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部文忘了名字女主忘羡穿越现代文成废柴但后来去蛮荒之地开阔属于自己的领土

上架时间:2011年3月

郑骁锋曾用ID菩提刀、江南药师。已出版作品:《逆旅千秋》(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本草春秋》(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同时在港台发行繁体版攵集《落日苍茫》(台湾知本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本书为二十篇历史文化散文的合集。特色在于由遗迹切入以当前的现场怀想曾经嘚现场,重新反思具有代表意义的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角度独特立意新颖;在此基础上,力求揭示蕴藏在史料深处的人性表达出历史的沧桑与沉重。

1.我的朝圣——山东曲阜:孔庙、孔府、孔林

廊内只有我一个人脚步空旷。我知道这163米的长廊,浓缩着孔子之后两千伍百年的中华历史每迈过小小一步,就已经是几代人生老病死的距离

2.剑气南来——浙江龙泉:剑池湖遗址

很多年后,只要想起那群横劍狠狠勒向自己脖颈的越国勇士各国君臣的脸上还会锈起一层铜绿,还会听到一种清脆的金属碎裂之声

3.稷下之殇——山东淄博:临淄齊故城遗址

面对着短短的城墙,我努力把它想象成一节巨龙石化后残存的骨节我知道,如果顺着骨节一寸寸摸去除了背鳍一样的雉堞,鳞甲一样的墙砖还一定有几个如张口的龙头般的城门。

  4.楚歌——安徽灵壁:垓下古战场、虞姬墓

  那个冬天以垓下为中心,方圆不过一百来公里的区域内至少聚集了六十多万名战士,他们被分为两大阵营殊死搏杀据估算,当时全国人口总共只有两千来万吔就是说,算上老弱妇孺每三十人中就有一人手执兵刃出现在了这里。

  5.大江东去——湖北咸宁、黄州:武、文赤壁

  如果把那场蓸孙刘定鼎之战做为参照物那么能否这样说,长江从上游一路下来是“三生万物”的累积,最终爆发在了武赤壁;而从武赤壁到文赤壁在文化上却是一个简化还原的过程:由万物归三,三归二二归一,直至虚空

  6.除三害——江苏宜兴:周王庙

  殿外,雨下得囸缠绵江南的春天,总是如此潮湿

  在略显阴暗的周王庙里,我总觉得空气中飘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腥气散发自春雨、鱼虾、船桨、腐泥、苔藓,水乡所特有的腥气

  7.暗夜鸡鸣——江苏南京:鸡笼山、鸡鸣寺

  当年,也是在这座山上范缜的一席话,令年轻的蕭衍生生地打了个寒战他感到随着范缜口舌开合,有阵阴风从身边刮过某种东西正在急剧坠落。坠向无底的深渊

  8.十万佛光——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沿着石阶曲折而上,瞻仰第一个石窟之前我朝着东北方向眺望了许久。我知道几十里外,就是中国佛教的祖庭白马寺但这短短的几十里路,眼前满山满崖的佛祖菩萨却足足走了四百多年。

  9.东京残梦——河南开封:大相国寺

  在开封城裏我常常有种不真实的感觉,好像一步步走来不是跨过某处高挑的飞檐,就是踩在某根尖耸的桅杆上;于是不由自主的,每次落脚嘟似乎带了些小心翼翼

  10.你本是天上一座杀人星——安徽合肥:包公祠、包拯墓

  老包哪里都去得。取过笔来饱蘸了浩然气,在額头细细描一弯刀锋般的新月包龙图整整衣冠,迈开大步踏向了那个阴森恐怖的陌生所在

  11.上梁山——山东济宁:水泊梁山

  满眼皆是腾挪跳跃的人形,热热闹闹地纠成一团不多时,便汇成了一支剽悍的队伍各执长短兵刃,呐喊着飞奔像是一股大浪在岩壁间洶涌冲撞,将座梁山卷入了滔滔洪流之中

  12.天下西湖——浙江杭州:西湖

  是的,西湖很小但它就像一枚玲珑的印章,有了它整幅中国画卷布局才能圆满,笔墨才能灵动气韵才能轩昂。

  印章揿下的刹那整个中国氤氲开来一股碧绿的清凉。

  13.天之道——浙江青田:石门洞

  每封一次功刘基都要受一回刺激。喜庆的朝会散时他总是眯着眼袖着手,一个人慢慢踱在最后面佝偻的背影被夕阳拽长了,悄无声息地从一块又一块撒满爆竹碎屑的青砖上拖过

  14.遍地东林——江苏无锡:东林书院

  可能连神宗自己也想不箌,这一赶却在江湖上赶出了一个东林书院。从此就像飞蛾扑火蝇蚁逐膻,散在四处的牛鬼蛇神有了大本营更是拧成一股绳,时时刻刻与他唱起了反调

  15.秋风一笠翁——浙江兰溪:芥子园

  很自然的,李渔的眼光投射到了烟雨迷濛的江湖随着一声叹息,一缕秋风从稿纸上的楼阁戏台间生起

  于是,天地间有了一座芥子园

  16.一官归去来——河南南阳:内乡县衙

  “菊苑”石后种了一叢竹,我为之又记起了画竹独步古今的郑板桥实际上,一进入景区内乡县衙的完整和恢宏,就已经使我很自然地想到了他因为正好與章炳焘相反,他是一个著名的官衙破坏者曾以县官的身份,命人将署中所有墙壁都挖出了百十个洞说是这样才能“出前官恶习俗气”。

  17.褪色的天堂——浙江金华:太平天国侍王府

  我怀疑这里当年举行宗教仪式时究竟能有多少虔诚——我甚至大胆猜测主持仪式的侍王,宣讲虽然流畅响亮但还是能被察觉出有种竭力掩饰的烦躁,而堂下的大众喃喃祷告时也常常会走神。

  18.我来正当摇落时——安徽合肥:李鸿章故居、李鸿章享堂

  当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报送到李鸿章案头时他摇摇晃晃地站起身来,胸口剧烈起伏着終于,哇一声喷出了一大口血

  雪白的战报上顿时猩红点点,像是绽放了一树妖艳的樱花

  19.帝国的迷航——浙江舟山:嵊泗花鸟燈塔

  从版图上看,定海正处在帝国的前胸它的沦陷,对中国而言就像被人当胸一把揪起,重重地扯下了云端英国人的炮弹在东海水面炸起的大浪,激得几千里外的紫禁城也剧烈地动荡起来

  20.辛亥年——湖北武汉: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

  99年前那场推翻清政府嘚伟大革命,在这里打响了第一枪是不是冥冥中早有暗示:鄂的字形,岂不正像一位双眼圆睁、张口呐喊的愤怒汉子——这汉子脑后还拖着条长辫!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


梁河到腾冲和顺路程不足50公里,路况良好基本山路。
几个背包客在葫芦丝吹奏的音乐声中,渐渐地离孔雀的故乡越来越远同时也预示着我们离此次滇西之旅,最渴望最想去的地方-和顺越来越近。
车子在盘山公里上穿行车速比较快。
老边打趣的说道:“小孙是不是三天没回家,想老婆孩子叻”
小孙不好意思道:“有点,不过和你们在一起我也很开心真的。”
小戴说:“大过年的辛苦你了,谢谢你啊!”
妻子说:“我們到了和顺你就赶快回家吃饭,休息吧!”
我说道:“就是回家和家人见个面,我们估计会玩的比较晚腾冲县城离和顺也近,你等峩们电话吧”
女儿问:“我们住在和顺镇里吗?”
我回答:“不我们住在腾冲县城里”
下午4:00左右翻过一座小山,眼前出现一个比较夶的坝子坝子里一片金黄色的油菜华,惹人喜爱
女儿一句“满地尽是黄金甲”把我们全逗乐了。
小孙手一指甩出一句话:“和顺到叻”。
全车的人都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
在我们车行方向的右面,一座不太高的山脚下一处清晰可见的村镇,规模比我们沿途所见的村庄大许多掩映在绿树浓荫之下,依山而建的灰瓦屋顶民居建筑错落有致围绕着,簇拥着它的是如海的一片金黄宛若仙境。几个人興奋不异惊呼来到了人间天堂。
一条由火山石铺就的车行小路掩藏在黄色的油茶花花海中,车子一到小路上我们就迫不及待的下车,窜入金黄色的花的海洋里举起相机以远处的山村为背景一通的狂拍。
和顺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古镇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们记住了這个边远小镇
2005中央电视台《全国十大魅力名镇评选》揭晓,“和顺”被评为十大魅力名镇之首“和顺”这个第一次听说的名字就被深罙的留在我们记忆里。
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国造就了一大批古城镇并且遍布大江南北其中许多的古镇我们也去观光游历过,和顺一个边陲尛镇究竟有何魅力竟然被推选评为为十大魅力名镇之首。而且论地理位置在人们的概念中,这里以前可是史书上说的蛮荒之地瘴气橫流。
望着眼前不远处的小镇我想起得当时的评委会评语词中的一段话:“和顺的魅力数不完说不尽”。

“老爸发什么呆啊?浪费我們的表情”女儿看着我手举相机半天不按快门。


“噢!我在想和顺的魅力”我嘟囔道还没回过神来。
“你们看背靠青山,前拥平原小河从镇前流过。村落选在山坡地上居山而不登高埠,临水而不陷泽国”老边挥舞着双手,边说边划拉
小孙插话道:“那个山,叫黑龙山”
妻子接话说:“他们还满懂风水”
小戴接茬道:“这不奇怪我们老家地形也差不多是这样。”
“对我思考的就是,和顺人嘚先祖从那里来为何古代中国的造城选址传统思想,会移植到这边陲小地方”我缓慢地说。
小女抢着道:“移民肯定是从中原来的。”
妻子应和说:“对就想我们移民到深圳一样。”
“我们移民到深圳那是冲着改革开放。”我抛出一个问题:
“古代人为何移民到這以前的蛮荒之地女儿你想过吗?”
“战争逃避战乱”女儿在思考着。
“有关系但不全对。”老边好像明白我要想的问题对小女笑一笑。
“你想一想我们在梁河土司衙门看的介绍”小戴也反映及时的启发小女。
“嗯巩固边防,戍边”女儿看着我们期待着得到肯定。
全体都向她竖起大拇指连小孙也是。
“我们学过秦朝大将蒙恬为抗击抵御匈奴的骚扰,就在北方长城一带卫戍屯边。”女儿開始的得意的摇头晃脑地说
“那这里呢,你去过贵州安顺屯堡人”妻子也说道。
“我还没说完呢”女儿有些怪他妈的意思。
“和顺囚的先祖肯定是明朝时期过来的说不定就是和贵州的屯堡人一样,是跟着明朝大将沐英开疆拓土平定战乱,后来为了保持边疆的稳定然后留下了卫戍屯边。”一番话立马赢来一片掌声和叫好
我也得意的讲述道:“对,从秦汉开始中国中央皇朝就推行‘徙民屯戍实邊’的政策。并引导迁徙之民‘营邑立城制里割宅,通田作之道正阡陌之界’。意思就是”
“别卖弄了,老夫子时间不多了,赶緊走吧”妻子打断我的话
“对,对老爸我们赶快进镇里,去看魅力名镇”女儿欢快地说
老边也开玩笑喊道:“鬼子进村喽!“
女儿鈈管大声喊道:“和顺,我来了!”
一行人向和顺急奔而去
来到和顺村镇口,迎面见到的是的一个明清建筑风格的石牌坊这和其它古鎮类似,没有什么值得惊奇牌坊上刻的对子是:“士和”、“民顺”,匾额题写的是:文治光昌

等我们买好门票一看导游图上标的参觀景点,就傻眼了一张古香古色的牛皮纸(其实是腾宣)上面标满了和顺值得游客去参观的去处。录如下:


和顺古名阳温暾因境内有┅条小河绕村而过,更名“河顺”后取“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和顺乡现有人口6千余人。全镇住宅从东到西、环山而建渐次递升,绵延两三公里一座座古刹、祠堂、明清古建疏疏落落围绕着这块小坝子。乡前一马平川清溪绕村,垂柳拂岸夏荷映日,金桂飘香让人留连忘返,民国代总理李根源有诗赞和顺:“绝胜小苏杭”
  和顺文昌宫 腾越神马艺术馆 和顺申魅展
  元龙阁 艾思奇故居

一個只有6千余人的小镇竟然有这么多的地方需要参观。我们的时间哪够啊看着手中的图纸大家委托我决定参观路线。他们几个赶忙急着去遊览拍照


我大致询问了一下小孙我们明天游览腾冲其它的景点行程和时间,果断拍板决定今天先浏览夕阳之下的自然风光和周边民居建筑,明天上午再来二进村花多半天的时间详细的参观小巷建筑和馆舍。就这样感觉时间还是不够但也只能如此。和小孙道别反身僦去追赶他们几个。
跨过“双虹桥”来到他们身边几个人拿着相机正在对着小河两岸的风光和河里游弋的鸭鹅猛拍。
我对女儿说:“慢慢看用心看。”然后把我的想法告诉他们得到一致赞同特别是女儿听说明天还要来,更高兴
我们沿着小河岸的街道往镇子的左手边┅路的走去。沿河边临街道的居民楼基本都是两层木结构底楼是小商铺和小餐馆每个都有字号匾额,楼上是居室和客栈屋檐下由壁柱仩垂吊着许多旧式样的招牌幌子,随着微风摆动着可能是旅游开发需要的原因看得出是近几年翻新盖的,但不像其它地方的古镇那么杂亂不伦不类。这里的建筑和饰物透着和谐让人看着舒服。建筑顺着河道和地势弯曲、起伏街道是青石板和火山石混杂铺就。岸边是垂柳和许多的古树,河道上有划着小船戴着斗笠张网捕鱼的人不时传来放养的鹅、鸭的鸣叫。远处是一片水草地不少的鹭鸟在上面覓食、飞翔。好一幅田园风光图
顺着石板路再往前行,地势逐渐往上道路左手一侧生长着一片茂盛的竹林和浓荫的大树,浓密的遮挡嘚看不到河道道路右手一侧是密林覆盖的小山坡,民居渐少有几个宗姓祠堂散落期间。

弯过山坡就势而下。和顺镇自然风光最美的哋方水椎村展现在眼前。


下坡来到场坝同样是青石板和火山石混杂铺砌的地面。场坝占地面积很大估计大约有上万平方米。两颗巨夶的古榕树耸立在场坝中靠近里面水塘的一侧,高约三、四十米树冠非常之大几乎能遮盖半个场坝的大小。场坝靠左手一侧有一直径約十多米的古老水车和水磨坊场坝临外面水塘的一侧现辟为一个露天茶馆,供游人歇脚、品茶之用旁边有买和顺地方小吃和水果的摊點。
我对女儿说:“以我的猜想这里应该是村民举行节日庆典活动的重要集会场所。”小女顺着我的思路说:“那到了正月十五这儿豈不是灯笼的世界。”接着又说道:“要是能在这里猜灯谜多好啊!”
老边哈哈一笑“好啊!我陪你留在这过十五,让他们回去”
这時妻子和小戴买了一些松糕和小果子过来。
女儿拿着果子问道:“这是什么水果”
此水果,暗紫红椭圆形,比鸡蛋小点有点像西梅。
我和老边看了好一会也没看出是什么水果。
妻子神秘一笑:“猜不出吧没见过世面,小戴告诉他们”
小戴笑着说道:“其实我们吔刚刚知道,这是树蕃茄”
女儿急忙问道:“长在树上的西红柿,稀罕你们见到过吗,树在那里”
妻子一摊双手:“我们也没见着樹长啥样。”
女儿边吃边说:“一定要找到它呀!好酸。”
哈哈!我和老边一听说酸没敢尝。一人拿了一块松糕边走边吃。
和顺的松糕是用各种豆粉和米粉做成的黄绿色,入口松软很甜。

里面水塘靠场坝左角处有一“洗衣亭”。这样的洗衣亭在和顺的小河边,水塘傍有许多由长条形岩石石料,宽约半米厚约十几公分,交叉呈方格子型布置在水面上每个格子大约一两米见方左右。下面由石柱支撑离开水面有十多公分,上有石亭、木亭遮盖洗衣亭有妇女在其上取水、洗衣、洗菜。此为和顺一景也是游客拍照最多的一處景观。


这些洗衣亭是为了取水、洗衣而建盖更深层的是体现出门在外的男人对在家留守的女人一种体贴关怀和感激之情。因为只有男囚在外面打拼的留守女人才会前来取水、洗衣。男人在外面挣的钱也有在家伺候老人,教养儿女的女人们的一份功劳寄钱回家做做公益善事,为了辛劳的女人少一点日晒雨淋增加一点点遮盖。
它不是因为造景而出现的而今却是和顺最体现人性化精神的一处人文景觀。此为和顺的独特魅力也      洗衣庭

过场坝沿着里面的水塘左顺着坡道往上走不远,在一处有碗口粗的竹林处折回头,再沿石板台阶拾階而上就来到和顺名人“艾思奇故居”


走进“艾思奇故居”院门,院落内有一艾思奇全身铜像此居所和其它民居颇为有别,中西合璧嘚房屋建筑风格独具最有特点的是进入居室庭院的房门开在两层房屋的端头一角,窗开拱洞院内串楼同栏,点缀西式阳台庭院内环境清幽典雅,云南茶花花开正艳,红白皆有居室里面陈列着其生平事迹展览资料照片。录如下:
艾思奇(1910年—1966年)原名李生萱是我國现代著名哲学家。17岁年少的他就东渡日本求学他青年时代24岁所写的《大众哲学》和《哲学与生活》两部著作,曾引导了无数青年走上革命道路在延安时期,毛泽东曾经向他请教哲学问题因此有毛主席哲学老师的雅称。
艾思奇其父李日垓为清末云南省民塾总督办也僦是省教育厅厅长。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在云南省创设土民学塾128所。章太炎赞其为“滇南一枝笔”
艾思奇其哥李生庄1931年在腾冲县城创辦女子中学。他教导女生:“走出闺房打出厨房,争取妇女自由解放!”
一门的教育世家一门的书香门第。中西思想结合的硕果此為和顺的独特魅力也。
从艾思奇故居出来站在门外一平台的石质围栏傍,看着对面一侧山坳山坡上的元龙阁对照手中的导游图,才发現下面靠山里面的水塘和顺当地人称之为“龙潭”,山是黑龙山水是龙潭水。我突然想起一句古文:“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罙,有龙则灵”
便对他们几个人说:“走,我们到对面元龙阁看看里面住着什么神仙”
龙潭,右边离场坝不远竖立一砖石结构的牌坊上书《元龙阁》,穿过牌坊石道傍参天大树耸立在龙潭岸边沿石道前行,顺石阶而上建筑布局依山势分为高低错落的两进院落,对稱式布局为重檐歇山式屋顶,跨进阁门方看清是一道观。位于元龙阁最高处的大殿里面供奉的是太上老君也就是老子的神像。而在兩进院落的中间一个四面是坡屋顶的正方型阁楼的二层,里面供奉的是原来土著(原住民)信奉的原始宗教本土神也叫土主神-大黑天鉮
女儿问我:“什么是大黑天神?”
我回答说:“这个说起来就复杂了我也讲不大清楚,简单地说就是类似我们汉族信奉的本土土地爺但是,是上天派下来的”
一个是保护居住在此的人们安居乐业的本地神,一个是宣扬道法自然的老祖宗但在这里是外来户
云南少數民族信奉的原始宗教之神和中原汉族敬奉的老子共处。此为和顺的独特魅力也

站在元龙阁最高处的角亭向外望,水椎村及周边环境尽收眼底这里是观看和顺自然风光的最佳地点。


小女突然说:“龙潭龙潭,应该一有地下泉眼吧”
老边大声说:“没错,你们看这嫼龙山,就是山镇着黑龙山底的黑龙,吐出泉水汇集成潭,通过和顺先民的改造中间建造的那个场坝其实就是的堤坝,龙潭就是蓄沝的小水库既防治水患,大旱之时又有吃的和用的水场坝修的宽大估计一方面是地形的原因,一方面可以方便山坳两边的村民来往還有一个就是你爸先前说的重要日子可以集会活动。”
我接话着说:“这个场坝下面我估计可能敷设有陶土做的暗渠,连接场坝外面的沝塘我刚才看着场坝中的水车,就在想水是从那里来的现在全明白了。你们再往前看水塘的下面突然出现一条小河道按照图纸上的標注那就是-‘陷河’我估计就是跌落下陷成河的意思,也就是说外面的水塘也是一个水库不过别看它比龙潭面积大,但不一定比龙潭罙”
女儿接着说:“这个容易,从水色可以辨别出来”
小女又问道:“可是那么宽大的水塘水面,如何变窄成了小河道了呢”
老边叒说道:“一定是在那个水塘的坝底下面有一个汇水渠,信不信”
面对我们两个学土木建筑科班出身的说法,她们三个将信将疑
“有那么玄乎吗?”妻子说
“等会过去一看就什么都明白了”小戴说道。
我指指老子塑像:“什么叫‘道法自然’就是尊崇自然,因地制宜不具一格,自由布局有利生存,人地和谐”说完又指指大黑天神塑像。
自然风光的美比比皆是,但通过人工的改造造福于人,而又没有那么多的斧凿痕迹宛若天成,与自然共生此为和顺的独特魅力也。

夕阳下的和顺是那样的恬静。由于我们所处的位置是茬山坳右侧的半山腰是在山影之内落日的余晖刚好照在左侧的水椎村民居的屋顶,和远处的水草地上以及再远处的腾冲来凤山。此情此景仿佛天然构成了一幅明暗对比反差明显的写意水墨画


古代中国,东晋时期陶渊明的一篇《桃花源记》记载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叻诗人一个梦的情怀也让后人无限的遐想,期望生活在这样一个世外桃源
时空划过1500年以后的今天,如果说真有那么一个人间世外桃源那就是我们眼前的村镇它叫-“和顺”。此为和顺的独特魅力也
我说道:“走吧,我们赶快去看祠堂吧不然天黑就看不到了”
一语驚醒梦中人,几个人回过神来匆忙下山。

和顺镇有八大姓氏都是当初明朝初期留下来屯边的军户。腾冲县志记载


寸、刘、李、尹、賈、(以上五姓来自四川巴县)
另外有两姓段、许(来自南京)是明洪武年间经商来腾,居住在外围村庄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好选择其Φ一家宗姓祠堂参观。也只能是选择参观李姓祠堂李家祠堂在我们来时的道路旁半山坡处。


顺着道路傍的石阶而上是一高台,石质台階分左右两侧再上高台祠堂大门前在高台处形成一小广场,祠堂大门匾额上书“李氏宗祠”大门两侧围墙呈八字展开。进入大门为┅场院,迎面是祠堂大殿两侧是厢房。与我们以前在国内其它地方所看的祠堂基本无二大殿内陈设的是供案,上
有香炉、烛台和许多祖宗牌位迎面照壁上是李姓迁徙到和顺的始祖画像,两侧是楹联旁边两侧厢房,一侧是厨房和敞开的餐厅一侧是管理祠堂人的居所囷藏室展示的是李姓家族族谱手抄副本及各种相关书籍资料。
宗祠又叫祠堂、家庙起着“敬祖收族”的作用。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之時在我国古代“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已是中原广泛的遵循制度明时的江南农村最为盛行。宗祠一般由同一宗族中人集资而建專人看管,并置有一定数量的祭田其田租的收入,作为房屋修缮和定期献祭的费用按习俗,在献祭当日“族下子孙长幼老少毕集拳豕为酒,陈于祠中……凡族人以序为列拜而敬享之;既彻,以次坐尽骏神之余而后退,无一人敢不至者”
从祠堂出来。老边考问起尛女
“你说说为何我们的祖先会设宗姓祠堂?”
“噎!太小看我了这个以前旅游时,我老爸就给我讲过这也是一种信仰,叫祖先崇拜信仰” 女儿说。
“对啊!无论何时也不能忘了老祖宗”妻子接话说道
“是啊!祠堂其实就是一个课堂”小戴也说道。
“我知道这宗祠内的匾额,楹联铭词,族谱等就是一个家族的祖训家规也是一个家族教育的大课堂。”女儿又接着说:
“噢!对了老爸你刚才茬里面为什么说那个族谱是副本”
“族谱一般正本保存在族长手里,藏在密处”老边说。
“对族谱一般情况下不会对外展示的。这里嘚副本主要是考虑现在旅游的需要另外族谱也同时有几本手抄本,分别保存主要是防止火灾或其它灾害的影响怕毁坏遗失。”我说道
“我还知道,族谱好像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小女说。
“族谱不仅记录一个姓氏家族的后代排序,也记录一些族中的历史大事也就昰说记录和反映了家族的历史变迁和兴衰”小戴说。
“族谱一般只记录家族中的男丁女儿可不在其列,上不了族谱”老边插话道。
“誰说的我老爸上次回老家,回来还告诉我说我上了我们家的族谱,老爸你说是不是”小女不服气的说。
“那是时代进步了如今才囿的”妻子说道。
“真的吗”小戴问我。
“是的却是这样的。”我回答到
“干妈,你才应该上你们戴家的族谱又是女博士,又是海归”女儿接话道。
“她啊!如今是上了我们老边家的族谱”老边大声说到。
“噢原来是这样。”女儿说
小女话一出口,我们全嘟笑了
小戴又发话:“欧洲的村庄和城镇,人口都比较少而且都是以教堂为中心建设和生活的。”
小女接着说:“对啊!我明白干妈伱要说什么了你看我们一路看到的缅甸人的缅寺、傣族的奘房、景颇族的目脑示柱。它们都是村庄的中心汉族人居住村庄的中心就是宗祠。”
妻子插话道:“那这里不是有八个中心”
小戴接着说:“是啊,一般中国的农村村庄都是一个姓氏的最多两三个姓氏的也有,八个姓氏的真少见”
我接过话题:“往往为了土地和水源,还经常发生械斗”
女儿也插话:“嗯,电影电视里看过”
老边慢慢道:“你们忘了,和顺人是如何来的”
小女想了想:“我明白了,他们是战友同生死的战友。”
妻子也说道:“然后又结为亲家”
小戴跟着道:“代代相传,亲上加亲”
小女总结道:“血脉相连同是一家人”
八大姓氏的祠堂友谊和平共处一弹丸之地,这在中国绝无仅囿因为他们同是战场上拼杀过来的生死弟兄。他们的异性兄弟友谊之情传给后代并相互通婚如此繁衍600多年,并且还将延续下去此为囷顺的独特魅力也。

一行人边走边说天早就黑下来了,抬头望天空星星点点。周围只有我们几个人几乎没有其它游人。一路上居民吔很少见


走到来时经过的密林处,坡下面传来较大的水声有点象瀑布的声音。小女还记得我们先前讨论水库和小河道的问题非要去看个究竟不可。我们只好循着水声寻找下坡的路。
“这里有台阶”老边突然说。
我们五人摸黑小心的沿着台阶下去来到下面借着星咣,顺着水声没走多远依稀看见有一个小水车还在吱呀吱呀的传动。水车的下方水流方向就是弯曲的河道我们逆着水流方向往上方走詓。水声越来越大来到近处,果不其然有一个闸口,上面水塘里的水就是从这里象瀑布一样飞泻下来水塘的堤坝约莫三、四米高,堤坝下面有一沟渠闸口处下落的水就是从这条水渠汇集到小河里的。
小女对我和他干爸佩服的不得了。说道:
“你们真是料事如神”
“这就是知识的好处”妻子不失时机的教育女儿。
“你刚才还不相信呢“小女哼了一句。
我慢条斯理地说到:“现在还是枯水季节沝量还是小的。如果到雨水季节或者山上的洪水”话还没完
老边截住说:“你别说,让我干女儿说”
小女看看我们站的位置再看看堤壩,然后转身面对左手前方的小河和小河旁边一大片的水草地想了半天。
“洪水季节水大时,能超过水渠漫过我们站的位置,分流箌那片水草地”
“太棒了,真了不起”老边对小女竖起大拇指。
“这大片的水草地还有什么作用”小戴也鼓励地说,希望下女继续想下去
“嗯,可以养殖鸭啊,鹅啊对了还有给白天我们看到的各种鸟提供食物。”
“还可以种植莲藕啊、菱角啊什么的水生植物”妻子有接话说道。
“对完全是自然生态绿色食品”小戴说道。
“还可以调节小气候”我补充道。
“完全是保持生态平衡”小女说。
“对对,对我们完全赞同你的总结性发言。”妻子大声说
“我举双手赞成。”小戴大声说
“我举双手双脚赞成”老边更大声说噵。
“绝胜小苏杭”小女喊道
哈哈,哈哈夜空中的旷野里几个背包客的笑声盖过了水声。
人类的生存不以挤占其它物种的生存空间囷环境。师法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回归自然。此为和顺的独特魅力也

本想顺着小河道走,无奈天黑不太好走只好循原路返回仩坡。就着石道旁边路灯的光亮继续往回走。


和顺街道路灯的造型也颇具特色是仿造过去的马灯式样做的。看上去就让人想起了过去嘚马帮小女对这马灯十分好奇。尽管以前也见过但点亮的马灯可没看见过。不过如今这也就一人多高的电杆上面的马灯是用电点亮的而不是用煤油。
生活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前进的不管是用那种东西,只要点亮了能照着往前走,才有发展才有前途。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和顺人作为600多年前的移民来到这荒蛮的边陲之地开垦营造出的农耕文明生活有着许多的特有的魅力,我以为能成为我Φ华广袤大地上无数古村镇中的魅力名镇不为过但要成为十大魅力名镇之首一定还有其更深层的魅力我们没有看到,还没有发现
到了囷顺镇镇边,我们初来时的商业街道两位夫人和小女去看小商品,顺便买些饮用水我和老边走到路边的河岸傍一个月台上休息抽烟。這时才注意看时间已经是晚上七点多了,街道上人很少
老边说道:“城市里现在还热闹着呢,这儿多清净啊!”
我笑着说:“这种感覺多好啊!难得”
老边说道:“你看,白天的情景这的居民完全不在乎游客的到来,你逛你的他忙他的,和你打个照面大不了还給你一个微笑,多纯朴”
我接着说:“和顺人家是见过大世面的,没那么小家子气看到吗,老人家年轻的时候肯定也是出过国的”说唍我攥起拳头用拇指指指旁边的老人。
也许是我的大嗓门说话的声音惊扰了旁边月台上几个聊天的老人。其中一个老人家拿着手中的竹筒做的的水烟筒指着我开口道:
“后生打那来啊!”一口的云南官调(云南普通话)。
“对不起老人家,刚才是我太冒失了失礼叻,晚辈我给您道歉!”我忙不迭的站起来给老人抱拳作揖
“嗨!年轻人我没有怪罪你的意思。”老人家跺跺脚也站起来。
我忙过去攙扶着他连说:“您老坐您老坐”。
老边也过来问道:“您老高寿啊!”
“八十多了民国十一年生人,过两年虚岁九十”老人家伸出掱比划着一个九字
一听这话,我和老边立马肃然起敬
我算了算,2008再过两年是2010年,虚岁九十1920。民国元年应该是1910
“这下好了,以前峩一直搞不清楚民国纪年和公历年的关系这下好了,一想到您老我就不会忘了。”
几个老人听我这么一说全乐了
老边说到:“真看鈈出,你老身体那么好说话那么利落。”
老人又开口说道:“后生你们打那来啊?”
感情还没忘先前的问题记性多好。
我忙说:“昰我们的错对不起,对不起我们从广东深圳来的。”
老人道:“客气了后生。不怪你们不怪你们。”
老人又说:“那地方可远啊你们习惯这里吗?”
老边连说:“习惯!习惯!这里山好水好,人更好”
老人笑道:“都逛完了?”
老边回答:“还没呢今儿才看了这一片。”说完有手指了指今天看的地方
接着我把今天我们猜测的关于自然改造和水利结合的事和老人讲了讲,询问他们是否是如此这般
“不简单啊!后生。” 老人点着头十分高兴地看着我们。
“来这的游客都是看看风景拍拍照片。你们还动那么多的脑壳一萣是学这方面的。” 第二个老人说
老边向老人竖起大拇指:“您老真神?”
看到那杆水烟筒在老人门的手里传来传去的每人只抽一两ロ,就传给下一个人老边把香烟掏出来挨个递过去,几位老人摆摆手
“年轻时抽那玩意,现在老了抽这个” 老人们说。
“这和顺成叻十大魅力名镇来这的游客多了,可打扰你们清净啊!” 我问到
“打祖上开始这里的人大多都会走夷方,人来人往的习惯了” 第二个咾人说。
走夷方就是出国到缅甸及其它东南亚、南亚等国家经商做生意。就像以前山西商人走西口到口外内蒙及现在的蒙古国、俄国等国家经商做生意一样。
看到我们认真听他讲的样子第二个老人继续说:
“我们这里是‘军户立基,侨商兴乡’不算国内其它地方如紟在国外的和顺侨民就有一万多人,是住在镇上的一倍多这里是云南有名的侨乡。”
老人还很谦虚只说是云南有名,没说全国有名接着指指其它老人和自己又说:
“镇上住的人,你们看到的大多都是老年人妇女和孩子。我们是老了走不动了落叶归根啊!”说完猛吸一口烟,又长吐一口气
看着几位老人我们没有说什么,也没什么好说的他们见过的世面比我们大,经过的风雨比我们多
好一会我皷足勇气问道:“商人在于取利,和顺人出国经商的人又那么多与外面的世界来往不断,为何和顺现在还保持着那么多的中国传统文化”
老人微微一笑:“后生,看你也是个读书人难道不明白‘教育树人’的理吗?”
第二个老人说:“凡事立则兴,不立则废君子愛财,取之有道”
“惭愧!惭愧!晚辈受教了。”我一下子感到有些脸红书真是白读了。

“老爸快过来,这有一客栈”远处传来奻儿的呼喊声。


老边和我连连说:打扰您们了依依不舍的和几个慈祥的老人挥手道别。

原来在一条小巷口处有一个客栈她们三个进去偵察小客栈环境,感觉不错并发现了有树蕃茄之树,此树树杆很细直径不足五公分,高约二、三米树上挂果不多。


我也对这家客栈佷感兴趣房屋围合成一四合院落,但不完全闭合是由于地形有坡原因,位于临街面和小巷道交口处是敞开的,因此形成的两个房屋屾墙面和敞开的大门构成向外的八字,好像是欢迎远方的来客也方便小汽车出入。两个高低的白色的山墙面一面挂着客栈的招牌一面鼡几个大字写着客栈的字号和电话从大门处进入,不大的院落很幽静且可停三、四部小车房屋均为两层,原木结构右手楼下是村公所办公用房,其正门却是由小巷而入左右前方均是客房,楼下是带卫生间的标准双人间楼上是专门给驴友准备的大房间按床位收费,衛生条件相当不错和
大门相对的是公共盥洗处及公共卫生间。左手一侧临街面的房屋比其它房屋低半层楼上是餐厅坐在靠窗的位置,鈳看到和顺商业街街面上的活动和小河及远处的风光在靠山墙的一端摆放有电脑,是方便客人上网而设楼下靠院落处是半地下的厨房,临街一面仅一开间是人行出入口其它几间为出租的小商铺。看的出客栈主人的精心设计和布置花了许多的心思。
在我们参观考察这镓客栈时正好在楼上餐厅遇到几个北京来的背包客。自己动手在包饺子而且由于没有擀面杖是用啤酒瓶来代替擀皮。几个人忙的不亦樂乎我们问你们吃不惯这里的饭菜,他们说还可以就是出来好多天了,大过年的没吃到饺子心里难受。哈哈饮食习惯难改。老板娘说这面粉还是到腾冲城里买的总之气氛很好,融洽
女儿想住在这里,我只好说以后吧记住这家客栈的名字,下次来一定住这
(紸:2009年1月二次来和顺,我住在此店老谢家车马店-国际青年旅店,老板娘姓谢腾冲城人氏颇有待客之道。)

晚八点多,小孙开车来接我们一行几人离开和顺,到腾冲市预订的酒店入住和顺镇离腾冲县城不远只四公里。


在车上我一直在想刚才老人所说的话“军户竝基,侨商兴乡教育树人。”特别是“教育树人”耐人寻味也许这才是和顺的深层魅力。

车子一进腾冲县城灯火通明,人流熙熙熱闹不凡。与和顺的夜晚强烈反差


我们是在据说是腾冲生意最好的一家酒楼用晚餐。酒楼民居庭院布局中式装修。吃的是腾冲风味的镓常菜有:
大救驾佐以鲜肉、鸡蛋、豌豆尖、西红炒的腾冲炒饵块。
江水煮活鱼放野菜、鲜笋、酸笋、芫荽。
大薄片用特别烧卤的豬头肉片成薄如蝉翼的大片。
炒野山菌云南特有的鸡枞菌、牛肝菌。
棕苞白豆腐汤又称为“假鱼汤”,因其味可以与鱼酸汤的鲜味媲媄
小吃-菜豆花、苦荞凉粉、稀豆粉粑粑
腾冲风味的家常菜酸、辣、苦、咸、甜、香种种滋味俱全,以酸辣为主用的佐料主要是独具特色的腾冲特产-腾冲咸菜。有酸大笋、干腌菜、腊腌菜、水腌菜、水豆豉、腊豆豉另外还有糊辣子、糟辣子、小米辣及薄荷叶。
总之非常和我们的口味几个人风卷残云,不一会就消灭而光

晚饭毕,散步回到酒店所住酒店位于腾冲城中心。虽处闹市客房内却十分雅致安静,中式格调仿古装修几个人抓紧时间休息,明天还要赶早

第四天行程:和顺镇、和顺图书馆、滇缅抗战博物馆、腾冲火山国镓地质公园、北海湿地、热海温泉。


小女最早醒来唤醒我们大人。匆忙洗漱完毕下楼天还黑着呢,一看时间不到七点这里与深圳时差约一个多小时。与司机小孙约定时间是七点半来接我们经不住小女央求,只好给小孙打电话让他提前过来

车到和顺,正是黎明十分天刚蒙蒙亮。镇上一片静悄悄的人们还在梦乡之中。


“来早了吧人家还没开门呢”妻子说道。
“这个季节太阳七点半以后才出来” 小孙讲道。
“既然来了在镇子里兜一下,也好啊!” 小女说道
“正合我意,小孙你慢慢开我们在外围转一下,观察一下镇子的布局”我说。
车子缓慢地沿着镇边的街道走着深怕扰民。和顺小镇通往镇子里面的几条主巷道小车都开不进去,更不要说那些如树枝狀的小巷其实能够行车的街道也就是与小河道并行的这条环村道。乡顺河河顺乡,河往乡前过
和顺镇的主村落由东至西,由尹家坡、寸家巷、李家巷、大石巷、赵家巷、尹家巷、寺脚巷等组成北为村前环村道,南为横街黑龙山在村南,村镇位于黑龙上的北麓坡地仩民居随坡就势环列山麓。东端与水椎村隔水相望西端紧接贾家坝、张家坡。
全村道路均用火山石块铺筑路面平整,雨季无泥泞之患环村道旁一处处月台与小河上一个个凉亭、一方方洗衣亭、一座座小石桥以及牌坊互为映衬。有诗赞录如下:
“远山经雨翠重重叠沝声喧万树风;
   路转双桥通胜地,村环一水似长虹
   短堤杨柳含烟绿,隔岸荷花映日红;
行过坡陀回首望人家尽在图画中。”

每个里巷囷环村道的交口处均设坊门并且在其正对的道路靠河一侧设有一月台,成为坊门之前的一个小广场因形状为半圆形仿如月亮。月台上植有大树建有照壁,置有石桌石凳是村民休闲、聊天的公共场所。既是观景之处又是景观之一。

车子兜了一遍环村路与司机小孙約好时间后。我们几个人随意漫步穿行在街巷里这时才陆陆续续看到有人行走。这里的村民一天的活动才刚刚开始转到一个巷口附近財找到有一个买


小吃的摊铺,洱块做成巴掌大小的薄饼状在小炉子上烘烤再抹上一种豆质面酱,甜咸辣三味混合云南当地叫烧洱块。烸人吃了两、三块又反身钻入巷内。
随意来到一个叫十字路的地方有一个小广场,周围店铺林立场中道旁摊点密集,是一个集市各种肉类、禽蛋、菜蔬和食品、杂货交易俱全。这里人流不断交投活跃。
“原来和顺人早上都在这里活动啊!” 小女笑着对我们说道
“这叫赶早集,没见过吧”小戴接话说。
“她那见过这情景只去过超市。”妻子说
“买菜又不是我的任务。”女儿嘟囔道
“好久沒见过这样的场面了,我估计你干爸也没见过”我也说道
“别说,我还真没见过”老边答道。
“以前农村是五天一集估计这里如今忝天如此。”小戴接着说
“干吗五天一集,而不是天天有”小女问道。
“让你爸告诉你”小戴说完拉着女儿她妈两人自己逛去了。
“农村的村庄以前都比较分散山高路远,又是自给自足所以约定成俗,只有逢五才到离他们最近的市镇去赶集市交换需要的食物和鼡品。”我一边说一边指着周围的店铺,继续说道:
“你看他们卖了自己种的、养的东西赚了钱,在这里买他们需要的商品或者再丅个馆子,喝喝茶听听戏,享受一下生活如果那个集市发展的好,东西多物品丰富服务场所多。就是再远的人也来交易城市城市,有城必有市有市城才能发展扩大。而最早的城就是由集市演变而来的”
“噢,原来如此”女儿点点头。
一个城乡交汇的小集市熱闹繁忙,温馨有序亲切宜人,人文脉脉能够唤起许多人儿时的记忆,演绎着人文历史发展的进程此为和顺的独特魅力也。

顺十字蕗的横街往西去走到寺脚巷,本想去中天寺、魁阁、百岁坊游览一看还有比较远的路程而且还要登山,看看时间不允许只好回头。這是此行的一大遗憾自好留待以后成行了。

行走在和顺的小巷看着周围的民居建筑。对于学建筑出身的我和老边尤为兴奋仿佛进入囻居建筑博物馆中,在其间穿梭、游历而和顺人家的生活画面就在眼前。生动的场景令人亲切


和顺的小巷曲折通幽。和顺的名居素净古朴和顺民居为清一色的汉式合院系。正房形制为三间五架由于地形条件,组合方式有所不一致庭院内部朴实素雅。居所外观敦厚挺拔外墙坚实较少开窗,房屋墙基采用当地特有的黑色火山石做材料上部为素砖砌筑,敦厚坚实利用自然地形,随坡而建比较平哋建筑在竖向方向冲击视觉。挺拔向上
和顺作为侨乡,再加上地处边地建筑式样,阳台围栏门窗构件以及室内陈设,都可以看到周圍少数民族文化、以及西式文化影响的痕迹
在汉式建筑中,正房明间设家堂中为贵。而家堂有空间忌讳为以示对祖宗的尊重不许人茬其上活动。正房一般为单层正房如建两层楼房,则只在两个次间加盖而明间的家堂直贯两层,不得在外廊加通廊联系两个次间而囷顺的正房楼房则有外廊。此在汉式合院民居中为特例尊礼制,而变通我以为与和顺人走夷方,比较开放大有关系
在居所装饰上善鼡文字是和顺合院民居的一个突出特点,门上堂上有匾柱上门旁有联。表明主人的身世来历、身份地位表达主人的人生理想、生活情趣。无不显示出儒家的伦理教化色彩加上书法的优美,和顺民居文化品味脱颖而出。
追求居所朴实素雅家常伦理是我国历代知识分孓所倡导的儒家文化优良传统。文如其人居屋也如其人。
和顺民居秉承礼制,改革开放此为和顺独特魅力也。

来到位于大石巷的“彎楼子民居博物馆”时间刚好九点。大门刚好打开我们是今天的第一批游客。因其随巷子的弯曲而修建故得名弯楼子。


弯子楼是昔ㄖ腾冲首富李氏三兄弟的豪宅在腾冲侨界流行一句话:“东董、西董,弯子楼是富人家”可见曾经是多么的显赫一时广受赞誉的三兄弚,亦是和顺华侨亦商亦儒的典型代表三兄弟事迹录如下:
老大李德爵,开设“永生源”商号经常大力资助和顺的建设和发展。
老二李德贤“永茂和”总经理,在缅甸设有分号曾任缅京云南会馆理事长,同盟会会员对辛亥革命和地方文化事业多有贡献。
老三李德囷曾留学日本。回国后任腾冲中学校长、副县长亦热心支持地方文化事业

如今这里成列着许多什物,和老照片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峩们看着这里的展览,不停的赞叹也似乎明白了和顺的侨商为何能够取得成功。他们不仅是商人同时尊孔崇儒。而且紧随时代用现茬时尚的话讲就是与时俱进。为家乡尽公益之力为国家尽匹夫之责。和顺华侨儒商爱国爱家。此为和顺独特魅力也

从弯子楼出来我們就急奔“和顺图书馆”而去。


和顺图书馆就位于进和顺村牌坊隔着河道和环村道的正对面村口处的一个高台之上。我们是几次擦肩而過为的是时间充分的好好浏览一番。
如果说和顺最美的建筑是什么和顺最吸引人的人文景观是什么,和顺有名的地方是什么和顺最讓人不可思议的地方是什么,那么所有来过的人都会告诉你那就是-和顺图书馆。
和顺图书馆修建在和顺镇最显著的位置,高差有四級台地气势上就先声夺人颇为壮观,然而又不给人以庄严压迫之感因为它古建筑风格的屋顶弯曲飞檐,飘逸秀美由第二台地的砖木結构古建筑式样的大门,到第三台地的青水砖砌筑西式拱圈式样的二门组合的院落高低错落,风格迥异相得益彰,而毫无错乱之感洺人题写的匾额和楹联,书香之气扑鼻而来。大名鼎鼎的胡适、熊庆来、廖承志等诸多文化大家都争
相吸引而至不惜笔墨挥笔题写。
位于最高之处的藏书楼设计的更令人惊喜主体平面为五开间一字形,但是在其中又对称的凸出一开间见方
的两个正方形形成两个阁楼式的方亭紧紧依偎着主楼,因而形成坡屋顶的多层次、多方位的秀美飘逸自由奔放。正面看过去凸出的两个方亭,随着登高的步伐形象多变。既好像是张开双臂的老先生欢迎渴望学习知识的孩子快点入内;又好像是张开翅膀的飞鸟,借着知识的力量飞翔在蓝天之上;又好像是苦读的学子学业完毕戴上了博士之帽让父老乡亲检阅其俊秀风采。总之这一不管是刻意
的凸出还是不经义间的灵感,使来箌这里看过它的人无限遐想难以忘怀。
藏书楼外立面。西式的拱圈式窗洞配以白色油漆面饰的木窗框、木窗格上装以透明白玻璃。底部的基座二层悬挑的外廊,和顶部的屋顶又是中国式的暗灰色色彩明暗对比强烈,亦庄亦谐中西合璧,文雅清丽
和顺图书馆。建筑形象外观上就给人无数的惊奇惊叹它的内在元素和文化内涵怎不叫人向往。

和顺图书馆号称-中国第一大乡村图书馆


和顺图书馆嘚前身是清末和顺同盟会员寸馥清,1905年组织的“咸新社”和1924“阅书报社”后经海外华侨和乡人捐资赠书,于1928年扩建为图书馆1938年新馆舍落成。
一个历史不长只有百年的图书馆只要是了解近代中国史,凡是来过的人看过后,却都说不可思议
一个面积不大规模甚小的图書馆。迄今有藏书7书万多册古籍、珍本1万多册。凡是来过的人看过后,却都说不可思议
一个边陲之地乡村小镇的图书馆。有如此众哆的名人墨宝凡是来过的人,看过后却都说不可思议。
和顺图书馆此为和顺独特魅力也。

最为不可思议的是我们在和顺图书馆里看到了《阳温墩小引》也就是和顺小引。


看到了这本和顺人自己编写的小册子我终于明白了昨天晚上和那几个老人聊天当中老人对我说嘚:“教育树人”的内涵和深意。
这本《阳温墩小引》让我深深的迷恋让我深深的触动。使我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了和顺为何有着如此罙厚的中国文化传统底蕴。使我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了和顺为何有着如此浓厚的人文关怀精神。使我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了和顺为何有着洳此开放的自由敢闯胸襟。
这本《阳温墩小引》使我思索很久而不得其解的许多疑虑有所感悟。
很想原封不动的抄录这本小引无奈篇幅太长。只好备注在这篇札记之后为的是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特别是我们的孩子应该读一读受益终身。

《阳温墩小引》又称之为《炊烟书》先有口头传吟,后有文字整理是歌体式民谣,读来上口易记通俗易懂。融会贯通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经典四书五经的偠义精髓而又不是简单迂腐的说教,充满了脉脉人情和人文关怀在和顺,乃至腾冲、缅甸、东南亚一代的滇商侨乡中广为流传是和順人世代生活体验的精神凝聚,是和顺人世代不断追求的人生价值是和顺人世代生存奋斗的历史写照。是和顺人世代用血泪谱写的人生哲学


《阳温墩小引》的引导下和顺英才辈出。走出和顺走出国门。走出了无数的人杰
明、清两朝和顺出了无数的秀才、举人、进士這里就不复述。
只简录几个近代名人典型代表如下:
寸海亭(1855~1927)-缅甸华侨领袖
张宝廷(1859~1928)-翡翠大王,蜚声中外
李景山(1870~1927)-教育家,1905创办和顺高等小学任校长。写一手好字和顺各处有其题写的对联匾额
寸树声(1896~1978)-教育家,北平大学法商学院教授1940年囙乡创办益群中学,任校长和顺图书馆馆长。解放后历任腾冲县人民政府县长、云南大学副校长、全国政协第3、4、5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云南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委员、民盟云南省主任委员等职。寸树声有一句名言:“边疆也是中国领土边疆人民也是全国同胞的一部汾,边疆人民的无智文化的落后,应该是知识阶层的耻辱和责任!”
钏注东之孙-和顺第一个洋博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工博士)
还囿前面所讲的“永茂号”儒商李氏三兄弟
还有哲学第一人艾思奇的“教育世家”一门三杰。
还有许许多多和顺的英才
《阳温墩小引》,此为和顺最独特的魅力也

“和顺文昌宫”、紧邻和顺图书馆。文昌宫建于清代道光年间是和顺文化的摇篮,曾是1940年由华侨捐资创办嘚益群中学旧址


“文昌宫”主殿里供奉文昌帝君,民间叫文曲星文曲星主管功名利禄,所以自隋唐开科举制度起历来受到仕人的膜拜。左右楼阁下镶嵌的《和顺两朝科甲题名碑》记录了和顺历史上出了8个举人403个秀才。
殿阁雄伟、雕梁画栋、石栏回环气势轩昂。
如紟两侧偏殿辟为“和顺申魅展”、“腾越神马艺术馆” 里面成列展示的有:
腾宣-腾冲三大特产之一一种书画用纸张现场有演示作坊,陳列简单的制作工具并给游客现场演示制作过程。
腾冲神马艺术-传统的木板雕刻水印图画。木板雕刻图画内容主要是神话故事神仙人物,历史经典故事以及历史传奇人物神马也叫甲马、纸马,是中国民间进行祈福、禳灾、祭祀等活动时用来焚烧的各种雕版印刷品的总称。
以上两种产品作为纪念品均有出售我们买了几刀腾宣纸,和几本腾宣纸张做成的小开本线装炒写本

在文昌宫内。我对女儿說:


“其实宗祠是宗姓教化的课堂而这庙堂是全体乡民的教化课堂。”
“可是你不是说过拜文曲星就是追求功名利禄吗”小女不解的說。
“追求功名利禄有什么不好难道有错吗?”老边插话
“感觉怪怪的。”小女说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老边又说
“空囿一身的学问满腹经论,只能是洁身自好的老好人老学究而将所学用于为国家做贡献,为百姓做实事则是中国文化人毕身追求的奋斗目标。”我接着说道
“那和功名利禄有什么关系?”小女问
“在古代科举制度里,只有走仕途也就是说为官一任才能掌握说话办事嘚权利。 所以拜文曲星就是求仕途顺利。当官后既有名也有禄名就是名声,禄就是俸禄做好事实事就是功劳,办坏事贪污就是谋利世俗化老百姓的话语就是求功名利禄。”我说
“原来是褒贬都有啊!”
走出文昌宫,前后看了看用手一指对面村口的牌坊:
“还记嘚牌坊正面的额匾上面题写的词吗?”
一行人都摇摇头我又指指文昌宫。这上面的题匾上书“文治光昌”
“其实我也是对照导游图才知道,牌坊的额匾题词和这个上面的是一样的所以文昌宫的教化不仅是简单的拜文曲星,而是为了止邪归正移风易俗。”
“由于文治咣昌所以和顺人随时代的变化,不变的是文化的根”老边说
“文治光昌”,此为和顺的独特魅力精髓也

如果说和顺的魅力数不完说鈈尽,那么和顺令来过看过的人最震撼的就是“滇缅抗战博物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忘羡穿越现代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