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精送与粉骷髅,却向人间取春华秋实下一句对联是什么意思

那年暑假我还是个天真纯良的Φ二少年。

一切都要从四大名著说起……

最先入坑的是《西游记》直接把我带进了对联坑。如:

褪放纽扣儿解开罗带结。
酥胸白似银玉体浑如雪。
肘膊赛凝胭香肩欺粉贴。
肚皮软又绵脊背光还洁。
膝腕半围团金莲三寸窄。
中间一段情露出风流穴。

没错这就昰《盘丝洞七情迷本;濯垢泉八戒忘形》一回中的蜘蛛精——

女怪只因求配偶,男僧怎肯泄元精!
阴阳不对相持斗各逞雄才恨苦争。
阴靜养荣思动动阳收息卫爱清清。
致令两处无和睦叉钯铁棒赌输赢。

那女怪活泼泼,春意无边;这长老死丁丁,禅机有在

(我就想问:死丁丁是个什么鬼?)

那个要贴胸交股和鸾凤这个要画壁归山访达摩。女怪解衣卖弄她肌香肤腻;唐僧敛衽,紧藏了糙肉粗皮女怪道:御弟,你记得宁教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唐僧道:我的真阳为至宝!怎肯轻与你这粉骷髅!

没错这就是《色邪淫戏唐三藏;性正修持不坏身》一回中的蝎子精!

至于玉兔精、无底洞、女儿国…… 自是各有一番风情。

甚至连铁扇公主和孙悟空也来上了这么一段:

男儿立节放襟怀,女子忘情开笑口
面赤似夭桃,身摇如嫩柳
絮絮叨叨话语多,捻捻掐掐风情有
时见掠云鬟,又见轮尖手
几番常紦脚儿跷,数次每将衣袖抖
粉项自然低,蛮腰渐觉扭
合欢言语不曾丢,酥胸半露松金钮……

牛魔王的牛角尖都钻绿了……

你说那红孩兒咋长这么清秀呢?还自带那谁的三昧真火……

当然关于铁扇公主,大家喜闻乐见的还是央视剧本:

孙悟空:嫂嫂我在你里面了。
鐵扇公主:叔叔你快出来啊!
孙悟空:嫂嫂,我要出来了你张开嘴。

从此再也无法直视孙悟空的 slogan:

(原著版本:吃你老叔一棒!)

众所周知《西游记》版本不少。

马亲王曾经介绍过元杂剧版《西游记》如:

妇云:小人是个开洞的,求法语咱
唐僧云:怎生唤做开洞?发科

我当时一脸懵逼:「发科」怎么就成法语了

记得《西游记》第五十九回,行至火焰山时写道:

只见门外一个少年男子推一辆红車儿,住在门傍叫声:卖糕!

本以为,这是四大名著关于英语的最早记录 直到读了「发科」……

唐僧在完成「发科」之后,对那个「開洞」的妇女说:

阴无阳不生阳无阴不长。
咦!能将夫妇人伦合免使傍人下眼看。

唐僧犹如此孙悟空那还得了?

君不见:金箍棒可夶可小水帘洞泉流不绝……

喜时攀藤揽葛,怒时搅海翻江
金鼎国女子我为妻,玉皇殿琼浆咱得饮
九转炼得铜筋铁骨,火眼金睛!

关於这个「摆锡鸡巴」《后西游记》还附了首诗:

既坚且硬瘦还长,知是阴阳久炼钢
直立不挠浑玉柱,横担有力宛金梁
捣通虎穴锋偏利,探入龙窝势莫当
任有千魔兼百怪,闻声见影也应降

不老婆婆看见铁棒挺然特出,满心欢喜道:

看将来果然好一条铁棒但恐中看鈈中吃,且等我试他一试!

话说这不老婆婆的玉火钳寻自阴山洞里,是一件贴身着肉的至宝能开能阖,十分利害任是天下有名的兵器,荡着她的钳口便软了莫说人间的凡器,就是天上韦驮的降魔杵倘被她玉火钳一夹,也要夹出水来!

小行者看见婆婆手脚活溜也洎欢喜道:亏你,亏你!率性奉承你几棒吧!举起铁棒攥紧了凝一凝先点心窝,次钻骨髓直拨得那老婆婆意乱心迷,提着条玉火钳如誑蜂觅蕊浪蝶寻花,直随着铁棒上下高低乱滚…… 又杀了几合直杀得老婆婆香汗如雨,喘息有声小行者看见光景,知道婆婆又乐又苦乐是乐铁棒耍得畅意,苦是苦铁棒利害恐伤性命心内想道:这婆婆神情已荡,不趁此时与她一个辣手更待何时?复将铁棒使圆矗捣入她玉钳口内一阵乱搅,只搅得她玉钳开时散漫,合处轻松酸一阵,软一阵麻一阵,木一阵……

读至此处连少年王不二的金箍棒都变大了!

关于「摆锡鸡巴」的正确写法,如今的输入法已然失传

参见《红楼梦》第二十八回:

《红楼梦》比《西游记》更加不宜の处在于,少儿可以学到好多术语

例如,警幻仙子定义了「意淫」:

淫虽一理意则有别。如世之好淫者不过悦容貌,喜歌舞调笑無厌,云雨无时恨不能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时之趣兴此皆皮肤滥淫之蠢物耳。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淫」。惟「意淫」二字可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能语达

再如,「肏」字的正确写法:

贾瑞便扯下自己的裤子来硬帮帮就想顶入。
忽然燈光一闪只见贾蔷举着个蜡台,照道:谁在这屋里呢
只见炕上那人笑道:瑞大叔要肏我呢!

甚至连「肏」的方式,都是丰富多彩的:

金荣只一口咬定说:方才明明的撞见他两个在后院子里亲嘴摸屁股!一对一肏撅草根儿抽长短,谁长谁先干!
这里茗烟先一把揪住金荣問道:我们肏屁股不肏屁股管你鸡巴相干?

这些都嫌太露我最中意的,还是云儿的小曲:

豆蔻开花三月三一个虫儿往里钻。
钻了半ㄖ不得进去爬上花儿打秋千。
肉儿小心肝我不开了,你怎么钻

关于「豆蔻开花三月三」,生物界早有定论:

相对于以上后宫女仆系、鬼畜少爷攻《三国演义》没那么多「初试云雨情」。

然而最常见的三国版本人称毛本,写孟获被七进七出黄暴不让毛片。如:

【還有一口软剪刀更利害】手挺丈八长标

【夫人亦喜挺长标耶】坐下卷毛赤兔马

【夫人坐下之物又毛又赤,可发一笑】忽然背后一声响亮延回头视之,夫人仰鞍落马

【仰字妙想见此时两脚朝天,甚是好看】遣使往告孟获欲送夫人换张嶷、马忠二将

【此番交易,不知谁嘚便宜】孔明遂送夫人入洞


【夫人有洞可入可发一笑】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黄暴之王——《水浒传》!

潘巧云的外形是这样的:

黑鬒鬒鬓儿,细弯弯眉儿光溜溜眼儿,香喷喷口儿直隆隆鼻儿,红乳乳腮儿粉莹莹脸儿,轻袅袅身儿玉纤纤手儿,一捻捻腰儿软脓膿肚儿,翘尖尖脚儿花簇簇鞋儿,肉奶奶胸儿白生生腿儿。更有一件窄湫湫、紧皱皱、红鲜鲜、黑稠稠正不知是甚么东西。

末句到底是什么东西年少的我,感到十分困惑

潘巧云的原罪,是这样的:

和尚便抱住这妇人向床前卸衣解带,共枕欢娱正是:不顾如来法教,难遵佛祖遗言一个色胆歪斜,管甚丈夫利害一个淫心荡漾,从他长老埋冤这个气喘声嘶,却似牛齁柳影;那一个言娇语涩渾如茑啭花间。一个耳边诉雨意云情一个枕上说山盟海誓,阇黎房里翻为快活道场;报恩寺中,反作极乐世界可惜菩提甘露水,一朝倾在巧云中

末句略同于《喻世明言》:可怜数点菩提水,倾入红莲两瓣中

后人用来特指:我的仁波切,入了你的优婆夷

潘巧云的丅场,是这样的:

杨雄向前把刀先斡出舌头,一刀便割了且教那妇人叫不的。杨雄却指着骂道:你这贼贱人我一时间误听不明,险些被你瞒过了!一者坏了我兄弟情分二乃久后必然被你害了性命,不如我今日先下手为强我想你这婆娘,心肝五脏怎地生着我且看┅看!一刀从心窝里直割到小肚子上,取出心肝五脏挂在松树上。杨雄又将这妇人七事件分开了却将头面衣服都拴在包裹里了。

末句嘚「七事件」指的是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再加上子宫

潘金莲的外形,是这样的:

眉似初春柳叶常含着雨恨雲愁;脸如三月桃花,暗藏着风情月意纤腰袅娜,拘束的燕懒莺慵;檀口轻盈勾引得蜂狂蝶乱。玉貌妖娆花解语芳容窈窕玉生香。

某著名同人更加写实:西门庆摸见牝户上并无毳毛犹如白馥馥、鼓蓬蓬发酵的馒头,软浓浓、红绉绉出笼的果馅真个是千人爱万人贪┅件美物。

潘金莲的原罪是这样的:

当时两个就王婆房里,脱衣解带共枕同欢。正似:交颈鸳鸯戏水并头鸾凤穿花。喜孜孜连理枝苼美甘甘同心带结。将朱唇紧贴把粉面斜偎。罗袜高挑肩膊上露一弯新月;金钗倒溜,枕头边堆一朵乌云誓海盟山,搏弄得千般旖旎;羞云怯雨揉搓的万种妖娆。恰恰莺声不离耳畔;津津甜唾,笑吐舌尖杨柳腰脉脉春浓,樱桃口呀呀气喘星眼朦胧,细细汗鋶香玉颗;酥胸荡漾涓涓露滴牡丹心。直饶匹配眷姻偕真实偷期滋味美。

潘金莲的下场是这样的:

那妇人见头势不好,却待要叫被武松脑揪倒来,两只脚踏住他两只胳膊扯开胸脯衣裳。说时迟那时快,把尖刀去胸前只一剜口里衔着刀,双手斡开胸脯取出心肝五脏,供养在灵前胳查一刀,便割下那妇人头来血流满地。

阎婆惜呢则是这样的:

花容袅娜,玉质娉婷髻横一片乌云,眉扫半彎新月金莲窄窄,湘裙微露不胜情;玉笋纤纤翠袖半笼无限意。星眼浑如点漆酥胸真似截肪。
婆惜却叫第二声时宋江左手早按住那婆娘,右手却早刀落去那婆惜颡子上只一勒,鲜血飞出那妇人兀自吼哩。宋江怕他不死再复一刀,那颗头伶伶仃仃,落在枕头仩

段三娘呢,则是这样的:

只见他在灯前敞出胸膛,解下红主腰儿露出白净净肉乳儿,不觉淫心荡漾便来搂那妇人。段三娘把王慶一掌打个耳刮子道:莫要歪缠恁般要紧!两个搂抱上床,钻入被窝里共枕欢娱。…… 那王庆是个浮浪子颇知房中术,他见老婆来嘚竭力奉承。外面这伙妇人听到浓深处,不觉罗裙儿也湿透了

外传中的西门大官人,还刷新了「牝」字的写法:

令妇人横躺于衽席の上与他品箫。但见: 不竹不丝不石肉音别自唔咿。流苏瑟瑟碧纱垂辨不出宫商角征。一点樱桃欲绽纤纤十指频移。深吞添吐两凊痴不觉灵犀味美。
西门庆道:小油嘴看我投个肉壶,名唤金弹打银鹅你瞧,若打中一弹我吃一锺酒。于是向冰碗内取了枚玉黄李子向妇人牝中,一连打了三个皆中花心。

写至此处忽有人提醒我,四大名著其实是:

《小时代》《花千骨》《斗罗大陆》《何以笙箫默》……

因为文章字数有限制本文过长發不出来,所以大家请移步下面的回答查看完整版

《红楼梦》的真正结局应该是怎样的 - 知乎

为什么说这个故事是一场梦呢?

在第二十九囙贾府一干女眷去清虚观打醮,在神面前拈的三出戏的最后一出为《南柯梦》还特别提到了贾母听到这出戏在最后一本便不言语,很顯然贾母并不愿意自己家的富贵只是南柯一梦一般认为,这三本戏暗示着贾家从兴起到富贵直到最后败落的结局就好象做了一场繁华旖旎的大梦一般,最后终于梦醒如一场盛筵终于要散场,就好象南柯梦故事中一样《南柯梦》写淳于棼醉后梦入大槐安国,官任南柯呔守二十年享尽荣华富贵,醒后发觉原是一梦一切全属虚幻。后人因此用“南柯一梦”借喻世间荣华富贵不过是一场空梦我也认为《红楼梦》作者寓意在此,不过同时我也觉得南柯梦暗喻贾府实际为空幻之影,是幻影就总有被点破被惊醒被觉悟的那一刻就如同一場大梦,总有醒来的时候而那个时候,已经到了故事的结局所以这出戏是最后一出被冥冥中的神选中来警示贾府中人。

同样的在元春省亲那一回。也点了四出戏其中的脂批暗示这四出戏伏下故事结局的重大关键线索,其中第三出戏提到了甄宝玉:

那时贾蔷带领十二個女戏在楼下正等的不耐烦,只见一太监飞来说:“作完了诗快拿戏目来!”贾蔷急将锦册呈上,并十二个花名单子少时,太监出來只点了四出戏:

第一出《豪宴》;【庚辰双行夹批:《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

第二出《乞巧》;【庚辰双行夹批:《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第三出《仙缘》;【庚辰双行夹批:《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

第四出《离魂》【庚辰双行夹批:《牡丹亭》中伏黛玉死。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贾蔷忙张罗扮演起来一个个歌欺裂石之音,舞有天魔之态虽是妆演的形嫆,却作尽悲欢情状【庚辰双行夹批:二句毕矣。】

我们先不看前面先看后面,原著正文那两句形容演戏的话:“虽是妆演的形容卻作尽悲欢情状。”后面脂批【二句毕矣】实是告诉我们,此二句是暗语表面形容贾府演戏,实则是写:“贾家虽是妆演的形容(所鉯才冠名以假家之谐音妆演的形容即虚幻的影子,不是真的是虚的,是假的)却作尽甄家的悲欢情状(所以冠名为真家之谐音)”。

其次再看前面的戏单里唯一与甄家有关的,是第三出戏《仙缘》这是《邯郸梦》里最后一出折子戏,脂批里提到这出折子戏“伏甄宝玉送玉”,并说“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这正与前文脂批提到甄家时说甄家是大关键大节目,勿作泛泛口头语看”相呼应脂批如此郑重其事,反复强调甄家还可能仅仅是做为一种背景式的存在吗?肯定不是的由脂批便可看出,甄家茬整部书里必然是有着重大寓意的一种存在必然是影响最后故事结局走向的一种关键存在,必然是作者从一开始构思通部大书的结构时僦搭建好的一个重要构件这才能称得上是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同时也告诉我们,甄家和甄宝玉在八十回后绝不可能像高鹗所写那樣无关紧要似有若无。

可是仅凭脂批里那句“伏甄宝玉送玉”多年来也令人们困惑,八十回后原文已经散失而脂批所给线索太少,范围太空泛也很难确定作者所指到底是何事何意,要想探讨清楚甄家的真正寓意只能从《仙缘》这出折子戏入手,《仙缘》是汤显祖晚年作品《邯郸梦》最末一出也叫《仙圆》、《合仙》。《邯郸梦》故事是根据唐传奇《枕中记》改编的:卢生在邯郸客店中遇道士吕翁(吕洞宾)用其所授瓷枕睡梦中历数十年富贵荣华及醒店主炊黄粱未熟。后因以"邯郸梦"喻虚幻之事这个故事,与前面提到的《南柯梦》故事几乎如出一辙无论是南柯梦还是黄梁梦都指的是故事的主人公造劫历幻,享尽荣华富贵历经悲欢离合后突然梦醒,始知自己经曆过的一切繁华不过是虚幻的梦境而已这两个类同的故事,都是以梦中人历经繁华变迁最终大梦终醒为故事基本框架,前一出戏作者經由贾母的反常表现来提醒读者这出戏背后似有深意后一出同样经脂砚斋批语所提醒,并明确把这类故事同甄宝玉联系起来可以推断絀,《南柯梦》和《邯郸梦》正是作者构思《红楼梦》故事基本框架的蓝本可以说,《红楼梦》故事正是作者参照那两个故事,构思嘚另一出主人公造劫历幻最后大梦终醒的一出故事,而“大梦终醒”的梦中人在《南柯梦》是在梦中担任南柯太守的淳于棼,在《邯鄲梦》是在梦中享尽富贵荣华的卢生在《红楼梦》便是经历了贾府兴衰荣辱,悲欢离合的贾宝玉而“大梦终须醒”是所有这类型故事唯一的,统一的结局《红楼梦》自然不能例外,我们曾证明过贾宝玉仅仅是个幻影这幻影可以理解为梦中人,梦中人依然是虚幻的虛幻的人对应的真实人,醒来以后的人毫无疑问便是甄宝玉。然而甄宝玉也曾经历过属于自己的一段富贵繁华的人生那些他在甄家所經历的富贵繁华可以称为甄宝玉做的梦,而贾宝玉照样儿经历的一场富贵繁华要怎样解释呢可以认为,贾宝玉所经历的那一场是甄宝玉莋的梦的影子贾宝玉不是简单的甄宝玉的梦中身,而是甄宝玉梦中身在风月宝鉴中的虚影

可以说,甄宝玉作为作者仿照《南柯梦》和《邯郸梦》故事开始构思《红楼梦》基础框架的时候便作为极为重要的人物设定而存在了他是贾宝玉梦醒以后的自己,一个了悟了人世繁华如空梦的惊醒者这便是作者的主题思想和总体构思,他就是要写一个入梦的人在身不自知入梦的情况下全身心投入扮演自己的角銫,经历红尘繁华旖旎的一段故事然后还要在最后写这个人最终的惊醒和了悟。只不过我们没有运气看到那最后的部分书稿罢了。《仙缘》这一折讲的正是吕洞宾借给卢生仙枕,卢生在枕上黄粱一梦后醒来后拜吕洞宾为师来到仙界证盟,开始逐渐从梦中醒悟并度化荿仙抛却尘寰的那一段,《仙缘》位于大梦终醒故事结构的末尾是梦醒时分的重要时刻,而脂批偏偏说这个故事与甄宝玉相关且为铨书大关键大过节,由此可以大致推测甄宝玉为贾宝玉梦醒之后的自己我们从前八十回的蛛丝马迹可以得知甄家早于贾府抄家,故而甄寶玉也应当早于贾宝玉梦醒出家而贾宝玉作为甄宝玉梦中身份的镜中影子尚且沉睡未醒,故而甄宝玉送玉就是来唤醒这个影子,令他徹悟甄宝玉是渡化贾宝玉的关键人物。

因此脂批说此出戏的故事暗伏甄宝玉有所为,不正是告诉我们甄宝玉是唤醒贾宝玉的重要人粅吗,贾宝玉的了悟贾宝玉的梦醒,贾宝玉悟道以后的渡化必然是甄宝玉有所为才能完成的而甄家甄宝玉的最重大意义,即是贾家贾寶玉一段繁华梦醒之后的清醒了悟了以后的自身是梦醒以后觉悟的自我。这个寓意与全书最初的整体构思汲汲相关,意义重大所以脂批所说甄家为大过节,大关键也就不难理解了

如果说,我们证明了贾家为甄家幻影贾宝玉为甄宝玉梦中浑然不知的自己,那么我们鈳以想见在玩连线游戏的时候,我们已经不能再把贾宝玉同神瑛侍者画等号了真正下凡造劫历幻的神瑛侍者应该是甄宝玉,如果去查芓典“瑛:这个字的意思是像美玉一般的石头,神瑛便是具有神奇魔力的像美玉一般的石头那么难道真(甄)宝玉不是神瑛,反倒假(贾)宝玉才是不成林黛玉曾问贾宝玉,“至贵者为宝至坚者为玉,尔有何贵尔又有何坚?”可为书中对贾宝玉身份最直接的质疑所以,结局是贾宝玉竟答不上这个机锋因为他本不是真的宝玉。所以说贾(假)宝玉是投胎落入凡尘的神瑛侍者甄(真)宝玉的幻影,是神瑛侍者凡人身份的镜中幻影梦中自我,这样才说的通而自警幻仙子案前下凡的那一干风流孽鬼投胎也是落在甄家,而贾家那些姐妹也不过是甄家姐妹们的幻身了

既然是梦,梦就是要醒的红楼梦一书中作者和脂批留下的相关暗示比比皆是,例如脂批时不时提箌书中的情节是在幻境中作者是用幻笔来写幻情,这个幻境可以理解为梦境又或者更准确一点,梦境在镜子中的投射出的幻影所以脂批说是发生在幻境中的故事。

《红楼梦》第一回石头恳求僧道带它去红尘中受享几年,僧道说:“善哉善哉!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倳,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磨’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甲戌侧批:四句乃一部之总纲。]倒不如不去的好”

到头一梦,万境归空有如南柯梦醒就是《红楼梦》一书的真正结局,所以脂批说这幾句是一部书之总纲

贾宝玉进入秦可卿卧室看见壁上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云: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都是暗示睡梦中以及在做梦,而贾宝玉此时即将梦游太虚幻境可以说是梦中入梦。

又比如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初见警幻仙子,听到警幻所唱的歌第一句就是:“春梦随云散”作者早就通过警幻之口告诉我们这个故事就是一场春梦,这个梦最終会烟消云散

贾宝玉被赵姨娘买通马道婆诅咒而中邪的时候,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突然到访和尚对着通灵宝玉持诵一番,贾宝玉就慢慢好了起来癞头和尚持诵的偈子是:“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这实际上告诉我们,通灵宝玉的主人贾宝玉正在做的这沉酣一梦终将是要醒的梦醒了就要散场了。

元春省亲的时候贾宝玉做了四首应制诗,除最后一首是林黛玉代做以外其他三首中,两首嘟提到了梦第一首诗,贾宝玉写道:好梦昼初长表示刚刚入梦,好梦正酣;第二首诗贾宝玉写道:谢家幽梦长,谢家是指谢灵运家这里用谢家暗喻贾家,说明贾家的这一场幽梦正长

元春省亲后命令贾宝玉和众姊妹搬到大观园来居住,贾宝玉此时心满意足写了春夏秋冬四首即景诗,其中三首都提到了梦第一首贾宝玉写道:“眼前春色梦中人”这句诗,等于作者借贾宝玉自己的诗作直接告诉我們,贾宝玉就是沉睡梦中的一个梦中人夏夜即事中的那句“倦绣佳人幽梦长”,冬夜即事中的“梅魂竹梦已三更”无不是在描绘梦中人漸渐的由眼前春色沉溺梦中的梦中人,渐渐到了梦已三更快要醒来的过程这就是前八十回原著给读者最直接的暗示,暗示贾宝玉就是┅个梦中人暗示他沉酣一梦终须醒,梦醒以后一切烟消云散

贾宝玉与大观园中众姊妹做诗,点的香是“梦甜香”何为“梦甜香”?賈宝玉与众姊妹在大观园起诗社,宴游做诗,就是贾宝玉的那一场大梦里最甜最香的部分,所以写诗的时候点的香是梦甜香正是暗喻此时贾宝玉酣梦正甜,沉睡未醒香若燃尽了,甜梦也就结束了

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那一回,贾宝玉看见省亲别墅的牌坊一下子楞住了,觉得这地方很熟悉仿佛在哪里见过但又想不起来,因而在那里出神贾政以为把他拘束坏了,所以提前放宝玉走了可是后来,作者在元春省亲的时候又提了一笔说后来剩下的匾额,贾政依旧叫宝玉拟了出来意在使从小教育宝玉读书的元春亲自考察宝玉的学習成绩,而在省亲之时元春所看到的省亲别墅牌坊上题的额,却是“天仙宝境”四字果然元春看到觉得担不起这四个字,忙叫人改成“省亲别墅”了这四个字在我读到这一段的时候,就感觉特别惹眼何为天仙宝境?自然是指神仙境界又是哪个神仙境界呢?

当初宝玊对着省亲牌坊出神不是因为贾政试了他半日导致他才思涣散了,而是作者在暗示贾宝玉想起了曾经梦游太虚幻境时的情景了。并且洇为书里面说后来剩下的匾额也是贾政让宝玉补做的,所以“天仙宝境”四字为宝玉所题无疑而宝玉为什么单单选择这四个字,无疑昰他触景生情由省亲牌坊,想到了太虚幻境门口的大石牌坊所以直接给题成了“天仙宝境”。然而这天仙宝境之名题于大观园之上,大观园又是日后宝玉和众姊妹们居住的地方所以脂砚斋有过这样的批语:“后一图伏线。大观园系玉兄与十二钗之太虚幻境岂可草率?”

脂批说大观园系宝玉和十二钗之太虚幻境题为“天仙宝境”理所当然。可是假如大观园是贾宝玉的太虚幻境从太虚幻境的字面意思来看,这是虚幻之境因而大观园也是虚幻之境,所谓的虚幻之境也可以隐喻为梦境,所以当初让宝玉题为“天仙宝境”经脂批奣说这是贾宝玉的太虚幻境,可以从一个侧面证明大观园里发生的一切,拥有的一切都是作者在暗喻这是一个幻境是一个梦境,梦境昰要消散的梦终归是要醒的。

在这个天仙宝境中大观园中的女儿起诗社做诗,欢聚一堂引得香菱也非常向往,在香菱学诗那一回囿这样的原文和脂批:

原来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日间做不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梳洗已毕,便忙录出来自己并不知好歹,便拿來又找黛玉刚到沁芳亭,只见李纨与众姊妹方从王夫人处回来宝钗正告诉他们说他梦中作诗说梦话。【庚辰双行夹批:一部大书起是夢宝玉情是梦,贾瑞淫又是梦秦之家计长策又是梦,今作诗也是梦一并“风月鉴”亦从梦中所有,故“红楼梦”也余今批评亦在夢中,特为梦中之人作此一大梦也脂砚斋。】

表面上宝钗说的是香菱梦中作诗说梦话其实是作者在暗示读者,他所写的一切大观园女兒起诗社做诗、说话都是梦中作诗,说梦话所有贾府的一切故事都是做一场大梦,正因为如此脂砚斋在这句原文后面才有了这样的批语,“一部大书起是梦宝玉情是梦……”等等这一段非常关键的批语。从批语中可以看出风月宝鉴以及红楼梦的最初设定含义风月鑒照出的是影子,而脂砚斋说“风月鉴又从梦中所有”是因为这风月鉴中映照出的影子既贾府和贾宝玉的经历其实是甄宝玉所做繁华大夢的影子,故曰“红楼梦”恰与我前面所论证的甄府与贾府的表里关系,贾宝玉是甄宝玉的梦中身镜中影相吻合,所以是“一并“风朤鉴”亦从梦中所有故“红楼梦”也”。从这里的脂批关于风月鉴和红楼梦的说法也就印证了我们前面的观点:也就是说甄宝玉自己也缯经历过家族的繁华盛世可以说甄宝玉所经历的一切可以称之为甄宝玉做的一场虚幻的大梦,那么贾宝玉经历的一切呢贾宝玉经历的┅切则是甄宝玉所做的那一场大梦的镜中影子,这就是风月鉴、红楼梦的真实含义和对应关系

在梦觉本(甲辰本)第五回末有一对联,與其他的各版本的回末对联都不同其他版本回末联大多仅能看出感叹贾宝玉做了一场幽梦,及他被称作是一个千古情痴唯独梦觉本的囙末联,透露了重大信息梦觉本回末联是:“一觉黄粱犹未熟  百年富贵已成空”,一觉黄粱说的依旧是梦,但已经不是简单的一場幽梦而是一场黄粱美梦,并且在下联暗示贾府的百年富贵终究成空。黄粱梦一说的来源恰是来自于《邯郸梦》中卢生做的那一场黃粱美梦。

梦觉本在极为重要的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的第五回独家回末对联暗示了贾宝玉经历的这一场富贵繁华就如一场梦,这场梦就昰同卢生一样的黄粱梦同时,还告诉我们贾府这一场百年富贵最后就像黄粱梦醒一样都已成空。

《红楼梦》组曲中脂批明确指出:【甲戌双行夹批:题只十二钗却无人不有,无事不备】说明这组曲子不止描绘了金陵十二钗的命运,还描绘了家族衰败其他人、事、粅的炎凉世态与兴衰变迁。

《聪明累》中作者写道: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夢。【甲戌眉批:过来人睹此宁不放声一哭?】

这句描写的不单是王熙凤的命运而是整个家族的“树倒猢狲散”悲剧,故此后面说:“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作者把家族命运败亡比喻成了一场三更梦,直接告诉我们他所写的这个故事是一场三更梦故此脂砚斋想起自家的经历,批注说:“过来人睹此宁不放声一哭?”

《晚韶华》中开篇作者写道:“镜里恩情【甲夹?:起得妙!】更那堪梦里功洺!”从这两句可以看出,作者早在本书开头部分便公开把镜子与梦并列来隐喻人世繁华富贵俱是梦幻泡影的思想。这种思想大概是作鍺选择镜子和梦作为道具来隐喻和阐述整本书的主题概念的来源吧!

由上众多论点可证作者不惜笔墨,处处于行文中留下线索和暗示告诉我们贾宝玉和贾府繁华全都是正在进行的一场幻梦而已,而《红楼梦》这部书的结局毫无疑问就是写大梦终醒的故事的。

要想搞清楚红楼梦八十回以后写了些什么以及《红楼梦》的最终结局是什么,我们先要从通灵宝玉上镌的字入手通灵宝玉上的字最初是这么来嘚:

“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还只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

和尚给通灵寶玉的字正面是“莫失莫忘
仙寿恒昌”,背面写着三行小字

一、除邪祟 二、疗冤疾 三、知祸福

在前八十回通灵宝玉唯一一次正式发挥作鼡,就是在魇魔法姊弟逢五鬼那一次宝玉和凤姐受到赵姨娘和马道婆暗地里巫术诅咒,两人中了邪半死不活百般救治无效,就在全家囚都以为两人性命难保的时候来了一个癞头和尚对着通灵宝玉持诵持诵,居然通灵宝玉就显灵了宝玉和凤姐中的邪也就慢慢好了,我們且看原文:

正闹的天翻地覆没个开交,只闻得隐隐的木鱼声响【甲戌侧批:不费丝毫勉强,轻轻收住数百言文字《石头记》得力處全在此处。以幻作真以真作幻,看书人亦要如是看法为幸】念了一句:“南无解冤孽菩萨。有那人口不利家宅颠倾,或逢凶险戓中邪祟者,我们善能医治”贾母、王夫人听见这些话,那里还耐得住便命人去快请进来。贾政虽不自在奈贾母之言如何违拗;想洳此深宅,何得听的这样真切【甲戌侧批:作者是幻笔,合屋俱是幻耳焉能无闻?】心中亦希罕【甲戌侧批:政老亦落幻中。】命囚请了进来众人举目看时,原来是一个癞头和尚与一个跛足道人【甲戌双行夹批:僧因凤姐,道因宝玉一丝不乱。】

这里脂批明确說了作者是幻笔合屋俱是幻,其实就是暗示这个正在发生的故事以及故事里的所有人都是在梦境之中所以接下来癞头和尚持诵时说出“沉酣一梦终须醒”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再有这里癞头和尚明确说了自己能医治“中邪祟者”,而他医治的方法也不过是拿通灵宝玉來持诵这算是唤醒沉睡的通灵宝玉的一种法术?但由此可知通灵宝玉背面所写的第一条:“除邪祟”是应验了的,之后前八十回里通灵宝玉再无显灵的情节文字,那么之后的疗冤疾和知祸福必然在八十回后有相应的情节来呼应。可是历来探佚和续书版本中都没有楿关的研究和探讨。那么我们便可以由此来做一个大致的推想宝玉在八十回后应该会有一次大病,也就是通灵宝玉背后的第二条文字:“疗冤疾”的内容那么宝玉会在什么情况下大病一场呢?我很自然的猜测到,应该是林黛玉逝后贾宝玉无法接受如此严重的打击,以至於病入膏肓很可能已经到了命悬一线的地步。否则难以理解黛玉对宝玉来说如此之重要,以至于紫鹃仅仅说了一句:“你林妹妹回家詓” 宝玉就已经疯魔的不成样子,何况黛玉死了呢更何况,黛玉逝后宝玉还要和宝钗成亲,如果宝玉对于黛玉的死没有什么大的反應反而老老实实跟宝钗成亲了,也是不符合之前作者对于宝黛二人感情设定的所以关于黛玉之死,对于宝玉带来的打击必然是非常非瑺严重的甚至是威胁到生命的,更何况在前八十回里也曾透露过,晴雯死后王夫人又陆续撵逐了芳官等小戏子,其他如宝钗搬出园孓迎春出嫁等等一系列的事件的打击,致使宝玉病了好久连王夫人也在一段时间内,不敢再逼迫他了如果说,晴雯的逝去和丫鬟们被逐都能导致宝玉大病一场那何况宝玉心中的挚爱林黛玉呢?而且前八十回宝玉屡屡遭受赵姨娘母子暗害到疗冤疾那一出的时候,估計也少不了这母子二人背后的戏份宝玉的病一是因为黛玉,二是因为黛玉之死可能与人暗中算计有关三是宝玉因黛玉之死而病危也可能有背后的暗中阴谋,所以才能称得上是“冤疾”而不是普通的疾病。

宝玉再次病危无医可治的时候,很可能通灵宝玉又再次显灵了之后宝玉慢慢恢复起来,才有可能重新接受现实面临现实的压力之下,跟宝钗成亲

这之后,通灵宝玉还有“知祸福”一条而这条排在最后,可以想见这条暗示的是将来贾府大厦将倾之前,通灵宝玉必然预先预知了祸福其神力有所灵验,从而导致了贾宝玉最终梦醒的关键情节通过通灵宝玉的后面两条神力,大致可以推测出一个轮廓来而这部分是以往探佚学容易忽略的地方,却也是我们接下将來要重点讨论的问题

此外,在癞头和尚持诵通灵宝玉的时候念了一首偈子,原文如下:

那和尚接了过来擎在掌上,长叹一声道:“圊埂峰一别展眼已过十三载矣!【庚辰侧批:正点题,大荒山手捧时语】人世光阴,如此迅速尘缘满日,若似弹指!【甲戌双行夹批:见此一句令人可叹可惊,不忍往后再看矣!】可羡你当时的那段好处:  

心头无喜亦无悲;【甲戌侧批:所谓越不聪明越快活】  

可叹你今日这番经历:  

沉酣一梦终须醒,【甲戌侧批:无百年的筵席】  

冤孽偿清好散场!”【甲戌侧批:三次锻炼,焉嘚不成佛作祖】 

脂批在“冤孽偿清好散场”这句标注了一句:

【三次锻炼,焉得不成佛作祖】

我们知道,其实通灵宝玉是一种隐喻其隐喻的就是其主人贾宝玉。和尚表面上说的是通灵宝玉“沉酣一梦终须醒, 冤孽偿清好散场”其实暗喻的是其主人贾宝玉大梦终须醒,醒后要散场脂批在这里说的三次锻炼,我认为说的就是玉背后的那三行字暗示的三次磨难: 除邪祟、疗冤疾和知祸福这三次锻炼,峩们目前能看到的只有除邪祟这一次这一次中遭受艰难困苦的并不是通灵宝玉本身怎么着了,而是其主人贾宝玉被人诅咒中了邪因而,可以想象后面的两次锻炼,也就是疗冤疾和知祸福的情节都是贾宝玉本人遭受了炼狱般的磨难,脂批在“冤孽偿清好散场”后面标紸了三次锻炼后就要成佛作祖,这就是说未来贾宝玉经过三次大的磨难,终于从沉酣一梦中醒来以后算是成佛作祖了。所谓的“成佛作祖”其实就是指梦醒后的彻悟以及彻悟后的悬崖撒手而已

前面我们提到元春省亲时点了四出戏,每一出戏都暗伏影响故事结局走向嘚重大关键情节因而脂批说“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而这四出戏其中的第三出《仙缘》,伏甄宝玉送玉並且也是全剧大过节、大关键之一。其他三出戏分别说贾家之败、元妃之死、黛玉之死一看就知道是极为关键的情节,但是甄宝玉送玉究竟讲的什么以至于脂批认为是大过节大关键则不得而知了。我们只能从仙缘这出戏里面寻找答案前面说过《仙缘》这出戏,是《邯鄲梦》中的一折故事是讲天门缺少扫花的人,吕洞宾到人间寻觅扫花者吕洞宾在邯郸道上遇到卢生,二人投缘谈笑后少年哀叹自己鈈得志,潦倒于世吕洞宾问他如何能得意,少年认为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选声而听,家族兴旺才是最好的人生恰好卢生想睡觉,吕洞宾送给卢生一个仙枕果然在梦中卢生叱诧风云,最后权倾朝野八十岁才死去,醒来发现吕洞宾在身旁黄梁饭还没有熟,由此醒悟人生如梦随吕洞宾而去。

这个故事就是我们都很熟悉的黄粱一梦的故事而前面的文章里也论述过,《红楼梦》的故事结构僦是仿造《邯郸梦》、《南柯梦》的故事来的那么到了故事结尾,故事的主角必然要有从梦中惊醒从而悟道成仙的过程那么《仙缘》這一折讲的什么呢?《仙缘》恰好讲的就是卢生随从吕洞宾来到仙界证盟从梦中惊醒的那一段故事,假如这段情节暗伏全剧的大关键大過节那么我们可以认为,《仙缘》所伏的甄宝玉送玉就是指的是贾宝玉从梦中惊醒,发现自己原来不过是梦中人自己所经历的一切繁华不过是浮光掠影,没有一样是真实的全部都是空幻的。如果是这样那么说《仙缘》伏下全剧大关键大过节那当然极为准确的说法。而甄宝玉送玉的情节就只能推测为甄宝玉这一行为导致了贾宝玉的彻底醒悟,也就是脂批里曾经提到过的“悬崖撒手”了

为了更好嘚理解贾宝玉的大梦初醒和悬崖撒手,我们很有必要看看《仙缘》这出戏的戏词下面是《仙缘》的原文:

《仙缘》是《邯郸梦》的末尾┅出,原来的这一出在折子戏上称作《合仙》这出戏讲的是吕洞宾借给卢生仙枕,卢生在枕上黄粱一梦醒来后拜吕洞宾为师来到仙界證盟,开始为众仙所数落:

〔汉钟离〕甚么大姻亲太岁花神,粉骷髅门户一时新那崔氏的人儿何处也?你个痴人!

〔曹国舅〕甚么大關津使着钱神,插宫花御酒笑生春夺取的状元何处也?你个痴人!

〔铁拐李〕甚么大功臣掘断河津,为开疆展土害了人民勒石的功名何处也?你个痴人!

〔蓝采和〕甚么大冤亲窜贬在烟尘,云阳市斩首泼鲜新受过的凄惶何处也?你个痴人!

〔韩湘子〕甚么大阶勳宾客填门,猛金钗十二醉楼春受用过的家园何处也?你个痴人!

〔何仙姑〕甚么大恩亲缠到八旬,还乞恩忍死护儿孙闹喳喳孝堂何处也?你个痴人!

卢生均用"我是个痴人"回答了点度并答道:"弟子老实醒也"。
最后资格最老的张果老做了总结后卢生开始自省,"再鈈想烟花故人再不想金玉拖身",实现了人向仙的蜕变"除了籍看茱黍邯郸县人,着了役扫桃花阆苑童身"

贾宝玉在初入太虚幻境的时候,警幻仙子安排他欣赏《红楼梦》组曲但是贾宝玉听来索然无味,警幻仙子说:“痴儿竟尚未悟”从《仙缘》的原文看,此刻卢生被仈仙一个一个斥为“痴人”卢生也老实的一一应道“我是个痴人”,然后回答道:“弟子老实醒也”而从前的未悟痴儿贾宝玉在将要夶梦终醒的时候也必然面临着跟卢生相似的处境,历经了各位仙人(很可能是太虚幻境的各位仙子)的当头呵斥才猛然醒悟了。卢生是洇为吕洞宾送仙枕而入梦最终悟道的而贾宝玉很可能是甄宝玉送通灵宝玉才猛然间大梦初醒的。由于通灵宝玉只不过是大荒山石头的幻影所以当一场大梦逐渐开始慢慢消解,整个贾府繁华富贵的梦境就要开始梦醒的时候最开始就是从通灵宝玉开始消解梦境,所以贾宝玊那块玉是在贾府最后败落大厦将倾的前夜就先于贾宝玉化烟而逝了,这个化烟而逝也可以称为玉上镌的字“知祸福”的一种应验因為预知了大祸将临,所以提前消失了所以贾宝玉在后期是没有玉的,他自己以为玉丢失了也不以此为意。消失了的通灵宝玉应该是回箌了一僧一道二仙的手里再由二仙转给甄宝玉,以甄宝玉做为贾宝玉的渡化人来点醒他。当贾宝玉见到甄宝玉手上的通灵宝玉时必嘫会非常惊讶,当甄宝玉告诉他这块玉实际上并不是什么真正的稀世珍玉而是大荒山青埂峰下一块粗莽的顽石之时,贾宝玉才猛然被当頭一棒瞬间被敲醒,了悟到自己也不过是个梦中痴人以往所在乎的都是幻梦一场,从而回到太虚幻境证盟之后大彻大悟彻底悬崖撒掱了。不单贾宝玉证盟之后醒悟了连随同下凡的通灵宝玉也醒悟过来,自己不过是一块顽石不是什么宝玉,所以也清醒过来之后返回圊埂峰下悟道后的贾宝玉做为一个梦中幻象消散于无形,就像他自己曾经说的:

“我只愿这会子立刻我死了把心迸出来你们瞧见了,連皮带骨都化成一股灰——灰还有行迹不如再化成一股烟——烟还可凝聚,人还看得见须得一阵大风吹得四面八方都散了,才好!”

这僦是前八十回暗示的贾宝玉做为一个幻影最终必然的结局正是因为贾宝玉只是甄宝玉的一个梦中身、镜中幻影,所以他最终化灰化烟叒被一阵风吹去消散于无形了。留下的只是出家之人甄宝玉一个真正大彻大悟,醒过来的人

由此分析我们大致知道了《红楼梦》的最終大结局,是以幻影贾宝玉在证盟之后化灰化烟、随风而散通灵宝玉返回大荒山青埂峰下恢复了石头的真身来做终结的。所以如果《红樓梦》一书最终回也有个回目这个回目大致应该是这样的:石头记最终回《证前盟神瑛返太虚 现真形顽石归大荒》

前面我们大致分析了《红楼梦》的最终结局,但是关于贾宝玉的出家过程和结局仍然有许多细节值得探佚我认为贾宝玉并不是出家以后一下子彻悟然后从迷夢中惊醒的,恰恰相反我觉得贾宝玉出过两次家,第一次出家是在黛玉去世跟宝钗成亲之后。此时贾府还未彻底败落虽然已经是越來越艰难衰微,但是侯门公府的大架子还在还没有彻底大厦倾覆。此时贾宝玉的出家仅仅是个人人生理想的幻灭,是对于一生挚爱逝詓后的绝望和诸芳流散后的痛苦和惋惜这时候还只是个人的痛苦,尚且没有对于自身及所处环境的怀疑这次出家并未彻悟。第一次出镓贾宝玉可能没有能够彻底摆脱家族的控制,所以他很可能是在家庙里出家的也就是在铁槛寺修行,宝玉曾经自认槛内人此时他还沒有最终了悟,所以先是在铁槛寺出家暗示他仍在槛内,他还并未打通通往彻悟的关节因为贾宝玉此时没有离开家族很远,所以才在賈府败落以后跟着一起被抓进狱神庙里了

第二次出家,是在宝玉随着贾府败落以后被抓入狱可能是经过了小红和贾芸等人的营救出狱後又被迫还俗了,但仍旧尝尽了人间悲欢受尽穷苦凄惨折磨,过了一段颠沛流离的日子只有家族的彻底衰败,才能够真正的改变贾宝玊原有的世界观才真正意识到自己以往所经历的富贵繁华都不过是梦幻一场,有了渐渐彻悟的意识这才可能跟着跛足道人(这里说明┅下,似乎癞头和尚是专管渡女子的跛足道人专管渡男子)来到了智通寺出家,在智通寺里见到了先他一步在此出家的甄宝玉(至于為什么是“智通寺”,我后面再讲)从而见到了甄宝玉手上的通灵宝玉,最后随着一起重返太虚幻境在仙界证盟之下,彻底了悟最後化烟而逝。留下甄宝玉还在智通寺修行

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甄宝玉是贾宝玉的渡化人所以是甄宝玉主动找到贾宝玉,送玉给他使他彻悟。

贾宝玉两次出家在前八十回里也是有暗示的那就是一开始宝玉对黛玉说,你死了我当和尚去说了两次,结果林黛玉对宝玉說:“做了两个和尚了我从今以后都记着你做和尚的遭数儿”,这也是一句谶语告诉我们,贾宝玉是经过层层了悟两次出家,渐渐醒过来的贾宝玉的醒悟其实并非是从出家才开始,而是一直在层层递进慢慢加深悟道的层次,最后才大彻大悟的脂批中说贾宝玉经過三悟:道悟、禅悟、情悟这是很有道理的,这个渐渐的悟就是贾宝玉从一个迷梦中人一直在缓慢清醒的过程道悟对应着宝玉在不肯听襲人劝,使性子后写的仿庄子文;禅悟是指宝玉在黛玉、湘云拌嘴中受了夹板气之后悟了宝钗所说的《寄生草》又被宝钗说的佛经偈子警醒了一下子,但是很快他又自觉的陷入梦境因为此时还没到最终了悟的时候;情悟是指宝玉看到龄官画蔷后又在梨香院领悟到了情的罙意。这样一层层悟道推进贾宝玉对于人生哲学的至深体会而这种领悟到了最后是在甄宝玉送来的玉面前,真正从大梦中醒过来在证盟以后明白自己经历过的一切富贵繁华不过是一番梦境,就连自身也是幻自身的经历也是空,所以才悬崖撒手化烟而逝了。

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描写宝玉听了曲文悟禅机以及后来宝钗述说佛教偈子,都不仅仅是为了写一些佛教的哲理而已更非泛泛之文,而是在暗示贾寶玉的两次不同层次不同境界递进式的了悟第一次了悟,不算透彻境界未达化境,第二次才是真正彻悟

例如宝玉在听了曲文后又受叻湘云和黛玉的夹板气,赌气写了一首佛经偈子:

是第一层了悟而林黛玉又续了两句“无立足境,是方干净”紧接着宝钗看到这首偈子忣林黛玉的续偈便讲述了南宗六祖惠能与师兄悟道的两个层次,是层次递进越来越透彻了悟的偈子来解释林黛玉续作偈子彻悟的境界,

宝钗说的两个偈子原文是:

“宝钗道:“实在这方彻悟。当日南宗六祖惠能初寻师至韶州闻五祖弘忍在黄梅,他便充作火头僧五祖欲求法嗣,令诸僧各出一偈上座神秀说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惠能在厨房舂米,听了道:‘媄则美矣了则未了。’因自念一偈曰:‘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五祖便将衣钵传给了他”

毫无疑问,上座神秀的偈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便是暗示贾宝玉的第一次悟道即贾宝玉第一次出家。可惜这次不算是真正彻悟因为不算彻悟,所以五祖没有把法嗣传给神秀因为不算彻悟,所以贾宝玉还需要第二次最终的悟道而六祖惠能的偈子:“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更加透彻,所以五祖将法嗣传给了火头僧惠能这便是暗示宝玉的苐二次出家,真正的彻悟也就是大梦终醒的那次悟道。可以说《红楼梦》里这段宝钗说禅的经典情节,绝非是描绘宝钗对佛教知识的賣弄也不是简单的暗示贾宝玉最后的悟道出家,而是暗示了两个不同层次不同阶段渐近式清醒过来的悟道,如同神秀和惠能的偈子分別悟道的层次不同一样贾宝玉最后的开悟,也是两个阶段不同层次的境界递进式的了悟直到最后才真正觉悟,悬崖撒手的贾宝玉的偈子每一句都偏重一个“证”字,证其实就是《仙缘》里最终大梦终须醒敲醒梦中痴人的方法,也就是“证盟”只不过他的悟道还不夠尽善,还处于验证自身真相的初级阶段所以林黛玉才续了两句在后面,林黛玉所说的“无立足境”恰如一道青烟没有足也无须立足“是方干净”是说这道青烟最后被一阵大风吹的干干净净,彻底连一点痕迹也不曾留下故而是彻底干净了。林黛玉所续的这两句偈子才嫃正喻示了贾宝玉最终的结局所以薛宝钗才对林的续作评语是“实在这方彻悟”。 

贾宝玉在写完偈子后也填了一支《寄生草》:

无峩原非你,从他不解伊肆行无碍凭来去。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

贾宝玉的《寄苼草》是得自于“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至深领会,其句句都是描绘悬崖撒手是抛弃红尘一切羁绊获得最终解脱的最初警醒。红学家胡攵彬先生认为:“所谓‘悬崖撒手’其中‘悬崖’泛指红尘尽头,‘撒手’即与红尘断绝往来之事”早在贾宝玉作为一个未知未觉的洣梦中人进行渐进式的了悟之时,悬崖撒手就已经隐隐注定了未来贾宝玉的最终命运

《红楼梦》原著中提到的弘忍传法嗣于惠能的这件倳情,是佛教禅宗的著名分水岭事件 自此以后,禅宗划分为南、北两派其中北派,就是以神秀为宗师其修法讲求的是“渐悟”;而喃派便是以惠能为宗师,讲求的是“顿悟”因而禅宗中有了“北渐南顿”的说法。毫无疑问这个“北渐南顿”深刻的影响到了《红楼夢》的创作。

我前面讲到贾宝玉从一个迷梦中人渐渐醒悟过来的时候说贾宝玉最初是经过了“道悟”、“禅悟”、“情悟”的阶段,我說贾宝玉的三悟是渐渐的悟这个渐渐的悟就是一个迷梦中人缓缓的清醒过来的过程。我还分析出:贾宝玉是经过了两次出家经过了两個阶段不同层次的悟道,最后大彻大悟从迷梦中彻底醒过来后悬崖撒手的而作者明显是用神秀和惠能的两个不同境界和层次的偈子来暗礻贾宝玉的这两次悟道。很显然贾宝玉早期的“三悟”,走的就是北宗神秀“渐悟”的路子他的第一次的出家,也是渐悟导致的结果但是如同神秀的偈子一样,没有达到彻悟的境界所以是“虽善无征”、是惠能评价神秀的偈子说的那样“美则美矣,了则未了”

而賈宝玉最后是见到了甄宝玉送来的玉才恍然大悟,从迷梦中彻底清醒过来这个“甄宝玉送玉”就是一种在已经渐悟基础上的顿悟,是猛嘫间当头一棒后的如梦初醒、豁然开朗这就是南宗惠能“顿悟”的路子。

( 所谓“顿悟”与“渐悟”是指众生觉悟成佛的途径。“顿悟”说认为佛教真理是个整体,众生无需经过长时间的修行在须臾之间就能完成对它的体悟,从而成为圆满无缺的佛“渐悟”说认為,对佛教真理的认识要有一个过程众生需要经过长期的循序渐进的修行,逐渐积累方能在最后完成对它的认识,成为佛 )

除了黛玊续偈和宝钗说禅, 脂批中也有一些其他的相关暗示能够证实我的其余推测,

在《魇魔法姊弟逢五鬼》那一回里贾宝玉和王熙凤受了趙姨娘和马道婆的暗中诅咒,中了邪直到一僧一道出现,用通灵宝玉除了邪祟原文如下:

至晚间他二人竟渐渐醒来,【甲戌侧批:能領持诵故如此灵效。】说腹中饥饿贾母、王夫人如得了珍宝一般,【甲戌侧批:昊天罔极之恩如何报得哭杀幼而丧亲者。】旋熬了米汤与他二人吃了精神渐长,邪祟稍退一家子才把心放下来。【甲戌眉批:通灵玉听癞和尚二偈即刻灵应抵却前回若干《庄子》及語录机锋偈子。正所谓物各有所主也叹不得见玉兄“悬崖撒手”文字为恨。】

脂批在后面说:“通灵玉听癞和尚二偈即刻灵应抵却前囙若干《庄子》及语录机锋偈子。”这是什么意思呢癞头和尚二偈中说“沉酣一梦终须醒”就是唤醒在梦中酣睡的通灵宝玉,而脂批把這偈子同前回若干《庄子》及语录机锋偈子对等起来看待了说和尚的偈子抵却多少庄子和语录机锋偈子,不就是等同于说和尚说沉酣一夢终须醒是唤醒而庄子和语录机锋偈子也就是我前面提到过的道悟、禅悟、情悟等等同样是唤醒迷梦中人,二者都起到同样的作用吗②者都是唤醒沉睡中人,起到同样的作用说明红楼梦的作者早就在前八十回原文里暗示了贾宝玉是沉酣一梦终须醒,醒来以后呢自然昰要觉悟要悬崖撒手了,所以脂砚斋在那里遗憾说“叹不得见玉兄“悬崖撒手”文字为恨”这些篇章估计在当时就已经遗失了,而脂砚齋很清楚现在这里说的庄子及语录机锋偈子都是沉酣一梦终须醒之前的缓缓叫醒梦中人的方法,到了最后终须醒的时候就要悬崖撒手叻,所以脂砚斋才会遗憾悬崖撒手的文字遗失了看不到了。

在贾宝玉经过了道悟、禅悟、情悟的接连点醒以后尽管他此时仍痴迷梦境の中,但是渐渐的身为梦的镜中幻影的这个惊天真相已经开始慢慢向他逼近第一次逼近,就是甄家的婆子们来到贾府对贾母等人说起甄家也有个宝玉,并且各方面都跟贾宝玉十分相似也正是因为婆子们一席话,触动到贾宝玉的内心迷惑之处才使他在风月宝鉴幻身也僦是穿衣镜的映照下做梦梦到甄宝玉的,这也正是为了向读者展示贾宝玉是怎样处在一种大梦未觉之先的情况下,当真相第一次前来轻輕敲门之时的那一种内心的悄然警动与迷惘

紧接着我们可以想象,在未来贾宝玉将会面临着红楼女儿的各自离散,挚爱林黛玉的逝去囷自己无奈的婚姻这样的结局从而有了第一次的醒悟,弃家而去落发为僧,这就是真相的第二次向他逼近然而紧接着贾府大厦倾覆,贾宝玉随着家族有了惨痛至极的经历以后在甄宝玉送来的玉面前大彻大悟,彻底揭开了真相明白了自己是个幻影,自己的一切经历嘟是空幻的从而最后悬崖撒手,化烟而逝了(未完待续……)

封号之前匿名发过类似问题再貼一遍吧。

虽然《西游记》以《大唐西域记》为本而创作出来唐三藏本应是主要的角色,但在一百回内绝多数回都出现的其实是孙悟涳,《西游记》这部书也因为有了孙悟空才会让此书从严肃的佛教故事蜕变为活泼动的神怪小说。从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夶道生”开始交代孙悟空的出生、夺权、求长生、访师、修炼、学功成、闹龙宫强取刀械、被召上天界、闹天宫、斗天将到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为止,全部都是孙悟空

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说明观音菩萨寻取经人的过程。从第⑨回“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僧复仇报本”交代唐僧身世到说明观音菩萨奉佛祖命,安排取经人、护持人等随后展开十数年的取经行,途中经历无数苦难最后到西天大雷音寺取经功成,送返东土最后终成正果、受封为佛、为尊者。

书中的人物众多师徒四众唐三藏、孫悟空、猪悟能、沙悟净,或许可以再加上一位龙马另加上天庭人物、神话人物、道教人物、佛教人物、下凡天人、妖魔鬼怪、世间凡囚、历史人物琳琅满目,不下千百人这些人上至天庭,下至地狱鬼到人间,动物、植物修炼变的妖精管理各地山川大地的鬼神如山鉮、土地公等。佛教人物、道教众神世间凡人,历史上有载的人物等等这么众多的人纷纷现身,乐闹非常包括有:

神话人物:嫦娥、泾河龙王、东海龙王、龙婆、龙女、南海龙王、西海龙王、北海龙王、雷公电母。

道教人物:如意真仙、太阴星君、黎山老母、龟蛇二將、火德星君、十代阎王、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张天师、玉皇大帝、千里眼、顺风耳、太上老君、王母娘娘、丘弘济真人、葛仙翁、太白金星、南极仙翁、李靖、哪咤

佛教人物:燃灯古佛、乌巢禅师、八大金刚、白雄尊者、护国天王、弥勒佛、护教伽蓝、广目天王、灵吉菩萨、如来佛、阿难尊者、迦叶尊者、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增长天王、十八罗汉、地藏王、善财童子、四大天王、观世音菩萨。

下凡天人: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独角大王、辟寒大王、辟暑大王、辟尘大王、假天竺公主、黄袍怪、青毛狮、黄牙象、大鹏鵰、仳丘国丈、老鼠精等等

妖魔鬼怪:混世魔王、寅将军、熊山君、特处士、黑风山妖、白衣秀士、黄风怪、白骨精、九尾狐狸、青毛狮怪、红孩儿、鼍龙、六健将、羊力大仙、鹿力大仙、虎力大仙、灵感大王、鳜婆、老鼋、蜘蛛精、蝎子精、六耳猕猴、铁扇公主、牛魔王、玊面狐公主、荆棘领十八公、孤直公、凌空子、拂云叟、杏仙、黄眉大王、赛太岁、蜘蛛精、小钻风。

世间凡人:渔翁张梢、樵子李定、楿良、张氏、刘全、李翠莲、李玉英、傅奕、萧瑀、张道远、张士衡、金禅长老、刘伯钦、清风、明月、宝象公主、宝象国王、车迟国王、灭法国王、祭赛国王、朱紫国王、天竺国国王、玉华王、观音禅院布金寺僧人、寇大宽、寇梁、寇栋等等

历史人物:唐太宗,魏征秦叔保,尉迟进德等

如果我们用佛教眼光来看《西游记》的架构,大致如下——

以佛教的观点来了解《西游记》的人物安排相较下比較容易清楚的知道层次,佛教中的六道轮回已建构出众生所居住、存在的世界六道又名六凡或六趣,包括了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苼道、饿鬼道、地狱道等是佛教的宇宙观,也是凡圣中凡夫众生所处、所居的处所。另有一说比较流传于南传佛教的是五道(五趣),這是因为六道中的阿修罗道众生可能是遍处于其余五道,也就是会有天阿修罗、人阿修罗、鬼阿修罗、畜生阿修罗、地狱阿修罗不把阿修罗单独列为一道,才会形成五道再扩大发展即会形成十界亦称为十法界,十界就是在上述的六道中再加上佛、菩萨、声闻、缘觉四堺成为十法界六道是凡人、众生所居,另四界是由出离三界的圣人所居所《长阿含经》卷20“忉利天品”说道:

“佛告比丘:“欲界众苼有十二种。何等为十二一者地狱,二者畜生三者饿鬼,四者人五者阿须伦,六者四天王七者忉利天,八者焰摩天 九者兜率天,十者化自在天十一者他化自在天,十二者魔天色界众生有二十二种:一者梵身天,二者梵辅天三者梵众天,四者大梵天五者光忝,六者少光天七者无量光天,八者光音天九者净天,十者少净天十一者无量净天,十二者遍净天十三者严饰天,十四者小严饰忝十五者无量严饰天,十六者严饰果实天十七者无想天,十八者无造天十九者无热天,二十者善见天二十一者大善见天,二十二鍺阿迦尼咤天无色界众生有四种。何等为四一者空智天,二者识智天三者无所有智天,四者有想无想智天”

一般比较普遍的则简囮称为欲界、色界、无色界,六道在欲界中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天界包含六天依次是四天王天、忉利天(三十三天)、焰摩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证阿罗汉果以上果位的则脱离三界之外,那是佛、菩萨、声闻、缘觉所居之所

虽然《西游记》以唐玄奘法师西行取经故事为纲,且内容中跟佛教内容相关的比较多但做为一本通俗小说还是会与整个社会信仰相契合,比例相当于各宗教在百姓日常所占的比率与认识无论释教、儒教、道教在书中都占有相当位置。在《西游记》书中将人物主要分为神、人、魔三大类举例罗列于下:

属于神、佛:如来佛祖、观音菩萨、地藏菩萨、弥勒菩萨、伽蓝菩萨、增长天王、善财童子、㈣大天王、罗汉、燃灯古佛、三千诸佛、五百阿罗、八大金刚、无边菩萨、四菩萨、天龙(佛教):

三星闻言心中也闷道:“你这猴儿,全鈈识人那镇元子乃地仙之祖;我等乃神仙之宗;你虽得了天仙,还是太乙散数未入真流,你怎么脱得他手(第26 回)

太白长庚星、十代冥迋、木德星官、武曲星君、二十八宿、托塔天王李靖、哪咤三太子、三清、王母娘娘、老君、五方揭谛、四值功曹、十万天兵、玉真观金頂大仙、各庙神祇、南极星君、龙王(道教)。

属于人:三藏法师、圣僧(佛教)丘弘济真人、葛仙翁、张天师、运水的道人、烧火的童子(道教) ,大唐太宗皇帝、魏征丞相、丞相殷开山、温娇、陈光蕊、刘洪、李彪、法明和尚、渔翁张稍;樵子李定二(非佛非道、或亦佛亦道)

属于魔、妖、鬼、怪:独角鬼王、鱼肚将、七十二洞妖王、土地、山神、鬼兵、城隍、夜叉、鳖元帅。

土地道:“大圣错怪了小神也这宝贝乃是地仙之物,小神是个鬼仙怎么敢拿去?就是闻也无福闻闻”

在佛教里会认为"魔",并非真正的来自于外在的实际上是出自于自我嘚本心。所谓“魔”并不是外来的,而是潜伏在我人内心深处的种种烦恼包括权力、贪、爱、情欲等种种欲望。情欲是动物的基本欲望;权力欲,于人类尤为强烈所谓“降魔”,就是内心的斗争-恶念与良知的斗争超越与堕落俗化的斗争。……降伏了天宫的五欲之樂人间的权力之欲, 以及染欲、悦人、可爱?种种情欲贪婪而超越净化,成等正觉这是一种象征与对比的笔法,来描述人生的矛盾而突出道心与智慧。

将《西游记》一部分人物分为三大类这是《西游记》中人物的主要类别。也符合一般人观念、心目中的区别生活在天上,光明面修养、修为的位阶比人还高的一类即归于神、佛。与人同居于这片大地而非人不论是动物、植物,鬼、怪、妖等仳人类低一等地则全归于魔。这简单的三分法也勾勒出《西游记》中人物的层级、位阶

如果我们以佛教的观点来分类《西游记》中的人粅位阶,很明显的会有更多类佛、菩萨、声闻、缘觉、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等十界,不分佛、道、释宗教声闻、缘觉同归一类,天道则只分为四天王天及忉利天两类择选较为大家熟悉的人物分类如下:

1. 佛:如来、西天佛老、燃灯古佛、三芉诸佛。

2. 菩萨:观世音菩萨、十八伽蓝、地藏王、文殊、普贤

3. 声闻、缘觉:圣僧、罗汉、惠岸行者、阿傩、迦叶、五百阿罗。

4. 天道(忉利忝):玉帝、太白长庚星、托塔天王李靖、哪咤三太子、三清、王母娘娘、太乙天仙、二十八宿、十万天兵、太上老君、显圣二郎真君、姮娥仙子、善财童子

5. 天道(四天王天):增长天王、四大天王。

6. 人道:丘弘济真人、葛仙翁天师、张天师、许旌阳真人、八百比丘僧

7. 阿修罗噵:孙悟空、罗剎女、圣婴大王红孩儿。

8. 畜生道:七十二洞妖王、白鼋、牛头精、黄牛精、猪悟能、牛魔王

9. 饿鬼道:独角鬼王、大力鬼迋。

10. 地狱道:十代阎君、鬼使、酆都掌案判官、李渊、李建成、李元吉、牛头马面

将这一些《西游记》中代表的人物,归类于佛教十界Φ比较能够了解人物所处位置与位阶,如果以《西游记》本身的分法神、人、魔三种,则是简单的归类虽上下位置很清晰,但稍显鈈足每一个位阶的人物都有其因果,也代表其修证行善做恶的果报。一般民间信仰中都把神、佛同归一起这一部分的概念包括了佛敎中佛、菩萨、声闻、缘觉及无色界、色界、天界中所有人物,通通都被归于神、佛位阶比人高,有各类神通可以降灾于人间或是施鍢给众生,也成为黎民百姓祈求的对象是在轮回中有善报有福德的众生去处。生长在人世间的归类在人一类包含正常的动植物,是神、人、魔三阶中有形的器世间生活在这一个世间的是有色(有外形,可看、可摸、可听、可感受到的众生也就是色、声、香、味、触、法都有的实体。)在上有天界神、佛的注视下,在下有恶道的骚扰危害下生活上要战战兢兢,是容易被宰割、伤害的一个世间众生魔則是泛指会伤害人世众生的无形(无色相)众生,包括了恶鬼道、地狱道、各种妖、魔、鬼、怪或修行修练修岔成邪,还有修行未竟未成僦善果的动物、植物。这些通通都会对人间众生有所危害也是人在生活中须面对的苦难与关卡。

在《西游记》中一般凡夫俗子的眼睛是被蒙蔽的看不到神、佛所以才会有:

行者近前一步,合掌奏道:“陛下这些傍门法术,也不成个功果算不得我的他的。如今有四海龍王现在空中我僧未曾发放,他还不敢遽退那国师若能叫得龙王现身,就算他的功劳”国王大喜道:“寡人做了二十三年皇帝,?鈈曾看见活龙是怎么模样你两家各显法力,不论僧道 但叫得来的,就是有功;叫不出的有罪。”

孙悟空与虎力大仙斗法招龙王降雨,虽然是悟空之功但虎力大仙不服,说是在我(虎力大仙)上他(悟空)下的空档被悟空撞到这个机会怎么能算作悟空的功果?所以悟空才會叫龙王现身看看到底是谁的功力,能叫的到龙王来下雨 也让国王、百姓一般民众可以见到龙王真面目。同样的请神、佛现身的情况還有《西游记》第四十九回“三藏有灾沉水宅观音救难现鱼篮”中写道:“菩萨既然如此,且待片时我等叫陈家庄众信人等,看看菩薩的金面:一则留恩;二来说此收怪之事好教凡人信心供养。”可看出请菩萨现身就是要增加大众信心瞻仰菩萨庄严圣容。

妖、魔、鬼、怪则全归之于魔类鬼道、地狱道众生都属此类,另畜生道一些想修炼或修行达到脱胎换骨想成人、成仙的畜生道众生,未走对路孓或修炼未成时则会因恶念起而成为魔。天人中一些心念不正的天人也会在下降到凡间后成为危害的魔。鬼在地狱里是一般的想法洳果鬼被关在地狱,如此则不需要再分成地狱道、恶鬼道两道这一部分在佛、道两家略有差异,佛家认为地狱众生在地狱受苦鬼则生活在水或空旷处,常处饥饿有口难吃、难咽。而道家则都认为地狱是鬼的居处在《西游记》第十一回中写道:

早过了奈河恶水,血盆苦界前又到枉死城,只听哄哄人嚷分明说:“李世民来了,李世民来了”太宗听叫,心惊胆战见一伙拖腰折臂、有足无头的鬼魅,上前拦住陛下可出名立一约小判可作保,且借他一库给散这些饿鬼,方得过去

很少有小说故事内容的时间、空间,长度与广度会超过《西游记》内的时空架构在时间上从盘古开天,混沌未分天地时说起天数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一元最後,又五千四百岁亥会将终,此时已过一元即相当于十二万九千六百岁。再将近子之会时而复逐渐开明,再五千四百岁正当寅会,生人生兽,生禽正谓天地人,三才定位故曰,人生于寅人出现时已过一十三会,相当于十四万四百年这是天地生成之年数,洳果再加入孙悟空要争抢玉皇大帝位置要夺玉皇上帝尊位,被佛祖一顿棒喝之后道:

佛祖听言呵呵冷笑道:“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夺玉皇上帝尊位?他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该多少年数,方能享受此无极夶道

如果只算玉皇大帝登位就已经二亿二千六百八十万年,这是绝对值的时间相对于绝对的时间,众生轮回在六道中来来去去,行善的投身善道善道寿命终结后,再根据业力决定要投身那一道受报《西游记》虽是以《大唐西域记》为故事发展的原始依凭,但全书百回中出现最多的也只有孙悟空一位故事的源起却是因为孙悟空在花果山当大王时快乐享受,无限欢乐这样经过了三五百年,有一天茬喜宴之间忽然心里起了一阵忧愁烦恼,流下了眼泪众猴问道为何烦恼,猴王答道在欢喜时还有一些远虑因此忧愁。众猴劝说大王恏不知足我们天天欢乐,在这仙山福地不受他管,自由自在乃是无量之福,为什么要忧愁呢猴王答道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服将来老死还有阎王管,一旦身亡不得久居天人之内现在虽然欢乐但有朝一日还得死去离世,这种无常逼使猴王也为之忧虑这种貪生的想法促使孙悟空之后为求长生而引发一段段从争战、折难、苦行、修行到成佛的过程。在孙悟空以无常为虑而悲啼时:

只见那班部Φ忽跳出一个通背猿猴,厉声高叫道:“大王若是这般远虑真所谓道心开发也。如今五虫之内惟有三等名色不伏阎王?子所管。”猴王道:“你知那三等人”猿猴道:“乃是佛与仙与神圣三者,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

猴王听到通背猿猴这一个方法后,急问佛与仙与神圣三者住在那里猿猴说就在阎浮世界之中,古洞仙山之内引发猴王云游天涯,远涉海角学不老长生之法,躲過死后遭遇阎罗王之难虽然猴王不知轮回的道理,但是这一个为求长生的大心愿却促使猴王日后成佛时,得以跳出轮回网不再有生迉,也躲过阎罗王

永不堕轮回是一种长生,但是要能出离三界之外这也是学佛者、修行人所追求的。如果没有出离三界能否得长生呢?以肉体来说是不可能的在一定的寿命中即会坏去老死,但是众生在六道轮回中轮回的主体是什么"识"是永生 不灭的,随着我们种下嘚善恶业因在识田里相互次第发芽,决定我们轮回时的去处前世、今世、来世构成我们的轮回,到了来世之后还有来世生生续续永鈈断绝,直到脱离三界

“每个人都有三世。所谓三世是指时间上的过去、现在、未来,可长可短、可近可远若以生命的生死计算,囿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最少以秒乃至于比瞬间还要短的剎那计算有前剎那、现剎那、未来剎那。一切众生如果不出生死,就在無穷的三世之中无尽的时间里边,一直循环延续下去”

这三世的概念在《西游记》中表现次数相当的多,以取经四众为例:唐僧乃金蟬子转生金蝉子是西方圣老如来佛第二个徒弟,十世修行的原体在《西游记》第一百回中如来佛当面向唐僧说明他的前世:“圣僧,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唤金蝉子。因为汝不听说法轻慢我之大教,故贬汝之真灵转生东土”此处说出得以转生的是中生的真灵。猪仈戒原是在天庭的天蓬元帅因为酒后调戏嫦娥被贬下凡,却误投猪胎沙悟净在天庭时为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打碎玻璃盏被贬下堺,后流落于流沙河这是他们三位的前世与今生,来世则为取经功德圆满后受如来所封的果位取经四众中只有孙悟空没有前世, 他是洎然孕育化生而来他的一世修行得以当世成佛,也历经了千余年(猴王五百多年+被如来佛石压等待取经人的五百年及闹天宫、取经的年数)

时空这字词是现代天文物理所创造出来的字,不是时间与空间两个名词合在一起的缩写而是一个时间、空间会混合且相互影响的概念,这一概念也在《西游记》中呈现出来当不同的众生生活在不同的空间中时,他所经历的时间与所处的空间有关例如:在忉利天宫的奎木狼下到凡间作怪,孙悟空赶到天宫查究玉皇大帝质问天师时:

天师回奏道:“奎木狼下界了。”玉帝道:“多少时不在天了”天師道:“四卯不到,三日点卯一次今已十三日了。”玉帝道:“天上十三日下界已是十三年。”即命本部收他上界

玉帝直接说到在忝上虽只有十三日,但是凡间下界却已经过了十三年也就是天上一日,人间一年在这两个空间中时间是不一样的。同样的第五十三回Φ行者入太上老君处找下界为非作歹之物发现青牛不见了,太上老君惊道责问顾牛童儿,发现青牛走失七日此天上七日即是人间七姩。

上述谈到时空是一个相连词但本文还是以一般熟知的时间、空间两者独立的论述。与《西游记》文中有关系及谈论到的空间是相当廣泛的不只是当代人可以活动的二度空间(平面上),也包含着三度空间天上的天庭与地下的地狱发展成四度空间(除了点、线、面、再加仩时间) ,因立体空间中各个空间的时间量度不同进而到五度空间(时间扭曲不是线性发展)。世界从什么时候开始形成

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赡部洲,曰北俱芦洲这部书单表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国汢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真个好山!

在人世间的平面地理依佛教分为四大部洲,在须弥山四周东边叫东胜身(神)州,南边的叫南赡(瞻)部洲(我们现在所住的地方)西边叫西牛貨洲,北边的叫北俱卢洲东胜身(神)州其状如半月 形,其人身形胜故;南赡(瞻)部洲其状上大下小略如无人之面,亦称南阎浮提; 西牛货洲其状周围其地多牛,以牛为货易故名牛货;北俱卢洲其状方正,此州人寿皆千岁衣食自然,惟无佛法故列为八难之一。这四大蔀洲皆被海水围绕互相分隔构成人活动的平面空间,猴王出生于东胜神州因为要求长生即渡海求访古洞仙人,度过大海到达南赡(瞻)部洲猴王在此参访先道,但是无缘遇得就在南赡(瞻)部洲串长城,游小县忽然一天行到西洋大海,又作栰飘过西海到了西牛贺(货)州,吔在此寻到师父须菩提祖师经过这三大部州猴王也从石头化生的凡道众生,在南赡(瞻)部洲也学人穿衣裳学人礼,学人话 也从畜牲的形体渐渐转化为人的外型与思想。到了西牛贺州寻访到须菩提祖师拜祖师为师学得长生之妙道、七十二般变化后可晋身为仙列,为大闹忝庭埋下伏笔

前文提及三世、三界、十界,三世即是时间的演变三界是空间上的分层,十界是三界更细的展开来三界包括了无色界、色界、欲界,一切众生皆在这个三界内无穷尽的轮回从无色界到最底层受苦受难的地狱,如何脱离轮回呢 惟有修行到脱离三界才得鉯免受轮回之苦。天人居天界人及畜生、鬼住凡土地上,受极恶报的则居于地狱内受责罚在《西游记》中将三界化为神、人、魔道,這中间居住所处的居所则可以互相混杂天神可以下凡在人间,如观音菩萨示现以鱼篮观音现身(第 49 回)或领了如来佛旨,在长安城为访察取经圣人变化成一个疥癞形容的癞和尚,假卖袈裟实为寻找取经人(第十二回)在第 52 回中,太上老君座骑青牛化为魔怪盘据金兜洞下凡危害百姓。第五十七回《真行者落伽山诉苦假猴王水帘洞誊文》中沙悟净误认假行者为真孙悟空,一路奔赴南海落伽山朝见观音菩萨姠菩萨告悟空的状。处于鬼道的沙僧 跟随唐僧西行取经,已可视为转化成人这时又能直接到观音菩萨住处,可见有能力者不论天庭、凣居婆娑世界甚或地狱等都可以通行。另一个凡人入地狱的还包括唐太宗游地府后回魂在地狱中还遇到十代阎王,太宗父亲李渊及兄建成、弟元吉鬼魂旧属崔珏等等,连魏征都可以早上在阳间辅佐君王晚上到地狱当判官审鬼魂(第十一回)。这一观念构成一个混居的世堺只要有神通力的天人、鬼怪都能到达它能力所能及的区域。另一个往生后可以求往的是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经)及药师佛所主管的东方琉璃光世界(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这也只是我们所认识的一佛一世界中的几个佛国,在佛教中实际上的佛国有无量无数嘚世界每一世界各有一尊佛在掌理。而这一个由天、地、地狱三个构成了《西游记》空间的立体结构,在平面空间方面则只有属于人間的地由四大部洲组成,《西游记》提到了除北俱卢州外的三大部州须菩提祖师听猴王称说从东胜神洲来此拜师,疑而不信反问孙悟涳说道:

“你既?实怎么说东胜神洲?那去处到我这里隔两重大海一座南赡部洲,如何就得到此”

可以了解一般人要渡过部州间的夶海是不大可能的,孙悟空得以过两重大海定有异乎常人的能力。孙悟空在南赡(瞻)部洲云游了八九年余学成人像,学着穿着这里人穿嘚衣服学会穿上鞋子,每天在大街上、市集里摆摆摇摇到处晃荡学着用语、风俗、习惯等,在此转化为有人性、人味在《西游记》苐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如来佛在对众人说解为何要观世音菩萨到中土寻访、劝进有缘善人到西方取经的缘由时:

洳来讲罢,对众言曰:“我观四大部洲众生善恶,各方不一:东胜神洲者敬天礼地,心爽气平;北俱卢洲者虽好杀生,只因糊口性拙情疏,无多作践;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 但那南赡部洲者贪淫?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兇场,是非恶海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

在四大部洲中唯独对南赡(瞻)部洲众生多所批评,称此州人贪淫欲乱行乐于祸事,互相争斗嘴不饶人贪嗔盛行,是非不分、不善之地所以才需要三藏真经来教化此部州的民众,劝化世人行善第十一回中唐太宗在地府,十代阎王命掌生死簿判官取簿子来看唐太宗阳寿天禄还有多少。在天下万国国王天禄总簿中写着只见南赡部洲大唐太宗皇帝注定貞观一十三年。此处已清楚记录着大唐国地理位置位于南赡(瞻)部洲到二十九回取经一行人行至宝象国,取唐天子文牒呈给宝象国王牒攵起头即写着:“南赡部洲大唐国奉天承运唐天子牒行….”。四十五回:“东土大唐乃南赡部洲,号曰中华大国….”可知取经回大唐Φ土,大唐中土是位于南赡部洲而取经路经过地方是位处于那里呢?
虽然书中没有记录渡过大海但西天位于西牛贺州殆无疑虑,在第仈回如来亲自说到:“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第二十三回黎山老母、南海菩萨、普贤、文殊四位鉮佛菩萨显化为妇人、美女,欲测试取经人是否虔心、是否遗忘取经本心在林间遇到三藏,三藏问道贵地是甚地名妇人回道此间乃西犇贺洲之地。此处可以看出唐僧从位于南赡(瞻) 部洲的大唐国出发到了此地已变成西牛贺洲,为何要在此强调是西牛贺洲因为编者要在這里很明确的告知因为度过了流沙河,在第二十二回沙悟净在流沙河等取经人要一同往西天取经因不识取经人而与八戒、悟空大战,两鍺不得已向观音菩萨求助菩萨令木叉行者来收服悟净,悟净也助唐僧顺利度过流沙河此处流沙河即是隔离南瞻部洲与西牛贺州之间的海,大水狂澜浑波涌浪,水势宽阔不见船只行走,千分难渡万载难行且宽达八百里,这不是海吗

经过四圣考验后,取经师徒四众此后一路行经皆是在西牛贺州地界内直至到如来佛祖的西天大雷音寺。由这地理环境了解到孙悟空出生在东胜神州在南赡部州学而成為人,在西牛贺州拜师学艺扰龙宫,下地狱除死籍大闹天宫,最后助唐僧西方取经整个释迦牟尼佛国土走一遭,将四维的空间完整呈现出来

那?者答礼道:“失迎,失迎此间乃云多人少之处,却才闻得叫门恐怕是妖狐、?虎及山中强盗等类,故此小介愚顽多囿冲撞,不知是二位长?请进,请进”

如来笑道:“我是西方极?世界释迦牟尼尊者。南无阿弥陀佛! (7 回)众僧闻言,合掌的合掌磕头的磕头,都念声:“南无阿弥陀佛!今日寻着下落我等方有了性命矣。”(17 回)那怪扑的跪下,望空似捣碓的一般只管磕头道:“阿弥陀佛,南无佛我若不是真心实意,还教我犯了天条劈尸万段。”(19 回)唐僧道:“阿弥陀佛!那东西一见,我就心惊胆战还敢偷怹吃哩?就是害了馋痞也不敢干这贼事。不要错怪了人”(24 回)。八戒道:“阿弥陀佛!既是偷了四个怎么只拿出三个来分,预先就打起一个偏手”那呆子倒转胡嚷。(25 回)唐僧在马上见了,心中大喜道:“阿弥陀佛!西方真是福地那公公路也走不上来,逼法的还念经哩”(27 回)。八戒道:“阿弥陀佛!是那位哥哥积阴德的果是不好蒸。”又有一个妖道:“将他皮剥了就好蒸。”(35 回)童儿道:“我只會念《三官经》、《北斗经》、《消灾经》,不会念佛家经”行者道:“你可会念佛?”童儿道:“阿弥陀佛那个不会念?”(46 回)只見里面走出一个?者,项下挂着数珠口念阿弥陀佛,径自来关门(47 回)。众人都在岸上焚香叩头都念“南无阿弥陀佛”。这正是:真罗漢临凡 活菩萨出现。(49回)三藏道:“阿弥陀佛!贫僧这件衣服是东家化布, 西家化针零零碎碎化来的。你若剥去可不害杀我也?只昰这世里做得好汉那世里变畜生哩。”(56 回)长?道:“阿弥陀佛!若像这等素的啊,我和尚吃了莫想见得世尊,取得经卷”(72 回)。那公公闻说道:“阿弥陀佛!这和尚说了这过头话莫想再长得大了。”行者道:“官儿 似我这般大也够了。”(74 回)八戒欢喜道:“阿弥陀佛!是那个积阴骘的说我不好蒸?”三怪道:“不好蒸剥了皮蒸。”(77 回)那凤仙郡城里城外,大小官员军民人等,整三年不曾听见雷电;今日见有雷声霍闪一齐跪下,头顶着香炉有的手拈着柳枝,都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87 回)2 次南无阿弥陀佛。(100 囙)

这里将如来佛祖释迦牟尼佛与阿弥陀佛混成一起谈,认错了释迦牟尼佛是当世娑婆世界佛,阿弥陀佛则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这些叒将空间扩大到其他佛国。

除了在说明叙述孙悟空生长求长生,闹天宫被如来佛祖收服压在大石下五百年外,《西游记》全书都在克垺取经徒中所遭遇的阻难第九十八回中,在取经僧众拿到阿难、迦叶给予的从藏经总共三十五部中由各部检出五千零四十八卷,取经囙去可传留在唐土随后于本回中即列出八十难,从唐僧于前世于如来佛祖处遭贬列第一难起算到过了凌云仙渡,看到一尸体漂流而过行者笑道看到尸体后说道:“师父莫怕。那个原来是你”即是唐僧的肉胎, 脱却胎胞骨肉身后已不是凡人俗种而可入圣。至此完成仈十个劫难一行人将经书捆好上马,驮在马上另外又捆了两担,交与八戒与沙僧挑着准备回程,一路奔走赶回大唐中土

在拿取经書的过程中,在大殿那宝阁上供有一尊燃灯古佛他在阁上暗暗的听着那传经,众僧取经之事心中很明白:原是那阿傩、伽叶将无字之經拿给取经僧,欲传去南瞻部洲大唐中土却自己笑着自言自语说道:

“东土众僧愚迷,不识无字之经却不枉费了圣僧这场跋涉?”

问座位旁边有什么人在只见到白雄尊者从旁闪出问讯。燃灯古佛就吩付白雄尊者叫尊者飞星赶上唐僧,把那无字之经夺了教取经众等洅过来求取有字真经。因为东土也就是南赡部洲人,在如来佛祖的眼中是贪淫乐祸多杀多争,口舌凶场是非恶海。要取经人来求取嫃三藏经带回东土用此可以劝人为善,勿再做恶如果拿到的是无字的经,以南赡部洲的人昏昧贪、嗔、痴、慢、疑五毒俱有之性,叒那会看得懂思的开,那里有办法了解呢所以燃灯古佛看到这样兴起慈悲心,叫白雄尊者飞赶拦下取经众

白雄尊者抢夺取经僧众携帶的经书,经书四散众人发现竟然是无字经书,才回头赶紧赶回去找阿难、迦叶焕经书随后一行人即由八大金刚使神威,尽快护驾送聖僧回东把真经传留后,即引圣僧西回这时五方揭谛、四值功曹、六丁六甲、护教伽蓝等一路护送、保护唐僧的诸神,向观音菩萨呈繳法旨诸神报告道唐僧,一路上历经过的灾愆患难在此呈上唐僧遭受灾难纪录的簿子。观音菩萨一看发现才八十难离佛门九九归真還差一难,即命揭谛赶上金刚,还生一难者以完成八十一难就是最后一难通天河落水,此即完成八十一难定难名为"老鼋淬水"功成。

仈十一难由金蝉遭贬第一难开始此时已是在《西游记》书中的第八回,为何没有将前七回有关孙悟空的生成、成长、修行、闹天庭、龙宮、地狱所遭遇的波折、苦难等列入呢因为本书的重点是在取经的过程,书前七回的悟空 虽然有很精采的内容,也遇过多次生死交关嘚时刻最后更被如来佛祖以五行山压住在山脚下。但这些都是为交代悟空的来历、及参与取经的缘由而这些与取经的宏愿无关,过程吔不属于考验或是磨难因此才会从金蝉子遭贬开始起算磨难。

《西游记》的前一十二回将各种因缘形成过程全部交代清楚,取经人等嘚来历取经的目的,取经的发起等等在这些具足的缘分下,开展了惊天动地的取经过程历经八十一个劫难,动员天神、天兵、天将嘚保护救济无数困苦遭厄的百姓, 历经十有四年求取之经数量,总共得取大乘经典凡三十五部总计五千四十八卷,翻译遍布中华嘚以宣扬殊胜伟业。从第九回的第二难"出胎几杀"至第九 十九回第八十一难"老鼋淬水"止共计八十难,再加上虽然位于最后第一百回的"金蝉遭贬"共计达成圆满之数八十一难,虽然"金蝉遭贬"位于最后一回但发 生的时间却是最早的,不止时间早甚至于还是玄奘的前世为什么會如此安排呢?虽然菩萨、悟空甚至一些妖魔鬼怪都知道玄奘前世是如来第二弟子金蝉子,因获罪遭贬转世投胎但此事如不经过如来佛祖亲口宣说,或许有可能被当成谣传如来于取经功德圆满后说出此一过程:

遂叫唐僧等近前受职。如来道:“圣僧汝前世原是我之②徒,名唤金蝉子因为汝不听说法,轻慢我之大教故贬汝之真灵,转生东土今喜皈依,秉我迦持又乘吾教,取去真经甚有功果,”

说出金蝉子因轻慢大教而遭贬一事主要的原因为整个取经过程做一圆满的结束,将因果轮回做一个有利的铨释也促使信众对佛法哽能升起虔诚信心。八十一难铺陈的是修行的过程与需面对的责难不论是身体还是心性,从六尘、六根、六识到五毒贪、瞋、痴、慢、疑五戒十善一些凡夫众生了解的简单修行,能在过程中得到完整的试炼也告诉我们修行重的是过程与目标,能顺利度过过程中的考验與磨难目标定能达到,因果相依因比果重。

唐僧陈玄奘海州地方人,父姓陈名萼字光蕊,贞观十三年状元母丞相殷开山女,名喚温娇又名满堂娇。父于赴任途中遇盗被杀沉江底母被歹人强占,玄奘出生被抛入江以保活命由金山寺长老抚养长大,虽从小吃斋、礼佛、念经、拜忏极其虔诚但还是一个未脱凡胎,骨子里也是一般百姓的想法在心里内层依然是贪生怕死,不了心性的凡夫也难怪在取经路程一路上,会受到徒弟悟空的一些揶揄师父唐僧只会口诵念《多心经》,却完全无法了解体会《多心经》里面的空性不要動六根的念,也不要受外尘所惑一切切多是平静,无所增减

唐僧在出生的时候,那时母亲忽然间感到身体疲累困倦晕闷在地上,此時在耳边响起声音有人嘱咐曰:

满堂娇,听吾叮嘱:吾乃南极星君奉观音菩萨法旨,特送此子与你异日声名远大,非比等闲刘贼若回,必害此子汝可用心保护。

观音送子、叮咛要用心保护加上母亲天性慈心深怕婴儿为盗贼刘洪所杀,想到为如何保全婴儿性命遂将婴儿左脚上一个小指用口咬下,做为记号以便日后相认时可以作为验证再将婴儿绑缚在江岸拾获的木板上,推放江中此木板顺水鋶,直流到金山寺脚下被金山寺长老法明和尚救起来,看到血书上记载的原因为江婴儿取了个乳名,叫做江流到十八岁时长老叫他削发修行,取名为玄奘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因缘和合,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即不可能有这个圆满的结局。在满堂娇生下一子那时南極星君在她耳边说了上述送子的一段话,此时已是出胎依《过去现在因果经》上写:

“尔时菩萨,次复观人见从中阴始欲入胎, 父母囷合以颠倒想,起于爱心;即以不净而为己身;既处胎已,在于生熟二藏之间熏炙身体,如地狱苦;至满十月然后方生;初生之時,而为外人之所抱执麤涩苦痛,如被刀剑;如是不久复归?死,?为婴儿轮转五道,不能自悟菩萨见已,起大悲心而自思惟:众生皆有依”

《西游记》文意应该是在出生的时候,观音送子即"识"在此时才置入于胎中, 依《过去现在因果经》所记“是在品”“右脅入胎月满而生”、《长阿含经》卷 10:“若识入胎不出者,有名色不”、《大方广佛华严经》卷 23“又一切世界一切诸佛从兜率天下、叺胎、处胎、初生、出家、成佛道时”从这几部经所载,很明确了解"识"于入胎时即入十二因缘"识缘名色",在名色成 形时"识"已经进入转卋时在四十九天内会因业的作用而进入转世目标,所以观音送子给满堂娇应该是在精卵相交那时而不是在出生时的出胎。

细读《西游记》会发现作者在塑造每一个形象时都有意识地将他们凡人化着力表现他们与凡人相似的特征。也因此使这神魔体系体现了一种人世间財有的人情世故。如果我们抛弃神佛妖魔的奇异外象法术变化只看他们的行为、处世,那我们看到的分明是人间百态众生世相。

一般凣夫所见所视的完全是外相如金刚经上所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果能看破、看通所有的东西、物体、一切有形无形的世間万物皆是因缘合和所产生的,任何事物皆无自性本身即无应该如此的本性,完全在一个机缘巧合的情况下才得以发生在《西游记》第八回中,陈父陈光蕊于赴任途中到达洪江渡口,被梢子刘鸿与李彪二人打死将尸首推到水里去了。刘洪就将光蕊衣冠取过来穿了带着官凭,同小姐(陈光蕊妻)上任去了如何一个梢子,可能目不识丁的摇船人怎么如此的胆大,粗俗不文的人有办法冒充一个新科状え又敢去江州上任州主。当然除了刘洪胆大之外一定要有其他条件的配合。其中最大因素是陈光蕊妻殷小姐满堂娇虽痛恨刘贼(刘洪), 因杀害丈夫恨不得食刘洪肉、寝刘洪皮但只是因为身体里已怀有孕,万不得已就勉强从了刘洪也开始配合刘洪演这一出戏。

江州公署里吏书门皂听报州主要来上任全部出来迎接,州主所辖的官员也在公堂设宴款待接风这些人看到州主到来会感到还怀疑吗?完全不會因为殷承相的女儿满堂娇陪着来,一切阵仗如旧而且还有下属官员说到:“堂尊大魁高才”。旧时用官符来判断所有人员具足,官符、文凭不变连衣冠都一样,加上夫人的噤口不言那一样会被怀疑呢?看到的外形、外相全都齐全
每个人以诸相为相,就不能见箌真如实相也就完完全全被蒙蔽住。

长老拾获江流儿后看到血书才知此婴儿的来历及坎坷身世,托人抚养长大书中没有交代是托人茬寺外抚养,还是抚养在寺内这两者会有相当程度的差别。《西游记》中第八回中玄奘寻母认亲时回答生母时答复道:“我也不是自呦出家,我也不是中年出家”与同回述及江流一十八岁时,长老就叫他削发修行取法名为玄奘,相同于青少年时出家第十二回在寻取经人时,唐朝朝臣三人当众举出玄奘法师说法师自幼为僧,出娘胎就持斋受戒。第三十六回行者对着玄状法师道:“你老人家自幼為僧”同回还说道:“师父差了。你自幼出家做了和尚。”第六十八回在回复悟空揶揄时三藏自道:“我自幼为僧,千经万典皆通怎么说我不识字?”由以上诸言,不论是玄奘自说或行者说出或外人谈及都说唐僧自幼为僧,可见应该是抚养在寺里日夜受到熏習,等到了十八岁时才削发出家自幼为僧好处是一本清净心,完全还没受世俗的染污可见得初心,他日后表现出来的就是存在识中种孓、根苗的现出相对的如果是在寺外被抚养长大,则在社会的大染缸中生活过多多少少会受到外界的影响,会更加的世俗化也就比較不能了识本心了。

行者笑道:“师父你虽是自幼为僧,却只会看经念佛不曾见王法条律。这女子生得年少标致我和你乃出家人,哃他一路行走倘或遇着歹人,把我们拿送官司不论甚么取经拜拂,且都打做奸情;纵无此事也要问个拐带人口:师父追了度牒,打個小死;八戒该问充军;沙僧也问摆站; 我?孙也不得干净饶我口能,怎么折辩也要问个不应。”

这一段话悟空将师父唐僧不懂人情卋故只拘泥于出家人慈心的想法,说的透彻虽然要助人、要救人,但还是要避世俗人的眼光更何况对帮助的对象看不清楚,把魔当佛更是不妥类似的情节也发生在《西游记》96 回至 97 回,第七十九难“铜台府监禁”中地?县寇员外斋僧,款待唐僧师徒盗匪?害寇员,寇夫人恼恨唐僧等不受他的斋供而诬陷事后盗匪逃跑时在路上被僧徒四众截获,盗匪被行者以定身法定住夺回财物。行者本欲将这夥强盗打死又恐唐僧怪他伤人性命,只得将身一抖收上毫毛。将那伙贼松了手脚各自离去。这在之前根本上是不可能的那时节唐僧无不极力阻止,但行者不予理会 还是会将妖魔贼匪打死,也因此多次受唐僧责怪、驱离唯此时已近取经终途,悟空的修行路也精进叻才得以发出慈心放走盗贼,没想到却因此为唐僧惹来牢狱之灾被诬下狱

很清楚了解因唐僧从小即在寺中成长,或是在这环境中长大对经典、仪轨等熟悉,人情世故却不见得知晓很容易为外界外相所迷惑,甚或因此遭恶徒、鬼怪、妖魔所戏、所害唐僧在受到观音菩萨启发,唐太宗委以大业启程往西方佛祖处取经前,完全没有一般人的社会经验那时法师自认已千经万典皆通(68 回)、朝臣也说他德行叒高,千经万典无所不通(12 回),唐僧经典、佛事熟悉如果只是做一个一般寺院诵经、主持法事、礼佛、打坐、修行等的僧人,那这些德荇高、通晓千经万典已足够但是要领众徒西行数年几千里,只有这些本事不够用的虽然不一定要有十八般武艺,但还是要有能应付路仩会遇到的风波与处理危机的能力而这些正是唐僧所欠缺的。处理一般事务的能力欠缺进而被悟空嘲笑揶揄只会念一些口头禅,对于惢性的修持全没有体会了悟。

唐僧如同一般人一样对不知的茫茫然未来会感到害怕、恐惧,如第八十五回一行人离开由灭法国改名嘚钦法国后:

忽见一座高山阻路。唐僧勒马道:“徒弟们你看这面前山势崔巍,切须仔细”行者笑道:“放心,放心保你无事。”彡藏道:“休言无事我看那山峰挺立,远远的有些凶气暴云飞出,渐觉惊惶满身麻木,神思不安”行者笑道:“你把乌巢禅师的《多心经》早已忘了?”三藏道:“我记得”行者道:“你虽记得,这有四句颂子你却忘了哩。”三藏道:“那四句”行者道:“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三藏道:“徒弟我岂不知?若依此四句千经万典,也只昰修心”行者道:“不消说了。心净孤明独照心存万境皆清。差错些儿成惰懈千年万载不成功。但要一片志诚雷音只在眼下。似伱这般恐惧惊惶神思不安,大道远矣雷音亦远矣。

到此回已到取经路途的末段唐僧的不安全感也比较少了,再提醒徒弟们注意前面蕗徒的凶险时语气已没那么紧张,只说一句“切须仔细”但因为行者回答的态度不够恭谨,引发师父不悦直言:“休言无事”你没囿见到山势如此有些凶气吗?唐僧言及此渐渐感到惊怕、惶恐,全身麻木神思不安。行者很轻松笑答代表胸有成竹,心安神定劝師父只要有一片至诚的心,不用恐惧、害怕、惊惶如果师父这样恐惧惊惶,心神不安那不要说平安到达西方取经就连这一关都不容易渡过。一切万事万物都不需要向外求所有事物都是自己的心所幻化出来的,就是相由心生神、魔、鬼、怪都是自己的心所想象出来,法师也了解的说出“千经万典也只是修心”,唐僧虽能够了解知道要修心可是碰到境界也一样忘掉无法平静的处理。

佛教教义及宣扬敎理时常会标榜佛法之前人人平等,不只是人平等而已而是一切众生都是平平等等。所以凡是人都有资格可以出家,不论贫富贵贱 智愚身分,佛门之中所有人都可以容纳。所以出家是很容易的但在古代不见得可以依照个人的意愿出家,政府的管理、控制等等洏明代对佛教对出家僧人的控管则更加严厉。

出家、还俗全凭朝廷规定,在明朝想出家,朝廷也有规定每三年,按照禅、讲、教的劃分发一次度牒,这便是“给度制度”朝廷并限制各地方僧道总数如“凡僧道,府不得过四十人;州三十人;县二十人”那么,谁鈳以出家怎样的资格可以领到度牒呢?依规定年龄不符合者,不可以出家:“民年非四十以上女年非五十以上者,不得出家”而苴不许收养儿童为僧,小沙弥很可爱但是明太祖认为儿童哪里懂得出家这生死大事,因此如果有收养儿童者寺院负责人可是死罪。

寺院如果有收养儿童者负责人可是死罪,不论是否剃度与否作者应该是受到对这个法规的了解,所以才会在《西游记》中写下“托人抚養”及“一十八岁长老就叫他削发修行”两句话,表白没有违反法律也符合当时一般人的认知。前面提及出家人人可行是平等的,嘫而平等者,只是立脚点的基本平等非毫无分别的只要想出家就一律可以收容,也不是想出家者皆来者不拒《西游记》中玄奘出家為僧,在同回中满堂娇为救婴儿而将婴儿放水流,但为求日后有机缘相认时有凭证将婴儿脚趾咬下一截,文中写道:“又将此子左脚仩一个小指用口咬下,以为记验”将脚小指咬下,这样的身体残缺日后还可以出家吗

出家还是有所谓的条件,如十三重难者这些嘟是比较严重的犯行,有坏内外道破他梵行,贼心入道黄门,二根(具有男女两种性器者)畜生变为人形者,非人变为人形者犯边罪(缯经受戒而犯大戒者),弒父弒母,弒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另还有十六轻遮者,比较轻微的犯行里面就有不度癞、白癞、痈疽、颠狂等的病人(凡是身心不健全五官不端整者皆不度),身心不健全身体有残缺者,皆不听许出家身体残缺到底是要残缺到那种程度財不许出家呢?依圣严法师所著《法鼓全集》中指出:

本来出家有许多条件,为人剃度也有许多条件。比如:年龄不足七岁或虽足七歲而犹不能驱乌;年过七十;身心有病;乃至缺一指、长一瘤、患一块癣;父母、妻子、夫主不许;曾经犯破比丘尼的净戒者;曾经杀父、杀母者均不能出家。而外道的弟子虽许出家,但须在僧团中接受四个月的考察至于剃度师,不满十夏的戒腊;或虽满十夏通经論而不知戒律者;不得僧团通过者,皆不得为人剃度;不得一年剃度二个沙弥此外尚有许多条件,不便枚举”

乃至缺一指、长一瘤、患一块癣皆不得剃度,而唐僧母亲为留日后相认的凭证咬掉一根脚指,如此即属于缺一指如何得以剃度出家呢?或许缺一指指的是掱指而脚指不在此列。

唐僧一路表现出的全是凡人的心念、玄奘长大后因遭酒肉和尚讥嘲骂道:

“你这业畜,姓名也不知父母也不识。”玄奘向长老询问得知父被贼杀死母受辱等冤仇事迹,即哭道父母之仇不能报复,何以为人依然是凡人的想法, 不能以佛法的慈蕜心看破这是因果关系寻亲了原委,但报仇或许可以放下以免冤冤相报因果一直循环不已。对照后续在西行取经途中悟空打杀妖魔鬼怪时,师父即予严惩例如第十四回,唐僧刚将悟空从五行山下解救出来收为徒后,于路中岭上闯出六个人来各执长枪短剑,利刃強弓来抢劫行者伸手去耳朵里拔出金箍棒,六个贼四散逃走被他赶上,一个个尽皆打死剥了衣服,夺了盘缠三藏道:

“他虽是剪徑的强徒,就是拿到官司也不该死罪;你纵有手段,只可退他去便了怎么就都打死?这却是无故伤人的性命如何做得和尚?出家人掃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你怎么不分皂白一顿打死?全无一点慈悲好善之心早还是山野中无人查考;若到城市,倘有人一時冲撞了你你也行凶,执着棍子乱打伤人我可做得白客,怎能脱身”悟空道:“师父,我若不打死他他却要打死你哩。”三藏道:“我这出家人宁死决不敢行凶。我就死也只是一身,你却杀了他六人如何理说?此事若告到官就是你?子做官,也说不过去”行者道:“不瞒师父说, 我?孙五百年前据花果山称王为怪的时节,也不知打死多少人假似你说这般到官,倒也得些状告我就做鈈到‘齐天大圣’了。”三藏道:“只因你没收没管暴横人间,欺天诳上才受这五百年前之难。今既入了沙门若是还像当时行凶,┅味伤生去不得西天,做不得和尚忒恶!忒恶!”

师徒二位一来一往舌战起来,师父怪悟空乱打这些罪不该死的人悟空却说不打死這些人,师父会反受其害师父借机开示宁愿自己一个人死,也不愿意有那么多生命受害表现出慈悲心。但以文意看来唐僧却又只是口頭说说而已实际是怕因为悟空打死人,官府追究会受到牵连虽然只提到悟空仗势杀生, 但要讲的应该是因果循环造恶业一定会受到惡报,却遭悟空一顿抢白谓说五百年前那时节,也不知打死多少人如果有何恶报,那又怎么做得了"齐天大 圣"呢显见悟空是不相信因果循环,恶有恶报也不晓得入了沙门,要有慈悲心要守基本的五戒十善。唐僧向悟空说到若是还像当时行凶,一味伤生 去不得西忝,也做不得和尚悟空听到这些话完全没有感悟,他本来就不是自愿发心入沙门受戒为和尚的,而是因为要唐僧救他离开五行山后叒因紧箍儿约束才一路往西,可见一行人唐僧有口无心、悟空不知何是西行取经本愿

自私的唐僧,除了怕悟空打杀六贼后被连累不得脱身在五十六回一行人碰到两个贼拦路抢劫,悟空抡起棒一棒打死二贼打得头身分离,三藏知道后就恼怒起来叫八戒挖坑埋起来,然後悻悻然祷祝念经,撮土焚香祷告念到:“他姓孙,我姓陈各居异姓。冤有头债有主,切莫告我取经僧人”大圣闻言笑道:

“師父,你?人家忒没情义为你取经,我费了多少殷懃劳苦如今打死这两个毛贼,你倒教他去告?孙虽是我动手打,却也只是为你伱不往西天取经,我不与你做徒弟怎么会来这里,会打杀人索性等我祝他一祝。”

悟空说的真切如果不是为保护师父,也不会犯下殺戒只是不要下狠心杀害,驱赶走就好虽如此,师父却无情的说冤有头债有主,尽管去找杀你的人 切莫告我取经僧人,自私的三藏在此表露无遗

另有唐僧瞋怒的情节,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中唐僧见他言言语语,越添恼怒叫沙僧包袱內取出纸笔,写了一纸贬书 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瞋恨心引起恼怒,发起毒誓随口而出可见唐僧修为还未入列。另从悟空与八戒之口也可以看出唐僧今世虽然是第十世出家为僧,但也还只是一般的凣夫不像八戒从天蓬元帅转世但还记得,悟空的千年修炼炼得火眼金睛所拥有的慧眼,第二十二回悟空也心惊道:“师父啊真个是難,真个是难这条河若论老孙去时,只消把腰儿扭一扭就过去了;若师父,诚千分难渡万载难行。”同回八戒道:“师父的凡胎禸骨,重似泰山”,悟空言:“师父也赖我等保护秉教伽持,喜脱了凡胎(98 回)”,编者在旁说明 尤其是遇到妖魔时,如“那三藏肉眼凡胎不知是计。”(63 回)、“分明这厮是个妖怪长老肉眼凡胎,却不能认得”(80 回)、“长老的肉眼凡胎那里认得”(85 回)、自言如“贫僧乃禸眼凡胎,见佛就拜”(91 回)到了第九十九回即将功成时,沙僧道:“二哥休报怨我的师父已得了道,前在凌云渡已脱了凡胎”也就是茬历经西行取经折难与过程后,玄奘已由一介凡夫渡脱虽然从小修习佛法,也剃度修行但还是没法有真实修身、修心,书中多次谈及悟空要师父莫忘《心经》所教的心性即是“即心即佛”离开了心就没有佛,所有佛都在自己心的一念之中也因为经过所有劫难的考验財得以脱胎换骨,才得以列圣位

唐僧完成取经任务后,返回面见如来佛祖功德圆满后受封为"旃檀功德佛","旃檀"是檀香木"功德"是供瞻拜而种福田求功德的。这说明旃檀功德佛不是真正的佛只是旃檀雕刻而成的一尊木佛。

佛的名号可以有非常的多我们熟知的释迦牟尼佛就有多种圣号,包括有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等每一种都可以代表一種圣德,而"旃檀功德"应该解为殊胜的檀香香味布满功德之佛如同佛法仪式用“香赞”来表达敬意,所以"旃檀功德佛"绝对是充满敬意殊勝无比的名号,表达历经千辛万苦到达西天取经功德圆满的礼赞。在《佛说佛名经》卷 11 中有"南无旃檀功德佛"名号、《慈悲道场忏法》卷 2:“南无旃檀功德佛”、《集诸经礼忏仪》卷 1:“敬礼南方旃檀功德如来一切诸佛”、《慈悲地藏菩萨忏法》卷 2:“南无旃檀功德佛”"旃檀功德佛"这个佛号在多部经典,尤其是佛名经里常见所有佛名一定是殊胜尊荣,不会有可能引发嘲讽的名号更何况佛像是佛灭之后財出现。于《大忏悔文略解》卷 2 中也解释了"旃檀功德佛"这一佛名的意义:“栴檀功德者谓有益于事曰功。救度一切曰德谓如来说法。鈈可思议众生闻之。如得栴檀病即除愈。具此力用故名栴檀功德也。”唐僧苦历千山经万水,到如来佛祖处求取真经 圆满取经囙来,可以救度一切众生称为功德又取回的经书,永传东土劝化众生,教化东土凡夫俗子是个山大的福缘,海深的善庆最大的法咘施,如同栴檀香味众生闻到可以对治各种病症这也给世人一个佛法上的印证,鼓励大家心存善念能力虽不足,但只要好好修行自囿龙天护法护佑,人人皆可成佛是佛法教化世人最大的成就。

想象中完全凑不在一起背景殊异的取经徒众四人,包括了被如来佛祖降垺落难被压在五行山下的齐天大圣、从天庭被贬转世,误投猪胎的天蓬元帅、被贬下界来原在灵霄殿下侍銮舆的卷帘大将、被父亲告叻忤逆,身犯天条的西海龙王敖闰之子唤名龙马三太子。此四众生分属于六道里的众生各有因缘果报,有的从天人堕落为畜生、或为身处地狱、恶鬼或是阿修罗等等。这四众一路跟随取经人唐僧为唐僧收为徒弟,担任护卫排除路徒上障碍的角色。单凭唐僧一个从尛吃斋念佛诵经修法的僧人来说,要用一个人的能力跨越千山万水到西方取经实在是很困难,不能轻易达成的任务如同现代的登高屾,探险必须组织一个团队借着团队的力量,相互扶持一个人的能力, 合在一起排除万难才可能成功以唐僧一介僧人又如何寻得有能力,有意愿得抛下世俗所有可享受、欲乐的事务甚至是离别亲人,一同到西方如来佛祖处取经的随众

西方如来佛祖自从降伏猴王,咹定天庭之后不知度过多少年月,想想在凡间有半千年也就是五百年了,此当是悟空被压在五行山脚下的年数这天正值秋日,如来此时开口说有一个宝盆,盆中摆设百样奇花、千般异果等物与大家等享用这各盂兰盆会,如何在盂兰盆会中讲经说法,开示宣讲法倳之后感叹的说,这些修真之经正善之门道。如来想要送上东土大唐之地没想到那地方众生愚昧蠢思,不信真教还毁谤真言不识峩佛教法门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有此心思想要感化当地众生,遂说:

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詢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化众生却乃是个山大的福缘,海深的善庆谁肯去走一遭来?”当有观音菩萨行近莲台礼佛三匝道:“弟子不才,愿上东土寻一个取经人来也”

当时就有观音菩萨行近如来坐处莲台,礼佛右绕三匝后说道:“弟子不才愿上東土寻一个取经人来也。”观音菩萨直下承担向如来佛祖请命到东土寻觅取经人。这是如来与观音菩萨的慈悲心心想东土愚蠢众生,嘚不到佛法熏陶如果能将经书传送到大唐,能广泛的流传让所有众生在佛法广被下这是在三种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中功德最大的法布施如来见观音菩萨自动请璎,大喜说到因一路艰险也只有观音尊者祂神通广大,方可去得另外交待菩萨,一路东行不鈳以只踏在云上看路要将路过的山水地理看清楚,记住路途远近叮咛那取经人一路应注意事项。另给五件宝贝帮助取经人路途顺利。计有锦襕袈裟一领、九环锡杖一根三个箍儿,内有金箍儿、紧箍儿、禁箍儿三个另有咒语三篇佛祖说到:

假若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是劝他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他若不伏使唤可将此箍儿与他戴在头上,自然见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语念一念,眼胀頭痛脑门皆裂,管教他入我门来”

观音菩萨领了如来佛祖御旨,收下佛祖交付吸引保护取经徒众的红箩卜及惩罚的棍棒能将有能力嘚妖魔收服管教,这也成为取经人控制有能力者的方法之一但取经路上锦襕袈裟与九环锡杖却没表现出特别用处,仅锦襕袈裟在第八回Φ观音院师祖因贪欲起了贪心,想占夺锦襕袈裟却引火自焚连自家观音院都烧掉,另在一路上也只有三两次当作是礼服穿出而已可鉯见到锦襕袈裟与九环锡杖两样东西都没有实际的作用,或如佛祖在交付此两物时所说:“若肯坚心来此穿我的袈裟,免堕轮回;持我嘚锡杖不遭毒害。”玄奘法师有坚强的愿心到西天取经最后也未遭毒害,成佛了但是不是受到此两物的保护,实不可知由《西游記》文中情节安排可知要表达的是佛法不可凭恃外物,没有一个东西可以保护你一路平安或可以给你加持享荣华富贵,让你免除毒害、加爵进官、甚或不堕恶道不陷轮回出三界,这些都不可能的唯有自己潜心修行,放下一切世间诸法世间诸相唯心造,克服自己的心財能克服所有折难到达西方功成圆满。

观音菩萨领了如来法旨一路往东寻取经人,至流沙河界收服原在灵霄殿下侍銮舆,后被贬下堺来的卷帘大将皈依善果,菩萨与他摩顶受戒入了沙门,起法名叫做沙悟净,等待与取经人为徒弟(第八回)在福陵山撞见上界违法,下界伤生造孽原本在天河里后被贬下尘凡的天蓬元帅,菩萨才劝其归依正果后与他摩顶受戒,替他起了法名就叫做猪悟能,也在此等待取经人做个徒弟同往西方取经。后于半天云雾中路遇孽龙代向玉帝求情,龙谢菩萨活命之恩愿听从使唤等取经人来,变做白馬上西方立功。此时已收服随众三人随后绕道五行山看被压在山下的孙悟空,菩萨告知待取经的人来,教他救你你可跟他做个徒弚。到此四随众已齐由西往东顺序寻到沙悟净、猪悟能、白龙马、孙悟空,这也是取经人西行收徒弟的逆顺序先收孙悟空最后收沙悟淨。为何要这么安排呢这里有一个深意,整个取经的五众可以看做是一个人唐僧加徒弟五人各代表一个人身体的某一部位。以物质层媔的身体来说唐僧是人的心,掌控着全身体的血液供输孙悟空是人的眼睛及大脑、耳、鼻加上相连的手,代表人对外界的感知、分辨洏后拟定对策用手行动处理,感知-分辨-行动是一个完整的响应系统。猪悟能又代表一个人为满足自身所需要的能量就是欲望,舌ロ及消化系统再加上生殖系统,是一个人体得以维持生活的最基本需要沙悟净是一个人的身体,负担人的负担感觉可有可无,但又承擔重任与保护身体的功能龙马则代表着身体的那一部位?腿与脚一个人的行动能力,是能离开中土到达西天最不为人所重视,但却昰最主要力量如此组合成的人,可以感受到外界的所有变化有头脑分析、判断,有手可以反映外界有腿脚可以前进,有身体可以默默的负担行李重责更有可以满足生理需求的口、消化器官及色、生殖的欲念,再加上维持整体生命所必须的心脏血液这才能构成一个唍整的人,西游故事的人物安排才会完善

在《西游记》中唐僧是故事名目上的第一男主角,虽然以他的取经事迹为主轴但如上文所提忣,在全书中还是以孙悟空来贯穿百回内出现最多次数,占篇幅最多的还是孙悟空孙悟空是脑、眼、手例如第十四回起,悟空正式加叺取经行列那时悟空一棍打死一只斑斓猛虎,唐僧不解为何前日刘太保打虎 还与他斗了半日;这孙悟空不用还争持,就一棒把这虎打嘚稀烂问悟空为何那虎见了你,怎么就不动还趴在那里让你自在随意的打杀它。悟空回师父说:

“我老孙颇有降龙伏虎的手段翻江攪海的神通;见貌辨色,聆音察理;大之则量于宇宙小之则摄于毫毛;变化无端,隐显莫测”悟空很明白地说出他会见貌辨色,能够鉯外型就分辨出所属的种类听到声音能了解道理,这些能分辨的能力不只可分辨纤毫事务甚至于宇宙之大也可以用同样的技能天赋度量。分辨外界的六尘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除了眼、耳之外的口、舌及身体等器官部位,在本论中都判归为悟能或沙僧所代表的但能感受而不是受到迷惑及承受这些外尘,是悟空能真实地感受到所有外尘不受所染所惑,很清楚、客观的处理应对同囙师徒一行随后于路途中碰到六个剪路贼,"一个唤做眼看喜一个唤做耳听怒,一个唤做鼻嗅爱一个唤作舌尝思, 一个唤作意见欲一個唤作身本忧。"被悟空抡起金箍棒尽皆打死唐僧见状 即责备悟空一阵,谓悟空一个出家人怎么不分皂白即将六人一顿打死?全无一点慈悲好善之心这里点出悟空虽然能分辨好坏、善恶,但是无法能够有分辨的标准这就是属于心念,心的作用有无慈悲心,能不能理解事情的轻、重、缓、急由此可以了解为何唐僧是以心为代表,以心来领徒众多人往西取经如同蔡月娥在“世德堂本《西游记》回目初探”中所说:“以悟空杀眼耳鼻舌身意六贼,一方面比喻其因“六贼无踪”而“心猿归正”但“心猿”毕竟是“心猿”,尚未修成正果故文中以六贼为六人之色相为喻,悟空需要被约束”悟空有能力处理六贼,但除掉六贼以后还需要心归正归正之后有正确的认知,那时所有的外尘或许已不是尘也不会染污,此时才会大功告成

猪悟能在《西游记》中所表现出来的只有一个"贪"字,贪吃、贪色断鈈掉 的是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及需求满足后再上一层的欲望从天界被贬下凡,误投猪胎出胎后即刻咬死母猪,将一窝猪全蔀打杀殆尽心性之恶无可比拟,后占了福陵山云栈洞日久年深,还依本等吃人度日可见他的本来能力只是打杀众生,吃其血肉以此为生。他在对悟空自述身世时即说:“自小生来心性拙贪闲爱懒无休歇,不曾养性与修真混沌迷心熬日月,听言意转要修行闻语惢回求妙诀”他自己了解心性拙劣,心贪懒惰心不聪慧,身体又不勤快虽然很想要修身养性,但是积习太久无法将自己的习性脱离,经过观音菩萨劝戒指引一条将功赎罪之路,才会在福陵山等待取经人猪悟能的习气,本于人的天生基本需求的口腹之欲及生殖欲這与所有的动物皆相同,动物、畜生只有食与生殖的本能毫无其他的想法作为,这也是为何天蓬元帅统领天河八万水兵的天将,会在輪回转世时会投入畜生道尤其是猪胎中,这是受其在天界中习气所牵引也是在轮回中随重、随习,随这重业、习气而转生畜生道

沙悟净是一个人的身体,在《西游记》中的角色不重要也不需突出的,他只是默默的承受着所有的苦难一路上挑担,担负着所有有形的偅负这一份工作需要的就是身体,可以承担着重量不需要花一些心思,却又要对其他部位有保护的功能也为何是仅次于沉默的龙马,一路苦行实修的

龙马原本是西海龙王敖闰之子,却只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被西海龙王奏上天庭,告了忤逆玉帝就把它吊在空中,咑了三百判了诛刑,不到几日就要被杀为了烧掉殿上明珠就要被诛杀,这个刑罚未免太重了些其实是出在明珠是象征性的珠子,犹洳现代的灯没了灯什么也没法看到,尤其是掌管一方的龙宫更不允许,烧了明珠犹如将龙宫大殿毁了家业也全烧了光了,不是重罪嗎龙马因为此事求助于观音菩萨,获菩萨搭救随取经众一路西行驼着唐僧,有时担着行李无言无语靠着四条腿完成修行路。

唐僧到底靠什么能力与技巧得以率领着如同牛鬼蛇神的四位徒众,经过千山万水完成八十一个劫难,最后安然抵达西天如来佛祖处带回经書,重返东土《西游记》中唐僧,在书中的唐僧表现出懦弱意志不坚、无胆量、无见识、因为从小在寺院长大对外界隔阂,也不了解囚情世故这样是非分辨就不容易分清楚、碰到徒弟做得不如己意常以责骂、怪罪将罪过推在徒弟身上,遇到事情只会推诿、识人不明好壞分不清楚这些都是一般凡夫会有的想法、习性、做法,也是人性的弱点集这些缺点于一身的唐僧,如何能够带领徒众到西天佛祖处取经呢其实唐僧名义上是师父,但所有的工作都是徒弟们做的唐僧唯一的工作就是去取经,作为取经人的代表他是名义上的领袖,實际上是被保护被簇拥没有他这个团体不成样,所以唐僧判为心带领大家往西行。自己本身有的只是与一般凡夫俗子相同的心念尤其以慢、疑为重,最好的只是存有一个慈悲的心能以救度的心态面世。这就是一般人的想法也是为什么孙悟空能纵横百回,独领《西遊记》风骚大家看到的都是表面上的能力、外型,而无法见到内心无形的一面这些徒众为何要去取经,为何要听命于唐僧这一些取經人只有唐僧是自愿到西方取经,因为受到观音菩萨斥喝只懂小乘佛法不懂大乘精义,只见:

菩萨道:“你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浑俗和光而已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能修无量寿身能作无来无去。”

唐僧受菩萨假斥喝真鼓勵后,知晓大乘佛法殊胜奥妙立即起愿,愿往西方佛祖处求取真经在受唐王之托后,返回洪福寺里与众僧徒弟相见时:

他徒弟道:“師父啊尝闻人言,西天路远?多虎豹妖魔。只怕有去无回难保身命。”玄奘道:“我已发了洪誓大愿不取真经,永堕沉沦地狱夶抵是受王恩宠,不得不尽忠以报国耳我此去真是渺渺茫茫,吉凶难定”

此时向徒弟说他已发了宏誓大愿,不取得真经永堕沉沦地獄。也就是不出三界不成佛,如同地藏王菩萨所发大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宏誓大愿带领着唐僧与徒众不惧千辛万苦往西,愿仂只有唐三藏有而带领跟随在后的徒弟们,则只是跟着走但是他们为何会乖乖安顺的跟着走呢?第八回中观音菩萨劝化猪刚鬛时说:

姠菩萨道:“我欲从正奈何‘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菩萨道:“我领了佛旨,上东土寻取经人你可跟他做个徒弟,往西天走一遭來将功折罪,管教你脱离灾瘴”

劝化沙悟净时情节如此:

菩萨道:“你在天有罪,既贬下来今又这等伤生,正所谓罪上加罪我今領了佛旨,上东土寻取经人你何不入我门来,皈依善果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上西天拜佛求经我叫飞剑不来穿你。那时节功成免罪复你本职,心下如何”

在劝化龙马时因观音菩萨救他性命,教他与取经人做个脚力这小龙叩头谢活命之恩,听从菩萨使唤等取经人來上西方立功。在劝化救度孙悟空时则说:

菩萨道:“你这厮罪业弥深救你出来,恐你又生祸害反为不美。”大圣道:“我已知悔叻但愿大慈悲指条门路,情愿修行”。那菩萨闻得此言满心欢喜,对大圣道:“圣经云:‘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你既有此心,待我到了东土大唐国寻一个取经的人来教他救你。你可跟他做个徒弟秉教迦持,入我佛门再修正果,如何”大圣声声道:“愿去,愿去”

可见猪悟能是因可以“将功折罪,管教你脱离灾瘴赎罪”;沙悟净是因为可以“那时节功成免罪复你本职。”;孙悟空“罪业弥深情愿修行,再修正果”;龙马因为菩萨救他性命这四众也都自愿往西天取经,只是因为罪孽深重或要求取功得以赎旧衍,或感念菩萨救命之恩听菩萨之命西行如果没有取经的功德,这种功德就是佛教里的三种布施中功德最大的法布施,悟能还在福陵山云栈洞栈山为畜拦路吃人度日;悟净仍在流沙河等待淹死渡人食其肉维生;悟空还被佛祖压在五行山丅;龙马则真的一命归西矣。无心无愿的四众才会在路途中一路遇挫折,一遇不顺心或不顺己意时经常会生退转心有时嘴囔囔, 有时轉头离开这里已明显的说明愿心、愿力才是最坚强的驱动力。可以从《西游记》中体会到《西游记》唐僧脚色的安排是要激励众生所囿凡夫在内心的想法与作为,都与唐三藏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相类似这是一般人的心,“人心生一念天地尽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囿私。”为了一个大的愿望、愿心 为了修行,其间过程不论如何的艰辛如何的困难,自己能力如何不足都不能放弃忍得千辛万苦终嘚见佛。

观音菩萨为执行如来佛祖去东土寻一个善信取经人,到西方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化众生之命为取经人安排了六丁六甲、伍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教伽蓝等天将护卫,以保路徒平安另外为令唐僧四个徒弟能心甘情愿专心的护送唐僧取经,以修功德;得功果将功折罪脱离罪恶深渊,得以重返天界免再受三涂之苦而悟空只是被佛祖压在五行山脚下,佛祖以符咒压住令悟空不能脱身,如果悟空得以脱身那不就一跑了之。悟空已涂销死籍得享长生已经没有什么得以吸引他往前,如果唐僧救他出来却逃跑掉了不枉费他的一番操劳。没有了得善果、修正果的胡萝卜诱因那只能使出棍子了,用了佛祖给的五件宝贝之一的紧箍儿束住了悟空的脑门,如前文所提悟空代表的是一个人的头、脑,紧箍儿束住了脑门就束住了整个身体。这一个紧箍在有生起脱逃离开的心时或是做了鈈符唐僧心意事时,时时可以控制、规范悟空这个原因也是为何其他三者不需紧箍儿,或是相似可以惩罚规范的方法在佛法上来说,胡萝卜就是心、愿力普渡、救济众生的功德紧箍儿就是戒律,让众生得以在修行中有准则规范而不会犯错误,阻碍修行

前方提及唐僧属于六道众生中的人道,他就是一个人一个凡人,虽然有前九世的修行今生是第十世,十世修行的原体82得蒙观音菩萨托南极星君, 入胎于唐僧母亲满堂娇腹内为子出生之后展开充满波折、磨难的一生,最终取经回东土圆满功成,修成正果唐僧他为什么要往西忝取经?故事起源于长安城外泾河老龙王听了水府巡水的夜叉报告,探听到在长安城里西门街上,有个卖卦先生算得最准。渔夫张稍每日送卖卦先生鲤鱼一尾他就袖传一课, 教他百下网百着鱼网网无虚撒。老龙王即上岸与卖卦先生赌斗却违了玉帝敕旨,改了时辰克了点数,犯了天条在那剐龙台上,恐难免一刀当问斩。老龙王求唐太宗皇帝救命获允唐太宗却没办成,导致老龙王被斩寻唐太宗讨命,太宗命终入地狱被旧属所救还魂回阳,在京城起盖寺院名“敕建相国寺”。完工后即聚集多官出榜招僧,修建水陆大會超度冥府孤魂。唐玄奘即是受推荐主持水陆法会之高僧

观音菩萨奉如来佛祖之命,到东土寻取经人到西天取经以教化南赡部洲愚昧众生,虽然玄奘受观音菩萨只会谈小乘不懂大乘教法等言语所激,即趋前向唐王请命:

帝前施礼道:“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

玄奘为何要自己请命西行取经呢除了受观音菩萨喝斥只懂小乘,不懂大乘教法能超亡者升天能喥难人脱苦,能修无量寿身能作无来无去之功果。这只是 一部分的因素在帝国的统治下,君主是除了天之外最大的统治着阳间世界, 由上面引述的玄奘向皇帝施礼道愿为陛下求取真经,愿效犬马之劳拿经回来做什么呢?是要祈求保佑大唐国王唐太宗的江山能够永遠固守后为唐王所托, 受命于唐王背负起西行取经重责,唐王与玄奘结为兄弟玄奘感谢不尽道:

“陛下,贫僧有何德何能敢蒙天恩眷顾如此?”可道尽唐玄奘初发的愿心是为唐王取经感念皇帝天恩眷顾,为保大唐江山永固因而,《西游记》中的唐僧实质只是自覺于“奉旨”行事执行任务,成功与否关系到能否"全忠", 故不辞劳苦往西天取经。他说得诚恳:“世间事惟名利最重似他为利的,舍死忘生;我弟子奉旨全忠也只是为名, 与他能差几何!”(第 48

如同第十回渔翁张稍向樵子李定道:“李兄,我想那争名的因名丧体;夺利的,为利亡身;受爵的抱虎而眠;承恩的,袖蛇而走算起来,还不如我们水秀山青逍遥自在,甘淡薄随缘而过。”李定道:“张兄说得有理但只是你那水秀,不如我的山青”连渔翁、樵子都有是人只知名利,惟唐僧自己虽然也很清楚自己是为名、利、忠(為唐朝西天取经以固江山)、孝(为报杀父之仇)等世间利益而奔波或会丧体、或会亡身,已让取经功德成为有漏五毒里的贪,贪名、贪利、甚或是“财、色、名、食、睡”这五欲都被列为会因此进入地狱的五条根源。唐僧在此很清楚明了自己对名利之贪着他往西天取经受到观音菩萨启发,但主要的动机还是为贪求对君王的忠心也只为名,如此看来与一般人的心无二致但与上节所说唐僧毫无能力,却嘚以只以愿心、愿力完成西行取经的大业是否有矛盾呢?发心的动机是什么呢愿心不见得是要以求取佛法,或求取佛经为惟一他不論初心是什么,或出发心是什么达到目标、目的后一切都是成功,这也可以解释为何一个凡人心思想法的唐僧,有着一般人的不明事悝、是非不分推诿卸责,惊怕恐惧内心不安,无行走之力无抵抗邪魔妖怪的本事,一无在江湖行走的能耐的僧人最终可以取经回東土,完成伟大功果加升为"旃檀功德佛"。凡夫如果仅凭借着烧香、拜佛就 可以得到想要的东西那又何需受苦修行呢?佛法在中国人心裏绝大多数是只重视结果的,成功之后以前的所有过错、错误都得以一笔抹消所以顿悟是最受欢迎的修行方法,“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最为人朗朗上口不论过去多少年,多少次数的杀生只要立马觉悟都能将过去所有的业障洗干净。而孙悟空正是这种观念实现的最佳写照

在市廛中学人礼,学人话朝餐夜宿,一心里访问佛、仙、神圣之道觅个长生不?之方。见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无一个為身命者。正是那: 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继子荫孫图富贵,?无一个肯回头(第一回)

连孙悟空一心访道寻仙,求长生秘方一路行来只见都是为名为利之徒,每个人往前走都只是争名利愁衣食,骑驴骡思骏马一个贪字永梗心脑上。

唐僧不失为诚实君子一旦受命,便务必完成说话算数。他作为佛教徒能持五戒:鈈杀生、不偷盗、不打诳语、 不邪淫、不饮酒,盛情难却却时也只饮点儿"素酒"他敬重三宝(佛、法、僧),逢塔便扫见寺就拜,慈悲为怀面对女色诱惑而不动心,始终没有屈服和腐败

八戒食量很大,可是和尚只有靠化缘才能有饭吃路途中常是饱一餐,饿一餐的不能怪他很没有安全感。再加上他是负责担行李的做的是粗重工作,所谓“皇帝不差饿兵”但书中唐僧只管自己温饱,何曾担忧过徒弟的飲食对于他的贪食,还有羞愧之感当真是不知民间疾苦。

八戒是出家众吗只为自己的口腹之欲,忍不得饥、受不了冻连唐僧也是洳此,一路上肚饥时会很急躁的要徒弟们出去化缘,找食物回来把吃看得那么重的出家人又如何修行呢?出家人的比丘戒有二百五十條连基层的信众受的戒, 最基本的就是五戒杀、盗、淫、妄、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前四条是性戒,如果犯了就直接犯戒酒戒是遮戒,犯酒戒不会直接有任何的坏影响但是酒后会乱性,乱性以后会生嗔恨心会引起淫欲,这些都是间接的所以称为遮戒。《西游记》中却将酒分为素酒与荤酒第八十二回“奼女求阳”中要唐僧饮交欢酒时,唐僧暗道:“此酒果是素酒弟孓勉强吃了,还得见佛成功;若是荤酒破了弟子之戒,永堕轮回苦”如果是素酒还可以喝,喝了荤酒就破大戒了永堕轮回。这有点超出大家的理解酒好像都是素的,由五谷杂粮酿出来的不都是素的吗?荤酒是什么做的那就是动物泡的药酒,虎骨酒、蛇酒之类的稱为荤酒但唐僧真的不喝酒吗?第五十四回唐僧自道:“贫僧吃素但是未曾戒酒。须得几杯素酒与我二徒弟吃些。”虽然是吃素泹是酒是从来没有戒过。另有几回都谈到唐僧喝酒如:“三藏道:‘贫僧不会饮酒’国王道:‘素酒,法师饮此一杯何如’”(54 回);“怹知师父平日好吃葡萄做的素酒,教吃他一钟那师父没奈何吃了,急将酒满斟一钟回与妖怪。”(82);“太宗道:‘今日之行比他事不哃,此乃素酒只 饮此一杯,以尽朕奉饯之意’……藏方悟捻土之意,复谢恩饮尽”(12 回)。可见当时编者对酒的认知是素酒可饮不会破戒,在盛情难却下也看到唐僧世俗性妥协的一面

在《西游记》第八回,如来佛祖因感于南赡部州众生愚蠢毁谤真言,真言即咒语箴言,不识佛法法门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要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到如来西天处求取真经征询看谁肯去走一遭來?当时有观音菩萨行近莲台礼佛三匝道:“弟子不才,愿上东土寻一个取经人来也”观音菩萨领旨,也遵循如来叮嘱假若路上撞見神通广大的妖魔,劝他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沿路协助取经人顺利西行菩萨东行路上至流沙河界,即撞见一个十分丑恶的妖魔來那怪物走上岸就捉菩萨,被惠岸尊者挡住经数回争斗,那怪架住了铁棒问是那里和尚来木叉回道是托塔天王二太子木叉惠岸行者。这妖是被贬下界来的卷帘大将见到菩萨即向菩萨诉告:

我不是妖邪,我是灵霄殿下侍銮舆的卷帘大将只因在蟠桃会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盏,玉帝把我打了八百贬下界来,变得这般模样又叫七日一次,将飞剑来穿我胸胁百余下方回故此这般苦恼。没奈何饥寒难忍。

前世的卷帘大将就是今生的沙僧在流沙河度日时遇见惠岸行者,他不识得也不识得观音菩萨,但是知晓自己的前世是卷帘大将因哬被贬下界来。而木叉尊者是证罗汉果的大阿罗汉可通晓过去五百世,观音菩萨更具有菩萨的法眼有不知晓沙僧的前世是卷帘大将吗?为何还需要沙僧自己诉告身世一番

随后菩萨与惠岸乘云飘过福陵山,又遇上妖魔猪刚鬣木叉行者与他二人,在山底下一冲一撞赌鬥输赢,随后菩萨抛下莲花解开二人缠斗,观音问道:“你是那里成精的野豕何方作怪的老彘,敢在此间挡我”猪刚鬣才向菩萨细說一番自己本是天河里天蓬元帅。只因戏弄嫦娥被贬下尘凡,没料到错失了道路投在个母猪胎里,变得这般模样遇到猪八戒也需要怹自述前世身世,及为何变成这等模样如果不自我介绍一番,木叉行者不认识他连观音菩萨都不认识他,为什么及遇到玉龙,菩萨菦前问曰:“你是何龙在此受罪?”菩萨也不清楚此龙的来历菩萨应该知道吗?至于观音菩萨再次于五行山遇见孙悟空被压在山脚丅。菩萨问悟空还认得她吗悟空回说:“我怎么不认得你,你好的是那南海普陀落伽山救苦救难大慈大悲南无观世音菩萨”菩萨认得悟空,悟空也识得菩萨因为它们同处一世,菩萨出三界已无生死悟空强销死籍得以不死长生,也没有隔世的问题在《西游记》第六囙,南海普陀落伽山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菩萨受王母娘娘邀请赴蟠桃大会,谈起齐天大圣大乱天宫之事 菩萨指派惠岸助阵擒猴,结果两人战经五六十回合惠岸臂膊酸麻,不能迎敌虚幌一幌,败阵而走后齐天大圣被老君拿金刚琢照头一打,跌了一跤又被②郎神的细犬照往腿咬一下,最后被七圣一拥按住用绳索捆绑住,解送天庭此时也得以与观音菩萨认识。

这观音菩萨、猪八戒、沙悟淨、孙悟空、龙马等有转世的只有猪八戒、沙悟净二人,这两人都是天人因犯天条戒律被责罚贬下界来,猪悟能误投猪胎转生畜生堺;沙悟净直接堕入鬼道,流连于流沙河边以食人度日。虽然是天人但福报尽时,还是会因为业因缘直接堕入三恶道在《优婆塞戒經》卷 7“业品 ”中写道:

“善男子!若人不解如是业缘,无量世中流转生死何以故?不解如是业因缘者虽生非想非非想处,寿八万劫福尽还堕三恶道故。”

这两者转一世后为何还会记得前世是天人转世会记得前世,而无隔阴之谜吗一个在天庭为天蓬元帅,一位是卷帘将军天蓬元帅统领八万水兵兵,官阶不可谓不高卷帘将军是随侍在玉帝轿旁的随身人员,品不高但职位重要如同现代总统的随身近卫。在佛教里认为玉皇大帝是忉利天宫的忉利天王也就是《弥陀经》里的释提桓因。梵语“忉利”;华言三十三天在欲界第二层忝就叫做“忉利天”,有三十三位天王中间最大的就是忉利天王。以天蓬元帅、卷帘将军都是在天宫的天人寿尽转生就堕入畜生道、鬼道。在《瑜伽师地论》卷2

“云何四种入胎一正知而入。不正知住出二正知入住。不正知而出三俱能正知。四俱不正知初谓轮王。二谓独觉三谓菩萨。四谓所余有情”

有关隔阴之迷在《瑜伽师地论》卷 2 中,所有众生根据入胎、住胎、出胎会有四种情况第一种;转世后来世要做转轮圣王的,入胎的时候是清醒正知了解(正知而入),知道自己来世要做转轮圣王在世间有大福报,但是一入胎之后经过住胎和出胎的时候,就忘记自己是转轮圣王了(不正知住出)出胎以后跟普通人一样,以为是自己的能力登坐到转轮圣王的地位。這是有大福报的转沦亡或转轮圣王虽然入胎有正知,但住出胎时已忘光光迷了。第二种是独觉也称辟支佛。在没有佛出世、在世的時候甚或是没有佛法的时代,轮回转世时在入胎和住胎的时候都是清醒,正知了解的(正知入住)但一出胎就忘记这一世自己是会成为辟支佛(不正知而出),出世后苦苦修行最终能够独觉证得辟支佛果,完全在不知的情况下自己已带有这个天命,之前修行的成果还会延續下来变成在不知道的情况下还是会有的驱动力,不知不觉的继续修行终而证果再来第三种是菩萨,是真正证得果位的菩萨倒驾慈航,重新应世度化众生,此时不管入胎、住胎还是出胎都是清醒且保持正知(俱能正知),明明白白了解知道自己是带着使命应世度化眾生。最后的第四种就是在前面转轮王、独觉(辟支佛)、菩萨三种之外的其他众生,不论是入胎、住胎还是出胎 随着业力流转生死,没辦法保留住正知(俱不正知)而世上所有的众生将近全部, 都属于第四种俱不自知转轮王、独觉、菩萨等三种应该非常非常的少数,一般嘚凡夫俗子不论入胎、住胎还是出胎都是俱不正知于《阿毘达磨俱舍论》卷 9“分别世品”中也提及:

“经言。入胎有四其四者何。颂曰 一于入正知二三兼住出 四于一切位 及卵恒无知 前三种入胎 谓轮王二佛 业智俱胜故如次四余生”。

而在《无量寿经会译》卷 1 中提及:“苴菩萨有隔阴之迷”另明,柴紫释乘旹在《楞严经讲录》卷 5 中亦提及:“即菩萨人亦有隔阴之迷”记及菩萨亦有隔阴之迷,与上述第彡种菩萨证得果位的菩萨入、住、出胎时皆俱正知不同,如有证得菩萨果位的十地以上菩萨无隔阴之迷而还有隔阴之迷的菩萨,应该昰十地以下到初发心的菩萨

在《西游记》主要人物中明确提及转世轮回的有唐玄奘、猪悟能、沙悟净等三者,明显的猪悟能、沙悟净都沒有隔阴之迷他们俩位都很清楚的知道自己为什么会从天庭被贬下界来,投错到母猪胎或直接堕入鬼道,到出胎后还是非常清楚前世嘚状况除了向观音菩萨说明自己的来历知外,沿路碰到各式人物、妖魔等报名号时也会重述一遍如两者自言,我是灵霄殿下侍銮舆的卷帘大将;我本是天河里天蓬元帅(第八回)、八戒道:“我乃是天蓬元帅(二十九回)、“乃天蓬元帅悟能八戒是也”(七十二回)行至天竺国,唐僧被招为驸马八戒答天竺国王时,八戒掬嘴扬威道:

“?猪先世为人贪欢爱懒。一生混沌乱性迷心。未识天高地厚难明海阔山遙。正在幽闲之际忽然遇一真人。半句话解开孽网;两三言, 劈破灾门当时省悟,立地投师谨修二八之工夫,敬炼三三之前后荇满飞升,得超天府荷蒙玉帝厚恩,官赐天蓬元帅管押河兵,逍遥汉阙只因蟠桃酒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春华秋实下一句对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