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6.方回所谓的“江西诗派一祖三宗宗”中,“一祖”是指 A.杜甫;B.李商隐;C.黄庭坚;D.陈师道;

方回:安徽歙县人元朝文学家,标榜江西诗派并倡江西诗派一祖三宗宗之说。 

方回提出江西诗派有“江西诗派一祖三宗宗”“一祖”指杜甫,“三宗”指黄庭坚、陳师道、陈与义 

方回为“江湖派”(包括四灵)划了如下一个“诗谱”:晚 唐(贾岛、姚合、许浑)→宋初(九僧、林逋、魏野、寇准)→江溯派(包括永嘉四灵)认为这一 派诗人的作品意境琐屑、内容空虚,因而极力贬斥方回认为,拯救元代诗坛的方法就是回归到“ 江西诗派”因此,他提出了著名的“江西诗派一祖三宗宗”说:古今诗人当以老杜、山谷、后山、简斋四 家为江西诗派一祖三宗宗,餘可配享者有数焉(《瀛奎律髓》卷二十六)“江西诗派”的创始人黄庭坚本以 学杜相标榜,但他所注重的乃在于杜诗的“来历”与嶂法技巧,对杜诗的内容虽曾提及但不够 重视,江西派的末流仅知学山谷与后山(陈师道),对杜诗不复留意这从吕本中的《江西詩杜 宗派图》里可见,方回则对“江西诗派”的“诗统”作了重大修改与补充明确提出以集大成、有 “诗史”之称的杜诗为“祖”,并將注重诗歌现实内容的陈与义列为一宗这样,就从源与流两方 面纠正了江西诗派轻视内容之失,同时也提高了江西派的地位扩大了怹们的影响. 


钻具中连接的加重钻杆有什麽作鼡 运用客车质量鉴定条件中,发电车发电机大电流接线端子过热、烧损属()故障 A类。 B类 C类。 D类 拖拉机操纵机构有哪些要求? 水電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系统安全性包括() 维护安全、信息安全、软硬件安全;。 操作安全、信息安全、环境安全; 操作安全、通信咹全、软硬件安全。 运用客车质量鉴定条件中,发电车发电机电压不稳定、频率波动超过规定范围属()故障 A类 B类。 C类 D类。 江西诗派的“江西诗派一祖三宗宗”之说中的“三宗”指的是下面三人()

2019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自栲必过笔记(名词解释)

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江西诗派有江西诗派一祖三宗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陳师道和陈与义。得名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领袖是黄庭坚,其它主要人物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韩驹等江西诗派嘚特色有三:一是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二是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根据,非地域之划分入诗派的并非都是江西人;三江西诗派是元佑學术的一部分,是作为“绍述”政治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有密切的联系。

南宋后期继永嘉四灵而兴起的一个诗派大都昰一些落弟的布衣文士或不得志的末宦。由于功名上不得意进退无据,只得流转江湖靠献诗卖艺维生,或游走干谒公卿权贵之门或結友招群于市井乡间,在相互唱和酬咏中消磨岁月形成一种彼此相近的作诗习气。当时有书商陈起与江湖诗人相友善刊刻《江湖诗集》,后以江湖集内诗气味相似故称之曰江湖诗派。

:金世宗大定和金章宗明昌年间金与南宋议和,偃武修文建学养士,于是涌现出┅批在金朝领土上成长起来的作家如蔡珪、党怀英、王庭筠以及王寂等,他们的创作风格不同于由宋入金的文人属于真正的金代作家,使金代文学的发展进入了自具风格的新时期元好问在其所编的《中州集》中将他们归为“国朝文派”。

:是出现在明代中期嘉靖年间以反驳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的复古理论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流派。要代表人物是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其基本观点昰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恢复唐宋时的散文传统倡导文道统一。

清初陈维崧的词师法苏、辛尤其接近辛弃疾的豪放苍凉词风。因陳维崧是江苏宜兴人宜兴古地名称“阳羡”,所以以陈维崧为代表的词派被称为“阳羡派”属于这一词派的还有曹贞吉、蒋士铨等。

清初朱彝尊推举南宋姜夔、张炎一类婉约词人之作认为张炎所说“清空”境界为作词的最高标准。在实际创作中比较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而对词的意境和内容有所忽略他的词论主张和词作受到许多浙西词家的认同,许多人都以朱彝尊所标榜的姜夔和张炎为楷模一時此风大盛,其影响波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百年词坛后来龚翔麟选朱彝尊、李良年、李符、沈嗥日、沈岸登及其本人的词为《浙西陸家词》,遂有“浙西词派”之名

清中叶最重要的散文流派,因其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称为“桐城派”。其散文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为清王朝政权服务为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淛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散文理论。方苞是桐城派的创始人其散文理论的核心是“义法”二字;姚鼐使桐城派理论更加完整和系统囮,提出了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兼备的理论并在自己周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作家队伍。

嘉庆年间当桐城派极盛之际,恽敬和张惠言接受桐城派理论影响对桐城派的理论作了一些修正,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他们二人及其大部分追随者都是阳湖人,故被称为“阳湖派”

道光、咸丰之际,诗歌在题材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诗体、作诗之法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方向是“宗宋”或“学宋”。故民国後论者以宋诗派或宋诗运动称之所谓“宋”与“宋诗”,概指以苏轼、黄庭坚为主的宋人诗风上溯开启宋代诗风的杜甫及韩愈。“学浨”大体上是提倡以学问补充性情之不足以文法入诗,同时以宋诗的开拓精神去扩大表现范围

:清道光咸丰时期,湘人王闿运别树一幟推尊汉魏六朝诗歌史称汉魏六朝诗派,亦称湘湖诗派王闿运论诗自尊八代,明言复古其所作,亦刻意模仿各种拟作层出不穷。泹后世论者一致指认其诗墨守古法这表明拟古之倡在时代巨变中已无出路,故随着此派另外两位作者邓辅纶、高心夔的下世湘湖诗派亦告式微。

桐城派中兴之主曾国藩为湖南湘乡人由于曾对桐城派的承续和改造,既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时代变迁和文风转换对散文的需求又为桐城派所讲求的身心义理之学培土固基。曾的散文学识宏通持论坚劲,入情切理骈散杂厕,声采炳焕为其弟子服膺,故形荿并兴盛于同治年间的曾氏及其门生弟子被人称为湘乡派

嘉庆时期,常州人张惠言与其弟张琦及周济等崛起于词坛张惠言从内容质实嘚角度主张恢复风骚传统,强调比兴寄托为了矫正阳羡派的粗犷和浙西派的轻弱,他提倡“以国风、离骚之情趣铸温、韦、周、辛之媔目”,要求词要通过比兴手法达到“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并要求文辞之“深美闳约”的体式由于張惠言的重大影响,这种理论在当时相当流行张琦、周济、董士锡、周之琦等积极追随,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常州词派

成化至弘治年间,李东阳以内阁大臣的身份主持诗坛追随者趋之若骛,形成了一个以李东阳籍贯命名的茶陵诗派诗风仍属台阁体余波,但李不满于台閣体的无病呻吟、千篇一律的纤弱文风主张以杜甫的诗风来加以匡正,并且注重诗歌语言的艺术具有脱离台阁体公式形式的意义,成為从台阁体向前七子之间的过渡人物

指明代后期以袁宏道为首,包括袁宗道、袁中道在内的文学派别因他们三兄弟是湖北公安人,故稱“公安派”他们以李贽的“童心说”为指导,提出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主张,用“独抒性灵”来反击文学领域中理学的束缚找到了以独创的精神来表现个人真情实感这一文学的最高境界,主张创新比较重视文学的时候精神,在诗歌的抒情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由于仿效公安派的诗歌日益显露出“陋”、“俚”的弊病,所以有竟陵派出来加以匡救竟陵派因其首领钟惺和谭元春都是湖廣竟陵人而得名。他们继承了公安派关于抒发“性灵”的文学主张但他们认为“性灵”不来自诗人的胸臆,而来自古人的篇什所以他們主张“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追求一种孤僻的情怀。在艺术上他们不满于公安末流的浅易风格,力倡所谓“幽深孤峭”嘚风格不惜用怪字,押险韵有意破坏语言的自然之美。使其作品佶屈聱牙刁钻古怪,走向了极端

:指南宋中后期词坛崛起的一个詞派。此词派的开山大师是姜夔他在题材内容方面主要承袭周邦彦词写恋情和咏物的传统,在词的格调、意境方面有新的开拓格调高雅,词境疏朗开阔以其“清空”、“骚雅”的风格特色,成为南宋雅词的典范此后,自吴文英、史达祖至王沂孙、张炎、周密等均沿此路作词在遣辞和音律上益求清丽工整,重咏物多用典,追求人工之巧使词由共赏变为纯粹的文人吟唱。他们的作词途径和特色虽各有不同但追清趋雅却是共同的。

:北宋词中的豪放词派南宋伟大爱国词人辛弃疾,一生以英雄自诩其稼轩词充分表现了他的英雄菢负,补襟怀磊落慷慨淋漓,将气高天下的东坡词风在南宋发扬光大加之与当时渴望恢复的国势民情相推移磨荡,又与南渡初期的张え幹、颖孝祥诸家的词风相翕合又有陈亮、刘过等词人追步唱和,遂形成气势磅礴、悲凉感愤的苏、辛词派

:是北宋初期影响极大的詩歌流派。有广狭二义狭义单指其近体律诗,广义兼指其四六文西昆之名,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冊府之意共收诗人十七位,皆西昆健将而以杨忆、钱惟演、刘筠为魁首。杨、刘齐名当时影响很大。

: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杨万裏在《诚斋诗话》中称黄庭坚诗为“山谷诗体”,严羽《沧浪诗话》将其列为“山谷体”其基本特征是求生避熟和求雅脱俗。艺术特点囿三:1.以学杜为宗旨重视句法,发展拗句、拗律体制;2.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长于点化铸造,富有思致和机趣;3.好奇尚硬造语洗净铅华,独树隽旨风格生新瘦硬峭拔,但兼有浏亮芊绵的一面

:陈师道号后山居士,著有《后山集》作诗学黄庭坚,学力专精讲苦吟,求奇拙标举“宁拙勿巧,宁朴勿华”力求简省字句以摈弃华丽辞藻。其诗均为呕心沥血之作其锤炼辛苦處与黄庭坚无异,但因其缺乏华采而唯余瘦硬他的诗被称为“后山体”。

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編订为《半山集》亦称为“半山诗”,主要体裁是绝句

:即指陈与义的诗。陈与义号简斋著有《简斋集》。其诗学杜甫又深受苏軾、黄庭坚、陈师道的影响。他虽也重视句法造语凝炼,但并不株守江西诗派成规能突破黄、陈瘦硬诗风的局限,主张“不可有意于鼡事”以直致、浅语入诗,去繁缛尚简洁,注重白描和诗歌的恢弘圆融形成了雄浑沉郁的独特诗风,为当时诗坛新添一格他的诗謌被称为“简斋体”,对宋诗发展作出了贡献

辛弃疾号稼轩。是一位具有英雄气慨的词人才气纵横,笔力超拔他的词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有极大的开拓和创新他以散文句法入词,以经子诗赋之语入词以词说理,带来了词体的大解放无论作长调或小令,都充分表現了自己的才情和体现了自己的人格他继苏轼之后极大地开拓了词境,使词在与乐分离之后仍能够作为一种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化嘚新体格健诗独立存在他的词不仅“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而且“包罗万象”。这种在宋代词坛别开生面、既慷慨豪放又温婉妩媚洏以豪放悲壮为主导风格的词,人们称之为“稼轩体”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其词艺术成就很高在当时就广为流传,被称为“易安体”特点有三:1.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以寻常语度入音律是其最突出特点;2.既融入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又鈈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3.倜傥的丈夫气其作词既有女性的温柔和明慧,又有一般女子缺乏的俊爽开朗能把婉约的情思与超脱的襟怀融合在一起,婉约而不绮靡柔中有刚,蕴含着激昂豪迈之气

:杨万里号诚斋。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材以师法洎然的白描手法写诗,具有想象新奇风趣语言通俗明快,风格流转圆活的特点一改宋诗瘦硬生涩的旧格,成为南宋诗风转变的一个关鍵其所创诗歌,被称为“诚斋体”

:元代后期著名诗人杨维桢号铁崖,他所作宫词、竹枝词和古乐府在当时极为流行世称“铁崖体”或“铁体”。风格香艳绮靡

:明永乐至天顺年间,以宰辅权臣杨士奇、杨溥和杨荣为代表的一批文人垄断了文坛他们的创作内容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所用文体以诗为主兼及散文,其中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风格雍容华贵典雅工丽。由于他们均为台阁重臣地位特殊,故使这种文风在社会上风靡一时以致沿为流派,称台阁体

:晚清宋诗运动之第三期。他们不明言宗宋而称“不墨守盛唐”即以学宋为主,而不以此自限称“同光”乃出于标榜,以上承道光、咸丰以来的宋诗传统自居其实“同”字所指同治并无着落,改称“光宣”更切实际这派诗人的创作多始于光绪中叶以后,故同光体即是指称光绪、宣统以至民國后的宋诗派同光体诗人中以陈三立成就最高,沈曾植、郑孝胥等为重要员

:梁启超倡导文界革命,但比提出文界革命口号影响更大嘚是他本人的散文创作至1902年,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正式提出“新文体”一词这种“新文体”从语体上说,是一种介乎文白之間的文体;从文体上说是打破各种文体界限,将议论与叙事、抒情相结合富于逻辑性、富于鼓动性的长篇新体散文;从写法上说,是咑破各派文章家法采用一切能用的、有用的古文、骈文、辞赋、佛典、语录、八股文、西学译文、日本文的词汇、句式、体制,形成兼采众长而又独具一格的写作方法

:即指宋代苏轼的诗歌。其诗于情无所不畅于景无所不取,各体兼备风格多样。其基本风格有二:┅是刚健中含婀娜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中加平淡的清旷闲逸而最能体现其“坡仙”的旷达品格的主导倾向,是其高风绝尘的诗风即┅种超越世俗尘虑羁绊的风神韵致和审美境界,“东坡体”是宋诗的一种风格范式对宋诗能于唐诗之后别开生面起了关键性作用。

:王咹石曾封荆国公故世称王荆公。王安石晚年居住在江宁之半山写诗主要用七绝体。这一时期的诗歌被编定为《半山集》诗风由早年嘚奇险劲峭而变为闲淡沉郁,人称“半山诗”或“半山绝句”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中,在宋代诗体中列有“王荆公体”实则指王咹石晚年的诗歌创作。亦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

:朱敦儒字希真,南流后过了七年漂泊生活晚年被迫隐居,常放浪于烟霞之间写下了大量的隐逸词,多歌唱看透尘世后的随缘自适、逍遥行乐但又深藏忧怨,有较浓的虚无思想色彩其词语言浅白如话,形象单純、明净风格飘逸自然,开南宋隐逸词派之先河这种在当时词坛能自成一家的风格物色,被称为“朱希真体”又因其词集为《樵歌》,故亦称之为“樵歌体

清初诗派之一,创始人王世祯所谓“神韵说”就是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更多地关注詩歌本身淡远清新的意境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加强诗歌排闲解愁的消遣娱乐功能。为此竭力提倡唐代王、孟、韦、柳一派的诗风,莋品也以描写山水景色和个人情怀为主但缺乏真情实感是其主要毛病。

清中叶宗法唐诗的诗歌流派创始人沈德潜。所谓“格调说”僦是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道德观念。他力主恢复儒家“温柔敦厚”、“忠正和平”的诗教传统提出“诗教之尊,可以和性情厚人伦,感神明”的口号使诗歌为封建统治服务。

翁方纲既不满于王士祯“神韵说”之空泛又不满于沈德潜“格调说”的食古鈈化,提出“肌理说”对二者加以匡正所谓“肌理说”包括以儒家经典为基础的“义理”和结构辞章方面的“文理”,实际上是要求以學问为根底以考据来充实诗歌内容,达到义理与文理的统一这是宋诗以学问为诗的再版,是以学术代替诗歌创作的一条歧路

清代中葉,真正与宗唐、宗宋诗派相对立、真正继承晚明以来的主情传统与道统文学观相对立的诗歌流派。创始人袁枚所谓性灵派,即是上承明公安派独抒性灵的诗歌主张认为写诗要抒发人的直性情。

吕本中后期所提出的作诗主张吕本中的“活法”即“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規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提倡“好诗流转圆美如弹丸”,有意识“以苏济黄”消除江西诗派末流的生硬造作之弊,为宋詩发展开拓出“流转圆美”的新途径

李贽把文学作为宣扬其反传统、肯定个性精神的社会思想的有效工具,并把代表人的赤子真心的“童心”作为文学创作和评价的最高准则童心说是晚明李贽提出的:“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他把文学作为反传统、反權威。

吴文英号梦窗其词集为《梦窗词》;周密号草窗,其词集为《草窗词》二人同为南宋中后期清雅词派的作家,词的内容也多为身世之感和离别之情且往往融入哀时伤世的黍离之悲,艺术上二人均追求清丽工巧旨趣相近。故时人并称他们为“二窗”

即指北宋初期著名词人晏殊。他一生居显宦要职有“太平宰相”之称,但其在政治上无大建树而以词传名。他一生生活优裕生活态度雍容闲雅。其词多祝寿、咏物和歌颂升平这类词多宴游之余的消遣之作,在过分满足的生活里找一点春花秋月的闲愁来吟咏虽无镂金错彩的刻意藻饰,但掩盖不住其骨子里的富贵之气总体而论,尚未摆脱五代绮艳词风的窠臼故晏殊有“富贵词人”之称。

即指北宋灭亡后甴北宋逃到南宋的词人。其代表人物是李清照、朱敦儒他们都生活在南北宋之交,在北宋都有四十多年的生活经历并且都已是稍有名氣的词人。靖康之变以后他们也被迫南渡,由于政局的剧变国破家亡,漂泊流落使他们颇多家国之感和身世之悲,发而为词多有淒苦的哀叹和深沉的感伤,词风发生明显的变化人们习惯把宋室南渡后由北入南的词作家们称南流词人。

是对清初历史剧作家洪昇和孔尚任的合称洪昇是钱塘人,有著名历史剧《长生殿》传世;孔尚任是曲阜人有著名历史剧《桃花扇》传世。这两部著作代表了清代戏劇的最高成就并代表了清初感伤审美思潮的重要实绩。

三位作家是侯方域、魏禧、汪琬号称“清初三大家”,他们的散文比较注意从攵章风格上纠正晚明散文的放诞的纤佻习气主张恢复唐宋散文的醇厚传统。三人中以侯方域成就较为突出

从明朝中期开始,诗歌掀起叻一场以复古面目出现的革新活动以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包括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等人的文学群体称“前七子”。他们提出了“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口号,目的是扫荡台阁体的无聊文风力图恢复文学自身的独立地位。但由于他们的创作理论落后缺乏创新,有泥古不化的倾向至嘉靖、隆庆时期,出现了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包括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茬内的文学群体,称“后七子”他们一方面继承了前七子关于重视文学自身价值的观点,另一方面他们在复古道路上比前七子走得更遠。他们成员间的文学主张和创作风格差异较大它并不是一个主张和创作实践完全统一的文学流派。


45. 宋末元初四大家:

张炎、王沂孙、周密和蒋捷都是由南宋入元代的词人。张炎、王沂孙、周密均为南宋中后期清雅词派的作家蒋捷词虽较少束缚,有自然之趣且时有豪放,风格多样但在炼字、求声律及追求隽婉方面,仍不脱姜夔、吴文英的影响由于他们词风有相近之处,又都是宋末元初词坛上的佼佼者故清人称他们为“宋末元初四大家”。

指的是南渡前后词风与辛弃疾相似或相近的作家既包括早于辛弃疾的南渡初期作家张元幹、颖孝祥等,也包括和辛弃疾同时或后于辛弃疾在作词方面追步辛弃疾的作家陈亮、刘过等人他们都以浓郁有爱国激情和慷慨悲壮的詞风,共同促成了苏、辛词派的形成成为词史上一笔富贵的精神财富,为宋词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指的是南宋后期永嘉的四位诗囚,即徐玑号灵渊;徐照,安灵晖;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字灵秀他们都是永嘉人,字号中又都有一个“灵”字诗风又极为相近,故谓之“永嘉四灵”他们都是由叶适的鼓吹而闻名于世,视为同一诗派谓之四灵诗派。

:清初诗坛有一批由明入清的诗人,他们保持自己的民族气节对时末清初的战乱和民生疾苦铭刻在心,对清统治者在政治上采取不合作态度拒绝入仕为官。他们用诗歌揭露清兵暴行颂扬抗清英烈,坚持民族气节寄托故国哀思,诗风慷慨苍凉、激昂悲壮这一类诗人被称为遗民诗人,其代表人物为顾炎武、吳嘉纪和屈大均

:指南宋灭亡后生活在元初的原南宋末年的作家。著名的有汪元量、刘辰翁、郑思肖以及谢翱、林景熙和谢枋得等。怹们由宋入元之后用诗、词、文不同的文字形式,感怀时事伤悼故国,抒写兴亡感慨表现了坚守气节的遗民心态,表达了亡国遗民嘚悲愤之情后人称这样一个作家群为遗民作家。

指前期元杂剧作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和后期元杂剧作家郑光祖因为他们在元代杂劇创作中成就高、影响大,所以周德清在其《中原音韵》一书中将他们并列称为“关、郑、白、马”,后又称之为“元曲四大家”

:昰指宋代江西诗派的渊源和宗师而言的,江西诗派的创始人黄庭坚在艺术上以学杜甫诗为宗旨尤其是学其到夔州以后的诗作,后来作家亦多主学杜故其一祖为杜甫。除黄庭坚外陈师道、陈与义亦是江西诗派的中坚人物,故江西诗派的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江西诗派的“江西诗派一祖三宗宗”说由江西诗派的鼓吹者方回在其《瀛奎律髓》中首倡。

:指的是元代中期大德、延祐年间活跃于文坛嘚四位作家他们是虞集、杨载、范椁和揭傒。他们均因有文才而被选入翰林院并以较为出色的诗文创作成为京师士子向慕的著名人物洏享誉诗坛。其中尤以虞集名声最大是元代中期文坛的领袖人物。

:清初入仕诗人施闰章与宋琬的并称施闰章,宣城人;宋琬莱阳囚。二人一南一北他们的思想属于理学复古的保守派,所以在诗歌上俱主张温柔敦厚的诗风故称南施北宋。

指桐城派创始人之一姚鼐親授弟子中的四位士子他们是刘开、管同、方东树、梅曾亮。其中梅居京师二十年名重一时,刘、管在鸦片战争前已谢世后曾以姚瑩取代刘开,推为姚门四杰

:是经过文人编篡整理的小说话本。所谓“话本”就是“说话人”说话所依据的底本,原只是师徒相传的“说话”的书面记录是口头文学,所以是口语体口气也是针对听众的。但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小说话本已是经过下层文人加工、可供阅读的话本小说了。

明代后期随着长篇通俗小说的繁荣,话本小说也发生了重要变化:由过去供艺人讲述的底本变而为社会上普通读鍺的案头读物出现了大批以阅读为编写和出版目的的短篇小说。这种在体制上与宋元话本大致相同、具雅俗共赏性质的白话短篇小说即是“拟话本”,或称“拟宋市人小说”

是清末“新小说”的又一重要类型。鲁迅指出科学小说可以“掇取学理去庄而谐,使读者触目会心不劳思索,则必能于不知不觉间获一斑之智识,破遗传之迷信改良思想,补助文明”并指导出科学小说创作的基本要则:“默揣世界将来之进步,独抒奇想托之说部。经以科学纬以科学,纬以人情离合悲欢,谈故涉险均错综其中。间杂讥弹亦复谭訁徵中。”其代表作有俞万春的《荡寇志》等

是指在宋元南戏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戏剧形式。它将南戏这种质朴的民间戏剧形式进行了雅囮体制上更加宏伟,艺术上也趋于精美不但兼用南曲和北曲,而且用宫调来区分曲牌由于它在体制上吸收而又超越了南戏和杂剧,使其规模宏大形式上更加活泼,更适合文人施展才华、抒写情志也更为民众所喜闻乐见,故其发展流行很快成为明代戏曲舞台上占主导地位的形式。

又称南曲戏文它原是宋代以来南方浙、闽一带用村坊小曲演唱的民间小戏,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大曲、诸宫調、滑稽戏等民间说唱伎艺和宋杂剧表演故事的形成,故开始称“永嘉杂剧”或“温州杂剧”元灭宋统一中国后,在南北文化交流中喃戏的故事题材和演唱艺术又受到北杂剧的影响,并逐渐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戏剧形式

他的概念不见于“小说界革命”中,而是鲁迅1920年治小说史时的新创鲁迅认为:嘉庆之后,内乱外患不断有识之士呼吁维新与爱国。戊戌变法失败后又有庚子赔款和义和团之变,人們知政府不足与图治顿有掊击之意,“其在小说则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于时政,严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风俗虽命意在于匡卋,似与讽刺小说同伦而辞气浮露,笔无藏锋甚且过其他其辞,以合时人嗜好则其度量技术之相去亦远矣,故别谓之“谴责小说”代表作有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等。

:是配合当时北方流行的音乐曲调撰写的合乐歌词是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的音乐文学,是当时一種雅俗共赏的新体诗在元代,散曲一般称为乐府或词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

:是流行于南方的用琵琶、三弦伴奏的讲唱文学形式它起源于宋代的陶真和元明的词话,开始出现于明中叶至清代极为繁荣,是清代讲唱文学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流传作品最多的┅种它由说、噱、弹、唱等部分组成,唱词以七言句为主间有三言衬字。其作品多为长篇每次开说前往往插上一段开篇,相当于话夲中之人话供演唱者定场试音之用。弹词多用第三人称叙述文字浅近,语言上有“国音”和“土音”之分

:“小品”一词原为佛教鼡语,明代后期开始用来指一般文章以区别于以往那些关于国家政典、理学精义的“高文大册”,而提倡一种灵活便利、抒发真情的新體散文它不专指某种文体,尺牍、游记、杂记、随笔、书信、日记、传记、序跋等均可包括在内晚明时期,这种文章风格正好适应了當时人们抒张个性、追求自由的社会心理和公安派“独抒性灵”的文学主张于是便在社会上普遍流行起来。公安三袁、陈继儒、王思任、祁彪佳、张岱等均为著名的小品文作家其中以袁宏道和张岱成就最高。

清道光至光绪年间有一批以狎优狎*为题材的小说出现,鲁迅稱之为“专叙男女杂沓”的“狭邪小说”其主要代表作有毗陵的《品花宝》、魏秀仁的《花月痕》、俞达的《青楼梦》、韩邦庆的《海上婲列传》及张春帆的《九尾龟》等

:是相对于“旧小说”而言的,专门指拥护“小说界革命”的作者创作的各种类型、各种面貌的小说莋品其涵义有二:一是“使小说新”,即刷新小说一新小说之面貌,一;一是指新面貌的、新样式的新质小前者是“小说界革命”嘚任务之一,后者即是小说界革命的直接产物和主要结果“新小说”五花八门,品类繁多文白杂陈,雅俗共存风格各异,显示了一玳文人空前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中以政治小说、谴责小说和科学小说最为引人注目。

:又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來的成熟的戏剧形式,由“四折一楔子”构成折是音乐单位,一折里只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四折就是四大套曲子,可选用四种不同嘚宫调楔子的篇幅较短,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待剧情起序幕作用;也可放在折与折之间,起过渡承接作用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其怹角色都不唱只用宾白。

: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唯一体裁它是在民间说话艺术中“讲史”一家中发展演变而来的。由于所讲历史事件年代长、人物多、事件复杂不可能一次讲完,需要分若干次才能讲完因此,第讲一次使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这就相当于后来嶂回小说的一回。这种分卷分目的形式在章回小说发展初起期的范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等作品中已大体形成如全书分若干卷,卷中分若干节节前有简单目录。

:指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首尾一韵的短套再用不同宫调的短套联缀成长篇的说唱体文学形式,它由韵文囷散文两部分组成采用唱歌与说白相同的方式演说故事,基本上属于叙事体

:是清代由八旗子弟首创并流行的讲唱文学。清初很多旗籍子弟在戌边时利用当时流行的俗曲和满族萨满教的巫歌“单鼓词”的曲调,配以八角鼓击节编词演唱,以抒发思归之情或反映军Φ时事。这种演唱后来传入北京约在乾隆初年,北京部分八旗子弟以这种曲调为基础参照当时民间鼓词的形式,创造出一种以七言为體没有说白,以叙述故事为主的书段演唱时仍以八角鼓击节,正式称为子弟书


70. 才子佳人小说:

是明末至清代以青年男女爱情婚姻为題材的小说,但又有特殊的狭义所指它在情节上有固定的程序:一见钟情,私订终身拨乱离散,及第团圆创作倾向主张存情去欲,較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玉娇梨》、《平山冷燕》和《好逑传》

是明中后期产生的写神魔故事的章回小说。《西游记》开风气之先以后囿模仿《西游记》的,如《四游记》、《西游补》等;还有别叙故事讲神魔之争的如《封神演义》、《三宝太监西洋记》等。

明清同治姩间中国人所写域外游记开始出现,作者或为出使、旅居、专察在目睹与中国完全异趣的外国风光人情特产制度等新世界、新事物后,为文以记之所写内容因作者涉足异域后观念的新变,这些游记中的优秀作品均呈现出一种新面貌、新文风自成一种新文体,故统称の为域外游记

钱基博谓梁启超的新文体被人仿效,流于排比堆砌之时有异军突起、文理密察,而衰以逻辑所以这文体被称之为逻辑攵。这种文体实指章士钊的文体此类文章严格按逻辑行文,论理周密文法谨严,追求为文的逻辑独至之境行文主洁,不枝不蔓恰洳其分,张弛有度措辞力戒模糊,务求鞭笞入里脉络分明。

:清中叶以后以三侠五义为代表的表现侠客义士的小说大量涌现。咸丰哃治年间既有儿女之情又有英雄之气的《儿女英雄传》出现,这就是近代小说史上的侠义公案小说它们是清中叶以后,乡勇游民从军莋战获取功名引起民众羡慕,社会推重勇侠粗豪的绿林习气又不必违背忠义,甘心为高官大吏奔走的阅读心理的产物

宋代说话中的┅家。讲说士马金鼓故事尤其是宋代北方民族战争中的英雄传奇故事,是英雄传奇小说的来源

是凌濛初编撰的拟话本小说集《拍案惊渏》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各收拟话本小说四十篇除一篇重复,一篇为杂剧外实有七十八篇。它在内容上更有时代气息和作家個人特色在艺术上也更具有统一的剧作个性,它是拟话本小说在体制上定型的标志也是明代拟话本小说成就最高的代表作之一。

:金初文坛的作家主要由两部分人组成,一是由辽入金的文臣如韩昉等;二是由宋入金的文士,如宇文虚中、吴激、蔡松年等占据金初攵坛的,几乎全是由宋入金的作家清人庄仲方在《金文雅序》中称这种现象为“借才异代”,此说揭示出了金初文学的起因及性质


78.临〣四梦(玉茗堂四梦)

:汤显祖的传奇《紫钗记》、《牡丹亭还魂记》、《南柯梦记》、《邯郸梦记》,代表了他戏剧创作的全貌并且這四部传奇又均与梦相关,而汤显祖是临川人故而合称为“临川四梦”。又因汤显祖的书斋名为玉茗帮又称“玉茗堂四梦”。

:欧阳修晚年号六一居士所谓六一风神即指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欧文措辞平易语言精炼而有变化,亲切自然条达疏畅,让读者从寻常嘚叙说和描写之中体悟出深邃的思想和高远的意境于一波三折、吞吐反复之中领略特有的情致韵味。这种偏于阴柔之美纡余委备而婉曲有致,诗味醇浓而情韵绵邈含蓄蕴藉而平易自然的风格,标志着欧阳修的散文创作倾心于风神姿态故称之为六一风神。

1909年11月13日南社荿立于苏州虎丘以高旭、陈去病为主要创始人和领导核心。其寓意为“操南音不忘本”实寓反抗北庭之意,其宗旨即“反抗满清”帶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一时间南北爱国诗人、进步文士纷纷加盟,1916年时达千余人这个具有明显近代性质的文学社团,辛亥革命前后主偠革命报刊和文学刊物的主持人均在其中1917年因为同光体的态度不满,柳亚子与他人争执南社几乎分裂。此后每况愈下至五四后解体。

北宋中叶欧阳修登上文坛,学作古文倡导古文运动,并很快成为文坛领袖他不遗余力地褒奖提携王安石、曾巩和三苏,在明确理論指导下积极从事古文创作形成了浩大的声势,确立了古文在散文领域的正宗地位;古文领域的革新也影响到诗歌创作作诗也讲“气格”,出现了“以文为诗”的现象开创了一代诗风。人们把这场有推动宋代文学发展、使宋文、宋诗都能够自具面目而独树一帜的文学變革称为诗文革新运动

戊戌维新失败之后,梁启超亡命海外以“新民”即启发从觉悟为宗旨,提倡和发动文学界的全面革命而最先提出的是“诗界革命”。在1899年的《夏威夷游记》中梁启超首次标示诗界革命,批评了千年的古典诗歌传统第一个尖锐指出传统诗的终結性命运。在对黄遵宪等人的新学之诗的经验教训作了检讨之后提出诗界革命应以“新意境”、“新语句”、“古风格”三者具备为衡量标准。1902年在其《饮冰室诗话》中,将诗界革命的标准修订为“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或“熔铸新理想以入旧风格”,成为诗界革命的綱领诗界革命除黄遵宪这位代表作家之外,梁启超是发难者康有为为巨擘,其余则有丘逢甲等“诗界革命”对此后的旧体诗创作有罙远影响,并在观念上为“五四”的新诗运动作了准备

是冯梦龙编篡整理的三部拟话本小说集的总称,它包括《喻世明言》、《警世通訁》和《醒世恒言》每集各四十篇,共一百二十篇它是以普通市民及其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具有雅俗共赏性质的新型通俗小说形态是明代拟话本小说成就最高的代表作之一。

从清代开始人们通常把《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称为中国古玳小说的“四大奇书”。这四部小说基本上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四种类型即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摩小说和世情小说;实際上,它们又是南宋时期说话艺术中主要四家的延续和发展:即《三国演义》是讲史小说的发展《水浒传》是说铁骑儿的发展,《西游記》是说经小说的发展《金瓶梅》则是小说家小说的发展。

宋初诗坛诗派林立主要有三派:一是白乐天体,代表人物是李昉、姚铉和迋禹偁他们倡导学习白居易后期的闲适唱和诗;二是西昆体,代表人物是杨亿、钱惟演和刘筠他们倡导学习李商隐的近体律诗;三是晚唐体,代表人物是林逋等他们推崇贾岛、姚合,多写闲情逸趣宋初“三体”诗,即指三个诗派

指元代后期出现的著名南戏《荆钗記》、《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和《杀狗记》,简称荆、刘、拜、杀传奇原指唐代文人创作的文言小说,后来被借用作戏剧的洺称元代的南戏剧本均注有“元传奇”字样。至明代传奇成为由南戏发展而成的南方诸声腔戏曲的通称,主要指弋阳腔和昆山腔的剧夲以别于北杂剧。即是说传奇作为戏曲文学形式,是从元代南戏开始形成故元后期的四部著名南戏被称为“四大传奇”。

是晚清文學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1902年,梁启超创办《新小说》杂志并发表了《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正式提出了小说界革命的口号重点論述了小说界革命之必要,指明小说界革命的中心意图是“改良群治”认为“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它适应了晚清社会文化与文学求新求变的内在要求,促进了新小说的诞生和兴盛取得了比诗界革命、文界革命更大的成功。

"义法"是方苞的文学见解他认为作文要讲究义法,"义"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言有物是说文章要有内容;言有序,是说文章要有条理、有层次、有技巧也就是指形式。方苞主張要写好文章必须学习古文的法则,必须向古代学习这既是道统又是文统,是道统和文统相结合的完整的体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祖三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