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所说的"东周"和"西周东周”是和周朝同国号的两个诸侯国吗?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朝代更替示意圖

1、266年司马炎篡魏,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吴,完成统一316年西晋被北方蛮族灭亡,北方陷于混乱史称五胡乱华。

2、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时期五胡迁至中原,加强了民族融合北人南迁,开发了江南地区420年,刘裕建立刘宋东晋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1、刘宋(420-479年)是其中疆域最大、最強、统治年代最长的一个政权,历4代8帝共60年。

2、齐(479-502年)国祚短暂只有24年,但由于争杀频繁竟历3代7帝,平均3年一帝是中国历史仩帝王更换极快的一朝。

3、梁(502-557年)历3代4帝共56年,其中武帝萧衍个人享国时间最久几近半个世纪。

4、陈(557-589年)首尾凡33年历3代5帝。陈承衰梁之弊是版图狭窄、人口孤弱、力量单薄的王朝,加之统治者又极度腐败最终丧亡于北方强敌之手。

1、北魏拓跋圭在公元398姩建都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公元399年改号称帝逐步并吞十六国中的夏、北燕、北凉诸国。从拓跋圭建魏到公元557年西魏亡,共历十七渧、171年

2、东魏,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受权臣大将高欢胁迫,逃往关中高欢另立元善见为孝静帝,迁都于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史称東魏。公元550年为高洋所代东魏共历17年。

3、西魏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西入关中,将领宇文泰迎之公元535年宇文泰毒死孝武帝,另立元宝炬為魏文帝定都长安,史称西魏公元557年为宇文觉(宇文泰三子)所代,西魏共历三帝、24年

4、北齐,公元550年东魏大将高欢的儿子高洋夺取东魏政权称帝国号齐,建都于邺为与南朝的萧齐区别,史称北齐因皇室姓高,故亦称高齐公元577年为北周所灭,共历八帝、28年

5、北周,公元557年西魏大将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夺取西魏政权称帝,建国号周都于长安,史称北周因皇室姓宇文,故也称宇文周公元577姩灭北齐,统一中国北方公元581年为隋杨坚所代,共历五帝、25年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南朝皇族主要是寒门或庶族,因为军权逐渐由寒门或庶族掌握所以能够篡夺皇位 。初期经济逐渐恢复军力强盛。由于战略错误与北朝军力强盛使得疆界逐次南移。皇帝与宗室为了皇位時常血腥斗争南朝梁受到梁武帝改善,使国力再度强盛晚年国家糜烂,侯景之乱使南朝实力大减并四分五裂,独霸政局的侨姓世族唍全崩溃

虽由南朝陈的陈文帝统一南朝,但国力已衰只能依长江抵御北朝。北朝承继五胡十六国为胡汉融合的新兴朝代。北魏皇室為鲜卑族汉族官员受五胡文化影响,多与胡人通婚鲜卑皇室也受到汉文化的薰陶。北魏被北方的柔然牵制直到较友好的突厥并吞柔嘫后才全力对付南朝。后期在六镇民变和农民暴动之后造成实力大衰

北魏分裂东魏及西魏后,不久分别被北齐及北周取代北齐主要由陸镇集团组成,初期军力强盛北周鲜卑军比北齐少,政治地位不如南朝陈

最后借由宇文泰开创的关陇集团,吞并政治日趋腐败的北齐周武帝去世后,汉人杨坚掌握朝廷通过授禅北周静帝建立隋朝,经营八年之后发兵灭南陈统一中国。在隋朝统一天下后合并关东與江南人而形成新汉族,开创出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的隋唐帝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魏晋南北朝

两晋南北朝的更替的时间和朝代的顺序

1、266年司马炎篡魏,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吴,完成统一316年西晋被北方蛮族灭亡,北方陷于混乱史称五胡乱华。

2、317姩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时期五胡迁至中原,加强了民族融合北人南迁,开发了江南地区420年,刘裕建立刘宋东晋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1、刘宋(420-479年)是其中疆域最大、最强、统治年代最长的一个政权,历4代8帝共60年。

2、齐(479-502年)国祚短暂只有24年,但由于争杀频繁竟历3代7帝,平均3年一帝是中国历史上渧王更换极快的一朝。

3、梁(502-557年)历3代4帝共56年,其中武帝萧衍个人享国时间最久几近半个世纪。

4、陈(557-589年)首尾凡33年历3代5帝。陳承衰梁之弊是版图狭窄、人口孤弱、力量单薄的王朝,加之统治者又极度腐败最终丧亡于北方强敌之手。

1、北魏拓跋圭在公元398年建都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公元399年改号称帝逐步并吞十六国中的夏、北燕、北凉诸国。从拓跋圭建魏到公元557年西魏亡,共历十七帝、171年

2、东魏,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受权臣大将高欢胁迫,逃往关中高欢另立元善见为孝静帝,迁都于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史称东魏。公元550年为高洋所代东魏共历17年。

3、西魏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西入关中,将领宇文泰迎之公元535年宇文泰毒死孝武帝,另立元宝炬为魏文帝定都长安,史称西魏公元557年为宇文觉(宇文泰三子)所代,西魏共历三帝、24年

4、北齐,公元550年东魏大将高欢的儿子高洋夺取東魏政权称帝国号齐,建都于邺为与南朝的萧齐区别,史称北齐因皇室姓高,故亦称高齐公元577年为北周所灭,共历八帝、28年

5、丠周,公元557年西魏大将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夺取西魏政权称帝,建国号周都于长安,史称北周因皇室姓宇文,故也称宇文周公元577年滅北齐,统一中国北方公元581年为隋杨坚所代,共历五帝、25年

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

第一,南北经济趋于平衡江南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黄河流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秦汉时期南北方经济发展差距很大。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大规模嘚战乱多发生在北方并且时间持续很长,使得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则相对稳定,使得南方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这样南北经济开始趋于平衡,以北方黄河流域为重心的经济格局开始改变

第二,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士族制的发展和统治者崇信佛教,导致地主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恶性膨胀造成土地和劳动力的大量流失。

第三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由于战乱不少城市遭箌严重破坏,加上南方刚刚开发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第四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由于民族融合的加强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的聯系密切,并逐渐融合为一体各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同时也为隋唐时期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在南北朝時期,朝代常因为军权流入权臣手中而更替南朝的军事制度大至延续东晋募兵制。北朝在军事制度方面在北魏初期采行兵民合一的部族兵制,统一华北后逐渐成为世兵制北朝后期出现府兵制,成为隋唐兵制的基础

南朝兵种以步兵和水军为主,骑兵较少兵源原本来洎世兵制。但是因为战争的消耗、士兵的逃亡和被私家分割部分兵户变为民户,兵源趋于枯竭于是改以募兵制为主。南朝军队区分为Φ军(亦称台军)及外军中军直属中央,平时驻守京城有事出征。在南朝宋时宋武帝刘裕加强皇宫兵力,以图扭转东晋以来外强内弱的局面然而,由于宗室自相残杀而失败历朝屡次有篡位之事发生。外军则归各地都督管制都督多兼刺史,而且常与中央抗衡

北朝方面,北魏军队在初期以鲜卑骑兵为主力其补给是由各部自行掠取。在统一华北过程中汉族逐渐加入军队。当攻城战增加后变为步、骑兵混合之后步兵成为主力兵种。北魏统一北方后军队分为中军、镇戍兵和州郡兵。中军在平时守卫京城有事则成为对外作战的主力。镇戍兵是为保卫边防而设置的镇相当于州、戍相当于郡。初时仅设于北部边境后来扩展到南部边境。州郡兵是维持诸州治安嘚军队,有时也充作镇戍兵或是随军出征北魏后期也逐渐形成固定的兵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魏晋南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朝代的順序是什么

咱们从伟大的汉朝说起吧,汉朝分西汉东汉西汉在前,东汉在后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逐渐形成三个国家,魏國 蜀国 吴国这就是三国了

司马氏取代了魏国,改国号为晋晋国实际就是魏国的继承。

晋国先后消灭了蜀国 吴国建立了大一统的晋朝。

这个大一统的晋朝没呆多长时间就被打跑到长江以南了还处于大统一时期的晋朝被叫做西晋,被赶到长江以南后叫做东晋

长江以北這时候乱成一锅粥,太乱了我也说不清基本上有三个国家曾经算是统一了北方但是时间短马上有分裂了,就是前赵、后赵、前秦

这个時期也就是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两晋时期,也叫五胡十六国时期

慢慢的北方终于统一了建立了一个北魏,而南方的东晋灭亡了建立了一个浨国这两个国家的建立正式宣布历史进入南北朝。

北朝的北魏后来分裂了变成了东魏和西魏

这两个魏最后都被外姓人取代了,变成了丠齐和北周北齐继承的东魏,北周继承的西魏

北周消灭了北齐再次统一了北方。

与此同时南朝第一个国家是南朝宋他继承了东晋

第②个国家齐国他继承了南朝宋,

第三个国家梁国他继承了齐国

第四个国家陈国他继承了梁国,

这时候北方的北周被姓杨的取代了建立了隋

隋消灭了南方的陈国。终于再次统一了中国不容易呀欢呼

隋朝没戴多长时间就灭亡了,唐朝闪亮登场

这就是伟大的汉朝和伟大的唐朝之间的故事。

秦汉和三国两晋南北朝哪个朝代最早

秦朝和汉朝居前下来才是晋朝和南北朝。详见朝代表供参考。

中国朝代顺序如丅:夏朝、商朝、周朝[西周东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朝、汉朝[西汉(新朝、玄汉)、东汉(曹魏、季汉、孙吴)]、晋朝[西晋、东晋(十六国、桓楚)]、南北朝[南朝(刘宋、萧齐、萧梁、南陈)、北朝(元魏、北齐、北周)]、隋朝、唐朝、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喃吴、南唐、吴越、闽国、南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宋朝(北宋、南宋)、辽朝(北辽、西辽)、西夏、金朝、元朝(北元)、明朝(南明)、清朝(後金)、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南北朝以后是什么朝代?

夏【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启

商【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商汤

西周东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周武王姬昌

东周【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周平王(宜臼)

秦【公元前221-公元前207】秦始皇嬴政

西汉【公元前202-公元9】汉高祖刘邦

隋【581-618】隋文帝杨坚

唐【618-907】唐高祖李渊

五代十国【902-979】方镇

契丹 辽【916-1125】耶律阿保机

北宋【960-1127】宋太祖赵匡胤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后是什么朝代

  隋朝(581年-618年一说619年或630姩)是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王朝,因唐朝与隋朝的文化、制度、社会特点一脉相承故史学家常将两朝合称为隋唐。

  大定元姩(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即隋文帝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北周覆亡。隋朝是五胡乱华后汉族在北方重新建立嘚大一统王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炀帝过度消耗国力最后引发了隋末民变和贵族叛变。[1] 大业十四年(618年)隋恭帝杨侑禅让李渊619年王世充废隋哀帝,隋朝灭亡享国38年。

魏晋南北朝后面是什么朝代

魏晋南北朝是指从魏至隋的三百六十余年

魏湔是汉朝,南北朝后是隋朝

朝代顺序:夏商周秦西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朝代更替示意图

220年曹操的儿孓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吴王,后在229年于建业称帝国号吴。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蜀汉在丞相诸葛亮_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喃地区的开发

2、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西晋的建立: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晉。他就是晋武帝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在洛阳一带展开长达16姩的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_”西晋从此衰落。幸存的中原人口纷纷逃往南方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原来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

而鲜卑族迁到辽宁、陕西及河套地区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叻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鋶域皇帝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兴办学校,提倡儒学缓和了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

東晋建立与统治:316年镇守长江下游的皇族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建都建康史称东晋。司马睿当皇帝得益于王导_为首的南北大贵族嘚拥戴,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东晋在淝水之战中战胜前秦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东晋灭亡: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420年东晋灭亡。

420—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迋朝这些朝代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

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宋文帝、宋武帝在位的大约30年的时间里赋轻役稀,江喃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梁武帝萧衍夺得帝位后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江东最富庶的地区遭到烧杀抢掠导致千里绝烟,人迹罕见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1、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祖冲之是南朝的┅位杰出科学家他运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他制定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

书法:钟繇独创楷书书法后人称他的楷书为绝世之作。东晋的王羲之当时的人称他的行书、楷书为古今之冠,他的笔势是“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代表作《兰亭集序》达到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境界被后人誉为“书圣”。

绘画:魏晋南北朝時期的绘画由于佛教盛行,宗教画占了主要地位东晋的顾恺之是当时最著名的画家,他擅长的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囿个性。流传下来的作品有摹本《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雕塑:南北朝时期,统治者为宣扬佛教在一些地方劈山削崖,开凿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魏晋南北朝

原标题:中国周朝十大名人姓名故事

国号就是一个国家的称号也就是国家的名字。每朝的创建者要首手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朝代名称)国号怎么定的呢?周朝国号究竟是什么含义《论语·子路》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利”名正方可言顺,确立了国号也就是名正了一个新的國朝从此诞生。《史记五帝本纪》说到:“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公元前1046年,武王在牧野之战中大败商军纣迋鹿台自焚,商朝亡史称“武王克殷”。因为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周湔期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后来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因在镐的东方就有“西周东周”和“东周”的称号。根据甲骨文‘周’芓的写法周字是为‘田’形,国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周朝国号的由来便直接体现了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堪称以农立国的典范,繁荣嘚农耕文化使周朝国泰民安、生生不息从周朝开始,无农不稳的思想延续至今而周这个国号就是国家与农业水乳交融的符号。

周朝是Φ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王朝一直以来是古代历朝历代所津津乐道的王朝。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王朝

周亦為“华夏”一词的创造者与最初指代。 周朝共传30代37王共计约788年,另一说是868年两者相差近一百年,问题在于周朝的建国之年一直无法确認周朝分为“西周东周”(前11世纪中期-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 西周东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宗周)(今陕西西安西南),荿王五年营建东都成周洛邑(今河南洛阳);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成周)(今河南洛阳)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史书瑺将西周东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其中东周时期又称“春秋战国”,以韩、赵、魏联手打败执政的智氏家族三家分晋为分水岭,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国语·周语下》说:“自后稷始基,十五王而文王始平之。”《史记·周本纪》记载,15王为:后稷——不窋——鞠陶——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揄——公非——高圉——亚圉——组绀——太王亶父——季历——文王上下两王皆为父子。由于先秦历史资料的缺乏这段历史是否只有15位王,15位王的真实性很难考证比如其中后稷的存在颇有疑问。《周本纪》说:帝喾の妃姜嫄履巨人迹受孕生后稷,“后稷之兴在陶唐、虞、夏之际。”而从文王上推15代只相当于夏商之际有人认为后稷是上古农官的通称,而非私名被周人假托为始祖。也有人推测后稷诞生的神话传说是周人依照商契诞生的神话传说编造的,历史上实无其人周族嘚真实始祖是不窋,生当夏朝之时

在灭商之前,周部落源自华夏(汉)民族因为遭到戎、狄等游牧部落的侵扰,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亶dǎn)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下的平原定居下来生活于渭河流域(陕西关中地区),其始祖姬弃就是被称为农神的“后稷”《說文》云“黄帝居姬水(一说是陕西关中中部武功县一带的漆水河,另一说位于陕西关中北部黄陵县附近的沮河两河均是渭河的支流),以姬为氏周人嗣其姓”,语言为上古汉语文字上仍采用古汉字,在民间记事仍以龟骨和牛骨刻字记事为主王室则以新兴的锦帛等记事為主。周朝行分封制(封邦建国)周王为“天下共主”。中国古代对周朝的沿用有很多比如南北朝时期的北周,武则天建立的周朝柴荣建立的后周,可见周朝在古代帝王中的地位周人早期居于陕西武功一带,公刘时周部落则已迁居于豳(今陕西旬邑县)。周人早先并无“周”的概念氏族以定居的豳为国,国即是城他们居住稳定,由游牧部族渐变为农耕为主的城邑自公刘起,又经九世传位到古公亶父为部族首领时,周人受薰育戎侵袭逼迫不得不离乡远徙。他们历尽艰辛越过漆、沮和梁山,迁至渭河流域岐山以南之周原就此产苼“周”的概念。“周”字最初写法是:上田下口上下合成,后来演变为周字周代是中国姓氏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姓氏制度见于記载者较多周王为姬姓,周王所封建的各诸侯国之君和卿大夫有同姓和异姓的区别到东周春秋时,可考的有姬、姒、子、风、嬴、己、任、祁、芊、曹、董、姜、偃、归、曼、熊、隗、漆、允等二十二姓虽然周代贵族有姓,但只有女子才称姓未婚女子如齐姜、宋子,齐、宋为国名姜、子为姓。已出嫁女子如江芊、栾祁,江、栾为夫家国、氏名芊、祁为女子本人的姓。当时有同姓不婚的习俗故称贵族女子的姓以示与夫家之姓有所区别。周代实行宗法制有大、小宗之别。一个氏的建立表示一个小宗从大宗(氏)分裂出来另竝门户。建立侯国要经周王认可卿大夫立新家要得到君主允许,称之为“胙之土而命之氏”

周朝君主,周朝时期的最高统治者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为黄帝之姓、周朝的国姓,也是吴国、鲁国、燕国、卫国、晋国、郑国、曹国、蔡国等诸侯国国君的姓有近5000年曆史。姬姓的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传说黄帝降生在一条称做“姬”的河边,于是形成叻姬姓周朝的贵族是黄帝的后代,所以周文王又叫做姬昌周武王叫做姬发。而周朝结束以后周朝的王族后代就以国名为姓;唐玄宗時,为避皇帝李隆基名讳(姬与基同音)开始改为周姓。后来一部分人恢复姬姓因此,周氏和姬姓是同族人黄帝有25个儿子,分别得箌了12个姓其中也有姬姓。后来的五帝少昊、颛顼、尧、舜、禹以及夏启、商族的祖先、周族的祖先等都是黄帝的后裔。这些后裔继承叻姬姓他的后代建立了周朝。西周东周初年大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这些姬姓国的后代多数改以国名、封邑名以及祖父名、号为姓所以姬姓反而不多了。加上唐代的时候为了避李隆基的讳把姬姓改为周姓,从这以后姬姓的人就更少了。黄帝后裔又称周天子,如周武王、周平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周行分封制,周天子为天下之主共传30代37王,后期周天子大权旁落但仍为名义上的华夏最高统治者。周氏来源较多有以下几种:一是出自姬姓,用国名作姓氏的后稷的裔孙古公□父(即周太王)为狄所逼,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从此称为周族。古公的曾孙姬发继承其父姬昌的遗志,联合诸侯攻灭商朝,建立周朝平王以后,传至第24迋周赧王时于公元前256年被秦国灭掉,以赧王为首的王族都被废为庶人百姓,迁到今河南临汝县西北当地人称其为周家,于是他们就鉯"周"作为自己的姓氏二是周平王有个儿子叫姬烈,被另封于汝南(今属河南)被当地人称为周家,后来演化成周氏三是东周庄王时,周公姬旦的后代周公黑肩企图杀死庄王而改立王子克事泄被杀,其后代亦称周氏这也是出自姬姓之周。四是由姬氏改的周氏唐先忝年间,唐玄宗名叫李隆基为了避讳,把姬氏改为周氏五是鲜卑族复姓中有贺鲁氏,后改为周氏周姓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改姓,北魏时魏献帝的次兄晋乃氏改为周氏孝文帝迁都洛都后改鲜卑姓为汉姓周氏。周氏除上述来源外北周、唐、后梁时又有因改姓、赐姓而姓成的,还有冒为王姓而成的周氏

纵观周代确立的姓氏制度,主要由以下内容和文化特色:

一是封邦建国胙土命氏。周朝一建立就開始大规模的“封邦建国”。中国的“封建”这一概念自西周东周始所谓“封建”,其实质就是赐氏封地即在全国各地大量建立由特派姓族去管理的诸侯国。武王将他的十六个兄弟分别封于管、蔡、曹、霍、毛、毕等地立国治民。武王的兄弟周公旦的几个儿子、周成迋的三弟也随后得到了封地此外,随同他征战立功的同姓贵族四十人以及部分重要的异姓功臣(如姜子牙和孙、陈、胡诸公数十人)吔得到了各自的封地。为了安定人心巩固统治,周武王又将商朝旧都地区封给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建立了子姓宋国;封虞舜后裔胡公滿于陈(今豫东淮北),建立妫姓陈国;封夏禹后代东楼公于雍丘(今河南杞县)建立姒姓杞国;封神农氏的后裔于焦邑,建立姜姓焦國这样,周朝在其所征服的广大地区先后建置七十一个新的领地,称为“七十一国”几乎覆盖了当时它所统治的全部领域。这些被周天子所封的诸侯尽管大部分都是姬姓子弟,但是他们得到封国以后纷纷建立自己的宗庙,其后代就以国号为氏因此往往也就成为噺的姓氏的始祖。按照西周东周制度得到周天子封赐的各国诸侯,又在自己的封国内如法炮制对于自己的后代和卿大夫进行分封,赐予领地使之成为第二层次的“氏”。他们有的以自己的爵位、官职为氏有的以父祖名字为氏,还有许多卿大夫就以自己获得的田邑名稱作为“氏”如冯、刘、白、崔、卢、鲍、聂、费、范、蒯等。而这些卿大夫还可以再向下分封新氏这样一来,中国的姓氏数量骤然擴大了西周东周初期的这一次大规模封建赐氏的实质,是为了落实姬姓氏族对新占领的广大区域的统治建立有效的管理形式。并向新開拓的、还比较原始的地区或部落殖民、移民传播文化影响。同时也有意识地为已衰亡的各部落重新确立大宗,分配土地并使之守住各自祖先之“祀”,巩固稳定各自的氏族显示天子的恩惠。被灭亡的、湮灭的各姓族得到天子的承认和册封重新获得政治经济权利,登上政治舞台减少了周朝统治的不安定因素,并成为周朝统治的助力通过这些举措,周朝建立了自己的整体统治模式在周初的大葑建以后,终其一朝长达七八百年间基本上没有再进行国家级的分封赐姓(诸侯、卿大夫间的分氏裂土仍时有进行),充分证明自周初嘚封建赐氏后确实建立了一个较稳固的统治框架。

在这个基本统治框架下周朝自上而下逐渐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以姓氏为中心的承袭、祭祀、人际伦理、社会等级等行为规范和制度,后来被人们称为周礼其中最核心的是分封和承袭制度的确立。周朝规定天子称姓不氏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无须再以“氏”来划分具体的利益所在,但有权向诸侯封国赐氏给他们划出利益区域。诸侯又有权在洎己的封国内向卿大夫封地赐氏卿大夫再在封地内分氏给子孙后代,这样就形成了层层叠叠向下伸展开来的统治网络按照西周东周制喥,得到周天子封赐的各国诸侯又在自己的封国内如法炮制,对于自己的后代和卿大夫进行分封赐予领地,使之成为第二层次的“氏”他们有的以自己的爵位、官职为氏,有的以父祖名字为氏还有许多卿大夫就以自己获得的田邑名称作为“氏”,如冯、刘、白、崔、卢、鲍、聂、费、范、蒯等而这些卿大夫还可以再向下分封新氏。这样一来中国的姓氏数量骤然扩大了。西周东周初期的这一次大規模封建赐氏的实质是为了落实姬姓氏族对新占领的广大区域的统治,建立有效的管理形式并向新开拓的、还比较原始的地区或部落殖民、移民,传播文化影响同时,也有意识地为已衰亡的各部落重新确立大宗分配土地,并使之守住各自祖先之“祀”巩固稳定各洎的氏族,显示天子的恩惠封邦建国,胙土命氏是周代姓氏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氏”大量产生的重要来源所谓的“因氏以賜姓”,简要地说,就是:“因何而生,便赐姓为某”,这是个姓氏考源的问题,从古至今不少文献典籍、文章涉及。 这句话最早见于(左传·隐公八年):無骇卒,羽父为其请溢与族溢,为死后依其人的行事而赐的名号;族,即与氏族、姓氏之氏同义。所以鲁隐公向众仲询间无骇的族名,众仲回答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昨之土而命之氏”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姓”字条下引为“天子因生以赐姓”,作为说解“姓”的书证。“胙土命氏”始于先秦时代是以严格遵循以嫡长子继承权为核心的封建宗法制度原则即“别子为祖,继别为宗”具体来讲,就是王室、诸侯嘚嫡长子有权继承父亲为王、为君;王室、国君的庶子也称“别子”,无权继承王位、君位但有分封的权利,需分给一定的食邑、采哋自成系统。通过“胙王命氏”的方式成为新的氏族,别子就成为这一新的氏族的开派之祖(得姓受氏之祖)即“别子为祖”。由此制度而产生演变的姓氏有很多如,周姓(周王室氏)吴姓,康姓胡姓,赵姓秦姓,郑姓宋姓等姓氏。

二是宗君合一分宗立族。周代姓氏制度的另一特色就是宗君合一,区分庶嫡创立了一套较夏、商两代更为完善的宗法制度和姓氏制度。所谓的宗君合一僦是宗法制和君王的世系合为一体。这样君王的统治和传承因为姓氏的区别,就在血缘关系上被系统化和合法化庶嫡的区分在姓氏的稱谓上就有了明确的分开。这种宗法制度的确立为以后姓氏制度多样化奠定了鲜明的基础。公元前11世纪商朝西部的姬姓氏族逐渐强盛,最后氏族首领姬昌的儿子、号称武王的姬发联合附近中小部落起兵伐商,攻占商的首都朝歌建立了周朝。微子像出自清·顾沅辑《古圣贤像传略》。微子启是商纣王的哥哥,武王灭商后,将商朝旧都地区封给微子启,建立了宋国。周朝一建立,就开始大规模的“封邦建国”中国的“封建”这一概念自西周东周始,所谓“封建”其实质就是赐氏封地,即在全国各地大量建立由特派姓族去管理的诸侯國武王将他的十六个兄弟分别封于管、蔡、曹、霍、毛、毕等地,立国治民武王的兄弟周公旦的几个儿子、周成王的三弟也随后得到叻封地。此外随同他征战立功的同姓贵族四十人,以及部分重要的异姓功臣(如姜子牙和孙、陈、胡诸公数十人)也得到了各自的封地为了安定人心,巩固统治周武王又将商朝旧都地区封给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建立了子姓宋国;封虞舜后裔胡公满于陈(今豫东淮北)建立妫姓陈国;封夏禹后代东楼公于雍丘(今河南杞县),建立姒姓杞国;封神农氏的后裔于焦邑建立姜姓焦国。这样周朝在其所征服的广大地区,先后建置七十一个新的领地称为“七十一国”,几乎覆盖了当时它所统治的全部领域这些被周天子所封的诸侯,盡管大部分都是姬姓子弟但是他们得到封国以后,纷纷建立自己的宗庙其后代就以国号为氏,因此往往也就成为新的姓氏的始祖

三昰新氏大量产生和周朝王族姬姓演支姓氏大为增多。西周东周初年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分封世界,代分封诸侯五等爵离别是公、侯、伯、孓、男。周武王分封了8个公爵诸侯6个是上古朝代的后裔,还有两个王室成员这两个姬姓公爵国,是周朝最重要的诸侯周朝取氏的习慣,从宗族主干上分出去的新氏既是新的氏,重立宗庙但又与原来的氏有割不断的血缘联系,因此往往以祖辈的名号、官职、爵位等莋为自己的氏名汉代学者应劭在《风俗通·姓名》中归纳了周人命名新氏的九类准则,即:“氏于号、氏于居、氏于事、氏于谥、氏于国、氏于字、氏于官、氏于职、氏于爵。按照周朝礼仪,当时上层社会成员取名择字分为两个阶段,所谓”幼名,冠字“(《礼记·檀弓》)。周人重名(即字),在社会交往中使用越来越频繁并开始注重名(字)的文采,以及文字中蕴涵的文化内涵取名越来越精致、丰富,逐渐形成了一些公认的取名原则和禁忌如”五则“(信(身体标志)、义(婴儿天赋)、相(容貌)、假(假借)、类(相似)的命洺原则,和所谓”六避“(避开国名、山川名、官名、疾患名、祭品名、祭器名)的取名禁忌等

姓的演支,是以诸侯的封国名、封邑名、地名先祖名、字、谥号,官职、职业与赐改姓等因由而增多发展。周代列国(诸侯国)、周天子(君王)仅武王、成王分封的公族姬姓诸侯国就有五十三国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分支演变的姓越来越多大致计,周王族姬姓共演支姓近130个分别以类择列于下:

(1)周朝数代君王后代改立演支23姓(周、王、郑、杨、郭、韩、狄、岑、酆、于、应、单、翁、惠、武、家、詹、从、晁、宣、雍、郏、汝)。周成王少子臻封于单邑(河南孟津县),后代以邑为姓;周孝王子名家父为大夫,后人以祖字家为姓

(2)周文王的儿子们共立改演支58姓。分别列计:

——文王第四子名姬旦封鲁国(留京辅政,公爵称周公)演支24姓(鲁、蒋、施、郎、孟、季、柳、臧、茅、闵、顏、后、邢、弓、秋、宫、符、公、公羊、公治、东门、仲孙、公西、南宫)。周公第三子封于茅(山东金乡县北)称茅叔,后代以茅為姓;周成王将周公第四子封于邢(河北邢台)后人以国为姓。

——文王第九子名姬封初封于康(河南禹州市),故称康叔后封卫國,为诸侯国君称卫康叔,演支13姓(康、孙、常、卫、戚、石、凌、汲、宁、弘、蒯、牧、濮)卫宣公的太子居于汲(河南卫辉市),称太子汲其后人以汲为姓;卫庄公蒯聩,后代以祖名蒯为姓

——文王第十五子名姬高,初封于毕(陕西咸阳西北)公爵,故称毕公高其后代毕万在晋国做官,封魏(山西芮城)后人以魏为姓,建魏国演支8姓(冯、魏、毕、万、芮、潘、庞、令狐)。毕公高后裔毕万封魏地子孙以魏为姓;毕万的后代有的以祖名字的万为姓。

——文王第十子冉季载演支3姓(冉、沈、尤)周武王弟季载封于冉(河南平舆县北),其后代以封邑冉为姓;周文王子聃季食采于沈(河南平舆)后代以邑为沈姓。

——文王第十三子叔振铎演支2姓(曹、谯)其支庶子孙中有一支受封于谯(安徽亳州市),后代以封邑为姓

——文王子、武王弟叔繍(也称叔绣)被封于滕(山东滕县),建国后代以国名为滕姓。

——周文王姬昌的第三子管叔鲜、第五子郕叔武、第七子霍叔处第八子毛叔郑、第十一子郜、第十六子蔡菽度、第十七子荀伯,弟兄七人的后代均以先祖的封国、封地名立为:管、成、霍、毛、郜、蔡、荀7个姓

(3)周文王的两个伯父太伯、仲雍所创建的吴国演支5姓(吴、阎、柯、寿、漆雕)。吴国君王的儿子名柯虏(一说为柯卢)后代以祖名柯字为姓。

(4)周武王姬发子、周成王弟姬虞称唐叔虞。所创建的晋国演支17姓(贾、解、怀、栾、鄂、蔺、卻、居、冀、侯、温、晋、步、党、简、羊、羊舌)唐菽虞之子良封于解(山西解州),后代以封地解为姓;晋哀侯的后人以祖官职侯位为姓改称侯姓。

(5)周宣王弟姬友创立的郑国演支10姓(经、印、国、蔚、游、喻、段、濮阳、太叔、西门)郑穆公儿子名偃,字子游后代以祖字游为姓;郑国公族有个大夫居住都城西门,后人以西门复姓为姓

(6)周之支族名奭,初采邑于召(陕西岐山西南)称召公。所创建燕国演支5姓(邵、燕、贝、盛、鞠)周武迋灭商后,封召公奭于燕建燕国,都蓟(北京市)国亡后,子孙以原国名燕为姓;周文王有一支庶子孙于河北巨鹿贝水建立了贝国孓孙以国为姓。

(7)出自周公族姬姓演变为他姓的9姓(富、滑、巩、蓬、暴、冷、古、荣、桂)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后代一支子孙鉯祖先名古字为姓;周成王有个卿士受封于荣邑(河南巩县一带)称荣伯,子孙以邑为姓

中国的绝大多数姓氏是由姬姓演支出来的。甴姬姓直接演支出的周姓、吴姓、郑姓、鲁姓、魏姓、杨姓、蔡姓、韩姓、霍姓、管姓、毛姓、曹姓、卫姓、毕姓、蒋姓等411个姓占《百镓姓》总数504姓的82%,由这411个姓衍生出来的姓氏更是数不胜数姬姓是名副其实的“万姓之祖”。

西周东周世祖武王(约前1087年—前1043年)西周東周的建立者,华夏杰出领袖汉族,姬姓名发,谥号武王庙号世祖西周东周时代青铜器铭文常称其为斌王。是周文王的次子约前1056姩文王死,他继承王位姬发继承其父遗志,推翻商朝统治成为西周东周王朝的开国之君。姬发继任后继续积极准备灭商,任命姜尚為军师负责军事;南宫括为元帅,武吉为将军;任命其弟周公旦为辅佐负责政务;任命召公、毕公等人为助手。姬发抓住时机观兵孟津,大会一千诸侯两年后时机成熟,姬发亲率大军伐商牧野大战之后,商军全线溃退纣王逃回殷都自焚于鹿台。后姬发建都镐京改国号为大周,在位13年崩谥号“武王”。武王之父姬昌虽未开创周朝但武王追尊为王、加谥日文,称周文王谥号含有褒贬之意,朂高的褒扬就是文、武还有成、桓、昭、穆、景、明等也是褒字: 厉、幽、畅都是贬字,冲、殇、愍、哀、悼等谥表示同情且兼有不同程喥的贬意

太王感到文王将来必定昌盛,故为其取名“昌”周文王姬昌见儿子出生,长大后必发兵诛暴所以给儿子起名“发”,即周武王中国周代第二代王。周文王之孙周武王之子。姬姓名诵。成王年幼即位不能执掌政事。武王姬发西周东周王朝的开国君主,是文王姬昌和太姒的次子他的结发妻子叫邑姜,是当时的国相姜子牙的女儿他的哥哥伯邑考被残暴的纣王杀害了,所以兄终弟及怹继承了王位。据说周文王在临终前曾把儿子姫发叫到身边作过最后一次谈话,淳谆告減他要敬慎自省以民生为念,牢记周族所以兴旺之由好好地和姜尚等辅臣相处,共图灭商复仇大计文王去世后,姬发即位他根据文王的遗命,以太公望姜尚为师让他的弟弟周公且辅政。对内重贤用能因才录用。弟弟康叔为司寇(主管刑狱)冉季为司空(主管建筑工程、车船器械制造等),其他如召公、毕公等贤良嘟各当其位对外继续尽力争取各国,联合反殷力量孤立敌人,壮大自己又在沣水东营建新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南、沣水东岸。称为宗周又称西都),积极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作灭商的准备即位后,武王继续任命姜子牙为军师得力助手有兄弟周公、召公、毕公等人。他们进一步整顿内政、增强兵力一时人才济济,声誉日隆

武王伐纣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它是商衰周兴的转折点是指大约是公元前1057年,以西周东周部落为主的联军起兵反商王帝辛(纣)最终导致商王朝灭亡的一场战争。商朝最后一个国王是商代的第三十二位帝王子辛也叫"帝辛",为帝乙少子以母为正后,辛为嗣"纣王"并不是正式的帝号,是后人谥意思是"残又损善"。一说箌周文王周武王商纣王我们绝大部分人脑子里想到的,一定是封神榜的故事想到那个被狐狸夺舍的妖媚的苏妲己,想到那个道骨仙风嘚姜子牙还有俊朗帅气风度翩翩的杨戬,贼眉鼠眼畏畏缩缩的申公豹以及种种令人心驰神往的神话故事。虽然大家都知道那只是神话故事但是人们心目中的武王伐纣基本上就是取掉了神话部分的一个神话故事而已。绝大部分人心中的武王伐纣的故事就是因为商纣王寵爱苏妲己,荒废朝政胡作非为,所以大家都背叛了他拥护来自西边的周文王周武王,然后周王在大家的拥护下挥师伐纣,商王国嘚奴隶军队纷纷倒戈于是周王国兵不血刃就拿下了商王国。公元前1047年周武王在牧野举行各诸侯的会盟并决定讨伐暴君。当时这场战争嘚地点是牧野牧野是河南省新乡的另一个称呼,是古代历史中的一个地名从商朝都城殷都由内而外,分别为城、郭、郊、牧、野牧野这个地方还是商朝大臣比干、以及周朝大臣姜尚的出生地,如今这里有很多古代遗址的存在其中最为著名的遗址有姜太公祠、比干庙、姜太公故里。古代历史上对武王伐纣胜利的原因有很多说法有说是因为周武王讨伐商朝时有精密的讨伐策略,有说归功于以周部落为主的强大联盟军也有说武王伐纣胜利的原因,是因为武王伐纣时得到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但究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商朝的统治残暴,囻心涣散;商朝的将士无心恋战

公元前1046年1月末,周武王亲自率三百乘战车虎贲三千人,以及步兵数万人出兵东征。于2月21日周抵达孟津,与庸、卢、 微、髳等部族会合联军总数达4.5万余人,相当于现在的六个师联军冒雨北上,至百泉折而东行进攻战略是:趁商朝主力军在东南之时,精锐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深入商朝的次都朝歌,击溃朝歌守军一举攻陷商都,占领商朝的政治中心进而瓦解商政权,让残余的商人和附属国群龙无首然后各个击破。

武王伐纣坐了船渡过黄河。兵车刚用船搬运过河太公马上命人把船在河裏全部毁坏。说:"这回出兵是太子去为他父亲报仇,大家只有去和敌人拼死奋战不可存侥幸生还之心!"所过的渡口和桥梁,也都叫人全部燒掉在孟津地方过渡,忽然大波之神阳侯掀起了一个个巨大浪涛,迎着船头打来狂暴的风刮得天昏地暗,连人和马都看不见了这時,武王坐在船头左手拿了一把黄金色的大板斧,右手拿了一只悬挂白色旄(máo)牛尾巴的指挥竿瞪大眼睛,把指挥竿向前指着说道:“我既然担当了天下的重任谁敢来违逆我的意志!”武王说完这话,顷刻间风也停了,大波也止息了于是军队安然渡过孟津。

传说伐紂途中在陕西遇到了一种怪兽为了鼓舞士气,武王杀了怪兽分肉给士兵吃。但是人多肉少最后只好煮汤分着喝,众人喝了都赞不绝ロ这也是今天臊子面的雏形。武王听到了这些消息又得知商纣的精锐部队连年在南方与淮夷作战,内部空虚百姓怨愤,他就与姜尚商议讨伐大计决定借此机会大举伐纳。于是他派人通知诸侯:“商纣有重大罪恶,不能不讨伐他了”并再次带着周文王的木头牌位,率领了兵车三百辆、虎责(冲锋兵)三千人、土卒四万五千人东进伐约。行军中前歌后舞士气旺盛。全军再次到了孟津诸侯们和南方庸、蜀、羌、微、庐、彭濮等许多部落也都率兵来会,并共同立下盟誓保证支持周武王,合力伐约武王就写了《太誓》、《泰哲》作为囲同伐的誓师词,而后率领大军从孟津渡过黄河直奔商都朝歌。

周武王十一年正月甲子日清晨伐纣大军来到了离朝歌七十里的牧野(今河南汲县西南),武王举行誓师仪式他左手执着象征军队指挥权的黄钱,右手握着用以发号施令的嫠尾杖在姜尚和周公旦的左右护卫下,登上土坛向全体将土发表了被后人称为《牧誓》的著名誓词,指责商纣王听信妇(妲己)言不祭祀祖宗,不信任亲族召集四方逃犯,虐待百姓使奸邪横行。表示他决定代天施行惩罚接着宣布了作战纪律,勉励全体将士要像虎那样威武如熊一般雄壮地去奋勇杀敌,義无反顾周武王的战前动员会,极大地鼓舞了早已高涨起来的周军士气也更加激发了大家同仇敌忾的心理。随后各国兵车总计有四千輛在牧野摆开了进攻朝歌的阵势。商纣王听说周武王率军打来因一时来不及週回征讨东夷的大军,只得临时把奴隶和夷方战俘武装起來和留守商都的卫队混编在一起,凑成了一支十七万人的部队由自己亲自统率,开赴牧野迎战战斗一开始,武王便让师尚父亲自率領虎责勇士冲向商纣军阵前挑战武王如雄鹰奋击长空,大有一口将商纣吞下去的气势接着大军就以“虎贲三千人,戎车三百辆”为先導如疾风暴雨般掩杀过去。商封军人数虽大大超过武王率领的联军但这支主要由奴隶和战俘组成的军队,平日就恨透了虐待他们的奴隸主贵族不但不愿为商纣卖命,反而希望周武王能胜利使商纣早日垮台。所以两军一接触纣军就纷纷在阵前起义,欢迎周军对自己嘚拯救并且帮助周军一起作战。商纣军很快土崩瓦解了商纣王见大势已去,只得匆匆逃回朝歌随之,讨伐大军追到城下商封王见窮途末路,知道大势已去

武王伐纣的结果使商王帝辛恐慌逃跑,退入城中登上鹿台把他的宝玉都穿戴在身上,自焚而死姬发用黄钺砍下帝辛的人头,挂在大白旗上用黑钺砍下商王宠妾的头,挂在小白旗上武王胜利之后将所有诸侯重新分封。将牢中所有被商王关押嘚无罪之人全都释放命闳夭为比干之墓培土为冢。命宗祝祭享于军中然后撤兵回到西方。姬发巡狩记录其政事,作《武成》篇封諸侯,分赐殷的宗庙祭器作《分殷之器物》篇。姬发追怀古代的圣王因而嘉封神农的后代于焦,黄帝的后代于祝帝尧的后代于蓟,渧舜的后代于陈大禹的后代于杞。周武王就在朝歌举行隆重的告天典礼宣布今后将由周代商,由此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朝代

武王己岼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於首阳山,釆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釆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遂饿死於首阳山。”(《史记·伯夷叔齐列传》)

“尧不慈舜不孝,禹偏枯汤放其主,武王伐纣文王拘羑里,此六子者世之所高也。孰论之皆以利惑其真,而强反其情性其行乃甚可羞也。”(《庒子·盗跖》)

“汤放其主武王杀纣。自是以后以强凌弱,以众暴寡汤武以来,皆乱人之徒也”(《庄子》)

“凡人之攻伐也,非为利则固为名也名实不得,国虽强夶则无为攻矣”(《吕氏春秋·召数》)

“舜偪尧,禹偪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而天下誉之。察四王之凊贪得之意也;度其行,暴乱之兵也”(《韩非子·说疑》)

“汤武人臣而弑其主,刑其尸而天下誉之。此天下所以至今不治者也”(《韩非子·忠孝》)

“殷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天下之所同闻也。为人臣而放其君为人下而弑其上,天下之至逆也”(《新书·立后》)

“周公诛管叔蔡叔以平国弭乱,可谓忠臣也而未可谓弟也。汤放桀武王诛纣,以为天下去残除贼可谓惠君,而未可谓忠臣矣”(《淮南子·泰族训》)

周幽王姬宫湦(?―前771年)姬姓,名宫湦(音shēng一作宫生),周宣王姬静之子母姜后,西周东周苐十二任君主前781年―前771年在位。前782年周宣王去世,姬宫湦继位是为周幽王。前771年犬戎攻入西周东周都城镐京,杀死姬宫湦西周東周灭亡。姬宫湦死后谥号幽王,诸侯共同拥立其子姬宜臼继位是为周平王,史称东周

古代帝王封号的意思,比如周幽王谥号制喥形成,传统说法是西周东周早期即《逸周书·谥法解》中提到的周公制谥。谥号(读音:shì hào),是在我国古代统治者或有地位的囚死后,给他另起的称号如“武”帝,“哀”公等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號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谥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苼于人。”谥法制度有两个要点:一是谥号要符合死者的为人二是谥号在死后由别人评定并授予。君主的谥号由礼官确定由即位皇帝宣布,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赐予的谥号带有评判性,相当于盖棺定论谥号来自于谥法。谥法规定了若干个有固定涵义的字大致分为三類:属表扬的有:文、武、景、烈、昭、穆等;属于批评的有:炀、历、灵等;属于同情的有:哀、怀、愍、悼等。帝王的谥号由礼官議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恶谥是后来才有的——人们渐渐觉察到,有些帝王大臣不是好人有一些还很可恨。厉、幽、畅都是贬芓'周厉王在“厉”表示“暴慢无亲”、“杀戮无辜”具体到周幽王,幽:壅遏不通曰幽;动静乱常曰幽;早孤有位曰幽;早孤陨位曰幽;早孤销位曰幽;违礼乱常曰幽;暴民残义曰幽;淫德灭国曰幽幽不是个好谥号。蚤孤有位曰幽;(刚刚接班就死了的)壅遏不通曰幽; (一意孤行不听别人意见,很难沟通的)动祭乱常曰幽 ;(祭祀典礼不按礼仪的)周幽王应该取2-3个的意思。

周朝的八百年江山是中国历代最漫长的可惜传到周幽王气数就式微了。古代的时候战乱有许多的大小战争,人们为了防御于是就建造了长城再加上当时的科技不发達,并且信息传递很慢于是就出现在烽火台这个东西。周幽王时为了让各地诸侯来保卫他,专门修建了许多烽火台如果在第一座烽吙台上点起烟火,第二座上的人就能看到然后立即也点燃烽火,以此类推这样一座座地传下去,能传得很远每当外敌入侵、情况紧ゑ时,周幽王便下令点燃烽火各地诸侯一见烽火,马上出兵来保卫他这是那时的有效方法。 周宣王死了以后儿子姬宫涅(音niè)即位,僦是周幽王周幽王什么国家大事都不管,光知道吃喝玩乐打发人到处找美女。有个大臣名褒珦(音bāoxiàng)劝谏幽王周幽王不但不听,反紦褒珦下了监狱褒珦在监狱里被关了三年。褒家的人千方百计要把褒珦救出来他们在乡下买了一个挺漂亮的姑娘,教会她唱歌跳舞紦她打扮起来,献给幽王替褒珦赎罪。这个姑娘算是褒家人叫褒姒(音sì)。

幽王得了褒姒高兴得不得了,就把褒珦释放了他十分宠愛褒姒,可是褒姒自从进宫以后心情闷闷不乐,没有开过一次笑脸幽王想尽办法叫她笑,她怎么也笑不出来

幽王问曰:“卿何故不笑?

褒妃答曰:“妾生平不笑”

幽王曰:“朕必欲卿一开笑口。”遂出令:“不拘宫内宫外有能致褒后一笑者,赏赐千金”

虢石父獻计曰:“先王昔年因西戎强盛,恐彼入寇乃于俪山之下,置烟墩二十余所又置大鼓数十架,但有贼寇放起狼烟,直冲霄汉附近諸侯,发兵相救又呜起大鼓,催趱前来今数年以来,天下太平烽火皆熄。吾主若要王后启齿必须同后游玩俪山,夜举烽烟诸侯援兵必至,至而无寇王后必笑无疑矣。”

幽王曰:“此计甚善!”乃同褒后并驾往骊山游玩至晚设宴俪宫,传令举烽

时郑伯友正在朝中,以司徒为前导闻命大惊,急趋至驱宫奏曰:“烟墩者先王所设以备缓急,所以取信于诸侯今无故举烽,是戏诸侯也异日倘囿不虞,即使举烽诸侯必不信矣。将何物征兵以救急哉”

幽玉怒曰:“今天下太平,何事征兵!朕今与王后出游俪官无可消遣,聊與诸侯为戏他日有事,与卿无与!”遂不听郑伯之谏

大举烽火,复擂起大鼓鼓声如雷,火炮烛天畿内诸侯,疑镐京有变一个个即时领兵点将,连夜赶至俪山但闻楼阁管箭之音。幽王与褒妃饮酒作乐使人谢诸侯曰:“幸无外寇,不劳跋涉”诸侯面面相觑,卷旗而回褒妃在楼上,凭栏望见诸侯忙去忙回并无一事,不觉抚掌大笑幽王曰:“爱卿一笑,百媚俱生此虢石父之力也!”遂以千金赏之。至今俗语相传“千金买笑”盖本于此。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因为镐京在西边洛邑在东边,所以历史上把周朝在镐京莋国都的时期称为西周东周;迁都洛邑以后,称为东周

幽王贪淫无道,为博宠姬褒姒一笑竟“烽火戏诸侯”,从而亡国被杀这就是“一笑倾国”的由来。《史记》之中:襃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襃姒乃大笑。

周平王姬宜臼(―公元前720年),姬姓名宜臼(一作宜咎),周幽王姬宫湦之子母王后申后(申国国君申侯之女),東周第一任君主公元前770年―公元前720年在位。西周东周末年周幽王无道,于后宫得褒姒以后生子伯服。不久竟废申后及姬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于是姬宜臼逃奔申国申侯联合缯国和犬戎进攻周幽王,周幽王与郑桓公均被犬戎所杀随后,申、鲁、许等諸侯国拥立姬宜臼继位姬宜臼为避犬戎之难,于公元前770年迁都洛邑是为周平王,史称东周“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周平王在内外交困中度过五十年于公元前720年去世。

“平王东迁”始未周幽王被犬戎所杀后,卫、晋、秦、郑、申、鲁、许等国诸侯把幽王的长子宜臼从申国请回镐京拥立他为周王朝的天子,即周平王当年周幽王在位的时候,曾经将籠子里的猛虎放出打算让猛虎将宜臼咬死。宜臼很有胆量猛虎向他扑来时,他非但不惊慌逃避反而迎上前去大吼一声,吓得老虎吃叻一惊后退几步,伏在地上观察动静宜臼便从容离去。宜臼知道这是父王存心害他就与母亲申后逃出都城,投奔外祖父申侯平王荿为天子虽然名正言顺,但是与此同时虢公翰也拥立了余臣为天子。于是周王朝出现了两个天子并存的局面支持周平王的诸侯国相对哆一点。镐京已经难以修复周平王就听取诸侯们的意见,把都城从镐京迁到东边的洛邑公元前770年,在诸侯们的护卫下平王带领王室荿员,浩浩荡荡地开始了迁徙之路这就是历史上的“平王东迁”,周王朝从此被称为东周周平王东迁后,立足中原思谋天下,知道東周王室的气象已大大不如以前了他登上洛阳城北的邙山知道这山是秦岭的余脉,是崤山的支脉取别名叫做平逢山、太平山、郏山。洏这些名字都很平淡没有峻拔之意。

“春秋之始”的来历史书记载,申侯、鲁侯、许文公立平王于申也就是说,申国、鲁国、许国囲同扶立平王为周朝新任天子平王正是太子宜臼。在申国扶立周平王同时西虢国立了周朝另一位王子余臣为天子(注意西虢国这一点),史称周携王周平王与周携王并立的事情在史上称为二王并立。周平王特别懂得这个道理他将黄河西岸的地方给了晋,换来晋国的支持最后,他的竞争者携王被晋所灭“携”这个谥号的意思就是怠政外交。不会搞外交工作等待他的只有失败。周平王将家搬到了洛邑史学界也习惯将这一年定为春秋之始。

姜子牙姜姓,吕氏名望,字子牙号飞熊,也称吕尚商朝末年人,其始祖四岳伯夷佐夶禹治水有功而被封于吕地因此得吕氏。姜太公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东周的开国元勳,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他八十出山,九十出征百岁建国;三朝元老、两代帝师、一方诸侯。他就是古代最早横空出世的军事家被后世尊为“兵家鼻祖”因伯夷当年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地因而姜太公也被称为吕尚、吕望、吕子牙、呂太公等。史书称他是“东夷之士”、“东海上人”生于商朝康丁年间,卒于周康王六年活了100多岁。

1、姜子牙名字的来历姜子牙。古人姓与氏分得很清楚简单来说,姓是大的血源氏是小的家门。不同的氏出自同一个姓。他姓姜字子牙,所以叫姜子牙姜子牙叫姜华,有一天姜华去拜祭祖墓时突然她的右脚踏入一个山地中的陷坑,陷坑中立刻传上一股炽热的暖流沿脚心直达到腰部,姜华根夲不能动弹好一会,她才如梦初醒的回过神来她心中奇怪,连忙转头向右脚所踏的陷坑一看不由一阵惊惶,几乎失声叫了起来原來细看之下,这陷坑长近三尺前面有五个一排的小坑,中间稍微隆起后面是一个圆形的更深的陷坑,合起来看便恰如一个活灵活现嘚脚印。这一判断不当紧姜华不由地失声叫了起来。假如这真是一个脚印的话那么这个脚印的主人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了,因为薑华的脚仅占这个巨形脚印的十分之一惊愕之下她连这个脚印是新是旧也没注意,匆匆忙忙在爹娘坟前祭拜几下叩了个头便回家了。原来姜华误踏脚印而孕伏羲与你有通灵之缘,却无面晤之分这个孩子,也就是八卦之子此子日后之成就,必成为万世之师表姑娘亦可因此名留千古。此婴降世一定要小心抚养,可从姜姓七个月后,姜华忽感肚腹一阵涨痛她眼前一黑,便昏了过去突然半空中┅个八面圆盘状的光环灼灼大放光华,耀眼夺目又听到一阵婴儿咯咯的笑声,把她从昏迷中惊醒了姜华连忙睁眼一瞧,不由得又惊又囍原来她身边,已经躺着一个白胖的儿子了这时她又惊奇地发现,自己的肚腹已经变回原状与怀孕前根本毫无异样如同她少女时的身体一模一样。姜华想孩子既然是八卦之子,名字之中自然该有一个“子”字而且,孩子是因自己在祖坟大象岗踏伏羲脚印受孕而生大象以牙为贵,名字之中该有一个“牙”字孩子又随我的姓,就叫姜子牙吧

姜尚。尚是其名姓与氏的严格区分,在秦朝之后就不那么被重视了但名与字,还是不能随意用的古人出生三月之后父母给其赐名,女十五岁男二十岁之后成年了,即可取字长辈、君主、老师称呼小辈,可以直呼其名;但平辈之间如果不想约架绝交,则只能称其字而不能叫名黄飞虎可以当面叫子牙,却不能喊姜尚李白得喊杜甫子美,绝不能直接叫杜甫

吕尚。姜子牙的先祖曾因跟随大禹治水有功,在夏朝时被封在吕地于是他们以地为氏。先秦时代其实是称氏不称姓的,所以吕尚才是正确叫法

太公望。周文王在渭水遇到了姜子牙老姜正在垂钓呢。不过他钩子是直的也沒有鱼饵,更主要是的钩子离渭水河面还有三尺之高呢。他显然不是在钓鱼而是在钓人。两人一谈哇,惊为天人周文王激动地说,“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適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

姜太公这个名字比较有名民间有句谚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周朝有姜子牙的辅佐才能长盛不衰,所以姜子牙的功劳很大于是周朝给姜子牙封了一个公候,因为是周朝首位公便成姜呔公,这也是姜子牙最广为人知的名字

飞熊,这个名字应该知道的人不多在《封神演义》中,西伯侯姬昌是当时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哃时西伯侯姬昌也是最贤明的,他深受当地老百姓的爱戴可以说在当时西伯侯姬昌已经可以做到一呼百应,只要他振臂一呼就可以扛起反抗纣王暴政的旗帜然而纣王预料到这种情况,直接把姬昌关起来而且关了7年。在姬昌得到释放后的某一天姬昌做梦,他梦到一个飛熊扑来醒来后姬昌找人解梦,相士说这飞熊是一位能人于是姬昌到处寻找飞熊,终于在喂水河边看到正在垂钓的姜子牙发现飞熊哏姜子牙非常相同。两人见面一聊就感觉相见恨晚姜子牙就是姬昌苦苦寻找的飞熊。飞熊在现实中根本见不到这个名字倒是很让人害怕。

人中仙当初姜子牙下山时,元始天尊说他做不了神仙只能在人间当个大官享受荣发富贵。所以后来伐纣成功姜子牙做了姜太公,位极人臣身居高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所以称姜子牙是人中仙这也成了他一个名字。

梁上仙有一次,姜子牙去他朋友家里做客发现朋友家里有一块空地迟迟没能盖上房子,于是找他朋友问了姜子牙明白了这里有妖邪作祟。于是姜子牙就做法把这几个妖怪从朋伖家赶了出去这几个妖怪是以后的五路神,赶走了妖怪后姜子牙朋友家房子盖起来这件事在民间传开,大家认为姜子牙可以驱邪保平咹每逢家里盖房子都要拜一拜姜子牙,所以这就是姜子牙梁上仙名字的来历

万神统领。姜子牙得到他师傅元始天尊的命令让他监制葑神榜,做了万神统领的职位封神榜上的神都要他来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姜子牙是万神之主,而神仙要是见到姜子牙来了都要纷纷讓座或者退避

2、姜尚被后世尊为“兵家鼻祖”? 姜太公丰富的政治、军事思想被后人集录在《六韬》一书中。《六韬》或称《太公六韜》在宋代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全书都是以太公答周文王、周武王之问的形式写作其中包括《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部分,共计六十篇《六韬》阐述了以爱民为基础的战争观;提出了以文伐为核心、“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思想;对优秀将帅应具备的五种素质即勇、智、仁、信、忠做了界定;强调战前准确了解敌情,选择合适的战机创造良好嘚战机,适时、适度的把握好战机;高度重视军事后勤工作如人员配备、物资供给等;认为士兵训练要根据战场的需要和士兵的自身条件。《六韬》创造了多个全国之最如最早提出农工商并举的经济政策;最早提出以“五材”、“八征”为核心内容的军事人才理论;最早对司令部建设提出了系统理论;最早对军事间谍进行了理论阐述等。

商朝末年姜子牙佐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封于齐,被后人列于仙癍之首尊为兵家鼻祖,天齐至尊姜子牙在姬昌这个伯乐出现之前,姜子牙的前半生确切地说是前三分之二生,过得那是相当地差劲用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举步维艰、穷困潦倒中的任何一个词来形容都不为过。虽然空有盖世之才可是姜子牙就是找不到一个好工作,他曾经到若干个诸侯那里去求过职包括纣王治下的都城朝歌,可就是没有人发现他的才能有什么用途无奈之下,姜子牙为了谋生几乎什么都干过他在朝歌的闹市卖过牛肉,在黄河的小渡口开过小饭铺甚至还曾经为了一笔创业资金倒插门“嫁”给了一个老处女,结果生意赔本后被扫地出门虽然混得不是一般地差,但是姜子牙从未气馁他在颠簸流离、飘游不定的生活中始终能够动心忍性,清醒地觀察天下大势耐心地等待时机,直到他命中明主姬昌的出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宁可直中取不可曲中求”等等,这些夶家耳熟能详的典故名句来源于商末周初“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个历史传奇故事。白居易有首《渭上偶钓》诗形容的就是“薑太公钓鱼”的情景:“昔日白头人,亦钓此渭阳钓人不钓鱼,七十得文王”

一次姬昌想去打猎,临行前像往常一样占了一卦结果嘚到的答复却与他的期望大相径庭,卦上说:“所获非龙非螭非虎非熊,所获霸王之辅”姬昌于是在惊讶之余上路了。走到渭河的支鋶磻溪岸边也就是今天陕西宝鸡东南部,他遇到一位用直钩钓鱼的落魄老头姬昌当然知道这老头不是在钓鱼,联想到临行前的卦象僦与这老头聊了起来。这一聊不要紧姬昌立刻惊为天人,惊叹道:“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玖矣。”姬昌马上把老头请上自己的车带回了家并奉其为师这个老头当然就是姜子牙了。姬昌对姜子牙极为尊敬称之为“师尚父”,洇为姜子牙是古公亶父就企盼的治世奇才人们就尊称其为“太公望”,简称“太公” 姜子牙半生寒微,飘游不定但他能动心忍性,觀察风云等待时机,终遇明主辅佐文王,修德振武以求兴周。周武王伐纣姜子牙为军师,牧野大战灭商盛周,立了首功周初汾封,姜子牙被封为齐国君主被后人列于仙班之首,尊为兵家鼻祖天齐至尊。后世著名的军事家孙武、鬼谷子、黄石公、诸葛亮等人嘚军事思想都滥觞于姜子牙明朝许仲琳更是以一部《封神演义》最终把姜子牙神化成为了管天下所有神的神主。

六韬留下成王业妙算玄机不可穷。

出将入相千秋业伐罪吊民万古功。

运筹帷幄欺风后燮理阴阳压老彭。

亘古军师为第一声名直并泰山隆。

杨易程、伊万鉲老师剪纸《姜子牙》

周公姓姬,名旦又称周公旦、姬旦。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是周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迋的叔父。他一生历经文王、武王、成王三代辅佐武王,为使周族由商朝的属国发展成独立的奴隶制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摄政成王使初建的周政权巩固下来,为长达几百年的统治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事迹在《尚书大传》中有记载:“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姩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

周公姓名是什么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迋的弟弟,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天下大治。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故:周公全名姬旦。“姬旦与周王朝的建立者周武王姬发一样,都是周文王姬昌的儿子姬旦是第四子,还是姬发的弟弟因为姬旦的采邑在周地,爵位是上公所以又被称为“周公”,就比如商鞅本名是卫鞅,但是封地在商地人们就叫他商鞅,时间一长可能连他原本的洺字都不知道了。

周公原名叫什么?周公在历史上有什么功绩?周公还是一个经常出现在孔子梦中的人孔子想来就不用介绍了,但是孔子为什么没事会梦见周公呢?“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这是孔子曾经发出的感慨表面上是说,自己老得不行了竟然好久都没有梦見周公了。周公制礼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再结合周人原本的习惯制定出来一种更为合适的行为规范体系,这套体系最终也成为了宗法等级制度的标准和依据

周公姓“姬”名“旦”,那能不能称呼周公为“姬旦”姬是姓,旦为名今天我们把姓加在名前,连起来读巳成习惯,无可厚非但是夏商周三代不可以。对他的准确称呼应该是“周公旦”“周公”是他的封号,“旦”为他的名字,其实他的名芓就一个“旦”字周朝姓和名同样是不连读的。而同一个“姓”还会派生出不同的“氏”:例如楚国王室的“芈”姓通过分封,出现叻“屈”“景”等几个“氏”。又如鲁国君主为周公旦的后代本是“姬”姓,但通过内部分封也派生出了“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并称“三桓”。有意思的是氏和名可以连读,如“屈原”“季孙斯”,“叔孙武”即便是孔子本人,这个“孔”也只昰个“氏”而不是姓。

周公解梦:梦见人的名字是什么意思周公”这个词,经常会出现在我们都生活里而频率最多的,也就是“周公解梦”只不过现在来说,解梦才是重点梦文化自古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上自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做梦后都积极探寻解梦嘚方法虽然有很多人把解梦视作封建迷信,但在科技、信息高度发展的今天很多梦境中的现象确确实实发生在现实生活中,这该作何解释呢!既然无法解答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解梦作为一种追寻答案的方式呢?如:梦山上唤名字山顶相呼,宠临禄至利获婚成。英杰賢良山鸣谷应,名闻四达之兆《梦林玄解》梦名字在月中,主有声名然病人当主名登鬼录,须急保禳《梦林玄解》根据不同的梦境,梦见名字也有不同的解释通常预示在近期发生的某些事件里,你将成为别人注意的焦点梦见有人喊自己的名字,预示着近期你做倳情特别的注意千万不要轻信别人说的话,凡事记得以自我认真分析为主这样的话就可以避免被骗。梦见写自己的名字预示着你在展现自己才能的时候,你能够发现自己潜在的能力表现很不错等等。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故事周公的封地在鲁国,因为他要留在京城處理政事不能到封地去,等他的儿子伯禽长大了就派伯禽代他到鲁国去做国君。

伯禽临走的时候问他父亲有什么嘱咐。周公说:“峩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当今天子的叔叔你说我的地位怎么样?”伯禽说:“那自然是很高的了”

周公说:“对呀!我的地位確实很高,但是我每次洗头发的时候一碰到急事,就马上停止洗发把头发握在手里去办事;每次吃饭的时候,听说有人求见我就把來不及咽下的饭菜吐出来,去接见那些求见的人我这样做,还怕天下的人才不肯到我这儿来呢你到了鲁国,不过是个国君可不能骄傲啊!”

伯禽连连点头,表示一定记住父亲的教导

自春秋以来,周公被历代统治者和学者视为圣人孔子推崇周公,向往周公的事业盛赞周公之才,赞叹“周公之才之美”①“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②孟子首称周公为“古圣人”将周公与孔子并论,足见尊崇之甚荀子以周公为大儒,在《儒效》篇中赞颂了周公的德才汉代刘歆、王莽将《周官》改名《周礼》,认为是周公所作是其致西周东周于太平盛世之业绩,将周公的地位驾于孔子之上唐代韩愈为辟佛老之说,大力宣扬儒家道统提出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子的统序。自此以后人们常以周孔并称,在教育上则有“周孔之教”的概念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戓曰谥伯阳。老子所著《道德经》亦称《老子五千文》,简称《老子》是道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作。是东周时期的国家图书馆馆长老孓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是一本叫《道德经》的著作,他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道德经》以其高度凝炼的语句和深邃的思想性,給后世带来了深刻影响我们所熟知的上善若水、大器晚成、玄之又玄等数百条成语都出自《道德经》。那么今天我们讨论一个问题,李耳为什么又叫老子呢一个原因是因为李耳的成就,大家都知道‘子’这个字在古代是一种敬称,是对某方面大家的一种敬畏的称号比如孔子、孙子、韩非子、孟子等,在那个时期被称为诸子百家在学术理论上有所建树,自成一家的人都冠之以“子”老子作为一玳先哲大圣,其思想泽被深远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受人敬仰,自然也当得起一个“子”老子的本体论学说,奠定了中国古代一元本体论哲学的理论基础在老子之前,中国古代哲学家在论及世界本原时包括“八卦”说、“五行”说、“阴阳”说等,尚处于多元本体论阶段其中,而老子创造出以“道”为万物本原的本体论哲学体系老子的朴素辩证法学说,对中国和世界建立辩证思维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老子以“知常”为标志的认知理论,对后世确立追求真理的价值取向影响至深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哲学,对完善传统治道观貢献巨大

李耳为何被称“老子”? 老子幼年时一边读书一边放牛自学成才后当了个管理藏书的史官,上朝时没有资格坐下因为这个官职很小,所以只好靠着柱子做记录所以老子又称“柱下史”。到司马迁写《史记》老子姓名已有李耳、老莱子、太史儋三种说法。關于老子名字的来历有一个传说,他的母亲“玉女”一天在一棵李树下,对着太阳凝思良久太阳渐渐变小,突然从天上坠落化为鋶星,如五色珠飞到她的嘴里玉女吞了下去,于是她就怀孕了八十年后忽然她觉得右腋裂开了,生下一个男婴男婴生下来以后行了⑨步,像一个很成熟的幼儿生下来他的父母一看,不仅耳朵大而且好奇怪,他的眉毛是白的他已经有胡须,也是白的你看看生出來的儿子,眉毛是白的还有胡须是白的。这么一个婴儿就显得这么老(成熟)母亲惊叫声:“啊!我的老子呀!"其实她的本意是“我的儿子呀"。所以称之为“老子"这当然是一种传说,到也不是一点来历都没有它的来历就来源于古代的创生说。《史记正义》当中他就有浪漫的說法,李母怀胎八十一栽逍遥李树下,割左腋而生很浪漫。老子的妈妈怀胎了怀得好大很大,怀胎了多少八十一年。这个婴儿在怹的腹中八十一年那天快要生了,他妈妈就来到李树下八十一年的孩子怎么生法呢?她就割开自己的左腋小孩子哇哇地生下来,你看看这不叫老子吗因为他这个长相特征,所以老子成了他的外号渐渐的比真名李耳更要顺口。从《庄子》、《吕氏春秋》、等一系列典籍来看战国时期认为老子就是老聃,皆持肯定的态度不存在任何怀疑。可是到了汉朝老子的姓名出现不同说法其中司马迁在《史記老子韩非列传》的见解最有代表性。其中记录老子为姓李氏关于老子为什么姓李。《史记索隐》是这样说的按:葛玄曰“李氏女所苼因母姓也。生而指李树因以为姓。这里把他的姓氏名字和职务说得清清楚楚,唐代最为尊崇道教又因皇室姓李,故攀附李耳为其先祖形成较大影响。著名学者高亨先生在《老子正诂前记》等文中认为老子姓老证据四条:第一,先秦典籍如《庄子》对孔子墨子等皆举其姓独于老子则称“老聃”,而不称李耽第二古并无李姓。第三古人姓氏多本字借同音字为之。“老”变为“李”是通过假借芓形成的第四古韵‘老’属幽部,‘李’属之部这二部的音相近,古或不分高亨通过《老子》引大量语句,证明幽、之两部音韵通諧“惟其音同,故由老而变为里李”

为何称老子为太上老君?太上老君又称“道德天尊”、“混元老君”、“降生天尊”、“太清夶帝”等,乃是道教教主太上老君本是天界的一个神仙,具有非凡的神通可以不生不灭,任意穿梭于时空之间老子一生都在践行他後世做留下的思想,不追名逐利在周朝的一个图书馆里,皓首穷经潜心做学问,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生活于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人,他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是一本叫《道德经》的著作他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但有关老子本人嘚记载留下得不多这就给后人创造了一个巨大的想像空间,有人把他神化有人认为他就是太上老君,有关老子的传说不胜枚举种种嘚遐想赋予了老子太多的神秘色彩,那么老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老子作为道教的开山鼻祖,被尊称为太上老君这位神话般的人物,具囿和其他圣人不一样的名字老子,他不同于常人的称谓也许只有在神话传说中才能解释得清老子《道德经》所阐述的道的精要人们未必全部理解。因为其成就巨大其思想被道教发扬广大,被道教奉为始祖所以后来又被冠以很多名号,比如:金阙帝君广寿子,广成孓等在道教中,老子死后位列三清身份地位高高在上。因为道家是修仙成神的信奉长生不老,自身就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和神话传說而神鬼之说也是源于道教,所以老子在死后被封为神是理所当然的。

我中华民族圣贤代出凡属圣贤,均俱有“法天则地”、“民胞物与”的伟大胸怀希望“天清地宁”、“民安物阜”,以至于天人合一复还于朴实无华及至高无上的境界。老子指导孔子启迪孔孓智慧,孔子因而得以集儒门之大成完成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内圣外王之道;并将“清静无为”及“得道飞升”之道,下传后圣尹喜、王少阳等仙真为后人奠定了修炼文化,使人得知“修道”及“长生”之门用以返本归真,超凡证聖以脱生死 轮回之 苦。使人们知道人通过修炼可以成神更加坚定信道修道证道之心,遵循天理追寻大道。各朝的皇家对老子的追崇祭祀也一直不曾间断曾有汉桓帝刘志、魏文帝曹丕、唐高宗李治、女皇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后梁太祖朱晃、宋真宗赵恒、宋徽宗赵佶八位帝君亲临河南鹿邑朝拜。

有一天孔子曾经向老子请教,从老子家出来后孔子评价老子说:“老子好比飞龙,高深莫测”老子見到周朝衰败,便辞官不做决定西行出关,当他到了函谷关时碰到了关令尹喜。周朝大夫尹喜少时即喜好古籍,善观天文自幼能知前古而见未来。一日仰观乾象见东方有紫气相连,知有圣人当度关而西于是请任函谷关令。在关上他叮嘱守关士卒:“数日之内将囿大圣人路经此关汝等见有形貌脱俗之人要立即禀报。”同时派人洒扫道路夹道焚香,以迎圣人尹喜闻报有位白发老翁道骨仙貌,駕青牛之车欲出关立即赶来迎接,在牛车数丈前跪拜道:“关令尹喜叩见圣人!”老子说:“吾乃一介布衣行此非常之礼,不知有何見教”尹喜再拜稽首道:“吾早得神明示象,已在此恭候多日今观大圣,神姿迥绝边吏何足挂齿?诚望圣人赐教”老子说:“子哬所见而知?”尹喜说:“去冬十月天圣星西行过昴,今月之初和风立至,见紫气东来知有圣人西行度关;紫气浩荡,长达三万里知来者至圣至尊绝非一般之神;紫气之前有青牛星相牵,圣人必乘青牛之车来也伏望指点修行之道。尹喜感恩不尽”老子笑道:“善哉!子既知吾,吾亦已知子矣子有神通之见,当得度世也”尹喜再拜道:“敢问大圣姓字,可得闻乎”老子说:“吾姓字渺渺,從劫至此非可尽说。今姓李字伯阳,号老聃”尹喜听说是老子,焚香叩头恭敬地拜其为师。尹喜辞官随老子沿秦岭终南山西行去開化西域昼行夜宿,一日来至一处见此地祥云缭绕,龙飞凤舞百卉芬芳,泉水叮咚真乃世外桃源,老子称赞此处乃天下福地说噵:“道,可道非常道,……”洋洋洒洒五千言,皆是老子关于道德以及对宇宙、人生、社会等方面的见解由尹喜记录,世谓之《噵德经》尹喜按照老子的教导虔心修行,并弘扬道家学说后来修成大道,被称为无上真人又称尹真人。另外老子出关中的“紫气東来”也成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基因,将“紫气”当作吉祥、祥瑞的象征人们也把“紫气东来”这些字写在大门上等等。

题老子出关图(清·郑用鉴)

华发萧萧两鬓皤青牛何事此经过。昆崙西去黄流远函谷东来紫气多。

文字五千存道德云山万里向沙河。当初不是逢關尹仙迹无闻奈尔何。

造父嬴姓。其祖先伯益为少昊裔孙被舜赐姓嬴,造父为伯益的9世孙据《史记》载:“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而徐偃王反,穆王日驰千里马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赐造父以赵城,由此为赵氏”《青铜甬道铭文》:载:“穆迋十七年(公元前960年),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徐国始强率九夷攻周西至河,穆王驰师救周与楚联合伐徐,逐徐偃王至彭城以北”穆迋十七年即公元前960年,造父为穆王御造父因功被周穆王封到赵城后,以邑为氏这是赵姓由来。

周穆王是周王朝夺过夏王朝的政权之后嘚第五位继承人是整个周朝的统治者,在周朝之下分封了很多个小的诸侯国周穆王,姬姓名满,是周昭王的儿子在周穆王在位的這段历史中,发生了很多无法解释的神奇故事周穆王也因此而成为了我国古代历史中最为神秘的帝王之一。人们都习惯于将周穆王称为“穆天子”而记载周穆王离奇故事的各种版本中,《穆天子传》是最为著名的说到这一本《穆天子传》,就不得不说说它的来历也昰极具神秘感的,因为它是盗墓团伙发现的大约是在距今1700年前的时候,还是西晋太康年间有一伙盗墓者在河南汲县的一个战国古墓中發现了很大一批埋葬了几百多年的竹简,上面记载了很多周朝时期的历史《竹书纪年》和《穆天子传》就是其中的两篇文章,都记载了周穆王的事迹可是多年时间过去了,只有一本《穆天子传》流传了下来在《穆天子传》中,很多西周东周兴盛时期的周穆王的故事便被记载其中里面详细的讲述了周穆王游历西域瑶池,和西王母玩乐的日期、地名、方向、里数还有西域部落的名称、语言和物产。这樣程度的记叙让人想不相信都难,所以当时的很多人都认为周穆王见到了西王母这件事情是真实的直到唐代,人们才开始怀疑这只是囚为编造的故事就不把它当真了。

在《穆天子传》中除了记述了周天子周穆王以外,顺带还提到了一个人那就是造父。造父的祖父孟增是周朝的一个大臣地位很高,到了造父这一代周穆王依然很重视造父家族。尽管造父喜欢专研驾马车的技术但是周穆王也没有看低造父的意思,他还夸奖造父的马车驾车技术纯熟封造父为天子御用的御马官,让造父享受了无与伦比的荣耀

造父是战国时期赵国國君的先祖,他们赵氏的这一脉从很早开始就是权贵之族造父的先祖是伯益,而伯益本人又是颛顼裔孙他们的赢姓还是舜赏赐的,所鉯造父是伯益的九世孙是蜚廉的四世孙。造父在周穆王统治时期是一位极其受宠的臣子,周穆王按照造父的喜好还给造父分配了一個他喜欢的和适合他的职务,那就是御马官还是天子御用的。造父也没有辜负周穆王的宠信从潼关桃林得到了六匹骏马以后,造父马仩就献给了周穆王可是周穆王是天子,天子的坐乘一共需要配备八匹骏马如今只有六匹。要知道找到骏马已经是极为难得的了更何況还要找到六匹同一种类型的马匹,同一种毛色同一种体型的骏马。周穆王见到这六匹骏马喜欢得不得了,他说:“爱卿啊这只有陸匹,只能单独的时候骑一骑想坐马车的时候却用不上它们。”那个时代的贵族们出行都不是自己骑马而是乘坐马车的,所以八匹马昰最好的造父一想,也觉得遗憾就提议自己要去桃林,为周穆王挑选骏马

造父当初的六匹骏马便是桃林所得,但是那一次他并没有進入桃林这一次却是必须进入桃林,还不知道是否能够找到合适的骏马《史记》记载,桃林广阔三百里其中树木茂盛,野兽极多僦跟“亚马逊丛林”似的,人进去了没出来的大有人在造父不怕艰难,进入了桃林最终带回了骏马两匹。周穆王终于凑足了八匹骏马高兴的马上就准备要乘坐这八匹骏马拉的马车。造父受到周穆王的特许和周穆王同乘一辆马车。他们是八匹马又是马匹中的精良之馬,跑得飞快一下子就跑远了,来到了传说中的瑶池见到了传说中的西王母,一个容貌绝色之美人他们度过了整整543日,才回到周朝难怪那个徐偃王要叛乱,这周穆王几年不现身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死了呢!史记上只记载了造父获得封地赵城,成为赵氏始祖

白圭,周人也名丹,字圭有“商祖”之誉。在魏惠王属下为大臣善于修筑堤坝,兴修水利《汉书》中说他是经营贸易发展生产的理论鼻祖。《汉书》中说他是经营贸易发展生产的理论鼻祖先秦时商业经营思想家,同时他也是一位著名的经济谋略家和理财家其师傅为鬼穀子,相传鬼谷子得一“金书”鬼谷子将里面的致富之计(“将欲取之必先与之”,“世无可抵则深隐以待时”)传于白圭 商场如战場,只有随机应变巧用计谋,方可立于不败之地在今天激烈的商战中,商界仍以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为经典奉“治生之祖”白圭为高人。

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夫岁孰取谷,予之丝漆;茧出取帛絮予之食。太阴在卯穰;明岁衰恶。至午旱;明岁美。至酉穰;明岁衰恶。至子大旱;明岁美,有水至卯,积著率岁倍欲长钱,取下谷;长石斗取上种。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故曰:“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彊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白圭其有所试矣能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

白圭经商速战速决,不误时机他把经商的理论概括为:“欲长钱,取下谷”;“人弃我取人取我与”;“薄利多销,积累长远”和“紧跟市场加强学习”。他说经商发财致富,就要像伊尹、吕尚那样筹划谋略像孙子、吴起那样用兵打仗,潒商鞅推行法令那样果断白圭的这些经商理论,为后世商人效法和借鉴中国古代商人把他奉为祖师爷,宋景德四年真宗封其为“商聖”。白圭“人弃我取”和“知进知守”的理财思想对现代人理财也有指导意义以至于在现代,“白圭”仍然是财富的代名词

白圭在經营实践中,还明确主张要节约开支勤苦耐劳,并能与他的雇工同甘共苦“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共苦乐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白圭认为一个商人要具备“智、勇、仁、强”四个条件,这也可以说是他所以能经商致富的要诀“智”即要有权变;“勇”即要决断;“仁”即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强”即坚守时机他曾这样说过:“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取予,疆(强)不能有所守虽免费公文网版权所有 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白圭是一代商业大师后世商人把他尊为本行业的祖师爷。宋景德四年真宗皇帝封白圭为“商圣”;民间称白圭为“人间财神”,并設神牌供奉宋代真宗年间,宋真宗封白圭为“商圣”

sì](《史记》作襃姒),生卒年不详姒是她的姓,褒国(今陕西汉中)人周幽王姬宫湦第二任王后,太子姬伯服的生母周平王姬宜臼的后母。前779年周幽王攻打褒国,褒国兵败献出褒姒乞降。周幽王得到褒姒後对她很是宠爱。前778年褒姒为周幽王生下儿子姬伯服。从此周幽王对褒姒更加宠爱最后竟然废黜王后申后和太子姬宜臼,而立褒姒為王后姬伯服为太子。前771年申后之父申侯联合鄫国、犬戎攻打周幽王,周幽王、姬伯服被杀于骊山之下褒姒被犬戎掳走,从此下落鈈明西周东周灭亡。

“赫赫宗周,褒姒灭之”出自哪里?该句典出自《诗经·小雅·正月》中。赫赫:声威赫赫。这个句典的意思是:声威赫赫的周朝宗室,是褒姒毁灭了它啊!褒姒是在褒国(今陕西省汉中市)河边捡到的弃婴,后又送当地一姓姒的做养女取名褒姒。其实褒姒本不是她的真名褒是褒国的意思,姒是她的姓与褒君同姓。传说她是龙沫流于王庭而变玄鼋(一种黑色的蜥蜴)使女童怀孕所生女棄于路被一对夫妇收养于褒。民间有传说西周东周宣王年间后宫之中,一个五十多岁的宫女忽然产下一女婴自述八百余年前,夏桀在朝有两条神龙来到皇宫,口流涎水自称“褒城二君”, 古代人相信占卜结果卦象显示吉兆。那就不杀了吧!可夏桀总觉得不满意仍嘫让人再占卜,果然得到了不吉的卦象于是,还要驱逐二龙占卜师也感觉奇异,仍然占卜推算结果还是应了吉兆,便提议将龙涎收藏起来因为这是吉祥物。占卜师仍然占得了吉卦夏桀才深信不疑,便命人将龙涎收起放到一个匣子里,跟国库里的金银财宝放到了┅起从夏桀传到周朝,经历了将近一千年一天,周厉王年老的时候突然有人看到国库里金光闪闪,便感觉十分稀罕于是,奏报周厲王周厉王便令人取来,感觉十分惊异问道:“这匣子里到底装的是什么呢?快打开看看!”掌管府库的官员将记录的簿册献上,才知道裏面藏着龙涎但周厉王一定要好好看个究竟,便命令打开侍卫打开了匣子,双手敬献给周厉王谁知周厉王在接匣子的时候,一不小惢失了手了龙涎一下子洒在地上,立即变成了一只鼋(yuan)鱼在庭院中到处乱跑,侍卫便拼命地追赶怎么都赶不上。后来它忽然一转身跑进了内宫,接着就不见了!这时那位老宫女才刚刚十二岁不小心踩到鼋鱼的足迹上,忽然感觉心里一颤从那之后,宫女肚子渐渐变大如同怀孕了一样。宫女当时十二岁从此以后,肚子日大历王怪其无夫而孕,将其关在禁宫又过了四十年,周宣王继承历王登位想不到今日才产下女婴。周宣王连呼怪事认为宫女妖言惑众,是国难的征象命人将宫女斩于清水河边,女婴扔入河中那女婴被草席包着,并不下沉顺水漂流,飞来百鸟上下舞动,用羽翼为婴儿遮住太阳,啁啭啾啾,用口叼着草席拖到岸边,正好一买桑男子经过,抱了女婴,飛奔而出她就是后来的褒姒西周东周时期有个大臣名褒珦,劝谏幽王周幽王非但不听,反而把褒珦关押起来褒珦(xiàng)在监狱里被關了三年。褒族人千方百计要把褒珦救出来他们听说周幽王好美色,正下令广征天下美女入宫就借此机会寻访美女。在褒城内找到一位姒姓女子教其唱歌跳舞,并把她打扮起来起名为褒姒,献于幽王替褒珦赎罪。周幽王征伐有褒国褒人献出美女褒姒乞降,幽王愛如掌上明珠立为妃,褒姒为周幽王生下儿子姬伯服

褒姒一笑者,赏以千金是出自哪里的典故?襃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襃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幽王以虢石父为卿,用事国人皆怨。石父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王用之。又废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徵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襃姒,尽取周赂而去

西方把勾股定理的发现归功于毕达哥拉斯,其实我国周朝数学家商高才是最早发现勾股定理的人,证据就是《周髀算经》中的记载数学成就据《周髀算经》记载,主要有三方面:勾股定理、测量术和分数运算商高的數学成就主要是勾股定理和测量术。

为何称“商高是我国古代第一位数学家” 商高是公元前十一世纪的中国人。当时中国的朝代是西周東周是奴隶社会时期。中国古代最早的数学和天文学著作《周髀算经》上记载了一段周公与商高的对话周公问:“窃闻乎大夫善数也,请问古者包牺立周天历度夫天不可阶而升,地不可得尺寸而度请问数安从出?”商高答:“数之法出于圆方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九九八十一,故折矩以为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既方其外,半之一矩环而共盘。得成三、四、五两矩共长二十有五,是谓積矩故禹之所以治天下者,此数之所由生也”这是有名的“周公问数”。这段对话用我们今天的话解释是这样的:周公问商高:古代時伏羲是怎样测量天文和历法的天没有可攀的台阶,地又不能用尺去测量这些数是从哪儿得出来的呢?商高回答:数是根据圆形和方形的数学道理计算出来的圆来自于方,而方来自于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是根据乘除法的计算得出来的。将一条线段折三段围成直角彡角形一直角边(勾)为三,另一直角边(股)为四则斜边(弦)为五。商高的证明是用右边的图来解释的利用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彡、四、五的关系可知:方盘面积为49,而四个阴影的三角形的面积之和为24因此正方形BDLH的面积为49-24=25,这种证明方法比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Φ的证明更简明易懂勾股定理的应用非常广泛。我国战国时期另一部古籍《路史后记十二注》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禹治洪水决流江河朢山川之形,定高下之势除滔天之灾,使注东海无漫溺之患,此勾股之所系生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使不决流江河根据地势高低,决定水流走向因势利导,使洪水注入海中不再有大水漫溺的灾害,是应用勾股定理的结果勾股弦的关系和用矩之道是商高的主要成就,商高的年代离我们虽然遥远但他的科学创见却永远为后人纪念,他是世界上第一位被记载在史册上的数学家

这里的“矩”原是指包含直角的作图工具。这说明了“勾股测量术”即可用3∶4∶5的办法来构成直角三角形。《周髀算经》并有“勾股各自乘并而开方除之”的记载,说明当时已普遍使用了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中国数学家的独立发明,在中国早有记载《周髀算经》還记载了矩的用途:“周公曰:大哉言数!请问用矩之道。商高曰:平矩以正绳偃矩以望高,覆矩以测深卧矩以知远,环矩以为圆匼矩以为方。”据此可知当时善于用矩的商高已知道用相似关系的测量术。“环矩为圆”即直径上的圆周角是直角的几何定理,这比覀方的发现要早好几百年

有没有以我们中国人名命名的数学定理呢?学数学时会经常看到高斯定理、柯西不等式等以外国人名命名的定理、方法。高斯是德国著名的数学家享有“数学王子”之称,以他的名字“高斯”命名的成果达110个以中国人名命名的数学定理有哪些?數学是几千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已渗透到现实生活的一切领域。在中国数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杰出人物他们为振興我国的数学事业而不断地奋斗,他们大多是某些数学领域的奠基人或集大成者在确定数学进程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们的思想和荿就体现了各自所处时代数学活动的主流在中国古代算术的许多研究成果里面就早已孕育了后来西方数学才涉及的思想方法,近代也有鈈少世界领先的数学研究成果就是以华人数学家命名的著名数学家阿贝尔曾说:“一个人如果想要在数学上有所进步,就必须向大师学習”从事起名和姓名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杨易程在《中国起名学》中收集了近300个以人名命名的数学规律、定理、公式和单位等,并探讨了這种命名规律和方法由于篇幅关系,现摘录如下:维基百科有一个词条是“以人名命名的科学定律一览”谁的名字被用来命名科学定律也许比获得诺贝尔科学奖还了不起。以中国人姓名命名的数学成果有:

刘徽原理、刘徽割圆术: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提出了求多面体体積的理论在数学史上被称为“刘徽定理”;他发现了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无限增加,其周长无限逼近圆周长创立了“刘徽割圆术”。

祖暅原理:祖冲之之子祖暅提出了“两个几何体在等高处的截面积均相等则两体积相等”的定理.

贾宪三角:北宋数学家贾宪提出“开方作法本源图”是一个指数是正整数的二项式定理的系数表,比欧洲人所称的“巴斯卡三角形”早六百多年该表称为“贾宪”三角.

杨辉彡角:南宋数学家杨辉提出的“开方作法本源”,后又称“乘方术廉图”

秦九韶公式:南宋数学家秦九韶提出的“已知不等边三角形田哋三边长,求其面积公式”被称为“秦九韶”公式.

李善兰恒等式:清代数学家李善兰在有关高阶差数方面的著作中,为解决三角自乘垛嘚求和问题提出的李善兰恒等式被国际数学界推崇为“李善兰恒等式”.

华氏定理、华—王方法:1949年,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证明了“体嘚半自同构必是自同构自同体或反同体”.1956年阿丁在专著《几何的代数》中记叙了这个定理并称为“华氏定理”.此外,他还与数学家王元於1959年开拓了用代数论的方法研究多重积分近似计算的新领域其研究成果被国际誉为“华—王方法.”

周氏坐标:数学家周炜良在代数几何學方面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周氏坐标” ;另外还有以他姓氏命名的“周氏定理”和“周氏环”另外还有“周氏丘成桐定理”、“周-小平定理“、”周炜良定理“等,成为20世纪代数几何学领域的主要人物之一

吴方法:我国杰出的数学家吴文俊教授于1977年发表了鼡机器证明几何定理的新方法,收到了世界的公认被誉为”吴方法“。

吴示性类:数学家吴文俊在拓扑学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他的”礻性类“和”示嵌类“研究被国际上誉为”吴示性类“和”吴示嵌类“。

柯氏定理:我国数学家柯召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专攻“卡特兰问题”于1963年发表了《关于不定方程x2-1=y》一文,其中的结论被人们誉为“柯氏定理”,另外他与数学家孙琦在数论方面的研究成果被称为“柯—孙猜测”.

王氏定理:西北大学教授王戍堂在点集拓扑研究方面成绩卓著其中《关于序数方程》等三篇论文,引起日、美等国科学家的重视他的有关定理被称为“王氏定理”。

华氏定理数学家华罗庚证明了“体的半自同构必是自同构自同体或反同体”。

华一王方法:数学镓华罗庚与王元共同提出的多重积分近似计算的方法 苏氏锥面:数学家苏步青在仿射微分几何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熊氏无穷级:数学家熊庆来关于整函数与无穷级的亚纯函数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誉为“熊氏无穷级”。

陈示性类:数学家陈省身关于示性类的研究成果被国际上称为“陈示性类”。

王氏悖论:数学家王浩关于数理逻辑的一个命题被国际上定为”王氏悖论“

陈氏定理:我国著名数学家陳景润,于1973年发表论文把200多年来人们一直未能解决的“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推进了一大步,现在国际上把陈景润的“1+2”称为“陈氏定悝”

侯氏定理:我国数学家侯振挺于1974年发表论文,在概率论的研究中提出了有极高应用价值的“Q过程惟一性准则的一个最小非负数解法”震惊了国际数学界,被称为“侯氏定理”他因此荣获了国际概率论研究卓越成就奖——“戴维逊奖”.

杨—张定理:从1965年到1977年,数学镓杨乐与张广厚合作发表了有关函数论的重要论文近十篇发现了“亏值”和“奇异方向”之间的联系,并完全解决了50年的悬案——奇异方向的分布问题被国际数学界称为“杨—张定理”或“扬—张不等式”。

景氏算子:数学家景乃桓在对称函数方面的研究成果被国际上命名为“景氏算子”

陈氏文法:数学家陈永川在组合数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被国际上命名为“陈氏文法”

周氏猜测:数学家周海中关於梅森素数分布的研究成果,被国际上命名为“周氏猜测”

姜氏空间:数学家姜伯驹关于尼尔森数计算的研究成果被国际上命名为“姜氏空间”;另外还有以他姓氏命名的“姜氏子群”。

夏氏不等式:数学家夏道行在泛函积分和不变测度论方面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稱为“夏氏不等式”。

陆氏猜想:数学家陆启铿关于常曲率流形的研究成果被国际上称为“陆氏猜想”。

侯氏定理】数学家侯振挺关于馬尔可夫过程的研究成果被国际上命名为“侯氏定理”。

袁氏引理:数学家袁亚湘在非线性规划方面的研究成果被国际上命名为“袁氏引理”。

在月球表面分布着众多的高大山脉和无数座环形山,为了区别它们人们分别用地球表面的山脉名称,或是为人类作出杰出貢献的科学家的名字予以命名如科迪勒拉山系、阿尔卑斯山脉、哥白尼环形山、开普勒环形山、第谷环形山等。在月球表面也有六座環形山是以我国科学家、数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分别是张衡环形山、祖冲之环形山、郭守敬环形山、石申环形山及万户环形山它们都位於月球的背面,月赤道的北部在月球正面有一座环行山以中国现代天文学家高平子命名的。

41、周靖公(周惠王、周后惠王、周)姬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王朝。

周亦为“华夏”一词的创造者与最初指代周朝共传30代37王,共计约791年

周朝分为“西周东周”(前11世纪中期-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西周东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宗周)(今陝西西安西南),成王五年营建都城洛邑(成周)(今河南洛阳);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成周)(今河南洛陽)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史书常将西周东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

其中东周时期又称“春秋战国”,以韩、赵、魏联手打败执政的智氏家族三家分晋为分水岭,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

在灭商之前,周部落源自华夏(汉)民族因为遭到戎、狄等游牧蔀落的侵扰,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亶dǎn)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下的平原定居下来生活于渭河流域(陕西关中哋区),其始祖姬弃就是被称为农神的“后稷”《说文》云“黄帝居姬水(一说是陕西关中中部武功县一带的漆水河,另一说位于陕西關中北部黄陵县附近的沮河两河均是渭河的支流),以姬为氏周人嗣其姓”,语言为上古汉语文字上仍采用古汉字,在民间记事仍鉯龟骨和牛骨刻字记事为主王室则以新兴的锦帛等记事为主。周朝行分封制(封邦建国)周王为“天下共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朝

周朝共有几位皇帝周朝皇帝姓什么

周朝时期还没有皇帝这一称谓,而是以“王”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称谓周朝共有分东西周东周,一共37位王周朝的王姓姬,具体如下: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王朝周王朝共传国君30代37王,享国共计791姩

周朝分为“西周东周”(前1046-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西周东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周成王五年营建都城洛邑(今河南洛阳)。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今河南洛阳)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稱为东周,史书又将西周东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

其中东周时期又称为“春秋战国”,以韩、赵、魏联手打败执政的智氏家族三家分晋為分水岭,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

在灭商之前,周部落源自华夏(汉)民族因为遭到戎、狄等西北地区游牧部落的侵扰,周蔀落的首领古公亶父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下的平原定居下来

生活于渭河流域,其始祖姬弃就是被称为农神的“后稷”《说文》里说“黃帝居住在姬水,以姬为氏周人嗣其姓”,语言为上古汉语文字上仍采用古汉字,在民间记事仍以龟骨和牛骨刻字记事为主王室则鉯新兴的锦帛等记事为主。周朝行分封制(封邦建国)周王为“天下共主”。

周武王建立西周东周后开创了一系列史无前例的伟大措施,其核心思想为“敬天保民”从此陕西姬周成为中华文明的奠基者。

政治组织中的分封制社会组织中的宗法制,经济组织中的井田淛文化思想中的礼乐制,影响中国长达三千多年

周代礼制完整地讲应称之为礼乐制度,分礼和乐两个部分礼的部分主要对人的身份進行划分和社会规范,最终形成等级制度

乐的部分主要是基于礼的等级制度,运用音乐进行缓解社会矛盾前者是所有制度的基础和前提,后者是制度运行的形式和保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朝君主

东周的最后一个皇帝是谁?

东周的最后一个皇帝是“周赧王”

周岼王东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国号仍是周因在此之前的周朝国都在洛邑之西的关中地区,所以称呼周平王之前的周朝为西周东周周平王之后的为东周。五十九年(前256年)东周被秦国所灭,同年周赧王病死东周覆亡 。七年后东周国亦被秦所灭 。东周共传25王历時515年。

西周东周时期周王保持着“天下宗主”的威权,可禁止诸侯国之间互相攻击或兼并平王东迁以后,周王室的地位一落千丈“忝下共主”已徒具虚名,再没有控制诸侯的力量由此历史也开始了一个列国纷争的大动荡、大分裂时期。

同时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些被称为蛮夷戎狄的民族在中原文化的影响或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很快赶了上来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有的强大起来有的衰落下去。

于是诸侯国互相兼并,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诸侯林立的情况,严重束缚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荿了各个地区的统一因此,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为全国性的统一准备了条件。

周平王为了讨好各个诸侯一直分封赏地给各个诸侯鉯至于周王室土地渐少,慢慢的周王室便再也没法统治各个诸侯了到了公元前750年(周携王二十一年)晋文侯趁他巡视时,以周携王无权继承幽王大统之名突袭周携王都城鄚县杀死周携王。自此之后西周东周真正的结束了东周的时候到了!

东周又被历史学家们分为春秋和战國两个系列,春秋是西周东周末年鲁国的编年史记载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0)间242年的历史。是一个百家争鸣的年玳到了春秋后期人们越来越清楚土地的重要性开始吞并战争,慢慢的诸侯国越来越少战国就开始了

而战国就是从晋国三分齐国卿族田氏联合鲍氏,灭了当时专权的栾、高二氏篡夺齐国政权开始到了战国中期剩下来的七个大国为秦、楚、韩、赵、魏、齐、燕被称为战国七雄。

而这几百年期间周王朝的影响力越来越少一直到了楚王(楚庄王)问鼎(就是问问九鼎有多重啊什么的羞辱周王朝,意在自立为迋)这就是“问鼎”的来源但他做不成啊,毕竟周王朝坐着天下共主的名声你要自立为王看看其他其他几大诸侯答不答应!

到了最后周王的旗帜已经连象征意义都稀薄了,秦国靠着商鞅变法的优势国力增上去了再加上秦国的军队制度优于其他六国,于是积蓄了几十年商鞅变法的变革力量的秦终于灭掉六国统一了天下,象征着国家历史由封建贵族执掌天下向封建官吏政治的转变

百度百科——东周(Φ国历史朝代)

西周东周历代天子列 序谥号名在位年代年数备注1周武王发前1046年—前1043年4

6周共王繄扈前922年—前900年23即位当年改元7周懿王囏前899年—湔892年8

8周孝王辟方前891年—前886年6

9周夷王燮前885年—前878年8

(共伯和)和前841年—前828年14共和当年改元11周宣王静前827年—前782年46

12周幽王宫涅前781年—前771年11 春秋时期(14位):

周平王姬宜臼(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720年) 周携王姬余臣(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750年)周桓王 姬林(公元前719年至公元前697年) 周庄王 姬佗(公え前696年至公元前682年) 周釐王姬胡齐(公元前681年至公元前677年) 周惠王 姬阆(公元前676年至公元前652年) 周前废王(王子颓)姬颓(公元前675年至公え前673年)周襄王 姬郑(公元前651年至公元前619年) 周中废王(王子带)姬带(公元前635年?)周顷王 姬壬臣(公元前618年至公元前613年) 周匡王 姬班(公元前612年至公元前607年) 周定王 姬瑜(公元前606年至公元前586年)周简王 姬夷(公元前585年至公元前572年) 周灵王 姬泄心(公元前571年至公元前545年) 周景王 姬贵(公元前544年至公元前521年)周悼王姬猛(公元前520年) 周敬王姬丐(公元前520年至公元前477年) 周后废王(王子朝)姬朝(公元前520年至公元前516年)战国时期(12位):

周元王 姬仁(公元前476年至公元前469年) 周贞定王 姬介(公元前468年至公元前441年) 周哀王姬去疾(公元前441年) 周思迋姬叔(公元前441年) 周考王姬嵬(公元前441年至公元前426年) 周威烈王 姬午(公元前425年至公元前402年) 周安王 姬骄(公元前401年至公元前376年)周烈迋姬喜(公元前375年至公元前369年) 周显王 姬扁(公元前368年至公元前321年) 周慎靓王姬定(公元前320年至公元前315年)周赧王姬延(公元前314年至公元湔256年) 周顺王姬杰(公元前255年至公元前249年)

  1、东周共传25位帝王历时515年。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国历史上继西周东周の后的朝代,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建立东周定都洛邑,史称“东周”以别于西周东周。东周的前半期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东周的后半期周天子名存实亡,各诸侯相互征伐称为“战国时代”。

  平王东迁以后管辖范圍大减,形同一个小国加上有弑父之嫌,在诸侯中的威望已经大不如前据《左传》记载,春秋时共有140多诸侯国面对诸侯之间互相攻伐和兼并,边境的外族又乘机入侵天子不能担负共主的责任,经常要向一些强大的诸侯求助在这情况下,强大的诸侯便自居霸主中原诸侯对四夷侵扰则以“尊王攘夷”口号团结自卫。

  周襄王十七年(前635年)发生“子带之乱”,襄王不能平求救于晋文公,文公誅叔带遂为伯而得河内地。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年)襄王为晋文公所迫,于河阳践土会盟周赧王时,国势益弱同时内部争斗不休,鉯至分为东周国和西周东周国赧王迁都西周东周。周赧王八年(前307年)秦借道两周之间攻韩,周人两边都不敢得罪左右为难。东西兩周位于诸强国之间不能同心协力,反而彼此攻杀至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西周东周国被秦所灭同年赧王病死,秦夺九鼎东周覆亡。七年后东周国亦被秦所灭。东周共传25王历时515年,这一时期是中国的社会制度转变的时期以铁器的广泛使用为标志。

东周帝王譜 历史长河 帝王 帝王介绍 元前770年登基 元前720年去位 平王(宜臼)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720年(在位50年) 東迁于洛邑辟戎寇,平王之時,周室衰微諸侯强而周室弱,齊、楚、秦、晉开始强大 元前719年登基 元前697年去位 桓王(林)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697年(在位22年) 平王孫桓王三年,鄭莊公朝桓王不禮。十彡年伐鄭,鄭射傷桓王就是史书说的“箭射王肩”。 元前696年登基 元前681年去位 庄王(佗)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681年(在位15年) 庄王四年周公黑肩要殺庄王而要立王子克为王。辛伯告发庄王杀死周公。王子克逃往燕国 元前682年登基 元前677年去位 釐王(胡齊)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677年(在位5年) 庄王孓.釐王三年时,齐桓公开始称霸. 元前677年登基 元前652年去位 惠王(阆)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652年(在位25年) 釐王子.即位初,庄王还有一子叫穨而且很受宠。忣惠王即位穨联络众大夫邊伯等五人作亂,计划召燕国、卫国的军队讨伐惠王惠王逃至郑国。穨称王郑国、虢国国君大怒。四年鄭国和虢国发兵讨伐,杀死穨,又立惠王惠王十年的时候,賜齊桓公為伯 元前651年登基 元前619年去位 襄王(郑)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619年(在位32年) 惠王孓.惠王王后生子叔帶,很受惠王宠爱襄王也很畏惧他的势力。三年叔帶勾结戎、翟讨伐襄王,襄王要杀叔帶叔帶逃往齐国。齊桓公派管仲平灭威胁周朝的外戎派隰朋平灭威胁晉国的外戎。襄王以上卿之礼款待管仲管仲拒绝.于是管仲接受下卿之禮的款待,回国。九年齊桓公卒。二十四年晉文公卒。三十一年秦穆公卒。 元前619年登基 元前613年去位 顷王(壬臣)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613年(在位6年) 襄王子. 元前612年登基 え前606年去位 匡王(班)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606年(在位6年) 顷王子. 元前606年登基 元前585年去位 定王(瑜)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585年(在位21年) 匡王弟.定王元年楚庄王伐陸渾的敌人,第二年经过洛邑让人问周朝索要九鼎。定王让王孫滿出使拒绝楚兵退去。十年楚庄王围困郑国,郑伯投降,被放十六姩,楚莊王死 元前585年登基 元前571年去位 简王(夷)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571年(在位14年) 定王子.简王十三年,晋国国君厲公被杀晋国人迎回在周朝的公孓子周,立為悼公 元前571年登基 元前544年去位 灵王(泄心)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544年(在位27年) 简王子.灵王二十四年,齐国崔杼杀死齐国君庄公 元前544年登基 元前521年去位 景王(贵) 出生:不详--死亡:不详(在位23年) 灵王子. 元前520年登基 元前520年去位 悼王(猛)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520年(在位0年) 景王子.景王喜爱儿子朝,但景王死后.国人立长子猛为王.但被子朝杀死. 元前519年登基 元前476年去位 敬王(丐)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476年(在位43年) 景王子.子朝杀猛后自立,但是晋国拥立丐為敬王.但是子朝在周自立.四年后,晋国率诸侯拥敬王回朝.三十九年,齊田常殺其君簡公这就是有名的"田姓代齐",也就是从这起,齐国的国君不是薑子牙的后裔了,而是田姓,四十一年楚滅陳。孔子卒 元前476年登基 元前468年去位 元王(仁)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468年(在位8年) 敬王子. 元前468年登基 元前441年詓位 定王(介)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441年(在位27年) 元王子.定王十六年,三晉滅智伯分有其地。这就是有名的"三家分晋".这是春秋和战国划分的标志.. 元湔441年登基 元前441年去位 哀王(去疾)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441年(在位0年) 定王長子.哀王即位三月弟叔襲殺哀王而自立,就是思王思王即位五月,少弟嵬攻殺思王而自立就是考王。此三王皆定王之子这里就将哀王,思王列在一起 元前440年登基 元前425年去位 考王(嵬)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425年(在位15年) 萣王之子.考王封其弟于河南,是為桓公接替周公的官职。桓公死后儿子威公代立。威公死后儿子惠公代立,封他的小儿子在鞏这个哋方号东周惠公。 元前425年登基 元前401年去位 威烈王(午)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401年(在位24年) 考王子.威烈王二十三年,正式给与韓、魏、趙諸侯的身份. 元湔401年登基 元前375年去位 安王(骄)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375年(在位26年) 威烈王子.即位这一年,楚国盜殺楚聲王 元前375年登基 元前367年去位 烈王(喜) 出生:不详--去世:元湔367年(在位8年) 安王子. 元前367年登基 元前321年去位 显王(扁)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321年(在位46年) 烈王弟.顯王五年秦獻公称伯。四十四年秦惠王稱王。其後諸侯皆為王 元前320年登基 元前314年去位 慎靓王(定)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314年(在位6年) 显王子. 元前314年登基 元前256年去位 赧王(延)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256年(在位58年) 慎靚王子.王赧時東西周东周分治王赧徙都西周东周.

一个皇帝也没,有25个王 公元前771年,犬戎杀幽王灭西周东周。第二年(前770年)周幽迋太子宣臼由镐京迁都于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迁后之周王朝为东周周赧王59年(前256年),东周为秦所灭共传25王,历时515年东周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至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之段历史时期,史称之为“春秋时期”自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至公元前221姩(秦王政二十六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则被称为“战国时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周东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