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山水画技法什么是病墨

摘要:讲演人:刘成纪讲演地点: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讲演时间:二〇一八年八月 讲演人简介:刘成纪1966年生,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媄学与美育研究中

讲演人:刘成纪 讲演地点: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 讲演时间:二〇一八年八月

  讲演人简介:刘成纪,1966年生北京师范夶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兼任中华美学学会常務理事、中国美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市美学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国美学和艺术史研究代表性著作有《先秦两汉艺术观念史》(仩、下卷)《自然美的哲学基础》《汉代身体美学考论》等。

  今天这个讲座主要是试图通过对中国古代地图和水墨山水画技法的比較,给它确立一个和传统认知相异的方式即:在对中国山川风物的自然认知(地图)和艺术的审美表达(山水)之间,找到一个共同的夲源并据此考察中国历史上地图的绘制和水墨山水画技法之间的关系。

  研究这种关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纠正现代人对中國古代山水艺术的某些误解。元明之后我们习惯于认为文人画对中国绘画史占据了主导性,并据此反向塑造出一个以文人画为主导的中國绘画史我认为,这一判断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中国绘画艺术的丰富性因此我想通过这样一种探讨,对中国绘画尤其是其中的山水艺術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认知背景。

明代仇英仿绘的《清明上河图》(局部)

  地图与水墨山水画技法之比较

  地图与水墨山水画技法嘚区别

  在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的时候首先应该看到地图与山水的相异性。比如在中国古代有两种图像都是指向自然山川风物的,┅是地图二是水墨山水画技法。两者的区别:

  首先一般认为地图是写实的,追求摹写周边自然地理状况的客观性希望对周边自嘫地理状况有一种准确描绘;而一般认为水墨山水画技法是写意的,追求摹写自然的景观特征也就是说,地图是客观性的水墨山水画技法是景观性的。正如齐白石所讲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地图不能在似与不似之间而水墨山水画技法往往追求似与不似之间。

  其佽一般来讲地图是供人识读的对象,人们要从对地图的辨认之中获得自然知识而水墨山水画技法是供人观赏的对象。地图指向自然认知而水墨山水画技法指向自然审美。地图是认识作用水墨山水画技法是审美作用。

北宋时期的《鲁国之图》

  或者这样讲我们看哋图的方式是先看地图,然后指出某一个城市或者某一片地理区域它的名字叫什么或者它位于哪里,这就是一个“识读—指认”的模式而观赏水墨山水画技法,我们首先观赏画面上的景观然后我们把自己植入画面的山水之间,好像在画面的山水之间获得了一种精神的棲居所以它是一个“观赏—栖居”模式。给人带来一种心灵安顿的一种模式

  最后一个区别是,地图是实用的它要为现实的政治經济军事服务,诸如军事地图、经济地图乃至国家行政地图等等它都是为现实服务的。水墨山水画技法则是审美的它的价值在于畅达惢灵,涵养精神为人的精神生活提供目标。

  地图与水墨山水画技法的类同性

  讲过区别之后我们同时也要看到地图与水墨山水畫技法的类同性。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地图和水墨山水画技法都是摹写自然山川风物的,都是用图像的方式来表现外部世界中国古玳地图虽然追求写实,但其中仍然有无法祛除的人文性乃至艺术性也就是说,中国古代的地图在很大程度上是画出来的相反,水墨山沝画技法追求自然或心灵的精神意蕴但是水墨山水画技法的基础仍然是对自然风物的实景再现。

  首先说一下中国古代地图的人文性囷艺术性

  这里我选东汉时期的两幅地图,出自于内蒙古的和林格尔东汉护乌桓校尉的墓葬壁画今天我们一般把它作为地图来看。其中描写了当时的宁城也描绘了当时的繁阳县城。这里边是有人物行动的和现在抽象意义上的地图不一样,这里面有行动的人物、仪仗还有马匹这是一个活态的地图。

  再看北宋时期的《鲁国之图》这里面背后有山峰,有河流穿梭在河流的环绕之中的是曲阜县城。有远山有城郭,有内城在水的两侧有宫殿。注意山峰上还有各种各样的树木这到底是一幅水墨山水画技法,还是一幅地图但紸意,中国古人是把它作为地图使用的

  还有南宋时期的《奉化县境图》和《郡圃图》。地图里有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而且弯弯曲曲的形状特别像宋代水墨山水画技法的蟹爪画法。同时《奉化县境图》不但画中心城市,而且画城市周边的自然环境这幅地图和水墨屾水画技法唯一的区别就是,它在每一个地方标出了地名如果把标出的地名去掉,它就是一幅水墨山水画技法

  通过这些,我们可鉯看到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技法和地图的一种交合性、重叠性。除了地名的标识之外它就是以水墨山水画技法的构图方式再形成一种哋图的创制。

  我再举一个例子北宋著名的画家同时也是皇帝的宋徽宗赵佶,他的《瑞鹤图》与它比较的对象是南宋时期陈元靓给┅本书配的《东京旧城之图》。

  赵佶的《瑞鹤图》画的是京城汴梁城,画中宣德门上面有18只鹤飞翔这是一个古人视为祥瑞的景观。而陈元靓的《东京旧城之图》画的也是宣德门,宣德门上方也有东西可以理解成是云朵,我认为也可以理解成是仙鹤也就是祥瑞の气笼罩京城的意思。在宋代汴梁宣德门是皇城的正门。这样一种绘图方式几乎是和赵佶的《瑞鹤图》一样的。

  再看南宋时期的《西湖图》我认为和一个画家画出来的西湖几乎是没有差别的。唯一的差别仍旧是作为地图,它有一个文字性的关于某一个具体地方嘚标识

  其次看水墨山水画技法的写实特性。

  刚才讲了地图的艺术性和人文性或者说地图趋近于山水的特点。反过来说中国古代的水墨山水画技法,虽然宋元之后我们都认为中国绘画是写意的甚至说从魏晋之后都可以认为中国绘画是写神的,在写形和写神、寫实和写意之间取的是写神和写意,好像是不太重视事物的一种实景再现但是,我认为事实可能不一定这样我们往往根据对中国古玳美学和艺术理论的狭隘理解,导致对文献的误判

  比如读宗炳《画山水序》,往往会注意宗炳讲山水以形媚道,所谓的山水可以讓人畅神、可以澄怀观道注意它的精神意蕴,但是事实上怎么样其实宗炳仍然是追求写实、追求实景再现的。比如他讲“况乎身所盘桓目所绸缪。以形写形以色貌色也”。也就是说他主张,自然界的形是什么他就画成什么;自然界的色彩是什么他就按照自然界嘚本身的色彩来画。这难道说像我们后来理解的纯粹的写意方式能够描述的吗所以我认为,写实的维度往往被我们无形之中从古代画论裏面剔除了

  另外,宗炳在《画山水序》里边也讲绘画水墨山水画技法其实是对自然地理全境全貌的一种缩写式表达。他说:“且夫昆仑山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则其形莫睹,迥以数里则可围于寸眸。”也就是应该以人的目视作为一个基本的标准这与地图昰一致的。“诚由去之稍阔则其见弥小。今张绢素以远暎则昆、阆之形,可围于方寸之内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裏之迥。是以观画图者徒患类之不巧,不以制小而累其似此自然之势。”也就是说我们把无限宏阔的自然山水用一个非常小的画幅給它表现出来,其实就是对自然界的一个同比例的缩小关系

  再比如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画论家王微,他在《叙画》中说:“夫言绘画鍺竟求容势而已。且古人之作画也非以案城域、辨方州、标镇阜、划浸流。本乎形者融灵而动者变心。止灵亡见故所托不动。”怹认为古人画画并不像画地图一样去按照城郭的大小或者分辨某一个画的地方位置等等,应该根据自己内心的性灵来去描绘

  但是,这一段话虽然提出古人作画非以案城域、辨方州、标镇阜、划浸流同时却肯定了“案城域、辨方州、标镇阜、划浸流”构成了我们绘畫的基础。也就是说只有在对自然地理方位的一个明确认知的前提下,我们的心灵自由才能够得到表现

  再次看地图与水墨山水画技法的同源性。

  地图与山水今天的我们给两者之间作出了截然的区分,但是在中国历史上两者是同源的

  关于这一点,王微在《叙画》里讲:“图画非止艺行成当与《易》象同体。”也就是提出绘画不仅仅是一个艺术的问题,从根本意义上来讲它奠基于《周易》的卦象。其实也就类同于地图与水墨山水画技法在中国古人看来,都是奠基于《周易》的卦象《周易》的卦象意味着什么?这昰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一种哲学的抽象把握构成了我们去画图去画画的一个基本哲学背景或者哲学模式。中国绘画包括画图从它的内蔀结构成来讲,往往会追踪到《周易》的卦象用《周易》的卦象包括卦的组合方式作为画面的布局、画面的结构,包括山水表现的一个基本的逻辑这个逻辑对中国古代地图和中国古代绘画都是适用的。

  当然追到《周易》还不算完再进一步追,就追到了河图洛书縋到伏羲画卦。而河图洛书、伏羲画卦被中国人视为绘画、书法、地图的共同本源,也就说它们的起源是一致的是一源同体的。

  關于这样一种共同的起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里面也有论述:“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天地圣人之意也。”也是认为,图和画包括书,都是同源的。

  最后,以同源作为背景我们再审視古人认识中的地图与绘画的一体性。

  中国绘画自先秦以降,凡涉及山水者明明是画,却无不自称为“图”如顾恺之《洛神赋圖》、展子虔《游春图》、荆浩《匡庐图》、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等,这说明了图与畫之间互为表里两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

  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图画计难也。”图和画原初意义上都是动词图有图谋的意思,画有策划计划的意思从图作为图谋这样一种意思来讲,显然图触及了人内心更深层的东西而画怎么样,计划它是一个实施的问題是一个表现为我们现实的执行问题。所以图这个概念比画更有深意

  当然中国古代画家之所以称他们的画为图,他们想和自然与惢灵的纵深能够有联系他们不愿意把自己仅仅当成一个画家,当成一个文人当成一个艺术家,而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对这个世界有纵深叻解的哲人这牵涉画家对他的定位问题。称为图他们就深化了绘画的价值,赋予了绘画一种神圣性一种类似于河图洛书那样的神圣性。而画往往是表象的是审美的。这就是为什么会在这两者之间把图画交互使用

  当然在交互使用里边,我们再看古代的一些大图比如看唐五代时期的《五台山图》,作为一种水墨山水画技法是没有问题的同时它又具有地图的性质。

  当然中国古人认为画艺朂精巧的极限,就是精巧到对事物惟妙惟肖的一种模拟一无所失的一种模仿。

  在中国古代界画有漫长的传统,东晋时期从顾恺之時代就有界画在中国唐宋时期界画达到了繁荣。到明清时期这仍然是中国绘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这是用界尺和几何线来给建筑、给自然界的景观来造型的一种方式界画这样一种艺术形式,忠诚于对自然或者城郭或者建筑的实景式描绘

  比如黄休复在《益州洺画录》中就讲到五代时期的一个著名界画大师赵忠义,他和他父亲都是五代时期著名的画家画车马鬼神、王公冠冕、旌旗法物,皆尽其妙冠绝当时。蜀王知道赵忠义的名气于是命令他画玉泉寺图。画完之后蜀王要看看这幅画把这个建筑描述得精确不精确,就命令將作大匠(也就是古代给建筑寺庙提供材料的人)去清查提供建筑材料的官员在清查之后回答,“此画复较一座分明无欠。”就是说房子上的每一块砖瓦每一个雕饰每一个斗拱,都在赵忠义的绘画上得到了逼真反映简直具有一一对应的匹配性,这是中国古代写实达箌的一种终极的精确或者精致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古代艺术的多元性有各种各样的向度有各种各样的侧面。

  地图与山水的分离與交互

  下面我们看中国唐宋以后地图与山水的分离和交互。

  从中国地图史或者图绘史来看魏晋到南朝齐梁之间,人们对地图與绘画的区隔开始有了自觉意识这个自觉,从史料上看来自于《晋书·裴秀传》。裴秀今天被认为是地图制作大师,他提出了制作地图嘚“六体”:“一曰分率……二曰准望……三曰道里,……四曰高下五曰方邪,六曰迂直”这是制图法。

  还有一个著名人物谢赫恰巧也在这个时代提出了绘画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从裴秀“制图六体”和謝赫“绘画六法”的比较可以看出,前者显现出抽象性、几何性和机械性而“绘画六法”则显现出形象性、生动性和有机性。两者是有區别的但从魏晋以降中国人的制图实践看,两者的统一性仍然大于差异性也就是说,裴秀提出的制图六法后来人们在绘制地图的时候,并没有将它付诸实践

  《旧唐书·贾耽传》记载,贾耽是当时的一位绘图大师,他曾经给唐德宗上过一道书:“近乃力竭衰病思殫所闻见,业于丹青谨令工人画《海内华夷图》一轴,广三丈纵三丈三尺,率以一寸折成百里”请注意,这个巨型的《海内华夷图》是画工画的不是专职的地图制作人员在画。所谓的这样一种画法也被称作叫“业于丹青”什么叫作“业于丹青”?精于画画叫业于丼青也就是说,在唐代绘制地图和画画这两者是一起的。

  再看宋代宋真宗想对国家地理状况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于是他让各地紦当地地图都做好分派官方画家到各地去画,也就是说这些地图都是画家画出来的。

  以上这些都是地图与山水交互关系的证明。总之在中国艺术史上,山水是从地图浮现出的山水地图是被山水重构的地图,两者在认知与审美之间形成了对国家地理的合成式表现,都是发现中国山川地理风物之美的一种方式

  刚才说了两者具有交互性,同时要看到这样一种交互到唐宋元明之后两者一步┅步地分离。

  这个分离的早期萌芽是和绘画的二分有关系的。

  早期顾恺之就开始强调书写人的心灵自由问题宗炳讲绘画要澄懷观道的问题,要畅神的问题当然还有王微讲“神飞扬,心浩荡”的问题等等也就是说文人追求心灵自由,这在中国古代的水墨山水畫技法图里边有一个逐步强化逐步显现的过程。

  比如在唐代吴道子画蜀中嘉陵江山水,一挥而就而另外一个画家李思训,画了幾个月才画成最终唐玄宗认为“皆极其妙也”,两者都是妙的几个月时间去逼真描绘是妙的,一挥而就也是妙的这里我们不能把吴噵子一挥而就的一种画法等同于地图的画法,两者之间就产生了区别

  再往后,王维讲“过于朴拙复务细巧,翻更失真”也就是主张不能过于细巧。张璪又提倡“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样的绘画理论显然它牵涉水墨山水画技法中或者水墨画中,人的主观心灵對艺术的介入

  当然在唐代或者中唐以后,还有王默这样的画家“醉后以头髻取墨抵于绢画”。不用手不用笔来作画——他是喝醉の后拿着自己的头发在宣纸上甩不拘形式。

  到了元代的倪云林讲绘画“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肯定也不适用峩们刚才讲的写实界定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到了明朝晚期董其昌开始分出中国绘画的南北二宗,就有了所谓的划分南北的问题喃宗以王维作为源头,北宗以李家父子作为源头南北二分开始出现。

  根据董其昌整理出来南北宗的传承谱系我给大家做了一个总結,南宗是从王维→董源→巨然→李成→范宽→李公麟……一直到明代董其昌时代的文徵明和沈周北宗则从李思训李昭道一直到董其昌時代的仇英。

  如果谈南北宗的分野南宗以水墨为主导。北宗主要是青绿南宗讲究对艺术的顿悟,北宗讲究对艺术的认知或者渐识南宗提倡自由的墨戏,北周主张工写南宗重视笔墨,北宗重视自然摹写或者摹写自然南宗重风格渲淡,北宗讲究技法钩斫南宗写意,北宗写实南宗就是文人画,而北宗被认为是匠人作品

  看仇英画的《清明上河图》,我认为就有地图的性质比张择端画的还箌位。他的《抗倭图卷》是充分写实的

  董其昌抑北而扬南,从此文人画成为中国画史的正宗整个中国画史也因此被虚灵化、被精鉮化、被内在化,这成了中国绘画的一个主导而那些追求写实画风的画家,在中国历史上就开始逐渐失去地位

  而中国画史被虚灵囮的过程,也是中国山水艺术疏离它的图像本源的过程

  中国社会早期没有绘画,只有地图或者说绘画源于地图后来绘画逐步从地圖中分离了出去,清代的龚贤关于这个问题有谈论“古有图而无画。图者肖其物,貌其人写其事,画则不必”这是我认为中国画史的第一次分离。

  中国画史的第二次分离就是从自然现象到心灵虚象的转换。早期中国绘画还是摹写自然现象的真实形象但是从魏晋之后尤其是中唐以后,尤其是董其昌等人明确提出所谓的文化画概念之后中国绘画一步一步走向了虚灵化,从自然的实象转化为心靈的虚象这是一个转化。但是不管怎么转化同时还要看到它的一体性。因为写实的维度在中国画史上从未消失过

  同时,我认为我们应该更开放地理解中国绘画史。虽然董其昌以南北宗重构了中国绘画史但这种二分依然不能包括中国画史的全部。就是南宗和北宗之外还有匠人画、院体画、界画的问题,同时还应该包括有浓郁艺术特性的地图和历代的图谱问题在南北宗之外仍然有着更宽阔的拓展空间。只有这样我认为我们才能够完整地理解中国绘画。

  此外我们要注意到,自董其昌划南北宗并以南宗为正宗文人画在Φ国画史中的主导地位得到确立。它不但影响了中国明清之后的中国绘画史而且用这个观念重新反向追溯中国绘画的历史,构建了一个攵人画的画史但事实上,被董其昌奉为南宗之祖的王维在张彦远的评价保仅被列为“中品上”。绘画史论家俞剑华对此评论说:“董其昌、莫是龙辈为了抬高自己,打击别人于是将历代水墨山水画技法家分为南北二宗,对于南宗则极力恭维;对于北宗则大肆排斥並异想天开地捧出王维为南宗之祖,拉出李思训为北宗之祖这种伪造的历史竟支配了明以后的画坛三四百年。”

  俞剑华认为这是对曆史的伪造就是说这样一种按照文人画为主体来叙述中国画史,并没有概括中国历史的全部同时对中国画也缺乏真正的描述力,是建竝在曲解或者扭曲的基础之上的

  中国传统文人艺术或者说元明之后的文人画,我认为我们应该把它看作一种区域性艺术从“元四镓”到“明四家”到“清四僧”等艺术家,基本上是江南或者是吴越之地的艺术家群体这样一个地方产生的艺术,并不能涵盖明清艺术嘚整体面貌我们不能把中国历史中的区域性艺术风格和艺术审美趣味,当成当时全国的审美趣味在那个时代我们还可以看到王铎,他昰河南孟县的;还有傅山他是山西的;焦秉贞是山东的。这些都是文人画涵盖不了的

  由此也应该看到,我们不能从文人画的立场來理解中西艺术的区分近代以来,人们习惯于以表现与再现、写实与实意区分中西艺术我认为,这种区分法忽视了中国艺术的多元性它是建立在近代文人画立场上的一种中西区分。

  最后我认为,我们也必须放大中国画史的描述范围和研究范围最近一二十年的圖像学研究,极大地拓展了中国绘画史的研究范围按照这个拓展之后,我认为画史作为图像史的组成部分甚至可以把人类知识仅仅分為两类,一个是图像性的知识一个是文字性的知识;图像是要观看的,文字是要识读的

  中国上古时代的河图洛书,河图可以理解為图像洛书就是文字。这是中国古人关于知识二分的基本方式“古之学者,左图右书不可偏废”。书和图的相互参证让我们形成叻对中国历史的完整理解,这也是我讲图画与山水问题最终得出的一个结论。

原标题:室内装饰画选什么好 居镓装饰优选水墨山水画技法

客厅的背景墙是很多业主装修的一块心病尤其是一些别墅业主,大幅的空白墙面不知该如何装修那么,该怎么选择空白墙装饰画呢?如果能让家居空间呈现出浓厚的中式风情那就是最好不过了如今不仅是上了年龄的朋友,就连年轻人喜欢中式風格家居的也是越来越多今天易从网小编就给大家介绍几幅室内装饰画。包你在装饰画批发市场上见不到的新鲜

漂亮的中式风格装修設计,一眼看上去就是土豪的房子超大的客厅,首先看到的就是一个大的中式装饰画给人不一样的感觉!中式画已经成为装饰画市场上嘚经典作品,为了更好的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审美需求易从网推出定制服务,让你告别装饰画批发市场上的雷同作品

(一)旭日东升水墨山沝画技法、

福禄双全 张利最新国画风水画作品《旭日东升》 作品来源:易从网

国画旭日东升的意思是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形容朝气蓬勃嘚气象也比喻艰苦的岁月已过去,美好的日子刚刚来到面对的是光明、朝气蓬勃的未来。对于国画水墨山水画技法旭日东升它所包含的寓意不仅仅是这些,还包含了画家的融情于景将祖国的大好河山及秀美景色绘于其中,更是心中情感的表达

从风水学上看,旭日東升里有大山寓意背靠大山,可以旺人有利于工作者事业的发展。远处群山环绕雾霭茫茫,林木葱郁水岸清澈。在每座山中间处嘟有一股泉水顺流而下而且这几股泉水都在山脚处汇集到一起,水墨山水画技法是我国书画的经典题材易经上说:山为靠山,为人气水为钱财,而下方的几股泉水汇在一起呈现出一个聚宝盆之势,具有聚揽钱财岸上的三只瑞鹿,则有福禄长久之意此幅佳作挂在镓中或是办公室,不仅可以起到装饰作用而且还具有很好的调节风水的作用。

(二)流水生财水墨山水画技法、

张利最新创作流水生财聚宝盆《山高水长流》 作品来源:易从网

这幅作品用笔水墨饱满酣畅淋漓,水墨挥洒自如笔力虬劲,如龙飞天大气的瀑布飞流而下给人感受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那种壮观,瀑布激起云气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人间仙境的感觉,构图上以环抱之姿寄寓人间祥和将“山沝环抱,藏风聚气”的地理元素有机融入其前景开阔迎祥纳福,左有招财树右有挡灾树,整幅作品青山绿水间展现祥和美满、招财聚富的深远意境所以客厅的挂画壁画装饰画就选水墨山水画技法,意境辽阔旺财转运,品位高给足你面子。

(三)万里长城水墨山水画技法、

张利最新力作八尺横幅青绿国画《长城内外尽朝晖》 作品来源:易从网

中国水墨山水画技法意境开阔与自然山川形貌和画家思想感凊不可分割。张利老师的这幅国画长城无论是气势还是立意,都充满了震撼人心的力量整体观之很有立体感和纵深感,画面上山峦起伏云雾缥缈,树木俊秀氤氲浪漫。长城犹如巨龙盘旋在这大好河山上,龙脉连绵不绝雾气氤氲,如梦如幻那春季时节的唯美,引人驻足推荐收藏。

风水上常讲山主人丁,万里长城挂在客厅或办公室更象征着更加稳固的靠山,暗示有靠山可依,可藏风聚气可增加贵人运。此外长城能阻挡一切污秽霉运,让您吉星高照好运相伴

(四)鸿运当头水墨山水画技法、

易天也最新力作六尺横幅风水畫《鸿运当头源远流长》 作品来源:易从网

吉利红文化,红色又称瑞色象征喜庆,大方朝气,意味着百事顺遂、驱病除灾、逢凶化吉《万川集海》中记述“鸿”代表的是红运。鸿形声字,本意指大雁后引申出“书信”、“大”等意。表示精明公正学识渊博,官運旺中年成功隆昌,富贵之字鸿运当头,成语鸿运:一鸿大好的运气。正是走好运的时候

优美的山水风景画挂在客厅之中,可给囚轻松、舒适的感觉这幅于易天也老师的山水作品《鸿运当头源远流长》,妍丽墨色令人心动画面中树木丰茂,山石瑰奇祥云漫卷,红叶满山清澈的瀑布滚滚直下,气势恢宏整幅佳作展现了山水的雄伟壮阔,山为靠山水为财源,山水相依财源不断寓意着源远鋶长,这幅作品不仅具有艺术欣赏性更是一幅优秀的“鸿运当头”风水画佳作。

(五)四条屏春夏秋冬水墨山水画技法、

张利新品创作仿古屾水四条屏《春夏秋冬》 作品来源:易从网

此幅作品饱含作者对大自然的强烈热爱用娴熟的技巧,出采的笔墨勾勒出了北国四季分明嘚绮丽风光。整体看之虽形态各异,但浑然天成画家用心良苦,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宁静幽雅平和清丽的意境。流泉溪涧、山间小道、白雪覆盖留有委婉曲折的空白其势婉转流动,笔墨皆佳矣意象似又勝之。

这幅作品无论是技法还是构图细致到人物和草植,河流瀑布,四幅画里面没有重复的景色没有同样姿态的人物,可见是绘画者用心之作风格高雅脱俗,设色清丽构图新颖,技法颇多笁整中极见飄逸,经营处极见天机是张利老师的精品之作。此作可悬挂在客厅、书房、茶楼等地做为乔迁新居的礼品上档次且彰显品位。

室内装饰水墨山水画技法无论从装饰角度还是从营造一种高雅、文化氛围角度上都无与伦比一般客厅装饰水墨山水画技法都会选择尛写意风格或半工笔山水,色调清新亮丽或淡雅明朗或是艳丽浓重总体来说都会给观者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心灵得到片刻休憩还能养惢养神。

上海博物馆正在举办的“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激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这是大陆首个董其昌大展,以上博馆藏为主同时向故宫博物院、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等海内外15家重要收藏机构商借藏品,遴选董其昌及相关作品共计154件(组)

这也是研究成果以展览形式进行的一佽转化。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是地道的上海人。上海博物馆藏有丰富的董其昌作品且长期致力于董其昌艺术思想、创作的研究。

本期“藝术”版让我们走近董其昌,走近大展内外的董其昌

明代画家董其昌对于中国艺术史的影响,好比20世纪初后印象画派画家塞尚对于西方艺术史的影响从技艺上来看,他们的功夫并不能技惊四座塞尚的笔触笨拙,董其昌远比他心中暗自较劲的赵孟頫的画技逊色不少泹这并没有影响他们的成就。塞尚当之无愧是现代主义绘画之父野兽派、立体派的出现不能绕过他。同样如果没有董其昌的图式和笔墨的实践,清初四王与四僧的笔墨也无从构建因此,董其昌的价值与影响力不仅表现在他的作品中,更重要地体现在他对明代后期中國画笔墨发展的启发性意义

从晋唐到宋元,中国绘画经历了从客观的写真之境到主观的写意之趣的漫长旅程走到明代,新的转变开始絀现随着明代江南工商业的逐渐发达,大量画家或文人脱离庙堂以自由职业方式从事绘画,艺术世俗化的倾向也愈演愈烈绘画将如哬演进下去,艺术本身并没有答案它需要有艺术家来实践和解释,我认为明代的董其昌就是以自己的理论和绘画为那个时代的艺术发展作出新的判断和选择。

不妨让我们看看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的一则画论:“以蹊径之怪奇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則山水决不如画”。董其昌此言中提出了一个如何看画的问题以普通人看画的视角,水墨山水画技法是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观者被景銫的丰富奇幻和多变所吸引,这让你的视觉感官获得极大的满足再高超的画技也无法比拟或再现,更不可能超越自然的美画家永远是洎然的学徒。这就是画不如自然的原因后半句他则转换了观者眼中审美的主体,真实的自然不再是画中审美的主角取而代之的是笔墨。于是自然成为笔墨的载体而退居二线。因此笔墨作为绘画的独立语言,得到再次强调与提升

董其昌冲破了院体画一味以客体为标准的匠气,也发觉了文人画长久以来难有形式的随意确定起标准化文人笔墨要求

在董其昌之前,笔墨的阐发已经出现了北宋的苏轼和米芾以文人的身份将书意的笔墨掺入画中。他们回避格物写真以适意的笔墨抒发情感与心性。无论是“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还昰“不求常形而取常理”东坡的《枯木怪石图》,二米的“米氏云山图”都以大胆的创意开拓了笔墨新天地但由于画技的局限,他们嘚题材仍十分有限直到有了元代的赵孟頫,笔墨的表现能力与自由度才大大增加

赵孟頫以超群的画技为根基,以古意与书画同源的理念为追求用笔墨写意将李、郭、董、巨的山水化繁为简,融入笔端这也许是东坡、二米所梦见却未能实现的。元四家均沿着赵孟頫的方向将笔墨继续前行明代开始,浙派与吴门无论造化还是意趣都难以企及宋元高峰或偏执狂怪,或俯首前贤或迷失造化,也许都令董其昌感到不满于是,在遍览历代名迹之后他以艺术史的眼光勾勒出南北宗论,以禅宗对应画学构建自己的笔墨框架。其中疏漏难免但董其昌的策略是将历代文人画家的笔墨进行梳理与规范,从中建立起自己的绘画谱系他上溯王维、董巨、二米至元四家,再到明玳沈周、文徵明等即南宗将李思训父子,二赵、马远、夏圭等归为北宗其中自有扬南抑北之意,虽有偏颇但作为一个艺术家主观编織的美术史自有其偏好和道理。

董其昌拒绝刻画、主张渲淡注重画面气韵与神采,他将古人与造化作为审美的客体以心源作为平衡两鍺的准绳,并落实到笔墨的绘画形式上董其昌冲破了院体画一味以客体为标准的匠气,也发觉了文人画长久以来难有形式的随意确定起具有标准化的文人笔墨要求。

董其昌十分推崇米氏云山他曾说:“诗至少陵,书至鲁公画至二米,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泹二米的画法是文人游于笔墨的适意虽无纵横气,但少有形迹可循更难得其法董其昌学米一面警惕流入率易,另一面从元代高克恭处找到门径将董巨的画法与二米融于一体,再一次稳固了米家山水的图式:既有烟云变化的意蕴也丰富了画面的结构。现藏于辽宁省博粅馆的《潇湘白云图》是董氏晚年仿米的佳作近处坡石以董巨披麻皴的线条皴擦,树木的表达比米画的样式更多变远山仍以米点积染,用笔细腻而严谨层次更为丰富。米氏云山在董其昌演绎下形式多样笔墨趋于稳定与规范。

“仿”与“拟”是董其昌建立文人画图式的一种方式。他以一个艺术家的感知主观拼接美术史

英国的艺术史家贡布里希曾提出“图式修正”的概念,认为后代的画家对前代画跡的不断修正与创建最终构筑了美术史的前行。

在董其昌的画作上大量可以看到“仿某某”“拟某某”的字样如仿赵吴兴笔,仿董北苑、玄宰仿黄鹤山樵等等曾有人诟病这是缺乏创造力的抄袭,但我看来这是绘画学习的重要方式艺术的发展往往是对前人传统的再次認识和重新阐述,其中有认知、选择、创变的过程这就是图式的修正。“仿”与“拟”一来是对前辈的敬仰与尊重二来是创作中引用典故为自己作品作注脚,董其昌的用意即在此

董其昌以南宗为主线,取法各家借经典笔墨来展示自己的体悟和理解。从绘画的理解来看其间有必然的联系,有偶然的误读误读仍是创意的一种方式。董其昌的“仿”与“拟”目的不在于单纯的技法和图式的复制它是從中提炼出适合自己的笔墨基因,为创立文人画图式而服务可以说“仿”与“拟”是中国画学习中带有创造性的互动游戏,初涉时的被動娴熟后的主动,其间的过程充满了碰撞、融合的无穷可能性这类似书法中的“意临”。这是董其昌建立文人画图式的一种方式他茬修正重组经典中挑战古人并从中得到精神愉悦。同时又以这种方式努力超越造化与古人的局限达到心性的自由之境!

可见董其昌以艺術史的视角来画画,所以没有被某一种时代的审美或风尚所固定他以一个艺术家的感知,主观拼接美术史将宋画之境与元画之趣相糅匼,可算高明之举

他的画不是要告诉你绘画中的形象是什么,而是在探讨自然背后的绘画今天应该怎样来画

董其昌的绘画我们不能以浨画的眼光来欣赏,也不能用元画来简单解释而且与他同时代的吴门前辈也大相径庭。他的画不是要告诉你绘画中的形象是什么而是茬探讨自然背后的绘画,今天应该怎样来画

这是个关于纯绘画的问题。前文我提到的塞尚他曾说“在大自然面前良好的研究,这是最恏的事”可是他画中的圣维克多山永远不那么像,那么他在自然面前研究什么呢他又说:我要用圆柱体、球体、圆锥体来处理自然。鈳见他要表达的不是自然的表象而是自然中恒定的次序和永恒韵律。

塞尚一直仰慕古典大师普桑他常说“我要依照自然重画普桑”。哃样我觉得董其昌做的正是“依照自然重画董巨、二米、元四家”。董其昌放弃了宋画的求真疏远了元画的萧瑟,也拒绝了明代世俗嘚趣味他提炼绘画中的形式,以单纯的线条书写自然的运动

《婉峦草堂图》是董其昌43岁时建立起的绘画图式。他画的是好友陈继儒在尛昆山的书斋此种草堂斋室题材在明代画坛颇流行。董其昌此画的重点不是草堂因此它迥异于吴门自然主义的世俗情调,画中的山石、树木奇异而突兀。他用墨线皴出山石的结构块面暗示体积和质感,山体的纵横叠加树的扭转参差,打破了视觉的真实充盈着变形的微妙效果。董其昌从书法中借鉴了“势”的理解运用于在画中的起伏、开合、虚实来加以变化和构建。20年后董其昌的图式越发成熟,1617年画的一幅水墨大轴《青弁图》把早期图式与经典笔墨进一步强化,将心灵空间和自然空间以图绘的抽象形式自由地表达在画面中

上海博物馆藏有一套《秋兴八景》册页是董其昌设色精品,画家并没有着意于所谓的诗情画意或是自然的景致每开册页上,画家的兴趣点在于形式的创意中无论仿松雪、仿米海岳,都以笔墨设计出含蓄内敛、平中寓奇的形式构成我们不必知道这是什么山、什么树,讓你感知的是视觉上的起承呼应和自然的韵律画的颜色妙在没有真实光彩鲜亮,而是扬暗抑明降低了明度与纯度的对比,因此显得古雅而温润这样的绘画不同于自然的再现,而是自然的转化董其昌摒弃了院体画的劳役之累,以闲逸的情志雅正的心境作为绘画的理想状态,让画的过程成为了目的由此得到身心的愉悦。

董其昌将笔墨作为了绘画的审美主体视觉的真实隐退其后,处处借山石、树木、云水呈现虚实相生、起承开合的韵律与动感他以笔墨来取形造势,营造出有次序、有韵律不断变幻的自足的心灵空间。这个空间相對于真实的自然隐晦了许多也许,董其昌在现实世界中难以免俗只有在虚拟的空间中才能暂时拂去功利,以寄乐的方式陶冶胸次、观照宇宙

(作者为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墨山水画技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