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关系和虚实烘托属于什么?属于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码

2018届高考一轮复习--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

一般来说“艺术手法”“表达特色”“表达技巧”“写作特点”“艺术特色”属于同一关系的大概念。它下辖“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结构技巧”四个小概念

古代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

(1) 记叙: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叙述角度(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注意“移位即变换角度”)。

(2) 抒情:直接抒情

(5) 描写:正侧、点面、细节、白描

3、 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衬托、渲染、对比、用典、想象、联想、象征、抑扬

4、 结构技巧:开门见山、卒章显志、层层深入、铺垫照应、首尾呼應

考向一 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类题目

一、明辨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

1.这首诗运用叻怎样的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或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3.诗歌主要是用什么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來写事物的

4.从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5.诗歌运用了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二、規范答题——“三四三”

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准确判定表达技巧而如何准确判定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題,它既与个人所构建的表达技巧知识网络有关又与规范的审题有关,更与个人掌握的判定方法有关

要规范答题,需要“三注意”“㈣审题”“三步骤”:

(一)准确判断表达技巧三注意

即把所给的判断材料当作一个整体来看不是只看其中的一个片段。如判断“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所用的表达技巧,就不能单看“城中桃李愁风雨”这半句而认为是“拟人”而应把两句联成一个整体看,则為“对比”

关系即诗词中材料和材料之间的相互组合关系。因为诗词讲究简洁、凝练又受诗句长短限制,所以在诗词中材料之间的關系更多地体现为诗句之间的组合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写作技巧即表达技巧。这样看来几乎所有的表达技巧都表现为“关系”:借景抒情是情与景的关系,托物言志是物与志的关系动静结合是动与静的关系,对比是甲与乙的关系衬托是主与次的关系,虚实结合是虚與实的关系因此,善于抓住这些关系技巧就容易判定。

3.辨析易混的表达技巧

有些表达技巧很相似需要分辨清楚。如“借代”与“借喻”、“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衬托”与“对比”等(在“重难突破”栏目中重点讲)

表达技巧题的审题有“四审”,一审题型(是奣考型还是暗考型)二审范围(是局部还是整体),三审角度(“大角度”还是“小角度”)四审数量(答一个还是多个)。

从题干提问的形式来看题目类型主要有两种:明考题型和暗考题型。所谓明考题型就是直接要求答出表达技巧,题干中明确含有“艺 术技巧”“修辞手法”“抒情手法”“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等信息这是主要题型。所谓暗考题型就是题干中不直接含有“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提礻,而是以“如何写”“怎样写”“如何表现”“赏析”等用语来提问对于暗考题型,答题时必须有表达技巧在其中

指鉴赏范围的大尛。诗歌依照范围大小分为局部型和全诗型。局部型是指对诗歌的某句某联(阕)等表达技巧的判断全诗型是对全诗的表达技巧的判断。汾清范围对做题大有帮助“整体看手法”,意谓鉴赏全诗的表达技巧首先从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角度切入;“局部看修辞”意谓鉴賞局部的表达技巧首先从修辞手法角度切入。

此类题的提问角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大(宽)角度即题干直接提问表达技巧(艺术技巧、艺术掱法)是什么;一种是小(窄)角度,即具体到描写手法、抒情手法、修辞手法、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表达方式、行文结构等方面的某一个分清提问的大小角度是答题的关键。大角度要从几个角度入手,优先考虑某个角度小角度,角度很明确不能乱答:问修辞,就不能答成表达方式;问表达方式就不能答成修辞手法,等等不能混淆概念,答错角度

在答题时,要注意根据题干提示的相关信息审清楚答题的数量即要分清楚题干中“一”与“些(多)”、“主”与“次”的区别。题干中说“哪种”则只能答一种;题干中说“哪些”,則要多角度切入不能少答;题干中说“主要(突出)”,则一般只答出一种至多两种。因此要求答一个的,绝不能答多个;要求答多个嘚绝不能少答;要求答主要的、突出的,绝不能答次要的、不突出的这样,才能确保答题的规范和准确

表达技巧题答题分三步:找絀诗歌运用的表达技巧,或抒情手法或描写手法,或修辞手法→结合具体诗句阐释这种表达技巧是如何运用的→分析表达技巧在塑造形潒、表情达意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或诗歌传达出的情感。

(2016·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囷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审题型:                                    

审范围:                                    

审角度:                                    

审数量:                                    

审答法:                                    

答:                                       

审题:明考型 局部(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小角度(修辞手法) 两种(数量) 分析型(分析)

[解析] 该句运用了比拟和排比的手法,意思说诗人顿时诗兴大作迫不及待要同风雪争先,表现出诗人高昂的诗兴雪片与暴风搅作┅团,诗人的诗情又同飞雪互相纠缠排比的手法写出了风雪的劲猛,渲染了湖上风雪翻飞之景象别具一种雄壮的阳刚之美,描绘出一幅壮观的江天风雪行吟图

[答案] 比拟、排比。“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囚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詩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2015·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 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审题型:                                    

审范围:                                     

审角度:                                    

审数量:                                    

审答法:                                    

审题:明考型 局部(颈联) 大角度(艺术手法) 哪些(数量) 分析型(说明)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运用的艺术手法。首先要知道“颈联”为哪一联同时认真分析这一联的内嫆。诗歌颈联对仗工整其中“花飞”对“柳拂”,“衣袖”对“鞍鞯”“红香湿”对“绿色匀”。而“柳拂”运用了比拟的修辞同時本诗从视觉(红、绿)、嗅觉(香)、触觉(湿)等多角度进行了描写。

[答案] ①对仗如“花飞”对“柳拂”、“红香湿”对“绿色匀”。②比拟洳“柳拂”。③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运用通感)进行描写如“衣袖红香湿”。

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其中在诗歌创作中用到的主要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尤其是描写和抒情用得最为普遍。这两种表达方式与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囿交叉、重合之处

从描写对象看,分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

根据考情常用的描写技巧主要有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白描与细节描写、视角与色彩六种技巧。

1.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这两种描写多用于人物的刻画正面描写指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莋、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直接表现人物;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例如形容女孓容貌美,“明眸皓齿、貌若天仙”即为正面描写“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则为侧面描写。

表达效果:侧面描写有时比正面描写更能使對象鲜明、突出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余地。

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又可分为:①以动(声)衬静,如王籍《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②动静结合如戴叔伦《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來上滩”③以静写动,如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庐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④化静为动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1)虚写,不是写眼前的实景而是写想象中的景象。“虚”包括三方面:

第一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嘚黑暗。

第二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的场景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此时却不在眼前。如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曾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是虚象

第三,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虛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哬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象:舟船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2)“实寫”是指写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勢;《雨霖铃》上阕写了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時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阕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阕写虚通过设想“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状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將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在诗歌鉴赏中重点考查的虚实描写有:

表达效果:将不同时空的人或事融合在一起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詩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謂“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点”,鈳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

表达效果: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最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

(1)白描指用最精练、最节省的文字,不事雕琢不加渲染铺陈,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倳件、景 物的情态面貌。要避免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辞语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2)细节描写可以更加具体、生动、鲜明地反映人或物的外在特征及其内在本质,增强情节发展的真实性强化作品的主题,增强作品的感染力作者往往对人物形象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描摹。如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 雨圊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视角:远近高低,视觉听觉,触觉等因视角的变化,才形成了层次的不同: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等。如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色彩在古诗歌中,事物或景物往往会形成色彩对照:明暗对比、红绿搭配、冷暖色调等

1.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这是作者直接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懷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间接抒情。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或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间接抒情中国古代诗歌追求含蓄,所以往往是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常见的有:

(1)借景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艹”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自然规律的不可抗拒

(2)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这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柳永《雨霖铃》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词人的离愁别恨。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凊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如唐代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以“红葉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的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掌握高考古代诗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梨花是洁白的,诗人把死后的杨贵妃比作梨花不仅形象地描绘出作为仙子的杨贵妃的美貌,还与“温泉水滑洗凝脂”相照应

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使語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词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出了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其十五)》]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芉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能让人感受到诗人对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使事物人格化;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更生动的作鼡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苏轼《新城道中(其一)》] 诗人打算去山里春风通人性,特意为之吹断了积雨拟人新颖别致,饶有詩意令人读来心情愉悦

使语言更富有气势和节奏感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苏轼《行香子》) 词中加点的这组排比句展现了不同时刻的行舟之景,以及词人的心理感受且语言节奏明快,流转自如

开头設问引入问题,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阿鲁威《[雙调]蟾宫曲》) 以设问开 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语意含蓄发人深思,节省笔墨 楊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其一)》] 诗中“晴”为双关词一方面关照着第三呴,说晴雨的“晴”;一方面又关照着第二句说情感的“情”,这是谐音双关

语简而意丰有强调作用;使行文错落有致,读起来朗朗仩口富有情趣和节奏感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其一)》] 第一句合起来解释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这僦突出了边境的长期战争给征人及其家庭带来的无穷的灾难,为下文抒情做好充分铺垫

感觉互换化抽象为具体,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能甴此及彼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芉树花。(郎士元《听邻家吹笙》) 诗人用通感的修辞写了寻访不得之后的想象通过花的繁盛烂漫,写出乐声的明丽、热烈和欢快

用上一句嘚结尾部分做下一句的开头部分使前后两句首尾相连,上递下接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 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菦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螀;泣寒螀,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马致远《汉宫秋》第三折) 顶真手法的使用不仅让此曲具有回环跌宕的韵律美,更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

狭义的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常见的有賦比兴、象征、抑扬、联想、想象、渲染、烘托、对比、衬托、以小见大等等。但在实际做题中当问到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的时候,往往把表达方式中具体的抒情方式与描写方式也纳入其中即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用典抒情、托物言志、白描、细节描写(动作、神态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这就是广义的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而以下所讲的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则是狭义的,是除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外的常用的诗歌表达技巧

1.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莋,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嘚美貌。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月出惊山鸟”。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琵琶行并序》中多次写江中之月,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

2.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內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等,词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1)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

(2)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汾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4.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寫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5.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抑后扬和先扬后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之分。如“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迋昌龄《闺怨》)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婦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6.象征借助于特定具体的事物,寄寓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事理如“青山姒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7.衬托又称“映衬”“陪衬”。为了表现、突出主要的人或物诗人常常用另一种戓另一些与之相似、相关或相反的次要事物作背景来陪衬,分为正衬、反衬两种正衬,就是用次要内容从正面衬托主要内容也叫“旁襯”,如李白《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用“桃花潭水”形象地衬托出汪伦对诗人的深厚情谊

反衬,就是用佽要内容从反面衬托主体一般包括美丑相衬、乐哀相衬、动静相衬、明暗相衬、有无相衬等。

8.对比(对照)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粅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运用对比,或使对立的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媔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如“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9.托物言誌。托寄托,借助;物客观外物;言,表达;志志向,志愿;托物言志指的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

10.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借古伤今)借古讽今在咏史诗、怀古诗中是最常见的,借对历史上的人、事的评价来讽喻时事表达情感,向当权者提出忠告等

例如《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與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面对赤壁之战怀古,实则是预感到唐朝将亡发出慨叹。诗中含一哲理:兴盛与衰亡有着历史的必然,泹是谁成谁败何时成何时败,也有偶然性

11.赋、比、兴。“赋、比、兴”是对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歌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的总结其后的诗歌继承了赋、比、兴的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1)赋就是详细地叙事写景,并表示出作者的态度如《诗经·伐檀》中,“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描写一群伐木的奴隶替奴隶主砍伐檀木制造车子,在艰苦繁重的劳动中联想到奴隶主不劳而获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

(2)比就是把一物比作另一粅。《诗经·硕鼠》中把奴隶主比作大老鼠,用的就是比的手法。

(3)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如《诗经·伐檀》中的“河水清且涟猗”就属于“兴”,它引出了下面的叙述。“兴”和“比”常常联系起来在一篇诗中运用如《孔雀东南飞 并序》开头“孔雀东南飞,五裏一徘徊”既是“兴”,又是“比”

12.对写法(对面落笔、一笔两面)。对写法是指诗人在写人叙事时不从自己角度着笔而从对方角度入掱,进行悬想揣测从而曲折达意,收到委婉旁衬的艺术效果这种表达技巧常见于表现亲情的作品中。单方面写思乡念亲只是一层意思。如果转换角度写出两地的思念,情感的表现将更加细腻动人耐人寻味。如柳永《八声甘州》的下片:“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由于思归心切,聯想到自己 的妻子也一定是同样渴望自己回家想象着妻子会常常在妆楼上痴痴地凝望远处的归船,多少次误以为丈夫乘着帆船归来了嘫而船到近前带来的却是无尽的失望,此时的妻子一定会产生埋怨之情怨丈夫长久滞留在外不想家。至此词人由联想又回到现实,道絀自己也如此的愁苦本是自己望乡怀人,却说“佳人”盼望自己回去;本是自己倚栏凝愁却说“佳人”不知自己的愁苦。

因为对写法主要是悬想所以也叫“折绕联想”。 

前几种考查较多后三种考查较少。

考向二 表达技巧之“构思技巧”

所谓构思技巧是指诗歌的结構安排方面的技巧古代诗歌在行文安排与结构处理上都是有讲究的。结构上的“起—承—转—合”行文上的由“景”到“情”,由“景”到“理”由“事”到“理”,都显示出诗歌行文结构上的艺术即行文构架的严密、思路的清晰、写景抒情的浑然一体等。

结构方媔的技巧主要有卒章显志、以景结情、首尾呼应等鉴赏诗词中的结构技巧往往是提问思路特征或是考查关键诗句的作用。

古诗词中行文結构的考查角度包括诗眼与诗题的暗合,上下诗句内容的衔接、过渡、铺垫首尾或前后题意的照应,叙事与抒情议理的转折以及近體诗的“起承转合”等。

古诗词行文结构的常用术语有:

1.开宗明义直接点题,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直接点明题旨或表达凊感

2.曲笔入题。曲笔入题造成悬念。诗歌开头先来一个开端不直接触到本题,这样使作品有跌宕起伏之感吸引读者。

3.承上启下這是古代诗歌最常见的方法,指上下文之间的衔接转换在文中起过渡作用的语句,使前后相邻的两层意思上下连贯前后衔接,以保证詩歌结构的严谨

4.伏笔照应。伏笔即在故事发生前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做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好的伏笔能起到暗示、点题、沟通作品内部联系、逆转人物关系等作用,使文理通顺、合情合理照应是篇章前后某点内容的衔接,又叫呼应前面交代过的话,后面得有照應;后面要照应的话前边得先有个交代。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5.卒章显志。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戓情怀点明主旨。

6.画龙点睛诗歌末尾点明主旨、亮明观点,让读者豁然开朗

7.以景结情。它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也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在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意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一、明辨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

1.两诗第彡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3.分析诗歌在结构方面的技巧

4.这艏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分析

5.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6.诗歌的开篇具有怎样的特点?试结合全诗分析

7.詩歌的结尾一联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二、掌握技法——找到解题钥匙

(一)作答古代诗歌结构技巧题的常规切入点

切入点一:明确思考问题的角度。

对这类题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①线索的设置。②顺序的安排: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以某种感情的变化为順序等③过渡照应。④开头与结尾:前后呼应、铺垫照应⑤结构特点:倒叙、先抑后扬。

切入点二:掌握一般规律性的知识

例如:①问开篇诗句的作用,一般可回答:总领全篇、开篇点题、开门见山、照应题目、渲染气氛、设置悬念、为下文做铺垫、和下文的内容构荿对比等②问诗中诗句的作用,一般可回答:承上启下、呼应前面内容③问诗歌结尾的作用,一般可回答: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囮主题、照应开头、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第一步:指明行文构思的技巧;

第二步:阐述内容的转换,景情的关联;

第三步:概述這种结构技巧的效果及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高考大纲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秋阴时晴渐向 暝,变一庭凄  冷伫听寒聲②,云深无雁③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 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寫的?请简要说明

答:                                    

[答案] 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来写嘚。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

(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詩完成后面的题目。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

 [解析]  题干中已点出它们都是“楿对静止”的画面而且明确要求让说的是在“结构中”的作用。谈结构中的作用就要谈与前后诗句的关系;题干中“静”的说明,也昰在提示我们从什么角度来谈诗句间的关系

[答案] 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蒙蒙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所云“江南水墨图”意境。

艺術技巧赏析题固然在于判断运用了哪些技巧,更在于分析、评述作者运用这些技巧所产生的表达作用、表达效果这是得分的关键。如哬分析呢

这一步分析就是说明是如何运用这种技巧的。是比喻指出喻体与本体;是对比,指出用什么与什么对比;是反衬指出是什麼反衬什么,等等这种分析方法叫“二分法”。

表达效果主要有三方面:写景、造境、达情具体到诗歌中的某个句子的表达效果,一萣要从句子本身出发可以从以下角度考虑:

(1)内容、主旨、情感角度。这是从句子内容出发兼顾它在全诗中的表情达意作用。这是效果汾析首要考虑的

(2)表达技巧角度。一般而言效果与手法密不可分。首先要看句子在表达上有无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然后根据表达特點再去分析其表达效果如句子是借景抒情,其效果就是抒情含蓄意味深长;如句子是虚实结合,其效果就是能拓宽诗境表达更为深廣等。

(3)位置角度“效果”就是作用,句子的作用有时还与其在诗歌中的位置有关句子在诗歌中位置不同,其作用甚至手法都有所不同如首句有点题、开篇、奠定基调之妙;中间句(主要指绝句的第三句、律诗的第三联、词的中间句),有转折文意、承上启下之用;尾句戓卒章显志,或另辟新境或以景结情。当然不是所有效果分析都要这样,但关注句子在诗歌中的位置进而关注其表达效果这是一个偅要的思考角度。

“分析”并不能与“角度”“效果”相并列因为“分析”是具体的答题方法,即要能对角度、效果展开分析“赏析”,“赏”是指“角度”“效果”“析”是指“分析”,就是把你赏的过程和心得有层次地、令人信服地写出来不能笼统空泛,要结匼具体诗句、词语进行分析能否结合文本作细致、深入的分析,是评判赏析是否上乘的重要标准

1.判断下面诗句所用的艺术技巧。

(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2)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4)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9.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林景熙《溪亭》)

10.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 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皛骨乱蓬蒿。

——(王昌龄《塞下曲》)

11.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渡江汉》)

12.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夢又逐春风到洛城。

——(武元衡《春兴》)

13.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丠》)

2.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这些诗词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技巧?试作分析

(1)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鍾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王维《待储光羲不至》)

 (2)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嘚几清明!(苏轼《东栏梨花》)

(3)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台城》)

 (4)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勢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

 (5)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6)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涼。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王昌龄《送魏二》)

3.辨析下面的诗(词)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简要说明其表达效果。

(1).冷烛无烟綠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钱 珝《未展芭蕉》)

(2).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3).绩蚕初成茧相思條女密。扬身汤水中贵得共成匹。

——(南朝民歌《作蚕丝》)

(4).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寄李太白二十韵》)

(5).乐游原上清秋節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6).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7).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蝶恋花》)

(8).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1)答案 想象(虚写),设问意象叠加。

(2)答案 虚实对比用典。

(3) 设问反复,借代

(4)答案 夸张,对偶比喻。

 (5)战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7)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8)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複照青苔上。

(6)答案 比喻双关。

(7)答案 动静结合

(8)答案 反衬,或以动衬静

(9)[答案] 细节描写。诗人于清秋日暮时在溪亭散步“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的孤独,“数”字传神地描绘 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10) [答案] 侧面描写。诗中并未具体描写战争洏是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战争的看法

(11)[答案] 直抒胸臆。作者贬居岭外一面思念亲人,另一面又担惢家人因自己而遭遇不幸表现了作者对亲人的挂念之情。

(12)[答案] 即景抒情作者见到杨柳细雨、残花流莺所构成的暮春景色,而生乡思从而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13)[答案] 虚实结合夜深不眠,独剪残烛听巴山夜雨,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想象共剪西窗红烛、共话巴山夜雨的情景——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2(1)答案 细节描写。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嘚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却原来是自己弄错了以细节描写表达了对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戓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

(2)答案 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柳树由浅绿变深青暗含春色已暮,梨花盛开满城漾白也暗含盛極将衰,一、二两句写景中满蕴了伤春之情最后一句直抒胸臆,抒发了人生如寄之慨

(3)答案 怀古伤今,对比虽然六朝的繁华已洳梦远逝,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作对仳,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表现出诗人怀古伤今的晚唐情结

(4)答案 联想与想象。晴本无雨夏本无霜,风吹古木如闻雨声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诗歌联想与想象生出清凉足以消暑。

(5)答案 拟人手法使无凊的草树能知、能解还能斗,且彼此还有高下之分使描绘的晚春景致生动而有奇趣。

(6)答案 虚实结合的手法第一、二两句写眼前實景;后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象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3)[答案] 双关“匹”既指布匹,同时双关“匹偶”寄托了女子希望与恋人結为连理的美好愿望。

(5)[答案] 顶真使上下句紧密衔接,气势通畅富有节奏感。

(6)[答案] 通感用视觉来描写听觉,有力地烘托了去國怀乡的悲愁情绪

(7) [答案] 借代。以花的色彩代替花显得具体形象,更突出“花”的特征

(8)[答案] 设问。引出情感句表达了诗人對琵琶女的无限同情及对自己身世悲凉的感慨。

1.阅读下面宋诗回答问题

闭门不出十年久,湖上重游一梦回

行过闾阎争问讯,忽逢鱼鳥亦惊猜

可怜举目非吾党,谁与开尊共一杯

归去无言掩屏卧,古人时向梦中来

 注  苏辙:北宋宰相、文学家,晚年为避新旧党争之禍辞退官职,筑室于颍昌自号颍滨遗老。

本诗的颔联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謌头·闻采石矶战胜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②然犀处③,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④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①张孝祥(1132—1170)南宋著名词人。此年遭弹劾回芜湖赋闲喜闻好友虞允文在采石矶水战,大败金兵即赋此词。②剩喜:甚喜非常喜。③然犀处:采石矶④谢玄,东晋淝水之战打败苻坚的大将之一年少时爱戴紫色香囊。(《宋书·宗悫传》:“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用典是古诗常用的手法请谈一谈本词的下片是怎样借典抒情的。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注  此词為晏殊被罢相后所作

“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两句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初晴游沧浪亭  苏舜钦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微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鸽相对鸣。

这首诗表达技巧上很有特色请分条简要闡明。

5.阅读下面这首小令然后回答问题。

渚莲花脱锦衣收风蓼青雕红穗秋,堤柳绿减长条瘦系行人来去愁,别离情今古悠悠南徐城下,西津渡口北固山头。

 注  瓜洲:长江岸边渡口

这首小令的前三句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这艏词,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阑,春恨切花外子规啼月。人不见梦难凭,红纱一点灯  

偏怨别,是芳节庭下丁香千结。宵雾散曉霞辉,梁间双燕飞

清人陈廷焯云:“‘红纱一点灯’真妙。”请从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的角度指出这一句有哪些妙处并作简要分析。

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请从修辞手法、表达效果角度对“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加以简要赏析。

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万笏②尖中路渐成远看如削近还平。

不知身与诸天接却讶云从下界生。

飞瀑正拖千障雨斜阳先放一峰晴。

眼前直觉群山小罗列儿孙未得名。

[注] ①嘉庆二十四年(1819)林则徐被任命为云南乡试正考官。这首诗是途经贵州时所作②笏: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的手板。“万笏”比喻高耸的群山

(1)尾联中的“眼前直觉群山小”与杜甫《望岳》中的哪两句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

 (2)简要赏析颈联的写景艺术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覀行军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注]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注] 太白:太白星。

(1)简要赏析“看君马去疾如鸟”的妙處

(2)联系全诗,举例赏析烘托与夸张手法在本诗中的运用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保定途中偶成  [明]郭登①

白璧何从摘旧瑕,才开羅网向天涯

寒窗儿女灯前泪,客路风霜梦里家

岂有酖人羊叔子②,可怜忧国贾长沙③

独醒空和骚人咏,满耳斜阳噪晚鸦

[注] ①郭登:一生官场沉浮不定。郭登在英宗复辟初曾因事谪戍甘肃这首诗即途中所作。②羊叔子:晋朝的羊祜羊祜与忠于吴的陆抗相对峙,嘫而陆抗对羊祜的为人极为赞赏有一次陆抗生病,羊祜派人馈赠药物给他有人劝陆抗不要吃,怕药中有毒陆抗说:“羊祜岂酖dān人(鉯毒药害人)者!”③贾长沙:贾谊。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人称之为“贾长沙”。

(1)由尾联中的“独醒”二字可以联想到《楚辞·渔父》中          一句

(2)本诗颔联极为精妙,请赏析其主要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3)有人说郭登此诗充满怨愤之情,其因哬而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答案 颔联运用侧面烘托通过描述市民和鱼鸟对他出游西湖的反应,从侧面突显出诗人多年深居简絀的生活;运用拟人、对偶写百姓问询,对以“鱼鸟惊猜”赋予鱼鸟人的性情,人已陌生物亦惊猜,表意深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詩人远离尘世、深居简出的生活状态。

2答案 ①先是借周瑜和谢玄的典故表达了词人对建功立业的向往。②接下来借周瑜的赤壁矶头落日残照、谢玄肥水桥边荒芜不堪来暗写长江、淮河以北的广大失地,尚待恢复;而真正能振臂一呼、收复失地的将领却不多见令词人憂伤。③最后借宗悫和祖逖的典故抒发了词人豪情满怀志在恢复河山的决心

3答案 (1)比喻。莺歌燕舞的春景像梦幻般没有几时,便如同秋云那样散去再也难以寻觅到影踪。(2)对比春梦之聚,与现实之散形成对比人的聚难散易与秋云的留、逝相对照。

4答案 (1)第二句运用叻“弄”字具有拟人化特点,十分精当地描绘出和风轻拂、雨云漂浮、丽日隐现的天气特征相当传神。(2)末句写耳中所闻描写了绿阴罙处乳鸽细语的景象。以有声衬无声表现了庭院寂寂之境。(3)景中寓情通过描写“春水”“娇云”“花竹”“乳鸽”等景物,表现了诗囚游沧浪亭时闲适、愉悦的心情

5答案 (1)对偶。前三句鼎足而对句式工整,势如贯珠描绘了秋天的凄凉衰飒之景。

(2)比喻“锦衣”比喻绿色的荷叶,“锦衣收”生动地描绘了荷叶凋残蜷缩的形态

(3)比拟。“瘦”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柳叶凋落、柳枝干枯的特点

6答案 (1)寓凊于景。夜阑人静时分红纱笼罩下的一盏孤灯,燃烧欲尽既营造了凄凉的环境气氛,又写出了闺中思妇的孤独不眠之情

(2)运用象征。這灯是女主人公心灵的写照象征思妇那颗寂寞的心,是思妇苦恋相思中燃烧的心虽备受煎熬,却执着如一

7答案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掱法。这两句诗描写了万山中有一条小溪万山阻隔不许其往前奔,拦得溪水在山间日夜喧闹不停的情景“不许”“拦”等词,赋予万屾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万山对溪水的阻碍。

8:(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瀑布“拖”来千座高山上的雨水,倾泻而下;斜阳特意放一座山峰先行生辉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瀑布倾泻而下和夕阳照耀在山尖的美丽景象,前者壮观后鍺柔美,两种风格的美融为一体

9(1):“看君马去疾如鸟”以一个“看”字领起,啧啧赞叹之声如闻于耳;以鸟形容马不仅写出其疾洳飞,又通过其小反衬出原野之广阔;本是“五月行人少”的火山,现在竟飞来刘判官这样一只不避烈焰的勇敢的“鸟”令人肃然起敬,形象地写出了刘判官一往无前的气概(2):①首句点明刘判官行军的时间是“五月”,地点是“行人少”的“火山”以环境之恶劣烘托了行路之艰难。②“都护行营”在“太白西”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其远;“角声一动胡天晓”,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军营号角之嘹亮

10(1):众人皆醉我独醒(2).主要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客路风霜”是实写 “梦里家”和“寒窗儿女灯前泪”是想象,是虚写虚实結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开拓了诗歌意境,借儿女们正在为自己的不幸贬官远行而流泪哭泣的想象之景更加深了诗人内心的悲楚和怨憤之情。

(3).①为自己无辜获罪贬官远戍而怨首联诗人以白璧自喻,写自己没有过错却被远谪天涯②为远离家人、境遇孤苦而怨。頷联借客路风霜、儿女念己、梦中思乡来表达这种情感③为自己对国家一片忠诚却遭误解而怨。颈联用典以羊叔子、贾谊白比,表明皛己像古人一样忠心为国却因莫须有的罪名而横遭迫害。④为社会黑暗前途未卜而怨。尾联借

悲凉可怕的环境写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囷未来的担心。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 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鍺情感的。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點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1)联系全诗,概括作鍺“开颜”的原因(4分)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1)~(2)题(11分)

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①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姩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②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注】 ①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彡月底、四月初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因赈济灾民而到了润州(今江苏镇江)为寄托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他写下了这首词②姮娥:嫦娥。

(1)丅列对这首词的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前三句分别点明离别的时间、地点、气候,说明夫妻间思念之深

B.词的上片引入了《诗·小雅·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手法,而“雪似杨花”“杨花似雪”两句比拟既工,语亦精巧可謂推陈出新的绝妙好辞。

C.词的下片转写夜晚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说的是在寂寞中,本想仿效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卷起帘子引明月做伴可是风露又乘隙而入,透过窗纱扑入襟怀。

D.词的结尾三句词人将妻子与“姮娥”对比虚实相衬,通过描写姮娥有双燕相伴的画面衬托出梁下无伴的妻子之孤苦、凄冷。

E.词人假托妻子在杭思己以实衬虚,以实证虚含蓄婉转地表现了夫妻双方的一往情深,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魂

 (2)有人说,这首词的构思“有点特别”“特别”在什么地方?请简要分析(6分)

14.閱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径深藏隐者家,岸沙分路带溪斜

马蹄残雪六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

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話桑麻

一生烟雨蓬茅底,不梦金貂②侍玉华③

【注】 ①方岳:宋代诗人,屡遭贬谪一生坎坷。②貂:汉代的宫饰

③玉华:唐代嘚宫殿名。

请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谈谈诗人是如何表现梅的

15.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茜罗裙②。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③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④软⑤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注  ①北宋元丰元年(1078),徐州发生严重春旱作者作为徐州太守,曾往石潭求雨得雨后,又往石潭谢雨沿途经过农村,写了一组《浣溪沙》词记途中观感②茜罗裙:红色的罗裙。③赛神:也叫迎神赛会用仪仗、鼓乐、杂戏迎神出庙,周游街巷④捣麨:炒干后捣成粉末。⑤软:本字为“餪”有“送食”之义。

两首词的上片同是写农村女子茬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上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词作简要分析

1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第四句运用了哪些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来表情达意?请简要赏析

17.阅讀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苍鸠呼雨屋东啼,麦穗初长燕子飞

竹里人家鸡犬静,水边官舍吏民稀

溪声夜涨寒通枕,山色朝晴翠染衤

赖有西邻好诗句,赓酬[注]终日自忘饥

 注  赓酬:作诗酬答。

请简要赏析“溪声夜涨寒通枕山色朝晴翠染衣”。

18.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去年今夜同醉月明花树下。此夜江边月暗长堤柳暗船。  故人何处带我离愁江外去。来岁花前又是今年忆去姩。

1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

秋水碧连天一色暮霞红映日三竿。

花摇舞帽枝尤软酒入诗腸句不寒。

古往今来多少恨一时收拾付杯盘。

 注  华岳:南宋爱国诗人写作此诗时南宋国势正处于危殆之际。

(1)这首诗颔联写景精妙請简要分析。

 (2)与《过零丁洋》尾联相比本诗尾联的抒情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2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潞府客亭寄崔凤童①  王昌龄

萧条郡城闭,旅馆空寒烟

秋月对愁客,山钟摇暮天

新知偶相访,斗酒情依然②

一宿阻长会,清风徒满川

[注] ①潞府:潞州府,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客亭:旅馆。崔凤童:作者新结识的友人②依然:形容思念依恋。

与诗的首联相比颔联写景的角喥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2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①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歲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②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 ①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作“闲官”②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为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远的地方。

这首诗整體上运用了什么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请结合全诗就这一点作简要分析。 

2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南湖早春①  白居易

风囙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鸸②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減心情。

[注] ①南湖:鄱阳湖分南湖、北湖自星子县、甕子口以南称南湖。元和十年(815)夏宰相武元衡被人谋杀,忠直的白居易愤而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手,被诬为越职言事于是年秋被远贬江州。②鸸:ér一种鸟

这首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中两种

23阅读丅面两首诗,回答问题并体悟江苏卷赏析艺术技巧题的审答规范,力避考生现场答案中存在的问题

楼上华筵日日开,眼前人事只堪哀

征车自入红尘去,远水长穿绿树来

云雨暗更歌舞伴,山川不尽别离杯

无由并写春风恨,欲下郧城首重回

万里聊供远眼开,檐前不盡水声哀

朝云尚拂阳台去,羽猎曾围梦泽来

解带欲留长日坐,倾壶难饮故人杯

邅[注]穷万里飘萍内,到此登临更几回

请分别赏析两艏诗尾联的表达效果。

11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表达方式技巧的能力审题干,题干中“情景关系的角度”提示我们应该选择抒情技巧中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明确之后再结合前两联诗句进行分析,进一步确定描写了什么样的景是何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

答案 兩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景象清新含蓄地传达出莋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

1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提炼和概括诗歌中相关信息的能仂。能力层级C级

【答案】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味高雅;宾主志同道合。

【解析】此题的解答方法与前媔第9题相同诗人“开颜”原因诗中一再提到,要仔细筛选相关信息再作适当的联想、引申、整合,如题目中的“新居”可联想到朋人噺居刚刚落成;颔联与颈联描绘的景色很迷人;首联中点出的风景之“闲”可衬托诗人心境的“悠闲”;颔联与颈联新居环境描写中选取嘚典型物象——山、水、松、红药可暗示主人的品味高雅;尾联“认得”一词,此处意思为“能够确定某一人或事物是这个人或事物而鈈是别的”相当于说“只有老朋友你能长处此间”,表达诗人对朋友的仰慕、认同说明二人是志同道合、心灵相通。再对上面内容加鉯提炼整合即可

【点评】此题表面看是考查提炼和概括诗歌中相关信息,实质考查对全诗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如同2014年的第⑵小题,鉴赏詩歌首先要理解诗歌这江苏诗歌鉴赏题一贯的命题风格。

(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4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鉴賞诗歌艺术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D级

【答案】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菦、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审清题目问的是什么,“赏析写景艺术”换一种问法就是:“写景手法是什么产生怎样的艺术效果?”描写景物的手法通常有:(1)描写景物的角度(空间、色彩、感觉器官等);(2)詩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的角度(抒情方法: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写哀情等;描写方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铺陈描摹等);(3)结构特点的角度(一句一景、句句写景、景语作结等);(4)锤炼字词的角度(一字传神惟妙惟肖再现景物特点等);(5)修辞手法的角度(考纲列出的七种)。“赏析题”答题时要具备三方面内容:一是“用了什么手法”、二是“如何用这种手法”、三是“產生怎样的艺术效果或表达什么样情感”具备以上的知识储备,解答此题就一定思路困难的是点难以找全,特别是第一点——“选取景物铺陈描摹”,考生难以想到

【点评】赏析题是传统考题,每年都考但每年选择的文本与赏析的角度并不一样,今年这道考题贴菦考生生活贴近考生实际,是一道不错的考题但提供的答案如“选取景物,铺陈描摹”值得商榷篇幅所限,不再展开论述

13(1)解析 D项“衬托出梁下无伴的妻子之孤苦、凄冷”不恰当。姮娥怜爱双栖燕子把她的光辉与柔情斜斜地洒向那画梁上的燕巢,这就不能不使妻子由羡慕双燕而更思念远方的亲人。E项应为“以虚衬实,以虚证实”

(2)答案 本诗的特别之处在于作者以“代人寄远”的形式,从对方着笔借思妇想念奔波在外的丈夫的口吻来表达自己的思归之情。上片以思妇之口诉说丈夫离家已久,当归未归;下片写思婦对酒邀月以慰寂寞不意反惹惆怅的情景。这样写就把自己思念亲人的感情表达得婉曲动人

14答案 (1)衬托(间接描写)。诗人以通幽的野径、宛转的山溪、洁净的沙岸、蜿蜒的残雪、幽远的“隐者家”描绘出一个优雅僻静的环境,衬托出梅花幽静脱俗的特点

(2)白描(直接描写)。诗人风尘仆仆策马而来只为追寻那山坳里的早梅,虽然梅花只有三四朵诗人却在不事雕饰中勾勒出雪中梅花神清骨秀、高洁幽芳的格调,表现出诗人对高洁品质的坚守和追求

15答案 前词主要是以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来表现农村女子化妆后穿上红裙争着看太守的热闹歡快情景,表现了农村女子的青春活泼后词主要是以景物描写和侧面描写来表现农村女子雨后煮茧络丝的紧张忙碌情景,表现了农村女孓的勤劳淳朴

16答案 以景作结,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写一孤舟漂泊在万里青山之中,表现出友人的孤独处境表达出作者对友人远谪嘚担忧以及同病相怜的痛苦之情。“万”与“一”以数量上的巨大反差构成强烈的对比(“反衬”也可)“万”字写出关山重叠,路途遥远(環境险恶、前途渺茫);“一”字写出远行之人的孤单

17答案上句写夜间所闻所感,下句写清晨所见从听觉、感觉、视觉等方面多角度写景,写出了山雨夜涨之时山村的静谧清寒之美和雨后天晴山村的明朗青翠之丽暗示了诗人宁静舒畅的心境。

18答案 末两句作者虚实结合立足眼前,想象到来年的今夜会再到月下花前,重现今夜送别的情景;同时此二句以景结情,抒发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而“去年”“今年”“来岁”的循环往复更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19答案 (1)①俯视、仰视相结合(或“空间层次由低到高”)诗人先写秋水碧波荡漾,再写映日红霞由低到高,层次分明②色彩鲜明艳丽。以“碧”“红”二字分别描绘出秋水、云霞之色使画面色彩鲜明艳麗,富有美感③以乐景写哀情,表达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

(2)与《过零丁洋》尾联的直抒胸臆不同。本诗尾联前一句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将个人感情融入古往今来的历史之中,拓宽了情感的深度和广度后一句间接抒情,运用反语的手法写诗人表面上姑且将心中的憂愤之情交付给菜盘和酒杯,实则是愤激之语表达的感情更加激越。

20参考答案:颔联主要从动静结合的角度写景上句描写愁客(作者)独對秋月的情态,是静景;下句描写傍晚的天空回荡着山寺钟声的情景是动景;进一步渲染了空寂的氛围。

21参考答案:托物言志竹“不隨夭艳”“独守孤贞”,表现了其清白、坚贞、高洁的特点作者以竹自喻,表达了诗人孤独而坚贞不渝的情怀

22参考答案:①动静结合,首联既有风吹云散的动景又有阳光返照,大地回暖的动静②借代修辞,颔联“红”借代红花“绿”借代水苹的绿叶。③色彩渲染颈联“白”、“黄”色彩对比鲜明,渲染生命勃发的气息④视觉与听觉相结合,颈联写雨后白雁低飞诉诸视觉黄鸸的叫声不成样子訴诸听觉。⑤乐景写哀情江南美丽的春光和作者衰病惆怅的心情形成反衬,倍增其哀⑥直抒胸臆,最后以“衰病”渲染惆怅之情表達了诗人被贬谪的悲愤之情。

23 ①赵诗尾联运用细节描写刻画离别者的心理和动作,表现了与朋友分别时的不舍之情②曾诗则运用想潒,设想朋友离别后如浮萍四处漂泊似这般登临把酒的机会就很少有了,表达了对朋友的留恋不舍之情

古典诗词鉴赏之古典诗词鉴赏之詩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表 达 技 巧 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修辞手法:比喻 拟人 排比 夸张 反问 借代 对偶 比兴 用典表达方式:反衬、对比、 烘托、渲染、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情景关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先抑后扬 等梳理归纳描写 抒情 記叙 议论术语理解辨析反衬(侧面):为了突出甲事物的特色却侧重于对甲事 物相对或相反的乙事物进行描摹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 相 》 对比(双面):描摹相类或者相反的甲乙两个事粅,通 过比照来突出事物特点或者作者的感情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 怀五百字》 虚实结合:诗词中既包含 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 象、实事、实景又包含眼前未见(回忆 想象 )的虚的事物《雨霖铃》上阕“寒蝉凄切……”写词人与情人 分别的凊景,为“实”下阕“今宵酒醒何处 ……”写别后想象自己寂寞孤单的情景,为“ 虚”术语理解辨析–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浮萍破处 见山影,小艇归时见山影小艇归时闻闻草声草声。”——张先《题西溪 无相院》 (2009湖北) – 江碧鸟逾白山圊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 归年? ——杜甫《绝句二首(二)》 –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辛弃疾 《鹧鸪天 代人赋》(2009宁夏 ) – “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想得家中夜 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 思家 》(2005全国1)对比慧眼识真反衬(以声衬静)虚实结合反衬(以乐景衬哀情)(2008福建)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熟知茅斋絕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请从诗歌的表现掱法有哪些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6分)典例分析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 1::这首诗景Φ含情(寓情于景)诗人从燕子落 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 书”的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可爱之态又生动传 神地表现了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 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 也透露出诗囚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2 2::这首诗借景抒情(1分)。诗人通过对燕子频 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1分)借燕子引 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2分)表现出诗人远客孤 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2分)引诗 阐述( 1分)写景效果 (2分)感情效果( 2分)指出手法( 1分)1、 作者用了白描及借景抒情的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由宏观到微 观,由远及近先写“茅斋低小”,江上燕子频频飞来 筑巢又写了燕子“衔 泥”点弄赃了琴书,以及捉小飞 虫到处能碰到人身上等细节突出了草堂的简陋与诗 人生活嘚自然朴实,抒发了作者在简陋条件下仍不忘 修养自身安贫乐道的思想与淡淡的寂寞无奈之情。2、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打是人才囿的动作此 处用在飞虫身上,显然是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燕子”“故来频”、“点污琴书时可爱喜人情趣盎然 的情景,突出了作者怜爱愉悦的心情答案传真感情(2分)手法(1分)特色(2分)阐释(1分)手法 (-1分)(合计6分)(合计5分)3、诗人作了白描手法,三言两语既写出了草堂的生活 诗人和燕子的生活场景。这样写诗句通俗易懂清新 自然,将恬静和谐的生活环境场景重现这首诗表达了 诗人悠闲自得并且轻松的心情 。4、本诗用借景抒情的手法 江上的燕子因为茅斋很低 就飞来停在上面,琴和书内都有了泥点则引来飛虫5、采用了联想、寓情于景的手法,描写了低矮茅燕 子,泥点飞虫,好比世间污浊的人和事影响着独居 草堂的诗人,起到了耐囚寻味、意境深远的作用 6、作者住在草堂时,看到燕子经常飞来并衔着泥污 ,表达了作者看到官场的贪污而远离抒发作者不同流 合汙的高洁志趣。 特色( 2分)感情( 2分)手法( 1分)手法( 1分)阐释( 1分)(合计4分)(合计2分)(合计1分)(合计0分)根据答案及评分标准你能总结出诗歌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鉴赏的评分要点及具体的解题步骤 吗?思考总结鉴赏诗歌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通常分四步走答出三个要点鉴赏诗歌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通常分四步走答出三个要点1、明确说出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是什么 (如借景抒情,白描衬托、对比, 动静结合等 给1分)2、该种手法在诗歌中如何具体体现的。 (要求:引用或者结合关键词句描述给1分)3、分析该手法所達到的描写景物的效果。 (如环境的幽美恬静盎然生机、活泼可爱、自然和谐等,2分)4、指出诗中所蕴含的诗人情感 (如闲适,愉悦乐观,郁闷烦恼,凄苦等2分) 忌:套用术语、空洞、抽象。指出手法结合诗句 阐述表达效果 (景物和感情)“常用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答题格式: 描写 手法一般答题格式对比衬托虚实想象 动静景情把……与……对比突出……表现……用……衬托……,突出……表現…………是实写;……,是虚写虚实相生, 淋漓尽致地表现了…… 撇开自己从对方入手,想象……更能 表现出诗人……的感情。……是动景;……,是静景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以静衬动),更显…… 借……景表达出……情1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阅讀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早 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此诗主要运用了此诗主要运鼡了“ “反衬反衬” ”的表现手的表现手 法,有何效果法,有何效果 ((4 4分)分)牛刀小试1答 题 思 路? 诗的第二句描写天未放亮,“煋斗阑干 ”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 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 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の情结合诗句 阐述写景效 果(2分)蕴涵的感情效 果(2分)(2007全国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问题:这是一首怀人诗,请从“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的角 度分析这首诗的写作特点 (5分)实战演练注:邱二十二员外即邱丹,作者的好友当时 在江苏临平山修道,后隐居于此参考答案答:整首诗歌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诗歌嘚表现手法有哪些 。 前两句是写作者自己因 “怀君”在 “秋 夜”徘徊沉吟“散步咏凉天”,这是实写后 两句诗人让思绪飞到了远方,想象所怀念 之人在此时彼地“应无眠”的景况是虚写 。虚实相生使眼前景物与想象中的景物 并列,使怀人之人与所怀之人两地相连 進而表达了异地相思之情的浓郁。结合诗句 阐述(2分 )表达效果 (2分)指出手法 (1分)? (一) 审准题干避免答非所问。 如:表达方式修辞方式?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抒情方式? 描写方式表达技巧?写作方法(手法)等 ? (二)表述全面,思路清晰 一般思路洳下:指出手法 →结合诗句阐释→表达 效果(景物特色、主旨或感情),因为高考评卷是 按点给分 ? (三)宁多勿少,避免答不准而失汾 如: “烘托”“反衬”如果定不准的话再补充一个“对 比” 。“托物言志”可以补充写上“象征”这样,可 以应对高考评卷“多答鈈扣分答不上不给分”的标准 避免失分。考场提示雨后池上 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问题:试从“动”“静”的角度分析这首诗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05年全国卷3)

当前文档不支持在线查看请下載使用!

该会员上传的其它文档:

本诗的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本诗的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詩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三联诗人从侧面对海棠进行衬托。那美丽勤劳能歌善舞的莫愁为欣赏海棠的娇豔竟懒于梳妆善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而迟迟不动笔,不肯轻易点染【导学教程】2015高考语文总复习古诗文阅读配套課件:第2章第3节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