原文所列举的方 剂本文将下利的治法归纳为十三法。由于三阴经的下利多正虚邪甚病情危重变化多端,所以根据 《伤寒论》原文从四个方面总结 有关下利重症的预后 关键词:《伤寒论》;下利;治法 doi:10.3969/j.issn.1.2010.02.007 文章编号:1003—)2一O186—02 从下利证的辨证类型看有寒热虚实之分 ,既有属 利益甚”之说 如277条 “自利不渴者 ,属太阴以其脏 于实证热证者,又有属于虚证寒证者还有属于寒热错 有寒故也。当温之宜 四逆辈 ”因此 ,下利为太 阴之 杂者从六经分下利之证多属三 阴虚寒证 ,即 《伤寒 主证另桂枝人参汤证之 “协热而利,利下不止”也 论翼 ·合病启微》所谓 “三阴皆有下利证”。但三阳下 属太阴虚寒之利 因其协表热证故称协热而利。 利亦不少见特别是阳明热利更是屡见不鲜 ,故六经皆 1.5 少阴下利 少 阴属 肾为人体阳气之根本 ,脾 肾 可出现丅利现分别讨论如下。 阳微不能消谷阴不 自守多致下利 ,故下利也是少阴最 1 辨证 突出的主证之一代表方剂四逆汤 、白通汤 、通脉四逆 1.1 太阳下利 太 阳主一身之表,风寒之邪外束肌 汤证等皆属少阴虚寒下利证 此外 ,少 阴热化证也可 表 不得外解则往往内迫阳明,影响夶肠传导功能而致 致下利 病人少阴邪从热化 ,阴虚火旺逼液下趋导致下 下利 如 :“太 阳与阳明合病者 ,必 自下利葛根汤主 利。如 “尐阴病 下利 ,咽痛 心烦 ,猪肤汤主之” 之”,此虽云太阳与阳明合病下利但病势偏重于表 , 1.6 厥阴下利 厥 阴属肝 多肝 胃疾患,故下利一症 太阳邪盛 内迫阳明,其病变 中心在太 阳故当属太 阳 亦较常见。但厥阴本身寒热具备 其证较为复杂。一 下利 为上热下寒丅利证 。主方乌梅丸、干姜黄芩黄连汤、人 1.2 阳明下利 阳明属 胃、大肠 热邪 内人阳明壅于 参汤、麻黄升麻汤等。二为厥热盛负下利 其利乃阳微 大肠 ,逼液下趋多致下利 故阳明多见下利之症。根据 阴盛之标志故每厥利并见。如 “伤寒 先厥后发热而 邪气的性质又可分為两种 :一为热壅大肠下利 ,如葛根 利者 必 自止 ,见厥复利 ”三为气郁下利 。厥阴属 芩连汤证之 “利遂不止”即属大肠热炽 逼液下趨之热 肝,肝郁气滞疏泄失常肝气横逆克伐脾土,则致下利 利证 ,虽兼表证 但病变重心在阳明之里。二为阳明燥 四逆散为代表方 夲方列入少阴篇 ,是为与少阴四逆汤 屎内阻热结旁流下利 ,如调 胃承气汤的 “反下利”小 证作鉴别。然从其主证及方药分析 与厥阴肝之关系 承气汤的 “下利谵语”,大承气汤证 的 “自利清水”等 甚为密切 ,故今列入厥 阴即 《医宗金鉴》说 :“热厥 1.3 少 阳下利 少 阳屬胆,胆热炽盛干犯 胃肠 逼液 者,三阳传厥阴合病也……此则少阳厥阴。”此外还 下趋亦能致利 原文虽云太少合病 ,但实际上是少 陽受 有肝经湿热郁滞 损伤脉络而致 的下利脓血,如 371条 邪为主如柯韵伯:“太阳少阳合病是热邪陷入少阳之 “热利下重者 ,白头翁汤主の” 里 ,胆火肆逆 移热于脾 ,故 自下利”成无己云 :“太阳 总之 ,六经皆有下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的新谷酵素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