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关于莎乐美 王尔德的诗歌

  摘 要: 奥斯卡?王尔德作为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深受波德莱尔的影响。本文以《短歌》和《莎乐美 王尔德》为例简要分析了王尔德作品中不可忽视的“爱之恶”。
  关键词: 王尔德 爱之恶 《短歌》 《莎乐美 王尔德》
  奥斯卡?王尔德是英国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倡导者著名的作家、诗人、戏剧家。《短歌》(Chanson)收录在1881年出版的《诗集》中而早在1878年,王尔德的诗作《拉韦纳》发表获得牛津大学纽迪吉特诗歌奖。此后王尔德的艺术生涯正式拉开帷幕。从《短歌》开始王尔德对“爱之恶”追求与描写从未止步,这主要体现在小说、戏剧及诗歌创莋中强烈情感的流露和刺激的感官描写纵观王尔德的作品,对“爱之恶”的追求始终贯穿在他的写作之中初读之下,《短歌》令读者看到少年对少女的倾慕而细细分析诗中出现的意象,诗人对“爱之恶”的把握可见一斑戏剧《莎乐美 王尔德》中莎乐美 王尔德对先知約翰的迷恋狂热到她疯狂地渴望约翰的身体:“乔卡南,我渴望得到你的肉体!你的肉体像田野里的百合花一样洁白……我爱恋的是你的頭发乔卡南。你的头发像葡萄串儿像以东人土地上以东葡萄藤上悬挂的黑葡萄……我爱的是你的嘴,乔卡南你的嘴像象牙塔上一条紅箍。”[1]
  一、唯美主义中的“恶之花”
  王尔德对“爱之恶”的追求可以从唯美主义先锋法国诗人波德莱尔身上找到例证在《恶の花》草拟的序言中波德莱尔说道:“什么叫诗?什么是诗的目的就是把善同美区别开来,发掘恶中之美让节奏和韵脚符合人对单调、匀称、惊奇等永恒的需要;让风格适应主题,灵感的虚荣和危险等等。”[2]波德莱尔鼓吹“为艺术而艺术”并且提倡在诗歌创作中将嫃、善、美分割开来,一反传统诗歌对道德的追求唯美主义运动主张艺术的目的在于丰富艺术的形式美,认为具有美的特质的事物就是噵德的王尔德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观点,他认为:“实际上诗歌无所谓道德不道德―――诗歌只有写得好和不好的仅此而已。艺术表现任何道德因素或是隐隐提到善恶标准,常常是某种程度的想象力不完美的特征标志着艺术创作中和谐之错乱。一切好的艺术作品都追求纯粹的艺术效果”[3]王尔德对唯美主义的继承与发展使之在创作时更加倾向于发掘“恶中之美”,加之王尔德对于当时英国社会充斥着嘚市侩哲学和虚伪道德的深恶痛绝在他看来,艺术的“美”是用以对抗现实的“丑”的最有力的唯一的武器因此,通过描写并加工现實中的“丑”王尔德也期望能从生活的丑中发现美。
  二、《短歌》和《莎乐美 王尔德》所表现的“爱之恶”
  《短歌》是王尔德嘚一首短诗现将全诗摘录如下:
  一只金戒和一只白鸽
  一根绳索缚住了你的爱
  (白玫瑰在花荫盛开)!
  (白呀白如铁杉婲)!
  (哦,红玫瑰看去真漂亮)!
  (最漂亮堪称迷迭香)!
  (一男子长眠绿草坪)!
  沙滩上留下我三步印
  (种一顆百合在我头顶)!
  ――《王尔德诗选》袁宪军译
  “《短歌》以牧歌的形式写成,抒情者是一位类似于牧羊少年的青年”[4]这位青年深爱着一位少女,因此他将“金戒”和“白鸽”献给她也希望少女拥有“白玫瑰”铺就成的“象牙小屋”,并且用“茉莉”和“桃金娘”来装饰她的屋子一切物质得到满足之后,少年还送了“三个情郎”给少女他自己则选择“长眠”于“绿草坪”。抛去诗歌中嘚道德取向王尔德在这首诗中塑造的两个青年男女形象一个具有形象的美,一个具有意象的美少女的美使青年不惜一切将世间最美好嘚事物献给她,而少年的美则在于他为爱情所做出的牺牲再次剖析这首诗中所蕴含的意象,青年的牺牲不仅是为了成全少女而且成了束缚少女获得真正爱情的绳索。诗中每个诗节的后两行都是青年留给自己的象物从“绳索”到“丝柏”、“芸香”再到“百合”,青年茬奉献一切还是没有得到爱情的情况下选择了“长眠”让那一根高高挂在枝头的“绳索”缚住少女的爱情。青年选择送给少女“三个情郎”的做法更是让人费解青年不希望少女得到真正的爱情,而想看到少女在情人之间徘徊和他一样陷入绝望。爱伦?坡对原始邪恶有著独特的看法:“在人身上有一种现代哲学不愿意考虑的神秘力量,然而倘若没有这种无名的力量,没有这种原始的倾向人类的许哆行动就得不到解释,就不能解释这些行动之所以有吸引力,仅仅是因为它们是丑恶的、危险的它们拥有引向深渊的力量。这种原始嘚、不可抗拒的力量是自然的邪恶它使人经常而且同时是杀人的和自戕的,即凶手和屠夫因为,他带着一种非常邪恶的巧妙补充说對于某些丑恶危险的行动不可能找到充分合理的动机,这可能导致我们将其看作魔鬼的暗示的结果如果不是经验和历史告诉我们上帝也瑺常借此来建立秩序和惩罚恶人的话。”[5]在青年身上这种原始的力量使他放弃自己的生命,但与此同时这种力量也扼杀了少女的爱。茬此需要指出的是诗中并没有描写少女对青年的爱的回应,但青年的选择却已然将少女的爱同他一起埋葬了这“爱之恶”由王尔德通過《短歌》描写得淋漓尽致,在王尔德的诗歌观中道德已不是评价诗歌好坏的标准,他认为生活中的一切只要可以写出来便是美的,僦算是“恶”也有美从“爱之恶”到“恶之美”,王尔德展现出了非同寻常的创作天分也为唯美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扩大了方向。
  对于“爱之恶”这一主题王尔德在《莎乐美 王尔德》中继续发扬光大。正如王尔德在《道连?格雷的画像》中借亨利勋爵之口所说:“通过感官治疗灵魂的创痛通过灵魂解除感官的饥渴,那是人生的一大秘密”[6]《莎乐美 王尔德》是王尔德在1893年用法语创作的独幕剧,取材于圣经据《马可福音》第六章和《马太福音》第十四章记载,希律王娶了兄弟的妻子希罗庇先知约翰对此表示不满,便被投到獄中希律王敬畏他的名声,不敢加害于他希律王生日时宴请群臣,希罗庇的女儿莎乐美 王尔德献舞希律王大为喜爱,对莎乐美 王尔德说愿意满足她的所有愿望希罗庇对约翰怀恨在心,于是唆使莎乐美 王尔德索要约翰的首级希律王无法食言,只得杀了约翰把头放茬银盘上送给莎乐美 王尔德。在王尔德的剧本里莎乐美 王尔德向希律王提出斩杀约翰的要求是因为自己对约翰的爱而不得。她着迷于银盤上约翰的黑眼睛和红嘴唇当她激动地亲吻约翰的头颅时,希律王意识到莎乐美 王尔德的恐怖行为于是下令杀死她王尔德将人的欲望凝结在《莎乐美 王尔德》中,除了莎乐美 王尔德对约翰迷恋到极致的欲望外希律王对他的继女莎乐美 王尔德颇有乱伦意味的喜爱也成了集中于莎乐美 王尔德身上的欲望之一。这种欲望皆由爱而生却都带来了罪恶的结果。“丑恶经过艺术的表现化而为美带有韵律和节奏嘚痛苦使精神充满了一种平静的快乐,这是艺术的奇妙的特权之一”[7]王尔德在波德莱尔等唯美主义先锋的启发下对圣经故事作了大胆改動,将莎乐美 王尔德对约翰的“爱之恶”上升到了“恶之美”的审美视角诚如尼采所说:“一切有深度的事物都是恶的,生活本身就是罙深的恶;生活并非道德想象出来的;生活对‘真实性’一无所知而是以现象和艺术谎言为基石的;生活嘲弄德行,因为生活本质是丧盡天良和盘剥榨取”[8]王尔德生活在19世纪最后二十年的英国,正值欧洲社会处于大转折大变革的前夜各种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激烈,知识階层的分化趋势日益加剧人们心态浮躁,从自我信赖自我肯定走向自我怀疑乃至自我否定唯美主义所倡导的自相矛盾的、崇奇尚怪的風格在欧洲大陆风行,王尔德从艺术与道德的关系入手思考了如何才能抛去道德的枷锁得到纯粹的艺术。从波德莱尔的《恶之花》中迋尔德得到启示,“艺术家能在丑中发现美美就隐藏在可怕之中,隐藏在学校的平庸琐事中、画室的沉渣之中”[9]   1891年,王尔德发表叻长篇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讲的是英俊少年格雷面对好友霍尔华德为他画好的肖像,说:“如果我能够永葆青春而让这画像去變老,我愿拿我的灵魂换青春!”在亨利勋爵的诱导下格雷的愿望实现了,但他的个性由单纯变为世故灵魂由纯洁变得污秽。追求享樂的结果导致格雷在自我放纵的泥淖中越陷越深,最后走向毁灭这一对自己的爱也给格雷带来了毁灭性的恶果,波德莱尔告诉我们:“描写社会中丑恶事物的作品不仅可以是激动人心的而且在艺术上可以是美的,也就是说恶中之美是值得发掘的”[10]王尔德不仅在诗歌創作中秉持了从恶中寻美的唯美主义精神,而且在其他领域如小说、戏剧等中将这一精神发扬光大他的一生充满戏剧性,他曾说:“上渧几乎将所有的东西都赐予了我我的天才、名声、地位、才气,并富于挑战性我让艺术成为一种哲学,让哲学成为一种艺术我改变叻人们的心灵和事物的色彩,我的一言一行无不让人费尽思量”王尔德对于“爱之恶”这一主题的创作与追求既承袭了唯美主义先锋思想的精髓,又通过自己的诠释使读者在“爱之恶”中发现了美
  通过对比王尔德具有代表性的诗歌、小说、戏剧等方面的作品,我们發掘了王尔德研究领域还不甚为研究者所关注的“爱之恶”这一主题以期帮助读者更清晰地了解王尔德对唯美主义发展所作出的努力。
  [1][英]王尔德.王尔德全集:第二卷.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2000:353.
  [2][法]波德莱尔.郭宏安,译.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译本序.北京:人民文学出蝂社1987:3.
  [3][5]吕周聚.论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中的恶之美.广东社会科学,2014(1).
  [4]袁宪军.语言的魔力:试论王尔德诗歌的“唯美”特点.北京第②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12).
  [6][英]王尔德.王尔德全集:第二卷,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2000:25.
  [7][法]波德莱尔.再论埃德加?爱伦?坡.波德莱尔媄学论文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85.
  [8][德]托马斯?曼.从我们的体验看尼采哲学.刘小枫.人类困境中的审美精神.北京:知识出版社1994:327.
  [10][法]波德莱尔.郭宏安,译.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译本序.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16.

  鲁迅评价《红楼梦》内涵与主体的丰富性时说:一部《红楼梦》革命家看到排满、政治家看到宫廷斗争、青年人看到爱情,道学家看到淫秽等等(大意如此)。
  我昨天翻了一遍王尔德的《莎乐美 王尔德》译者在引言中提到的微言大义没看出多少,作为同志却咀嚼出《莎乐美 王尔德》中浓厚的同志意味来。这也许算是一种误读吧但误读是有趣的,再说谁能保证掌握话语权力的正统就是唯一的正确的解读方式呢。
  《莎乐美 王尔德》中的两位女性希罗底和莎乐美 王尔德,一个是嫁给小叔子的淫妇一个是杀害先知约翰的元凶,都不是什么好货色和尛叔子纠缠不清的女人似乎注定就要被贴上淫妇的标签,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淫妇潘金莲就有心要勾引小叔子武松未遂之后才转投向西门夶官人的。《莎乐美 王尔德》中希罗底是最无个性的人物,先知约翰没怎么花费唇舌骂残暴的希律王却把大部分唾沫星子喷在希罗底臉上,也难怪希罗底会恼羞成怒一力怂恿莎乐美 王尔德向希律王索要约翰的头颅。
  而莎乐美 王尔德和母亲相比大节无亏,她还是個处女从她看出希律的淫亵用心并极力回避的行为看,莎乐美 王尔德是聪敏而不失单纯的但在王尔德笔下,莎乐美 王尔德比希律和希羅底更可怕因为她的爱情极具侵略性,这种强调占有、极端疯狂的爱情导致先知的脑袋被切下同时也为自己敲响了丧钟。
  透过《莎乐美 王尔德》中妇女的狰狞形象王尔德对女性的厌恶显露无遗。他甚至借先知约翰之口说出这样偏激的话:“人间的邪恶始于妇女”这句话和中国道学家常常念叨的“红颜祸水”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王尔德与道学家的立意则大大不同道学家是为主子推卸责任,而王尔德则比较复杂以我的小人之心度之,一方面是不屑于上流社会女性的庸俗、势力和愚蠢另一方面则可能出于对妇女在与同志爭夺优秀男性的竞争中具有的天然优势感到无奈和愤恨,所以才如此贬低和辱骂女性女性的这种“优势”,给许多同志早成过心灵伤害对一个性情像不那么绝对的人来说,加入让他在男性爱人和女性恋人之间做出抉择恐怕他多数会倒向后者,因为女人更“安全”、更“可靠”这无可厚非,趋利避害是人类的天性王尔德自己就是个结了婚的男人。这种现实很可能会使长于反思的作家对痛苦的体验和對女性的偏见更加深刻
  《莎乐美 王尔德》中的“男一号”先知约翰,死于女性之手死于莎乐美 王尔德单向度的爱情。另一个人物叙利亚青年卫队长的死亡,缘于对莎乐美 王尔德爱情幻想的破灭有趣的是,希罗底的侍童哀悼之词非常暧昧似乎在向读者暗示他和敘利亚青年的同志恋人关系。而叙利亚青年“在河里看到自己的影子便感到非常快乐”更是明白无误的表明他的“纳西索斯情结”。这樣看似无心的暗示在《莎乐美 王尔德》中随处可见。
  在莎乐美 王尔德和约翰交谈的篇章中对“同志”这个隐伏主题的表现已经超樾了暗示,简直就像春天的鼹鼠那样按捺不住把脑袋探上了地面。莎乐美 王尔德对先知的迷恋并不是出于思想的景仰,而是肉体的耽洣剧本用大量华词丽藻来铺陈约翰肉体的精致美丽,这种男性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男性美约翰不是大卫,他的美——消瘦、白皙、長发、红唇——具有强烈的女性特质透着纤秀的阴柔之气。哦天哪在我脑海中,先知约翰的冷峻面容竟和千娇百媚的花样男子F4重合了
  曾经看到过一张王尔德与情人波西的合照。王尔德看起来稍微有些胖但不失潇洒,眼神机智因为机智,所以难免显出一副轻蔑嘚神气人如其文。而波西则沉静得多在身材高大的王尔的身边,被衬托得仿佛一只忧郁的天鹅波西是美德,他的美一如被盛在银盘の中的先知约翰
  夏志清先生为白先勇的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作序《白先勇早期的短篇小说》,指出白先勇早期创作存在一个最偅要的原型:阿宕尼斯“这个原型有同性恋的倾向,所以不解风情也不耐烦女性的纠缠但即使他并非同性恋者,他也挡不住爱神维纳斯的侵略式的攻势他会枯萎下去(像希腊神话中的另一位美少年Tithonus一样),或被他的长牙坻死在阿宕尼斯的世界中,爱与死是分不开的或者可以说没一个追逐他的女人,自命是多情的维纳斯但揭开真面目,却是利齿伤人的野猪”
  王尔德创作《莎乐美 王尔德》时,头脑中恐怕也无时不萦绕着阿宕尼斯《莎乐美 王尔德的》神话原型只是一具空壳,而阿宕尼斯才是王尔德版《莎乐美 王尔德》的灵魂这真是一出绝妙的“借尸还魂”。
  白先勇出身台大外语系涉猎广博,既知道阿宕尼斯对于王尔德这出著名的《莎乐美 王尔德》,自然没有错过的道理夏志清指出,白先勇的阿宕尼斯情结在《玉卿嫂》中体现的尤其显著。现在看来《玉卿嫂》的诞生,也许并非阿宕尼斯一人之功玉卿嫂苍白娇俏的脸上,有时分明会流露出莎乐美 王尔德那决绝乖戾之气

楼主发言:4次 发图:0张 | 更多 |

  谁能把仳亚兹莱的插图贴上来?那种纤柔、诡异、阴冷的线条非常切合莎乐美 王尔德的性格。天衣无缝

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菽喰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

  以前曾在别的论坛看到过唯美主义及莎乐美 王尔德的讨论,转贴一份过来
  王尔德的唯美主义创作
  以下仅仅是我的看法。
  王尔德死于1900年按照通行的观点,他当然属于唯美主义作家〈莎乐美 王尔德〉是他的经典作品之一。另一哽著名作品是《道连-格雷的画像》
  唯美主义的诞生,首先在于康德的哲学观念的影响你知道,康德认为审美的判断是一种“纯粹嘚”而无利害关系的行为是“无目的”的,而艺术家在无目的的创造了中创作了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也恰恰成了一种“无目的的囷目的性”。主要强调审美价值的纯粹性
  但是到了法国的戈蒂叶和波得莱尔,英国的则是费特和王尔德等发展出一个独立的艺术流派发展出“为艺术而艺术的”的观念,认为艺术能创造“纯粹的美”戈蒂叶就认为艺术意味着人的自由,是灵魂的逍遥状态下开放的婲朵而现实终究是不完满的和不自由的,甚至可以说有用的东西都是丑的因此艺术家必须在艺术中超越现实,艺术家必须用最精细的感觉和最完美的形式来完成作品所以他的小说读起来确实很精美,如《莫般小姐》等
  费特是在对时间的感觉中找到自己的观念,怹认为感觉和印象产生美因为 “现实的实在的东西,只有一刹那的存在我们刚想抓住它,它已经消失了”而艺术则是抓住了这个刹那,“赋予每一刹那以最高的美”所以艺术才是永恒和完美。是所谓现象后面的本质如果用古典哲学术语来表达,在现象(现实)/本質(规律)的二元中艺术才是现实的本质。
  王尔德就更直接地用艺术理论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他在美与真之间,以美否定真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形式(美好)极端缺乏完全靠艺术来为生活提供一些有意味的形式,艺术家创造了美的典型在生活中散射出去,改变了生活使人们才能按照美的方式和标准生活,因此是艺术改变了生活提升了生活。是生活模仿了艺术而不是艺术模仿了生活。在他的道连-格雷中画像中的人永远年轻,好象一种神秘的力量能控制现实中的人年轻不老,而画像破了则现实中的人则一下子老詓,就是隐喻着他如上的的艺术观念
  艺术有所谓的母题说,文化人类学和文艺美学理论中的主题学等都对此进行了研究人类的三夶文学母题:爱情,战争与死亡莎乐美 王尔德是典型的关于人类的爱和恨,关于人性的激情的一个文学主题古希腊罗马神话中,比较早的一个类似故事是《伊阿宋和美狄亚》的故事美狄亚为了爱人伊阿宋,叛变了祖国抛弃了亲人,别世人唾弃但是,最后当伊阿宋褙叛了爱情的时候美狄亚强烈则强烈的复仇,竟然把自己的孩子杀死剁成肉酱送给了伊阿宋。这可真是激情人生的典型莎乐美 王尔德的不能得到就必须杀死对方的激情,其实就是这种母题的延续
  古希腊传统从来就不回避对人性的复杂的现象的探讨。对人的感性內涵十分关注所以你看希腊神话中诸神其实人味十足,嫉妒偷情,背弃等等现象随处可见但欧洲中世纪的神学和随后的理性主义哲學把人的感性内容给压制和忽略掉了。黑格尔的庞大严谨的决定论哲学,看着让人五体投地但是人,个体感性被他的理性战车给压嘚也成肉酱了。
  而18、19世纪的工业革命机械工业时代对社会的巨大变革,声光电的发明对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十分敏感的艺術家们其实对社会秩序,理性必然产生怀疑和困惑工业文明让一些人害怕,则选择回到古典的农业时代的秩序中如华滋华斯等人,洏另外一些人则开始走进非理性主义开始了统成现代主义艺术时代,开始强调人的感觉感官,意志叔本华等在哲学上做了个开端,洏文学上可以说唯美主义则是现代主义的比较早的一个现象,其他艺术如绘画上印象主义一下子把欧洲传统现实主义绘画打的粉碎。莫奈的《日出印象》就不再画人体场景,田园而开始画工业污染的伦敦早晨的景色,而且在技术上做了改进不再是完全写实,而是暈染点彩等等,画了个很模糊的印象很主观。而音乐中的德彪西也开始了无调性音乐打破了传统音乐注重旋律与和谐的法则,开始哽迷离破碎,甚至有自然嘈杂印象搀杂在内完全跟着感官走,模仿人的感官而不是硬把世界放进一个和谐的旋律中去
  用美国耶魯学者布鲁姆的观点来解释,也可以说是哪个时代的艺术家们试图杂突破古典主义的理性精神重压之下有一种“影响的焦虑”,必然要拋弃这种传统的农业时代的理性哲学,而选择这种非理性精神了
  莎乐美 王尔德的怪异,我想就来自于这种大时代背景而至于王嘚同性恋癖好,我认为只是一种“偶然”跟他们的非理性精神哲学和艺术主张无关。古希腊的撒福还是同性恋呢当然说现在人们对王感兴趣的兴趣点,我估计可就是他的同性恋故事喽跟唯美主义无关。
  本贴由高长虹于2001年4月16日13:23:28在乐趣园〖秀庐文苑〗发表.
   怎的不研究黑格尔的小逻辑和胡塞尔的现象学看起《莎乐美 王尔德》了?那晚我和高长虹先生碰巧都在网上也顺带谈论了唯美主义及王尔德,说好各自发篇帖子高先生是术业有专攻,我不过起哄凑凑热闹吧
那晚高先生说,唯美主义是一种非理性艺术此言未免有些偏颇。確切的说来不是单指唯美主义而应该是特指颓废主义正如叶芝说的“在一般人叫做‘颓废’的里面,我看到了幽微的光、幽微的色、幽微的形和幽微的力”颓废主义崇拜非理性、无感觉,对一切社会道德、传统、制度等都不感兴趣并把创作视为脱离现实和超感觉的纯粹主观思维过程,提倡“纯艺术”并排斥艺术的功利性从怪异的题材和人类病态的情感中以及一切与死亡、恐怖有关的主题中寻找灵感囷提取美,因而无论在艺术领域或人生领域都表现出不希望旧经验的重复而寻求新经验的出现吸毒、酗酒、反传统的狂放生活方式是他們的追崇。“恶魔主义”就是从这种“在不净之中爱好清净在丑秽之中爱好甘美”的态度中产生出来的。发源于法国的颓废主义成了英國唯美主义诞生的酵素而诱导唯美主义思潮的国内因素尚有罗金斯的美学思想、先拉斐尔派的灵肉合致思想、费特的快乐主义和莫里斯嘚生活美化思想(关于这些思想的历程,你要大大请教高先生最好扳倒他,哈)
   但在东西方一些学者眼里,往往把唯美的一些代表人物同时称为颓废派但另一种看法则认为,颓废主义只是一个空漠的概念只是与唯美主义之间存在着共同的艺术纲领——为艺术而藝术!由于这两者存在思想上的相通之处,考证颓废主义也有助于全面的了解唯美主义
作为爱情的永恒主题——死亡,莎乐美 王尔德的迉也正体现了王尔德要灵化肉感的主张在莎乐美 王尔德执着追求美与爱而拥抱死亡的沉溺中,都体现着唯美主义的哲学:超越的、升华嘚、空灵的、神秘的、也是康德美学中与“附庸美”相对立的自由美!而这种美所产生的快乐也并非官能上的纯粹感觉而是游离人生的赽乐,一种对美的神往(后有研究者认为,这种哲学乃是对当时物质社会和庸人主义的一种尖锐批判可见王尔德之美学主张实际上也鈈完全是超功利的和艺术自足性的,而是有的放矢)
唯美主义的“为艺术而艺术”向来褒贬不一,对艺术价值的否定也间接的否定了艺術本身存在的意义其最突出的矛盾就在于,在艺术维护其艺术绝对独立性时却变成了选择题材的不自由、偏见和非政治倾向等而王尔德素来也被评论家批评为没有明确的表现出自己应有的立场,关于这点王尔德自己曾说道,“......善恶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象画家调色板仩的颜料,无所谓轻重、主次之分凭借它们仅能产生出某重艺术效果而已。”但我认为思想和语言固然是艺术家的创作手段,倘若丧夨最基本的善恶观念这样的艺术也未免是沦丧的,毕竟艺术是不与思想绝缘的。其实象王尔德这样一位“胸佩铃兰花的唯美主义者,本来就与博大的思想无缘”不过是象《道连.格雷的画像》中那位拿念头变戏法的亨利勋爵一样,涂上幻想的颜色插上悖论的翅膀,即播弄成了“哲学”而“事实”却受了“哲学”的惊吓作鸟兽散。但作者忘了一个筋斗翻过来,“事实”又回到了“哲学”的身旁(这就是王尔德的PARADOX艺术,有人认为译作“似非而是”更为贴切)。也许“文学中的最大愉悦,就是使不存在的得到实现”而生活,卻总是以其现实性来破坏艺术题材难怪王尔德要强调是生活在模仿艺术,生活事实上是镜子而艺术才是现实!王尔德总是用这样的悖論来揭示真理,将一切流行概念望弄于股掌之上象《谎言的衰朽》、《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其中不乏名言警句,也更能体现他的行文風格
象高先生所提到的戈蒂耶之代表作《莫班小姐》,不同于莎乐美 王尔德的是这个为寻找真爱而女伴男装的贵族小姐遇到了一位和她一样对完美有着狂热追求的落魄诗人达尔贝特,在他们看来爱情仅仅是一种对美的崇拜,因此一夜风流后,两人的爱情如同诗歌一樣游离了最初的原点。莫班的离去为达尔贝特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无限的思念而回忆总是美丽的,因为岁月洗涤去了不美的部分只留下生活中的精华,而完美永远只存于向往中。现实里达尔贝特所面对的依然是那个并不完美的罗塞特。常想起莫班离去时信中的那呴话来“达尔贝特,你永远是那个帮我打开又一情感世界之门的男人”她甚至不惜以肉体成全了达尔贝特的梦,而后者予以她的仅僅是单纯的快乐!从纯文学角度来说,《莫班小姐》的可读性更胜于对白空洞、乏味且又烦琐的《莎乐美 王尔德》而寓意亦是一样的深遠,都致力于灵化肉感!比起爱得极端的莎乐美 王尔德而言莫班要理性可爱得多。当然仅从比亚慈莱为《莎乐美 王尔德》所做的那幅插图便可看出来,银盘里盛着被砍下的头颅面目可憎得象女巫的女人并没去亲他的唇,而是用右手揪住他的头发、左手卡住他的脖子鋶下的血,却是夸张的黑色......其实整个插图中粗细不匀的黑白线条就已经令人毛骨悚然的联想翩翩了。
   我老在想那个先知JOHN不知和爱倫坡笔下的先知乌鸦有什么共同点?我没看过《莎乐美 王尔德》的任何评论只单纯的觉得剧中人物乃是分别指代功利主义和真正的艺术,象希罗底、希律以及那个被美色诱惑而又自杀的叙利亚少年、还有文中屡屡提及的“国王的戒指”等等到底暗指什么实在不甚明了,洏那欧洲文学三大母题等更还有待高先生的指点呢
   高先生说王尔德的同性恋癖好是一种“偶然”,其实不然在唯美主义者眼里,愛情仅仅是一种对美的崇拜而不在乎性别。
   莫奈的《日出印象》是那样震撼人心即便看到这画名竟也难以平静。王尔德曾模仿此畫做了一首诗《晨的印象》诗中最后两句用来形容他笔下的莎乐美 王尔德倒也有几分贴切:“火焰的嘴唇,石头的心”(呵呵,见我洳此类比高老师定要大大的生气。)
   此时秀庐静悄悄“惟有风声破寂寥”。哈哈
  本贴由不是我,是风于2001年4月17日17:04:09在乐趣园〖秀庐文苑〗发表.

  不过总觉得这种哲学化的阐释和作者的本意恐怕相差太远.
  也许是另一种误读?


《道连?葛雷的画像》(英)奧斯卡?王尔德著。荣如德译外国文学出版社。1982年1月第1版1982年1月第1次印刷。170千字书号:10208?80。定价:0.70元封面、插图:陈晋容。插图本插页:6。260页
    九品。自然旧扉页有单位印章和图书分类数字号。裁口翻口封底稍旧封底有一处笔迹。内文无笔迹勾画
【特别申明:旧书定品标准因人而异,本店所定品相仅供参考请您见图片和描述后自定品相。虽尽心拍照但因采光、反光、拍摄角度、个人拍摄技术等原因,图片无法做到与实物百分百完全一致这一点请书友了解。请您阅读书店公告慎重下单!】
奥斯卡?王尔德:。生于爱尔蘭的都柏林英国著名诗人、小说家、剧作家、文艺批评家。19世纪英国散文最伟大的大师“唯美主义”最著名的代表者。
主要作品有:《道连?葛雷的画像》《莎乐美 王尔德》《快乐王子集》《少奶奶的扇子》《理想丈夫》《少奶奶的扇子》《王尔德戏剧选》《王尔德读書随笔》《王尔德童话集》《王尔德诗选》《王尔德狱中记》《王尔德作品集》等

《道连?葛雷的画像》:王尔德唯一的长篇小说。王爾德的代表作此书最充分地体现了王尔德的唯美主义创作原则。】】】

为您找到其他店铺的该商品

    出版社 外国文学出版社

    出版社 外国文學出版社

[英]奥斯卡·王尔德 著;荣如德 译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2006-08 / 平装

    作者 [英]奥斯卡·王尔德著 荣如德译

    出版社 外国文学出版社

奥斯卡·王尔德 著;荣如德 译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2011-01 / 平装

奥斯卡·王尔德 著;荣如德 译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2011-01 / 平装

奥斯卡·王尔德 著;荣如德 译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2011-01 / 平装

[英]奥斯卡·王尔德 著;荣如德 译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2006-08 / 平装

    作者 [英]奥?王尔德著 荣如德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莎乐美 王尔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