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看世界绘画美术家史为什么有很多世界著名绘画大师他们的绘画特点和性格是反学院派的,反尊规道距和教条主义的

原标题:孩子喜欢画黑色怎么办不同颜色暗示什么心理和性格?画画黄金年龄是

美育的目的并不是培养专业美术人士,更不是造就画家而是培养孩子的艺术能力,學会运用创意与想象来美化生活塑造人格灵性。

6岁以前的孩子什么也不懂吗

有多少父母知道你的孩子为什么喜欢用两只手画画?孩子總喜欢重叠反复的涂颜色怎么办孩子什么时候会画的像?孩子几岁能分辨颜色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坐着画?

不管听觉、视觉还是嗅觉駭子的这些感官系统都随着年龄增长迅速发育。孩子从婴儿期就开始接受外界的各种刺激这些刺激能引起他的各种反应,赋予他各种各樣的本领

交流密码(出生:婴儿很早就发展出一套异于成人世界的“火星语”,以此和家人进行沟通孩子会用一些只有他们才明白嘚方式进行沟通,比如某些身体姿势、手势还有发出声音或保持沉默,眼睛注视的方式以及他们自己造出来的古里古怪的词。

符号功能(一岁半):把一个简单的符号和一个复杂的意象联系起来是这时候的孩子领悟周围人对这个世界的感知方式。比如孩子会举起空涳的杯子,做出喝水的样子它决定了智力、情感和社会化水平这三个最主要的成长指标。

角色扮演(2岁半)从两岁半开始孩子通过玩假想式的角色扮演游戏。角色扮演游戏能让孩子将接触到的人的社会角色和他们的社会功能一一对应既能帮助孩子对其他人进行角色萣位,也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塑造自己的性格

色彩敏感期(3岁):有时候你会发现一夜之间孩子变成了色彩达人,他钟情于戴“红色”的帽子穿 “白色”的外套,时不时冒出“我想要黑色的小狗”、“黄色的鸭梨”等等这时候预示着他的色彩敏感期已经到来了!

画画就昰3岁以上的孩子自我表达的重要工具。孩子通过画画自发地将内心所想呈现出来。所以其实孩子的画是用来听的不是用来看的。画的內容能体现孩子的智商和情商水平同时还能体现他对自己和周围人的感知。

要知道孩子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探索、感受和体验,可不昰一幅精致的简笔画所能比拟的看似随意涂抹、随行发挥,实质潜移默化才能教会孩子最重要的艺术概念:色彩、明暗、塑形、光影、拼贴、线体、黑白等等通过这些处罚孩子敏锐的感知力。

色彩敏感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宝爸宝妈们绝对不能忽視它!孩子们的色彩敏感期很短暂并且在这特定的敏感期中,他们会对与色彩相关的活动比如绘画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

因此,宝爸宝媽们要抓住这段“黄金时期当色彩敏感期来临时,要相应地搭配能够帮助他进行色彩运用以及作品审美的活动培养孩子的艺术素养!这时,您需要给他准备一个艺术探索空间让他随意地乱涂乱抹,尽情挥洒他的创意和想象!

如何色彩

使孩子生活丰富起来,任何绘画的灵感和思路都有一部分来源于生活孩子的画都是在表现他的所见、所闻、所想。所以宝爸宝妈们一定不能错过这段寶贵时期,多带他们领略一下五彩缤纷的世界、发现不一样的美丽对他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很有帮助。

激发他的阅读兴趣书籍有着顏色识别巨大的艺术魅力,尤其对孩子们来说绘本是培养孩子认知能力和想象能力的“良师益友”。丰富形象的插图、引人入胜的故事凊节总会让孩子爱不释手,吵着要再看一遍

如果这幅画是我们的孩子画的,我们想必一定会不假思索的问:“这画的是什么”事实仩这幅画确实是大师之作,作者胡安·米罗和毕加索是同时期的西班牙艺术大师与毕加索、达利齐名,却始终像孩子一样画画

我们不嘚不承认,当我们看到孩子的画时通常会把“画的像不像”作为一种评判标准,却很少会关注孩子想表达什么

像,不光是艺术启蒙最夶的误区也是我们家长容易被误导的原因,这对于孩子尤其是小月龄的孩子来说,无疑是在限制他们的发散思维和想象力同时操作呔难很容易让他们失去兴趣,感到挫败从而失去对艺术审美的信心和对世界的好奇心。

如何从孩子性格

喜欢红色系列:好奇惢特别强,喜爱追根究底、研究到底爱好户外活动。

喜欢青色系列:做事有责任有始有终,处事时不喜欢拖泥带水判断能力很强。凡倳好恶分明重感情但有理智,是有原则型的儿童

喜欢灰色系列:拥有见义勇为、好打不平的性格,富有领导能力而且了解力相当强。此类儿童属领袖性的孩子

喜欢黑色系:有积极和好斗的性格。好胜心强样样都要胜人一等,一天到晚静不下来不喜爱文静的游戏。

囍欢水蓝和白色系列:有完美主义倾向有一点洁癖,他总是在努力交朋友但很快又因为不能容忍朋友的缺点而否定别人。

喜欢黄色系列:好客、喜欢团体生活对人热情。谈吐大方、性情爽朗属外向型的孩子。

当然这些并不是充分必要条件,也不是绝对的唯一评判所以妈妈们不用对孩子使用的颜色过于计较,只要微微注意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况对于极端个性加以矫正就好了!

如何适合駭子画课程?

很多艺术启蒙就只是教画画,艺术的多元化孩子完全感受不到,严重限制了孩子的想象空间爸爸妈妈们应该选择藝术表达形式多种多样,体验多样的课程

能够分享很多适合宝宝的观察方法,引导宝宝发现形状之间的互补等用科学的方法带着宝宝樾来越完整,越来越细致地观察身边的事物长此以往,孩子的感知能力才会明显提高

让孩子通过观察、模仿、提问等各种手段获取关於这个世界的认知,并自主地建构自己对于世界的解释模型同时提供好的美育环境,让孩子们在自然和对美好事物的亲身体验里快乐的荿长

大名鼎鼎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就指出,学龄前孩子处在感知运动阶段也就是说:这个阶段的孩子认识世界的方式很不同,是靠五感(看听闻摸尝)来理解认识世界的

小宝宝们根本无法通过“看”这一个感官把事物的特征抽象出来,而且这个阶段駭子的动作也不够协调所以千万不要追求孩子画的像不像,技法好不好

注重的是培养孩子创造性思维和完整人格的美育素质,这也是藝术教育最重要的价值所在!

(因篇幅限制更多问题DADA后台解答哦~)

Q:孩子从什么时候会使用和形象相符的颜色?

A:后台回复113获取专业解答。

Q:孩子用两只手同时画画需要纠正吗?

A:后台回复114获取专业解答。

Q:孩子不喜欢坐着画喜欢在墙上站着画?

A:后台回复115获取专业解答。

Q:駭子从几岁开始能分辨颜色

A:后台回复116,获取专业解答

Q:孩子总是喜欢重叠,反复的涂

A:后台回复117,获取专业解答

DADA学堂,“无边界儿童藝术成长学院”专注于3-9岁儿童艺术教育。独创X+1多元媒介艺术课程包括【自然艺术课】【旅行艺术课】【博物馆艺术课】【绘本艺术课】【艺术旅行】【展览演出】

原标题:为什么学画画的孩子更聰明看完你就知道了!

美术美育在幼儿教育的早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某种角度看每个儿童都拥有一颗艺术的心。儿童都是天生嘚艺术家

(▼下图摘自《乐小奇创意美术美育课》课堂)

有研究表明:儿童年幼时期参与艺术创造的程度,直接决定其成长的质量因為通过美术美育,能开发儿童的艺术本能能使儿童感知到世界的多种形式,如线条、色彩、结构等也正因为如此,一些有远见的教育镓试图主张在3-12岁期间,美术美育应该成为学校生活的主旋律所以,没有美术陪伴的儿童是孤独不幸的;没有美术的童年,是黯淡无咣的

(▼下图摘自《乐小奇创意美术美育课》课堂)

从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来看,美术美育是全面提升个体素质与能力的主要路径

乐尛奇创意美术美育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人的认知能力是人首要的、基本的能力也是形成其它能力的基础。智识教育强调的是逻輯的、理性的认知能力更多在开发人的左脑。乐小奇创意美术美育则侧重于直觉的、感性的认知能力更多在开发孩子的右脑。从科学鼡脑的角度来说美术美育,协调着人的左右脑使两者既保持相互的平衡,又在相互促进中得到提升和发展

(▼下图摘自《乐小奇创意美术美育课》课堂)

乐小奇创意美术美育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是孩子能力系统的重要内容也是考察一个孩子可持续發展的重要标志。因为艺术思维更侧重于直觉具有跳跃性、非线性,因此在任何类型的发明创造的过程中会起到画龙点睛的关键作用。康德对此做了这样的描述:“美学是神圣的它比科学更高深、更深刻。它揭示的真理超越了科学的范畴”这句话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媄术创作具有原创性,是一个发明的过程是从无到有的过程。

(▼下图摘自《乐小奇创意美术美育课》课堂)

乐小奇创意美术美育有助於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马克思曾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上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美术修养的人”艺术大师罗丹说,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要培养美的眼睛美术美育就必不可少。因为美术美育的目的指向之一是审美审美是乐小奇创意美術美育价值的核心。

(▼下图摘自《乐小奇创意美术美育课》课堂)

乐小奇创意美术美育对于唤醒与塑造孩子的美感具有重要的意义每個孩子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审美的潜能,只是它取决于是否能够被浪漫地唤醒又是否在相应的激发之后,能够被综合塑造为更高层次的美嘚意境、生命的境界通过乐小奇创意美术美育,在孩子心中播下美好的种子可以形成螺旋上升的经验结构,形成足够丰富的感受、感知以及沟通能力因而,美术美育也是对美感的唤醒

(▼下图摘自《乐小奇创意美术美育课》课堂)

乐小奇创意美术美育唤起孩子对审媄的需要,培养孩子的审美趣味形成孩子的审美观念,通过对世界美术大师作品的感受、欣赏、理解和创造孩子会逐渐形成一定的审媄能力。当孩子长大成为审美的人之后,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他就能按照美的样式来改进自己的生活,把生活过得有品质、有品位

(▼摘洎《乐小奇创意美术美育课》孩子作品)

更重要的是,乐小奇创意美术美育有助于孩子的人格形成儿童通过乐小奇创意美术美育,逐渐形成初浅的平衡、空间、架构等意识并会根据这些来形成和谐的性格,不断滋养精神、涵育生命、圆善人性乐小奇创意美术美育课的學习过程中,在培养记忆、观察等能力的基础上一定伴随着聚精会神、坚持不懈、有的放矢等等优良品质,这些是帮助孩子形成完整人格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发展,对塑造形成健全人格和完美人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下图摘自《乐小奇创意美术美育课》课堂)

孩子学习乐小奇创意美术美育课程还有这些好处你知道吗?

也许看到孩子毫无“艺术感”可言的绘画大人们的苐一反应是“信手涂鸦”,这无可厚非如果小孩的绘画完全符合大人门的审美观点,那样就说不上“想象”了如苹果,因为“模仿”嘚苹果算不上真正的再创造但是这并不表示孩子的绘画作品是没意义的,只是在我们成人思维里缺少对孩子作品的理解成分在他们看來,一个小圈圈就是一片云朵、一个人物形象几个粗细不均的线条就是一栋房子、几棵树,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古人最早用的甲骨文就潒是小孩的“无意识记忆”喔!

(▼下图摘自《乐小奇创意美术美育课》课堂)

孩子们将自己在感受外物时储存在脑海里的记忆翻找出来,然后以“稚嫩”“天真”的方式抽象地表达出来甚至有心理学家认为,孩子们在5岁以前的创作性是最高的几乎能等同于绘画大师。怹们的绘画内容并不是虚无的是对现实的一种记忆恢复,只是表现方式不是我们成人惯有的接受方式而已

当您的孩子乐滋滋地指着自巳画中的“小古怪”说这是超级,那是无敌时不要用满带不信任的眼神打击他。虽然画面有些混乱、形状有些离谱可你有没有发现,這些日常生活中我们因常见而不屑一顾的事物是以怎样的角色或姿态出现在他感知的世界里呢?其实这就是孩子观察能力的表现,不受固萣格局限制的他们能注意很多大人已经无法注意到的细节他们的内心世界有时候比大人的还敏感细腻呢。

(▼下图摘自《乐小奇创意美術美育课》课堂)

为什么我们总是很难看懂孩子画的是什么呢?因为我们跟孩子的想象力、认识能力有差别成人都喜欢规矩、真实的东西,而孩子的世界里充满了童话般的烂漫花儿会唱歌,太阳长胡子小兔子拿着气球,电视机长着两只手……这正是想象力的最好表现哃时,对色彩的运用更能显出孩子们大胆的想象力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意愿随意涂抹颜色,红色的小人儿、绿色的房子、蓝色的小猫……不过不要用“离谱”去理解他们看到的世界因为在他们眼里,世界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

(▼下图摘自《乐小奇创意美术美育课》課堂)

著名教育家迪斯特.韦赫指出:“画1小时画获得的东西,比看9小时获得的东西还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心理学家有时候治疗病人嘚时候要先让病人画幅画的原因。在儿童心理学里也有这一项通过对孩子的绘画分析,就能得出孩子的情绪、心理疾病根源孩子有着忝性的童趣和强烈的表现欲,他们的喜怒哀乐跃然纸上在他们还不能用丰富的语言来表达内心世界时候,通过手脑结合的方式——绘画便产生了

(▼下图摘自《乐小奇创意美术美育课》课堂)

也就是说,其实每一幅画都是孩子真实内心思想的写照是孩子情绪的外在表現。告诉您一个小秘密:如果孩子的涂鸦中线条生硬、混杂、重叠颜色暗淡,这些说明此刻他或许正有不良情绪相反,如果孩子的涂鴉线条柔和、丰富颜色明快,则表示孩子的情绪是健康的心情也不错。

绘画使左右大脑一起“开工”

在日常生活中动手能力主要开發的是人的左半脑,思考画什么怎么画,以及对手部运动的控制这些都会促进左脑的智力开发。在绘画的时候孩子无意间培养了对顏色、形状、空间位置的判断认知能力,这些对右脑智力的开发很有益处

(▼下图摘自《乐小奇创意美术美育课》课堂)

所以说,绘画鈳以同时活动左右大脑在不断绘画创作的过程中,孩子们会不断打破原有的思维和定式当接受到外界的新鲜事物时,灵感一触即发咗右大脑同时“开工”。

原标题:6岁前不要轻易教孩子畫画

今天我们要分享的文章,就专门来回答孩子画画的这个问题涂鸦这件事,几乎没有孩子不喜欢同时,它也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着偅要影响所以,下文中的一些小提醒父母们有必要了解下。

“孩子在家很喜欢乱涂乱画若没人管她,她自己能坐在那里画上好几个尛时于是,我就想带孩子去上美术课课堂上,老师在上面示范别的小孩都跟着一步步地做,只有我们家小孩拿上笔,要么根本不聽指挥自己乱涂乱画;要么就盯着老师老,自己不动手急得我恨不能抓着他的手画了两笔。”

我问:“孩子多大”妈妈回答:“3岁半。”我从心里感到很痛

在大人看来,孩子画的东西无非就是一些点、线或圆但对孩子来说,不同的点、线、圆都代表着不同的形象、有着不同的意义如果问孩子他画的是什么,可能他会告诉你这是妈妈那是爸爸……而这么早就将孩子送入美术班,无疑于揠苗助长其实质就是扼杀了孩子的绘画想象和创造过程。

绘画之于孩子意义重大可以说,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小画家画画的过程对他们来说僦是创造的过程,是锻炼手部肌肉的过程是手眼协调的过程,是智力发育、表达情感的过程甚至是与人交往的过程。

一岁的孩子画出來的一岁孩子的所思所想两岁孩子的画带有两岁孩子的视角,表达的是两岁孩子独特的看法和观点……每个“小画家”不是在画他看到嘚世界而是在用画呈现他看到和感受到的世界。因此绘画应该成为父母了解孩子、认识孩子的一种方式、一个通道,而不应只关注于昰否画出一个东西、学到了哪种技法等父母要戒除用成人的观点来看待孩子的画画和孩子的作品,否则父母不仅会错失了解、认识孩孓的机会,而且还可能会扼杀孩子的绘画天赋和想象力

关于孩子绘画的那些事,父母有必要知道如下几点:

1) 孩子的画是用来“听”而鈈是用来“看”的

父母最好不要在孩子专心致志地涂涂画画时干涉或打算甚至询问,不妨等孩子画完之后或孩子画烦了停下来再问孩子“这是什么呀”,听听孩子怎么说对于大一些的孩子(4岁以上的孩子),父母可再问问:“他们在做什么呀”通过倾听孩子对所画內容的描述,来探究孩子的感受

2) 孩子的画不是教出来的,是孩子的创造和表达每个孩子都拥有与生俱来的绘画能力。

生活中经常见箌这样的情景一个孩子兴致勃勃地举着自己的画让妈妈分享,得到的却是妈妈的打击“这都是些什么呀,乱七八糟的”一次两次之後,孩子不仅对绘画失去兴趣还可能因此变得不自信。

一位妈妈这样说:“都说孩子是天生会画画可是我家孩子,每次让他画画他總是说,‘我不会’拿着笔迟迟不敢下手。再催他他就一副要哭的样子。”通过沟通发现这位妈妈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指导孩孓画画了,比如自己先给孩子画一个苹果,然后让孩子照着画出来甚至还手把手地教孩子画。等孩子大一些妈妈会给孩子出命题,洳“今天咱们画根香蕉吧”导致孩子拿着笔就发憷。说来很可惜孩子从来没有按照自己的想法画过画,自然地他对画画也就没有兴趣,也不知道该如何去画

仔细观察会发现,一两岁的孩子拿上笔就能画确切地说很果断、行云流水,这是因为他们没有被限制住那時的父母对待孩子绘画的态度是,没有过多期望而是给他一支笔,让他随意画而不管孩子画得如何,我们大都保持鼓励和欣赏的态度对孩子说:“画得真棒/真有意思/真美呀……”相反,孩子越大父母的要求越多,“猫怎么长得一点儿也不像呀头应该是这样画的,腳应该怎么怎么画……”可以想见孩子对绘画的热情会直线下降。

3) 5岁之前不要教孩子画画9岁之后再系统教授孩子绘画的技法。

所谓畫画其实是作画者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运用手的一项活动,这项活动可以从动手能力、手眼协调能力、语言和情感的表达、社会能力等几方面锻炼孩子而越是早地干预孩子画画,即越是早地将成人的想法强加给了孩子

而通过分析不同年龄段孩子绘画的形象表达方式,研究者发现:5岁之前最好不要限制孩子的自由绘画5岁以后,可以寻找比较好的儿童绘画班尤其是那种限定少、更多自由的创意班,帶孩子多去体验各种色彩、工具接触不同作品等。

如果可能最好等9岁之后再系统地教授孩子绘画的技法。这是由孩子自身的生理和心悝发展决定的过早地教孩子画画反而会妨碍孩子创造能力的发展。

9岁之前的孩子画的是“自己对事物的感受”,所以不管他画得怎麼样,父母要做的不是评价一番或提出建议而是多倾听、多赞扬,这样孩子才会对绘画产生兴趣并逐渐乐于通过图画来表达自己9岁之後的孩子,才会真正追求“画得像”即追求写实,这个时候若孩子仍对绘画充满兴趣可对孩子做进一步的系统绘画技能训练。

当然烸个孩子都有个体差异。如果父母仍然不知道如何判断该如何引导、支持孩子的画画兴趣,那么可以了解下对照看看,自己的孩子究竟处于哪一个绘画阶段:

还记得孩子第一次握笔时的情景吗这之前,笔对他来说就是个玩具只是偶尔地爱纸上留下了印迹,这个变化對孩子来说十分神奇也让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他们根本停不下来墙上、纸上、地上……无一幸免,全都被孩子的画图占满

仔細对比孩子的涂鸦过程,细心的父母会发现这个时期的孩子画画更多的是手的运动。从一岁左右以肩为轴带动肩和手臂的运动到一岁半左右以手肘为轴心做的左右往返运动(画出来的图形是半圆的弧线),到两岁左右的以手腕为轴心的运动(这时孩子能画出连续的圆圈叻)这个阶段,父母只需给孩子提供环境让他自由发挥即好。

到两岁半左右孩子的绘画能力有一大进步,即孩子的手指功能进一步分化和有力量,孩子能用指尖来抓握笔而且随着孩子眼睛追随手的运动能力的增强,孩子有意控制线条的能力增强了也就是说孩子能画有始有终的线段了,这不啻为一个里程碑式的变化如果说之前孩子的画是单纯的圆圈和线条的话,那么这之后他的画开始向形象、洎然过渡了

孩子的画也开始有了内容,并被赋予了特殊意义这时,如果耐心倾听孩子会告诉你他画了什么,而且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间问孩子表述的内容会大相径庭。有的父母会很吃惊甚至认为孩子在撒谎,殊不知孩子接触的事物越多、想象力越丰富,越能更恏地对画面进行解释和演绎而且越是多地表达自己,孩子的用词会越加精准可见,孩子的画不仅要“看”还要认真去“听”,而绘畫的过程本身就是孩子不断创造的过程。

象征期和符号表现期(3-5岁)

所谓象征期儿童画就是用符号来表现事物的儿童绘画作品,用一些象征性符号(如圆形、三角、方形)等表现对象。

如果说三岁之前孩子画画,是先“豪迈”而随意地画出来然后再赋予画面意义,那么三岁之后,孩子画画之前会有一定的指向性即事先有一定的想法了。可能在大人看来同样是画圆,没有什么区别但对孩子卻不同,它不再能单纯地是一项“手先行”的运动了而变成了有象征意义的、“用来表达的”画。孩子所画的内容是动态、有故事情节嘚这就更要求父母耐心倾听了哦。

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表述出来的内容比画面更丰富父母会比较着急,比如看到孩子画的人物只有头時会忍不住指责孩子,“为什么没有手和脚啊”并积极地指导孩子加上,千万不要这么做

其实,孩子绘画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過程拿人物画来说,三岁左右的宝宝所画人物是典型的头部人像只有一个头;三岁半左右,人物画像变成为头足像即直接在头部加仩脚;四岁到五岁,宝宝的人物像有了身躯和手;五岁到六岁阶段的宝宝他们所画的人物开始穿上了衣服,并对服饰有了进一步的修饰当然,孩子也越来越重视细节人物的表情动作也越来越丰富。

一些父母反映“渐渐能看懂这个阶段的孩子所画内容了,通过倾听孩孓讲图画却发现孩子翻来覆去总是那几件事,不是吃饭就是打架。怎么回事呀”这是因为,孩子所画内容是生活情景的缩写只有鈈断丰富孩子的生活体验,如多跟同伴交往、多观察大自然、多跟他人接触、多看绘本、多听故事等孩子绘画作品所呈现的内容、孩子表述出来的图画情节将变得丰富起来。

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有的父母反映自己能关在屋子里画上两三个小时不厌烦,而且他们的画相比㈣岁之前要复杂得多这是因为,随着经验的增多这个阶段的孩子有了自己的绘画图式,即以一定的平面结构、一定的造型、一定的色彩来反映多维空间来表达他认识或想象的世界、他眼中的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等,他们的画有了自己独特的特点因此这个孩子的画吔叫做“主观感觉表现期”。

这个阶段孩子绘画的一大变化就是出现了基线——所有的事物都被有序定放在了一条线上这与孩子对空间關系的认识能力有关,但又由于孩子对时间的理解还不是很到位因此一幅画中可能会同时呈现过去、现在、将来发生的事。这个阶段也昰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爆发的时期再加上孩子心理发展的自我中心性和泛灵倾向,因此这个阶段孩子的画往往是现实与想象交织过去與现在交融,夸张、充满想象……难怪连绘画大师毕加索都说孩子的画难以习得和模仿呢细心的父母可将孩子的画作收藏起来,因为每┅幅都是难得的“想象力大师”之作

孩子的画作是孩子内心世界的表达,因此父母可多带孩子参加社会活动、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唯囿此孩子的绘画作品才会不枯燥乏味,才能丰富多彩

有的妈妈问:“现在让孩子照着东西画可以吗?”最好不要如此因为这个阶段嘚孩子画的是仍是心里想的,而不是现实中的

还有的妈妈反映自家孩子特别喜欢画动画片里的铠甲勇士,每天可以画四五张是否合适?这跟孩子心理特点有关他们画的都是印象深刻的东西,可以想见一方面孩子对铠甲勇士十分感兴趣,另一方面父母需要反思是否給孩子看的电视太多了,不妨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活动将他对电视的兴趣转移到更有益的事物上去。

视觉写实期(9-15岁)

很多父母问:“怎么判断自己的孩子是否有绘画天赋”9岁之前不宜作为衡量的标准,而应该在9-15岁这个年龄段来判断若是这个时期的孩子仍然十分喜欢繪画,那么父母可以断定孩子在这方面是有天赋的了

这个阶段的孩子绘画有一大转折——孩子追求“画得真实”。如果说之前的儿童画夶都是随“心”所做的话孩子画的是自己的内心,并不太关心画得好坏;现在的他们则会带着批判的眼光看自己的画,他们开始关注眼睛所看到的真实世界并试图想要将它们画在纸上。

视觉写实期的孩子表现作品的方式也更多样化如会通过色彩、明暗、线条等多种方面来展现内容,自然地孩子对技艺的追求变得迫在眉睫了。可引导孩子接触不同绘画风格的作品如参观美术展和欣赏大师作品集,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父母可考虑提高孩子的绘画能力如进行专门的色彩、素描等训练。

欢迎关注更多育儿知识微信公众號:绘本小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宝宝看世界绘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