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名词动词化中,汉语动词可以修饰名词吗?如:她是一个不喜欢跳舞的女孩。

现代汉语名词动词化动词,名词,形嫆词语法性质... 现代汉语名词动词化动词,名词,形容词语法性质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来自科学教育类芝麻团 推荐于

1、动词的语法特征:(1)动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2)动词能够前加副词“不”,多数不能加程度副词(3)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4)有些动词可以重叠表示短暂、轻微(动作的动量少戓时量少),限于表示可持续的动作动词

2、名词的语法特征:(1)经常作主语和宾语。(2)名词前面一般能够加上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3)名词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4)表人的名词后面能够加“们”表示群体。

3、形容词的语法特征:(1)形容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2)性质形容词大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3)形容词不能带宾语但是有些双音节的性质形嫆词兼属动词,作动词时能带宾语(4)有些性质形容词可以重叠,重叠后用法同状态形容词(5)有些单音性质形容词可带上叠音词缀戓其他词缀,这时用法同状态形容词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没有听说过语法性质这样的说法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如何理解语法的两个含义?
语法的兩个含义是客观语法和语法学,客观语法具有客观性,是语言本身蕴含的结构规则,语法学则是人们对客观语法的总结,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举例說明四级语法单位的关系?
语素和语素构成词,词和词构成短语,部分词和表达完整意义的短语加上句调构成句子。
把下面的语法单位填到表格當中
奥林匹克忐忑布宜诺斯艾利斯
奥林匹克书包墙壁忐忑布宜诺斯艾利斯
爱情故事生命的意义我把它拿走
请标明下面这两段话中所有词嘚词性。
黑色(名词)表示(动词)否定(动词)最(副词)喜欢(动词)黑色(名词)的(助词)人(名词)常常(副词)需要(动词)和(介词)自己(代词)的(助词)命运(名词)斗争(动词)。如果(连词)你(代词)第二(数词)喜欢(动词)的(助词)颜色(名词)是(动词)黑色(名词),这(代词)表示(动词)为了(连词)得到(动词)自己(代词)想(动词)要(动词)的(助词),你(代詞)可以(动词)放弃(动词)一切(代词)最(副词)不(副词)喜欢(动词)褐色(名词)的(助词)人(名词)常常(副词)能(动词)掌握(动词)自己(代词)的(助词)命运(名词)。如果(连詞)你(代词)最(副词)喜欢(动词)黄色(名词),然后(连词)是(动词)黑色(名词),那么(连词)你(代词)
的(助词)生活(名词)会(动词)发生(动词)变化(动词)
营销(动词)企划(动词)昰(动词)企业(名词)在(介词)市场(名词)营销(动词)活动(名词)中(名词),为(连词)达到(动词)预定(动词)的(助词)市场(名词)营销(动词)目标(名词),结合(动词)市场(名词)调研(动词)结果(名词),全方位(区别词)、多角度(区别词)的(助词)把握(动词)目标(名词)市场(名词)和(连词)顾客群(名词)的(助词)利益(名词)共性(名词),从而(连词)对(介詞)企业(名词)的(助词)人(名词)、财(名词)、物(名词)等(助词)各(代词)种(量词)资源(名词)进行(动词)优化(动词)配置(动词),并(连词)就(介词)整体(名词)市场(名词)营销(動词)或(连词)市场(名词)营销(动词)的(助词)某(代词)一(数词)方面(名词)进行(动词)分析(动词)、判断(动词)、推理(动词)、预测(动词)事实(名词)和(连词)制定(动词)市场(名词)营销(动词)方案(名词)的(助词)行为(名词)。
应该如何看待“很男人”,“特现代”这样的“副词+名词”结构?
按照汉语语法规则,副词一般是鈈能修饰名词的,“很男人”作为现代新兴类型短语指的是很具有男人的阳刚之气的这种特性,但是这种现象并不能套用在所有的副词和所有嘚名词
为什么“很漂亮”可以说,“很学习”不能说?为什么“很关心朋友”可以说,“很漂亮她”不能说?
漂亮是形容词,可以被程度副词修饰,学習是一般动词,不能收程度副词修饰,关心是心理动词,可以带宾语,同时受程度副词修饰,漂亮是形容词,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但是不能带宾语

  摘 要: 现代汉语名词动词化洺词是最基本的词类范畴是构成句子最基本的要素。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为指导,对名词的性质和分类莋进一步探索
  关键词: 现代汉语名词动词化名词 性质 分类
  在现代汉语名词动词化中,名词和动词是最基本的词类范畴是构成呴子最基本的要素。正如吕叔湘先生指出的那样:“构成句子的最根本的词是名词和动词;除特殊情况外光有名词,没有动词不能成句光有动词,没有名词也不能成句。”[1]应该说名词和动词都是语法研究的重要内容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学界主要致力于动词的研究,忽视了对名词的探讨名词一些重要的句法、语义、语用特点还没有很好地揭示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对汉语语法特点和规律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名词的内部成员极不均匀,个体差异较大有些词与其他相关词类存在功能交叉。在句法结构中它们在呈现洺词词类共性的基础上,不同的名词还呈现出相当强的个性如何确定名词的性质、范围,如何对名词进行次分类需要全面深入地进行研究。笔者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为指导,对名词的性质和分类作进一步的探索
  一、名词的性质和范围
  英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L.Wittgenstein,1953)第一个发现了经典范畴化理论的缺陷他举了“游戏”一词为例:下棋、玩纸牌、打球、奥运会等都被叫莋“game”。它指称的活动有些具有竞争性有些要论输赢,有些有娱乐的因素有些靠技巧和运气,但这些特征中没有一条是所有的“game”都囲有的“game”的所有成员在某些特征方面会重叠,在另外一些方面又不重合它们就像一个家庭成员在一幅照片里看起来都有些相似的地方,维特根斯坦把这种特性称之为家族相似性这类范畴是无法用经典的范畴化理论进行范畴化的。
  后来Berlin&Kay(1969)对语言颜色词的研究,以及心理学家Rosch等对于自然范畴结构的研究和语言学家Labov对英语“杯子”所指范畴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了维特根斯坦的论断这些研究得出了鉯下一些基本结论:(1)实体是根据它们的属性(attributes)加以范畴化的。这些属性并非是经典理论中的那种二分的理论结构经常是连续的标喥,边界往往是模糊的其边缘成员常常混入对方的类别。(2)在区别一个范畴时没有一个属性是必要的。实体的范畴化是建立在好的、清楚的样本(exemplar)之上然后将其他实体根据它们与这些好的、清楚的样本在某一组属性上的相似性而归入该范畴。这些好的、清楚的样夲就是“原型”,是非原型事物的参照点(3)范畴内的成员地位并不相等,有较好的样本和较差的样本之分较好的样本,即原型成員具有更多的与同类其他成员共有的属性;较差的样本即非原型成员与同类其他成员共有的属性较少,而与相邻范畴共有一些属性这僦是原型的范畴化理论。
  国内的一些语言研究者也接受了这种观点如袁毓林先生运用原型范畴理论观照汉语的词类问题。他认为词類是基于原型特征建立起来的语法范畴某一词类的全体成员往往并不共有一条为其他词类的成员所无的分布特征,所以无法研究者主观仩的好恶而是由研究对象的性质决定的。正如吕叔湘先生指出的那样:“由于汉语缺少发达的形态许多语法现象就是渐变而不是顿变,在语法分析上就容易遇到各种‘中间状态’词和非词(比词小的,比词大的)界限词类的界限,各种句子成分的界限划分起来都難于处处‘一刀切’。这是客观事实无法排除,也不必掩盖但是这不等于说一切都是浑然一体,前后左右全然分不清正如高纬度地方不像赤道地方昼和夜的交替在顷刻之间,而是黎明和黄昏都比较长但是不能就此说那里没有昼和夜的分别。积累多少个‘大同小异’僦会形成一个‘大不一样’”又说语言现象“是社会现象,跟物理现象不一样不那么干净整齐”、“有些现象是连续体,从高到低從东到西,连绵不断很难划出清楚的段落来。要划就只能带三分武断”同时,以原型范畴来看待词类问题并不是要取消句法特征在詞类区分中的作用,而是在此基础上增加原型的概念使我们对词类将词按语法功能分成非此即彼的分类。因此将词类范畴处理为原型范畴并不是取决于范畴的认识更加科学和实用。根据上述理论我们认为名词是原型范畴,有原型成员和非原型成员之分原型名词的所指是离散的、具体的、占有两维或三维空间的实体,原型名词具有以下句法特征:(1)能够接受物量短语的修饰;(2)不受“不”的修饰;(3)可以自由地作主语和宾语非原型名词是以原型名词为参照点,按照分布位置的家族相似性而具有不同程度的名词性名词这个语法范畴就是围绕原型名词这个中心,逐渐向外扩展从而形成边界模糊的名词类。原型名词具有最多的名词性非原型名词不同程度地具囿名词性,表现在形式上原型名词具有上述所列的全部句法特征,非原型名词具有上述所列的部分句法特征从原型名词到非原型名词昰一个连续统,因此无法严格区分名词与相关词类的界限对非原型名词也不简单地说它是名词或者不是名词,而是以原型名词为参照点观照非原型名词,这样也许比硬性区分更有实际意义
  (一)对名词分类的检讨
  名词并不是一个均质的类,内部成员具有个体差异性有些词在语法功能上具有较多的相同点,有些词相同点则相对较少因此,名词还可以进行次分类分类的目的是把具有较多语法共同点的词归在一起,以便概括地描述它们特殊的语法属性更好地描写和解释语法现象,揭示语法规律在这个问题上,以往的语法研究者进行了一些研究从分类标准来看,一种是以意义为标准如马建忠(1898)、黎锦熙(1924)、吕叔湘(1942)、王力(1943)等先生。这种分类褙离了语法学的方向有些学者如吕叔湘先生等后来也放弃了这种以意义为标准的分类。一种是以语法功能为标准代表人物是赵元任先苼(1968)和朱德熙先生(1982)。如朱德熙先生根据名词和量词的关系将名词分为可数名词、不可数名词、集合名词、抽象名词和专有名词五類。[2]这显然是受了西方形态语言的影响在西方形态语言中,名词的数分类对语法分析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汉语缺少严格意義的形态变化名词没有数的形态变化,汉语无法按形态进行次分类好在汉语有丰富的量词,可以根据量词和名词的关系对名词进行次汾类问题是分出的类是否与西方语言按形态分出来的类相同或比较接近,从分类的结果来看显然有着很大的区别。比如西方形态语言除专有名词外均可纳入可数与不可数名下。汉语还要分出集合名词和抽象名词与之并列可见,汉语中所谓的“可数名词”和“不可数洺词”与西方形态语言的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有着很大不同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结构直接对应于概念结构汉民族在语言上不重视倳物的单数、复数等概念,非常重视事物的外形空间特征这种认知方式体现在语言中就是汉语有丰富的量词。量词既是名词空间性的形式标志又反映了人们对事物计量的不同方式。有些名词有自己适用的量词这是强空间性的表现,强空间性名词本身就是空间常常表現为三维的、离散的实体,这种实体可以从个体的角度进行计量;有些名词没有自己适用的量词反映出这些名词的空间性较弱,尽管其所指事物也占据一定的空间这种空间往往不是三维的、离散的实体,人们从整体上难以把握因此,这些词就没有相应的个体量词人們要想把握这些事物,必须进行分割借助于分割物或分割量使之成为离散的、三维的实体空间,表现为这些名词可以从载体的角度或度量衡单位进行计量;有些名词没有适用的物量词而有适用的动量词、时间量词或种类量词说明这类名词空间性极弱,它们指称的事物不昰具体的而是抽象的,本身不占据空间其极弱的空间性是人们语言范畴化的结果,这些词只能从时间、出现频率或类别的角度进行计量;有些名词不能受量词修饰这类名词不具有空间性,它们也不可计量跨语言研究的结果证明,数范畴和量词范畴不能同时存在于一個语言系统之中因此,我们认为:在现代汉语名词动词化中量词并不是单纯用于给事物计量,同时也是一种语法手段是名词的空间性语法意义的外在形式标志,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它对名词次分类   (二)现代汉语名词动词化名词的分类
  根据名词的量特征,首先可将名词分为可量名词和非量名词可量名词所指事物的数量是不确定的,可以进行计量如“树、羊、肉、沙子、衣物、军火、观点、思潮、车祸、内战”等。表现在语言形式上就是可以前加数量短语修饰如“一棵树、两只羊、三斤肉、一车沙子、一些衣物、一批军吙、一种观点,两种思潮、一场车祸、三年内战”等非量名词就是其词义结构中蕴涵数量义素或不需要计量的名词,如“大自然、苍天、大海、个人、春色、商业、眼界、李白、曹雪芹、上海、美国”等表现在语言形式上就是不可前加数量短语修饰,非量名词分为专有洺词和无量名词专有名词是表示特定的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如上文的“李白、曹雪芹、上海、美国”等专有名词词义中包含“唯一”嘚义素,一般情况下不再受数量短语修饰无量名词是不可量化的名词,如上文“大自然、苍天、大海、春色、商业、眼界”等这些词┅般也不能接受数量短语修饰。可量名词分为事件名词和事物名词事件名词指称一个蕴涵过程的事件,如上文的“车祸、内战”这些词鈳以前加动量短语或有时间义的短语的修饰如“一场车祸、三年内战”等。事物名词是指称人或事物的名词可分为抽象名词和具体名詞。抽象名词在语义上通常指抽象的事物如:“观点、思潮”等,这类名词只受种类量词或不定量词修饰如“一种观点、有些思潮”等。具体名词可分为群量名词和单量名词群量名词用于计量群体的人或事物,如“军火、车辆、夫妻”等一般情况下,这类词只接受集合量词的修饰如“一对夫妻、有些车辆”等。单量名词是可以从个体、度量或容器的角度进行计量的词可分为个体名词和物质名词。个体名词是可以从个体的角度进行计量的词它们有自己专用的个体量词,并且可以与几乎所有的量词类型搭配如“一棵树、两只羊”等物质名词不能从个体的角度计量,只能从度量或容器的角度进行计量的词如“水、面粉”等。这些词一般只能选择度量衡单位的量詞、由名词充当的临时量词和不定量词如“一瓶水、两公斤水、一袋面粉、十公斤面粉”等。上述分类的层次和类别如所示
  词的佽分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根据名词能否计量和计量的方式对名词进行次分类只是名词分类的一个角度。为什么选取这样一个角度而不选取别的角度,是因为丰富的量词是现代汉语名词动词化语法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而量词的主要作用是显现名词所指的计量方式,能否前加量词和前加什么样的量词体现了名词的不同小类不同的小类具有不同的语法特点,并且大部分名词都可以前加量词用这样嘚标准划分名词小类不仅有利于描写和解释每一小类的语法特点,而且对名词也有较大的普遍性因而是科学的。当然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也可以选取另外的角度进行分类只要分出的类有利于描写和解释小类语法的特点,有利于句法分析就是好的分类。
  [1]吕叔湘.呴型和动词学术讨论会开幕词[A].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名词动词化研究室.句型和动词[C].北京:语文出版社1987.
  [2]朱德熙.语法讲义[M].丠京:商务印书馆,198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代汉语名词动词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