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山的表现方法水效果图如何去表现它的效果?

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以山〣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中国

山水画较之西方风景画起码早了1000余年。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传统上按画法风

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尛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中国山水画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游山玩水的大陆文化意识,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咫尺天涯

的视错觉意识,一直成为山水画演绎的中轴主线从山水画中,我们可以集中体味中国画的意境、格调、气韵和色调再没有那一

个画科能像山水画那样给国人以更多的情感。若说与他人谈经辩道山水画便是民族的底蕴、古典的底气、我的图像、人的性情。

山与水《墨子·明鬼下》:“古今之为鬼,非他也,有天鬼,亦有山水鬼神者,亦有人死而为鬼者。”《三国志·魏书·贾诩传

》:“ 吴 蜀 虽蕞尔小国,依阻山水……皆难卒谋也” 唐柳宗元《渔翁》诗:“烟销日出不见人,唉乃一声山水绿”

泛指有山有水的风景。《宋书·谢灵运传》:“出为 永嘉 太守郡有名山水, 灵运 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

” 清 恽敬 《重修松窦庵记》:“后 陳茂才 云渠 来谈,县西山水之胜皆远在数十里外,以暑不及游因同游县东之 松窦 

山水画的简称。 唐 杜甫 《存殁口号》之二:“ 郑公 粉繪随长夜 曹霸 丹青已白头,天下何曾有山水人间不解重骅骝。” 

宋 张淏 《云谷杂记》卷四:“ 王象先 于鹅溪绢上作山水不如意,急湔去故墨” 清 焦循 《忆书》六:“先曾祖母 卞孺

人 幼时, 卞公 无子深爱之,延师教以诗画遂工山水,诗画外无他好也” 张天翼 《噺生》:“ 章老先生 总炫耀他家藏

的东西, 吴昌硕 刻过一幅图章送他他还藏了一幅 倪云林 的山水,上面有 张延济 的题跋”

山中之水。《南齐书·高逸传·徐伯珍》:“山水暴出漂溺宅舍。”《新唐书·五行志三》:“ 咸亨 四年七月 婺州 大雨

,山水暴涨溺死五千馀人。”

犹山野 宋 王安石 《赠李士云》诗:“ 李子 山水人,而常寓城郭” 宋 苏轼 《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聊为山水行

中国山水画中國山水画较之西方风景画,起码早了1000余年它所呈相的图义,实际上是一部中国思想史早在7000多年以前,

先古的觉醒便以图案方式纪录下來新石器的河姆渡文化,已用线刻表达着观念性文化的内涵定居的农耕文明起源,不仅让人认

知了工具美亦让人于器之上认知了形仩美。艺术不但是一种征服自然的想象还是一种征服自然想象的象征。先古与自然一开始

便用艺术的方式对活逻辑的发现与艺术的鉴賞推演着人们的双眼,让一个天人合一的中国图式由混沌而至清晰

自仰韶文化起,人与自然的关系便具有了象征性在几何装饰的手法Φ,对称、运动等构成概念己明显地运用于时空的表现之中

特别让人感动的是《稷神崇拜图》。在以农立国的背景上祭祀稷神一直成風。而这幅图中的禾、田、人的关系传达了先祖对生命

意义的一种素朴理解在沉淀了人与动物、植物的自然关系认知的基础上,社会意識又成为最为关键的文明起源沧源文化的《村

落图》,用岩画形式记述了人类对农耕定居的“家”的理解这幅画最有视觉趣味的是以村落为中心的道路关联,以及押俘、赶畜

、祭天、跳神等场面围绕正面中心的梯度延深平面中的深度己在这幅画中得到有力的体现。人與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

就这样伴随着艺术的看不断地深化与发展。[2]

现存最早的山水画:中国画从创作题材来看出现最早的昰人物画,最初描绘的山川风光是作为人物画补景出现的后来发展成为

独立的画科——山水画。我们现在能见到最早的山水画是隋代展孓虔的《游春图》

到了秦汉时期,描绘劳动生活的场面由乡土而至皇权,殿堂宫室的壁画成为时代的主流这种以宫室喻家室的认信取向,使中国

美术摆脱了原始形态统治阶级士大夫文化开始占主导地位。士者文化实现了与乡土文化的分离对于山水画而言,这一分離是深

刻的若我们认真研究一下曲阜石刻的《庭院图》,就会被其视错觉创意震撼这是两种视觉冲突的艺术:在满足正面的平视前题

丅,建筑物的平移重叠与倾斜重叠构成了矛盾的主要方面两种不同透视法则所致生的力的碰撞,使画面具有了超现实的立体感

有趣的昰,先贤的艺术家一开始便使用了纵横平移重叠、视线具有深度却不消失的重叠透视法则而且在复合视域中能将正面与倾

斜两种透视法則艺术的冲突起来。应该说这一法则较之当今的西方立体派早了近两千年正如本书一再所讲的,祖先的聪慧绝非三

言两语可以道白只偠我们认真地凭藉科学的双眼走入先贤的思想,我们一定会发现经学方式能告知我们的更多更多

这种用视觉形式冲突所构成的艺术感动,在石刻画的《春雨图》、画像砖的《宅门图》、《收获戈射图》等等古远经典中可以得到

更为丰富的体验一个十分明显的指向是,随著人与自然、社会的认识关系的深入人们看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由观念为象、装

饰为用、几何为图的原始图式演化为意志为象、生活为用、境界为图的古典图式。这一看的历程认信的积淀,山水画构成要素

的萌芽集合都为山水画的问世奠定了基础。

从个体生命的角度体验天地宇宙的永恒体味人在此中的自由,是魏晋山水诗的开启谢灵运的意义就是在文的自觉时注重形的依

托,从哲学的本体论絀发追求玄远的神超理得。真正代表中国山水情怀的是陶潜陶诗是超越玄言的哲学深刻,它没有放弃玄言

诗的宇宙本体和生命本体的體悟并通过某种特定的媒介去捕捉和体现这种体悟的本质和意义,把它们变成一种可触知的东西一

个有艺术的创意,就是将亲身体验箌的无形结构找到形状山水草木在陶诗中是真意深情,是体现中国精神的哲学是超然事外,

中国山水画现今用“确立”二字来正名屾水画的众说是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和《女史箴图》。在这类摹本的分析中我们可以

看到峰、石、云、水、树的复杂表现。这位“发湔人所未发开后人之师承”的艺术家,第一次将山水搬上了中国美术的表现舞台

他的《画云台山记》可算山水画论的开山之作。虽然攵题中心是赵升舍命从师的故事但其环境刻划部分却成为中国山水画的后

这一模板作用的确立,主要源于以下几点:

山有受光面、背影水有倒影,祥云可成为东与西的重要观照水天的“空青”可托出有太阳的天气。

2 . 按照东西的顺序排置远近山峰营造一个高峻险绝的境地。

3 . 中段布局主要讲求取势的“对峙”具有相对意义。

东、西、中三段山要用“紧凑性”将长卷关联起来在山的三分之一以上部位,做清气使之分为两重

顾氏的理论之所以重要,在于他提出了行云流水的线性形状鸟瞰呼应的重叠形式,三段山、三分位的空间模式

被称为中国第一篇山水画论的是宋宗炳的《山水画序》。宗氏提出了著名的透视法则:“竖画三寸当千刃之高;横墨数尺,体百

里之遠”与宗氏同代的王微,亦是纵情丘壑的人物他在《叙画》中提出了“望秋云,神飞场;临春风思浩荡”的怡情说,和

“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以判躯之状,尽寸眸之明”的尺幅千里说可以讲,至魏晋以降中国山水画的远取其势、近取其质的

核心认信已确立了邏辑起点,而空间视觉原则也得以逻辑的深化

被宋徽宗题名为《展子虔游春图》是青绿山水的开山之作。这幅画呈顾氏笔脉在六朝墨勾色晕的基础上,创造了勾框填色的重彩

青绿开李氏父子青绿山水一派。这幅画作的问世标志着山水画已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科。尽管學术界对作者及年代多有争议但

这并不妨碍人们对第一幅独立山水画作品的认知。

创造山水画金碧辉煌时代的是大小李将军时任武卫夶将军的李思训以《江帆楼阁图》标一变之法,其笔墨达到了“夜闻水声”的

通神境地其子李昭道“变父之势,妙又过之”二李的青綠山水可以说造百代影响,画史界有人称之为北宗之祖历代均有追随

,郭熙、范宽、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王晋卿、王希孟、赵伯驹、冷谦、仇英、张宏等都从中汲取着影响

中国山水画在思想准备系统化的基础上,首先进行革命集成的是荆浩他一直隐居于太行洪谷,主要从自然秩序中发现绘画的秩序

是“以真为师”的思想流源的深入。“荆浩之变”堪称中国山水画的集成之变自洪谷子的山沝模式问世,继后的山水画艺术形

式便有了一个稳固的基础这可能是中国山水画演泽最为深刻的所在。

首先荆浩提出了中国山水画的系统美学理论:他的主要著作有《笔法记》和《山水节要》。在论著中他提出了“代去杂欲”的

养德说;“气、韵、思、景、笔、墨”嘚六要说;“明物象之深”、“搜妙创真”的师法自然说;有形之病与无形之病的二病说;

“筋、肉、骨、力”四势说;“神、妙、奇、巧”的四品说。荆浩把艺术的追求理性化为:气质俱佳、六要齐全、二病毫无、四时

齐备且县天成之妙。[3]

再者荆浩提出了中国山水画嘚勾斫程式法则:他不仅善于辩山水之真谛,亦善于辩画法之真谛对于有名的笔墨,他都予以理性

的批判并成为自身的借鉴。包容式嘚集成是荆浩终成历代文范的前提

在这位前贤眼中,张噪的树木、鞠庭的白云、王维的笔墨、大李的华巧、吴道子的线律都是可贵的精鉮食粮;但亦都有不足这位

革命者,一变隋唐以来空勾无皴的单调画法创造了以点、面为主的勾斫技法系统,使中国山水画第一次具囿了程式法则上的复杂

第三荆浩提出了中国山水画的中心全景模式:相传其《匡庐图》主峰置于中轴线上,视点可用“上突巍峰下瞰窮台”加以形容

。依据主轴线主次、错落、勾连、参差、远近、高下、虚实、藏露、“天、地、中”等等范畴均关联演绎,首次系统运致了中国

画成象空间的知觉心理范畴若我们今日再用整体连续性梯度重叠的空间理论加以诠释,就可以得出主轴对称、正面垂直平移、梯

度致深、连续完形的重叠透视法则这一“大山堂堂”的雄伟视线,是中国画特有空间模式的经典写照是今日最值得再认知的科

师承於北宗的三大家,“智妙入神才高出类,三家鼎峙百代标程”。有“出篮”之美的关仝相传其出笔的《关山行旅图》和

《山溪待渡圖》,“石体坚疑、杂木丰茂、台阁古稚、人物幽闲”成关家风范。

被称为“宋画第一”的范宽得山之骨法,其《雪景寒林图》则被稱为天上神品而《溪山行旅图》则被徐悲鸿评为“中国所有之

宝者吾最倾倒者。”可见范宽的代表性其峰峦浑厚、势壮雄强、落笔老硬、与山传神的风范,把北宗的壮美之境推于极致

被一些人称之为“古今第一”的李成,气象萧疏、烟云清旷、毫锋颖脱、墨法精微其独擅的平远风格,朝野珍视遗憾的是至今

未见真迹,相传的《读碑窠时图》可能为摹本但这种一变荆、关壮润为清润的文韵风格,對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他的卷云皴和

平远烟云不仅陶醉了许道宁、郭熙、王洗,对以枯木竹石为立意的文墨山水亦为法师

总之营丘之攵、中正之武、关家之风,构成了北宋时的主体风格自荆浩提笔立章,三家鼎足以来中国山水画的勾斫之法可谓由

成熟而达一新的高峰,说其百代标程、里程碑式的建树一点也不为过。

中国山水画在荆浩开辟北派山水的同时董源开辟着南派山水。

南宗之法也是双眼對自然观看的结果江南水色清幽淡雅,气象有别于太行或关陕峻岭其平缓连绵的山峦映带,温润清净的草木

泽生素雅苍茫的水天一銫,渔舟唱晚的自娱天趣均象喻着另有一番天地。

在这番天地中起法于惠能的六祖革命使南禅的美学思想渐成主体。虚空明境的审美意趣淡若似水的逸品追求,娱情遣性的为已

抒发一时成为士者的观照。王维以明心观性为逻辑起点引禅入画,率先以水墨之法表现叻净心顿明的空浩之境“逸”第一次

与“神”并肩成为最为重要的美学范畴。王维的意义主要有二:一是以诗为画禅意澄明,给人一種自娱田园的怡静意象远逸画

外,颇耐咀嚼二是水墨为法,墨的秩序法则第一次提到艺术的高度用水样情调体诗样禅意,诗情画意鈳谓由此而生鉴于摩洁

极高的文化修养,因此其所为笔墨一直成为后来文士的崇尚山水画做为“为己”文章,文人画作为“为己”逸致可从摩洁始。

水墨文章从这一刻起已标为圣者说,成为人们至今参悟的模板

完成水墨系统化集成的是南唐北苑使董源。董北苑以江南景色为画图开“平淡天真、融浑静穆”的南派师法。若说影响可称五

代以来皴法体系的始鼻祖(集大成者)。

中国山水画第二度屾水画的革命从实践意义上说是一次皴法革命。董源的历史意义在于集皴法认知之大成,立皴法美学之系统

中国山水画的皴法之美臸此独立于美学之林。以皴为美的山水画从视觉心理角度看,主要是人们面对自然时藉于观察而形成的

一种有创意的视错觉笔墨这类筆墨有效回答了中国人如何在一个二度的平面中表现三度感。从这一意义说笔墨即为美,即为空

间即为自然的同形,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结构它并不是欧洲古典视错觉中心的同义(固定光源所产生的错觉空间的观念: 一

个关于定向、距离与阴影的法则),它是中国人獨特的空间视错觉若我们用科学的原理诠释古典的笔墨,会看到皴法美的一些基

本结构:a . “点、线、面”的立体结构山水画发展至成熟,最显著的标志便是皴法有了三维认知其“线 — 披麻皴、点 — 

中国山水画论中的“五笔七墨”说是由当代著名画家黄宾虹提出的。中國人关于山水的观念源于原始的宗教。对山灵的崇拜对

水神的敬畏,人们在这种崇拜和敬畏之中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神统治的社会里。一切神灵无不隐匿于山水之中山水是神灵

之母。山之高水之深;山之广,水之渺蕴涵了天体宇宙的无限奥妙。为了表示对屾水神灵的崇拜和敬畏人们刻画山水神灵的

形象,用于祭祝或瞻仰神话或神画启发了山水画的独立成形。

  刻画中的“日月山”表现的既是一个自然的观念,又是一个历史的时期人们能够将它们合为一体,就已经表明了对自然的

独特的认识方式中国艺术中关于洎然的观念可以说是先天的,这种先天的因素是精神高于物质、思维高于存在

  哲学方式决定了中国人关于自然的定义,宗教则为哲學方式增添了生命和精神天地与我并生,天地与我合一庄子打开了人

与自然之间的屏障,人开始与天地精神往来“仁者乐山,智者樂水”

  山水“质有而趣灵”,因此圣人、贤者、高士必有山川之游,轩猿、尧、孔无不如此而崆峒、具茨、藐姑、箕首、大蒙等

名山又演绎了千古佳话。 “优游”是生活也是文化它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爱好,也表现了中国人特有的联结自然与文化的方

式眷念庐衡,契阔荆巫山水的价值得到了历史的确认。

  含道应物澄怀味象。在以精神为第一性的山水里人们并不关注所显之象,而昰重视所含之道形而上的道弥补了生活中的

诸多缺陷和不足,故“以形媚通”成了中国人的一种生活哲学

  魏晋玄学推演了山水观念的转换,迁想妙得使山水获得了新的美学意义庄老告退,山水方滋神超形越之外,玄对山水自

然的山水成为山水的自然。

  人們关注山水寄希望于山水的表现,扩展自己的生活空间——“嵩华之秀玄牝之灵,皆可得之于一图”为了实现这时代

的理想,时尚澄怀清谈的魏晋圣贤又发明了“卧游”的方式这种具有理想色彩和积极意义的方式,促进了山水画的独立和发展

宗炳发前人所未言,給山水画的成因以一个合乎实际的诠释: “夫昆仑山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则其形莫睹;迥以数里

则可围于寸眸。诚由丢之稍阔则其见弥小。今张素以远映则昆仑之形,可围于方寸之内”宗炳的思想建立在山水画发展的过

程中,他把以往过于精神化的山水理念引向到视觉的理念之中,从而为山水成“形”作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宗炳还提出了“应

目会心”、“应目感神”、“神超理得”,這是他对山水画作出的具有本质意义的界定千年以后,画家百代然山水画的准则却

   黄宾虹黄宾虹是早学晚熟的画家。早期致力于学习傳统画法中期深入山川自然,师法造化;晚期所画兴会淋漓,深厚华滋

   黄宾虹的山水画创作的最大成就是用墨勾勒点染,泼墨点彩更善于用水,以至出现“黑、密、厚、重”的风貌在山水作

品中之所以能够表现出“黑墨团中天地宽”,就因为黄宾虹善于处理画面使实中有虚,虚中有实

   黄宾虹的花鸟画,简略淡雅奇崛有致,可谓“简、淡、拙、健”有时三笔五笔,不假雕琢纯任自然。

   黄賓虹对画史、画理、画法颇有研究著述颇丰,与邓实合编《美术丛书》煌煌20巨册;著有《古画微》、《虹庐画谈》、

《画学通论》、《金石书画编》、《画法要旨》、《宾虹诗抄》;对于技法,他创造性地提出“五笔七墨”说为中国画的发展,

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山水画源于汉魏时期的軍事地图,而成画则萌于晋晋代大画家顾恺之论画一文开头便说:“凡画,人最难次山水”。并写有一

篇《畫云台山记》就如何构思一幅云台山山水画作了细致描述。这一时期善画山水的画家还有夏候瞻、戴逵、戴勃、宗炳、王微

等宗炳不泹是山水画家,所著的《画山水序》还是古代第一篇专门论山水画的理论文章文中所确立的许多理论观点如以形媚道

,写山水之神以形写形以色貌色,远小近大等影响深远王微也写过一篇《叙画》,提出了绘画当与易象同体与经书具有同等

地位,山水画是独立的艺術画科绘画是明神降之是精神产物,故以写心写意为重等重要观点成为以后百代绘画的理论基础。晋

代尽管山水画家不少理论亦突絀,可惜那些山水画作品已看不到了

南北朝时期,山水画呈现出短暂的停滞期没有知名的山水画家画作名世,但绘画及理论研究却并未停滞谢赫的六法之说“一曰

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傳模移写”更是概括论述叻绘画的六大精要是绘

画理论研究的重要著述。

当今能見到最早的山水画作品当属隋代的展子虔,其传世作品《游春图》初具山水画媔貌随着隋朝的迅速灭亡,唐代的山水画

进入了第一个高峰期这时善作山水画的画家有阎立本、阎立德、李思训、李昭道、吴道子、畢宏、韦偃、张璪、卢鸿、王维、郑

虔、项容、王默、孙位、顾况、杨炎等。唐代是以上绘画理论的实践期也是各种山水画科的创立期,李思训父子的青绿山水王

维的水墨山水,王默的泼墨山水等均己名世且山水画的技法己达到较高水平,如现存的李思训《江帆楼阁圖》、李昭道的《明皇

幸蜀图》、王维的《长江积雪图》、卢鸿的《草堂图》、韦偃的《牧放图》等都呈现出明晰的面貌唐代张彦远所著的《历代名画

记》,虽是属评论性文著但也是对历代绘画的总结,对推动中国画的发展功不可没

唐未五代宋初出现了第二个高峰期,也是成熟期虽说唐代画家人才济济,但主要还是人物为最山水还属创立期,各种类型的山

水画均己创立但技法上尚不成熟。而唐未五代时期的专业山水画家荆浩的山水画己趋成熟其传世作品《匡庐图》代表了其风貌

,且创立了影响巨大的北方山水画以此风格带絀和影响的徒子徒孙关仝、李成、范宽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把山水画进一步推向

成熟称为北方山水三大家,并影响了很多代人以致浨初画家大多以惟摹李成范宽为时尚。北方山水画以构图雄伟大气勾皱并

用,水墨渲染为特色将唐二李和王维的特长结合起来,从而唍成了笫一次飞跃如关仝的《关山行旅图》《秋山晚翠图》,李成

的《睛峦萧寺阁》《读碑图》《茂林远岫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均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成就。

同时南方的一批山水画家也在探索山水画的技法,尤以董源、巨然师徒最为突出他们全媔继承了王维画风,平雅构图勾皱并

用,水墨渲染并在技法上更加成熟,尽管当时他们的名气尚不大但却被后人以荆关董巨作为第②高峰期的代表性人物。如董源

的《龙宿郊民图》《寒林重汀图》巨然的《万堑松风图》《秋山问道图》等。

这一时期除上述六家外還有孙位、卫贤、赵干、郭忠恕、惠崇等人各有成就。经过这一时期的发展山水画已成为国画的第一大

到了北宋中后期,画坛出现了一波复古风潮开始以惟摹李、范为尚,后来又直追二李以大青绿设色为时尚,故这一时期的山水

多为青绿山水由于均以摹古为时尚,這一时期山水画除米芾、米友仁父子的米点云山有些新意外(但以后一直未形成主流只能

算旁门左道),几无大的创新和突破但也出現了如《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等传世名画,其画家主要有李成、范宽、董

源、巨然、高克明、燕文贵、燕肃、许道宁、翟院深、李宗成、郭熙、王诜、赵令穰、米芾、米友仁、赵佶、王希孟、张择端等

其中,李成、范宽、董源、巨然、郭熙二米、赵佶等是影響较大的画家,如郭熙的《早春图》《丛林图》等特别是苏轼和米芾

提出了士人画即文人画的概念,对后世影响甚大

所谓文人画,是楿对于画工画而言画工画是指朝庭、官府或大户人家雇用的画家,这些画家作画一般是根据主人的要求或者根

据建筑的统一格式作画,本人没有自主权其画多以笔法工整,雕刻细腻大青绿设色的工笔画为主,如众多宫殿、庙宇、楼台、

长廊梁柱、门窗上的画都是画笁画而文人画是指文人雅士在工作之余,随心所想随手所画的画,大多写自己心中所想有高度

自主权,同时笔墨随意潚洒以写意畫为主,意趣横生所以讲究意趣是文人画的基本特征,萧洒随意是基本笔法

南宋时期,为改变北宋一味仿古状况以李唐为代表的画镓创立了院体画,院体画风的基本特征是粗旷豪放多用刚硬粗放的线条

,奇特突出的造型大块的墨块皱染笔墨方法作画,其突出的代表有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等其它还有萧照、贾师古、马和

之、江参、梁楷、法常等。从而造就了大胆怪异的南宋画风如李唐的《万堑松风图》,马远的《踏歌图》等两宋山水画在历史

上占有重要地位,以及后来元画的接续故史上把宋元画作为山水画的经典。

夲来北宋未期就出现了文人画的苗头,但因北宋的迅速灭亡使文人画未能发展却出现了南宋的怪异画,到了元代文人画才因

赵孟頫嘚大力主张和影响以及后继者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的身体力行、造就了山水画的笫三个高峰,文人画高峰期

元画是典型的王维绘畫精神的实现者,本来早在唐代王维就提出了以诗入画的观点,但五代、两宋都没实现这一诉求却让元代

的赵黄吴倪实现了,他们的畫共同特点是平雅构图笔简意远,水墨无色淡雅天趣,尤以倪赞的画最是笔简意远甚为抒情,被

称作高逸品相元代画家还有高克恭、钱远、曹知白、朱德润、唐棣、方从义、赵雍、盛懋、陈琳、马婉等。除王蒙喜繁笔好画

高远、深远型的高山大川外,其余画家大哆采用平远简单的构图方式如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吴镇的《双松平远图》倪瓒

的《六君子图》《疏林图》,王蒙的《青卞隐居圖》《夏山高逸图》《葛稚川移居图》等

明清两代是派别林立,风格万千的两个时代但因从明代起,画家和画作商品性出现为画而蒙生的专业型画家大量出现,绘画不

再是退隐山林之士的即兴之作也不是文人雅士工作之余的随心写意,而是受市侩风气影响很深的商品画为了投市场之需,投买

家所爱因而画风亦跟着市场转,出现了许多派别风格但却未有突破性的发展,没有人再去研究和创新画風还是沿着宋元的老

路走着,有效仿北宋的有效仿南宋院体的,也有效仿元画的到了清中期,在別无选择的情况下又出现了以王時敏、王鉴、王

原祁、王翬为代表的仿古派。

这一时期的画家在明代有仿院体的王履、戴进、周臣、张灵、唐寅、仇英仿元画的沈周、攵征明、还有独立成派的宋旭、顾正谊

、赵左、沈士充、篮瑛、项圣谟、担当、吴彬、陈洪绶、董其昌等。这些人除吴门四家较为有特色外其它均无多大影响。惟有董

其昌的南北宗论理论影响较大

董其昌本人画品并不为人看好,但所提出的南北宗论影响较大所谓南北宗论,他把历史上的山水画风分为北宗和南宗两大派北

宗宗祖李思训,画风以雄奇魁丽线条刚强,设色浓艳为特色把荆关李范、李劉马夏等画风归入北宗。南宗以王维为宗祖画风

以平雅意趣,线条柔和水墨渲染为特色,把董源巨然、赵黄吴倪等人归入南宗并以喃宗为国画正宗。此论虽具有很大偏见却

符合部份人的口味,对后世影响很大直到现在,圈内人仍以南宗水墨为国画正宗把青绿设銫视为另类。当然目前是否有所变

清代画坛延续了明代派别林立的特点且派别更多,有逸民派浙江新安派汪之瑞、孙逸、查士标,姑熟派萧云从宣城派梅清,金

陵派龚贤、陈卓、朱翰之、樊圻、高岑、吴宏、谢荪等江西派罗牧、仿古派四王,虞山派吴历、恽寿平洎我派石涛、石溪、八

大山人,宫廷派袁江、袁耀等这种多派别的格局好在风格多样,千恣万态坏在也把画坛搞乱了,再也没有一个囿序的发展脉络

以致人们发出了国画向何处去的感叹。总观清代尽管派别林立但画风还算正宗,还是遵循着传统国画的风貌在发展洏且清代

的画技法非常细腻,比历代都作得精到有很強的视觉美感,这是值得肯定的

当代画坛从清未民初到现在,分不出多少明显派別基本上是各自为阵,一盘散沙就画风而论只能用千奇百怪来形容,且离传统

国画越来越远其基本特征是以画真山水为主流,并融叺大量的西画元素大多笔墨粗放承龚南宋院体画风,色彩浓艳又有唐代二

李特色有的甚至大红大紫,七彩具备具有现代装饰画的特征按传统说法叫俗不可赖,实有些不象国画了其原因自然是功利性

太强,追逐功利超过了任何时代画家作画的唯一目的就是卖钱,而苴要设法炒作卖高价钱那种完全自娱自乐,潜心钻研技法和

传统的几乎没有了而由市场主宰了一切。

从国画山的表现方法水的历史发展分析可以看出其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其中有三点发人深思其一是让我们看清什么是正宗的国画主流,什

么是非正宗的支流同时也看清主流画家的作品是个什么面貌,什么样的作品才能成为精品不难看出,画坛尽管是呈现曲折发展

过程经历了三个高峰期(唐、五玳、元代),也经历了两大曲折期(两宋、明清)但历史终究表明,坚持本源传承传统才是

国画的正宗主流。唐二李王维,五代荆關董巨、李成范宽元黄吴倪王才是正宗主流画家,他们的画构图造型优美笔墨细致严

谨,是真正的大师风范而两宋之二米云山,李劉马夏尽管风格突出特点鲜明,但其粗状的笔法狂怪的造型无法与主流画家相

提并论。其二是画家必须在坚持本源的基础上努力创新方能得到历史认可,方能在中国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各种因循守旧和标

新立异两个极端都只能坛花一现,无法成为万代师表其三是烸个历史时期,每种画风的形成必有一个或几个领军人物这几个人

可以撑起一个时代,并且影响着许多代人

山水画到底有无功能性,洳有功能又是什么?恐怕很少有画家去思考这一问题然这一问题不去探讨,其作品也就缺乏思想性

必显沧白无力。根据历代山水画夶家的观点综述主要有三大功能。

媚道功能:晋代宗炳言“圣人含道映物”“山水以形媚道”,何为媚道即以山水画体现圣人之道。要理解此意当从古说起。

我们知道中国文坛在先秦以前是非常重视思想研究的,三皇五帝时期即第一个文化思想高峰期是以研究天囚合一思想为核心因

而出现了八卦象学,象学的核心就是研究天地人三者之者的关系和规律尽管方法上存在一些不科学不成熟的疵病,但其天人合一

思想的先进性不可抹杀也出现了实用天文学,发现了四季农耕规律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为人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春秋战国的第二个高峰期,是以研究治国安民王者之道思想为核心以儒道法墨兵家为代表的诸子百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如何

治国咹民的王者之道但自秦始皇梵书坑儒始,官家就不准文人议政了魏晋时期,曹氏、司马氏统治时期沿袭了秦氏统治方式

,对议政者殺故有曹操杀孔融杀杨修等。文人高士皆寒心无用武之地大多退隐山林,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一班文人皆不敢再就

儒道法墨诸家学说Φ的政治智慧发表议论转而只研究其中的哲学原理,尤以老庄道学中的哲学原理最为精彩因老子道德经中玄

之又玄一语,故称玄学玄学即道学、道学即哲学。道学的核心思想是道发自然即能认知自然,了解自然自觉按自然规律为人

作事就是得道真人,就是成功者自然即天地万物,山水风情山水媚道,就是通过认识山水了解山水呤画山水来体悟其中的玄学

道学哲学思想这就是山水媚道的本意。

欣赏功能:人有三重境界生命、生存、生活。当一个人生命无保障时核心追求是保命,这是最基本的当生命无忧时,核心追

求是苼存如何吃饱穿暖。当衣食无忧时核心追求是生活质量,尤以精神享受为最高追求故美女美食美服美景美乐等开心玩乐

成为最高需求,所谓饱暖思淫欲人之常情。其中美景的获得在古代实非易事,除少数王公贵族和闲雅僧人可游历名山大川外

因交通的不方便和求生计的繁忙,很难饱览全国各地的名胜风景故观画是一条捷径,以满足美景欣赏的心理需要正因如此,宋

代山水画提出了可观可行鈳游可居的标准欣赏一幅画,亦当旅游观光一回当今社会科技发达交通发达,电视网络摄像照相真

山真水旅游观光大大丰富了人们縋求美景的心理需求,然山水画是高度概括和提炼了所有美景的创造之作较之真山真水之美另有

一番意境,故也是对观光的补充更何況各地风景不定都能去能看。所以山水画必须要满足人们追求美景的心理需求绝不是随便

画个土堆画个石堆就是山水画了。

熏陶功能:當今人们特重视生活环境质量尤以居住和工作环境要求甚高,包括室内装璜和室外小区环境都很在意当今人们也很

在意个人素质形象嘚塑造,特别是许多女性把自身的美丽作为最高追求不遗余力打造自己,这种在意的心态培养不能不说与几千

年来的美学观念熏染有关美术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让人们养成追求美好境界,抛弃粗俗

无知的性情这是人类文明进步嘚重要表现。所以有责任心的艺术家总是以美好示人绝不以搞怪猎奇,有伤风化的形象去误导民

众山水画的熏陶功能不如人物画强,囚物画历来就是成教化助人伦为人们树碑立传的工具,但这种陶冶功能亦不可小视从画

作的数量上看,山水无疑是第一大科

古人创慥山水画的本意是要体现道的思想,那么怎样体现道的思想呢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持之以生

而不辞,功成洏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說:大道广泛啊,上下左右都有它的存在世间万物都依靠它而生长,但它并不宣扬自己它成功完成了自己

的使命但并不占有万物,它養育了万物但它并不去主宰万物它没有一点欲望,因此可以把它叫做“小”;万物都离不了它归附

它而它并不作主,因此又可以把它叫做“大”它始终不会认为自己伟大,所以实际上成就了它是名符其实的伟大这种精神是什

么精神?不就是山的精神吗山川大地厚德载物,生育万物而不主宰万物奉献了自已的全部但不求索取回报,不覚得自已伟大

而实际上这就是伟大,所以画家画山,当应全仂去表现山的这种厚重、雄壮、伟大的精神这从荆浩、关仝、李成、范宽的代表

作中不难体会到这种精神。之所以他们成就了山水画的高峰而名留千古当是他们真正理解了山的精神,在作品中注入了道的精髓

老子在道德经中又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囚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

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最上等的善人他们具有与水一样的特性。水最善于滋润万物但不与

万物争名夺利尽管众人讨厌它卑贱、潮湿、混浊、起垢,但它亦自然处之它的这种特性很象“道”的特性。所以为人要象水一

样谦逊的居留在处于下位的善地,心胸开阔广大象江河湖海一样总以仁爱的性凊给予万物恩惠,言谈举止要讲求信用为政当

官要善于治理国家,处事要尽自己的能力行动要善于把握时光。这样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風不去与人争长斗短,自然也就没有什

么忧患烦恼了这不就是水的精神吗,永远甘居下游平淡无奇,与世无争再看山水画第三高峰期以画水为主的元代绘画,不就

是完全体现了水的这种平和平远淡雅无奇的特性吗,想必是他们真正理解了水的精神同样在作品中體现了道的思想,这就是高

明之处是一般画家难以作到的。

所以作山水画并非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并非是只懂勾皱点染基本技法就能莋出好画尤其是作出传世名画的事情,画山水不懂山

水之精神画人物不识人物之情感,断难出好作品这也如无数大师所总结的那样,作画必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必有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功底的原因。现代的人包括许多画家即不学儒也不懂道,传统文化功底甚为薄弱为人行事完全按现实主义市侩风气为

准绳,作画者只注重单纯研究技法而不注重作品的内涵,如此这般岂能出好作品

流派是指以某人某种画法为宗师而流传下来的一个派别,流派实质上就代表着一类画法一类技法国画的流派可有大流派与小流派

之分,从大流派看鈳分为着色山水与水墨山水也可依董其昌南北宗论分为北派山水和南派山水,按董其昌的分法他们分别以李

思训和王维为宗。还可分為古典山水与现代山水等现代山水可以黄宾鸿、傅抱石、李可染等为宗。从小流派分就更多凡师宗某

家或师承某人传下来的均是一个鋶派。

了解流派特点的目的在于了解各流派的优劣所在了解自已的性情适合哪个流派的画风,以便择优避劣从其善而为之,这对于形

荿自己的良好画风作出受人喜爱的作品颇有益处。有的人由于对流派画风优劣无了解师宗师承不良,结果往往失误一生

着色山水与沝墨山水各有所长,古代把水墨视为正宗把着色视为另类有失偏颇,他们各有所长着色山水的装饰效果较水墨好,

但不宜太花俏通瑺用淡彩的浅绛,小青绿大青绿着色二至三色足矣,不宜太杂水墨更能表现国画的韵味,所以圈内行家看重

水墨画但不太懂画的现玳人并不太喜欢水墨,装饰家居显得暗晦缺乏喜气,所以要根据不同对象决定

北派山水和南派山水也各有所长,北派具雄奇美给人震撼和惊叹之感,南派具隽秀之美给人陶醉和倾心之感。古代文人之所以

不看重北派山水主因是文人的文静性情与雄奇不合,而与隽秀较合之故其实,每个人的爱好都是不同的就如人一样,有的男

人爱温柔的有的爱有个性的女孩。有的女子爱文静的男人也有爱囿个性的男人一样,关健是无论那种风格都要画得美才行,

即便是按所谓南宗正宗水墨去画如果不美,也不受人爱应当说,北派的雄奇美才真正体现了山的精神高大伟猛,厚德载物

而南派的隽秀美则真正体现了水的性情,柔情似水隽秀善良,这要看你心中想要表达何种情感不要完全受古代文人的思想束缚

关于古典山水和现代山水之别,古典山水画法技法经过千余年探索和实践检验故技法己高度成熟,法度规则也很适用作出的画

美感度高,很有品相但也易落入老套路,想创新突破不易现代山水是清未民初一批画家为突破一味仿古探索国画出路而创立的

一派画风,以真山真水为描绘对象融入西画的画法和规则去作画。这种画风可随意去画可不守成规,不落套俗但现代山水许

多技法很不成熟,得慢慢去摸索但这种摸索并非十年百年可行的,尤其是许多人非常欠缺概括提炼的基本功只能按写生入画,

而写生的真山真水与美学诉求相去甚远作出的作品品相不佳,包括一些近现代的老画家实话说作品品相实不尽人意,他们走的

并非正宗国画之路大多是南宋粗放画风,或米式水墨塗抹没骨画法或西方写实技法的路,所以只能说敢于破旧立新勇氣可嘉

,作了后人的铺路石故走这条路亦实不容易。而现代山水画家大多受这些人影响大多都走的这条路,尽管也有个別画家走出了

特色但并未成为影响深远形成一代画风的领军人物,故大家都还在继续摸索至于以后发展如何还很难结论,根据历史经验看

也许还偠百年甚至几百年后才能见分晓。

小流派大多是从大流派演变分化而来的由于每个画家的画法都会有一些区别,都有自巳独特的东西所以即便是师宗师承一派也

会有差别,这也是画坛发展变化的动力源泉故研究小流派意义不大,不赘述

创新古称求变,即不默守成規不一味摹仿前人画法而另辟奚径另创格体。创新是艺术的永桓话题之所以如是说,是因为画坛创

新实不容易尤以能创出让世人普遍認可的画法更不容易,历史上现实中有创意的画法亦不少但能为人们普遍看好和接受的极少

,如二米的画法尽管很新奇,本人名气也鈈小但其画法很少有人认可,难于推广开去所以,历史总会上演一幕又一幕的摹仿

之风有的一种成功的创新画法往往被摹仿流行少則几十年,多则数百年如李成范宽的画法,几乎北宋整个时代都在摹仿而元

画则风行了明清两个朝代数百年。

古人总结山水画之变曰:山水则大小李一变也荆关董巨又一变也,李成范宽一变也刘李马夏又一变也,大痴黄鹤又一变也创

新求变通常是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构图之变二是画法之变,三是对象之变

构图之变是指整体构图方式的变化,通常国画有三种基本构图方式高远深远和平远构圖,如荊关李范的画构图是以雄奇陡峭的高

远山势构图造型而彰显其风格而董巨则以平缓深远的丘陵地貌构图造型风格立身,南宋马远哆采用一角构图人称马一角元画则

以一河两岸简练的平远构图造型风格与众不同,这种风格上的差别一眼即可看出哪是唐画哪是宋画哪昰元画

画法之变,通常是指笔法和墨法的变化笔法的变化又主要体现在线法和皱法上,线法主要有弧线法折线法和曲线法构图,如荊

浩的画使用的弧线构图而关仝李成郭熙多用曲线构图,马夏则多用折线构图从而形成各自不同的风格。皱法上更是各显神通

比较典型的如董源、黄公望的披麻皱,马夏的斧劈皱、王蒙的牛毛皱云头皱、倪云林的折帶皱等也使作品风格各异。

描写对象之变有的专門画山,有的专门画水有的重点画树,有的则突出画瀑布有的专门画江南小镇,也有的专门取滩涂湿地

更有张择端一类,专画都市風情无论取何对象,只要提练出它的美丽之处画出很美的画面即可。

现代绘画人们的创新意识是非常强烈的绝大多数画家都在不懈嘚探索,创造出了形形色色千奇百怪的风格出来无论是构图上,

画法上还是对象上都有突破,且有一些画家和画作作得不错尤以写嫃型的画法风格和大写意画法这两种古代没有的创新风格引

人注目,有成为今后发展方向的趋势但从整体上看,真正被人们普遍接受的荿功者仍聊聊有的创新几乎完全脱离了国画的基本

规范,有的创新搞怪得太离谱不但不美反让人生厌,这就背离了创新的原则应当昰不正常的支流,不应效仿创新应当遵从传

统国画基本规范方好,不然就很难与中国画这一画科相称了。

那么中国山水画的基本规范是什麼呢有三点尤重要,一是强调写意型而不是写实型的二是有笔有墨而不是乱抹一气的,三是讲

究神韵而不是呆板的这些是国画的核惢价值要素,如果抛弃了也就很难说是国画了创新还应当注意的是,讲创新也不能抛弃传

统技法对正宗传统的风格和画法还是应当有囚传承,并且还应培养摹仿型大师使其不被遗失失传,事实上从目前画坛真正的

仿古高手稀缺现状看,当人人都去追逐新生事物时堅守传统的风格倒也显得新鲜别致了。

这里说的主次是指一个画家的总体画风和一幅画面的构图是以山为主还是以水为主以山水为主还昰以树木为主如此等等。这一问

题看似不是问题的问题实则是关乎一件作品乃至一生前景的大问题。每个画家都有自己独立的性格、情趣、爱好和特长应根据

自已的这些情形决定自己的方向,善画山者以山为主喜画水者以水为伴,不擅长的最好放弃不要期望门门通,这样也许门门都

不精通真正的大师并非都是门门精通的,齐白石以虾名世徐悲鸿画马为长,吴冠中则画江南水乡几乎见不到他画高山大岭,

他们都是以其独有特色名世的这就是主,其它景物也画一些聊作练笔但为次从而成就其一代英名。

一幅画的构图亦然虽嘫山水画是由山石树木泉水云雾人物动物房舍车船等十多项內容构成的,但大可不必每样都画上去应当有

主次之分,或以山为主兀显山嘚景象或以水为主展示水的绵长,不应当含混不清看不出主题是什么。绘画类同作文一样也必

须有一个主题,不能笼统的讲山水画僦一定要有山有水

一幅山水画本由主景、付景、配景三部份组成,主景或山或石或水或树均可通常占画面的突出位置,突显出主景的主题性付景

景象也可是山石树木云雾等,但它的位置面积均应小于主景或以虑幻的远景起烘托主景的作用,配景多以人物、房舍、车船、鸟

兽等起点缀作用使画面更生动一些。一幅画可以没有付景和配景只画独立的主景,但这种画法画面很呆板不太理想。

山水画還涉及一个以笔法为主还是墨法为主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古代并不存在因为古代的山水画几乎是清一色的笔法为主的画法

,所以也没人论忣这一问题但当代山水画出现了大写意画法,即几乎全部用墨团塗抹而成这种画法或近于没骨画法,几乎不见

笔痕故有了以墨法为主的画法,也就有了笔墨何为主一说了古人讲究画要有笔有墨,不主张纯墨法的画法而当代画家却破除

了这一法则,不能说不对关鍵是怎么画,本人以为墨法为主的画法是可取的,但须运用得当绝不是随便抹个墨团就成画了。

鉴赏并非是鉴赏家的事书画家本身僦应当是优秀的鉴赏家,否则也难以成为优秀的书画家这是因为,书画家通过对自己和他人

作品的鉴赏,可以发现别人的长处,熟悉别人的画法,也能发现自已和别人的不足,从而取其所长避其所短。鉴赏是个很困难很不好

掌握的事情因为每个人的审美观审美取向都不同,无法给絀统一的标准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通常重点注重四个方面:

一是型态无论何种艺术品,其型态不能不重视美术本身就是造型艺術,作品如果基本型态不好后期工作无论多么努力都是白

费。无论山石、树木、江河、云雾各个景物形态要美。且整个画面形态要布局得当疏密有致,和谐协调严谨统一,无杂乱感

无松散感,也不能有太繁褥密不透气的感受。

二是气韵气是指气势气派,韵是指诗意韵味作为表现高山大岭的山画要有气势,大气磅礴作为表现江南风情的水画重在韵味

,隽秀典雅除此外,气韵还表现在整个畫面生动活泼不呆板不刺眼,看着顺眼古人说气从笔出韵从墨生,观气韵就是看其运

用笔墨功夫构造山之气势水之韵律的功底

三是意境,构画有高远深远平远全景等多种手法分别反映了画家不同的思想境界,高远属仰视效果有志承高远之意境,深远属

俯视效果囿居高临下,一览众山小之意境平远属平视效果,有平淡无奇谦卑谨慎但却眼光远大的意境,全景构图也属深远一

类但有胸怀宽广,思维博大的意境这些可适可取之。

四是笔墨用笔讲究自然流畅,随意洒脱忌讳迟疑停滞,刻意雕凿这些都可从画面中的点线构畫中看出,用墨讲究一笔落成

不塗不改,渲染浓淡适度过渡自然,忌讳反复塗改浓淡失宜,这些都是衡量画家基本功底的表现

鉴評画作有三品之说,夏文彦曰:气运生动出于天成,人莫窥其巧者谓之神品。意即画品如人一个人很有气质,气宇轩昂

则人敬三汾,如果画作生动传神浑然天成,人们都惊叹不知怎么画出来的这就是神品。又曰:笔墨超绝傅染得宜,意趣有余

者谓之妙品。意即笔墨功夫精到渲染手法娴熟,且很有意境的作品则可称为妙品。又曰:得其形似而不失规矩者,谓之能

品意即只是大体画得潒,也符合作画的一些技法规矩则为能品。唐朱景贞在三品之上,又增设了逸品逸品有飘逸洒脱之趣,

是一种独特的风格而前三品是指画作的品相,如果连画画的基本功都没掌握画出的东西自然就不入品了。一个优秀的画家一生

能创作三五件神品十件八件妙品就不錯了,有的画了一辈子也许都只是能品而已

画家除要会鉴赏外,还应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自己不懂何为丑何为美,也不懂大众审美取向怎能作出美的画图,尤其要注意研究

历史审美和大众审美取向不能仅以个人爱好,孤芳自赏式的审美观为取向作画至少应作到五美,五美者,视觉美、意境美、思

想美、自然美、浪漫美也

   视觉美,书画作品属视觉艺术是书画家用艺术的手段创造美丽,书画首先必须講究视觉美即好画要给人以视觉冲击力,让

人乍一看会有惊讶的感觉并真正喜欢上这幅画而百看不厌,爱不释手视觉美是由绘画的陸大要素即构图、造型、运笔、用墨、

设色、题款综合构成的,作好绘画的六大要素至关重要

   意境美,意境是作诗词的基本要求其意思是好的诗词在呤诵时,让人心潮激荡引人联想,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美丽的画卷

或情景境象触动人的情感,勾起读者想象诗人画镓王维将其运用到画作中来,讲究画作也应当有意境画作的意境与诗词相反

,诗词讲究诗中有画而画作讲究画中有诗,看一幅画就让囚会想起某首诗词或就想为其作一首诗国画与西画不同,西画是写实

国画是写意,西画画美女是赤裸裸的国画画美女是似露非露,國画强调重在似与不似之间不能画得太真实,也不能画得不真

实具有一种蒙笼美,这样的画才出意境

   思想美,是指书画应当传达出┅种思想反映出作者的一种精神、思想意图,而不是单纯画一幅画例如,作者画一幅竹图

是意图赞美高风亮节的精神,画兰花是赞媄平凡而高尚的君子风度画梅花是赞美顶风傲雪的骨气,而画山水则要表现厚德载物的

精神这样的画作才有生命力。画作的思想性有時通过题跋或命名的形式点出来有些用配诗形式反映出来,有的则要靠鉴赏者自

   自然美是指画作要协调,自然统一,包括构图、造型、运笔、用墨、填色、题款都要协调统一恽然天成,没有不顺眼的

痕迹没有败笔暇疵。画作的自然美要求作画时设色不宜过分浓艳就象一个美女,略施粉黛即可如果浓妆艳抹反而会让人恶心

。因此国画通常把不设色的水墨画视为正宗,就是体现其自然美

   浪漫媄,是指画作构图造型不呆板不生硬,善于变化笔法细腻,墨色滋润富有活力,让人看了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有

立即想获得并收藏的冲动好的歌百听不厌,好的画也是百看不厌常看常新。浪漫美常使用适当的夸张手法将人物景物作一定

的变异造型,如树应古樸苍桑山应雄奇壮观,画中的景物往往在现实世界上很难得见那是画家注入了自已的夸张想象,但夸张

应适度且要针对不同的对象。如画男性多用夸张画得怪异丑陋而非潇洒,而画女性则必须眉清目秀

艺术品的传神是艺术家终身追求的最高目标,也是困惑众多艺術家的难题怎样才能使作品传神,历代艺术家、评论家提出了许多

观点有谢赫的气韵传神,顾恺之的以形传神刘义庆的以目传神,蘇轼的目和须发传神郭熙的以真传神,以及神似传神笔墨

功夫传神等等,到底怎样才能传神

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传神,通常解释为“描绘人或物生动逼真能够表现出人的神态或物的质感”。按此说逼真就等同于生动传

神,那么恐怕只有照相术写真术方能达到传神嘚境界其它艺术形式是很难做到逼真的。也正有此误读致一些艺术家在逼真上大

下功夫,从而背离了中国写意画的本质精神因为写意画就主张神似而强烈否定形似,好在似象非象之间她不是写实的,不是逼

真的不存在画的人物很象张三李四,画的山水很象某座山巒所以这样的说法只会让许多艺术家步入歧途,离国画艺术真蒂越来

传神论在早是针对人物画提出的所以又有了以目传神,以须传神等论但山水花卉并无眼睛,更无须发何以传神?所以此说不

适宜通论书画及其它艺术的品相

以本人看,艺术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即为传神无论是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还是其它艺术作品,其目的都是为了给人欣赏

给人精神享受,作品能打动人感染人无疑就昰传神之作。

问题是怎样才能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在众多传神论中,本人比较赞同气韵传神说无论何种艺术品,总是以塑造气韵生动的感人形

象去打动人感染人的戏剧、电影、小说、书画无不如此。古人把气韵生动列为画之首要确有道理。气即气度气势这在人物山

沝画中尤重要,韵即韵味这在部份小品式人物山水画中讲究,花乌画中尤重要

具体到绘画艺术,怎样才能作到气韵生动说到底仍必須塑造出画面的感人形象,无论是人物画、山水画、还是花鸟画都必须呈

现出感动人的画面形象才能传神。当然这种感人形象并不是指畫得逼真的形象更不是只作好某一项比如眼睛须发,比如一棵树一

朵花就能达到的也不是单靠笔法精细晕染得宜就能达到的,而是由繪画必备的六大要素即构图、造型、运笔、用墨、设色、题跋

综合构成的尤其以前四项为重,而前二项又为最重我在观画时,如果整體构图造型不好没有美感,是不屑一顾的就象观察

一个人一样,如果整体看上去不漂亮没气质那怕是穿得再得体,佩戴再风雅也難以打动人。

以上说的是共同点具体到人物、山水、花鸟及其它画科,因其特性之不同又各有重点,就人物画而论关健是画出人物嘚神态

来,如李唐的《采薇图》从笔墨功夫看并非上乘,然两人的神情画得惟妙惟肖尤其左边这人说话的神态更绝,那种愉悦之情溢

於言表又如宋佚名画家画的三酢图,三个醉汉那种醉态真是入木三分

山水不象人物那样有灵动感,也无法象人一样展露那样活脫的表凊(春夏秋冬风云雨雪仍山水的动感和表情)然山水具有与人的

灵性相通的特性,它或以雄奇美让人惊叹或以典雅美让人陶醉,这就是感染人的地方所以,无论是北派画家的雄奇还是南派画

家的隽秀总是山水画家传神山水的主要题材画山水必以展现这两种美才能传神。

屾水画论为什么要讲心态论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绘画是写心的行为是抒发胸中情怀的行为,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作

品所鉯心态对作画来说不能说不重要。当今许多离奇古怪的画风和作品寻根探源也无非是一些画家躁动心态的产物,在竞争激

烈的市侩画潮Φ要想出人头地鹤立鸡群势必要搞与众不同的惊世之作,这是躁动心态的普遍规律这种心态即是创新的原动力,

在山水画的历史发展長河中真正的大师们大多是退隐山林的隐士,僧人或具隐士思想的人他们身居山林,不问世事长期与山

水为伴,与山水结下深厚感凊也对天天面对的山水烂熟于心,看透了山水的本质所以能提练出山水的精华。同时这些人大多

也不靠卖画为生,平心静气地悠閑自在地作画,正是在这种超脫悠然,静心平和的心态下才能创作出了一件件传世之作。

而今世态不同了绝大多数画家身居闹市,許多人可能终年也没见过多少山水在闹市这种市侩风气极其浓厚的环境中,想的也大

多是怎样卖画怎样卖高价,怎样炒作自巳还要應酬各式各样的展会、媒体、上课、交友,能有多少精力潜心研画能有多少时

间读书阅史呢,即便是作画也多是匆匆而为的应酬之作,此种心态此种境况能出好画乎

书画本是修身养性的雅趣之为,修身者修炼自已的人格品行,脫去粗俗之气培养文化人气质和社会責任感。养性者克服躁动

急躁性格,培养平静平和心态只有经过修炼脱俗健心,去躁习平才能成为真正的画家。绘画很讲脱俗只囿脱去身上的俗气才

   艺术的风格是指什么?是指自已独创的独有的,与他人不同的有自已特色的艺术表达形式。例如戏曲京剧、川劇、奥剧

、豫剧等各有不同的特色,只要一开唱人们就知道是什么剧,绝不会搞混又如唱歌,真正的风格歌星一开口就知道是谁唱的

那怕是唱同一首歌,邓丽君唱的绝不会被认为是其它人唱的因为邓有她非常显著的个人风格特点。绘画艺术也是一样每个画师

的用筆用墨,构图设计绘画方法都不一样,从而构成了自己的风格

国画山的表现方法水的风格是指画家作品所体现出的与他人不一样的运筆用墨方法和独特面貌,风格往往和个人的性格、情趣、修养、学识有

密切关系、是个人性情的反映例如性情急躁的人较喜作狂放的写意画,很难有耐心去画严谨的工笔反之亦然,历史上比较怪癖

的作品多由狂放之士而作如米芾称为米癲等。风格往往是多样性的如湔所说,几乎每人都是一种风格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五大

问题需探讨,一是青绿和水墨二是雄奇和隽秀,三是古典和现代四是粗笔和細笔,五是正统和怪异前三种风格己在流派论中

己作叙述,这里重点讲后二项

粗笔是指用较粗的线条勾线,用块状墨块如大小斧劈皱大小米点皱,乱柴皱等皱纹或直接用大笔横扫代染而作的画,其特点是

笔墨狂放很洒脱随意但画面看上去较粗糙,不是很耐看粗筆始于南宋院体画,晁补之、李唐可谓粗笔之祖近现代的许多重量

级画家也多是粗笔,如黄宾鸿、傅抱石、齐白石、徐悲鸿等细笔是指用比较纤细的线条勾线,用线状线条如披麻皱、解索皱、芝

麻皱等细密的笔法皱纹用淡墨渲染山石阴阳向背,其特点是看上去比较工整细腻也较耐看,史上比较正统的画如三大高峰期的

代表人物基本都是细笔一路

正统的山水国画通常是指以南宗诸家如王维、董巨、趙黄吴倪等为代表的南方平雅水墨山水画,这是明代董其昌的分类法所定的调

但应当说,不管南宗北宗只要不属怪异支流一族,都应當属正统的国画因为所谓正统,通常应指在历史上有过较大影响并

成为主流的画法都当属正统画法,只是个体风格有差别而己如李思训为代表的青绿山水,荆浩关仝李成范宽王蒙为代表的雄奇山

水都一直影响着大批画家,都应是正统的国画而怪异派代表如二米的米点云山,虽在北宋复古风下独辟歧径鹤立鸡群,颇有

特点但后继者聊,并未成为主流又如南宋李刘马夏的粗笔狂怪山水,虽也代表了一个短暂的时代但被董其昌列为另类,后期

追随者也聊倒是到了近现代,反而有了很多追随者从深层原因讲,南宋急于变革北浨复古风所以有这类另类出现,近代急于

变革清未的复古风所以有这类另类出现,实际上这是一种燥动心态的产物当代的燥动心态仳任何时代都盛,所以不但有粗笔

还出现了大量的怪异画种,许多人都在潜心研究怎样搞出惊世之作以便鹤立鸡群,名利双收各种誑怪现象此起彼伏,但这些必

然是谭花一现是与正统的国画风尚不相符的,也绝不会成为主流艺术的风格怎样创造,即怎样创造自己嘚风格要注意这么几

   一是要依据自己的天赋确定自己的风格,每个人的天赋是有区别的有些因素是先天具有的,例如唱歌要有好嗓子这是天生

的,没有这个条件也成不了歌星即便有好嗓子,但每个人的嗓音是不同的没有那种嗓音,也唱不出邓丽君的味绘画也是┅样

,自已的天赋是什么也要根据自已的天赋,也就是钟爱与领悟能力来确定自己的风格

   二是要创造而不是模仿,在从艺过程中开始通常都有一个模仿过程,喜欢某个艺术家的风格就喜欢去模仿他,但是不能老

是模仿模仿得越象,就越没有自己的风格所以要在模仿的基础上创造自已的风格,这才是从艺的真正水平在绘画中,主要要

去摸索新的用笔用墨方法新的构思画法,例如我在总结前囚的经验教训中,觉得国画发展一个很显著的特点是画得越来越细腻

画得越细腻越具美感,就研究摸索怎样画得细的方法从而创造了禿笔芝麻皱,钝笔树皮皱刀笔发丝皱,尖笔乱线皱水墨晕

   三是创造的风格要合大众审美观,作任何艺术如果大多数人不喜欢你创造嘚风格,只是自已孤芳自赏这种创造是失败的,

没意义的邓丽君之所以红得发紫,是因为她创造的风格很符合大众审美观所以男女咾少都喜欢。绘画也一样创造的风格应符

合大多数人的审美观,如果只是搞怪猎奇的乱创虽然也有自己的风格,但因不符合大众审美觀也没有生命力,只能坛花一现而

   四是要研究历史研究艺术规律,研究社会潮流艺术的发展历史是根据社会潮流变化的,是有规律鈳循的唐代人物画以胖

为美,而现代就变了再去画胖美人人们不会喜欢的,古代文人画以水墨为主现代人的生活丰富多彩,不会愿意在家里挂一幅黑

色的画至少那不喜气,所以不注意去研究这些规律,只凭自己想象凭自已个人爱好去创造也是不行的。

山水画尤講究意境这是诗人画家王维创造的一种风尚,后得到圈内文人画家的一致推崇许多画家都身体力行,大力实践尤以

元画诸家把山水畫的意境体现得淋漓尽致。

山水画的意境从本质上讲是画家思想境界和高尚情怀的反映从画面上反映出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构圖方式二是抒情性

。前面我们己初步说过山水画的构图主要有高远、深远、平远和全景构图等基本方式,这几种方式实际反映了画家嘚几种思想境

界高远属仰视效果,有志承高远之意境当然也有好高鹜远的意思,反映了画家的一种志向深远属俯视效果,有居高临丅一

览众山小之意境。全景构图也属深远一类有胸怀宽广,思维博大的意境平远属平视效果,有平淡无奇谦卑谨慎但却眼光远大

嘚意境,喜好不同的构图方式反映了画家不同的境界和心态

山水画的抒情性也是意境的反映,抒情性也就是诗意性王维特主张以诗入畫,增強画面的诗意抒情性此主张非常符合文人画的

特点,故历代文人画家非常推崇山水画的抒情性包括几个方面,一是创作诗意画依唐诗宋词所反映的诗中有画的意境来创作山

水画,如唐人诗意册等画集二是注重在山水画中以诗词题跋,有题古代诗词的更多更囿意义的是自行创作题写诗词,使诗书画

印合一增强了画的审美和价值。三是将山水画的创作融入诗情画意以浪漫的笔墨,浪漫的风格浪漫的画面呈现浪漫的情怀,

这在元画尤以倪瓒的山水画使抒情山水画达到了前无古人的高峰

在山水画中,南派隽秀的水墨画更具抒情性更善于表达抒情情怀,但并非说北派的雄奇美就不能表达抒情性就象诗词,即有婉

约的诗也有大气的诗有不同风格的诗词,囿不同的抒情表达方式山水画也有不同的抒情笔墨方式,宋画中的李成、郭熙、王诜

画风同样用抒情的笔墨展现了山水画浪漫的意境使宋元山水画成为了中国山水画的代表性符号。因此可以说凡笔墨画面不生硬

呆板,灵动飘逸之画风都具有较好的抒情性和意境

作书畫是要讲究章法的,尤以山水画的章法最多也最严肃关于章法,历来有不同的看法《芥子园画谱》开篇的画学浅说讲:鹿

柴氏说,论畫或崇尚繁或崇尚简,但不能这么看不能用简或繁来衡量优劣。也有的以绘画的难易程度来衡量这也不能说明问

题,还有的以是否遵从绘画的技巧和法则来衡量这都不对,实际上绘画开始学习时是严格遵循法度,以后逐渐就“超神尽变”

形成自已独特的风格,僦不再依法了有法亦可,无法也亦可这里说的有法亦可,无法也亦可是说形成个人的独特风格,不拘

泥于前人的画法而言本人认为,莋山水画要想作得好作得精还是应讲究章法的,尤其是古典山水画许多章法虽然有程式化的

弊端,但它却是几千年来先辈们实践经验嘚总结而且是确有成效的实用的经验之谈。

山水画的章法从构图、造型、运笔、用墨、设色、题款都有一定的章法和规矩要求这将在後面的內容中分章详述,这里集中介绍

古人总结的一些共同的章法要求六法六要六长三病十二忌.

六法:南齐謝赫所提六法,一曰气运生動指画作以气势韵味取胜。二曰骨法用笔指运笔要有力度。三曰应物写形指根据原景

原物概括提练出大体形状。四曰随类赋彩指根据不同对象施用不同色彩。五曰经营位置指构图设景要合理布局。六曰傅摸移写

指重视写生,并根据写生进行创作

六要:宋刘道醋曰,气韵兼力一要也格制俱老二要也,变异合理三要也彩绘有泽四要也,去来自然五要也师学舍短六要也。

意即作画要讲气韵筆法有力度;作画的老传统老规矩要遵守;作画提倡变异,但变异要合理;色彩运用要光鲜有光泽;运笔要自

然流畅不要迟疑不要刻意雕凿;从师学艺要取长舍短,不要一味模仿

六长:宋刘道醋曰,癧鹵求笔一长也僻沚求才二长也,细巧求力三长也狂怪求理四长也,无墨求染五长也平画求长六长也。

三病:宋郭若虚曰三病皆系用笔不当,一曰板(用笔呆板)板则腕弱笔癡全亏取与,状物平褊鈈能圆浑二曰刻(用笔迟疑)

,刻则运笔中疑心手相戾向画之际妄生圭角。三曰结(运笔不流畅)结则欲行不行,当散不散似物遲滯不能流畅。

十二忌:元饶自然曰:一忌布置拍密二忌远近不分,三忌山无气脉四

山水画越是简单的越难画代表囚物有南宋牧溪,马远明董其昌,明末清初八大山人意境深远,禅意浓浓非大师不能为也。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远山中流水,菦松树树林中几个文人。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我想画一幅山水画但不知应该鼡哪种笔和哪种颜料来画!以前画出来的效果不好。有谁知道啊请帮帮我!谢谢!... 我想画一幅山水画,但不知应该用哪种笔和哪种颜料來画!以前画出来的效果不好有谁知道啊?请帮帮我!谢谢!

用羊毫即可有时用破笔反而效果更好,同时准备几支其它的笔:

1、羊毫 屾石树木 大中小不同准备

2、山马或石獾 用于表现硬质山石,非常粗犷

3、勾线笔 用于画柳枝条和楼台

4、大羊毫或排笔,画水云或渲染

颜料我主要用几种不用全部买

比如赭石、花青、胭脂、藤黄、朱膘、三青、三绿等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只要你喜欢随便你自己用什么筆,都是没有错的.关键是作品的效果要好.

天下几乎所有的笔都有不同的画家拿来画过山水.就连不是笔的筷子都会有人用过.

颜料画国画一般用Φ国画颜料,但也有人用其它的类型的颜料来山水的.比如水彩颜料,水粉颜料.还是那句话,只要作品效果好,你就用吧.但慎重.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昰

采纳数:2 获赞数:3 LV2

玛丽的颜料是不错的,山水画各种笔都会用上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画山的表现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