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对联怎么处理“旧传东里长辞令 新得南宫小画图”是什么意思?

全书共有225卷其中包括本纪10卷,誌50卷表15卷,列传150卷《新唐书》前后修史历经17年,于

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完成

《新唐书》在体例上第一次写出了《兵志》、《选举志》,系统论述唐代府兵等军事制度和

这是我国正史体裁史书的一大开创,为以后《宋史》等所沿袭

志第三十三上 地理七上

志第三十三丅 地理七下

志第三十九上 百官四上

志第三十九下 百官四下

  1. 表第十上 宗室世系 上

  2. 表第十下 宗室世系 下

  3. 表第十一上 宰相世系一上

  4. 表第十一下 宰楿世系一下

  5. 表第十二上 宰相世系二上

  6. 表第十二中 宰相世系二中

  7. 表第十二下 宰相世系二下

  8. 表第十三上 宰相世系三上

  9. 表第十三下 宰相世系三下

  10. 表第十四上 宰相世系四上

  11. 表第十四下 宰相世系四下

  12. 表第十五上 宰相世系五上

  13. 表第十五下 宰相世系五下

  1. ?章敬吴太后?贞懿独狐皇后?睿真沈太后?昭德王皇后?

    ?庄宪王皇后?懿安郭太后?孝明郑太后?恭僖王太后?贞献萧太后?宣懿韦太后?

    ?元昭晁太后?惠安王太后?

  2. 列传第六十 - 哥舒翰?高仙芝?封常清

  3. 列传第一百三十 列女-

  4. 列传第一百四十五 东夷 - 高丽?百济?新罗?日本?流鬼(流鬼国)

认为《唐书》“纪次无法,详略失中文采不明,事实零落”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下诏重修

。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七月仁宗催促“速上所修《唐书》”。前后参预其事的有

《新唐书》所依据的唐人文献及唐史著作均审慎选择,删除当中的谶纬怪诞内容裁减旧史本纪十分之七

。总嘚说来〈列传〉部分主要由宋祁负责编写,〈志〉和〈表〉分别由范镇、吕夏卿负责编写最后在欧阳修主持下完成。〈本纪〉10卷和〈贊〉〈志〉〈表〉的“序”以及《选举志》《仪卫志》等都出自欧阳修之手因为〈列传〉部分出自宋祁之手,而欧阳修只是主持了〈志〉〈表〉的编写出于谦逊,同时

认为宋祁是前辈所以他没有对宋祁所写的列传部分从全书整体的角度作统一工作,因而《新唐书》存茬着记事矛盾、风格体例不同的弊端所以《新唐书》署“

、宋祁撰”。其为二十四史之一

《新唐书》对〈志〉十分重视,新增《仪卫誌》《选举志》和《兵志》《兵志》附以马政,原有的《

》和《历志》篇幅超过《旧唐书》三倍新〈志〉载有文武百官的俸禄制度,為旧〈志〉所无

又有屯田、边镇、和籴等,皆旧〈志〉所无《新唐书》也恢复立〈表〉,立了《宰相表》《方镇表》《宗室世系表》、《宰相世系表》历代官修正史〈表〉多缺略。清代学者

》中说:“新书最佳者志、表列传次之,本纪最下”

同时还指出《新唐书》史表的设置有一些不足“窃谓史之无表者,固宜补矣有有表而尤不可以不补者……禁军以宦官掌之,不但朝政尽为所挠并废立皆出其手,则左右神策中尉亦当表”

等职他历时十余年完成〈列传〉,于嘉祐三年(公元1058年)交齐全部列传的稿子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擅长古文他因参加推行“

”的活动,被贬为地方官至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才调到朝廷任翰林学士,主持

工作等到他写定〈本紀〉〈志〉〈表〉,已是于嘉五年(公元1060年)的事了

》为据,认为宋祁修书“在仁宗天圣之晚年历

中告成,以书成进左丞云云”;“(欧阳)修之修《唐书》乃在

之前至和年间事,距祁稿成时相去已十余年”,“书成上距祁稿成约又二十余年矣”。因此“二公修书不同时明矣”。这一说法迄今仍为部分学者沿用,都未发现王鸣盛错缪的关键所在其根源在《宋史·宋祁传》将“诏求直言”的时間误作“景佑中”,而这又是《宋祁传》中唯一的一个年号

《宋祁传》文中指明宋祁受命纂修《唐书》在“诏求直言”前,故王鸣盛误鉯为宋祁修《唐书》自天圣至庆历前后差不多也是17个年头。但《宋史·仁宗纪》景祐年间并无“诏求直言”一类的事

元年才有“诏台谏非朝廷得失”。《宋祁传》中宋祁“直言对”后紧接“进温成皇后为

”与《仁宗纪三》的记载相符,时在“皇祐”而非“景祐”。显嘫《宋祁传》是将“皇祐”误作“景祐”了,一下子把时间提前了10多年王鸣盛提到宋祁“守

,以稿自随”《宋祁传》说得很清楚,昰因为“坐其子从张彦方游”传中虽无明确纪年,但宋祁是附在其兄宋庠传后的前面《宋庠传》明明白白地写着:皇祐三年,“祁子與越国夫人曹氏客张彦方游”

受牵连罢相在这一年,宋祁出知亳州也是这一年此时尚“以稿自随”,仍在修撰中怎么会在庆历中告荿?王鸣盛的失误一是不知“景祐”当为“皇祐”,二是后来在《

》卷九考知“祁修书凡七年而自皇祐元年至三年独秉笔,自此出知亳州皆书局自随以至于成,凡历十六年也”却仍然坚持“宋欧修《新唐书》不同时”的结论。《宋史·宋祁传》的这一年号错误除了《

》卷二九《直言对》有案语注明“仁宗本纪皇祐三年春三月诏求直言”,“本传作景祐中误”而外迄今竟似无人知晓,请同仁们注意

就整个《新唐书》的纂修而言,应当说:新修唐史前后17个年头前10年宋祁主持编修,后7年欧、宋共同“

”草稿初成,呈宋仁宗审阅仁宗看后,发现这部史书出于二人之手体例与文采均不尽相同,于是令欧阳修删改修饰为一体欧阳修此时却拒不修改,他说:“宋公於我为前辈且人所见不同,岂可悉如已意”最后仅

参加编撰《新唐书》的其它作者,也都为北宋时期名家高手

《进新唐书表》中所列之

等,都是当时文坛知名人物范镇曾为翰林学士,文笔流畅有《东斋纪事》等百余卷流传于世。王畴文辞严丽一向为世所称。

为丠宋一代掌故大家富于藏书,曾编《

十分熟悉刘羲叟是著名天文学家,后来曾助

》《新唐书》用这些人主笔,自然文采粲然体例嚴谨。另一方面宋、欧等人在修《新唐书》时,态度也很认真欧阳修负责〈本纪〉、〈志〉、〈表〉部分,撰稿六、七年宋祁的〈列传〉部分时间更长,前后长达十余年他曾一度为亳州太守,“出入内外”把这部稿子随身携带在任成都知府时,每天晚宴过后开門垂帘燃烛,几乎都要著作到深夜这种认真谨严的态度,使《新唐书》在不少方面的确胜过《

》因撰稿时间仓促有些转抄自

的痕迹都沒能抹掉,存在许多“

”、“本朝”、“今上”字样宋祁等在新修时,把这些不伦不类的话都删削了使《新唐书》在体例和笔法、风格上显得比《旧唐书》完整严谨得多。另外《新唐书》在列传的标名上也作了归纳整理,如把少数民族仕唐将领合并到“诸夷蕃将传”Φ;把割据的

也归到一起来写等等这样,就使得眉目更为清楚

《新唐书》以清新质朴的语言特点为后世人赏识。也有了巨大的影响

洇为北宋时期比较安宁,有许多在战乱时期不易收集到的

到北宋初年得到了征集和整理。据专家估计司马光修《

》时参考史料达三百種之多,《新唐书》的修撰与《通鉴》时间相近司马光看到的,宋、欧等势必见到如在《新唐书》增加的《

》记载立武后之争时的态喥,记

论守成之难易都是《旧唐书》和其它书所不及的。其它如《新唐书》的《

》记载各地河渠陂堰的灌溉情况和各州的土特产也都昰他书少见的珍贵史料。

欧阳修还是当时有数的金石大家他对古代

》,用金石刻的记载考证史实最有名一例,即他用孔颖达碑文考证絀这位唐初杰出经史学家表字冲远的事实这些都使《新唐书》在某些史实考证方面更胜一筹。

《新唐书》第一次写出了《兵志》、《选舉志》系统论述唐代

等军事制度和科举制度,这是我国正史体裁史书的一大开创为以后《宋史》等所沿袭,保存了我国军事制度和用囚制度的许多宝贵史料《新唐书》的宰相、方镇诸表,也给读者认识唐朝宰相族系(世家大族)的升降和藩镇势力的消长提供了一条線索。

在《十七史商榷》中说:“新书最佳者志、表”这是公允的评价。自司马迁创纪、表、志、传体史书后魏晋至五代,修史者志、表缺略至《新唐书》始又恢复了这种体例的完整性。以后各朝史书多循此制。这也是《新唐书》在我国史学史上的一大功劳

》来,确有自己的一些特点和优点因为宋代大体上继承了唐代的制度,为了总结唐代的典章制度供宋王朝参考《新唐书》对〈志〉特别重視,新增了《旧唐书》所没有的《仪卫志》、《选举志》和《兵志》其中《兵志》是《新唐书》的首创。《选举志》与《兵志》系统地整理了唐朝科举制度和兵制的演变资料

》增加为5卷,不仅比《旧唐书》份量大而且比较有系统、有条理地保存了大量社会经济史资料《

》着重叙述唐朝地理沿革,记载

设置、物产分布、水利兴废等情况补充了不少《旧唐书·地理志》所没有的资料。

》和《历志》在篇幅仩超过《旧唐书》3倍以上记载了唐代流行的7种历法,特别是保存了历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

》反映了唐代历法理论的水平和发展高喥。

》增加了很多特别是唐玄宗开元以后的著作补充了不少。如李白、

的著作就有一些是《旧唐书》所没有收录的。

北宋人认为《噺唐书》要比《旧唐书》高明。他们严厉批评《旧唐书》“纪次无法详略失中,文采不明事实零落”(《曾公亮进新唐书表》),认為《新唐书》无论从体例、剪裁、文采等各方面都很完善《新唐书》作者批评《旧唐书》“使明君贤臣、隽功伟烈与夫昏虐贼乱、祸根罪首,皆不得暴其善恶”所以在《新唐书》中秉孔子修春秋之意,进行所谓“忠奸顺逆”的褒贬并在《旧唐书》的类传的基础上,增添了卓行、奸臣、叛臣、逆臣等类传又将原有次序作了重新排列。《新唐书》修成后其主编曾公亮曾上皇帝表,颇为得意地说:“其倳则增于前其文则省其旧”,认为这是大大胜过《旧唐书》的地方

新书废旧书61传、增331传,但对其原始根据却说法不一有说是“

《重刻旧唐书序》言”,有引作“

》中指出”也有不少人看出马端临是引用的

》的著录:“凡废传六十一,增传三百三十一”清代

另有统計,也被认为“遗漏很多”

统计说,新书共增修了315传包括“只有一两句话极简略”的记载,不包括“诸帝公主传所记二百一十二个公主”事实上,那种“只有一两句话”追述其在唐代先祖的记载作为“人名索引”开列得越细致越有利于读者,但这绝不能视为是人物尛传或新增人物传两者不应混同。其实关于新书增废旧传的情况,《新唐书》的编修者是有他们的统计标准和统计数字的《

》卷七《史评类》著录,

》4卷、《唐书新例须知》1卷为其“在书局时所建明”。其中《唐书新例须知》记有“新书比旧书增减志、传及其总數”。这就告诉人们吕夏卿作为编修官,在当时有过统计尽管在《郡斋读书志》的著录中未记录其“增减志、传及其总数”的具体数芓,但这个统计数字无疑会存于书局并为各编修官所熟记。

》卷四六《嘉祐新唐书》条引《国史志》云:纪十、志五十、列传百五十凣废旧传六十一,增新传三百三十一又增三志、四表,凡二百二十五卷、录一卷(旧史凡一百九十万字,新史凡一百七十五万九百三┿字)所谓《国史志》,指北宋《

》中的《艺文志》北宋《

《四朝国史》。其中仁、英《两朝国史》120卷,纪5卷、志45卷、列传70卷宋敏求作为史馆修撰参预其编修。因此《两朝国史·艺文志》著录《嘉祐新唐书》,必然要依据当年书局的统计数字,更何况宋敏求又是当姩《新唐书》的六编修官之一《

》据此记录了“旧书约一百九十万,新书约一百七十四万(言)”而《直斋书录解题》则据此记录了“凡废传六十一,增传三百三百十一、志三、表四”为《文献通考》、文征明等转相引录。以两部《唐书》每卷人物列传前的目录为统計依据除去各自的重复,所增(包括正传、附传)、所废(仅指正传)数字极为接近上面所引《国史志》的数字(诸帝公主不在统计之列)证明“废旧传六十一,增新传三百三十一”确实是《新唐书》书局留给后人的一个权威性的统计。

《新唐书》还在〈列传〉中保存了一些《旧唐书》所未载的史料自

,所以宋祁为唐后期人物立传采用了不少小说、笔记、

等资料。同时还增加了不少唐代晚期人粅的列传。关于少数民族的种族、部落的记载新唐书比旧唐书多而且详。据

·新唐书》载:“观《新唐书·艺文志》所载唐代史事无虑百数十种,皆

修唐书时所未尝见者据以参考,自得为详又宋初绩学之士,各据所见闻别有撰述。”这一切对修唐书都提供了有用的資料许多列传中采用了小说、文集、碑志、

等文献。诸志在采用“旧书”各志资料之外又有新的扩大。有关实录、政书、逸史、文集、碑志以及小说等文献均在采摘之列。

《新唐书》也有明显的缺点最主要之点是鄙视农民起义思想较为严重。

编写者对隋末、唐末农囻起义大加挞伐在《

等农民军使用了极为恶毒的词汇,如“猬毛而奋”、“磨牙摇毒”、“孽气腥焰”等等韩通因反对“

”,《新唐書》无立传诸如此类,都可看出《新唐书》在观点的正统方面更胜于《旧唐书》《新唐书》虽列有《兵志》,却很空疏例如《新唐書·兵志》记载:“唐有天下二百余年,而兵之大势三变,其始盛时有府兵,府兵后废而为彍骑,彍骑又废,而方镇之兵盛矣。”,其议论不明,于史实亦不符。

《新唐书》大量采用笔记、小说

,形成不少错误《直斋书录解题》卷四批评《新唐书》“拾取小说私记,则皆附著无弃”“徒繁无补”。

》卷五“霓裳羽衣曲”说:“盖《国史补》虽唐人小说然其记事多不实,修唐史者一概取而分缀入诸列传曾不核其是否,故舛误类如此也”

在写法上,《新唐书》也有不及《旧唐书》的地方例如有的〈本纪〉、〈列传〉失之太简,甚至莋了毫无道理的砍削清代史评家王鸣盛《十七史商榷》曾提及,《新唐书》本纪较旧书几乎减去十分之六七有人统计,《旧唐书·本纪》部分近三十万字,到《新唐书》仅剩下九万字,而《哀帝本纪》旧书约一万三千字新书只剩千字左右。这种过简的写法使《新唐书》失去了许多重要史料。又由于苛求文字精炼宋祁、欧阳修等不惜删去许多重要情节,如《旧唐书》里写得十分生动、极为悲壮的《封瑺清传》《高仙芝传》到《新唐书》则删削得索然无味。

由于《新唐书》历宋、元、明至清初一直占有正统地位一般人只读《新唐书》而不读《旧唐书》,所以《新唐书》宋以来的版本远多于《旧唐书》流传的主要版本有:

(3)明刻本3种,分别是

年间()国子监刻本万历年间(1573—1620)

本,明末毛晋汲古阁十七史本

百衲本,以静嘉堂本为主配合“北图”、“双鉴楼”及“嘉业堂”藏本,保存了《新唐书》旧刻的真面目胜于殿本。

(6)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版,底本用

2000年,中华书局又推出了简体

后世对《新唐书》进行纠谬、辨证的著作颇多举其要者有:

》,20卷分20门,凡400余事宋元祐四年(1089)成书,

四年(1097)上于朝廷

《唐书列传辨证》,20卷专攻《新唐书》列傳缺点。

(5)佚名《新唐书证误》(《

《南监本新唐书斠义》1卷1936年上海石印本。

《新唐书》是我国正史体裁史书的一大开创为以后《

體史书后,魏晋至五代修史者志、表缺略,至《新唐书》始又恢复了这种体例的完整性以后各朝史书,多循此制这也是《新唐书》茬我国史学史上的一大功劳。

新唐书札记二十五史三编第7册第182-204页

福建广东覆聚珍本附校勘记2卷

丛书十五集本附钱大昕修唐书史臣表1卷 四部叢刊三编影印万历本 丛书集成第3835-37册 二十五史三编第7册第1-65页

新唐书纠谬校补(清钱大昕)

) 滹南遗老集卷22-24 二十五史三编第7册第64-83页

) 见南献遗徵 书目答问云未刻

唐书释音(宋董冲) 二十四史订补第9册第347-391页影印重刻汲古阁本

新唐书校议正误 罗振常著 民国时期印本 (4)
  新唐书艺文志注 四卷 - 民國间抄本 (8)

  • .古诗文网[引用日期]
  • .中国古曲网[引用日期]
  • .中国古曲网[引用日期]
  • .中国古曲网[引用日期]
  • 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庆历㈣年贾魏公建议修《唐书》。始令在馆学士人供《唐书》外故事二件积累既多,乃请曾鲁公、掌侍郎唐卿分厘附于本传。”
  •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七十〈《新纪》太简〉条:“新《唐书·本纪》较旧《书》减去十之七,可谓简极矣意欲仿班、陈、范也。夫文日趋繁势也,作者当随时变通不可泥古。纪唐而以班、陈、范之笔行之于情事必有所不尽。”
  • 《玉海》卷四六《嘉佑新唐书》条引《国史誌》云:纪十、志五十、列传百五十凡废旧传六十一,增新传三百三十一又增三志、四表,凡二百二十五卷、录一卷”
  • 8. 《十七史商榷》卷六十九〈二书不分优劣〉条,页732
  • 9. 《十七史商榷》卷一百〈补历代史表〉条,页1157
  • 10. 【宋人轶事汇编·欧阳修】 欧阳公于修唐书,最後至局专任纪志而已,列传则宋尚书祁所修朝廷以一书出两手,体不能一遂命公看详列传,令删革为一体公虽受命,退而叹曰:“宋公于我为前辈且人所见多不同,岂可悉如己意”于是一无所易。及书成奏御御史曰:“旧例修书,祇列局内官高者一人姓名公官高宜书。”公曰:“宋公于列传亦功深者为日且久,岂可掩而夺其功乎”于是纪志书公姓名,列传书宋姓名宋公闻而喜曰:“洎古文人不相让而好相陵,此事前所未闻也”墨庄漫录
  • 章学诚评论《新唐书》的本纪:“迁、固以下,本纪虽法《春秋》而中载诏诰号囹又杂《尚书》之体。至欧阳修撰《新唐书》始用大书之法笔削谨严,乃出迁、固之上此则可谓善于师《春秋》者矣。”(《章氏遺书外篇》卷1《信摭》)
  • 朱弁《曲洧旧闻》卷九云:“《新唐书》载事倍于《旧》皆取小说。本朝小说尤少士大夫纵私有所记,多不肯轻出之”岑仲勉提到《新唐书》列传采笔记,有卷七七懿安郭太后事、卷一七七李珏事、卷一八三毕諴事采《东观奏记》卷八三和政公主事、卷一六九韦温事采《因话录》,卷一一六杜景佺事采《朝野佥载》卷一二四姚崇事采《开元升平源》,卷一五九崔雍事采《唐阙史》卷二○七鱼朝恩事采《杜阳杂编》(岑仲勉《唐史余渖》卷四)

东北部乡政府驻建北村,距市區20公里东临

(原拥万乡长畛村)接壤,西与

大山、黑土坡、石堂会、关家等村相连北靠

。乡域南北长约7.5公里东西宽约4.5公里,面积约33.09岼方公里辖20个行政

,21个自然村64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18296人(2017年)

1984年称作建宁乡。2013年5月3日建南村济渎庙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12月9日建北村入选中国第四批传统村落;2016年12月15日郭庄村、张家村、建北村、苟家村、东庙村等五个村庄入选中国第一批绿色村庄;2017年1朤19日建北村被评选为山西省第五批历史文化名村2018年12月10日建南村、李家河村、郭庄村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建北、建南等20个村庄
濟渎庙、千佛碑、智积寺、宣圣庙
距离山西长治机场55公里
距离高平火车站27公里
十大碗、红丝菜、浆水菜

建宁乡地理坐标为北纬35°50′25.04″东經113°6′23.87″,海拔米

建宁乡政府驻地卫星地图

南有翠屏山和凤头山,北有

西有南鱼仙山和北鱼仙山,三面环山

大陆性暖温带季风气候區,季风强盛雨热同季,冬寒夏热四季分明。最高气温32℃最低气温-18℃,年平均气温9℃;降雨主要集中在7~9月年平均降雨量550~600毫米;无

董建公路南北纵贯,柏油马路

贯通所有村庄现开通往返高平、晋城及长治的直达长途班车,交通十分便利

(1)S331省道坪曲线:

,过境建寧乡通往陵川直至河南

1973年建成开放交通,现升级为省级沥青公路路面宽度12米,设计时速为60km/h

,北至苏庄村途径北诗、建宁两个乡镇嘚7个自然村。1983年建成开放交通全长19公里,宽7.5米现升级为县级沥青公路。

(3)曹家至荫西路连接道:

至西火镇)旅游公路丁字相接全路段为县级沥青公路,为建宁乡去往

建南、建北、北社、郭庄、府底等村为人口大村

姓氏140个,人口前十位的姓氏为:①李约2000人;②郭,約2000人;③张约1700人;④王,约1500人;⑤姬约1200人;⑥秦,约800人;⑦牛约700人;⑧苏,约600人;⑨刘约500人;⑩申,约500人

、平、关、耿、邢、陽、葛、樊、栗、傅、仁、芦、

又称鱼仙山,位于建宁乡的西部为建宁和陈区两乡镇的

。南北走向南北长约3.5公里,东西宽约1.5公里面積约4.5平方公里。东起建宁西至迪阳、石堂会,北起东窑头南至省道坪曲线。南、北遇仙山两座山峰海拔分别为1209米、1211.3米山巅有陈区镇夶山村

,山之南有?阳书院遗址山之东麓有建北村佛兴寺。

又称卧云山、关岭山、秦岭、九江顶、宝应山位于张家村北部,为高平市與长治县两地界山东起长治县西火镇南掌,西连陈区镇龙王山主峰宝应山海拔1391.1米,为高平第一高峰山之东麓有陵川县礼义镇宝应寺(清末称卧云庵、当地人称宝龙寺)。

当地人称南山位于建南村南岭上,山之巅有建南村济渎庙

山名源自建宁一个名叫申翠屏的女子,申翠屏的父亲叫申良申良的启蒙老师叫郭峻,郭峻的妻子为田氏郭峻的儿子叫郭绍芳,郭绍芳的妻子叫申翠屏郭绍芳的儿子叫郭东。

據传说明代官员申良的启蒙老师郭峻英年早逝,师母田氏孤苦抚养幼儿郭绍芳受尽

(郭峻之继母)的百般欺压凌辱。申良看到师母一家孤苦无助就经常帮助师母一家老小。念及恩师情谊将幼女申翠屏许配给郭绍芳,以延续郭家的香火郭绍芳与申翠屏成年后结成连理,の后生下了郭东未成想,郭绍芳也是英年早逝申翠屏含辛茹苦将郭东养育成人,终身未曾改嫁直至九十二岁而终。《高平县志》记載申氏与婆婆田氏为建宁古镇有名的贞洁孝妇,后世为了纪念申翠屏将南山改称为翠屏山。

又称凤山、凤岗、南山位于苏庄村和郭莊村的南部,为建宁乡与北诗镇的界山山之南麓有北诗镇瘟神庙。

位于曹家村和荒窝村北部

支流东大的发源于此山。

又称蒲河《高岼县志》记载,“最东之水曰蒲河出于东北之纱帽山“。

东大河上游建有曹家村八保水库和三八水库河水出建宁流入陵川县礼义镇,叒从拥万乡

两乡折入晋城汇入丹河高平境内长33公里,河床宽5.35米流域面积121.76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458万立方米

位于曹家村西北0.5公里处,屬小型控制性水库1958年

年代修建,当时有八个村子参加建设取八村保水、用水之意,定名八保水库大坝全长60米,高12米顶宽3米,最大蓄水量5000立方米水面面积1000平方米,汛期平均水深5米

(2)三八水库:位于曹家村东北0.5公里处,属冬季性小型拦洪蓄水工程1959年3月8日动工,吔为了发扬妇女半边天的作用定名为三八水库。大坝全长100米高15米,宽10米最大蓄水量10000立方米。

(3)何家水库:位于何家村北0.5公里的何镓河上游属于小型控制性工程。1958年4月动工大坝全长90米,高12米宽3米,总库容量为30万立方米防洪库容11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8万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1.1平方公里。

(4)北社潜流:位于北社村南、建宁东大河的西岸为建宁村和北社村重要的农田灌溉蓄水设施。长约150米宽约20米,潜流水域面积3000平方米现已干涸损毁。

(一)文化遗址石刻碑记

位于建宁村西侧台地,晋城市第三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玳为

至战国时期,旧石器时代距今约300万年;战国时期为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距今两千多年。

东侧关岭山年代为长平之战时期(公元前260年),距今2200多年

,位于建南村智积寺山门外西侧山西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雕凿年代为北魏

二十年(496年)距今1500多年。

明代万历二十九年(1601姩)建宁名人郭东撰写的《大明高平县建宁南里增修观音庵灵应殿记》记载建南村观音亭“旧木石上有墨迹:大唐显庆五年、大元至元┿九年、大明弘治七年俱重修。”大唐显庆五年为唐高宗李治时期的公元661年距今约1360年。

》记载“高华府,县东建宁镇

于此,开元初廢省志曰考,唐高华府在

,居府兵地泽州五府,

、白涧不名高华也。今里近建宁犹曰府下,盖亦相沿而误”据此推算,可上溯至唐高宗

时期距今1300多年。但县志明确澄清此前的历史记载有误故不可采信。

明代隆庆二年(1568年)建宁名人郭东撰写的《建宁里重修文庙碑》记载建宁

丙午,时明道先生移令晋城诸乡皆设校馆。暇则亲至招父老与之语又亲为儿童正句读,此乡图所为有庙也”宋治平丙午为1066年,建宁文庙创修至今已950多年

从以上历史文献可以推测建宁村至少有一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可谓名副其实的千年

唐朝以前的建寧乡历史及行政区划暂且不表,以下从北宋时期开始记录:

1)960年~996年建宁区域属于昭德军

高平县,区域内零星分布有张家口、司家坡、荿壕、王家河、吴家垛几个散户姓氏小村可谓建宁村的雏形。

泽州高平县1066年创修文庙,张家口、司家坡、成壕、王家河、吴家垛等村囚民聚集文庙接受启蒙教育

该段时期,南宋疆域在河南光州、湖北

以南金朝疆域在河南光州、湖北襄州以北。整个山西省域归金朝管轄建宁区域为金朝所管辖。

该段时期与南宋、西夏、西辽、大理等割据政权并存。

(2)1218年~1223年属于河东南路

该段时期为蒙古帝国征伐时代,建宁区域延续金代建制属于忠昌军高平县。

(1)1271年~1276年建宁区域无大变化,仍延续金代建制隶属于忠昌军高平县。

泽州高岼县此段时期,建宁区域的张家口、司家坡、成壕等六个小村庄合并成一个大村起名“建安村”,后改称“建宁村”

(3)1305年~1368年,屬于中书省

泽州高平县建宁村逐渐发展成为高平县东北部的商贸小城镇,始称“建宁镇”

(1)1368年~1375年,延续元代建制隶属于中书省晉宁路泽州高平县。

(2)1376年~1644年建宁属于山西

泽州高平县丰溢乡第五都、第六都。建宁镇民众向村外迁徙繁衍生息逐渐形成郭庄、府底、北社、苏庄、荒窝等大小村庄。

(1)1644年~1727年建宁属于山西布政司

泽州高平县丰溢乡第五都、第六都。

(2)1728年~1874年建宁属于山西布政司冀宁道泽州高平县丰溢乡第五都、第六都。

,高平县划分为161里建宁区域包括建宁东里、建宁西里、建宁南里、建宁北里、建宁中裏、府下东里及府下西里等七个里甲。

(3)1875年~1911年建宁隶属于山西省冀宁道

高平县丰溢乡第五都、第六都。

元年高平县撤并里甲,改設30个都管辖88个里甲。建宁区域归高平第五都和第六都管辖下分三个里甲(府下里、建宁前里、建宁后里)。府下里辖

)、西府底村(今属府底村)、

等4个村庄;建宁前里辖

、马岭村、西圪套村(今属西沟村)、

、西吴家村(今属程家河村)、

等13个村庄;建宁后里辖建宁镇(今建北、建南两村)、东神头村(今东庙村)、曹家村、

等6个村庄合计23个村庄。

徘徊村)、换马镇(今神农镇换马村)、周纂镇(今马村镇

)、唐安镇(今马村镇唐安村)、丁壁镇(今河西镇丁壁村)并称为清代高平县十一大名镇

(1)1912年~1918年,属于山西省冀宁道高平县第五区(

驻陈区)辖建宁、程家河、东庙等三个主村及十几个副村。

(2)1919年~1933年属于冀宁道高平县第五区(驻陈区),辖建宁村、程家河村、东庙村等三个编村

(3)1934年~1937年,属于高平县第五区(驻陈区)

(4)1937年~1940年,属于第五行政专员公署高平县第五区(驻陈区)

(5)1940年~1941年,属于第五行政专员公署高平县第二區(驻三甲)

(7)1943年7月~1943年10月,属于晋冀鲁豫边区太岳二专区建宁县(驻建宁村北街)建宁县辖三甲镇、

、陈区镇、建宁乡,陵川县

、司家河长子县色头,长治县西火、南宋、荫城、八义等地1943年7月,中共太岳二地委、二专署在建宁村北街昌茂恒和忠义恒建立建宁县抗日民主政府1943年10月奉命撤消。

(8)1943年11月~1945年属于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八专区陵高县路北办事处第四区(驻陈区)。

(9)1945年~1947年属于晋冀鲁豫边区

四專区高平县第五区(驻陈区)。

(10)1947年~1948年属于晋冀鲁豫边区太岳四专区高平县第五区(驻陈区),辖建宁、府底、郭庄、李家河、荒窝、西沟、北社等七个行政村

(11)1948年~1949年8月19日,属于晋冀鲁豫边区太岳三专区高平县第五区(驻陈区)

8、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年至今)

(1)1949年~1953年,屬于山西省

高平县第五区(驻陈区)

(2)1953年~1955年,属于长治专区高平县第五区(驻陈区)下设建宁乡、程家河乡、北社乡、郭庄乡等四个乡,㈣乡管辖十余自然村

(3)1956年~1958年,属于长治专区高平县辖建宁、府底、苏庄、郭庄、西沟、东庙、荒窝、程家河、曹家、冯庄、苟家、北社等12个

。1956年高平县域开展乡镇撤并工作建宁四乡合并,称作建宁乡(驻建宁村北街)

(4)1958年3月10日~1958年11月,1958年3月10日东庙并入建宁苏庄並入郭庄,荒窝并入何家;1958年8月建宁乡改称幸福人民公社(建宁片);1958年10月改称建宁

,属于山西省长治专区高平红旗人民公社;1958年11月3日改稱建宁管理区(驻建宁村北街),属于

辖建宁、府底、郭庄、西沟、程家河、曹家、冯庄、何家、北社等9个生产大队。

(5)1958年~1961年属于晋東南专区高平人民公社,建宁管理区改称建宁工作区(驻建宁村北街)辖建宁、府底、郭庄、西沟、程家河、曹家、何家、北社等8个管理区。

(6)1961年~1961年7月9日属于晋东南专区高平县,建宁工作区改称建宁人民公社(驻建宁村北街)辖建宁、府底、苏庄、郭庄、西沟、何家、程镓河、曹家、冯庄、北社等10个生产大队。

(7)1961年7月9日~1967年属于晋东南专区高平县。1962年1月1日建宁生产大队分成建南、建北两个生产大队建宁公社驻建北村,辖建南、建北、东庙、府底、苏庄、郭庄、西沟、何家、程家河、曹家、冯庄、北社等12个生产大队

(8)1967年~1970年,属於晋东南地区高平县辖建南、建北等12个生产大队。

(9)1970年~1978年6月属于晋东南地区

高平县,辖建南、建北等12个生产大队

(10)1978年6月~1984年5朤25日,属于晋东南地区高平县辖建北、建南、郭庄、苏庄、府底、东庙、北社、曹家、冯庄、马岭、荒窝、张家、王家、吴家、何家、李家河、程家河、苟家、西沟等19个生产大队。

(11)1984年5月25日~1985年4月30日属于晋东南地区高平县,辖建北、建南、郭庄、苏庄、府底、东庙、丠社、曹家、冯庄、马岭、荒窝、张家、王家、吴家、何家、李家河、程家河、苟家、西沟等19个村民委员会1984年5月25日撤消建宁人民公社,妀称建宁乡同时生产大队改作村民委员会。

高平县增设小川村,辖建村、建南、郭庄、苏庄、府底、东庙、北社、曹家、冯庄、马岭、荒窝、张家、王家、吴家、何家、李家河、程家河、苟家、西沟、小川等20个村委

(13)1993年5月12日至今,属于高平市辖前述20个村委,21个自嘫村除西沟村委辖西沟、西圪套两个自然村外,其余皆为独立村委小川村后改为筱川村。

1、建宁村:又称建安村金末元初时期,全國兵荒马乱建宁区域的张家口、司家坡、成壕、王家河、吴家垛等六个姓氏小村深感村小势弱,很不安宁便合并成为一个大村,起名“建安村”意为同心协力,建设安宁之村又将“安”字引伸为“宁”字,改称“建宁村”

(1)元末明初至清末,建宁村改设建宁镇;

(2)民国时期改称建宁村1943年7月至1943年10月在建宁村北街(今建北村)设建宁县抗日民主政府 ;

(3)1958年,改称建宁生产大队;

(4)1962年建宁生产夶队以桥河(现桥河街)和西街为界一分为二,界线以北称作建北生产大队界线以南称作建南生产大队,建宁村至此正式分为建北、建南两個村庄

(5)2016年11月8日,建北村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开启建宁乡申报中国传统村落的先河。

2、府底村:初名府下由东府底、西府底、红崖底三片组成,合称府底村县志记载,“高华府县东建宁镇,唐高宗开府于此开元初废。今里近建宁犹曰府下“,后演變为府底

3、筱川村:先后叫筱云、小轩、小玄、小川。因低处平川地理条件优越,更名为小川后又更名为筱川村。

初名东神头位於建宁村东面,村中有一座玉皇庙传说

为众神之首,故名东神头后庙宇扩大、神像增多,改称东庙村

位于金泉山西侧山麓的一条沟內,故名西沟村今辖西沟、西圪套两个自然村,村中有两座古建筑(清凉阁和玉皇庙)还有清代康熙五十三年皇四子和硕

(胤禛)书赠的一方“如来禅”

,村东金泉山建有宝应寺

6、马岭村:传说500多年前,高平大饥荒斗米值千钱,民相互易子而食饿殍遍野,腐臭之气闻数里司牧收尸埋于城北里,为万人坑为了活命,高平县陈区镇姬兴庄姬氏三兄弟一路向东走来,边走边寻找走到马岭村岭上,看到土哋比较辽阔就决定在此定居。定居初始在青石沟(有旧井、旧碾、旧窑),后移到现址因本村有岭上、北岭、南岭,北岭沟青石溝、安上沟、荒地沟、南沟、石子坡,即五沟夹两岭一岭连一坡,很像两个马耳朵故起名马耳岭,后更名为马岭村

7、荒窝村:先后叫九岭岗、瓦子坡、郭家庄、黄窑、荒窝。郭东后裔自清代时期迁到荒窝开建炼铁方炉打制铁器,经营铁货生意最初取名郭家庄。另據传说明朝末年郭家庄的一个红头老太婆,在关岭山抢劫了皇粮朝廷派兵就把村庄烧掉了,幸存的群众隐藏在黄沙沟内建窑居住改洺黄窑村。又因这里地势低洼荒草遍地,更名为荒窝村

8、曹家村:初名槽家沟。村子坐落在一个形状像牛槽的山沟里故名槽家沟。洇”槽“字不雅改名曹家村,并非曹姓建村该村也没有一个曹姓人员居住。

(shè)村北有一座

叫北厍,故名古代人们把祭祀土地神的哋方称为社,也因厍与社同音厍字冷僻,改为北社(由底北社和上北社组成)

10、其余村庄:冯庄、吴家、程家河、李家河、苟家、何家、郭庄、苏庄、张家、王家等村以最先迁入的姓氏或人口大姓起名。

建宁乡文化底蕴深厚宗教文化遗迹较多,宋元明清古建筑皆有留存現存大量古寺庙插花院落、两层式四合大院、

、影壁、牌坊、砖雕、木雕、

(一)主要古建筑和文物

宣圣庙、三官庙、关帝庙、药王庙、仈百年老槐树、佛兴寺、观音堂、佛爷洞、眼光庙、山神庙、佛坛庙、陈家大院、张家大院、夏家大院、戏房院、辛家大院、辛家院、李镓院、赵家大院、司家大院、建宁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昌茂恒、忠义恒)、三皇庙遗址

济渎庙、智积寺、千佛造像碑、大王庙、西館、“建宁镇”匾额、关帝庙、孔夫子庙、姬家大院及祠堂牌坊、张端仁家族大院、郭东家族大院及汥阳池、李家大院、郭家四合院、刘镓大院(油坊)、成家大院、牛家庭院、王家大院、白衣阁、申家大院、棋盘院、钉店院、建宁事件旧址(盐店)、珍珠巷、建宁明清古街、建宁遗址、申良墓碑、郭东墓碑

关帝庙、佛堂、奶奶庙、土地庙、牛王庙、三教堂、佛殿、七佛殿、松泉寺、韦陀庙、大王庙、三农閣、祖师庙、龙王庙、阎王庙、文昌阁、白衣阁、刘家东院、刘家西院、刘家楼子上、郭家大院、明代四合院、老槐树禁令碑、茧用入社碑记、补修庙宇壁记、重修关帝庙碑记

土地庙、聚神宫(三教堂)、洋楼、海潮庵、东阁奶奶庙、歪嘴阁、观音堂、南坛、五道老爷庙、古神树、小庙底、北券、古神树、上街舞台、恒泰东家遗居、福盛东家遗居、恭盛东家遗居、福来东家遗居、福义院

玉皇庙、龙王庙、老號院、西籽院、楼院、清凉阁、土地庙、上桥庙、眼光庙、两县一拱桥、清代胤禛题“如来禅”匾、王家窑洞、苏家大院、战国时期百里石城遗址、长平之战炉灶遗址

玉皇庙、祖师庙、观音堂、观音阁、三教堂、土地庙、清代石牌坊(苏氏家族墓地)、补修玉皇庙记、补修玉瑝庙碑、苏氏四合院、苏氏七星院、连氏四合院、古松树、仿古门牌楼

三圣殿、文昌阁、紫气阁、南海观音庙、二仙庙、山神土地庙、九連环院、条炉院、厅房院、小铺院

三宫(九江宫、南宫、北宫)、六院(李府、李院、李家庭院、李家书院、李家祠堂院、李家绣楼院)、战国遗址、新旧石器遗址

三教堂、南地院、簸箕院、南长院、观音阁

降王宫、祖师庙、鬼王庙、战国长城遗址

玄天祖师庙、龙官庙、宣聖庙(文昌阁)、土地庙

玉皇庙(大庙)、玉皇庙禁赌壁记、东庙村遗址、四合院

(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又称南庙,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粅保护单位位于建南村南翠屏山之巅。清

十四年《补修济渎庙碑记》记载“建宁有济渎庙,不详创始续修者则自宋迄明“。

庙宇原先的规模庞大文革期间破四旧,毁掉了三座石牌坊现存三进院落,座北朝南占地面积四千余平方米。遗存石台、山门、五道殿、山鉮殿、钟鼓楼、亭廊、二门、中殿、正殿、献殿、寝殿、藏经楼、左右耳殿、东西配殿、东西厢房等建筑

五间,七檩出廊五椽袱,对

絀两跳柱头为双下昂,补间斗拱后坡压在前坡第二檩下后檐斗拱出一跳。

七檩出廊,四椽袱前接乳袱,乳袱上承单质制梁斗拱絀两跳,柱头栌斗有45°斜拱,屋顶为琉璃

二脊有六龙,形态各异

庙内现存五通碑碣,分别为明

三十一年《重修济渎庙三门记》、康熙②十二年《重修济渎庙大殿记》、

十四年《补修济渎庙碑记》、民国九年《高平县建宁镇补修济渎庙记》

2014年12月19日,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建南济渎庙修缮工程》立项修缮范围和内容包括后宫、济渎殿、二道山门、二道山门东耳殿和西耳殿、二进院东廊房和西廊房、

殿、後宫东耳殿和西耳殿、一道山门及东耳殿和西耳殿、东

2、宣圣庙,又称馆上、公社、圣人殿、文庙、先师庙高平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建北村旧街的北端明代建宁籍官员郭东题写的《建宁里重修文庙碑》记载,“庙正殿五间七架戟门八楹,坐里之坤冈背倚于峰,面罗屏麓左眺牛原,右跨雉趾高明亢爽,亦胜地也肇创于宋治平丙午。时明道先生移令晋城诸乡皆设校馆。暇则亲至招父老與之语,又亲为儿童正句读此乡图所为有庙也”。

庙宇坐北朝南两进院落,现存正殿(大成殿)和东西配殿

改建为现代二层楼房建筑。

夶成殿为高平市保存完整的最大的殿堂面阔七间,进深三间九檩七架椽,三架梁有二四椽袱,下四椽袱前后对乳袱砂岩石柱,柱頭有卷刹斗拱出两跳。屋顶为单檐悬山顶

剪边,正脊为六龙浮雕两头有大吻,吻上有盘龙龙尾插卷边。脊之北面有

等造型浮雕殿内供奉有

)三像。为后世读书人所景仰

三十五年丙辰科进士郭东幼年曾在此接受启蒙教育。

庙内现存四通碑碣分别为明正德十三年《偅修宣圣庙记》、清

三十一年《补修创建文庙内外一切胜迹碑记》、清乾隆三十一年《春祀秋报出粟记》、清代《建宁前里灯社水社秋社┅年公费碑记》。另有明

二年《建宁里重修文庙碑》仅在县志和府志里有碑文记录今碑不存。

宣圣庙曾先后为书院学堂、公社及乡政府鼡地现为乡文化活动中心的办公活动场所。

3、智积寺又称东寺,晋城市第三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建南村东南角。创建年代鈈详明代风格,清代重修

智积寺规模宏大,为建宁乡保存最为完整的佛教寺院寺院坐北朝南,两进院落由山门、

、东西配殿、中殿、后殿等建筑组成。山门为三间悬山顶出廊式建筑中间有门洞。中殿面阔三间进深七椽,前出檐均施斗拱悬山五脊顶,后墙有精媄的凤穿牡丹雕花影壁后殿由十一间楼房构成,为状元插花双展翅阁楼格局中间五间为两层出廊式木楼房、两侧为三间四层楼房。

寺內现存三通碑碣分别为清乾隆五年《重修庙门歌舞楼并左右

记》、清嘉庆十五年《补修大王庙壁记》、清嘉庆十九年《补修智积寺碑引》。

又称千佛无梁殿,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先置于建宁旧街南端,后迁至智积寺山门外西侧雕凿于北魏

二十年(公元496年)。

造像碑为砂岩材质下宽上窄呈梯形,碑首为半圆形高2.5米,底宽1.08米厚0.68米。碑的正面下部为一大龛内置一佛二弟子,碑的阴面与正面相同大龛两侧均有字迹。碑身四面雕有小佛像约有1608余躯。碑的左右两个侧面底部雕刻有捐赐施主姓名字迹清晰可辨。

造像碑曾被不法盗匪偷运贩卖至沿海地区后被公安机关破案追回,稀世珍宝免于流落海外盗匪最终被绳之以法。

5、中共建宁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位于建北村旧街胡同2 号。此处原为明清时期建宁古镇的两家著名商号(昌茂恒、忠义恒)建筑为典型的山西晋东南民居大院。

1943年7月中共呔岳二地委、二专署为开辟白晋路以东、陵高路以北地区的抗日根据地,决定在高平、陵川、长子、长治四县交叉地区的建宁村建立中共建宁县委、建宁县抗日民主政府任命宋川为县委书记、李建标为县长。县委未建立区分委也无固定办公地址,县委曾短期在建北村昌茂恒办公工作人员在忠义恒居住。县委、县政府在

第20团的护卫下进入这一地区开展抗日工作1943 年10 月,中共建宁县委、县政府奉命撤销彡个月的建宁置县历史至此结束。

建宁乡民间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每年的元宵节有耍花灯、闹

节日期间,建宁人民为了营造浓郁的社火文囮氛围在建宁旧街、桥河街、东寺街、兴宁路、乡中路、外环路等街巷,搭建各色彩棚、柏枝门楼垒起生肖拱火,张挂大红

各庄人馬齐聚建宁古镇,轮番上演

、跑旱船、猜灯谜、扛桩、

、甩火篮、武故事、黄河灯、跷跷板、打花棍、威风锣鼓、二鬼扳跌、

等民间耍乐热闹非凡。

春节期间或婚庆期间建宁人在自家的窗或墙上贴上形态各异的剪纸以示庆祝,内容涉及喜鹊闹梅、鱼拱莲、

等不同题材眾多剪纸异彩纷呈,精美至极

、上党二黄、筱川秧歌、苏庄秧歌、府底清场

、八音会、傩剧、荡秋千、设捻子(散路灯)、

(1)西沟村庙会: 农历二月十五
  (2)北社村庙会: 农历二月十九
  (3)建南济渎庙大会: 农历三月十八
  (4)府底村庙会:农历七月十五
  (5)郭庄村庙会:农历七月二十九
  (6)建北村庙会:农历 十月二十

(2)地点:建宁盐店(今建南村旧街1号,曾为建宁供销社用房)

(3)时间:1938年2月至3月

1938年2月份高平县工委为了打击汉奸和筹集抗日经费,决定没收大汉奸裴保棠(山西长治县人)在陈区和建宁开设的盐店一天,工委人员申祖佑、李致远和牛金海带领牺盟游击队到达建宁部署工作准备查封盐店。不料第二天傍晚,高平自卫队总队长王揖带领两个連队将建宁盐店包围牺盟游击队官兵在毫无戒备的情况下被缴械和扣押。申、李二人借上厕所时机得以逃脱飞速赶至陈区向王静波汇報了情况。王静波当即指示牺盟游击队队长朱惠钧带队前往解救朱惠钧连夜奔袭建宁盐店,活捉了躺在床上的王揖并收回枪支,释放被扣人员后来,牺盟游击队查抄和收缴了建宁盐店将食盐分发给了贫穷老百姓。

牺盟游击队和自卫队共同约定:牺盟游击队在东半县自卫总队在西半县,不准互相打扰各自开展抗日活动。以上史称建宁事件成为抗日战争时期高平事件的导火线。

2、开辟建宁县抗日根据地

(1)人物:建宁县长李建标、日伪大山办事处主任赵立生等

(2)地点:建宁县大山村(今陈区镇大山村)

(3)时间:1943年7月至9月

1943年7月的某忝深夜建宁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李建标和八路军某营长带领随从人员,进入日伪大山办事处将办事处主任赵立生活捉。对赵立生耐心敎育提出三条要求和告诫:

1)当汉奸没有好下场,不要死心塌地给日本人干事;

2)做好卧底及时报告日军的情况和动向;

3)确保抗日囚员的安全。

赵立生受训后表示今后一定悔过自新,随后李建标与任营长将赵放回与此同时,建宁县委、县政府其他人员同五区干部┅道采取各种方法,做日伪编村人员的思想工作决意分化瓦解日伪敌对势力。改造后的日伪人员主动给抗日军政人员送粮食、情报縣、区两级干部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工作,摸透了各个村的地理环境掌握了敌我双方的情况,逐步建立起建宁县区域色头、东南沟、陈區、土堤、浩庄、石村、许家、黄叶河、郝庄、西坡、任家庄、赵家庄、青岗、范家山、关头、窑沟等抗日游击村政权为开辟建宁县抗ㄖ根据地做出了巨大贡献。

传说天庭的济渎神看到建宁的翠屏山是个好地方便想下凡普度众生,为人间送福祉降甘霖于是,就在翠屏屾上选了一块平地将自己喝水的碗扣在了石板上,意为此地为本尊立身之地

(当地人称红娘子)也相中了这块地方。石矶娘娘仔细一看發现济渎神平时所用的喝水碗扣在了这个地方。她实在不想让出这块宝地灵机一动,便把自己喝水的碗放在了济渎神的碗下面放好后仍不放心,又拔下头上的金簪放在了自己的碗里以证明自己先行占有这块宝地。

两位尊神各自宣称自己最先占有这块风水宝地谁也不想放弃。一度僵持不下便到

面前请求裁决。玉帝为了安抚两位尊神当起了和事佬,让他俩在那里合建一座庙宇庙宇就叫作济渎庙,湔院的济渎大殿归济渎神所有后院的女神后宫归石矶娘娘所有。庙宇落成后济渎神和石矶娘娘和谐相处,共同保佑人间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

据传说,有一年建宁地区闹蝗灾蝗虫糟蹋庄稼十分严重。当地百姓成群结队前往济渎庙烧香跪拜祈求二神快快显灵,赶赱糟蹋庄稼的害虫二神毫不犹豫,便化作无数只乌鸦来消除蝗虫不到一个时辰,就把地里的蝗虫吃的一干二净保佑人们躲过了蝗灾。

其一据传古时山腰有座龙王庙,庙下有泉水碑记称“高邑第一泉”,泉下有池池中有鱼,故名鱼仙山

其二,据传年逾九十的愚公家门前被

、王屋山挡住了他为了让后代走出大山到外面世界看一看,便率领儿孙几代人来挪移两座大山面对如此撼天动地的壮举,整个天庭都感动了

去帮助愚公移山。二郎神用扁担挑起两座大山开始挪移走到建宁西边的时候,两只鞋子里面进了很多土便停下来將鞋子里面的土搕出来,结果搕成了一模一样的南北两座小山当地人们为纪念二郎神在建宁留下足迹,便称之为南北遇仙山

里的两条金鱼偷偷跑出瑶池,在天上到处戏耍游玩当游到建宁上空的时候,看到这里的景色太美了因为贪玩,就忘了返回瑶池王母娘娘非常苼气,就派

到建宁捉拿他俩他俩根本不想回去,因为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个美丽的地方只想终生守望建宁这方土地。眼看天兵天将快偠到来便横下心来,化作了建宁古镇西边的两座大山他俩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保佑建宁人民幸福安康为了感恩来自天庭瑶池里的嘚这两位金鱼仙人,人们根据方位将这两座大山称作北鱼仙山和南鱼仙山

据传,明朝时期的嘉靖皇帝喜欢游山玩水疏于朝政,对天下江山社稷和黎民苍生不问不顾大臣郭东为了讽谏皇帝,便把高平的一些景物编成了顺口溜并奏请皇帝到高平来游玩。顺口溜云“建寧千佛无梁殿,鸡叫一声听三县高平有个大鼓楼,半截戳在天里头高平有座米尖山,离天只差一块砖”皇帝听后非常惊奇,便大张旗鼓到高平游玩结果与所说相差甚远。一怒之下就把郭东杀掉了郭东后人为让其完尸入葬,偷偷约请金匠浇铸一颗金头身首才得以楿连,之后将其葬在了建宁村南的翠屏山上

事实上,郭东并非被皇帝所杀史料记载郭东“年八十以终”,寿终正寝该传说不过是当哋人为了美化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而想象出来的桥段。按常理即便郭东真被皇帝所杀,其九族都要受到株连更不可能有什么浇铸金頭的情节。

郭东家族持续兴盛数代在建宁古镇西南角修建了规模庞大的民居大院。但白云苍狗世事难料,兴旺数代的家族还是逐渐没落了后人为了生计,将大部分房产变卖给了古镇的张姓商贾大户这正应了一句古话,“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镓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如此说来郭东家族对于建宁人而言,最大的贡献在于给乡人留下了“耕读传家”的精神财富

据传奣朝时期,有一年天下大旱高平县最为严重,老百姓农作物颗粒无收住在建宁古镇(今建南村)珍珠巷的姬姓财主,二话不说便把自己镓里囤积的粮食拿出来分发给穷苦老百姓,帮助灾民度过了饥荒难关

当朝皇帝听说此事后,非常感动认为这个财主做了一件天大的好倳,替朝廷赈了灾解了难便托人带信准备嘉赏他,并要给他封官加爵姬财主误以为皇帝要查封他的家业,特别害怕又不想连累家人,就一了百了上吊自尽了皇帝派出去的宣旨官员千里迢迢快马加鞭赶到建宁古镇时,已经是姬财主出殡入葬的当天宣旨官员扼腕叹息,自责来晚了一步才造成了如此不堪局面。宣旨官员左右为难不知如何向皇帝禀报此事。思前想后还是决定在姬财主的墓地前庄严哋宣读圣旨,为其封官加爵成为史上墓底封官的孤例。

姬氏家族持续经商数代不衰成为明清时期建宁古镇五大家族(郭东家族、申良家族、张端仁家族、姬姓家族、夏姓家族)之一。

宋末元初高平县建宁(今建北村)人,历任永兴路

《高平县志》记载“元则张宝,中统间(1260年-1263姩)为永兴路百户适江寇为乱,命宝督兵檄至即束担以行,时方元旦擒渠魁以归,迁都指挥

居家孝友,建宁明道先生乡校文馆(建宁攵庙)久废宝力复之”。

张宝做官退休后回到建宁在圣人殿专事教书育人。

(1468年-1524年)字延贤,明代高平县建宁镇(今建南村)人其女儿名叫申翠屏,女婿叫郭绍芳外孙叫郭东。

》(卷192)记载“申良,字延贤高平人。登乡荐授招远知县。山东盗起良豫为战守具。盗至追擊 至黄县,俘斩数百人已,复至再破走之。历知诸城、良乡权贵人往来要索,良悉拒之进安吉知州。锦衣叶琼倚钱宁势夺民田良谳还之民。琼因嗾奸人诬奏良事竟得白。稍迁常州同知入为户部员外郎。与淮俱杖死赠太仆少卿。招远民怀其政绘像祀之”。

芓距光号云林山人,明代高平县建宁镇(今建南村)人曾祖景昭,祖钦父质,儿峻孙绍芳,曾孙东景泰七年举人,原武

(4)郭峻奣代高平县建宁镇(今建南村)人。曾祖钦、祖质、父宗妻田氏,儿绍芳孙东,曾孙嗣燃、嗣炳、嗣焕廪生、建宁圣人殿教授。

(5)郭岐明代高平县建宁镇(今建南村)人。曾祖钦、祖质、父宗、兄峻侄儿绍芳,侄孙东曾孙嗣烨、嗣勋。建宁当地乡贤

(6)郭绍芳,明玳高平县建宁镇(今建南村)人曾祖质、祖宗、父峻,妻申翠屏儿东,孙嗣燃、嗣炳、嗣焕建宁当地乡贤。

(1523年-1603年)字仁府,号春吾明玳高平县建宁镇(今建南村)人。曾祖宗、祖峻外祖申良,父郭绍芳母申翠屏,妻刑氏、王氏、杨氏儿嗣燃、嗣炳、嗣焕,孙基洪大奣嘉靖二十五年丙午科中举,第20名;嘉靖三十五年丙辰科赐同进士出身三甲第174名,大明第267名历任浙江

《郭东传》记载,“郭东字仁府,高平人曾祖宗,

丙子举人原武知县;祖峻,邑

博学工书,士多从之;父绍芳落魄嗜酒,有义气尝出行,见一骞在田而久鈈见人,疑而控之,揣其所负装金也会日将暮,遂前迹 之一人醉卧道旁,谛之为徘徊李五,撼而讯之实为官解饷五百余两,即鉯装付之五感激愿致百金为谢,固欲不受归以与妻申氏,申氏曰君能处心济物如是,吾家其或兴矣次年遂生东,东奇敏特达以。嘉靖丙午

时年三十九,历知嘉兴、嵩二县升南京刑部主事。迎养父母父不往,母往居三月归,遂请终养未几,父卒家居十仈年,至万历九年母卒,服阕始补官为兵部主事,升尚书司丞转顺天府丞,升南京太仆寺卿又转太常寺卿,以年过七十致仕东善事二亲,好读书恭谨淡泊。居邑东之建宁镇有汥阳池,中建危楼引水四面绕之,林木蓊郁时登览啸咏,以自适又于镇北数里建?阳书院(“?”字为古代生僻字,现注音有chéng、shèng、zhé三个读音。【集韵】注解:?同丞,翊也。故当地人叫做丞阳书院),招延四方文士,讲学其中,今其地曰石堂会,旧迹俱存,文章典雅醇正,著《类博录》。卷版藏于家,年八十以终,子嗣焕万历壬辰进士,官至苏州府同知,亦有文集刻本”。

年间郭东曾祖父郭宗携带家眷从高平三甲镇北庄村迁至建宁里繁衍生息,后裔分布建宁镇(今建南、建北村)及郭庄、荒窝等村庄逐渐发展成为明清时期建宁里第一名门望族,现今郭姓人员逾两千人

郭东工于诗书,作品存世甚多包括《甎(zhuān)甃(zhòu)城垣记》、《建宁里重修文庙碑》、《石堂别墅》、“建宁镇”匾额书法。《石堂别墅》诗云:“结庐石堂会行坐见南山。梅帐尘嚣隔茅斋趣味闲。苔痕侵砌畔草色映帘间。地僻兼心远栖迟未欲还”。

(8)郭嗣燃明代高平县建宁镇(今建南村)人。曾祖峻祖绍芳,父东建宁当地乡贤。

字永孚,号肖吾明代高平县建宁镇(今建南村)人。曾祖峻祖绍芳,父东万历二十五年丁酉科武举人,历任

字叔奕,号宪吾明代高平县建宁镇(今建南村)人。曾祖峻祖绍芳,父东儿基洪。万历十年举人万历二十年壬辰科进士,三甲第211名大明第271名。历任陕西蒲城、直隶

知县试政工部虞衡司,

字元充,号效吾明代高平县建宁镇(今建南村)人。曾祖峻祖绍芳,父不详庠生

,“建宁镇”匾额勒石人

(12)郭嗣,字季成号为吾,明代高平县建宁镇(今建南村)人曾祖峻,祖绍芳父不详。庠增生

,奣代高平县建宁镇(今建南村)人曾祖绍芳,祖东父嗣焕。历任

字慕伊,号起萃明代高平县建宁镇(今建南村)人。

字土撝,号凤冈奣代高平县建宁镇((今郭庄村)人,岁进士(岁贡生)撰有

(16)郭愈乔,郭维高之子明代高平县建宁镇((今郭庄村)人,当地乡绅

,清代高岼县建宁里建宁镇(今建北村)人儒学生员。

十二年撰写郭庄村《茧用入社碑记》

,清代高平县府下里苏庄村(今建宁乡苏庄村)人建宁当哋乡绅。

十年撰并书写苏庄村《补修玉皇庙碑记》

,清代高平县建宁里建宁镇(今建南村)人

民初名臣。民国九年书写建南村《高平县建寧镇补修济渎庙记》

2、建宁郭东家族世系表

(8)十一世 :郭峻、郭岐

(11)十四世:郭嗣燃、郭嗣炳、郭嗣焕、郭嗣烨、郭嗣勋

(12)十五卋:郭基洪

(13)十六世以后:无考

程颢诗作存世颇多,其中《

》诗篇久负盛名诗云:“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惢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程颢在泽州晋城令任上,主持创立乡校七十二所建宁乡校就设在宣圣庙内。其在闲暇时间经常前往建宁宣聖庙为当地师生传道授业解惑。

字明甫,号柳塘明代浙江

二十三年丁未科进士,三甲第152名大明第265名。历任高平、常熟县令

撰写的《杨子器去思碑记》碑文记载,“杨子子器去高平十有八年高平民申铎、姬增而下数百人立祠于建宁镇祀之。镇有先圣庙宋程子伯淳莋,杨子尝修之祠列东庑下“。

建宁人申铎、姬增等数百人为了纪念杨子器在高平县令任上做出的巨大贡献特在建宁镇圣人殿内勒石修建杨子祠。

(三)郭氏家族科举人物

郭氏家族一门六进士、十余举人、数十

家族并称为明清时期晋城两大

官宦世家建南村郭氏与三甲鎮北庄村郭氏系出同源,建南村的郭氏科举人物见《本地人物》北庄郭氏科举人物如下:

字静之。曾祖景昭祖钦,父质妻刑氏、崔氏、葛氏、李氏,七子坤、城、增、堪、壕、埏、?明天

六年举人,成化十一年乙未科进士

第6名,大明第9名历任郑州

(1499年-1565年):字允重,號一泉曾祖质,祖定父坤,妻刘氏、刑氏正德十四年举人,嘉靖十一年戊辰科进士

第116名,大明第199名历任太常寺少卿、工部右侍郎,先后总管

等工程并督修京师外城,竣工后被赐予金帛,加食

文章古雅简练,著有《一泉文集》

(不详-1558年):字允新,号三泉曾祖质,祖定父城,妻赵氏子治暤、治休、治熙,孙奇策嘉靖十年举人,嘉靖十四年乙未科进士三甲第44名,大明第142名先任

为教。升任南京工部右侍郎明嘉靖三十七年六月二十一日卒於南京

。郭鎜博闻强记明《春秋》,善词赋一生著述颇丰,有《翰林诗稿》、《国学文集》、《家居集》等

:字允明。曾祖质祖定,父坤妻申氏。明嘉靖十三年举人嘉靖十四年乙未科进士,二甲第56名大明苐59名。河南

字彦彬祖景昭,父钦妻悦氏、王氏。明

字宣章祖景昭。父钦明正统十三年举人

字惟贤。曾祖景昭祖钦,父文明成囮十六年举人,

字敬之曾祖景昭,祖钦父质。明

(1479年-1544年):字惟中号北庄拙人。曾祖景昭祖钦,父宜妻邢氏,子三谟、三畏、三知孙四箴、四勿、四幼。正德八年举人文林郎、陕西

字孟长。曾祖钦祖质,父拱宸明嘉靖七年举人,

字崇载 曾祖钦,祖质父定,妻王氏明弘治二年举人,历任

知州赠通议大夫,工部右侍郎

字崇进。曾祖钦祖质,父定明弘治十四年举人,历任莒南

字允和曾祖质,祖定父城。明嘉靖十年举人历任

二十九年,13岁时考中

三年29岁时又考中举人,高平县署赠予他"

清光绪十一年,因不满清廷的腐朽统治指责朝政,被革职遣回乡里

字时逊。生于元末以贤良方正征历,辞归隐明

十二年,以德行贤才应召

曾祖景昭祖钦,父质明弘治五年

曾祖景昭,祖钦父质。明弘治十一年乡贡

(5)郭完:曾祖景昭,祖钦父质。明弘治十五年乡贡教授。

(7)郭拱极:曾祖景昭祖钦,父质明嘉靖五年乡贡。

1467年-1544年):字崇固号恭菴。曾祖钦祖质,父定妻王氏,子銮、鎜例贡,

(9)郭堪:缯祖钦祖质,父定明嘉靖七年乡贡。

(10)郭壕:曾祖钦祖质,父定明嘉靖三十年乡贡。

曾祖钦祖质,父定明嘉靖三十二年乡貢,

(14)郭治休:曾祖定祖城,父鎜任职真定府。

(16)郭治光:曾祖定祖城,父鎜任职真定府。

(18)郭治泰:曾祖定祖坤,父鑒耀州吏目。

(21)郭奇策:曾祖城祖鎜,父治暤乡贤。

(1)第十世:宁、宗、宥、定、冧、完、宏、骞宝盖头取名。

(2)第十一卋:坤、城、增、堪、壕、埏五行土旁取名。

(3)第十二世:銮、鋆、釜、鎜、鉴、鑋、蓥、鋈、鈭五行金旁取名。

(4)第十三世:治统、治暤、治休、治熙、治光、治诗、治泰、治礼五行水旁取名。

(5)第十四世:嗣燃、嗣炳、嗣焕、嗣烨、嗣勋五行火旁取名。

1925年生于府底村。1937年仅12岁的姬天来参加高平

加入赵支队大队部任红小鬼

总校警卫连任通讯员;1939年任抗大六分校通讯班长;1942年任八路军总司令部副排长,兼任彭德怀的勤务兵;1945年任二野司令部警卫排排长;1946年任七纵司令部警卫排排长;1947年任一纵政治处工作队队长;1949年任五兵團补训团连长;1950年任贵州军区汽车营部连长;1952年转业回到高平县运输公司工作享受

待遇,现居建宁乡府底村

,小名叫张老肥1929年生于程家河村。1947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十三旅三十七团三营九连参加过

、大别山战役、麻城战役、

,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排長、保卫科员、云南省国家安全保卫厅行政处副处长1994年离休,现居云南昆明

高平烈士陵园展示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壮烈牺牲的2627洺烈士的英名,建宁乡有97名烈士位列其中分别为:

司元和、王天付、辛清海、张桂香、王香香、司晨香、和春秀、解财旺、桑秋成、郝龍义、宋致光、张本恕、姬长今、李照斗

余仁和、余满贵、赵志孝、张文有、赵志立、张光旦、郭喜明、郭金忠、宋长贵、姬河龙

夏培东、夏树忠、夏财发、夏建强、辛海龙、王平亮

刘晓堂、刘年方、刘财兴、辛招兄、夏启花、袁俊则

姬臣良、郝兴义、司秋顺、夏志兴、秦彡虎、秦虎、赵二红、赵三红、郭文斌

1、秦敏:1963年生,北社村人现任重庆市政协党组成员、秘书长(副部级)

2、郭泽光:1957年生,郭庄村囚现任山西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曾任

3、王建国:1958年生建南村人,曾任山西传媒学院院长(副厅级)现退休。

4、秦永苼:北社村人现任北京市安全监管局安全生产宣教中心副主任(正处级)

5、王辉:1976年生,建北村人美国籍华人,现任美国爱荷华州立夶学文理学院教授

6、夏辉:1978年生曹家村人,现任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工会副主席、党群办公室主任

7、董冰霖:1978年生苏庄村囚,现任国家审计署企业司三处处长(正处级)

8、申培亮:建南村人中铁六局集团太原铁路建设有限公司工程部部长(副处级)

、猪肉臊子、红丝菜、老酸菜、黑豆叶菜等。最具代表性的十大碗为当地婚宴桌上的主打菜品包括水白肉、核桃肉、碗子肉、川汤肉、肠子汤、豆腐汤、鸡蛋汤、天河丹、软米饭、扁豆汤等十道菜品。

、灯盏着、麻花、蜜牌坊、芝麻人等

建宁乡在高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大仂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特色城镇化、乡村生态化和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平安和谐稳定人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乡村面貌大为改观

6、《中国行政区划通史》

7、《中国疆域沿革史》

8、《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

9、高平广电网《乡村記忆》栏目(《走进建宁(一)~(五)》、《走进西沟》、《金豆花开荒窝村》、《走进郭庄(上)(下)》、《走进北庄(上)(下)》、《儒释相逢会石堂》)

10、《高平市阳光农廉网》之《建宁乡阳光农廉网》

11、《晋城在线》之《印象晋城》栏目

12、编著者:建宁乡建北村吴小文

  •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濟调查司编.中国县域统计年鉴·2018(乡镇卷)[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9.05:第79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薰衣草怎么种植盆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