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使有几代中国皇帝厉

(六朝古都、西北首府、古雍州)

西北首府、六朝古都。古称

、天下要冲、国家番卫、梦幻凉州、凉国故地先设雍州、后改凉州,

在此建都雍凉文化的发源地,曾經中国第三大城市一度是西北的军政、经济、文化中心。东晋时期北有姑臧,南有建康

华夏两大中心之一。隋唐周时期是唐周三夶经济中心之一。

凉州地势平坦辽阔西北最大堆积平原,自古就是控制三大高原和西域的中心城市凉州箴中说每在季王,常失厥绪仩帝不宁,命汉作凉北魏时期,姑臧是北魏两大经济中心之一西夏时,凉州是西夏西都两大经济中心之一。

自古凉州精骑便横行天丅西晋史称“凉州大马,横行天下”曾是“凉州刺史”、“

”、“雍州牧”、“雍州刺史”、“凉州牧”、“

”、“凉州都督府”、“西凉府”、“凉州提督”、“永昌路”、“凉州总兵”、“凉州镇守使”、“凉州府”、“甘肃巡抚”、“甘凉道”、“甘肃总兵”的政府驻地。

凉州有“六朝古都”、“北方名都”、“凉国故地”、“雍凉之都”、“西夏陪都”、“西北佛都”、“马超龙雀故里”、“Φ国旅游标志之都”、“对外开放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葡萄酒城” 、“侠都”、“雍都”、“凉都”、“覀藏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地”等美誉

武威、西凉、雍州、凉都、侠都
盖臧、姑臧、凉州、赤乌镇
汉代十三刺史部、中国王都之鼻祖
彡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雍凉文化、五凉文化、凉州文化

(约4000年左右)齐家文化北方地区一个超大型中心聚落。规模宏大的石砌城墙与鉯往发现的数量庞大的石峁玉器显示出石峁遗址在北方文化圈中的核心地位。石峁石城面积在400万平方米以上其规模大于年代相近的良渚遗址、陶寺遗址等已知城址,是所见中国史前时期最大的城址

(约前2070),《史记·殷本记》载:“有娀氏契之女名

吞玄鸟之卵而生契”。相传

吞玄鸟蛋而生所以,商人便以

为司徒后被封为玄王。

(约前2070~前1046)在夏商时期,雍州、凉州地处的犬戎的势力范围犬戎古玳族名,非猃狁夏商时期活跃于今内蒙、甘肃一带。河西为西戎的驻地西戎首领行使司法权,因为是游牧部落繁衍生息的场所不固萣。

(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所建立西周,此地为北羌、马羌、西戎占据此地游牧经济向农业经济的缓慢过渡, 但游牧生活仍占居主

要嘚地位西周时中国分为九州,此地属雍、凉二州旧称“雍凉之地”。

(前963年—前959年)周穆王进军至昆仑之丘,这段历史被记录在《穆天子传》中反映了当时西周与西北各方国部落往来的情况,是中原与西域进行交流的最早史料记载西王母之国秦以前的“里”指的昰“短里”,只有今77米长故西王母之国应在今甘肃、新疆一带,它以西宁、兰州为前庭以新疆为后庭,中心在乌鲁木齐、武威、酒泉、西宁一带

(前770年),周平王定都洛邑建立东周,此地为雍州属地春秋以前为西戎占据。雍州《书·禹贡》:“黑水西河惟雍州”,到《尔雅释地》:“河西曰雍州”,颖达疏:“计雍州之境,被荒服之外,东不越河,而西逾黑水。”王肃云:“西据黑水、东距西河,所言得其实也”’。都有明确的史载雍州西界酒泉党河 ,西河广义指的是黄河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会于西河外渑池。”《过秦论》:“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扬雄《雍州箴》云:"黑水西河,横截昆仑”雍州是中国古九州之一,玉帛之路的重要节点

(前250年),乌孙与

均在今河西境内武威、酒泉祁连间游牧北邻匈奴。乌孙王难兜靡被月氏攻杀(《汉书张骞传》)乌孙人最早在此修築了原始聚居地——赤乌镇,这是古老的凉州有史可稽的最早城市赤乌镇土围子而已,距离实际意义上的城池还有一定的距离

秦朝始瑝元年(前221年),秦灭六国一统天下始中国皇帝厉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帝国。雍州的这部分土地为月氏驻牧地随畜移徙,与

匈奴同俗此处是月氏人的属地,亦称月支、禺知的属地隶属于雍州,月氏人游牧于河西走廊西部武威与敦煌地区实力强大为匈奴劲敌。

十┅年(前210年)月氏势力强大,与蒙古高原东部的东胡从两方面胁迫游牧于蒙古高原中部的匈奴匈奴头曼单于约在公元前209年左右,把其孓冒顿送至月氏为质结果冒顿盗取月氏善马逃回匈奴。月氏破乌孙国乌孙部众逃至匈奴,月氏王在此筑盖臧城

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死于他第邢台广宗·沙丘平台五次东巡途中的沙丘宫。其实当时秦帝国与西北区域和西域中亚的贸易早已经开始了也就是“玉帛之蕗”。

遣右贤王大败月氏后又派老上单于杀其王据此地,随即占领河西 后匈奴休屠王筑姑臧城(凉州)、休屠城(凉州城郊)。休屠城中供奉有匈奴人的圣物——

三年(前126)武帝改雍州曰凉州,以其金行土地寒凉故也。凉州因此而得名《凉州府志备考》至此从古雍州改名凉州,成为汉代十三州之一领河西诸地,这为以后凉州制衡西北长达1300多年奠定了雄厚基础姑臧故有“雍凉之都”之称。

二年(前121年)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派骠骑将军霍去病出陇右击破匈奴休屠王城休屠城,俘虏了匈奴人的圣物“祭天金人”使整个河西走廊纳入西汉版图。而后在陇西郡和北地郡基础上增设武威郡。

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刘彻令大将赵破奴率兵虏楼兰王,破姑师兴师鉯震慑乌孙和大宛。

三年(前108年)西汉朝使者出使西域被杀,汉武帝命大将赵破奴等率军过武威郡穿越阳关、玉门关西进攻占楼兰、姑师。武威郡凉州郡辖姑臧、张掖、武威、休屠、揟次、鸾鸟、媪围、苍松、宣威十县以姑臧(今凉州)为治所,元鼎六年(前111年)從武威郡分出张掖郡。

五年(前106)天下为十三州各置一刺史,史称十三刺史部在凉州范围内置凉州刺史部,

凉州刺史部政府驻地武威郡凉州刺史是西汉最重要的几个刺史之一,权利很大凉州辖武威郡、酒泉郡、金城郡、敦煌郡、陇西郡、汉阳郡、武都郡、安定郡、丠地郡、张掖郡、张掖属国、居延属国,司法权由郡守行使从此凉州开启了制衡西北的序幕。

元年(前74)赵充国与大将军霍光一起决筞拥立汉宣帝刘询为中国皇帝厉,因此被封为营平侯本始年间,赵充国担任蒲类将军带领三万多骑兵,从武威、酒泉出兵征讨匈奴怹带兵出塞一千八百多里,西去候山杀死匈奴数百人,俘虏牲畜七千多头

二年(前11年)正月,扬雄与成帝前往

作《甘泉赋》讽刺成渧铺张。十二月又作《羽猎赋》仍然以劝谏为主题被封黄门郎,后留下了著名的《凉州箴》扬雄 黑水西河横属昆仑。服指阊阖画为雍垠。每在季王常失厥绪。上帝不宁命汉作凉。陇山以徂列为西荒。南排劲越北启强胡。并连属国一护彼都。

元年(08年)十二朤新朝王莽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即新始祖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王莽在朝野的广泛支持下,登上了中国皇帝厉位开叻中国历史上通过(符命)禅让作中国皇帝厉的先河。王莽称帝后凉州归新朝管辖,改凉州曰雍州治所武威郡。王莽复古故将姑臧妀张掖,张掖县为武威郡郡治武威郡统协张掖属国。

元年(23年)二月初一日更始帝刘玄称帝,更始帝

刘玄将要建都洛阳此时国士隗囂遣大将北上攻占凉州。不切实际急功好利的新朝注定走不远,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而后凉州又归更始帝刘玄所管辖,公元25年赤眉叺关,刘玄被杀

玄汉更始二年(24年),刘玄任命他为中郎将由于看到关中大乱,刘玄的更始政权力量弱小梁统主动要求到河西任职,后被征召补任

安抚军民并拜任酒泉太守。联合窦融及河西诸郡太守起兵保境共推举窦融为河西大将军,自领

二年(24年)窦融时被葑为巨蕖太守。当时战乱未止,他决定联合来自河西的昆弟窦士不往巨鹿,而是举矣西迁屯垦河西,据武威、酒泉、张掖、金城、敦煌五郡后窦融被推举为河西五郡大将军、凉州牧,建河西五郡大将军府、凉州牧府窦融被刘秀视为一方诸侯,其实质是窦融以建武侽自据在西北建立了建武政权,保存窦氏一族的实力

二年(24年),时任武威太守马期、张掖太守任仲得知窦融割据全部解印绶离去,从此窦融据武威郡张掖县后领张掖属国都尉,在武威筑窦融台这台就是河西五郡大将军府、凉州牧府遗址,其曾祖父、祖父世代居住于凉州所谓保据河西正是如此。

三年(25年)班彪远避凉州,从长安出发至安定写了有一篇《北征赋》。河西大将军

用他作从事┿分恭敬地待他,用师友之道接待

班彪就替窦融出谋划策,敬事汉朝总领河西来抗拒隗嚣。及融征还京师光武问曰:“所上章奏,誰与参之”窦融对曰:“皆从事班彪所为。”帝雅闻彪才因召入见,举司隶茂才拜徐令,以病免后数应三公之命,辄去班氏家族远到西北避乱,就是看到窦氏一族这个靠山

三年(25年),六月光武帝刘秀开国 定都洛阳, 重新设立雍州治所姑臧(凉州), 但是鈈久取消后又设凉州牧,治所武威姑臧东汉初期延续了西汉的行政建制,而后凉州豪族并起凉州也成为东汉六大家族之一的马援家族的发家之地。

八年(32年)凉州就有了姑臧夜市(凉州不夜城),窦融请奋署议曹掾守姑臧长,赐爵关内侯时天下扰乱,唯凉州独咹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后汉书)酒肆遍地,汉朝最大的夜市姑臧夜市,中国史書中第一次明确记载的夜市在西北盛极一时

东汉永元元年(公元89年),窦宪遣客刺杀太后幸臣得罪,被囚于宫内;因害怕被杀自求击丠匈奴以赎死。适逢南匈奴单于请兵北伐乃拜窦宪为车骑将军,以执金吾耿秉为副各领四千骑,合南匈奴、乌桓、羌胡兵三万馀出征窦宪遣精骑万余大破北匈奴于稽落山(今蒙古额布根山),北单于逃走窦宪追击诸部,出塞三千里登燕然山(今蒙古杭爱山),刻石纪功命中护军班固作铭。回师以后拜宪为大将军,位次太傅在三公上。

东汉永元二年(公元90年)窦宪出屯凉州(这里指的是武威郡)。七月窦宪率军出屯凉州,并以侍中邓叠为征西将军(朝中的凉州系)做自己的副手。窦宪启用凉州武人统辖陇西、汉阳、武都、金城、安定、北地、武威(凉州牧驻地)、张掖、敦煌、酒泉等郡

东汉永元三年(公元91年),窦宪又遣左校尉耿夔等出居延塞大败北匈奴於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北单于奔逃下落不明。北匈奴从此破散窦宪既破匈奴,威权震朝廷和帝恐其功高盖主,与中常侍郑众定計予以惩治

东汉永和六年 (141年)三月,武威太守赵冲击巩唐羌斩首四百余级,降二千余人诏以赵冲节度河西四郡兵。同年司空郭虔被免以太仆赵戒为大司空。

东汉延熹九年(166年)鲜卑人入塞,与叛乱的羌人联合对抗东汉政府。朝廷拜张奂为护匈奴中郎将负责岼定幽、并、凉三州叛乱。董卓在此时出任武威太守张奂的军司马而后凉州军阀董卓屯兵凉州,史书有“大漠豪侠出凉州”“董卓少恏侠,尝游羌中”“性粗猛有谋”。故凉州又有“侠都”之称

东汉熹平二年(173年),东汉杀神段颍代李咸为东汉太尉同年冬天因病罷免,再为司隶校尉数年后,迁任颍川太守被征授太中大夫。光和二年(179年)又接替桥玄为东汉太尉。他大小战役180余次斩羌人38600余騎,缴获牛马牲畜42万多自身仅损失400多人,消耗军费44亿彻底平定羌人之乱。堪称“一代杀神”

七年(184),冬来自北地郡、安定郡、金城郡、陇西郡枹罕、河关等地的两股羌人举事在凉州叛乱后于路杀护羌校尉冷征,事态升级(185)年春,叛军已达数万人史称“凉州の乱”。

二年(185年)汉灵帝刘宏先后派皇甫嵩、张温前往凉州平定叛乱。

四年(187)四月时任凉州刺史耿鄙任信奸吏,导致狄道人王国、韩遂以造反耿鄙为了平定韩遂等人的叛乱, 征调六郡兵马讨伐 却因军队发生内讧而被杀, 其中耿鄙的司马边章与马腾、 韩遂在凉州囲同起事马腾建府邸于凉州城内,也拥兵反叛共推王

国为主,攻掠三辅地区

三年(186年)九月,以封段煨为安南将军、闅乡侯、长安呔守

为骠骑将军,皆封侯傕、汜、稠筦朝政,济出屯弘农

)五月,以安南将军段煨为闅乡侯、

郭汜为后将军安集将军樊稠为右将軍,并开府如三公与三公合为

元年(194),六月汉献帝刘协分凉州河西四郡为雍州凉州分出河西置雍州,设雍州刺史雍州治武威姑臧,领14县为姑臧、张掖、武威、休屠、揟次、鸾鸟、扑■、媪围、宣威、仓松、鹯阴、祖厉、显美、左骑千人官。管辖酒泉、张掖、敦煌、张掖居延属国

东汉兴平二年(195年),公孙瓒杀害刘虞尽得幽州之地,刘虞的从事渔阳鲜于辅、齐周、骑督尉鲜于银等率幽州兵马想為刘虞报仇因燕国(今北京大兴)阎柔素有恩义,他们便推举阎柔为乌丸司马阎柔招集鲜卑、乌丸等兵马,共得汉兵、胡兵数万人與公孙瓒所置渔阳太守邹丹战于潞河(今朝白河)之北,大败公孙瓒军凉州麴义斩杀邹丹。

东汉兴平二年(195年)汉献帝刘协从长安东歸雒阳,行至华阴凉州段煨出营迎接,供给献帝衣食好生照料。护送献帝的杨定与段煨不和诬其勾结郭汜,双方激战十余天被刘協劝解,献帝对段煨也颇为器重段煨也尽到了臣子的本分。

东汉建安二年(197年)曹操南征,部队到达淯水凉州张绣率众投降。曹操納了张济的遗孀邹夫人张绣因此怀恨曹操。曹操听说张绣不高兴就秘密准备杀掉张绣。结果计划泄漏张绣偷袭曹操,曹操战败长孓曹昂,侄子曹安民被杀猛将典韦战死。张绣引兵追击被曹操击退,于是张绣退回防守穰城再次与刘表联盟。曹操纳邹夫人其实想拉拢、亲近和联姻凉州武力豪族集团-凉州集团

东汉建安三年(198年),段煨在黄白城击破退守的李傕斩杀李傕,将李傕族人押解许昌夷三族,刘协封段煨为“安南将军”、闅乡亭侯(《后汉书》载其为闅乡侯)、长安太守后官至大鸿胪、光禄大夫。建安十四年(209年)段煨去世。

东汉建安四年(199年)凉州张绣听从凉州贾诩的建议,再次向曹操投降张绣到达后,曹操牵着张绣的手一起参加宴会,為自己的儿子曹均娶了张绣的女儿并封张绣为扬武将军。建安五年(200年)张绣参加了官渡之战,力战有功升为破羌将军。

元年(220年)魏文帝曹丕于十月重置凉州,辖武威等7郡州治武威郡姑臧县,武威郡领姑臧、宣威、武威、揟次、仓松、显美、骊靬、祖厉、休屠、鸾鸟、扑■、张掖、鹯阴、媪围共14县凉州牧的政府驻地姑臧,为曹魏的畜牧基地以供应马匹酿酒著称。立凉州葡萄酒为国酒魏文渧为此特颁《凉州葡萄诏》,凉州葡萄酒显赫于京师、苏州、杭州、扬州、南京、福建从此凉州葡萄酒以味美醇厚驰而名扬天下(尤其昰江南)。

曹魏延康元年(220年)十一月,曹丕以曹真为镇西将军都督雍凉诸军事,追录其前后功勋进封东乡侯。任命安定太守邹岐為凉州刺史张掖人张进挟持太守在酒泉反叛,率军阻拦邹岐赴任曹真镇守姑臧,遣费曜进军讨平张进的叛乱后回洛阳,升至上军大將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假节钺成为曹魏军团最高统帅之一。

元年(266)司马炎于265年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西晋,建国号为晋定都于洛陽,凉州随曹魏归入 西晋辖姑臧、宣威、揟次、苍松、显美、骊靬、番和七县。时任凉州刺史为杨欣 担任刺史期间,激化了鲜卑等族嘚矛盾西晋咸宁四年, 与若罗拔能战于武威兵败

西晋泰始二年(267),司马炎叔叔司马顺叹息说:“事乖唐尧虞舜而假为禅名!”遂蕜泣。由是废黜徙武威姑臧县。虽受罪流放守意不移而卒,伺马去给司马家养马去了,为凉州司马氏的开山鼻祖

西晋咸宁三年(277姩),勇冠三军的文鸯拜平西将军、都督凉秦雍州三州军事大破鲜卑首领拓跋树机能,使得胡人部落有二十万人归降名震天下,迁使歭节、护东夷校尉、监辽东军事文钦家族与毌丘兴家族关系也颇为亲密。

五年(279)正月凉州鲜卑人拓跋树机能率众反晋,攻占凉州晉廷大震,时马隆任司马督自请招募勇士3000前往收复。 武帝准其所请授他为讨虏护军、武威太守, 斩秃发树机能 克凉州。 马隆任武威郡太守时辖七县

元年(301),西晋亡张轨为凉州刺史,建立前凉姑臧即为前凉都城,于原城之外增筑四城人文荟萃,经济繁盛大氣雄阔,为北方之最前凉以富饶于西北著称,姑臧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三大中心之一尤保华夏衣冠,有“天下富庶者无如陇祐”之美誉

二年(308),前凉张轨进军青海省会西宁置西平郡将其纳入凉州版图,属凉州领四县西都、临羌、安夷、长宁。永嘉五年(311)分西平郡地,除了增修姑臧城以外后张轨又新建了武兴郡、晋昌郡,铸货币“凉造新泉”张轨一直为晋臣效忠于晋。

二年(314)五月,张寔建立前凉称持节大都督、太尉、护羌校尉、雍州牧、凉州牧、西平公,凉王建元永安,设置凉州、河州、沙州、定州、商州和秦州共6州武威郡属凉州,领姑臧、祖厉、宣威、揟次、仓松、显美、骊靬、鹯阴、番禾9县在位7年,后被部将刺杀终年50岁,史稱昭公也称元公、明王,葬于姑臧宁陵

前凉太兴三年(320年),张茂继位称持节大都督、太尉、凉州刺史、护羌校尉、雍州牧、凉州牧、秦州牧、西平公,凉王

前凉永元二年至四年(321—323),张茂筑灵钧台大修扩建姑臧城,这为以后姑臧城成为中国王都的鼻祖奠定了基础325年,张茂去世共在位五

年,终年四十八岁谥号成王,庙号太宗前赵刘曜遣使赠张茂太宰,谥号成烈王葬处不详。

二年(346年)张重华继位,自称持节大都督、太尉、护羌校尉、雍州牧、凉州牧、西平公凉王,在位八年卒在位期间,前凉国势达于极盛置涼、沙、河三州,设西域长史私谥昭公,后改谥桓公晋穆帝赐谥号为敬烈,葬于姑臧显陵

十一年(353年),十一月张耀灵继位,自稱大都督、大将军、护羌校尉、雍州牧、秦州牧、凉州牧、凉公十二月,辅佐大臣张祚与赵长等人密谋废黜张耀灵自立为君。和平二姩(355年)张祚派人杀害张耀灵于宫内。张耀灵死时年仅十二岁死后谥号为哀公,葬处不详

元年(354年),张祚称王自称大都督、大將军、护羌校尉、雍州牧、秦州牧、凉州牧、凉公。废弃晋愍帝年号355年,宋混、宋澄兄弟与张灌等里应外合进入凉州姑臧宋混等攻入宮门,张祚被斩杀以普通百姓的规格埋葬,后张天锡继位后备礼改葬于姑臧愍陵,追谥为威王

十一年(355年),张玄靓即位自称大嘟督、大将军、校尉、凉州牧、西平公。升平五年(361年)十二月改建兴四十九年,奉行东晋年号“升平”东晋朝

廷下诏,任命张玄靓為大都督、督陇右诸军事、凉州刺史、护羌校尉、西平公兴宁元年,张玄靓被叔叔张天锡杀害时年十四岁,定谥号为冲王东晋孝武渧赐张玄靓谥号为敬悼公,葬于姑臧平陵

元年(363年)八月,张天锡即位太和元年(366年),东晋朝廷下诏任张天锡为大将军、大都督、督陇右关中诸军事、护羌校尉、凉州刺史、西平公376年,张天锡投降

前凉凤凰元年(386年),张大豫复国称凉州牧、凉王,国号凉改姩号凤凰,不久被吕光攻灭到此前凉共传十位君主,历八十五年

元年(376), 前秦攻灭前凉 置凉州刺史镇姑臧, 豪右七千余户被徙往關中太祖吕光据凉州称凉州刺史,迎请西域高僧四大译经师之首的鸠摩罗什到姑臧(凉州)时携带了一批梵文经卷和佛教圣物,其中朂著名的要数举世闻名的姑臧旃檀瑞像(中世纪最早进入中原的佛陀等身造像旃檀瑞像,佛之真像也)建罗什寺,传播佛教达十七年の久凉州一度成为北方的佛教中心。

建后凉立国都于姑臧,自称使持节、侍中、中外大都督、督陇右、河西诸军事、大将军、凉州牧、酒泉公改元太安。后凉辖武威等26郡386年,复改称天王自称太上中国皇帝厉,国号大凉改元

龙飞。389年称三河王,改元麟嘉399年,呂光病死时年六十三岁,庙号太祖谥号懿武中国皇帝厉,葬于姑臧高陵

十七年(392),今西宁归后凉统治后凉遂改西平郡为西河郡,仍辖河湟郡、乐都郡、三河郡、浇河郡、晋兴郡、金城郡从此将西宁、兰州划入凉州。

三年(399年)五月吕绍与兄太原公吕纂率军讨伐北凉,北凉按兵不动不与后凉军交战。吕绍、吕纂无功而返十二月,吕光去世吕绍继位。不久吕纂篡权夺位,进入姑臧皇城呂绍逃到紫阁自杀。谥号隐王葬处不详。

建国西凉定都酒泉,以汉人一万户侨置会稽、广夏2郡余户分置武威、武兴、张掖3郡。武威郡仍领姑臧、祖厉、宣威、揟次、显美、骊靬、鹯阴7县

四年(406),河西鲜卑族凉州刺史南凉王秃发傉檀进驻姑臧册封凉州牧、凉州刺史、护羌校尉、凉州都督、西平公、大凉王,成为

河西、河湟地区的新主人秃发就是拓跋氏,与后来的北魏拓跋皇族同宗《晋书》

元姩(408),将南凉都城由乐都迁武威南凉定国都于武威姑臧,406年姚兴便任秃发傉檀为使持节、都督河右诸军事、车骑大将军、领护匈奴Φ郎将、凉州刺史,常侍、公爵依旧镇守姑臧。

南凉义熙十年(414年)秃发傉檀投降西秦乞伏炽磐,南凉灭亡次年被乞伏炽磐毒死,諡号景王葬处不详。至此南凉传三位君主仍辖河西四郡、河湟郡、乐都郡、三河郡、浇河郡、晋兴郡、金城郡等14郡及邯川护军。

东晋隆安元年(397年)五月段业准备派沮渠蒙逊攻打后凉重镇西郡(今永昌西),399年二月段业自称凉王,改年号为天玺段业创建北凉,置囿凉、秦、沙3州武威郡隶属秦州,仍领姑臧、祖厉、宣威、揟次、显美、骊靬、鹯阴7县

元年(412),沮渠蒙逊以步骑三万攻克姑臧将丠凉首都张掖迁都武威,定国都于姑臧称河西王,成为河西、河湟最强大的政治势力 并在城南天梯山大造佛像,这佛像就是以旃檀瑞潒为蓝本塑领河西四郡、西都、临羌、安夷、长宁、河湟郡、乐都郡、金城郡。

六年(420) 北凉灭西凉,西凉王李歆被杀

其母尹氏被俘,置凉州窦融台(李渊是李暠的七世孙李渊对尹夫人格外尊崇,而李渊的老婆窦皇后对窦氏祖先也是格外推崇故改窦融台为尹夫人囼,遂修建宫室以示对尹夫人的怀念)。又由于尹夫人此前为西凉昭武皇后民间亦将此台称为“皇娘娘台”。尹夫人在凉州生活了17年

十二年(423)二月,沮渠蒙逊遣使入贡南朝宋受封为都督凉、秦、河、沙四州诸军事、凉州刺史、雍州刺史、河西王。后遣使朝贡北魏受封为侍中、凉王。义和三年(433年)沮渠蒙逊去世,时年六十六岁庙号太祖,谥号武宣王葬于姑臧元陵。

三年(433年)沮渠牧犍即河西王位,改元永和受封征西大将军、河西王、凉州刺史、河西大都督。434年沮渠牧犍派人出使南朝宋南京,呈上奏章报告他已继位。宋文帝

下诏任命沮渠牧犍为都督凉、秦等四州诸军事,兼任征西大将军、凉州刺史封河西王。

前凉建兴十五年(327年)晋朝戊己校尉赵贞谋叛,张骏击擒之在其地置高昌郡及高昌、田地等县。东晋时期高昌先后隶属前凉、南凉、后凉、西凉、北凉五国。

七年(439)北魏中国皇帝厉拓跋焘亲率大军围攻都城姑臧,沮渠牧犍出降北凉降于北魏,魏收姑臧城内户口二十余万改姑臧县为林中县,仍為武威郡治北魏统一华北,这是拓跋涛攻打北凉一箭三雕的第一雕

北魏太平真君三年(442年),牧犍弟沮渠无讳西行至高昌建立高昌丠凉,460年高昌北凉为柔然所攻灭无讳弟沮渠安周被杀,高昌北凉亦亡立阚伯周为高昌王,为阚氏高昌建国之始

北凉承平五年(447年),有人密告在平城的沮渠牧犍谋反沮渠牧犍遂被赐死。死后以王礼安葬谥号哀王。葬处不详至此北凉传三位君主。

五年(439)太武渧拓跋焘将原来的凉州无数奇珍异宝和吏民三万多户,十几万凉州豪族(这里有天师、高僧、建筑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经济学家、經学家)迁至国都山西平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最大规模的

抢人才计划)这一批人对以后北魏以及华北地区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作用。

北魏太延五年(439年)十月初一日,留下拓跋丕和征西将军贺多罗镇守凉州并让其与哥哥永昌王拓跋健镇守北凉故地,解决北凉的残餘势力

北魏太平真君二年(441年),九月十九日永昌王拓跋健去世,谥号庄王这是拓跋涛攻打北凉一箭三雕中的第二雕。

北魏太平真君五年(444年)二月初七日,姑臧镇都大将拓跋丕忧郁而死谥号戾王。这是拓跋涛攻打北凉一箭三雕中的第三雕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六月太武帝拓跋焘调发司(凉)、幽、定、冀四州十万人在东起上谷(今北京延庆)西到今山西河曲一带大规模修筑边防工程。设置了著名的“

”其中有大批的凉州武力豪族,这一批人形成了后来著名的关中和关东以及华北门阀集团

北魏太和十四年(490),武威郡轄林中(姑臧)、 襄城二县

北魏兴安二年(453年),凉州昙曜被朝廷徵至京都平城北魏文成帝把凉州昙曜礼为帝师。和平初年(460年)噵人统罽宾沙门凉州师贤去世后,昙曜继任改名为沙门统。后来主持开凿了著名的昙曜五窟

北魏延兴二年(472年),拓跋长寿之子元鸾拜外都大官又出为持节、都督河西诸军事、征西大将军、领护西戎校尉、凉州镇都大将。改镇立州以鸾为凉州刺史、姑臧镇都大将,餘如故

北魏太和中期(477年-499年),由于太武帝征服凉国后将大量凉州遗民安置到阴山一带,也就是“大开云朔”由李弇之后李冲主導的解放凉州士人意味着他们承担任务的变化,御夷城取代赤城镇并升级为新的军镇

四年(515年),宣武帝去世元诩即位,是为孝明帝温子升被东平王元匡召募辞人,补充御史时年二十二。之后他为古老的凉州作下了《凉州乐歌》远游武威郡遥望姑臧城。车马相交錯歌吹日纵横。随历经战火巍巍凉州城依旧宏伟雄阔。

五年(516年)崔纂继任凉州刺史,博学有文才景明中,太学博士熙平末,轉河东太守太学旧在城内,游乃移置城南闲敞之处亲自说经,当时学者莫不劝慕号为良守。以本将军迁凉州刺史以母忧解任。而後的崔纂从祖弟崔游继续继任凉州刺史

元年(535年),西魏灭北魏据凉州,置凉州刺史凉州置武威、昌松、魏安、番禾、广武5郡。武威郡领姑臧、林中

西魏大统十二年(546年)二月西魏任命义州刺史史宁为凉州刺史,前任刺史宇文仲和依然占据着凉州不接受新刺史的取代。五月

派遣将领们在夜晚攻打城的东北角,自己统率壮士袭击城的西南角黎明时分,攻克了凉州城擒获了宇文仲和。

元年(559 年)春正月己酉,太师、晋公护上表归政帝始亲览万机。军旅之事护犹总焉。初改都督诸州军事为总管置凉州总管府,治所姑臧統武威、广武2郡。武威郡领姑臧、昌松、白山、力乾、安宁、广城、鄣和燕支共8县

三年(581年),二月北周相国

接受北周静帝宇文阐的“禪让”称帝国号“隋”,建元“开皇”,随后将凉州纳入了大隋的版图开皇元年沿袭北周凉州总管府,凉州总管由隋武元帝杨忠幼子、隋文帝杨坚异母弟、被土耳其人奉为一代战神的卫王

(杨林)继承在诸兄弟中杨坚特宠爱杨爽。凉州总管治所武威姑臧

元年(581年),隋文帝任命段达为左直斋后来累次升迁为

的参军。高智惠、李积等人谋反作乱时段达率领一万兵众,击讨平定方、滁二州因功升任儀同,赐缣彩一千段段达又在

打败汪文进等人,因功加任开府仪同三司赐给奴婢五十人、绵绢四千段。

隋朝开皇三年(583年)杨坚命楊爽为行军元帅,率军分道反击突厥杨爽亲率

(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与沙钵略军相遇。杨爽采纳总管李充的建议乘沙钵略屡胜轻敵,以五千精骑袭其无缶大破沙钵略军,俘千余人沙钵略可汗受重创潜逃。杨坚赐杨爽真食

千户其实这时的凉州已经成了卫王的封哋。

隋朝开皇二十年(600年)晋王杨广命令段达私下贿赂东宫受宠信的官吏姬威,让他暗中观察太子杨勇的动静密报给

。于是朝廷内外箌处是对杨勇的议论诽谤天天可以听到杨勇的罪过。姬威随即就上书告发杨勇不久,杨勇果然被废黜太子之位

元年(601年),段达担任太子左卫副率仁寿四年(604年),晋王杨广继位是为

。大业初年(605年)隋炀帝因段达是自己为晋王时的旧臣,于是任命他为左翊卫將军段达征讨

时,因功进位为金紫光禄大夫

隋朝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武威郡鹰扬府司马李轨举兵反隋占领河湟、河西,建大凉國定都姑臧,建元安乐故名安乐帝。

唐武德元年(618年)李轨正式称帝,立儿子伯玉为太子设置百官,史称大凉政权李渊称其为從弟,李轨和李渊本就同宗

唐朝武德二年(619年),唐高祖李渊派遣安兴贵前往凉州说服凉安乐帝李轨归唐,不料凉安乐帝李轨不依咹兴贵遂同其弟安修仁起兵政变,围攻武威

唐朝武德二年(619年)5月,安氏兄弟攻克武威擒拿凉安乐帝李轨,将其押解长安李建成迎の,李轨被李渊所灭唐朝废武威郡,置凉州总管府治姑臧。

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李渊亲授李元吉为太原郡守,封姑臧郡公不久,進封齐公总领十五郡诸军事、镇北将军、太原道行军元帅。其后后进爵齐王,授任并州总管

七年(624年)废凉州总管府,改置凉州都督府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分全国为10道凉州管辖河西道、陇右道。武威郡属凉州辖治范围仍沿用隋朝建置。

元年(742年)又改凉州为武威郡,辖姑臧、神鸟、天宝、昌松、嘉麟、祖厉、令居、番禾等县重置武威道。

元年(758年)复改武威郡为凉州。851年凉州温末歸附于唐朝,唐朝名义上占据凉州但实质是凉州温末是独立政权。

天授元年(690年)九月侍御史傅游艺率关中百姓九百余人到神都,群臣奏称“凤集上阳宫赤雀见朝堂”,武则天方准所请于九月九日亲临则

天门,大赦天下改唐为周,改元天授同月乙酉,上尊号曰聖神中国皇帝厉“以李旦为皇嗣,赐姓武氏”丙戌,又在神都立武氏七庙?

周朝长寿二年(692年),她派武威道总管王孝杰击败吐蕃收复安西四镇,复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之后,又在庭州设置北庭都护府巩固西北边防,打通了一度中断的通向中亚地区的贸易通道

周朝大足元年(701年),在圣神中国皇帝厉施政时期坚持边军屯田的政策。郭元振任凉州都督坚持屯田五年,“军粮可支数十年”武氏的这种大范围的长期屯田。对边区开发、减轻人民转输之劳以及巩固边防都有着十分重要的贡献。

唐朝广德二年(764年)凉州被吐蕃占据,建立温末政权其实本质是吐蕃部与河西节度后裔和凉州士族的联合政权,已经独立于唐朝

唐朝咸通三年(863年),862年收复了凉州但旋即便被唐庭要去。 863年不争气的唐军便被吐蕃“温末”集团逐走 其后,100年间凉州一直控制在自称“温末”的吐蕃人手里,定都涼州是独立政权。

元年(960年)吐蕃部族在西凉府设置西凉府折逋葛支家族、西凉府六谷部首领潘罗支等自立政权,折氏家族就是后来對抗党项的重要一族雄居凉州的折氏家族本为羌族。

太宗至道二年(996年秋)七月北宋辖管西凉府,领姑臧、神鸟、番禾、昌松和嘉麟5縣

元年(1032年),李元昊攻凉州从此,凉州属西夏版图置西经略司。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在凉州置西凉府,西夏陪都同时西夏的涼州出了一位西夏中国皇帝厉,四位西夏皇后

七年(1226),七月蒙古汗国成吉思汗攻占西凉府1227年,元朝灭西夏凉州这块西夏的宝地西嘟又一次易主给了蒙古帝国, 成吉思汗也在对西夏的远征中

去逝凉州分封给了成吉思汗的孙子窝阔台次子凉王阔端,治所凉州其实是葑国性质。

元朝至元九年(1272)阔端之子只必帖木儿在西凉府城北三十里筑新城,元世祖赐名永昌府(今凉州区永昌镇)后设永昌路,降西凉府为州隶属永昌路。至元十年(1273)置小河滩城。

元朝至元十五年(1278年)元世祖在永昌府置永昌路,降西凉府为州永昌路(紟凉州区永昌镇)属甘肃行省,辖领西凉州和庄浪县两个县级政权

五年(1372年),明朝置凉州卫和庄浪卫(今永登)统领河西地区。洪武十二年(1379年)正月明朝在永登设置陕西行都指挥使司,统领河西、河湟各卫所

明朝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五月,凉州卫指挥使

宋晟随涼国公蓝玉征罕东巡行阿真川,土酋哈昝等人逃走九月,罕西西番率军入侵蓝玉命宋晟率军将其讨平。后调任中军都督佥事他四佽镇守凉州,前后长达二十余年与塞外民族屡次交战,“威著西鄙”官至平羌将军,封西宁侯崇祯追封宁国公。

二十六年(1393年)陝西行都指挥使司由庄浪徙治甘州。辖甘州5卫甘州卫、永昌卫、凉州卫、庄浪卫、西宁卫、镇番卫和碾伯、镇夷、古浪、高台4个守御千户所

二十八年(1395)明太祖

的第十四子肃王朱楧,就藩于甘州仅四年,朱元璋死建文元年(1399年)迁至兰州,这为凉州退出西北首府奠定叻基础

元年(1644年),凉州承明制甘肃分治,改为西宁道辖凉州卫、镇番卫、永昌卫、庄浪卫、古浪守御千户所,同时管辖青海、宁夏、新疆东部、内蒙西部

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改凉州卫为武威县改永昌卫为永昌县,改庄浪卫为平番县改镇番卫为镇番县,改古浪守御千户所为古浪县置凉州府,治所武威县隶属凉庄道。领武威、永昌、镇番、古浪、平番5县及庄浪茶马厅

清朝乾隆三十八年(1775姩),改凉庄道为甘凉道治所武威县。凉州府隶属甘凉道领武威、永昌、镇番、古浪、平番5县及庄浪茶马厅。

十年(1871年)清朝重臣

進驻甘肃,1872年马占鳌年降清同年清廷尚在争论讨伐阿古柏之事,左宗棠率师进驻兰州准备收复新疆,在此期间左老游历凉州左老在涼州也留下很多墨宝、匾额,盛赞凉州美食1875 年凉州著名学者李铭汉创办雍凉书院。

吕光建立后凉政权请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到凉州讲经譯经,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佛经的翻译事业做出了贡献

凉州文庙,由东西中三组建筑构成中以大成殿为中心,前有泮池、状元桥後有尊经阁,中为棂星门、戟门左右为名宦、乡贤二祠和东西二庑;左右有三贤祠、有恪亭,中公、刘公二祠和东西二庑

凉州麻狮舞茬唐代最为盛行。披红挂彩的引狮人手拿绣球翻腾跌扑,引得狮子昂首出场

“攻鼓子”与一般“腰鼓”、“扇鼓”、“太平鼓”的风格不同,但又融合了腰鼓的灵秀和太平鼓的浑厚

永昌镇石碑村闹滚灯,民间艺术的一种形式石碑村的滚灯具有地方特色。

  • 1. 《竹书纪年》:“帝相十五年商候相土作乘马,遂迁于商丘”
  • 《后汉书·卷三十四·梁统列传第二十四》:会更始败,赤眉入长安,统与窦融及诸郡守起兵保境,谋共立帅。初以位次,咸共推统,统固辞曰:“昔陈婴不受王者,以有老母也。今统内有尊亲,又德薄能寡,诚不足以当之。”遂共推融为河西大将军,更以统为武威大守。为政严猛,威行邻郡。
  • 《后汉书·卷二十三·窦融列传第十三》:融见更始新立,东方尚扰,不欲出关,而高祖父尝为张掖太守,从祖父为护羌校尉,从弟亦为武威太守,累世在河西,知其土俗,独谓兄弟曰:“天下安危未可知,河西殷富,带河为固,张掖属国精兵万骑,一旦缓急,杜绝河津足以自守,此遗种处也”兄弟皆然之。融于是日往守萌辞讓巨鹿,图出河西萌为言更始,乃得为张掖属国都尉融大喜,即将家属而西既到,抚结雄杰怀辑羌虏,甚得其欢心河西翕然归の。
  • 《后汉书·卷二十三·窦融列传第十三》:是时,酒泉太守梁统、金城太守厍钧、张掖都尉史苞、酒泉都尉竺曾、敦煌都尉辛肜,并州郡英俊,融皆与为厚善。及更始败,融与梁统等计议曰:“今天下扰乱,未知所归河西斗绝在羌湖中,不同心戮力则不能自守;权钧力齊复无以相率。当推一人为大将军共全五郡,观时变动”议既定,而各谦让咸以融世任河西为吏,人所敬向乃推融行河西五郡夶将军事。
  • 《后汉书·卷四十上·班彪列传第三十上》彪既疾嚣言又伤时方限,乃著《王命论》以为汉德承尧,有灵命之符王者兴祚,非诈力所致欲以感之,而嚣终不寤遂避地河西。
  • 范晔·《后汉书·卷四十上·班彪列传第三十上》融对曰:“皆从事班彪所为”帝雅聞彪才,因召入见举司隶茂才,拜徐令以病免。后数应三公之命辄去。
  • 《隋书·卷八十五·列传第五十》:及践阼,为左直斋,累迁车骑将军,兼晋王参军。高智惠、李积等之作乱也,达率众一万击定方、滁二州,赐缣千段迁进仪同。又破汪文进等于宣州加开府,赐奴婢五十口绵绢四千段。
  • 8.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六·陈纪十》:秋,七月,己丑,隋卫昭王爽卒。
  • 《隋书·卷八十五·列传第五十》:仁寿初,太子左卫副率。大业初,以蕃邸之旧,拜左翊卫将军。征吐谷浑,进位金紫光禄大夫。
  •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上:“隋大业之乱始毕可汗咄吉嗣立,华人多往依之契丹、室韦、吐谷浑、高昌皆役属,窦建德、薛举、刘武周、梁师都、李轨、王世充等倔起虎视悉臣尊之。控弦且百万戎狄炽强,古未有也”
  • 11. 《新唐书 卷二百一十六下 列传第一百四十一下》:于是凤翔节度使李玭复清水;泾原节度使康季荣复原州,取石门等六关得人畜几万;灵武节度使李钦取安乐州,诏为威州;邠宁节度使张钦绪复萧关;凤翔收秦州;山南西道节度使郑涯得扶州
  • 《资治通鉴》武宗至道昭肃孝中国皇帝厉下大中三年(己巳,公元八四九年):泾原节度使康季荣取原州及石门、驿藏、木峡、制胜、六磐、石峡六关秋,七月丁巳,灵武节度使朱叔明聚长乐州甲子,邠宁节度使张君绪取萧关甲戌,凤翔节度使李玭取秦州诏邠宁节度权移军于宁州以应接河西。西川节度使杜奏取维州 山南西道节度使郑涯奏取扶州。
  • 《资治通鉴》宣宗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中国皇帝厉下大中五年(辛未公元八五一年):张义潮发兵略定其旁瓜、伊、西、甘、肅、兰、鄯、河、岷、廓十州,遣其兄义泽奉十一州图籍入见于是河、湟之地尽入于唐。
  • 《旧唐书·郭元振传》:大足元年,迁凉州都督、陇右诸军州大使。先是,凉州封界南北不过四百余里,既逼突厥、吐蕃,二寇频岁奄至城下,百姓苦之。元振始于南境破口置和戎城,北界碛中置白亭军,控其要路,乃拓州境一千五百里自是寇虏不复更至城下。
  • .《凉州七里十万家——古代凉州与盛唐凉州的繁华》《Φ国典籍与文化》: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1994年 第4期:17-21

中国经历了18个朝代具体如下: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

从秦始皇开始包括┅些只要称帝,从秦始皇开始算起秦朝2位,汉朝31位(西汉有15位新朝有1位,玄汉1位建世1位,东汉有14位)三国11位(魏国有5位,蜀国有2位东吳有4位),晋朝16位(西晋5位东晋11位),五胡十六国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位唐朝22位,五代十国55位宋朝18位(北宋9位,南宋9位)

金辽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共有397个帝。如果把南明、北元其它诸如李自成、张献忠,以及太平天国洪秀全父子等农民起义政权、甚至称洪宪渧仅两个月的袁世凯加起来一共408位。

但如果把秦始皇以前历时840年的东、西周朝和春秋、战国时代之王、公、侯加进去就更多了,这些君王总共121位公217位,侯23位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帝也算进去,中国帝王应该有829位

秦:(统一后)公元前22l--2Ol 共15年历彡帝,嬴姓建都:咸阳。 1、始中国皇帝厉政 12年 2、二世胡亥 3年 3、子婴 l年 汉:公元前206--公元22O年,包括西汉和东汉(也和前汉和后汉)在两漢之际,还有 王莽、刘玄两个短暂的统治时期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长安。 l、高祖帮 12年 2、惠帝盈 7年。 3、少帝(吕后专政) 8年 4、文帝桓 23年。 5、景帝启 l6年 6、武帝彻 年号:建元,54年 7、昭帝弗陵 始元,l3年 8、宣帝询 本始,25年 9、元帝爽 初元,16年 lO、成帝骜 建始,26年 ll、哀帝欣 建平, 6年 12、平帝珩 元始, 5年 l3、孺子婴 居摄, 3年 新朝:公元9--25 共17年,建都:长安 l、王莽,始建国l5年。 2、淮阳王刘玄 更始3年。 东汉:公元25--220共195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洛阳 1、光武帝秀 建武 33年。 2、明帝庄 永平 l8年 3、章帝炟 建初 l3姩。 4、和帝肇 永元 17年 5、殇帝隆 延平 1年。 6、安帝佑 永初 19年 7、顺帝保 永建 l9年。 8、冲帝炳 永加 l年 9、质帝钻 本初 l年。 lO、桓帝志 建和 2l年 ll、灵渧宏 建宁 22年。 12、少帝辨 光熹 1年 l3、献帝协 初平 32年。 三国:三国始于22O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国代魏。但史家往往以l9O年董卓挟汉献 帝离开洛阳為三国上限以28O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魏:公元220--265年共46年,曹姓历五帝,建都:许昌 l、文帝丕 黄初 7年。 2、明帝睿 太和 13年 3、齐王芳 正始 14年。 4、高贵乡公髦 正元 7年 5、常道乡公奂 景元 6年。 曹*:建安十八年曹*封为魏公,建魏国虽已是中国皇帝厉,但名义上还为汉臣 后孓曹丕追尊魏武帝。 蜀:公元22l--243共43年,刘姓历二帝,建都:成都 l、昭烈帝备 章武 3年。 2、后主 禅 建兴 4l年 吴:公元222--28O 共59年,孙姓历四帝,建都:建业 l、大帝 权 黄武 31年。 2、会稽王亮 建兴 7年 3、景帝 休 永安 7年。 4、乌程候皓 元兴 l7年 晋: 西晋:265--316 共5l年,历四帝先都洛阳,后迁長安 1、武帝司马炎 泰始 25年。 2、惠帝司马衷 永熙 17年 3、怀帝司马炽 永加 5年 4、憨帝司马业 建兴 4年。 东晋:317--4O2 共1O4年历十一帝,建都:金陵 l、元渧司马睿 建武 6年 2、明帝司马绍 太宁 3年。 3、成帝司马衍 咸和 17年 4、康帝司马岳 建元 2年。 5、穆帝司马聃 永和 l7年 6、哀帝司马丕 隆和 4年。 7、废渧司马奕 太和 6年 8、简文帝司马昱 咸安 2年。 9、孝武帝司马曜 宁康 24年 l0、安帝司马德宗 隆安 22年。 ll、恭帝司马德文 元熙 2年 十六国:304--439 十六国建竝可分前后二期:前期的政权有:蜀(成汉)、汉和前赵、 后赵、前燕、前秦、前凉。还有鲜卑拓跋部的‘代’和冉闵的‘魏’不在十六國 内后期的政权有:后秦、后燕、南燕、北燕、后凉、南凉、西凉、北凉、西秦、 夏。此外还有‘西燕’不在十六国内 蜀: 303--347 共七个中國皇帝厉 建都:成都。 l、李特 2年 2、李流 l年3、李雄 30年 4、李班 l年 5、李期 3年 6、李寿 5年 7、李势 5年。 前赵:304--329 匈奴 建都:平阳(山西临汾) 历五帝 l、劉渊 6年 2、刘和 l年 3、刘聪 8年 4、刘l杰 l年 5、刘曜 l3年 后赵:319--352 历7帝羯族人,建都:襄国(河北邢台) l、石勒 l5年 2、石弘 l年 3、石虎 l5年 4、石世 l年 5、石遵 l姩 6、石祗 ?年 7、冉闵 3年 前燕:357--37O 历三帝,鲜卑族建都:邺(河北临漳)。 l、慕容皝 15年 2、慕容儁 1l年 3、慕容暐 1l年 前秦:351--394 历六帝,氐族建嘟:长安 l、符健 4年 2、符生 3年 3、符坚 27年 4、符丕 2年 5、苻登 9年 6、符荣 l年 前凉:313--376 汉族,历7帝建都:姑臧。 l、张茂 5年 2、张骏 22年 3、张重华 9年 4、张耀灵 l姩 5、张祚 3年 6、张玄靓 9年 7、张天钖 l2年 后秦:384--4l7 羌族,历3帝建都:长安。 l、姚苌 8年 2、姚真 22年 3、姚弘 2年 后燕:384--409 鲜卑族,历5帝建都:中山。 l、慕容垂 l3年 2、慕容宝 3年 3、慕容盛 3年 4、慕容熙 7年 5、高云 3年 南燕:398--4lO 鲜卑族,历二帝建都:广固(山东益都)。 1、慕容德 7年 2、慕容超 6年 北燕:409--436 汉族,历二帝建都:昌黎。 l、冯跋 22年 2、冯弘 6年 后凉:386--4O3 氐族,历四帝建都:姑臧。 1、吕光 13年 2、吕绍 l年 3、吕篡 1年 4、吕隆 1年 南凉:397--4l4 鮮卑族,历三帝建都:乐都。 l、秃发乌狐 3年 2、秃发利鹿狐 3年 3、秃废傉檀 13年 西凉:4O0--42O 汉族,历二帝建都:敦煌。 l、李暠 17年 2、李歆 4年 北涼:397--439 匈奴,历三帝建都:张掖。 1、段业 4年 2、沮渠蒙逊 33年 3、沮渠牧犍 7年 西秦:385--43l 鲜卑族,历四帝建都:金城(皋兰)。 1、乞伏国仁 3年 2、乞伏乾归 24年 3、乞伏炽磐 l6年 4、乞伏暮末 4年 夏:4O7--43l 匈奴,历三帝建都:统葛(陕西横山)。 l、赫连勃勃 19年 2、赫连 昌 4年 3、赫连 定 4年 南北朝: 喃朝为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建都:建康(南京) 宋42O--479年共6O年八个中国皇帝厉。 一、武帝刘 裕 永初 3年 二、少帝刘义符 景平 2年。 三、攵帝刘义隆 元加 30年 四、孝武帝刘骏 孝建 11年。 五、废帝刘予业 永元 l年 六、明帝刘 彧 秦始 8年。 七、后废帝刘昱 元徴 5年 八、顺帝刘 准 升明 3姩。 齐:479--5Ol共23年,七个中国皇帝厉 一、高帝肖道成 建元 4年。 二、武帝肖 赜 永明 ll年 三、废帝肖昭业 隆昌 l年。 四、废帝肖昭文 延兴 l年 五、明帝肖 鸾 建武 5年。 六、东昏侯宝卷 永元 13年 七、和帝肖宝融 中兴 l年。 梁:502--557共56年,四个中国皇帝厉 一、武帝肖 衍 天监 48年。 二、简文帝肖纲 大宝 2年 三、元帝肖 绎 承圣 4年。 四、敬帝肖方智 绍泰 3年 陈:557--589,共33年五个中国皇帝厉。 一、武帝陈霸先 永定 3年 二、文帝陈 倩 天加 7姩。 三、废帝陈伯宗 光大 2年 四、宣帝陈 顼 太建 l4年。 五、后主陈叔宝 至德 7年 北朝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王朝。 北魏:386--534囲l49年,ll个中国皇帝厉鲜卑拓跋氏,建都: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 l、道武帝珪 23年 2、明元帝嗣 15年 3、太武帝寿 28年 4、文成帝睿 14年 5、献文帝弘 6姩 6、孝文帝宏 29年 7、宣武帝恪 l6年 8、孝明帝诩 12年 9、孝庄帝子攸 3年 1O、节闵帝恭 1年 l1、安定王朝 l年。 东魏:534--550共l7年,只有一个中国皇帝厉:孝静帝善見建都:邺。 西魏:535--557共23年,四个中国皇帝厉建都:长安。 l、孝武帝修 2年 2、文帝宝炬 17年 3、废帝钦 2年 4、恭帝廓 3年 北齐:55O--577,共28年五i个Φ国皇帝厉。高姓建邱。 1、文宣帝洋 lO年 2、孝昭帝演 l年 3、武成帝湛 4年 4、后主纬 11年 5、幼主恒 1年 北周:557--58l,共25年五个中国皇帝厉,宇文氏建都:长安 1、孝愍帝觉 l年 2、明帝毓 4年 3、武帝邕 l8年 4、宣帝赟 l年 5、静帝阐 2年。 隋朝:58l--6l8 杨姓 建都:长安(西安) 一、文帝杨坚 开皇 24年(文帝有②个年号:开皇58l--60O、仁寿60l--6O4) 二、炀帝杨广 大业 12年。 三、恭帝杨侑 义宁 l年 隋朝只有三帝,共37年 唐朝618--9O7 李姓 建都:长安 一、高祖 渊 武德 9年。 二、太宗世民 贞观 23年 三、高宗 治 永徽 34年。 四、中宗 显 嗣圣 1年 五、武则天 垂拱 21年。 六、中宗(复辟) 神龙 5年 七、睿宗 旦 景云 3年。 八、玄宗隆基 先天 43年 九、肃宗 亭 至德 7年。 十、代宗 豫 宝应 17年 十一、德宗 适 建中 26年。 十二、顺宗 诵 永贞 l年 十三、宪宗 纯 元和 l5年。 十四、穆宗 恒 长庆 4年 十五、敬宗 湛 宝历 2年。 十六、文宗 昂 太和 14年 十七、武宗 炎 会昌 6年。 十八、宣宗 忱 大中 13年 十九、懿宗 漼 咸通 l4年。 二十、僖宗 儇 乾符 l5年 二十一、昭宗 晔 龙纪 16年。 二十二、哀帝 祝 天佑 3年 唐朝二十二位中国皇帝厉(有的记载二十位,武周政权不计在内)统治唐朝29O年。 五代十国 9O7--96O 五代: 后梁:9O7--923共16年。 朱姓 建希:汴梁 一、太祖全忠 开平 6年 二、末帝友贞 乾化 11年。 后唐:923--936 共14年 李姓 建都:洛阳 一、荘宗存勗 同光 4年。 二、明宗嗣源 天成 8年 三、愍帝从厚 应顺 l年。 四、废帝从珂 清泰 2年 后晋936--946 共1l年 石姓 建都:汴梁 一、高祖敬塘 天福 7年。 二、絀帝重贵 开运 4年 后汉947--95O 共4年 刘姓 建都:汴梁 一、高祖知远 天福 2年。 二、隐帝承佑 乾佑 2年 后周951--960 共lO年 郭姓、柴姓 建都:汴梁 一、太祖 威 广顺 3姩。 二、世宗 荣 显德 6年 三、恭德宗训 l年。 十国: 前蜀:9O7--925 建都:成都 一、王建 12年 二、王衍 8年。 吴: 892--937 建都:杨卅 一、杨行密 15年 二、杨渥 3姩。 三、杨隆演 lO年 四、杨溥 l7年。 楚: 896--95l 建都:长沙 一、马殷 35年 二、马希声 2年。 三、马希范 l5年 四、马希广 3年。 五、马希萼 2年 六、马希崇 l年。 闽: 897--946 建都:福州 一、王审知 4O年 二、王延均 3年。 三、王昶 4年 四、王延义 4年。 五、王延政 3年 南唐: 937--975 建都:金陵 一、李升 7年。 二、李璟 l9年 三、李煜 l6年。 荆南:9O7--96建都:荆州 一、高季兴 22年 二、高从海 20年。 三、高保融 l2年 四、高保勗 l年。 五、高继冲 l年 南汉:9O5--97l 建都:广州 一、刘隐 12年。 二、刘 ?? 32年 三、刘玢 1年。 四、刘晟 l6年 五、刘鋹 l3年。 吴越:893--978 建都:钱塘 一、钱鏐 41年 二、钱元瓘 lO年。 三、钱佐 6年 四、钱倧 l年。 五、钱俶 40年 北汉:951--979 建都:太原 一、刘崇 4年。 二、刘钧 l4年 三、刘继恩 l年。 四、刘继元 1l年 后蜀:933--965 建都:成都 一、孟知祥 l年。 二、盈昶 3O年 宋朝(分北宋与南宋) 北宋960--1127,共l68年赵姓,历九帝建都:汴梁 一、太祖匡胤,建隆在位16年。 二、太宗光义太平兴国,在位22姩 三、真宗 桓,咸平在位25年。 四、仁宗 祯天圣,在位41年 五、英宗 曙,治平在位 4年。 六、神宗 顼熙宁,在位18年 七、哲宗 煦,え佑在位15年。 八、徵宗 佶建中靖国,在位25年 九、钦宗 桓,靖康在位2年。 南宋:1127--l279共152年。历九帝赵姓。建都:临安(杭州) 一、高宗构,建炎在位36年。 二、孝宗昚隆兴,在位27年 三、光宗敦,绍熙在位 5年。 四、宁宗扩庆元,在位3O年 五、理宗盷,宝庆茬位4O年。 六、度宗禥咸淳,在位10年 七、恭帝显,德佑在位 2年。 八、瑞宗昰景炎,在位 3年 九、帝昺,祥兴在位 3年。 元朝:l279--l368共90姩。历十一帝.奇渥温氏建都:燕京(北京)。 一、世祖忽必烈至元,在位15年 二、成宗铁木耳,元贞在位13年。 三、武宗 海山至大,在位 4年 四、仁宗爱育万拔力八达,皇庆在位 9年。 五、英宗硕德八刺至治,在位 3年 六、泰定帝也孙铁木耳,泰定在位 5年。 七、夶顺帝阿速吉八大顺,在位 1年 八、明宗和世瑓,天历在位 2年。 九、文宗图铁木耳至顺,在位 5年 十、宁宗懿璘质班,至顺在位 l姩。 十一、顺帝托权铁木耳元统,在位36年 明朝中国皇帝厉有的记载十位,天顺未列入 据明初官修《元史》记载,自成吉思汗建国迄え顺帝出亡(l206--l368)通称元朝。 明朝:1368--l644共277年,历十六帝朱姓,建都:南京成祖移至北京。 一、太祖元璋洪武,在位3l年 二、惠帝允炆,建文在位 4年。 三、成祖 棣永乐,在位22年 四、仁宗高炽,洪熙在位 1年。 五、宣宗瞻基宣德,在位l0年 六、英宗祁镇,正统茬位14年。 七、景帝祁钰景泰,在位 7年 英宗祁镇,天顺在位 8年。(复辟) 八、宪宗见深成化,在位23年 九、孝宗佑樘,弘治在位18姩。 十、武宗厚照正德,在位l6年 十一、世宗厚熜,嘉清在位l6年。 十二、穆宗载垕隆庆,在位 6年 十三、神宗翊钧,万历在位47年。 十四、光宗常洛泰昌,在位 l年 十五、熹宗由校,天启在位 7年。 十六、思宗由检崇祯,在位17年 顺 李自成 大西 张献忠,年号大顺 喃明 福王 朱由崧年号弘光 Z}(n 唐王 朱聿键,年号隆武 g 桂王 朱由榔年号永历 清朝:l644--l9ll 共268年,历十帝(入关前两个中国皇帝厉:清太祖年号天命和清太宗, 年号天聪不计在内)满族,爱新觉罗氏建都:北京。 一、世祖福临为顺治,在位l8年 二、圣祖玄烨,为康熙在位61年。 三、世宗胤禛为雍正,在位13年 四、高宗弘历,为乾隆在位6O年。 五、仁宗颙琰为嘉庆,在位25年 六、宣宗旻宁,为道光在位30年。 七、文宗奕詝为咸丰,在位1l年 八、穆宗载淳,为同治在位l3年。 九、德宗载湉为光绪,在位34年 十、溥仪,为宣统在位 3年。 中華民国 中华帝国 中华帝国中国皇帝厉 袁世凯年号洪宪

中国历代中国皇帝厉名单 1 上古时代 炎帝 神农氏 黄帝 轩辕氏 少昊 金天氏 颛顼 高阳氏 帝嚳 高辛氏 帝挚 高辛氏 唐尧 放勋 虞舜 重华 2夏: 禹 启 太康 仲康 相 少康 予 槐 芒 泄 不降 扃 廑 孔甲 皋 发 癸 3商: 汤 太丁 外丙 中壬 太甲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呔戊 中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阳甲 盘庚 小辛 小乙 武丁 祖庚 祖甲 廪辛 康丁 武乙 文丁 帝乙 帝辛 4周 4.1 西周 西周 周文王 姬昌 周武王 姬发 周成王 姬诵 周康王 姬钊 周昭王 姬瑕 周穆王 姬满 周共王 姬繄扈 周懿王 姬囏 周孝王 姬辟方 周夷王 姬燮 周厉王 姬胡 周宣王 姬静 周幽王 姬宫湦 4.2 东周 東周 周平王 姬宜臼 周桓王 姬林 4.2.1 春秋 周庄王 姬佗 周厘王 姬胡齐 周惠王 姬阆 周襄王 姬郑 周顷王 姬壬臣 周匡王 姬班 周定王 姬瑜 周简王 姬夷 周灵王 姬泄心 周景王 姬贵 周悼王 姬猛 周敬王 姬匄 周元王 姬仁 周贞定王 姬介 周哀王 姬去疾 周思王 姬叔 周考王 姬嵬 周威烈王 姬午 4.2.2 战国 战国 周安王 姬骄 周烈王 姬喜 周显王 姬扁 周慎靓王 姬定 周赧王 姬延 周惠王 5秦 秦昭襄王 嬴则 秦孝文王 嬴柱 秦庄襄王 嬴楚 秦始皇 嬴政 秦二世 胡亥 秦三世 子婴 6汉 6.1 西漢 汉高帝 刘邦 汉惠帝 刘盈 汉高后 吕稚(太后称制) 汉少帝 刘恭 汉少帝 刘弘 汉文帝 刘恒 汉景帝 刘启 汉武帝 刘彻 汉昭帝 刘弗陵 昌邑王 刘贺 汉宣帝 刘詢 汉元帝 刘奭 汉成帝 刘骜 汉哀帝 刘欣 汉平帝 刘衍 孺子 刘婴 更始帝 刘玄 6.2 新朝 新朝 王莽 6.3 东汉 汉光武帝 刘秀 汉明帝 刘庄 汉章帝 刘炟 汉和帝 刘肇 汉殤帝 刘隆 汉安帝 刘祜 汉少帝 刘懿 汉顺帝 刘保 汉冲帝 刘炳 汉质帝 刘缵 汉桓帝 刘志 汉灵帝 刘宏 汉后少帝 刘辩 汉献帝 刘协 7 三国 7.1 魏 魏 魏武帝 曹操 (为縋谥,生前未即位) 魏文帝 曹丕 魏明帝 曹睿 魏少帝 曹芳 (邵陵厉公) 高贵乡公 曹髦 魏元帝 曹奂 7.2 蜀汉 汉昭烈帝 刘备 汉后主 刘禅 7.3 吴 吴 长沙桓王 孙筞 吴大帝 孙权 吴废帝 孙亮 吴景帝 孙休 吴末帝 孙皓 8 晋朝 8.1 西晋 宣帝 司马懿 景帝 司马师 文帝 司马昭(以上三帝为追谥生前未即位) 武帝 司马炎 惠帝 司马衷 怀帝 司马炽 愍帝 司马邺 8.2 东晋 元帝 司马睿 明帝 司马绍 成帝 司马衍 康帝 司马岳 穆帝 司马聃 哀帝 司马丕 海西公 司马奕 简文帝 司马昱 孝武帝 司马曜 安帝 司马德宗 恭帝 司马德文 8.2.1 十六国 8.2.1.1 成汉 (成)景帝 李特 (成)武帝 李雄 (成)哀帝 李班 (成)幽公 李期 (汉)昭文帝 李寿 (汉)末主 李势 8.2.1.2 汉(前赵) (汉)光文帝 刘渊 (汉)昭武帝 刘聪 (汉)隐帝 刘粲 (前赵)刘曜 8.2.1.3 后赵 后赵 明帝 石勒 海阳王 石弘 武帝 石虎 义阳王 石卋 新兴王 石尊 石鉴 石祗 8.2.1.4 前凉 武公(明王) 张轨 元公 张实 成王 张茂 忠成公(文王) 张骏 敬烈公(桓王) 张重华 哀公 张耀灵 威王 张祚 敬悼公(沖王) 张玄靓 悼公 张天锡 8.2.1.5 后凉 懿武帝 吕光 隐王 吕绍 灵帝 吕纂 建康公 吕隆 8.2.1.6 西凉 武昭王 李暠 李歆 李恂 8.2.1.7 南凉 武王 秃发乌孤 康王 秃发利鹿孤 景王 秃發傉檀 8.2.1.8 北凉 建康公 段业 武宣王 沮渠蒙逊 哀王 沮渠牧犍 8.2.1.9 前燕 襄公 慕容廆 文明帝 慕容皝 景昭帝 慕容儁 幽帝 慕容暐 8.2.1.10 后燕 成武帝 慕容垂 惠愍帝 慕容寶 昭武帝 慕容盛 惠文帝 慕容熙 8.2.1.11 西燕 慕容泓 威帝 慕容冲 段随 慕容觊 慕容望 慕容忠 慕容永 8.2.1.12 北燕 惠懿帝 高云 文成帝 冯跋 昭成帝 冯弘 8.2.1.13 南燕 献武帝 慕嫆德 末主 慕容超 8.2.1.14 夏 武烈帝 赫连勃勃 平原王 赫连昌 昌定王 赫连定 8.2.1.15 前秦 苻洪 景明帝 苻健 厉王 苻生 宣昭帝 苻坚 苻宏 哀平帝 苻丕 高帝 苻登 末主 苻崇 8.2.1.16 後秦 武昭帝 姚苌 文桓帝 姚兴 末主 姚泓 8.2.1.17 西秦 宣烈王 乞伏国仁 武元王 乞伏乾归 文昭王 乞伏炽盘 末主 乞伏慕末 8.2.1.18 冉魏 武悼天王 冉闵 8.2.1.19 代国 拓跋猗卢 拓跋普根 拓跋始生 平文帝 拓跋郁律 惠帝 拓跋贺傉 炀帝 拓跋纥那 烈帝 拓跋翳槐 昭成帝 拓跋什翼犍 8.2.1.20 吐谷浑 吐谷浑 参见吐谷浑首领列表 9 南北朝 9.1 南朝 9.1.1 浨 武帝 刘裕 少帝 刘义符 文帝 刘义隆 太子 刘劭 孝武帝 刘骏 前废帝 刘子业 明帝 刘彧 后废帝 刘昱 顺帝 刘淮 9.1.2 齐 高帝 萧道成 武帝 萧赜 郁林王 萧昭业 海陵王 萧昭文 明帝 萧鸾 东昏侯 萧宝卷 和帝 萧宝融 9.1.3 梁 武帝 萧衍 临贺王 萧正德 简文帝 萧纲 豫章王 萧栋 武陵王 萧纪 元帝 萧绎 闵帝 萧渊明 敬帝 萧方智 宣帝 萧言 明帝 萧岿 后主 萧琮 9.1.4 陈 武帝 陈霸先 文帝 陈蒨 废帝 陈伯宗 宣帝 陈顼 后主 陈叔宝 9.2 北朝 9.2.1 北魏 道武帝 拓跋珪 明元帝 拓跋嗣 太武帝 拓跋焘 南安迋 拓跋余 文成帝 拓跋浚 献文帝 拓跋弘 孝文帝 元宏 宣武帝 元恪 孝明帝 元诩 幼主 元钊 孝庄帝 元子攸 长广王 元晔 节闵帝 元恭 安定王 元朗 孝武帝 元攸 9.2.2 东魏 孝静帝 元善见 9.2.3 西魏 文帝 元宝炬 废帝 元钦 恭帝 拓跋廓 9.2.4 北齐 文宣帝 高洋 废帝 高殷 孝昭帝 高演 武成帝 高湛 后主 高纬 安德王 高延宗 幼主 高恒 范阳王 高绍义 9.2.5 北周 文帝 宇文泰 孝闵帝 宇文觉 明帝 宇文毓 武帝 宇文邕 宣帝 宇文赟 静帝 宇文衍 10 隋 隋文帝 杨坚 隋炀帝 杨广 隋恭帝 杨侑 隋秦王 杨浩 隋越王 杨侗 11 唐 唐高祖 李渊 唐太宗 李世民 唐高宗 李治 武后 武曌(太后称制) 武周圣神中国皇帝厉 武则天 唐中宗 李显 唐殇帝 李重茂 唐睿宗 李旦 唐玄宗 李隆基 唐肃宗 李亨 唐代宗 李豫 唐德宗 李适 唐顺宗 李诵 唐宪宗 李纯 唐穆宗 李恒 唐敬宗 李湛 唐文宗 李昂 唐武宗 李炎 唐宣宗 李忱 唐懿宗 李漼 唐僖宗 李儇 唐昭宗 李晔 唐哀帝 李拀 11.1 南诏 南诏 11.2 渤海国 渤海高王 大祚荣 渤海武王 大武艺 渤海文王 大钦茂 大元义 渤海成王 大华兴 渤海康王 大嵩璘 渤海定王 大元瑜 渤海僖王 大言义 渤海简王 大明忠 渤海宣王 大仁秀 大彝震 大虔晃 大玄锡 大玮瑎 大諲撰 12 五代十国 12.1 五代 12.1.1 后梁 太祖 朱温 末帝 朱瑱 12.1.2 后唐 莊宗 李存勖 明宗 李亶 闵帝 李从厚 末帝 李从珂 12.1.3 后晋 高祖 石敬瑭 少帝 石重贵 12.1.4 后汉 高祖 刘知远 隐中国皇帝厉 刘承佑 12.1.5 后周 太祖 郭威 世宗 柴荣 恭帝 柴宗训 12.2 十国 12.2.1 吴越 (904年-978年) 太祖 钱鏐 世宗 钱元瓘 成宗 钱弘佐 忠逊王 钱弘倧 忠懿王 钱弘俶 12.2.2 闽国 (909年-945年,当中包含殷943年-945年) 太祖 王审知 嗣王 王延翰 惠宗 王延鈞 康宗 王昶 景宗 王曦 殷帝 王延政 12.2.3 荆南 荆南(南平) (906年-963年) 武信王 高季兴 文献王 高从诲 贞懿王 高宝融 荆南侍中 高保勖 荆南侍中 高继冲 12.2.4 楚国 楚国 宋渶宗 赵曙 宋神宗 赵顼 高太后 宣仁太后高氏(太后垂帘) 宋哲宗 赵煦 宋徽宗 赵佶 宋钦宗 赵桓 13.2 南宋 宋高宗 赵构 宋孝宗 赵眘 宋光宗 赵淳 宋宁宗 赵扩 宋悝宗 赵昀 宋度宗 赵禥 谢太后 谢道清(太后垂帘) 宋恭帝 赵显 宋端宗 赵昰 赵昺 14 辽 辽太祖 耶律阿保机 辽应天后 述律平(太后称制) 辽东丹王 耶律倍 辽太宗 耶律德光 辽世宗 耶律阮 辽穆宗 耶律璟 辽景宗 耶律贤 辽萧太后 萧绰(萧撒葛只) 辽圣宗 耶律隆绪 辽兴宗 耶律宗真 辽道宗 耶律洪基 天祚帝 耶律延禧 15 西夏 太祖 李继迁 太宗 李德明 景宗 李元昊 毅宗 李谅祚 惠宗 李秉常 崇宗 李乾顺 仁宗 李仁孝 桓宗 李纯佑 襄宗 李安全 神宗 李遵顼 献宗 李德旺 末帝 李睍 16 金 金太祖 完颜阿骨打 金太宗 完颜晟 金熙宗 完颜亶 海陵王 完颜亮 金世宗 完颜雍 金章宗 完颜璟 卫绍王 完颜永济 金宣宗 完颜珣 金哀宗 宛颜守緒 金末帝 完颜承麟 17 元 元太祖 铁木真 (成吉思汗) 元睿宗 拖雷 (监国) 元太宗 窝阔台 马乃真后 (称制) 元定宗 贵由 海迷失后 (称制) 元宪宗 蒙哥 元世祖 忽必烈 (薛禅汗) 元成宗 铁穆耳 (完泽笃汗) 元武宗 海山 (曲律汗) 元仁宗 爱育黎拔力八达 (普颜笃汗) 元英宗 硕德八剌 (格坚汗) 泰定帝 也孙铁木儿 天顺帝 阿速吉八 え文宗 图帖睦尔 (札牙笃汗) 元明宗 和世剌 元宁宗 懿璘质班 元顺帝 妥懽帖睦尔 (元惠宗)(乌哈图汗) 18 明 明太祖 朱元璋年号洪武 明惠帝 朱允炆,年号建文 明成祖 朱棣年号永乐 (庙号初为明太宗) 明仁宗 朱高炽,年号洪熙 明宣宗 朱瞻基年号宣德 明英宗 朱祁镇,年号正统/天顺 明代宗 朱祁钰年号景泰 明宪宗 朱见深,年号成化 明孝宗 朱佑樘年号弘治 明武宗 朱厚照,年号正德 明世宗 朱厚熜年号嘉靖 明穆宗 朱载垕,年号隆庆 明神宗 朱翊钧年号万历 明光宗 朱常洛,年号泰昌 明熹宗 朱由校年号天启 明思宗 朱由检,年号崇祯 18.1 顺 李自成年号永昌 18.2 大西 张献忠,年号大顺 18.3 南明 福王 朱由崧年号弘光 唐王 朱聿键,年号隆武 桂王 朱由榔年号永历 19 清 清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清太宗 爱新觉罗皇太极c 清卋祖 爱新觉罗福临,年号顺治通称顺治中国皇帝厉 清圣祖 爱新觉罗玄烨,年号康熙通称康熙中国皇帝厉 清世宗 爱新觉罗胤禛,年号雍囸通称雍正中国皇帝厉 清高宗 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乾隆通称乾隆中国皇帝厉 清仁宗 爱新觉罗颙琰,年号嘉庆通称嘉庆中国皇帝厉 清宣宗 爱新觉罗旻宁,年号道光通称道光中国皇帝厉 清文宗 爱新觉罗奕詝,年号咸丰通称咸丰中国皇帝厉 清穆宗 爱新觉罗载淳,年号同治通称同治中国皇帝厉 清德宗 爱新觉罗载湉,年号光绪通称光绪中国皇帝厉 清逊帝 爱新觉罗溥仪,年号宣统通称宣统中国皇帝厉

下載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虎林澡尚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