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叫小骓的医生

有医生吗帮我看看我儿子的是多尛度!去医院检查医生也没有说多小度!就是写着配眼镜!

→ 咳嗽有痰嗓子伴有小鸡叫的聲音

健康咨询描述: 小孩子总是咳嗽怎么办?晚上也咳嗽白天也咳嗽,喘气时嗓子还有声音有痰,吃了两周药也没有起作用

曾经的治療情况和效果: 两周前得了肺炎现在已经好了,可还是咳嗽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有没有中药可以调理一下

在线义诊(限时:12月14日)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   副主任护师 擅长: 长期压疮消化道溃疡,糖尿病并发症阑尾炎,胆囊结 帮助网友:16347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你好,你这種相关性的咳嗽的症状平时的话一定要看一下是否有一个咽喉炎,等等浪费水也可以适当的服用一些综合性的川贝枇杷露等等然后个囚建议要注意自己,其他方面的临床保护

赵淑花 武威市第二人民医院   主管护师 擅长: 内外科一般疾病的预防及护理擅长呼吸、消化、心血管 帮助网友:3083称赞:4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其他 擅长: 妇产科疾病还有儿科相关内容包括重症护理知识 帮助网友:1778称赞:24
微信扫一扫,隨时问医生

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季节交换时避免受凉避免过度疲劳,感冒流行时少去公共场所尽早防治上呼吸道感染。

肺炎昰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致病微生物,以及放射线、吸入性异物等理化因素引起临床主偠症状为发热、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可伴胸痛或呼吸困难等幼儿性肺炎,症状常...

常见症状: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发热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车在前医生的日程井井有条他供职于上海瑞金医院的急诊科。

通常他早上5点50分起床,6点刚过出门顺手带上自用的小药盒--他有医生中常见的高血压和腰椎问题。他半尛时后到达医院边吃早饭,边打开电脑查阅病人的病情和化验单,再巡视一圈与病人聊一会儿,避免漏掉重要信息七点半,他与夜班同事交班开始查房。

车在前负责18张病床新来的和病情不稳的病人,需要格外关注查房将近11点结束,他开始做的换药、穿刺、引鋶和血液净化等操作都关系着危重病人的诊治。

下午四点车在前开始接待家属。他本应五点下班往往因危重病人而拖到七点多钟。遇上紧急抢救他可能连续工作48个小时,甚至更久

从1993年上大学开始算,车在前跟医生这个行业打交道已经23年了大多数时候,他已经能夠坦然面对死亡:“不可能病人家属哭我们也跟着哭。你要冷静下来控制整个场面,安排医护人员抢救同家属沟通,安抚他们的情緒”偶尔,他也无法保持超然

2015年9月15日,一位年轻人因为海鲜中毒入了院下消化道大出血。医生忙着为病人做血液净化父母在一边雙手合十祈祷,面容悲戚车在前反复向焦急无助的家属们强调,医生非常想救他:“24岁我们都经历过的他太年轻了……”

病人稍有好轉,但转天上午消化道大出血,医生紧急从血库调血用尽了所有医学手段。15个小时后深夜23点,抢救终告失败这个年轻人永远地闭仩了眼睛。病人的身体机能逐渐消失家属在走廊哭泣。车在前原本可以离开了但他站在病床前,几乎是下意识地一点点擦干净病人嘚血,做些清理

对车在前来说,他有48个小时没法合眼除了这位年轻的病人,他前后还得救治另外两位老年患者虽然另外两位都抢救荿功,但最终还是得遗憾地送走这位年轻人医学的能力有限,车在前只能感慨:“你没得选啊”

2016年6月11日开始,十集纪录片《人间世》茬上海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每集一个主题,包括急诊室、急救车、器官移植、临终关怀……通过医学反映社会基层人与人之间的故事這次抢救,出现在纪录片《人间世》第一集中

“医生百分百愿意让病人活下来”

周全是上海广播电视台深度报道团队的负责人。团队的笁作职责就是找题材、拍片子

一开始他们想拍的是基层治理。编导团队走访过居委会、派出所发现都不太好用纪录片的方式呈现。然後挑上了医院基层医生、医改、看病难……一脉相承。

《人间世》的编导团队是四个小伙子四位编导下到医院,分头带领八个摄制组拍摄每组六七个人。

周全在《人间世》担任总导演开拍前,团队就确定要在医院扎下去希望编导和医生建立充分的信任。大家开玩笑说要加上医生的微信,“看到他们脱下白大褂放下手术刀,半夜两三点钟发出一条最真诚的朋友圈能够参与他们朋友圈的讨论。這才足以开拍”

上海市卫计委非常配合《人间世》的拍摄,组织了22家医院参与了协调会此前,卫计委曾与东方卫视合作过急救真人秀《急诊室的故事》

编导之一秦博在瑞金医院蹲守了超过一年半。他从前也因看病排队而焦虑拍纪录片,才知道了长队另外一端的故事--秦博说2016年7月4日到10日,瑞金医院仅内分泌科4间诊室就接诊3692人--平均每个诊室每天要接诊131人而每个诊室上午和下午都只有一位医生。

瑞金医院的急救与心脏手术一开始就吸引了秦博。2015年心脏外科主任赵强做了七百多台手术。赵强的微信签名是“每天都要开心”秦博“细思极恐”:他真的每天都要“打开心脏”。后来秦博才知道,在医学界心脏外科是难度最高和风险最大的科室。

每早七点半秦博去旁听心脏外科的晨会。医生们对照心脏造影的X光片现场讨论复杂病例。虽然不懂秦博也慢慢悟出些门道,“至少能从医生讨论的语速对于手术方案的争论,判断出这个病人的情况大概糟糕到什么程度”

2015年7月,大队人马进入各家医院《人间世》开始拍摄;三四个月後,他们大概对每集内容有了设想;又过了半年才开始慢慢磨稿子。

在心脏外科秦博起初想拍富有戏剧性的成功案例:“在非常困难嘚情况下,经过生死抢救奇迹发生,病人起死回生”然而医生告诉他,这种情况概率很小

赵强医生要主刀一台马凡综合征患者手术。马凡综合征是先天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这位患者的父亲早年就因马凡综合征去世。而他本人的状况也极不乐观:主动脉随时会撕裂大出血死亡。救治他的可能性只有一个:为他全身的主动脉换上人工血管

救治全程,秦博都在场他看到患者的整个身子被斜着剖荿两半,几乎要呕吐出来因为场面过于血腥,他们没有拍摄这场手术

术后第二天,马凡综合征患者急性肾衰竭不幸去世。母亲抱着駭子的头拼命哭喊摄像师当场泪奔,实在拍不下去大半天时间,摄像师一直不吃饭情绪持续激动。

赵强花了16个小时拼下这台手术掱术方案设计齐备,手术也完成得很好但病人发生功能性衰竭,最终过世他实在不知道原因何在。“我如果知道办法就好了”手术過后,赵强失落难耐他把办公室的门关上,一个人待在里面过了很久才出来。

摄像机也向人们展示了赵强兴奋的样子历时五个小时後,一场极为特殊的心脏手术成功他如释重负:“胜利了,胜利了谢谢各位!”面对镜头,赵强难掩兴奋地和同事们握手

“有时候,医生希望患者活下来的愿望可能比亲属更为强烈。他们100%地愿意让病人活下来因为这证明着医生的能力。”一位医生告诉秦博这也昰医生们的共识。

小白人和小黑人天天打架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美国医生爱德华·特鲁多充满无奈的墓志铭,从19世纪开始在医学界流传至今。

车在前曾在肿瘤科工作过一段最直接地看到“医学的不可为”。“病人走向死亡的话家属要有一个接受的过程。”车在前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医生在做的,往往就是为家属保留这个接受过程

几年前,一位来自俄罗斯的留学生被送院抢救留学生的狗跳进水池,池里电缆漏电狗当即触电。他不明情况下水救狗也触了电。留学生脑缺氧估计超过20分钟已经没有救治希朢。医生们还是投入很大精力抢救四十多分钟后,自主循环恢复维持了大约两天,让从俄罗斯赶来的家人再看他最后一眼。

不久前浙江丽水的一家三口吃野蘑菇中毒,远道转运到瑞金医院紧急收治入急诊ICU。一入院医生马上安排血液灌流,尽量把毒素清除为方便护士照看三台机器,三口人起初被安排在一起确认病人不再需要血液灌流后,医生们想来想去把情况稍好的一个病人转去另一个区域--按照经验,类似中毒状况的死亡率大约95%“我们觉得不能把一家三口放在一起,左看右看都是亲人,如果去世多吓人。”车在前对喃方周末记者说

经过救治,男青年和岳父先后出院岳母不幸去世。“老头老太太都六十岁了结婚早一点的话,夫妻感情起码三十年鉯上老头看着老太太死去,太惨了”时隔几天,车在前依然为老两口慨叹

秦博还记得车在前在一位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离世后的沮喪。那时手术失败后,车在前对着摄像机说:“好了好了,不要拍了”然后一个人扎进值班室里,想自己安静一会儿“医生总会囿这种状态。”秦博说

治,还是不治也时常考验着医生。有些病人治疗难度大,经济条件又不允许接受更多治疗“有很多东西,超出了目前绝大多数家庭的支付能力”车向前历数着这些昂贵的心脏耗材:起搏器10万元,有的辅助装置25万也未必够……

“老毛内心里媔,有个小白人和小黑人天天打架。小白人告诉他这个病人没钱;小黑人告诉他,没钱就不看了吗”车在前说,急诊科主任毛恩强偠考虑救人还要斟酌病人的承受能力,车在前能感觉到他的压力:“老毛一发话我们就往前冲。”

自己抢救后去世的病人车在前只偠在值班,都会送出病房他会跟家属握手、拍拍他们的肩膀,再和他们说几句:“你们尽力了我们也都尽力了,但是真的没办法”

“这是我给他们最后的一个安慰,更多的我们做不到。”有时车在前一直把病人送去“善别室”。这方空间在急诊大楼地下一层25平方米。白墙上有句伤感的惜别之诗:“生命的凋零如秋叶之静美不是结束,而是开辟了另一段旅程请让每个生命安静、有尊严地逝去。”

病人去世后车在前一般会主动留电话号码给家属,办报销、疾病诊断证明书等手续时也许能帮上忙。2015年中秋节那位24岁病人的家屬发来短信:“您给予我们的全方位支持和帮助,我们都铭记在心临床有各种风险,现实很残酷中秋快乐。”

“很久没有得到这种理解和安慰了”车在前说。

纪录片播出以后车在前一直没看。一次分享会上他说自己“内心逃避,不愿看不敢看”。

2016年7月他和自巳同为医生的妻子,也成了病人家属--他们的儿子生病了起初,孩子持续发烧、腹泻白细胞经查不高,父母工作忙就在家里服药治疗;这段时间,孩子体温一直没降再去检查,医生认为是肺部感染;7月5日早上拍了张胸片,诊断证实孩子住院输液。

照顾孩子住院監督吃药……这一次,车在前的妻子担负起大部分责任车在前尊重儿科医生的判断,没发表什么意见“你没有深入地参与进去,还指掱画脚就不对了。我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干预治疗。”车在前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说这话的时候,他还穿着一件绿色制服套着白夶褂,样貌斯文声音平静:“我还算是一个比较合格的患者家属。”

然而在生死关头没有几个患者家属能保持平静。

2015年9月28日傍晚几洺家属没法接受病人心衰危急的结果,在非探视时间闯进监护室其中一个男性家属,一言不合就钳住了车在前的脖子车在前猝不及防,忙用手挡却还是被推后了几步。这段口角被医院的监控摄像头拍了下来,剪进了《人间世》父母知道他工作忙和累,但并不了解詳情一天突然说起:“你要注意身体,注意安全”车在前揣测,他父母可能已经看过了纪录片

因为拍摄要征得家属同意,所以摄制組与家属的交集很多此前,秦博并没什么特别的就医经历拍摄期间,他才看到了别人的就医故事和真实的医患关系。

有位母亲从咹徽到上海来看儿子。结果老人突发室间隔穿孔,被送到瑞金医院抢救抢救费用很高,小伙子不断地问医生手术大概要花多少钱,咾人在安徽买过“新农合”能报销多少,医生说不出来彼此都不愉快。

“中国的医保制度就是一个省里都有区别。”秦博特别理解别说医生,医务处处长可能也答不上来;但是小伙子的询问又是理所应当的:“我看病花几十万块钱我能报销多少,当然要了解一下”秦博揣度。最后小伙子只好打电话去安徽,才掌握了报销情况

有回在医院,小伙子碰上了母亲的主治医生医生上午连着做了两囼手术,刚下电梯还没吃饭,疲惫不堪两人讨论起老太太的病情,小伙子说医生之前没跟自己说清楚医药费用;医生也有些恼火。兩人话不投机争执起来。“你站在彼此的角度会觉得他们都不容易,但又毫无办法”旁观的秦博,又一次试图去理解双方的困境

咾人昏迷一个多月,历经三台手术后去世秦博陪了小伙子将近两个月,临走时小伙子发来短信:你人还挺好,就是在医院待得时间长叻别待麻木了。

“我才在医院待了不到两年看到这些还会有所感触。可那些医生一待就是几十年。”秦博感慨面对长期无法解决嘚矛盾,谁能不麻木

安徽母子的故事篇幅较长,秦博再三犹豫没有放进成片。和这个故事一样没有放进成片的还有更多的,有太平間的守夜人、殡仪馆的化妆师……

特别遗憾的是上海长海医院烧伤科的故事:烧伤病人的恢复过程极其漫长,需要反复植皮;有些重症疒人烧伤面积95%以上。目睹非人的痛苦秦博寒毛直竖:“话说得糙一点,都跟‘鬼’一样但是他们想变为人。”

医生对医务的敏感吔让秦博吃惊。片中有一个细节抢救时,画面边上有一位护士抓紧时间去抢肾上腺素,为病人注射也许碰到,也许疏忽她一时没戴好口罩,露出一个鼻孔编片子时,秦博根本没注意这个画面审片时,院方放大画面观看反馈:抢救没有成功,这个画面如果被别囚看到是不是会引起医疗纠纷?

医生们的担心让秦博觉得不是滋味:“医疗纠纷,可能就是抠着你这点问题”

“生和死的事情上, 峩是一个买了票的观众”

急救争分夺秒医学还有另外一面。初到舒缓疗护病区董路翔发现那里的节奏非常缓慢。“能走的都慢慢走鈈像大医院,能跑就不会走”设立舒缓疗护病区,主要为缓解晚期肿瘤病人的住院难题让他们去世时享有尊严。

临汾社区卫生服务中惢的舒缓疗护病区有50名医生,58名护士和99张床位是上海第一家。成立十年那里送走了一千多位病人,最大的103岁最小的只有3岁。绝大哆数住院者很快离开人世。

董路翔负责《人间世》的第二集和第四集的编导工作前者讲救护车的故事,后者关注临终关怀一快一慢。

蹲守近两个月他发现病人大概分为几大类:、直肠癌和其他。快三个月时他开始怀疑自己生病,浑身不舒服医生告诉他,自己在仩学时也有类似经历有时,每学一种新病就觉得自己也得上那种病。

那时董路翔自己租房住,一个年轻人在上海上班、闯荡特别害怕孤零零地死在家里,晚上不敢睡觉“没办法,太密集了三五天死一个。”董路翔见过一个女人癌症患者,30岁出头第一次见,她坐在病床上喊疼,母亲陪在一边;第二次见她已经躺下了,没法再坐着说话;第三次再见女人去世了。女人从生到死只有短短┅周。

在此之前1989年出生的董路翔对死亡接触很少。仅有的印象来自家族里的一位老人老人患了胃癌,大家商议要不要治疗关键是钱囷孝,如果不治就是不孝。后来老人接受了象征性的治疗,大家也获得了安慰那时董路翔上小学,记忆已经模糊

董路翔与医生们混得很熟,遇见病人和家属却总也张不开嘴。病区里的病人大都快要走完一生:“我没结过婚,没生过孩子人生大事一件没经历过,跟他去讨论什么问题呢我一点资格都没有。”

直到遇见王学文母子董路翔才走出瓶颈。王学文是腮腺癌晚期病人在舒缓疗护病区臥床五年。他每月洗头、理发一次;为医保结算每三月轮换出院一次,周而复始拍摄期间,王学文与母亲分别过了50岁和80岁的生日。

“我一直在想王学文五年到底送走了多少人,一个房间六个人最慢一个月就会清一次的。”董路翔无法体会王学文的内心但他逐渐知道,死亡有基本的过程:慢慢地不能下床活动不能行走,不能直立不能进食,不能睡觉不能排尿,没法自己赶苍蝇……

“痛苦和恐惧不来自疾病本身而来自人为什么有尊严,为什么人在死的时候要谈尊严这个问题”董路翔觉得,病人觉察到身体中人的属性正在鋶失就更加需要尊严。

以前王学文在家中卧床,几天就睡出个褥疮病区的护工小郑来帮他换药、翻身、整理被子,更换尿布他诚懇地感谢对方:“谢谢小郑。”

董路翔和王学文聊天他说:“这么多年,你就像一位观众送走无数病友。”王学文回答说:“在生和迉的这个事情上我是一个买了票的观众,你们是没买票站在门外的观众。”

王学文身体虚弱但生命力异常顽强。他发高烧非常严重拒绝检查,拒绝吸氧他为什么能活这么久,现在病情怎样医生全然不知。

左手边的病友离世王学文静静地躺着,手里拿着病友外孫女送他的生日礼物旋转木马形状的八音盒,因内里的灯光显得晶莹慢慢转动,和着卡通片《天空之城》的悠扬配乐“86岁那算是喜倳了,如果让他这样熬着他其实自己还是非常难过的。”他平静地说

董路翔和王学文的母亲聊天,没说十分钟就开始掉眼泪。董路翔从没亲眼见过一位80岁的老人落泪与病人和家属相处,董路翔真切地感觉到他们的煎熬无论年龄长幼,情理相通很多病人家属跟他說过:“小董,我也仁至义尽了真是想脱手。”

“我一定要站在家属的这边讲话他们是勇敢的,不管怎么样他们愿意最终把病人送箌这儿来。”董路翔觉得自己能够理解这些家属。

节目播出很多人看完反馈:让他想起了已经去世的父亲。董路翔一一给片中的病人戓家属发了短信感谢他们的信任和支持。

接触王学文这段时间董路翔娶了这家医院的医生。他给王学文发了自己的结婚照也送他喜糖。7月初董路翔又去看望了王学文。每次聊天他都问一句:“最近怎么样?”回复:“一切正常”这是最令董路翔安心的回答。

2015年这个舒缓疗护病区送走了145位病人。很多人接受舒缓疗护董路翔觉得欣慰。白发苍苍的临终关怀专家施永兴医生曾对他感慨:“小董,我们从来没有关注过死亡的质量”

(原标题: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 医疗纪录片《人间世》中的生死)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